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孝/有機飲食、運動取代用藥?鐵齒高血壓觀念信不得
高血壓的診斷很重要,治療更重要,但長久以來國人對高血壓卻有似是而非的觀念,比如明知有高血壓,就是不肯乖乖吃藥,問他為什麼不吃藥,大都回答一旦吃藥了,就要吃一輩子,想停也停不了。
就因如此,要他們吃藥就變成一件很難的事,除了不吃藥,有些人偶爾吃吃藥,意思一下,有些人則轉而吃偏方,比如相信喝檸檬水可降血壓,照三餐把檸檬水當白開水喝,或是仰賴運動控制血壓,甚至透過有機飲食把血壓降下來。
隨年齡增高 自然現象
臨床研究顯示,血壓隨著年齡增高,每個人幾乎都逃不過這個生理現象,只不過有人出現得早,有人出現得晚。只要出現高血壓,且經醫師診斷需服藥控制,就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早期降血壓藥副作用比較多,比如無法勃起、頭暈等,且一天要吃好幾次,相對麻煩,近年來降血壓藥副作用少很多,一天吃一次,既安全也方便多了。
聽醫師的話 別信偏方
美國心臟協會130/80毫米汞柱的新版高血壓標準,只是一般通則,對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及腎病變等慢性病患來說,標準還要再高一些,且更應聽醫師的話,該吃藥就吃藥,千萬不要自作聰明地貿然停藥,以免血壓突然飆高損及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高血壓是一輩子的問題,不會平白消失,雖殘酷,卻是事實。如果偏高的血壓能降下來,十之八九是藥物控制的結果,和停藥無關,也和偏方無涉,更不是運氣好,坊間流傳的所謂奇蹟,全無科學根據,千萬別當真。
除了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高血壓患者也要養成每天量血壓的習慣,因為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常被稱為「無聲殺手」。停藥後如果又沒按時量血壓,沒能保持警覺性,一旦血壓突然飆高,就容易爆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急重症而措手不及。
運動降血壓? 過猶不及
很多人認為運動可讓血壓降低,這是不太切實際的想法,運動確是調整血壓的方法之一,卻無法治療高血壓,因為運動並無法把狹窄或堵塞的血管打通,也沒辦法讓已硬化的血管變好,拚命運動反而可能讓血流在短時間內供應不及,導致心肌梗塞。
美國心臟協會下修高血壓的標準,勢將影響到原本未被列為高血壓患者的邊緣族群,提醒他們更嚴格看待自己的血壓,並不是壞事,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該吃藥就要吃藥,千萬別鐵齒,心肌梗塞和腦中風可不是勇氣兩字所能抵擋得了。

蔣永孝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副院長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1958年次的雙魚座男性,他長期致力研究腦外傷、腦血管疾病、腦瘤、巴金森氏症與神經再生醫學等領域,並渴望了解日新月異的所有醫學新知,長期為台灣神經外科及脊椎外科醫學深耕,每次都要旁邊同事好說歹說才要乖乖吃飯,常以雙魚式幽默鼓勵病人,認為其個性與心情會決定病情,快樂擁抱人生當下的每一秒,才是真正掌握幸福的關鍵。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