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新陳代謝
痛風應掌握飲食原則 吃好不如吃巧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痛風為普林代謝紊亂、尿酸濃度上升,以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皮下組織所造成。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宋怡芳表示,這種病症容易引起關節疼痛,因為痛感如風,所以稱為痛風,要加以防治痛風就要妥善控制好生活飲食習慣,吃得好不如吃得巧,唯有正確掌握飲食原則,才能夠吃出健康。宋怡芳指出,普林多到超過人體代謝能力時,就可能會有高尿酸的危機,進而形成痛風的機會也大幅增加。事實上,人體內的普林來源並非僅僅單從外來含有普林的食物,簡單來說,只要攝取過量蛋白質或身體組織分解,都會促使人體內普林跟著增加。宋怡芳說,適當飲食就可以避免痛風所引起的疼痛,根據研究發現,長期吃蘑菇、豆類、豆芽菜等食物並不會引起痛風的發作,血中的尿酸值只跟內臟、酒類、肉類、海鮮等食物的攝取量有相關性。此外,嚴格限制普林攝取量雖只能使血液中尿酸略降,但如果患者都不予理會,大吃大喝的結果反而只會讓尿酸值突然飆高,結果就讓痛風再度發作。因此,建議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限制高普林食物攝取,如果是一般的痛風或高尿酸血症患者,飲食建議有五項原則。第一,避免喝酒應酬,因為民眾在宴席上往往吃下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而不自覺,加上酒精會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如此一來將影響尿酸排泄,結果就容易引起急性痛風。宋怡芳強調,少吃或限制攝取富含普林食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包括內臟類、小魚干、吳郭魚、虱目魚、蝦子、牡蠣、蛤蜊、魚皮、小管、干貝、烏魚、乾香菇、濃肉湯、酵母粉、肉汁、雞精、黃豆、豆苗、蘆筍、紫菜等食物都應該適當加以限制。現代人通常都攝取太多的肉類,所以應減少紅肉攝取量,以一部分豆、魚、蛋、奶類來取代,以適度攝取蛋白質,尤其是脂肪攝取太多會抑制尿酸代謝,進而提高痛風發作的風險,所以每天應少攝取脂肪。每天喝三千毫升的水分有助於讓尿酸正常代謝。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