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一旦出現手腳無力、走路速度變慢、容易跌倒、東西拿不動等症狀,很可能是「肌少症」警訊。三總社區醫學部主任高東煒表示,一旦步入40歲,身體的骨骼肌會慢慢流失,到了60歲以上,四肢就容易出現脂肪高於肌肉量,導致手腳無力、走路速度變慢、容易跌倒、東西拿不動等「肌少症」症狀,老人家因沒力或擔心跌倒就會更不想動,長期下來恐讓身體功能越來越差。
高東煒指出,臨床觀察發現,患有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或是憂鬱、獨居、營養不良、長期臥床的老人家,因身體不舒服不愛活動,肌少症情況更是明顯。他建議,長輩可多做抗阻力、負重運動,例如 拿寶特瓶裝水當啞鈴舉一舉,看電視時腿上綁沙袋抬腿 ,平時有空也可到公園練練太極拳,都是訓練肌力的好方法。
除了運動量不足,老人家因牙齒咬不動而不愛吃肉,蛋白質不足也是肌少症主因之一,長輩應多吃「瘦肉」補充蛋白質,肥肉、皮、油炸的肉類少吃,如真的咬不動,不妨剁成絞肉或飲用高蛋白奶粉補充。
💪更多健康推薦
‧60歲單身男領1700萬退休金「怕送國庫狂揮霍」五年後被友點醒了
‧獨居父失聯兒子急返家見他好好的 卻從「LINE傳訊」驚覺大事不妙
‧單吃白吐司竟比塗奶油吐司更容易發胖?糖尿病專科醫解析原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