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音樂治療 助孩子克服障礙
【聯合報╱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陳綺慧原本在台北關渡基督教學院,主修鋼琴,父親陳則明是門諾教會長老,是黎明教養院創院委員。從小,教養院就是她的遊樂園,對教養院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感情。
後來她申請到美國雪蘭多大學攻讀教會音樂,主修管風琴,父親鼓勵她不妨學習特殊教育,她設法攻讀音樂治療,取得第二個學位,決心運用音樂幫助身心障礙者。
「台灣目前只有3位音樂治療師,」她說,透過音樂讓身心發生微妙變化,因而在音樂治療的領域裡,必須學習生理學、心理學、解剖學等多門課程,「很累,但很有意思。」
14年來,在黎明教養院陪著這一群無法馬上優質回饋的院生,無怨無悔。她表示,音樂本身可以增強障礙者學習技能,「有名院生罹患所謂的『欲靜而不能症』,用束縛帶綁坐輪椅上,他還是會動個不停,比過動兒還過動,我一放古典音樂,他會突然安靜下來。」陳綺慧開始協助推輪椅到音樂傳出來的地方,然後放掉束縛帶,每星期訓練30分鐘,一段時間過後,成功調整這名院生的行為,這是情境制約法,透過音樂穩定心緒,改變行為。
有人稱她為「音樂魔術師」,指導院生打非洲鼓、敲鍵盤、玩棒鐘等,長期下來,院生都能快樂敲打,也打出了專注與秩序。
她說,如何用音樂幫助院生,一直是她多年來的自我期許,「院生小小的進步,我都認為是大大的突破,總會高興老半天。」
最近,腦性麻痺院生「皮皮」邀請三軍儀隊到院表演,國防部竟然也同意,但大家都不知道陳綺慧可累翻了,為了與三軍儀隊大PK,每天得教導院生們拿著掃帚、地板刷、雨傘,從固定到變化步伐,練習操槍表演,搞到雨傘全開花,精疲力竭。
「不過我們又多了一項可以自娛娛人的節目了,那就是『黎明儀隊』。」陳綺慧說,她會讓院生對音樂更有感覺,相信音樂將是院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出生一天的女嬰「小腿骨折」原來是母嬰攝取維生素D不足
小小孩口臭+發燒+食不下嚥 恐是疱疹性齦口炎釀禍
兒童腹瀉QA/大便稀軟就是腹瀉?急性與慢性症狀又有什麼差別?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4歲女童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 檢查竟是嚴重氣喘
台大攜手高端研發疫苗成功 2月嬰免受腸病毒重症威脅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幼童被蚊子叮腫大包 若有過敏體質需當心
小六男童身高僅127公分、骨齡才9歲 對症下藥長到170
不僅新冠肺炎疫情 醫示警:腸病毒好發季節至
疫情居家工作「別常抱著孩子」 醫點3迷思影響幼兒發展
非典型川崎氏症難辨別 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
高二生打完疫苗突「鬼剃頭」 醫師檢查皮膚過敏惹得禍
孩子發燒長輩急找藥餵 慘釀嘔吐、嗜睡「普拿疼中毒」
新生兒死亡率難降 林靜儀:健保別讓醫師「做佛心的」
熱血兒醫築保護網追真相 不讓孩子走得不明不白
忽略控糖的重要 13歲國中女意識不清送醫救回一命
邊境漸開、急診氣喘兒增 專家:做好兩件事保護兒童
國二生肥胖 健檢有脂肪肝
數位醫療論壇/名醫開科技處方箋 AI改變就醫行為
數位醫療論壇/病歷歸人成趨勢 健康自主權帶著走
13歲國中生有脂肪肝 醫:過重兒童一半以上易有
不只新冠肺炎 醫師提醒嬰幼兒也要注意肺炎鏈球菌
「生長痛」需治療嗎?復建科醫師:先觀察2特性,居家4伸展動作緩解
家長忽略兒罹過動症未治療 醫師指恐衍生更多偏差行為
開學孩子上學就腹痛 醫師提醒家長注意情緒焦慮
高一男食量大、愛吃速食又缺少運動 脂肪肝找上身!
醫病天地/秋冬好發過敏 注意保養
高雄1歲男童誤食清潔劑 造成食道不可逆的終生傷害
音樂療育結合聽語復健 台大攜手兒慈守護兒童聽力
猜你喜歡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服用他汀類藥物能否改善動脈硬化進展?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解答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確診住負壓病房 猴痘指引惹議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高血壓診斷標準修改至130/80 醫揭今年最新指引2重點
連戰傳因中風住院,靠她相助脫險!醫:7大中風危險因子,熟記FAST助判斷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壯陽藥正確使用不掃興!醫:牢記4重點,不是吃越多越猛
骨鬆未積極治療,腰疼竟脊椎骨折!術後10處裂縫
人畜共通傳染病 變得更常見!新冠、猴痘之外 疫情恐還沒完
猴痘列第2類法定傳染病 須24小時內通報
常見「膽固醇迷思」你中幾個?醫破解:太低也非好事
猴痘侵台關鍵20天 台大醫:入侵社區後「傳播難斷根」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苗栗女長期節食後猛吃高纖蔬菜 腹脹嘔吐掛急診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男大生無故翹課還想尋短 檢查發現是躁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