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云/以愛為名的自私
我很好奇地問:「什麼是完整的女人?」
她說是願意全心全意為先生和孩子付出,除了上班,周末也應該把時間都花在陪伴孩子和先生身上。
我笑笑地說:「依照他的定義,沒有先生、孩子或失去先生、孩子的女人就不是完整的女人嗎?事實上,每個女人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女人啊!」
「他覺得我太孩子氣,不成熟。我們結婚五年,他說他一直在幫助我成為一個成熟和完整的女人。偶爾周末我想跟朋友聚會或上成長工作坊,他就會說我自私不顧家。」
「聽起來他只是想要把妳變成符合他需求的人。真正的愛是懂得欣賞、尊重和如實接受對方,讓對方活出生命的璀璨。很可惜地,不少人『以愛為名』要求伴侶應該如何如何,宣稱『我這樣做是為妳好』,如果對方不接受就冠上『自私』罪名。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出於真愛,而是出於私心。」
這樣的做法往往是從父母身上學習而來的,父母常以愛為名來要求孩子應該如何如何,當孩子長大後,也對他們的孩子和伴侶如法炮製。表面上聽起來是在為對方著想,希望能夠幫助對方更好,其實都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例如:女人應該如何如何、男人應該如何如何,這些教條大多是文化或集體意識的框架,沒有任何不變的真實性。舉例來說:百多年前的中國,父母會強迫女兒裹小腳、從一而終、為亡夫終生守寡等等,認為這樣強迫她是為她好,但現代的父母已經不會這樣做了,因為時代文化改變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個體,來自不同的因緣和背景,有著不同的能力和使命。我們可能認為這些要求是為了對方好,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要求對方時,對方有因此而得到自信、快樂、幸福或健康嗎?對方希望如此被對待嗎?
有的人會拿孩子當作擋箭牌,對伴侶施加壓力。「妳要多陪伴、照顧孩子,怎麼能自私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孩子只有在無法自我照顧時,需要父母的協助。之後,他們就有能力學習照顧自己和開發自我潛能。父母只要做好言行上的榜樣,活出自己的生命特質和喜悅,與孩子和睦相處,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照顧。
不斷地為孩子付出的父母,內心容易產生痛苦和空虛感,並且對孩子有諸多的期待和要求。「我當初為了你放棄打拚自己的事業,犧牲了休閒時間、和朋友的聚會,所以你應該要孝順我、聽我的話,陪伴我終老……。」倘若父母抱持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在兩代之間產生抱怨和衝突,很難擁有幸福和諧的家庭生活。
真愛只有在無我的狀態下才會存在,「我」越大,就離「真愛」越遠。有「我」的存在,就有比較、計較和種種想法的存在,當這些存在時,就沒有所謂的真愛。所以,當你對我好,我才會愛你;當你對我不好或背叛我時,我就討厭你。
一般人很難做到無我,但如果伴侶想要走得長久和開心,至少得要學習支持對方發展和探索他們的生命,尊重彼此有不同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不要情緒勒索和彼此捆綁,否則時間久了,雙方都會感到疲累和厭倦。此外,不要期待他人應該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這樣伴侶之間才不會亙相折磨和責怪。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許瑞云/我的頭好痛!
許瑞云/我的背好痛!
許瑞云/抗拒上學的孩子
許瑞云/心臟肥大無力
許瑞云/如何避免情殺?
許瑞云/小小孩的公園遊戲爭霸
許瑞云/關心不是監控
許瑞云/關係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許瑞云/腸躁症愈來愈嚴重怎麼辦?
許瑞云/我捨不得離開他…如何走過分手或離婚?
許瑞云/下一個男人會更好?
許瑞云/禪修體驗分享
許瑞云/所有我處不來的人 都是我不愛的自己
許瑞云/跟不負責任的父母和解
許瑞云/婆媳之戰
許瑞云/怎說「情緒不是我的」呢?
許瑞云/我覺得大家都在針對我
許瑞云/我討厭不夠好的自己
許瑞云/癌症病人一定要 做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嗎?
許瑞云/愛的本質
許瑞云/因型施教
許瑞云/真正的自信
許瑞云/從內疚中釋放自己
許瑞云/心放鬆了,就不會亂跳
許瑞云/生命劇本是可以改寫的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