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心瀕/習慣性流產難生育?
這是我在門診遇到的真實案例,其實我自己本身也有過一次經歷,所以更能深刻體會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承受的心理壓力和無助感。
這邊需要有的認知是:現在醫學的定義,兩次的自然流產就可以叫做習慣性流產,而且這兩次可以是分開發生的。也就是說,如果妳有生過一個孩子,可是之前和之後都有發生過自然流產或胚胎萎縮、無心跳的事件,也屬於習慣性流產的族群。
懷孕就像開車上路一樣,首先要有車(卵)有油(精子),馬路要通暢(輸卵管、子宮內膜狀態),車子才能上路開到目的地。如果車子性能不佳或是太過老舊(高齡婦女、排卵障礙、不成熟卵),汽油品質太差(精蟲染色體異常),那連發動(卵子受精)都有困難;車子順利發動了,如果路面太過崎嶇、坑洞太多(輸卵管沾黏、內膜太薄、子宮肌瘤、肌腺症等,多次刮宮/人工流產,或是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調),這車子就算勉強上路,也會半路拋錨,被迫停下(流產)。
所以習慣性流產的調理需要顧及的層面很多,不僅要看精卵健康狀況如何,孕育胚胎的子宮環境和母體身體狀態更要悉心照護,才能讓功能正常的囊胚穩穩地著床於子宮內膜。
除了中西醫的幫助,怎麼做可以增加受孕成功機會?壓力或不穩定的情緒也是懷孕計劃的絆腳石,心理狀態會影響生理健康的情形,積極面對的態度及適當的紓壓不僅能幫助度過辛苦的治療過程。當然,那些老生常談的早睡早起、運動習慣的養成,更是促進健康的不二法門。至於飲食的部份,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有差異,同一種食物攝取過多也會對人體造成負擔,我比較建議均衡飲食,什麼都可以吃,但是冰品冷飲還是少碰為妙。男女性的綜合維他命、葉酸、蜆精、鹿茸、瑪卡、四物飲、生化湯⋯等營養補給品最好還是詢問過主治醫師再行服用會比較好囉!

胡心瀕
南崁風澤中醫診所院長
經歷:
長庚大學中西醫雙學士學位 長庚醫院西醫臨床訓練醫師 長庚醫院專任中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