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身體的結構 是為了呈現全部的你
其實,人體的架構本來就是要支持全部生命。身心,是一體兩面。身體結構失衡,會讓各個生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心裡也失去平安。生活在這地球,本來就對身體結構造成壓力,加上生活累積的壓力,失衡的生活習慣,錯誤姿勢,都會加速身體結構失衡,讓身心萎縮。
儘管如此,身體結構不是靜態的。甚至,如果局部承受到壓力,這一壓力會透過身體代償機制,轉移到別的地方,試著去保住平衡。我們不見得意識得到長期的失衡,畢竟身體透過代償還在運作。但是,整體失衡終究還是會透過某個局部的病痛和疾病反應出來。可以說,這些疾病不只是局部的異常,而是整體失衡的一個出口。
自從把《結構調整》帶出來後,我常示範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就是兩隻手臂往外打開,掌心翻轉向上。許多朋友跟我提到,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竟然可以把一個人的心胸都敞開來。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動作,睡覺時也可以做。任何時候(走路、靜坐),隨時停留在這樣的姿勢,就好比帶著一股傻勁向生命說:「我要反轉過去的習氣。我要一切重新來過。請幫助我,把生命的根本找回來。」
結合這樣的意念,等於透過這個簡單的反轉,帶動身體每一個細胞重新發一個願。人體內筋膜是完全相通的,它不僅是包裏肌肉的一層組織,還跟身體的經絡完全重疊,可以轉達身體的意識。透過局部筋膜的放鬆,打開身體的結,情緒的結。這種釋放,自然啟動身體強大的自我療癒機制。
而且,既然全身筋膜相連,透過任何部位的反轉,都可以帶來全面的放鬆,讓身心暢通。許多因為慢性疾病或腫瘤而正在接受治療的朋友,經常因為身體太緊繃或凍結,除了減少療效,甚至因為不舒服而不得已停止治療,相當可惜。如果懂得透過局部的反轉來達到整體舒暢,自然找到一個支持自己面對疾病、面對治療、面對好轉的方式。
這不光是從身體層面著手,其實也是跳出煩惱,回到心靈層面最好的方法。從《真原醫》開始,我就不斷分享,生命的品質在於均衡的身心和諧。可惜的是,現代人很認真活在一個由頭腦創造出來的虛擬世界,把一個很簡單的生命狀況擴大,讓自己過不去。肉體的生病或衰老,是自然的周轉,頭腦卻放不過,而造出更多的痛苦和恐懼。
面對自然的生老病死,誠懇而坦然接受身體的變化,自然可以減少念頭帶來的痛苦。此外,我也要鼓勵大家,隨時把身心均衡找回來,才能坦然面對各種治療,有勇氣承擔人生種種變化。任何跟身體有關的練習,像是結構調整、螺旋舞、靜坐或呼吸,都能幫助身體建立新的平衡。同時,讓注意力從停不下來的大腦,落回最忠實的身體。
可以說,透過結構調整,我們不僅調整身體狀態,同時也在調整心的狀態,讓身心徹底合一。如同透過疾病門戶,看清生命種種無常,都可以接受、臣服,甚至願意把自己全部都交出來,交給一個更大的力量。這麼一來,一個人也就自然活在當下——寧靜,也在當下;愛,也在當下;恩典,也在當下。更不用講,喜樂和圓滿也都只是當下。你我,也自然回到全部的生命。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