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 養生.養生
搜尋
養生
共找到
1626
筆 文章
-
-
2020-05-05 養生.聰明飲食
動不動就生病? 多吃這3類食物才能掰了病毒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如何提升自已的免疫力對抗病毒,高醫營養部黃孟娟主任提供飲食建議:1.蛋白質和抗體細胞形成有關,足量及優質的蛋白質,是建造與修補體組織必要營養素,每人每餐食用一個掌心大小的量,包括豆、魚、蛋、肉類,其中黃豆製品、鮭魚、鮪魚、秋刀等食物,富含n-3脂肪酸,可強化免疫力。2.以全穀雜糧及乾豆類食物,如十穀米、燕麥、糙米、雜糧麵包、綠豆、紅豆等,取代精製澱粉類食物,像是麵條、米粉、麵包等,可獲得與代謝能力密切相關的維生素B群,其中維生素B2、B6及葉酸,是維持黏膜上皮細胞完整及免疫細胞製造的元素。3.顏色多元的時令蔬菜水果為增加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除了蔬果中的抗氧化營養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天然的植化素,皆可強化免疫力,菇類含有多醣體也可促進免疫力,蔬果的水溶性纖維,也有助腸道益菌生長。建議每天蔬菜食用量約1.5-2碗,水果量2-3個拳頭大,蕃茄、橘子、柳丁、木瓜、地瓜葉、菠菜、彩椒、香菇、金針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許玉恒也補充,牙口不佳、胃口差或積極進行體重管理時,建議除了上述的食物外,可酌量補充符合膳食營養素建議攝取量之綜合維生素礦物質。中醫部主任林宏隆表示,近日全院總動員來抗疫,大家都很辛苦,除了時時配戴口罩、勤洗手預防外,中醫部遵循「養生保健、治未病」原則,使用數種益氣固表、輔助調節免疫的傳統中藥材,如黃耆、西洋參、刺五加、靈芝、枸杞、蒲公英、山茱萸等,調配製成方便沖泡的茶包,幫助員工增強體力、補氣養血、清熱解毒、輔助調節免疫力,挺大家渡過這波疫情。(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免疫第一關在腸道! 營養師點名2防疫食物要餐餐吃 不想加速癌細胞長更快 日常6件事絕不能偷懶  
-
2020-05-0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醫師告訴你怎麼了
Q:春天回暖總是昏昏欲睡,該怎麼調整?A:睡醒仍想賴床,總是精神缺缺,春季出現這種現象的人並不少見。中醫師表示,時序進到春季,氣溫回暖,人體體表血液循環開始旺盛,此時供給大曩的血液與氧氣可能相對減少,因此使人容易昏昏欲睡,這個現象又稱為「春困」。中醫所謂的「肝」包含肝臟及內分泌系統,肝主疏泄、疏通調暢全身氣機;肝亦藏血,調節全身血量分配。因此,肝氣好壞影響人的精神、情緒、睡眠、月經等健康狀況,肝氣疏泄調節功能不佳的人往往也易出現春困。春季養生,在生活作息上應依循《黃帝內經》指引,「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晚上11點至凌晨1點肝經循行時間必須有好的睡眠,規律早起,多至戶外散步,並保持心情輕鬆,以避免氣機鬱滯。當春困發生時,可適度按摩太衝穴與足三里穴,前者可以疏肝解鬱、活絡氣血,後者可以調理脾胃、疏風化濕。腸胃健康與營養攝取同樣重要,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有腸胃消化功能正常且有均衡多元養分,包括肝臟在內的全身臟器都將得到滋養。另可適量補充山藥、芡實、薏苡仁、生薑等,有助除溼與補脾氣,適量補充韭菜則有健脾去濁與益肝補陽之效。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
-
2020-05-03 養生.抗老養生
88歲的優雅 薇薇夫人:女人可以沒有男朋友,但一定要有女朋友
在心理諮商師與兩性專家還不盛行的年代,女性們的問題找誰?薇薇夫人。這名字在當前台灣,年輕人大概還以為是網紅(如理科太太);然而在當年,卻是台灣壓抑問題的出口,且是透過書信交心——如今薇薇夫人88歲了,台灣女性的煩惱是否有所改變?她出版新書《給比我年輕的女朋友》,一樣分享女子處世的智慧。曾在《聯合報》寫專欄長達26年,並主持華視婦女節目「今天」,著作將近有20本書,過去是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作家。一年多前,她從淡水河邊的家,搬到山邊的養生村,持續創作。她許下承諾:「每天都要寫日記」──並不是寫在紙上,而是一筆一畫記錄在iPad,寫稿、找資料、和子女朋友通訊,統統一機完成,學習新的3C產品,一點也難不倒她。對她來說,環境的改變並不難調適。然而,對於自己為人熟知的稱號「薇薇夫人」,她反而不太適應,坦言其實一點也不喜歡──她說自己的個性比較男孩子氣,朋友其實都喚她「薇老大」,88歲的人生彷彿重新定義,活得更自主,更自信。小時候討厭女生,寫專欄後覺得女生太可愛了薇薇夫人本名樂茝軍,人如其名,英氣煥發,從小被母親當作「兒子」養,剃著短髮,在泥巴堆中打滾,爬樹打架樣樣來。對於纖細敏感的女孩子,她原來全然沒轍,坦言「小時候很討厭女生」。當她讀到《紅樓夢》裡善感的林黛玉,總發噱「這人怎麼這麼愛哭?」直到成年後勤於投稿,1972年被《聯合報》編輯相中,邀請她成為專欄作家,還指定要為「婦女讀者」而寫,她查找資料,請教專家,加上種種轉折與歷練,這才發覺「女生實在太可愛了。」只是,當她初次在報上看見自己的專欄,又見編輯幫她取名「薇薇夫人」,只想「這是誰啊?」隨著文章廣傳,出道時的筆名從此如影隨形。而她筆下的文字,數十年來如一盞溫暖的燭光,普照著許多女性讀者的心靈。父親前衛教養法,女生何必會針線活薇薇夫人生於民風傳統的年代,卻沒在重男輕女的眼光下成長,以現代話來說就是「做自己」,她歸功於父親「前衛」的教養方式,給予極大的自由。父親曾告訴她和妹妹:「妳們可以做任何男孩子做的事。」她不擅長針線活,父親豪氣地說:「不必學,將來都有機器做。」她愛玩,父親又說:「讀書也不必那麼認真。」「我沒受到傳統女性的束縛,才比較能夠發揮天性。」她也把這樣的態度帶給孩子,教自己的女兒:「別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女孩子」;洗碗做家事,兒子也照樣要輪流分工。家庭如一個「鼎」,女人要有自己的興趣薇薇夫人看待孩子的成就,有別於普世功利的目標,「鄰居小孩上台大都要放鞭炮,我們家都沒有鞭炮可以放。」她只問孩子:「你,喜歡什麼?」全然支持兒女追夢,要他們選擇喜歡的路,並且踏實地走。她形容家庭如一個「鼎」,妻子和丈夫、孩子,3個鼎角同樣重要,「女人要會過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興趣。」然而,許多婦女寫信給她傾訴心事,最糾結的往往是婚姻生變的難題。薇薇夫人叮嚀她們,先問問自己:「還愛不愛他?愛他就接受他,如果不能接受,就放他走,死纏活纏沒有意義。」但得到的讀者回應,往往是「我改變不了」、「我就是做不到」,讓她提筆時,一度感到喪氣,認為很難幫別人走出困境。她認為,時代已經改變,現代女性雖有較多自由,但唯獨感情仍較放不開。她寫道,「有些女人真的像美人魚,愛情是生命中的唯一;但尾鰭是掌握方向的,一旦失去,生命當然沒了方向。」「女人是有無限可能的,只要有方向,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出來,就會讓生命完整而圓滿地在人生的大海中遨遊。」薇薇夫人說。天天練啞鈴10分鐘,早晚清水拍臉100下細看薇薇夫人的五官深邃,過去的舊照片裡,容貌如同電影明星,如今仍然皮膚緊緻。有回她換手機,售貨小姐看了她的身分證,驚訝地說:「妳是經過抗戰的呀!看著真不像!」許多人好奇,88歲的她有什麼保養秘方?她偏頭想了想,也曾感嘆不再唇紅齒白,「身體會老化,骨骼也會老,但就保持你自己最好。」她認為,要維持「好感」的印象,不需花太多無謂的金錢。她使用開架化妝品,平價親民,即有不錯的效果,但她搭配一個勤勞的動作:早晚用清水拍臉100下,能暢通臉部循環,維持好氣色。為了維持肌力,她保持高度自律,天天練啞鈴10分鐘以上。旅行時,老友劉靜娟扭不開瓶蓋,結果她接過來,一下就打開,讓對方訝異不已。女人可以沒有男朋友,但一定要有女朋友「女人可以沒有男朋友,但一定要有女朋友。」薇薇夫人曾這麼說。30歲前,薇薇夫人原本在台大醫院上班,屬於中央級公務員,待遇穩定,生活無虞,就差在「我覺得很煩,太無聊了!」因此,當林海音找她去《國語日報》擔任家庭版編輯,她二話不說就答應轉職,卻開啟她往後全然不同的生命經歷。「我常常覺得有很多貴人」,她想起最初找她去當編輯、寫專欄、主持節目、或每個人生階段中,拉她一把的人,因而想對這世界投以更多友善的回報。如今,在她的通訊軟體裡,有一個群組名為「薇老大幫」,成員有簡宛、方梓、廖玉蕙等文學同道,平均比她小十來歲,卻不見隔閡,還能結伴出國旅遊,不定期熱鬧聚會,成為彼此的老來伴。薇老大有個交友法則,無論年齡或背景,朋友之間應該絕對「平等」,如有階級之分,絕對無法當成朋友,自大或自卑者最後都會離去。因此,先開放自己,別人自然也會以開放的態度來回報你。關於朋友的性別,她認為「男性可以談天,但女性可以交心。」男性有時不一定了解的情緒波動,女性則可深談,可以克服心情的煩躁,理出問題的癥結。「有人說女兒是媽媽貼身的小棉襖,女朋友也是。」「命」是沒有答案的答案,沒有理由的理由豁達豪氣的薇薇夫人,生命中最難的功課,是大兒子26歲時,在舞台工作中,自高處跌落而意外死亡。身為母親,好長一段時間裡,她雖照常上班,途中卻自己開車緊閉著車窗,繞著山路縱情哭喊。即便自己是寫作的人,她卻深感「沒有任何文字可以安慰絕慟中的人」。「時間可治傷慟,傷慟會被一層層的覆蓋,但卻永遠不會消失。」她體會生命有許多事情,其實只能認了,我們「無能為力」。多年後她讀到王邦雄教授寫的《莊子》的〈大宗師〉篇,其中子桑哭歌問父母為何生下我讓我受苦。王教授的解釋是:「命是沒有理由的理由,是沒有原因的原因,是沒有答案的答案,這就是最後的答案,不能再問下去了。不可能有合理的解釋,而不合理就活不下去了。說句還不是『命』嗎?當下就得到釋放。」她勸慰許多同樣經歷親友死亡的讀者,「什麼都不能改變,就放開,認命吧,認命就解脫了。」「我常覺得我的兒子雲遊天下去了,非常自由。」在薇薇夫人的畫裡,長大的兒子看著年幼的自己,似是回望生命的起源,也像是在和過去告別。薇薇夫人把對兒子的情感,化為大愛,她長年資助認養斯里蘭卡的小孩,每逢耶誕節收到地球另一端寄來的卡片,即珍而重之地收藏,「他們可以用一點錢做那麼多事,又那麼感激。」幫助別人,其實也讓自己得到救贖。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終將會匯入宇宙大海中薇薇夫人喜歡海。海的無邊遼闊,讓她深深著迷,在過去多幅畫作中,她描繪海中的美人魚,能勇敢地承受浪潮和逆境。「不要以為老了什麼都不能做,也不要忘了老而什麼都不錯。」她常記得一位醫生和她說過的話。她老後狂熱學畫,看各類書和節目,充分享受自由,最愛的電視節目是犯罪推理類的CSI。此外,她也愛看探索宇宙、大自然生態的節目,這讓她瞭解天地之大,個人渺小。「對人與人的小是小非就能淡然處之,心胸開闊。」如有一日生命將告別,她也決定選擇海葬。她很早就在健保卡上註記「安寧緩和意願」,篤定地告訴孩子,將來自己遭遇任何病痛,都不要急救插管──「不要罐子也不要一塊地,本人都不在這裡了,其他人要來看什麼呢?」人的一生的終點,她如此總結:「輕舟已過萬重山,匯入宇宙的大海中。」看似消失了,卻不曾消失。原文:88歲的優雅 薇薇夫人:女人可以沒有男朋友,但一定要有女朋友
-
2020-05-01 養生.抗老養生
88歲每週仍看三次診!台灣癌症之母彭汪嘉康:保持忙碌,反而會更健康
一個人的高峰可持續幾歲?答案可能是:無限。有「台灣癌症之母」之稱的中研院院士、癌症研究專家彭汪嘉康,拯救過無數癌症病人,迄今已高齡88歲,每週仍在3家醫院看門診,還穿插許多會議和研討會行程,仍活得像個青壯年。如此行程,對已很接近90歲的她來說,不累嗎?她倒是調適得宜,挑戰既有高齡印象:「你要量力,看能做多少。」由於治療棘手的癌症,勢必得了解國內外最新的治療進展。「開會並不耗勞力,很多外面來的演講,可能的話我也要去聽。」她對醫師工作有強烈的使命感,「如果外面有新藥可以治好他,你還要在這裡慢慢找,那就是不對,所以一定要update(更新)。」她強調「keep busy」是身心健康的核心。「我一直覺得還是要動,一定要keep busy,到這年齡凡事不能計畫太久,有事做就不會東想西想。」明年回美國 :老了,真的會想和家人在一起身為國內第一名女性外科醫師,彭汪嘉康很清楚箇中甘苦。她一直保留在美國衛生研究院工作時期的一張大合照——周遭都是男性,獨獨她一名女性身在其中。她有意識地努力:「要有本事站起來,這樣以後才會有女性的位置。」然而,如此也犧牲了不少私人與家庭時光。彭汪嘉康有2個兒子、2個女兒,「小孩很少看到我,如果看到我在,會說奇怪,今天媽媽怎麼在家?」她說。小孩成長過程的母姊會,也大多由先生代表出席,許多小朋友看到了都充滿好奇,不停問他先生,「你是不是也會洗衣服?也會洗碗?」她很感謝先生的理解,才能免除許多紛爭,「要是另一半不跟你合作,一定會離婚!」工作之外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倒是隨著年齡有了新的體會。「老了,真的會想和家人在一起。」彭汪嘉康透露了一個重大的決定:2020年滿88歲,打算搬回美國久居,把握和兒女相處的時光。台灣的人情味與醫療資源 每個人都該珍惜捨不得的,是台灣的人情味。例如,她前2個月去榮總開刀,醫生有點放心不下問她:「妳一個人過來?」彭汪嘉康氣定神閒:「不要緊,開刀那天,自然有人來陪我」原來,以前的秘書來陪她一個晚上,以前的護士在她生病時也會來幫忙。不只廣受學生愛戴,也常有病人說她像自己的母親,有幾個老病人已長期追蹤幾十年,幾乎就像朋友。回美國後,這些老病人會找誰呢?彭汪嘉康篤定地說:「我會幫他們轉給我喜歡的醫師。」她說,其實真正喜歡的還是台灣,很安定,醫療資源又齊全,「希望在這裡每個人都珍惜這麼好的環境」。養生法則:蔬果579,洗米至少10次,多睡忘煩惱說起養生法則,彭汪嘉康格外強調飲食的重要:「現在好多人罹患三高,都是吃來的,昂貴的鵝肝吃下去,就變成脂肪肝。」她則曾在1997年成立台灣癌症基金會時,就推動重要飲食觀念「天天5蔬果」──建議每天吃3份蔬菜與2份水果,藉此預防慢性病。家常生活中,她常自己下廚,90多歲的先生,也喜歡吃她煮的菜。她對於洗米則十分講究,至少洗10次。她曾說明許多米為了防止蟲蛀,會加入化學粉末,如果沒有洗乾淨,長期攝取恐怕傷身。只是,沒想到,自己的健康也曾栽在食物上。她回憶2年多前,發現膽囊裡有小石頭,因工作忙碌,始終拖著沒去處理,有次開完醫學會議,吃了一塊比較油膩的肉,當下就感到相當不舒服,吐也吐不出來,沒想到從廁所出來,就昏倒在地。治療後馬上解決了,她因而奉勸所有的50+讀者:「不管大病小病,有不舒服還是趕快治療!」另外,她也分享最簡單的一個養身方法:睡!工作不管再如何耗神,回家睡了一覺都忘了。她透露,週末可以一口氣睡到中午,養足精神,自然心情好,免疫力也能提升。挫折常會給人另一條路,比原本的更好彭汪嘉康長期投入醫學研究,其實也曾遭受被「拒絕」的經歷,當時她曾被美國一家天主教醫院錄取,對方要求7月1日來上班,但她7月4日要結婚,就請求延後一個禮拜上班。想不到,對方當場拒絕任用她。這讓懷有外科醫師夢的彭汪嘉康非常沮喪,不過,因緣際會之下,先生的朋友介紹她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面試一拍即合。短短幾天的轉折,開啟她人生章節的重大變化,後來從臨床轉入基礎醫學研究,成為中研院院士,起點都由此開始。她回頭想,即使和原來設想的方向不一樣,「挫折不一定不好,常常會給你另外一條路,比你本來走得更好。」彭汪嘉康說起處理煩惱的方法,「一步不能走,就想下一步怎麼走。」如她當初如果隔年再來考外科醫師,也許又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而她未曾後悔過自己的選擇。退休年齡該延後,成為一個能幫上忙的人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她認為將來退休年齡一定要延後,50後的資深工作者應著重將經驗傳承給下一輩。她感嘆,「好多人明明可以做到75歲,公司或機構就叫他們退休了。」對於老,她沒有太多憂愁,但也感受到天命不可逆,很灑脫的說:「沒辦法老就是老了啊。」她現在反倒常開玩笑,照相不要照那麼清楚啦。彭汪嘉康門生無數,推動台灣癌症的醫療發展史,也改變許多癌症患者的命運,成就輝煌,她仍是謙和地說:「老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後還能做多少事,幫人家多少忙,就代表還是會有用的。」原文:88歲每週仍看三次診!台灣癌症之母彭汪嘉康:保持忙碌,反而會更健康
-
2020-05-01 養生.營養食譜
地瓜只能做成做甜點?5道養生料理 鹹甜都好吃
大家一定都吃過地瓜,不論煮地瓜湯、烤地瓜球…,都能吃出地瓜香甜鬆軟的美味,不過地瓜料理雖然簡單,但做得好吃也不簡單,注意一些小撇步,你也可以煮出好吃的地瓜料理喔!冷冷的冬天裡,只要看到烤地瓜的攤子,心底便油然而生一股暖意,但地瓜只能蒸烤、煮湯嗎?其實貌不驚人的地瓜,料理方式卻是千變萬化呢!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做甜點,還能入菜喔!《南瓜同煮,地瓜湯更香甜》地瓜營養滿分,是目前最夯的養生食材,不僅瓜肉富含膳食纖維、醣類及多種維生素,連瓜皮也有抗氧化成分,無論烤的、蒸的、煮的,連皮一起吃,營養價值更高喔! 覺得地瓜湯太單調,就加進南瓜一起煮吧!南瓜的香、地瓜的甜,加上幾片薑,食材原味呈現,冷熱都好吃;南瓜洗淨去籽、切成大塊,地瓜去皮、切滾刀狀,薑切片,全部放入湯鍋煮15分鐘,加入砂糖攪拌、灑些枸杞即可。《甘薯土雞湯,電鍋也能煮》地瓜入菜別有風味,咬勁十足的土雞肉與鬆軟甜美的黃金甘薯,激盪出美味又健康的湯頭;將地瓜、土雞肉切塊,老薑切片,與枸杞、紅棗、當歸一起放入湯鍋中,煮至雞肉熟透就可以吃了,直接用電鍋燉煮更方便。《地瓜蒸生蠔,色香味俱全》生蠔除了生吃、燒烤外,還能變出什麼料理?蠔殼打開洗淨,地瓜切丁汆燙後,與蒜茸、豆鼓、蔥花鋪在生蠔上,加點鹽、米酒,以大火蒸煮5~7分鐘,不論視覺或味蕾都是享受!《低卡地瓜塔,甜蜜香酥》地瓜味道香甜,做甜點最適合,不但低卡,還有豐富的纖維質;椰子油與楓糖漿拌勻,篩入低筋麵粉、燕麥片、麩皮粉拌勻、撖成長方形,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放入烤箱烤15分鐘,取出冷卻後切條,地瓜煮熟壓成泥,加入楓糖漿、低脂牛奶及椰子油拌勻,過篩後填入擠花袋,擠在熟塔皮上,撒上黑芝麻後移至烤箱烤12分鐘即可,大家趕快試試吧!《用烤箱做地瓜球更健康》地瓜球也是大家愛吃的甜點,不過市面賣的多是油炸,其實用烤箱就可以搞定,不但更養生,自己做的更安心。地瓜洗淨去皮、切塊蒸熟,冷卻後過篩壓成泥,與奶油、砂糖、玉米粉拌勻,地瓜糰分成小球包入紅豆餡後,再放入烤箱烤10分鐘就可以吃了。(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20-04-30 新聞.杏林.診間
全國最年長醫師謝春梅辭世 半個多月前還在看診
全國最年長的開業醫師、苗栗縣公館鄉福基診所老醫師謝春梅今晚在家中辭世,享耆壽99歲,約在半個月前老醫師因身體不適住院,情況一度好轉,但後來情況又惡化,由家屬接回,晚間7點多辭世;謝老醫師行醫70多年,住院前仍看診不輟,懸壺濟世的精神永垂不朽。與老醫師相交多年的公館鄉民彭鈺明晚間表示,老醫師晚間7點27分在家中辭世,先前得知老醫師住院,但防疫期間也無法前往醫院探視,他過世的消息讓人不捨。彭鈺明說,年初他去探望老人家,老醫師告訴他最近身體不太好,「每天都在與閻羅王鬥法」,老醫師過世前身體都還算硬朗,公館國小前的5棵老茄苳今年都已百歲,他原本計畫邀請老醫師與其他4位地方耆老一起為老樹辦活動慶生,但已無法實現。退休校長曾鴻文是謝春梅的鄰居,他一家五代都給謝春梅看病,他也是老醫師接生的,晚間聞訊後也趕到福基診所探視;曾鴻文說,老醫師前陣子因腸胃、吸入性肺炎等狀況,在4月12日住進大千醫院,但最近情況惡化,今天由家人接回診所。曾鴻文說,老醫師晚間辭世時,福基診所響起一陣鞭炮聲,在客家人的傳統裡,有告知左鄰右舍及歡送老人家的意涵。謝春梅行醫70多年,在99歲仍行醫不輟,人生經歷豐富,醫德更是為各界稱頌,堪稱國內醫界傳奇,多次獲獎;去年9月總統大選前,總統蔡英文由衛福部陳時中陪同,專程到福基診所探望老醫師。日治大正11年出生的謝春梅是貧困的佃農之子,未能考高中進醫學院,高職讀了一年,第二年就沒錢註冊輟學;16歲起在公館、苗栗、新竹等地醫院、診所當實習助理,日治時期允許師徒制的醫師認證,但只能在偏遠地區開業。謝春梅非科班出身,但在多位醫師鼓勵、栽培下,透過苦讀自學,7年後通過「台灣總督府乙種醫師考試」,這點讓謝春梅引以為傲。除了看診長達70多年造福鄉里,他也常為在家中病故的往生者「行政相驗」,平均一個月協助行政相驗約30至40次,絕大多數相驗的亡者都比他年輕。謝春梅年近百歲仍耳聰目明,看診時精神奕奕,他常說:「我的養生之道是出診走出來。」2017年11月,地方鄉親特別安排「春梅醫師行醫73年沐恩音樂會」,向一生守護庄頭的老醫師致敬,座無虛席,洋溢滿滿的人情味。
-
2020-04-29 養生.聰明飲食
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因為摻砂糖?3大辨認法教你如何不變冤大頭!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網路傳播的「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摻砂糖」等謠言,其實是少數不肖商人的虛假話術,意圖趁機行銷成本低廉的合成蜜。因為螞蟻對蜂蜜的喜好度無法作為判別蜂蜜純不純的依據,而且會結晶的蜂蜜才是「真」蜂蜜。蜂蜜的主要成分是單醣類的葡萄糖和果糖,另外也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因此成為民眾養生食品的口袋名單之一,尤其天然蜂蜜更是深得人心。而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網購本土農產品成為風潮,但是有許多蜂農反映,少數不肖商人透過謠傳「螞蟻不吃純蜂蜜」、「結晶蜜是摻砂糖」等虛假話術,意圖趁機行銷成本低廉的合成蜜。螞蟻不吃純蜂蜜?關鍵在於水分含量多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苗改場)表示,對於網路上「螞蟻不吃純蜂蜜」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蜂蜜的水分含量低、過於黏稠,螞蟻容易被蜂蜜黏住,一旦偵測食物的工蟻無法適時回巢通報,自然少了其他螞蟻一起將美味的食物搬回家。如果蜂蜜本身水分含量較高,或是因為長時間接觸空氣而吸濕、提高水分含量,一樣會吸引螞蟻,原因在於真蜂蜜中的單醣非常適合螞蟻吸收利用,是最好的能量來源。因此,螞蟻對蜂蜜的喜好度是無法作為判別蜂蜜純不純的依據。結晶蜜是摻砂糖?原始成份導致結晶才是正常現象苗改場進一步指出,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單醣總含量約占60%至70%,其中果糖比例較高的蜂蜜如龍眼蜜,不容易結晶,而葡萄糖比例較高的荔枝蜜、柳橙蜜等,在水分含量低、氣溫低於攝氏13度時,葡萄糖則容易形成晶體,產生結晶現象。反觀合成蜜,因為大多是由糖漿製成,因此不容易結晶。所以,會結晶的蜂蜜才是「真」蜂蜜。如何辨別真假蜂蜜?另外,近年來假蜜造假方式越來越多元,使消費者不容易判斷買到的產品是否為假蜜,因此苗改場提供以下幾項簡單的方法,幫助消費者辨認蜂蜜的真偽:1、透光檢查:天然蜂蜜因為含有花粉,透光下會看起來有點混濁,而多數人工糖漿製成的蜂蜜沒有花粉,看起來會透明清澈。2、加水搖晃:蜂蜜含有澱粉酶及其他蛋白質,加水用力搖晃會產生細緻且持續很久的泡沫,而以高果糖糖漿及香料等調製而成的假蜜,加水搖晃後泡沫會很快消失。3、認明「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這個標章代表蜂蜜是國內生產,更通過農藥及抗生素殘留檢驗、符合國家蜂蜜檢驗標準,品質有保證。延伸閱讀▶假蜜有四種!你買的到底是糖漿還是蜂蜜?▶國產蜂蜜混摻、嚴重歉收!台灣蜂產業困境亟待突破▶「蜂蜜摻偽」嚴重打擊全球蜂產業!與牛奶、橄欖油並列三大食品摻偽標的(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4-2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會喝茶嗎?六大茶類養生功效有別、這種茶最好放冰箱
又是一年新茶上市季。清明節前後,新茶陸續上市,很多求“鮮”若渴的老茶友已經躍躍欲試。新茶雖好,飲用也有講究。那麼,如何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新茶來養生呢?如何按季節選擇養生茶茶分六種顏色,分別是黑茶、白茶、綠茶、黃茶、紅茶、青茶。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古人經歷了從生煮鮮葉到曬乾收藏,從蒸青到團餅,再從團餅到散葉。從綠茶發展到各種各樣的茶,再到如今風靡世界的茶飲料。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自然規律,始終遵循“茶與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思想。春天萬物生髮,對應的臟腑是肝,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和綠色。夏天酷熱潮濕,對應的臟腑是心,對應的顏色是紅色。秋天乾燥,對應的臟腑是肺,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冬天要歸藏,對應的臟腑是腎,對應的顏色是黑色。長夏對應的臟腑是脾,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什麼季節該喝什麼茶,但也不能簡單照搬。俗話說:“春夏綠,秋冬紅,一年四季喝烏龍”,這也進一步說明要按季節來選擇茶品。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應該按中醫理論辨證喝茶,否則不但不能養生,還有可能引起副作用。六大茶類的養生功效有別茶大致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三個品種。白茶、黑茶、紅茶、青茶、黃茶、綠茶,六大茶類也都有新茶。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採摘加工製作的茶,叫當年茶。第二年茶叫陳茶,也叫隔年茶。並不是說所有的茶都講究喝春茶、喝新茶,有的茶年份越老,品質越好。如白茶、普洱茶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越有收藏價值。白茶是中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縣,臺灣也有少量生產。而安吉白茶、雲南白茶均不在此列。白茶因茶外表披白毫而得名,歷來被視為茶中珍品,有清熱去火、除煩、抗輻射等功效。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製作過程中往往要渥堆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而得名,以製成緊壓茶銷售為主。雲南的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青磚茶等都是較有名的黑茶。黑茶對於抑制腹部脂肪堆積有明顯效果,可以在飯前、飯後各喝上一杯,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明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與普洱茶一樣性溫,能暖胃養胃,適宜冬天或寒性體質的人飲用。紅茶中富含錳元素,有利於骨骼發育。現在流行的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阿薩姆紅茶都是不錯的選擇。紅茶是有保質期的,且保質期並不是很長,最多可以儲藏三年左右。青茶也叫烏龍茶,性溫和,有去脂減肥、美容養顏的功效。青茶的種類包括大紅袍、水仙、肉桂、雞冠、觀音、各種單叢及高山凍頂等。青茶在各個季節的風味不同,也不一定是新茶最好,反而是當年的秋茶更加濃郁。選購烏龍茶要記住十二字方針:“形要緊,味要醇,手感重,湯要亮。”黃茶屬於部分發酵類,製作方法與綠茶相似,具有綠茶的特點。與綠茶相比,黃茶加工時多了一道“悶黃”的過程。黃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體型肥胖的人最適合飲用。其因產量小,受眾人群少,價格高,也是新茶中品質比較好的,如霍山黃牙、溈山毛尖等。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是新茶好,新茶當中以春茶最好,但並非越早品質越好。有些商家急於新茶上市,往往會使用人工方法如搭建溫棚、施催芽素等提早採制新茶,勢必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所以,不宜買太早的春茶,應順應自然,穀雨前後採摘的春天露天茶才最好。一般來說,春茶上市時間最早與最晚相差50天左右。四五月份的晚春茶也很好,且價格合理,可以作為我們的選擇。綠茶按照製作方式包括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因為殺青方式不同,其口感也有所區別。炒青綠茶有火香,味醇而甘,殺口;蒸青綠茶有豆香、板栗香;曬青綠茶的葉底肥厚耐沖泡,以雲南大葉種居多;烘青綠茶有高香,回甘,但不耐泡。除瞭解綠茶的特點,我們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用。如胃寒,則不宜喝過濃的炒青綠茶,可選蒸青綠茶;若胃腸功能失調,宜飲清淡的烘青綠茶。對於痰濕體質、血瘀體質、濕熱體質或特稟體質的人,尤其適合飲用綠茶,老年人則應以清淡為主。因綠茶未經發酵,保留了鮮葉的茶多酚、兒茶素等幾十種營養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殺菌、消炎等都有較好的作用,常喝綠茶可延年益壽。值得注意的是,新茶製成後最好放置一周再飲用。綠茶最好放在冰箱保存很多人喜歡把茶葉放在冰箱裡儲存,其實這是個誤區。茶葉是否放冰箱,也要區別對待。六大茶類中,綠茶最容易變質。綠茶若受潮或在空氣中氧化,顏色會褪綠變黃,口感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所以,綠茶的儲藏方法至關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在冰箱儲藏。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綠茶放入冷藏室,並將冰箱溫度調至5℃左右;但如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另外,為防止茶葉變成冰箱的除臭劑,在茶葉放入冰箱前要密封包裝,並在包裝袋內裝入足量的專用保鮮劑,包裝材料最好用鋁箔複合袋。白茶和黑茶等講究的是後期陳化所體現出來的飲用價值,將這類茶放在冰箱裡,除了受潮,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也會下降,從而影響茶葉轉化的效率。所以,它們不適合放在冰箱儲存,也不宜與化妝品等放在一起。而傳統工藝的烏龍茶,如武夷岩茶、鳳凰單叢、焙火鐵觀音在經過焙火之後,茶品的穩定性較好,不需要放在冰箱中,放在錫罐裡即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從冰箱中取出綠茶後,切勿立即將包裝打開。正確的做法是,將冰箱內的茶葉取出後讓其慢慢升溫,待升到常溫後(一般是隔一天)打開包裝袋,然後進行沖泡飲用,最好能在半個月內喝完。
-
2020-04-27 橘世代.健康橘
全球掀起蔬食風潮 英國皇室都共襄盛舉「素食婚禮」!
走在街頭,你是否發現,生活週遭出現了許多蔬食餐廳,身邊吃蔬食的朋友好像也變多了。其實,蔬食風潮已在全世界蔓延,人們基於對蔬果的需求與喜愛,及關注健康和愛護環境的理想,紛紛加入蔬食行列。而台灣得天獨厚的農業環境,順應時節的多樣美味蔬果,讓我們有更多飲食選擇炎熱的夏季即將來臨,在各界大聲疾呼要減少碳足跡、避免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日趨嚴重的同時,是否想過我們也該做點什麼?其實,在日常飲食中不吃肉或少吃肉,就是減碳最簡單的方法。不管你是想採行蔬食,亦或已是蔬食者,都可以從讓「蔬活」更便捷、利己更利他做起!愈「蔬」愈健康 從個人、動物到生態全都受益如果在「Google Trends」, 輸入關鍵字「vegan」搜尋特定時間的變化趨勢,你可以發現不管搜尋哪個國家,「蔬食」都呈現上升的趨勢。不可否認,蔬活已成為國際飲食趨勢,許多重視環保生態、關懷動物生命與注重自身健康的民眾紛紛採行蔬食飲食,因為無論從個人、動物或生態的角度,蔬食生活都好處多多。2009年,由一群專門探討蔬食營養的醫師與營養師所成立的「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認為吃蔬食對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可預防癌症及慢性病、幫助消化、精神好。學會也觀察到,國內近年來吃蔬食的年輕人增加,以動物保護為出發點,他們把動物當朋友,對動物友善,進而少吃或不吃肉。這些年輕人選擇的是一種不傷害動物的生活方式,藉以體現自我的價值觀,他們也認為,吃蔬食同樣能享受飲食的美好與口腹之慾,比起吃肉更能吃得心安理得。蔬食有益健康 具預防醫學意涵「蔬食已被國內外許多專業醫學會及衛生主管機關推薦,做為治療疾病、預防醫學及促進健康之用。」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很多慢性病單靠藥物無法完全控制病情,醫師通常要求病人調整日常飲食,被建議最多的就是吃植物性蔬食。他也提到,近年來許多西方人崇尚吃「魚素」,葷食中只吃魚類海鮮,不吃肉,新鮮蔬果占重要比例的「地中海飲食」就屬此類。植物中豐富的纖維可幫助人體的消化系統,稀釋易造成肥胖的熱量密度,有促進健康、減少肥胖等作用。蔬食風潮也吹向許多專業運動員,像是舉重、健身、馬拉松和網球選手等。其中,塞爾維亞網球選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就是在轉吃蔬食後,網球生涯攀登高峰且成為球王!為了推廣健康飲食之道,他和妻子在家鄉蒙地卡羅開了蔬食餐廳,以「新鮮、來自大自然食物」為食材特色,在當地掀起蔬食熱潮。此外,日前剛舉辦的英國哈利王子世紀婚禮中,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婚禮菜單全部供應蔬食,就連婚禮蛋糕也用無蛋、無奶的食材製作。據悉新娘梅根是位蔬食主義者,飲食習慣慢慢影響了哈利王子,現在兩人都熱衷這樣的飲食方式。身為全台最大的蔬食連鎖通路里仁,店中除了眾多當令的有機生鮮蔬果,還針對素食者的飲食需求,開發出多款有利於環境與健康的純素食品,及特別採用植物性膠囊的葉黃素、Q10納豆等養生品。就連肌膚保養品,也都盡量選用植物來源成分,並堅持不進行動物測試。里仁希望每個人都能從日常的一把蔬菜及少吃肉做起,共同來實踐我們對環境的保護及對所有生命的尊重。經妥善調配過的蔬食 營養充足適合全民儘管全世界熱衷蔬食人士不斷增加,但仍有不少想跟進吃蔬食的人,或已經開始蔬食生活的民眾,對於蔬食生活存在著許多疑惑,以及對蔬食有錯誤認知或迷思。有些民眾不免擔心,長期吃蔬食會不會營養不良或不均衡?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邱雪婷說,營養不夠或不均衡,往往是吃不對食物所致! 2016年美國營養學會提出的正式聲明也表示:「經妥善調配過的蔬食飲食,適合各年齡層、孕婦、運動員食用。」此外,蔬食不僅能保護環境,還有飽和脂肪低、高纖維、高植化素等好處,利於降低血脂肪,幫助血糖控制,預防各種慢性疾病。邱雪婷認為,只要願意學習怎麼吃,就不用擔心營養問題。鄭乃源院長也提醒,維生素B12大部分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若是全蔬食者需額外補充營養補充品,且含蛋白質的食物也要增多。擔心吃蔬食會吃不飽、容易餓的人,邱雪婷建議,選擇纖維質較高的五穀雜糧,以糙米飯、五穀飯代替白米飯,纖維較高的食物能延長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或適量搭配富含好油脂與纖維素的堅果類食物。鄭乃源院長也說,現代人吃太多加工層次高的食品,使熱量密度變高,就算吃很少卻依然肥胖!「與其這樣不如多吃富含充足纖維素的蔬食,纖維素高、有飽足感、熱量又不高。」◎本文摘自《里仁為美》【更多關於「蔬食」大小事↘↘↘】。別小看常見菜!美國研究:日喝半杯菜汁,有效抗空汙。「你吃什麼=你是什麼!」解釋為什麼你該吃蔬食。新手食譜/蔬食煎餅上桌!在家變化早餐很簡單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6 橘世代.愛吃橘
在家吃飯/「燉補」好簡單!3道素燉補電鍋一指完成
忽冷忽熱的天氣想要來點「燉補」養身嗎?電鍋絕對是忙忙族的好朋友,除了簡單的保溫跟煮飯,製作起料理更是簡單方便,《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收錄料理達人江豔鳳老師多年使用電鍋心得,呈現一道道美味養生又口感清爽的素燉品。懶人族更要看,只要一指按下電鍋鍵,你也可以變身燉補達人喔,現在就來看看3道好料分享吧。電鍋素燉補:五行蔬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乾香菇 6 朵、紅蘿蔔 150公克、白蘿蔔 200 公克、白蘿蔔葉 100 公克、牛蒡 150 公克、水1200c.c.做法:1. 香菇洗淨;紅蘿蔔、白蘿蔔洗淨切塊備用。2. 白蘿蔔葉洗淨切段;牛蒡洗淨切片備用。3. 取內鍋,放入全部材料,加入水。4. 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2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5 分鐘即完成。秘訣:1. 乾香菇可以自行在大太陽下曝晒,增加維生素 D 的營養成分。2. 這道料理不加調味料,就是要喝蔬菜自然的鮮甜味。電鍋素燉補:銀杏百合絲瓜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絲瓜 1 條、銀杏 70 公克、百合 40 公克、薑 15 公克、水1200c.c.調味料:鹽適量 1 大匙做法:1.絲瓜洗淨去皮切塊;銀杏、百合各洗淨;薑洗淨切絲備用。2.取內鍋,放入絲瓜、銀杏、百合及薑,加入水。3.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1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4.放入薑絲,加入調味料即完成。秘訣:如果能買到新鮮百合最好,不然也可以在中藥行買乾燥的百合,先用滾水汆燙 5 ~ 10 分鐘去除雜質,撈起後再放入乾淨的溫水中稍微發泡,便可料理。電鍋素燉補:眉豆花菇湯份量:約4人份,難易度★★材料:眉豆 150 公克、花菇 12 小朵、薑 15 公克、水1300c.c.做法:1.眉豆洗淨泡水至少 5 小時;花菇洗淨泡軟;薑洗淨切片備用。2.外鍋洗淨擦乾,按下開關加熱,加少許油,放入薑片、花菇炒香取出。3.取內鍋,加入眉豆、花菇、薑片及水。4.內鍋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 2 杯水,按下開關,煮至開關跳起燜 10 分鐘。5.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完成。秘訣:眉豆可以和糙米一起煮成眉豆糙米飯,尤其如果將眉豆泡到微微發芽,營養成分更高。作者介紹:江豔鳳因為喜歡吃媽媽做的菜,無師自通學會台灣小吃、麵食、米食等中式料理。從事烹飪教學工作多年,因個性開朗活潑、認真負責和細心,加上耐心的教學態度,廣受學生歡迎,一直是補習班裡的人氣烹飪老師。這幾年平日吃早齋,加上初一、十五茹素已成習慣,因此對素菜有更深一層的研究,不斷努力研發做出更好吃的素料理,尤其擅長提升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的燉補素料理。編按:使用電器,請務必注意居家安全,因各產品不同需自行詳讀廠商說明書。【本文摘自《大忙人的電鍋素燉補》,朱雀文化 2020/04/01出版】【在家輕鬆做好菜↘↘↘】。燒一桌菜不難!3道電鍋食譜,難度從1顆星起跳!。一鍋燒快速上餐 醫師娘「0失敗」好D食譜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4 橘世代.健康橘
楊貴媚60歲氣色好 簡單養生,對吃有一套
60歲楊貴媚最近帶來台美合作新片「虎尾」,飾演刻苦耐勞的台灣母親,多年以來氣色紅潤,保養得相當好,她笑稱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好好照顧家人,所以她非常注重食物養生,避免吃油炸食物,夏天再熱也盡量不碰冰品。楊貴媚坦承以前喜歡吃辣,認為辣的食物才夠味,後來年紀越大就漸漸少碰,「如果日常吃太多刺激性食物,身體也會調理不順」,現在吃東西盡量少鹽少調味料,簡單的食物就很營養。除了注意吃食之外,楊貴媚也認為好心情很重要,自從媽媽在多年前中風以後,工作一有空就會常常回家陪伴媽媽,一起吃飯聊近況,也會固定帶媽媽出去兜風,但最近因為新冠肺炎影響,比較難帶媽媽出門,「現在也沒辦法去人太多的地方,只能開車載她出去繞繞,然後也不能下車,當作window shopping啦」。楊貴媚認為休息很重要,就算真的睡不著,也會要自己好好閉目養神,「不管有沒有睡著,其實躺著閉眼也一種休息,安靜享受一種情緒平靜的氛圍,對身心還是很好」,如果有了失眠的習慣,就要好好思考源頭在哪裡,是因為工作,還是因為一些雜事,「有時候讓思想簡單,工作量變少,其實反而會更開心」。楊貴媚在「虎尾」裡雖然僅有4天戲份,仍感受到好萊塢劇組的用心,「道具佈景組還特別租借舊糖廠,讓我們進去拍戲,裡面很多設備都是新的」,劇組更為了符合早期的台灣,特別借來一台老牌計程車,「我第一次看到那台就覺得好漂亮,這台車比我年紀還大耶」。【凍齡秘訣精選特輯↘↘↘】。要活就要動!「金曲歌王」翁立友練拳擊強身。黃嘉千健康法則:飲食、運動,加上「打電動」!。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3 養生.營養食譜
養生早餐就吃地瓜!3個小撇步讓地瓜更香甜好吃
營養滿分的地瓜,向來是主婦深受喜愛的平民食材,尤其富含纖維質,是現在最夯的養生食材,很多人的早餐就以地瓜為主,不論烤地瓜或是地瓜湯,注意這3個小撇步,你也可以煮出好吃的地瓜料理!大家一定都吃過地瓜,不論煎烤煮炸,都能吃出地瓜香甜鬆軟的美味,地瓜料理雖然簡單,但注意3個小撇步:挑選、刀切、保存,可以讓地瓜口感升級、好吃加倍唷!《發芽的地瓜可以吃,但沒發芽的才新鮮》要煮出好吃的地瓜料理,一定要挑選新鮮、完好的地瓜,但地瓜外觀灰灰、土土的,看得出來好壞嗎?其實一點也不難。 外觀平滑、沒有發芽的地瓜比較新鮮,選購時,挑選沒有發芽的地瓜,若僅1、2處發芽,可以挖除芽眼,如果太多芽就不要買;此外,蟲蛀或凹洞可能影響品質,鬚根多代表接近發芽階段,比較不新鮮,均應避免購買。《不同料理用不同切法》地瓜可烤、可炸、可煮湯,不同料理切成不同形狀更美味喔!地瓜用菜瓜布刷洗乾淨後,連皮也可以吃,如果個頭不大,可以整條蒸、烤或做成蜜地瓜;切塊可以煮湯、切絲則煮稀飯,切片可做粉蒸肉或裹粉油炸,貌不驚人的地瓜,卻能千變萬化呢!《蒸熟或泡鹽水後冷凍保存》趁著產季或颱風期間、蔬菜青黃不接之際,媽媽們通常會多買一些地瓜,以備不時之需,通常放入牛皮紙袋或麻袋置於乾燥陰暗處即可,但放久了會發芽,變得不新鮮,因此最好買回家立即處理;地瓜去皮切塊後,浸泡鹽水,防止氧化變黑,濾掉水分後,放入密封袋冷凍保存;或將表皮刷洗乾淨後,整條放入鍋中蒸熟,一樣冷凍保存,解凍後可以直接吃或微波、加熱再吃。(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
2020-04-22 橘世代.健康橘
減脂之路卡關嗎?跟著營養師動吃動,靠3招大突破!
當退休後,熟齡族不再甘於窩在家中日復一日的生活,多采多姿的社交活動,讓不少人開始重視自己的體態,無論是早起到公園運動、或者開辦成為健身房會員,都是現今橘世代減脂塑身的方法。只是,當停滯期無預警的出現,總不免讓人感到沮喪或想放棄,該怎麼突破這令人頭痛的情境?擁有運動營養學背景、能掌握運動員身體與運動的狀況,並給予飲食策略、以及補給品建議的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要用簡單三招,為卡關之人解決煩惱。當一個有持續在運動健身的人,卻出現一兩個月沒有進步的狀況,就有可能是因為來到所謂的「停滯期」。楊承樺表示,面臨這個時期不要太過憂慮,雖然數字上沒動靜,實際上反而是好事,代表人體來到了新的平衡點,與過去毫無控制的生活已脫鉤,身體正在告訴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階、再突破。從經驗上來看,楊承樺說明,年齡越大或者本身就不是過胖的朋友,會比絕大多數的人提早遇到停滯期,尤其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量流失,想維持良好的健康體態,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對症下藥!第一招 找專業指導停滯期的到來,代表運動強度要提升,楊承樺解釋,很多人以為提升運動強度,就是一味的增加運動量或者把運動時間拉長,但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或素質都不太一樣,以拉長運動時間來說,在沒有專業的評估下隨意增加時間,運動過久反而可能讓身體受傷,尤其熟齡朋友風險更高,是件得不償失的事。第二招 蛋白質攝取充足想維持健康的體態,覺得只要好好「動」就大錯特錯,若沒搭配正確的「吃」,有可能事半功倍,要達到最佳的效果,楊承樺提醒,在蛋白質上的攝取一定要充足。而蛋白質的攝取不需特別買高蛋白粉來喝,在運動後補充牛奶、蛋、豆漿...等,都是好的選擇。第三招 足夠的水分攝取人體一天需要的水分是體重乘以60cc的水,楊承樺表示,水分能夠將身體的廢物代謝掉,且喝夠多的水就不會一直想吃東西,另外,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內的水含量也會減少,因此,熟齡運動族更要注意水分補充。運動塑身重規律與紀律,楊承樺也提醒,在這條路上要持之以恆,有同伴與家人的支持很重要,且要避免在很累的時候進行、運動本身也不是要把自己累個半死才叫運動,「運動是幫助人體維持健康的手段」。最後,避免網路假消息或個人經驗法則,找到正確的管道諮詢,才是長遠之道。【健康精選閱讀專區↘↘↘】。比上健身房更有效 10分鐘有效練出好腿力。在家運動/5招助脊椎減壓、心肺強化、增強免疫!。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21 養生.抗老養生
張系國/AI和老年生活
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1 什麼是人工智慧﹖很多科學術語外行人聽不大懂,我們稱之為夾槓(jargon)。這些夾槓大多數和一般人的生活不發生關係。但不時會有少數科學術語滲透進入我們的日常語言,變成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夾槓。最近有兩個夾槓達到這樣的特殊地位,一個是大數據,另一個就是AI。不論學者專家或市井小民,都言必稱大數據或AI,冷不防就要被這兩個夾槓夾得很疼。而且人云亦云,誰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意思,聽者也不好糾正或不敢糾正。改一句林語堂的名言,流行用語就跟女人裙子的長短一樣年年改變﹐所以或許犯不著糾正。但是既然要談AI和老年生活,不能不先說明我講的AI究竟是什麼意思。AI是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兩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所以就是「人工智慧」的縮寫。前一陣台灣首富郭台銘參加國民黨的黨內初選,在扣應節目裡被罵慘了。有位「庶民」打電話進來,大罵郭台銘亂搞什麼AI,害得勞苦大眾越來越窮。如果郭台銘聽到,他也只能啼笑皆非。那麼,AI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提到AI,不能不聯想到機器人下棋、愛瘋的Siri成為您的好伴侶,或者自動駕駛的汽車等等。所以有人主張正名,不說AI而用 Machine Intelligence,也就是「機器智慧」來代替。機器智慧的確比較精確,但是當初怎麼會有AI的說法﹖「人工智慧」的相反詞就是「天然智慧」(Natural Intelligence),所以AI是和天然智慧相對而言。既然人擁有天然智慧,機器的智慧就是人工智慧。這說法對不對﹖難道人天生就有智慧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有的智慧似乎是天生的,例如辨識別人的臉孔,並不需要特別學習。南極的國王企鵝出生下來只要和大企鵝短暫相處,從此就能彼此辨識。可是認字就不然,尤其是中文。機器不懂得認字,人也同樣不懂,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大多數情況,無論人也好機器也好,都必須慢慢摸索學習才能夠獲得智慧。如果說天然智慧是「生而知之」,那麼人工智慧就是「學而知之」甚至「困而知之」。這樣一步一步慢慢獲得的智慧,才是我說的廣義人工智慧。所以不僅機器需要有人工智慧,人也一樣需要有人工智慧﹗這樣的廣義人工智慧,我稱之為「慢智慧」或者簡稱「慢智」。這樣的系統,我稱之為「慢智慧系統」或「慢智系統」。慢智系統可以是人所組成,也可以是機器所組成,更有可能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理想的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兩者相得益彰。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就是今天我想談的主題。不妨舉個有爭議性的人工愚蠢的例子:現在公路的收費都由機器取代了人。不僅失業率增高﹐而且被取代的收費員缺乏謀生技能﹐只好去犯罪,例如去搶銀行。自動系統有時候缺乏彈性、不考慮到自動化的社會成本﹐造成更多社會問題,更不要說資訊被人掌握。這究竟是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愚蠢?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同樣有智慧的機器人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2 英國人如何死﹖下流老人的問題英國人如何死,和我們有什麼關係﹖的確沒有什麼太大關係。我們並不關心英國人如何死,正如英國人並不關心台灣人如何死。但是你知道嗎﹖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是這樣死的(CNN.COM July 2019)﹕死於醫院 45.4%死於家中 23.7%死於安養院 22.5%其他 8.3%換句話說,大部分的英國人死在醫院裡,其次是家中,再次是安養院。並不是英國人不想死在家裡,而是大環境如此不得不然。2019年12月美聯社報導,最近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在2003到2017間美國人在家中死亡的人數由24%上升到31%,在醫院死亡的人數則由40%下降到20%,可見人們的觀念逐漸在改變。因為全世界的高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相關的現象就是「孤獨死」也不斷增加。日本的孤獨死,已經達到每小時至少有三個人孤獨死﹐死了超過兩天都沒有人發現。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因此提出「助死士」的概念,幫助老人走完最後一程。台灣的高齡化人口問題和出生率降低有關。你知道嗎﹖2019年1月到6月台灣有85961人出生,同一時期有88098人死亡。這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人數首度出現交叉,人口出現負成長!(《中國時報》August 2019)聯合報新聞網2016年關於「流沙中年」的報導,台灣有230萬的隱形照顧者,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母,壓力極大。2012年有一部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奧地利電影Amour(《愛‧慕》)敘述在愛人失智的壓力下,丈夫不得不殺死愛妻然後開煤氣自殺。什麼是真愛必須有不同的詮釋。日本學者藤田孝典提出「下流老人」的概念,即又貧窮又孤獨的老人。(以上有關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的說明引自聯合報部落格Blackjack的文章)誰來照顧老人﹖我們不能不想到機器人。機器人不會發脾氣﹑很有耐心﹑不會虐待老人。為老人設計的機器人必須是人機共生慢智系統,不僅機器的人工智慧不斷增長,人的人工智慧也同樣不斷增長,這樣的慢智系統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也許可以有助於減少孤獨死、流沙中年、下流老人這些問題。3 為什麼需要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設計複雜資訊系統的新技術,它並且吻合某些哲學和神學的原則。複雜資訊系統有些共通的特色﹕它是連接的系統、它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它擁有知識庫、它可以個性化、它是人機共生的系統、它也是龐大的系統。有位法國科學家也是神學家德日進,在其名著《人的現象》裡預言未來的龐大連接的系統。德日進認為所有的智慧生物都彼此關聯並且連接成為一個整體,他稱之為能界,由地界、人界和天界所組成。複雜資訊系統從許多來源取得資訊。我們看現代化的傳感器所構成的網路,正是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現在的社群網路也是另一種複雜資訊系統。而且我們可以把社群網路裡的人看成傳感器。日本科學家做過研究,如果把人當作傳感器可以提前發出地震警訊。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動物的本能。2019年8月8日台北地震,網路上流傳一張照片。有位台北居民養的8隻貓在地震前10秒前就知道,都抬頭目光像探照燈。知識庫可以設計用來管理複雜的預警系統。這樣就不會因為人為的錯誤,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現在的物件網路可以連接和管理大量的物件,威力強大。所謂的混合智慧系統,就是人機共生的系統。谷歌就是很好的例子。谷歌有上千萬用戶,同時使用上萬個搜尋引擎,是個龐大的系統。複雜資訊系統這些共通的特色,說明它是變化不居的龐大系統,每個系統又包括許多次級系統(超級包)。每個超級包打開來又是一個系統。就如曇花的葉子落地又長出一株,就是個好例子。這些包包之間,有時又會起了共鳴。這就是操縱學的鼻祖威納大師所說的共振現象。如何設計這樣的複雜資訊系統﹖或許慢智系統的新技術能夠提供一些解答。4 什麼是慢智系統﹖慢智系統是能夠不斷提升其表現的一般性系統。慢智系統第一會嘗試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第二會逐步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然後據此調整﹐並且與其他系統共享這些知識,第三它在開始時或許表現不佳,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它會逐漸進步。慢智系統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外乎如下的步驟﹕窮舉、傳播、調適、淘汰、集中。除了這五大步驟,最重要的是慢智系統通常有多個計算循環,包括慢循環和快循環。我們可以用人工神經網路來實踐慢智系統。所以我們不妨把慢智系統看成廣義的人工智慧系統的一種。下面介紹慢智系統的實例﹕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空間﹕看護機器人(大空間),個人生活區(中空間),可穿戴裝置(小空間)。可調適醫療照顧系統區分開三類時間﹕長期照顧(長時間),短期照顧(中時間),緊急照顧 (短時間)。我的研發團隊所發展的可調適醫療照顧試驗系統,用的是三星智慧手機,傳感器包括腦波偵測器、語音輸入、影像輸入等。所有的軟件包都用安卓程式語言寫,目的是幫助使用者維持心情的平靜。試驗系統已經可以在三星智慧手機上面運行無礙。5 慢智系統的親身經驗先從我自己的經歷說起。從小我就有僵直性關節炎,這是血液遺傳的疾病,因為脊椎炎導致脊椎鈣化。年輕時就常有人讚美我說﹕「張系國這人很正直。」當然我為人正直沒錯,但是他們主要是說我永遠挺直脊椎,卻不知道我有脊椎鈣化的毛病。因為脊椎鈣化,醫生早就警告我千萬不要摔跤,不要做激烈運動,免得帶來致命的傷害。2013年我經歷不大不小的車禍,一位醉鬼駕車從後面撞到我搭乘的車。我的脊椎骨震裂了,好在沒有完全震斷。起先醫生用一個鋼架子把我的頭固定住,希望斷裂的脊椎骨能慢慢養好。我變成科學怪人,非常痛苦,晚上無法入睡。但是隔了一個星期,醫生觀察我的脊椎骨不但沒有養好,反而更彎曲變形。這樣下去,就會永遠直不起腰來。這位醫生姓李,是韓國人,年輕但十分自信,他的太太是中國人。李醫生建議我開刀,植入一個鈦合金的架子把脊椎骨撐起來。他坦白告訴我,有百分之零點七的機會手術可能失敗,我就會癱瘓。但李醫生說,他動手術到現在還沒有失敗過。我考慮一晚,決定還是動手術。結果手術成功,不久我就出院。出院那天,接我出院的友人帶我直奔天天見麵小館,立刻叫了一籠小籠包大快朵頤。想不到在麵館碰到李醫生和他全家,我們相對大笑。但我的脊椎仍然每天疼痛,行走不便。更煩人的是撞我的醉鬼雖然保了險,卻是最陽春的險,保險公司跟我打太極拳,什麼費用都不肯付。我只好自費裝升降椅,這樣才能夠上二樓的書房工作。另外就是找律師打官司告對方。這位律師不錯,和對方保險公司糾纏了半年,對方認賠一大筆錢﹐我和律師對分。如果只靠自己,恐怕一毛錢拿不到﹗雖然我常去醫院做復健,一來醫院的復健科非常擁擠,二來自己開車不方便,復健並沒有太大效果。怎麼辦﹖我記起李醫生叫我多走路,就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無論如何要走一萬步。走路是很溫和的運動,好處是人人都可以做。這樣堅持下去,一個月、兩個月,我的病情大有改善。到現在已經六年,基本上脊椎早已不痛,但是我仍舊堅持日行萬步。有人問楊振寧博士他百歲養生祕訣。楊振寧回答說除了他母親的基因好以外,就是日行萬步,這使他頭腦更加敏銳,做科學研究完全不輸年輕人。醫學博士簡坡理談每天步行的功效,認為走路可以激發創意。我個人的小小貢獻就是不但要日行萬步,還鼓勵分身在走路時和本尊腦激盪大聲談話。為了預防老年癡呆,神經學家阿門提倡三保(三寶)﹕每天走路、常聽音樂、服藥健腦。要保持心境愉快,走路時不妨多想和愛人親友共處的快樂時光,因為愛使人振奮。其實愛和恨都使人振奮,所以如果沒人可愛,只要有人可恨就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另外一個心得(也就是智慧)是一切必須靠自己。我知道我的病沒有人能幫助我,我也不願意依賴別人,所以就自己練習做所有的事情,從洗衣掃地到鋪床燒飯都堅持自己做。從前魯迅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改了四個字:橫眉冷對老闆指,俯首甘為本尊牛我們都太驕傲了,不肯低頭服侍自己,總要依賴別人做。在想像中我可以把自己一分為二,同一個人既是主也是僕。我可以先變成廚師準備飯菜,然後變成主人享受廚師準備的飯菜,再搖身一變成為僕人清理廚餘。自己的分身做自己的本尊的牛馬,勝過雇人來做,也勝過依賴家人做。也有許多事情無法完全依靠機器。例如我在樓梯裝了升降椅,但沒想到升降椅的內側是無法使用任何機器裝置清潔的。只有靠自己用抹布慢慢擦。但是一旦接受「俯首甘為本尊牛」的觀念,把這些都看成一種運動,不但不困難,對身體更有好處。我這個例子看似和人工智慧沒有關係,其實大有關係。因為我自己不斷學習如何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我使用的機器,不管是高科技或低科技的機器,同樣都得適應我的身體的限制。這就是真正的人工智慧﹗6 結論如前所述,我總結一句﹕人工智慧,不只是設計機器來解決人的問題,也包括人慢慢改變自己的想法,變成更有智慧的人,和機器合作來解決人的問題。對於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這個觀點尤其重要,因為我們的著眼點是人,而不是機器。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老年人工智慧例如慢智系統和慢智機器人帶來的商機無限!(在2019年8月23日中技社社慶AI研討會的演講)
-
2020-04-17 橘世代.健康橘
「等在診間前,不如去爬山」山是最天然的醫師!
國軍台中總醫院公關專員宋振山3年多來養成爬山習慣,每爬完1次都在臉書上公布,至今已累積387次。他說,以往睡眠不好,手腳會麻,偶還會暈眩的毛病都因為爬山不見了,而且感覺充滿了正能量;讓他深覺,與其未來把時間花在診間外等候,不如現在就開始運動。宋振山說,因為以往身體總感覺不好,經常求助醫師,甚至曾至連續50個晚上都去按摩,還去健身房走路、泡澡,但他感覺這些效果都是短暫的,且都未能解決他的問題。一次和友人聊起,朋友說「何不去爬山試試?」他因此在兒子陪同下去爬大坑的9之1號步道;這算是大坑步道裡較為親民的大眾步道,但他第1次卻花了8次、每次得休息5分鐘才爬上去,隨著次數增加,體力漸好,現在改走更徒的10號步道已不費力。宋振山說,爬山不僅空氣好,能鍛鍊筋骨,重要的是能讓心情變好;只要去登山,看看戶外的景色和體會自然界的一切,心情就放輕鬆了;所有的負面想法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充沛的正面能力。因為信仰基督教,他把這些獲得分享在臉書上,引起同事、故舊的詢問,不少人一起加入,但彼此沒什麼約定;他每周五、六下午2點半就會在步道登山口,大家見了面稍微寒暄一下就開始登山,現在還有些醫院志工們也一起來參與。宋振山是政戰中校退役,在醫院任公關22年。他說,這3年半來,他每在爬山時看到很多年紀更長的人卻健步如飛,讓他體會到,他們有健康的身體都是持續運動而來。而且自律、自制把自己的健康管好,與其將來把時間花在診間前等候醫生看診,不如現在好好鍜鍊身體,也避免未來給孩子帶來負擔。【一定要知道的熟齡健康大指南↘↘↘】。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7 科別.消化系統
腸道差不僅影響消化也削弱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多吃這兩種食物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醫師指出,飲食習慣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腸道是萬病之源,因此,擁有健康的腸道便能提升免疫力。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時普遍較長,導致外食人口超過 7 成,而長時間的高油、高鹽飲食,容易使腸道年齡急速老化,導致腸道健康出現警訊。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已經連續8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一名,醫師指出,飲食習慣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腸道是萬病之源,因此,擁有健康的腸道便能提升免疫力。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的最大免疫器官,需要隨時消化跟吸收人體每天吃下肚的各種食物,才能正常供給器官與細胞所需的養分,而代謝後的廢物也一樣,需要透過腸道來進行排泄。▋ 排便不順 易引起諸多症狀醫師強調,腸道健康與腸道內好菌及壞菌的數量有著絕對的關聯,當腸道中好菌數較多時,代謝、消化或是吸收能力較佳,能夠迅速將體內不需要的毒素和廢物排出;反之,腸道中壞菌數過多不僅會讓腸道老化,其代謝與消化的能力都變差。 若再加上排泄不順暢,導致糞便長期囤積在腸道,易使大腸受到感染,進而引發腸道病變。生病的腸道,輕則引起口臭、便祕、痔瘡、淺眠、情緒失調等症狀,重則會導致慢性病的產生,或是罹患大腸癌、直腸癌的機率大增。 醫師提醒,受到生活水平的提昇以及飲食精緻化的影響,國人的腸道健康普遍不盡理想,雖然近年來確實已經有許多民眾開始重視腸道健康,進而提倡多喝優酪乳或是補充益生菌。 ▋ 多吃木耳海帶 有助消化排便 除了多多攝取好菌能夠達到改善腸道健康的作用,每日補充足夠的水分,也有助於維護腸道環境,建議正常成人每日應攝取至少2000毫升的水,足夠的水分能和纖維質結合,避免糞便乾硬,使排便順暢。 飲食方面,也應掌握少吃紅肉、多吃蔬果的原則,除此之外,也不妨多吃些可刺激腸胃蠕動的天然食物。舉例來說,黑木耳因富含水溶性纖維,所以能夠刺激腸道蠕動,有幫助排便、預防便秘之作用;海帶則是有著豐富的膳食纖維,其膳食纖維可吸收腸道毒素,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消化腺的分泌。(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4-16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咖啡會致癌?達人教你喝對咖啡,才不會變癌細胞的最佳食物
咖啡愛好兩大族群不喝咖啡者將咖啡形容為黑色苦藥,認為會讓身體產生過敏、心悸而不敢喝;甚至產生睡眠障礙,過午不喝,這是最常聽到的論調。咖啡愛好者又可分為二種:原味黑咖啡的忠實者,喜好的是熱氣中的香味瀰漫,吸引人趕快享用一杯,唇齒之間,咖啡汁液浸潤,舌頭上層至舌根的回甘度長留,勝過茶葉。一杯好咖啡的香醇、回甘,讓人五口左右喝完後,仍想續杯。通常筆者會建議喝咖啡前先喝白開水潤口,喝完基本消費三杯後,再喝水,此時味蕾的回甘,讓人有如喝到甘泉的甜度。喝咖啡重點是咖啡杯中上層的那一層油脂,厚度夠時,味蕾加上嗅覺享受,讓人回味無窮、難以釋懷。另一種愛好咖啡的族群,就是要加糖之類的甜味劑才喝,台灣對咖啡的認知,多數還是要加糖、奶精、奶油球或鮮奶。有此習慣者佔多數,原因是加糖蓋過苦味,加奶精增加香氣,奶油球的油脂可保溫,而加鮮奶可口美味,營養又保鈣,但果真如此嗎? 大家想一想,當我們再回頭仔細檢視,就會發覺這一類的添加物,已經讓咖啡失去原本的香、濃、醇、回甘的享受,您是否該了解咖啡的正確喝法呢?台灣走味的咖啡潮流曾是部長級的師長,喝濃縮咖啡之前,直問說好喝嗎?會不會睡不著啊?結果隔天證實一夜好眠。這些年來,訪客眾多怕睡不好者,喝完第二杯之後就有人打起瞌睡了,很清楚好咖啡就是要讓人好舒眠。享受一杯咖啡要從咖啡史了解,漸進式的真正感受,不要學他人來一杯知名品牌咖啡跟隨流行,那樣根本喝不出咖啡的經典,高價位不等於質優,花俏不一定健康。台灣流行飲料比大杯比便宜,但其實水跟糖並不貴。今天台灣咖啡文化也在店家的競爭,和缺乏咖啡文化的薰陶之下,也走大杯量了,其實是煮完加水的增加量。但那還是咖啡嗎?那到底多少量才是真正一杯咖啡的量呢?加奶泡的拿鐵咖啡為250∼350C.C,美式咖啡200 ∼240C.C.,義式為150C.C.左右,而Espresso 為70 ∼100C.C.,如果冰咖啡就不一定了,原味冰滴一杯加冰塊200C.C.,讓冰涼度過暑夏,而加鮮奶泡或奶昔類冰咖啡約300C.C.。至於一杯熱咖啡外帶,如果變涼了,那咖啡肯定走味,所以可以預先煮好咖啡再拿去冰凍,等有空想喝時再加熱,香氣一樣是瀰漫吸引人。在此和大家分享,目前市面許多糖都是精製糖,它是癌細胞的最佳食物,而且糖份過多造成人體攝取過高熱量;奶精、奶油球找不出一點真奶,只有反式脂肪被驗出,雖然經常被媒體踢爆,但是民眾總是健忘。在國外近期研究報告指出,糖是致癌的物質,跟慢性疾病相當關聯。好咖啡:不心悸、能舒眠一般穀糧經過焙炒後,焦香中帶微苦,而咖啡因無色、無味、微苦,主要是因為咖啡中氯原酸的成分,經過焙炒而產生微苦的氯原酸內酯。所以,咖啡汁液會苦屬正常成分,但是咖啡豆在經烘焙焦糖化的過程中,果酸轉化和碳水化合物加乘產生的回甘,只有在原味時較能完全表現出來。簡單講,一杯好咖啡不可能讓會心悸者心悸;再晚喝,也不能影響您的睡眠,而且要能舒眠;不加任何甜味與香料添加物也要香甜回甘,咖啡絕對不會傷害到腸胃或造成胃酸過多;而且能加速刺激腸胃蠕動,輕鬆大量排出宿便。要健康,不只是重口感很多人排斥黑咖啡,覺得很苦怎會美味呢? 筆者父親就是其中一位,說那是中藥,苦! 不喝。可是在翁學長的好意邀請又不好意思不喝,再苦也喝了一杯,慢慢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發現他也能喝到三杯的量了,問他會苦嗎? 他說不會啊! 怎麼差那麼多? 因為他知道第一口忍一下,慢慢越來越好喝,到最後就能享受喉韻回甘的滋味,有時他甚至會說給我一杯咖啡吧! 原來他也迷上咖啡了。如果您周邊有朋友每天大量喝咖啡,而且是加甜味劑,不喝就沒精神,無法好好作息,那已經是上癮的傾向了。有很多例子,因大量喝甜味咖啡造成糖份過高,引起血糖失調,直到某天暈倒送醫,才在醫師的警告下,喝咖啡時改加入糖尿病患者用來替代蔗糖的木糖醇,而它的甜度與蔗糖接近,熱量約蔗糖的六成左右。木糖醇是從白樺、玉米、或覆盆子等植物中萃取,再經加氫還原而來。雖然在初期不需要胰島素來分解,但長期食用,還是會造成胰島素負擔,導致血糖升高;當然也曾有報導木糖醇的負面分析,其實木糖醇加氫就有負面的氫化作用。因此還是建議朋友,無論如何,嘗試黑咖啡微苦後的回甘,調整您的味蕾,選擇健康養生的咖啡吧。雖然筆者大力的推廣黑咖啡養生理論,但並不是每一杯黑咖啡都是養生的好咖啡,豆質的好壞,加上身體體質耐受力等因素,都有可能會讓人不舒服。如果您喝完咖啡有不適時就應停止飲用,多喝水代謝。但如果第一口苦味,就讓您忍不住加入甜味劑,那再差的咖啡都會因甜味劑的掩蓋,而在不知不覺中傷害身體。如同廚師料理時,因菜色鮮味不足而加入鮮味劑,您用餐完馬上會有口渴的感受一樣。但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只是重口感。三杯咖啡享受理論幾次在咖啡課堂上和大家分享,基本三杯咖啡的享受理論,首先會請同學從第一杯第一口開始記錄味蕾感受,直到第二、第三杯喝完,每位同學彼此分享記錄中的三杯味蕾差異,幾乎每位都會說,第一杯第一口很苦;第二杯不苦、回甘很明顯;第三杯即明白為何很多人要喝原味咖啡了。原味咖啡擁有各種飲料中少有的濃郁、無糖卻持久的甘醇口感,長留口腔舌根。如果平時無糖不喝咖啡者,經過上課或連續三杯黑咖啡洗禮,接著給他一杯加糖咖啡,這位同學或朋友馬上會說:這是糖水,不是咖啡。從此改掉加糖及奶精的習慣。咖啡是多纖維性飲品食品的成分中只要含有酚類,就有抗氧化效果,咖啡、茶、蔬果都是。營養學家廣為提倡天天五蔬果是有根據的,那五種蔬果是需要多少量呢? 和各位分享,每餐蔬菜和水果各約一個拳頭大的量。多纖維性物質會將體內腸道自由基包覆以排出體外,被認為是腸道的清道夫,而咖啡也是多纖維性飲品。運動時呼吸加速,心臟幫浦大量輸送高含氧血液至全身,讓體溫升高,曾有醫學專家發現,人體長期體溫升高超過37.5度時會使體內癌細胞凋亡,約略可知保持天天運動者,為什麼會較健康且精神飽滿,因長時間體溫升高,運動提升了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運動讓體溫升高,加速毛細孔排汗,排汗是人體代謝途徑的一種,它具有排毒功能,如果各位的時間及環境無法允許運動,也可藉由泡熱水澡,讓皮膚出汗、排毒、保濕。而皮膚表層薄薄一層油脂保護裸露的毛細孔,展現美容效果。咖啡讓身體各器官活化,加速血管收縮、胃液分泌、腸道蠕動,快速排便同時排毒。在人體排泄器官中,腎臟為主要排泄器官,多喝咖啡會促進體內物質經生化作用,增加親水性,促進尿液排出,經由腎絲球體及尿小管被動與主動運輸分泌,快速將代謝產物排出,不致累積毒素,而血漿中的毒素,和代謝產物會運送到尿小管中,如不快速排出它會與小分子蛋白質結合,會使有毒代謝產物又再回收至腎小管,引起毒性產生,所以喝咖啡利尿,對人體排毒功能貢獻很大。其次,大腸排便如不順暢,導致便秘,腸道中水份被回收以致糞便乾燥,致癌糞素再度回抽利用,體態會變胖,皮膚無光澤,甚至粗糙,精神變差,癌細胞活躍,是年紀稍長女性常有的困擾,可以試試喝咖啡,每天五、六杯,任何時間皆可,它會刺激腸道、順暢排便。喝咖啡順暢排便的快感是很多人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配合早上運動,效果最明顯,保持每天兩次以上的排遺習慣,身體機能活化,基礎代謝率提高,筆者就是因此瘦身成功。咖啡的新鮮度與保管方法在媒體或書本中常看到說明咖啡熟豆要密封,那為何又要透氣閥呢? 其實咖啡生豆會呼吸,經過烘焙完成更會呼吸,吐出惰性氣體保護熟豆,是自然界中的奧妙。惰性氣體會自然天成,保護豆子新鮮度持久,會造成膨罐現象是正常的。豆子新鮮度高,熟成後馬上裝袋會有膨袋現象,這不是腐敗,而是保鮮現象。許多咖啡豆商似乎知道或不知道,為了不膨罐或膨袋,就讓烘完豆子跟空氣接觸,使惰性氣體流失,此時豆子也會吸收空氣中水分,如此就較難對咖啡熟豆保鮮。保鮮存放,簡單有撇步許多人會問咖啡豆如何保鮮存放,其實很簡單,首先看清楚烘焙日期,記載三個月內屬新鮮;包裝為密封、不透明;不接近熱源,室溫存放,不能儲放於冰箱,因為每次從冰箱取出打開,由於高度溫差,袋子裡外會馬上附著凝結的水氣,一而再的增加濕度,豆子就會不新鮮。筆者曾做過實驗,放室溫一到二個月和同時期儲放冰箱作對照,室溫中豆子香氣香濃不變;而冰存的咖啡香則淡淡的。一般咖啡豆會呼吸,同時豆子帶有油脂,如果將豆子冷凍或冷藏,會將豆子中油脂凍結而無法呼吸,導致風味流失。密封小包裝保有新鮮咖啡豆要小包裝,存放密封袋或密封罐,儘快泡完趁新鮮,但是我們也常看到有人為了低價省錢買大包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喝完,那已經不新鮮了。大袋中經常打開接觸空氣,讓細菌孢子跑到咖啡袋中,讓鮮度降低至腐壞而不知。新鮮豆子從外觀乾燥、香氣逼人,就很清楚新鮮度,讓人衝動馬上沖煮喝一杯咖啡。濾紙掛耳式鮮度難辨筆者對濾紙掛耳式咖啡較擔心它的鮮度難判別,磨成粉狀無法從豆子外觀判別鮮度,而且粉粒磨成時,咖啡香流失,所以掛耳式很難喝出好口感,只能方便解饞,很難解渴,它的成本高,包裝時手部接觸面積大,衛生也是問題。當然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內容物不營養,無法和新鮮烘焙豆子相比,但是掛耳式咖啡嘗味者的選擇,以及特別偏好這種口味的愛好者眾多,因為攜帶方便,沖泡也方便。延伸閱讀: 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書籍介紹健康喝咖啡:咖啡有益健康的神奇密碼【增訂版】作者:王神寶 出版社:晨星出版日期:2015/12/11作者簡介/王神寶致力於健康咖啡的推廣,舉凡大大小小的公益團體贊助咖啡免費暢飲,接受各單位邀請擔任咖啡研習講師,偶而出任電視劇、廣播推廣健康咖啡等,都有他的身影,其對健康咖啡的執著無人能比。學經歷: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碩士亞洲大學 營養保健生技學系 學士現任富苑咖啡主題旅遊會管董事長現任中華民國青年創業協會總會長 中區會長
-
2020-04-15 橘世代.健康橘
「30年沒吃飽過」昔港劇小生露面,竟魅力依舊!
昔日港劇小生、歌手劉錫明長期在大陸拍戲,近期他返台陪妻女,難得在台露面,熟男魅力依舊,身高175公分的他,從年輕到現在體重始終在68、69公斤,30年不變,他分享平日三招養生法,除了能維持年輕體態、身體健康外,無論天氣如何變化,這輩子到目前為止,連感冒次數5根手指頭數得出來。他坦言自踏入演藝圈後就「從未吃飽過」,「每餐只吃四、五分飽,直到不感覺餓,就不吃了。」偶有例外是拍攝動作戲、騎馬戲時,才會多吃一點,因為體力消耗大;除了30年沒吃飽,劉錫明平常也重視喝水,直言養生就是「多喝水」,「不要等渴了才喝,想到就喝。」另外還會喝自製「太和湯」,即生水煮沸後,再持續沸騰約五分鐘關掉火源,放溫後,就是所謂的「太和湯」,運動方面則以走路、跑步為主。【熟齡男星精選特輯↘↘↘】。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心靈防疫/廖玉蕙:親子共讀好時光
作家廖玉蕙今年滿70歲。為了慶祝人生邁入「從心所欲」的新階段,她這一年預計出版11本書,卻偏偏碰上新冠肺炎肆虐。問她如何防疫?她豁達表示:「寫書、讀書。」廖玉蕙認為自己的年齡是「高危險族群」,兒子也要求他多運動。疫情爆發後,她每天要做半小時的甩手運動加簡易版伏地挺身。住家附近新闢了一個公園,她每天帶著一對孫女去公園散步、玩祖孫「賽跑」,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擔心群聚感染,廖玉蕙說自己逛傳統市場買菜都戴口罩,逛公園也特意挑人少的時間。運動強身 書寫平撫心靈「寫書」是廖玉蕙運動的動力來源。她說自己今年要出11本書,新書舊書都有,新書要寫、舊書要編。一整年工作多、行程滿,她必須好好運動培養體力,才不會太過疲累、才能好好抗疫。為了防疫宅在家,廖玉蕙認為最好的抗疫方式就是「讀書」,尤其是和兒孫「共讀」。廖玉蕙擁有一對才剛上國小的孫女。她表示,在疫情最緊張時刻,媳婦擔心孫女擁有易感冒的體質,乾脆幫她請假在家中自習。而她即將出版的兩本新書「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剛好談的都是教養,包括父母如何引領孩子培養生活美感、學會表情達意。她在家中帶著一對孫女當「實驗品」,現教現學。廖玉蕙認為,防疫期正是親子共讀最好的時刻。居家上班的家長變多,學校也鼓勵學生在家遠距上課避免感染。難得大人小孩都宅在家,不妨拿起書一起共讀,分享充滿書香的親子時光。
-
2020-04-12 養生.抗老養生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洪蘭: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
有限人生裡,如何發揮最大的價值?如何活過,人生才算「值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洪蘭,研究腦神經科學多年,她認為,有意義的生活一定伴隨著壓力,要是沒有做到自己認為「值得」的事,這一生也就白過了!72歲的洪蘭臉上沒有太多皺紋,許多人向她討教保養方法,她說只有一個秘訣:「心情快樂」。即使有皺紋,倒也不是壞事,她以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來說明:「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許多事情換個角度想,就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洪蘭說:「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一個月10篇專欄,路邊花草都是學習一般人言及快樂,往往連結的是「放鬆」。洪蘭卻認為,真正持久的快樂,其實是持續學習與對自己的紀律。採訪這天,拍照時公園裡有許多不同顏色的扶桑花。這正是她最愛的花,馬上逛整個公園探個究竟,想知道這與自己種的差異為何。常有人問她,中年後腦力該怎麼保養?她說:「保養?不用保養,用就好啦!」其實只要有點好奇心,路邊的一花一草木,都是學習。很難想像,洪蘭目前的專欄每個月達10篇之多,平均每3天就得交出一篇,她卻來從不遲交。「凡事若不在控制權內,就不要去想它;但自己的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她不看電視,聊八卦的聚會也絕少參與,把心力全部都投注在閱讀與寫作中。即使前陣子生了一場病,期間仍未停歇。因她認為專欄可以傳播觀念影響社會與教育,是最值得做的事。當規律運動,身體自然就會回報,規律動腦,其實也同理。「透過寫專欄,可以訓練自己,平常一定要多閱讀、多準備,自己也能時常更新新知。」50歲後當一個敢言的人,用經驗回饋社會洪蘭的演講,幾乎場場爆滿,有將知識以通俗語言表達的好能耐,眾人還以為她天生能言善道。然而,她透露其實自小是個不太敢說話的「徹底乖巧好學生」。「台灣人較拘謹,從小不敢犯錯,不敢冒險,很多意見不敢發表。」她舉例,兒時曾問老師一個問題,不僅沒得到解答,還因老師面子掛不住而被打,以後哪敢再發問?說話的能力,是當老師後訓練出來的。她回憶最早在中正大學上課時,學校為了回饋鄉里,每週都安排老師到嘉義文化中心演講,底下聽眾百百種,還包含高齡的阿公阿嬤,她得將艱深的學術內容,化為易懂有共鳴的語言。例如講解失智的研究,告訴在場的人:「阿伯,你把綠豆湯燒成綠豆乾(忘了關火),不代表就得阿茲海默症。」每週一次的演講,無形中累積了她往後面對群眾的各種能力,也呼應她的體悟:值得的事,必然伴隨著壓力而來。問她覺得50後的族群,在生活、職場、社會各面向上,應該更沉靜淡出、還是更積極表達?她馬上說:「應該更要表達!50後更應該動起來,已沒什麼好怕的,應該更要用自己的經驗,回饋社會。」熟年夫妻的相處基礎,年輕時就要建立如何建立快樂的基礎,她認為,來自適時「看開」的智慧。洪蘭與曾志朗是著名的學術夫妻檔,結褵超過50年,不過在日常生活方面,她笑說退休後才發現,丈夫醉心於學術,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不上心。有回她在院子澆花時,聽到屋內電話響個不停,進去看怎麼回事,才發現先生不僅不知道電話放在哪,手上還誤拿吸塵器的控制器,渾不知兩者區別。洪蘭哭笑不得,自嘲:「住這麼多年,他什麼都不知道,我應該寫一本20年目睹之怪現象。」如此生活上的差異,如何維繫感情?洪蘭認為,熟年夫妻吵架一點都不值得,既浪費力氣,皮膚又會增加煩惱的紋路,既然改變不了對方,那就學著「看開」。例如,她注重健康,平日總要吃魚油、維他命、亞麻仁油等營養素,要丈夫也跟著吃,對方卻說:「不要」。她就不要求了,幽默打趣地說,「反正不吃,死的是你,又不是我。」熟年夫妻能如此自在相處,她強調基礎需在年輕時就要培養感情,到老了才不會來不及,「有人說婚姻像織毛線,一針一針織,但一拉就拆掉了,年輕如果沒用心織,老了一定什麼都沒有。」50後的快與慢,都是一種修煉洪蘭說話的語速和走路的步速,都比一般人來得快,一秒都不想浪費。在她50歲後,似乎還帶著一種迫切,「怕來不及,感覺來日無多,年輕時的時間感叫做kill time(打發時間),現在則是珍惜每1分鐘。」然而,去年中旬經歷過一場大病後,她強調50後的重點建議:「絕對是健康」,對身體好的食物,再難吃她也不會抗拒;每天至少步行1萬步,她當場拿出手機看APP的當日紀錄,下午3點半,她已走了6,700多步。她也改掉了熬夜寫作的習慣。以前的她,睡覺到一半,會爬起來把稿子寫完,現在則先睡飽,明天早上再繼續,「因為我曉得,如果生病,可能就根本不能做了,以前覺得無敵鐵金剛,到65歲後就要slow down(慢下來)。」慢活對她來說,是當前的修煉。晚年三寶:老本、老伴、老友,快樂最重要關於老,洪蘭幽默以待。她在書中引述日本銀髮族打油詩比賽的句子,其中一段形容老夫妻:「以前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是還有沒有脈搏……」老了就是老了,但有健康的心態最重要。她提醒,「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兩者往者已矣,只有老友來者猶可追。如果明天走了,誰會懷念我?只要有一個人,這一生就沒白活。」洪蘭認為,除了對別人付出,對自己有時也別太苛刻、失了生活的樂趣。「吃飯是吃8分飽,另外2分是我留下來吃甜點的,一點甜的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明白自律後的收穫,並給予自己小小的快樂,洪蘭引述馬克吐溫的這句話,就更有深意了:「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原文:壓力可以是快樂的!洪蘭:皺紋是提醒你,這裡曾經有過的笑容
-
2020-04-10 新聞.長期照護
6面向防疫 長照機構如臨大敵
長照機構半數以上是年長的長輩,在過年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時,機構便如臨大敵的預防性因應,深怕在機構發生群聚感染,所以從上班日起,機構同仁先是提供住民疫情資訊、自我保護、洗手等衛教,在疫情不明期間,也請家屬及機構長輩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探視。必要外出就醫時,機構會提供口罩,請長輩自離開機構到返回機構前絕對不要拿下口罩,也提醒他們離開就診醫院後馬上洗手,返回機構時再提供新的口罩替換;所有外出返回機構的長輩,皆須預防性配戴口罩4天,每日監測健康及傳染病症狀。另一方面,機構同步從幾個面相介入:一、來院的家屬確認TOCC資料,也就是確實詢問並記錄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並提供來訪家屬口罩作為防護。二、同仁們彼此身體健康關懷,上班前量體溫,並確認有無呼吸道症狀。三、阻絕外來傳染:工作人員洗手五時機(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接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能正確洗手,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並全日戴口罩,避免傳染疾病給長輩。四、減少環境的髒東西:每日以稀釋100倍的漂白水環境消毒一次,3至5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清潔。五、確認長輩們能確實以內、外、夾、弓、大、立、腕的方式完成洗手。六、增加免疫力:隨天氣調整長輩衣著,定時提醒喝水、綠拿鐵飲品、中藥養生茶、花草茶等增加液體攝取量,也增加蔬果量,參與日照團體、活血功、十巧手、五行健康操、溫水泡腳、潔牙活動、精油芳香理療等活動,皆可提升長輩的免疫力。其實在過程中,仍需重複提醒同仁、長輩、機會教育,醫療團隊人員還要努力安撫因無法外出、外宿而焦躁的長輩與家屬們,請他們配合政府政策。有一天接到諮詢藥師來電,電話那頭的藥師笑著說:「某天她要到機構服務時,阿嬤站在大門,隔著玻璃大聲提醒她要填訪客登記本及洗手…。」我笑著回應:「阿嬤防疫,六親不認就對了。」
-
2020-04-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許多民眾為求方便,常飲用薑母茶、桂圓紅棗茶或黑糖塊等可用熱水沖泡之粉劑或濃縮塊,用來禦寒,不過這些即溶飲品往往含糖量爆表,一不注意就可能發福!以市售黑糖老薑茶粉為例,一包20克含糖16.6克,含糖量相當於83%,桂圓紅棗茶粉含糖量更高達91%,遠高出熱可可的64%含糖量,若是每天泡一杯桂圓紅棗茶,相較每天泡等量一包28克的熱可可粉,一個月就多吃下45顆的方糖,相當驚人。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特聘教授邱弘毅建議,部分補氣養身的食材可試著自己煮,不僅保有食材的甜味,也可避開經加工後需要加更多糖保持口感的疑慮。然而,透過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與提升健康危險因子的認知,是預防慢性病的共通法則,不但能降低慢性病發生及死亡率,也減輕社會與個人的醫療負擔。健康熱飲不妨自己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林杏純建議,每天可泡一杯熱茶或熱咖啡、煮兩杯豆漿、榨一杯果汁來解饞,每杯飲品盡量不額外添加糖,除了果汁需在室溫狀態下飲用之外,其他最好溫熱地喝。不過,也要注意熱飲的溫度不可太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即可能引發食道癌,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造成黏膜反覆性損傷,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癌變的可能,不可不慎。天冷健康熱飲像是常見的桂圓紅棗茶、菊花枸杞茶都很適合,白菊花富含胺基酸,可抗病毒、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作用,對於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頭昏頭痛都有幫助。適合混合在各種花草茶的薄荷茶,則是具鎮靜、提神、增強抵抗力、緩解感冒頭痛、開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的養生好飲。此外,熱桔茶也是個好選擇,其含豐富胡蘿蔔素、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金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消化、止咳化痰、心血管及免疫系統之保健皆有助益。 延伸閱讀: 食物趁熱吃才好吃 但超過「這溫度」恐燙出癌! 天冷喝熱飲保暖? 當心身體還沒熱反長胖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
2020-04-09 橘世代.時尚橘
霍正奇自豪體力「有凍頭」 20多年腰圍不變
演員霍正奇小時候入選過榮工少棒隊,當兵時又是特種部隊,自認運動健將,維持頭好壯壯、身強體健向來不是難事,但能從年輕至今從不間斷地運動,他稱靠的是身體很耐操。早期拍8點檔經常熬夜、日也操暝也操,霍正奇坦言,當年拍攝8點檔「情義」時,曾最高紀錄12天沒回家,攝影棚、外景緊鑼密鼓地拍攝,每天睡覺的時間只能在躺椅上短暫補眠,拍到後來是被執行製作架著胳膊到車上睡,他說:「當年是這樣,要不是我平常有在運動,還有點體力撐著,一般人早就被抬出去了。」霍正奇行事低調、生活崇尚簡單,沒事不太愛出門,唯一會讓他趴趴走的是和運動有關,在家踩飛輪,外出就騎單車,和車友們一騎可以騎4 、5 小時,偶爾也會爬山增強體力。他長年茹素、不菸不酒,176公分身高,體重始終保持在74公斤左右,笑說這次為「多情城市」飾演總裁,還特別跑去訂製西服,連老闆都驚訝10多年沒光顧,他的腰圍身材尺寸竟一如當年,保養實在有方。【時尚男星養生凍齡大公開↘↘↘】。49歲光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養身秘訣凍齡也凍腦。阿KEN「練愛iNG」 40+靠運動保持聯絡,別有壓力。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06 橘世代.健康橘
爬山健身、3低飲食 「鋼鐵大叔」黃仲崑曝自然養生法
62歲的黃仲崑身體硬朗、戲約不斷,外號是「鋼鐵大叔」,但他從不去健身房運動練肌肉,最愛往大自然跑,只要有空幾乎每天都會爬山1、2個鐘頭,還笑說想隱居山中,「山上空氣好,視野寬廣,站在山頭會有『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感覺。」心胸也跟著開闊。飲食上黃仲崑也遵照「3低」吃法,低鹽、低油、低熱量,常吃沙拉、鮪魚這樣養生、清淡的食物。他也提到,過去喜歡吃麻辣火鍋,但現在支氣管敏感,一點辣都不能吃了,一吃就會劇烈咳嗽。黃仲崑覺得自己的年紀也該是好好保養身體的時候,但也是自然調養,飲食、運動、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最重要。不過他每隔1、2年就會照腸鏡、胃鏡檢查,因家族有相關罹癌病史,因此特別注意。黃仲崑的妻子Lulu是瑜珈老師,夫妻倆也一起出過瑜珈書,「我和我太太都喜歡這樣簡單的生活。」此外,黃仲崑覺得,跟年輕人打成一片,也是自己保持年輕的方法,生活中和2個兒子相處如朋友,拍戲時也和年輕演員相處融洽,「他們可以直接叫我名字都沒關係,我覺得不需要倚老賣老。」【「養生凍齡」精選特輯↘↘↘】。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凍齡13年!賀軍翔「不是天然瘦」維持體態有方法。阿KEN「練愛iNG」 40+靠運動保持聯絡,別有壓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4-05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我們與食物的距離
民眾開始搶購衛生紙的那個下午,我去黃昏市場想買點現成的滷味,平常兩三個賣滷味滷肉的攤子早早就在收攤,大鍋大盆都見底了,這是過年也沒看過的景象。我常光顧的攤子也僅剩幾塊不成形的豆乾,老闆大方的送給我,還加碼打包剩下的滷汁。老闆邊收拾邊說:「今天很多人買得比平常多,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擔心!有些攤子說明天不出來擺了,怕市場人多會被傳染。」離開黃昏市場,我好奇的轉往附近的超市,想看看人們心裡恐慌時會買些什麼東西。衛生紙區空空的貨架前立著人高的牌子,上面寫著「持續補貨中」。泡麵區的貨架也是空的,罐頭食品區剩下零星幾罐,雞蛋和包裝米的貨量比平時少了些,除此之外,牛奶、豆漿、蔬果魚肉看來還都有剩。大家搶購的都是些耐放、耐儲存,不容易壞掉,又可以在危機時能方便「進」「出」的補給品,對於供養生命品質所需的生鮮食物則顯得很淡定,並沒有像颱風前擔心漲價而出現的大掃貨。台灣寶島 鮮食近在身邊在台灣,所有的點對點說起來都不算遠,平時跟居家附近的小農互動往來也很容易。即使大樓林立的都會區如台北市,在近郊的新店、淡水、內湖、陽明山也有不少小農。只要常往來就不怕臨時買不到新鮮優質的好食物,萬一遇到突發疫情或是天然災難,也可以直接到最近的農場採購,不必完全仰賴大型的購物通路。聽養蛋雞的五湖農場老闆娘說,最近大家比較不敢外食,雞蛋容易料理又有營養,再怎麼不會煮的人也可以煎荷包蛋,或水煮蛋。因應消費量的擴大,店家現在叫貨都叫得比較多。需求增加,供給卻是固定的,母雞不會因為市場需要就下更多的蛋,平時沒有往來的店家,這時候要臨時調貨只能排隊等候。梨花發酵飲 美得冒泡種水梨的邵清淵農友則很淡定的說,走小眾市場路線的優質水果不太受景氣影響。他的水梨因為品質好,向來有固定的主顧客訂購,現採現包裝連冷藏設備都不用。我開玩笑說,「水梨化痰止咳,說不定這一波肺炎流行也會造成水梨搶購潮喔!」台灣的水梨依品種不同,從五月開始陸續上市,而現在則是梨花盛開的時候,賞花之餘,也可以做花料理。梨花是花繁葉茂的果樹,花開時,專業農夫必須進行疏花定果,免得整樹的小梨分散養分,全都長不大。梨花並沒有特別的香氣,花瓣上卻帶著天然的益生菌,可以製作天然發酵飲料。我用邵清淵的梨花,做成好喝的梨花氣泡水,再把濾出的花瓣,加入一顆鳳梨做成梨花鳳梨果醬。朵朵梨花在水中發酵時,美得像名家的油畫,賞心悅目。但是做好的果醬卻因為氧化的關係,並不十分美觀。能夠在疫情緊張的此時,悠遊在廚房與書房之間自得其樂,享受優質又健康的真食物,全都要感謝我所認識的農夫朋友們。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隨時可能發生,平時就建立起安全的食物來源管道,可以多一份安心。希望這波疫情快快結束,也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
2020-04-05 橘世代.時尚橘
身材數十年沒變 白嘉莉笑稱「沒秘訣」,就靠兩個字
有「最美麗的主持人」之稱的白嘉莉,多年來維持曼妙身材,每次出席公開場合總是會被問到保養秘方。但每次新聞都沒有提到她的保養方式,因為白嘉莉完全沒有特殊養生守則,僅按照興趣運動,飲食完全不忌口。白嘉莉在印尼時,作息配合夫婿黃雙安,平時早睡早起。回來台灣後,早上一定會到下榻飯店的餐廳吃早餐,除了少吃冰,不管是刈包還是牛肉麵、小籠包、鍋貼,她都來者不拒。有時她分享自己吃過的美食,看別人一臉不相信,還會打趣要對方去問飯店大廚,證實她真的吃遍所有美食。但白嘉莉並非只吃不動,她熱愛打高爾夫球、游泳,在印尼時就長期保持運動習慣。白嘉莉坦言,自己身材確實數十年未變,她不記得自己衣服的尺碼,因為各個品牌的規格不同,但多數是4號或是36號,至今都能穿下以前的衣服。如果真的要找出一個原因,白嘉莉認為「遺傳」是她凍齡的關鍵,因為妹妹的身材也屬於高瘦型,所以她認為家族基因影響很大。此外,她會靠繪畫陶冶心靈,只要專注投入作畫,就能忘卻一切煩惱。【時尚橘/凍齡女星特輯↘↘↘】。蘇慧倫澄清:沒有「不老神話」 每早喝1杯當保養。52歲萬芳完全凍齡 保養最在乎「心」訣。黃嘉千健康法則:飲食、運動,加上「打電動」!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當心「冰箱食物中毒」 21種放冰箱超NG的食物
食用冰箱食物的危害❶冰箱食物中毒夏天是炎熱的季節,為了防止食物餿掉,利用冰箱來保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因為太方便了,很多人買了食物之後,就往冰箱堆,如水果、青菜、罐頭、飲料、調味品等,再加上每天吃不完的飯菜,好像冰箱是萬能的,東西冰進去就完全不用擔心。冰箱食物中毒,是指食物在冰箱的存放時間過長,細菌家族開花結果,吃了可能會讓人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雖然食物吃不完就冰冰箱,但危害人體健康的許多疾病,卻是因為吃了冰箱裡被汙染的東西導致的。❷冰箱腸炎夏季,特別是在潮濕的地方,細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天氣熱,大家又喜歡找冰箱拿吃的、喝的,冰箱門開開關關,裡面的溫度很難維持一定,當然就給細菌長大變多的機會啦。大熱天常喝冷飲,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容易使人罹患「冰箱腸炎」。另外,每個人都習慣在冰箱中長期地儲存大量的食物,而且生食、熟食不分開,全部混雜在一起,平日又不定時清理,細菌多(尤其是大腸桿菌)不足為奇;假使又從冰箱直接取出食物食用,沒有經過充分加熱,也是生成「冰箱腸炎」的原因之一。「冰箱腸炎」的症狀有腹部隱痛、畏寒、發熱、渾身乏力、噁心嘔吐,厭油以及輕中度的腹瀉,嚴重的可能導致中毒性腸麻痺。因此,冰箱只是一個冷藏的好幫手,不是萬用消毒櫃。在冰箱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定要分開,熟食應該放入加蓋的容器中保存,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還有,要定期清理冰箱,少喝冰鎮飲品。使用冰箱存放食物的注意事項❶4類食物不宜放在冰箱裡:a.根莖類蔬菜。馬鈴薯、地瓜、胡蘿蔔、南瓜、冬瓜、洋蔥等蔬菜,在通風、陰涼的室溫下保存即可,長時間放在冰箱裡容易變黑變軟。b.熱帶水果。香蕉、芒果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對低溫環境的適應性較差,放在冰箱裡冷藏會凍傷,影響其口感。c.醃製肉。臘肉、火腿等肉類醃製品,適合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才有利於保存原來的風味。如果把它們放進冰箱,容易出現異味,縮短了儲藏的時間。而冷凍食品,在解凍之後,細菌就會迅速地大量繁殖,所以不適合再放回冰箱。若是要冰的東西量多,最好先分裝成一包一包,一次拿一份進行解凍。d.麵點。饅頭、花捲、麵包等澱粉食物,放在冰箱裡容易類變乾變硬。在儲藏之前,可以先用保鮮膜或者保鮮袋裝好再放入冰箱。❷隔夜飯菜不適合長時間存放在冰箱逢年過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非常豐盛的食物,例如各類蔬果、肉類等,三兩天是吃不完的,於是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然後越放越多。實際上,冰箱只是透過降溫的方式,抑制細菌的繁殖速度。如果東西太多,溫度不夠冷,接下來的情況就會如前所述,吃了噁心、嘔吐、腹瀉輪流出籠。食物在冰箱裡的儲存時限冰箱分為冷藏室和冷凍庫2個空間,前者溫度大約在4∼5℃,而後者則是零下18℃。蔬菜、水果或待解凍的肉類、食品通常放在冷藏室,而冷凍庫則是冷凍食品、肉類、魚類、海鮮的天下。簡單介紹經常食用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儲藏時間。❶肉:冷藏1∼2天,冷凍90天左右。❷雞肉:冷藏2∼3天,冷凍360天左右。❸肉排:冷藏2∼3天,冷凍270天左右。❹魚類:冷藏1∼2天,冷凍90∼180天。❺番茄能夠冷藏12天,芹菜能夠冷藏7∼14天。❻新鮮雞蛋能夠冷藏30∼60天,而熟雞蛋一般冷藏6∼7天。❼牛奶能夠冷藏5∼6天,優酪乳能夠冷藏7∼10天。❽飲料和酒類飲品:在4℃左右儲藏,開啟後應儘量喝完。❾剩飯的冷藏不超過3天,剩菜尤其是素菜不適宜在冰箱裡存放,應該現燒現吃。❿花生醬、芝麻醬等:開罐之後能夠冷藏90天。適宜在室溫儲藏的食物冷藏某些食物會導致其口感改變,營養降低,甚至加速腐敗變質,因為它們在室溫下儲存的效果比冷藏更好。❶麵包:麵包在冷藏後容易變乾、變硬、掉渣,口感不如常溫下保存。❷咖啡豆:冷藏的咖啡豆容易吸收冰箱中其他食物的異味,同時,溫度驟降會導致咖啡豆脫水,影響香味。❸紅酒:紅酒的儲藏以12℃左右的恆溫最適宜。❹辣椒醬:辣椒醬在一般的室溫下就能夠儲藏3年。❺蜂蜜:蜂蜜放在冰箱裡冷藏,容易加快糖分結晶的速度,而影響口感。❻番茄:番茄冷藏過久,果肉會呈現軟爛的水泡狀,或者出現散裂的黑斑,時間一長還會腐爛。❻馬鈴薯:低溫冷藏後的馬鈴薯會變硬,產生如沙粒般的口感。❽洋蔥:洋蔥在冰箱中冷藏的時間過長,容易失去水分,導致黴變。同時,它的味道會影響其他食物。❾大蒜:溫度較低的冷藏室,容易使大蒜發芽、變質或發霉,蒜瓣也會變軟。使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注意事項❶要定期清理消毒冰箱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5℃,在這種低溫的環境下,絕大多數細菌的生長速度都會放慢。但是有些細菌嗜冷,在低溫的狀態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這類細菌的食物,也會引起腸道疾病。而冰箱的冷凍溫度通常在零下18℃,一般的細菌都會被殺死,但是冷凍並不等於完全殺菌,抗凍能力強的細菌仍會存活下來。因此,如果不進行及時定期的消毒,容易成為部分細菌的「溫床」。❷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不能放在一起生食和熟食的存放時間以及對溫度都有不同的要求。生食中普遍都存在各種細菌,與熟食放在一起容易將其汙染。因此,應該使用保鮮膜或者保鮮盒來將兩者分開存放。❸肉類食物要特別處理魚肉、豬肉、牛肉等肉類食物放入冰箱前,最好先用塑膠袋封裝,再放入冷凍庫貯藏。而蔬菜、水果則需要把外表的水分擦乾,再放入冷藏室為宜。❹食物不宜存放過多冰箱內的食物存放過多,容易使食物的外部溫度低而內部溫度高,導致變質;最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冷氣得以正常對流,來減輕冰箱的負荷。❺瓶裝飲料不宜放在冷凍庫各類飲料、牛奶等有寶特瓶或紙盒包裝的食物,不要放進冷凍庫,以免包材凍裂。●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醋」排毒又可降膽固醇!中醫師教喝對3時間、3種類,效果更加倍
人的一日三餐會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在補充身體必需營養的同時,也會吃進或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毒素,為了維持健康,防止疑難雜症搶著出籠,排毒便成了生活中刻不容緩的功課。1.食醋排毒法的原理《本草綱目》記載:「醋能消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醋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有機酸,對人體非常有益,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夏季時,食物容易遭到微生物汙染而酸敗,甚至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這時候,就可以在料理時加點醋來殺菌,延長保存時間;它的味道雖然是酸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鹼性食物,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醋也能刺激胃酸分泌,健脾開胃,使人食慾大增;同時,醋中的醋酸可以加快胃排空的速度,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這在老鼠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已經獲得證實。醫學研究發現,醋亦可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來促進心血管的健康。❶食醋有助於清腸排毒。食醋中豐富的醋酸,不僅能夠抑制細菌的快速繁殖還能夠將其殺死,迅速清除腸胃有毒物質;食醋與大蒜配合使用(醋泡大蒜),能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❷食醋有助於治療便祕。醋裡含有二氧化碳,在消化過程中會變成氣體,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❸食醋有助於提高肝臟的排毒功能。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毒器官,飲用食醋能夠有效排出血液裡的老舊廢物,淨化血液,消除脂肪肝(從脂肪肝惡化至重症,一定會經歷血液變黏稠的過程),保護肝臟。2.食醋排毒的飲用時間根據個人體質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不同,喝醋的時間可以有所調整,而且不同時間喝,效果也各異。❶早餐後飲用食醋。對於感冒的患者來說,早餐後飲用食醋,有助於抵抗身體的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可以選擇溫醋飲,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提高醋的殺菌效果。❷下午飲用食醋。在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或者經歷了劇烈運動後,人會感覺特別疲憊,這時候喝上一小杯食醋,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❸臨睡前飲用食醋。夜晚通常是人體油脂分泌最旺盛的時刻,這也是皮膚細胞容易衰老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夜間,人的皮膚處於一個pH值失衡的狀態,導致血液的循環不順暢,往往出現緊繃的情況。臨睡前喝一些食醋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因其含有的有機酸、甘油和醛類等,有助於平衡皮膚的pH值,並控制油脂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清除體內沉積已久的廢物。3.適合排毒的食醋種類❶食醋分為化學合成醋、混和醋和釀造醋三類。合成醋亦稱醋精,是以冰醋酸為原料,再添加香料、色素進行人工合成,酸味大,刺激性強烈,沒有營養價值;而混合醋,就是把釀造醋和化學合成醋依適當比例混合而成;釀造醋則是以穀類、麥、水果、草本植物等,透過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工序繁瑣多重,味道香醇。其營養成分包含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及醇類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去除累積毒素的功效。前2種的品質當然也比不上釀造醋。❷果醋─食醋的完美替代品。當你有渾身乏力、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時,「吃醋」都能搞定,由於食醋一般都用於做菜,因此果醋就成為一種健康飲品應運而生。果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胺基酸,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其酸性物質能溶解食物中的鈣,加強人體對鈣、磷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具有防止細胞癌變和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另外,果醋中的醋酸,還能夠增加胃腸蠕動的速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喝醋之後,要記得喝點開水漱漱口,因為醋酸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所以不要讓它停留在口腔過久的時間。有些果醋含糖分較多,容易讓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要自己衡量。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不適合飲用果醋,因為部分藥物會與醋產生酸鹼中和的現象,從而導致藥效無法發揮。❸老醋花生。老醋又稱為陳醋,以山西釀造出產者最為有名,所以這道菜也是山西人愛吃的涼拌小菜。雖然花生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熱量高、有油膩感,而食醋中所含的有機酸恰好是解膩又生香的。老醋花生有清熱、活血的功效,可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做法是把花生(生熟皆可)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再倒入陳醋,醋要沒過花生,上蓋密封放置陰涼處7至10天就可以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可多吃,一天最多十幾粒,吃完一定要及時漱口,否則不利於牙齒健康。4.食醋排毒法的注意事項現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將「醋」當做保健飲品。但醋並非人人都適合,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飲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❶食醋的用量。成年人每天可以飲食醋20∼40毫升,即便是米醋,最多也不可超過150毫升。老年人或者兒童以及各種疾病的患者,可依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減少分量。剛開始飲用的人應該少量試服,如果依然感到不適,則要立即停服。食醋飲用要適量,不要急於求成。食醋的飲用方式。喜歡並且習慣的人可直接飲用,喝完記得用溫開水漱口;怕酸的人可用2∼3倍的溫開水稀釋後再喝,也可選擇加入適量的蜂蜜。同樣的,也要及時漱口,以免損害牙齒。❷不適宜飲用食醋的人群。患有胃潰瘍,且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要避免飲用。因過量的食醋,會刺激胃部,使潰瘍情形加重。正在服用「解表發汗」中藥的患者不適宜飲用食醋,因為醋有收斂之性,會促進人體汗孔收縮,還會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干擾其發汗解表作用。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不適宜飲用食醋。食醋過敏則會導致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症狀;低血壓者飲用食醋,則會出現頭痛、全身無力等現象。❸食醋的保存方法。如果發現食醋發酵,出現泡沫、腐敗變味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飲用。最好的保存方法,即是將食醋放入冰箱內冷藏,以免變質。延伸閱讀: 腰痛、肩頸痠痛,原來可能是你的胃不好!日本名醫教你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
-
2020-04-04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健康有撇步 小習慣養大健康
40歲、50歲、60歲以後的橘世代,要建立維持身心健康的習慣,有哪些事情是「健康橘」社團成員,每天或每周一定會做的健康好習慣?3月的社群分享大家日常的「健康法寶」,發現大家生活中的好習慣帶來身心靈的舒暢與健康!魏華/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包緊緊看外公採番茄,一起來享受這採果樂。顏小瑄/每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早上運動,要確實做好暖身動作喔。小晴天/90歲的阿祖,每日陪著曾孫日行5000步,訓練走路的肌力,讓自己保持行走的能力!Jingxin Wang/我的健康法寶是天天早餐配報,日日最好時候。王秀蘭/每天早晨自製一杯精力湯,養顏美容活力充沛,不覺老之將至!精力湯材料:無調味綜合堅果1大匙、水果任選2至3種、煮熟的十穀米1一大匙或蒸熟的地瓜1一小條,放進果汁機打碎即可,外加1顆白煮蛋,淋上一點鹽與橄欖油即可。林玲/到小菜園裡,唱歌給蔬果聽,為它們澆水,大家都有好心情,神采洋溢。謝粉細/每周固定和健行隊去爬山。林國俊/50歲以後保持每日運動的習慣,從騎單車、跑步的日常做起,每天增加一點點挑戰,讓自己越跑越遠、越跑越健康。看更多報導:《橘世代》【「健康撇步」精選特輯↘↘↘】。為促兒運動!60歲醫師每天健身,一練10年不中斷。12節氣動一動 日日跟著做 限定貼圖免費載!。只要10分鐘 熟齡族在家2招養肌力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