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食藥署
共找到
1709
筆 文章
-
-
2020-07-30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密封、真空後就能延長保鮮?專家一語突破盲點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2020年6月份天氣創下124年來紀錄,9天氣溫超過37度,38度以上則有3天。當環境溫度增加細菌繁殖力就加快,食物沒有擺在冰箱就特別容易腐敗,很多人相信用鹽醃製或密封食品,可以不需要冰箱保存,但如果沒有滅菌處理,即便在有高鹽分或真空環境,細菌仍然有可能繁殖導致食物腐敗。維持健康減鹽醃製 可能增加食物腐敗風險日文食品微生物學專家藤井建夫表示,在日本有1種醃製魚乾,能夠讓魚肉延長保存,原因在於醃魚用的汁水中,含有數十種微生物,可以抑制食物中毒相關細菌繁殖,加上高鹽處理的原因,可以減少食物腐敗機會。許多人想到鹽醃製,很可能就馬上聯想到容易保存,相信鹽醃製不容易讓食物腐敗。不過,藤井建夫提醒,不要對鹽醃製過份信任,雖然有些食品為了保存,使用鹽醃製,但最近減少鹽量的產品很多,即便有密封包裝,常溫放置下,腐敗與食物中毒相關細菌也會繁殖,並且也有微生物喜歡高鹽環境,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密封包裝不一定都有滅菌 標示冷藏務必放冰箱藤井建夫特別說,如果外包裝著名需要冷藏,就一定要放到冰箱,千萬不要以為用鹽醃製沒問題,在室溫下非常有可能導致食物腐敗。另外,並非所有密封包裝食品都有滅菌過程,要能在常溫下保存,食品必須經過高溫高壓加熱,殺死包裝內細菌,但不是所有密封食品都有高溫滅菌,所以並不能常溫保存。藤井建夫強調,就算密封包裝,千萬不要以為沒有開封,就可以在常溫下存放。有些密封食品為了味道與口感,不會高壓高溫加熱,內部就有可能仍有細菌,如果在常溫下保存,細菌就很有可能增生導致食物腐敗,因此如果密封包裝上註明須冷藏,就一定要放到冰箱存放。台灣食藥署建議 夏天食材在室溫不要超過1小時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攝氏7至60度正好是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都在這個溫度帶快速繁殖,食品加熱到攝氏70度以上,細菌才會陸續被消滅,冷藏室溫度必須在攝氏7度以下,才能抑制細菌生長,由於細菌繁殖分解食物,會產生毒物,食藥署建議食品不要在室溫下放超過2小時,夏天則不要超過1小時。台灣醃製肉品常用硝酸鹽防腐 法規內使用降低腐敗毒物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對於台灣來說,醃製肉品有時會擺放硝酸鹽或硝酸鈉,協助抑制微生物滋生並增加保存時間,雖然有致癌疑慮,但在法規使用量下,不容易對身體會有危害,反而因壓制微生物滋生,減少肉毒桿菌等細菌,對身體傷害產生傷害。顏宗海也說,加工食品放入防腐劑,有時是不得不的考量,否則不小心吃下開始腐敗食物,細菌或相關毒素都可能對身體產生立即傷害,因此各國對於防腐劑,多會允許廠商在不傷害人體條件下可以使用,例如硝酸鹽在台灣食品衛生法規中,每公斤肉類加工品不得超過70mg,魚類加工品每公斤不得超過50mg。未完全滅菌即便密封包裝 也該放在冰箱保存顏宗海提醒,如果購買密封食品,一定要仔細看外包裝標示,如果強調需要冷藏,代表製作過程中,封包後不一定再次高溫殺菌,需要靠低溫來抑制微生物滋生,所以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室溫度會在攝氏4度上下,達到延長保存作用,如果可以不用冷藏,能夠室溫保存,開封後也要盡快吃完。(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加熱、切除發霉都殺不死毒素! 換季食物保鮮有3撇步 吃蔬果最怕農藥殘留! 這5種清洗方式只會愈洗愈毒 
-
2020-07-29 新聞.食安拉警報
阿勃勒果實助腸胃蠕動? 具肝毒性食藥署明年起禁用
許多民眾為了幫助腸胃蠕動,會撿拾阿勃勒的長條果實食用,卻發生噁心、拉肚子、頭暈症狀。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則預告「阿勃勒(Cassia fistula)果實之使用限制」草案,阿勃勒果實明年起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阿勃勒是常見的路樹,俗稱臘腸樹,每年5、6月花季盛開新黃色的花相當漂亮,而其果實部位可供茶包、膳食調理包原料或經萃取後作為飲料、錠狀、膠囊狀、粉末狀、顆粒狀等食品原料。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阿勃勒果實所含活性成分主要為羥基蒽類衍生物,根據科學性資料評估,若長期食用有肝毒性的風險,且臨床醫師也發現有民眾自己撿拾阿勃勒果實食用而出現肝功能異常的情形,肝功能指是正常人的十多倍。廖家鼎說,目前國內以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的相關產品主要為美國進口,標榜幫助排便的錠狀食品,產品數量約十多件。但國內專家團隊認為,要促進腸胃蠕動不一定需要吃阿勃勒果實相關產品,可藉由攝取蔬菜、多運動等方式達到相同目的,因此決議禁止作為食品原料。食藥署預告阿勃勒果實自明年2021年1月1日起,不得再做為食品原料使用,廖家鼎說表示,若已上市的產品將有緩衝期,可繼續販售至產品有效日期為止,但明年1月1日起生產的食品,若發現違法添加則可依食安法第48條處新台幣3萬到300萬元罰鍰。
-
2020-07-27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多與5因素相關 養成這6個好習慣順暢排便
對於長時間坐著工作、少喝水的女性上班族來說,隨身包包裡常備著浣腸劑,因為便秘纏身,必須透過外物刺激才能擁有「暢快」人生,不過醫師提醒,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且越用效果可能越差。超過3天沒排便即為便祕 多與5因素相關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秘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秘。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秘。而造成便秘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 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 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 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 孫文俊指出,有些人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這就是所謂的「裡急後重」(tenesmus),有這種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所致。一有便意不能忍 長期使用瀉藥、浣腸劑恐有成癮疑慮 孫文俊強調,腸道腫瘤可能引發排便不順,如果伴隨著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周,就應該趕快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在治療上,單純便秘可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平常多喝水、多吃蔬果,每天固定運動,養成正確如廁姿勢,以及固定便便時間,一有便意,就去上廁所,超過8成的輕症便秘都能獲得改善。 至於瀉藥、浣腸劑,孫文俊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只求速成,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恐有成癮疑慮。再者,浣腸劑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還可能讓直腸受傷。有些瀉藥透過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來促進排便,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 食藥署則建議,當民眾有便秘等不適症狀,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孫文俊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應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雙腳踏著10至15公分高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就能刺激便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多吃蔬果還便秘? 這些藥物都是兇手 持續便秘別輕忽! 加上7症狀可能是體內長瘤了
-
2020-07-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拿不到陽性檢體 新冠檢測試劑卡關
新冠疫情延續,生技業者搶檢測試劑的商機,衛福部三月底開放「綠色通道」,放寬先採用模擬檢體,後續再補臨床驗證資料,但部分生技業者卡在拿不到「陽性檢體」,遲遲無法完成最後驗證。另有業者往海外發展,已順利搶攻海外市場,直言最好比照「周子瑜模式」,從海外紅回台灣比較快。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已輔導六十多件試劑研發,有九家通過檢驗,八家為核酸檢測試劑,一家為抗體快篩檢測;衛福部設有技術平台,可媒合國內醫院與國際機構,但業者與醫院的合作模式由雙方洽談,這部分食藥署不介入。有生技業者研發檢測試劑後,今年四月與某家醫院合作,取得部分的陽性檢體,但後來確診個案都自境外移入,多半送到鄰近桃園機場的醫院,該業者等不到新檢體,只好另找合作醫院,迄今仍未完成臨床驗證。「台灣確診個案少,這是研發試劑先天吃虧之處!」這家生技業者表示,台灣的防疫成功、感染個案少,檢體集中在各責任醫院中,這是先天吃虧之處,新投入或中小型業者很難完成臨床驗證,反觀很多生技廠,有海外分公司或合作機構,可直接在國外檢測,取得授權後可直接上市,速度快很多。東海、義守大學助理教授,也是生技業者的陳丘泓說,今年二月已研發出核酸快篩試劑,但也受限於難以取得檢體,卡在申請醫材認證的程序,最後他透過國外GMP藥廠代理進口的模式,申請他國認證再輸出,目前已在中國大陸上市,美國、愛爾蘭與印度等地也在洽談中。陳丘泓說,台灣生技研發實力強,但國內法令嚴格,使得研發速度變慢,政府喊發展生技產業,缺乏長遠規畫與平台,與其靠政府不如靠自己,就像周子瑜從韓國紅回台灣,把產品輸出國際再反攻台灣才是活路。業者強調,台灣檢測市場不大,國外才有商機,就算拿到國內的醫材認證許可,還得取得美國、歐盟授權,才能輸出試劑,愈快通過驗證才能搶商機;政府雖有技術資源平台,但要求業者要有試劑實績,對小型公司不利,盼能放寬規範。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邊境查驗上路兩周 197萬片口罩叩關
隨著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各國皆投入醫用口罩的生產,然而國際間卻時有「劣質口罩」的事件發生。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宣布,自7月7日起,所有從國外輸台的醫用口罩,都將全數抽驗。政策實施至今兩周,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截至昨日計15批、共197萬片口罩申請報驗,目前一批已檢驗合格,其餘仍在檢驗中。由於因應防疫,我國除自行生產口罩外,進口量也大幅成長,為避免劣質口罩輸台,自7月7日起,食藥署也將醫用口罩納入需邊境檢驗的醫材。邊境抽驗的方式為前三批為「全數檢驗」,檢驗皆合格後,抽驗頻率則改為每十批,隨機抽驗一批,如果又抽檢到不合格者,則回到加強管理的逐批檢驗。陳慶裕表示,197萬片口罩進口來源分別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韓國及菲律賓,其中以中國大陸為大宗。而我國主要進口的口罩項目為一般醫用口罩,為191萬片;外科口罩則僅6萬片。目前屬醫材的口罩包括「一般醫用口罩」、「外科手術口罩」和「外科手術D2防塵口罩」等,食藥署將對每種口罩各抽驗兩種項目。一般醫用口罩抽驗細菌過濾效率與壓差;外科手術口罩抽驗次微米過濾效率、壓差;外科手術D2防塵面罩則抽驗次微米過濾效率、呼吸阻抗等項目。根據食藥署統計,我國醫用口罩今年上半年進口量已突破5400萬片,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4700萬片。其中進口來源以中國最多,占69%,其次菲律賓15%、義大利5.7%。
-
2020-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香港美心員工染疫 食藥署:2千餘盒月餅退運銷毀
香港美心月餅工廠有員工確診新冠肺炎,美心集團宣布月餅產品全面銷毀。食藥署證實今天共接獲3批美心月餅報驗申請,所幸尚未核准進口,2244盒將全面退運銷毀,不會進入台灣。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病毒,COVID-19)延燒全球,香港疫情捲土重來,且多數和本土病例有關,疫情有升溫趨勢,近期更傳出香港食品大廠美心集團旗下月餅廠員工染疫,美心集團立即宣布全廠停產消毒,相關月餅產品及原料以銷毀處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今天下午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今年1月截至昨天為止,食藥署都未接獲美心月餅報驗申請,直到今天才首次接到報驗申請。鄭維智說,今天共接獲3批美心月餅報驗申請,總重量高達1345公斤、共2244盒,由於食藥署還未核准進口,產品仍在海關倉庫,並未進入市場,將要求業者退運銷毀。每到中秋節,美心月餅總在網路上掀起代購熱潮,外界也擔心違規月餅產品隨包裹寄到台灣,被民眾吃下肚。鄭維智指出,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在台販售的進口食品都須經查驗登記,違者將依法開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呼籲民眾勿以身試法。
-
2020-07-22 科別.皮膚
求古銅肌不成曬成斑馬紋 亂用助曬劑還有罹癌風險
想均勻曬出古銅肌?亂用助曬劑可能弄巧成拙。追求膚色白皙已不再是社會審美觀的唯一主流,有人喜歡讓肌肉線條更明顯的古銅色肌膚,坊間也有各種助曬劑在販售。不過,皮膚科醫師提醒,戶外陽光的強度不定,身體皺褶處或迎光面很可能曬不均勻,如果曝曬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局部嚴重曬傷,甚至曬成斑馬紋,白忙一場。健身教練使用後 曬傷曬不勻一位28歲男性健身教練,想趁夏天曬黑一點,便自行購買助曬劑塗抹身體,正午時間到海邊曬了兩小時。沒想到回家以後皮膚又紅又痛,局部甚至起水泡。除了曬傷,曬後膚色也不均勻,有些部位太黑,有些皺褶部位又太白,完全不是預期中的古銅色,因此到皮膚科診所求救。收治這名個案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助曬劑原理是在皮膚上塗抹光敏感物質,讓皮膚吸收紫外線,膚色均勻變暗色,卻不致曬傷。這在能夠控制紫外線強度、均勻受光的助曬艙,比較容易達到均勻,但在戶外,紫外線強度不定,迎光面皮膚上可能過黑或曬傷,皮膚皺褶處可能曬不到,變得不均勻。曬失敗怎麼辦?趙昭明表示,有人以為多曬一次就能補強,但因為沒有解決曬不勻的因素,往往只是越曬越花,更糟糕的是如果多次曬傷,得到皮膚癌的風險會提高。其實曬失敗之後,唯有耐心能救,趙昭明說,因為表皮層至少28天才完成代謝周期,表皮層7到14天,所以通常到耐心等候至少一個月,膚色才會慢慢恢復均勻。當心罹癌風險 使用前先諮詢醫師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表示,助曬劑會增加紫外線UVA的穿透率,讓黑色素細胞活化,變成黑色素,理論上應該要同時防止UVB穿透,防止曬傷。不過,站在皮膚科醫師的立場,紫外線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即便不追求白皙,還是會建議應該做好防曬,不要助曬。趙昭明建議,助曬劑只能短期使用,如果用太多,皮膚癌風險會增加,因此建議使用前最好要先諮詢皮膚科醫師。若要嘗試助曬機,要確認操作人員具備助曬機操作專業執照,曬後也要做好皮膚保濕和舒緩的工作。選擇領有許可證助曬劑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表示,助曬劑是一種「特定用途化妝品」,這類產品需要申請查驗登記、領到許可證,才可以製造或輸入於國內市場販售。產品也必須載明品名、全成分、用途、用法、保存方法。目前台灣只核發過五張許可證,同張許可證可能有不同品名,區別不同配方、色調、香味等差異,民眾可以到「藥物化妝品許可證查詢系統」,輸入品名即可查詢。正中午或紫外線強時 最好別使用張家榮表示,為了避免民眾日曬過久造成傷害,根據產品上市前所通過的測試,產品用法都會包括建議使用量、日曬時間不宜超過多久,消費者一定要看清楚標示,並且按照建議去使用,也不要在正中午或紫外線指數很強時使用,以免過度曝曬。張家榮也提醒,最好不要選擇網路上販售的國外代購商品,因為很多來源不明,又沒有中文標示,這些不利於消費者的資訊落差,可能導致使用上的困難或不預期的效果。助曬注意事項1. 查詢「藥物化妝品許可證查詢系統」,優先選擇有許可證、完整標示的產品。2. 曬前諮詢皮膚科醫師建議並遵照產品標示的用法,勿曬超過建議使用時間。3. 避免於正午或紫外線強的時間日曬。4. 曬後注意做好保濕和舒緩,如有曬傷跡象,應尋求皮膚科專業協助。5. 助曬機操作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證照。
-
2020-07-20 新聞.用藥停看聽
迷你寧鼻噴劑藥瓶瑕疵 全台4萬瓶即起回收
食藥署今天宣布,健保年用量約2萬瓶的尿崩症用藥「迷你寧鼻腔噴霧劑」,因藥瓶瑕疵影響藥物濃度,全台4萬多瓶將回收下架,呼籲正在用藥的民眾停藥,回診與醫師討論調整用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接獲藥品不良品警訊,一款進口藥品「迷你寧鼻腔噴霧劑 10 ug/dose」(衛署藥輸字第021874號),因藥瓶和泵浦間緊密度不足,藥品溶液恐揮發,影響藥物濃度,因此啟動回收作業。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琴喨今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這款藥是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並開立處方後才可使用,主要用於治療尿崩症,一般醫師會先使用口服藥物,若治療效果不好才可能改用鼻噴劑,健保每年用量約2萬多瓶。黃琴喨指出,經調查,該藥品是斯洛維尼亞藥廠旗下產品,生產地為德國,國內藥證持有業者為輝凌藥品股份有限公司,這次預計將回收14批、約4萬多瓶,依規定8月初須下架完畢。回收批號包括:P11328F、P11328M、P11328V、P12162H、P15641L、P15641M、P16790N、P16790T、P17633V、R12631N、R12631T、R14347K、R14347N、S10152L。黃琴喨呼籲,民眾若正在使用符合上述批號藥品,應立即停用,並回診和醫師討論調整用藥,這款藥品下架後,仍有同成分、不同劑型藥品可替代,沒有缺藥問題。
-
2020-07-19 養生.聰明飲食
沒明顯腐臭味還能吃? 夏日食物中毒往往因為太疏忽
食藥署統計發現,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正好是台灣食物中毒發生原因的第1位與第2位,就在台灣高溫不斷接近40度當下,正好讓2種細菌快速繁殖,產出大量人體排斥的細菌毒素。因此食物在夏日冰箱外存放,除了一定不可以超過1個小時外,也要有良好防塵防蟲措施,才能將食物中毒風險降至最低。食物中毒首因仙人掌桿菌 溫度30度最適合生長台大醫學院毒理學教授暨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表示,仙人掌桿菌在放大鏡下觀察,很像仙人掌的外型,經常能在環境灰塵中發現,當食物沾染到帶菌灰塵,如果環境合適就會快速增長,環境溫度在10至50度都能讓仙人掌桿菌活動,特別在溫度30度左右,最適合仙人掌桿菌繁殖,產出大量毒素。姜至剛提醒,當仙人掌桿菌分解食物取得營養時,會分泌出刺激人體毒素,如果在米飯等澱粉類食物,中毒症狀出現比較快,患者多半是嘔吐;如果細菌在香腸等肉類滋生,誤食病患症狀出現會比較晚,大約6至12小時會開始嚴重腹瀉,由於擔心病人可能脫水,除症狀緩解外,醫療上都會協助病人補充水分。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人體皮膚 傷口容易成病源食物中毒另1個主要兇手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姜至剛解釋,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遍存在於人體皮膚,當有傷口沒有處理好或化膿,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在傷口部位快速增加。因此當餐飲工作人員,如果手上剛好有傷口,沒有做好保護就料理食材接觸食物,就很有可能把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到食物上,環境溫度適合就會快速繁殖。姜至剛持續說明,夏天常吃的生菜沙拉,千島醬中有油脂與糖,很容易讓細菌分解成養分,如果不小心遭受汙染,正好環境溫度在35至37度,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容易滋生的溫度,就會分泌出刺激人體腸胃道毒素,如果不小心遭人誤食,就會誘發嚴重的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食物些微異狀 就可能引發中毒姜至剛提醒,有時細菌在食物上滋生,不一定要有明顯腐敗味道,身體才會發生異常,例如仙人掌桿菌,20至70度都可以生存,有時僅是輕微腐敗味道,或是食物外有些黏稠物,口味上不一定有明顯變化,但食物已經有細菌毒素。一旦遭到誤食就有中毒風險,因此夏天保存食物,必須要特別注意。
-
2020-07-18 新聞.用藥停看聽
你便秘了嗎?常用瀉藥、浣腸劑恐會成癮
「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地邀請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替惱人的排便問題順利解「秘」!你,真的便秘了嗎?孫文俊醫師提及,他看診時會先問病人:「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因爲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 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孫文俊醫師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tenesmus)。他強調:「有這種現象的民眾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2週,最好趕快就醫檢查。」八成輕症便秘不藥而癒 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醫師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⑸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長期用瀉藥、浣腸劑恐成癮有些追求「速成」的民眾,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孫文俊醫師說明,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會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食藥署建議,當民眾有不適症狀,應到醫院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可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是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即可「便」行無阻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1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減肥藥恐罹癌 「沛麗婷」廢證
曾有減肥聖品之稱的「沛麗婷」今年初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可能罹癌警訊,當時我國食藥署隨即要求停售、回收,約一、兩萬人受到影響,國內接獲兩件疑似罹癌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例,經專家討論,食藥署昨公告,即日起廢止該藥藥證。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藥品過去不良反應通報多為皮膚癢、頭昏等症狀,但二月發布停售訊息後,接獲兩件民眾通報疑似罹癌的案例,分別為膀胱癌和乳癌。經過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後,認為該藥品風險大於臨床效益,決定廢止其藥品許可證。洪國登表示,三月時要求全面回收「沛麗婷」,數量達三七○萬顆,市面上已無該藥品流通。不過,依規定,即日起藥商、藥局及醫療機構應立即停止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零售;藥品許可證持有商也應於一個月內收回市售品。
-
2020-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幫賣口罩藥局有獎勵 政府再撒上億元
政府再撒幣!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口罩實名制自2月6日起上路,以穩定疫情。藥局身為口罩國家隊的一員功不可沒,因此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告,針對配合口罩實名制販售,表現優異的藥局,將發放獎勵金,最多可領新台幣3萬元;預計約6400家藥局符合資格,總金額超過一億元。食藥署企劃及科技管理組組長許朝凱表示,2月6日至6月30日期間配合政府辦理口罩實名制表現績優的健保特約藥局,只要符合口罩銷售累積總天數達20天以上,且按時繳回口罩帳款並依規定銷售的藥局,皆申請獎勵金。獎勵金發放採採級距制,配合發放20天至50天者,可領五千元、51天至75天者,可領一萬;76天至100天者,可領兩萬;101天以上者可領三萬。各藥局可於即日起至7月31日,將資料送交至所屬地方藥師公會或藥劑生公會辦理。許朝凱表示,符合獎勵金資格者先計算至6月30日,之後持續配合政策販售者會再研議是否繼續發放獎勵金。全台約有6500家藥局曾配合販售口罩,但有中途退出、未依過卡規定販售或是未依規定期限繳納款項者,因此符合資格藥局約6400多家;相關款項已編列上億預算,將自紓困特別預算中支應。
-
2020-07-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減肥藥沛麗婷恐致癌 今起廢證
含lorcaserin成分的減肥藥「沛麗婷」,年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可能罹癌的警訊時,我國便隨之要求停售、回收。但停售訊息一出,國內也接獲兩件疑似罹癌的不良反應通報案例,因此今天衛福部食藥署更進一步公告,即日起廢止該藥藥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發布一項安全性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含lorcaserin成分藥品可能具有增加罹患癌症之風險,例如大腸癌以及膀胱癌等癌症。台灣目前核准含該成分藥品許可證僅一張,也就是「沛麗婷膜衣錠10毫克」,衛福部食藥署也於二月要求停止銷售,三月時要求全面回收。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藥品過去接獲不良反應的通報多為皮膚癢、頭昏等症狀,但在二月發布停止銷售的訊息後,便接獲兩件民眾通報罹癌的案例,分別為膀胱癌和乳癌。因此經過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後,認為該藥品風險大於臨床效益,因此決定廢止其藥品許可證。「沛麗婷」主要用於對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者於飲食和運動控制後的長期體重輔助管理,由於此藥非健保藥物,無精確用量,估算一年約銷售500萬顆,約影響1萬至2萬人。洪國登表示,雖然日前已全面回收,該藥品應已沒有在市面上流通,但依規定即日起藥商、藥局及醫療機構應立即停止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零售;藥品許可證持有商也應於一個月內收回市售品。食藥署也提醒民眾,正確減肥之道應配合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如有必要使用藥品協助減重時,應經由醫師診斷,選擇我國核准且合法製藥廠所製造的藥品,切勿隨意購買市面上的減肥藥。
-
2020-07-16 科別.皮膚
買點痣筆除痣、斑? 食藥署:操作不當恐留疤、蜂窩性組織炎
若操作不當,恐留下疤痕最近市面上出現許多「點痣筆」,號稱用低頻電燒原理可以消除黑痣、除斑與除刺青,以吸引民眾購買。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點痣及除斑的原理是電燒或雷射,如果操作不當,不只會將痣或斑點燒掉,還很容易燒到周圍皮膚組織、留下疤痕;若是不小心受到感染,也有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風險很大。點痣除疤屬於醫療行為,「點痣筆」已觸法消除黑痣、除疤、除斑及除刺青都屬於醫療行為,應由合格醫師使用食藥署核准的醫療器材進行治療。點痣筆沒有經過食藥署核發許可證,若宣稱療效,就已經觸法。食藥署建議大家,應選擇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及合格的醫療院所,透過合法的醫療器材做進一步治療,否則可能會因操作不當,留下更多遺憾。
-
2020-07-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分辨健康食品 小綠人就知道
現代人重視健康,而市面上販售聲稱可以促進健康的相關品項也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不知如何購買,但事實上衛福部早有規範,目前核准可以宣稱有保健功效的「健康食品」共有463項,其他都只能算是「保健食品」、與一般食品差不多,依法不能宣稱任何保健功效,只有包裝上有小綠人標章,才是經申請許可的健康食品。台南市藥師公會指出,不管是使用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如果有長期在服用藥物,仍要注意是否可能與藥物有交互作品,影響藥品的效能,同時也要依照指示的劑量使用,過多仍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傷害。公會指出,國內1999年實施「健康食品管理法」,將健康食品定義為「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且須具有實質科學證據,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醫療效能為目的之食品」,凡是有經申請許可的健康食品,才可以宣稱有保健功效,在包裝上可以看到1個國家小綠人標章。目前取得健康食品證認通過共計463項,民眾可以上衛生福利部食藥署的審核通過健康食品資料官網查詢。台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吳振名提醒,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不能當藥吃,有病情狀況,仍需要就醫治療,切勿指望健康食品一吃見效,保健品不是仙丹妙藥,如果擔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可到社區藥局詢問藥師。
-
2020-07-13 新聞.健康知識+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不會溶出塑化劑?實測結果揭曉
大家都知道「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確實多喝水可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健康,不過,除了在家將自來水煮沸之外,也有許多人會購買包裝水來飲用,但是在喝包裝水時,這些事你注意到了嗎?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訂有衛生標準,包含飲用水質必須符合規範,分別對於重金屬(砷、鉛、鋅、銅、汞、鎘)、微生物(大腸桿菌群、糞便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及溴酸鹽訂有限量標準。而包裝水產品外部,應清楚標示水源別,如:地面水、地下水、自來水等,及水源的實際地址。因此,在選購時,要挑選有信譽的包裝水品牌,並確認瓶裝完整性、清楚標示來源,同時要注意有效期限、水質是否澄清無懸浮物。另外,喝包裝水時,若以口就瓶,容易讓口中的細菌殘留在瓶口,或混入包裝水中,在高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包裝水中的細菌易大量繁殖;而包裝水開封後應儘快喝完,若長時間擺放,飲用時應避免接觸瓶口或分次倒入杯中,減少孳生細菌。至於塑膠包裝水放置於高溫車廂內,是否會溶出塑化劑造成健康危害?食藥署進行包裝飲用水高溫儲藏的溶出試驗時,試驗挑選極端的儲藏溫度,取常見PET材質包裝水,在50-60℃的環境下連續儲藏7天發現,儲藏期間包裝明顯變形,但塑化劑DEHP(di-(2-ethylhexyl)phthalate)溶出結果都是未檢出,由於一般PET製造過程不會添加塑化劑,不用擔憂。不過,還是須注意,包裝水應儲藏在乾燥陰涼,避免太陽直曬及暴露於高溫的環境。延伸閱讀: 飲水機、包裝水 喝哪一種水比較好? 口渴才喝水就太晚了! 學會補水3技巧養顏美容、助消化
-
2020-07-13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日常這些用品都有毒!釋出雙酚A恐致荷爾蒙亂、心肺功能異常
生活眾多塑膠用品,不僅僅對海龜有傷害,塑膠餐盤、微波器具、飲水機、熱感應紙等多種物品,很有可能釋出雙酚A,一旦接觸進入體內很容易讓荷爾蒙混亂,而對腹中胎兒與幼童而言,恐怕還導致幹細胞異常功能,也會有肺部發炎或心臟功能異常等不當反應。因此,一旦決定或發現懷孕,就必須嚴格控制減少塑膠用品。 高雄師範大學生科系副教授許惇偉表示,人體會藉由雌激素(女性荷爾蒙),調控胎兒與幼童發展,然而雙酚A化學式結構與雌激素非常像,如果不小心讓雙A進入體內,身體很有機會發生誤判,以為血液雌激素濃度上升,讓胎兒或幼兒有多種不良影響,目前已經證實雙酚A有生殖系統毒性。 許惇偉強調,生活中有許多方式,都會讓環境雙酚A進入體內,飲食方面就有很大的占比,部分食物或食品,在種植或製作時,就吸取土壤裡的雙酚或器具上的雙酚A,讓媽媽們不知不覺把雙酚A吃下肚,胎盤會直接吸收再轉送給胎兒,讓讓胎兒發展有可能脫離原本的人體生長,誘發出許多不當反應。 另一方面,在養育幼兒時,雙酚A也很可能藉著母親奶水,讓孩子吃到肚子裡,導致幼童發展異常。因此許惇偉強烈呼籲,不論孕婦或養育孩子的父母親,一定都要小心雙酚A影響,減少塑膠用品使用外,食材最好也選擇比較健康的來源。 許惇偉提醒,由於雙酚A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除減少塑膠餐具使用次數外,選擇低風險食物也非常重要, 2016年1約3.5萬名許女性調查研究,發現日常生活偏好有機食品的女性,孩子出生時發生尿道下裂與隱睪症的比率較低。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雙酚A在干擾荷爾蒙的狀態下,未來發生糖尿病與心臟疾病風險會上升。 食藥署提醒,如果必須使用塑膠用品,首先應該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具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瓷器使用發現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更換,就能減少許多雙酚A進入體內。目前台灣規定,任何奶瓶奶嘴的嬰兒用品,必須完全不得檢出雙酚A,讓胎兒孩子能有良好的發展。(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瓶裝水放高溫車內會溶出塑化劑? 實測解答是...... 食物吃不完放保鮮盒 非PVC塑膠就沒有塑化劑危險? 抗生素vs.消炎藥別傻傻分不清 吃錯問題恐怕更嚴重 吃素還是會得大腸癌! 最好的預防方式掌握3原則
-
2020-07-12 養生.聰明飲食
吃了含紅血球凝集素的香菇柄會引發中風?教授這麼說
讀者何先生在2020-6-15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因家人在網路上有看到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0woxHcod9RA),表示香菇的柄不能吃會導致大腸癌?看到後十分納悶,也覺得不敢置信,但不知道怎麼跟家人表示哪邊有誤,可否請林教授解答一下?首先,我需要糾正這位讀者所說的《香菇的柄不能吃會導致大腸癌》,因為事實上影片裡所說的是《香菇柄會導致中風》。這個影片是在2014-11-13發表,標題是《痣瘡是肝臟機能引起的》,但是它最引起關注的並不是痔瘡或肝臟,而是《草菇》和《香菇柄》,尤其是《香菇柄》。這個影片是在去年一月的時候被大量轉傳,而台灣食藥署的《闢謠專區》也趕緊發表菇的柄不要吃,卻常拿來當素料,豆瓣醬不能吃 很毒,是真的嗎?。它說:【有關YOUTUBE「痔瘡是肝臟機能引起的」影片,請民眾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香菇或香菇柄皆為可供食品使用的傳統原料】。可是,在這個影片下面的評論欄裡卻有一位署名Yan-Cheng Lin的人這麼說:「政府的闢謠可以聽的話,國人就不會大量死於癌症了」。雖然這位Yan-Cheng Lin說的是有點過分,但食藥署的這個《闢謠》的確是太軟弱無力。光是說《可供食品使用》是無法使人信服的,尤其是謠言的來源是一位主任級的醫生,還是媒體口中的名醫。這個影片目前有超過一百萬個點擊,而在它的76個評論裡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兩個人的對話:formosasong:「姑類煮熟,蛋白質也都熟了。…這位“醫生‘?!你公開講這些是在污辱你的專業吧。」tartpeixinho:「批評王醫師的這位朋友formosasong ,請問您是醫師或者醫療人員嗎?…我很尊重王醫師的專業,他講的很多都是很新的研究,更何況他是一名非常有經驗的名醫。我是一名在國外讀醫學系的大四學生,我有去查過一些研究以及文獻,以下告訴您相關資訊:很多蛋白質的途徑是可以直接吸收的,…」我看了這位tartpeixinho所說的《研究及文獻》,心裡感慨萬千:都已經是醫學系四年級了,竟然連最基本的生化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還有,他說的《那位王醫師講的很多都是很新的研究》,更是讓我仰天長嘯欲哭無淚。還好他不是我的學生,要不然我真是要跳…。教出這樣的學生,會是我一輩子的恥辱。不管如何,這個影片的長度是7分零6秒,而內容是一位醫師在給現場觀眾做演講。這位醫師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也曾經是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他有一個2012年的演講影片也曾被瘋傳,請看吃肉鬆易罹大腸癌?名醫王輝明演講引發風波。我現在把王醫師在《痣瘡是肝臟機能引起的》影片裡第16秒到第45秒之間所講的話完整拷貝如下:「草菇就不能吃了。草菇裡面有一個蛋白質凝集毒素,吃太多會中風。還有香菇的柄也不要吃,也會這樣。香菇的柄。香菇吃那個帽子好了。那個柄盡量不要吃。那個沒有人吃。可是我們常常拿去當素料。有一個蛋白質凝集毒素,會中風。日本人研究出來的。草菇也有。」蛋白質凝集毒素?這是啥東西?我用中文和英文做搜查,怎麼查也查不出有這麼一個毒素。但老實說,我其實是一面查,一面心裡卻很明白 – 我知道這位王醫師是把《紅血球凝集素》誤說成《蛋白質凝集毒素》。《紅血球凝集素》的英文是hemagglutinin;香菇的英文是Shiitake mushroom,而學名則是Lentinula edodes。所以我就用hemagglutinin及Lentinula edodes做搜索,結果只搜到一篇俄文的研究論文。草菇的英文是Straw mushroom,而學名則是Volvariella volvacea,所以我就用hemagglutinin及Volvariella volvacea做搜索,結果只搜到一篇研究論文,但是它只是提到草菇,而不是做草菇的研究。不管香菇柄或草菇是否真的含有《紅血球凝集素》,其實真正重要的問題是,吃含有《紅血球凝集素》的食物真的會引發中風嗎?事實上,非常多的食物都含有《紅血球凝集素》,尤其是豆類,尤其是大顆的紅豆,是含量最高的。所以,如果王醫師認為《紅血球凝集素》會引發中風,那為什麼他沒有建議大家不要吃豆類呢?我在2017-7-17發表的生吃,熟食,抗營養素裡有這樣說:「生的豆類含有高量的紅血球凝集素,而此毒素是有致命性的。只要用蒸或水煮十分鐘,就可以將豆類中的紅血球凝集素減少200倍。但是,用慢鍋煮是沒有用的。這是因為攝氏80度以下的溫度是無法破壞紅血球凝集素」。註:請看研究論文Effect of Heat Processing on Hemagglutinin Activity in Red Kidney Beans(熱處理對紅豆紅血球凝集素活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要是用高溫煮過,縱然是含有大量《紅血球凝集素》的豆類,也是安全無虞的。那,既然香菇柄和草菇也都是在高溫煮過之後才會成為食物,它們當然也是安全無虞的。所以,我可以跟你保證,吃煮熟的香菇柄或草菇絕對不會引起中風。原文:草菇、香菇柄,會引發中風?
-
2020-07-12 新聞.健康知識+
這些防蚊產品都NG!台大防蚊權威教你讓蚊子不近身
防蚊液、滅蚊神器、防蚊手環、驅蚊噴霧、驅蚊防蚊貼片、攜帶式戶外防蚊扇……最近天熱,氣溫飆高,加上潮濕多雨,許多防蚊小物成為熱賣商品,對於國內防蚊權威、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徐爾烈來說,這些驅蚊的「雕蟲小技」,還不如穿上長袖衣褲,多塗抹防蚊液,來得實際有用。長袖長褲+防蚊液 勝過驅蚊小物長久以來,專攻登革熱病媒蚊研究的徐爾烈,被喻為全台灣最瞭解蚊子的男人,對於防蚊,他自有一套建議。首先外出時,千萬不要靜止不動,例如,坐在涼亭或是鞦韆上聊天,那肯定成為蚊蟲攻擊對象。此外,預防蚊蟲叮咬,一定要穿上長褲、長袖衣服,如果至運動場跑步運動,務必帶著外套以及毛巾,運動後擦汗,並穿上薄外套,否則一流汗,體溫高一點,就會招惹許多病媒蚊。再者,只要裸露在外的皮膚都應該塗抹防蚊液,選擇通過衛福部認可核准的防蚊產品。至於防蚊貼片、驅蚊神器、防蚊手環等防蚊小物效果有限,不可盡信。挑防蚊液 看清三大標準走進藥妝店、西藥房,櫥櫃陳列著眾多防蚊產品,該怎麼挑呢?台大皮膚科主任蔡呈芳提出三大標準,首先看看是否有衛福部核准字號?產品適用在人身上嗎?防蚊效果可以維持多久?近年來,坊間陸續出現號稱「無毒且具有防蚊效果」的天然防蚊產品,其中添加柑橘、樟腦油、精油、尤加利樹等成分,蔡呈芳說,這些產品幾乎都沒經過衛福部審核,也未做過臨床測試,實際防蚊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蔡呈芳指出,DEET(敵避,Diethyltoluamide)是目前所有驅蚊產品中,被證實最有效的成分,經過臨床測試,能夠減少蚊蟲叮咬的頻率,但在使用上仍須小心。孩童使用 勿直接噴灑食藥署於106年7月間將DEET成分且含量在15%以下的防蚊藥品,從「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改列為「乙類成藥」,在藥局、百貨、雜貨店或各大便利商店均能販售,方便民眾購買。依據食藥署建議,在使用防蚊產品前,需詳閱說明書,瞭解使用方式,例如,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應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此外,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家長幫孩子塗抹防蚊液時,務必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再者,未滿5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蚊子愛逐臭 靠氣味找到你至於哪些人容易成為蚊蟲叮咬目標?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點出蚊子最愛的五大族群,那就是體味重、體溫高、肥胖、容易流汗,以及呼吸時二氧化碳偏高者。趙昭明說,有些人認為體質偏酸者容易淪為蚊子美食佳餚,其實不然,蚊子屬於嗅覺派,以感「味」為主,上述五大族群幾乎都是有味道的人,建議高風險族群至戶外之前,應該先洗澡,降低體味,讓身體味道淡一點。少去草叢溪邊 別站路燈底下另外,少去草叢、樹林、公園、水溝以及溪邊等容易孳生蚊蟲等場所,也不要站在路燈底下,因為蚊蟲具有聚光性,站在燈光下,難免成為吸血狩獵的主要目標。趙昭明說,蚊子可是標準的「逐臭之夫」,體味重、動不動就流汗的人可得當心,除了正確使用防蚊產品,更應該每天洗澡,換上乾淨衣服,徹底清潔,盡量做個「沒味道」的人,才能避免滿手滿腿的紅豆冰。防蚊液使用注意● 距離皮膚或衣物10至15公分,緩慢噴灑。● 用於臉部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 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不要使用。● 如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至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 幫孩子塗抹時,先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身上,千萬不要直接噴在皮膚上。● 未滿5個月的嬰兒,勿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驅蚊產品。
-
2020-07-12 新聞.食安拉警報
小心,吃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也會中毒! 別吃不明植物
「小心!吃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也會中毒!」食藥署日前接獲通報,有4位民眾疑似誤食自己栽種的不明植物,引發食品中毒的案例。一般民眾不易分辨植物是否具有毒性,食藥署提醒,民眾不要自行種植來歷不明的植物食用,以免食品中毒。 有民眾將親友餽贈的植物種子(誤以為是以色列芥菜)栽種後食用,出現嘔吐、全身無力及視力模糊等症狀,食餘檢體經食藥署進行DNA物種鑑別,結果為「樹菸草」(Nicotiana glauca),又稱「粉藍菸草」,並檢驗出具毒性的生物鹼—毒藜鹼(anabasine),確認民眾是誤食了有毒植物而引發中毒。樹菸草原生於南美洲、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植株含有毒藜鹼等生物鹼,誤食者可能產生身體不適症狀。臺灣近年來常發生民眾誤食有毒野菇、野菜引起食品中毒案例。食藥署呼籲,路邊的野菜別亂採摘食用,更不要自行栽種來路不明的植物後食用,也不要把連自己都不太了解的動植物送給親友吃,以免對身體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萬一不慎食用不明動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剩餘的食物檢體,好讓醫師做出正確診斷和治療,以儘快恢復健康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7-09 科別.皮膚
「吃的防曬」有效嗎? 醫師說:「從外面遮蔽」更有用
進入7月炎夏,高掛的日頭也讓皮膚吃不消,各式防曬聖品紛紛出籠;而網傳有種「防曬錠」,讓人不必在皮膚上塗塗抹抹,「吃了就能防曬」。但醫師表示,「從外面遮蔽」的防曬方式還是比吃的有效,且這些產品並無經過認證,小心吃了反而傷身。點開購物網頁,「防曬錠」產品玲瑯滿目,甚至還有產品主打含有蕨類植物萃取物的成分,所以具有防曬效果。衛福部食藥署日前便透過闢謠專區表示,這類產品的內容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不可輕易相信。開業皮膚科趙昭明表示,紫外線主要分為UVA與UVB兩大類,UVA可達真皮層,UVB則透到皮膚的角質層與表皮層。防曬的原理除了物理遮蔽阻擋紫外線照射外,塗抹防曬乳則是透過將紫外線反射、折射或是利用化學反應將部分紫外線分解,讓皮膚不會被過多的紫外線照射。趙昭明說,依據防曬原理,若是用吃的方式,盡管可透過藥物化學原理將部分紫外線分解,但經過腸胃消化吸收後,隨血液到皮膚的量也不多,因此難以此方式達到防曬效果。他說,防曬錠產品主要為抗氧化成分,例如維生素C或傳明酸等,但這類產品在我國都不屬於藥品或是保健食品,未經過認證,療效、用量都不明,小心「吃太少沒效、吃多了反又傷身」。食藥署則提醒,防曬應依照個人的膚質、日曬反應、皮膚色澤、活動狀況及流汗情形來挑選適當的防曬劑產品;另外適時撐傘、戴帽、使用太陽眼鏡及穿著淡色長袖衣物等物理性防護,降低紫外線侵害皮膚的風險。
-
2020-07-09 醫聲.癌症防治
子宮頸癌/抗血管新生標靶「餓死癌細胞」 有助抑制婦癌
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出爐,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等三大婦癌,各有消長,子宮頸癌新增罹癌人數下降,但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卻明顯上升,且死亡率也明顯增加,令人擔憂。一般來說,婦癌與肥胖、壓力、老化、晚生、少育、女性荷爾蒙分泌以及環境荷爾蒙汙染等因素有關,由於壓力、生育等因素較難控制,肥胖則可透過減重降低罹癌風險。有條件列卵巢癌給付肥胖女性致癌風險偏高,研究證實,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偏高,則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就會隨之上升。在治療上,與乳癌相較,有關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藥物研發進度遲緩許多,所幸原本用來治療大腸癌的標靶藥物「新生血管抑制劑」被證實有助於抑制婦癌。為此,衛福部食藥署於去年5月核准「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卵巢癌,健保署則今年6月將此藥列入卵巢癌給付範圍,條件為接受傳統第一線治療後六個月至一年之間復發者。類似雞尾酒療法近幾年,癌症治療領域也出現類似的雞尾酒療法,而「抗血管新生標靶」就像是好吃的湯底,醫師就像是廚師,嘗試放進其他食材(藥物),讓這一鍋食物更好吃。舉例來說,臨床證實,「抗血管新生標靶」如果搭配化療,就能有效提升整體存活率。近年「抗血管新生標靶」也分別與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DNA修補抑制劑」等合併使用,醫界審慎樂觀期待研究成果。事實上,「抗血管新生標靶」也被用來治療老年人退化性黃斑部病變,治療效果也不錯。腫瘤會萎縮死亡為何「抗血管新生標靶」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如果將腫瘤組織當作一顆小樹苗,而癌細胞就像是樹根,必須吸取足夠的氧氣、營養及水分,小樹才能茁壯,而用了這個藥物,能斬斷樹根,讓樹苗逐漸枯萎。「抗血管新生標靶」可說是抗癌標靶的經典產物,因為血管新生是所有惡性腫瘤的特性,其中又以大腸癌、泌尿道癌最為明顯,一旦新生血管受到抑制,腫瘤就會萎縮死亡。」它的抗癌作用機轉就是「餓死癌細胞」,讓新生血管無法繼續增生,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生長停滯,且讓腫瘤血管有機會正常化,促使血流正常化,使化療藥物能順利進入腫瘤,強化治療效果。癌友不要輕言放棄以卵巢癌為例,晚期患者容易復發轉移,腹部產生腹水而腫脹,也沒了食欲,在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後,腹水明顯消退,胃口也變好了,延長了無疾病存活期。過去十年,晚期卵巢癌和子宮頸癌並無健保給付的新藥可用,一旦復發,僅有化療一途,健保署有條件給付「抗血管新生標靶」合併化療使用,造福眾多晚期婦癌患者,提醒癌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臨床試驗 將下修至一千多人
為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昨表示,擬縮減臨床試驗規模,並投入至少十億元協助廠商進行臨床試驗,七月底前定案,期盼明年第一季國產疫苗問世。不過,學者認為緩不濟急,今年冬天恐出現另一波疫情,等明年二、三月才做出疫苗,這又有何用。建議政府「預採購」緊急使用授權(EUA)疫苗,藉由保證收購加速本土疫苗產製上市。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天舉行「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冬季氣溫偏低,加上春節人口大量移動,新冠肺炎疫情恐捲土重來,政府應細訂出今年十二月、明年一月前需要生產研發與採購多少劑疫苗。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鴻仁說,下一波疫情到來時,全球只有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可用,屆時我國應無法取得國際疫苗,建議政府「預採購」本土疫苗,也就是決定疫情來襲時,以何種條件為核准前提,並保證收購一定數量的疫苗。雖然專家期盼衛福部盡速頒布疫苗研發的使用授權命令,但衛福部態度顯得保守。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劉明勳表示,緊急使用授權疫苗只適用於疫情期間,建議疫苗業者走一般程序,政府將加速核准。據了解,衛福部內也有緊急使用授權命令備案,「只是還沒端出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台灣若只在乎安全性,疫苗研發速度是快不起來」,等到今年冬天疫情都過完了,明年二、三月才做出很安全的疫苗,那又有何用,食藥署應慎重考慮。吳秀梅強調,臨床試驗期程是一定的,只能透過減少臨床試驗人數,來加快研發速度,例如先前要求第二期臨床試驗須有三千名受試者,這項標準將下修至一千多人。此外,台灣仍將持續推動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工作,確保國人健康。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研發 蘇益仁:台灣真的太慢了
口罩國家隊為台爭光,但疫苗國家隊卻有些灰頭土臉?目前國內三家廠商積極發展疫苗,但產官學界私下唱衰,包括台灣迄今仍無疫苗緊急授權命令,看不到政府的放寬「加速器」。即使明年成功量產,也可能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投注資金恐將付之一炬,全部燒光光。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全球一百多個單位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已有五家疫苗廠進入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人體試驗,其中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有望於今年秋冬問市;台灣目前在疫苗研發僅國光生技、高端、聯亞生技,依照三家業者各自預估的進程發展,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台灣的狀況真的太慢了」;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也認為,「國產疫苗進度恐落後美、英、中國大陸一年左右」;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更是悲觀,他說,「不看好台灣能在第一波疫苗戰中順利研發出疫苗」,即使順利研發,屆時可能不敵病毒變異的速度。部分官員僵化行事 扯後腿不少業者私下抱怨,食藥署目前僅頒布檢驗試劑的緊急授權命令,根本沒有疫苗製造的緊急授權命令,這讓疫苗研發已處於先天不足的劣勢,部分官員僵化行事,簡直是扯後腿,讓疫苗研發更是後天失調。蘇益仁也說,各國為了加速國內疫苗發展,臨床試驗受試人數皆放寬執行,但食藥署墨守成規,堅持現行規範,以第二期臨床試驗為例,全球規定只需一千五至兩千人,但食藥署仍要求至少三千人,「一名受試者就需耗資廿萬元,廠商負擔不起的。」聯亞生技營運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戴源宏說,看不到政府「加速器」在哪裡,第二期臨床試驗要求三千人,屆時全國恐出現「搶受試者大戰」,加上各醫院行政流程不一,溝通耗時,聯亞疫苗預計明年第一季可以力拚上市,但一想到這些繁冗程序,肯定又得往後拖延。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說,國光早已嘗試自救,早在投入研發後,第一時間就徵求與國外合作機會,增加受試者的人數,另考量無力獨自大量生產,已尋求其他可以生產疫苗的國內廠一起合作。對於衛福部擬補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業者,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補助總金額三億元費用,陳秀熙也大潑冷水,呼籲「政府不要浪費這筆補助經費了」,當務之急是要爭取在第一波疫苗戰中脫穎而出的生技業者合作,取得授權,參與量產的行列。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長鬆口:本土疫苗臨床試驗補助10億元以上
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緊急,台灣疫苗臨床試驗的費用傳出過去,受試人數也太多,多位專家批評將拖累台灣疫苗保護民眾的時程。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今(7)日鬆口表示,政府針對本土疫苗臨床試驗補助經費,應會達到10億元以上,二期臨床試驗受試人數,有可能由3,000人降低至1,000人。吳秀梅表示,10億元僅是用在臨床一、二期的費用,並未包含後續的疫苗採購費用,但是預期二期臨床試驗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明年第1季。為了抗疫,政府近月來多次公開提到要補助本土疫苗產業發展,並在年底前量產100萬劑到200萬劑戰備疫苗,但對於採購預算及臨床實驗計畫,卻遲遲未見具體消息公布。直到上周傳出,政府補助臨床一、二期的補助總計3億元,採購金額10億元,但臨床二期的受試者需達到3,000人以上。消息傳出後,國家衛生研究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今日表示,政府為採購新冠肺炎疫苗,向民間廠商提出二期臨床試驗3,000人的受試人數,這個人數太多了,他建議應縮小範圍至1,500人,才有可能在期限內完成戰備疫苗準備。
-
2020-07-08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不用吃藥也不用打胰島素,每日喝「三降茶」就能痊癒? 國健署出面闢謠!
治療糖尿病勿信偏方「三降茶」近期網路上有網站盜用及竄改醫院糖尿病支持團體活動、世界糖尿病記者會等照片,及假藉專業醫師及學會之名行銷,一再大肆廣告販售「三降茶」,號稱有效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和其相關合併症,不用吃藥就能治好糖尿病誇大宣稱此茶治療糖尿病之功效,無視廣大糖尿病友的生命安全。國民健康署已查證絕無此事,並刻正請食藥署及地方政府衛生局稽查,依法處置,請無良廠商勿心存僥倖;呼籲糖尿病病友切勿輕信不明來源的糖尿病療法。糖尿病治療最重要就是良好及穩定的血糖管理,糖友只要定期就醫,按照醫師處方使用口服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並依專業建議選擇適當的健康飲食,攝取適量的醣類,對於血糖控制、體重管理及降低合併症風險,都是有效的。胰島素可以有效幫助控糖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愈早開始施打胰島素,對血糖控制愈有幫助;病人在使用口服藥無法達到血糖控制目標時,改用胰島素也可以有效幫助控糖。糖尿病病人可與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藥物(口服藥或胰島素等針劑藥物),穩定控制血糖後,可與醫師討論調整胰島素用量,或經醫師評估改用其他藥物,以維持血糖平穩。國健署再次提醒,糖友應拒絕來路不明的糖尿病治療商品,如有任何疑問,請向您的醫療團隊諮詢才是上策,以免花錢又危害健康。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7-08 科別.婦科
女子陰部又臭又癢求診 婦科醫師內診取出這個東西
許多女生在連續假期之前,至婦科門診拿一些延經藥物,希望延後經期,不致影響出去玩的興致,也有人選擇較為簡易的衛生棉條。不過,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提醒,如果至海邊或泳池洗水,結束後務必立即更換,以免引起感染。1名20多歲年輕女子下陰部又癢又臭,且分泌物呈現綠色濃稠狀,而前往婦科檢查。內診發現,陰道內有1個衛生棉條,她自己才恍然大悟,原來在1個星期前使用棉條,不料,放著放著就忘記它的存在。郭安妮表示,經常收治類似個案,有些是因為放太久以致病菌感染,造成陰道和外陰部發炎;有人則是至海邊戲水,衛生棉條沾到海水,引發細菌感染。衛生棉條主要材質為棉、人造纖維,作用原理為置入陰道中吸收經血,使用前應洗手並選擇適合經血流量之棉條尺寸。使用方法為1次只使用1個棉條,置入後記得取出,1個棉條建議使用時間4至8小時,勿超過8小時。放置完成後,體外留有1條棉線,以便取出棉條。如果使用棉條期間游泳或泡湯後,就須立即取出並更換,否則增加感染風險。每次夏天假期過後,門診就多了不少類似病人。食藥署則提醒,未正確使用衛生棉條,可能產生產染風險,例如未清潔雙手、棉條放置過久,都容易造成感染,嚴重者恐導致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TSS是一種因細菌毒素引起的症候群,初期症狀有發燒、紅疹、倦怠感等,極少數可能有危及生命的重症發生,如有上述症狀應停止使用,並立即至婦產科接受診查。郭安妮說,不管是衛生棉或是衛生棉條,都應該勤加更換:「這錢可是省不得!」。因為衛生棉條、護墊吸收經血、分泌物、汗水後,如同細菌培養皿,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陰道及外陰部發炎,散發異味。★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人數下修 食藥署:一千餘人即可
國家衛生院研究院今舉行「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指出,我國政府針對本土疫苗研發業者提出的採購條件之一,是二期臨床試驗要收案3000人進行測試,不過這項條件過高,恐怕影響國內疫苗研發與上市期程,建議政府下修至1500人。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這項條件確定將會下修,受試者人數條件將降至一千多人。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相關標準持續討論中,食藥署確定在本月下修臨床試驗受試人數條件。為顧及試驗結果的代表性,新標準仍要求至少要找到一千多人進行測試。學界憂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於冬季捲土重來、我國疫苗研發速度恐怕緩不濟急,吳秀梅表示,研發相關工作,大家都很努力在趕了,我國將投入新台幣十億元以上的經費進行新冠疫苗研發,確切金額待行政院核定。要避免冬季疫情再來與擴大,同時需要民眾多多配合勤洗手、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