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在家,怎麼吃才健康?」已經是民眾在疫情期間重要的民生議題。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暨營養師趙函穎表示,許多民眾搶購的泡麵、餅乾,往往都會有高油、高醣的風險,而在疫情期間,反而更需注重營養均衡、補充維他命A、C、D、鈣、鋅等營養成分,增強身體免疫力。而不受網友們歡迎的「冷凍三色豆」,含有優質澱粉、纖維質且耐保存,其實是值得選擇的防疫食材。
趙函穎指出,防疫在家時,可以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例如紅蘿蔔、南瓜等黃色、紅色的蔬菜,含有「維他命A」,有助於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維他命C」則能幫助合成免疫球蛋白,包括奇異果、蘋果、蕃茄等各式蔬果,都是優質的攝取來源;另外民眾每天最好也要曬曬15~20分鐘的陽光,有助於自體產生「維生素D」,亦可從蘑菇、蛋黃、鮭魚、黑木耳等食材中獲取,也可多食用海鮮、蛤蜊等食材補充「鋅」。另外「鈣」則可以從小魚干、黑芝麻、起司、牛奶等食材攝取,均有助於加快修復組織、提升免疫力。
想緩解焦慮感 吃堅果、綠葉菜
另外,許多民眾容易因疫情產生焦慮感,趙函穎也建議,除了「鈣」有助於舒緩情緒外,「鎂」也有穩定身心的功效,可透過堅果類、綠色葉菜、礦物水攝取。至於食用可可含量75%以上的黑巧克力、豆漿、香蕉等食物,可以獲取「色胺酸」,有助分泌令大腦開心、穩定情緒的「血清素」,也有助於緩解不安感。
不少民眾與學童,因為居家防疫而生活作息大亂,甚至熬夜追劇,趙函穎也指出,其實仍然要維持規律飲食,並遵循「少油、少醣、高纖、高鈣」的標準。以早餐為例,建議可食用黑芝麻豆漿、水煮蛋等優良蛋白質,搭配上地瓜、全麥吐司、玉米等優良澱粉與纖維質,亦可適量補充水果、蔬果汁。午餐、晚餐則要避免油炸食物,可改以烤、煮、滷等調理手法替代,而且最好「蔬菜比肉多」,還可多攝取彩椒、玉米筍、南瓜、黑木耳等多彩蔬菜。例如黑木耳的纖維豐富,也有助於解便秘,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維持好心情。
外食族這樣吃 也能蔬菜比肉多
趙函穎也表示,外食族除了便當,小火鍋、滷味、鹽水雞也都可達到「蔬菜比肉多」的目的,也可減少調味料、降低負擔。若是嘴饞,一般市售的洋芋片、餅乾還有含糖飲料,多會有高油高醣的隱憂,建議可改吃毛豆、堅果、起司、自製水果水等零嘴替代。若是孩童在家想吃零食,也可改自行製作果凍、布丁、氣炸鍋雞塊、水果冰塊等零食,除了增進親子互動,負擔也相對較少。
居家防疫用餐,一大重點就是食材保存。趙函穎指出,相較於葉菜類,地瓜、南瓜、綠豆等全穀雜糧根莖類食物,相對耐放;另外肉片、魚片也可透過冷凍保存,增加保存期限。若想品嘗綠色蔬菜,冬瓜、絲瓜、櫛瓜等蔬菜,還有乾香菇、乾紫菜、乾木耳等乾貨,也具有易保存的優點。趙函穎也表示,許多人不喜歡冷凍蔬菜的口感,但是仍具有營養性。網友不喜歡的「冷凍三色豆」,其實都是好的食物組成,含有澱粉、膳食纖維、維生素等成分,仍可是補充營養的來源。
運動+電話聊天 有助身心健康
趙函穎呼籲,除了控制飲食之外,許多民眾在家容易一邊吃零食配含糖飲料,或是追劇搭配外送炸物,都容易造成發胖。屯積的各種零食,也容易讓小朋友在家時,只吃零食而不吃正餐。因此除了飲食均衡、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外,搭配適當的室內運動、與親友多用電話聊天、多補充水分,也都有助於防疫期間的身心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