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不是老人的專利 有這5狀況都是高危險群
老年人發生中風,多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引起,年輕型中風的發生原因比較不同,例如因為血液凝固不正常容易有血栓及先天血管異常,或是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血管較容易剝離或破裂。
但是現在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是因為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病而不自知,一直未注意血壓、血糖與血脂肪的控制,還有更多數的人是因為平時運動少、飲食作息不正常、抽菸、酗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所「養」成的。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陳威宏醫師表示,過去民眾普遍認為中風都是年紀大的人才會發生,是老年人的「專利」,但近年來中風年齡有下降的趨勢,一般認為45歲以前發生中風就屬於年輕型中風,目前年輕型的中風已占中風人數的5%~10%,且有逐年增加的情形。
事實上,中風的發生亦有部分與疾病有關,無論是老年人或是年輕型的中風,都會面臨疾病引發中風的威脅,哪些疾病會引發中風呢?
1、高血壓:
過高的血壓容易使得血管的內壁受損,導致膽固醇的堆積,進而加速血管的硬化,同時也容易擠破血管,增加腦出血的危險,在影響中風的「三高」因素中,又以高血壓的影響最為主要,堪稱是元凶,罹患高血壓的中風風險是沒有高血壓者的3~5倍。
2、高血脂:
血脂中的高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偏高,會導致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其不僅會讓血管壁變得狹窄,一旦血管壁有斑塊掉下來,就會形成血栓,進而阻塞腦血管、引發腦中風,尤其高膽固醇中風風險為正常者的1.8~2.6倍。
3、心臟病:
罹患心臟瓣膜疾病的患者,容易在心臟形成血栓,一旦阻塞住腦部血管,就會引發中風,特別是引發心房纖維顫動(心律不整)時,中風風險更高,其中風風險為未發生心房纖維顫動者的5~17倍,相當驚人。
4、糖尿病:
糖尿病容易使得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血管容易因而阻塞或是形成血栓剝落,進而
引發中風,有糖尿病者引發中風風險是沒有糖尿病者的2~3倍。
5、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主要是粥狀硬化斑塊沉積使得血管內膜增厚,進而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剝落,造成腦部缺血引起中風,其引發腦中風的風險是沒有頸動脈狹窄者的2倍。
延伸閱讀:
中風都是「養」出來的! 4件要命習慣快戒掉
中風來得突然? 不管你幾歲這個觀念絕對要有!

常春月刊
《常春月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一直以讀者信賴的家庭醫師自詡,內容由醫藥記者專訪各大醫院知名醫師,緊扣趨勢的議題、權威嚴謹的內容,文字淺顯易懂卻又不失專業,不但能讓讀者獲取最新醫藥保健常識與訊息,也深獲醫藥界的肯定。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天地/中風後中西合醫 復發率降6成
醫病天地/血管結構異常 提防主動脈剝離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21歲男心律不整瀕死 電擊十多次加裝葉克膜救回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20歲女致命心包填塞休克 手術搶救住院24天出院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肉乾當零食吃?醫師曝「危險族群」小心血壓狂飆
突然心悸、胸悶別輕忽!醫:心臟胡亂跳大幅增加中風危險
衛教建立正確觀念 破解5大中風迷思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久坐久站靜脈曲張上身 醫師:抽空起身活動或在位子動
天氣忽冷忽熱小心血管受不了!醫揭「9大高危險群」不能輕忽
差點跟小鬼一樣…35歲男心臟主動脈剝離 開刀救回一命
發燒、咳嗽別以為是無害的感冒!出現「4大症狀」很致命
冬天洗澡由腳往頭洗可以防中風?一動作才是重點
醫病天地/老翁易喘易累…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肥厚恐猝死! 預防致命心律不整別忽略這項檢查
熬夜壓力飲食習慣差 青壯年易忽視心危機
睡覺、脫衣都要注意!醫師揭天冷猝死3大危險時刻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蔡伯府驟逝/看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師提醒:家族史+抽菸肥胖最危險
寒舍董事蔡伯府驟逝享年48歲!醫:45到75歲是猝死高峰期 教你辨別5種猝死類型
解除心頭大患!台中榮總發表治癒4高風險心律不整患者
影/寒流過後回暖真舒適!醫曝:當心溫差變化反而要人命
心臟二尖瓣脫垂怎麼辦!專家推薦三餐這樣吃
溫差比低溫更要命! 6大心臟病發病原因...你中幾個?
影/48年最冷寒冬 氣溫降1度心肌梗塞住院上升4%
影/32歲年輕女子小腿傷21個月未好 查出靜脈曲張作祟
猜你喜歡
男生脫褲後嚇傻人?泌尿科醫曝這款驚嚇度5顆星:只能剁掉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莊昕悅營養師/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 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
1歲半童95%燙傷「皮膚都掉到地上」經歷50次手術仍笑口常開
愛吃5食物恐讓胃食道逆流加劇!餐後1動作助緩解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重訓盛行 姿勢錯誤 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飆升
拉肚子變瘦是因排掉宿便?醫:當心「代誌大條」
數羊、睡八小時都NG!日本醫學教授破除七大「睡眠迷思」
一天追完50集韓劇!30歲女眼前一片黑影 確診飛蚊症
乾癬纏身被辭職 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重生
鞋頭要有寬度和翹度 治療師教你7原則選對鞋足安心
一天放幾次屁正常?胃腸科醫師:不放屁才要當心!5建議觀察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急性腦中風快打119協助送到對的醫院!醫師提醒:就醫前要記住的三件事
男變性女可以懷孕、生小孩嗎? 婦產科醫曝:有4種可能
發脾氣就是不理性?行為學家解析「憤怒的10 種成分」:那些躲在怒氣背後的真實情緒
不只腰圍肥胖!研究:下巴也是心血管疾病指標
女運將腳痛4年醫不好 竟是跗骨隧道症候群作怪
退化性關節炎年輕化 醫師:好發年齡提前至4、50歲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近9成的準洗腎病人有「這病」! 但絕大多數人都無感
腹痛就吃止痛藥,小心變慢性腸胃病!醫提醒:腸胃不好這7種食物少吃
高血壓一年致4萬人死亡!研究:一動作有助降血壓
顏面神經麻痺跟中風怎麼分?三大徵兆看分明!醫師:及早治療助恢復
變性網紅稱懷孕引撻伐 精神醫提醒這可能性籲多點寬容
一天追劇50集 30歲女眼前飄黑影確診飛蚊症
60歲血壓忽高忽低 這原因讓他按時服藥無效
醫病天地/練好肌力 膝蓋自然勇健
塞車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危險族群你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