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腦部.神經
壓力大 國三生1天頭痛數十次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我的頭就像被一顆大石頭壓著,痛死了!」14歲的翁小妹是國中三年級學生,為了準備基測,每天一大早就出門上課,放學後留下來課後輔導,晚上回到家還繼續K書到凌晨1點才上床睡覺。去年底,她覺得後腦勺偶有間歇性頭痛,從一天2、3次,逐漸增加到一天數十次,搞得她痛苦萬分,只好請媽媽陪她就醫。神經內科醫師請翁小妹填寫疼痛量表,再經腦波及頭部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證實是壓力型頭痛使然。翁小妹透露,愈近基測,她的壓力愈大,加上同學們個個都拚命念書,更讓生性好強的她,非得花更多時間在書本上不可。但愈拚命念書,頭痛就愈頻繁,有時痛到她受不了,只好找爸爸媽媽聊天,分散注意力,要不然就乾脆倒頭就睡,把頭痛這件事忘光光,但效果並不好。在醫師建議下,翁小妹試著調適心情,不再那麼拚命,也不把同學當成可怕的競爭對手。此外,她每天都提前上床睡覺,且避免吃些辛辣及油膩等刺激性食物,頭痛症狀才逐漸緩解,「現在只是偶爾痛一下而已。」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主任郭雲鼎表示,睡眠不足、感冒及情緒管理不佳,都是造成國中以下青少年壓力型頭痛的主要原因,好發率約8%,女生比男生敏感多心,加上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有此問題的比率又比男生多。他說,壓力型頭痛大都出現在頭頂的頂葉及後腦的枕葉等部位,發病時會有脹痛感。有患者形容像是被大石頭壓住,也有人強調和脖子被繩子勒住沒有兩樣。翁小妹說她也有這種感覺,有時候甚至覺得有人把手伸進她的腦袋瓜子,用力拉扯她的神經,「真的真的很痛!」。陽明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表示,青少年出現壓力型頭痛時,不見得非得就醫不可,除非痛得厲害,明顯影響到日常作息或功課表現,家長才需陪同就醫。 壓力型頭痛如何判定?陽明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理事傅中玲指出,頭痛分血管型及壓力型兩大類,只要不屬血管型頭痛的,都算是壓力型頭痛。傅中玲說,血管型頭痛有幾個特色:多是單側、搏動式、比較嚴重、身體振動時痛得更加厲害,以及會合併噁心、嘔吐及畏光、怕吵等症狀。血管型頭痛最常見、也最典型就是偏頭痛。如果痛起來的模式和血管型頭痛不一樣,就算是壓力型頭痛。為何要採這種負面表列的方式診斷?傅中玲解釋,這是因為壓力型頭痛的症狀不明顯,只好以此方法為之。延伸閱讀壓力大到爆 國中生真「頭痛」治療頭痛 生活習慣要改排除壓力 告別緊張性頭痛【2009/03/2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