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新陳代謝

糖尿病男為控病情「晚餐後超認真散步」走一周差點截肢!醫揭飯後運動5原則

醫院病患散步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醫院病患散步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隨著糖尿病這類慢性病患者人數持續上升,網上掀起一股「晚飯後散步降血糖」的風潮,甚至有人因此停藥,認為走路比吃藥更有效。醫學專家提醒,「飯後散步」確實能輔助控糖,但若方法錯誤或取代藥物治療,反而可能釀成嚴重後果。

許多研究都指出,「飯後輕度運動」能促進肌肉吸收多餘血糖,有助穩定血糖值。例如2023年《運動醫學期刊》(Sports Medicine)對116名參與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飯後立刻進行20分鐘的散步,可以顯著降低飯後高血糖(血糖異常升高)的情況。

但是糖尿病控制從來不是靠單一招數就有效,而是由飲食、運動、藥物、心理管理組成的「組合拳」。其中,適度運動扮演主力角色,尤其晚餐後血糖波動最大、身體代謝負擔最重,這時活動最能幫助血糖調節。

晚上散步的誤區和潛在風險

有些糖尿病患者過於依賴飯後散步的效果,而導致運動過度,或忽略其他應注意的生活習慣。陸媒報導一個病例,一名年長糖友聽說晚上走路好,硬是拉著老伴每天繞著村子轉三圈,結果走到第六天,因糖尿病造成末梢神經遲鈍,腳底都起泡了還不自知,最終感染潰爛,差點面臨截肢的後果。

甚至部分患者誤以為散步能「治好糖尿病」,自行停藥。醫師嚴正指出,糖尿病為終身慢性病,必須依照醫囑長期服藥與控糖。若僅靠走路取代治療,恐導致視網膜病變、腎衰竭、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飯後散步走得對才有益

糖尿病患者若想透過「飯後散步」穩定血糖,應遵守以下原則:

‧飯後30分鐘再走,餐後立即活動易造成胃下垂。

‧每次20至30分鐘為宜,過長時間反而增加疲勞風險。

‧選擇平坦安全的地面,穿合腳軟底鞋。

‧隨身攜帶糖塊或糖水,預防低血糖突發。

‧運動只是輔助,飲食與藥物控制仍是治療基礎。

此外,患有嚴重心衰竭、頻繁夜間低血糖或明顯視網膜病變者,應避免夜間運動,以防病情惡化。

醫學證據顯示,晚飯後散步確實對血糖管理有益,但它並非靈丹妙藥。糖尿病的關鍵在於「整體生活方式」的長期調整,而非追求單一方法。走得對,能幫助穩定血糖;走錯了,則可能讓病情惡化。專家呼籲糖友,讓運動成為治療的一部分,而非取代治療的方法。

低血糖 運動醫學 糖尿病 治療 慢性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