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前你我必須做的功課
為了回顧傅達仁生命最後時光,我除了追蹤本人臉書與主流媒體報導,還留意他所推薦的書。耐人尋味的是,這兩本翻譯書的原作者,無論是從事安寧緩和醫療,致力推廣「平穩死」的長尾和宏醫師,還是因撫養重度身心障礙女兒,長年關注醫療自主權的兒玉真美女士,都對安樂死有所保留。且傅先生為兒玉女士的《死亡自決權》所寫的推薦序,特別引用「如果日本醫療品質能普遍加強,而醫療單位都能做到更細心完美的照護,病人在對醫師充滿信任中就不會想死」的原文,我以為他所倡議的,應不侷限於安樂死,而是尊重每位病人在疾病歷程中的感受、意願與價值觀的生命倫理。
細讀《死亡自決權》,我覺得作者並不打算說服讀者反對(或支持)安樂死立法,而是「提倡對話」。當一個民眾與醫師都還沒做好「醫療自主」準備,沒有建立維護弱者權利制度,以及支援照顧者系統的社會,率爾開放醫師協助自殺或執行安樂死----無論是注射致死藥物促使死亡的「積極安樂死」,還是不施行或終止治療導致患者提早死亡的「消極安樂死」,都可能讓人誤以為,既然患者有結束痛苦的權利,倘若患者不肯接受注射或服藥,代表自行選擇了痛苦的人生。如此一來,痛苦的責任將丟回患者身上,少數醫護人員也可能消極回應病患的照護需求,甚至照護不充分也沒有罪惡感……兒玉女士憂心,一旦立法,反而引起「滑坡現象」,造成死亡自決權濫用與施用對象擴大。
反觀台灣2019年即將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其適用範圍遠大於現行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日本「尊嚴死法草案」。除了末期病人,當病患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或其他經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由二位相關專科醫師確診,並經緩和醫療團隊至少二次照會確認,就可以啟動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之全部或一部。
「這不就是消極安樂死?」驚呼之餘,我不禁想起那些被神經科學家安卓恩.歐文(Adrian Owen)「找到」《困在大腦裡的人》。歐文的研究告訴世人,有些植物人不但有意識,甚至擁有完整心智,只是失去與外界溝通管道。更重要的是,儘管當代醫療水準無法幫助這些人脫困,並不表示當事者「痛苦難以忍受」。因此,面對這群困在大腦裡的人最不該做的,便是倉促啟動ACP。
《死亡自決權》╱光現出版
《困在大腦裡的人》╱采實文化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很高興吧?」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 一針見血說出照顧者的兩難
吳佳璇/人性比你想像的光明
吳佳璇/生命的功課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吳佳璇/你所不知道的假病患研究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