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保健品
共找到
258
筆 文章
-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葉黃素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不只有助養眼也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民眾養眼、護眼多會關注葉黃素的營養,並使用相關營養品。不過其實葉黃素在天然食材中也吃得到,且養眼也不能單靠葉黃素。簡鈺樺營養師指出葉黃素的營養,並分享常見含有葉黃素的天然食材,以及更有助眼部健康的保養方式,一起守護靈魂之窗! 葉黃素不只有助養眼,抗氧化對全身皆有幫助!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現代人有非常高的頻率接觸3C產品,包括上班時使用電腦,下班後看電視、滑手機等,大多人幾乎除了睡覺一整天都在使用3C,而這些3C產品的光線長時間、長期下來會對眼部造成傷害,使黃斑部產生自由基,影響眼部健康,增加白內障、黃斑部退化、視網膜病變等風險。葉黃素有相當優越的抗氧化能力,可減少自由基傷害,達到護眼的效果。也因為屬脂溶性營養素,葉黃素可持續累積於眼部,達一定時間的保護效果。 簡鈺樺營養師更進一步表示,葉黃素的抗氧化能力,不單僅限於眼部,身體各處的也可一同保養到,如保養血管,各器官也都受惠。而對於常見慢性疾病糖尿病,許多糖友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的狀況下,如同長時間身體浸泡在糖水中,身體大小血管,尤其是眼部細小的血管較容易出現病變,如常聽到的視網膜病變,因此可透過天然食物或是保健品補充葉黃素來保養視網膜。也有研究發現,葉黃素有助於改善腦部的認知功能、降緩退化,也是個相當不錯的養腦營養。 葉黃素助養眼、養身,這3種食材都吃得到! 許多民眾為了養眼,會選擇使用葉黃素的相關補充品,不過簡鈺樺營養師指出,其實生活中就有不少天然食材可以吃得到。例如最普遍常見的菠菜、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或是胡蘿蔔、南瓜等橘黃色食物,以及雞蛋的蛋黃都可以吃得到,這些食材也都有其他各自的營養,深綠色蔬菜更是營養成分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的食材,像是民眾欲養骨的鈣質也可以吃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攝取葉黃素也有訣竅更有利於身體吸收。正如前述所提到,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這也就意味著在油脂的輔助下,更有利於葉黃素被人體吸收,因此相關天然食材可在進行有油的烹飪方式後攝取,補充品則可能隨各家廠商技術而有不同形態的葉黃素,可多留意是否標註隨餐使用或飯後使用。 養眼別單靠葉黃素,營養師教4招更助保養!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養眼的營養其實不單只有葉黃素,其他像是胡蘿蔔素、花青素、玉米黃素等也都廣泛存在於生活常見的天然食材當中。而許多民眾也常會感到納悶,為什麼卯起來吃葉黃素,眼部狀況卻也未見明顯的改善,對此營養師表示,其實「行為控制」會比營養攝取更來的有利養眼,且任何再健康的營養都是過猶不及,食藥署也建議葉黃素單日攝取不超過30毫克,並非大量補充就有助養眼。 因此營養師建議,欲養眼的民眾,可從飲食均衡攝取天然的營養,也可用營養品輔助,日常盡量避免3C產品,若上班不可避免,至少下班有個時間是以運動、繪畫等休閒娛樂取代使用手機、看電視、使用電腦等,讓眼睛得以休息,並可多動動雙眼作些眼部運動。如此對於眼部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防3大眼疾,醫:40歲起務必定期檢查。 .眼睛保養別只靠葉黃素 營養師:5大護眼營養素這些食物都吃得到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服用保健食品能防範腦中風嗎?醫揭預防關鍵
Q:市面上各種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的保健食品正夯,若每天食用保健品攝取營養,應該不是罹患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吧?A:罹患腦中風有許多原因,除了三高、慢性病之外,還有家族遺傳以及先天性的腦部血管異常、缺乏凝血因子等。飲食失衡和缺乏運動也會增加腦中風的機率,服用保健食品不一定能杜絕防範。尤其劑量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體重、代謝,僅能當作輔助調整體質的食品、補充每日營養,生病了還是要「吃藥」治療。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銀杏會抑制血小板之凝血因子、紅麴會影響降血脂藥,藥物跟保健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加劇副作用。醫師提醒,服用保健食品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別讓贈送禮物的心意變成負擔!某些藥物的藥效長達24小時,即使錯開服用時間也不見得完全沒影響。預防腦中風還是要從改善生活作息開始,不良習慣會加速血管老化,建立病識感,才是預防中風的重要關鍵。諮詢╱淡水馬偕醫院醫務部主任鄭世榮(本專欄與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合作)
-
2022-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劑高端+莫德納副作用曝光! 專家推:工作狂打這疫苗
桃園西提群聚疫情延燒,我國正實施第三劑疫苗策略,毒理學專家招名威在臉書發文分享,自己前兩劑接種高端疫苗,第三劑選擇打莫德納,一整天下來都沒什麼不適,推薦工作狂的人可考慮打莫德納。另對於第3劑追加劑,招名威強調「無論如何第3劑是一定要打」,並指出混打才能對抗Omicron變異株。「高高莫24小時大致上OK」,招名威表示,自己前兩劑接種高端,第三劑打莫德納。第三劑打完後沒有發燒、沒有狂吃、沒有嗜睡,也沒有其他異常不適感,只有左手著腎部位腫脹疼痛,手臂抬起來只能與肩同高、右腿也有點酸。招名威紀錄接種第三劑後24小時行程,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從10點一路工作到凌晨1點,沒特別累」,期間有正常吃午餐及晚餐,沒有吃其他點心,一天喝了至少3000cc的水,還有500cc的可樂,沒特別吃保健品,一切正常,但還是要多休息,「唯一感想,有工作狂的人推薦第三劑考慮打莫德納」。另針對是否要打第三劑及該如何打,招名威先前也不斷強調,「第三劑一定要打」,因為病毒本來就很容易因環境變化而適者生存,所以「若只打單一廠牌的疫苗,作用方式相同,就比較有機會讓病毒找到縫隙,進而找到破口存活下來」。招名威表示,唯獨讓自己施打的疫苗有多樣性,才能對抗更適合生存的Omicron變異株,因此,第三劑混打勢在必行,前兩劑接種AZ者,第三劑可混打莫德納、BNT或高端;前兩劑接種莫德納貨BNT等mRNA疫苗者,第三劑可選擇高端或AZ;前兩劑打高端者,第三劑可打莫德納、BNT;前兩劑打科星或國藥者,任一廠牌都可當作第3劑。
-
2021-12-19 癌症.乳癌
預防乳癌多彩虹蔬果、少吃脂肪 避開荷爾蒙保健品
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每天平均有35位女性被診斷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營養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可能是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因此少熱量、少脂肪、少接觸塑化劑、多蔬果、多運動,就能預防乳癌。1忌:高油、高脂肪食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周育如表示,高油、高脂肪、高熱量可能會促進荷爾蒙生成,恐增乳癌風險。像炸雞皮、雞脖子這類食物,營養價值只有脂肪,攝取過多的脂肪,可能促進過多的荷爾蒙分泌,不利健康。真的很想吃雞皮等炸物,建議一個月一次就好,同時也要多攝取新鮮蔬果,以抵銷危害。2忌: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高危險群如有癌症家族史、壓力大、不運動者,最好避免攝取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蜂王乳、胎盤素等。3忌:含雙酚A塑料用品此外,也要避免環境荷爾蒙,平時使用的杯瓶,最好是不鏽鋼、陶瓷或玻璃材質,塑膠水壺也要選不含雙酚A,至於寶特瓶等一次性使用的瓶裝飲料罐,則不建議重複使用。天天五蔬果 加上運動333周育如強調,天天五蔬果不是口號,彩虹原則更是防癌飲食指南,孕婦可能影響寶寶出生後的飲食喜好,所以防癌飲食要從小養成。每天至少攝取不同顏色的「三蔬二果」,例如蔬菜除了葉菜類,也可以選菇類、海菜類等,水果則是黃色香蕉、紫色葡萄、紅色蘋果等,各種顏色都要補充。蔬果除了有植化素、多酚類可抗癌,本身的抗氧化維他命C含量也很足夠,不須額外補充過多維生素C保健品,以免增加結石風險。此外,規律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位,有助預防乳癌並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掌握333原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每分鐘130下,養成運動好習慣、避免菸酒危害,就能減少乳癌威脅。中醫觀點 乳癌易感體質 可藉針灸調整中醫很久前就有乳癌疾患,稱為「乳岩」,中醫師表示,乳癌的生成可分為「肝氣鬱結」、「肝腎陰虛」、「肝腎陽虛」和「脾胃虛弱」四種,要預防乳癌,就要對這四種易感體質進行調整。除了飲食之外,哈佛研究顯示,透過針灸刺激穴位,可以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心情不好會造成肝氣鬱結;而壓力大、累卻睡不著、身體易發熱則是肝腎陰虛的表現;容易疲累、臉色蒼白和過勞則是肝腎陽虛;脾胃虛弱則是免疫力差、吃麵食就體溫升高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身體慢性發炎的表現,最後可能變成乳癌,預防方法就是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整。她舉例,肝氣鬱結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和金針花來疏肝解鬱;肝腎陰虛則要減少紅肉攝取;肝腎陽虛可以多吃藜麥、豌豆等植固醇較少的植物性蛋白質;至於脾胃虛弱則要少吃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中醫針灸已經證實可以透過周邊神經傳導訊號,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自覺有乳癌四種易感體質者,也可藉由針灸調整體質。至於平常穴位保健,張家蓓建議,肝氣鬱結可以按壓足臨泣穴,按到有痠脹感即可,一日數次;肝腎陰虛或陽虛者,可以按壓或熱敷三陰交穴,每次十五分鐘;脾胃虛弱則是按壓或熱敷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並平衡免疫系統;此外,避免熬夜、菸、酒,減少塑化劑攝取等,都是預防乳癌的方法。
-
2021-12-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益生菌能改善憂鬱症?教授揭益生菌補充劑的問題
讀者Hikari 2021-12-9在NMN的吹捧與現實的回應欄裡留言:「林教授好:家人在line的群組內傳了這篇文章,提到了腸道菌相會影響人的焦慮、憂鬱心理問題,說文明病除了要看精神科以外,也需要保健品(各種益生菌)來輔助。家人就在群組內討論說這篇文章說得應該都正確,因為裡面引用了British Medical Journal跟Science的文獻,……。我個人的見解是吃那些益生菌粉包、膠囊、直銷產品不如直接吃原味的希臘優格。所以想問:1. 這篇文章寫得正確嗎?(還有包括他引用的論文) 2.吃保健品的益生菌是否不如直接買希臘優格(還是說吃優格對於腸道菌相其實是沒差的?) 3. 好奇教授您個人針對優格、優酪乳的飲食方針,您是怎麼看的」這位讀者寄來的文章是2021-12-8發表在《泛科學》的腸道炎會導致憂鬱症?——淺談體內的腸腦軸線,揭露腸道菌的「腦控」機制!。但是,它卻完全沒有提到這位讀者所說的「文明病除了要看精神科以外,也需要保健品(各種益生菌)來輔助」。也就是說,這位讀者的親人在line群組所傳的訊息與事實不符。不過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因為,自作聰明、加油添醋,斷章取義、妄加論斷、指鹿為馬、移花接木,等等,本來就都是line訊息常見的問題。這篇《泛科學》文章共列舉了12份參考資料,而其中6份是科學報告,另外6份則是中文網路文章。從這6篇中文網路文章的標題就可看出,它們都是跟這篇《泛科學》文章一樣,都是故意用「腸道竟是你的第二大腦」、「腸道菌如何控制你的大腦情緒」、「腦控」這類譁眾取寵的字眼來吸引注意。只不過,我在益生菌,本末倒置這篇文章裡就有請讀者思考「是你決定腸道細菌,還是腸道細菌決定你?」。先不管是誰決定誰,那6份科學報告裡的「Science的文獻」是今年10月21日發表的Identification of a choroid plexus vascular barrier closing during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發現一個腸道炎症期間脈絡叢血管屏障的關閉)。它的結論是: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精神症狀可能是腸-腦血管軸失調的結果。就這篇論文而言,《泛科學》所做的解讀並沒有問題,但就緊接下來的另一篇論文而言,《泛科學》所做的解讀則是大有問題。《泛科學》是用「區區腸道菌,竟可操縱大腦主控權?」這個小標題來引介這篇論文,而引介文是:「我們都知道腸道菌大致分成好菌及壞菌兩種,好菌讓你擁有好的代謝及吸收營養的能力,壞菌讓你便秘、拉肚子樣樣來。不過,這些菌不只掌管消化,他們也會左右人的大腦喔!國立成功大學生理學科暨研究所的吳偉立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也在 ⟪自然⟫(Nature)期刊中發表了一篇關於腸道菌透過調控腦神經元影響社交行為的研究。」這篇Nature的論文是今年6月30日發表的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s response neurons in the brain(微生物群通過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元調節社會行為)。光是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微生物群只不過是「通過大腦中的壓力反應神經元」來「調節社會行為」。那,這跟《泛科學》所說的「區區腸道菌,竟可操縱大腦主控權」,是一樣嗎?更何況,這項研究是用小鼠做實驗的,所以其結果是否能套用在人身上,還是個未知數呢。讀者Hikari所關心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文獻是去年7月6日發表的Food & mood: a review of supplementary prebiotic and probiotic interven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食物與情緒:補充益生元和益生菌干預治療成人焦慮和憂鬱的綜述)。它是一篇綜述論文,不是研究論文,而結論是:「我們的結果證實,益生菌/益生菌療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努力應旨在闡明益生菌治療憂鬱症和/或焦慮症的感知功效是否可以在更大的測試人群中復制,以及這種效果是否通過繼續治療或停藥後得以維持。 干預措施也應單獨進行調查,而不是組合進行調查,以確定觀察到的影響歸因於何處。 應優先考慮對這種影響進行機制解釋。」您有沒有看到「我們的結果證實,益生菌/益生菌療法值得進一步研究」?想想看,這是一篇非常近期,才剛發表不到半年的綜述論文,而它竟然還在說「值得進一步研究」!那,您還要繼續相信網路文章所說的「益生菌可以改善憂鬱症」嗎?其實,有關「益生菌可以改善憂鬱症」這個議題,我在兩年多前(2019-8-19)就已經發表益生菌能改善心理疾病?。我引用了兩篇論文及兩篇專家意見,指出益生菌在動物實驗裡所顯現的正面效果還沒有在人的臨床試驗裡被證實。我也引用了宋晏仁醫師發表的想調整體內菌相?與其買藥劑 不如從飲食下手:【我並不主張要用補充的方式來獲得益生菌,而是應該想辦法利用天然食物,在我們的身體裡培養好菌、調整腸道「菌相」。】沒錯,我在益生菌,本末倒置這篇文章裡請讀者思考「是你決定腸道細菌,還是腸道細菌決定你?」,就是要傳達「腸道裡的細菌到底是好還是壞,是由你決定」這個訊息。至於益生菌補充劑的利弊,事實上還有研究說可能是有害呢!請看:益生菌,傷腦?益生菌,弊多於利不管是有害還是有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健康網站有一篇Can Probiotics Improve Your Mood?(益生菌可以改善你的情緒嗎?)。它說:「儘管將益生菌的使用跟情緒聯繫起來很誘人,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目前,我們沒有太多證據表明服用益生菌會改變憂鬱或焦慮。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理論,但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指導我們。益生菌的一個問題是缺乏一致性。 消費者不能總是確定他們得到了什麼。益生菌被 FDA 視為食品補充劑,而不是藥物。因此,我們對它們的製作方式或它們是否包含他們所說的內容沒有很多規管。在美國,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是最常用於治療胃腸道問題的益生菌菌株,但市場上有許多益生菌產品含有不同類型的細菌,含量也不同。 缺乏監管意味著一批可能與另一批不同。當您購買現成的益生菌時,無法知道其中的細菌是否與產品製造時一樣活躍。 此外,每個人的腸道中可能有不同類型和數量的細菌。 這意味著對一個人有效的益生菌可能對另一個人無效。」原文:腸道菌能控制我們?益生菌能改善憂鬱症?
-
2021-11-30 養生.保健食品瘋
土壤貧瘠致食物營養下降?教授揭保健食品的真相
讀者David Lu在2021-11-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每天必須吃保健食品才能補足人體不足?請問是否合理感謝。」我點擊他寄來的連結,看到一篇2021-4-30發表在Heho網站的文章保健食品的必要性?研究:現代飲食無法提供人體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這篇文章是在幫一本叫做《保健食品的真相》的書做廣告,而它說「推薦原因」是:【本書作者是一名自然醫學博士,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保健專家,書中將 30 多年臨床與研究經驗分享,……。】首先,當你看到《保健食品的真相》這個書名時,是不是會以為這本書是要叫大家不要吃保健品?可是,這卻是一隻不折不扣披著羊皮的狼。這隻狼很狡猾地引用《二○○五年美國膳食指南》說:「只有在無法或不能藉由個人日常飲食得到滿足時,保健食品才能做為補充特定營養素的替代品來發揮具體功效。保健食品絕對無法取代健康飲食。」我說它狡猾,是因為它的下一個小節是〈因土壤貧化跟食物加工,食物已不足以提供人體足夠營養素!〉,而就這樣,它把膳食指南所說的「保健食品絕對無法取代健康飲食」巧妙地轉化成「人人都需要吃保健品」。其實,我在三個月前發表的現在的食物比較不營養?Oligo包覆技術?,就有說保健品業者都會用「因為土壤貧化,現代食物較不營養」這樣的謊言來嚇唬民眾。但是,我也引用了加拿大衛生部的高級科學顧問Robin Marles博士在2017年發表的Mineral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vegetables, fruits and grains: The context of reports of apparent historical declines(蔬菜、水果和穀物的礦物質營養成分:歷史明顯下降報告的背景),而它的結論之一是:由於土壤礦物質枯竭而導致農作物營養下降的聲稱是沒有根據的。《保健食品的真相》這本書的原作者是Brian Clement,而他的確是如Heho所說的《知名》,但只可惜他並非如Heho所說的「30 多年臨床與研究經驗」,因為Brian Clement從未在正統醫學期刊裡發表過任何論文。事實上,他是被正統醫學定位為Quack,而Quack的定義是A fraudulent or ignorant pretender to medical skill(欺詐或無知的醫療技能偽裝者)。請看:Brian Clement claims Hippocrates treatments “reverse” multiple sclerosis(Brian Clement聲稱希波克拉底治療“逆轉”多發性硬化症)Florida strikes out against Brian Clement(佛羅里達州對陣Brian Clement三振出局)Florida tells Brian Clement to stop practicing medicine(佛羅里達州要Brian Clement停止行醫)Cancer Quackery Costs Lives(癌症騙術害死人)維基百科Heho這篇文章的下一個小節是《研究指出,成人每天都應該吃一顆綜合維生素補充劑》,而它引用的論文是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Vitamins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in adults: clinical applications(預防成人慢性病的維他命:臨床應用)。Heho聲稱這篇論文的結論之一是「所有成人每天都應該吃一顆綜合維生素補充劑」,但是,我看了整篇論文,就是沒看到有這麼一個結論。如果說有什麼是稍微接近的,那也許就是這一句:Pending strong 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 from randomized trials, it appears prudent for all adults to take vitamin supplements(有待隨機試驗的有力證據證明有效性,所有成年人服用維他命補充劑似乎是慎重的)。請注意,這個結論的關鍵辭是「有待隨機試驗的有力證據證明有效性」,但是,Heho卻不知道,或不讓讀者知道。不管如何,既然Heho引用了美國醫學會期刊2002年的論文,我們就來看一篇美國醫學會期刊2018年的論文是怎麼說。這篇論文的標題是Given Their Potential for Harm, It’s Time to Focus on the Safety of Supplements(鑑於它們的潛在危害,現在應該關注補充劑的安全性了)。它的結論是:「我們為健康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必須在好處及害處之間做權衡。就補充劑而言,對許多人,即使不是大多數人,其好處似乎很小甚至不存在。另一方面,補充劑的潛在危害是真實並且有記錄的。鑑於此,很難理解為什麼補充劑的使用會越來越多。醫生可能需要比過去更加努力地擊退這種現象。」註:有興趣了解全文的讀者,請看美國醫學會:該關注補充劑的危害了。另外,有關補充劑的潛在危害,請看補充劑摻假問題嚴重。至於「就補充劑而言,……其好處似乎很小甚至不存在」,請看世界最貴的尿。原文:《保健食品的真相》的真相
-
2021-11-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原來練肌力也能提升免疫力?醫師教你兩招養出好肌力
秋冬是流感的好發季節,提升免疫力更顯得重要!說到提升免疫力,大家腦中想到什麼方法呢?像是吃保健品、多吃蔬果等等...但其實還有一個方法是大家經常忽略的,那就是「鍛煉肌力」。陳志銜醫師分享:「肌肉能分泌免疫細胞激素,因此當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變差;且免疫力失衡時,也會導致肌肉更難生成,形成惡性循環。尤其40歲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會加快,因此年紀越大更不能忽略肌力的鍛煉。」 以下也跟大家分享幾招培養肌力的方法1.重量訓練:其實像是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主要是幫助提升心肺功能,增肌效果較不明顯。想要鍛煉肌力,建議可以選擇重量訓練,像是棒式動作、深蹲等等。2.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日常中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在有運動的狀態,大約可提高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1.5-2公克/公斤),比如60公斤運動者,應攝取9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而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像是雞胸肉、蝦子、毛豆、牛奶、豆漿等。 然而希望提升免疫力之前,也別忘了先了解自身免疫狀況,才能有效顧好自身保護力唷。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粉絲團
-
2021-11-1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吃保健品排毒治便秘?醫師指點緩解便秘正確方法
市面上的保健品種類繁多,宣傳的功效也十分強大,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但是這些功能真的能實現嗎?筆者整理了有關保健品的五問五答,一起來看看。問:保健品真的可以排毒、減肥、治便秘嗎?答:在醫學中並沒有“排毒”這一概念,用保健品來排毒、減肥、通便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毒”,大多指的是食物消化吸收後的殘渣或人體自身產生的代謝廢物,以及環境中各種污染在體內的沉積。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肝、腎、肺等器官都是天然的排毒系統,通過流汗、流淚、咳痰、大小便等方式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若額外服用保健品來排出代謝廢物或減肥都是在給身體增加負擔。問:如何認清保健品謠言?答:想要認清保健品謠言其實並不難。年輕人可以上官網進行查詢,老年人切記不要病急亂投醫。一般情況下,承諾無須去醫院正規治療就能夠根治某些疾病的、買了就送各種禮物的以及上門推銷的,大多數都不靠譜。建議大家還是去正規醫院進行診治,遵醫囑治療,以免耽誤病情。保健品吃出肝、腎損傷,甚至致命的情況比比皆是,大家一定不可掉以輕心。問:長期服用治療便秘的保健品對身體有害嗎?答:很多治療便秘或者用於減肥的保健品都是有副作用的。有些保健品打著“純天然”“純植物”“無化學添加”的旗號,實際上其成分中可能混合著抑制食欲和降血糖的藥物,甚至還有瀉藥等。剛開始使用保健品時可能效果明顯,但長期服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巨大危害。即使是真正不含化學成分的保健品,長期對機體產生導瀉作用,也會導致內分泌系統以及腸道菌群的紊亂,並且加重代謝器官的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問:緩解便秘的正確處理方式是什麼?答:症狀嚴重且影響到生活品質時,建議到醫院就診,開具治療便秘的藥物。輕微的便秘可先不用藥物治療,也不要盲目應用保健品。應對便秘,需注意以下幾點:1.多飲水,加速新陳代謝。2.適當加強運動,尤其是避免久坐。3.進行腸道按摩。按摩方法是用掌心或者握拳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的順序按揉腹部,每個方向各100次。通過腸道按摩可促進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4.飲食上注意。多吃全穀類的食物,如燕麥、玉米、糙米、全麥麵包;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紅薯、豆芽、竹筍等;適當補充益生菌,如優酪乳、益生菌飲料等,改善腸道環境,達到修復腸道環境與腸黏膜,增強腸道蠕動功能並促進排便的作用。5.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心情愉悅。很多時候,便秘是因為壓力和緊張情緒造成的。
-
2021-11-14 新聞.元氣新聞
健康長壽論壇/顛覆觀念!肌少症攝取蛋白質這個量剛好
台灣人口高齡化速度於世界數一數二,預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本報系今舉辦「次世代大未來論壇」,從長壽、健康兩方面探討,人口高齡化可能帶來的衝擊及應如何因應。專家表示,為遠離肌少症,已形成運動打底及營養介入的亞洲共識,為增加肌肉量攝取蛋白質不是越多越好,健康長者以每天每公斤體重不低於1.2克最佳。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說,今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包括教導民眾如何吃蛋白質增加肌肉量,另有關渡醫院長陳亮恭的重要研究,將在醫院實踐結合AI技術及社區參與,打造宜居、宜住的新環境,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北榮總從國際研究及臨床門診分享經驗,與從加強社會連結提高腦力、智力,降低失智症風險等議題,本報會持續關注及推廣健康議題,促進國人健康。與會的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說,人體若要健康,肌肉健康格外重要,主要建立在肌肉量、肌力及活動力,一旦肌肉量不足又合併肌力、活動力不足,就是肌少症。依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1成有肌少症,75歲以上即高達3成,影響因素有年齡、營養不良、活動量不足、肥胖等,進而出現走路沒力、容易跌倒、骨折及失能風險高,並容易導致死亡風險增加。彭莉甯表示,人體肌肉量於30歲到達高峰,往後以每10年平均下降6%,但60歲後肌肉量流失速度,卻加速為每年平均下降1.4%至2.5%,因此70歲時約有近4成肌肉量流失,因此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感覺追公車、追捷運會追不上,這就是肌肉流失的結果。此外,不論男女握力在30歲後開始下降,而男性於50至60歲下降更快。因此,要遠離肌少症、增加肌肉量,現已形成藉由運動打底及營養介入的亞洲共識。首運動方面應包括無氧運動,如利用舉啞鈴、水瓶或彈力帶等阻抗力運動,達到刺激肌肉幹細胞促進生長、對抗肌肉老化,還可以穩定血糖、血壓,提升免疫力。彭莉甯說。此外,營養也不可或缺,其中以蛋白質最重要,其用途為增加肌肉量,如需攝取動物、植物蛋白質,但攝取蛋白質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攝取適量蛋白質,也就是健康長者每天每公斤體重不低於1.2克,且蛋白質攝取量則不超過每天總熱量20%。至於,長者如要測試肌肉健康可採用下列方式,首先可用雙手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圍成一個圈,測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留有空隙,代表肌肉流失量高,或是用皮尺測量高齡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要特別小心。活動力測量部分為坐在椅子上,起身坐下5次,不論男女如果時間大於12秒,或是走路速度每秒小於1公尺,即代表活動力差需要提高警覺。彭莉甯參與研究發現,補充營養補充品也可增加肌肉量,如以白胺酸為基礎的營養補充品研究發現,白胺酸為負責肌肉生長的氨基酸,於人體試驗可看到增加肌肉量的情形。而長者也可透過奶、蛋、魚肉、豆類、優格、蘑菇等食物或營養補品補充維生素D,有助增加大腿肌肉量,降低跌倒風險。彭莉甯指出,抗氧化物質對肌肉有好的影響,因年長者肌肉流失可能與體內發炎有關,如抗氧化物質-寡酚具抗氧化、抗發炎功效,可以阻止肌肉流失,增加肌肉生長及肌耐力,同時也可使肌肉脂肪降低。與會的桂冠實業副總經理王振宇表示,民眾吃的營養多從食物或營養保健品獲得,而如何攝取好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為全球食品趨勢,且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攝取的營養素多有不同。因此,如何從餐食中獲得營養,讓民眾健康長壽十分關鍵。王振宇說,桂冠因此研發許多湯品,如今年旗下健力湯產品將搭配運動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也為進行湯品GI值(升糖指數)進行研究,同時從醫學、營養等方面進行產品設計,為民眾健康長壽把關。
-
2021-1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天冷血管收縮易導致心肌梗塞、中風 藥師:入冬前多食用這些「養護血管」的營養素
天氣進入秋冬,雖然台灣近幾年的準備入冬時,天氣都還非常溫暖認至有點熱,但日夜的溫差卻很大,而越進入冬天後,不僅天氣逐漸變冷,日夜的溫差也會加劇,甚至在室內、室外的溫差也會越來越大,這時對於長輩的血管就是很大的危機,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表示,過往冬天都會出現不少因溫度急遽下降而導致長輩血管收縮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悲劇,除了長輩的血管老化、調節的彈性不如年輕人以外,血管中的血脂堆積也是造成悲劇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入冬前最好就能好好調養身體、養護血管、潔淨血脂與清除血栓,以免寒冬時的悲劇發生。養護血管該吃這些營養素養護血管對於許多長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血脂的部份,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說明,若本身已經是三高的患者,當然本身的藥物一定要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溫差過大對於三高患者是非常危險的。而在於一般的長輩該如何先養護好身體,預防心肌梗塞或預防中風呢?在飲食上或是保健品的選擇上可以食用這些營養素:◎魚油魚油是目前認定對於血脂、血管都很不錯的保健品,甚至是小綠人認證有調節血脂的功效,其中在於EPA本身就有活血的效果,能幫助血管中的血脂代謝,被譽為血管清道夫,而DHA則是很好的油脂,能夠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也就是俗稱的「好的膽固醇」,同時促進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簡稱TG)的分解。 ◎紅麴素K紅麴在日常中,往往被用於料理內,許多知名且美味的料理像是紅糟肉、紅麴米等,均會用到紅麴,而日本學者從紅麴中發現的紅麴素K,具有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功效,也是近年來對於降血脂的保健品中很夯的一種。 ◎納豆激酶納豆中的納豆激酶也是近年來很風行的保健品,研究中發現納豆激酶功用是對於血栓的溶解有幫助,同時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氧化、減少三酸甘油脂,對於血壓調節也有幫助,是對於血管健康而言很不錯的營養素。 ◎輔酶Q10相信許多女性對於Q10都不陌生,對於增加代謝、養顏美容都是已知且出名的效果,其實Q10具有抗氧化的特性,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因此對於血壓、血脂的調節都有幫助。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提醒民眾,保健品屬於身體保養的範疇,平時可讓長輩服用,幫助身體血脂、血壓的調節,達到對於心血管的調養,不過保健品並不是藥品,因此三高的患者還是應以醫師的醫囑與開立的藥物優先,同時部分保健品中可能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導致藥物抗凝血或是血壓調節的效果加劇,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因此若本身有在服用三高藥物的民眾,若想食用上述保健品前,建議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再行服用。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許利銘藥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樂齡族群五倍券怎麼用最「聰明」?理財專家出妙招教你這樣使用
樂齡族群五倍券怎麼用最「聰明」?許多熟女族群選擇把五倍券拿去百貨公司參加周年慶,若選擇數位綁定,還可配合周年慶的信用卡回饋,理財專家更出妙招,認為「最划算就是和子女換現金」。百貨周年慶有各種好康回饋各大百貨業者在10月初周年慶起跑時,就祭出各式各樣五倍券回饋方案,最高回饋7000元。例如,統一集團的時代百貨與夢時代,最高持紙本券5000元,就可兌換7000元抵用券;微風廣場則不限紙本或數位,消費5000元就贈價值7000元的會員點數與來店禮。有民眾綁定數位五倍券,看準百貨公司周年慶折扣、適用於數位五倍券的回饋,再加上信用卡的周年慶合作回饋活動,以三重優惠買下較高價的商品,例如蘋果筆電、高級家電等。也有民眾分享,用五倍券買了全家女性成員要用的全年保養品,因為信用卡是入帳後回饋,因此他選擇分期付款,這一期入帳後,下一期產生五倍券回饋額度,推估就會扣掉分期付款要付的卡費,等於不用「花五千元後,還要再刷五千元用掉回饋金」。保健品也受樂齡族群歡迎吃的保健品也受到樂齡族群歡迎,電商業者調查,五倍券推出後的四大熱門商品,保健食品居首位,其他則是3C、旅遊享樂、居家用品類。保健品牌也不放過商機,例如台鹽到年底前皆有「振興5倍,台鹽再加倍」活動,到門市無論使用數位或實體券,憑3000元振興券買5000元原價商品,再加贈1000元折價券;5000元振興券買8500元原價商品,再加贈1500元折價券。量販店優惠大禮包拚實用量販店包括全聯、家樂福等,都推出誘人優惠,也是實用的選擇。其中,又以全聯舉辦的時間最久,投入回饋預算高達三億元,除了用紙本五倍券單筆儲值PX Pay滿1000元,就加贈價值50元的500福利點外,還贈「振興大禮包2.0版」,再抽一萬元振興福利金共1000名。年輕族群喜歡拿來看電影的藝Fun券,樂齡族群可以用來買書,藝Fun券同時也適用各大線上售票系統,以及愛票網。不想動腦可和子女換現金不過,理財專家也建議,如果樂齡族群不想計算五花八門的優惠方案,可以拿五倍券和子女換現金,年輕人運用方法更多元,不失為雙贏方法。動滋券 可以這樣用在所有加碼券中,許多樂齡族群收到動滋券,是最不知道怎麼使用的。由於這次動滋券排除購買運動用品的選項,如果對健身房或運動課程沒需求、對觀賞體育賽事也沒興趣,幾乎想不到能用在什麼地方,甚至有的就直接交給子女使用。不過,動滋券有一些沒有說出來的適用店家,正適合高齡族群。在動滋券的店家適用名單中,可以看到全台有零星幾間「spa館」可以使用,在台北也有「整復」院所可用動滋券,都很適合熟齡族放鬆、保健身體。另外,線上售票系統包括ibon、FamiTicket、拓元、年代售票,也都適用動滋券,線上經營、高雄與台中有實體門市的愛票網,也同樣能使用動滋券。樂齡族使用常卡這3關五倍券上路後,樂齡族最常使用的地點大多集中在實體通路,其中全聯、家樂福、百貨商場是最常使用的地點,雖然政府強調,五倍券使用等同於現金,但仍有不少樂齡族遇到小小困難。家樂福與全聯都表示,樂齡族使用五倍券絕大多數都是以紙本券做消費,主要原因在於紙本使用方式單純,且購買的商品價格,大都超過單張面額,只需要再補差價,若有樂齡族想要找零,結帳人員多做說明即可。百貨公司中,遠百也說,業者針對五倍券推出不少優惠,但數位綁定受限中央無法克服系統整合,消費者只能以「數位標章」及「消費門檻簽單」做為兌換憑證,因此年輕族群使用比率較高,而紙本馬上回饋,較獲樂齡消費者青睞。遠百就表示,紙本五倍券等同現金支付,樂齡族使用上較無困難,有客人拿了6份紙本振興五倍券採購孫子玩具,也有客人單次付了10份紙本振興五倍券,買了平常不易入手的10萬多元高單價機能型床墊。1.想買菸,不行!使用紙本五倍券雖然單純,但在使用範圍與搭配優惠上,還是有不少樂齡族覺得「卡卡」。家樂福表示,遇到最多的問題在於,有很多樂齡族想用五倍券購買香菸,但根據規定,不管是五倍券還是超商、超市禮券,都不能用來買菸,五倍券雖然效力等同現金,但還是有所限制。2.和其他券易搞混家樂福也說,有不少樂齡族,常會搞錯五倍券面額,在結帳時就需要同仁多做說明,但並不會造成太大困擾,反而是有很多樂齡族,會拿著與五倍券一同發放的好食券、動滋券、藝Fun券來消費,這就需要多花點時間解釋告知。但樂齡族使用五倍券卡關最多的,還是在於數位券上,有不少民眾在一開始就幫家人進行數位綁定,因此樂齡族比較不熟悉消費流程,會花比較多時間結帳。事實上,的確有很多長輩根本不知道數位五倍券要如何使用。3.數位綁定刷錯卡遠百就表示,數位五倍券綁定的是信用卡,消費時必須使用綁定的卡,因此有不少長輩會刷錯卡,若刷到沒有綁定的那張卡,就只能重新結帳。此外,遠百也說,樂齡族的消費者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還剩多少錢可買東西,主要是因為長者不太會使用五倍券線上查詢功能,而這必須要由銀行每月帳單查詢,並非由百貨端可以查詢。但遠百也指出,樂齡族會在五倍券使用上卡關,其實幾乎都只是小問題,只要員工訓練做的好,對於樂齡族的疑惑能感同身受,被詢問後都能迎刃而解,彷彿百貨社區大學,彼此相互討論學習。全聯說,全聯的客群年齡層相對較高,但由於之前積極推動行動支付PX Pay,絕大部分民眾已經建立使用習慣,而針對樂齡族,全聯提供PX Pay與實體卡會員可使用紙本五倍券,購買振興福利金方式,不僅可避免找零的狀況,也讓樂齡族可方便攜帶使用消費。全聯也說,門市還可以使用綁定數位五倍券的信用卡消費,但必須要有配合的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等12家銀行信用卡才可使用,而這方面門市人員也會引導使用,以減少樂齡族使用上的不便。
-
2021-10-23 該看哪科.眼部
眼睛不痛發紅有血絲是警訊!醫解析眼藥水、食鹽水、人工淚液用途
天氣轉涼,許多人開始注重皮膚保溼,但也別忘了日常的眼睛保養,入秋後空氣中的濕度及溫度下降,除了身體各部位容易乾燥外,眼睛也容易產生乾澀、發癢、發紅等問題,眼科診所蔡綉娟院長指出,季節交替期間,因眼睛容易乾澀、視力不清楚而前往就醫的患者明顯增加許多,千萬不要忽略這些症狀!眼睛乾癢非換季過敏 恐是乾眼疾病暗中作祟換季期間,眼睛容易乾澀、發癢等,不少人會誤以為過敏發作,但其實是乾眼疾病或過敏性結膜炎所引起!除此之外,氣溫變化大,人體的免疫系統也就容易產生問題,一旦免疫系統出現狀況,除了會影響身體各部位的發炎,許多人也會有眼睛乾澀的問題,主要原因多為免疫系統攻擊淚腺,淚水分泌異常,導致乾眼疾病的產生,這些都是季節轉換之際,眼科就診人數增加的原因之一。面對這些因氣候所產生的眼睛不適,除了服用抗過敏藥物、正常規律作息外,醫師表示,正確的治療方式也是重點之一,倘若延後治療、使用錯誤方式緩解,都可能會造成乾眼疾病加劇!眼睛補水 眼藥水、食鹽水、人工淚液哪種才對?許多人面對眼睛乾癢、不適,總會想說:「用生理食鹽水沖掉眼睛表面的雜質、異物眼睛就不會癢或有異物感吧!」、「點一個涼涼的眼藥水,眼睛癢、血絲的問題都被解決了很方便!」這些日常的習慣,其實都是錯誤觀念,甚至會讓乾眼疾病的症狀加劇!挑選適合乾眼疾病的眼睛保健品時,第一步便是了解眼睛的構造,眼睛的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淚膜,主要的功能是保持眼睛的濕潤,防止水分流失,而淚膜又可以分為脂質層、水層、黏液層,所以治療乾眼疾病不只是補水而已,更重要的是讓淚膜穩定、脂質層正常分泌、強化鎖水。了解生理食鹽水、人工淚液、開架式眼藥水的差別,我們可以從各個產品的成分、功效、補水效果去認識彼此之間的差異。生理食鹽水的功效是沖洗眼表髒汙,只適合用在緊急的清理,過度使用反而會破壞眼表面的淚膜,導致水分更容易蒸發,乾眼症狀反而會加劇!而開架式的眼藥水,大多是透過血管收縮劑去減少血絲的產生,蔡醫師也表示,眼睛發紅有血絲其實是在釋放警訊,如果使用這種方式去壓抑,不僅沒有達到緩解,反而會延後後治療,造成眼睛不適的情況惡化!人工淚液除了補水外,更重要的是能夠修復眼表面的細胞讓讓淚膜更穩定,保護水分、穩定油脂分泌,除此之外,添加鎖水因子也能夠延長淚水在眼表面停留的時間,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水亮不乾澀。乾眼症狀別輕忽 眼睛保養從日常開始近年來,生活型態的轉變,乾眼疾病成為許多人的困擾,除了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外,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許多人都是因為自我誤判,導致眼睛乾澀問題惡化。蔡醫師也提供幾項可以從生活中簡單判斷是否罹患乾眼疾病的方式,除了乾澀、異物感之外,有時看文件時視力不清楚、晚上眼睛容易乾澀、眼睛表面三點鐘及九點鐘方向有較多血絲產生,都有可能是乾眼疾病悄悄找上門!除了即時就醫治療外,也可以諮詢醫師使用人工淚液,養成固定使用習慣,讓鎖水、補水雙管齊下,眼睛乾澀不再是日常煩惱,輕鬆告別糊矇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眼睛乾、眼睛癢…要點哪種眼藥水? 專家整理「常見成分&用途」 ·冬天比較天容易出現乾眼症? 眼科醫警告「2行為」恐炸乾淚液
-
2021-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太多鹽是全球問題 教授曝最新鈉攝取研究10重點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4天前(2021-10-13)發表Reducing Sodium Intake in the US(降低在美國的鈉攝取)。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美國人目前仍然攝取過多的鈉,而鈉的主要來源就是食物中的鹽(氯化鈉)。(註:1克的鹽含有400毫克的鈉)事實上,吃太多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早在2014年,「全球疾病負擔營養與慢性病專家組」就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全球鈉攝入量和心血管原因導致的死亡)。這項調查發現,在全球187個國家中有181個的成人每日鈉攝入量是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2克(相當於5克的鹽)。這項調查也發現,全球每年有165萬人是因為攝取過多鈉而死於心血管疾病。可是,儘管「減鹽」早就是一個壓倒性的全球共識,近幾年來卻還是一直有人在提倡要多吃鹽,例如:台灣的一位營養治療師,請看高血壓是因為水喝太少?,《吃對鹽飲食奇蹟》的作者細川順讃,請看減鹽才是現代的亂病之源?,自然療師/保健品商人Joel Wallach,請看建議低鹽飲食,應當被處死,台灣的《iYA運動營養團隊》,請看要多吃鹽,iYA營養團隊說的,The Salt Fix的作者James DiNicolantonio,請看要多吃鹽,iYA營養團隊說的。不管如何,我現在把這篇JAMA文章的重點整理成下列10點:1.在美國,14歲以上的人每人每日建議鈉攝取量是2.3克。2.目前一歲以上的美國居民每人每日平均鈉攝取量是3.4克,而19到30歲的美國居民每人每日平均鈉攝取量是將近4.3克。3.不管是在哪一個年齡層,9成以上的美國居民都過度攝取鈉。4.減少鈉攝入量將改善數十萬人的健康狀況,並可以在未來幾年節省數十億美元的醫療保健相關支出。5.在美國,超過 70% 的鈉攝入量是來自包裝食品和外食。只有 11% 的鈉攝入量是來自自家烹飪的食物,而其餘幾乎都是來自食物本身(米、菜、肉)。6.儘管很多美國人希望減少鈉攝入量,但目前美國食品中的鈉含量使其極具挑戰性。7.從目前的水平降低加工和預製食品中的鈉含量,同時保持消費者的接受度,在技術上是可行的。8.鈉是一種適應性口味;個人的味覺可以調整以降低食物中的鈉含量,但這種改變是需要廣泛而漸進。9.將近 100 個其他國家已採取行動減少鈉攝取量,其中將近 60 個國家已採取行動減少食品供應中的鈉含量。10.美國FDA 已經為大約 160 類食品的行業發布了最終的短期(2.5 年)自願減鈉目標。這些目標於 2016 年首次作為草案發布,旨在將平均鈉攝入量減少到 每天3克。 雖然這個目標仍然是高於推薦值,但即使是對整個人群的適度改善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公共衛生效益,從而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並節省成本。原文:美國FDA發布自願減鈉目標
-
2021-10-10 養生.聰明飲食
吃超商三角飯糰讓人想睡?飯糰有含嗜睡成份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近日網路瘋傳一則吃了超商三角飯糰會嗜睡,原因來自於其中的添加物胺基乙酸(甘胺酸)的新聞,引起廣大的討論與瘋傳,但是胺基乙酸在食品中存在的主要目的是調味劑,增添食物甜味用。近日網路瘋傳一則吃了超商三角飯糰會嗜睡,原因來自於其中的添加物胺基乙酸(甘胺酸)的新聞,引起廣大的討論與瘋傳,甚至有不少民眾開始擔心身體健康會因此受到影響。但在被嚇得群起恐慌之前,先搞清楚胺基乙酸是什麼?為什麼要加?台灣的添加物法規又是如何訂定?胺基乙酸為何物?添加它真正的用意為何?胺基乙酸,其實就是胺基酸的一種,也是組成蛋白質結構的成分。因為具有甜味,在食品上會作為調味劑使用,可以賦予食品甜的風味。以台灣的添加物管制邏輯來說,正面表列的物質才能使用,且對於用量以及用途都有明確的規範。胺基乙酸在添加物法規中的角色,就是調味劑,是允許適量使用於食品當中的。而近日瘋傳的吃了超商飯糰會嗜睡的原文報導,來自於日本雜誌《週刊女性》,原文作者在文中提出3大危險食物排行,分別是第一名三角飯糰、三明治,第二名油炸食品,第三名關東煮。其中引起熱議的三角飯糰,直接點出內容所添加的胺基乙酸,會讓人在吃完飯糰後有嗜睡的症狀產生,甚至警告讀者小心因嗜睡而死亡,危言聳聽外,更在讀者之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胺基乙酸吃了就嗜睡?真的是想太多!添加胺基乙酸在食品中是作為調味劑使用,而會有嗜睡一說原因,可能是來自於這類物質長年以來在保健品裡一直是被作為助眠使用,許多助眠的保養品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但光是吃飯糰就可以想睡覺這個說法並不可靠。若是在腦神經藥物專業研究文獻上來看,胺基乙酸與助眠有著絕對的相關性,好比《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期刊中在2015年時就提及,胺基乙酸會作為助眠研究的主因來自於其安全穩定性。且根據研究發現胺基乙酸在人體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這類物質有嗜睡反應,雖然在睡前食用3g的胺基乙酸確實可以對於失眠或是睡不安穩的人有所幫助,但實則上並不會改變個人體質的睡眠結構。保有正確添加物觀念,停止以訛傳訛雖然說胺基乙酸與助眠有著一定的關係,但是研究中所提及的胺基乙酸通常指的是經過萃取,純度高的胺基乙酸。綜合來看,若是吃了飯糰真的會想睡覺,最直接的原因也只能是血糖上升所產生的食物昏迷現象(food coma)。其實在現代生活中,隨處可見到處都是添加物的身影,外食幾乎完全無法避免,最重要的是查證正確的添加物知識觀念,了解使用用途與法規資訊,保有理智的判斷能力才不會隨時沒事就被嚇個半死。延伸閱讀▶百香果皮成天然紅色色素來源,低成本是最大優勢▶食品巨頭瑪氏終於解鎖天然藍色色素商用技能,未來將廣泛應用於零食食品▶防腐劑也能很天然!美國Conagen從花生、大蒜等蔬果中提取製成天然防腐劑參考資料▶The Sleep-Promoting and Hypothermic Effects of Glycine are Mediated by NMDA Receptors in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0-04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別亂買 掌握4大關鍵聰明選
魚油富含DHA及EPA,能幫助靈活反應、維持循環健康,是許多人尤其是銀髮族做為日常保健的產品,而市售魚油百百種,該如何選擇最優質產品,才能確保吃得安心又有助健康呢?一、純淨的漁場不是所有漁場都能遠離核汙染及石油天然氣開採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南緯20度的祕魯海域就得天獨厚擁有這樣的條件,在這裡還有獨特的洋流,盛產富含DHA、EPA的深海小型魚,是提供純淨魚油的絕佳魚種,因小型魚處於食物鏈底端,可避免海洋重金屬汙染的疑慮。澳佳寶使用祕魯海域撈捕的野生沙丁魚、鯷魚、鯖魚,並在24小時內透過分子淨化提煉製程萃取出純淨的魚油,在最新鮮的狀態保存珍貴的Omega-3。二、超過30項以上檢驗,完整的溯源機制為了確保魚油的品質,澳佳寶的魚油從原料到成品皆必須確保沒有重金屬、環境荷爾蒙、戴奧辛等汙染,經過30項以上的檢驗才能抵達消費者手中。成品到台灣也定期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檢驗,嚴格把關品質,讓消費者能夠安心食用。澳佳寶魚油100%自澳洲原裝原瓶進口,堅持不分裝,棕色瓶子更能保護有效成分不變質,排除任何可能影響品質的因素。每瓶澳佳寶的魚油都有專屬的識別碼,完整的溯源機制確保提供消費者最好的保障。三、好吸收的脂肪酸型態魚油的脂肪型態分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簡稱TG)、酯化型魚油(ethyl-ester,簡稱EE)、或再酯化型三酸甘油酯(re-sterified triglyceride,簡稱rTG)。經實驗證實,rTG型態不僅能大大提高Omega-3的濃度,還能增加EPA、DHA的吸收率。澳佳寶濃縮魚油系列均採用rTG型態,提供消費者最優質的魚油選擇。四、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專業魚油系列澳佳寶擁有市面少見的完整魚油系列配方,這樣貼心的產品設計,能更適切地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不論是銀髮族、一般保養、加強保養、孕期、哺乳期營養補充、兒童或是健身族群等,都能在澳佳寶找到最符合需求的魚油。澳佳寶對環境永續的承諾為關心在地環境生態,澳佳寶遵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規範,只選非瀕臨絕種、非養殖魚類作為產品原料來源,以確保海洋永續發展。同時長期與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和南極野生動物研究基金會(AWRF)等關注永續發展的組織機構合作,確保從捕撈到加工全過程的透明度,並維持精密品質控制。澳佳寶所使用的魚油皆經過海洋之友組織(Friend of the sea)認證。澳佳寶更是國際Omega-3濃縮魚油組織(GOED)及國際魚油組織(IFFO-RS)的成員,從源頭到成品皆遵循嚴格的國際標準。蟬聯澳洲最受信賴保健品牌 獲台灣金商獎肯定在澳洲,保健食品的生產製造受澳洲藥物管理局(TGA,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等同於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的嚴格規範所監管,澳佳寶全系列魚油皆在通過澳洲TGA認證的工廠、依據PIC/S GMP的規範進行生產,嚴格的品質標準,使得澳佳寶能連續12年蟬聯澳洲最受信賴的保健品牌註,更在2020年榮獲台灣金商獎的優良外商獎肯定。【註】Reader's Digest澳洲讀者文摘票選結果
-
2021-10-01 養生.聰明飲食
芹菜素助防癌、防阿茲海默症!營養師:不只芹菜,這些蔬菜也有
家常菜中常見的芹菜,不僅擁有獨特的香氣,加入各種料理中更是增添了不少口感,使得層次更加豐富。芹菜雖然常見,但它的營養價值其實相當出色,當中的芹菜素不僅有助防癌也有助防阿茲海默症,是不少專家正研究開發成保健品或藥品的關鍵營養素。 助防癌、防阿茲海默症 芹菜素不只芹菜吃得到! 嫚嫚營養師指出,芹菜素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有助於預防、改善糖尿病。且可增加胰島素分泌,達控制血糖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促使內皮細胞分泌一氧化氮,降低發炎反應,有助降低因高血糖促成的發炎反應。 另一方面,芹菜素具抗發炎、抗氧化的特性,也具有抗β類澱粉沉積、神經保護作用,這些正是常見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因此不少研究認為,芹菜素對於防範、改善阿茲海默症具有一定的潛力或正面幫助。 除此之外,芹菜素也對失眠、抑鬱症等精神方面問題有所幫助。像是日常常聽到可透過飲用洋甘菊茶緩和情緒、幫助睡眠等,芹菜素就是當中的關鍵。 日常生活中民眾相當關注的「防癌」,芹菜素也有相當的幫助,其可誘導癌細胞凋亡、防範癌細胞轉移,並可增強穀胱甘肽等人體抗氧化酶的活性,也促進身體的免疫反應,提升身體對抗癌細胞能力。較多相關研究如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骨肉瘤等。目前也有不少專家正陸續研究,看是否能從中開發出新的抗癌利器,雖現正研究階段,不過多有正面的發展。 芹菜素助養生,常見食材不只有芹菜! 芹菜素對人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也相當常見,嫚嫚營養師指出,像是芹菜、西洋芹、九層塔、甜椒、大蒜、洋蔥、大白菜、小白菜等蔬菜類食物都可以吃得到芹菜素。另外,洋甘菊、百里香、羅勒等草本植物也可以攝取的到。而在這些食物當中,以芹菜的芹菜素是最為豐富的,每100公克就含有35毫克的芹菜素,是個相當不錯的攝取來源。 芹菜素會抗血小板凝集,服用抗凝血劑者要留意! 芹菜素對於健康較少有不良的負面影響,但還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嫚嫚營養師指出,芹菜素除了上述對身體的好處外,也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因此若有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需特別留意,如心房顫動者、剛做完心導管手術、髖關節手術、膝關節手術者等,建議暫時避免含有芹菜素的相關食物,如前述提到的洋甘菊茶等,或食用上更需特別留意份量,以避免抗凝血的情況太過劇烈。 《延伸閱讀》 .蓮霧低糖、護眼、促排毒、顧血管!營養師:糖友一天4顆也OK。 .釋迦有助保養血管、增強免疫力!營養師教2保存吃滿營養!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9 養生.聰明飲食
兒茶素利減肥、防失智、助防癌!營養師:不只綠茶,這些都吃得到
喝茶有利身體健康,當中關鍵營養之一包括了兒茶素。兒茶素許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減肥,其實好處不單僅限於此,對整體健康也非常有利。嫚嫚營養師就指出常見好處及食材,民眾可以適度的從日常食物適度攝取,幫助養生。 兒茶素促代謝、助養生,還有助防範疾病纏身! 嫚嫚營養師指出,兒茶素相當有助於減肥,其可燃燒、代謝脂肪,在運動前一小時飲用無糖綠茶攝取兒茶素,更有助於減重。而代謝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即為腹部累積脂肪,飲茶大國日本也有一項900多名男性試驗者的研究發現,每日喝約600毫升的無糖綠茶,體重、腰圍、腹部脂肪、肝臟脂肪等,皆有明顯改善。 除了對減肥有利,兒茶素也有助於防範慢性疾病,其可抑制人體的澱粉酶、脂肪酶,讓身體對澱粉、脂肪的吸收率、吸收速度下降,因此也有助於血糖、血脂穩定。日本也曾做過一項多達一萬七千名試驗者的研究,發現平均每日喝上200毫升6杯的無糖綠茶,可降低約可降33%糖尿病發生率。 除此之外,兒茶素對於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退化也具有輔助改善效果,2015年於美國推出有助對抗失智症的「麥得飲食」,兒茶素就是關鍵營養之一。 兒茶素在防範細菌病毒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其可抑制病菌的複製能力,以一般流感病毒來看,常喝無糖綠茶者發病率、重症率相對較低。許多人也認為蛀牙、牙周病等機會較少,確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眾多研究當中,備受矚目的也包括兒茶素的抗癌能力,其因同時具抗發炎、抗氧化特性,並且誘導癌細胞凋亡,對於防範癌症、輔助改善癌症相當有利。以目前現有研究來看,有利對抗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癌症。 兒茶素常見食材助養生,搭配維生素C促吸收率! 嫚嫚營養師表示,兒茶素是一種類黃酮素,廣泛存在於茶類當中。茶以發酵程度低到高分為綠茶、烏龍茶、紅茶來看,未發酵的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其次,發酵程度較高的紅茶雖然含量較低,但也可見些許的兒茶素存在,大多以轉換成茶黃素,也就是紅茶的顏色。 除此之外,可可當中也含有兒茶素的存在,濃度越高、越純的黑巧克力,可攝取到的兒茶素就越高,因此建議若要從此攝取,可挑選濃度85%以上的黑巧克力。另外像是紅酒,或蔓越莓、柿子等多數紅果類食材也可攝取到兒茶素。 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兒茶素的吸收率,因此像是在喝茶、吃黑巧克力時,也可以適度的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奇異果、芭樂、草莓等。 兒茶素攝取不宜過多,部分族群應酌量攝取! 不過即便兒茶素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對少部分族群或攝取過量也還是可能帶來不適,主要在於腸胃道方面,例如腹脹、腹瀉、噁心、消化不良等,相關族群需注意。 另外,兒茶素每日建議最高攝取量不得超過800毫克,以避免造成肝臟負擔,特別若是從保健品、營養品額外補充兒茶素,更需多加留意安全劑量,日前美國就有民眾因攝取過量,兩三個月後需進行換肝手術的不幸案例。 兒茶素常見的攝取來源為茶和黑巧克力,兩者皆含有咖啡因,雖然影響程度不如咖啡劇烈,但若有失眠等睡眠障礙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及時間,建議過了中午後就別再攝取,以避免影響到當日睡眠。 《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睡不好傷大腦記憶差?睡得多不如睡得好,簡單方法幫助深度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8 養生.人生智慧
罹癌到離開僅4個月 愛雅媽媽「最心碎遺言」惹淚
女星愛雅(張艾亞)的媽媽8月15日不幸癌逝,從確定罹癌到離開僅僅只有4個月,愛雅媽媽享壽74歲。愛雅在疫情期間經歷了生離死別,聊起媽媽,她仍止不住滿臉淚水,「我很黏媽媽,習慣傳訊息跟她分享生活大小事,現在有什麼事,也想馬上跟她講,可是媽媽已經不在了。」她至今仍無法相信媽媽走了,「看到媽媽的骨灰,我還覺得這一切不是真的,我是在做夢吧?」失去至親的傷痛,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平復。母親疫情期間發病 罹癌到離開只有4個月回想媽媽發病過程,愛雅說從去年底開始,媽媽胃口就突然變差,「一開始以為是腸胃問題,但食慾還是沒改善,我媽20多年前有乳癌,就又回去看,但醫生也說沒有復發的跡象。」醫生建議媽媽做其他檢查,發現胰臟有問題,「4月左右確定沒有轉移的癌,但看一段時間,發現骨頭有癌細胞,但找不到是從哪個部位轉移過來的,就先打了一針骨癌的針。」此後媽媽病情每況愈下,「我們一邊找原發癌到底在哪,媽媽也開始胃痛,肋膜積水,4、5月確認癌症有轉移,但後來疫情爆發,醫生無法會診,一直到了6月,才確認媽媽罹患的是很罕見的血管瘤癌,但這種癌症台灣1年不到10個案例,沒有標靶沒有化療,只能試試看。」媽媽的肺部影響最嚴重,「她晚上都無法睡覺,因為會喘不過氣,就像在溺水一樣,7月底住進醫院,她已經沒辦法呼吸。」一夕間長大 母親離世前的告白媽媽抗癌過程表現堅強,她也在一夕間突然長大,從被媽媽照顧的女兒,變成媽媽生病時的靠山。她透露媽媽後期在醫院時睡時醒,「14日她還有醒來跟我說說話,她放不下我們,她比較晚生我,她還是希望看到我結婚生子,只是她看不到了。」她因擔心媽媽病情,吃不下睡不好,這段期間瘦了7公斤,「對媽媽來說,她應該是解脫了,但對活著的人來說,還是很難,我總覺得沒能多帶她走走看看,有點遺憾。」雖然媽媽不在了,但她繼承了媽媽樂觀善良的個性,「我對自己說,媽媽的精神永遠都在,我希望把媽媽的這種善良帶給身邊的人,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延伸閱讀:爸爸不知媽媽已離世 愛雅忍悲代母照顧失智父】愛雅臉書全文:媽,您走一個月了......我始終不敢鼓起勇氣寫下這篇文章,因為如此,似乎必須要面對您已經離開的事實;但,我仍然記得您教我的、您期望我的,我學著實踐。我有一個,像小伙子般的母親走路走超快,性子最急、做事最乾脆,絕對不拖泥帶水;從重病到離世也就四個月,如同她這輩子行事作風。我有一個,從不認為世界上有壞人的母親曾經問過媽媽:您犧牲奉獻為了每一個人,那個最好的朋友,有沒有為了您做過什麼感人的事?她說沒有, 並叮嚀我們也要關心她、給她送點東西,不能說她不好。媽媽說:我這輩子沒碰過壞人啊!—這是張媽媽的金句,而我們以前卻總是笑她無法分辨好人壞人。自從媽媽離開後,才知道媽媽這一生默默幫助了好多好多人,原來,您一直以來都是以身作則的教我們善良。我有一個,為了家犧牲奉獻的母親從小到大的親力親為,讓我在您的保護傘下長大。我從來沒有帶過鑰匙,因為您會等我回家;我從來不會切水果,因為您會幫我們切好去籽放在冰箱;我從來只要張開眼睛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因為您說喜歡看我們吃飽喝足,那就是幸福的模樣。我難過的時候,您比我還難過,因為您說您會保護我一輩子,不要怕,不管如何媽媽都是最好的後盾,才讓我長成一個有愛且堅強、強大的人。正因您的強大,羽翼下背負太多責任而沒辦法有一絲鬆懈,爸爸也需要您24小時照護著,當您有機會可以出門度假放鬆時,您卻說還是在家陪著失智的老公,心裡才踏實。我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在外打拼的孩子們可以放心,所以您願意犧牲、您願意妥協。我有一個,永遠對世界充滿感謝的母親幾次進出醫院,拖著疼痛不堪的身體,媽媽還是永遠面帶微笑對醫護人員說謝謝,感謝他們的付出;彌留之際,護士來病房幫媽媽打針,媽媽都會盡全力的張開眼睛,笑著用著微弱的氣音叫著熟悉的護士名字,握住他們的手,表達感恩。這一生,您教會我們要懂得感謝,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媽媽依舊感恩這個世界的一切。媽,我再也聽不到您進門跟我說:我剛剛在捷運上被認出來是愛雅媽耶,好驕傲喔。媽,我再也聽不到,一大早蹦蹦蹦的敲門聲說:吃飯了,熱的、熱的、熱的,趁熱吃才好吃啦!媽,我再也聽不到,您扯著嗓子大聲的罵我們:我的聲音大表示我身體好啊,以後妳們聽不到就會很想念了啦!媽,真的,都像您說的,原來,聽不到是這麼痛!直到如今,我依然覺得您只是在跟我們開玩笑,我依然覺得您晚上還會打給我、視訊我,關心我什麼時候回家?今天吃了什麼? 還要我分享工作照片給您,然後流露出滿意的笑容,說自己這個工廠真不錯,生出三個這麼好的孩子。您走了以後的每一天,都是這麼不真實。這一場重病,我瞬間要從一個被您呵護在手掌心上的孩子,長成一個您可以依靠的臂膀,一開始,很難,很難。我很想再被您牢牢抱緊捧在手心上,更想看見您吃著我煮的飯菜滿意表情;每一兩個小時餵您吃藥、保健品,讓您一看到我就說:啊,不要再喝了啦,拜託拜託!那求饒可愛的燦笑;您在我在身旁睡的香沉樣子;每天我飾演腳底按摩師父,把您按的好痛又笑呵呵的露出慈母微笑。突然發現可以照顧您是多麼珍貴的過程,是老天讓我報答您恩情的機會⋯短短四個月,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以前您老是說:以後我老了一定沒有人可以照顧我。(因為媽媽這一生在家,總是扮演者照顧者的角色,您太會照顧人了,又是一位厲害的大廚)但您第一次進醫院時,您寫了字條告訴我:妳做事我放心。不知道媽媽給我們三個女兒角色打了幾分呢? 是不是讓您舒舒服服的?所以才能安詳帶著笑容離開。媽,連您生命的最後都在教我成長、茁壯,是不是這樣您才會放心的離開,對嗎?媽媽,我知道您不希望我傷心難過,因為您比我更努力的在過我的人生、更在意我快不快樂。您在病床上無法組織語言的時候,還對著我說:我走了,妳不可以死喔! 因為您知道沒有您的我,可能會活不下去,所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教會我成熟長大面對這一刻......。媽媽,這一課好難好難而祢留我一個人繼續學習。不知道祢現在那裡住的舒服嗎?會不會很想我們?吃的飽穿得暖嗎? 沒有我黏在祢旁邊,祢會不會不習慣呢? 但我相信,這麼善良、這麼有愛的媽媽,一定去了很好的地方。 所以我會把祢以善為本的精神傳承下去;還會帶著祢的愛,好好的活下去。媽媽,請祢放心,生死不會將我們分開,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我會帶著滿滿的祝福,還有祢留給我的勇氣往前走。媽媽,謝謝祢,我愛祢。祢將永遠住在我心裡。
-
2021-09-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花椰菜米健康油飯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作法: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花椰菜米3大好處●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MAT-TW-2101127-1.0-09/2021【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服降血壓藥不能吃香蕉、釋迦、金針菇、菠菜? 藥師說分明
多數民眾家中想必都備有不少藥品,像是外用的皮膚藥膏、慢性病患長期服用的降血壓藥,甚至是癌症病患使用的口頰錠等等,然而,這些常用藥品有哪些服用禁忌?有何注意事項?本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推出《藥小心特輯》,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聽說吃降血壓藥不能吃香蕉、葡萄柚,這是真的嗎?高血壓病人在飲食及用藥上有哪些注意事項?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吳厚澤藥師為民眾進一步說明。控制血壓 高鈉食品要小心高血壓病人攝取過多鈉時,體內水分滯留會使血液量增加,可能會造成血壓升高,使降血壓藥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對此,吳藥師建議:像是煙燻食物、加工罐頭、泡菜、調味料、火鍋湯等高鈉食品,高血壓病人都應少吃。服用這三類降血壓藥 注意高鉀食品保鉀利尿劑、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接受體阻斷劑這三類降血壓藥,同時會減少體內鉀離子排出,使血鉀升高,因此高血壓合併有腎臟病的病人服用上述藥品時,應留意高鉀食物(如香蕉、紫菜、葡萄乾、金針菇、空心菜、菠菜、釋迦、榴槤、龍眼乾等)的攝取,以免加重腎臟負擔並造成高血鉀,而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等症狀。食藥署提醒:並非所有高血壓病人都不可以吃香蕉,主要與所服用的藥品有關,民眾如有疑慮,可向藥師或醫師諮詢,確保用藥安全。此外,有些高血壓病人認為應該降低食鹽中的鈉含量,於是選購低鈉的薄鹽醬油或低鈉鹽。對此,食藥署表示:市面上的低鈉產品多以鉀來取代鈉,對於服用前述三類降血壓藥的病人,可能造成高血鉀而增加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葡萄柚不要和這類降血壓藥一起吃葡萄柚(汁)含有furanocoumarin衍生物,會抑制CYP3A4酵素的代謝作用。由於許多藥品皆由該酵素代謝,像是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類降血壓藥,吳藥師提醒,服用該類藥品的高血壓病人,服藥期間如食用葡萄柚,可能導致藥品血中濃度升高,而增加發生副作用之機率,像是臉潮紅、頭痛、心跳過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此外,葡萄柚抑制藥品代謝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食藥署叮嚀:服藥應搭配溫開水,勿以葡萄柚汁、茶、牛奶等來吞服藥品,除非藥袋有特別標示,以免產生不良反應。最後建議民眾早晚定時量血壓,若有改變飲食、增減藥品與保健品時,應注意血壓變化。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9-2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瘦體素控制佳助減重、防三高! 醫指2關鍵:並非越多越好
平時重視體態、減肥者,相信對「瘦體素」這荷爾蒙並不陌生,不少研究認為其對控制體重相當有利,許多人會竭盡所能地試圖增加,不過此荷爾蒙雖名為瘦體素,但卻並非越多越好。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王德生醫師指出,瘦體素濃度適中確實有助減重,不過太多卻對減重無益。建議民眾可從日常促進及維持,但避免過度追求。 瘦體素控制佳不只助減重 也有助防三高促健康! 王德生醫師表示,瘦體素又稱瘦素,是一種可從人體分泌的荷爾蒙,經由大腦判斷現況是否需要囤積脂肪等因素進而分泌。其刺激下視丘後,可增進飽足感、降低食慾、促進肌肉代謝、燃燒脂肪,因此可達減肥目的。 除了減肥、控制體重之外,也有不少研究發現,瘦體素濃度正常,有助血糖穩定、血脂代謝、血壓控制,有助預防三高等各項慢性病、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體健康而言好處其實相當多,不單只有在減重。 瘦體素並非越多越好!醫:分泌並維持才是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瘦體素並非越多越好,許多研究就發現,肥胖者身上的瘦體素其實濃度往往比一般人還要高出許多。 王德生醫師解釋,瘦體素主要是從人體的白色脂肪細胞分泌,其他也包括腸胃道上皮細胞、胎盤組織等,雖確實有助減重,但瘦體素似於胰島素,濃度提高的同時,也發現阻抗性相對提升。一般民眾若僅是透過大量的補充相關食品、保健品等試圖促進分泌,可能起初會有效果,但日久漸漸失效。而脂肪量過高的肥胖者,雖會分泌更多、甚至過多的瘦體素,但阻抗性也隨著濃度提升,因此從肥胖者身上鮮少看到瘦體素的正面影響。 王德生醫師表示,瘦體素對健康的關鍵不在濃度,而是在人體耐受度、敏感度,分泌和維持才是重點。瘦體素一詞常會讓人有「越多越瘦」的誤解,在命名上或許可以有其他更中性的選擇。因其為近代被發現的荷爾蒙,被稱為瘦體素是因為在肥胖相關研究當中被發現,但如前述,不少研究發現瘦體素並非越多越好,合理推測亦有可能其實瘦體素對人體最主要的影響並不是在於減肥、減重等,而是有其他的作用,只是剛好影響到體態,現階段研究於此,因此命名。 4招維持、分泌瘦體素,邊睡邊瘦還能防三高! 適當的提升並維持瘦體素的濃度,有助於減重、維持身體健康,王德生醫師建議可從分泌、維持兩點著手。對於瘦體素的分泌,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睡眠,分泌濃度最高的時間點,通常落在00:00-03:00之間,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進入深層睡眠是分泌瘦激素主要的關鍵,需長期培養。反之熬夜、作息不正常者會有所影響,也因此常見有肥胖情況,而抽菸、酗酒等也可能影響。 至於維持一定的濃度,因瘦體素是由167個胺基酸組成,像是雞蛋、牛奶等富有胺基酸的優質蛋白質食材,有助增加瘦體素濃度並維持敏感度、耐受度,而苦瓜當中則有名為清脂素的成分,可降低瘦體素阻抗,這些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王德生醫師也提醒,不只是瘦體素,許多人會透過保健食品、營養品等補充各類荷爾蒙,不論是何種荷爾蒙都應先與醫師、藥師等專家討論過後適度補充,不宜過量,任何荷爾蒙補充過多都是過猶不及,不僅無助於健康,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另外也得注意產品來源及相關合格標章,避免從不明管道、通路上取得,以避免傷錢傷身。 《延伸閱讀》 .真實案例!從118公斤到46公斤,減重營養師分享成功4原則。 .激瘦飲食&常見20種激瘦食物。減重又健康,女星半年狂降19公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4 養生.抗老養生
毛病一堆小心是代謝差!中醫教4原則改善,薑黃有助調節
人體代謝對健康相當重要,不僅可以排出體內毒素,還可以加快消耗脂肪和熱量達到減肥效果。許多年輕人普遍認為代謝只是減肥的專屬,但其實隨著年齡增長,維持代謝更是保持健康的關鍵。 代謝變差不只關乎減肥,上年紀更影響健康! 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指出,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影響著熱量消耗,只要約消耗7700大卡,就能瘦下1公斤。隨年紀增長,基礎代謝率逐漸降低,肌肉鬆弛與逐年肥胖普遍存在於這個社會。從中醫角度來看,肥胖可分「脂、膏、肉」三種類型,脂人和膏人與痰濕、氣虛有關,也就是代謝低下、產熱不足,似於人們常說的虛胖;肉人則屬於結實型肥胖,多與濕熱有關。因此在改善上,中醫多以去除痰濕、溫補陽氣等增加人體動能,與西醫、營養師常提到的「多運動增加產熱效應,減低熱量,達減重效果」相呼應。 然而,代謝變差不單單只是肥胖的問題,郭祐睿院長指出,代謝降低屬氣虛、甚至陽虛的情況,常見容易出現容易疲倦懶散、體力不佳、有氣無力、喘不上氣、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等,這些都是代謝降低的警訊,若遲遲沒有改善,很容易就進入自嘲呼吸都會胖的「肉鬆族」一員。 養生先養代謝力,正確4關鍵「能動不要懶」! 郭祐睿院長指出,正如前述,增加代謝考量的是產熱能力,與中醫的溫補陽氣相似,陽氣是人的正氣,正氣充足可維持人體正常機能、促進代謝、排除濕氣。產熱的方法相當多元,大致遵循4個重點,「能動不要懶、能熱不要冷、能睡不熬夜、能原不加工」,如此便有助改善。 郭祐睿院長更進一步解釋,所謂的能動不要懶,指得是有時間運動就盡量適度的進行有氧運動及重量訓練,若沒時間也盡量以走路代替開車。能熱不要冷,中醫認為「寒飲食入胃,脾胃乃傷」,脾胃一傷,濕痰就會堆積,也就會減少產熱能力,因此冰水等冰品應盡量避免。能睡不熬夜,這點是不論中、西醫都認為是減肥必備事項,睡眠不足身體容易發炎,身體發炎水分就會堆積,且瘦體素在晚上11點開始分泌,只有在此時睡眠才有辦法抑制食慾。能原不加工,指得是建議多吃原型食物,盡量避免加工食品,除了能減少添加物攝取,也能降低額外的熱量吸收,例如豬肉和香腸。 薑黃活血行氣,代謝增強有助養生! 除此之外,平時也可以適度的補充額外的營養幫助代謝,例如民眾熟悉的薑黃,不僅有利健康,對代謝、減重也很有幫助。郭祐睿院長指出,薑黃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中醫使用最少已有上千年,在唐朝的《新修本草》就有提到「薑黃主心腹結積…除風熱,消癰腫」,「除風熱,消癰腫」主要就是因為能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而在2016年就有學者發現薑黃可輔助調節代謝脂肪、協助分解、促進燃燒、並減少水腫等,是減重相當出色的利器。除此之外,薑黃也陸續被發現具有抗發炎、抗腫瘤、抑制病毒複製、預防老年性黃斑病變及青光眼、退熱、降低血脂與血壓、減少憂鬱、減少痠痛及疲勞等作用。不論是從代謝上來看或從其他地方來看,對健康而言都非常有幫助。 薑黃助養生但不易吸收,提升吸收率是關鍵! 郭祐睿院長指出,薑黃雖然對身體好處多,但也有幾個缺點,例如不易吸收、容易排出,另一方面也可能殘有重金屬的疑慮,2016年就曾報出這樣的消息,是兩個需要注意的隱藏地雷。 因此建議,若要從一般辛香料上提升吸收率,如黃色咖哩粉,可適量加上黑胡椒,黑胡椒有助提升薑黃的吸收率達2倍以上。若是從保健品上攝取,建議選擇好吸收且具有重金屬檢驗跟SGS測試,符合衛福部農藥檢驗標準的產品,並留意薑黃素含量等,一日建議500毫克,並於飯後食用,因為薑黃為脂溶性,飯後食用有助提升吸收率。 薑黃再好也不宜多,部份族群更要注意! 不過即便薑黃再好也得適量,郭祐睿院長指出,有研究就曾發現,若是每日攝取薑黃素超過12克以上,可能引起膽結石或膽道功能異常、血糖過低、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的副作用。因此也提醒,孕婦、缺鐵性貧血、容易結石的體質、急性發炎期、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都要經與醫師諮詢才能使用。提醒民眾,切勿因為薑黃對身體有利而過量攝取,以避免反而傷身。 《延伸閱讀》 .辛香料有利維持免疫力?簡鈺樺營養師:好處不只這樣 .薑、薑黃利抗氧化、抗發炎、防病毒,專家:部分營養為脂溶性,吃對方法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攝取不足靠保健品補充夠嗎?營養師給答案
南部只要颱風、淹大水,菜價立刻飆升,不僅葉菜類漲價,連蔥蒜也不便宜,讓不少民眾荷包縮水。營養師建議,若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維他命補充,但仍建議以原形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近年科技進步,冷凍蔬菜殺菁技術越來越好,若無法購得新鮮蔬菜,冷凍蔬菜包也可派上用場。保健品無法取代原形蔬果,只能當輔助。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蔬菜中最主要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鉀、鈣、鎂、鐵,還有膳食纖維,若吃菜量不足時,可以透過綜合型維他命補足缺乏的營養素。不過,蔬菜中植化素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茄紅素等,難以透過維他命補足,建議仍要攝取蔬菜。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一天至少攝取28至30克纖維質,等於一天要吃三份青菜,若民眾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但不建議只吃一份青菜,其餘都靠營養品。此外,蔬菜纖維含量高,除了富有飽足感,也可以協助腸胃蠕動,若只吃保健食品,維持飽足感不如原形食物久,纖維質不足,仍無法取代吃蔬菜好處。蔬菜吃太少免疫力差,更要少喝含糖飲料。程涵宇表示,若蔬菜吃太少,身體免疫力相對較差,建議平時少喝含糖飲料、食物等,減少身體負擔,可改喝無糖咖啡、不易形成體脂肪的茶類幫助解膩,促進身體代謝。除了葉菜類外,若要補足膳食纖維,程涵宇指出,像是木耳、菇類、牛蒡、海帶等,還有百香果、香蕉、蘋果、奇異果、葡萄等水果,以及腰果、奇亞籽等堅果種子,或毛豆、黃豆、鷹嘴豆皆可補足。另外全穀雜糧類,包括地瓜、燕麥、藜麥、糙米、穀米、玉米也能攝取得到,近期民眾喜愛的燕麥奶、高纖豆漿也富含膳食纖維。有些上班族因工時關係,不一定有空選購新鮮蔬菜,會改用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進步,冷凍蔬菜品質也不錯。許為捷表示,早期的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沒那麼好,營養不如新鮮蔬菜。但近十年技術進步,保留一定的營養成分,雖然沒有新鮮蔬菜好,但若青菜缺乏時,冷凍蔬菜也是不錯選擇。程涵宇說,冷凍蔬菜常見花椰菜、三色豆等,或是無添加的玉米罐頭,營養豐富,也保留高量膳食纖維、維生素,除了烹調,也可打成蔬果汁、綠拿鐵,或搭配優格一起食用,兼具口感且省時,對現代人來說方便性高。蔥蒜貴參參 調味怎麼辦?近期除了菜價貴,蔥蒜等辛香調味料也不便宜。許為捷表示,若以辛香料排名,蔥、薑、蒜列在營養價值前三名,因其含有薑黃素、硫化物、酚類物質,難以被其他香料取代。若要改用其他佐料,辣椒可增加新陳代謝,天然九層塔可提升香氣,檸檬含有機酸可增加腸蠕動。1.用薑取代蒜頭程涵宇表示,料理中加入蒜頭,可增進香氣層次,若要改用其他辛香料,薑、辣椒、洋蔥也是好選擇,例如用生薑切絲炒秀珍菇,有天然的鮮甜滋味,生薑溫熱屬性,兩者搭配下可吃到更多營養素,像是菇類中的多醣體、膳食纖維,薑富含的薑烯酚、膳食纖維。2.用洋蔥(粉)、九層塔代替青蔥程涵宇指出,蔥可用洋蔥或市售乾燥洋蔥粉取代香氣。若要煮蛤蠣湯、紅燒蝦,常用來提味的青蔥可用九層塔取代,九層塔富含高膳食纖維,還有維生素A及高鈣、鐵、鎂、鉀,不僅美味也能獲得身體所需營養,也可善用八角、花椒或迷迭香等,搭配不同料理做變化。
-
2021-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並非咖啡!1條件未達成 吃再多也無法提振精神
文∕陳大樂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2期根據統計,國人2018年花在保健食品的錢總共1,367億元,平均每人一年消費近六千元,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B群。談到B群,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提神」、「熬夜」、「補充體力」、「消除疲勞」等,有人甚至將它當成例行性的保健藥丸,每天起床必吞一顆,到底B群的功效是什麼?真的有助緩解疲勞嗎?B群為輔酶,幫助食物轉換成能量維生素B群在體內扮演什麼角色?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解釋,維生素B群是維生素的一種,包含B1、B2、B6、B12、菸鹼素、葉酸、生物素與泛酸等8種水溶性維生素,這些維生素最重要的功能,是被當作協助體內營養素代謝的輔酶,在生命體中參與一些生化反應,特別是能量代謝的過程。舉例來說,第一個被發現的B群「維生素B1」,是因為過去在亞洲及歐洲有一段時間流行腳氣病,有人發現吃米糠可以治療腳氣病,原因就在米糠裏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生物體在能量代謝過程中,扮演氧化脫羧的作用;而像B2則與熱量產生有關;B6甚至參與高達1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B12則可以幫助蛋白質的合成等等。酵素好比機器運轉的齒輪,而維生素B群則是幫助運轉過程更順暢的潤滑油,不但能幫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維持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生成,也與腦部發展息息相關;一旦缺乏維生素B群,就會影響醣類、脂肪、蛋白質的合成,還會影響神經傳導的功能。維生素B群間接提振精神所以,當體內缺乏B群,沒有辦法有效利用吃下肚的營養素,人當然就容易感到疲倦、無力、疲勞,甚至與腸胃消化系統、心臟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疾病息息相關。簡單來講,維生素B群的功能,是將我們吃下肚的各種食物,透過輔助酵素的角色,轉化成能量,因此能讓人感到有活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將維生素B群,與提振精神畫上等號的原因。可別以為光吃B群就能消除疲勞,B群並不是咖啡或茶是神經興奮劑,假使一個人飲食不均、身體缺乏足夠的營養素,即使有再多的B群,也沒有辦法將食物轉化成能量供使用。特別是熬夜的人,因身體需大量能量來支撐,體內的B群會大量被消耗,這時若能補充B群,同時搭配一些好消化的食物,更能幫助B群達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哪些人需要補充B群?大部分的食物都含有豐富的B群,只要飲食均衡,一般人其實不太需要吃B群,可是部分族群,的確需要額外補充。❶老年人:因為腸道功能漸漸退化,對B群的吸收會下降。❷酗酒的人:酒需要很多的B群來代謝,所以經常喝酒的人,體內通常都會缺乏B群,再加上酗酒的人,肝功能通常也會損害,更加重對B群的需要量。❸孕婦或哺乳女性:B群對孩子的神經發展有幫助,需要量是一般人的好幾倍。❹甲狀腺亢進患者:甲亢的人因為身體基礎代謝率增加,增加營養素的需要量,維生素B群的需要量也跟著增加。❺腸道功能損害的人:腸道功能不好意味著影響B群的吸收,需額外增加補充。❻嚴格素食者:維生素B1、B2、B12主要存在動物性食物中,若連奶蛋都不吃的人,平時又少吃糙米、全麥製品的話,體內很有可能缺乏B群。這些食物含有滿滿的B群只要均衡的攝取蔬果、奶蛋、堅果類及全榖雜糧類,基本上不會有B群缺乏的問題,以下帶讀者看,想要提神抗疲勞,可以補充哪些食物?維生素B1:全穀類、小麥胚芽、糙米、花生、葵瓜子、酵母、牛奶、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注意事項❶精緻醣類,如糖果、蛋糕等甜食,會消耗體內的B1。❷加熱、加鹼(小蘇打)會破壞維生素B1。咖啡、茶會使維生素B1失去活性。❸每天都能吃到瘦豬肉、大豆及其製品,以及全穀類是最好的方法。❹建議富含B1的食物與大蒜一起烹煮。因為大蒜含有一種含硫化合物,與B1結合後,其吸收率比單吃維生素B₁還高。維生素B2:牛奶、肉類、蛋、酵母、深綠色蔬菜含少量◎注意事項❶容易受到光和鹼性物質而影響活性,所以當牛奶放在透明玻璃瓶內,受到光的照射,會造成維生素B2的分解。❷大部分植物跟動物都含有維生素B2,但以動物製品含量最多,如牛奶、乳製品跟蛋類。嚴格素食者,建議可以補充沒有活性的酵母粉,以補充缺乏的B2。維生素B6:動物性蛋白質、馬鈴薯、菠菜、香蕉、核桃◎注意事項❶維生素B6主要存在動物性肌肉,所以肉類、魚類、禽類是最佳來源。❷維生素B6也不耐熱,所以加熱過程中,或其他加工處理,約會破壞10~50%的維生素B6。維生素B12:存在動物性蛋白質◎注意事項❶植物不會合成維生素B12,但微生物可合成B12,像醬菜、泡菜含有少量,所以長期嚴格的素食者,應該注意維生素B12補充。❷B12在腸胃被吸收,故患有萎縮性胃炎的老年人,或是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建議額外補充保健品。❸儘量不要與酸或鹼的食物一起烹煮,否則會破壞B12的活性。葉酸:肝臟、豆類、深綠色蔬菜 ◎注意事項❶特別是菠菜、蘆筍、青花菜的葉酸含量最豐富。❷葉酸非常容易受到溫度、光線的破壞,所以吃新鮮蔬果或半熟的蔬菜,較能獲得足夠的葉酸。非煮不可的話,儘量用最少的水,快速蒸熟。❸孕婦需要葉酸的量較高,考慮無法從天然蔬果攝取足夠的葉酸,建議應該搭配補充劑。3方法,快速緩解疲勞❶充足睡眠  睡眠是最快能解決慢性疲勞的方法,最好養成晚上不超過11點睡,每天至少睡滿7小時,午休可以小憩約半小時。 ❷泡熱水澡  泡澡時,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活躍,可以讓身體得到放鬆。建議溫度可以控制在約39、40℃,泡澡時間約半小時內,泡太久也會疲勞。❸有氧運動  運動有助提升腦內啡的合成,幫助消除疲勞,特別是本身做大量腦力工作的人,應該養成定期的游泳、跳舞、快走等有氧運動,補充細胞的氧氣,舒緩壓力、緩解疲倦。延伸閱讀: 。耳鳴與吃素有關? 你可能是缺少這項營養素了 。減重失敗都是澱粉的錯? 誤會大了!是「它」在扯你後腿
-
2021-08-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75歲翁停藥吃保健品治糖尿病 血糖飆高昏迷差點送命
75歲洪老先生日前意識不清、尿失禁,家人以為他中風,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醫師發現他是糖尿病患,卻誤信直銷只吃保健食品、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導致血糖突然飆高,差點賠了性命。南投醫院家醫科醫師王郁菁說,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身體無法有效的利用胰島素,影響血糖的調解,造成血糖不正常。血糖高時,可能會出現口渴、多尿、皮膚乾燥、覺得餓、視力模糊、口氣不佳等症狀,洪先生尿失禁症狀,則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好,神經細胞受損導致膀胱不正常收縮,造成尿失禁。若依舊沒有控制好血糖,患者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王郁菁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是飯前血糖在80至130mg/dL,飯後血糖在160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小於7%。除了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等藥物治療,須搭配飲食、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可以在定期回診時與醫師、營養師或衛教師討論控制的目標與方法。營養師黃淑敏說,市面上糖尿病相關營養品琳瑯滿目,好像吃了之後,糖尿病就能痊癒。但這些健康食品都是食品級並非藥物。健康食品定義是,「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只能當作輔助而不能替代藥物使用。控制糖尿病要遵循正確使用醫療資源及正規醫療,不要聽信無醫學根據的傳說;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食品;隨時與醫師及營養師或衛教師討論藥物使用及飲食原則,建立正確醫療行為觀念。
-
2021-08-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師大:綠茶萃取物能減緩新冠病徵 抑制冠狀病毒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院長鄭劍廷今天發表研究成果,從綠茶萃取的多酚兒茶素群,能抑制冠狀病毒複製、強化免疫機制及改善急性肺損傷,不但可作為預防病毒傳播與變種的利器,同時能有效減緩新冠肺炎病徵。論文已於今年7月刊登於國際期刊「抗氧化物(Antioxidants)」。鄭劍廷說,當兒茶素濃度到達每毫升195微克(195 μg/ml)以上,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複製,原因是這類兒茶素能抑制一種促成病毒複製和感染相關的「冠狀病毒複製酶」,類似應用可有效防止病毒持續複製與變種。除此之外,動物實驗結果也顯示,多酚兒茶素群能有效治療肺損傷與降低免疫風暴等病徵。他表示,此研究模擬冠狀病毒在白老鼠身上產生肺炎、肺損傷、免疫風暴與多器官衰竭等病癥,並發現白老鼠服用兒茶素群,能增加與免疫相關的CD8+ T細胞百分比,以提升適應性免疫力、加強自噬機制等作用,減緩病徵。研究指出,人體服用兒茶素群的數據也顯示,免疫作用相關的CD8+ T細胞可維持4到5小時的高峰,因此建議每人(50公斤人)每天總劑量為2.5公克,可分為每次1.25公克使用2次,或每次0.83公克使用3次,血漿就可分別獲得239 μg/ml及359 μg/ml的兒茶素濃度,理應能抑制冠狀病毒在人體中的複製能力。此論文第一作者、衛福部技監楊芝青表示,正值新冠流行期,國外也常傳雖施接種過兩劑疫苗者,仍有確診病例,希望服用兒茶素可以提供增強免疫力及抵抗力,來對抗新冠病毒。鄭劍廷也說,若能將多酚兒茶素群使用於及時預防和治療,甚至開發成相關候選藥物,可降低使用風險與成本,開發時間也特別短,正好符合疫苗不足與疫情急迫性的需求。鄭劍廷說,兒茶素雖然可以靠喝綠茶攝取,但劑量恐怕也不足以抑制病毒,且實驗所用的兒茶素群是透過專業技術萃取,已去除咖啡因,和市售綠茶的兒茶素仍有不同。若想吃對抗新冠病毒的輔助治療食品, 要直接使用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可的兒茶素保健品。
-
2021-08-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保健食品多多益善?適合他人未必適合自己
近年保健食品成為逢年過節的送禮選項之一,但多數民眾未必像醫師、藥師清楚保健食品與藥品如何正確服用,尤其多數長輩都有服用控制慢性疾病的藥物,常會詢問吃保健食品可以取代藥品嗎?誰需要服用保健食品?必須考量個案的病況與用藥情況。例如降血脂的statin類藥物,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但其機轉也可能干擾人體重要輔酶Q10的合成,當輔酶Q10不足便影響人體的能量代謝,服用statin降血脂藥物患者,如果有輔酶Q10不足的情況,可以考慮額外補充,但正常情況的人,未必需要存有多多益善的想法。新上市的保健食品比較好?其實,新產品的研發通常是為了解決先前的某些不便,如果已經服用一段時間也無任何不便的民眾,不需一味追求最新,例如鈣片有碳酸鈣、檸檬酸鈣等,服用特定抑制胃酸逆流藥物者,會對碳酸鈣的吸收較差,才需挑選不受影響的檸檬酸鈣。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建議在挑選保健品前,應先評估該自身當下用藥情況,民眾可先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社區藥局或就醫時,由藥師或醫師協助判讀民眾的雲端用藥情況,給予更多說明與專業建議後,再做決定。
-
2021-08-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怕不健康?營養師教這樣補足5大營養素
● 純素者的飲食,容易營養不良● 吃蛋奶素可攝取蛋白質及維生素B12;日曬補充維生素D● 多吃豆類可補鈣,吃紅色的菜補鐵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素食雖有多種好處,但也正因為完全沒攝取動物性食品,以致動物專有或含量較高的營養素很容易缺乏,特別是嚴格的純素者,很容易就落入營養不良的地雷區。在生活中,吃素的人只要留意攝取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12、鈣質及鐵質等5大營養素,也可以吃出健康。1、足夠優質蛋白質素食和葷食最大的差別,就是蛋白質食物的受限。擁有優質的蛋白質的素食,僅有黃豆、黑豆及其製品,其餘的米飯、玉米、堅果種子等所含的蛋白質,屬於不完全蛋白質,無法扮演修補組織的作用。●可以這樣做:1) 奶類及蛋類為完全蛋白質,只要每天吃一顆蛋、一杯牛奶,加上3份的豆類,就不易有蛋白質缺乏問題。2) 嚴格的純素食者,建議每餐至少要吃到1至2份的豆類,每份豆類大約是190㏄的豆漿、20克黃豆或黑豆、50克毛豆、嫩豆腐半格、傳統豆腐2至3方格。2、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發展,與身體高達8000多種的基因表現有關,可是食物來源的維生素D少之又少。●可以這樣做:1) 充足日曬: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間,讓手臂或腿曬太陽約15分鐘,足以讓身體製造所需的維生素D。2) 額外補充維生素D:直接補充活性的維生素D3保健品,劑量因人而異,建議至醫院抽血後,讓醫師或營養師評估應該攝取的劑量。3、維生素B12維生素B12與惡性貧血,蛋白質生合成息息相關,大部分的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因此純素者易缺乏維生素B12。●可以這樣做:1) 採取蛋奶素:蛋類與奶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只要每天一顆蛋、一杯牛奶,就不容易缺乏。2) 額外補充酵母或綠藻:酵母或綠藻富含維生素B12,嚴格純素食者可以在日常飲食中添加。4、鈣質鈣質與骨質形成、肌肉收縮、心臟跳動息息相關,倘若一般素食者沒有喝牛奶的習慣,很容易缺乏鈣質。●可以這樣做:1) 多吃深綠色蔬菜:只要是深綠色蔬菜,鈣質含量都很高,如甘藍菜、芥藍菜、菠菜、莧菜等,建議每餐至少吃到1份(煮熟半碗的量)。特別是芥藍菜為植物界的鈣質之王,每份可提供238毫克。2) 多吃傳統豆腐及豆干:傳統豆腐、豆干在製作過程,會添加食用級石膏(硫酸鈣),因此鈣質含量豐富,100克的傳統豆腐含有140毫克鈣,而五香豆干則含273毫克的鈣質。豆腐本身含有大豆異黃酮,可以增加鈣質的吸收。5、鐵質鐵質多存在動物性食品,肉類顏色愈紅,含鐵量愈高;因此素食者缺鐵的狀況較頻繁。●可以這樣做:1) 選擇顏色偏紅的菜:如紅莧菜、紫菜、紅鳳菜、紅豆、芝麻、南瓜子等,鐵含量較高。2) 與維生素C共食: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的吸收,所以吃鐵含量高的食物,不妨可以喝杯柳橙汁、吃份水果,幫助鐵質吸收。
-
2021-07-13 養生.聰明飲食
巴西蘑菇能抗癌?教授告訴你有沒有科學證據支持
讀者jack陳2021-5-13在黃豆「恐」致癌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詢問:Dear 林博士 :您好 拜讀您的3本書籍文章後自覺受益頗多 亦成為您的忠實讀者 有事相詢 :不知您對巴西蘑菇治癌的看法如何?有無科學研究及實證 ? tks「巴西蘑菇」這個名字自然會讓人以為它是原產於巴西,而很不幸的是,很多文獻,包括許多科學文獻,也都說它是原產於巴西。但是,事實上這種蘑菇在19世紀就已經在美國東南沿岸的各州(例如佛羅里達)商業化種植(作為食用),而在巴西卻一直要等到1960年才首次被發現。5年後,住在巴西的日本移民Takatoshi Furumoto(古本隆敏)把這種蘑菇送到日本去做藥理研究,這才使得它搖身一變成為藥用蘑菇。也就是說, 由於日本學者發現這種蘑菇具有抗癌作用,才使得它成為巴西一項很賺錢的外銷產品。這種蘑菇的學名是Agaricus subrufescens,而在1893年美國植物學家Charles Horton Peck首次描述了它的生長特性(在一份紐約州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年度報告裡)。但是,很不幸的是,由於在巴西發現的這種蘑菇被錯誤命名為Agaricus blazei Murrill ,所以這個錯誤的學名反而變成了主流。不但是大多數科學文獻採用這個錯誤的學名,連保健品也都採用這個錯誤的名稱。而為了方便行銷,保健品業者還將它簡寫為ABM。不管如何,這種蘑菇在日本是叫做姫まつたけ,而翻成中文就是姬松茸(姬是公主的意思)。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Agaricus subrufescens做搜索,會搜到48篇論文,但其中沒有一篇是臨床試驗。用Agaricus blazei Murrill做搜索則會搜到60篇論文,而其中有兩篇是臨床試驗。2012年發表的那篇是Agaricus blazei Murrill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elderly wome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巴西蘑菇和年長女性炎症介質:一項隨機臨床試驗)。這項研究是將57名平均年齡70多歲的婦女分成兩組,一組29人吃安慰劑,另一組28人吃巴西蘑菇萃取物,每天吃900毫克,共吃60天。然後她們接受一些測驗,包括體重,腰圍,血壓,以及血液中的細胞因子(IL-6,IFN,TNF),而結果是,兩組之間沒有任何差別。這項研究是由一個5人的團隊所做的,而他們是分別隸屬於6個巴西的大學和研究所,所以他們當然是希望巴西蘑菇會有功效。但是,他們在文章的最後說:「根據這些結果和對當前文獻的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目前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巴西蘑菇用於預防免疫調節疾病,特別是在老年女性中。 儘管許多流行病學聲稱巴西蘑菇的成分能對人體產生作用,仍有無數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闡明巴西蘑菇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程度,包括健康和疾病狀態。」2015年發表的那篇是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the Agaricus blazei Murrill-based mushroom extract AndoSa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undergoing high 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ed clinical study(基於巴西蘑菇萃取物的AndoSan 對接受高劑量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免疫調節作用:一項隨機、雙盲臨床研究)。這個標題裡所說的AndoSan是日本ACE公司的產品,而它裡面是含有82.4%的巴西蘑菇萃取物,14.7%的猴頭菇萃取物,以及2.9%的舞茸萃取物。它之所以會被用在這個研究,是因為研究人員之一的Geir Hetland是Immunopharma公司的創辦人,而這家公司是AndoSan在挪威的分銷商。(註:Geir Hetland曾發表論文,聲稱巴西蘑菇具有抗癌,抗菌,抗過敏,抗發炎等作用,請看2011年發表的論文)這項研究是在挪威進行的,而對象是40 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這些患者都是在接受高劑量化療以及自體幹細胞支持療法。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21人吃安慰劑,另一組19人吃AndoSan,總共吃了約 7 週。結果,在接受 AndoSan 治療的患者中發現 Treg 細胞和漿細胞樣樹突細胞的百分比增加,以及 IL-1ra、IL-5 和 IL-7 的血清水平顯著增加。全基因組微陣列顯示,AndoSan組中免疫球蛋白基因、殺傷性免疫球蛋白受體 (KIR) 基因和 HLA 基因的表達增加。但是,在治療反應、總生存期和新治療時間方面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所以,2012年那篇論文說巴西蘑菇萃取物沒有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而2015年那篇論文則說有。但不管如何,2015年那篇還是發現巴西蘑菇對癌症病患的治療反應以及生存期都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從1960年代巴西蘑菇首次被認為具有抗癌作用,到現在2021年,將近60年的研究,還是沒有任何臨床證據可以支持巴西蘑菇可以抗癌或治癌的論調。原文:巴西蘑菇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