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鈞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張天鈞
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最近因為馬達不能自行跳到另外一臺機器而頭痛不已,每一次都需要自己重新按一次開關,才會再啟動。因此找了師傅來修理。第一次的師傅修一修,說好了,可是問題仍然存在;找第二位師傅,他說機器有人動到,因此把開關放到裡面去,裝了一個鎖,花了我一千元,可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反而為了每次重新啟動,而須開鎖,浪費我不少時間。我心想,大概沒有指望了。
有一天,在門診提到此事,剛好我有一位病友是甲級水電工,就跟我說,問題可能出在哪裡。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打電話給他,他說平日才有人手,果然就來了一位先生,戴著耳鼻喉科一樣的頭鏡,他只試了很短的時間,就跟我說,很簡單。因為你本來有兩顆馬達,現在只有一顆,根本就不用跳來跳去,一下子就修好了。我趕忙打電話謝謝我那位病友,他說這些人跟他很久了,很有經驗。
這讓我聯想到,原來不只醫界,各行各業都一樣,經驗比學問重要。經驗才是活的學問。
有技術員告訴我,今天早上他看到一位病人在角落哭,就問他為什麼?他說,昨晚兩三點就來排隊,沒想到我只看他三分鐘,就說問題解決了。我很想告訴他,會看的只需三分鐘,不會看的,就是花個幾小時,也一樣不會。
記得當年臺大醫院評鑑,外國來的委員要我們一進一出。為的是顧及病人的隱私,以及能夠詳細看病人。我跟學生說,我的同事去美國留學時,他的美國同事回來就大喊好累好累,原來他今早看了十位病人。我說,在臺灣只看十位,醫院聘請你這個醫師豈不賠錢。因為我們的健保收費太低,再加上核刪,不賠錢才怪。
可是我以前因為有住院醫師跟診,看個一百二十位不成問題,只是病人現在才告訴我,當時看我「很可憐」,看診時彎腰駝背。現在一診看六十位,觸診、超音波、細胞學檢查,一氣呵成。只是護士會提醒我不要跟病人聊天,後面還有三十位沒看呢!我說這叫做衛教,不是聊天。不過病人會告訴我:「你現在氣色好多了!」內人則說我每個月電話費超高,我說就是為了拜託外科醫師開刀,才會打那麼多電話。
其實做什麼事,經驗很重要。學生問我,老師,這個病人的細胞,你為什麼說它是甲狀腺癌?我說是因為細胞「很有精神」。其實真正的診斷靠的是像幾年前在愛丁堡開國際細胞學會,某位大師提及的「學習曲線」,換句淺顯的話說,就是智慧的累積。
問題是:現代的醫學,需要立即、正確的處置,學習曲線只是理想國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