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許多人出門都穿好幾件衣服,不過也有人裡面仍是只穿少少的,但外面穿厚大衣。到底怎樣穿才能保暖?醫師提醒,重點是要注意穿對順序,例如羽絨、羊毛穿在中間層,最能將身體熱量鎖住,也才能有效保暖。
日前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建議大家,天氣冷最好穿三層,以漸層式保暖法(Layering System)的多層穿搭來提高保暖效果。很重要的是,衣服的順序還要穿對才會溫暖,「順序不對,容易失溫」,一旦失溫則容易導致猝死。
漸層式保暖穿衣正確順序
1.基礎層(Base Layer)—— 吸濕排汗
作用:負責吸濕排汗,保持皮膚乾爽,避免汗水降低體溫。
選擇:合身、快乾的材質(如排汗衣、羊毛、聚酯纖維),避免棉質(吸水但不易乾)。
2.中間層(Mid Layer)—— 保暖隔熱
作用:提供保暖效果,將身體產生的熱量鎖住。
選擇:抓絨(Fleece)、羽絨(Down)、羊毛(Wool),這些材質可以有效形成保暖空氣層。
3.外層(Outer Layer)—— 防風防水
作用:阻擋冷風、雨水,防止外部環境影響內部保暖。
選擇:防風防水材質(如Gore-Tex、防潑水夾克),確保透氣性,避免內層濕氣累積。
黃軒指出,漸層式保暖是利用衣服與身體之間的空氣層作為熱絕緣體,減少熱量流失。若要進一步提升保暖效率,可透過增加中層保暖材質(如羽絨)或提高外層防風能力來減少熱量流失。多層穿搭不但有效提升身體的保溫效率,讓我們在寒冷環境中得以保持溫暖;也能夠依天氣調整衣物,靈活適應不同溫度。
保暖「藏」好4部位 下雨又冷高風險族群少出門
如果還是覺得冷,可能是身體的幾個部位沒有做好保暖,請注意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
而其實不只溫度,「體感溫度」也很重要,代表身體接受到的溫度,包含溫度、濕度、風速的變化。中央氣象署預報元宵節受鋒面通過影響容易下雨,天冷又下雨潮濕就會覺得更不舒服,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曾受訪建議,年紀大、三高等慢性病患、心血管疾病患者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好避免外出,如需出門,就做好保暖、避免淋雨。
若在室內可以開暖氣機、除濕機等維持較能維持較舒適的溫度,而下雨則會建議關窗、開空調,利用空調讓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
.聯合報系資料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