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芸/趁年輕養好習慣,老來平凡三願不奢求
一位個子矮而且瘦小的女人,走進診療室要求作肚皮的溶脂。女人40歲,肚子像是懷了五個月的身孕。女人平躺時,腹部凸出,觸摸得到硬塊。超音波檢查,肚皮厚度正常,腹腔內卻見一堆糞便。女人說她從小便秘,習慣是肚子脹到受不了才灌腸解大便。年紀愈大,狀況愈嚴重。一般人吃一顆就會拉肚子的瀉藥,她一次要吃五到六顆,肚子從沒消過,常被誤會是懷孕。我問女人為什麼不好好排便,她說有便意的時候,往往人在外面,忍久變成無法自然排便了。
劉先生作國際貿易,須與歐美連絡,有空才能吃飯,累了才躺下來睡覺,過著忙碌的日子。年輕時候,顧忌太太與小孩,晚餐儘量正常,兒女離家之後,生活完全以工作為重,沒日沒夜。劉先生60歲開始失眠,吃安眠藥也只能睡二個鐘頭。65歲安眠藥需要加量,而且有時睡白天,有時睡晚上。睡不著時,會有暴力傾向,家人不勝其擾。70歲狀況更嚴重,醒著的時候,每一至二小時要求吃飯,不給吃就暴怒。睡眠及吃飯時間不定,經常整晚來回走動,家人無法照顧,最後被送往安養院。
年輕人想要發財,想要旅遊,想要的很多。如果問老人想要什麼,十個有九個回答:「想要睡得著,吃得下,大得出來。」的確充分的睡眠,足夠的營養,暢通的腸道是生存的基本條件。睡得著、吃得下、大得出來,說來容易,年輕時候也不困難。但到老仍想要擁有這健康三要件,必須儘早養成好的習慣。
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實驗,每次餵狗之前,打開紅燈並響起鈴聲,數次之後,不餵食只是打開紅燈或響起鈴聲,都能引起狗的口水分泌。養狗的人都知道狗需要定時餵食,使愛犬消化系統規律分泌增加食慾,有利吸收。人類的身體也類似,有的人一天吃二餐,有的人日吃三餐,有的人進食時間集中在八小時內,有的人一星期斷食一天。以上進食節奏,各有不同,但所謂生活習慣不一定要與別人相同,重要的是必須有自己的規律。
睡眠、進食和排便是身體的基本機能,不必經過大腦思考。如能養成習慣,例如固定晚上十點睡,清早六點起床,身體會建立機制,十點自動進入睡眠模式,六點自動開啟清醒模式,不必安眠藥也無需鬧鐘,自然就會有好眠。排便也是類似,可以利用一早起床的胃大腸反射,在清晨或早餐後排便。甚至可以在沐浴前準備洗澡水時排便。我的朋友住家擁擠,每天到辦公室上班先排便;他說之前覺得難為情,對同事抱歉,後來發現與其滿肚子大便,無法集中精神,整天放臭屁,不如上班先排便。日子久了這個動作變成他的特色,他一大早不上厠所,同事反而替他擔心。
民國104年有一則新聞報導:受到退輔會相關單位妥善照顧,公費就養榮民平均壽命遠高於一般國人,人瑞輩出。退輔會作了深入了解,發現老年榮民平均壽命比國人(104年男性為76歲)多了約八歲。榮民在戰亂中離鄉背井,沒有親人,卻仍得以頤養天年,公共衛生專家認為與終生規律的作息有關。榮民在榮院的生活,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沒有3C產品,沒有豪宅,沒有燕窩魚翅,卻仍能得到高壽,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根本的養生之道。

林靜芸
聯合整型外科診所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林靜芸/孤獨會增加罹患疾病風險!走出去奉獻你的「老人力」,有人作伴又有成就感
為何不吃肉類、海鮮,膽固醇仍高?名醫破解飽和脂肪迷思
超過65歲也能保有年輕大腦 名醫曝一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林靜芸/胡思亂想的人比較快樂
林靜芸/孝順其實是表達對父母的愛
早上運動較好?研究:晚上運動改善高血脂更有效
林靜芸/腸道菌如果沒被餵飽 會吃我們的腸壁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林靜芸/記錄一場別開生面的晚宴
林靜芸/放鬆肌肉、對抗壓力 每個人都該重新學一動作
林靜芸/愛乾淨不正確嗎?日積月累的習慣正害你生病
林靜芸/男人在婚姻關係的盲點
林靜芸/最該照顧你的 是你自己
林靜芸/老人需防各種肺炎 3個習慣教保命
林靜芸/我喜歡戴口罩
林靜芸/我70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林靜芸/2020如何讓自己更健康
林靜芸/創造美麗回憶 陪伴父母老去
林靜芸/想休息、想運動不用等有空!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林靜芸/為什麼年齡相同,有人臉部緊實有人卻鬆弛?
林靜芸/一星期只能喝一杯酒
林靜芸/老伴,你還愛我嗎?
林靜芸/讓我們手牽手一起變老
林靜芸/老女人是隱形人?
林靜芸/埋線的歷史故事
林靜芸/減肥瘦身的關鍵字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