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媽媽怎麼突然變成這樣?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十五年前,我被派到聖保祿醫院支援。照顧的學長請家屬來醫院,準備與家屬說明老太太的病情,與接下來的插管及後續照顧問題。

家屬之一是幾天前從美國趕回來的兒子,套句醫院裡常用的說法,(雖然我現在想起來有點慚愧),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一到病床旁就大聲地問著學長:「我媽媽怎麼突然變成這樣?」……值班累到快抓狂的學長一聽、瞬間暴怒,回答他說:「什麼叫你媽媽突然變成這樣?我照顧你媽媽多少天了,一次都沒有看過你,什麼叫你媽媽突然變成這樣……」

結果大家就為了是不是「突然變成這樣」大吵一架,然後家屬撂下一句:「我媽媽如果怎麼了,我就告你!」……一句話抹煞了大家過去所有的辛苦照顧。一直到前幾年,我想到這件事情都還很替學長不平,覺得如果當時面對這樣的家屬,我應該也會做同樣的反應,發生一樣的衝突。

診所病人比較少的時候,就能有時間跟病人聊一聊:談談病人家裡的成員、困擾的事、高興的事、面對疾病的心情,他的興趣、喜好等等。時間久了,因為經常閒聊,在醫病關係的態度上,似乎有了根本的改變。

最近一個在大醫院洗腎洗了十五年的阿姨,為了最近常常頭暈、心悸來診所。談了二十來分鐘,解釋我覺得可能的情況,請她隔天洗腎前,請負責洗腎的醫師看看能不能在血管穿刺時,同時抽血檢驗這些可能與頭暈、心悸有關的因素,這樣就不用為了這檢查多做一次血管的穿刺……

阿姨給了個大白眼,不以為然地說:「跟他說喔,我還沒說完他就說『那個沒關係啦』!然後什麼都沒做,我就還是一樣不舒服。這些大醫院的醫師都很忙啦,沒時間聽我們的不舒服啦。」

「醫師都很忙啦,沒時間聽我們的不舒服啦」……這是病人心裡對醫師態度的解讀,即使她的不舒服是真的沒關係、或本來洗腎中就會有的狀況,但她得到的訊息是「醫師沒有要聽,也不解決我的不舒服」。我心裡面其實對照顧了阿姨十五年的醫師得到那樣的白眼感到不值,卻也替阿姨的不適無法解決覺得難過。

醫療這個志業很忙碌,醫院裡的醫護人員更是沒有休息的時間,這是制度造成的不良結果,該負責的也許是健保制度、也許是健保局、也許是醫院,但如何都不應該把疲勞的怒氣發洩在病人身上。醫師與病人的關係陷入現在的惡性循環,最後總都苦到醫療團隊與病人,甚至走向醫療糾紛一途;而該負責的健保制度沒辦法檢討、健保局核刪補一刀、說不定醫院還倒打一把。

我要說的是,醫療回到最基本,就是解決、治療病人的病痛,讓病人身心恢復健康。醫師們致力並忙碌於治療病人身體的病痛,卻常在過程中不自覺傷害了病人心裡的信任。這個傷害的形成,最常見的,或許是態度上的漠視吧!白話一點的說,醫師沒辦法(或沒時間、或覺得沒必要)讓病人瞭解發生在病人自己身上的事,只是看起來回應了,這樣的互動會留下更多疑問;病人如果對自己的病況不清楚,聽不懂又不能問(太多次),我們怎麼期待病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

我想,彼此如果有同理心的對待,醫病關係才能慢慢扶回正確的軌道。

病人瞭解到醫師真的很辛苦忙碌,需要醫師說明或解釋病情的時候,約定好時間,請家裡相關的人都一起到場,儘量把問題清楚地想好或寫下來,先交給照顧的醫療團隊其他人員也可以,然後在醫師說明的時候不要不聽答案地一直問問題而已;儘量把問題限定在寫下來的部份,聽完醫師解釋後,病人與家屬消化一下,還有問題或許可由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代為解釋,還是有疑問就再把新的問題寫下來,約定下一次討論病情的時間。

醫師則要瞭解到病人都是焦慮緊張的,病人和家屬有時候聽起來不禮貌的語氣,通常是著急而已。如果同一個問題,解釋過後病人又一再地問,除了可能是他們不願意接受聽到的病況外,更常見的是他們沒有聽懂我們說的內容(即使前一次解釋的時候,病人和家屬都點頭如搗蒜,還是很可能他們完全聽不懂……)。也許就得用不同的方式,或請團隊其他成員再針對疑惑說明。最重要的是,或許我們可以表達我們對病人與家屬著急的心情的瞭解,和告訴他們,我們會盡力而為。這樣的一句話,也許讓一切完全不同。

老太太因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接近要插管的可能。家屬之一是幾天前從美國趕回來的兒子,第一次到病床旁就大聲地問著:「我媽媽怎麼突然變成這樣?」……現在我會說:「聽得出來你真的很擔心媽媽的狀況,我先跟你說明病情,然後我們來討論一下接下來怎麼做對媽媽最好。」

同理心,由誰開始呢?

本文獲「醫病平台」授權轉載,原文出處《民報》

醫病關係 醫療糾紛 醫病平台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