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慢性B肝帶原者治療 先看肝指數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北京報導】 昨天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區肝臟研究學會年會,公布最新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結果,有8成受試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藥物第1年,血中病毒量數值就有改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教授袁孟峰,在年會中發表貝樂克最新抗病毒量療效,針對222名肝硬化、未接受抗病毒藥物的香港醫學中心患者,其中8成受試者在服病毒藥物第1年,就測不到血中病毒量;近9成者第3年也測不到病毒量,但另有1%者出現抗藥性。袁孟峰使用的抗病毒藥物為貝樂克,他同時針對104名肝硬化、未接受抗病毒藥物的大陸患者,觀寫其服藥2年後的反應,其中7成肝臟發炎改善,4成3肝纖維化改善,另有2成多患者在肝臟由失代償轉為代償。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簡榮南說,肝失代償是肝衰竭前兆,肝解毒功能變差,會出現黃疸、腹水,若不治療,毒素跑到腦部造成肝昏迷,可能危命,必須投藥改善。B肝可透過輸血、性行為與母乳等傳染,身體感染B肝病毒後,如未產生抗體而變成帶原者,病毒會一直存在肝臟內,雖不會直接傷害肝臟,但身體會啟動免疫「大軍」,去對抗病毒,把肝臟當成戰場廝殺,肝臟因此反覆發炎,形成纖維化、硬化或肝癌。簡榮南表示,目前治療B肝抗病毒藥物,大多為抑制病毒複製,包括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和喜必福,但每種藥抑制病毒量不一樣,或有不同程度抗藥性,及停用後可能復發等問題,由醫師針對患者狀況,作出用藥建議。簡榮南也提醒,慢性患者肝未纖維化時,最好不要治療,最好等肝功能指數升高才開始治療,因為從肝功能,可了解免疫是否啟動,而健保通常給付藥物3年,萬一復發,患者就必須自費服藥。同時,並非所有慢性B肝患者都需治療,一般當患者血中GOT、GPT 值,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才需考慮接受治療,但還是應依醫師視患者病況來考量。 【2010/03/2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