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亮恭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安全感與孤單是每個人晚年的挑戰,從中年起就要有所體認,創造個人生活多元的可能性,強化每個人對晚年生活的自信。
安全感與孤單是每個人晚年的挑戰,從中年起就要有所體認,創造個人生活多元的可能性,強化每個人對晚年生活的自信。
圖/ingimage

82歲的陳奶奶總笑嘻嘻地由兒子陪同就診,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控制狀況良好,用藥也不複雜,理應是可以快速看診的病人,但每次總需花些時間說著幾年間重複多次的話。

陳奶奶總是拿出血壓與血糖紀錄,用嚴正的口吻說:「我這三個月很不好,血壓好高喔!血糖也很高!」,然而,嚴正語氣述說的數字紀錄與實際狀況不太相符。接過紀錄一看,其實血壓、血糖數字都在控制目標,血液檢查也反應出她穩定的狀況。

獨居老人 缺安全感

我不解的問她,控制很差的意思是甚麼?她便再三強調那個三個月只出現一次的收縮壓145、空腹血糖142的數字,但這其實都在控制範圍,完全談不上控制不良。

雖然我心中已經有點感覺,這時候就該問問家庭狀況。果不其然,陳奶奶獨居,兒子時常噓寒問暖,但終究不住一起,平時也沒甚麼朋友或活動,多半就在家裡附近散步、運動。陳奶奶堅持她過得很快樂,無需考慮她身體以外的問題,小孩很孝順而她也生活無虞,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身體不好。然而,在我所有門診病人中,陳奶奶實在稱不上是健康不好的人。

但陳奶奶是個相當缺乏安全感的獨居長輩,雖然她用笑容與其他言語訴說自己一切都很好,但談到健康就會用超越一般的口氣,再三強調自己身體很不好,所以她才會常常打電話給兒子,不是要打擾小孩,而是她真的身體不好。

討論醫病關係的書上說,面對這樣的患者,並需要持續的提供「再保證(re-assurance)」,進而建立病患的信心。連續幾年看診下來,我在她每次就診時再三保證,而每次回診,她依然用著相同的口氣述說她那「高得不像話」的血壓與血糖。

欠缺生活安全感或持續擔心很多事的長輩並非少數,尤其獨居或子女白天不在家,長輩個性又較欠缺社交性,人際關係常高度仰賴配偶與子女。

缺陪伴 需要醫師「保證」健康

雖然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其實不差,但總是無法不擔心,畢竟一整天很長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如果有突發事件怎麼辦?或中風拖累小孩怎麼辦?甚或失智不認得家人怎麼辦?

種種擔心讓陳奶奶的日子其實過得不輕鬆,而「陪伴」在現代社會偏又極度困難。

對於永不停止擔心的陳奶奶,除了醫師的「再保證」與子女的「陪伴」,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幾年看診中,我不知道已提供過幾次各種社會資源,但從未獲得青睞。所以,看診時都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保證,兒子也同樣地拍拍媽媽肩膀鼓勵,年復一年。

安全感與孤單是每個人晚年的挑戰,從中年起就要有所體認,創造個人生活多元的可能性,強化每個人對晚年生活的自信。

(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獨居 醫病關係 陳亮恭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