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糖尿病患急增 肥胖是關鍵因素
台灣糖尿病人口愈來愈多,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健保署2016年統計顯示,台灣40歲以下的第2型糖尿病患人數較十年前增加11%,顯見糖尿病已不再是「老人病」。
糖尿病死亡病例 半數心血管引起
最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就是心血管疾病,謝明家說,血糖長期控制不穩定,容易引起器官及大小血管病變,而患者又多伴隨血壓及血脂問題,都是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據統計,全球高達半數的糖尿病死亡病例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風險比起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至4倍,因此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對糖尿病患而言,可說是除了控制血糖外最重要的任務。
傳統療法控糖 卻造成體重增加
為了減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謝明家建議,患者務必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同時搭配減重、運動及飲食等生活習慣調整。臨床上觀察,高達六成的糖尿病患者有體重過重及肥胖問題,然而傳統的糖尿病治療雖然能透過藥物控制血糖,卻可能引起體重增加,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造成打擊。
隨著糖尿病藥物研發進展,新一代口服排糖藥(SGLT-2抑制劑)透過阻斷人類腎臟中葡萄糖再吸收的機制,穩定血糖外還可能幫助患者減輕3~5%的體重。此外,一項全球性的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SGLT-2抑制劑可降低38%心血管死亡風險,也已獲得美國FDA及台灣新適應症核准,適用於高心血管風險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將帶給患者更全面的保障。但是這類藥物需透過尿液排出多餘糖分,醫師提醒患者在服藥時必須多喝水,建議每天飲用2000cc以上。
靠單一飲食 無法治療糖尿病
至於近來引發熱潮的生酮飲食,謝明家也指出,沒有單一種的治療或飲食方式可以適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因此患者務必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依自身狀況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飲食及運動,切忌一窩蜂跟著熱潮改變生活型態,反而造成反效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每五人就有一位「代謝症候群」 國泰健檢最新調查出爐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糖尿病患足部潰瘍截肢死亡率高達4成 注意9警訊預防感染
怎麼預防糖尿病?研究:在這之前吃早餐助降血糖
痛風並非不可逆 婦人治療20個月終能穿美鞋外出旅行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天天半糖紅茶當開水 35歲的他患了糖尿病
過年血糖飆糖尿病惡化 原來是過量含糖飲料惹禍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為什麼使用胰島素後血糖還是起伏不定?醫師告訴你控糖關健!
哪種藥像魏瓔珞?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用藥「個性」
失眠是糖尿病的「元凶」還是「幫凶」?
釋迦營養價值高,但這樣吃血糖會失控!營養師籲2種人更要慎吃
睡得少、熬夜易發胖? 醫師:睡眠不足5天胖0.8公斤!
年菜菜色多,營養CP值不一定成正比 餐後一個動作化解高脂高熱量!
天冷習慣穿襪睡覺 小心「1狀況」釀腳爛
愛吃甜食,體重卻意外下降!!專家提醒小心罹患這疾病
醫病天地/糖尿病患者 小心視網膜病變
美國學會聯合聲明:一類人的脂肪肝易惡化為癌症
白飯和炒飯哪種讓血糖飆升?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暴飲暴食熬通宵成三高患者未爆地雷!8招促進血液循環
天冷吃鍋再來杯啤酒超爽快!專家提醒,恐造成此疾病發生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諮詢營養師準沒錯!
韓國女星朴信惠、IU的減肥菜單真的會瘦? 專科醫師揭「超悲劇下場」...小心更難瘦
矯正代謝力該怎麼做? 醫:恢復粗糙主食,多攝取低GI、低GL飲食!
你以為的餓只是大腦覺得餓!「假性飢餓」 當心掉進越吃越多的陷阱
誰惹阿嬤「一肚子氣」?醫:還好早發現才免於致命風險
如何與甲狀腺機能亢進共處? 醫師的生活飲食3叮嚀
猜你喜歡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如何讓大腦得到高效休息 腦神經科醫師給出這個建議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
女連忘密碼2日憂患「年輕型失智」 精神科醫師這樣說
脾胃虛百病生!脾胃不和,臉上4徵兆可看出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手抖、行動慢…恐罹巴金森氏症,一張表自我檢測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全台九萬人正在洗腎!日常一方式加速排除尿毒素
走另外一條路線回家…打破習以為常讓大腦更靈活!保持睿智的5項生活小事
別小看PTSD 太魯閣號事件 醫師:這三類是高危險群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2名6歲童發燒腹瀉!原來都有養小烏龜 真相大白了
快測量頸圍!男性>43、女性>38公分小心罹一疾病
高血糖引起肌肉不自主抽動!糖尿病診斷4標準,2項符合即確診
太魯閣號事故災難 醫師:勿傳遞傷亡者片斷故事博關注
84.5%國高中生睡眠過少 就寢、喚醒前父母先做這些事
肚子痛發生在各部位的原因不一樣 醫教分辨不同部位的腹痛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4歲男童右側腹股溝發現鼓起未就醫 1年後疼痛不適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0歲男為帕金森氏症所苦 深部腦刺激術助恢復生活
你又胃食道逆流了嗎?醫揪「常被忽略的傷胃習慣」,睡覺姿勢也有差
想到連假結束要上班就累?醫:做這四件事助收心
喝綠茶、咖啡改善中風早逝風險? 醫:須定期服藥回診
4種毛病腳痛 加鞋墊有助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