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1分鐘算卡路里/戚風蛋糕=打桌球35分鐘
【聯合報╱記者魏忻忻整理】 ●戚風蛋糕1片約20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打桌球35分鐘,才能消耗完畢。●200大卡=95(cal)×60(kg)×35(min)●打桌球每分鐘消耗熱量95卡,體重60公斤者,35分鐘可消耗熱量約20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記者魏忻忻整理】 ●戚風蛋糕1片約20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打桌球35分鐘,才能消耗完畢。●200大卡=95(cal)×60(kg)×35(min)●打桌球每分鐘消耗熱量95卡,體重60公斤者,35分鐘可消耗熱量約20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中央社】每個減肥過的人都知道,節食結束後,才是困難階段的開始。儘管有最大企圖心,卻只有少數幸運兒能避免復胖,關鍵是每天攝取的熱量,必須比體重相同者少掉至少300大卡,且持續多年。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要維持新體重,減肥人士必須比體重相同、但沒節食的人,每天少攝取至少300大卡熱量。拉長1周來看,如此減少的熱量相當於15罐可樂或17片塗了奶油的吐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羅森邦曾觀察減肥人士多年,上述熱量估算就是由他提出。他所觀察的男女對象住進醫院,進行嚴格的節食計畫,結果減少了10%體重,接著他要求這些人設法維持體重。羅森邦說:「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必須減少22%,也就是要比這時體重相同者所攝取的熱量減少300大卡或更多。」這項研究還顯示,情況並不會逐漸緩和,相對的,曾節食者若要維持苗條,就必須每天減少攝取數百大卡熱量,且持續多年。另一方面,曾減肥的人,其肌肉活動燃燒的熱量,比體重相似但未節食過的人要少。研究並發現,一旦減過肥,大腦將食物理解為獎賞的區域會更加活躍,而產生克制情緒的區域則否。更甚者,曾減肥的人要吃更多食物才能獲得滿足,卻會自認為已減少進食量。羅森邦說:「熱量消耗減少,加上進食的欲望改變,這都是不折不扣的復胖因素。」「減重是相對短暫的治療性介入,但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則需要終生高度關注。」【2012/05/20 聯合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波士頓派1片約23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溜直排輪3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230大卡=130(cal)×60(kg)×30(min)●溜直排輪每分鐘消耗熱量130卡,體重60公斤者,3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23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記者魏忻忻/整理】 ●鹼粽一個約140大卡(不沾糖),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蛙式游泳12分鐘,才能消耗完畢。●140大卡=190卡×60公斤×12分鐘●蛙式游泳每分鐘消耗熱量190卡,體重60公斤者,蛙式游泳12分鐘可消耗熱量約140大卡。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 「鄭醫師,妳怎麼可以保持這麼瘦?」榮新診所皮膚科美容中心主任鄭惠文生過三個孩子,卻一直保持窈窕身材,很多患者知道後總是驚嘆。鄭惠文說,她在生第三胎後短短半年內,減重至少15公斤,輕鬆達成體重45公斤的目標,要從飲食計畫、運動健身和日常生活保養做起。鄭惠文表示,她的瘦身計畫完全科學化,且有理論基礎。餵母奶絕對是產後瘦身的不二法門。母體每製作1CC的母奶可以消耗0.6至0.7卡熱量,如果一位產後媽媽一天可以擠幾千CC的母奶,一定可以快速消耗身體多餘的熱量。鄭惠文說,即使坐月子期間,吃東西也一定「精算」,不敢大吃特吃,更有一定的順序:先喝下月子餐的湯品,然後吃青菜,再吃肉或魚,最後才吃飯。月子餐當中為了發奶提供的湯湯水水,她盡量選擇喝魚湯,若是其他的排骨湯、豬腳湯,她一定用吸管喝湯,這樣可以把營養的「湯」喝掉,但不喝到「油」。她也參加健身房的小型健身課程。教室有12項運動器材,在教練指導下,整個使用兩圈僅需要30分鐘。她說,花30分鐘流流汗,伸展肢體,負擔並不重,也不會增加身體的負荷。她還利用看診空檔、看電視時間,做幾項增加肌耐力的運動方式。例如隨手拿兩個保特瓶訓練手臂肌肉,或者使用彈力帶增加後背肌力,甚至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抬腿訓練腹部腰力與肌肉,每天規定自己一定要做100下,絕對不偷懶。如此持續運動兩周後,鄭惠文的體重直線下滑,肌肉緊實又有彈性,產後半年體重就掉到45公斤,更讓自己在短期內恢復健美身材,成了標準的辣媽。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元氣周報/記者劉星君/報導】瘦不了?那就減緩變胖的速度成功減重,卻面臨復胖危機,面對這樣的沮喪感,常讓人自暴自棄,結果變得比減重前更胖。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伶蓉說,「減重其實是快樂的,面對復胖,不要感到罪惡感或沮喪,讓減重成為生活習慣。」年齡長 代謝差 很難不變胖林伶蓉說,隨年齡增長,人體代謝變慢,「不復胖是不可能的」,有些時候「就算瘦不下來,胖得慢也是好的。」重要是如何讓變胖速度減緩,從原本1年胖1公斤,減緩到3年或5年才胖1公斤,「不是胖就是慘,胖得慢也是贏。」「減重不是孤軍奮鬥。」林伶蓉說,面對復胖的「惡性循環」,要找出自己復胖的原因,生活習慣改變,才能真正「享瘦」又「享受」。林伶蓉說,做個小測試,成功減重後,在背包裝幾本書,讓重量達到先前減重前公斤數,揹上書包,走走路,就能回想以前「揹得有多重」,當下身體很喘、不舒服,捫心自問:「還想復胖嗎?」答案已昭然若揭。周末胖 暑假胖 兩公斤要警惕維持體重是一生課題,林伶蓉說,有些人會「周末胖」、「暑假胖」、「過年胖」,只要維持在上下兩公斤,都算正常範圍,從平常穿牛仔褲、衣服,可明顯看出端倪,或在辦公室擺體重計,時時警惕。38歲國小男老師小劉,身高176公分,胖到101公斤,他花1年減重25公斤,減重半年仍維持76公斤上下。當時他為減重養成每天快走習慣,即使減重後,每天仍散步運動。小劉如今每天吃飽飯和太太散步30分鐘,在國小任教他也帶小朋友做健康操,和大家分享減重的喜悅。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記者馬鈺龍、陳惠惠/台北報導】肌肉增加不僅能讓身材勻稱,也能增加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幫助減肥及維持理想體重。如何維持身體的肌肉量,不讓多餘的脂肪攻占?專家說,除了運動、還是運動!‧中度運動 80分鐘/劇烈運動 35分鐘台北體院運動生理學教授徐台閣建議,運動從日常生活做起,畢竟多數民眾不是專業運動選手,或許沒有專業的重量運動器材可以運用,但很多生活的小細節,就可以幫我們達到Hold住肌肉的目的。不要讓自己的體重過重,一般民眾可以從事每天80分鐘的中度運動,或是35分鐘的劇烈運動,就可以保持肌肉。‧中度運動:高爾夫、桌球、快走、普通家事(掃地、洗碗)等‧劇烈運動:籃球、羽球、慢跑、有氧舞蹈、沉重的家事(搬家具)等等。保持住肌肉並不困難,如果進健身房就依照專業教練的課表練習;如果是自行訓練,只要把運動加進自己的日常生活即可。他強調,恆心最重要,方式正確,規律運動,就可以達到效果。‧自行運動建議:走路、游泳、慢跑、騎單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徐台閣指出,要保持肌肉,在日常生活,加入「運動」的元素,只要持之以恆,都可以達到不錯效果。要選擇哪些運動呢?走路、游泳、慢跑、騎自行車等,這些運動場地容易取得,挑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持之以恆從事,就會達到效果。徐台閣提醒,一定要避免受傷。比如走路,雖適合中、老年人從事,但要減輕對膝蓋造成的負荷,騎自行車是不錯的選擇,游泳、慢跑也可以考慮。他建議,如果走路,一天最好可以有60分鐘的運動量,速度快慢視自己的體能而定,游泳、慢跑、騎車也一樣,30分鐘到60分鐘均可,只要體能可以負荷,就可以放心從事。如果一天沒辦法做到走路60分鐘的運動量,也可採取一次30分鐘,一天兩次的模式來進行。平常在家也可以做伏地挺身、仰臥起坐,也可以選購適合自己的啞鈴,空閒時就拿起來鍛鍊。伏地挺身可以練胸肌、背肌、三頭肌,也可以訓練小部分的腹部肌肉。‧上健身房運動建議:每周3次 從輕量訓練開始如果有上健身房運動的民眾,可以透過專業的體能教練設計重量訓練課程,就可以減少肌肉的流失。常見的重量訓練,包括使用上半身及下半身肌肉的運動,包括二頭肌、三頭肌、胸肌、肩膀、闊背肌、股四頭肌、以及腿後肌等。一般每種運動做3個循環,每個循環做6下,先從輕一點的重量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大約每周運動3次。徐台閣強調,不管減肥或是保持肌肉的訓練,都要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為切勿逞強。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看起來瘦,不見得就是瘦!美兆健管中心公布2011年度健檢報告,台灣平均每三名看起來不胖的女生,就有一人屬於「隱藏性肥胖」,BMI值正常或偏低,但體脂肪率偏高。就有人長得苗條,體脂肪卻占體重近四成。美兆分析2011年度台、港、京、滬、馬等亞洲五地、共12萬0283名受檢者的數據,發現「體重超重」(BMI>23 kg/m2)已連續10年蟬聯「十大健康警訊」榜首。如以地區來看,北京地區的肥胖異常率最高,高達59.4%,其次為馬來西亞57.5%、台灣51.8%、上海51.7%、香港41.9%。總括來看,平均每兩人中,就有1人是胖哥或胖妹!桃園美兆健管中心院長張盈寬表示,女性比男性的「隱藏性肥胖」比率更高,年齡層45至54的女性幾乎是同年齡男性的6.5倍之多。張盈寬解釋,女性常以飲食控制來減重,但即使吃得不多,如果缺乏運動,還是很容易在體內累積脂肪,變成「泡芙女」,雖然BMI值正常,甚至偏低,但體脂肪卻高得嚇人。一般來說,體重過重或是隱藏性肥胖比率偏高,代表吃得多、動得少。尤其是外表看來瘦瘦的,但內臟脂肪偏高的隱藏性肥胖,就是因為運動量明顯不足所造成。依據脂肪分布的不同,身型可分為五種水果類型,分別為囤積在腹部的「蘋果型」、囤積在臀部與大腿的「水梨型」、全身分布的「水蜜桃型」、直線型身材的「香蕉型」,以及隱藏性肥胖的「百香果型」。張盈寬強調,想要避免成為「百香果型」,每天應多多做有氧運動。必須出汗、且感覺會喘,時間持續15分鐘以上,才算是有效的有氧運動。如果只是散步、沒有喘,即使走一兩個小時,還是沒有用處。 ※延伸閱讀》‧少吃、不動…腹部內臟累積脂肪最危險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挪威科技大學研究發現,體重正常的青少年、青少女一旦認為自己長得很胖,往後真的就容易變成胖子。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人員柯納德‧奎柏斯表示,青少年、青少女與年輕人若體重正常,卻老是認為自己還是太胖,長大成人後,往往真的就會產生體重過重、肥胖等問題。這項研究已發表於「肥胖醫學期刊」。研究團隊分析一項長期研究數據,共有一千一百九十六名正常體重青少年參與研究計畫,當這群青少年達二十四到三十歲,再接受一次問卷調查。研究人員想追蹤、瞭解年輕人、青少年對自己體重的認知與實際體重是否有關聯。結果得到上述結論。研究人員認為,這現象背後原因很複雜,可能是這些人太想擁有纖細身材,一直感覺自己太胖,因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結果壓力反讓體重直線上升,腰圍也變得越來越粗大。奎柏斯指出,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年輕人認為自己太胖,所以飲食習慣一天到晚都在變,常有一餐沒一餐。有研究顯示,不吃早餐很容易引起肥胖。如果無法維持規律飲食習慣,動不動就節食,也很容易讓減重變得更困難,體重便可能居高不下。研究也發現,常認為自己很胖的人,就算認真運動,往後還是會照樣變胖,無法光靠運動力挽狂瀾。研究另顯示,體重正常的青少女比同齡男性更容易感覺自己太胖。研究作者指出,可能是媒體多半較關注女性身材,所以對青少女造成重重壓力。若要改善這種情況,整個社會就得改變焦點,別再將體重數字視為唯一重點,要轉而強調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像鼓勵年輕人用餐定時定量,食物要盡量多樣化,且一定要記得吃早餐。此外,擁有良好睡眠,也能幫助維持健康身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記者楊孟立/中壢報導】 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將林書豪與連勝文兩人作對比,指出兩人身高體重相仿,外型卻天差地遠,根本原因在於「體脂率」的差異,宣導民眾正確減重觀念。照片備註上說,林書豪身高192公分,體重91公斤;連勝文身高192公分,體重92公斤。兩人身高一樣,體重只差1公斤,為什麼外型看起來會差那麼多?照片最後解釋減肥重點是要看體脂肪有沒有下降,而不是體重或BMI值,呼籲大家不要再為了體重計上的數字斤斤計較,立志減重的人寧可為少1公斤的脂肪而開心,也不要為少5公斤的肌肉而自我感覺良好!前者會讓人越瘦越快、越健康;而後者只會讓人越來越容易胖,而且還容易復胖。壢新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網路上流傳林書豪與連勝文對比照片的論點原則上是對的,因為身體脂肪所佔比率稱為「體脂率」,而同體積的脂肪又重於肌肉,因此僅管同樣是90公斤的人,體脂率低的人看起來就比較結實,體脂率高的看起來就會比較臃腫。林頌凱說,減「脂肪」比減「體重」要重要多了,長期減重計畫最好要順便測量體脂肪,記錄下每個階段體脂率;另外從腰圍來看也是一種觀測方式,因為脂肪最容易堆積在腹部,只要腰圍變小就代表體脂肪也減少。而一般男性體脂率要低於25%,女性則要低於30%。健身房業者張峻綿也認同體脂率造成體重相同的人外觀不同的論點,不過他認為,單以網路上連勝文的圖片而言,該時期的連勝文體重應該不只92公斤,在立足點吃了一點悶虧。 ※延伸閱讀》‧少吃、不動…腹部內臟累積脂肪最危險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女性停經後若想順利減重,與其斤斤計較熱量攝取,還不如少吃一塊蛋糕,多吃蔬菜、水果,減重成效還比較好,且減重成效也能維持得比較久。美國匹茲堡大學健康與運動學科副教授貝薩妮‧巴隆‧吉布斯表示,隨著年齡增加、新陳代謝變慢,減重、維持體重不復胖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她以近五百名五十多歲過重、肥胖女性為研究對象,想了解其生活、飲食出現哪些改變可幫助減重成功,並讓這群女性維持健康體重。研究結果發現,有些特殊飲食習慣的確會影響減重成功機率。那些減少攝取蛋糕、甜食、含糖飲料,少吃起司、肉類,並多吃蔬菜、水果的人減重最為成功。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九月號「營養膳食學學會期刊」。巴隆‧吉布斯觀察六個月、四年兩個時間點,發現有的飲食習慣雖可在六個月內幫助體重下降,但四年下來,這種習慣卻無法長久維持,因此減重效果也大打折扣。研究顯示,少吃蛋糕、甜點、油炸食物、少喝含糖飲料,且多吃魚、少外食的人在六個月內減去最多體重,但成效不見得都能維持四年。經過四年後,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起司的人最能維持健康體重而不復胖。少吃甜食、含糖飲料也可避免復胖。少吃油炸食物在六個月內也許能幫助減重,不過一般人這種習慣往往很難撐四年之久。巴隆‧吉布斯說,「也許你能六個月不吃薯條,但不可能永遠都不吃。」如果一個人可以一天多攝取兩份蔬菜、水果,四年下來,約可減去三磅體重(約一點三五公斤)。每天少喝十六盎司(約四百五十三公克)含糖飲料,四年下來也可減去約三磅體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中央社】9月號「營養飲食協會期刊」刊出最新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若想長期避免肥胖,改變飲食習慣最有效。「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刊登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衛生暨體育系副教授吉布茲(Bethany Barone Gibbs)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年婦女若希望長期維持標準體重,最有效的方式是改變飲食習慣,包括多吃蔬果、少吃甜點、少喝含糖飲料,及少吃肉類與起司。研究人員分析,年齡在50歲至60歲、體重超標或肥胖婦女500名,追蹤她們在四年時間內飲食內容與用餐方式,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在短期內減輕體重,哪些因素有助於長期避免發胖。吉布茲指出,某些節食策略可以很快達到減重目的,如少吃油炸食品、減少上館子用餐頻率、避開甜食、多吃魚類等,但這些方式並不能讓中年婦女長期控制體重。研究人員發現,若以4年時間來看,改變基本飲食習慣的中年婦女,才能有效地長期避免肥胖上身。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蛋黃酥1顆27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打拳擊25分鐘,才能消耗完畢。●270大卡=●180卡×60公斤×25分鐘●打拳擊每分鐘消耗熱量180卡,體重60公斤者,打拳擊25分鐘,可消耗熱量約27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小心小時候胖,長大更胖」、「孩童肥胖使童年快樂盡失」,很多這類敦促減肥或控制體重的訊息,一旦被民眾認定太過尖銳諷刺,恐有反效果。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蘿被卡波指出,一些宣傳減肥的訊息帶有些許的刺激,或許能促使部分肥胖民眾產生減肥動機,但太過激烈或羞辱的的語調只會產生反效果。訊息造成「輕微的恥辱感」並非壞事,但拿捏不當,可能讓人覺得徹底遭羞辱,完全喪失減肥動力,甚至因為感到不快而吃得更多。美國心理治療師莎薇麗蘿克林指出,當人對自己感到徹底失望後,反而容易大吃特吃,一旦演變成暴食症,對身體危害很大。無論是大眾傳播或人際傳播,過度羞辱式的訊息都可能是讓肥胖者自我放棄的因素。不過暴食症與心理、精神因素有關,沒有單一因果關係。暴食症主要症狀是在短時間內反覆無法自控的大量進食,以及禁食、催吐或濫用瀉劑等所謂的代償行為,以避免體重的上升。患者可以在2小時,甚至1小時或更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吃下平常人可能要分好幾餐才能吃完的食物。醫師指出,大約一半的厭食症患者會合併有暴食的行為,許多暴食症患者所描述的病史也曾有個階段完全符合厭食症的診斷。除了可能共有暴食的症狀外,厭食症與暴食症患者有個共同的心理特徵,就是對於體重與體型的高度敏感,甚至整個人的自我價值都取決於自己的體重或外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馬修里柏曼表示,研究顯示,大部分健康的訊息必須符合閱聽眾本身的觀念,才會成功傳達。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經濟日報╱范疇】「減肥」這個觀念,早就應該從我們的知識字典中刪除,因為,健康或健美的關鍵,根本不在減少「肥肉」,而在增加「肌肉」。對人體來講,肉就是肉,不管是肥肉還是肌肉;你若控管了肥肉的養分來源,肌肉一樣得不到養分,結果就是肥肉、肌肉一起消亡,整體重量下降了,體內的肥肉比例還是一樣,但人體在肌肉弱化的情況下,更撐不住骨骼的重量,所以就連走路都出現問題了。肥肉過多的人,需要的是加強肌肉的鍛煉,當肌肉愈來愈強的時候,它就會吸收更多的養分,在養分來源固定的時候,被肌肉搶走養分的肥肉,自然就會逐漸消亡。這才是「減肥」之道。有趣的是,當肥肉減少的時候,體重有可能是增加而不是下降,因為肌肉比肥肉重得多。這裡當然不是在介紹減肥法,而是在談經濟。經濟體的道理與人體的道理非常相像;經濟的減肥之道,同樣在於增加經濟活動中的肌肉,也就是那些能夠增加附加價值的活動,而不在於單純吃藥去肥,否則到頭來經濟就會搖搖晃晃,總體經濟體量下降。台灣對經濟的看法,多數人還停留在吃減肥藥的階段,最常問的問題是哪一種減肥藥比較有效,最好能夠立竿見影。國庫空虛了,台灣人問可以砍哪些預算;國營企業有弊端了,台灣人問可以抓出哪些肥貓;政府無能了,台灣人逼迫那些薪水原來就只有新加坡官員六分之一的官員減薪。台灣人不明白,如果這些減肥重藥一次入口,經濟體中那些已經稀疏的肌肉,也將隨著肥肉一起消亡,在骨骼的重量無法降低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很可能就由目前的肥胖經濟變成紙片經濟,風一吹來就搖搖欲墜。台灣眼下的經濟問題,在於多數的財經職位官員,並不知道台灣所餘的經濟肌肉在哪,自然也就無法提出一套肌肉強化計畫。企業界,尤其是民間企業,很清楚肌肉在哪,但是在台灣的政治正確氣氛之下,他們已經被歸為肥貓一類,只要一提看法,就會被斥責為自肥。企業界中,等而上之者只能忍氣吞聲、韜光養晦,而等而下之者,乾脆順勢而為,趁虛而上,與肥肉共生。 決定政策的官員不識實務,而識實務的企業家無從獻策,一個瞎子,一個跛子,台灣經濟如何能夠向前行?民意代表、媒體意見領袖,此時此刻最應該做的,應該是施壓換掉瞎子,解放跛子,同時多談肌肉運動,少談減肥仙藥。肌肉增長的同時,一部分的肥肉將會自然轉化為肌肉,這是神秘的生理正循環機能,等到肌肉的力量完全可以支撐骨骼的時候,就是對那些依舊頑冥不靈的肥肉下重手的時候了。只要連續兩年嚴厲控制總養分,也就是總預算,經濟體制內的肌肉自然會強勢吸走養分,肥肉將因養分不足而自然萎縮。有些人感嘆自己「喝水都會胖」,那是因為體內的肥細胞特別會搶養分,白水中的那一點養分,都被它們搶走了。台灣的政體,就是一個喝水也會胖的政體,單純砍預算,無法讓它減肥;它體內的肥細胞,有100種搶養分的技能,最終受害的會是肌肉。唯一的辦法,就是鍛煉肌肉,只有足夠的肌肉才有能力消滅肥細胞。(作者深耕大陸多年)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陳潮宗/台北市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報導指出,現代人「怕胖拒飯麵,恐血糖不足昏倒」,為了控制體重,少吃澱粉類,或將米飯、麵包、麵條等列為拒絕往來戶。其實,這完全是錯誤迷思。真實狀況是,餓了吃澱粉,更能控制體重。老虎、獅子只吃肉不吃草,牛羊馬只吃草不吃肉,大白鯊只吃肉或魚不吃草或菜,結論是所有動物都要吃它需要的食物,維持心跳與體溫,延續生命,沒有例外。以人類為例,當我們吃了一個拳頭等體積大的肉類與一個拳頭的青菜相比,轉換能量是哪一個較多?答案是肉較多;若一個拳頭的肉及一個拳頭的澱粉相比?當然,肉類熱量轉換比澱粉多。為什麼人們認為吃澱粉就會胖?可能因為市售包裝食品皆標示熱量,利用重量算出熱量,大部分包裝食物,都以餅乾為主,即屬澱粉類,肉類較少,所以,大家認為澱粉才有熱量,卻忘了有些動物不吃澱粉只吃肉過活,難道肉沒有熱量嗎?實際上,肉類除了蛋白質可轉換熱量外,亦富含脂肪。在營養學上,每克脂肪9大卡,但澱粉4大卡。總之,為了控制體重,要注意輸入總量,最重要的是,要有聰明的攝食原則,不餓的時候,不要攝食,等餓了才攝食,以減少攝食量;盡量攝取低熱量密度食物,如澱粉、米飯、蔬果等;另外,如同用錢,錢要用在刀口的習慣;美食無限大,種類無限多,缺乏飲食EQ管理,控制體重註定失敗。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羊肉爐1人份約50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踢足球8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計算方式:500大卡=103卡×60公斤×80分鐘●踢足球每分鐘消耗熱量103卡,體重60公斤者,8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50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內容摘自《最高肌密》,作者陳亮恭,大塊文化出版】提起不當瘦身,就要特別提一下「身體組成」的關係。一般來說,我們對於老年人的體重減輕還蠻擔心的,有非常多的研究認為,老人家如果突然間沒什麼理由瘦下來,健康出狀況的機會比較高,他一定是有個什麼病?要不就是身上哪裡有什麼問題?這種說法也對,理論上老人家體重應該維持正常,應該是穩定的。 站在醫師的立場,老年人減重需要多點考慮 有人也許會反駁:「減重好處多,起碼就對老人家的關節好。」以公共衛生資料而言,目前我們還看不出體重過重,對於一般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因為──臨床上看到更多的是老人家如果瘦下來之後,常會突然生一場病就垮了;因為體重與營養狀況在某一個程度上,代表身體面臨疾病挑戰的反應的能力。譬如老人家生了一場病,假設是肺炎或一個感染,需要身體的能量去對抗疾病,當老人家先前因不當減重而瘦下來,通常整個體能反應能力會下降得很厲害,生一場病就垮了。所以我們對老人減重這件事,其實都非常保留,應該要重視的是老年人能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非僅單純的著眼於體重的數字。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老年人如果用不當的方式減重,比方注重外表的節食、刻意的飲食控制,發現老人家只要這樣子一瘦下來之後,整個健康全部就變差了。因為他可能透過不吃東西,或偏食某些東西,造成營養失調、不良,然後整個人體能虛弱了下來。在門診確實也有很多病人,就是這樣自己想、或人云亦云,也不去求證這說法是否以訛傳訛?是不是真的對健康是有益的?他便努力減少飲食的攝取來減重,然後減重確實也瘦下來五六公斤後,反而整個人就精神不好,體力很差,一直在看醫生而無法恢復健康。「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沒力氣、隨便動一下就會喘,再喜歡吃的東西,看了也沒胃口,睡覺、休息,也沒用。」老人家會這麼訴苦給醫師聽。在整個人提不起勁之後,老年人就覺得:「怎麼我瘦下來了,精神、體力,也沒有變好?」這時就會以為自己身體一定是生病了。事實真相是「減重的過程不當」,因為在老人家身體透過不當減重而減掉的體重,大多數是肌肉,而不是我們想減的脂肪。老年人若以不當飲食限制而減重,會覺得整個人的健康變很差,而且補不回來,因為老人家的肌肉,過去在復健醫學領域的概念是:如果今天因為生病或什麼其他原因而減少活動,甚至導致臥床,這期間所流失掉的肌肉量,要花「三倍」的時間才補得回來。※延伸閱讀》‧銀髮族瘦身/蛋白質攝取要充足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我為什麼會胖?」「我明明吃很少,為什麼還是會胖?」許多人想減肥,但常遇到挫折,也產生很多疑問。署立雙和醫院接受國健局委託,設立國內第一支體重管理電話諮詢專線,開辦10個月來,累計1221人次的諮詢電話,詢問內容五花八門,該院最近整理出10大問題給民眾參考。這些困擾很久的問題,分別是:「我為什麼會胖?」「我明明吃得很少,為什麼還是會胖?」「喝水也會胖嗎?」「為什麼每次量的體重都不一樣?」「如何評估自己的肥胖?」「如何計算一天所需熱量?」「如何健康減重?」「避免不了外食,怎麼辦?」「哪些是適合減重的運動?」「減重碰到減重停滯期,怎麼辦?」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胖一定有原因,比如飲食西化及精緻化、靜態生活增加、致胖環境增加、不健康飲食充斥、社經差距造成健康不平等、不健康食品廣告、媒體行銷,以及增加不健康食物攝取等。不少人抱怨,自己明明吃得很少,還是胖。劉燦宏強調,食物分量不等於熱量,如果吃得少,卻都是高熱量食物,當然會胖。他認為,體重過重或肥胖者所需熱量應依工作型態而異,如果屬於輕度工作者,每天攝取的熱量應是20~25大卡×體重(公斤);中度工作者30大卡×目前體重;重度工作者35大卡×目前體重。減肥瘦身過程中,遇到體重停滯期,劉燦宏建議先調整飲食狀況,同時加入肌力訓練,包括適量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或重量訓練,重新找到瘦身的動能。 ※延伸閱讀》‧想健康瘦 運動後1小時再進食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麻辣鍋1人份約1950大卡(不含沾料),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打拳擊18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計算方式:1950大卡=180卡×60公斤×180分鐘●打拳擊每分鐘最多消耗180卡,體重60公斤者,18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195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韓式豆腐鍋1人份約420大卡(不含沾料),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練柔道35分鐘,才能消耗完畢。●計算方式:420大卡=200卡×60公斤×35分鐘●練柔道每分鐘最多消耗200卡,體重60公斤者,35分鐘可消耗熱量約42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薑母鴨1人份約800大卡(不含沾料),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上下樓梯15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計算方式:800大卡=●90卡×60公斤×150分鐘●上下樓梯每分鐘最多消耗90卡,體重60公斤者,15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80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人體內的毒素常被儲存在脂肪組織中,韓國慶北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脂肪儲存定量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所以過度減肥、大量燃燒脂肪,可能加速這類污染物從脂肪組織釋放到血液中。研究人員表示,現代人無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有些汙染物被人體儲存在脂肪中。以往調查顯示,持續減重者血液中有機汙染物的水準較體重增加者高。很多有機汙染物來自肉品。專家認為,選擇少加工或無汙染的的素食、豆類穀物、蔬菜菇類大體上仍然比較健康,即使完全以海鮮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也有風險。日本研究的數據曾發現愛吃海鮮的人每日戴奧辛的攝取量,比焚化爐附進的居民還高,而且他們體內的戴奧辛8成來自海鮮,2成才來自其他食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等)非常微量就具有毒性,且會透過空氣、水和食物而污染人體。家醫科醫師則表示,很多動物脂肪也含有一些環境汙染物質,另如內臟尤其新陳代謝率高的部位,如心、肝、腎等、部份魚類、海鮮及肉汁、肉湯等不建議大量食用。【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民調機構互動調查2400名美國成人後發現,約3成的過重民眾認為自己的體重正常,7成肥胖民眾認為自己的體重只是些微超過標準,換言之,許多人對過重的標準並無確切的認識。研究人員指出,肥胖的判斷的簡易標準有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及腰圍。以國內官方標準來看,BMI值介於24.0~26.9為過重、27.0以上則為肥胖體型,年齡大於30歲的女性,體脂肪超過30%亦可判定為肥胖。然而目前有不少民眾重視自己站在體重計上的數值,針對體重控制常採取節食方式,但卻懶得運動,造成假象的瘦,也就是外表看來體重標準或甚至太瘦,但體脂肪卻過高、肌肉量不足的情況,如此容易衍生出其他健康問題。採取刻意節食瘦身而忽略運動則可能造成肌肉量不足。以靜態活動為主,久坐時間長容易導致肌肉量偏低。研究指出,65歲以上族群若肌肉量不足,導致日後身體失能的風險比較高。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菱角15個約90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必須掃地30分鐘,才能消耗完畢。●計算方式:90大卡=●50卡×60公斤×30分鐘●掃地每分鐘最多消耗50卡,體重60公斤者,30分鐘可消耗熱量約90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 節食減重,吃飯的時間點也是關鍵之一。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的研究,民眾在減重時,進食的時機與選擇吃食物的類型一樣重要,若節食者能規律且盡早吃飯,減重效果會相對較好,若是飲食不規律且時間較晚,則可能讓減重的效率變差,研究團隊表示,這可能與身體的身理時鐘有關,不同的時間身體的新成代謝效率也不同。二十周的研究,約四百二十位受測者,每天所攝取的總熱量數都大約相同,食品種類也大多以瘦肉、水果、蔬菜、以及健康的油脂,若按照食譜建議進食,每日的熱量總攝取能低於正常建議量百分之四十,且睡眠的時數大致一致,食慾與體內的飢餓激素含量也相當,人種無太大變化,基因的影響也不大,但是研究的結果呈現確有所不同。這樣的結果,起初讓研究團隊摸不著頭緒,在實驗的頭幾的禮拜,所有試測者體重下降的速率都差不多,但是二十周過去研究人員發現,若受測者在下午三點前,吃他們一天主要的一餐,相較於三點後才吃的受測者,體重多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二,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和身理時鐘有關,身體的新陳代謝,可能因為日夜而有所不同。哈佛大學助理教授法蘭克解釋,大腦有一個日夜節系統,這項系統與身理時鐘有關,就像樂團的指揮一樣,身體細胞的活動,會依照日夜的不同與身理時鐘,有所不同的調配,若是吃飯時間不正常,可能導致身理時鐘失調,讓身體代謝或者吸收營養的能力改變,讓研究的結果產生不同,建議欲減重的民眾,應規律且盡早吃一天最主要的一餐。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春節假期吃喝過量,加上心情放鬆,許多人體重增加,上醫院求診減肥,中醫師發現多數是水腫造成,主要是年節食物太鹹,可以按摩或多吃消腫的食物或茶飲,即可迅速瘦身。春節後到診所、醫院求診的患者比以往多了兩成,都是體重暴增,平均增加2、3公斤,還有人狂增5公斤以上。御絨中醫診所院長廖婉絨表示,短期內的快速發胖,增加的體重多是水分而非脂肪。民眾年節期間常吃香腸、臘肉及牛肉乾、豬肉乾、瓜子、花生等零食,多數含有很高鹽分,容易使水分滯留體內,造成「水腫性」肥胖。廖婉絨說,水腫性肥胖較易消除,可按穴道,也可藉由茶飲或食物來消除。按壓內踝尖上方3寸、脛骨後緣凹陷處的「三陰交穴」,可消小腿水腫;膝蓋彎曲到底、膝內側橫紋端凹陷處的「陰陵泉穴」,經常性按壓也可幫助水分代謝,有利消腫。另日常生活飲食方面,可多吃冬瓜、小黃瓜、苦瓜、黑豆、薏仁、紅豆、蛤仔、蜆、鯉魚、鯽魚等,都是消水腫食物;做菜時減少鹽分,避吃辣椒醬、沙茶醬、豆瓣醬、甜麵醬、番茄醬、蠔油等鈉鹽含量高的醬料,以免水分滯留。廖婉絨也建議可烹煮蛤仔冬瓜薑湯,或用藥黃耆3錢、玉米鬚1錢、茯苓2錢、桂枝2錢煮成「黃耆玉米鬚茶」,能幫助迅速消除水腫。 ※延伸閱讀》‧年後甩肉 一個月內是黃金期 ‧吃得對、動得多 年後不堆肥‧勤練4絕招… 年後迅速恢復魔鬼身材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張嘉芳】成功減重,至少應維持5年不復胖。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但體重減輕,不代表減重成功。如果飲食習慣沒改變,又沒有規律運動,很快又會恢復原來體重。維持5年不復胖,大腦長時間習慣並認知目前體態,才算真正成功減重。諮詢: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6日電】希望以「急速減重」(crash diet)而達到快速減肥的民眾,必須三思而行,因為此舉雖然可讓體重減輕,但也會減損「基礎代謝率」(BMR)和肌肉的質量。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成人每天需求的熱量至少應達1000卡路里,華府營養師芮貝卡‧莫寧(Rebecca Mohning)說:「如果過度節食,例如每天只攝取900卡路里,則因未達每日蛋白質的需求,將會消耗本身的肌肉質量。」經營Foodconfidence.com網站的營養專家奧瑪(Danielle Omar)表示:「身體基本上會確保獲得所需的熱量,以正常運作,如果無法由食物中獲得所需的熱量,即會改由從肌肉中擷取。」他指出:「若節食後變成消耗身上的肌肉,將是不智之舉。」BMR是一個人每天必須保持身體基本功能運作的最低能量,急速減重也會降低身體的BMR。全國體重和健康中心主任卡漢(Scott Kahan)表示,BMR是依據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種族和體型等不同因素所計算,「只要出現體重減輕,不論是在刻意或自然的情況下,BMR都會下降」。莫寧也指出,年齡也會影響BMR,例如有些人在接近30歲時,自覺飲食習慣並未改變,身體卻開始發福。這是因為在25歲以後,骨骼停止生長,而身體代謝率也會開始每十年減少2%,甚至更多。因此,為能在不改變目前活動量的情況下,保持體重不變,就必須削減同樣分量每日的卡路里。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內容摘自《驚人的30秒瘦肚操》,作者植森美緒/譯者游韻馨,采實文化出版】接下來介紹最具代表性的減肥方法「有氧運動」。美國的肯尼士‧古柏博士,是全世界最早利用科學根據提倡「有氧運動」的專家。古柏博士認為「長時間充分地刺激呼吸與循環系統,可在體內創造出有益健康的一連串運動」,因此在一九六七年發表了「有氧運動理論」。他倡導的「AEROBICS EXERCISE」翻譯成中文就是「有氧運動」,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有氧運動包括走路、踩腳踏車、慢跑與游泳等全身運動。光靠飲食控制不能瘦肚子,仰臥起坐的效果又有限,既然如此,有氧運動應該很有效吧?答案是肯定的。從減脂的觀點來看,有氧運動是最有效的方式。有氧運動雖好 一樣有缺點缺點1、不能瘦局部定期做有氧運動,可以隨著運動頻率增加而慢慢減輕體重,但不可能只瘦肚子。由於有氧運動屬於全身運動,因此不能選擇想瘦的部位。缺點2、促進食慾某些種類的有氧運動會促進食慾。以健康觀點來看,有氧運動真的很健康,但若以「減肥」為目的,這類運動一定很快就會面臨瓶頸。缺點3、無法持續 一樣會復胖有氧運動最大的問題是「能否長期持續?」由於走路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並燃燒脂肪,因此從一九八○年代末期開始盛行,廣受各界專家的推薦。但連如此輕鬆的走路運動,都有超過半數的人感到挫折,或是因為沒有達成目標而放棄。「走路等於減肥」是一般人的刻板印象1、因「目標達成」而中斷減肥的挫折有兩種型態:一種是一個人默默努力,雖有成果,但最後還是無法持續,導致復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一位先生持續走路運動一年,成功瘦下10公斤,達成目標後,就失去持續運動的動力,最後復胖了12公斤。無論多健康多緩慢地瘦下來,一旦放棄運動,一樣會復胖。請務必記住這一點。若是達成目標,或是體重無法繼續下降,你就會停止運動的話,一定要儘早修正軌道,尋找可以輕鬆持續的減肥方法,才能避免遭遇挫折。2、看不到「瘦身成效」另一個挫折型態則是與仰臥起坐一樣,由於感受不到瘦身效果而放棄,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最多人詢問我有關走路運動的問題就是「我每天都走一萬步,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許多人都有「走路等於減肥」的刻板印象,所以會因為預期心理沒有獲得滿足而感到焦慮。光靠走路消耗熱量,相當困難 走路30分鐘所消耗的卡路里(以體重70公斤的男性為例): 散 步(時速3.2公里)=73 大卡 一般步行(時速 4 公里)=110大卡 快 走(時速5.7公里)=147大卡 ※延伸閱讀》‧疲勞時做太多有氧運動 反而傷身體
2014-09-23 養生.健康瘦身
【聯合報╱整理/記者魏忻忻】 ●老婆餅1個熱量315大卡,體重60公斤的人,跳繩35分鐘才能消耗完畢。●315大卡=150卡×60公斤×35分鐘●跳繩每分鐘消耗熱量150卡,體重60公斤者,跳繩35分鐘可消耗熱量約315大卡。資料來源/衛生署國健局、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