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最怕聽到「瘤」與「脂肪」,近日有網路傳言「身上長出脂肪瘤代表高血脂」,國健署緊急跳出闢謠,強調一般脂肪瘤只要有脂肪的部位都可能生長,這一類的脂肪瘤與高血脂並沒有任何關係,自然無法成為「警訊」。提醒民眾需透過抽血檢驗,才能瞭解血脂狀況。
國健署於「保健闢謠」專區「我身體長了脂肪瘤,是不是表示我得了高血脂?」指出,一般脂肪瘤是由於脂肪細胞增生所造成的皮下腫塊,較常出現於軀幹或四肢,並非吃的油膩、三酸甘油酯高的人才會出現脂肪瘤。
國健署進一步解釋,血脂是血清中所含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體內的膽固醇來源有兩個四分之三來自肝臟,製造大部分身體所需的膽固醇;四分之一從食物而來,如動物肉類、全脂牛奶、蛋黃、家禽類、與魚類。
國健署提醒,有些人特別愛吃甜食,但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經過消化及肝臟處理後,也會導致三酸甘油酯升高,也可能造成血脂不正常;另外,若家族中有高血脂家族病史,雖體重過輕或正常,仍有機會受到基因遺傳、飲食及環境因素而導致血脂異常。
國健署建議,民眾若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脂問題,需透過抽血檢驗,才能瞭解血脂狀況,如有血脂異常,也不用過度恐慌,切勿迷信偏方,可藉由生活型態及醫師處方的藥物治療,將血脂控制在適當範圍,就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