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老年人不能吃蛋黃,真的嗎?
【聯合報╱整理/記者黃文彥】正解:錯。蛋黃中膽固醇含量確實較高,但膽固醇是細胞的基礎原料,蛋黃中豐富的卵磷脂有助大腦神經傳導,可預防失智。部分老年人擔心三高問題,常常不吃蛋黃,甚至不吃蛋。其實,三高患者應注意飲食均衡;擔心膽固醇太多,建議多運動。諮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歐陽文貞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整理/記者黃文彥】正解:錯。蛋黃中膽固醇含量確實較高,但膽固醇是細胞的基礎原料,蛋黃中豐富的卵磷脂有助大腦神經傳導,可預防失智。部分老年人擔心三高問題,常常不吃蛋黃,甚至不吃蛋。其實,三高患者應注意飲食均衡;擔心膽固醇太多,建議多運動。諮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高年精神科主任歐陽文貞
2014-09-23 健康百科.眼部
【元氣周報/記者廖乙臻/報導】如何預防急性青光眼?臺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倫奕說,瞭解自己是否具有「青光眼體質」很重要。他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最好每年定期測量眼壓,順便檢查眼睛隅角是否變狹窄;如果被醫師告知隅角變窄了,應每隔3到4個月就回診追蹤。此外,一入夜就容易頭痛、視力模糊的人,也是危險族群,最好定期檢查。除了注意身體變化,規律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黃峰霖說,不管是否名列急性青光眼危險族群,最好都不要熬夜。他表示,除了增加身體負荷,入夜瞳孔一放大,小心可能「愈夜眼愈青」。※延伸閱讀》‧黑影飄看不清 少年郎眼中風‧遠離三高 預防眼中風‧偏頭痛、眼壓飆 當心「急性青光眼」‧入夜頭痛視茫茫 當心青光眼體質‧電腦族、空調族 睜眼閉眼乾巴巴【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皮膚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台南市登革熱病例到昨天為止共計334例,短短一周新增近百例,同時中西區也出現一名出血登革熱重症病例,衛生局表示雨勢不斷,如民眾沒有積極清除孳生源,擔心病例可能會突破5年前的高峰。台南市在民國96年時爆發登革熱大流行,當時台南縣市的病例共計1796例。衛生局自昨起展開強力稽查,針對家戶內發現有孳生源,馬上開出罰單,共開出7張,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將裁罰新台幣3千至1萬5千元。衛局統計到昨天的病例達到334例,病例集中在安南區、北區與中西區,分別是189、42與46例,新增病例多數在安南區。而全台目前共有10例的出血性登革熱病例,其中兩人死亡,都在高雄市,台南市有1例,是居住在中西區的54歲女性,疾管局驗不出她有重複交叉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熱病例,懷疑她健康不佳,有三高問題,才會在染病後出現出血的重症症狀,目前已在康復中。衛生局對病例的急速增加表示憂心,指出今年台南市是全台最早出現病例的縣市,且疫情一直往上攀升,看不到緩和的趨勢。5年前大流行時,當年9月病例也大約是300多例,如繼續發展,病例恐破千。衛生局表示,許多民眾一再要求衛生局噴藥殺蚊,但事實上噴藥並非最佳的防疫辦法,最有效的仍是清除孳生源,而最近天候溫度略降,民眾不吹冷氣、打開門窗的機會增加,容易讓主要傳染病毒的埃及斑蚊進入家戶叮咬,再加上今年多雨,一不注意就有積水孳生病媒蚊。
2014-09-23 健康百科.泌尿腎臟
【聯合報╱記者張祐齊/中和報導】新北市中和區腎友關懷協會昨天邀請政大四姬的柯念萱、高玉穎及沈易儒擔任「腎戰天使」代言人,並和腎友會理事長邱獻樹、新北市議員邱烽堯等人一同舞劍,割破寫有「腎劍祛除國病」的字條,宣告愛腎巡迴講座開跑,也象徵減少腎臟病患的決心。署立雙和醫院腎臟科主任許永和表示,台灣洗腎率居世界之冠,全國潛在腎臟病患高達200萬人以上,民眾平時應注意避免三高(血壓、血脂和血糖),如果出現尿泡多、水腫、容易疲倦等症狀,就要提防可能是腎臟病的前兆,最好進行血液篩檢,提早發現治療。中和腎友會表示,「中和愛腎巡迴講座」從3月15日起至6月7日止,每周二晚上7時在中和區各里民活動中心一連舉辦12場「金愛腎巡迴講座列活動」。除了宣導護腎外,參加講座者還可免費獲贈裝有紀念杯、紀念筆與衛教教材「腎經」的福袋,署立雙和醫院還可免費檢測腎臟。活動電洽2243-9635。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報導】肚子絞痛可別輕忽,嚴重狀況是「腸中風」,沒在24小時黃金時間內開刀處理,可能要人命。大林慈濟醫院日前處理85歲阿嬤小腸腸中風急症,施以動脈微創支架手術,才救回一命。大林慈濟醫院血管外科醫師張兼華表示,腸中風引起的肚子絞痛,屬於急性狀況,事前沒有明顯徵兆,明顯疼痛但腹部柔軟,與一般急性腸胃炎、胃痛的腹部硬凸大不相同,「腸中風」可能出現在三高族群的中老年人,有類似狀況應立即就醫。患者因肚子絞痛送醫急診,5年前曾有腸中風後裝設小腸支架病歷,且最近一年半內有5次中風。張兼華醫師指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患者確實是心臟血管有血栓跑到小腸造成的腸中風,腸缺血造成大、小腸快壞死,開刀在上腸系膜動脈放置支架後,腸子血流恢復正常。尹文耀指出,腸中風引起的肚痛,容易和胃穿孔、盲腸炎等症狀混淆,建議三高族群應定期做心臟檢查,避免憾事。【2012/03/04 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要預防中風,醫師提醒有三高、肥胖、中風家族病史的民眾,應定期量血壓;正在服用藥物的患者應按時服藥。北醫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峰偉提醒高危險群,應緊記「微笑、舉手、說句話」三口訣,微笑時若嘴歪眼斜、手無力舉不起來、說話不清楚就可能是中風,要盡快打119求救,千萬別自行開車就醫以免發生危險。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表示,台北市去年一年就有1137人中風死亡,全國平均每個月有30人因為中風死亡,是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一旦發生中風,就算救回也可能造成行動不便、失能等後遺症,影響生活品質。她表示,國內中風患者屬於缺血性中風達七成,若能在發生中風的3小時內就醫打血栓溶解劑,可減少中風的後遺症。但分析發現,患者在中風發作後2小時內到院者卻不到三成,僅28.7%。最近日夜溫差大,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應該注意保暖,平時每周至少應運動150分鐘,維持正常體重不過重。另外,要避免抽菸喝酒,定期健檢,三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要規律服藥,才能有效預防中風。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結合衛生局、社會局、聯合醫院和12區健康中心等資源,已在全市設置450座遠距照護站,能即時回傳生理測量數值和實行遠距照護,今年更開啟「網路模式健康照護」,民眾只要上網,就能隨時隨地享受個人健康管理服務。目前北市分別設置居家型、社區型和機構型遠距照護站。居家型主要針對患有三高疾病獨居老人,社區型和機構型分別設於社區活動中心、民間團體和老人之家等地點,服務人數已達6410人,預計100年底將設置達到600座遠距「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照護站,涵蓋12行政區和456個里。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即日起,只要設籍、居住在台北市,或在北市工作的電腦網路使用者,以個人自然人憑證和台北市網路市民帳號,至台北市民健康生活照護服務網站申請,上網登錄後就可以享受到遠距照護的服務,家中不能上網的市民,可撥打1999詢問附近的遠距照護站地點。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母親節將屆,台北市衛生局策畫6日在市立聯醫和平、婦幼2院區,及信義、中山、內湖、北投4門診部舉辦「愛媽咪,揪感心!四癌三高免費篩檢」活動。市民們可依資格,免費進行子宮頸抹片、口腔癌、三高、乳房及大腸癌等多項檢查。活動6日上午8時至11時舉行。篩檢項目各有不同資格,30歲以上市民可免費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口腔癌篩檢;40歲以上市民可做三高(血糖、血壓、血脂)篩檢;45~69歲或40~44歲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可做乳房檢查;50歲以上市民可做大腸癌糞便檢查。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表示,除子宮頸抹片及三高檢查,其他健檢項目為兩年一次,去年已接受檢查者今年不適用。檢查結果約在兩周出爐。她提醒,6日當天要作檢查的民眾請攜帶健保IC卡;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穿著裙裝以方便檢查;女性於懷孕或生理期請勿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更多訊息請上網http://www.health.gov.tw/查詢或撥打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2洽詢。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健保局將從100年7月1日起試辦「論人計酬計畫」,這是台灣第一次以病人為主題的給付方式,如果成功實施,或許就能大幅改變民眾就醫行為,去除「看病要找名醫」的迷思。為了掛到名醫們的診,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醫學中心的門口,清晨門診大樓門口未開,就有人排隊,想搶到掛號單,這樣才能順利進到名醫的診間。一旦全國普遍實施「論人計酬計畫」,各醫院為了留住所謂的忠誠病人,或是轄區內戶籍人口,就會提供許多額外的醫療服務,當然醫師本身也得更盡心盡力地幫病人看診開藥。參與此項試辦計畫的彰化基督醫院科務績效中心主任陳富滿指出,目前彰基約有一萬多名忠誠病人,包括住院及門診。這些都是彰基未來強力爭取的老病人,透過更好的服務,讓忠誠病人繼續在彰基就醫住院。陳富滿坦承,彰基加入「論人計酬計畫」,確實承擔了一些風險,因為病人都有自主性,隨時可以離開彰基,到其他醫院就醫,就像是用腳來投票,是否支持彰基。因此,彰基未來將嘗試建立嶄新醫療文化,花更多時間讓彰化鄉親擁有正確的預防保健觀念,從前端做起,如果每一個社區民眾都有良好的健康管理。例如,控制體重,減少三高慢性疾病,相信就能讓民眾減少罹病機率。至於「論人計酬計畫」能夠去除國人名醫迷思,陳富滿就不太樂觀,她指出,許多病人還是認為名醫比較會看病,要他們就近看病,確實有困難。不過,要是藉由社區預防保健,減少民眾生病機率,這也是醫院的責任。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台灣不再重男輕女?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國內最新男、女嬰出生性別比,去年已降為一點○七九,創十六年來新低。國健局長邱淑媞推估,因禁止性別篩檢政策介入,去年挽救了九百九十三名女嬰。自然狀況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一點○六,即男嬰出生數為女嬰的一點○六倍。國健局婦幼組長李翠鳳說,八年前台灣出生性別比高達一點一。美國中情局統計,台灣的性別失衡在全球兩百多國中,排名第三高。前年國內出生性別比還有一點○九,去年則下降至一點○七九,為十六年來最低,全球性別失衡排序也降至第十二名;且過去第三胎男女性別比,比前兩胎明顯高出許多,去年也降至一點一三四,創十八年來最低。李翠鳳說,前年五月起,國健局採用各種政策,包括發布統計資料、監測及查訪出生性別比異常的醫療院所、掃蕩性別篩檢違規廣告等,給醫師很大的壓力。林口長庚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陳俊凱近年觀察,年輕父母幾乎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甚至不少人表示,生女兒更好。他認為,台灣觀念已進步,對出生性別比的影響,也許比政策更大。國健局長邱淑媞說,社會價值觀的確在改變,但若單靠此,出生性別比的改變應緩慢平穩;但從統計觀察,前年五月政策積極介入,去年二月出生性別失衡情況即明顯改善。邱淑媞說,從統計推估,做性別篩檢的父母約占百分之一點七,部分人甚至選擇墮胎,超過九成父母都「順其自然」;但少數墮胎者就足以造成台灣出生性別失衡,讓我們在國際社會「不太光采」。她強調,監測、禁止性別篩檢是持續努力的方向,今年改版的媽媽手冊,還會放入性別篩檢的檢舉電話,希望五到十年可徹底擺脫性別失衡。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台灣人愛看病,不少人將醫院當便利超商,沒事就走走逛逛,領了一堆藥卻又懶得吃,浪費健保資源。健保局去年隨機抽查醫院處方,發現民眾重複拿藥情況嚴重,一整年有20億元被核刪不給付。為杜絕醫療浪費,健保局將於兩個月後實施新措施,全面審查醫師處方籤,只要一張處方籤超過五項用藥就會被檢核,如屬浪費就不給醫院該項給付。對國人愛領藥存藥,卻又不吃的壞習慣,衛生署中央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感到相當無奈。健保局調查發現,國內不少三高慢性病患者經常重複就醫領藥,才在某大醫院拿了一個月的藥,隔幾天又至住家附近診所拿藥,長期下來自家冰箱或抽屜內囤積了大量藥物。「想要減少藥物浪費,必須先從醫師開始做起!」沈茂庭強調,健保局尊重醫師開藥的專業判斷,但為了改善藥物浪費,決定在兩個月後實施「全面審查」。只要一張處方超過五項用藥,稽查人員就會逐一審查,希望可以逐步杜絕慢性病患重覆拿藥的陋習。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昨天是全民健保十八歲生日。中央健保局卻釋出提高輕症急診、慢箋領藥及高就醫次數部分負擔等病患負擔需增加的訊息。健保會付費者代表、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吳玉琴表示,「這是懲罰三高病患,絕對不會支持。」吳玉琴質疑,生病並非自願,且三高患者都是高齡族群,現在提高慢性病患藥品部分負擔,「是不是保費收取狀況不理想?」 她說,健保局一方面宣稱二代健保可減輕被保險人經濟負擔,現在又要提高部分負擔,這就是倉促上路的結果;提高部分負擔可能會造成病患不願在社區藥局拿藥,回醫院看診的反效果。不僅付費者代表反對,就連醫事服務提供者代表,對這項政策也持保留態度。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表示,提高部分負擔可以收到抑制醫療資源浪費的短期效果,但也要在慢性病患有浪費醫療資源的前提下才可實施,但目前仍未看到有相關資料佐證。「如果有浪費情況,我不反對提高部分負擔。」但楊漢湶表示,多數慢性病患都乖乖領藥吃藥,浪費的畢竟是少數,「如果沒有浪費,健保局的政策可能搞錯方向。」健保局統計,百分之七十的急診病患是自行前往,其中約百分之廿屬輕症急診,因此也希望透過提高部分負擔,遏止急診壅塞及民眾逛醫院的習慣。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擔心,此舉可能增加醫療糾紛。滕西華表示,就算醫師也無法迅速分辨重症或輕症,「民眾怎麼會知道肚子痛或頭痛,到底該掛急診還是門診,萬一真的是重症怎麼辦?」她說,這是制度問題,不能單從金錢誘因來解決。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使用連續處方箋的慢性病患未來可能不能再享有免費領藥的優待了。健保局考慮取消這群病患免除藥品部分負擔的措施,估計未來最高每次看病領藥得多花兩百元。國內約有四百多萬人領用慢性病處方箋,其中有一百多萬人是三高患者;過去為鼓勵實施醫藥分業,健保局規定,只要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患者,每次就醫時只要付掛號費即可,無需再自付藥品部分負擔;但健保局局長黃三桂昨天在全民健保十八周年記者會上表示,為避免醫療資源不當利用,考慮恢復慢性病患的藥品部分負擔。由於全案仍須經由全民健保會討論,因此調整幅度尚未定案,但健保局主任秘書蔡淑鈴表示,調整幅度原則上希望與一般病患相同。現制一般病患最高需負擔兩百元藥品部分負擔。以台大醫院為例,未來慢性病患就醫除了需繳交四百六十元掛號費外,等於每次領藥最高都需額外再花兩百元。除了慢性病患外,未來輕病急診及高就醫次數的民眾,健保局也傾向調高門診部分負擔;換句話說,這群民眾未來可能得面臨自費額增加的情況。蔡淑鈴強調,如何定義高就醫次數以及調漲幅度,都需再討論,但原則上希望能落實受益者付費,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加重不當醫療資源利用的部分負擔,是二代健保管控醫療支出的重點項目;但根據健保局公布一月的補充保費收取狀況,截至上月廿七日止,補充保費僅收到六億元,距離預估的十五億,達成率連一半都不到。儘管黃三桂強調,一月補充保費繳費期限是三月十五日,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局不合理開源在先,現在保費收取情況不理想才想要節流。健保局統計,目前收到的六億,以利息、租金及雇主補充保費占大宗,尤以公教人員百分之十八優惠定存利息貢獻最多;但公司行號繳費比率偏低,尤其多數國營企業都仍未繳交補充保費。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如果他們沒來,我就掛了。」64歲的黃先生曾因中風行動不便,患有腎病卻因怕花錢不敢去洗腎,今年2月時因心臟衰竭送進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急診,醫院等不到家人來照顧他,才發現黃先生未婚又獨居,生病了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台北醫院個案管理師陳嘉淇了解黃先生的家庭狀況後,為他申請低收入戶資格、重大傷病卡讓他可以安心看病、洗腎。這些日子以來,黃先生氣色、體力、精神都好多了,現在可定期回診,直呼「生病一定要去看醫師,不要拖」。陳嘉淇表示,個案管理師像是窗口,整合醫師、藥師、營養師、社工等民眾需要的資源,並協助辦理申請手續,打電話、訪視、有時幫忙掛號等。不過,「一個人要負責269個病人,有時候忙不過來。」衛福部醫管會執行長林慶豐說,台灣中低收入戶約有37萬人,約占總人口的3%,還有許多在貧窮邊緣的民眾,希望能透過個案管理師主動關心,打破「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惡性循環。各地部立醫院以在地公共衛生服務作為目標,而非急重症照護,目前已看到初步呈現,個案管理師介入後,三高患者定期就醫的比例從25%提升至87%。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00年開始推動「中低收入戶暨弱勢健康照護計畫」,每年投入1000萬元聘用個案管理師,協助醫院發覺需要幫助的民眾,今年已有20家部立醫院執行此計畫,3年來收案2836人。【2014/09/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