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老康健除了身心健康,其他層面也很重要。2020.1.9《美國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21世紀的長壽處方」,引用醫學文獻,提出健康老年的三要素,很值得參考。
生活有目標:
美國一個「健康與退休研究,HRS」,請6985位平均年齡68歲的居民填寫「心理幸福量表」中的七個題目,以評估是否有生活目標。題目如「有些人生活沒有目標,但我不是這樣的人」,分數愈高表示愈有生活目標。四年後,發現分數最低者的死亡率為分數最高者的2.43倍,可見具生活目標有益健康。其作用機轉不明,可能與降低血中皮質醇與促發炎細胞激素的濃度有關。
我們小時候幾乎都寫過作文「我的志願」,銀髮族也要有目標才會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感。目標不一定要遠大,可以是擔任志工、上社區大學、學樂器、陶藝、寫作、繪畫、國標舞等圓夢計畫,以擴展視野,成就自己;也可以是照顧孫輩,含飴弄孫,樂在其中,且讓中年兒女在事業上能全力衝刺,成就子女。
維繫社交圈:
一個統合分析了148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前瞻性流行病學的研究報告,共有308849位參加者,平均年齡63歲,追蹤平均7.5年。發現整體而言,社交關係較強者的存活率比社交關係弱者多了50%。社交有益健康可能來自於抒解精神壓力,或受到幫助的關係。
人是群居的動物,需要與親友互助、取暖,有歸屬感才比較不覺孤單、少憂鬱。有些上班族努力工作,平常接觸的都是同事,退休後才發覺沒有朋友,因此在年輕時就要依個人興趣或需要加入不同社團。這些社團成員來自不同行業,沒有利害關係,不僅一同成長變老,且有新血加入,可以交換訊息、互通有無,如生病要看哪位醫師等。又如最近為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有位朋友在LINE群組上說她到處排隊,都買不到口罩,就有朋友送口罩到她家,令她好感動。
健康的生活型態:
美國芝加哥的「記憶與老化研究,MAP」追蹤921位無失智症的居民,平均年齡81歲,6年後有220位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發現飲食中黃酮醇(flavonols)量最高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比黃酮醇量最低者少了48%。黃酮醇存在於茶與許多蔬果中,如甘藍、菠菜、豆莢、花椰菜、橘子、番茄與梨子等。
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抽菸、飲酒適量、多動腦、多運動、多從事休閒活動、多吃蔬果、睡眠充足等不僅是健康的基礎,能提升免疫力,也有助於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其實生活有目標、維繫社交人脈與健康的生活型態應該從年輕或中年就開始,慢慢培養,才能長長久久,長壽且健康。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劉秀枝/從衛教到醫病分享
劉秀枝/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小心別跌倒
劉秀枝/自體免疫腦炎─少見但可治療的疾病
劉秀枝/一時說不出名字:失語、失智,還是舌尖現象?
劉秀枝/幸好,是帶狀疱疹
劉秀枝/手腳不自主抽動,到底是什麼問題?
劉秀枝/遠離失智最給力三招:高教育、多動腦、終身學習
劉秀枝/善用生理時鐘節奏 活得輕鬆又健康
劉秀枝/我認識的醫師 幾乎都退休了
劉秀枝/醫師貴人哪裡找?
猜你喜歡
他們明明都有戴口罩,怎麼會傳染?醫:「這個地方,最危險」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
施昇輝/「破產上天堂」是第三人生花錢最高境界 但花完還沒上天堂怎麼辦?
婚姻不美滿7成跟性生活有關?你們是同居房客還是親密盟友?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明明就好冷,為什麼眼睛不怕冷?天冷要怎麼保養眼睛
冬天最常聽「他健康得很,怎麼會猝死?」5大隱藏式猝死族群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我急救的手,正製造一個活死人?那年聖誕節…我也曾心碎
許金川/保肝像養車 別等故障才挽救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許金川/肝腫瘤不自覺 定期檢查防惡化
張天鈞/未來的旅行,準備好了嗎?
許金川/提醒肝臟檢查 「你今年超了沒?」
許金川/年逾40要保養 每半年做肝篩檢
洪惠風/價值三百萬,刻著護理師姓名的銀幣
魏崢/健保別讓醫療變得過度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