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06:30:00 保健食品瘋
保證菌數真的有效嗎?添加酵素為何不一定有用?藥師一次破解「益生菌」行銷話術
近幾年來益生菌的產品像戰後嬰兒潮一樣一個一個不斷冒出來,各家主打各自不同,有的主張保證菌數、有的主張專利菌株、有的主張無添加,到底這些是行銷話術,還是真有其事呢?今天保健食品稽查員,就來帶各位一起稽查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2-05-05 06:30:00 保健食品瘋
近幾年來益生菌的產品像戰後嬰兒潮一樣一個一個不斷冒出來,各家主打各自不同,有的主張保證菌數、有的主張專利菌株、有的主張無添加,到底這些是行銷話術,還是真有其事呢?今天保健食品稽查員,就來帶各位一起稽查
2022-05-05 01:44:04 專家觀點
國內昨天新增五例確診死亡個案,其中一名年僅廿四歲女性,曾打過三劑BNT疫苗,好友形容她確診前「活蹦亂跳」,怎料短短六天卻...
2022-05-04 17:54:39 預防自保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連續單日破萬例確診,然而,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疫情尚未抵達巔峰,確診人數將持續增加。」目前防疫重點強調:簡化疫調、輕重症分流、即時分配藥物、接種疫苗。而民眾相當關心,萬一感染Omi
2022-05-04 17:38:31 泌尿腎臟
包皮是包覆男性陰莖龜頭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龜頭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 哪些情況需要割包皮? 多與反覆性的泌尿感染
2022-05-04 15:45:03 COVID-19疫苗
隨著國內疫情不斷升溫,兒童的感染人數也逐漸增多,指揮中心已於2日開放12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仍抱持疑慮。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針對家長常見問題
2022-05-04 12:16:35 耳鼻喉
大林慈濟醫院近日有兩民眾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求診,主訴耳朵嗡嗡、嘰嘰叫、頭暈脹,其中一人更表示聽力下降。耳鼻...
2022-05-04 11:36:40 台灣疫情
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即便中央宣布快篩陽性者才可到急診做PCR,但依舊讓醫療量能滿載,立委蔣萬安今於立院詢答,詢問衛福部長陳...
2022-05-04 10:57:37 防疫懶人包
目前許多小學都停課了,很多家長都在問,小孩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嗎?照顧的家人可以申請照顧者補償嗎?「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臉書粉專釋疑,經匡列的學生,只要符合3個規定,就能申請,沒有年齡限制,但重
2022-05-04 10:53:12 呼吸胸腔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歌后鄧麗君的歌聲傳世至今,當年因氣喘病發猝然離世的她,令許多歌迷不捨,也敲響民眾對於氣喘控制重要...
2022-05-04 10:17:05 照顧喘息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條漫長且孤單的路,身邊的親朋好友就算再親近,都不見得能理解近身肉搏的照顧者所面臨的困境和沮喪,甚至還覺得是照顧者太小題大作了。你大概有過這樣的經驗:身為全職照顧者的你向偶爾來「沾醬油
2022-05-04 09:51:48 防疫懶人包
病例數已破兩萬,估計接下來居隔的人愈來愈多,被匡列隔離是否能夠得到補償?「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臉書粉專提供「防疫補償金」和「照顧者補償金」等資訊。只要符合相關資格,就能申請每日1000元的防疫
2022-05-04 09:45:06 台灣疫情
國內疫情升溫,天天新增破萬例本土個案,不僅1922電話永遠滿線,醫院急診PCR更被塞爆,由於快篩陽性者有9成以上都是PC...
2022-05-04 09:36:42 長期照護
78歲吳女士在去年中風癒後假牙不合,因而有吞嚥障礙問題,進食過程長且容易咳嗽,3個月體重減輕了3公斤。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用心購買媽媽愛吃的排骨便當,更費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吳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
2022-05-04 09:33:23 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延燒,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極快,染疫人數暴增,造成醫療量能緊繃,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持續增加。有一名網友傷心表示,自己一名很好的女生朋友,年僅24歲,到4月25日都有互相聊天,但卻突然3日接到她離世的訊息,因「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一切來的太突然,讓她浪流不止。
2022-05-04 09:12:32 預防自保
● 增強免疫力是對抗病毒最好方式
2022-05-03 22:25:04 專家觀點
食藥署4月29日核准「福又達生技」專案輸入南韓製家用唾液快篩,被許多人認為可以取代市售家用鼻咽快篩,不需再承受戳鼻之苦。...
2022-05-03 20:51:00 防疫懶人包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
2022-05-03 16:57:26 預防自保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達10.6萬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單日確診人數恐上看20萬人。大家擔心染疫,有人出現輕微症狀,紛紛尋求「台灣清冠一號」作為預防。但專家建議,台灣清冠一號已供不應求,建
2022-05-03 16:20:21 預防自保
簡訊實聯制退場,確診者足跡也不公布了,面對逐日增加的確診數,需要每天出門的民眾面對未知的病毒足跡,肯定經常覺得提心吊膽。...
2022-05-03 16:04:09 專家觀點
國內多數11歲以下孩童還沒有打疫苗,由於有死亡病例傳出,讓家長相當擔心,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兒科暨感染症專科醫師何宗憲表示...
2022-05-03 15:24:59 肝癌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
2022-05-03 12:15:15 健康知識+
脾臟最多人猜,也有人說是胰臟,還有人說:「心臟?」大家都被問倒,沒有人曉得造血器官在哪裡。答案是—骨頭,骨頭是主要的造血器官,確切位置是在骨髓,大多數人都認為骨頭是給狗啃的食物,但骨髓是我們的精髓。我
2022-05-03 11:53:04 專家觀點
名嘴周玉蔻4月20日採檢PCR陽性,後續找醫師到府二採PCR為陰性,她堅稱自己從未感染,還質疑檢體遭汙染等。事實上「一採...
2022-05-03 11:13:05 台灣疫情
國內本土疫情嚴峻,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宣布將北市7大社區篩檢站改為快篩陽性處理站,但如今醫療量能緊繃,到了連限制「快篩陽性...
2022-05-03 09:21:05 抗老養生
●中老年人最缺維生素D、E及鈣、鋅、鎂
2022-05-02 18:02:05 專家觀點
大量民眾湧向急診尋求PCR採檢,已嚴重排擠急重症醫療。為舒緩急診壓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30日發函徵召基層診所投入...
2022-05-02 17:04:35 心臟血管
前言 幾年前,知名藝人因為主動脈剝離而逝世,留給大家無限的遺憾與錯愕。隨著時間過去,這項議題的討論度也隨著淡去,但是大家真的了解這項疾病了嗎? 可以想像,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就像一個規劃良好的城市
2022-05-02 16:31:00 防疫懶人包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
2022-05-02 15:54:05 預防自保
全台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天又傳出兒童重症。高醫醫師李敏生說,家長要判斷兒童患COVID-19嚴重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呼吸...
2022-05-02 15:27:04 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持續爆發,連醫護人員也護理師陸續確診,造成醫護人力大減。網路論壇上就有網友爆料,「很多地方都爆出醫院群聚,但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