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調整結構 解放身心
貓或狗受到威脅時,自然的拱起背,全身肌肉也緊繃僵硬。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也自然習慣前傾、內縮的姿勢?長期下來,胸腔的空間受到壓迫,呼吸自然變得短淺,好像還在隨時留意環境危險。這些慣性動作,不知不覺制約我們的動作模式及身體的樣態。甚至落到潛意識,影響情緒,固化成我們的個性。就這樣,身心的「萎縮」成為一種長期狀態,可以說是現代人慢性病的根源。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舒適」姿勢,像是長時間拱著背在書桌前工作、整個周末窩在軟綿綿的沙發裡、經常翹二郎腿,都會讓身體某些部位特別費力去補償受力的不均衡。人體結構的「筋膜」,是一種有彈性的組織,將骨骼、肌肉、關節聯繫起來,也會把這些不均衡的習慣「記起來」。所以,我除了隨時帶出呼吸的練習,活化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反應,也從古人的智慧帶出「螺旋舞」和「結構調整」運動,希望解開身體的制約。
現代人隨時用腦,注意力完全落於外境,很少關注身體。透過有意識關注身體,重複單純動作,既讓身體結構自我修正,同時,也在反轉身體的慣性。從身體,回到心。
很有意思的是,透過結構調整運動的反轉,可以運用螺旋的動力,而改變筋膜的記憶。因為身體筋膜大多順著自然界的螺旋形態走,透過穩定而緩慢的結構調整運動,可以用最省力的方式帶出最大的扭力,不僅較不會產生疼痛,而且更能徹底鬆脫身體深層的筋膜沾黏。
此外,我也帶出一些簡單的敲打動作。身體的動,自然在體內產生一個低頻的振動。透過全身的共振,這種引導力量是不可思議。小小的力道,透過聲音和頻率,自然讓身體恢復舒暢。
我在《真原醫》〈如何改變習慣〉提過,一個人要改變習氣或神經迴路,不是光靠在腦海裡「想」就能達成,最主要還是透過身體的「動」,最能徹底重建神經迴路。輕鬆做「結構調整」的運動,就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只要每天做,重複做,溫柔的做,在建立新的神經迴路的同時,還可以重新分配身體重心,讓結構重新回到平衡。
結構是人體最沉重的部分,要改變它長期的失衡,把原本最舒暢的平衡帶回來,需要多點耐心。我也要在這裡提醒,認真練習的朋友,自然會體會到「好轉反應」,就像錄影帶倒帶一樣,把身心比較新近的症狀浮出來,再浮出舊的症狀。多休息,多給自己一些空間,帶著感恩的心,讓身心自我療癒。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體會到,這裡所談的結構調整,不只是肉體的結構受到調整,其實是多層面的。包括支持整體生命的結構,都在這些結構調整的運動中,自然得到調整。到頭來,一個人的行為、價值觀念也會自然跟著轉變。身心本來是一體,從來沒有分開過。一個人要身心健康,結構一定要回到最原始、最輕鬆的狀態。結構健康,人自然會舒暢,而會想追求心靈層面的成長。這是我透過「結構調整」,希望帶給大家的禮物。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楊定一/透過服務瑜伽 達到身心的合一
楊定一/身體的結構 是為了呈現全部的你
楊定一/運動放鬆筋膜 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練習
楊定一/透過每一口食物,活出感恩
楊定一/沒有「我」,更自由
楊定一/接受是最好的心理療癒功課
楊定一/回到內心,也就回到真實快樂的源頭
楊定一/臣服與參,最徹底的心理治療
猜你喜歡
為何新冠疫苗已試驗成功卻仍有副作用?醫師解惑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謝向堯/混亂的呢喃,可能是心裡的牽掛…居家安寧訪視 察看患者也撫慰照顧者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黃達夫/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許金川/保肝定期超檢 別光想性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閻雲/疫情後省思 深化醫界、資通訊界合作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