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養生.營養食譜
搜尋
馬來西亞
共找到
325
筆 文章
-
-
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友善生育/台灣生育率全球第2低 2面向催生又增收入
全球生育率下降,截至2021年,超過半數國家總生育率低於2.1的人口替代率,預計2100年更高達九成八,而台灣2023年生育率僅0.87人,是全球第二低的國家,僅次於韓國。經濟學人智庫建議,生育率提升政策須因地制宜,生育率極低的高收入國家首重減緩生育率下降速度,如改善產假等職場政策、提供可負擔的人工生殖治療等等,亦能增加長期稅收。台灣生殖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台灣生育力智庫專家會議」,邀請產官學界專家針對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兩大方向,提出提升生育率的建議,讓「不想生的願意生、不能生的願意生」,且彙整出「少子女化對策建言」,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通力合作。亞太9國4大面向促生育率 改善職場政策、人工生殖對台灣有效經濟學人智庫聚焦澳洲、印尼、日本、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台灣、泰國、越南等九個國家,邀請亞太地區各國專家討論,於2023年出版「生育政策與實踐:亞太地區工具包」,集結各國提升生育率的實證政策,並依實證效果和經濟效益打評等。經濟學人智庫代表Emily Tiemann在會議預錄影片中表示,工具包將政策分為兒童托育、職場政策、財務誘因、人工生殖四大面向,其中研究指出,友善職場政策有助於提高生育率、女性就業率及母親勞動參與率,進而增加家庭收入和稅收,能帶來即時的正向投資報酬。政策也須因地制宜,工具包將九國分成四組生育轉型階段典型。台灣屬於都市化程度高、初婚年齡晚、女性勞參率高、女性受雇員工比例高、所得高、生育率卻極低的國家,應首重減緩生育率下降速度,像是先改善陪產假及留職制度等職場政策、提高人工生殖補助與可近性、普及托育服務、提供租稅優惠等。尤其結婚年齡晚,生育第一胎的年齡高,造成不孕症普遍,建議增加生殖醫學中心的覆蓋率,推出試管嬰兒(IVF)補助政策,許多研究也顯示,提供人工生殖治療補助,可帶來更多試管寶寶。亞太地區總生率下降最多 將影響全球經濟Tiemann指出,生育率下降,家庭規模縮減,影響家庭穩定性,削弱老年人的支持網絡;平均餘命增加,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不僅稅收減少,也導致扶老比上升,增加照護成本和公共服務負擔。亞太地區經濟成長速度居全球之冠,約占全球GDP三分之一,總生育率(TFR)卻下降最多,2020年僅1.8,意即一國的少子女化影響將無遠弗屆。低生育率肇因於社會經濟發展和都市化,女性受教育、職場發展機會提升,可能選擇建立小家庭,或延後結婚生子時間;托育、住房、家庭日常基本需求等育兒成本提升,民眾傾向重質不重量地集中資源給更少孩子;晚婚也意味生育能力下降,但民眾對生殖治療過度信賴,易錯失治療黃金時機,且診所多集中於城市,造成就醫不便、費用高昂。Tiemann表示,政府應視生育率提升政策為長期投資,跨部門合作,儘早積極介入少子女化議題,以確保未來世代持續發展。台灣生育力智庫少子女化對策建言:請點我經濟學人智庫「生育政策與實踐:亞太地區工具包」:請點我
-
2024-07-25 焦點.元氣新聞
亞太醫院專科排名 我兒科表現佳
美國「新聞周刊」近期公布亞太地區醫院專科排名,在九大科別中,台灣以血液腫瘤科表現最強,共八家醫院擠入百大;排名最佳科別為兒科領域,台大兒醫排名第十六名;綜觀分析,台大位居台灣醫界龍頭,在九大科別評比中,均擠進百大排行。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醫療體系優質,在艱困的健保體制下,仍持續提升病人安全、醫療品質,並投入醫療技術研究創新,實力應受肯定,醫院評比雖值得參考,但專家意見占比高,難免會有主觀成分,尤其對國際專家而言,「印象分數很重要」,台灣醫療水準絕對不輸南韓,但排名卻落後,這與國家形象、國際交流有關。吳明賢說,台大醫院在服務、教學、研究等實力上,絕不比東京大學差,但欠缺國際宣傳;他常鼓勵院內同仁,「對內」持續強化教學服務創新,「對外」應積極參與國際會議,憑實力站上國際舞台,將有助提升國家形象、醫療體系能見度,這就會反映在國際評比排名。這分亞太地區醫院九大專科排行榜,分別為心臟外科(台大三十四名)、心臟內科(台大廿七名)、神經內科(台大十八名)、神經外科(台大三十六名)、血液腫瘤科(台大十九名)、骨科(台大十八名)、胸腔科(台大六十四名)、兒科(台大兒童醫院十六名)、內分泌科(台大四十八名)。在九大專科中,台灣醫院在血液腫瘤科領域表現最為突出,共有八家擠進百大,分別為台大醫院(十九名)、林口長庚(四十五名)、和信醫院(四十九名)、台北榮總(五十五名)、高雄長庚(七十七名)、台中榮總(八十名)、成大醫院(九十名)、台大癌醫(九十一名)等。至於胸腔科,則表現較不理想,僅台大擠進百大醫院,名列六十四,而前三名依次為三星醫學中心(南韓)、亞洲醫學中心(南韓)、東大附醫(日本)。新聞周刊這分調查報告中,分別評比了澳洲、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台灣、泰國等。因亞太地區將邁入高齡化社會,希望這分醫院評比結果,成為民眾選擇醫院時的重要參考資訊。對於這項結果,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心臟內科、神經外科為該院長久以來的強項,但排名卻不盡理想,心內科六十三名、神經外科四十九名。原因應該在參與這分線上調查的受訪者,以南韓、日本人居多,對台灣各醫院專科熟悉度有待商榷。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行政中心執行長游進邦表示,美國新聞周刊的排名,其評比的專家以及計分的項目等,皆未明確公布,各國專家的人數恐是決定此次排名的關鍵,因此這次排名結果,內部會納入參考,也會討論與台灣幾家醫院在次專科上的差距。名列台灣最佳專科排名 台大兒科醫嘆:人力嚴重斷層美國「新聞周刊」公布亞太醫院專科排名,台灣在九大科別中,排名最佳的為兒科,台大兒醫位居第十六名,台大小兒科特聘教授黃立民說,「我們排名前面是預期當中,也是不錯的一件事」。「現在反映的是舊日時光,因兒科醫師人力出現斷層,等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逐漸離開第一線,恐後繼無人。黃立民表示,台灣在小兒心臟科、小兒感染科、小兒風濕免疫等兒科領域上,國際競爭力超強,而神經科、血液腫瘤、遺傳學等科別,也能跟得上國際腳步,有待加強的是遺傳科,次專科醫師人數仍不多。整體來說,兒科醫師人力、素質與產出的教學研究及成果等,均處於領先地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小兒科教授黃高彬點出台灣兒科排名表現優異的三大原因,分別為「孩子生得少,父母相當重視幼兒健康」、「家長對於幼兒疫苗的接受度很高,即使費用相對高的自費疫苗,也願意花錢接種」、「台灣的健保制度涵蓋大部分小兒醫療」。「兒科醫師人力嚴重斷層,挑戰相當大。」黃立民說,目前經驗豐富的兒科醫師約五十至六十歲,卅到四十歲中壯年醫師已經不多,卅歲以下的兒科住院醫師人更少,憂心十年、廿年後台灣兒科可能青黃不接。針對政府對兒科醫師祭出諸多獎勵措施,黃立民認為成效不彰,因醫師花很多時間診治「重難罕」等病童,但沒能獲得應有的加給,平均薪水遜於其他科別醫師。黃高彬表示,孩子生得少,讓許多家長容易緊張,寶寶半夜發燒、拉肚子,常直奔急診,讓兒科醫師工作沉重,較難吸引新世代醫師。醫策會:台灣醫院評鑑 可納病人回饋「新聞周刊」最新亞太專科醫院排名報告首次將PROMs(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實施調查」列入評比項目中,醫策會新任執行長方震中表示,其中包括「病人自我報告評量調查」,這很可能成為日後國內醫院評鑑的重要參考,讓醫院了解病人看診治療後的整體滿意度、是否推薦該醫院,以及對醫療護理的回饋。方震中強調,台灣某些醫院專科照護護得患者肯定,具有很高知名度,其手術及照護水準在國內排名數一數二,希望未來台灣醫院評鑑項目也能增加疾病別的指標認證。國內未有一家醫院專科能進入亞太醫院專科排名前十,方震中認為,原因在於台灣醫院醫療資訊的公開透明化尚待加強,如果公開資訊不夠多,就無法讓人做出客觀的評比。這次亞太地區最佳專科醫院排名的評分標準眾多,包括同儕調查、病人滿意度、醫院品質指標等數據,健保署前署長李伯璋表示,台灣的醫療可近性很高,水準也不輸先進國家,患者對醫療的滿意度高達九成。但在專科領域上,整體來看,確實弱了一點,而這也是健保改革為何非做不可的原因,調整各科支付標準,讓各專科醫師可以發揮所長,致力於臨床研究或是手術技巧。
-
2024-07-18 養生.營養食譜
榴槤滿身刺,怎麼切才省力?榴槤剛切開時最好吃,這樣處理可保存1個月
夏天是吃榴槤的季節,榴槤堪稱東南亞的水果之王,很多人一聞到就臭得逃離現場,但有些人卻被香到流口水,其宛如冰淇淋般的滑順口感,簡直讓人又愛又恨!《優活健康網》整理榴槤的相關知識,包括榴槤品種介紹、榴槤功效、榴槤禁忌、榴槤挑選與保存,讓你吃榴槤不踩雷!榴槤5大品種夏天的當季水果少不了榴槤,其香濃又獨特的「臭味」深受許多人喜愛,加上其熱量與營養價值之高,在東南亞也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目前市場上看到的榴槤大都從泰國和馬來西亞進口,以下介紹常見的榴槤品種:.貓山王:果肉橙黃色,肉質細嫩、肉厚果實小,價格昂貴。.竹腳(Teka):果肉淺黃色,黏稠甜甘,稍帶淡苦味,口感綿密。.黑刺(Ochee):果肉橙黃色,肉質細軟如綿花糖,甜中帶苦,入口即化。.青尼(Cha Nee):果肉鮮黃色,口感細緻滑膩,吃起來甜美綿密。.金枕頭(Mon Thong):果肉淡黃色,氣味不似其他品種強烈,口感更為鮮甜,冷凍狀態下口感有如雪糕。榴槤為什麼會臭?當榴槤成熟時,植物酶會催化乙硫氨酸,釋放氣味分子,果肉越熟則特殊味道會越濃。乙硫氨酸中的化學分子有戊酸乙脂和乙硫醇,前者散發水果香味,後者則有洋蔥味,兩者混合則呈現濃郁的氣味。榴槤功效有哪些?被稱為水果之王的榴槤,含有哪些營養價值呢?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絲頁分享,以每100公克的營養價值來說,具有熱量127大卡、碳水化合物29.7公克、膳食纖維3.2公克、鉀459公克,其功效如以下:養顏美容:中和體內自由基,延緩老化排便順暢:膳食纖維幫助順暢,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身心放鬆:鉀使血管放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營養補充:榴槤富含不同營養素、礦物質、葉酸、鐵榴槤的功效很多,網傳榴槤可以治療經痛。事實上,榴槤在中醫種屬熱性水果,對於子宮偏寒、月經來會痛的女性,具有暖宮的效果,但是,目前在臨床上沒聽過用榴槤來治經痛的方法。榴槤禁忌有哪些?榴槤屬於高升糖指數的水果,加上熱量很高,一般人一天吃1~2瓣即達到建議量,即使榴槤營養密度高也不建議多吃。.糖尿病患者:榴槤含糖量高易影響血糖,最好把飯減量再吃榴槤。.腎臟病患者:榴槤含豐富鉀離子,腎功能不佳無法有效排出多餘的鉀,容易造成負擔。.濕熱體質者:榴槤吃多容易上火,導致口渴、消化不良,有濕疹、痘痘、易口乾舌燥的人要少吃。.飲酒者:榴槤含有特殊物質,抑制肝臟分解酒精的分解酶,同時服用可能會引起噁心、心血管疾病相關問題。.孕婦或減重者:榴蓮糖分多、熱量高,應避免多吃。榴槤怎麼切才省力?榴蓮的刺又多又硬,不是每個人都會切開。開榴槤前要先確認熟度,熟成的榴槤可以分成有果裂跟沒果裂兩種,建議拿一塊布輔助或戴布手套,避免被表皮的刺扎到手。表皮有果裂:從裂縫處將榴槤掰開,或是用刀子沿著裂縫切再剝開,就能順利把榴槤分成兩半表皮無果裂:將榴槤的果梗去掉後,底部朝上擺放,從底部觀察榴槤的紋理,可以看到榴槤的分線,從底部下刀沿著分線切即可。榴槤怎麼挑?榴槤果肉人人愛吃,但是它被尖銳的粗刺所包覆,要怎麼判斷榴槤好不好吃?可以用刀敲擊或搖動果實,《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挑選方法,分別是聽聲音、看顏色、捏尖刺與聞味道:聽聲音:輕搖幾下,夠熟的榴槤會發出咕咕聲,不熟的則是唧唧聲。看顏色:偏黃、個頭大、榴槤皮自然開裂,代表榴槤熟了。捏尖刺:用手捏住2個尖刺的尖端,用力將它們向內捏攏,不費力就代表熟了。聞氣味:榴槤越熟散發的味道會愈濃,若聞到青草味則代表不夠熟。榴槤保存方法?榴槤剛切開時最好吃,若想好好保存榴槤果肉,可將果肉取出後用保鮮紙包好或者放入密實盒中,再放入冰箱的保鮮格,冷藏可保存2~3天,冷凍則能保存約1個月。不過,同時也要記得盡快吃完,以免因冷藏過久而影響口感。【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760.html】
-
2024-06-17 養生.運動健身
恆春阿嬤帶老伴遺照攻頂富士山!蘇慶元:幫你圓夢是我的任務
自由領隊蘇慶元,原本任職於腕表精品業,卻因為一次攝影行程,人生轉了個彎,成為登山領隊;帶團攻頂玉山四十餘次、登上東亞最高海拔4095.2公尺的馬來西亞神山、朝聖日本富士山等名岳。為他細數戰績,蘇慶元最在意的不是攻頂次數或海拔高度,反而流露靦腆笑容表示:「其實,我的工作是替大家圓夢。」畢業於淡江日語系,天生好動的他,平時健身、跑馬拉松,甚至還有潛水執照,同時也熱愛攝影,有一次開車上合歡山拍照,剛好路過石門山步道口,一時興起攻頂,全程只花二十分鐘,這次經驗讓他對登山產生興趣,決定挑戰玉山。沒想到,第一次爬玉山時遇到日本登山團,帶隊的台灣領隊只會用簡單日語溝通,熱心的蘇慶元聽了忍不住以流利日語為日本人介紹台灣玉山,因緣際會改變人生道路。從華麗的精品產業脫隊離開,換上一身樸實的登山裝備,變化可謂不小,但蘇慶元談話間沒有遺憾只有滿滿的感動。幫助團員集滿人生攻頂清單曾經有一位79歲的阿公報名馬來西亞神山,基於安全考量,蘇慶元打電話勸退,阿公卻說亞洲高山「一神二玉三富士」裡,他已經登上玉山和富士山,人生中就差一座神山,拜託蘇慶元不要再勸他放棄,在安全與圓夢的拉鋸下,蘇慶元要求阿公出發前確定身體健康狀況,持續爬山鍛鍊體能,同時行程中必須雇用一名背工減輕負荷。「結果阿公體力超好一路領先,很多年輕人還追不上他,最終達成三大名山的攻頂夢想。」這還不是最年長的,他還曾帶81歲日本爺爺登玉山。但他最難忘的,是去年攻頂富士山,團員中有一位來自恆春的阿嬤,一路默默前行,攻頂時,從背包裡拿出老公的遺照,嘴裡唸著:「老伴,我們到了喔。」深深打動一旁的蘇慶元,而這,或許就是他持續帶團攻頂的原因之一。但他強調,登山不是只靠著一股圓夢的熱血,若有健康問題切勿隱瞞,以免釀成憾事。他曾遇過七旬長輩報名嘉明湖團,卻未誠實告知心臟裝支架,幸好第一天就被蘇慶元察覺異樣,立刻由同事護送下山。 一日抬三萬次腳的挑鞋學問登山團常有許多熟齡族,年輕時忙著賺錢養家,不得不暫時將夢想擱置,直到退休後有錢有閒,依舊心心念念想完成夢想。蘇慶元建議熟齡族,必須慎重評估健康狀況,並且將身心調整成登山狀態,此外,務必備妥背包、雨衣、鞋子登山三大神器,「尤其是鞋子,一定要挑選一雙可以陪你走很遠、走很久的好鞋。」他指指自己腳上的登山鞋,「登山地形不是一般鋪好的路,行程中會遇到碎石、青苔或樹根,或是各種意想不到的地形,如果沒有一個好鞋,很容易受傷。」他表示,由於職業使然,穿過許多品牌的登山鞋,表現上各擅勝場,但近年蘇慶元選穿的是LA NEW霸道登山鞋,已經陪他踏過一神二玉三富士及許多名山勝景,是一雙戰功彪炳的登山鞋,至於鍾情原因,他直率坦言:「很合我口味。」蘇慶元登過四十四座台灣百岳,更有帶團海內外高山攻頂的經驗,讓他懂得替自己挑適合的鞋,「有的登山鞋鞋底非常硬,霸道登山鞋較輕軟一些,抓地力很強,尤其遇到溼地青苔地形,很防滑,符合我的需求。」此外,長途遠征時,輕量登山鞋幫助很大,「例如登山一天走三萬步,那我就要抬三萬次腳,假如鞋子輕50克,抬一次腳減輕50克,你算算看,抬三萬次減輕我多少負擔。」他建議依照登山計畫來挑選登山鞋,假設一日來回、不背重物,選擇輕便短筒的即可;如果只想買一雙鞋,那就直接選中筒以上;如果是要負重遠征,背包十幾二十公斤以上,一定要穿高筒厚底的登山鞋,「因為身體加上背包的支點在腳踝,一定要把腳踝包覆固定好,才不會受傷。」抓地力、包覆腳踝、輕量減少負荷,果然是登山專家攻頂無數之後,體會出來的挑鞋學問。 永遠都有新的登山挑戰蘇慶元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登山經驗是富士山,因為富士山雖然每年只在夏季開放,卻沒有人數限制,所以會出現上萬人一起攻頂的盛況,「你想像在高山上前後都是人,但是都保持安靜往前走,充滿儀式感。」拿出手機展示許多攻頂照,一張張精彩瞬間累積成生命的厚度,看著看著,豪邁臉上逐漸流露出溫暖和煦。對他來說,登山的意義是挑戰自己,身為登山領隊,他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團員完成挑戰,但是,「爬山不是跟人家比,昨天不敢今天敢了,你就已經做出改變。」走在稜線上,放眼望去盡收美景,蘇慶元自己的人生圓夢清單也正在收集中,「我下一次想挑戰的山叫做下一座,這座爬完還有下一座,永遠都有新的挑戰。」而他樂此不疲。 LA NEW霸道登山鞋特色
-
2024-06-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傷!沒有理財知識,跟風買00940就跟P2P借貸一樣冒險
日前媒體報導:『繼imB網路借貸平台之後,又一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爆雷,4月30日官網公告停止出金,投資人已成立自救會』『台灣首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以期滿還本、年化收益7至12%高報酬率為宣傳,吸引近萬投資人認購柬埔寨等境外債權,吸金高達73億元。日前暴雷被檢調凍結9800萬元,4月30日停止出金。業者出面喊冤,強調資金運用沒問題,卻被依銀行法起訴「很無奈」』。 什麼是P2P借貸? P2P(Peer to Peer)又稱為「市場平臺借貸」,指的是「點對點」和「去中間化」,核心概念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投資人與借款人,讓有閒錢也有意願的投資人,跳過中間銀行平台,直接借錢給有需求的借款人。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統計,全球P2P市場規模快速成長,2022年的貸放金額已有1,078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2023年將達到1,436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元)增幅高達三成。可見的科技發展運用後的普惠金融,確實已經發展出不同於傳統金融的商品,並且已經在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中,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相對於過去傳統的放貸流程,銀行需要信用聯徵與審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P2P借貸因為去除傳統銀行的中介,對於借款人來說比較容易被核貸、取得的利率也比銀行低,另一方面,放款人則能獲得比定存還高的利息,創造借貸雙贏。 簡單來說,有小額借款需求的借款人,會向P2P平台遞交申貸需求。而另一方面,投資人能在平台上尋找借貸項目,能夠將一筆資金分散借給不同借貸項目的借款人,不僅藉此賺到借貸的利息收入,也因為資金分散借給不同的借款人,有風險分散的效果,能減少被倒帳的機率。早年傳統借貸都只能透過銀行或民間機構,而 P2P 則是藉由網路,串聯借款人,並讓一般人也能作為放款人。P2P借貸平台3大風險 P2P借貸平台去除銀行的中介,為借款人提供相對低的借貸利率,也為投資人給予一個投資理財管道。但看似普惠金融的背後,P2P借貸其實隱藏著風險,不管是想要在此借貸或放貸的人都要注意,P2P主要的風險有:1.違約風險:傳統銀行放貸前會做評估,包含聯徵紀錄,收入穩定度,收入負債比等,以控制倒帳的風險,因此無法經由銀行貸到款項的投資人,通常是銀行評估後,未來倒帳風險較高的人。在銀行如此謹慎評估才放貸的情形之下,銀行每年還是會有呆帳發生,更遑論P2P 借貸平台標榜容易放貸,相較之下,這些放款金額是否更容易有違約風險?對投資人而言,雖然你可以賺到利息,可是一旦違約要如何找到債務人追討本金?如果無法依法強制執行取回債權,結果就會是賠上本金,這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是很高的。2.資訊不對稱: 因為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甚至是國外的債權,投資人不易取得借款人的財 務資訊,只能仰賴平臺的信用評等。但這些信用評等真的有足夠參考依據嗎?平台本身是否有審核能力?所謂的投資報酬率,真的是來自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嗎?還是只是帳面上的數字?會不會是一個龐氏騙局?以旭新科技為例:在網路架設P2B模式的理財網站,並以按月給付約定報酬、到期還能還本、年報酬率高達7到12%為宣傳,招攬不特定的民眾投入資金,認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境外債權,由於債權都在國外,查證其真實性就更加困難。3.平臺倒閉風險:P2P平臺可能因為弱勢經營虧損而發生倒閉,也可能借貸市場裡的資金被平臺挪用潛逃,甚至從一開始平台就造假詐騙,這些都不是投資人能夠清楚透明取得的資訊。之前ImB就是如此,以9%到12%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先媒合欠債方和原始債權人,再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但當中卻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涉嫌違法吸金25億元,受害民眾多達數千人,災情慘重。目前旭新科技究竟有沒有違法?是不是詐騙?尚待檢調釐清中,但旭新科技的帳戶目前被檢調凍結公司帳戶的營運資金及代管帳戶停止出金,投資人暫時拿不到投資收益,投資本金也無法取回。未來若確定違法吸金,甚至確定是詐騙,那本金應該是有去無回。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問題國人大多認同理財規劃的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人採取積極理財,但是在執行的層面上卻出現一些問題,例如:1.未設定理財目標不清楚何時該準備多少錢因應,只覺得錢越多越好,所以容易忽略財務的安全性,可能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或者忽略了家庭固定支出金額龐大,太積極投入投資。旭新科技投資人林家輝說:「我們這些錢,有的是貸款貸出來的錢,拿來做投資耶,我們要繳利息,要繳房貸耶。」「有人付將近1千萬投資在裡面,這些錢也是我們辛苦血汗錢。」暫且不討論投入的資金未來是否能完好無缺地取回,光就目前旭新科技帳戶被凍結,只要沒辦法每個月拿到原本預期的報酬,投資人利息或房貸若繳不出來,就可能會被債權人強制執行,屆時個人信用產生問題,辛苦買的房子被法拍都是有可能的。2.只想高獲利卻忽視高風險國人無暇充實自身理財知識,卻愛聽信明牌。在投資標的的選擇,相同的報酬率應該要選擇較低風險的投資標的,承受相同的風險應該要選擇較高報酬率的標的,但是國人投資充斥著感性投資,缺乏理性,因此喜愛聽信明牌,熱衷追逐高報酬。ImB詐騙就是標榜高報酬率,在大家「吃好道相報」心態下,違法吸金25億。跟隨市場消息面投資也有很大風險,如之前的00940之亂,許多人申購時抱著上市之後短線賺一波價差的想法,遲遲無法站回發行價才叫苦連天;殊不知高息型ETF波動性不大,絕對不是做價差的好標的。理財規劃考慮4風險理財規劃時,首先要釐清自身目前的資產負債,未來的財務目標,距離達成財務目標還有多少時間,從現在到未來還有多少收入與資源可供運用,才能制定財務目標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要考慮的風險包含:1.財務風險:未來收入是否會有變化?可能變化的幅度有多大?投資若發生風險,對目前財務及資產的影響多大?2.人身風險:若發生身故或醫療等事故,收入與存款會有多少影響?目前保險是否已足夠?3.責任風險:若有職業風險,如餐飲業,開業醫生,教職員等職業的責任風險是否需轉嫁?若有房屋,是否火災責任險需轉嫁?若有汽機車,是否投保第三人責任險?4.投資風險:投資標的是要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若投報率不如預期,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可以承受多久的損失?以上風險都需考慮,若風險發生時自身財務的承受度如何?要如何因應?而非單純只考慮投資報酬率多少。 投資獲利雖然重要,但是風險控管更重要,理財規劃千萬別見樹不見林,若只專注在報酬率數字上,卻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一旦風險發生時,不僅資產沒能增長,本金還大幅虧損,甚至影響了其他的財務布建,造成的骨牌效應恐讓人欲哭無淚。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2 焦點.食安拉警報
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惡貫滿盈」?中研院士:「它本是保護椰子的神將」
廚師手部檢體驗出 專家:米酵菌酸環境中可活天長地久【記者林琮恩/台北即時報導】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有重大進展,台大法醫所昨天在台北市衛生局送驗的環境及生物檢體中,於越南廚師手部檢體中驗出米酵菌酸。專家表示,米酵菌酸在環境中可存活至天長地久,即使過了很長時間也能驗出,但除了米酵菌酸,當務之急應該是找出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來源。北市送驗的檢體包括2把廚房刀具、1塊砧板及廚師手部檢體,皆為上月24日培養後的剩餘檢體。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的化學結構相當穩定,進入人體後,經人體代謝的半衰期是102小時,在環境中則可以存活到「天長地久」,隨時間消失的機率不高,而廚師手部雖然摸到米酵菌酸,但因皮膚阻隔且有角質抵禦,沒把毒素吃下肚故沒有中毒。台大法醫學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則說,法醫所是使用質譜儀檢測,儀器相當靈敏,即使廚師接觸米酵菌酸後有洗過手,只要有微量毒素就能驗出,而廚師本身有無中招也不得而知,因為並未對其抽血檢驗,且患者中毒後症狀不一,除了死亡、重症個案,也有人輕症、無症狀。姜至剛強調,驗到米酵菌酸後,應該盡快找出唐菖蒲伯克氏菌、尤其是產生毒性機率較高的椰毒亞型來源,往前溯源、培養才是重點,但此類細菌並不好培養。米酵菌酸「惡貫滿盈」?中研院士:「它本是保護椰子的神將」【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寶林中毒案截至3月31日共有31例通報,包含2名死者與5名仍在加護病房住院中,其中有4位肝臟損傷嚴重,人類檢體累計已有14例陽性。民眾聞「米酵菌酸」色變,衛福部昨天公布,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以及調味料等35項食材均未檢出米酵菌酸,目前毒素源頭待逐步分析。米酵菌酸毒性十分猛烈,但真的「惡貫滿盈?」中研院士牟中原在臉書發文指出,「米酵菌酸本來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幫手,任務是保護含油量高的植物種子。」牟中原以椰子為例,椰子果肉含油量為60-65%,豐富的脂肪可榨取椰子油,油內大部分為飽和脂肪酸,僅有少量的油酸與亞油酸。早期印尼,將椰奶或椰油生產中的椰子肉副產品壓製成餅,再接種少孢菌進行發酵而製成椰子天貝;如果發酵不完全,米酵菌酸會增生。以下是中研院士牟中原的臉書:這幾天bongkrekic acid(米酵菌酸,以下簡稱BA)被吊打,認為他是罪惡滿盈,怎麼這麼毒啊? BA 辯解道,我本來是好菌(米酵菌)的好幫手。任務是保護那些油茲茲的植物種子。就擧椰子吧,它生的椰子肉富含油脂(高達20%),負責傳宗接代。可是有一種真菌會侵犯它使它從內部爛起。真菌是最早演化出來有粒線體的生物(單細胞或多細胞),那時地球上的氧氣還不大多,真菌高度依賴新入伙的粒線體進行氧化產生能量。可是這就讓椰子不高興了,於是它召來米酵菌來幫忙產生這厲害的武器BA. 這菌只𠕇在很油的種子上才造BA,來消滅真菌,使椰子可以活下去。其實這和國家一樣,和平時不浪費資源造武器。只有當肥茲茲受敵人威脅才造它。米酵菌只有在油含量很高的植物而且有真菌(發酵)作用時才產出多量的BA 去攻擊真菌的粒線體,因為那是真菌的阿基里腱,一打就完蛋。好了,時間快轉到19 世紀,印尼來了很多中國移民。中國愛黃豆食品,豆腐之類的。在印尼發展出國民美食「天貝」,它是發酵的黃豆餅,煎或烤起來很好吃。但是印尼不產黃豆,要靠進口。所以後來就發明「椰子天貝」,又便宜又好吃。但後來就出了大禍,死了很多人,多到政府禁止它。當政府決定禁止國家食物特產時,這當然是非比尋常的情況。 然而,1988年,印尼政府對數千起食品舉報做出了回應。正式禁止 tempe bongkrek(椰子天貝) 進入市場。 然而,實際並不成功——Tempe Bongkrek 仍然是一道受歡迎的菜餚。 傳統天貝是將根霉屬(Rhizopus spp.)真菌接種至煮熟的脫皮大豆,再以香蕉葉包覆,經過一至兩天發酵,真菌將大豆分解後菌絲包覆大豆而成的白色餅狀食品。顯然,你已猜到就是BA 造成吃椰子天貝中毒的。另外,富含油的玉米餅在中國東北也發生中毒事件,也死了很多人。但照說,米含的油脂不多,不應該容易有BA 啊。我們台灣人吃粿粉,粄條幾百年了真是使大家大惑不解。以下是我的猜測:台灣人吃粿條是用水煮或蒸的,沒有什麼油,那很安全。但馬來西亞炒粿條不會加水,且放入馬來西亞特製的黑醬油,裡頭含有香茅等香料,醬油濃度較黑,才能將招牌粿條炒到「黑黑的」。且關鍵在於製作時必須以大火熱鍋,利用鍋氣去炒粿條,火侯及油量都要控制得宜,「要炒但又不能在燒焦的邊緣」。大火會逼出粿條中的水,而由油進入米中(我們的炒飯是油包米,而非油滲米)。那再如果這炒粿又放了很久,就招來酵菌了。馬來西亞餐廳必備椰子產品,米酵菌不缺 當它遇到其它菌就奮勇殺敵,產生很多BA.這些東西一起進了人肚子,那些 BA 就更勇了,因為人體每一個細胞都有粒線體。我真不是故意的,我本來是保護椰子的神將。
-
2024-03-15 癌症.頭頸癌
孫耀威恩師何厚華逝!「無聲的癌症」鼻咽癌常被誤認感冒 提防6大症狀
孫耀威恩師、知名音樂人何厚華今(15)日驚傳離世,享年58歲,震驚音樂圈。據了解,何厚華在2004年就檢查出罹患鼻咽癌三期,多年來努力抗癌,接受化療、電療,忍受身心煎熬。近來出現吞嚥不適等狀況,更屢次就醫治療。何厚華曾替梁朝偉、林憶蓮、李玟、孫耀威等多位知名歌手寫歌,更被孫耀威視為恩師、摯友,堪稱台灣演藝圈的造星推手。得知恩師驟逝,孫耀威感傷表示:「厚華,你為什麼不多等我一天? 我明天一早飛機票都準備好去台灣找你了……何老師,你是我恩師、共患難的兄弟、無所不談的摯友,謝謝你,非常不捨,但我們天家再見。」Icu醫生陳志金也在臉書哀悼何厚華「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到初衷,只要轉身,就會看見」。亞洲人的癌症…眾多名人都是鼻咽癌患鼻咽癌是常見於亞洲人的癌症,如韓國男星金宇彬、《主君的太陽》韓國女星具本林、馬來西亞羽球世界球王李宗偉、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等,都是鼻咽癌患者。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及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曾受訪指出,鼻咽癌好發原因可能受種族、環境、飲食等影響。遺傳是重要罹病因素,一親等內家屬罹病機會是一般人的19.2倍。《聯合報》健保大數據揭露,依健保署108至11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鼻咽癌患者每年治療人數約兩萬多人,以61至70歲患者最多,屬於中老年民眾好發癌症,性別為男性多於女性。鼻咽癌難發現 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感冒鼻咽腔位於鼻子後方和喉嚨交界之處,鼻咽癌一些症狀如鼻塞、頭痛、耳鳴等,與一般耳鼻喉科疾病相似,因此常被誤為是感冒、鼻炎等。由於症狀表現不明顯,鼻咽癌與肝癌、胰臟癌都被歸類為「無聲的癌症」。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黃祥富曾受訪指出,臨床上有病患病程已是第三、第四期也不覺得疼痛不適。一旦出現流鼻血及頸部腫塊等症狀,病程大都來到中晚期,其中以頸部腫塊為最大警訊,此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必須治療。鼻咽癌還是有些特殊徵兆可觀察。鼻咽癌常見症狀有以下六項。韓星金宇彬就是一直出現流鼻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鼻咽癌。鼻咽癌6大症狀 1.頸部腫塊2.單側的聽力障礙或閉塞感3.痰中帶血絲或鼻涕中含血4.單側鼻塞或鼻涕增多5.頭痛和臉麻6.遠看東西糢糊。鼻咽癌如何預防?1.少吃含脂肪、煙燻、鹽醃、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之食物,多吃富含纖維及維他命A、C之食物,烹煮食物時儘量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煎油炸。2.不抽菸、不吃檳榔、飲酒勿過量。3.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鼻咽癌與遺傳因子有關,若家人有鼻咽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了解更多】疾病百科/鼻咽癌【資料來源】.《噓新聞》資深音樂人何厚華離世享年59歲! 孫耀威悲痛發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09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張學友被傳進加護病房?本人自揭「真實病況」,已服藥、自我隔離中
62歲香港男歌手「歌神」張學友,去年8月在馬來西亞開唱,唱到一半時突然跌坐在舞台上,雖有爬起來敬業完成表演,但也讓歌迷擔心起他的健康狀況。而在今年3/7被中國網友謠傳病重住進加護病房?被他本人證實確診新冠肺炎,目前在自我隔離中,等待康復和恢復體力。張學友被傳進加護病房 本人證實「得新冠肺炎」今年原訂3/8在上海舉行一連三天的演唱會,卻在3/7突然緊急喊卡取消。根據主辦單位透露,張學友因身體不適需要靜養。消息一出,各種病因瞬間在中國網路四起,網上更傳出張學友住進加護病房病危的消息,最終院方出面否認。而為了不讓外界擔心,張學友本人也在昨天(8日)發出聲明,證實自己得了新冠肺炎,已服藥、自我隔離中。張學友親自回應:「大家好,我是學友。十分感謝大家對我健康的關心,也感到非常抱歉要取消上海3月8、9、10日三場演唱會,讓很多上海及專程前來上海支持我的歌迷朋友失望了,也讓我們的團隊夥伴們擔心,對各方帶來的不便和困擾,深表歉意,對不起!在完成了3月3日上海演唱會回港後出現連續兩天的腹瀉,經醫生診斷確認Covid-19陽性,對,我失守了。目前正服用針對Covid的特效藥,感覺還可以,腹瀉停止了,輕微發燒,輕微咳嗽,少許肌肉和筋骨痠痛,目前正在家中進行自我隔籬,唯今天的快測仍是兩條線,顯示繼續呈陽性反應。我會做好自我衛生,確保病毒不會由我繼續擴散,好好休息,乖乖按時服藥,多喝溫水,開始做少許運動,盡快康復和恢復體力,希望能在下週以正常表演狀態再在上海的舞台和大家見面。張學友,加油!」目前仍是疫情高峰 外出仍要做好防疫措施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雖然大家已對新冠肺炎的相關疫情麻痺,還是陸續有許多民眾確診,只要有人流的聚集,預期會導致呼吸道疫情上升,民眾如果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務必盡速就醫。元氣網提醒您,上海、香港疫情跟台灣一樣病毒株也是以JN.1為主流,疫情仍處在相對高點,若是民眾去香港旅遊,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延伸閱讀:.老翁送醫大白肺、需插管!台大醫示警:新冠重症頻繁出現「1症狀」須留意.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
2024-03-01 焦點.元氣新聞
全球最佳醫院台灣入選35家醫院,完整清單報你知!世界250強台灣僅「1家」,專家解析原因為何?
由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與全球數據公司「Statista」合作的「全球最佳醫院」公布今年最新排名,台灣一共入選35家,在全球最佳250家醫院中,台北榮民總醫院位居第218名,是台灣唯一上榜的醫院。2024全球最佳醫院公布 台灣35家上榜名單一次看「World's Best Hospitals 2024」排名公布,是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與全球數據公司「Statista」連續第6年合作,發表各國當地醫院排名。台灣上榜的35家醫院:1.台北榮民總醫院2.台灣大學附設醫院3.林口長庚醫院4.台中榮民總醫院5.高雄長庚醫院6.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7.馬偕紀念醫院8.成大附設醫院9.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0.桃園長庚醫院11.台北慈濟醫院12.台北長庚醫院13.國泰醫院14.高雄榮總15.花蓮慈濟醫院16.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17.北醫附設醫院18.台大雲林分院19.亞東醫院20.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1.三總松山分院22.萬芳醫院23.奇美醫院24.國泰汐止分院25.國泰新竹分院26.長庚雲林分院27.屏東安泰醫院 28.嘉義長庚醫院29.台中慈濟醫院30.彰化基督教醫院31.雙和醫院32.新竹馬偕醫院33.彰濱秀傳醫院34.中國醫大新竹分院35.嘉義基督教醫院2024台灣醫院排名全球醫院前5強1. Mayo Clinic(美國梅約診所)2. Cleveland Clinic(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3. Toronto General -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加拿大多倫多全科醫院)4.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3.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美國麻省總醫院)2024全球最佳250名排行榜參與評比的國家有哪些?獲獎的國家哪些多?2024年全球最佳醫院排名列出30個國家的最佳醫院,包括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印度、以色列、義大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挪威、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韓國、西班牙、瑞典、瑞士、台灣、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根據生活水平與預期壽命、人口規模、醫院數量和數據可利用性選出其中的醫院。每個國家被評比的醫院數量不同,根據各國醫院數量和數據可用性。美國獲得獎項最多的醫院 420 家,以色列和新加坡各有10家醫院。評選世界250大醫院的目的是什麼?「沒有比選擇合適的醫院為自己或親人提供照護更重要的決定了。」美國新聞周刊表示,公布全球前250強醫院名單,盼經由各國醫院聲譽和績效比較,幫助民眾尋求最佳照顧患者與家庭的醫院。新聞周刊強調,每家醫院的評分均基於對逾8萬5000名醫學專家的線上調查,還有出院後患者整體滿意度調查的公開數據。該分數還考慮了衛生和患者/醫生比例等指標,以及關於醫院是否使用患者報告結果測量(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縮寫PROM) 的調查,PROM 是患者填寫的標準化問卷,用於評估他們的經驗和結果。台北榮民總醫院是2024年唯一進入世界前250排名的台灣醫院「2024年全球最佳醫院(World's Best Hospitals 2024)」自2019年開始舉辦,2024年在全球30個國家及地區,共2400家醫院中,列初全球前250名最佳醫院,今年受評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法國及台灣等國;依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表所有受評醫院排名,台灣醫院共有35家列入排名,僅台北榮總進入前250名。2023年台灣第一次被納入,台大醫院以全球排名第249名,名列前250強。2024年的全球最佳250家醫院中,台北榮民總醫院位居第218名,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全球最佳醫院連續6年都是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排行第一,台北榮總同列全球前250強,與有榮焉。非英語國家進入排名不易,陳威明說,近年北榮發展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加上投入超過百億元的數個重要軟硬體建設都陸續完工啓用,尤其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吸引許多國際病患就醫,更有許多全球知名醫學中心參訪,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最近也三度主動前來並簽定合作意向書,即將展開深度合作。陳威明也說,台北榮總能夠進入世界前250名,深感榮幸,但很多亞洲鄰近國家,像新加坡、韓國等,都有更多的醫院進入到全球前250強,他相信台灣許多醫學中心的醫療品質都不亞於這些醫院。他表示,台北榮總會繼續虛心檢討,持續進步,並且和國內其他醫學中心一起努力,希望明年有更多醫院一起爭取更佳名次反應台灣真正的醫療實力。「全球最佳醫院」是如何評比?今年版本為反映對醫療關鍵績效指標的重視,增加醫院品質指標支柱的權重。評分模型新增韓國、馬來西亞和智利3個新的國家認證,並針對美國名單引入CMS(「聯邦醫療保險和聯邦醫療補助計劃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縮寫CMS) 資格標準。2024年是第2次針對醫院進行患者報告結果測量(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縮寫PROM)實施狀況調查,基於四個資料來源:1. 線上調查:Newsweek和Statista邀請30個國家的8萬5000多名醫學專家,包括醫師、醫院管理人員等參與線上調查。參與者被要求推薦自己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醫院,不允許推薦自己工作的醫院。2. 病人滿意度:來自患者調查的公開數據,分析患者體驗。病患體驗調查通常由保險公司以及醫院在病患住院後進行。調查主題的包括對醫院的整體滿意度、醫院推薦以及對醫療護理的滿意度。3. 醫院品質指標:從大多數國家的各種公共來源收集了品質指標。不同國家的品質指標有所不同。所包含數據的範例包括特定治療的護理品質數據、衛生措施和病人安全數據以及每個醫生和每個護理師的患者數量數據。4. PROMs 實施調查: PROMs實施評分已納入世界最佳醫院計畫的評分模型,於去年下半年料《新聞周刊》和 Statista 聯繫各醫院調查。計算每家醫院在4個類別中的得分並進行加權:同儕推薦(國內40%,國際5%):病患體驗(16.25%)、醫院品質指標(35.25%)、PROM 實施(3.5%)。評比方法的侷限:各國每家醫院都按分數評級,分數只能在同一國家醫院間進行比較,因為每個國家的患者體驗和醫療關鍵績效指標不同。由於無法協調這些數據,因此無法對分數進行跨國比較(例如A國得分90分, 不意味著該醫院優於B國得分87分的醫院)。專家解析 2024全球最佳醫院250強 台灣醫院為何難上榜今年評比有些微改變,包括提高醫療品質比重,另一個改變是與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Health Outcomes Measurement(ICHOM)建立夥伴關係。ICHOM是歐美推動價值醫療(Value-based health care)的主要組織,該組織訂定各種疾病的品質指標,著重以病人為主的感受與就醫體驗,強調病患於就醫後的長期健康恢復,而非單純的手術與治療成果。台灣僅有少數專家進入ICHOM平台推動全球醫療品質指標的定義,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是亞洲唯一制定全球高齡照護價值醫療品質指標的專家。陳亮恭指出,ICHOM所重視的醫療品質相當全面,更著重病患身心靈的健康與從疾病復原的過程,與傳統由醫療體系所定義的品質指標不盡相同。陳亮恭說,國際間對於醫療品質的提升高度重視病患就醫體驗,所謂的體驗不光指滿意度調查,更重要的是病患就醫時健康恢復、改善生活的過程,也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價值醫療。歐美國家也調整醫療服務支付方式帶領價值醫療的推動,美國MediCare幾年前便逐年導入價值醫療支付方案以提升醫療品質。另外,國內僅有台北榮總進入全球前250強,也有專家認為,癥結可能在於我國相關評比指標的公開資料過少。主辦單位先擇定30個國家評比,設定評分方式後,只能在該國公開資料中尋找相關數據。根據Newsweek公布調查結果,台灣的公開資料中欠缺醫療品質與病患就醫體驗相關數據,所以僅能以Google評分、國際醫院評鑑(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還有負責台灣本土醫院評鑑主辦單位,即醫策會網頁上的有限數據進行評分。Newsweek表示,評分高低僅能作為國內比較,因各國的公開資料內容並不相同,不適合放在同一個標準比較。由於每個國家公開資料不盡相同,Newsweek和Statista針對每個國家還有個細部的評分方式,且一再強調,評分高低只能跟自己國家比較。所以,其公布的評分不是絕對分數,而是百分比。美國某家評分90%的醫院並不等於德國另一家90%的醫院。至於選出全球排名的關鍵,依照該醫院所獲得的國際推薦與國內排名,例如第一名的Mayo Clinic就是所有醫院中獲得最多國際專業人士推薦,且整體評分居美國第一,另外加入醫療品質與病人評價項目的績優評分,綜整評為全球最佳醫院的第一。專家認為,國內醫院排名偏低,上榜醫院太少,也許很多人認為台灣的醫療品質並未被正確評價。根據評比所公布的內容分析可以得知,台灣的醫療品質難以透過單一國際評比論斷。但台灣的醫療服務品質調查國際化程度不足,導致國際評比時無法由公開資料取得足夠數據卻是事實。如何讓資訊透明化與系統化,並加入價值醫療的評比,值得正視。專家建議,畢竟國際評比代表的是國際社會(主要是已開發國家)對於醫療品質的精進,我國也可從國際評比思考精進我國醫療品質的策略。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5 醫聲.醫聲
不只有黴漿菌 65歲、慢病高風險族群更需要注意「這個」疾病
秋冬呼吸道病毒襲來,雖然新冠疫情目前處在低點,但是疾管署預估明年一月中下旬將迎來第五波高峰,預估屆時每日約有2萬人恐感染。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存量充足,同時提醒民眾儘速接種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根據疾管署監測,上周(11月21至27日)新增248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周上升;近期國內疫情處低點上下波動,且國際部分國家疫情處高點或回升,未來仍須密切監測。亞太呼吸學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新冠肺炎高風險受訪者中,高達 83%不確定自己是否為高風險,不自知占比高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等國家。高風險因子包括65歲以上或是具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以及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或吸菸;孕婦、產婦(產後6周內)等。羅一鈞表示,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處在低點,死亡人數也在相對低點,加上在後疫情時代,民眾普遍對於新冠肺炎的看法已認為接近流感化、常態化。他舉例,以疫苗接種量來看,XBB新冠疫苗的接種量跟以前相比已經下降不少,但打流感疫苗的人卻變多,顯示民眾對於新冠的風險意識偏低。目前XBB新冠疫苗累積接種58.7萬劑,仍有110多萬劑庫存。然而因為大陸呼吸道疾病近日盛行,引發我國民眾憂心,卻催出新冠疫苗接種量。羅一鈞說,11月29日當日XBB新冠疫苗接種量達9920人,寫下過去三周新高,直逼11月高點1.1萬人紀錄。但是,冬季預計仍會有一波新冠流行,會持續透過多元管道向民眾宣導,特別是高風險民眾,不只應儘速接種疫苗,一旦感染更要及時就醫、投藥。疾管署預估在明年一月中下旬恐會出現第五波新冠感染高峰期,屆時每日恐有2萬人感染。羅一鈞表示,目前抗病毒藥物存量充足,目前瑞德西韋庫存14.6萬劑,依照每日平均用量,還可以使用兩年;倍拉維則尚有30.6萬人份,推估仍可使用兩年;莫納皮拉維韋亦有庫存5.5萬人份,預估仍有未來500天存量。另一方面,基層醫界反映基層診所承擔第一線防疫重責大任,擔憂第五波新冠疫情來襲,民眾就診量增加,希望政府能編列重啟防疫補助津貼。羅一鈞表示,過往有防疫津貼是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法源依據,讓實際從事防疫工作的人員有補助,但現在新冠肺炎不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該條例已經落日,指揮中心也解散,目前並沒有法源依據編列預算、給予津貼。
-
2023-12-02 醫療.腦部.神經
氣溫陡降不只易中風!醫提醒:「這病」二發超可怕!
近日媒體報導,37歲馬來西亞女星莊群施於11月28日猝逝,死因為「腦動脈瘤破裂」,傳出可能與「吹頭髮」有關。對此,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同時也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擔任闢謠超人的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吹頭髮時,無論吹風機溫度高低,「都與腦動脈瘤破裂沒有關係!」不過最近氣溫陡降,只要一不留意,血壓很容易上升,若有腦動脈瘤,加上血壓飆升,便可能引發腦動脈瘤破裂。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不一定帶來大量出血,但是會有「突發性劇烈頭痛」。若是病患忽略,第二次破裂時,死亡率幾乎達100%!徐文俊解釋,腦動脈瘤「並不是指癌症那種腫瘤」,而是指腦動脈血管壁出現凸起現象,形狀有點像氣球,這像氣球般的凸起構造就會不斷被撐大,血管壁也就越來越薄,一旦破裂,嚴重甚至會致命。這樣的痛,竟讓人痛到地上打滾!一旦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有些病患就會出現劇烈頭痛,「那種痛,是會痛到在地上打滾!」徐文俊說,這種情況,病患通常必須馬上急診,當腦動脈瘤第一次破裂,若破洞較小,病患就可以逃過一劫,此時可能頭痛一、兩小時,疼痛就逐漸消退,通常不會致命,但如果沒有盡快處理、治療,拖到腦動脈瘤第二次破裂,「死亡率幾乎100%」。腦動脈瘤行成時,多數病患沒有症狀、沒有感覺,不少病患是因其他疾病接受腦血管攝影 (包括電腦斷層與磁振造影檢查等重組影像) 而偶然發現腦動脈瘤病灶,如果腦動脈瘤已經破裂,診斷方式是透過腰椎穿刺取腦脊髓液,然後進行檢測,如果在腦脊髓液驗出血液反應,代表腦動脈瘤已破裂、出血,這時,醫師通常會進一步安排導管式血管攝影,以幫助找出破裂位置、確診,然後盡快介入、治療。高血壓病友,更要留意這顆「未爆彈」目前治療腦動脈瘤方式包括血管栓塞、外科手術,以及放置「血流導向裝置」(分流器、分流支架)等,其中,分流器為一種血管支架,主要功能是幫助血液分流,減少血流所帶來的壓力衝擊,目前,這種治療方式為健保有條件給付,但多數病患還是必須自費。徐文俊提醒,在罹患腦動脈瘤族群當中,女性人數較多,有高血壓的病患,更要留意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因此,血壓控制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天冷時刻,如果有高血壓問題,一定要規律用藥、好好控制血壓,一出現劇烈疼痛,千萬不要隱忍,必須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以免拖延過久釀成悲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1 醫聲.疫苗世代
新冠疫情威脅竟還高於流感 疾管署公開最新驚人數字
衛福部疾管署最新統計,上周通報新冠肺炎中重症患者高達235人,高於流感重症15人的15倍以上。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新冠疫情威脅高於流感,民眾不應輕忽」。另統計新冠及流感疫苗接種數方面,兩者也差到10倍以上。其實,新冠疫苗接種率不佳情形,同時也發生在其他亞太國家,避免在新冠疫情下成為「消失的世代」,民眾應盡速打疫苗,一旦染疫也應盡速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曾淑慧說,流感重症人數每周約30至35人,但新冠肺炎中重症患者,一天就達相同人數,可見新冠肺炎威脅高於流感。但就今年9月26日起開打XBB.1.5疫苗,截至11月19日,共施打52萬7690劑,相較流感疫苗,今年10月開打截至11月19日止,共接種554萬3682劑,新冠疫苗施打數僅為流感疫苗的十分之一,呼籲民眾應同時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亞太各國新冠疫苗接種率差 引專家憂心第23屆亞太呼吸學會(APSR)年會於本月16至19日在新加坡舉行,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亞太國家學者與會,會議聚焦在新冠肺炎疫後,民眾面對疫情認知及治療趨勢。新冠疫苗接種率不佳情形,同時也發生在其他亞太國家。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楠表示,新冠疫情期間,看到許多染疫者來不及治療病逝,真的令人悲傷,這可謂,但「消失的世代」不僅發生在成人,兒童防疫同時需要關心。梁浩楠說,在新加坡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容易出現重症,卻擔心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多認為孩子不需要打疫苗,但臨床發現,很多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後,不適症狀維持很久,成為長新冠症狀,且有萬分之一機會引起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很難回去正常生活,同樣成為「消失的世代」。「家長不應過度擔心,該打的疫苗還是要打。」梁浩楠說,打疫苗可以避免引發重症,並降低病毒的傳播力,確保醫療量能,但現在各國政府卻非常忽略,必須加以重視。目前擔心人畜間的新冠病毒成為新的病毒,這必須十分注意。曾淑慧說,民眾除盡速接種新冠疫苗,一旦出現染疫的不適症狀,也應盡速就醫,採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新冠肺炎治療口服抗病毒藥物儲備情形,截至11月18日,倍拉維(paxolvid)庫存量30萬9750人份,預估尚可使用738天。莫拉皮拉維(Molnupiravir)庫存量6萬5838人份,預估尚可使用470天。
-
2023-11-16 焦點.元氣新聞
2023醫療科技展規模成長120% 年度最大健康派對熱鬧登場
亞太最具規模的醫療科技盛會「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邁入第七屆,11月30日至12月3日將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參展攤位上看2,300個,展出規模較上屆成長10%。其中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是一大亮點,作為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開創性展會,得以一網打盡最前沿的醫療科技發展趨勢,不論是產學研醫界專業人士、國際買主、各年齡層民眾,都能在這場一年一度「全台最大的健康派對」滿載而歸!本屆醫療科技展體現台灣醫療技術、ICT科技兩相結合的領先實力,集結全台指標性醫療院所,與資通訊、生醫業者共600多間機構共同展出。策展主題涵蓋「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三大面向,以及「智慧醫院」、「醫材設備」、「數位醫療」、「精準檢測」、「生技製藥」、「再生醫療」、「預防醫學」、「智慧健康」、「無齡長照」九項領域,完整呈現大健康產業供應鏈的創新佈局。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掀起新一波AI浪潮,而先端AI技術結合醫療場景,也開創出眾多智慧高效的嶄新臨床應用!國內科技大廠多已有佈局,包括緯創、廣達、華碩、佳世達、宏碁、英華達等業者,都將展出智慧醫療科技產品;另一方面,國際科技大廠看中台灣AI供應鏈及醫療能量,英特爾、微軟、輝達、甲骨文等廠商,亦擴大投入本次參展。預計展會中將可看到創新AI醫療晶片、AI賦能高效診斷軟體,以及ChatGPT結合醫療的最新應用等。展期中將舉辦三場產業論壇,匯集講者豪華陣容,內容精彩可期。打頭陣的第六屆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以「AI創新・未來醫療」為題,集結廣達、緯創、華碩、佳世達、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大廠,還有以色列醫療中心專家,暢談AI醫療產業新契機。第三次舉辦的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邀集林口長庚、北榮,與羅氏大藥廠、瓦里安、行動基因等醫院與生醫業者,以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醫療專家,探討國際癌症精準醫療新趨勢。首次舉行的高齡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則邀請到關渡醫院,和業界的緯創醫學、友達頤康、華碩健康,學界的台大、陽交大、元智各校教授,為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共同探索銀髮科技應用及整合之道。而不僅產業人士的洽商交流,一般民眾也能在台灣醫療科技展收穫滿滿,獲得最好玩的健康體驗、超好買的划算消費,並能輕鬆學習健康新知!展會現場可參與多種健康檢測項目,涵蓋睡眠呼吸中止檢測、體脂率及肌肉量解析、足健康測試等,來自全台百位醫師專家,也將開講民眾關心的健康議題,橫跨預防保健、兒童健康、癌症治療等主題。更有寓教於樂的「醫師力大挑戰」,孩子可在專家教學下,實際體驗操作腹腔鏡、插管、抽血,對醫療實務工作有更深認識,並啟發孩子對醫療的興趣及潛能。●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體驗最新醫療科技!
-
2023-11-15 醫聲.罕見疾病
亞太罕病組織聯盟疾呼:罕病創新治療是投資,並不是憐憫、可憐!
「甚麼事都不做,並不會比較省錢、便宜!」(To do nothing is not cheap!)亞太罕見疾病組織聯盟(APARDO)理事長Durhane Wong-Reiger博士在昨日於「亞太罕病組織交流會議-建構東南亞罕病網絡-台灣圓桌會議」接受專訪時發出上述沉重呼籲! Durhane Wong-Reiger指出,隨著基因治療的出現,罕見疾病從篩檢、診斷到治療,都出現極大變革,雖然現在基因治療的費用看似非常昂貴,但對於罕見疾病的治療,這並非只是「療程」,而是罕病痊癒解方,多數病患接受早期診斷、治療後便可「治癒」,可以正常走路、上學、就業,並享受自由、精采生活,如果沒治療,每一年所需花費的龐大醫藥費、照護費,並不會比較便宜。罕病投資裹足不前 對未來醫療發展極不利身為APARDO理事,同時也擔任「維多利亞基因支持網絡」(GSNV)執行長的Monica Ferrie博士強調,對於基因治療這類創新性療程,如果在給付、病患支持上抱持「省錢才是王道」想法,那病患、病患家庭就只能原地踏步,整體社會、醫療發展也會停滯不前。對於罕病創新治療、基因療法所帶來的昂貴公費給付議題,Durhane Wong-Reiger直言,許多人將罕病藥物給付視為施捨、憐憫,事實上,應該用「投資」(Investment)觀點看待,現在是基因治療的起點,十年、二十年後,基因治療將廣泛應用於各式疾病的診斷、治療,無論是罕病或癌症的診斷、治療,都將因基因治療的出現而趨於精準,也更朝個人化療程前進,透過罕病治療的投資,基因治療的進展也會越來越迅速,也會越來越有效率,可為罕病患者、所有病患、世人帶來巨大健康利益。國際罕病組織期盼 台灣重返罕病治療前段班行列台灣的罕病治療、照護體系,曾是世界的模範生,但近年來,罕藥通過健保給付的時間逐漸延長、通過健保給付的比率也降低,新藥等待期平均達兩年半,對於罕病病患、家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對此,Durhane Wong-Reiger、Monica Ferrie不約而同表示,看到台灣罕病患者處境的轉變,她們都感覺到「遺憾、可惜」,無論在台灣或全世界,每位罕病患者都應該平等接受治療,「人權、人命價值的獨一無二,是不分國界的」,她們也希望台灣可以重回罕病治療、照護前段班行列,台灣的罕病患者可以盡早得到所需治療,台灣政府、民眾看待罕病治療的觀點,也可以大幅翻轉。東南亞罕病組織網絡 帶來更強大連結事實上,在這場會議中,罕見疾病「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網絡」的成立意義、價值,也引起許多專家、學者討論。Monica Ferrie認為,東南亞國家、台灣罕病組織的連結,代表各國病患、醫界更能有效率地分享基因治療與其他新創治療等療程經驗,醫療進展速度才會加快,對於罕病治療與整體醫療環境的提升,更能產生正面、深遠影響。同時也擔任加拿大罕病組織董事長的Durhane Wong-Reiger則認為,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含括多種族,東南亞國家也是一樣,像新加坡就有華裔、馬來西亞裔與印度裔等多族裔,在進行基因治療的過程中,若有不同族裔基因進行比對、數據累積,就可以更有效率地推進基因治療進展,許多罕病患者、一般民眾也可因此受惠,這對全世界來說,更具有獨特醫療價值。(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0-26 活動.活動
【免費展覽】無國界醫生互動體驗展
展覽資訊•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4B 1F•展覽日期:2023.11.3(五)- 11.12(日)共10天,免費入場•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四 11:00 - 19:00 / 週五至週日 11:00 - 20:00(首日開展時間為13:00)•展覽更多資訊請點:https://bit.ly/3PYjpR3你想過,生病了,到最近的診所要徒步走兩個星期?你想過,全村都束手無策的傳染病,原來靠一劑疫苗就可以預防嗎?你想過,你會因為身分、因為怕被歧視,而不敢去看醫生嗎?這些人道醫療需求的所在,就是「行動之所在」。在戰爭衝突、天災、流行病與傳染病等危機中,處於弱勢的人群首當其衝。無國界醫生在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行動,提供必要的醫療。這次,我們需要你加入行動,化身醫療和非醫療人員,見證前線醫療的缺口,突破關卡完成任務。你將前進行動之所在,成為支持人道醫療的關鍵力量。五大展區介紹第一區:「衝突中,傷痛不分派系種族」第二區:「43 秒的天搖地動後,該往哪裡去」第三區:「在這裡絕跡,在他處肆虐」 第四區:「生病受傷,卻求醫無門」第五區:「參與你的第一個無國界醫生行動」每位觀展者會隨機獲得「行動臂章」,並在展區體驗「醫生」、「心理學家」、「後勤與供應鏈人員」及「人資財務人員」四角色在前線所進行的任務,依照「行動護照」上指示完成指定任務。透過這種互動方式,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道醫療救援不僅需要各種不同專業背景的人才,而且是一個充滿合作的工作。【第一區】戰火下的傷口包紮 你知道在武裝衝突區,想要接受無國界醫生治療的唯一條件是什麼?本區將請你拿起急救包中的繃帶,感受衝突中前線工作所面對的迫切緊張,為痛苦害怕的民眾包紮戰火下的傷口。【第二區】天搖地動後的行動 43秒天搖地動的地震後,你能逃去哪?此區你將走進無國界醫生的醫療帳篷,看看地震災後重建的第一線醫療模樣。除了治療傷患,還有更多非醫護工作要在執行醫務前完成!【第三區】流行傳染病大對抗 除了新冠肺炎,全球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傳染病疫情此時此刻正在快速傳播著。本區你將看見無國界醫生應對各式各樣傳染病的醫療行動,透過疫苗預防和治療,幫助感染風險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對抗疫情。【第四區】被遺忘的呼救聲我們很難想像生病了卻只能束手無策的情況。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有些身處弱勢的人們,陷入危難,卻得不到關注;呼求幫助,卻不被聽見。此區邀請你一起聆聽這些被世界忽略的求救聲。【第五區】提供醫臂之力過去的你來不及參與,但現在的你可以馬上行動!最後,邀請你參與你的第一個無國界醫生行動。無國界醫生只有醫護人員嗎?10件加入前線救援,你不可不知的事! 《前線人員分享會》現場自11/ 6開始將連續四天舉辦各兩場「前線人員招募分享會」與「心理健康工作分享會」(可選擇現場或線上參加)▶前線人員招募分享會你曾經想過加入救援行列嗎?兩位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人員將在當天分享前線的工作實況,讓你了解更多前線的工作與申請資格。歡迎醫護與非醫護人士參加。▶心理健康工作分享會你知道全球每四人就有一人遭受某種心理健康問題,但60%患者不會尋求幫助?兩位前線心理健康救援人員將分享如何幫助經歷過天災與戰爭的人們治療心理創傷。歡迎心理健康領域工作者、學者與組織,以及人道救援工作者參加。分享會場次報名第一場:心理健康工作分享會|羅興亞難民(中文)時間|2023年11月6日(一)19:45 - 21:15主講|曹月麗心理學家▶ 線上&現場參加:按此報名曹月麗心理健康救援分享會|羅興亞難民場次 講者曹月麗(Sarah)現任職於無國界醫生檳城專案的心理健康活動經理和性與性別暴力的負責人。自少年時期,她已接觸到在馬來西亞移民和難民的困境。在擔任難民培訓師8年多後,她看到了弱勢群體在心理健康領域的巨大需求。從那時起,她決定攻讀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並致力於馬來西亞難民和移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等領域。第二場:心理健康工作分享會|烏克蘭(英文)時間|2023年11月7日(二)19:45 - 21:15主講|Jessa Pontevedra▶ 線上&現場參加:按此報名Jessa Pontevedra心理健康救援分享會|烏克蘭場次 講者現任無國界醫生菲律賓的醫療專案統籌,Jessa已加入無國界醫生前線救援工作超過10年, 任務地點包含查德、葉門以及伊拉克。Jessa擔任緊急醫療統籌主要負責衝突地區的專案計畫與管理,並於2022年在烏克蘭的任務中負責規劃與實施為難民提供醫療以及心理健康照護的專案。第三場:前線人員分享會|醫護人員場次時間|2023年11月8日(三)20:00 - 21:35主講|王伊蕾婦產科醫師 ▶ 線上&現場參加:按此報名王伊蕾 婦產科醫師前線人員分享會|醫護人員場次 講者王伊蕾醫師是台灣第一位婦產科無國界醫生,在執業20年後,2018年加入無國界醫生。王醫生於2018年至2019年期間前往阿富汗與伊拉克的專案提供婦產科服務,目前在台北市執業。第三場:前線人員分享會|非醫護人員場次時間|2023年11月9日(四)20:00 - 21:35主講|張薇儀電機工程師 ▶ 線上參加:按此報名 張薇儀 前線電機工程師前線人員分享會|非醫護人員場次 講者張薇儀於2016年加入無國界醫生擔任醫療專案後勤人員。工作內容包含機械工程、能源電力、建造施工、水利衛生及採購與庫存管理等。參與救援任務:獅子山共和國、馬拉威、阿富汗、奈及利亞、南蘇丹與烏克蘭。現任無國界醫生(台灣)資深前線人資專員。現場參加名額有限,請於2023年11月2日(四)前報名,報名確認信會於2023年11月6日(一)前寄送至您留下的電子信箱。
-
2023-09-29 醫療.心臟血管
大馬演員張詠華爬山暈倒猝逝!有3徵兆時最好別去爬山或運動
馬來西亞籍的資深演員張詠華,驚傳在昨(27日)天爬山時突然暈倒,送醫不治,享年51歲,大馬演員李銘忠也在臉書哀悼他一路走好。張詠華去年發現有血管阻塞,但至於是否因心臟病發猝逝,仍待死因報告出爐才能確定。張詠華疑似心臟病發爬山暈倒猝逝根據「中國報」報導,演過「興福茶室」、「餓鬼食堂」等劇的藝人張詠華,昨天在吉隆坡爬山時,疑因突然心臟病發,雖同行友人馬上幫他做心肺復甦(CPR),但送下山到醫院急救後仍回天乏術,於27日傍晚逝世。他的兒子受訪透露,張詠華去年發現有血管阻塞、也有動手術,但至於爬山是否因心臟病發猝逝,則需待死因報告出爐才能確定。心臟病患要運動,但不能選高強度運動入秋天氣漸涼,許多人喜歡在這時節爬山感覺比較涼爽。不過對於有心臟疾病的人,爬山及運動可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麻痺、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出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中風、先天性心臟缺損及風溼性心臟病等等,其中又以心臟麻痺、中風與高血壓最為普遍。這類患者大都被醫師叮嚀要有運動習慣,但卻有不少人是在登山或跑步時心臟病發。就是因為運動時強度過高,反而可能又引發心肌缺血、明顯心律不整或頭暈、呼吸不順等不適症狀。有心血管毛病不自知更危險 出現胸痛胸悶快休息不過有些人可能有心血管毛病而不自知,或不嚴重而沒理會,在運動時也特別容易出現問題。尤其登山運動、情緒壓力或是天氣劇烈變化時,血管容易供應氧氣不足,特別是原本血管已經有狹窄或阻塞,運動時供氧會更不足,氧氣無法輸送到全身,因此患者會出現胸悶、胸痛現象。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曾受訪指出,通常民眾只要一發生胸痛、胸悶症狀,只要立刻停下來,稍微休息一陣子就會改善。建議有這種情況最好立刻就醫檢查,若確認是冠心症、或者血管有某一部分已經阻塞狹窄,可盡快就醫治療,否則一旦急性心肌梗塞,恐怕連生命都有危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曾受訪指出,臨床上也經常有病患平時並無任何症狀,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病患反而更加危險,輕忽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等到運動或爬山時,以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表現,往往急救不及,憑添憾事。民眾若有運動胸悶或呼吸困難等心臟不適症狀,建議及早至心臟科門診就診,請醫師做進一步檢查與治療。有3徵兆時最好別去爬山或運動1.如果身體本來就不舒服,心跳次數每分鐘超過100下,或是血壓飆高到180/110mmHg,就不適合運動。2.運動時出現不適症狀,10到15分鐘還沒有改善,要趕快就醫。3.冬天寒流來襲及清晨時段,因血壓升高,患者最好也不要選在此時運動。高山症與慢性病互為因果要爬山,尤其如果要爬的是高山更要注意。聯恩診所、醫者診所高山旅遊特別門診專家醫師王士豪曾受訪提醒,建議六類人要提早兩周到一個月預約「高山旅遊特別門診」,接受個人化的評估和處方。上高山最常發生的是高山症,又因年長者比較多慢性病,有些慢性病到了高山上,會增加高山症的風險,或是因高山症而增加了慢性病的風險,這些更需要醫師來進行身體檢查、規畫山上的醫囑和用藥。6類人爬高山前先就醫評估1.年長者2.兒童3.初學者4.高山工作者5.長天數登山6.出國爬高山【延伸閱讀】.金馬獎導演疑高原肺氣腫驚傳去世!平常健康的人,登高山也會有高海拔疾病?【資料來源】.資深男星張詠華「爬山昏倒猝逝 」享年51歲 兒悲痛證實噩耗.衛福部疾管署-高山症.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2 癌症.肺癌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 最新亞洲專家共識出爐: 盡速轉向LDCT篩檢 及早揪出肺癌
篩檢對象首重非吸菸者!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比例高於歐美肺癌已對亞洲各國造成重大的醫藥負擔,根據一篇發表於《胸腔腫瘤學期刊》集結亞洲19位專家的最新共識指出,要降低肺癌死亡率,應加強篩檢的普及與改變篩檢的方式,以落實早期診斷。在這篇最新共識中,專家們強烈建議應從傳統胸部X光檢查轉向更先進的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採取低劑量X光的電腦掃描生成影像,進而檢測出肺部異常,包括腫瘤 。美國一項超過 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也顯示,與胸部 X 光檢查(每十萬人年有309 例死亡)相比,LDCT 篩檢(每十萬人年有247 例死亡)的肺癌死亡率相對降低了 20%,證明這是更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檢方式。 改善肺癌篩檢,將有助於挽救全亞洲的生命,因為全球約有五分之三的肺癌病例發生在亞洲,代表全亞洲總計有超過130萬名肺癌患者。2020年在台灣初次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共計16,370 人,肺癌發生率在台灣人十大癌症中排行第三,死亡率更是排行第一。身為此專家共識成員之一的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表示,我們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且應廣泛介紹這項更精密的篩檢方式,不僅能提高肺癌的早期發現,也有更高的機會提升治癒率。例如台灣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篩檢,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計畫施行1年共計49,508人接受篩檢,其中531人確診為肺癌,早期個案占85成,顯見LDCT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患者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 根據專家共識建議,針對接受常規健康檢查發現異常且持續暴露於危險因子的患者,應每年進行LDCT篩檢,而像重度吸菸者這類高風險族群則應每年進行兩次LDCT篩檢。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 LDCT篩檢仍未在常規肺癌篩檢計畫中施行,多數因為知覺成本、補助、缺乏設備與專業人員、無明確準則等問題,再者還須面對不願接受檢測的高風險族群。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專家們建議應制定一套LDCT篩檢準則及檢後追蹤的配套辦法,並納入綜合肺部保健方案,例如推動國家級的篩檢計畫,以加強肺部篩檢計畫及後續照護的普及。此項共識集結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越南等地專家廣泛討論的成果,並獲國際肺癌存活倡議聯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LAA)的支持。LAA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全球肺癌聯盟(GLCC)、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Guardant Health之間的非營利性聯盟。專家們也進一步呼籲改進,應將戒菸計畫納入肺癌篩檢計畫之中。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國健署推動的LDCT篩檢補助計畫是亞洲先例,能加速找出肺癌病人,建議除了符合補助條件的家族病史者與吸菸者之外,非吸菸者而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也要特別留意,以榮總院內參與國健署的LDCT篩檢統計為例,總共有1,443人接受LDCT篩檢,篩出肺癌的病人之中就超過8成是女性,不過幸好多數是屬於早期病人得以早期治療。另外,空汙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已有多篇國際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汙環境與肺癌的高關聯性,未來也應將此族群納入LDCT篩檢條件。 儘管吸菸是主要的肺癌風險因子,但非吸菸者罹患肺癌仍占多數,尤其是在亞洲女性中更為顯著。研究顯示,與歐洲和北美相比,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的比例更高。此外,相較於現在和以往的吸菸者,亞洲非吸菸的肺癌患者有更高機率在更早的年齡被診斷出來。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論吸菸與否,應考慮將遺傳和人口統計等因素納入肺癌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條件。專家們指出,記錄針對從未吸菸者的風險因子國家數據報告,包括年齡、肺癌家族史、其他癌症史、二手菸以及暴露於室內(烹飪和加熱煙霧)和室外空氣污染等,也有助於當地政府建立肺癌篩檢計畫。諮詢專家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07 養生.人生智慧
帶著爸媽去旅行,一同創造珍貴回憶!旅遊專家傳授「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
陪伴父母去旅行,是一種修行,更是回憶。2018年開始,我固定每年都會帶家人出國旅行,這幾年帶了爸媽去日本、韓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南美、瑞士跟斯里蘭卡,每一次訂機票之前,都會問自己:「真的嗎?」畢竟帶家人自助跟獨自出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崩潰跟一家人崩潰,我寧可選前者,但是,有些事情不做,以後都不會做。 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1.首先經過家人的同意,先行訂購機票並確定出行旅遊日期。2.再來規劃大致的行程與交通方式,盡量以最難搞的家人作息時間、個人偏好與生活習慣為制定方針,不要一廂情願帶入個人喜好去安排,事前查好景點資料、預定住宿與餐廳名單,最好有第二跟第三種備案選擇。 3.出發之前必須再三叮嚀外出不比家裡,務必收斂脾氣與壞習慣,請入境隨俗不要任意喧嘩張揚。4.外出之後也要提醒各國文化差異,請勿做出逾矩行為,盡量約法三章,出國旅行與國內旅行不同,翻臉也不行馬上回家。 5.出門前說明景點以及交通距離,隨時注意時間並提醒不要等到尿急才上廁所,準備溫水瓶與零食點心,提醒走路不要太急,勿逞強,累了就休息。6.多找位置可以坐著歇息,景點安排順暢,盡量不趕時間,三餐飲食正常並配合用餐習慣,作息時間依照父母的習慣調整,如果能睡個午覺就更好。並隨時提供景點資訊與文化資訊,讓長輩可以隨時調配體力進行旅遊。 獨自旅行跟帶父母去旅行的差別在哪?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選擇幾點睡,可以一整天哪裡都不去,選一間咖啡館就好好發呆。帶父母去旅行,要配合家人早起跟早睡,有固定的作息,沒有咖啡廳,沒有商店街,只有景點、餐廳跟住宿三個點。 一個人去旅行,自助功課可以做一半,反正到時候再想辦法,不能去的就直接放棄算了。帶父母去旅行,事先要查好所有景點、交通跟備案,做好每個人口味調查,吃飯吃麵吃泡麵吃便當,不能吃的就不要碰。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一整天不說話,帶父母去旅行,要聽家人說整天話,有些話你不想聽,也不能不聽。一個人旅行,會打扮的漂漂亮亮拍照,什麼地方都想要自拍,想要上傳到社群媒體。帶父母去旅行,完全不想拍照,你忙著顧他們,根本沒時間裝扮自己。 一個人去旅行很自由 帶父母去旅行是不想有遺憾 老實話,我還是喜歡一個人勝過帶父母去旅行,但阿姨說,有人總是在父母過世後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他們,後悔當初怎麼沒有做什麼。 爸爸說,隔壁的鄰居上週進了醫院後到現在還沒出來,這個年紀看了太多失去,也怕哪天就輪到自己。也告訴我,賺了一輩子的錢也帶不進棺材裡,為了旅行,他會好好保養身體。年紀越大,更明白父母親不見得可以陪伴終生,再老一點,或許誰都走不動,不想等到哪天白髮斑駁,徒留原地的遺憾。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同,也並非真的帶出去旅遊才叫做孝順,只是剛好家人看我一年到頭四處旅行,也想體驗自助旅行的感受。我認為父母跟成年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是階級式的關係,彼此互相尊重與包容,而不是誰應該為誰做些什麼。你能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有遺憾就好。 我也跟父母收錢,帶他們去旅行 許多人誤解,我帶爸媽去旅行全程費用由女兒買單,我告訴他們:「帶爸媽去旅行,我會跟父母收錢,這是我們家的習慣。」由我規劃自助行程內容,也交給我處理機票跟訂房雜項,最終全部費用各自均攤,沒有親情折扣價碼,偶爾我媽還會請我吃飯。親子旅遊出國明算帳,不會造成兒女經濟上額外的壓力,這樣子女也更願意帶他們出門旅行! 帶家人去旅行,是一種緣分的延續,記憶的延伸 隨年紀逐漸明白,帶家人去旅行這件事,唯有自己入火坑,也沒有人能逼我入火坑,雖然每次帶長輩出門都會握緊拳頭、眉頭緊鎖、心力交瘁,不過一趟好的旅行,可以讓他們增廣見聞,並能跟左鄰右舍說嘴很久,這是久待在家裡不會有的新鮮感受。 我常笑說,一個人旅行,你會活得像自己,帶爸媽去旅行,你會完全失去自我。但這就是一家人阿!吵吵鬧鬧才是正常。 我告訴爸爸,未來荷包有多餘的錢我們就買機票出去玩,車子舊了可以使用就好,衣服夠穿就好,能帶你跟媽媽出門,是一種記憶的延續。人生沒有太多以後,也不想老了才後悔,趁著彼此身體健康出門,沒有遺憾活著就好。 延伸閱讀:.愛犬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做好「幾件事」減少糾紛.沒錢但想出國旅行怎麼辦?旅遊專家授「省錢旅行4指南」本文節錄:《每一次出發都有意義》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4 焦點.健康知識+
登革熱疫情險峻,專家教你了解3類型防蚊液,正確使用方式報你知!
登革熱疫情嚴峻,衛福部疾管署最新公佈本土登革熱病例數已破2000例,高達2135例,共14縣市出現本土病例,台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屏東縣均爆發群聚疫情。截至2023年8月22日,疫情仍是台南市疫情最嚴重,累計已達1781例。包含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上周皆現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預防登革熱,除環境清潔外,最有效的方式是使用防蚊液!爲避免感染登革熱,防蚊十分重要,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平時除注意環境清潔外,應使用防蚊液防蚊,但民眾對防蚊液的認識不甚清楚,更有錯誤迷思。黃彥儒說,防蚊液可分為三種:1、經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可以噴灑塗抹於人體皮膚的防蚊液,目前有效成分為敵避(DEET)。2、用在室內、外環境,環保署核准的環境衛生用藥,有效成分有三種分別為敵避、派卡瑞丁(Picaridin)、伊默克(IR3535),此類產品部分可噴灑於皮膚,部分不可以,民眾須詳讀產品說明書。3、含精油類的一般防蚊產品,目前使用於人體皮膚的精油類防蚊液,並不列入藥品管理,常見精油成分,包括香茅精油及檸檬胺精油等,但此類產品不得宣稱醫療效能。若市面上販售該類產品宣稱「可預防登革熱」者,則違反「藥事法」。這類產品因不像藥品有販售通路的限制,所以更加普及,也常見會標示不含「敵避」。敵避(DEET)防蚊效果如何?為何某些防蚊產品會宣稱不含此成分?黃彥儒說,敵避為防蚊有效成分,有些民眾卻認為是不好的成分,改為選用精油類的一般防蚊產品,如同口罩有分醫用口罩及一般各式口罩,防飛沫傳染會選擇戴醫用口罩。防蚊液也是,目前防蚊液產品有非常多的品牌跟選擇,含敵避成分的防蚊液,才具有較長時間的防蚊效果。「防蚊液產品內敵避的濃度與藥效持續時間有關,較高濃度能提供較持久的防蚊保護。」黃彥儒說,一旦流汗較多或發現蚊子開始在身邊盤旋聚集時,就建議應要補擦,而敵避濃度高低,依年紀不同有不同的選擇。黃彥儒指出,成人可選用敵避濃度≦50%的防蚊藥劑,年齡6個月以上孩童,只建議使用濃度為10%至30%的防蚊藥劑,且回到戶內後要清洗乾淨。至於年齡6個月以下的嬰兒,含有敵避、派卡瑞丁、伊默克成份的防蚊藥劑均不適用,建議使用外在遮蔽的方式,如淺色長袖衣褲及蚊帳等,防止蚊蟲叮咬。防蚊產品使用守則有哪些?如何讓小朋友安心使用?黃彥儒提醒,使用防蚊產品前需詳閱說明書,使用方式應為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請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夏天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提醒家長們,用於孩童時,應由成人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但未滿六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因此,購買防蚊液時應注意如是噴灑塗抹於人體皮膚,應選購衛福部核准含有敵避的人用藥;如要用在室內、外環境,則應選購環保署核准含有「敵避」的環境衛生用藥,才能安全又有效。台灣登革熱本土疫情創近10年新高,東南亞國家大多也處於登革熱疫情嚴峻期,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今年累計報告病例數已分別達4萬至8萬例不等。黃彥儒說,不論是在台灣或至東南亞旅遊應隨身攜帶防蚊液防蚊,以備不時之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8-14 焦點.元氣新聞
張學友演唱會驚傳暈眩跌坐在地!梅尼爾氏症發作時天旋地轉 台大醫經驗分享「這樣做」能舒緩
62歲的張學友日前在馬來西亞進行《張學友60+巡迴演唱會》第三場,13日晚間傳出他發生在舞台上跌倒的意外,所幸他很快就站起來繼續唱沒大礙。據了解這兩天他飽受耳水不平衡的困擾,才會出現暈眩的情況。張學友對媒體透露,他從小就患有梅尼爾氏症,導致他的平衡感不好,當天在演出前半小時就感覺到頭暈,但看到歌迷都已經入場坐定,仍決定維持演出。而其實在12日唱第二場前,張學友的耳水不平衡症狀就已發作,只是13日狀況又更嚴重。醫師病友經驗分享 發作時平躺在床較舒服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謝敦理本身也是梅尼爾氏症患者,他曾分享發病的經驗,他指出許多梅尼爾氏症的病友,發作時不但會感到天旋地轉、頭暈想吐,甚至不能走路,只能臥床休息;而他因為及早吃藥控制,頭暈狀況並不嚴重,僅有陣陣暈眩,頭部如有動作時,特別有晃動感,例如,頭往左邊轉,身體就會一直往左邊倒、拉不回來,走路時也會些許站不穩,整個人失去平衡感,平躺在床上,會比較舒服。梅尼爾氏症的耳鳴 吞口水、吹氣都難解除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梅尼爾氏症是內耳淋巴水腫,引起平衡失調的疾病。患者通常會同時出現耳鳴、眩暈、聽力障礙三種症狀。此症常會反覆發作,頻率愈來愈密集,會感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影響生活品質。》看完整疾病百科謝敦理也指出,耳鳴是梅尼爾氏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有別於一般耳鳴像是高頻蟬鳴,梅尼爾氏症引發的耳鳴較低頻,有如冰箱馬達的嗡嗡聲,伴隨耳朵悶住的感覺,有點像是搭飛機時因為壓力變化、耳朵塞住。但搭機時只要吞口水或吹口氣,耳咽管塞住的狀況就能解除,梅尼爾氏症造成的耳朵悶塞狀況,不論怎麼吞口水、吹氣,當下都無法解除。但發作後通常只要吃藥、休息幾天就會好,復元之後耳鳴消失、聽力也會恢復。不過,有些患者症狀比較嚴重,發病時聽力嚴重受損,就算病癒了,聽力也無法回復;除了給予口服藥物如利尿劑,協助內耳排水外,有時得採更積極的治療,例如注射藥物、開刀減壓等。【資料來源】.張學友大馬開唱出意外 唱一半「跌坐在地」畫面曝光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聽見」梅尼爾氏症 我更懂患者的痛
-
2023-07-27 醫聲.醫聲要聞
不是Covid共存階段 王復德:九月才能了解病毒趨勢
「現在還不是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釀成的重症及死亡仍在高水平,他強調,疫苗起碼打滿三劑,高危險族群一有症狀要立即篩檢,即時投以抗病毒藥物治療,切忌拖到嚴重才就診,現在出國人潮多,待九月返國後才能清楚這波疫情並洞悉未來病毒的趨勢。打不倒流感別提新冠共存 高齡是重症、死亡重要因素高溫的炎夏,醫院病床已被回溫的流感及持續恆溫的新冠肺炎交雜佔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教授王復德說,近期防疫鬆綁大眾脫下了口罩,流感疫情明顯比前三年上升,現在病患就診要同時檢測流感及新冠,畢竟兩種疾病的治療、用藥完全不同。「新冠病毒共存是要像流感一樣?還是普通感冒?流感現在都還有重症及死亡,都打不倒了,新冠病毒的共存還沒有到時機。」王復德直言,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的重要因子是高齡,年紀大伴隨而來的是多項慢性病,抵抗力也較差,拖到重症才來醫院,「前面五天治療新冠病毒,後續用類固醇、免疫抑制治療,加上呼吸器等管路,最後變成抗藥性細菌。」摧枯拉朽,身體老早倒下。疫苗、抗病毒藥是利器 自費藥物補足缺口王復德說,重症清零只是目標,就像零容忍一樣不可能畫上完美的圈,唯有接種疫苗、高風險族群立即就醫服用抗病毒藥才是關鍵。然而,有些長輩擔心到醫院反而會染疫,因而錯失症狀初期治療的機會,更擔心的是長照機構內抵抗力差的長輩,容易造成院內感染,若平時服用慢性病藥、精神用藥等,抗病毒藥的選擇又會受限。特別是抗病毒藥的議題,台灣針對65歲以上、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不全等民眾,快篩新冠肺炎陽性就能給藥,不過,各國給藥的年齡有所不同,美國為50歲以上,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列為60歲以上,王復德說,除了年紀,部分國家將BMI大於25、高血壓列在高風險族群,「這兩項都是台灣未納入,卻有很多人符合這樣資格。」不過,王復德也說,放寬與否和健保財政相關,公費抗病毒藥日後要回歸到已捉襟見肘的健保?現在如果下修年齡,未來是國家埋單又或健保,都得面對這層問題,而且現行新冠疫情重症、死亡人數不比去年,「我想應該不太會在這時間點放寬高風險條件。」他也說,目前已有抗病毒藥取得藥證,待上市後,民眾即可自費服用,屆時能補足60歲到65歲的缺口。疫苗至少打滿三劑 口罩、酒精帶上身打疫苗避免重症、死亡是老生常談。王復德說,雖然現行病毒株有免疫逃脫,但施打疫苗依然能提供保護力,防止進展成重症,疫苗最基本一定要打滿三劑,同時再三呼籲高危險族群民眾,接種疫苗是首選,千萬不能輕忽新冠肺炎對身體帶來的影響。「我想新冠病毒消失不了…」王復德提醒,青壯年族群,到了人口密集處還是配戴口罩,酒精也隨時消毒,避免觸碰眼口鼻,畢竟年輕可能只會出現輕症,但萬一帶回給家中長輩、小孩,恐造增嚴重症狀,尤其國境開放頻繁往返,容易攜帶國外不同的病毒株,一旦傳開,可能誕生台灣新的特種病毒。他認為,九月開學返國後,才能了解病毒當前情形,進而推出未來整體防疫趨勢。
-
2023-07-27 醫聲.醫聲
各國抗病毒藥給藥條件參差 感染症專家:健保、財政預算有關/防新冠再起5
新冠肺炎來回過招三年多,與之抗衡的武器倍增,抗病毒藥物便是其中一項,不過,各國給藥條件就有不少差異,光是在年齡這塊,美國的適用對象為50歲以上,而韓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則為60歲,反觀台灣是65歲。對於國際間參差,國內感染症專家說,必須考量各國健保財政預算等,不過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認為,規定過於僵硬,應該讓醫師有臨床裁量權。台灣現行公費新冠抗病毒藥物,須符合65歲以上,或者患有癌症、免疫不全、心血管慢性病等條件,才予以給藥,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美國設定高危險族群的年齡為50歲之外,也將BMI大於25、高血壓列入其中,「這兩項都是台灣未納入,卻有很多人符合資格。」林應然認為,公費用藥標準訂得太死,「尤其年齡限得很死,少一歲就用不了。」有些患者非高危險族群,但是症狀嚴重,就連自費使用都不允許,建議疾管署應讓醫師有臨床裁量權,若擔心濫用問題,則能訂定使用人數占診治人數的比例。雖然,公費抗病毒藥放寬年齡的聲音不斷,今年初在立法院召開相關公聽會,但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台大醫院內科部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王復德皆異口同聲,這牽涉到國家財政,且未來藥費是否回歸到已捉襟見軸的健保身上,諸多問題待商討。陳宜君說,藥物給付決策過程,最初依據臨床試驗涵蓋的病人群,經相關單位審查,才能通過符合的適應症。其次,考慮藥品供應及取得。再者,藥物採購經費來自國家公務預算,牽涉到各國的健康保險制度等,各國政策難以相互比較,台灣現階段是要因應流行常態,積極先期規劃相關預算。王復德也說,目前已有抗病毒藥取得藥證,相信日後待食藥署通過上市,60歲到65歲年齡層的民眾,就能自費購買服用。現階段,古世基呼籲民眾有症狀就多篩幾天,符合高危險條件者若呈現陽性就立即到院,醫師開立藥物服用,「千萬不要用生命去賭重症的機率。」延伸閱讀:別以為新冠退燒掉以輕心!想重症清零就聽專家怎麼說/防新冠再起1別讓長輩成新冠重症候選人!有「六症狀」代表情勢危急/防新冠再起2感染新冠都輕症?他「一習慣」不改竟住進加護病房、插管/防新冠再起3應及早用藥 有助逃脫死亡威脅/防新冠再起4
-
2023-07-26 養生.聰明飲食
44歲陳喬恩2個月瘦23公斤!減肥食譜大公開 營養師:7類人別嘗試恐影響健康
44歲台灣女星陳喬恩,出道22年擁有多部代表作,被譽為「偶像劇女王」。2019年參加中國戀愛實境節目,與馬來西亞男友Alan交往2年多後結婚,經常在社群分享幸福日常。日前因「幸福肥」被誤以為懷孕,身高165公分的她一度胖到62公斤、體脂也有32,導致看起來相當圓潤,讓她努力減肥2個月半後瘦23公斤,恢復婀娜多姿身材。而她也大方公開「葡萄柚減肥法食譜」,讓許多網友躍躍欲試。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提醒,葡萄柚減肥法並非人人都適合,有些禁忌減肥之前必須注意。陳喬恩的葡萄柚減肥法陳喬恩自創的葡萄柚減肥法,號稱12天就能瘦5公斤,讓許想減肥的網友躍躍欲試。不過高敏敏表示,這個方式雖然可以快速瘦身,但她有那麼一點點不喜歡,因為照著食譜的吃法,會有很多營養攝取不到,也有一些禁忌你一定要知道。陳喬恩的葡萄柚減肥法(連續吃12天,休息2天)早餐半個葡萄柚(可榨橙汁無糖) + 2個雞蛋 + 2塊培根午餐半個葡萄柚(可榨橙汁無糖) + 沙拉 + 肉晚餐半個葡萄柚(可榨橙汁無糖) + 肉or魚 + 沙拉or蔬菜(綠色or紅色)葡萄柚減肥法5種禁忌高敏敏提醒,以上除了葡萄柚之外都沒有限制份量,晚餐的部分建議「選擇魚」會比較好。但這減肥方式有一些禁忌須注意,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1.容易營養失衡:長期不吃澱粉,只吃水果蔬菜,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增加不健康風險。2.復胖風險高:限制吃澱粉的人,一旦又開始吃澱粉後的復胖機率高,甚至可能變得比以前還胖。3.沙拉醬的選擇最好是選熱量低的和風醬、油醋醬比較好,若是選錯沙拉醬恐會吃攝取更多熱量。4.烹煮方式建議最好以原型食物下去料理,也建議用蒸煮烤煎的方式。5.不建議吃培根,這類肉品可以換成雞胸肉或雞腿肉等,接近原型食物的肉。吃這些藥的人不適用葡萄柚減肥法高敏敏也提醒,有在吃降血壓藥、降血脂藥、抗栓塞藥、抗癲癇藥、免疫抑制劑、抗組織胺的人,不適合葡萄柚減肥法,原因是因為葡萄柚、柚子等水果都含有「呋喃香豆素」,這種成份會讓藥物分解速度減慢,會產生像是服下過量藥物一樣的副作用。建議在服用以上特定藥物期間儘量避免攝取柚子、葡萄柚,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食物交互作用。1.降血壓藥 (Amlodipine、felodipine、nifeddipine OROS、verapamil)→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容易頭痛、臉紅、低血糖2.降血脂藥 (statin類)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容易肌肉酸痛、肌肉病變3.抗栓塞藥 (cilostazol)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會增加藥物濃度(一半以上)4.抗癲癇藥 (carbamazepine)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會增加血液濃度 易造成不適😵💫5.免疫抑制劑 (cyclosporin)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容易造成嘔吐、頭重腳輕、腹痛、腎毒性6.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影響藥物控制心跳速率7.抗組織胺 (astemizole、terfenadine) →與葡萄柚的交互作用:會增加心臟不良反應看完以上「陳喬恩的葡萄柚減肥法」的減肥食譜、減肥的5種禁忌,以及搭配服藥的注意事項,有沒有更了解葡萄柚減肥法!高敏敏提醒,請在用此種減肥法前,務必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減肥切莫求快,還是建議選擇能持之以恆的健康方式減肥,對身體比較健康。延伸閱讀:.飯、湯、肉、菜先吃誰?營養師曝「正確用餐順序」吃飽又易瘦.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減肥總失敗又復胖?「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1 醫療.泌尿腎臟
台灣美食No.1!日透析病友排除萬難,就為享受道地台灣美食
「非常感謝李醫師,他讓我72歲的母親有機會享受道地台灣美食…」在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醫師的從醫生涯中,他曾協助許多來台旅遊的國外腎友接受透析治療,其中,一位72歲的日本女性腎友非常喜歡台灣美食,即使需要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也堅持要來台灣享受台灣小吃、鼎泰豐小籠包。後來在兒子的陪伴與李孟鴻的幫助下,前述女性腎友終於得償所願,來台展開美食之旅,在這段時間,她也接受李孟鴻醫療團隊所安排的血液透析療程,回到日本,她兒子特別將這份感謝心情記錄下來,刊登於日本當地部落格日誌,讓李孟鴻留下深刻印象。疫情解封腎友盼旅遊 提升生活品質不只這位日本女性腎友,李孟鴻醫療團隊也曾幫助其他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國腎友在台接受血液透析,由於名聲已傳播開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甚至有在台旅遊的日本腎友親自打電話預約血液透析,雖然因為新冠疫情發燒,導致這幾年的國外腎友大量減少,但隨著各國解封,李孟鴻認為,情況將逐漸有所改變。延伸閱讀:血液透析再調整 腎友重拾穩定生活在推廣國際醫療、腎友觀光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的李孟鴻也觀察到,過去,許多腎友以為接受血液透析後,可能就無法隨心所欲地出國遊玩,事實上,只要事先有適當安排,透析病友想出國旅遊,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為了讓台灣透析病友在赴日旅遊、工作時擁有更安心的透析環境,近日,他代表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與日本三上診所集團正式簽訂友好合作契約,希望可以進一步推動透析旅遊,提升腎友生活品質,讓台日兩地腎友都能獲得更優質透析服務。台日簽訂友好協定 推動兩國透析腎友出國旅遊李孟鴻表示,透過友好合作契約的簽訂,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與日本三上診所將攜手為腎友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同時也期待促進國際腎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台日腎友的生活帶來更多福祉,並推動透析旅遊在全球的發展,期待全球腎友也都可以一圓旅遊夢想,生活可以充滿更多樂趣。延伸閱讀:洗腎(血液透析)完「恢復時間」長短很重要!別掉進急診住院的惡性循環延伸閱讀: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疲憊感、翻轉生活
-
2023-06-28 醫聲.Podcast
🎧|交通來回6小時也要看他診!長庚心臟權威程文俊:慢性共病照護複雜需注意【慢病放大鏡Podcast-心腎糖系列1】
從醫40多年,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立場,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內心臟內科權威程文俊與不少患者建立了深厚的關係,曾有年輕慢性病患堅持在他的診間追蹤病情數年,跟著程文俊從基隆長庚醫院「轉調」林口長庚醫院。程文俊表示,國內人口老化,慢性病問題越來越嚴重。他提出建議,除了發展整合醫療、結合科技發展慢性病風險預測系統,也要透過醫病關係的建立,與患者手把手共同落實慢性疾病控制。🎧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慢病患者長期追蹤 建立深厚情誼慢性疾病病程長,患者長期在醫院回診,與醫師累積了深厚情誼。程文俊說,曾經有位年輕患者,同時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初次就診時是在基隆長庚醫院,後來程文俊由基隆長庚轉調林口長庚接任院長,因為多重共病情況相對複雜,即使路程遙遠,患者仍在程文俊的門診持續追蹤數年,目前病情穩定。另一位讓程文俊印象深刻的患者,是來自桃園復興鄉山區的單親原住民媽媽,每次回診來回交通時間就要6小時,但患者基於信賴,仍堅持要在程文俊的門診就醫。他表示,類似案例還有很多,只要站在病人的立場為其著想,醫病關係的連結就能長久,也能幫助提升醫囑遵從率,讓慢病狀況獲得更好控制。超高齡社會來襲 慢性病共病眾多 應發展整合醫療程文俊表示,少子化及高齡化的雙重夾擊,讓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平均壽命也有所延長,「顯然慢性病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他指出,台灣糖尿病人口逾200萬,高膽固醇的患者也有400餘萬,高血壓患者則有500多萬,成年人口體重過重及肥胖者,比例更是高達50.3%。程文俊直言,加速攀升的慢性病罹病人數,需要各界共同解決。程文俊說,隨著社會人口老化,醫院應該發展整合醫療。長庚體系醫療院所就把慢性病相關科別整合在醫院的同區、同樓層,減少病患流動。程文俊指出,醫師考量病患辛苦奔波,也會協助民眾加掛所需科別,或調整檢驗時間安排,讓患者到醫院時先做檢查,進診間時就可以看報告。程文俊強調,自己要求醫師要有同理心,在醫院中打造溫暖氛圍,盡量協助病人。智慧醫療將取代醫師?程文俊:人性還在就有價值不過,程文俊表示,在朝向智慧化的同時,更要重視醫療的人性化,「醫療一定要有接觸,病人跟醫師之間的接觸,永遠沒辦法透過機器來做,智慧化是未來一定要走的路,但是人性化也非常重要,這兩件事應該互補。」程文俊說,醫病關係的重點是信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外界議論,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工作,甚至有天醫師工作也可能面臨威脅。他則認為,人工智慧無法取代任何職業,「它可能可以取代一部分,但你可以發展另一部分出來,只要人性還在,都有它的價值。」慢性病管理就像爬山 程文俊:持之以恆、建立習慣基隆長庚三十週年時,程文俊率領全院同仁一起爬玉山。他表示,自己是第一次爬山,原先同事建議他應該先在台北市周圍山域練習,後因公務繁忙,毫無準備就直接上了玉山,連在山中遇到的原住民都稱他實在太厲害。程文俊回憶,第一天先去爬玉山前峰,「很陡,而且都是巨石。」下山後到排雲山莊休息,第二天凌晨,再次出發前往玉山主峰。他笑稱,前峰爬下來腳就痠了,還要再爬主峰,相當的吃力,但自己是院長,又負責帶隊,必須硬著頭皮堅持到底,下山後近一週的時間都「鐵腿」。爬玉山的經驗,讓長庚體系同仁得到激勵,相約一年爬一個國家的最高山,可惜隔年爬完日本富士山後,程文俊因調任林口長庚,業務繁忙,第三年的馬來西亞「神峰」之旅,遲遲無法成行。他笑稱,「現在做夢都在爬山。」「爬山的最大感觸,是只要設定目標,即使是難以達成的目標,也會致力去達成。」程文俊說,為了要爬山,有些同事開始健走當作練習,「連帶效應被帶起來,變成有運動習慣的人。」他表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也是如此,需要毅力,要持之以恆、建立習慣。程文俊小檔案現職: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林口長庚醫院院長基隆長庚醫院院長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心臟內科研究員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王柏云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林琮恩音訊錄製:馮樹妍特別感謝: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6-08 醫聲.醫聲要聞
獨/驗光師困擾8年!逾5千人抗議衛福部刻意誤譯名稱
「驗光師」的英文怎麼講?Google翻譯會顯示「Optometrist」,但全台灣4千多位通過醫事人員國家考試的驗光師,衛福部發給他們的英文證書卻寫著「Optician」,這是國際間認為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驗光師相關團體8年來不斷請求衛福部正名,都不被理會,5月29日在公共政策平台發起正名,短短8天,6月6日就超過5000人附議。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表示,「驗光人員法」在2016年三讀通過,確立了驗光人員也是醫事人員的一種,需要相關科系畢業(五年制專科或四年制大學)、通過國家考試,才能從事「驗光」這項醫療行為。目前國內共有4000多位驗光師,執業登記於醫院、診所、驗光所服務,需要持續接受再教育,確保專業技能與時俱進,才能保有執業資格。黃群宸表示,法令公告時,就已發現「驗光師Optometrist」誤譯為「配鏡師Optician」,國家考試的英文證書也寫錯,導致台灣的驗光師與其他國家進行專業交流時,都要先解開許多名稱錯誤而衍生的誤會。因為台灣目前沒有配鏡人員的相關法規,但很多國家都有法律明定配鏡師只能依照驗光師或醫師開立的報告去配眼鏡、不得驗光。黃群宸表示,驗光人員相關職業團體陸續成立後,就持續不斷向衛福部醫事司反應,要求正名,但是都沒有成效,每次都得到「因為台灣的視光教育和執業範圍與國際不同,眼科醫學會和醫師公會全聯會覺得不妥」這種答案。「台灣驗光師的學制和執業範圍確實與北美地區不同,但與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一樣,新加坡驗光師甚至不用國考。」黃群宸指出,北美地區的驗光師要念七年、有些可以開藥,可以幫6歲以下兒童驗光,主要差別在此,因為台灣的驗光師只能獨立服務15歲以上的個案,6歲以下兒童要有醫師診斷照會單,6到15歲則是需要完成特定訓練或與眼科醫師有契約合作關係的驗光師,才能服務。「衛福部實在是雙重標準。」黃群宸表示,台灣不是每一種醫事人員學制都跟國外相同,但是國家正式的英譯名稱都有按照國際通用稱呼,唯獨驗光師被長期誤譯為配鏡師,這麼多年來,正規管道爭取至今仍不見果,會議中更飽受無情無理之對待,因此這次才決定要透過公共政策參與平台,公開徵求覆議,明天(6月8日)還要在立法院進行最後一次協調會,呼籲衛福部「還我驗光師正確英譯!」
-
2023-05-24 養生.保健食品瘋
柏格醫生是真的醫師嗎?柏格醫生的評價如何,又有哪些爭議?
我在前天(2023-5-4)發表燕麥會越食越多病?,指出網路上流傳的「燕麥有害論」是幾位網紅杜撰出來的,而其中一位就是所謂的「柏格醫生」。這位「柏格醫生中文健康知識」系列影片的主角其實並不是醫生,而是chiropractor(脊椎按摩師,整骨師)。讀者Elliot寄來一個影片Dr. Eric Berg gets fact-checked(Eric Berg 整骨師被事實核查),指出Eric Berg引用的文獻內容與言論之謬誤,令人瞠目結舌的誤植引用與誤導宣稱,以及分不清LDL-C和LDL-P, 也分不清血清膽固醇和膳食膽固醇。以下是Elliot的後續留言:事實查核系列 (by Gil Carvalho, MD, PhD)(註:該頻道之利益衝突聲明「拒絕一切品牌、商品、贊助、薦證」等盈利目的之合作)*Michael Greger, MD #純素飲食*Eric Berg, chiro #生酮飲食*Paul Saladino, MD #純肉飲食*Sten Ekberg, chiro #生酮飲食 #CleanseDiet/排毒飲食這幾位僅是誇大不實程度太高以及影響力巨大的名字,這類極端飲食/流行飲食的網紅/醫濕們泛濫成災,舉例:Eric Berg, DC,單是英語頻道既有上千萬粉絲訂閱,其他語種(包括上百萬粉絲的華語)加總起來更是難以想像,Berg 算是源頭級的影響力(謠言產地),各語言、各地區、各背景、各平台,尚有更多擴散推廣他言論的網紅,友人笑說「無可奈何下,棄療也是一個選擇。」 #SciComm個人小小的觀察,最高訂閱數與點擊率的商學網紅醫濕 BaD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裡,DC 整脊師(民間認證)、ND 自然療師(民間認證) 為最大宗,隨之是走鐘的 (board-certified) MD 醫師、(board-certified) DO 醫師、PhD 博士/研究者,GP 全科醫師、MPH 公衛研究者相對之下,比較謹言慎行,也最「網不紅」。網紅營養濕裡,也是相當混亂,營養療師/教練(民間認證)、營養師(民間認證)、運動營養師(民間認證)、合格註冊運動營養師(部分國家)、合格註冊膳食營養師、合格註冊臨床營養師、營養科學研究者,整體概觀,可信度大致上從低~高。另,中醫濕、合格註冊中醫師、藥劑生、合格註冊藥劑師、PharmD 藥學研究者,卡在醫師~營養師之間,有良與無良的皆廣泛存在,民眾要在利用權威偏見 (authority bias) 的「眾師們」裡分清黑白、識讀資訊,確實不易。註解:民間認證,俗稱「花錢買文憑/證書」,裡頭不少訓練僅僅是遠端的「函授」、「線上」,頒發「入學許可」、「結業證書」,連「文憑」都不是,更別說是「學位」。網紅收入來源,主要分成高:自營賣商品(保健食品/保養品/盈養品等)/線上服務(諮詢/檢測/課程/訂閱/會員費/遠距醫療等)/經營媒體帝國中/高:業配/贊助/薦證/代言/廣告/電商導購/聯盟行銷等中:媒體/活動/節目出場費(形象製造商機)/主持費/影像出版品的權利金等中:科學研討會出場費/封口費/喉舌費/撰稿費等(遊說製造輿論)低:社群平台的流量廣告費分成、出版品版稅、Patreon群眾小額捐款支持*部分科學家兼網紅,也有製造研究結果出版的"顧問"業務,販售懷疑,製造科學與輿論間的混淆/模糊地帶*自營線下服務從高到低都有,高的有直銷/非必要手術/高階健檢療/醫美/自費醫療陷阱/開精品超市賣魚/無毒等,低的有增加點自家小診所健保門診費/賣菜/各種小生意*也有很多網不太紅是做開心、使命、慈善、公益、回饋、教育、良心/信任感、交朋友的非盈利內文提及的 Eric Berg 的路線主要是來自於保健食品販售(&各國經銷商)、還有諮詢服務/課程會員費與訂閱費柏格醫生的保健食品在華語世界裡,無論是臺港澳中星馬都有上架通路、跨境代購、一頁式購物(陷阱),甚至是區域經銷商(台灣總代理:柏格健康有限公司,統編:29075726)。隨便亂搜就一堆!台灣及台灣離島:選超商店到店(無宅配)。香港:選宅配(無超商店到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請到蝦皮賣場購買。PS. 拿膳食膽固醇攝取的資料文獻來解釋血清膽固醇含量,忍住不笑有點難捏,一千多萬名粉絲都沒有點進去“稍稍”瞄一眼嗎?!相關文章:桂格麥片含除草劑,但是燕麥會升高三酸甘油酯?燕麥難吃?因為你不會煮燕麥越食越多病?美國心臟協會強力推薦原文:柏格“醫生”被事實核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5 焦點.食安拉警報
2款泡麵又遭檢出致癌「環氧乙烷」!近半年檢出食品有哪些?
台北市衛生局今天(24日)公布速食麵抽驗結果,有2款東南亞泡麵,遭檢出易致癌的農藥環氧乙烷不符規定,泡麵分別是「檳城阿來白咖哩麵」、「Indomie特色雞肉風味湯麵」,衛生局已令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銷毀。衛生局食藥科表示,抽檢的30件速食麵產品,包括25件輸入及5件國產速食麵產品,檢驗環氧乙烷含量,並進行標示符合性查核,結果1件馬來西亞及1件印尼產地速食麵產品檢出環氧乙烷不符衛福部公告「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檳城阿來白咖哩麵」麵條檢出環氧乙烷0.065mg/kg、醬料包檢出環氧乙烷0.084mg/kg;「Indomie特色雞肉風味湯麵」調味粉包檢出環氧乙烷0.187mg/kg,上述產品都不得檢出;針對不符規定產品,已令轄內業者立即下架,經追溯案內1件產品來源廠商為外縣市,已移請所轄衛生局依權責處辦,1件產品不符規定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5款規定,依同法第44條處分負責廠商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並依同法第52條第1項規定命業者將違規產品下架銷毀。【延伸閱讀:韓國泡麵又被驗出致癌物環氧乙烷!到底為何要使用環氧乙烷?】衛生局表示,我國迄未核准環氧乙烷作為農藥使用,也未准許使用環氧乙烷氣體作為消毒用途,業者務必落實自主管理,確認原料及產品均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使用食材進行加工調理前應確認食材有無殘留農藥、動物用藥或其他汙染物,落實供應商管理及把關進貨食材安全衛生。近期被驗出環氧乙烷食品列表.4/11:韓國Nongshim農心精燉拉麵(袋裝).2/15:印度進口咖哩粉.2/14:印尼進口「BONCHILI辣味炒麵(BONCHILI INSTANT NOODLES SPICY MEE GORENG FLAVOR)」、「LEMONILO速食麵 A111(LEMONILO MI INSTAN RASA MI GORENG)」.1/17:韓國泡麵「農心」超進化辛碗麵(豆腐泡菜味)認識「環氧乙烷」環氧乙烷主要用於製造乙二醇(一種用於製造抗凍劑和聚酯的化學物質)。它也用於醫院和滅菌設備,對醫療設備和用品進行消毒;也用於食品的滅菌,以及在某些儲存的農產品(例如香料和草藥)控制蟲害。環氧乙烷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民眾長期接觸有增加罹患血癌、乳癌的風險。環氧乙烷在部分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核准使用作為香料、芝麻薰蒸殺菌的農藥,但國內農委會並未准許使用。【資料來源】.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9 養生.聰明飲食
馬鈴薯是「土豆」?「樹葡萄」不是葡萄!有趣的蔬果別名整理
康軒國一下冊生物課本將馬鈴薯稱之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在網路引發熱議。先別管這些政治口水,許多蔬果的名字來源其實很有趣,依其外形或產地來源,也有很多不同的別名。《元氣網》以下整理一些有趣的蔬果別名及由來,讓大家在吃水果補充營養之餘,也了解他們的身世。釋迦釋迦大部份人都知道是因其外形而命名。釋迦剛傳入臺灣時,因大家沒看過這樣的果子,外表一顆顆凸起的造型相當奇特一顆顆的凸起,就像釋迦摩尼佛的頭,因此稱為釋迦果或佛陀果。臍橙臍橙則是因在果實頂部之內著生一小果,常開裂呈現類似肚臍狀故而得名,又稱肚臍柑。閩南語肚臍的「臍tsâi」跟發財的「財tsâi」發音很像,因此又有財丁之稱。樹葡萄來自南美洲巴西的「樹葡萄」其實不是葡萄。它的原名是Caboticaba,引進台灣後,取前面兩個音,翻譯成「嘉寶」果。一顆顆紫黑色長在樹幹上的果實看起來就像是葡萄,也因長相跟成熟的巨峰葡萄難辨彼此,所以普遍被稱為「樹葡萄」。龍眼龍眼因果核圓亮,根據《本草綱目》裡的形容,因果實極像龍的眼睛,因此稱為龍眼,在大陸又被稱為「桂圓」。葡萄柚葡萄柚則是因果實在枝上成串簇生如同葡萄,且各個果實又如同柚子一般,所以稱之為葡萄柚。酪梨金氏世界紀錄記載最營養的水果之一的酪梨,大陸稱為牛油果、黃油梨、油梨,日本人稱為鱷梨。因形狀如梨,果肉如乳酪,台灣稱之為酪梨。【延伸閱讀】每天最多吃半顆!營養師教你怎麼吃酪梨降膽固醇馬鈴薯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馬鈴薯的名稱由來是長相如古代用的馬鈴。中國東北、天津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中國西北、雲南、兩湖稱洋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稱為馬鈴薯(華語、客語、閩南語)或荷蘭薯(閩南語),台灣有時也稱洋芋(國語)。其它還有過的稱呼有爪哇薯、白薯、土芋、地豆、土蛋、土生、香芋、洋山藥、山藥豆、陽(洋、楊)芋、荷蘭薯等。馬鈴薯的纖維質含量豐富,兼具蔬菜、主食雙重特性,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而且,維生素B群、礦物質等也都有,還有少量蛋白質,幾乎接近全營養,唯一含量較少的只有脂肪。【延伸閱讀】馬鈴薯/有B有C有纖維 接近全營養番薯番薯原產中南美洲,一些從西洋傳入中國的作物,都用「番」字開頭,如番茄、番石榴、番麥(玉米)等。常聽到的別名有地瓜、甘薯、山芋、紅薯等。含豐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及鉀離子等,是台灣人心中平價國民美食、養生聖品。【延伸閱讀】想要飽足感還是抗氧化?地瓜不同顏色營養略不同,專家教你挑番茄番茄同樣也是從西洋傳入中國的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區。番茄依其顏色、大小、形狀等有許多不同品種,名字也各有不同,如小果(聖女)番茄、玉女番茄、牛番茄、黑柿番茄或粉柿番茄等。【延伸閱讀】圖表/番茄怎麼吃 營養最到位?鳳梨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記載,鳳梨俗稱菠蘿、黃梨、旺萊…等,因其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微酸,形似鳳尾而得名。鳳梨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鎂、鉀等礦物質與纖維質,最近鳳梨盛產,價格便宜,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也教大家3招快速辨別鳳梨狀況,先「看果型」,再「看果目」,最後「聽聲音」,照著做就能讓你挑到滿意的鳳梨。【參考資料】.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番茄從哪裡來?又有哪些常見迷思?.《農業知識入口網》認識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