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隨著飲食西化,國內痛風患者越來越多,且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患者才20幾歲,足踝關節卻已腫脹、且痛到難以行走的地步,只好常常到醫院掛急診,注射止痛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彥林最近就碰到一名27歲的年輕患者,3、4年來飽受左足踝關節前外側疼痛之苦,連走路都有問題。只要一痛起來,他就到診所打針吃藥,雖很快就得到緩解,但復發頻率高,讓他很困擾。
不久前他再次出現疼痛,轉到仁愛院區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血中發炎指數確實升高,骨盆腔X光檢查發現兩側薦腸關節出現異常變化,骨骼掃描檢查也證實兩側薦腸關節有明顯發炎,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合併周邊關節侵犯。
雖然這名患者無法立即確診為痛風,但他主述飽受痛風之苦,吳彥林除開給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物,還加上抗風濕病藥物,減少他痛風發作頻率。
吳彥林指出,受到高蛋白、高油脂等西化飲食影響,近年來痛風發病年齡層確有下降趨勢,不少男性病患年紀輕輕就發病,且常合併其他疾病。如果痛風治療反應不如預期理想,就必須再檢視其他的可能性。
這些可能的疾病,包括細菌性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外傷性關節炎、陣發性風濕症、假性痛風、初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關節旁邊軟組織的蜂窩性組織炎也都不應放過,唯有對症下藥才能控制病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