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心臟血管

心臟病不是突然發生 你該知道從日常生活開始的4大關鍵行動

運動示意圖。
運動示意圖。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心臟是人體中最關鍵的器官之一,雖然只有拳頭大小,卻每天持續跳動超過十萬次,將約7500公升的血液送往全身。這不僅維持器官正常運作,也協助輸送氧氣與營養、移除代謝廢物,並協調體溫調節。

然而,心臟的健康狀況往往被忽略,直到出現症狀才引起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

影響心臟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大多與生活型態有關,包括:

.缺乏運動

.飲食失衡(高油、高糖、低纖維)

.長期心理壓力

.吸菸與過量飲酒

.遺傳與家族史

許多心血管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察覺時,往往已出現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肌缺氧甚至心臟病發作。

因此,提早介入、預防為先是保護心臟的最佳策略。想擁有更健康的心臟?請記住以下四件事:

1.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應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例如:

.快走

.騎腳踏車

.游泳

.跳舞或健身操

此外,每週進行至少兩次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彈力帶訓練等,有助於提升新陳代謝、穩定血糖、改善血壓與膽固醇指標。

若時間有限,可將運動分段進行,例如每天三次,每次進行10分鐘,也能達到效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2.每年至少一次健康檢查

心血管疾病在發病前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建議特別注意以下項目:

.血壓

.血糖(空腹與糖化血紅素)

.血脂(總膽固醇、HDL、LDL、三酸甘油酯)

.體重與腰圍指數(BMI、腰臀比)

35歲以上的成人或有家族病史者,應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性健康檢查。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問題,需依照醫療建議追蹤與治療。

早期發現、早期處理,能大幅降低心臟病、中風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3.減少久坐時間

現代人常因工作型態長時間久坐,例如辦公桌、會議、開車、滑手機等。研究證實,久坐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即使有規律運動,長時間不動也會增加疾病風險。

建議:

.每坐30~60分鐘起身活動 2~3 分鐘

.日常融入更多步行與樓梯活動

.加入伸展、平衡與柔軟度訓練,避免肌肉與關節退化

4.積極管理壓力

長期壓力會導致荷爾蒙失衡、引發慢性發炎、升高血壓與心跳,並影響睡眠與飲食行為。這些變化對心臟極具傷害性。

建議採用以下方式管理壓力:

.規律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

.深呼吸與正念練習

.充足睡眠(每晚 7~8 小時)

.培養興趣與人際支持系統

.必要時尋求心理諮詢或專業協助

運動被證實能促進腦內啡等天然快樂荷爾蒙的釋放,幫助改善情緒與提升心理韌性,是心理與生理的雙重利器。

別忽略身體發出的訊號

心臟病發作的症狀有時來得突然,但也可能在發作前的幾小時、幾天,甚至幾週前就已經出現徵兆。若持續感到異常疲倦、呼吸困難,或出現新的不適症狀,即使程度不明顯,也應主動與醫師討論。

此外,若原本就有慢性疼痛、胸悶等症狀,但近期出現加重現象,也可能是心臟健康惡化的警訊。

特別是曾經有過心臟病發作的人,更需要警覺:每一次心臟病的症狀可能都不完全一樣。不要假設這次的感覺和上次不同就不是問題,任何異常都值得向醫師反映。

【資料來源】

4 tips for a healthy heart from a biokineticist

Keep Your Heart Healthy

心臟病 心血管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