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食物
共找到
8040
筆 文章
-
-
2024-11-08 養生.聰明飲食
食藥署駁「一天5顆奇異果治嘴破」 營養師:可吃全穀類
許多人經常「嘴破」,坊間傳聞「多吃奇異果就會好」,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曾經澄清,「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並無相關科學論述證實。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多樣,僅以幫助傷口癒合來看,建議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還可吃深綠色蔬菜、糙米、燕麥等補充維生素B,促進黏膜健康。一般俗稱的「嘴破」,其實是「口腔潰瘍」或「口瘡」,也有人說嘴巴破洞,受傷、感染、免疫力差、癌變、營養不均等,都可能是嘴破的原因。有醫師在臉書表示,「當嘴巴有破洞潰瘍時,先暫時不要吃鳳梨或奇異果。」並進一步說明,消化不良、化療或是放射治療導致口腔潰瘍、腹瀉、皮膚過敏、嚴重自體免疫疾病等情況嚴重時,鳳梨、奇異果富含酵素,可能導致黏膜破損更嚴重,引發後續癒合不良。許惠玉指出,嘴破的原因很多,僅以幫助傷口癒合角度來看,除了少吃刺激性食物,包括辛辣、過酸或鹹及咖啡、酒皆建議暫時避免食用 ,若要降低鳳梨的蛋白酶刺激口腔黏膜產生的咬舌感,可在食用前先用熱水燙過,或以鹽水清洗。許惠玉指出,嘴破除了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促進黏膜癒合、預防發炎,如芭樂、釋迦、木瓜、草莓,也可吃糙米、燕麥、紅豆、綠豆等全穀類食物,且深綠色蔬菜類、大豆類等也富含維生素B,幫助黏膜健康。不過,她也強調,若營養失調,除了在飲食補充的營養素,平時也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多喝水、勿挑食。針對坊間傳聞「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衛福部食藥署曾在闢謠專區澄清,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證實,且奇異果產生的刺激性,反而可能造成黏膜受損。食藥署提醒,若民眾口腔潰瘍的情形持續兩周以上,可能為自體免疫系統或口腔癌等病變,而超過兩周以上的嘴巴疼痛或有可疑腫塊,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4-11-08 養生.營養食譜
柿子不能和什麼一起吃?買回家能冰嗎?8個常見柿子食用禁忌解答
吃甜柿正當季!秋冬除了吃柑橘、柳丁之外,柿子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季節水果。每年9到12月左右,正是柿子的產季。但不知為何柿子有許多流傳,如農民曆上的「食物相剋圖」畫的柿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柿餅上的白色粉末應該刮掉?品嘗秋柿前,先了解《元氣網》為您整理關於柿子的幾個常見食用疑問。柿子有哪些健康益處農業部指出,甜柿不僅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C,還有菸鹼素、鈣、磷、鉀、鎂、碘等營養素,維生素C含量尤其高,可與芭樂媲美,比柑橘含量更豐富。《Prevention》也推薦這個秋末冬初的美味,除了同樣推崇它的高維生素C含量,幾乎沒有脂肪,也因柿子的多酚含量特別高,研究表明,它們可能有助於減輕飯後血糖的飆升(糖尿病人要注意分量才不用擔心高血糖,柿餅要比柿子吃的分量再少些)。另還含有植物化合物,如單寧、黃酮醇、抗氧化劑和大量纖維。柿子眾多的營養價值,可能有助於減少炎症、促進消化、維特視力和心臟健康。如何吃柿子?鮮食、入菜皆宜柿子有不同品種,除了鮮食之外,還可以入菜、做甜點。農糧署指出,柿子可依果實在樹上成熟時能否自然脫去澀味,簡單分為「甜柿」和「澀柿」兩種。其中「甜柿」採收後即可食用,常見的是富有、次郎、花御所等品種。「澀柿」採收後需經脫澀處理,才可以鮮食或加工製成柿餅。因此想要直接吃的,當然要買甜柿。曬成柿餅吃則像蜜餞,柿乾可入菜、煮雞湯。而如果想讓柿子入菜,《Prevention》訪問的達人也透露一個小秘訣,可先將柿子放在冰箱幾天,這樣可以幫助它們更快地成熟和變甜。柿子各種吃法鮮食除了像吃其他水果一樣,切成一塊塊或一片片直接吃,還有另外2種特別的吃法:.「冷凍」:可品嚐Q軟似冰淇淋口感。.「烘烤」:可感受香甜滑順、似卡士達醬風味。入菜則有更多種變化:.快炒:可以切塊搭配雞肉、豌豆等食材。.涼拌:加入菇類、豆腐及胡麻醬。.醬汁:與番茄、紅蘿蔔、冰糖、洋蔥等食材熬製,適合配海鮮或豬肉的「甜柿醬」。.煮湯:煮湯適合用柿乾,愈乾燥的柿乾上面的柿霜愈多,柿霜及柿蒂都有潤肺效果,一起下鍋再加一些紅棗、枸杞、黃耆等中藥材,是秋天很好的養生湯品。柿子常見食用疑問Q1:柿子表面的白色粉末是什麼,需要刮掉嗎?A:柿子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水果自然產生的一種臘質果粉。而經過風乾的柿餅,隨著水分慢慢蒸發,糖分會在柿餅的表層形成一層綿密細緻的白色粉末,刮下來後就是所謂「柿霜」。柿霜是一種中藥材,且因每顆柿餅上只有薄薄一層,要收集到一定的量並不容易,產量少,很珍貴,不須刮除。Q2:買柿子時怎麼挑選?買回家該冰嗎?A:農委會曾分享柿子的4項選購要領:色澤均勻、果面乾淨、萼片鮮綠、果型大且飽滿。常溫儲存約可保存一至二星期,放冷藏則可維持脆度。如果柿子放得太軟了,進冷凍庫還可以做成「冷凍甜柿」。Q3:柿子切開有黑點,是不是壞掉了?還能吃嗎?A:農委會指出,甜柿果實成熟期遇到高溫就容易有黑斑;部分甜柿當種子引起脫澀時,果肉也會有黑褐色斑,都只影響外觀賣相,不影響食用安全。Q4:柿子飯前吃還是飯後吃較好?A:柿子口感較澀,是因單寧酸含量較多,單寧酸會影響胃酸分泌,最好飯後食用,不宜空腹吃。Q5:柿子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和螃蟹一起吃會中毒?A:柿子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或是高纖維食物一起吃,容易形成胃柿石。若吃太多或原本就容易消化不良,可能讓柿石堵在胃中產生不適,並非中毒。若要避免這種情形,兩者應分開相隔一段時間再食用。或將柿子去皮吃,較能避免與蛋白質食物產生凝結。常見的蛋白質食物如肉類、豆類、奶蛋類、海鮮等。高纖維食物則有紅薯、菠菜、地瓜、韭菜、竹筍等。Q6:柿子能和優酪乳、牛奶等一起吃嗎?A:同上個問題所述,優酪乳、牛奶富含蛋白質,會在腸胃中產生凝塊,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與腹脹,雖不是中毒,但還是建議應該要分開食用。Q7:哪些人不適合吃柿子?A:1.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此水果在中醫屬寒性,脾胃虛寒的人吃了不易消化,可能腹痛、腹瀉。一般人也不宜吃太多。2.須限鉀的腎臟病患,柿子鉀含量高,不建議食用。脫水後的柿餅,維生素A、C會耗損,礦物質較不會流失,限鉀的腎臟病患也不宜吃。3.柿餅的碳水化合物比率相對高,等重的柿子與柿餅,柿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柿子的3倍,糖尿病患要視飲食計畫,計算食用量。4.因柿子屬性寒涼,不建議孕婦多吃。Q8:柿子、柿餅,該吃哪種?A:柿子味甘、澀,屬性較寒涼,慢性病患較不宜多吃。但若柿子加工製成柿餅,經過太陽照曬烘烤鞣酸會消失、不再寒涼,食用可比較放心。【參考資料】.《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 .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Prevention》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筷子「1清洗習慣」恐害細菌狂生,不少人都這樣做!專家提醒5情況就該換
「筷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餐具,有著琳琅滿目的材質與種類。然而,不同材質的筷子有何特性?應如何避免筷子滋生黴菌或細菌危害身體健康? 了解材質特性 選擇合適筷子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傅偉光主任表示,市面上常見的筷子種類多樣,包括:木筷、竹筷、塑膠筷、不鏽鋼筷、玻璃纖維筷和鈦金屬筷等。木筷環保且有質感、竹筷輕巧耐用、塑膠筷耐用且易清潔、不鏽鋼筷具有高溫耐受性、玻璃纖維筷輕盈且不易變形、鈦金屬筷則輕量堅固。每種材質都有其獨特性,可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和喜好。 不過,不同材質的筷子各有優缺點,像是木筷環保天然,質感良好,但易受潮變形,需定期保養;竹筷輕巧耐用,價格適中,但易生黴變質,需保持乾燥清潔;塑膠筷便宜且易清洗,但不耐高溫,易變形且不環保,不推薦長期使用;不鏽鋼筷具高溫耐受性強,適合多種烹飪方式,以及吃火鍋等狀況下使用;玻璃纖維筷輕盈且不易變形,但價格較高且易破碎,不適合有兒童的家庭使用。 正確清洗筷子 這些細節要注意 筷子的清潔與保養是確保食品安全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重要步驟。傅偉光提醒,每次使用後,應將筷子用清水沖洗,再用食品用洗潔劑清潔,後續使用沸水煮沸1分鐘,可以有效殺滅筷子表面的細菌。最後再瀝乾或用乾淨的毛巾擦乾,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以免筷子變形或滋生細菌。 定期檢查筷子外觀 這些情況別再使用 另外,定期檢查筷子是否有裂痕或磨損,如有,應立即停止使用以防止意外發生。為了保持筷子的品質,不建議長時間將其暴露在陽光下或高溫環境中。存放時應保持乾燥通風,最好放置在筷子架或筷子筒,避免與其他餐具接觸。至於筷子出現明顯的裂痕、變形或磨損,或者清潔後仍有異味或污漬難以清除時,就應該汰舊換新。此外,如果使用的塑膠筷子出現變色或表面出現刮痕,也應該考慮更換。綜合考慮使用情況和衛生安全,建議大家每隔一段時間更換筷子,才能安心、放心的享用美食。延伸閱讀: ·不鏽鋼餐具數字越大越好?專家解答...常與食物接觸要挑這1種 出現3情況快換掉 ·洗碗機很方便,但1物質沒洗乾淨留在碗盤上,吃進肚恐會損害腸道健康
-
2024-11-07 癌症.其他癌症
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 有4症狀要小心
女星徐若瑄今年初罹患甲狀腺癌零期,所幸及早手術治療後無大礙。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蔡明霖表示,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如果久咳不癒、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或頸部摸到腫塊,都可能是罹癌警訊。蔡明霖說,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的疾病,約4成民眾有甲狀腺結節,且大多屬於良性,只有約5%腫瘤是甲狀腺癌,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又被喻為惰性癌。有7成至9成的患者是在健檢時被意外診斷出來,若經完整療程並定期追蹤,10年存活率超過98%,治癒率相當高。多數甲狀腺癌無症狀,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跟荷爾蒙、基因突變、遺傳或環境有關。蔡明霖指出,當腫瘤大到壓迫到臨近的氣管、神經、頸動脈時,民眾才會明顯感到不適,例如壓迫喉嚨造成聲音沙啞、氣管阻礙造成咳嗽、侵犯食道引起吞嚥困難等,若轉移到骨頭及肺部,則有呼吸不順暢、疼痛等情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張以承表示,甲狀腺癌是以乳突癌為主,高危險因子是暴露在具放射物質的環境中,如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廣島與長崎、台灣的放射性海砂屋等,或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也是高危險群,特別是女性、老年人都應注意。張以承說,以往民眾體內缺碘,導致甲狀腺機能不佳,甚至癌變,如今碘多被添加在鹽巴內製成碘鹽,或在海中的深色食物,如海帶、海菜、紫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的花椰菜、高麗菜、青江菜、白蘿蔔等也含有碘。事實上,民眾不必大量補碘,若當人體內含過多的碘,反而容易引起甲狀腺亢進、誘發腫瘤等情況。如何預防甲狀腺癌?蔡明霖建議,甲狀腺癌只要定期健康檢查,或全身大範圍篩檢,可發現甲狀腺結節,從而警覺防癌。平時則要營養均衡、作息正常及規律運動。
-
2024-11-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長輩健康能自理 子女照護也安心
父親仙逝後,母親已寡居20年,最讓我和手足感念的,就是她非常關照自己的生活日常。87歲的她,除了自然老化的生理現象外,沒有什麼重大毛病,因此能每天開心騎著四輪車到鄉里的老人館上課。我雖遠嫁他鄉,仍會不定時回東部看望她,也感謝兩個弟弟用心照料,讓我在遠距影像中能看見她健康的身影。當然,照顧老人家並不容易,目前看來健康無虞,而在生活上的照護,子女則是煞費苦心的。食的方面,她的早餐是健康飲品加上牛奶調配,每日從老人館帶回的兩個便當都是適合牙口不好者的美味食物,假日則是小弟烹煮的豬骨高湯加入軟爛稀飯。衣的部分,換上容易穿脫的衣服,鞋子注重軟皮透氣性高的材質,帽子、襪子則是為頭腳保暖。幾年前將她的房間從二樓移至一樓,避免每日上下樓梯,衛浴間使用樂齡盥洗用具,並裝設地板防滑墊。雖然行走自由,但日漸佝僂的身影仍需要拐杖和站立扶手的支援,還好老人館就在住家不遠處,每日騎著代步車在熟悉的路徑上行駛,子女也安心。在高雄的我,會先購置好保健食品及適合她的用品,開車回娘家時,常帶她到東海岸吃美食,也總會點一盤沙西米讓她解饞,每每回程中,她還會高興地唱歌呢。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腦補腦恐增腦中風、血管性失智風險!12種補腦食物一次公開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逐年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確診者康復後也容易出現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症狀,適量攝取補腦食物有助於大腦運作。 銀髮族遵循麥得飲食有助於預防認知功能下降,那年輕人健忘可以吃哪些補腦食物呢?對此,高敏敏營養師表示,以下12種補腦食物可以物幫助大腦變年輕、增加記憶力。12種補腦食物助大腦變年輕1.香蕉:香蕉含有豐富果膠及葡萄糖,可幫助緩釋給大腦能量的補給。2.綠色蔬菜:蔬菜富含植化素及各種營養素,可以保護腦細胞讓思緒更敏銳,建議可多吃各顏色蔬菜以攝取到各種營養素。3.奇異果:每100公克的奇異果含有73毫克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對抗壓力也能合成腦神經傳導物質。4.雞蛋:蛋黃含有的卵磷脂可以幫助增強記憶力。5.燕麥:富含β-聚葡萄糖、維生素、礦物質,可以預防腦袋混屯,因此又被稱為「大腦的糧食」。6.深海魚:魚類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可以預防記憶衰退,建議多吃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等魚。7.咖哩:咖哩含有的薑黃素改善注意力,整體認知和記憶。8.莓果:草莓、蔓越莓、覆盆子、藍莓、黑莓和黑醋栗等莓果含有花青素、維生素A、C、E、K及多酚等抗氧化營養,可以減少自由基破壞,有助於延緩腦衰老速度。9.南瓜:南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及礦物質鋅等營養,皆具有幫助腦部運轉作用。10.優酪乳、優格:優酪乳及優格中除了富含好菌,還有蛋白質、鈣質、色氨酸,可以幫助補充健腦所需的營養。11.綠茶:綠茶富含植化素能有效抗老化,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改善大腦認知功能。12.堅果、核桃類:堅果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B群,有助於補腦,與上述健腦食材搭配在一起,如:莓果優酪乳、黑芝麻牛奶。莓果優酪乳除了能補腦也可以幫助腸胃順暢、補充鈣質;黑芝麻屬於高鈣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對於舒緩腦神經緊繃有助益,建議每天吃小匙黑芝麻或將其撒一點到飯上或牛奶中。補腦保健成分怎麼選?許多保健成分如銀杏、魚油、抗氧化劑、卵磷脂等等,對於改善記憶力可能有幫助。不過,微笑藥師廖偉呈建議,應先了解大腦退化的原因後釐清自身狀況再選擇補腦產品,胡亂服用保健食品,反而對身體有害。抗氧化劑:維生素C、E、茄紅素及富含異黃酮、花青素的深色蔬果或黑豆等抗氧化劑,可減少自由基攻擊細胞,進而降低神經細胞萎縮及神經髓鞘的損失之作用,適合處於高度生活壓力及抽菸、糖尿病、常發炎者等細胞氧化壓力大者。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有抑制發炎的作用,可減少發炎而引起的細胞傷害,年輕族群有記憶力下降之困擾,可選擇補充魚油或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食物。膽鹼食物、卵磷脂:磷脂醯膽鹼(PC)、磷脂絲胺酸(PS)為腦細胞膜與神經髓鞘的成分之一,因神經傳導物質濃度的降低而導致記憶力下降之年長者,可適量補充富含膽鹼的食物、卵磷脂、磷脂醯膽鹼、磷脂絲胺酸有助於修補受損的細胞膜使其新陳代謝正常。銀杏:若腦力已衰退,此時補充銀杏的效果通常不佳,而年長者且記憶力尚未退化或血液循環差且沒有貧血但時常覺得頭昏昏時,則可能是因為腦部血液循環不好,補充銀杏有助於增加腦部血液循環,發炎體質、糖尿病、血液循環差者可先諮詢醫師後再服用,除了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同時控制血壓與血脂,降低腦血管阻塞風險。吃腦補腦有用嗎?5個健腦好習慣許多長輩認為「吃什麼補什麼」,如吃腦補腦、吃心補心。不過, 豬腦等動物腦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反而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增加腦中風、血管性失智的風險,應適量食用或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建議後再斟酌用量。除了飲食之外,以下5方法也有助健腦補腦,提高認知能力、改善記憶。1.咀嚼: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嘉哉於《35歲開始,牙齒決定你的後半生》指出,大腦中廣大的領域和口腔、牙齒連結,透過牙齒咀嚼能增加腦部血流,活絡大腦,建議適當咀嚼口香糖,增加咀嚼的次數,增加腦部血流,有效率地排出大腦的垃圾。2.大腦訓練:美國神經科醫師瑞斯塔克於《記憶強化全攻略》提及,記憶力就像肌肉一樣,時常訓練才不會退化,也才有機會降低罹患退化性腦部疾病的風險,玩數獨、煮菜、看小說等大腦訓練皆對大腦有益。3.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改善記憶力集中問題,良好且充足的睡眠也有於降低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而適當的午休小睡對於提升工作效率及認知也有幫助。4.戒菸戒酒:酒精會傷害腦細胞,影響記憶力及專注力並造成認知功能退化。而抽菸,國健署表示,根據追蹤研究發現,吸菸會加速腦部皮質層變薄,相較非吸菸者,吸菸者在5年之內記憶力衰退了1.9倍,且認知功能也有下降,而戒菸後會使其逐漸回復「正常年齡」的狀態。5.控制體重及三高疾病:家醫專科醫師黃乙絜說明,有研究發現,過重或肥胖者的大腦執行能力、專注力、以及記憶力有下降的情形,另外,2016年一篇英國的系統性回顧發現,減重對於專注力、執行功能、記憶力改善都會有幫助。而控制三高疾病有助於預防血管性失智。參考資料:失智友善資源整合平台、高敏敏營養師、哈佛健康雜誌、國泰醫院 延伸閱讀: 颱風天,氣密窗為什麼聽得到「咻咻咻」的風嘯聲?達人揭3大漏風真相 「這樣跳」分泌「天然鎮定劑」血清素,預防失眠、憂鬱症!日本整骨專家的「獨門跳跳法」還改善五十肩、腰痛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同樣為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物 豆腐與雞胸肉哪個比較健康?
蛋白質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最受歡迎的大概就非雞胸肉和豆腐莫屬。不過,兩者之中哪一個比較健康?雞肉營養成分及益處每份3盎司(約85克)的雞胸肉含有約21克蛋白質和3.5克脂肪。雞肉還含有能促進血液生成的鐵、支持免疫系統的鋅和鎂,並且是維生素B群的豐富來源。B群有助於大腦功能並對抗疲勞,而蛋白質則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肌肉量。1.更強健的骨骼和肌肉雞肉中的蛋白質是胺基酸的絕佳來源,人體透過使用胺基酸來建立肌肉組織。另外,較高的蛋白質攝取量也有助維持骨質密度。2.體重管理和心臟健康富含蛋白質的雞肉可以讓我們感到更飽,這有助於促進更好的體重管理,健康的體重則可以改善心臟病的危險因素。3.更好的心情雞肉含有胺基酸色胺酸,這與大腦中較高的血清素濃度有關。豆腐營養成分及益處每份3盎司(約85克)的豆腐大約含有8克蛋白質和4克脂肪。豆腐還含有鈣、鐵、鋅、鎂,這些營養素有助維持健康的血壓,以及有助肌肉的正常運作並保持體內液體平衡的鉀。除此之外,豆腐也是極佳的植物蛋白質來源。1.改善心臟健康黃豆和豆腐等豆製品富含異黃酮,這些植物性化學物質有助於降低血壓並提供其他心臟保護益處。2.降低癌症風險有研究表明,多吃豆製品乳癌患病和復發的風險較低,並且有助降低肺癌和攝護腺癌的罹患機率。3.增強肌肉及強化骨骼豆腐也含有必需胺基酸,幫助身體修復組織、運送營養素和增強肌肉。豆腐中的鈣和鎂可預防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症,鎂也是健康神經和肌肉功能的重要營養素。雞胸肉和豆腐哪個健康?事實上,兩者都富含營養,雞胸肉和豆腐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並提供多種對維持健康運作的身體至關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專家指出,將各種不同類型的食物加入飲食中很重要。由於這兩種蛋白質都含有另一方所沒有的豐富營養,兩者都能有助於整體健康和福祉。然而,若你在尋找特定的營養,這兩種蛋白質各有其優勢。例如雞肉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於豆腐,甚至是豆腐的兩倍以上。雖然雞胸肉的脂肪含量略低,豆腐在這個方面卻勝出,因為它所含的都是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而雞肉含有少量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豆腐則完全不含這些。在維生素B群和鉀的含量上,雞肉也佔優勢,但豆腐在鋅、鎂、鐵、鈣的含量上較高,並且它還富含纖維。如果你不是素食者,專家建議將兩者都加入你的菜單中,以取得均衡的營養。值得一提的是,烹飪雞肉或豆腐時,最重要的是選擇健康的料理方式,這意味著避免選擇油炸,並且用大量新鮮香草和香料來調味,而不是過多的鹽。【資料來源】.Tofu vs. Chicken: Here’s How the Nutrition Differs, According to Dietitians.5 Reasons To Eat More Tofu.Health Benefits of Chicken
-
2024-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吃燙青菜補葉黃素,醫提醒「1吃法」根本「白吃」!青菜4種吃法都NG
現代人外食大多油又鹹,因此有人為養生力行飲食清淡吃,但有時清淡過頭也會出問題。一女子為補充葉黃素而多吃青菜,但青菜都燙一下就直接吃,結果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醫師指出,燙青菜不加任何油脂,脂溶性維生素是吸收不到的,吃了根本白吃。燙青菜不加油 吸收不到脂溶性維生素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分享門診一病例,一位58歲女患者為了補充葉黃素平常特別注意多吃青菜,但她不解向醫師詢問,為何仍不到60歲就黃斑部退化?江守山也覺得奇怪,一般黃斑部病變多是老年人的問題,但她不到60歲就得,且黃斑部色素密度檢查,發現黃斑部色素嚴重不足。問診後發現,女子為清淡養生,吃蔬菜多以生菜沙拉為主,吃燙青菜也是燙一下就直接吃,不加油。江守山告訴她,燙青菜這樣吃完全吃錯了,這樣吃根本不可能吸收到葉黃素。江守山舉研究實例說明,吃完全不含油脂的菜,無法吸收到任何的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K1、K2、茄紅素、葉黃素等。所以適度的油脂仍是有必要的。【疾病百科】黃斑部病變青菜4種NG吃法其實吃清淡點沒有錯,多吃菜也沒有錯,但飲食觀念仍要正確才會有健康效益。例如燙青菜不僅需要點油脂才吸收的到營養素,「燙」過度也會使營養素流失。營養師劉怡里曾受訪表示,燙青菜若過度汆燙,當中的維生素B群、鉀等豐富水溶性營養素都會溶於水中。高溫爆炒、爆香也會讓蔬菜內的營養素大量流失。因此即使攝取足量蔬菜,煮法不正確,也恐難獲得足夠營養。此外,也不鼓勵吃隔夜菜,並不是因為「有毒」,同樣是因為部分營養素容易流失。1.不加油2.汆燙過度3.高溫爆炒4.吃隔夜菜吃什麼可以補充葉黃素?台灣眼科學教授學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曾受訪指出,目前有花椰菜、南瓜、菠菜等天然食物含葉黃素,一天葉黃素攝取量只要約20毫克便已足夠,只要飲食均衡,便可從天然蔬果、食物攝取足夠葉黃素,若透過飲食無法獲得足夠葉黃素,也可考慮藉由保健食品吸收葉黃素,但劑量不宜過多,吃過量可能讓皮膚發黃。此外,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陳彥伯在《長庚醫訊》撰文也提醒大家,研究雖顯示飲食中補充葉黃素可以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惡化的機會,但並無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效果。.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芥藍菜、地瓜葉等.黃色蔬菜: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水果:柳橙、奇異果、葡萄、芒果等.豆魚肉蛋類:尤其蛋黃【參考資料】.《健康好生活》YouTube .《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專頁 .國健署健康九九 .長庚醫訊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5 癌症.胃癌
「恐怖漫畫之神」楳圖一雄胃癌逝!胃癌症狀像胃潰瘍、胃炎,胃痛自行吃藥可能忽略
有著「恐怖漫畫之神」稱號的日本漫畫家楳圖一雄於10月28日因胃癌過世,享壽88歲。楳圖一雄代表作品「漂流教室」在日本深受歡迎,更在1987年翻拍成電影,2002年翻拍成電視劇,由山下智久、常盤貴子等人主演。胃癌3大病因 發生率男高於女 依衛福部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胃癌排名第8位,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0人,每年新發生個案約40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2倍,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台北榮總副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偉強說,胃癌致病原因包括遺傳、長期食用醃製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等,由於日本飲食中多醃製食物,造成日本人罹患胃癌情形為世界第一,但醫學研究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為胃癌重要致病原因,罹患胃癌個案中,約8至9成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未改善,胃部可能因慢性發炎進展成胃癌,而若父母、兄弟姐妹有胃癌病史,也要提高警覺胃癌初期無明顯症狀 有症狀也與胃潰瘍、胃炎相似李偉強說,胃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即使有症狀也與胃潰瘍、胃炎症狀相似,如胃痛、胃脹等消化不良情形,門診收治胃癌患者已多為晚期,主要是胃不舒服時,民眾常自行購買藥物服用,而延誤了黃金治療期,建議若服用藥物後2至3個月症狀都未好轉,「病情可能就不是想的那麼簡單」,應盡速到醫院進行胃鏡、內視鏡檢查。李偉強說,確診罹患胃癌時,首先就是以手術切除腫瘤,但癌細胞容易侵犯胃四周的淋巴結、肝臟等,如有需要還須搭配化療殺死癌細胞。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增胃癌風險衛福部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依研究顯示,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以及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民眾為胃癌高風險族群,為幽門螺旋桿菌優先篩檢的對象。為降低國人罹患胃癌機會,國健署已於全台9個縣市試辦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計畫。民眾若想了解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建議可以選擇非侵入式檢查,如碳13尿素吹氣法、糞便抗原檢查及血清學抽血檢查,若有上消化道不適症狀或胃癌高風險族群,則須經醫師評估後進行侵入式胃鏡檢查。李偉強說,民眾若檢測出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務必至消化專科就醫,並服藥治療,以降低胃癌發生的機會。【疾病百科】胃癌
-
2024-11-05 醫療.泌尿腎臟
咳嗽、打噴嚏⋯不小心就漏尿?更年期必做「口訣操」有效改善尿失禁
隨著年紀越大,膀胱越不聽使喚嗎?女性進入更年期後,由於賀爾蒙變化,泌尿道和陰道黏膜變薄,加上骨盆底肌肉無力,容易造成漏尿的情況,尤其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提重物等腹部用力的時候更嚴重,甚至影響生活品質。想要避免此情況,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進行調整,並練習「骨盆底肌肌肉訓練」從此向漏尿說再見!尿失禁是女性常見的泌尿道症狀,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根據國民健康署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40~59歲已停經女性自述,更年期因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漏尿情形的比率為8.3%;而上廁所來不及導致漏尿的情形比率為4.2%,間接影響生活品質。50%更年期婦女會漏尿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劉蕙瑄指出,更年期的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產生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等症狀;其中,超過50%的人會出現泌尿道問題,更有超過50%的人以尿失禁、膀胱過動症為主訴。劉蕙瑄指出,女性因先天尿道短,比男性更容易產生漏尿問題,且隨著年齡漸增,膀胱肌肉容易萎縮,進而出現頻尿、尿急、夜尿、漏尿、尿失禁等症狀,使得患者不方便外出或是不敢用力,深怕咳嗽、打噴嚏、跑步就會漏尿,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更年期漏尿5招改善尿失禁不僅是一種生理狀態,同時也涉及個人衛生及社交的問題,而尿失禁隨著年紀增長幾乎是不可逆的。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幫助更年期女性擺脫漏尿問題,可以從生活習慣開始進行調整,有效提升生活品質:控制體重:體重過重會增加漏尿風險,因此建議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控制於18.5~24之間。肌力訓練:「骨盆底肌肌肉訓練」能夠強化骨盆底部肌肉群,預防漏尿的發生。適當飲水與排尿:建議每天喝水量達到1500~2000毫升,並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切記不要憋尿。飲食控制:平常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酒精等攝取,才能減少膀胱刺激。保持清潔:分泌物多時請以溫水清洗,盡量保持會陰部乾燥。骨盆底肌肉訓練3步驟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指出,「骨盆底肌肌肉訓練」是一種物理治療,藉由主動式的收縮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隨之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進而改善頻尿及尿失禁的情況,只要牢記「懂得收、收得住、動得好」的觀念,就能有效改善更年齡漏尿。骨盆底肌肌肉訓練怎麼做?首先找到舒服的坐姿,讓毛巾貼合陰道口,緩慢的收縮夾緊肛門,此時收縮的肌肉即是骨盆底肌肉;接著,運用枕頭或球夾在大腿中間,慢慢收縮骨盆底肌肉,感覺像把肌群向上提起。骨盆底肌的訓練頻率是每次收縮5秒鐘、放鬆5秒鐘,以10遍為1回合,每日做3回效果最好,也要記得勤勞做運動,也就是所謂「5510口訣操」:5510口訣操5:一次收縮5秒鐘5:再來放鬆5秒鐘10:以10遍當作1回合【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4831.html】
-
2024-11-0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體重減輕】「我沒減肥,但怎麼體重一直掉?」體重異常減輕要注意!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林敬晃主治醫師提供】43歲王小姐因嚴重口渴就診,即使飲料甜點毫不忌口,體重卻不升反降,連朋友都好奇詢問如何減法,讓她很不好意思。陳先生67歲是資深老菸槍,三個月來體重從72變成64公斤,褲頭鬆了一大圈自己都嚇一跳,雖然努力吃好多碗飯,但情況依然沒有改善。現代人將纖瘦與健康劃上等號,許多減重秘訣也不離「熱量赤字」四字。但在醫師眼中,非刻意的(Unintentional)體重減輕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首先,「非刻意」是指未特別執行減重計畫,或改變飲食習慣與身體活動量的情況;而臨床上需注意的「體重減輕」,則常以六至十二個月內下降超過原體重的百分之五(含)以上為標準。 非刻意的體重減輕有許多成因,需要醫師根據病史、伴隨症狀、抽血及影像檢查,甚至針對心理社會層面進行整體評估。下面列舉體重減輕的主要成因:一、惡性腫瘤雖然惡性腫瘤最令人擔心,但其實只佔全部二至三成,當中又以腸胃道惡性腫瘤最多,此外肺癌、淋巴癌或腎臟癌也是可能導致體重減輕的惡性腫瘤。醫師除了根據伴隨症狀,如厭食、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久咳或倦怠發燒等,也會輔以抽血、糞便或影像檢查進行評估,民眾亦可定期接受政府癌症篩檢服務,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其他腸胃道疾病除惡性腫瘤外,任何影響腸胃系統消化吸收或發炎的疾病,都可能導致體重減輕,如慢性腹瀉、胃食道逆流、消化性潰瘍、小腸結腸炎、慢性胰臟炎及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都是可能原因。三、內分泌疾病內分泌失調也影響著體內能量的新陳代謝,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代謝速度加快,導致心悸、手抖和體重減輕。未控制的糖尿病導致血糖過高,造成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利尿作用,近一步造成脫水現象,導致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是成年人常見的體重減輕原因之一。四、急慢性感染或發炎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會提高代謝率來對抗威脅,另外由於身體不適,也可能食慾不振而使體重下降。常見原因包括愛滋病、肺結核、肝炎病毒(如C型肝炎)、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此外,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也都可能影響腸胃道,降低食慾和消化功能。最後,一些重大慢性器官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和末期腎臟疾病等,也會讓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並由於器官衰竭的症狀、不適與心理影響,近一步導致體重減輕。五、神經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或帕金森氏症,藉由影響身體活動、情緒、感覺及認知,近一步導致食慾、吞嚥及食物獲取能力下降。心理層面則要評估是否具憂鬱、焦慮、躁鬱、厭食症等困擾,導致食慾不振與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神經及心理的障礙也容易涉及照護(如家庭支持)、居家環境(如獨居)及經濟能力等社會支持議題。六、其他一些如甲狀腺素、糖尿病、抗癲癇藥及失智症的治療藥物,都可能包含會引發體重下降的副作用。此外,酒精或非法物質濫用也須列入考慮。七、年長者的非刻意體重減輕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自然下降且脂肪比例增加,這些正常老化現象是積年累月的,不應與非刻意體重減輕劃上等號。此外,由於長者伴隨體重減輕的症狀不一定典型,成因卻可能更加複雜,除上述成因外,口腔衛生、身體功能下降、嗅味覺改變及咀嚼吞嚥(嗆咳)等原因也需列入考量,民眾可至家庭醫學或老年醫學門診,由專科醫師進行評估,並視需求安排其他醫療職系(心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介入。經醫師仔細檢查後,發現王小姐血糖超標,在給予降血糖藥物後口渴症狀大幅改善;陳先生則在胸部X光中發現可疑腫塊,除建議戒菸後續也轉至胸腔科進一步評估。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體重減輕的警訊,若有疑慮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評估檢查。【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11-05 醫療.眼部
有助預防黃斑部病變 專家建議每周吃2食物補葉黃素、玉米黃素
黃斑部病變是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多攝取蔬菜、水果、魚、蛋黃中的營養素,尤其建議每周吃2次魚、2至4顆蛋黃,就可以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有助於預防黃斑部病變。許惠玉提醒,民眾若有視力模糊、看東西有黑影、直線變曲線、字體扭曲變形時,要當心黃斑部病變上身。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且隨著年齡增加機率大增,65歲以上長者約每10人就有1人罹患。據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2019年發表於美國眼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研究指出,每天至少吃200公克蔬菜、2次水果、每周吃2次魚,就能降低42%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澳洲雪梨大學2020年發表於臨床營養雜誌「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則顯示,與每周吃少於一個蛋黃的人相比,每周吃2至4顆蛋黃的人,15年後發生黃斑部病變風險降低49%。許惠玉說,魚類如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DHA、EPA),其中DHA能保護眼部感光細胞免受氧化傷害,而EPA能降低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發炎。菠菜、芥藍菜、地瓜葉、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奇異果、芒果、葡萄、柳橙等水果則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可減少眼睛發炎、保護視神經。蛋黃也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澳洲雪梨大學視覺研究中心表示,攝取較高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人,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增加,而蛋黃含有這兩種營養素,每周吃2至4顆蛋黃最為合適,相較於每天吃1顆者,預防黃斑部病變效果增加。由於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為脂溶性營養素,許惠玉建議,可在烹調時加入些許油脂,有助人體吸收,以達到更好的護眼效果。預防黃斑部病變,許惠玉強調,中老年人每天至少需攝取300公克以上蔬菜及2個拳頭大小水果,深綠或黃橙紅色蔬果份量需達三分之一以上,每周吃2次魚、2至4顆蛋黃,就不用花錢購買營養品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此外,戒菸、每周運動150分鐘、減少太陽直射眼睛等也很重要,更建議50歲後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5 養生.聰明飲食
省錢又能遠離慢性發炎 營養師推薦6種他們最喜歡的冷凍蔬菜
發炎是眾所關注的健康問題,營養師安賽爾(Karen Ansel)表示,雖然有些發炎是正常且必要的,但長期的低度發炎卻帶來隱患,會使罹患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健康生活網站Eating Well報導,幸好在飲食中加入大量抗發炎食物蔬菜,可讓人遠離慢性發炎。安賽爾指出,多數人都以為新鮮蔬菜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是個常見的迷思,冷凍蔬菜和新鮮的一樣營養。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6種他們最喜歡的冷凍蔬菜:1.青豆一杯煮熟的青豆可提供降低發炎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超過每日攝取量的10%;此外,青豆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和多酚等多種植物營養素,這些有助於對抗發炎和損害細胞的氧化壓力。2.番薯一個中等大小的番薯含有的維生素A超過每日攝取量的100%,對腸道健康也有益,在控制發炎上扮演重要角色。番薯含有一種稱為抗性澱粉的纖維,能滋養腸道裡的益菌;當這些益菌滋生時,會產生被稱為短鏈脂肪酸 (SCFA) 的強力消炎劑。3.綠、白花椰菜花椰菜是十字花科蔬菜家族成員,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並含有抗發炎化合物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它已被證明可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營養師薛斯(Vandana Sheth)說,這對控制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者特別有幫助。4.甜椒與洋蔥在冰箱裡放袋甜椒、洋蔥混合蔬菜,除了省時省事,也是讓飲食充滿各種抗發炎化合物的簡單方法。甜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外,還有一種稱為槲皮素、能預防疾病的類黃酮,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營養師安德魯斯(Lisa Andrews)表示,洋蔥含有比任何蔬菜都多的槲皮素,兩者結合,好處加倍。5.綠葉蔬菜冷凍菠菜並非唯一可冷凍的綠葉菜,羽衣甘藍和寬葉羽衣甘藍也是很好的選擇。營養師戈蜜斯(Jacqueline Gomes)說,有些冷凍蔬菜加熱後會變得黏糊糊的,但這兩種綠葉蔬菜往往能保留其質感與味道,營養也不比菠菜差;它們含有大量的多酚,抗發炎且有助改善血管功能。6.豌豆豌豆雖也是豆科植物,但與青豆一樣,因營養更接近蔬菜,所以農業部認為它們是蔬菜。豌豆富含可溶性纖維,讓人體能吸收更多短鏈脂肪酸,有助降低發炎,讓腸道更健康;此外,也是有益心臟健康的植物蛋白來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5 醫聲.慢病防治
糖尿病童上課突然亂發脾氣、恍神,可能「這原因」造成!
當國小老師在學校遇到學童突然亂發脾氣,或者恍神、不專心,往往以為是孩子不受教,甚至可能很挫折、不知所措。事實上,專家提醒,這些情況,如果孩子又有第一型糖尿病,可能是低血糖警訊,千萬不要輕忽!今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夕,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愛胰協會攜手邀請日本模範糖友、醫師至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解說第一型糖尿病照護與相關衛教知識。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指出,第一型糖尿病發病年齡多在兒童期和青春期前後,也就是10到19歲之間,當孩子上課很容易感到疲倦,又常喝水、喊口渴、頻繁上廁所,加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就要提高警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部長楊宜瑱醫師則提醒,師生若發現有第一型糖尿病學童出現盜汗、臉色蒼白,或者如上述,情緒突然劇烈起伏、恍神、不專心,可能是低血糖警訊,可以嘗試給予糖份,幫助解除低血糖危機。常進行糖尿病校園衛教活動的愛胰協會常務理事、護理師劉苑菁分享時提到,有些孩子因罹患疾病而遭受異樣眼光,像在上課時發生低血糖,需立即進食,卻被誤會偷吃東西、使用數位設備監測記錄血糖,也被認為有特權攜帶手機,注射胰島素時,有時也遭誤認注射毒品,甚至以為糖尿病會傳染等,或者吃零食的時候,必須慎選食物,而這些偏見常導致讓孩子不敢在校園公開病情,進而影響血糖控制、健康管理。「不要因生病而變弱,反而應該因病而更堅強!」日本模範糖友大村詠一為前日本國家有氧體操選手的代表,4歲開始接觸有氧體操,但8歲時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一度因飲食、治療影響體操表現,在持續努力下,於2002、2003年有氧運動競技青年組取得世界冠軍,退役後積極參與推廣糖尿病去汙名化活動。他說,小時候自己會躲起來打胰島素,也不想解釋自己的疾病,怕被同學投以憐憫目光,但在老師鼓勵下,曾一次作文中分享自己的疾病,沒想到意外獲得許多同學幫助,甚至還有朋友願意幫忙創作繪本,讓更多人認識第一型糖尿病,令他非常感動。愛胰協會從2019年與台灣諾和諾德藥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多場校園講座,並提升友善環境。劉苑菁說,「有小糖友回饋,活動後同學們不再投以異樣眼光,能夠自在地在學校測量血糖和注射胰島素,若有低血糖等狀況也能獲得即時協助。」李洮俊補充,國健署曾發行「學校糖尿病照護參考手冊」供師長、校護參考,再搭配校園的衛教活動,期待改善小糖友的校園生活品質,也希望透過系列活動,讓第一型糖尿病學童不再受到異樣眼光,學校師生也能多了解飲食、運動對血糖控制有多重要性,同時也能多關心同學,傳遞正向力量。
-
2024-11-05 養生.保健食品瘋
7個跡象透露你可能缺乏維生素D!吃錯多吃都有害 掌握3重點正確補充維他命D
維生素D之所以被稱為「陽光維生素」,即是如果有足夠的日曬,在陽光照射下就可在皮膚中產生。但由於並非所有地方所有季節每天都有充足的陽光;再者,現代人工作型態以辦公室居多,每天長期待在室內。因此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那要怎麼知道自己維他命D攝取不足?根據《The Telegraph》整理,若身體出現以下7個跡象,你可能就是缺乏維生素D。7跡象顯示維生素D攝取不足1. 疲勞2、感冒3、骨頭痛4.肌肉疲勞酸痛5.傷口癒合緩慢6、掉髮7.體重增加缺乏維生素會怎樣?大部份人都知道,長期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但其實不只骨鬆問題,維生素D缺乏也會影響免疫力、腸胃道吸收,也與肝腎、憂鬱症、副甲狀腺亢進等疾病罹患相關。如何攝取更多維生素D? 有3個方法可以讓你攝取到維他命D:日曬、飲食、營養補充劑。如果可以,每天曬15分鐘的太陽當然是最直接的方式。此外,你還可以透過以下幾種食物攝取到較高的維生素D:.曬過的蘑菇、乾香菇:烹飪前將乾香菇、蘑菇置於陽光下幾個小時,維生素D含量會增加。.強化植物奶:但有機植物奶通常不添加維生素。.強化牛奶.強化穀物.蛋黃.油性魚類:鮭魚、鯖魚和沙丁魚是最好的來源之一。.紅肉和肝臟維他命D補充劑怎麼選、怎麼吃?如果陽光及飲食都沒辦法,則要透過維他命D補充劑,請選擇非活性的維生素D,D2或D3皆可。至於活性維他命D則屬藥物,不可隨意吃,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之前受訪指出,副甲狀腺功能異常、低血鈣患者才需要服用活化型D3。更要提醒,吃維他命D補充劑絕不是多多益善,吃過量是會有副作用的。不建議一次就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從600IU(15微克)開始;經抽血證實是嚴重缺乏維生素D,才建議補充到1000IU(25微克)的劑量,高劑量使用3個月後,也要再抽血確認是否已足夠,待恢復正常後,再調回正常劑量補充。維他命D補充掌握3重點1.選擇非活性的維他命D補充劑。2.成人每天攝取量不應超過100微克(mcg),10歲以下兒童不應超過50微克,對多數人來說10微克便足夠。3.維生素D3為脂溶性,搭配油類攝取更能促進吸收,飯後吃效果好。【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1-05 養生.聰明飲食
吃堅果對健康有益 但專家提醒攝取過多可能有3種潛藏的壞處
吃堅果對健康的益處應該毋須多言,例如與更好的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甚至減重有關。堅果本身富含蛋白質、纖維、健康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堅果有哪些好處?.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蛋白質含量高。.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非必需胺基酸的良好來源。.富含健康的植化素。專家指出,堅果可以幫助提升能量,甚至可能在延年益壽方面發揮作用。此外,堅果既能單獨食用,也可加入各種菜餚中。不過,堅果攝取過量可能會有一些潛在的問題。因此,每天吃堅果是健康的。根據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堅果種子類的每日建議食用量為一份,指的是無調味堅果,換算成可食用的數量,開心果約為15粒、杏仁果及腰果約為5粒、核桃仁約為2粒。然而,過量食用可能會以3種明顯的方式對你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以下為你應該注意的事項。1.體重可能會增加因為堅果熱量高,這意味著它們每份所含的卡路里比其他食物要多。例如每盎司(約28克)的杏仁大約有160卡路里。如果你不考慮這些額外攝取的卡路里,這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換言之,若你能將額外的卡路里納入整體均衡的飲食中,那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例如在一份低卡路里的沙拉中加入堅果來增加飽足感。2.可能出現脹氣、腹脹和消化問題專家指出,若你在吃堅果後感到脹氣或不適,你並不孤單。這是一種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因為堅果中含有的植物酸和單寧,使其難以消化。此外,短時間內攝取過多的脂肪,可能會導致腹瀉,而這是堅果中豐富的成分。如何防止這些不愉快的問題?專家指出,最簡單的方式即遵循飲食指南建議的每日攝取量。3.過多的巴西堅果會導致硒中毒巴西堅果是硒的極佳來源,硒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支持健康的甲狀腺功能並有助於減少發炎。硒很重要,但人體只需要少量。硒中毒可能會使你的指甲變脆,導致口氣異味,甚至引發肌肉和關節疼痛。需要注意的是,硒過量主要與巴西堅果有關,所以在吃其他類型的堅果時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專家建議,每天最多吃四顆巴西堅果,若是為了謹慎起見,也可以減少到每兩天吃四顆。整體而言,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注意你吃的堅果的份量,或者預先準備好堅果的數量以控制你的食用量。【資料來源】.3 Surprisingly Bad Things That Can Happen if You Eat Too Many Nuts.Cleveland Clinic: The Health Benefits of Nuts.「腰瘦」不用運動-天天吃7顆堅果,連續8周,腰圍就可以減少3公分?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一張表檢測是否缺乏蛋白質 醫師推「KetoFLEX 12/3進食法」提升吸收率
很多人都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日本消化專門科的醫師平島徹朗、秋山祖久的新書中卻指出,實際上80%的日本人都缺乏蛋白質,原因在於就算吃進足夠的食物,腸道卻無法有效吸收營養。 書中有張表列出了10種症狀,如果符合其中三個或以上,就很可能是體內缺乏蛋白質。1.容易脹氣、腹瀉。2.放屁味道難聞。3.容易發胖,即使減肥也很難瘦下來。4.頭髮乾燥。5.肩頸僵硬和腰痛。6.容易累,疲勞難以消除。7.睡覺不好,白天感到睏倦。8.感冒的話很難治好。9.經常覺得煩躁。10.怎樣都覺得提不起勁。蛋白質是身體組成的重要元素,一旦缺乏很可能使老化、肥胖、慢性疾病的情況更加嚴重。對此,書中就建議民眾使用「KetoFLEX 12/3」飲食法,來增加蛋白質的吸收效率。美國醫學權威「KetoFLEX 12/3」輕酮飲食法 12小時斷食提高蛋白質吸收率 「KetoFLEX 12/3」飲食法是由美國醫學博士戴爾·布雷德森(Dale Bredesen)所提出,他同時也是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權威。這種飲食法有一條原則,就是禁食 12 小時,睡前至少 3 小時不吃東西。在斷食的狀況下,身體會進入輕度酮症(ketosis)狀態,促使大腦以「酮體」作為能量來源,並且促進細胞自噬作用,這種機制會促進細胞更新並有效利用攝取的蛋白質。此外,KetoFLEX 12/3 飲食法還有助於清除大腦中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並擁有調節血糖值、抑制發炎等效果。醫師指出,執行「KetoFLEX 12/3」飲食法之外,也要搭配早睡早起的習慣,讓體內生長激素進行更有效的利用,生長激素有助於體內脂肪分解、肌肉合成和修復細胞,和斷食帶來的好處是相輔相成,只要身體和腸道環境改善了,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就會跟著提升。
-
2024-11-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冰箱冷凍庫東西常放到過期?日收納專家推「聰明放法」再也不怕浪費食物
不少人也許都有這樣的經驗,平常採買食物習慣先放冷凍,家裡冷凍庫總是塞滿滿,原本是想延長保存期限,但大掃除時卻翻出一大堆過期食品。日本居家達人野村京子就教大家如何有效擅用冰箱空間,方便日常食物拿取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浪費。野村京子指出,防止食物不小心放到過期的關鍵在於「隨時更新」,不堆積舊食物、有進有出才能達到冰箱保存而非囤積的效果,她分享3項原則有助於讓冷凍庫保持循環更新:原則一、將食物垂直放置許多人到超市剛採買完,回家就先往冷凍庫隨意一塞,但食物往往越疊越多,如此一來被壓在最下層的那幾樣東西便變得不方便查看、拿取,懶得翻找最終落得過期的下場。而試著習慣將食物改成垂直放置,讓空間更好整理之外,也能有效避免忘記拿出來料理。原則二、從左前方開始排列食物按照保存期限將食物排序,最先到期的食物放在冷凍庫的左前方,日常就按照順序從左前方開始拿取,透過這個管理技巧可以確保最舊的食材會先被用掉,也不需要每次都要檢查日期,不囤積就能防止食物因為冷凍太久而變質。原則三、將舊的食物移到前面如果按照原則二使用食物,冷凍庫前方的空間將會空出來,這時就可以重新調整位置,將後方的食材移到前面,保持舊的在前、新的在後。透過執行上面三項原則,就可以讓冰箱內的食物盡量新鮮,而且還能更快決定今天的菜單,例如冰箱左前方現在放的是一包牛排,依照原則就會把它拿出來煮掉,如此一來便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考慮要吃什麼了。
-
2024-11-04 醫療.皮膚
頭皮屑讓人好尷尬!5招養出健康頭皮,洗頭時順便做1件事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面臨頭皮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頭皮油脂分泌過多、頭皮屑增多、瘙癢,以及出現小紅疙瘩等。這些症狀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引發心理上的困擾。頭皮為何變得不健康了.遺傳因素:遺傳是影響頭皮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後出現頭皮油脂分泌過多的情況,這通常與家族遺傳有關,若家族中有人出現過頭皮健康問題,那麼自己也容易出現類似問題。.激素變化:激素的變化對頭皮健康有顯著影響,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月經期,會導致油脂分泌增加。這種現象在青少年和年輕女性中常見,往往還伴隨痤瘡等皮膚問題。.飲食習慣:飲食習慣在頭皮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糖、高油脂的食物不僅對身體健康有害,還會加重頭皮的油脂分泌。研究表明,過量攝入這些食物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加重頭皮問題。相反,均衡飲食,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和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持頭皮健康。.生活方式:睡眠不足和精神壓力大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加劇頭皮油脂的分泌。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鍛煉可以幫助調節內分泌,進而改善頭皮健康狀況。.環境因素: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和生活環境的改變都會影響頭皮健康。空氣中的灰塵和污染物會刺激頭皮,導致瘙癢和炎症。此外,環境過於乾燥或潮濕也會對頭皮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頭皮健康問題常見症狀.頭皮油膩:油脂分泌過多通常表現為頭皮髮油,頭髮緊貼頭皮,同時可能伴隨著頭皮屑的增加。.頭皮屑增加:正常情況下,頭皮會定期脫落一些死皮細胞,當這些細胞積聚時,就會形成可見的頭皮屑。頭皮屑增加往往是頭皮不健康的一個信號。.瘙癢:瘙癢是一種常見的頭皮不適感,可因油脂過多、乾燥或真菌感染引起。頻繁的抓撓會導致頭皮進一步受損,形成惡性循環。.紅疙瘩:紅疙瘩的出現可能是毛囊炎或其他皮膚病的表現。如果伴隨疼痛或有膿液,建議及時就醫。日常頭皮護理5招.正確洗頭:洗頭是保持頭皮清潔的基本步驟。建議使用溫水洗頭,避免水溫過熱,因為熱水會刺激頭皮,導致油脂分泌增加。每週洗頭2~3次為宜,過於頻繁可能導致頭皮油脂失衡,而洗髮太少則可能導致污垢堆積。.選擇合適的洗髮產品:不同的頭皮類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洗髮產品。對於油性頭皮,可以選擇清爽型洗髮水,而幹性頭皮則需要滋潤型產品。避免使用含有硫酸鹽和酒精等刺激成分的產品,雖然這些成分可以暫時緩解瘙癢,但可能會刺激頭皮,加重局部炎症。.適當按摩:洗頭時可以適當進行頭皮按摩,促進血液迴圈,增強毛囊的營養供給。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還有助於緩解壓力。.注意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對頭皮健康至關重要。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和堅果等,不僅能改善頭皮健康,還能對抗炎症。此外,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水果和蔬菜,如藍莓、菠菜等,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促進頭皮健康。.減輕壓力:精神壓力過大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加劇頭皮問題,可以嘗試通過瑜伽、冥想、深呼吸等來放鬆身心、減輕壓力。必要時應尋求醫生的幫助雖然大多數頭皮問題可以通過日常護理得到緩解,但在某些情況下,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是必要的。.長期瘙癢和頭皮屑過多:如果頭皮瘙癢和頭皮屑過多持續存在,採取護理措施後仍無法改善,則需要考慮是否存在脂溢性皮炎或銀屑病。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現為頭皮油脂分泌過多,伴隨紅色斑塊和油膩的鱗屑;銀屑病則表現為紅色斑塊上覆蓋乾燥的銀白色鱗屑,鱗屑易於脫落並反復生長。.明顯紅腫或有膿液:如果頭皮上出現小膿包、丘疹,或有明顯的紅腫、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就醫。這可能是毛囊炎等感染性疾病的表現,需要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對於長期反復發作的頭皮問題,最好到醫院皮膚科進行檢查。醫生通過皮膚鏡等檢查方法可放大觀察頭皮,明確診斷。無創皮膚影像工具為頭皮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極大助力,可以大大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頭皮養護要謹慎選擇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理髮店和頭療店可提供頭皮養護服務,包括深層清潔、按摩、護理等。需要注意的是,頻繁或不當的頭皮護理可能對頭皮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過度清潔頭皮會導致頭皮乾燥,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選擇適合自己頭皮類型的產品,始終是保持頭皮健康的關鍵。洗頭店使用的產品並不適合每個人,尤其是那些含有強刺激成分或香料的產品,可能導致頭皮問題加重。去角質產品也常被推薦用於去除多餘的油脂和鱗屑,但強力去角質產品往往含有顆粒或強效化學成分,可能會破壞頭皮的天然保護屏障。健康的頭皮表面有一層天然油脂,能防止水分流失,阻擋外界刺激,過度去角質會破壞皮脂膜的天然平衡,使頭皮變得乾燥和敏感。維護頭皮健康要從生活習慣、飲食調節到醫療干預等多方面入手。科學的護理方法和及時的醫學指導能夠幫助我們有效解決頭皮問題。保持良好的頭皮狀態不僅有助於改善個人外在形象,更關乎身心健康。
-
2024-11-04 焦點.健康知識+
貧血多吃含鐵食物能改善?「這類型」恐越補越糟!一表看貧血7類型+4類補血食物
貧血症狀包含頭暈、疲倦、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等等,天生或後天等眾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貧血。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貧血主要影響幼兒及女性,包含孕婦、產婦、經期等,據估計,全球約有40%的6~59月齡兒童、37%孕婦及30%的15~49歲婦女受到貧血影響。一表看貧血原因及7類型貧血可能因缺乏營養素、飲食不均或營養吸收不足、感染、發炎、慢性疾病、遺傳性紅血球疾病等多種因素引起。依貧血原因,可將分成以下7種類型:長期貧血會導致身體細胞組織缺氧,增加心肺疾病發生率。貧血症狀表現取決於成因及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輕微貧血者可能只會感到疲倦甚至無症狀,不過,依世界衛生組織說明,貧血可能會引起以下幾種症狀:疲倦;頭暈或眩暈;手腳冰冷;頭痛;呼吸短促,尤其是疲勞時。嚴重貧血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症狀,包含:嘴唇發白;皮膚和指甲下蒼白;呼吸急促及心率變快;站立時,有頭暈感;身上容易出現瘀青。4大類補血食物適當補充鐵質,有助於改善貧血症狀,而補充維生素食物也能促進鐵質吸收。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19歲~50歲之成人,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為男10mg、女15mg,而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之孕產婦,每日應另以鐵鹽供給30毫克之鐵質。以下整理4大類補血食物:·優質蛋白質: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鐵質吸收,推薦可多吃豆、蛋、魚、肉、奶類,素食者可吃毛豆、黑豆、紅豆、黃豆等補充蛋白質。·含鐵食物:紅肉、豬血、豬肝、黑芝麻、紫菜、紅莧菜、菠菜等等含鐵量高的食物。·維生素食物:尤其是維生素B12及維生素C,平時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及水果,如番茄、橘子、番石榴等,而蛤蠣、牛肉、海帶都是補充維生素B12不錯的選擇。·葉酸食物:高麗菜、蘆筍、龍鬚菜、油菜、小白菜、奇異果、芭樂、鷹嘴豆、柳丁等。 參考資料:世界衛生組織(WHO)、社團法人台灣醫事檢驗學會、Mayo Clinic、Cleveland Clinic、台中醫院、南投醫院、高雄市醫師公會、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中華骨髓移植關懷協會、藥博士 正藥說 延伸閱讀: 去咖啡廳,你會點冷的還熱的?日本失智症名醫:5個導致「失智」的生活習慣,你也中了嗎?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轉眼立冬 進補錯了反傷身 中醫師:此時以「溫補」為主
全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北部、宜蘭更可能降至攝氏20度。中醫師吳明珠說,周四就是「立冬」,為廿四節氣之一,代表冬天的開始,大家關注養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老虎」,可見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吳明珠說,立冬後,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尤其是清晨、深夜時氣溫降低,最近感冒、過敏患者也確實增加不少,但「進補應以溫補為主,大補反而傷身」,應讓身體慢慢調適步入冬天模式。接下來,分別在食、衣、住、行提醒民眾立冬應該注意的事項。 食:立冬為冬天開始,進補食物以黑色為主,包括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主要進補為腎臟;相較於秋天,現在烹煮食材需要溫熱一點,煮菜時可以多添加薑、蔥、蒜、辣椒等辛溫香料及肉類,但若是燥熱體質,應避免使用老薑,以防身體更佳燥熱不適。「立冬」的天氣尚未進入「冬至」的寒冷階段,進補要以溫補為主,切忌大補反而傷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適量,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是自行燉煮烏骨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立冬是由秋天進入冬天的一個過程,此時肺部的滋養仍不可輕忽,而滋養肺部是以白色食物為主,因此,可以將牛奶、豆漿,搭配黑芝麻,已達到同步滋養肺、腎的目的。衣:立冬前後,氣溫降低,中醫常說「寒從腳下生」,建議外出時,盡量不要穿短袖的衣物、涼鞋,並記得添加外套、圍巾、背心、襪子,尤其是清晨、深夜返家時,務必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各類細菌、病毒入侵。立冬天冷,冷風容易從後頸部的風府穴、風池穴入侵,造成頭暈、頭痛、提不起勁等症狀,這時應戴上圍巾,以防冷風入侵,受到風寒。住:立冬後,夜晚氣溫降低速度快,睡眠時間應該提早一點,比如立冬前可能凌晨12、1點睡覺,立冬後應提早至12點前,約11點左右睡覺,有助身體循環變好,慢慢調整至冬天模式,有助提升免疫力。但若太晚睡覺,寒氣容易入侵體內,恐出現血氣不足、代謝不佳等情形,造成免疫力降低。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長者應注意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急劇的變化,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孩童的氣管也需要多加留意,降低過敏、氣喘的機會。此外,立冬後,早晚氣溫偏低,一早睡醒可能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這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溫熱的雞湯、小米粥等,並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部虎口的合谷穴各一分鐘,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行:在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多注意保暖。吳明珠說,立冬開始應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的天氣,好好進補、滋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最好準備。
-
2024-11-04 焦點.元氣新聞
吃越補越好?醫揭腎臟病友「飲食誤區」!精準營養更有助維持體力
黃大哥從國中就發現有慢性腎臟病,儘管他盡力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但到了50歲時,仍免不了要開始洗腎,洗腎結束後,整個人會感覺精神不佳、沒有體力,讓黃大哥的心情盪到谷底!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黃大哥平時相當注重飲食管理,也會在洗腎後格外補充營養,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現在的黃大哥,一個禮拜中有三天必須到醫院洗腎,而其他時間,他可以開車載著太太到處遊山玩水、到山上的果園巡視,生活照樣過得多采多姿!腎友飲食限制多,牛奶、起司等都不能吃,黃大哥在朋友的建議下,多看看,多比較,最後選擇了「力增洗腎配方」,主要是因為「它的風味很好!覺得好喝,才能常常喝」,喜歡喝咖啡的黃大哥,用力增營養品代替牛奶,加入一小杯咖啡,這款自製拿鐵讓他喝了3、4年都不膩。黃大哥認為,「力增洗腎配方」可以有感補充體力,也能補充流失掉的營養,小小一罐,外出旅行時方便隨身攜帶,肚子餓就當點心喝。雞湯、牛奶、罐頭、豆類都NG?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醫師表示,腎臟病還沒洗腎之前,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限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克以下,假設體重是60公斤,蛋白質攝取量要在48克以下,進入洗腎後,則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提高到每公斤體重1~1.2公克,相當於體重60公斤的腎友,可以吃到72公克的蛋白質,來維持肌肉量。「很多腎友都以為攝取營養吃越補越好,這是相當常見的飲食誤區。」林醫師指出,大多傳統補品內含當歸、人蔘、雞湯,都屬於高磷、高鉀的食物,一般市售牛奶,無論全脂、低脂,含磷量較高,也不適合腎臟病人,還有罐頭、甜點、豆類,也都是高磷食物。有些腎友會道聽塗說,這個不敢吃、那個也不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林醫師建議腎臟病友在飲食方面,一定要維持足夠的熱量,讓自己不會因為肌肉量不足或年紀增長而逐漸沒體力,其次是要補充欠缺的營養素,幫助維持健康。如果有這方面困擾的朋友,可以選擇專為腎友打造的「力增洗腎配方」,一次補充熱量和營養。適量優蛋白+關鍵肉鹼,補充營養精準又簡單「力增洗腎配方」有18%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低糖、順口好喝,且添加BCAA支鏈胺基酸,幫助補充體力,並添加關鍵的肉鹼,有助身體的「馬達」運轉產生能量,讓生活更有動力,還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D3等營養素,也是腎友所需的營養。林軒任醫師認為,很多腎友會遵循營養師的指導去計算各類食物要攝取「幾份」,但是在生活中難以落實並持續實踐。對腎友來說,日常飲食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搭配營養品,更能精準、方便的補充營養缺口,確保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在洗腎室第一線照顧患者的護理師表示,腎臟病患者飲食吃得好,相對體力就會好,家屬照顧起來也會更輕鬆。「力增洗腎配方」即開即飲,提升備餐的便利性,而且口味選擇多、冷熱皆宜,可以做不同的變化。有時患者到醫院洗腎,家屬無法隨侍在側,只要準備一瓶力增飲,患者餓了隨時可以打開來喝。最特別的是,「力增洗腎配方」添加肉鹼成份,有助提升活力。家屬可多鼓勵年長、營養不充足、食慾不佳、不好咀嚼的腎友多從事戶外活動,搭配「力增洗腎配方」補充營養,幫助維持生活品質,擁有「腎力人生」!
-
2024-11-03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老菜脯的世代共融
午後,取出半根老菜脯,洗淨切片,用茶油小火煸香後加雞肉略炒,入水,沸後加薑片、紹酒、冰糖,轉小火慢熬,漸漸地,空氣輕溢一股鹹香,暖暖地,柔和了秋燥。我一邊在餐桌上看書,一邊顧著爐火,隱約察覺,等待有時是幸福的,沒有可等之人,生有何戀,沒有可待之事,生有何歡?閩南語稱蘿蔔為「菜頭」,「脯」是乾製或醃製的脫水食物,因此蘿蔔乾就稱為「菜脯」。菜脯價賤,詩人向陽「阿爹的飯包」描寫小朋友好奇爸爸每天出門上工時帶的便當內容,心想「阿爹的飯包起碼也有一粒蛋,若無安怎替人搬沙石」,結果「有一日早起時,天猶烏烏,阮偷偷走入去灶腳內,掀開阿爹的飯包:無半粒蛋,三條菜脯,蕃薯籤參飯」,讀來讓人心酸。菜脯重鹹,台灣在1935年發生規模7.1級的「關刀山地震」,當時霧峰林家籌措賑災物資,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記錄「買米4500斤、小鐤百口、魚脯百斤、菜脯10斤」,少量菜脯就可以讓人吃上一大碗飯或粥,正是俗諺「時機仔,菜脯罔咬鹹」的寫照。鞭神老師李廼澔曾爬梳台灣菜脯類別,北部桃竹苗與南部屏東地區多屬於客家菜脯,北部使用梅花種蘿蔔製作,條狀的「蘿蔔乾」經過搓鹽、日曬等工序,薄片狀的「蘿蔔錢」和細條狀「蘿蔔絲」則不加鹽巴直接日曬,屏東美濃則以白玉蘿蔔當原料,並分成甜、鹹兩種。中部以彰化、南投、雲林、嘉義的閩南菜脯為主,都經過鹽醃日曬,概分為整條蘿蔔製作的「條仔脯」,較小的 「人參脯」,蘿蔔對剖切塊的「大脯」、「小脯」,以及碎丁狀的「碎脯」、「珍珠」。菜脯最常見的料理是菜脯蛋,是早年上學帶便當常見菜餚,不過這道媽媽家常菜卻在1940年代登上宴席料理,中日戰爭導致外來糧食不足,1941年全台實施物資管制,讓酒樓原本以福州、廣東或四川大廚主勺的「大陸料理」,轉化引入臺灣本地原料的菜脯蛋、虱目魚等家常菜,例如當時有「台北文化沙龍」美譽的大稻埕「山水亭」,老闆王井泉就透過黑市和北投農家等在地管道,供應各式新鮮的「台灣菜」,從此宴席菜有了「台灣味」。菜脯蛋第二次華麗登場則與1960年代開始起飛的台灣經濟有關,青葉、欣葉等台菜餐廳崛起,為了讓菜脯蛋邁向職業級,演變出正圓形、立體的厚片烘蛋,一份價格如今賣到250元上下。菜脯雞是另一道「曖曖內含光」的菜色,外表樸拙卻韻味十足,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今年的520就職國宴第四道菜就是竹筍菜脯雞湯,用意或許如黃越綏詩作,「一甕一甕兮菜脯,無同款兮甕仔醃出同款兮台灣情,一路呣驚風吹日曬」。我在30多年前就喝過媽媽煮的老菜脯雞湯,這道料理卻在近20年來廣受歡迎,甚至在商業化大量需求下,老菜脯意外成為「黑金」,921大地震後陸續傳出民眾整理老屋時翻出發黑老菜脯的故事;台東縣關山鎮農會2012年成立蘿蔔銀行,收集老菜脯,其中一甕40年老菜脯還被識貨客人以20萬元高價買走。很巧,電影《總鋪師》裡,「憨人師」吳念真就送給小婉師一甕40年老菜脯,做為辦桌比賽的祕密武器,小婉問怎麼用?憨人師回說:「心如果歡喜,菜就好吃。」數年前與太太文娟赴高雄六龜山區參加她的大學同學會,主人秀芬用自養的珍珠雞煮了一大鍋菜脯雞湯,同時動用了老菜脯、剛製成的青年菜脯和新鮮菜頭,堪稱「三代同堂」,讓湯頭滋味更豐富。晚間,眾人把酒憶苦思甜,山林中高歌,菜脯雞湯冷了再熱,「三代菜頭」不斷交融,重新加溫友情,只是箇中鹹甜,唯有自己體會。
-
2024-11-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看到座位就坐下?旅遊專家曝使用機場貴賓室絕不會做的5件事
內幕(Insider)新聞網站撰稿人蘿賓絲(Jill Robbins)每個月至少出差一次,她的達美(Delta)航空聯名卡與全球1500多個機場貴賓室的會員卡Priority Pass,讓她不論在哪都能使用機場貴賓室。她表示,身為飛行常客,以下是她在機場貴賓室從不做的五件事:1.看到第一個座位就坐下多數機場貴賓室都有各式各樣的座位,從附有電源插座的書桌式工作區到舒適的軟墊沙發應有盡有。但蘿賓絲表示,除非貴賓室非常擁擠,而且那是她唯一的選擇,否則不會看到第一個空位就坐下。她說,她會從入口處是否有人排隊來判斷貴賓室有多擁擠,許多貴賓室在接近飽和時便不再開放,所以找座位通常不是問題。如果不熟悉貴賓室的布局,她會走一圈看看所有座位。蘿賓絲說,她會先找附有USB插槽的舒適椅子,這樣就可為手機充電;她也喜歡坐在遠離自助餐檯、吧台和洗手間的位置,可享有安靜的片刻。2.把胃塞滿食物貴賓室供應的食物差異很大,從精心設計的菜餚,到一碟碟小吃與隨手可取的零食,但通常有許多熱食。蘿賓絲說,這些食物可能很誘人,但她沒有「不吃白不吃」的心態,除非餓壞了或知道有段時間吃不到東西,否則不會把盤子裝滿滿,讓長途飛行前吃太飽或脹氣。雖然酒吧總是旅客的熱門選擇,但她不太在意那些免費提供的酒精飲料。她說,偶爾會喝一點,但不想在長途飛行前脫水,或醉到未注意隨身行李及登機時間。3.不顧其他旅客感受蘿賓絲表示,除非貴賓室幾乎空無一人,否則她不會佔用一個以上座位,也不會把背包放在椅子上;當她在找座位時,有時很懊惱,因為許多座位被佔當成置物空間。她說,使用耳機也是基本規則,雖然她經常看見有人不戴耳機就觀賞影片或用FaceTime視訊,「這很無禮」。蘿賓絲也經常看到一些噁心行為,例如脫鞋把腳放在桌椅上,或不在洗手間剪指甲。她說,貴賓室提供了舒適、像家的環境,但要記住它們是公共空間。4.小睡片刻蘿賓絲表示,即使很累,且貴賓室有舒適的躺椅,她也不會在那睡覺,總是擔心會錯過航班。即使轉機期間很長,她也未累到非睡一覺不可,何況多數貴賓室都有時間限制。她說,如果很累,讓雙腳休息一下就夠了。5.到機場另一個航廈使用貴賓室蘿賓絲說,雖然她喜歡待在貴賓室,但除非停留至少兩小時,否則不會離開航班的航廈去尋找貴賓室;即使她對機場很熟悉,仍會猶豫是否要這樣做。她說,她絕不想錯過航班,只因為想在登機前享受些額外的舒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3 名人.黃斌洋
漱口水是智商稅嗎?牙醫師告訴你究竟要不要用以及該怎麼選
日常除了刷牙與牙線外,需不需要外加漱口水?我在臨床上常被問及漱口水相關問題,在此分作兩集整理與分享。我們先把有牙垢的牙齒想像成充滿汙漬的地板。牙刷與牙線好比專掃地板大面積灰塵的掃把與小縫隙污漬的雞毛撢子,而漱口水就像是掃完地後清洗地板的消毒水。藥水一定要等地掃乾淨後再沖才能深入各種縫隙,同樣漱口水也必須在徹底刷牙與使用牙線後,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漱口水既無法取代牙刷及牙線,若潔牙標準而徹底且口腔又沒有特別異狀,漱口水的使用也變成輔助選項而非必要步驟。首先來看法規上的漱口水分類,國內法規將漱口水分為兩類:成藥型漱口水衛福部定義「含有氯己定,濃度範圍介於0.1%~0.2%、或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濃度範圍介於0.045%~0.1%之間」者為成藥型漱口水,用以口腔內殺菌消毒之「藥品」規範。這類產品製造輸入及上市應符合藥事法相關規範。一般型漱口水雖稱為「一般型」,但成分也可能含有上述成藥型漱口水主成分,只不過濃度尚未達到藥品級規範。產品標註只要符合商品標示法之規定即可。兩者最大差異就在特定成分的「濃度」。濃度高療效強,但被歸類為成藥,過當使用就可能對口腔及牙齒造成負面影響;反之濃度低或含有其他成分的漱口水,雖然被歸類為一般型,但終究是化學性產品,過當使用對仍可能有不當影響。接下來是使用目的上的分類。協助控制牙菌斑、牙齦炎美國牙醫學會ADA指出「在確實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潔牙後,使用這類特定藥用漱口水,才可能輔助控制牙菌斑、牙齦炎。」這句話的重點在於「特定」(需使用具長期驗證有效的成分)、「藥用」(本身是藥品)、「確實潔牙後使用才有效」(無法取代物理潔牙步驟)。因此使用過程仍須謹慎。協助預防蛀牙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建議包括吞嚥動作已成熟且較易齲齒的兒童、齒列矯正中的患者、口腔手術病患、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者、牙齒有鋼絲固定者等需加強蛀牙控制的族群,可以跟牙醫師討論是否透過含氟漱口水協助。但兒童以漱口水作防蛀使用要特別留意,因為會有誤吞風險,因此6歲以下的兒童建議不要使用,除非由牙醫指導;6歲以上、12歲以下兒童,需在大人指導下使用。但如果日常所用牙膏已含氟且附著在牙間夠久,由於牙膏的含氟配方附著效果比漱口水更好,因此是否要同步使用含氟漱口水,可以再請教牙醫師。減少口氣透過漱口水應該屬於暫時緩解,因為若沒有找到口臭的原因,例如是吃某些含硫化物食物、潔牙方式不正確,或有糖尿病或慢性胃酸反流等健康狀況,都會讓口氣反覆出現。且仔細看成分標示很重要,例如有研究證實,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含酒精的漱口水會造成口乾,而唾液的其中一項功能就是幫助口氣清新,因此口乾就是造成口氣的成因之一。牙齒減敏與美白減低敏感型漱口水通常含有硝酸鉀成分,而國外也的確有美白類的漱口水。但台灣衛福部似乎尚未針對這類漱口水有所規範。所以有需求者需自行謹慎評估使用,避免使用不當而傷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1-03 焦點.元氣新聞
62歲劉德華超逆齡 曬出「一日三餐」網盛讚:太狠了難怪看來像40歲
近日港星劉德華來台小巨蛋開唱連開四場,首日遇上康芮颱風臨時取消,讓不少劉太太失望甚至崩潰痛哭,幸好主辦決定改至周六早上補辦。劉德華雖然已62歲外貌仍維持凍齡,歸功於嚴格的飲控和規律運動。作為天王,62歲的劉德華一向很注重養生,在飲食上非常注意。導演王晶爆料華仔非常自律,為了保持身材,從來不吃米飯,還戲稱「這種日子根本不是人過的」。華仔雖然已年過六旬,體格仍很壯碩,看起來就像40多歲的人。劉德華曾分享自己的一日三餐,在微博引發討論,早餐方面,劉德華通常會選擇優格拌麥片和熱咖啡。由於工作繁忙,他經常住飯店,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會吃飯店提供的各種健康早餐。而且他透露自己每天早上都會吃優格和麥片,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30年。午餐時,劉德華以穀類食物為主食,為了保持好身材,他一天三頓都要吃穀類食物,再搭配一些水煮雞胸肉、蔬菜和原味乳酪,為身體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這個飲食習慣已經堅持了數十年。晚餐的組成與午餐相似,還是以穀類食物和蔬菜為主。晚餐的菜品雖然豐富,有時會有3~4道菜,但每一道菜的分量都不大,米飯也不是普通的白米,而是用糙米和粗糧一起蒸的。劉德華的健康生活不僅僅體現在飲食上,他嚴格控制每日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除此之外,劉德華也將健身運動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早晨的晨跑、下午的力量訓練、晚上適度的拉伸和放鬆,這些都是他多年來堅持的生活方式。總結來說每日的自律生活、對熱量和營養的精準把控,以及堅持運動都是華仔保持年輕的核心秘訣。
-
2024-11-02 養生.抗老養生
型男生理年齡不到17歲!擊敗富豪奪下「返老還童奧運冠軍」揭8個抗衰訣竅
人類為了對抗衰老,甚至為此舉辦凍齡大賽競技。美國矽谷富豪企業家約翰森(Bryan Johnson)於2023年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Rejuvenation Olympics),讓人們透過各種逆齡手段,看誰能將衰老速度放到最慢。約翰森致力於對抗死亡,他投資上百萬美元進行抗衰老自我實驗,包括吃藥、嘗試基因療法等盡力對抗衰老。而他不光是自我追求,甚至將其視為一項專業運動,並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參與,因此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約翰森規定只要參賽者完成特定的血液測試以測量他們的生物學老化速度就可以參與,多個線上動態排行榜於2023年1月發布,展示誰是最佳的抗衰老者。比賽競爭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老化速度」,指的是身體每年在生物學上老化的速度,管理比賽公司通過血液測試來測量。此外另一個排行榜將展示按器官系統排名最慢老化的人,比如誰的腎臟、肝臟和肺部在相對於實際年齡時最為年輕。這項比賽吸引上千人參與,參賽者透過改變飲食、運動計畫和睡眠習慣、使用補充劑、非標準藥物和其他醫學干預來降低他們的老化速度。身為創辦人的約翰森並沒有在自家比賽取得冠軍,真正的延壽高手為愛沙尼亞的男子蘭德(Siim Land),他於六月一度一舉登上排行榜榜首,29歲的他生理年齡不到17歲,每年衰老年齡僅0.65歲,擊敗投下巨資的富翁約翰森。蘭德說他每年花在長壽的費用為1.1萬美元(約新台幣35萬元),但自己並沒有太看重比賽結果,認為能夠參與已經很好了,並不會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頭銜。蘭德的8個抗衰訣竅訣竅1:早起曬太陽蘭德早上6點左右起床,帶狗去跑步並曬太陽,每周 2-3次,每次15-30分鐘,選擇早晨或黃昏陽光柔和的時候,曬腿部、腹部、背部等部位。陽光照射可促進體內5-羥色胺和內啡肽生成,有助於保持情緒、增強免疫力,對一些皮膚疾病也有緩解作用,還能合成人體所需維生素D。訣竅2:睡前防藍光蘭德晚上10點左右入睡,睡前1小時戴防藍光眼鏡。夜間電子設備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釋放,影響睡眠和生物鐘節律,戴防藍光眼鏡可提高睡眠質量、緩解疲勞。訣竅3:高蛋白質與高多酚攝入蘭德飲食結構類似地中海飲食,注重攝入魚雞胸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至少吃 120-140克蛋白質;同時食用堅果、橄欖油、咖啡、漿果、種子等富含多酚的食物,高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菌群的作用,還能輔助清除衰老細胞。訣竅4:遵循168輕斷食蘭德一天中8小時進食,16小時禁食。斷食期間細胞進入「自噬」狀態,可清除衰老的細胞器,回收蛋白質廢物,緩解蛋白質堆積。訣竅5:多樣化運動組合蘭德每周進行兩次45分鐘的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每周兩次60分鐘的有氧運動,提高心肺功能;還有一天專門做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這種運動能持續消耗熱量,實現減脂增肌,幫助保持年輕的身體狀態。訣竅6:運動後紅外線理療蘭德運動完後,將自己包裹在紅外線毯子裡20 - 30分鐘。細胞受到紅光波長照射時,分子、原子振動加快,局部溫度升高,細胞的通透性、酶等會發生改變,還能增加熱量蛋白,加速新陳代謝,減少細胞損傷、緩解肌肉疲勞和關節疼痛。訣竅7:補充適量補劑蘭德每天會吃一些補劑,如Omega3、甘氨酸、肌酸、甘氨酸+Nac等,補充膠原蛋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肌肉流失。訣竅8:保持低壓力生活蘭德強調低壓力生活,好心態是良藥。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使人體產生過多自由基,攻擊粒線體,加速細胞老化。減輕壓力後,壓力導致的衰老可以逆轉。
-
2024-11-02 養生.抗老養生
40歲熟齡族常見的錯誤保養 抗老專家揭「5大NG習慣」小心造成反效果
隨著年齡增長,人會越來越注重各方面的保養,對於愛美的民眾來說,也會更加留意肌膚的狀態。日本的Shoko女士是髮型化妝和抗老護理的專家,在美容、髮妝產業活躍多年,並在50歲時開設自己的YouTube頻道「SHOKO Beauty Channel」。對於肌膚保養相當有一套的她,認為有些日常行為看似是在照顧自己,卻是可能造成反效果的負面習慣,她就針對40歲以上的熟齡人士提出5大NG保養方式,以及推薦的替代方法。NG習慣1:過度清潔、煥膚皮膚的新陳代謝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慢,因此過度的去角質或清潔會導致肌膚乾燥甚至發炎。另外,含有化學成分的「煥膚」產品或療程雖然價格實惠又有效,但過度使用會導致皮膚變得更薄、更乾燥,長期下來反而造成反效果。Shoko建議的方法是,每週使用一次溫和的爽膚水濕紙巾或酵素洗面乳。比起去角質產品,酵素成分可以相對溫和地去除老廢細胞,推薦給敏感肌膚者使用,讓清潔後的皮膚少了緊繃的感覺,並保持水分及透亮感。 NG習慣2:極端的飲食限制不少民眾為了快速達到減重效果,會嘗試「節食」、「禁食」、「不吃碳水化合物」等,然而這些飲食方法卻會給40歲以後的身體帶來負擔,造成賀爾蒙失衡以及營養缺乏,雖然瘦了下來,卻可能出現「皮膚失去緊實度、頭髮變得乾燥、情緒不穩定」等情況。Shoko建議的飲食替代方案:迷你禁食(例如:12 小時禁食)和正念飲食。斷食可以讓消化系統休息並達到排毒的效果,但比起長時間的斷食,不妨縮短禁食時間,例如8點前吃完最後一餐。 此外,現下流行的「正念飲食」可以放慢進食的速度,利用五種感官品嚐食物的方式不但更能享受美食,還能增加飽足感,有助於減緩飲食管理的壓力。NG習慣3:使用年輕族群的平價保養品不同年齡層肌膚所需要的保養成分也不同,10、20多歲的族群的護膚主要以保濕、調節油脂分泌為目的,但40多歲以後的皮膚則重視「膠原蛋白、神經酰胺、視黃醇」等抗衰老成分。Shoko分享有名45歲的C女士使用與女兒相同的平價乳液,但她的皮膚變得非常乾燥,細紋也不減反增。因此,熟齡族群建議使用適合的抗衰老產品。特別是在夜間保養程序中加入含有「神經酰胺、透明質酸和視黃醇」的精華液,幫助保持皮膚緊緻並減緩乾燥。另外,早上可以使用含有維生素C衍生物的乳液,降低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預防老年斑和暗沉。NG習慣4:經常使用含有矽的護髮產品有機矽可以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膜,暫時達到鎖水保濕、讓髮絲變得柔順的效果。但對於40多歲以上的民眾,Shoko指出需要使用更輕盈的護髮產品,並著重在強化髮根。含有矽酮、矽靈的護髮素會阻塞髮根,長期下來會使頭髮失去蓬鬆豐盈的感覺,甚至開始扁塌、頭皮發癢。因此建議採用不含矽成分的修護方式,或是含有角蛋白和蛋白質的產品,像是「摩洛哥堅果油」或「荷荷巴油」就能幫助頭髮保持輕盈及光澤。NG習慣5:過度按摩臉部用力或過度按摩臉部會損傷皮膚,尤其是眼睛和臉頰周圍的皮膚較薄,很容易因此加深皺紋。有些人認為藉由按摩能讓臉頰達到「緊緻拉提」的效果,但用力過大反而破壞肌膚組織,使得細紋、下垂看起來更加明顯。Shoko建議按摩臉部時,要先塗抹眼霜確保肌膚在濕潤狀態,並用無名指輕輕按摩眼周、嘴巴周圍等區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淋巴按摩才有助於預防皺紋並促進血液循環。資料來源:女子spa
-
2024-11-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如何照護老寶貝/謝外籍看護大愛 陪伴我的老媽媽
母親90歲後體力虛弱,肢體失能,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要24小時照護,只得請外籍看護支援。起初母親拒絕陌生人照顧,極力反對與排斥,但兒女都有點歲數了,無法長期承擔照顧工作,最後總算勉強答應。第一位照顧外籍看護來自印尼,不會閩南語,只會簡單國語,造成溝通上的困擾,加上吃不慣她烹調食物的口味,母親常食欲不振,堅持在村子裡另請一位歐巴桑來煮飯,雖然增加開銷,但只要能讓母親開心,我們都願意做。家裡的外籍看護來來去去已換了3、4位,母親漸漸習慣,她們認真學習台式料理,照顧母親體貼細心,跟我們相處像家人一樣親近,我們也放下心頭的大石。美國社會學教授薩托表示,「未來照顧年長父母的時間,可能會比撫養一個小孩長大的時間還長。」醫學科技的進步,延長人類的壽命,需要照顧老年的時間會愈來愈長。我的母親民國8年生,今年105歲,為人子女要盡孝道陪伴,讓她安享晚年。雖然她已經不認得我是誰了,但是總不停地問我「吃飽沒?」握住她的雙手,溫暖的傳遞,母親一定能感受到。外籍看護離鄉背井來照顧沒有血緣的長輩,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間大愛,人與人的相遇都是緣分,應真心相待有緣的人,讓愛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