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肝硬化可回復 找到修復因子!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專題報導】肝硬化屬於不可逆的病理變化,馬偕醫院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人工合成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動物實驗證實,可抑制肝臟星狀細胞活化,幫助肝細胞組織修復,減緩肝硬化,未來可望開發成治療肝硬化的藥物。馬偕醫院副院長、胃腸內科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不少人因感染B型、C型肝炎病毒,或因酗酒、濫用藥物而造成肝臟慢性發炎,在肝臟細胞長期損害及修復過程中,同時活化星狀細胞,造成類似結疤的纖維化,最終導致肝臟衰竭。施壽全表示,病人一旦肝硬化,由於病情屬不可逆狀態,大多只能等待換肝,但異體肝臟移植的捐贈者有限,且有排斥問題,至於自體肝臟幹細胞移植,則受限於體外增殖能力不足,至今未有突破。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曹友平進行幹細胞研究時,意外發現人體的PEDF具肝臟組織修復功能。他說,PEDF在1989年於胎兒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分離的蛋白質被發現,後來被發現也存在於大腦、血漿、腎及肺臟等組織。最近,馬偕研究團隊從PEDF中進一步發現,以其中的34-mer和44-mer這兩型胺基酸,具有抑制肝臟星狀細胞活化及刺激肝細胞增殖功能,原本被四氯化碳破壞肝臟機能的老鼠,其肝纖維化明顯受到保護而可修復。另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它可促進眼角膜幹細胞活化,兩項研究成果都發表在美國病理學雜誌、幹細胞期刊,並獲得美國專利。目前肝硬化研究多以抗病毒藥物為主,馬偕團隊運用PEDF在動物實驗後,發現可促進自體肝臟幹細包體外擴增及體內增殖修復肝臟功能。能活化幹細胞,使受損組織恢復功能,特別在肝臟和眼角膜的表現。施壽全和曹友平都表示,未來研究將朝新藥開發,希望保護肝臟、減緩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