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黃毓惠
共找到
49
筆 文章
-
-
2024-10-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為什麼衣服總是很快變舊?專家點出你可能不會洗衣服!?6個小技巧讓衣服常保最佳狀態
衣服穿久了都會變舊,但你有想過為何會變舊嗎?事實上很大的一部份因素可能是太常洗、洗到變舊了。因此,如何減少洗衣服的次數,及正確洗滌的方法,會是維持衣服狀態的重要因素。《the Guardian》訪問了永續時尚專家Lauren Bravo,告訴你如何處理衣服問題。你有算過你一年買幾次、大概幾件衣服嗎?這幾年許多人比以前更常買衣服,因為流行的「快時尚」的眾多品牌衣服標榜平價時尚,價格不貴,讓你很容易下手買新衣服,然後可能穿一、二季稍後舊了就淘汰了也不心疼!但現今環保風氣盛行,仔細思考,購買的愈多,產量最大、對地球資源的耗損愈多,其實是很不利的。永續時尚專家認為,讓衣服可以更長時間的流通,是減少對環境影響的最佳方法。6妙招讓衣服長久保持最佳狀態而為什麼衣服會很快變舊,多數原因是因為過度洗滌,導致其很快變破舊,例如縮水、褪色、纖維變弱、下擺散開以及各種問題。反過來說,如想保持衣服的良好狀況,就想辦法不需要太常洗。永續時尚專家Lauren Bravo教你正確洗衣、處理衣服6招,讓你的衣服可以長久保持最佳狀態。1.衣服髒污當場處理相信很多人都有吃東西時弄髒衣服的經驗,你都怎麼處理呢?如果可以的話,愈快處理愈容易將髒污去除,這時如果你人在外面用餐,應該趕快先去餐廳的洗手間,用隨手可取得的洗手乳、清潔液輕輕擦拭。而如果你是在家,其實也無需整件衣服清洗,同樣只需針對局部部位,用濕海綿或備用牙刷和少量清潔劑、去污劑或洗滌液輕輕擦拭即可。如果你只是先將弄髒的衣服換掉丟進洗衣籃放著,污漬留更久就更有可能永久固定。記得,這時候,速度是關鍵,衣服愈快處理,成功恢後的機會就愈大。2.滾筒洗衣服不要裝太滿如果你用滾筒洗衣機洗衣服,記得衣服不可裝太滿,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旋轉,衣服可能洗完後看起來仍髒髒的。建議將滾筒的容量設定為大約四分之三,以便有空間讓水和清潔劑發揮作用。3.洗衣機避免使用過多洗滌劑將衣服放進洗衣機後,接著就是要加入洗滌劑、清潔劑。有些人可能以為,多加一點洗滌劑,可以讓衣服洗的比較乾淨。但事實是,洗滌劑倒太多,可能會在衣服上留下薄膜狀殘留物,積聚污垢顆粒,使衣服感覺僵硬,外觀骯髒,可能你看了覺得怎麼沒洗乾淨於是又再洗了一次。因此,要確實遵循洗衣機或洗滌劑的劑量指示,不要自己高興倒多少就多少。4.少用滾筒式烘乾機台灣潮溼多雨,衣服總是晾很是惱人,因此很多人家裡都會使用烘乾機。但專家建議盡可能少用滾筒式烘乾機,不僅因為它們非常耗能,而且還會損害你的衣服,翻滾式的運作容易讓衣服顏色褪色、針織衣物收縮、起皺甚至撕裂。如果有戶外空間,直接將衣服放到外面吹幾個小時的微風,其實是最佳做法。5.多利用天然的陽光曬衣服洗衣服最麻煩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衣領和腋下發黃處總是很難洗乾淨,尤其白色衣服更苦惱。這時,如果家裡有戶外的曬衣空間、天氣好時,請務必記得把衣服拿到戶外晾,因為紫外線可以分解污漬的分子結構並提供自然的漂白效果。建議可將深色和亮色放在陰涼處,讓淺色和白色多在陽光處吸收紫外線。6.試試蒸氣熨燙你有在使用熨斗嗎,你用的是哪一種熨斗?專家建議可以試試蒸氣熨燙,它除了撫平摺痕之外,蒸氣還可以對用過的衣服進行消毒並消除氣味。洗衣槽也要記得每個月清潔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曾受訪指出,貼身衣褲、襪子、運動服及有汙漬、汗漬等衣物,每次穿完就應清洗,避免產生異味。而外套、襯衫、牛仔褲等則不必天天清洗,但有髒汙應立即清洗。而除了洗衣服要頻率要注意,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提醒大家,洗衣槽應每個月清洗一次,每年找專業人士清洗一次。她清洗時會把洗衣槽注滿水,再加入漂白水或過碳酸鈉清洗,洗好的水不要放掉,可以用來洗陽台,之後再注滿水清洗一次,再把水放掉,並將洗衣槽晾乾,確保衣服可以洗得乾淨。【參考資料】.《the Guardian》From sun-drying to spot-cleaning: six clever hacks to help keep your clothes in tip-top condition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07 醫療.皮膚
早上用清水洗臉就好嗎?皮膚科醫告訴你真相 油肌、痘痘肌要少用這1種洗面乳
臉部清潔做得好,就是對肌膚的最基本保養。「只用清水洗臉」的議題,因為部分「美容專家」的倡導,前一陣子在美容圈裡掀起了一陣討論的風潮,究竟只用清水洗臉可行嗎?用清水洗臉真的對肌膚比較好嗎? 清水洗臉 得視膚質而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只用清水洗臉並不是所有膚質的肌膚都適合,且清水無法徹底洗去臉上的油脂,再加上臉上的彩妝,如果只用清水的話,容易造成毛細孔受阻塞而洗不乾淨,進而引發毛囊炎、粉刺和痘痘,可能導致皮膚狀況更糟。基本上不管是何種膚質,黃毓惠建議,最好是使用溫和的洗面乳(皂)洗臉,若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是乾燥性皮膚炎的患者,當皮膚處在敏感狀態或正在發炎的狀況時,使用清水洗臉是較合適的,或者也可以減少洗臉的次數。不論膚質 最好使用溫和洗面乳洗臉在洗面乳的選擇上,黃毓惠指出,即使是痘痘膚質或是皮膚非常油的人,也不要使用標榜深層清潔的洗面乳,其實臉部容易出油是因為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但是因為要去除油脂而過多清潔,反而可能造成皮膚角質皮脂層被破壞,讓皮膚的保護力變差,出現皮屑、乾癢問題,甚至發生皮膚炎。因此,建議使用溫和性或是保濕的洗面乳較佳。至於是不是得要先卸妝再使用洗面乳?黃毓惠表示,除非今天臉部有彩妝,才需要在洗臉前先卸妝,若是只有上透明無色的隔離霜,其實並不需要先卸妝,只要用洗面乳洗臉就可以了。過度清潔 最傷臉部肌膚撇開清水洗臉或是洗面乳洗臉的爭議,大多數台灣人並沒有洗臉洗不乾淨的問題,而只有「過度清潔」的問題。也許是廣告的錯誤引導,不少人迷信深層清潔,黃毓惠表示,很多人只要感覺自己臉上出油了,就拼命洗臉,每二、三天去一次角質,但這些都是錯誤的清潔方式。正確洗臉方法 清潔後要保濕黃毓惠分享,洗臉前,用比體溫稍低溫的水拍濕臉部,然後擠出適量溫和洗面乳於手掌心,將之搓揉起泡後,再將泡沫均勻且輕柔的在臉上畫圈按摩,最後以清水洗淨,用毛巾輕輕按壓擦拭水分,再擦上保濕乳液即可。清潔之後的保濕,是肌膚保養十分重要的一門功課,相對於各種膚質都適用的溫和洗面乳來說,保濕產品則要視膚質而定,若是油性膚質,擦乳液即可;中性膚質,則可擦霜類乳液;乾性膚質則是要用油霜狀保濕品。黃毓惠強調,只要做好基本清潔工作,並加強保濕,就可輕鬆顧好「面子」問題。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8 醫療.皮膚
使用染髮劑引發嚴重過敏竟腫成「氣球頭」,驚人樣貌曝光!
據紐約郵報報導,英國27歲萊恩(Ryan Briggs)發現自己有些白髮,於是在到母親家時,請媽媽幫他買染髮劑染髮,但塗上染劑時,他感覺有點刺痛,但沒想到卻意外引發特殊發炎反應,讓他的頭腫得超級大,看起來就像動畫電影「麥克邁;超能壞蛋」中的大反派「麥克邁」(Megamind)。染髮劑對苯二胺(PPD)過敏 腫成「氣球頭」萊恩說,感覺刺痛時,以為是正常反應,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醒來時發現頭上有一小塊紅疹,起初不在意,但後來他的頭就開始「膨脹」起來,甚至看起來就像個「氣球頭」。最後,頭腫到讓看不見東西,家人也不得不趕緊叫救護車送他去醫院。醫生告訴萊恩,他對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PPD)過敏,他在醫院待了13個小時,才終於出院,不過還是得服用藥物消腫。「臨床上未收治如此嚴重的個案,看到照片感覺,他(病人)真的好可憐。」林口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染髮劑中的對苯二酚(DDP)成分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但如此嚴重症狀,門診中,確實沒有見到如此嚴重的病人。該名男子症狀如此嚴重,黃毓惠研判,應是男子使用染髮劑產生嚴重的過敏,進而引起水腫,但連眼睛都腫起來,應該是頭部水腫累積的水,往下流到眼睛部位,造成眼睛水腫;此時,一定要就醫透過施打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嚴重過敏延誤治療 恐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黃毓惠說,當紅腫等症狀輕微時,治療時可以用塗抹低劑量類固醇藥物,但症狀嚴重時,若延誤治療恐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一定要多加注意;而國內經過多年的宣導,民眾對於染髮劑引起過敏、接觸性皮膚炎等多有認知,目前臨床病人已逐漸減少。黃毓惠提醒,雖然因使用染髮劑造成過敏的病人減少,仍建議使用染髮劑前,如果不清楚是否會引起過敏,應於染髮前4、5天先進行皮膚測試,將染髮劑先塗抹在手臂內側或耳後,觀察是否出現紅腫等過敏症狀,如果出現過敏應避免使用。
-
2024-08-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內褲手洗和洗衣機洗,哪個比較乾淨?與襪子一定要分開洗嗎?
衣服是人體的第二層皮膚,穿衣服整潔有益身體健康,如何洗好衣服至關重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強調,「穿過的衣服一定要洗」,但不論季節,洗衣服的頻率都一樣,至少2天洗一次衣服;建議最好買可以下水清洗的衣服,如此才能保持衣物的清潔。台灣氣候悶熱潮濕,人的皮膚常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黴菌等細菌,並會殘留在衣物上。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貼身衣褲、襪子、運動服及有汙漬、汗漬等衣物,每次穿完就應清洗,避免產生異味。而外套、襯衫、牛仔褲等則不必天天清洗,但有髒汙應立即清洗。內褲與襪子分開?譚敦慈認為,內褲與襪子可以一起洗,但如果有香港腳的人,因襪子裡可能會有黴菌,就不要一起洗,避免黴菌可能會附著在內褲上,而引發皮膚或泌尿道感染。潘企岳則說,通常襪子上的黴菌不多,因此,沒必要把內褲與襪子分開洗,重要的是內褲、襪子都要洗乾淨。襪子要每天清洗襪子一定要每天清洗更換,黃毓惠表示,雙腳一整天穿著襪子、鞋子,容易孳生細菌,襪子會積累汗水、皮屑、細菌等汙垢,應該每天換洗,建議可將襪子翻過來清洗,去除汗水、皮屑等,洗好後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手洗內褲較乾淨貼身衣物的清洗,潘企岳指出,內褲常殘留尿道、陰道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務必每天清洗,且用手洗比洗衣機洗來得乾淨,他曾做過比較,即便洗衣機洗好的衣物,再用手搓洗還是會洗出髒汙,建議可先將內褲浸泡在添加洗衣劑的水中約5至10分鐘,再用手輕柔搓洗,再晾乾即可。但手洗或洗衣機洗內褲,端看個人感受及方便性。洗衣劑如何選購?市售洗衣劑琳瑯滿目,很多產品標榜具抗菌、除臭、防蟎等功能,潘企岳認為,洗衣劑使用目的是把衣服洗乾淨,民眾可以依需求自行選購洗衣劑的品牌及功能。無色無味洗衣精較佳譚敦慈說,衣服只要洗乾淨就好,建議買無色、無味的洗衣劑,成分愈單純愈好,因為有香味的洗衣劑多含有塑化劑。且使用洗衣精比洗衣粉好,但洗衣劑不要太過黏稠,以免要用大量的水,才能把衣服沖洗乾淨,如此洗衣服也能兼顧環保。潘企岳強調,洗衣服不要使用過多的洗衣劑,特別是使用滾筒式洗衣機,其用水量只有傳統洗衣機的三分之一或更少,因此,使用的洗衣劑量也應降為傳統用量的三分之一,避免衣物殘留過多的洗衣劑。每個月清潔洗衣槽為了把衣服洗乾淨,譚敦慈說,洗衣槽應每個月清洗一次,每年也會找專業人士清洗一次,她清洗時會把洗衣槽注滿水,再加入漂白水或過碳酸鈉清洗,洗好的水不要放掉,可以用來洗陽台,之後再注滿水清洗一次,再把水放掉,並將洗衣槽晾乾,確保衣服可以洗得乾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1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痛到連回想都發抖... 盼擺脫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命陰影 健保暫時性支付專屬藥物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少見,但可能伴隨致命併發症的皮膚重症。年約40歲的陳小姐,飽受該疾病所苦20、30年,在發病的日子裡,她體無完膚,上廁所時連燈都不敢開、不敢照鏡子,一度引發敗血症,差點失去生命。衛福部健保署今年7月起,將治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專用生物製劑藥物納入給付,適用病友一年可省下藥費90萬元。「發病時,一度覺得自己會死掉。」陳小姐今參加「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專用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衛教活動表示,高中時期皮膚出現膿疱至皮膚科診所就醫,但診所醫師無法處理,建議到大醫院檢查。陳小姐當時到台北榮總就醫,住院治療時,膿疱長滿指甲縫、股溝、頭頂、腳踝,可說是體無完膚,那時無法上廁所,也無法下床走路,一度覺得自己會死掉,真的很可怕。陳小姐坦言,她服用傳統藥物,通常要兩到三周才初見療效,根本沒有一個工作能讓她如此長時間請假,即使強忍身體不適前往上班,還須面對工作效率不佳、同事異樣眼光等,長期下來身心飽受煎熬,更背負沉重經濟負擔,最擊潰她內心的是疾病反覆發作,又不知道何時才能好轉的絕望感。台灣乾癬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乾癬中最為凶險的類型之一,病友因生病導致整個家庭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影響層面不僅是患者和家庭,更造成社會整體勞動力的下降。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於尋常的斑塊性乾癬,且發病原因多元,像是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或感染等,若未妥善治療,還可能提高敗血症或心肺腎等多重器官衰竭,且併發致命風險。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如今已有專用生物製劑可以治療,且是迫切需要的藥物,健保署7月1日起納入暫時性支付,預計適用患者每年可以省下藥費約90萬元。「給付過程經過許多討論。」石崇良說,國際間並未普遍給付用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生物製劑,如英國、澳洲即未納入給付。健保暫行性支付去年上路,可先滿足病友需要,並鼓勵病友使用以提供臨床數據資料,作為2年後是否納入健保給付的參考,其他國家也可參考台灣經驗。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指出,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36(IL-36)相關發炎途徑異常有關,包括IL-36RN基因突變,或是IL-36激素過度活化都可能誘發疾病發作;國內患者高達半數以上具有IL-36的基因突變,這項重大發現也成為全身性膿疱性乾癬邁入精準治療的新里程碑。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依皮膚科醫學會「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共識」,主要治療目標為「快速且持續控制疾病,讓病患安心重返生活正軌」,也就是急性發作時,應快速且持續地清除皮膚症狀,緩解疼痛;症狀緩解後,也應持續規律回診追蹤治療,減少再次急性發作與併發症風險。黃毓惠指出,健保署今年納入給付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專用生物製劑,針對IL-36發炎途徑所研發,經臨床試驗證實,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在一周左右完全清除膿疱,且治療後3個月,仍有6成患者維持膿疱完全清除的狀態,有效效緩解急性發作。蔡呈芳說,透過基因檢測,可快速辨識IL-36RN基因突變,以加速診斷及個人化治療,未來將著重提高大眾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認識,促使有症狀的患者及早就醫,且將基因檢測運用在疾病診斷與擬定治療方案。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與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提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321治療新主張」,呼籲民眾依循,對於一般民眾,也希望能建立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正確認知與警覺,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321治療新主張:「3」:出現膿疱、紅斑、脫屑3大症狀,應盡速至醫學中心皮膚科就醫。「2」:與醫師討論,善用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整體評估工具(GPPGA)和基因檢測2工具,協助評估治療方案。「1」:把握一共識,快速且持續清除膿疱症狀。
-
2024-07-29 醫療.皮膚
紅腫熱痛要注意!泡水細菌、微生物易入侵…颱風後常見3大皮膚病
凱米颱風帶來驚人雨量,許多低窪地區一片狼藉,有民眾苦中作樂,跳進水中游泳、玩漂浮,看在醫師眼裡,把馬路當成游泳池等於把細菌帶上身。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颱風天泡髒水容易讓細菌、微生物入侵身體,如果身上有傷口,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民眾忙著搶救家園,雙腳長時間泡在水裡,除了皮膚潰爛,還會危及生命。黃毓惠表示,免疫功能差、糖尿病患者要特別小心受到細菌、病毒感染,在澄黃色的汙水移動、游泳,可能被鐵片刺傷或玻璃劃傷,破傷風桿菌就可能會進到人體內。黃毓惠提醒,清理家園一定要穿著包覆性的鞋子,避免直接接觸到汙水或是潮濕土壤。完成清掃工作後,一定要另用清水洗淨雙腳再擦拭,保持乾爽,防止感染香港腳或惡化。另外,髒水及汗水混合,皮膚易紅、癢、起疹子,小心濕疹、過敏等皮膚疾病發作。看似常見的皮膚病,一直不停搔癢,抓破皮讓細菌進入皮膚底下的組織,會衍生成蜂窩性組織炎。黃毓惠強調,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需趕快就醫治療;一旦感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多半可以迅速復原。颱風後要小心的皮膚病1.香港腳:天候潮濕加上夏日高溫,最容易讓香港腳復發,一定要把腳擦乾,尤其是趾縫。2.濕疹:天氣濕熱容易導致皮膚癢、起水泡,造成濕疹發生。3.皮膚過敏:髒水可能是過敏原,引起紅斑、瘙癢等反應。颱風過後,天氣逐漸炎熱,紫外線幾乎天天爆表,黃毓惠呼籲,務必做好防曬,過量的紫外線除了加速皮膚老化,也會誘發癌變。如果擔心防曬乳液的成分可能造成過敏、致痘、長粉刺,至少要做足穿薄長袖、撐傘、戴帽子及太陽眼鏡等物理性防曬。
-
2024-05-29 醫療.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不控制,多種病跟著來!6招照顧難根治的異位性皮膚炎
近日氣溫炎熱,大量流汗刺激皮膚過敏,常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出現搔癢難耐、抓到流血掉皮屑狀況。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病,常併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甚至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應控制病情,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留意氣喘、過敏性鼻炎共病根據統計,全台有百萬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每到換季時節,溫度變化易使皮膚乾燥或出汗,皮膚開始長紅疹。黃毓惠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非常複雜,主要是「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患者會合併其他過敏性症狀。氣喘、鼻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過敏疾病,黃毓惠強調,三者常會伴隨發生,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不同病症,年幼時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會導致皮膚問題層出不窮,長大後則可能出現鼻過敏、氣喘等呼吸道不適反應。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不加以控制,除了皮膚發癢、脫屑、角質化、傷口感染外,也常衍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壓力,發炎因子亦增加心血管、血糖代謝的負擔,不是單純的皮膚病。控制飲食 注意皮膚清潔保濕異位性皮膚炎病症時好時壞,患者常因搔癢及皮膚外觀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白天精神難以集中、晚上睡不好,如苔癬般黑黑皺皺的皮膚更是自信心受創。黃毓惠說,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以「病灶占體表面積」及「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為指標,患部面積逾10%即為中度,可考慮免疫抑制劑、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等療法。目前的傳統藥物治療方式,多採取外用藥膏與口服類固醇,劑量愈高、使用時間長,則提高副作用的機率。新型療法則可進一步調控身體免疫系統,屬於個人化醫療照護,提供精準且安全有效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是基因、過敏體質所致,無法100%「根治」痊癒,需要耐心照顧。黃毓惠提醒,平時要注意環境的衛生與飲食的控制,例如杜絕灰塵、黴菌、塵蟎,避免食用蝦蟹類海鮮、芒果、荔枝等水果。清潔保濕也不能少,可以補充油脂防止皮膚乾燥,遠離過敏紅腫癢。6妙招照顧異位性皮膚炎1.有症狀請諮詢專科醫師,勿亂買藥膏擦拭。2.異位性皮膚炎早期治療很重要,小心避開過敏原。3.注意家中環境整潔,定期掃除塵蟎、灰塵、寵物毛髮。4.請醫師評估嚴重程度,採行適合療法。5.忌口少吃海鮮蝦蟹、易上火的芒果、荔枝。6.依膚況挑選適合的保濕劑,避免皮膚屏障缺損。
-
2024-05-24 醫療.皮膚
「溫熱感」洗卸產品打開毛孔? 專家打臉無助加強清潔,清洗超過2次恐傷害肌膚
市面上肌膚清潔用品眾多,宣傳重點不一,且價格差距甚大,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兼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表示,貴的不見得一定好,建議選用質地溫和的臉部清潔用品,洗臉時不宜用熱水,也不可過度清潔。「溫熱感」清潔風潮有助打開毛孔? 專家破解迷思最新吹起一股「溫熱感」清潔風潮,號稱洗臉時,能釋放熱能,使肌膚產生溫熱感,且能打開毛孔,將臉洗得更乾淨。對此,食藥署表示,這類產品大都添加甘油(Glycerin)、雙丙二醇(Dipropylene glycol)、丁二醇(Butylene glycol)等成分,當這些成分遇到水之後,就會釋放熱能,但這無助於加強清潔。黃毓惠指出,許多網紅在網路帶貨,影片直播洗臉,強調產品的清潔效果,有些臉部清潔產品還可保養肌膚,但價格都不便宜,建議消費者在選購相關產品時,不用挑特別貴的,而是以「適合自己肌膚」為重點。再者,她也不建議使用肥皂來洗臉,因為大部分肥皂的清潔力太強,過度清潔,容易傷害皮膚角質層,降低保護力,使皮膚變得乾燥粗糙,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導致皮膚乾裂,進而促使細菌入侵。標榜這功效的產品少用為妙 清洗超過2次恐傷害肌膚黃毓惠提醒,反而是標榜「深層清潔」、「去除粉刺」的臉部清潔用品,最好少用為妙,如果又以熱水清洗,在雙重去汙之下,長期下來,一定會傷及皮膚健康。食藥署建議,民眾應挑選適合個人膚質且有完整標示之洗卸產品,並依使用說明正確清洗,每天清潔不宜超過2次,避免因過度清潔而造成肌膚傷害。延伸閱讀:.這樣做恐致皺紋狂長!醫點名「6習慣」加速變老,愛笑的人也要當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皮膚科醫師真心話:外擦保養品難抗皺、抗老 精華液或乳液可替代化妝水★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6 焦點.元氣新聞
網紅企鵝妹衝鹽水蜂炮遭炸傷,若用「左手香」有引發「這病」的風險!蜂炮炸傷「這兩處」時最棘手!
南韓網紅企鵝妹衝鹽水蜂炮炸傷 醫提醒「這些燒燙傷雷點」勿踩企鵝妹去年來台進行徒步環島之旅而爆紅,昨天適逢元宵節,她再度來台,並到台南體驗傳統慶典「鹽水蜂炮」,不過即便做好安全帽、護目鏡、外套等「全副武裝」,仍被少量鞭炮炸傷瘀青。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蜂炮炸傷事實上就是一種灼傷、燙到會痛,患者可能會起水泡,一旦起水泡就是深度灼傷、會留疤,在蜂炮炸傷那一剎那就要趕快沖水自救,讓皮膚表面降溫以減少熱的傷害,且要沖水至少30分鐘,做好「沖脫泡蓋送」的原則,如果沖完水還覺得很痛,或燒燙傷面積大,就要趕快送醫。如果被炸傷又拖著不處理,只要微微起水泡,或者皮膚很紅,擔心後續水泡破掉,可能有感染風險,建議擦燒燙傷藥膏,並照顧好患處,不要接觸到外界不乾淨環境。坊間傳聞能夠治療皮膚灼傷的各種偏方,容易引發「接觸性皮膚炎」,嚴重的燒燙傷會出現「腔室症候群」和色素沉澱坊間傳聞的蘆薈、麵粉、香灰、蛋清、左手香,甚至牙膏等偏方,「當然要避免」。以左手香為例,坊間很常用來處理燒燙傷,黃毓惠說,很多病人用了,反而出現接觸性皮膚炎,本來燒燙傷還好,後來開始因為過敏起水泡,臨床上偶爾會看到這類病人,沖水是為了減少熱傷害降低損傷,這些偏方只是短暫涼感,對減緩熱傷害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因此延誤後續治療。名詞解釋:接觸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分兩大類,外來物質的刺激占8成,過敏體質引起的則占其餘2成。外來的刺激物相當多,年輕女性或家庭主婦最常碰到的是化妝品、保養品、項鍊、耳環及清潔劑。塗敷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膏,或是在皮膚傷口上貼了OK繃或膠帶,也常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更嚴重情形如2015年的八仙塵暴,黃毓惠說,以當時粉塵在空中飄散,皮膚全部被覆蓋並灼傷,傷燙傷程度深重且面積大,就可能出現「腔室症候群」,患者的皮膚會腫脹,並且壓迫神經及血管等,不能夠輕忽。名詞解釋:腔室症候群肢體常因肌膜內急性累積液體,進而缺血、缺氧,此一組織壓力上升,導致肌肉神經等組織缺血傷害的狀況及臨床變化,稱為「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s)」。一旦罹患腔室症候群,稍有延誤輕則組織孿縮,重則截肢甚至喪命。燒燙傷也可能留疤,黃毓惠表示,比較常看到的是熱水燙傷,如果已經到了二度灼傷的嚴重程度,會起水泡,一但水泡破掉,可能會出現皮膚淺層潰爛,癒合後就會出現色素沈澱,往往半年、一年才會慢慢消退。元宵蜂炮、焰火、炸寒單 他們卻血流如注 醫:這2處受傷最棘手元宵節不少地方舉行慶典活動,台北市內湖有「夜弄土地公」、台南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鹿耳門聖母歐「元宵花火迎春牛」、台東則有「炸寒單」,多少傳出傷情。台南市鹿耳門聖母廟昨晚舉辦「元宵花火迎春牛」活動,施放數萬發高空焰火,吸引約70萬人次民眾觀賞,也發生未爆彈掉落炸傷人事件。媒體報導,一對夫妻被炸傷,地板上多處出現血跡外;而知名南韓職播主「企鵝妹」體驗鹽水蜂炮,則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同樣被鑽入衣服的蜂炮炸傷。成大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林志豪說,以鹿耳門、鹽水蜂炮等狀況受傷的民眾,患處大部分出現在四肢,其中鹽水蜂炮比較特別,因為炮火會鑽來鑽去,如果衣服跟安全帽沒有密合,蜂炮鑽到衣服立面就會有燒燙傷的情形,且炮台設置在四面八方,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即便包得再緊密,只要有縫隙就可能鑽入。林志豪說,過去也曾碰過較特殊的個案,例如高空煙火的未爆彈或餘彈等掉落後砸傷人。整體而言,手指或顏面炸傷最難處理,因為手指的神經與血管等非常細緻,除了炸傷外還可能合併其他外傷,在清創時需要比較小心;顏面最需要注意的是,受傷部位如在眼睛附近,可能影響角膜甚至眼球本身;至於其他皮肉傷就按照一般「沖脫泡蓋送」原則處置。林志豪指出,以地緣關係來說,通常會將傷者送到鄰近醫院就近處理,如果傷勢太過嚴重,則會進一步轉送至大醫院,需要特別留意的是,手指跟眼睛周圍被炸傷時,送醫時間要愈快愈好。台南鹽水、鹿耳門鬧元宵 一夜垃圾近50公噸元宵夜台南鹽水蜂炮及安南區鹿耳門聖母廟高空焰火秀,湧入大批人潮體驗蜂炮「槍林彈雨」快感及欣賞璀璨焰火,經一夜激情,留下大量炮屑和垃圾。台南市環保局昨天調派300名清潔人員及車輛機具進駐熱區清理,也有居民拿起掃把幫忙,共清出近50公噸垃圾。今年鹽水蜂炮遶境活動是疫後規模最大,逾400座炮城分2天施放,其中7成集中元宵夜施放。除了遶境沿途蜂炮此起彼落,鹽水國中操場集中施放區,高空焰火齊發,4座各60萬支蜂炮城先後炸射,遊客驚呼連連,活動結束後也留下不少炮屑與垃圾。台南環保局指出,今年鹽水蜂炮擴大規模,參與人數也較往年更熱絡,昨天調派鹽水及鄰近11區的清潔隊,出動好幾輛垃圾車、回收車、掃街車、洗街車、水車及山貓等,在最短時間內清理炮屑和垃圾,不少居民也拿起掃把協助清理,至昨上午10時多共清出28公噸多垃圾,恢復鹽水小鎮乾淨面貌。環保局表示,去年鹽水蜂炮活動後清理出23公噸的炮屑與垃圾,今年規模較大,23日活動後清出6公噸,元宵夜後又清出28公噸,兩天合計共34公噸垃圾。此外,鹿耳門聖母廟元宵夜高空焰火活動,數萬發焰火、12座炮城連炸2小時,湧入大量人潮觀賞、拍照,活動結束後也留下許多垃圾與炮屑,安南區清潔隊昨清晨調派120名清潔人員和12輛機具清理環境,共清理出21公噸餘垃圾。有清潔隊員說,蜂炮以沖天炮居多,有些掉落在人行道磚頭間細縫,有些因地上有水沾附在地上,也無法掃,只能用撿的或是用夾子夾,增加清除難度。鹽水區隊陳姓隊員表示,今年鹽水蜂炮比往年更加熱鬧,要清運的炮屑、炮枝及垃圾明顯增加。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企鵝妹衝鹽水蜂炮炸傷 醫提醒「這些燒燙傷雷點」勿踩聯合新聞網:元宵蜂炮、焰火、炸寒單 他們卻血流如注 醫:這2處受傷最棘手聯合新聞網:台南鹽水、鹿耳門鬧元宵 一夜垃圾近50公噸元氣網:酒醉路倒竟罹「腔室症候群」小腿腫兩倍險截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26 醫療.皮膚
寒流發威!乾燥性皮膚炎增3成,「洗熱水澡」竟易導致皮膚乾癢
寒流持續發威,皮膚科醫師指出,近期「乾燥性皮膚炎」病人增加2至3成,主要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病灶在小腿前端,輕度會出現皮屑,嚴重則會皮膚癢甚至乾裂,建議初期症狀先塗抹乳液改善,若未改善則要就醫治療。天氣乾冷易誘發「乾燥性皮膚炎」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最近天氣乾冷,因乾燥性皮膚炎就診的病人增加2至3成,部分患者的病灶發生在小腿前端,症狀輕度者會開始出現皮屑,重度則會出現皮膚癢、皮膚裂等情形,病人如果持續搔抓,就會出現乾燥型濕疹,有些患者的傷口看起來像發炎。2步驟教你正確擦保濕乳液如果只是皮屑,可以先擦保濕乳液,若已經變成皮膚病就要就醫。黃毓惠說,門診患者以中老年人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為主,前者因為皮膚油脂分泌少,比較容易發作,大多為50歲以上族群,男女比例相近,後者則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體質,乾燥的皮膚在這樣的天氣,需要更多乳液。黃毓惠指出,擦乳液要看個人皮膚乾燥狀況,要讓乳液均勻分布,若擦太厚反而可能沾到衣服而達不到效果,且次數重於量,覺得乾燥就可以擦。乳液的選擇上,建議選擇具保水及保濕功能的乳液,例如荷荷芭油、凡士林等,把水鎖在皮膚裡,才能真正達到保濕效果。洗熱水澡易導致皮膚乾癢花蓮慈濟醫院衛教資訊指出,許多人喜歡在冬天泡熱水澡,雖然在泡澡當下,的確會因為血液循環良好,而感到全身舒暢,但當熱水把皮脂及水分帶走、洗完澡後皮膚溫度恢復至原來冷的溫度時,反而會變得更乾、癢,建議應使用清水或去汙力較溫和、不含皂鹼的沐浴乳或肥皂洗澡,水溫也不宜太高,盆浴時則可添加一些沐浴油,並在洗完澡後,立刻塗抹潤膚乳液保持皮膚的濕潤;服裝建議以棉質衣料為主,避免毛質衣物,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6飲食習慣在殘害皮膚!營養師曝:愛吃白飯白麵讓肌膚鬆弛又蠟黃.天冷皮膚乾癢怎麼辦?一圖看懂護膚飲食這樣吃幫助維持水潤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8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
「我想和一般人一樣,可以對退休有嚮往與規畫,但因為生病,連旅行都不敢想。」55歲陳先生罹患天疱瘡,皮膚長出一片片水泡與膿疱,破裂後形成大面積嚴重傷口,為避免感染致命,全身包紮像木乃伊,每次換藥時,撕下沾黏在傷口上的紗布,猶如再撕掉一層皮,簡直痛不欲生。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除了天疱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等皮膚重症患者,長期處於隨時害怕復發的焦慮,面對人生,都不敢有長遠的想像。天疱瘡一年內死亡率75%天疱瘡好發於50至60歲中老年人,是一種嚴重皮膚黏膜自體免疫水疱性疾病,有慢性、會復發且無法治癒的特性。黃毓惠指出,天疱瘡起因於患者自體的B細胞產生抗體,攻擊「細胞間隙蛋白」,使細胞之間無法相連,患者皮膚出現水泡,輕輕一碰就破皮,若未及時治療,皮膚水泡破裂,會產生大面積傷口,皮膚失去保護,容易血漿流失、細菌感染,進而引發敗血症,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黃毓惠表示,天疱瘡治療,以類固醇、抗CD20單株抗體「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為主,再依疾病嚴重程度調整劑量,或加上免疫抑制劑輔助,有時為了避免感染,也會使用抗生素。「陳先生一開始擔心服用類固醇後的副作用而沒有按時吃藥,結果症狀大爆發,再就醫發現狀況嚴重。」黃毓惠說,陳先生遵醫囑用藥兩個月後,病情獲得控制才出院。生活上儘管他領有重大傷病卡免除醫藥費部分負擔費用,但在經濟壓力加重、害怕隨時可能復發的焦慮下,他只得提早退休。罹患GPP 求學、就業受挫除天疱瘡外,還有其他同樣為患者日常生活與生涯規畫帶來影響的皮膚重症疾病,像是發作時全身長滿膿疱,同樣有致命風險且容易復發特性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黃毓惠分享,有位29歲的男性病友4歲時就發病,每年發作數次,每次都須住院治療,進而影響求學生涯,國中畢業就不再升學,找工作也頻頻受挫。黃毓惠表示,許多研究認為,GPP與免疫系統中的「介白素(IL-36)」發炎反應途徑異常有關,主要是IL-36細胞激素分泌過多或未受控的活化,會造成身體持續發炎,引發GPP,一旦急性發作,將出現膿疱破皮、發燒等症狀,並伴隨關節炎等共病,甚至有感染、敗血症、器官衰竭、死亡的風險。研究顯示有部分患者是IL-36RN基因發生突變,發病年齡也較早。生物製劑新藥 助穩定病情目前GPP治療包含傳統的A酸、免疫抑制劑,但會對肝、腎造成負擔。黃毓惠表示,近年出現針對介白素-36調控的生物製劑新藥,根據研究顯示,經過這樣的精準治療,有些病患可在24小時內達到顯著療效,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在一周左右完全清除膿疱,快速改善皮膚症狀,穩定病情。黃毓惠說,找工作困難的29歲GPP患者在經過有效的治療,症狀獲好轉,也讓他尋找工作的過程順利許多,終於能跟一般人一樣,開始對未來有所期待,能夠買房、買車、甚至組建家庭,「天疱瘡和GPP對患者影響非常大,不只是身體還有生活。但只要穩定接受治療,也能夠不需要犧牲工作發展或是結婚生子等長遠的規畫。」📌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2-14 醫療.皮膚
染髮會成禿頭、髮變白? 皮膚科醫曝真相!安全染髮注意7件事
染髮是現代人追求亮眼外表的方式之一,有些民眾擔心染髮會造成禿頭,或出現愈染愈白的現象,不過皮膚科醫師指出,染髮主要還是在頭皮表面,髮根離表面還有0.5到1公分,最多是過敏造成皮膚受損,白頭髮則是源自髮根的黑色素細胞,隨著老化、黑色素細胞「怠工」才開始變白,民眾不用太擔心。染髮劑接觸頭皮易致過敏衛福部食藥署今天舉行「染髮ㄞˋ注意 食藥署教你『染髮要安全』」衛教記者會,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曾有消費者自行買染髮劑使用,因為過去染髮都沒有過敏的經驗,也沒有先進行皮膚測試,使用染髮劑時直接將染髮劑塗抹整頭,過程中染髮劑還接觸到頭皮、頸部、耳後的皮膚,之後這些部位開始出現癢疹,卻不以為意持續搔抓,不慎抓傷頭皮,進而造成感染、流膿。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有些民眾的體質會對染髮劑過敏,就不適合繼續染髮,即便沒有過敏反應,長期染髮還是建議避免染劑沾到頭皮,如果沒有什麼激烈反應,不用太擔心會對身體產生嚴重傷害。漂髮傷髮質 藥水更可能刺激頭皮而有些特殊色要漂髮,黃毓惠表示,因為色素要先去除,頭髮毛鱗片打開過程中會有髮質受損,因為對頭皮來說,這些藥水可能有刺激性反應,產生癢感或刺激感,建議以後避免使用,或不要讓要水碰到。另還有一種標榜讓頭髮變色的快速染、泡泡染,衛福部指出,目前未核准洗髮兼染髮之產品,坊間的泡泡染也是染髮劑的一種,使用時應看清楚使用方法正確使用,不得將泡泡染當洗髮精天天使用。常染髮會成禿頭、髮變白? 黃毓惠也說,有些人擔心會不會愈染愈容易禿頭或變白,不過染劑還是會在頭皮表面,因為髮根離表面還有0.5到1公分,最多是過敏造成皮膚受損。而頭髮變白則是因為,髮根的黑色素細胞,隨著老化而「怠工」,才開始變白,民眾不用太擔心。安全染髮注意7件事要安全使用染髮劑,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提醒注意以下7件事:1.選購有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特別要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是否有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如衛部(署)粧製字第○○○○○○號、衛部(署)粧輸字第○○○○○○號及衛部(署)粧陸輸字第○○○○○○號。2.使用前務必看清楚染髮產品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塗抹方式使用,避免接觸頭皮,不可以用洗髮搓揉方式進行染髮。3.使用前要留意頭髮周圍的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4.每次染髮必須間隔3個月以上。染髮前後7天內不要燙髮,因為不管染燙,毛鱗片都會張開、受損,可能會因為過敏反應影響頭皮。5..染髮劑不能使用在眉毛、睫毛等部位;剛修臉或替臉後,也應避免使用染髮劑。6.不要同時使用不同廠牌的染劑。7.可能懷孕或確知已懷孕婦女更不建議染髮,以避免不可預知的風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1 醫療.皮膚
染髮會致癌嗎?染髮後護髮有用嗎?皮膚科醫師一次破解染髮「10大迷思」
染髮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無論是把變白的頭髮染成黑色,或是染成時下最流行的灰藍色、灰紫色。只要想改變造型,「染髮」是常見的選項之一。但圍繞著染髮常有各式各樣的疑問,尤其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染髮到底會不會致癌?多久染一次頭髮比較好?太常染髮會禿頭嗎?關於這些染髮的常見疑問,《良醫健康網》採訪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同時蒐羅可信資料,一次解析民眾常見的十大迷思:一、染髮會增加致癌風險嗎?科學家還在研究中,目前沒有確切的研究資料顯示會增加人體的致癌機率。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目前將染髮劑歸為第3級致癌物,與人們經常飲用的咖啡為同一級,意思是:「目前尚無足夠的動物或人體的實證資料,據以分類該物質是否為人類致癌物」,並指出染髮與罹癌之關聯性可能與皮膚直接接觸或長期的職業暴露有關,一般染髮的狀況不用太擔心。美國防癌協會(ACS)也表示,1980年後製造之染髮劑已移除包含芳香胺(Aromatic amines)等證實會致癌的化學物質,無證據顯示非永久性染髮會增加罹癌風險。二、聽說染髮前一天不洗頭髮,可以保護頭皮,是真的嗎?錯誤,頭皮的分泌物沒有辦法保護頭皮不受染劑傷害。染髮前一天要不要洗頭髮都可以,但洗頭髮跟染劑是否傷頭皮沒有關係。三、染髮後多久要洗頭?以頭皮的健康來說,染髮後什麼時候洗頭髮都沒有影響。但是洗頭是否影響染髮的效果,可能視染劑而定,建議與設計師討論。四、長期染髮、燙髮會影響頭皮健康嗎?會。因為染燙髮使用的都是化學藥劑,太頻繁接觸都會傷害頭皮健康。因為染燙髮使用的都是化學藥劑,太頻繁接觸都會傷害頭皮健康。五、聽說「漂髮」很傷髮質,是真的嗎?是真的,因為漂法會讓毛髮中的黑色素整個消失,的確對頭髮的影響比較大。至於頭皮的健康,只要化學藥劑有碰到頭皮,多少都會受影響。所以醫師會建議不論染髮、燙髮,這些化學藥劑都盡量不要碰到頭皮。六、聽說太常染髮會禿頭,是真的嗎?錯誤,禿頭的原因很多,例如遺傳、壓力、化療。但是在染頭髮的時候,只有染表面的頭髮,而毛囊是在頭皮的深層,不會被染劑傷害到。所以禿頭跟染髮沒有關係。七、染髮後常做護髮有用嗎?多少會有幫助,可以讓頭髮的毛鱗片排列比較整齊,頭髮比較柔順。但頭皮、頭髮的健康來說,醫師會建議最好還是不要去做染燙。八、多久染一次頭髮比較好?建議不要太常染髮,間隔三個月到半年比較好。九、孕婦可以染髮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哺乳媽媽使用染髮劑或燙髮劑對哺乳寶寶有影響。使用在頭皮上的用品就像使用在其他皮膚上的藥品一樣,吸收到體內的量很少,對哺乳寶寶的影響很少。如果媽媽的頭皮是健康以及完整的,比起頭皮有抓裂傷的媽媽,染髮劑吸收的量更少。對哺乳媽媽燙髮或染髮有以下幾點建議: 選擇專業合格的美髮師 告訴美髮師您正在哺餵母乳 輕柔的洗頭,勿抓傷頭皮 選擇天然成分的燙染產品 染燙髮時注意通風 請美髮師盡可能不讓藥劑接觸頭皮。皮膚科醫師建議,染髮時最好不要讓染劑接觸頭皮。十、染頭髮時要注意什麼?衛生福利部曾提出「染前選」、「髮健康」、「要看明」、「安全染」、「全注意」的五個要點,在染髮前、中、後可注意以下地方: 染前選︰選購有衛福部許可字號及完整標示的染髮產品。 髮健康︰確認頭髮周圍的皮膚及頭皮是否健康,有傷口時千萬不要染髮。 要看明︰看清楚染髮產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確保使用安全。 安全染︰正確安全使用染髮產品,不得以洗髮方式進行染髮。 全注意︰全心注意染後皮膚狀況,每次染髮必須間隔三個月以上。另外,有些人可能會對染劑的成分過敏,因此第一次染髮時,可以塗一些染劑在耳朵後面的皮膚,試試看會不會過敏。如果不會過敏就可以使用染劑。提醒大家,染髮時仍須避免染髮劑與皮膚直接接觸,並注意頭皮毛囊健康狀況,頭皮有傷口或過敏症狀時千萬不能染髮。【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 - 「染髮5撇步,安全又美麗」正確染髮及選購染髮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健康九九網站【延伸閱讀】 「不吃餓死算了!」長大才懂,曾以為的惡毒,是媽媽撐起家庭的堅強
-
2023-08-2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痛起來要人命的皮蛇,竟也是「新冠後遺症」!2方法減低皮蛇發生率
新冠疫情後,皮膚科診所「皮蛇」患者湧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今年因皮蛇就診的人數,與往年比起來足足增加兩成,幾乎每天都有因皮蛇求診的患者。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如果是染疫後輕症,罹患皮蛇的機率增加15%,重症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則增加20%。42歲在科技業上班的男子,6月初確診新冠肺炎,在家休息幾天,很快快篩試劑就恢復成一條線,只是「久咳」伴隨他長達一個月,但才剛擺脫「咳不停」症狀,左眼及左臉,時常不自覺抽動,頭皮也有痠麻感,他以為是加班太累引起的偏頭痛,3周後,眼睛開始刺痛、長水泡,頭皮出現大幅度抽搐,醫師一看診就說「你得到皮蛇了」。皮蛇怎麼來的?源自小時候感染水痘病毒根據統計,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曾罹患過帶狀疱疹,而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帶狀疱疹的出現與小時候長過的水痘有關,水痘大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孩童,只要感染過一次,就能終生免疫,但是水痘結痂痊癒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仍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中,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復發,俗稱為皮蛇。水痘病毒潛藏的位置與未來復發的位置有絕對的關係,藏在人體第五對腦神經,未來會在眼周附近復發;第三對腦神經則反映在嘴巴;躲在腰椎神經第四條到第五條的位置,則會在大腿上復發。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通常皮蛇復發的位置都是在軀幹上,如果長在眼周周圍,較為危險,嚴重者恐失明。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蛇常發生在何種情況?有前驅症狀?黃毓惠表示,皮蛇通常發生在免疫力較差的民眾身上,大病初癒、染疫過後或50歲以上的長輩等。皮蛇被誘發時,前驅症狀會先出現,患者會感覺到胸悶、腸胃痛或是頭皮麻痛、眼周抽痛等,後續皮膚會有「被電到」的感覺,這些症狀出現大約五天左右,皮膚會開始起紅疹、刺痛,水泡也會跟著冒出來。趙昭明說,如果能在前驅症狀時就介入治療,投藥效果會非常好,等到出現水泡後,才服用藥物,治療時間需至少需要歷時一個月左右,才能完全改善症狀,且有些患者會因此留下「神經痛」的症狀,這種神經痛起來非常嚴重,恐長達半年到一年,患者甚至會因此失眠,需要投入更多治療。延伸閱讀/皮蛇有多痛?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看詳細運動+帶狀疱疹疫苗 降低罹患皮蛇機率黃毓惠表示,皮蛇與免疫力好不好呈現正相關,想要避免皮蛇上身,要盡可能維持自身的免疫功能,不要太過疲累,不要暴飲暴食,維持規律的運動頻率,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能增加心肺功能,可以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除此之外,也建議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趙昭明表示,舊款的帶狀疱疹疫苗,僅需施打一劑,可有七成的保護力,效力維持七年,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需施打兩劑,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三個月,保護力可達九成,效力也是維持七年。曾罹患過皮蛇也建議可以施打,至於施打過疫苗後,皮蛇還是出現,是否要再打第二次的疫苗,黃毓惠說,尚未有證據需要施打兩次帶狀疱疹疫苗,目前仍建議施打過一次疫苗即具有保護效力。哪些人是罹患皮蛇的高危險群?1. 50歲以上2.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或罹患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3. 曾罹患新冠肺炎4. 代謝症候群患者5. 過勞或壓力過大族群(資料來源/趙昭明醫師 製表/陳雨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6 醫療.皮膚
防曬乳標示SPF防曬傷、PA延緩曬黑時間 撐傘防曬注意一事才有效
今年五月台灣就突破新高溫紀錄,夏天越來越難熬。置身有如烤爐的環境,過量紫外線是最直接的傷害,對皮膚、眼睛而言,都是加速老化的殺手。一出門就汗流浹背,油光滿面,更是讓人尷尬不已。今天元氣周報教你如何在爆熱夏季做好防曬金鐘罩。台灣夏天陽光強烈,曝曬在陽光下,就有被曬黑、曬傷的機會,民眾最常使用的防曬方法,包括擦防曬乳、撐陽傘、穿抗UV衣物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民眾選購防曬乳,看懂英文標示十分重要,但須先了解何謂UVA、UVB。紫外線UVA讓人變黑變老,UVB導致曬紅、曬傷。潘企岳指出,紫外線Ultraviolet縮寫為UV,共分成UVA、UVB、UVC,分別代表不同波段長度的紫外線,波長從長到短分別為UVA、UVB、UVC,波長愈長,穿透力愈強。●UVA波長介於320至400奈米,可穿透雲層、玻璃進入室內或車內,並能穿透至皮膚真皮層,使皮膚曬黑和老化。●UVB波長介於280至320奈米,約九成會被臭氧層或雲層吸收,UVB會抵達皮膚表皮層,是導致曬紅、曬傷的主因。●UVC波長最短,穿透力較差,幾乎全部被大氣層阻擋。擦防曬看標示,SPF預防曬傷,PA延緩曬黑時間。了解紫外線特性之後,就能進一步看懂防曬標示。潘企岳說,台灣常見的SPF、PA分別指的是能延長被曬傷及曬黑的時間。其中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屬於國際公認標準,指的是能阻隔UVB的時間,延緩皮膚曬傷、曬紅,通常以SPF加「數值」標示,當數值愈高,表示在太陽下越久才會被曬傷。舉例,SPF10代表該產品可以將皮膚曬紅曬傷的時間延長10倍,SPF50的產品則可以延長50倍。至於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是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於1996年提出的防曬標示法,以+號表示,+號是計算阻隔UVA,延緩肌膚被曬黑、老化的時間,+號愈多,代表愈能延緩被曬黑的時間。如PA+延緩曬黑時間達2到4倍、PA++為4到8倍、PA+++為8至16倍、PA++++達16倍以上。以「指尖單位」計算份量,曝曬前20-30分鐘擦最好。「防曬乳正確使用方式也十分重要,塗抹時一定要均勻,不足或過多都不恰當。」潘企岳說,用量可參考一般藥膏使用量標準的FTU估算方式。一個FTU(fingertip unit 指尖單位),也就是一個指節的體積,通常是以有指甲的指節作為估算,約0.5克劑量可塗抹成人一隻手掌、手背及手指面積。潘企岳說,以此方式估算,一隻手臂從手腕到肩膀約需使用1.75克防曬乳,約3.5個指節的體積;而一隻腿則為從腳趾到腹股溝位置,約需使用4.5克防曬乳。若要戲水應選擇防水功能防曬乳。潘企岳表示,防曬乳正確使用時間,為接觸陽光前20至30分鐘,均勻塗抹在皮膚上,經由皮膚角質層吸收後,可以在角質層分布得較為平均,防曬效果更好,並建議每隔兩個小時補擦一次,但最好的做法是,只要流汗後就應補擦。搭配物理防曬,陽傘選深色,外套選織法密者。除防曬乳之外,民眾也常使用陽傘、抗UV外套防曬,但這類物件的功效、顏色、材質如何挑選,才能達到最大效果?潘企岳說,選用陽傘、抗UV外套防曬,顏色最好選用黑色,據相關研究指出,黑色最能防曬、抗紫外線。陽傘傘面可以為淺色,但傘面內層的顏色應該為黑色,以防紫外線穿過傘面,照射到皮膚,增加曬黑的機會。至於防曬外套材質怎麼選?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最好選擇織法較密材質的衣物,如丹寧布等,好處是可以遮蔽陽光,達到防曬的效果,缺點是此類衣物較不透氣、通風,建議有需要防曬再使用即可。或是直接購買具有防曬功能材質的衣服,顏色還是以深色為主。黑色素細胞多膚色偏黑者曬黑 不易白回來有些人天生不容易曬黑,或即使曬黑很快就白回來;有些人認真防曬,卻很容易變黑,是什麼原因?潘企岳說,皮膚照射到陽光後,黑色素細胞會立即反應出現黑色素增生的情形,而黑色素顆粒經氧化後,還會聚集起來形成較大顆粒,膚色就會變得更深,這是一種皮膚保護機制,避免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因此,本身膚色較黑的人,黑色素細胞經陽光刺激後,容易持續製造黑色素,此時就會變得更黑,要恢復變白的時間就會比較久。但膚色相對比較白的人,因為體內黑色素少,又對陽光反應不佳,黑色素製造也不多,不容易聚集,即使曬黑後也很快白回來,這與個人體質有關。至於皮膚曬黑為何還會白回來?潘企岳說,皮膚黑色素多分布在表皮細胞,隨著表皮細胞代謝,黑色素也會一起代謝,並隨皮膚一起剝落,新皮膚如果沒有接受太多的陽光照射,黑色素不再製造,膚色就會顯得比較白。常見防曬迷思一次看Q:防曬乳擦得愈厚,效果愈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說,民眾常有一個迷思,就是防曬乳擦得愈厚,防曬效果愈好,其實擦得愈厚,防曬效果不一定更好,且擦了過多的防曬乳,也只是浪費,甚至可能造成皮膚負擔。潘企岳說,擦防曬乳,只需要擦薄薄的一層,以皮膚不感覺厚重為主,重要的是一定要均勻塗抹,避免有些地方沒塗到,或是塗得太薄的地方,容易曬傷。但若是使用SPF小於50的產品,建議可以多塗一點,或塗抹兩次。Q:車窗有抗UV玻璃、貼隔熱紙就不會曬黑?「車窗有抗UV玻璃、貼隔熱紙就不會曬黑,這是肯定的。」潘企岳說,汽車常用的抗UV玻璃、貼隔熱紙,具有隔絕紫外線的功能,因此建議車主應使用,避免在車內曬傷。況且陽光紫外線容易傷害汽車內部的塑膠、皮椅等,一旦貼上後,也可以避免汽車內裝老化,同時達到防曬的效果。 Q:愛吃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的人,更容易曬黑?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目前針對愛吃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的人,是否更容易曬黑的臨床研究很少,但仍建議愛吃感光食物的人,需多注意做好防曬,以免容易色素沉澱。黃毓惠說,所幸九層塔、芹菜等高感光食物,通常不會一次攝取很大量,民眾不須過度擔心。但要提醒的是,檸檬、柚子、柑橘類等水果,也富含感光物質,如擠完檸檬後沒有洗手,又曬到陽光,手指常有曬黑的情形。有些女性會用檸檬敷臉美白,如果敷完後沒有把臉洗乾淨,也會增加曬黑的機會。Q:待在室內只要離窗邊遠一點,就不會有紫外線曬黑的問題?黃毓惠說,陽光紫外線UVA的波長較長,穿透力強,可以透過玻璃曬進室內,這時民眾如果坐在窗邊,皮膚就容易曬黑。因此,即便戶外是大太陽,人待在室內,最好還是選擇遠離窗邊的座位,避免照到陽光,不要以為在室內就沒事。如果僅剩窗邊座位,最好把窗簾拉起來,或塗抹防曬乳防曬。Q:出門前半小時提早擦防曬乳,才能達到防曬效果?潘企岳表示,塗抹防曬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塗抹均勻,因此,建議出門前,也就是曬太陽前20至30分鐘,這時時間較為寬裕,可以慢慢的把防曬乳平均塗抹到臉部、頸部、手、手臂、雙腿等處,塗抹後經20、30分鐘,防曬乳可以深入皮膚角質層,並於角質層分布得較為平均,外出後的防曬效果更好。「外出後再塗抹防曬乳,不是不行,但一方面可能時間倉促,塗抹得不夠均勻,且防曬乳可能尚未進入角質層,就被汗水沖走,防曬效果大打折扣。」潘企岳建議,出門前先行塗抹曬乳,還是最好的選擇。Q:太陽眼鏡顏色越愈深,防曬效果愈好?太陽眼鏡有無防曬功能與顏色深淺沒有絕對關係,黃毓惠說,必須檢視太陽眼鏡有無抗紫外線的功效,如果沒有抗紫外線的功能,顏色再深對於防曬可說是沒有效果。因此,買太陽眼鏡前應找可信賴的品牌商家、多詢問店員,選購可以抗紫外線的產品。Q:戴口罩也可以防曬?最好挑深色口罩?潘企岳說,深色的口罩相較於淺色口罩,能隔絕較多的紫外線。但臨床發現,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天氣炎熱或口罩太小,部分患者戴口罩時沒有完全服貼臉部,包括臉頰靠近鬢角、耳朵的地方,或是眼睛下方的顴骨等處,甚至是額頭等沒有口罩的地方,如果沒有防曬,都會曬黑,一張臉出現兩種不同的膚色,甚至是眼睛下方顴骨等處,恐出現肝斑、黑斑。潘企岳說,建議民眾戴口罩時可以照著鏡子,了解哪些部位是沒有口罩遮蔽的地方,就要加以防曬,不要以為戴了口罩,臉部防曬就萬無一失。當然,全臉塗抹防曬乳仍是較好的選擇。口罩太小等因素,部分患者戴口罩時無法完全服貼臉部,包括臉頰靠近鬢角、耳朵的地方,或是眼睛下方的顴骨等處,甚至是額頭等沒有口罩的地方,如果沒有防曬,都會曬黑,一張臉出現兩種不同的膚色,甚至是眼睛下方顴骨等處,恐出現肝斑、黑斑。潘企岳說,建議民眾戴口罩時可以照著鏡子,了解哪些部位是沒有口罩遮蔽的地方,就要加以防曬,不要以為戴了口罩,臉部防曬就萬無一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1 醫療.皮膚
中西醫解釋頭皮出油的原因有哪些?5重點保護頭皮避免禿頭!
不少人才剛洗完頭,一覺醒來頭髮卻又油滋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以中醫觀點解釋頭皮常常出油,應與肝膽不好有關,特別是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民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指出頭皮出油目前科學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與肝臟有關,比較多證據是表顯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或是女性的卵巢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引起頭皮出油。頭髮油膩在中醫角度是「肝膽濕熱」的問題,原因多與2問題相關不少人才剛洗完頭,一覺醒來頭髮卻又油滋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頭皮如果常常出油,與肝膽不好有關,特別是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民眾,頭皮特別容易出油,建議注意調整作息及飲食,就能獲得改善。吳柏鋒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又不正常,鮮少控制飲食,造成身體龐大的負擔,許多肝膽濕熱的患者,都有一個通病「頭髮油」、「頭髮細」。曾有一名患者每天都有洗頭的習慣,但不到半天時間,頭髮就會變得油膩,經中醫師診斷也有肝膽濕熱的問題。【中醫觀點】中醫認為「肺主皮(膚)毛(髮)」,頭髮是「血之餘」,肝血不足就會長不出頭髮,因此腎與肺相同掌管毛髮。他說,腎精足則髮量多,髮色黑且有光澤,腎精不足則髮稀疏,肝、肺、腎都與生活作息及飲食有關,若要改善狀況,建議患者求助醫師,平時少吃煎、烤、炸、辣的食物,逐漸就可以改善。頭皮出油與肝臟有關嗎?專業醫師指出可能與這兩個內臟有關趙昭明表示,頭皮出油確實與內臟有關,但科學沒有直接的證據顯示它與肝臟有關,比較多證據是顯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或是女性的卵巢出現問題時,就會造成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旺盛,另外就是愛吃甜食、油炸物也會讓出現皮脂腺分泌問題。【西醫觀點】頭皮油脂分泌過盛的問題,多發生在女性,主要是女性的情緒反應較明顯,壓力也容易出現,所以常常會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男性通常是活動量大才會造成頭皮油脂過剩。值得注意的是,頭皮油脂過盛,其實是掉髮的前兆,民眾除了改善身體內在的生活作息等問題外,也可以透過後天的清潔改善,但必須要注意不可「過度清潔」,每天最多洗頭2次,避免傷害頭皮。 頭皮容易出有用超過40℃熱水洗頭 小心變禿頭許多頭皮容易出油的民眾,多半會以勤洗頭來改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洗頭千萬不要過度,否則適得其反,她提醒洗頭時,別用熱水沖,以免燙傷皮囊,造成皮囊萎縮,去油膩不成,反而成了禿頭。趙昭明指出,當頭皮的毛囊開始受損後,就會導致頭皮出油,頭髮惠漸漸變細,頭髮愈來愈容易斷,掉髮量也會增加,如果毛囊問題沒有解決,長久下來就可能造成禿頭。保護頭皮5重點1.使用洗髮精量要適量:每次洗髮時,使用洗髮精的量只需一個瓶蓋容量即可,許多民眾在洗頭時往往用過量的洗髮精,可能會因為化學物質過多而傷了頭皮。(黃毓惠)洗髮精盡量使用「透明」的洗髮精,他解釋,乳狀或是有顏色的洗髮精,通常會含有矽靈、潤絲等物質,對頭皮都是傷害,潤絲精可直接用於頭髮上,別用到髮根。(趙昭明)2.頭皮清潔應使用涼水:頭皮較為脆弱,與一般身體的皮膚不一樣,不適合用熱水洗,建議用40℃以下溫涼的水洗較適合,每次洗頭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每次最多5分鐘即可。(黃毓惠、趙昭明)3.清潔頭皮使用指腹:洗頭時,千萬不要為了追求「爽感」,用指甲抓頭皮,過度用力都可能傷到毛囊,建議用指腹按摩就好。(黃毓惠)4.每天最多洗兩次頭髮就夠了,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乾燥,頭皮油脂分泌更加旺盛。(趙昭明)5.吹乾頭髮以冷風吹乾:吹頭髮時,也不要使用熱風,直接吹到頭皮,也會造成頭皮毛囊萎縮,要用冷風吹乾較適合。(趙昭明)【原始資料為2015/03/05聯合報健康版 2023/07/10更新增補】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4-24 醫聲.醫聲要聞
兒科住院醫師招聘 比往年更冷
近十年來, 醫界飽受「五大皆空」困境, 受健保給付偏低及新冠疫情影響,今年兒科、急診科住院醫師招募更加不易,令醫界憂心。兒科醫學會統計,今年全國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達七成,招募熱度明顯比往年差,「真的很難招」,連一向搶手的馬偕兒童醫院迄今也尚有名額。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指出,去年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為百分之八十三,低於內科招聘率百分之八十九,僅高於急診。今年兒科住院醫師訓練容額約一三○人,現僅招募九十多人,距離七月底截止日,僅剩三個月,「冷到不行」,可能無法招滿。彭純芝說,以她服務的馬偕兒童醫院為例,往年一定提前招滿,從未有過補不足困擾,但今年住院醫師訓練容額十四人,距離滿額還差二、三人。相較於急診、兒科、內科等招不滿住院醫師的冷清局面,皮膚科可是炙手可熱,今年部定訓練員額才二十五名,早已擠破頭,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長庚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林口台北長庚兩院皮膚科也才四名容額,但申請者超過三十人,可見搶手程度。為何兒科住院醫師招募不易? 彭純芝指出,這三年對抗疫情,大家都戴口罩防疫,兒科病人減少,再加上少子女化效應,影響年輕醫師投入兒科意願。再者,少子化趨勢已定,兒科診所開設困難,彭純芝指出,許多年輕世代醫師考量日後開業,而選擇成人科別,例如耳鼻喉科等,大人小孩皆為客源;為了讓兒科醫師有立足機會,政府應該擬定保護兒童醫療的政策,否則兒科醫師恐愈來愈少。台大兒童醫院長李旺祚表示,台灣出生人口逐年降低,早在廿多年前就有人將兒科視為「夕陽產業」,但情況並非如此,兒科小病童還是很多,不過,兒童醫療給付偏低,這也是讓年輕醫師卻步的原因之一。健保署統計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前三年,一○六至一○八年兒科申報健保點值占率,分別為百分之六點五、六點四、六點二,逐年降低,雖然兒科醫師人數每年微幅增加,但兒科給付占率偏低。對此,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說,兒科住院醫師招募情況時好時壞,兒科醫師常自嘲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未來堪慮,而薪資又非前段班,其他科別積極搶人,造成願意選擇兒科的醫師人數減少。如果現在氛圍是向「錢」看齊,如何把醫師拉回來,十分重要,衛福部將設法提供更多誘因。
-
2023-04-2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什麼病會「連風吹過都痛」?完整解析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症狀與治療
【本文重點】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率不高,但病程兇猛,病情嚴重者可能出現敗血症、心肺腎多重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此病的誘發原因多元且無法預測,包括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甚至感染新冠肺炎都可能導致發作。現有藥物大多針對一般乾癬的致病機轉設計,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不同,近年新藥研發已有針對其發炎路徑設計的生物製劑問世,可阻斷發炎反應,達到抑制急性發作的效果,並且能夠緩解疼痛,提升生活品質。該款生物製劑已獲得食藥署核發藥證,也在健保署專家會議中進行討論,期望能夠將其納入健保給付範圍。--by ChatGPT什麼痛連風吹過會動?從李小姐個案了解「這疾病」有多痛「連風吹過都會痛!」28歲的李小姐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6年前開始反覆長出密集膿疱,除了臉部、手腳掌,其餘全身皮膚出現大片膿疱、破皮潰瘍,不僅容易沾黏衣服、破皮,連行走、站立都困難,也時常半夜被痛醒,過去只能症狀治療,例如止痛、止癢等,月經來時還可能急性發作,等於一年發作12次,每次都痛到得住院一周。更多GPP故事>>>錯把膿疱當濕疹?當心恐致失能的罕見皮膚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台灣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約500多位,急性發作時不僅病程兇猛、持續時間長,逾7成患者在2年內會數度重度急性發作,也因為疾病罕見,平均10位患者有3人經歷半年以上才確診。什麼是全身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是一種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40至60歲成人,女性較多。林口長庚皮膚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典型症狀為皮膚出現大面積膿疱、紅斑、脫屑,經常伴隨疼痛、發燒、疲倦等6大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嚴重恐併發敗血症、心肺腎多重器官衰竭,誘發原因多元且無法預測,包括遺傳因素、懷孕、壓力、環境、藥物影響,甚至感染新冠肺炎皆可能導致發作。黃毓惠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部分症狀與一般斑塊型乾癬相似,如皮膚患處泛紅、脫屑,常被誤認是一般乾癬,出現膿疱也被當作感染處理,而民眾若尋求民俗偏方,吃人蔘、靈芝、薑母鴨等補品,更讓免疫力失調,症狀惡化。延伸閱讀>>>滿身膿疱、突發高燒,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看更多疾病介紹,請參考元氣百科-全身型膿疱性乾癬2023年有新藥可以治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嗎?健保給付嗎?林口長庚皮膚部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現有藥物大多針對一般乾癬的致病機轉IL-17、IL-23等發炎路徑所設計,與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致病機轉IL-36不同,近年新藥研發,已有針對IL-36發炎路徑設計的生物製劑問世,可阻斷發炎反應,達到抑制急性發作的效果,除了可消除膿疱症狀,也能緩解疼痛,提升生活品質。延伸閱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難診斷,滿身膿疱感染惡化恐致命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屬於皮膚重症,該款生物製劑已獲食藥署核發藥證,今年4月健保署也舉行專家會議,討論該款生物製劑納入健保條件、適應症及價格,如須符合嚴重指數分數、基因突變檢查等,但須待健保共擬會最後決議。此外,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生率小於萬分之一,部分患者也與基因突變相關,也將規畫向國健署提出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申請,希望納為罕病。趙曉秋也表示,醫學會正致力發展「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指引」,盼助病友建立完善治療環境。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4-19 醫療.皮膚
一次了解老人斑、雀斑、曬斑和肝斑成因!雷射除斑這樣做避免「皮膚反黑」
● 日曬、體質以及年紀 助長老人斑生成● 老人斑不會癌變 長在真皮層的痣才會● 汽化雷射能徹底除斑 但難防老人斑再生鴻海創辦人郭台銘3年前投入國民黨初選時,被發現進場「修修臉」,臉上大小不一的老人斑消失,鏡頭上的他瞬間回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張雅菁說,老人斑的正式名稱為「脂漏性角化症」,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可能會出現,其成因與體質、年紀、日曬有關,而體質因素占最大宗,不過,老人斑並不會造成癌變,它唯一惱人的只有外觀上會令患者引起主觀上的困擾。臉上斑點知多少?老人斑、雀斑、曬斑、肝斑都不同不是上了年紀,臉上的斑點就是老人斑,老人斑、雀斑、曬斑與肝斑完全不同。張雅菁說,老人斑為脂漏性角化症,表皮角化往外增生,摸起來質地粗糙且突起,老人斑除了長在臉上,四肢、軀幹也是常見的部位,有人形容,老人斑就像是「溶掉的蠟燭」黏在臉上,一塊又粗粗的。雀斑則是因基因引起,即使沒有曬太陽,臉部表皮也會出現黃褐色的小斑點,雀斑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慢慢淡化;曬斑則是因為過度日曬,讓表皮出現光老化,隨年紀增加顏色會加深,斑點大小類似雀斑,一般民眾難自行辨別。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表示,肝斑呈現暗紅色類似豬肝色,分布在臉頰、額頭,臉頰會「對稱」出現,大小多是一整片,不是小斑點。肝斑成因受荷爾蒙影響,老人斑成因多帶有特殊體質老人斑好發於50歲以上民眾,不過,老人斑生成最大的因素仍以「體質」為主,張雅菁說,臨床上不少20多歲的民眾就出現大面積的老人斑。老人斑對人最大的影響就是「美觀」,很多患者都是伴侶看不順眼,被要求治療改善,還有一位患者因為孫子太愛摳他的老人斑,不勝其擾而求診。臨床上,碰到一些患者憂心突起的老人斑會癌變。張雅菁表示,老人斑生長在表皮,並不會引起癌變,生長在真皮層上的痣才有機會癌變,而有些突起的黑點,也可能是黑色素癌,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黃毓惠表示,肝斑的好發原因則受到體質以及荷爾蒙影響,尤其時女性懷孕後,荷爾蒙變化,或是情緒壓力影響,肝斑就可能長出來。通常好發於25歲以後的女性,隨著年紀增長,肝斑長出來的機率會愈來愈高。治療老人斑、肝斑,「這種雷射」最有效老人斑治療的方式,主流以「汽化雷射」為主,汽化雷射可以分為鉺雅鉻雷射、二氧化碳雷射,依照老人斑面積分次治療,雷射後會形成傷口,約二周內傷口會癒合恢復,不過雷射後,老人斑的顏色恢復需幾個月時間,恢復期間需做好防曬,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其餘的治療方式還有冷凍治療、電燒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冷凍與電燒治療幾乎沒有醫師在執行,手術治療則是處理較大面積的老人斑,且該老人斑的位置還剛好被發現有黑色素癌的發生,才建議手術。張雅菁表示,皮膚上的斑點,可能同時存在,如老人斑上也可能同時存在雀斑,也可能同時長痣,老人斑本身則是不會癌變的。黃毓惠表示,肝斑、雀斑、曬斑都能透過皮秒、脈衝光改善,不過有些患者原本沒有肝斑,會因為過度打雷射而跑出來,肝斑主要長在基底層,開始冒出來時,外觀還看不到,如果過度雷射,有可能會把原本潛伏的肝斑誘發上來,不過如果是誘發性的肝斑,後續透過雷射治療,並搭配防曬,以及使用傳明酸約4個月,即可改善。除斑的雷射手術後,避免「皮膚反黑」需要這樣做!根據統計,雷射手術後約有三分之一機率反黑。黃毓惠表示,這屬於自然現象,只要好好照顧都會恢復。張雅菁也說,雷射後常被詬病會「反黑」,雷射後防曬一定要做足,否則日曬過度就會反黑,不過反黑後續也會慢慢消退,只是患者也會因此遇上美觀上的困擾。張雅菁表示,雷射後避免化妝或擦拭保養品,雷射後得優先讓傷口癒合,等待癒合後才建議保濕保養。黃毓惠表示,雷射過後的保養,盡量避免使用含有熊果素、麴酸、左旋C的保養品,盡量使用無色素成分,需要格外注意。預防皮膚斑點產生,防曬產品要如何選擇?預防各種斑點的發生,唯一能透過「行為」改善的僅有防曬,防曬的方式包含物理性與化學性,擦拭防曬乳、外出戴帽子、太陽眼鏡、陽傘等。黃毓惠表示,防曬成分主要是阻絕紫外線UVA以及UVB,選擇防曬產品,以台灣的狀況來說,建議兩種阻絕的成分都要有,因為UVA會使皮膚老化、UVB容易曬傷皮膚變黑。UVA係數建議可選PA+++以上,歐系產品會以PPD呈現對抗UVA係數,建議選擇10以上;抗UVB則是用SPF係數呈現,建議選擇30以上。使用防曬乳的方式,是在還沒流汗之前擦拭,下班前補一次。勞動者只要流汗就要補擦一次。平時外出則建議戴墨鏡、陽傘,陽傘建議以內外都是黑色的陽傘為優先選擇,如果傘內的顏色是銀色,反而會反射陽光,增加曬傷的機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4 醫療.皮膚
5種皮膚常見小肉芽如何治療?快速增加且有這些症狀,當心可能是癌
許多人的眼皮、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摺處,常會莫名的出現小肉芽,不僅有礙美觀,也會擔心是否身體發生病變,令人困擾。其實,多數小肉芽不用太擔心,除非肉芽持續變大或流血,就要特別留意。小肉芽是良性「軟性纖維瘤」 好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友1. 軟性纖維瘤皮膚小肉芽俗稱「息肉」,正式學名是「軟性纖維瘤」,為皮膚表皮與真皮層間出現纖維組織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肉芽,好發於女性,多為後天才會生長。治療多利用電燒、雷射等方式,但有可能復發,因此應及早預防改善。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羅陽說,小肉芽好發於體型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這類族群體內會出現胰島素阻抗,血液中胰島素濃度高,會影響皮膚生長因子而長出小肉芽,發生機率比一般人高,其他包括家族史或體質因素等。此外,女性在懷孕期間,小肉芽生長也會變多,可能與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有關。皮膚皺摺處如頸部、腋下、眼皮周圍,易長出小肉芽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表示,常見許多人的頸部、腋下、腹股溝、女性胸部下緣、眼皮周圍等皮膚皺摺處,因為長時間摩擦而出現小肉芽。建議應避免肥胖,平時少吃高油高糖飲食、多運動,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治療:電燒、雷射方式去除皮膚小肉芽依不同病因,將採用不同治療方式。黃毓惠及羅陽說,軟性纖維瘤可採電燒、雷射方式去除。如果纖維瘤體積約0.1至0.2公分,也可以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冷凍治療,但顆粒較大時,冷凍治療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四種小肉芽並不是軟性纖維瘤2.汗管瘤不過,身上出現肉芽也可能不是軟性纖維瘤。羅陽說,如果眼眶周遭或下眼瞼出現偏膚色或透明色的肉芽,則是汗管瘤,為真皮層汗管組織增生所致,建議不要擠眼眶四周的痘痘,勿過度塗抹含水楊酸等酸性成分的藥劑,以防眼眶周遭皮膚受傷。治療:二氧化碳等雷射治療3.粟粒腫另一種是粟粒腫,常被誤以為是白色粉刺,因皮脂腺油脂代謝異常,或眼眶四周皮膚曾受傷、過度摩擦,形成小肉芽。治療:粟粒腫小顆時,可用手擠出或雷射治療4.老人斑俗稱「老人斑」的脂漏性角化也會長出肉芽,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容易出現凸起的角化組織,此類肉芽為全身皮膚都可能會長,生成原因與體質、日曬接觸紫外線等有關,好發於臉部、頸部,容易與軟性纖維瘤混淆,建議要多注意防曬,降低臉部、頸部、手臂長出老人斑的機會。【疾病百科】老人斑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5.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種肉芽,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天生免疫力不佳、有自體免疫疾病、重大傷病等患者容易發生,症狀為扁扁的小顆粒,好發於兩側太陽穴、額頭等,平時應避免接觸健身房的公共用品,如毛巾、枕頭,以及共用的美容儀器等,多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疾病百科】扁平疣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 慎防癌症轉移症狀羅陽提醒,如果皮膚增生組織是硬硬的角化組織,或短期內數目增加很多,應懷疑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甚至是出現疼痛、流血、顏色變黑或腫脹、腫痛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可能是基底細胞癌等異常組織,且若非好發部位出現肉芽,當有癌症病史或家族史等患者應要檢查,慎防是癌症轉移症狀,須經醫師診斷找出真正病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8 醫療.指甲.足部
指甲剪太短、鞋太緊...易引發甲溝炎!護甲4招減少復發
●甲溝炎症狀:指甲發炎紅腫、疼痛●剪指甲不當,易發生甲溝炎●症狀輕微,抗生素治療為主百歲人瑞請家人幫忙剪指甲,卻不小心把指甲側邊剪太短,隔天甲溝就發炎紅腫,痛得老人家哀哀叫。一位60幾歲熱愛戶外活動的男性,新買的運動鞋有點太緊,穿幾個月下來,不僅大腳趾甲溝發炎,連灰指甲都來了。另一位50多歲婦女手指甲溝炎,雖有擦藥,每天做家事常碰水、弄髒手,最終拖到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才就醫。發生甲溝炎3原因1.指甲剪太短最常見「指甲剪太短、鞋子穿太緊」引發甲溝炎。皮膚科醫師李勇毅表示,指甲往前生長,但兩側會往內捲,如果把指甲剪得太短,側面又會有個角度,當指甲開始往前往下長,這邊就會刺激到甲溝,甚至嵌進去,引起發炎和疼痛。這時很多病人會要求醫師或美甲師把側面長出來的那一塊指甲直接剪掉,雖然能解除壓力、瞬間比較舒服,但當指甲長出來,傷害又會發生。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很多人剪指甲會不小心愈剪愈短,有些人還會用些小工具去刮甲溝,想把甲溝清乾淨,這些NG動作都會增加發生甲溝炎的風險。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年紀大了指甲會變厚,不容易自己剪,就會找人幫忙剪,有時不小心修剪過度,會造成深部組織發炎感染,甚至化膿;有些愛美女性喜歡塗指甲油,去光水、指甲油頻繁刺激指肉組織,也會引起甲溝炎。2.鞋子穿太緊如果鞋子太緊,也易引起甲溝炎,李勇毅指出,因腳趾一直被鞋子摩擦和壓迫,會增加指甲刺進甲溝肉的機會,引起發炎和疼痛。3.捲甲另一種較少見的是趾骨骨刺造成的「捲甲」,也易引起甲溝炎。李勇毅說,指甲下方的趾骨如果有骨刺往上凸,指甲就會更內捲,容易一再復發甲溝炎,約占甲溝炎病人的一至兩成。如果病人願意開刀切除骨刺,可望大幅減少復發機會,如果不願意開刀,也可以選擇復發時再來接受治療。肉芽感染 嚴重得拔甲甲溝炎的治療,會因為發炎程度不同而不同。李勇毅表示,發炎受傷的組織為了癒合,會血管增生、長出肉芽組織。當肉芽組織愈長愈大,更容易被指甲刺到,長期下來會變成很嚴重的甲溝炎。遇到這種肉芽大、感染嚴重的個案,如果吃抗生素都沒改善,還是得拔指甲。不過,絕大多數甲溝炎病人都是輕中度,不需要拔指甲。趙昭明指出,甲溝炎的治療以口服或外用的抗生素為主,輕微甲溝炎大約7到10天才會好,病人要有耐心,按照醫囑服藥。保持患部乾燥和乾淨也很重要,如果常碰水、弄髒,等於是一直接觸到細菌,就不容易康復。如果甲溝出現化膿問題,最好請醫師進行清瘡,不可以自己亂擠,以免引起續發性感染。護甲4招 可減少復發矯正內捲指甲,才能避免甲溝炎復發。李勇毅表示,指甲矯正是利用醫療級金屬貼片把內捲的指甲拉平,讓被剪太短的指甲在重新長好的過程中,不會繼續刺到肉裡面。坊間美甲店也做指甲矯正,但貼片是塑膠製,拉力較輕;皮膚科診所使用的金屬貼片拉力較強,可以隨著指甲變平、拉力減弱,漸進調整矯正的力道。趙昭明提醒,要減少甲溝炎復發,最重要的還是剪指甲習慣要改、鞋子不要穿太緊、運動不要太激烈,要穿襪子以增加柔軟介質的緩衝力量,別再讓指甲和鞋子硬碰硬。正確剪指甲方法正確的指甲修剪方式,要「剪平的」,兩側不要剪弧度,不可剪太短,切齊指尖就好,勿過度搔刮清潔甲溝附近的組織。(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1-09 醫療.皮膚
《黑暗榮耀》宋慧喬演燙傷不吃熱食、喝熱湯 專科醫師這麼說
韓劇《黑暗榮耀》引發話題,宋慧喬主演的女主角在高中時期被同學霸凌,多次被電捲棒和熨斗燙傷,燙傷後只吃冷飯糰,不吃熱食、喝熱湯,或為緩解燒燙傷傷口癒合的搔癢感,脫掉衣服趴在雪地裡降溫,都讓觀眾印象深刻。熟知燒燙傷的整形外科醫師說,「戲劇描述燙傷患者不敢吃熱食,這是合理的。」一齣戲劇可以將燙傷患者症狀、反應等連貫起來,「滿細膩的」。宋慧喬在劇中被電捲棒燙傷手臂、小腿、背部,身上滿是傷疤,她和劇中壞人約在餐廳見面,她完全不碰眼前的熱湯,只吃放涼後的血腸,甚至在修車場時,看到肉在烤盤上滋滋作響,內心想起被燙傷時的痛苦而異常恐懼。「戲劇描述燒燙傷患者不敢吃熱食,這是合理的。」知名整形外科醫師、懷寧醫院院長戴念梓說,嚴重燒燙傷確實會影響排汗功能,當吃熱食、運動,身體無法排汗、散熱,可能會刺激燒燙傷疤痕,而出現搔癢、疼痛等不舒服,另燒燙傷患者在戶外運動,若體溫高達38℃以上,因身體無法散熱,有可能出現中暑症狀,進而影響腦神經、心血管或腎臟功能。戴念梓表示,一齣戲劇可以將燒燙傷患者的症狀、反應等連貫起來,「滿細膩的」,但熱食對燒燙傷患者來說並非禁忌,可是如果吃熱食會引起不舒服、無法排汗,建議還是少吃,若燒燙傷患者在飲食、生活等有疑問,都可進一步和醫師諮詢。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北長庚醫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說,電捲棒加熱後溫度相當高,可能高達攝氏100度以上,「真的很燙、很燙」,皮膚碰到一定會造成燙傷,且皮膚下方有汗腺,一旦燙傷到達真皮層,屬於深二度燙傷,此時汗腺毀損,喪失排汗功能,如果燙傷面積超過全身30%,將影響全身排汗功能,以皮膚面積區分,身體前方軀幹面積為18%,後背18%,要達30%幾乎是前胸、腹部、後背都被燙傷。至於,女主角為緩解燒燙傷傷口癒合的搔癢感,去除身上衣物臥倒在雪地裡降溫。黃毓惠說,這為兩個層面,第一是燒燙傷傷口逐漸癒合時,傷口會有搔癢、疼痛、緊繃等感覺,這時冰敷緩解癢感是為避免搔抓,以防傷口感染,但要注意皮膚不要被凍傷,另一個則是心理創傷,也就是說,只要想到或看到與燒燙傷有關的場景,就會尋找物品讓全身降溫。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燒燙傷患者害怕吃熱食的心理創傷,此為制約式連結反應,最有名的就是巴夫洛夫實驗,也就是只要燒燙傷患者看到某場景,而連想到燒燙傷當時有關的場景,心理就會引起不舒服,這可透過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等,協助用新思考、行為模式,降低恐懼感。如八仙塵暴燒燙傷患者就常用此治療方式,但部分患者仍受到外界異樣的眼光,需要大家一起支持與協助。黃毓惠指出,燒燙傷第一時間就是要沖脫泡蓋送,減少熱能對皮膚的傷害,在燒燙傷傷口癒合過程,務必重視傷口清潔,避免細菌感染,為避免傷口出現肥厚型疤痕,須時常按摩或穿彈力衣,這段時間長達半年至一年以上,需要很大的耐心,肥厚型疤痕也可透過塗抹類固醇藥物、除疤凝膠,或冷凍治療、染料雷射等消除疤痕,但依燒燙傷嚴重程度不同,疤痕恐無法完全消除。戴念梓說,燒燙傷疤痕可能會出現攣縮、刺痛、搔癢症狀,甚至是影響神經感覺,容易出現摩擦等傷口,嚴重疤痕還可能出現潰瘍、皮膚病變,平時須注意皮膚保養、清潔,並多觀察皮膚變化提高警覺,燒燙傷患者除身體不舒服外,於社會、心理等各方面影響也需一一克服。
-
2023-01-05 醫療.皮膚
潮濕環境易引發鼻塞、濕疹、關節痠痛 醫教冬天如何防黴除濕
台灣氣候潮濕,冬雨讓居家環境更潮濕,舉凡廁所、浴室、毛巾、磁磚接縫、木門、衣櫃、鞋櫃、置物櫃、床墊、窗枱、窗簾、廚房水槽、冰箱塑膠黏條等處或小角落,常見到黴菌蹤跡,甚至發生壁癌,是孳生黴菌、塵蟎的溫床,進而誘發氣喘、咳嗽、足癬、皮膚濕疹等問題。●潮濕易孳生黴菌、塵蟎,發生足癬、濕疹●室內濕度應維持在50至55%,避免影響健康●皮膚忽濕忽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恐加劇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如果居家環境濕氣重,走在家中地板會感覺黏黏的,此環境就容易孳生黴菌、塵蟎,恐引發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症狀,也增加皮膚罹患濕疹機率,如果是鞋襪、腳趾縫過於潮濕,還可能感染黴菌導致足癬,俗稱「香港腳」,或連帶會陰部可能感染黴菌,居家環境潮濕,可能會影響全家人及全身健康。黃柏堯指出,除了會引發上呼吸道、皮膚的不適症狀外,年長者則可能會造成膝關節等骨關節出現痠痛,因為身體正處於過敏、發炎時,若又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將使得痠痛更為明顯,此為一種身體免疫反應,同時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疲倦、精神不佳等狀況。黃柏堯提醒,天氣潮濕時,室內也較為潮濕,洗過的衣物晾在室內比較難乾,或是穿過的衣服沒有適時清洗隨意放置,都有可出現發霉情形。此時不論是吸入或接觸皮膚都會增加罹患過敏及濕疹機會,因此洗好的衣物應盡速烘乾,或是在家開除濕機,讓衣服乾燥也是一種方式,以避免衣物過於潮濕而出現霉味。黴菌與身體健康有直接關係,黃柏堯說,若住家出現壁癌,這是居家過於潮濕的一個指標,一旦發現壁癌,應盡速修繕,否則黴菌會持續生長,一直生活在潮濕環境裡,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如此將使得過敏機會比一般人高,症狀也會持續惡化不會好轉, 此情形容易出現在都會區或屋齡久的環境。冬季氣候潮濕,家中濕度可能高達80至90%,黃柏堯表示,對於上呼吸道、皮膚都是一種刺激,建議家中潮濕時,應開啟除濕機,室內濕度設定為50至55%;常開啟使用的衣櫃、鞋櫃、置物櫃等處,因濕氣容易侵入,可使用除濕盒加以吸取濕氣,減少鼻塞、流鼻涕、濕疹等症狀。若症狀反覆出現,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說,冬天氣候有時會較為乾燥,同時也要避免皮膚過於乾燥,因皮膚一下潮濕,一下又過於乾燥,將使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加劇,出現嚴重搔癢。因此,冬天一定要注意皮膚保濕,可塗抹乳液,維持皮膚角質層健康,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黃毓惠指出,如果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發作,除使用一般抗發炎、止癢藥物外,也可以採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等免疫製劑,以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
2022-12-03 癌症.皮膚癌
指甲長出奇怪黑線?醫師提醒:恐是「縱向黑甲症」應盡速就醫
指甲忽然長出現黑線?有名男網友上網發文求救表示,大拇指的指甲中央長出一條深紅色的線,林口長庚黃毓惠、李勇毅醫師表示,原因可能是黑色素沉澱、長痣等,恐是「皮膚癌」的徵兆,或是「縱向黑甲症」,應盡速就醫檢查確認。有網友在Dcard發文求救,並上傳一張大拇指指甲中央上有一條深紅色的直線,緊張向網友喊「有人知道這個是什麼嗎?求解!」許多網友表示先趕快就醫比較實在,並非上網發文求救,並指出可能是黑色素細胞瘤,不一定是癌症,也有相同情況的網友指出,皮膚科醫師表示指甲裡面有痣,所以長出黑紋,需要每半年定期追蹤一次。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指甲上出現「黑色線狀條紋」,原因可能是黑色素沉澱、長痣等。坊間稱黑色條紋是「皮膚癌」的徵兆,黃毓惠醫師認為,黑色條紋確實可能為皮膚癌的表現症狀,但發生機率相對較低;如果黑線出現變寬、變粗等等異常變化,應及時就醫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勇毅說明,一般指甲外觀呈現近似粉紅色的色澤,如果上面出現線條或一塊塊的「斑」或「痣」,稱為「黑甲症」,大多是黑色素細胞沉澱於甲床所引起,通常是良性,出現直線又稱為「縱向黑甲症」。原po上網發問也引來網友開玩笑表示,「幫你查了Google,八成是癌症」、「陰性,不用隔離」、「月老牽紅線」、「你的快篩長到手上了」、「螢幕壞了」。
-
2022-07-21 醫療.自體免疫
皮膚紅癢流膿 健保給付異位性皮膚炎新藥讓她重獲新生
今年30歲的陳小姐,從小就有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同學因怕被傳染,碰到她就跑去洗手,甚至體育老師不諒解,游泳課無法下水就被當。求學過程跑遍20、30間醫療院所皆無效果,近年接受健保全身性標靶藥物治療,皮膚狀況才好轉,連帶睡眠品質也改善。陳小姐透露,國三時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當時剛從桃園搬到宜蘭,在環境變遷及升學壓力下,爆發全身紅癢搔抓,皮膚總是掉屑、流湯流膿,身體充滿深淺不一的傷口疤痕,飽受同儕的歧視與排擠;起初使用類固醇藥品,不僅效果不彰,還帶來體態臃腫的副作用,讓她更沒自信。陳小姐一度嘗試「偏方」,包括喝符水、洗硫磺澡,最終仍沒見效。最後透過全身性標靶治療,因病況嚴重,迅速申請到健保給付,進行生物製劑療程後,膚況大獲改善,也恢復健康體態,過去一天僅睡2小時,現在能一覺到天亮,外宿也不用擔心傷口會弄髒旅館的寢具。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往往因無法忍受劇烈的癢感,不斷搔抓,結果造成全身傷痕累累、傷口流湯流血、皮屑滿天飛,嚴重影響外觀和社交關係。朱家瑜表示,青春期正是生理發育及心理發展急遽變化階段,青少年學生此時爆發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因為極度搔癢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且病症惡化及時間變長,研究發現,恐增加4大共病風險,包括過敏、感染、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等,造成嚴重影響。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說,傳統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效果有限,且有不同副作用,例如青少年注意影響肝腎功能,或導致肥胖、影響發育,但近年新藥改變治療樣貌,以前困難治療的異膚個案,現在經生物製劑,約8成皆無副作用,獲得不錯的改善。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分享,一名高二資優生過去發病時,全身發炎紅腫、奇癢無比,晚上無法睡,白天沒辦法專心上課,就連社團活動與交朋友都無力顧及,不得不休學在家,直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皮膚症狀獲得改善,歷經5年重拾課業,去年考上大學開啟新人生。姚宗杰說,該生物製劑2018年食藥署給付適用成人,2020年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適用,但需自費,因此國內學會提案爭取,好消息是自8月起,健保新增給付生物製劑用於12至18歲的青少年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並同時調整成年病友申請資格,疾病嚴重度從重度放寬至中重度。黃毓惠表示,很高興健保給付在照顧病友的需求以及參考醫學會的意見下,有了新的規範,希望所有還在茫然、猶豫的異位性皮膚炎病友,都可以鼓起勇氣,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無論病況輕重,都要好好配合醫師看診用藥,終究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健保藥物。姚宗杰感慨,最近門診有一名17歲女高中生,過去長期服用傳統藥物,出現肥胖、長不高的副作用,身高僅145公分、體重80公斤、BMI高達38,導致她再也不信任藥物及醫護,但其實生物製劑副作用低,治療效果佳,若這名病友及家長願意嘗試,或許可看到不同人生。朱家瑜提醒,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要記得日常保養,勤抹乳液、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維持異膚穩定。
-
2022-05-12 醫療.皮膚
滿身膿疱 突發高燒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 急性發作可望有解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且嚴重的乾癬,急性發作時會全身出現膿疱合併發燒等嚴重反應。一位50歲企業老闆就因急性反覆發作,不時住院治療,身心俱疲,直到經醫師評估參與新藥的臨床實驗,接受治療後膿疱快速消失,各種不適症狀也減退,讓他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多一個新的治療選擇,助他與病友們在急性發作期獲得適當的疾病控制,遠離重症威脅。異於乾癬 會長膿疱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依盛行率推估,台灣乾癬患者約八萬到十萬人,乾癬類型中以斑塊性乾癬最常見,約占90%,常會出現脫屑丘疹和發紅斑塊病徵;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還會出現膿疱,不到5%,但因為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所以需要積極治療。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雖為罕見,但因可能出現全身性症狀,重則威脅性命,因而近期獲得衛福部食藥署核准恩慈療法專案申請使用的新藥,格外令病患及照顧家屬關注。黃毓惠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症狀,包括發燒、發冷、疲勞、皮膚疼痛,病患抽血檢查也發現白血球數量增多,發炎指數上升,有患者形容:「感覺身體像著火一樣!」甚至坐著都痛,得擔心擠壓膿疱,小心翼翼。新藥能解急症壓力黃毓惠說,全身型膿疱性乾癬在急性發作時,需要盡快控制病況,但如果未妥善治療或保養,則可能出現併發症;臨床上收治過一些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病人,急性發作時全身起膿疱和發燒,進而引發呼吸和心跳加快等全身性反應,病症嚴重需要住院,對生理和心理都是很重的負擔,尤其這些成人病例正值青壯年,一旦無法工作,或無法照顧家庭,都會備感壓力。她曾收治最小的病患是一名二歲孩童病患,痛苦模樣令人不捨。目前醫界已發現,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與免疫系統中的特定發炎途徑有關。近來國際間已有針對此發炎途徑進行阻斷的生物製劑研發問世,新藥日前已獲食藥署核准在長庚、成大和台大醫院等醫學中心進行恩慈療法,黃毓惠說,從臨床實驗的數據來看,病人打了一次之後,膿疱可快速獲得緩解,治療成果值得期待。及早治療 降低衝擊黃毓惠說,針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治療方式,主要仍會根據病人狀況有不同的選擇,當病人急性發作期間,「未來如果有新藥物可以快速改善病症,讓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重回職場、家庭和學校,絕對是一件好事。」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來得急又快,部分患者或照顧者看到膿疱會誤以為自己是感染,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而無法對症下藥,她提醒應該至皮膚科求診,儘早鑑別診斷,接受治療,降低對生活的衝擊。【GPP治療最新資訊】>>>衛福部健保署已於2024年7月起,將新藥納入暫時性給付📢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2-02-2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素20年血壓、血糖仍偏高!原因出在常吃這類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後減重改善
口述╱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20多年前,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自行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竟發現收縮壓高達160毫米汞柱,就醫確診罹患高血壓,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壓力、體質有關。當時不以為意,想透過飲食、運動改善,但血壓還是失控,血壓從此沒有降低過,最後不得已,三年後開始吃藥控制。血糖漸高 有罹糖尿病風險未料,近年發現血糖值慢慢增加,糖化血色素已達5.7%,對比正常值4到5.6%已屬偏高,更比之前的5.2%增加許多,驚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自我分析血糖偏高的原因,應是看診、治療患者工作忙碌,早餐及中餐幾乎都是吃麵包、三明治解決,且吃素已20多年,沒有吃肉,長期下來,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不僅影響血糖,更讓體重上升。疫情期間 下決心控制飲食身為皮膚科醫師,門診中有不少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些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建議要控制體重,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助控制病情。但我卻沒有運動,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如此對患者的說服力很低」,因此希望能以身作則,藉由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多運動,控制血糖及血壓。五年前,我開始運動,每天回家後,利用跑步機跑步30分鐘,每周跑步三到五天,但發現血糖值沒有明顯下降,才了解減重只靠運動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合飲食控制。開始下定決心控制飲食,是在疫情期間,因無法外出用餐,且身為醫護人員,很怕被民眾說「醫護人員還趴趴走」,當時活動範圍只有醫院和住家,因而選擇在家中烹調食物,方便調整飲食習慣。烹調多清淡 飲料喝無糖現在我的早餐,是吐司夾起司、一顆水煮蛋,搭配喝豆漿或奶茶,取代紅茶;中餐是優格加茶葉蛋;晚餐則多吃清蒸青菜、沙拉與豆腐等,取代以往的便當、炒飯或炒麵,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攝取蛋白質與蔬菜的比例。所有食物的烹調,都採清蒸或水煮方式,也很少放鹽,減少鈉含量攝取,飲料也都是無糖。在減重期間,我還是會參加聚餐,難免大吃大喝,但就會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蔬菜,如果吃不完就打包回家,分散多天吃完,回家後會立刻運動,隔天飲食也會控制,避免體重增加。最重要的是,每天睡醒要量體重,隨時監測體重變化,進而調整飲食。飲食+運動 減重四公斤兩年多來的減重過程,尤其是開始減重後的兩周,常覺得很餓,靠意志力撐過,因為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型態改變,一定要堅持,健康就是要簡單,同時增加深蹲、仰臥起坐等運動,以防肌少症產生。經飲食及運動控制,我成功減重約三至四公斤,約為減重前體重的10%,減重後,感覺精神變好,也不容易累,肩頸痠痛也有好轉,糖化血色素已降到5.5%,血壓的收縮壓也多維持在110、120毫米汞柱,血糖、血壓控制良好。「最高興的是,以往體重增加時穿不下的衣服,減重後都可以穿得下,還可以省錢。」常吃炒飯、炒麵 容易發胖雖然吃素已有20多年,但這次是真的有感而發,吃素並不一定健康,因為吃素的人常吃炒飯、炒麵等,不只是容易發胖,血糖也不易控制,務必要減少攝取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才可以維持健康。黃毓惠小檔案現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專長:●乾癬及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及青春痘疤治療●腋下狐臭及多汗症治療●抗老除皺拉提治療●皮膚腫瘤外科經歷:●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住院醫師●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
2021-11-28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慢性蕁麻疹多與食物無關 醫師教你避開生活4大雷區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其中慢性蕁麻疹被多數民眾認為是食物引起,因此在飲食上特別忌口。當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時,經常被告誡應避免哪些食物,從24種不能吃的清單,增加到36種、再到下一間醫院,甚至被高知有高達48種不能吃,無法真正解決困境,讓患者很是苦惱。慢性蕁麻疹為自體免疫疾病 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朱家瑜理事長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無關。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43到2.32倍,而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到2.70倍,特別是進入冬季,若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使得病情逐漸惡化。3大症狀反覆發生超過6週 即為慢性蕁麻疹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醫師指出,蕁麻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至於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倘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則會因阻塞呼吸道而有致命的危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6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到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到49歲的女性。目前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且這類女性患者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可能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避開生活4大雷區 謹記口訣台大皮膚部卓雍哲醫師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避免「食、衣、住、行」4大雷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的食物。再來要避免未清洗換季衣物便直接穿,也要注意勿因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除此之外,患者應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急性、慢性蕁麻疹有什麼不同? 醫曝「日常刺激因子」:你可能不自知 ·全身發癢、出現紅疹恐是蕁麻疹上身! 醫揪「致病因」:95%人都發生過
-
2021-11-19 該看哪科.皮膚
金魚眼、香腸嘴、風疹症狀反覆6周以上 恐為慢性蕁麻疹
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屬於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醫師提醒,蕁麻疹患者皮膚會紅、腫、癢,出現類似「金魚眼」、「香腸嘴」、「風疹塊」症狀超過六周,可能是慢性蕁麻疹,民眾應儘速就醫、穩定用藥治療,有機會可控制病情。一名男性蕁麻疹患者,因全身「癢」到受不了,長年不分季節都睡在大理石地板上,女兒一度認為爸爸「犯了瘋病」,直到治療後,症狀控制,才終於能好好睡覺。另外一位女病患尼姑,看診時曾被醫師告誡不能吃某些食物,導致三年來只吃蔬菜配白飯,壓抑至極。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黃毓惠指出,蕁麻疹是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患者皮膚會紅、腫、癢,外觀上可分為「風疹塊」及「血管性水腫」。風疹塊外觀如同蚊子叮咬般、大小不同的腫塊,通常在24小時內皮膚會恢復正常外觀。血管性水腫好發於眼睛、唇舌、咽喉等血管密集的黏膜處,因此也有金魚眼、香腸嘴的別稱。若是在咽喉黏膜發生水腫,可能引發呼吸道阻塞,有致命危險。黃毓惠說,上述症狀若反覆發生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約有20至25萬人為慢性蕁麻疹患者,且患者多為30至49歲女性。目前雖誘發疾病原因不明,但推測可能和女性的體質與壓力大有關,大多屬於「職場女強人」類型,平日兼顧工作與家庭,長期處在高壓生活環境中有關。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說,台大醫院透過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常伴隨發生焦慮症、睡眠障礙或是陣發性情緒疾患等精神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2.32倍,慢性蕁麻疹患者合併使用精神科用藥是一般人的1.95至2.70倍,特別冬季,患者心理壓力大或情緒不佳,病情可能惡化。朱家瑜指出,皮膚科醫學會今年推出更新診治共識三面向,協助基層醫師有效診治慢性蕁麻疹。包括「診斷」包括症狀反覆發作持續超過六周,即為慢性蕁麻疹患者。「處置」藥物治療單純化,接軌國際指引建議。「評估」治療成效納入患者自覺評估,有助治療最適化調整。黃毓惠本身也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國中開始發病,進入醫學系後,準備專科醫師考試時,同時需要照顧病患,又忙於前往日本進修,龐大壓力讓病情失控,「癢」到完全無法入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她以過來人經驗分享,多數患者誤以為用藥後可「立即見效」,其實應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長期控制、與病共存。黃毓惠表示,臨床上許多病人不願吃藥,有些是擔心藥物副作用,她說,目前臨床多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不需過於擔心副作用。近日又看見民眾誤信偏方,網購鹿胎盤、牛樟芝等來吃,她提醒千萬不要亂服藥,有人亂吃藥導致紅疹面積更大,情況更糟,應遵從醫囑正確服藥。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卓雍哲表示,蕁麻疹的「癢」是個主觀症狀,患者可透過自覺評估,反饋給醫師,讓醫師做最適當的治療方針,而慢性蕁麻疹是全身性疾病,須兼顧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患者可自主照顧,避免過敏原來改善症狀。他提醒,日常生活中可避免「食、衣、住、行」四大雷區,患者可放心配合醫師、耐心持續用藥、安心日常生活,提高疾病認知,並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才能使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麻辣鍋等含酒精、香精、辣味食物。衣:避免換季衣物未清洗便直接穿。住:避免天冷長期緊閉門窗導致屋內空氣不流通,粉塵累積。行:出門應避免溫差或日光照射等誘因,誘發蕁麻疹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