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多數人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故事是最重要的,有些人會時不時回顧過去的成就和好事,而我更常看到有些朋友會一再重提過去的痛苦、受傷、委屈……就好像認定這一切就是自己、就是這一生。這樣的一生,如果我們不去注意它,好像就會從手上溜走。
這是很有意思的現象,畢竟我們確實靠著注意力才能把各種現象和發生框架起來,才能透過頭腦與感官去體會,而讓腦去詮釋、化成記憶。有了記憶,也就好像我們才真正擁有這些經過,才敢說自己是這一生的主人。
我們面對眼前的發生,自然會憑著過去的記憶、經驗或是教訓,為當下所發生的事架構出所謂「人生真相」──就是因為心軟,老是受騙;一定是鋒芒太露,總是被人為難;童年或原生家庭不好,這一生注定是悲劇;過去一事無成,未來也不可能好;真心待人,得不到回報……
我們緊抓著過去的經驗活下去,不斷在這些條件裡來來回回反彈,創造更多類似的經驗。一般所謂的人生,也只不過是類似經驗的循環、延續、反彈和萎縮,把生命豐沛的能量侷限在小角落,堵塞成一個個能量的結。
然而,只要冷靜下來觀察自己這種種歸納,早晚能體會到:這一切的「真相」,不過是從「我」的角度而有,整個人生故事都是「我」在主導,再怎麼合情合理,也只反映了一個狹的角度。自以為的合情合理,也不過是頭腦重複以相同的規則將過去經驗和記憶真實化,再以相同規則投射出未來的境界。
這樣的人生當然是註定,且是被一個萎縮的「我」註定。
如果靜下來理解這個限制,也自然懂得眼前的樣樣體會和經驗不過是我們選擇性地注意、不斷評斷自己和周遭的結果。這些體會和經驗非但不足以代表人間的整體,更不能代表真實。
要打破這個循環,倒不是不斷追究過去誰對誰錯,而只是很單純地把握每個當下──無論眼前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體會到什麼,只讓它輕輕鬆鬆停在那裡。不需要急著一頭栽進去,不需要馬上認定這就是真相、不需要立即做出什麼判斷或去改變它。不在腦海追加任何反應、更不用行動去抵抗、解釋、說明,帶著一種耐心去欣賞、觀察,我們自然會發現並不像原本以為的會失去人生。生命反而得到淨化,一切變得簡潔單純。是什麼,就是什麼。就算不是什麼也無所謂。
認知和知覺,變得像是個中空的管子,讓眼前的是是非非像風一樣穿過去、透過去。一切所觀察和感受到的,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好像還在,但帶來不了任何刺激。我常提醒朋友,從人生的夢醒過來,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念頭的轉變,也只是如此而已。
面對人生的樣樣現象都不反彈,含著一個更大的意思──我們終於對生命充滿信任,知道不管走到哪裡,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一路走下去,將自己完全交託給生命,沒有期待、沒有悔恨,我們會發現每個當下的經驗都是新鮮的。就連過去留下來的糾結,不去對付它,讓它慢慢鬆脫,在鬆脫過程不去反彈、不去管控,這些糾結就自然解開了。
簡化人生,單純地讓瞬間活出它自己,生命反而豐盛起來。健康和圓滿時時在心中、在眼前。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猜你喜歡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