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阿斯匹靈
共找到
99
筆 文章
-
-
2024-10-22 養生.聰明飲食
鮭魚營養又美味,但可以每天吃嗎?專家解析如何吃出健康
國家漁業研究所(National Fisheries Institute)調查發現,在美國,蝦是唯一魅力更甚鮭魚的海鮮,如果只談論魚類,鮭魚最受歡迎,美味又營養,但專家提醒要適量食用。鮭魚的腥味比其他魚少,而且可用多種方法烹製,烤、炸、烘、水煮、炒或熏都很美味,註冊營養師古德森(Amy Goodson)說,在壽司、生魚片和酸橘汁醃魚中,鮭魚還可生吃。不僅如此,鮭魚被視是最有營養的魚類之一。紐約臨床註冊營養師桑切斯(Wilson Sanchez)說, 鮭魚富含多種營養,包括蛋白質、健康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目前有七種太平洋鮭魚,僅五種在北美水域生活,其中粉紅鮭(pink)最小且數量最多,奇努克(Chinook)最大且數量最少。不過,大西洋鮭魚是迄今最受歡迎的鮭魚品種,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數據顯示,美國境內 90% 養殖鮭魚屬於該品種。無論屬於哪一品種,鮭魚都富含重要營養素。美國農業部數據稱,3盎司大西洋鮭魚含有近8毫克鈣、3.3毫克維生素C、7毫克菸鹼酸、23 毫克鎂、204毫克磷和高達309毫克鉀;桑切斯指出,鮭魚還含有大量葉酸、甜菜鹼、維生素A、視黃醇和維生素E。古德森補充,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有益心臟健康,並有助於減少炎症、改善心理功能;而且鮭魚含大量蛋白質,3盎司便含有17.3克,對維持肌肉質量、支持組織修復並改善飽腹感大有幫助,加上低熱量的特質,吃鮭魚有益體重管理。麻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營養和生活方式精神病學主任奈杜(Uma Naidoo)鼓勵將鮭魚納入飲食,原因之一是富含維生素B12,是神經系統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古德森又說,鮭魚富含維生素D,已被證明可降低失智和阿茲海默症風險。儘管優點多多,但是鮭魚含汞,務必適量食用。研究顯示,久而久之汞會在體內積聚,並可能衍生大腦發育問題。此外,燻製和加工(罐裝)鮭魚鈉含量較高,患有高血壓或需要限制鹽攝取量的人應避免食用。專家提醒,鮭魚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負面交互作用;桑切斯說,魚油是天然抗凝血劑,可能稀釋血液,服用阿斯匹靈、香豆素和華法林等抗凝血藥物的人應向醫生諮詢。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10-1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頭痛難耐才吃藥?當心藥效只剩三成!一種止痛藥比較容易傷腎
止痛藥能緩解各式疼痛又易取得,是家中的常備藥,但止痛藥非萬能,吃錯時機效果大打折扣,吃過量也可能傷肝損腎。阮綜合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正浩說,造成疼痛的原因複雜,民眾應在醫師或藥師指示下用藥,勿自行購買成藥濫用,慢性腎衰竭患者最要小心,若不慎錯用,可能終身洗腎。兩大類止痛藥,都需要藉由肝臟代謝。發燒、喉嚨痛、頭痛、牙痛、生理痛等,有些民眾習慣止痛藥吞了再說,小心吃錯傷身。林正浩說,身體部位或器官受到損傷、刺激或發炎,周邊神經感知訊號傳遞到大腦,就會感覺到疼痛,止痛藥可以迅速透過中樞神經,直接阻斷疼痛的傳導,降低不適感,但長期使用或超過建議劑量,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市售常見止痛藥主要有兩種,一是中樞止痛藥,含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另一種是耳熟能詳的非類固醇類NSAIDs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等。林正浩說,最常見的普拿疼就是中樞止痛藥,具有退燒、止痛作用,屬於症狀治療用藥,普拿疼會自然代謝,90%從肝臟代謝,通常24小時就會排出體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也是經由肝臟代謝,雖然可以緩解症狀,但此類藥物還會影響腎臟的血流,使腎臟中腎絲球的過濾率下降。長期吃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有急性腎損傷風險。研究進一步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仍有引發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國內NSAIDs類合法藥品共有1049項,腎損傷發生率約為1%至5%,其中高齡者或心衰竭、腎臟病史的患者,引起急性腎損傷的風險又比一般人更高。使用這類止痛藥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慢性腎衰竭者不可服用,以免終生洗腎,有腸胃道疾病者,也不建議利用這類藥物緩解胃痛。任何藥物幾乎都是透過肝臟或腎臟代謝,長期可能造成肝、腎發炎,甚至中毒,有慢性腎臟病、高齡長者、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患者,應遵從醫囑服用藥物,如果出現尿量減少、下肢水腫、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並就醫。偶發輕微疼痛可休息緩解,慢性每日疼痛需就醫。當疼痛來敲門,不是忍痛就好,吃對時機最重要,林正浩說,以民眾最常碰到的頭痛問題來說,一發作就該服藥,效果可達八成,等到頭痛嚴重再吃藥,藥效大打折扣只剩三成,把握黃金一小時內用藥,才能有效緩解疼痛,也可避免吃過量。一般輕微頭痛或偶發性偏頭痛,只要適度休息、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就能有效緩解與改善頭痛;要是天天頭痛,即可稱為「慢性每日頭痛」,應盡速就醫診斷,並在醫囑下服用止痛藥。止痛藥沒有抗藥性,感覺無效多因有其他疾病。網傳止痛藥愈吃愈重是抗藥性,這是錯誤觀念,止痛藥吃久會沒效,多半是因為有其他疾病,有些誘發疼痛的因素不易檢查,例如過度疲勞、精神壓力、自體免疫性疾病、年齡退化,單靠止痛藥壓制疼痛是不行的,小心引起其他疾病或延誤病情,若每周吃止痛藥超過兩天,一個月超過八天,就屬過量使用,建議就醫找出真正病因。止痛藥少有副作用,不代表安全,在疼痛解除後,雖可自行停止服用,不用擔心成癮問題,但使用頻率仍以一個月為單位,每周使用止痛藥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天,控制在每周只有一天使用止痛藥,才是安全的用藥。止痛藥五不五要五不/不過量〡不喝酒〡不併用〡不空腹〡不亂買五要/要知道〡要看標示〡要告知〡要遵醫囑〡要問專業資料來源/林正浩
-
2024-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失智症藥物健保給付嗎?治療阿茲海默症主要藥物有哪些?
「要先診斷確定失智原因,才能開始治療。」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強調,造成失智的原因不同,治療的方向就不一樣,例如最大宗的阿茲海默症患者,目前健保有給付的藥物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佔二成左右的血管性失智症,則著重對三高等風險因子的控制。阿茲海默症早期病患,可藉由生活改善延緩失智。失智症患者中,有六至七成是因為腦部退化導致的阿茲海默症。甄瑞興指出,這類型的個案從極輕度、輕度、中度到重度不等,對於早期的病人而言,要盡量做到多動腦、多運動、健康飲食、多出門活動增加社群網絡、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建議50歲以上的熟齡族群達成上目標,有助延緩失智。阿茲海默症患者初期多半是短期記憶能力不佳,漸漸地對於時間、地點、人物等記憶開始退化。目前阿茲海默症常見治療,是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可增加患者腦部乙醯膽鹼濃度,彌補喪失的神經傳導物質,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血管性失智症,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是治療關鍵。二成左右的患者為血管性失智症,甄瑞興表示,曾經中風過、腦部出血、頭部外傷、長期心臟疾病,血壓下降造成腦部缺氧,或血糖太低導致腦部缺氧,也可能造成循環上的問題。中風造成的失智,會因為腦部受傷部位的差異,產生不同的症狀表現。例如,傷到前葉會產生情緒問題;有些頭部外傷出血在顳葉,就會影響記憶。對於血管性失智症患者,很重要的治療方式為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危險因子,避免進一步惡化。一般會使用阿斯匹靈或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管堵塞;也可和醫師討論,評估加入腦循環藥物。健保有條件給付失智症藥物,每年須接受智能評估。至於現行的失智症藥物健保給付規定,甄瑞興以阿茲海默症為例,一定要經過診斷確認為阿茲海默症,且排除中風等因素,才能有條件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用藥後,每年需要追蹤一次簡易智能評估(MMSE),在一定標準內才能繼續使用,否則健保就不再給付,但仍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自費用藥。除了退化性、血管性失智,其他如常壓性水腦症、甲狀腺機能低下、曾感染梅毒的「第三期梅毒」、憂鬱情緒等,也都是失智症的可能成因。在治療上,甄瑞興說,水腦患者開刀引流、甲狀腺機能低下者補充甲狀腺素、憂鬱者服用抗憂鬱藥等,都能防止失智症進一步惡化,愈早診斷愈能早期介入治療。美國、日本核准新藥,透過溶解腦部類澱粉延緩病程。甄瑞興說,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治療,除現行健保給付藥物外,近期美國、日本也核准一款新藥,透過溶解腦部類澱粉、避免因類澱粉沉積導致功能退化來延緩失智。治療方式為每二周施打一次針劑,需要連續打18周,但仍要持續追蹤,確認腦部是否再度發生類澱粉沉積。「藥物治療要先看有沒有效果。」甄瑞興表示,如果藥物有效,再針對出現的副作用調整。失智症的治療,重點在及早診斷並治療,以上述新藥為例,要在症狀還沒出現時就開始進行,也就是發現記憶有點不好時,趕快就醫診斷,透過早期治療避免快速退化,一旦演變為嚴重失智症,治療效果就沒有那麼好。家有失智症患者,對家屬是一大挑戰,甄瑞興指出,如何面對失智的親人、給予有尊嚴的晚年相當重要。建議照顧者可參加失智症家屬團體,互相學習面對每種狀況的照護,以亞東醫院的失智中心為例,成立遠距支持團體讓家屬在網路上提問,由醫護人員提供諮詢,給家屬支持的力量。治療阿茲海默症主要藥物1.乙醯膽鹼酶抑制劑藉由增加腦內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濃度,改善阿茲海默症病人症狀,主要用於輕至中度的阿茲海默症。如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Exelon)、利憶靈(Reminyl)都屬此類藥物。2.Memantine麩氨酸NMDA受體之拮抗劑經由對N-Methyl-D-Aspartate受體之拮抗作用,減少麩氨酸(glutamate)所造成的神經毒性,降低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相關藥物如威智(Witgen)等。健保給付規定1.需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排除血管型失智等因素。2.使用後每一年需重新接受評估,如MMSE測驗較前一次治療時減少2分(不含)以上或CDR退步1級,則不再給付用藥。
-
2024-09-24 焦點.健康知識+
流鼻血仰頭、塞衛生紙都NG!正確止血姿勢揭,6方法預防流鼻血發生
鼻中膈與鼻前庭的血管較脆弱,有些民眾擤鼻涕、打噴嚏或挖鼻孔後容易有出血反應,而血液疾病、高血壓、肝病、尿毒症、氣喘、慢性肺炎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合併鼻出血發生。流鼻水的原因、止血方式一次整理。流鼻血的原因有哪些?流鼻血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鼻出血及病因性鼻出血,原發性鼻出血原因為鼻腔黏膜的血管較脆弱,大力擤鼻涕、用力咳嗽等動作就有可能引起鼻出血,而病因性的鼻出血可能與氣喘、高血壓、血液疾病等有關。以下整理流鼻血的常見原因:.空氣乾燥.鼻過敏.鼻外傷或挖鼻孔.急/慢性鼻竇炎.藥物影響,如:阿斯匹靈.打噴嚏或擤鼻涕過度用力.用力咳嗽、氣喘、肺炎.凝血功能受損,如:血友病、白血病.動脈硬化.高血壓.腫瘤,如:鼻咽癌.肝臟疾病,如肝硬化、肝癌、嚴重肝炎等肝功能不全.尿毒症流鼻血怎麼辦?止血4大處理方式許多人發生流鼻血時,都會抬頭往後仰、捏鼻樑以及塞衛生紙來止血,但其實這都是錯誤的。流鼻血多是鼻前庭位置出血,捏住鼻樑無法有效止血,而抬頭後仰會使血液留到喉嚨中,反而造成噁心感,以及塞衛生紙可能因力道過大或衛生紙的材質粗糙而再度刺激鼻黏膜。依健保署說明,流鼻血止血方式如下: 流鼻血是癌症的前兆嗎?造成流鼻血的主要原因多為空氣濕度不足,使鼻腔黏膜變得更加乾燥,進而導致微血管破裂。不過,如果流鼻血的頻率高,就應考慮是血癌(白血病)、鼻咽癌、鼻竇癌、淋巴瘤、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等全身性重大疾病所致。.血癌:白血病俗稱血癌,指的是白血球過度增生的一種惡性疾病。依長庚醫院衛教說明,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食慾減退、疲倦,異常發燒或出血瘀斑等現象,可能併有食慾不振、感覺疲累、發燒、盜汗、臉色蒼白、易頭暈、骨頭或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瘀斑、出血點、流鼻血、及口腔流血、膚色泛黃、淋巴結腫大等等症狀反應。.鼻咽癌:鼻咽癌是來自於鼻咽部覆蓋粘膜的上皮細胞癌,早期常見的症狀為頸部淋巴病變,可能併有頭頸區域疼痛、鼻部或口部的出血等等症狀。.鼻竇癌:鼻竇癌在台灣為少數癌症,好發老年人。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資料指出,鼻竇癌常見症狀包含臉頰腫或麻木、鼻塞、鼻涕倒流、鼻涕帶血、嗅覺不良、溢淚、上頜牙痛、硬顎腫痛。.淋巴瘤:淋巴瘤又稱「惡性淋巴癌」,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指出,淋巴癌外顯的症狀複雜、變化多,臨床上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為癌化的淋巴球可透過血液循環出現在身體任何一個器官組織中,除了淋巴結外,也會出現在腦部、腎臟、眼球、耳咽、骨骼等處。.血友病:血友病為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症狀通常包括:出血、瘀青、關節疼痛和腫脹、血尿或便血、鼻血、大量月經出血以及大量出血後的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說明,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可能與一些感染造成的免疫反應有關,會導致血小板被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常見臨床徵狀包含黏膜出血,如:鼻血不止、口腔出血、血尿、血便,以及身上多處不明瘀青、紅紫色細小斑。流鼻血看什麼科若非外力引起的流鼻血頻率高(一週2~3次以上)以及一直無法順利止血時,應儘速至「耳鼻喉科」就醫。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胡皓淳提到,鼻血流超過20分鐘還未成功止血或是流血量很大,以及經常無緣無故流鼻血,或是流鼻血時伴隨頭痛、胸痛、呼吸困難也應即時就醫檢查。6方法預防流鼻血病因性引起的鼻出血應找出病因後,儘速治療。而原發性的鼻出血,可參考以下6方式有助於減少流鼻血情況發生。1.避免用力挖鼻孔及擤鼻涕,鼻過敏、鼻竇炎之患者應配合醫囑治療,有助於減少鼻出血問題。2.血壓偏高會導致血流速度變快,使鼻黏膜的血管因脆弱而破裂,高血壓患者尤其注意,日常應配合醫囑用藥,飲食上可選擇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高膳食纖維的飲食。3.空氣過度乾燥會影響鼻黏膜,保持環境在適當的濕度。4.戒菸,抽菸不僅傷及肺部,還會造成鼻腔黏膜乾燥,進而增加流鼻血的情況發生。5.適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K及含鐵食物。6.阿斯匹靈藥會干擾血液凝結,若非必要,易流鼻血者應件量少服用。以及,少吃富含水楊酸的食物,如:咖啡、茶、杏仁果、蘋果、杏果、藍莓、黑莓、小紅莓、薄荷、櫻桃、葡萄、葡萄乾、桃、梅子、番茄及黃瓜等。參考資料: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師聯盟健康筆記、台中榮民總醫院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9-05 醫療.心臟血管
心導管手術後需要吃一輩子的藥嗎?專科醫揭一事才是關鍵
心臟內科的門診,大多是因為反覆胸悶懷疑心肌缺氧,需要做心導管檢查的病人。現今心導管技術是微創傷口的檢查,但是仍有病友因種種的原因而出現排斥。其中常見的擔心是:「心導管手術之後,就需要吃一輩子的藥嗎?」一般心導管檢查後,若血管有狹窄但嚴重程度還不需要放支架,會建議使用單一抗血小板藥物「預防」心肌梗塞。標準抗血小板藥物是阿斯匹靈,如果擔心副作用的話,也可考慮用藥效較輕的待匹力達。因為是預防用藥,日後做侵入檢查如開刀、切片時,可隨時停用藥物。冠狀動脈若有嚴重狹窄,接受心導管支架手術後,必須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治療時間標準為6個月,心肌梗塞患者則需延長為12個月,之後改成單一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即可。接受過心導管支架手術病人,服用單一抗血小板藥物,可降低心肌梗塞和支架血栓風險,治療指引建議長期使用,但若有個別狀況,諮詢醫師後可視情況調整。其他心血管相關藥物,包括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劑,可治療細小病變而不適合放支架的血管;膽固醇、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衰竭藥物等,則依患者個別病況進行動態調整,而非需要長期固定使用。心導管檢查為了是找出血管嚴重狹窄但未接受妥善治療的高風險病人。嚴重的血管狹窄,藥物治療效果非常有限,若未及早進行心導管治療,會增加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的風險。「匿病不醫」是部分心臟科門診病人不願意接受檢查的心態。因擔心檢查後「可能」要吃藥,而不願意接受檢查。如果心臟疾病到病況嚴重時才願意面對,到時可能就得吃一輩子的藥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6 醫療.消化系統
吃飽後馬上做「6行為」恐害胃食道逆流!喝咖啡、彎腰、提重物都是地雷
胃食道逆流(GERD)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生時胃酸逆流進入食道,引起灼熱感、胸痛和反酸等症狀。某些行為在吃飽後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以下是一些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常見行為和避免方法。 造成胃食道逆流 吃飽6行為是地雷 1、立即躺下原因:吃飽後立即躺下會使胃酸更容易逆流到食道,因為重力無法幫助胃內容物保持在胃中。▲建議:進餐後至少等待2-3小時再躺下或睡覺,這樣可以讓食物有足夠的時間消化。 2、彎腰或提重物原因:彎腰或提重物會增加腹部壓力,這樣會迫使胃酸逆流到食道。▲建議:進餐後避免進行需要彎腰或提重物的活動。如果需要提重物,應該使用正確的提重技巧,如彎曲膝蓋而不是腰部。 3、吃過多或過快原因:進食過多或過快會導致胃部過度膨脹,增加胃壓,從而促使胃酸逆流。▲建議:控制食量,慢慢進食,細嚼慢嚥,這樣可以減少胃部負擔,促進消化。 4、飲用含碳酸飲料或咖啡原因:碳酸飲料會增加胃內氣體,使胃部壓力增大。咖啡因會鬆弛食道下括約肌,讓胃酸更容易逆流。▲建議:減少或避免含碳酸飲料和咖啡的攝入,特別是在吃飽後。 5、穿緊身衣物原因:緊身衣物會對腹部施加壓力,迫使胃酸逆流到食道。▲建議:選擇寬鬆、舒適的衣物,尤其是在進餐後。 6、吸菸原因:吸菸會鬆弛食道下括約肌,增加胃酸逆流的風險。▲建議:戒菸或減少吸菸,有助於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生。 避免胃食道逆流 這些食物要避開 1、選擇低酸性食物原因:高酸性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逆流風險。▲建議:選擇低酸性食物,如香蕉、燕麥、薯類等,有助於減少胃酸分泌。 2、避免高脂肪食物原因:高脂肪食物會延長胃排空時間,增加胃壓,導致胃酸逆流。▲建議: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乳製品和高脂肪肉類。 3、保持適當體重原因:過重會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酸逆流。▲建議:通過均衡飲食和定期運動來保持健康體重,減少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吃這2種水果」反而護胃!營養師1圖揭「水果宜忌」 1時期最好都別碰 ·服用「這11種藥」小心胃食道逆流!1圖看 骨鬆藥、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入列
-
2024-08-07 癌症.大腸直腸癌
新研究指阿斯匹靈可降大腸癌風險 但一類人預防成效較顯著
大腸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全美光是2023年有超過5萬2500人死於大腸癌,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罹患率,尤其對於高風險群的效果更加顯著。根據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8月1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期刊的研究報告,針對10萬7655人的體重、酒精攝取量、飲食習慣、吸煙與否以及運動量,再配合每周服用兩種或以上阿斯匹靈或每周服用六種以上低劑量阿斯匹靈,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罹患大腸癌風險減少18%,尤其對於抽菸或體重超標者,罹癌風險率明顯減少逾25%。報告主要作者、麻州布萊根總醫院(Mass General Brigham)胃腸科醫師西卡維(Daniel Sikavi)指出:「研究顯示阿斯匹靈可有效降低大腸癌高危險群罹癌風險。」並強調:「相較之下,生活習慣較健康的人原本罹癌風險就低,他們服用阿斯匹靈也會降低罹癌率,只是沒有那麼明顯。」雖然服用阿斯匹靈與降低大腸癌罹癌風險的關聯尚未釐清,但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霍林斯癌症中心(Hollings Cancer Center)主任杜波依斯(Raymond DuBois)對於每周服用兩顆阿斯匹靈防癌的作法直言:「對於減肥或戒菸都有困難的人,這是一種簡單選項,可以幫助高風險族群降低罹癌率。」不過波士頓醫療中心(Boston Medical Center)直腸外科主任戴維斯(Jennifer Davids)有不同主張,強調阿斯匹靈並非防癌萬靈丹,也非從此將健康的飲食、運動習慣拋諸腦後:「服用阿斯匹靈不足以取代所有罹癌因子,因為靠著健康生活習慣全面降低罹癌風險仍有其必要。」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深副總安南齊亞塔(Christina Annunziata)也提醒國人保持正常體重、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並減少飲酒,擁有健康生活才是有效降低罹癌風險的不二法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4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必收藏!出入境採購、攜帶食品藥物有限制 7大QA解惑,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
暑假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不少民眾會從國外購入食品或非處方藥品,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在總量、價格與重量上都有相關規範,生鮮蔬果或肉類產品,也要符合農業單位檢疫規定,聯合報元氣中心製作七大QA,一文看懂出國準備與入境食藥品注意事項。Q1:出國購買的錠狀或膠囊食品,可以買多少呢?A: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錠狀或膠囊食品僅能供個人使用,且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價值需在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700元)以下,且總重量在6公斤以內,生鮮蔬果或肉類等產品,也應留意符合農業單位檢疫相關規定。Q2:國外買的食品吃不完,可以轉賣嗎?A:不可以。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國外採購回國的食品,僅能供個人自行食用,不得在國內販售,違規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14款,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此外,網路上購買的國外進口食品,自己吃不完時,也不能轉賣他人。鄭維智說,110至113年間違反相關規定有890件,其中678件已由地方衛生局裁處,總金額達1890萬元,單一事件被處罰最高20萬元,可能因為數量多,導致金額較大。Q3:國外藥妝店很好逛,攜帶藥品入境有哪些注意事項?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返國旅客攜帶藥品入境,需注意「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限量規定,攜帶藥品屬於「非處方藥」者,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Q4:攜帶藥品可為處方藥嗎?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攜帶藥品屬於處方藥者,若未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攜帶藥量以2個月用量為限;有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者,藥量不得超過處方箋等文件開立的合理用量,且至多以6個月用量為限。Q5:針對慢性病用藥或管制藥品,是否有特殊規定?A:自身有在使用慢性病藥或管制藥品,且有隨身攜帶出國的需求,應記得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提醒,於國外購買當地藥品回國,要注意藥品是否含有我國管制藥品成分,且各國管制藥品規定不一,民眾出境時除需注意欲前往目的國相關規定外,也需留意回國時管制藥品攜帶入境的相關規定。Q6:入境觸犯藥品相關法規的罰則為何?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出國後攜帶藥品入境,僅能供自用,不得販賣,違者將可依藥事法第27條及第92條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也有可能涉及同法第83條刑責。Q7:出國可以準備哪些常備藥物?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可準備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暈車藥、腸胃用藥和外用藥膏等5大類品項。(1)解熱鎮痛藥:如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能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並具退燒功能。(2)抗組織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症狀,如流鼻水、皮膚過敏等,短效型和長效型抗組織胺的選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謹慎使用。(3)暈車藥:乘坐飛機、輪船、長途巴士或汽車時,動暈症狀如頭暈、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暈車藥可以有效緩解這一類症狀,可在出發前30分鐘服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嗜睡副作用,尤其是與抗組織胺藥同時使用時,更需謹慎。(4)腸胃用藥:腹瀉、便秘等問題在旅途中並不少見,備上適量的腸胃用藥可以應對這些突發狀況。(5)外用藥膏:攜帶蚊蟲藥膏或外傷藥膏有助於減少紅熱腫痛的不適和感染風險。出國逛藥妝店狂採購攜入境 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暑假到了,不少民眾安排出國旅遊,日韓藥妝店更是民眾必逛行程,不過從國外購入醫材及化妝品得留意相關規定,隨化妝品不分類新制上路,針對防曬劑、染燙髮劑、止汗制臭劑和居家用牙齒美白劑等,不再有攜帶入境的數量上限,但違反自用原則,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入境時也要留意海關相關規定;符合規定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的醫療器材,則可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簡任技正吳亭瑤表示,依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符合OK繃、液體OK繃、日拋隱形眼鏡和醫用口罩等8大類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者,得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且以半年一次為限。吳亭瑤提醒,上述方式帶回國內或輸入的醫療器材,還是有一些規定要遵守,有些人會把多餘用不到的產品上網兜售,但這其實是違法的,針對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的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僅供個人使用」,如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則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10款,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另外,自今年7月起,化妝品採「單一化管理」,過去被稱為「特定用途化妝品」的防曬劑、染髮劑等品項,7月起一律改稱化妝品,食藥署同日廢止「輸入特定用途化妝品供個人自用免申請查驗登記之限量」規定。吳亭瑤說,新制上路後,針對化妝品不再像過去,有每種至多12件,合計不超過36件為限,不過入境時仍要留意,海關對「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等相關規定。吳亭瑤表示,玻璃安瓿容易碎裂,不能作為化粧品容器,如需個人自用要經過申請,也可先確認要帶回的產品為化粧品,再提出申請。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國外旅行購買的個人自用化妝品,不得供應、販賣、公開陳列、提供消費者試用或轉供他用,違反規定者,依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23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且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無中文標示,如果使用後導致刺激、過敏、紅腫等肌膚傷害,需自行向國外求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6 醫療.泌尿腎臟
尿尿痛又血尿!天熱更容易尿路結石 「這些食物」要少吃
尿路結石為常見的泌尿道問題,台灣夏天氣溫高,若汗流的多、又無喝水,尿液就可能變濃、沉澱,使得夏天發作的結石問題是冬天的3~5倍。飲食習慣、水喝不夠都是原因尿液會經由腎臟通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被排出體外,若尿液中出現沉積物的結晶體、堵塞排尿管道,就會形成尿路結石。台灣的結石患者中,成分以草酸鈣結石最常見,約佔8成,其他還有磷酸鈣、碳酸鈣、尿酸等。 腎結石、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都是尿路結石的其中一種,依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名稱。但誘發原因可以參考以下危險因子, 1.家族史 2.飲食習慣:如嗜吃高鹽、重口味、高普林食物、高蛋白質。陳鈺昕醫師在其粉絲專業「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中提到,適量的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的生成及修復,但若「大量」攝取蛋白質會讓尿液呈現過酸的環境,容易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蛋白質吸收與分解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結石的離子,慢慢的尿液中的結晶就集合形成了結石。 3.水分攝取不足 4.其他:活動力不足、常憋尿者(如久坐辦公室、擔任駕駛工作),藥物(有些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 如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某些疾病(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不同位置有不同症狀尿路結石會因結石的位置有不同的症狀,可能會出現血尿、腎絞痛、排尿不順等問題: 尿路結石怎麼辦?透過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尿酸值、尿液分析等檢查,看出是否有尿路結石。但因尿路結石復發機率高,因此時想預防結石,抑或是結石的術後保養,可以保持以下生活習慣,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釋尿液中的礦物質,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每天攝取2,000cc以上水分,保持尿液呈淡黃色為宜。但為避免身體負擔,喝水要少量、多次補充為佳。 均衡飲食:適當攝取鈣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煙酒。 勿攝取過量高普林食物: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類、紅肉、海鮮、豆苗、蘆筍、紫菜等容易增加尿酸結石的風險。痛風患者、高尿酸血症或尿酸鹽沉積過多而引起泌尿道結石者應限制高普林食物。 勿攝取過量高蛋白食物: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使尿液偏酸,進而促使尿酸結石的形成。正常成人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是,體重(kg)x0.8公克的蛋白質。例如6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吃48公克的蛋白質。 適量攝取鈣質:適量攝取鈣質有助於預防結石形成。且鈣質是人體的必要元素,鞏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來源。 適當控制鈉和脂肪攝取:高鈉和高脂肪飲食可能增加尿鈣和尿酸結石的風險,因此應該適當限制鈉和脂肪的攝取。 避免憋尿:長時間憋尿容易造成尿液濃縮,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因此應該及時排尿。 適量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尿液排泄。參考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福部南投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Meyo Clinic 延伸閱讀:怕結石,才應該吃鈣!膽結石、泌尿道結石、痛風石,營養師從原因、飲食,解析「人體3大種類結石」
-
2024-06-17 焦點.元氣新聞
高齡攝護腺肥大治療新選擇 微創術式降低風險、復原加快
隨著年齡增加,在男性賀爾蒙的長期刺激下,攝護腺肥大常見於中老年男性。一名90歲老翁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從今年初需要到急診反覆導尿,從三月初開始必須帶著導尿管度日。他因擔憂全身麻醉手術的風險和本身屬於巨大攝護腺,意指體積超過300克,屬於手術困難案例,未接受手術治療,而是透過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日前該名老翁已移除尿管,並用大拇指對醫療團隊比了讚,表達對於症狀緩解的喜悅之情,現在他只需定期回診檢查,成功改善其晚年的生活品質。 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放射診斷科林俊宇醫師表示,攝護腺動脈是一條不太好找的血管,可透過術前電腦斷層的檢查,提早知道兩側攝護腺動脈的開口處以及走向,縮短術式時間,並降低長時間手術的風險。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是一種由介入放射科進行的新型術式,利用X光和電腦斷層對身體內部進行檢查,經左手虎口處微小的切口放置導管後,打入栓塞微球,阻斷攝護腺血流供應。林俊宇醫師更運用「遠端橈動脈鼻煙壺介入法」的經驗導入該術式,不從鼠蹊部而是從手的虎口處放置微創手術的導管,手術全程不須露出生殖器官,保護病人隱私,也讓「無法停用阿斯匹靈或是抗凝血藥物的患者」以及「因疾病造成血小板數值低下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多了一個治療選項。目前採用的經尿道攝護腺切除術和開放性攝護腺切除均為創傷手術,手術效果確實能維持較長時間,但除了麻醉和手術本身的風險外,多數患者可能會出現逆行性射精的後遺症。而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是採用局部麻醉、無須放置尿管、復原時間短,多數患者術後可直接下床走動且可大幅降低逆行性射精的機率。但林俊宇醫師也提醒,微創攝護腺導管治療後,有3成患者會經歷暫時性的症狀惡化,並且大部分的患者會遇到術後尿道疼痛的問題,不過上述兩種情形會在兩周至一個月內緩解。林俊宇醫師表示,出現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如頻尿、夜尿、膀胱無法排空的感覺,當務之急是先至泌尿科作評估。造成這些症狀的病因很多,如果判定確實為攝護腺腫大造成,宜及早對症下藥方能戰勝疾病。
-
2024-05-26 養生.保健食品瘋
南極磷蝦油能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嗎?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這麼說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大前天(2024-5-22)發表Krill Oil for Knee Osteoarthritis(南極蝦油治療膝關節炎)。我把它整理和翻譯如下:研究動機膝關節炎 (OA) 影響全球約 6.54 億 40 歲或以上的人,並與疼痛、功能限制和殘疾有關。沒有任何藥物療法可以改善 OA 的自然史。食用魚油等海洋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減少發炎。減輕關節疼痛、晨僵、疼痛次數。然而,這些治療 OA 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結果。海洋 omega-3 脂肪酸的另一個來源是南極蝦。南極蝦油和魚油都含有omega-3脂肪酸;然而,南極蝦油比魚油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並且含有抗氧化劑蝦紅素,可以減少自由基、遊離氧和發炎。因此,南極蝦油中 omega-3 脂肪酸和蝦紅素的組合可能是比魚油更好的OA治療。在3 項隨機臨床試驗(RCT) 中,每日南極蝦油可減輕膝關節OA 患者(n = 56 和n = 235) 和輕度膝關節疼痛(n = 47) 患者的膝蓋疼痛、功能障礙和僵硬的某些方面。 這些臨床試驗均未測量積液滑膜炎(OA 結構進展的替代指標)。我們這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了2 克/天的南極蝦油與相同的安慰劑相比,在24 週內對患有明顯膝部疼痛和積液滑膜炎的膝部OA 參與者膝部疼痛主要結局的影響。研究對象參與者於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間透過 OA 臨床試驗網絡在墨爾本、雪梨、阿德萊德和珀斯的澳洲公立醫院以及霍巴特的一家研究機構招募。如果參與者年齡在40 歲或以上、有症狀的膝關節OA(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的標準)、在篩選訪視時報告有明顯的膝關節疼痛、並且核磁共振顯示有任何積液滑膜炎,則參與者符合資格。排除標準是有明顯膝關節損傷史;3級放射學改變;其他形式的發炎性關節炎;對海鮮過敏;在試驗前 30 天和試驗期間不願意停止服用南極蝦和/或魚油藥物;使用抗凝血劑、大劑量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過去 3 個月內曾接受皮質類固醇注射;在過去 6 個月內膝蓋接受過玻尿酸注射;MRI 禁忌症;懷孕或哺乳;以及無法提供書面知情同意書。在篩選的 452 位參與者中,有 262 位被納入研究。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61.6 歲(範圍為 40-88 歲);53% 是女性,其中130 人被隨機分配到南極蝦油組,132 人被隨機分配到安慰劑組。在試驗期間,40 名參與者退出或失訪(南極蝦油組 17 名,安慰劑組 23 名),所以最終完成實驗的人數是222 。每次訪視時追蹤的參與者人數分別為:4週時241人、8週時235人、12週時230人、16週時226人、20週時224人、24週時222人。研究方法治療組每天服用兩粒 1 克南極蝦油軟膠囊,每粒軟膠囊含有 190 毫克/克 EPA 和 100 毫克/克 DHA,總共提供 350 毫克/克 omega-3 含量和 12 毫克/克omega-6含量(比例為1:29)。安慰劑組接受植物油(初榨冷壓橄欖油、玉米油、棕櫚仁油和中鏈三酸甘油酯)的組合,不含EPA 或DHA,且其他omega-3 含量低於5 毫克/克(0.5% )內容。南極蝦油和安慰劑均以無法區分的甘油軟膠囊形式給藥。主要結局是 24 週內以視覺類比量表評估(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膝蓋疼痛變化(範圍,0-100;0 表示疼痛最小;最小臨床重要改善 = 15)研究結果與安慰劑相比,南極蝦油並未改善膝蓋疼痛(VAS 評分平均變化,-19.9 [南極蝦油] vs -20.2 [安慰劑];組間平均差,-0.3;95% CI,-6.9 至6.4)。南極蝦油組 (67/130) 和安慰劑組 (71/132) 中分別有 51% 和 54%報告了一種或多種不良事件。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疾病,南極蝦油組發生了32 次,安慰劑組發生了42 次,包括膝蓋疼痛(南極蝦油組n = 10;安慰劑組n = 9)、下肢疼痛(南極蝦油 n = 1;安慰劑 n = 5)和髖部疼痛(南極蝦油 n = 3;安慰劑 n = 2)。結論對於MRI顯示明顯膝部疼痛和積液性滑膜炎的膝關節炎患者,與安慰劑相比,每天補充2 克南極蝦油在24 週內並未改善膝部疼痛。 這些發現不支持南極蝦油用於治療該族群的膝蓋疼痛。原文:南極蝦油治療膝關節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3 醫聲.癌症防治
凱特王妃罹癌震驚各界,世界研究指出罹癌青壯年近30年增79%!了解什麼是預防性化療
英國凱特王妃2024年3月發布影片宣布罹癌,表示在先前腹部手術後的檢測發現癌症,醫療團隊建議進行「預防性化療」,她也正在該治療的早期階段,但並未進一步透露治療細節。尤其她年僅四十二歲,癌症患者雖大多為年長者,但近期研究發現,全球未滿50歲罹癌的病例,近30年來激增約八成。學者對此趨勢原因未有定論,從菸酒、肥胖到加工食品都有嫌疑。多留意身體警訊、及早篩檢為對抗青壯年罹癌的可行方式。凱特王妃治療團隊所指的預防性化療是指什麼?在癌症治療中扮演何種功能?未滿50歲癌症死亡數 增近28%法新社報導,英國醫學期刊「腫瘤學」去年刊登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1990年~2019年間,全球每年未滿50歲確診29種常見癌症任一種的患者總數,大增將近八成,原因無人能確定。這項全球性研究發現,1990年,全球不滿五十歲的癌症確診病例為182萬例,到了2019年增加到326萬例,增幅達79%。研究人員還預測在這個十年結束前,未滿五十歲的癌症新病例數還會再增加三成,經濟富裕國家將尤為顯著。青壯年罹癌人數增加,和全球人口增長有關。不過,過去半世紀各年齡罹癌者存活率已幾乎翻倍,但未滿五十歲癌症死者數在過去30年來卻仍增加近28%。英國伯明罕大學癌症學者西瓦庫瑪說,罹癌青壯年增加的趨勢可謂一種「流行病」。自從凱特王妃2024年一月歷經腹部手術、3月22日宣布罹癌後,西瓦庫瑪等醫師均發聲,指出在診間看到的青壯年癌症病患越來越多。乳癌最常見 消化道癌症受關注青壯年癌症患者中,乳癌最為常見,但研究人員特別憂心結腸癌、胰臟癌、肝癌、食道癌等消化道相關癌症。美國癌症學會指出,以未滿五十歲的美國男性癌逝者來說,結腸癌如今是頭號殺手,在女性癌逝者中也僅次於乳癌。參演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的影星查維克博斯曼二○二○年就是因結腸癌病逝,年僅四十三歲。台灣常將發生在結腸、直腸的惡性腫瘤通稱大腸癌。針對青壯年癌症病例增加,西瓦庫瑪坦言尚未有證據能確定其原因,可能是多項因素綜合導致。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癌症流行病學教授柯爾曼說,潛在解釋有二:★其一,當前四十幾歲青壯年比上一輩更早暴露於菸、酒、肥胖等致癌因子。她指出,流行病式的肥胖問題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西瓦庫瑪也認為,肥胖起碼是部分原因,但有些青壯年患者既非肥胖,也沒有遺傳具罹癌風險的基因。★其二,青壯年面臨與以往不同的問題,疑似禍首包括若干化學物、新藥物甚至塑膠微粒,但未獲證實。★也有人歸咎於高度加工食品,但亦無足夠資料佐證。★另有理論指向食物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群,但柯爾曼的研究雖顯示癌症會改變微生物群,卻難定論微生物群的改變會致癌。開設年輕癌症病患特別門診的伯明罕大學教授貝格斯說,青壯年罹癌數增加的原因不少,包括醫界越來越善於在早期發現癌症;年輕人對自身健康的覺察度也比上一輩敏銳,更願意在相關症狀剛出現時就尋求幫助。英國觀察家報引述貝格斯指出,其他因素還有部分癌症風險因子可能透過家族基因遺傳;隨著帶有癌症風險基因的人比以往壽命更長且能生育更多小孩,這類基因於是在人口中累加。年輕人罹癌 化療劑量耐受度高為了應對青壯年結腸直腸癌病患數增加,美國2021年將建議篩檢年齡下修到45歲。好消息是,年輕罹癌者對化療劑量的耐受度比年長患者高,可用更強效治療方式。英國華威大學醫學教授楊恩說,較年輕罹癌者存活率一般較高;像凱特這樣手術中意外發現癌症,多半是還沒有明顯症狀的早期癌症,化療更有效。學者希望凱特的經驗能提醒民眾,一旦察覺任何身體異狀就應諮詢醫師。西瓦庫瑪說,人們對自己身體狀況多半有自知之明,「如果你真的覺得哪裡不對勁,不要拖延,就去做檢查」。預防性化療不等於預防癌症澳洲非營利媒體網站「對話」解釋,預防性化療不等於預防癌症。在癌症治療上,「預防」指涉在癌症移除後,透過化療來防止癌症復發。要真正預防癌症,專家建議可就飲食、運動、防曬等方面的生活型態進行調整。另外,一種荷爾蒙療法藥物「泰莫西芬」可用來降低部分乳癌高風險患者罹癌風險,阿斯匹靈則可以用於腸癌等癌症的高風險患者。放射線治療 局部移除癌細胞癌症發生後,如果癌細胞限於身體局部,而未發現轉移到遠處部位的證據,手術、放射治療等局部治療能移除所有癌細胞。但如果癌症已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診斷出來,醫師會使用化療(抗癌藥物)、荷爾蒙或免疫治療等療法,循環至身體各處發揮作用。化療也可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後使用,來防止原發癌復發。雖然手術可能已治好癌症,但部分案例中,難以偵測的微小細胞可能已擴散至血管,被帶到體內遠處的部位,這將導致癌症在數個月或數年後復發。在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比較只接受手術的癌症患者以及手術後再接受追加化療的患者,發現後續化療能防止癌症復發,延長患者壽命。化療副作用 造血功能暫受損許多化療藥物是透過擾亂癌細胞中心的遺傳物質DNA來阻止其分裂;為了增加效果,在身體不同部位生效的多種藥物會混合使用。不過化療不只針對癌細胞作用,也會殺死分裂中的正常細胞,但由於癌症病灶裡分裂中細胞的占比較高,每次化療殺死的癌細胞比率會高於正常細胞。化療通常每隔3-4周進行一次,正常細胞可在間隔時間恢復。化療副作用通常可逆轉,且常發生在細胞汰換率較高的部位。例如血細胞的製造會暫時被打亂;如果白血球數量低,感染風險會增加。化療用的特定藥物也可能導致手腳麻木等。預防性化療是在局部手術後,沒有癌症殘留的證據後開始實施,因此患者通常可在化療結束後數周內恢復正常活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16 焦點.用藥停看聽
注意!服用「9類藥物」恐影響健康檢查結果!胸腔暨重症科醫師提醒:健檢前務必告知
你有每天固定服用的藥物嗎?若有,去做健康檢查前要特別留意。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警示,你的日常藥物「對於身體檢查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可能導致臨床診斷的誤判,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8類藥物」健康檢查前要當心究竟在做健檢報告前,有哪些常見的藥物可能會對身體檢查結果產生報告有誤差?黃軒提醒需特別留意8類藥物:1.維他命食品大劑量的維他命C靜脈注射,可能會讓你出現假性糖尿情況,也會使尿酸測定值偏高,這導致檢驗結果呈現「痛風陽性」,同時也可能使尿液和糞便隱血試驗呈現假陰性或陽性反應減弱。此外,維生素A和D也有可能使膽固醇(cholesterol)測定值升高。2.抗生素藥物一些磺胺類(sulfonamide)藥物和青黴素(penicillin) 等抗生素,會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可能導致「痛風陽性」的虛報。同時,使用磺胺類(sulfonamide)藥物後,一般尿膽素原(Urobilinogen)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混濁,影響判斷結果。3.鎮痛消炎藥物咖啡因(caffeine )、可待因(codeine)、配西汀(pethidine)、痛(Nefopam Hydrochloride)和炎達益(indomethacin)等鎮痛消炎藥物,可能導致總膽管開口處的括約肌痙攣,從而使血液和尿液中的澱粉酶(amylase)含量明顯升高。這種影響在用藥後3至4小時達到最大,並在24小時內消失。阿斯匹靈(aspirins)、安替比林( Aminopyrine)等藥物:由於這些藥物抑制了膽紅素的氧化過程,導致尿液中膽紅素(bilirubin)值升高。4.糖尿病藥物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如二甲雙胍類(metformin)藥物和胰島素,可能損害肝功能並影響肝功能檢測結果。5.利尿劑泌排特錠(Hydrochlorothiazide)、適泄錠(Furosemide)和安體舒通(Aldactone)等利尿劑會導致低鉀、低血容量和低血氯濃度,可能影響電解質平衡和血液檢測結果。6.荷爾蒙藥物雌性荷爾蒙類藥物,可能影響人體血脂正常含量,使得葡萄糖耐受試驗降低,同時還可能引起血小板(platelet)和紅血球(WBC)數量減少,以及肝臟轉氨酶(GOT/GPT)含量升高。也可能使得血糖(sugar)測定結果升高,容易被誤認為是糖尿病患者!7.抗癌藥物化療藥物可以抑制人體造血系統,導致紅血球(RBC)、白血球(WBC)、血小板和血紅素(Hb)下降,這些變化可以反映在血液檢測結果中。8.碘含量的顯影劑如果您最近接受了涉及碘的顯影劑影像檢查,比如CT掃描或血管攝影,請注意這些顯影劑可能會在數天、數月甚至數年內干擾某些臨床檢測。在進行任何測試之前,請告知您的醫生使用碘的顯影劑的情況。看完以上介紹健康檢查前要當心的8類藥物:維他命食品、抗生素藥物、鎮痛消炎藥物、糖尿病藥物、荷爾蒙藥物、抗癌藥物、碘含量的顯影劑。提醒您在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前,務必一定要告知您的醫生您服用的任何藥物,包括長期藥物和最近使用的藥物。這有助於確保健康報告的準確評估,也能避免花了那麼多錢去做健康檢查,卻被誤診,並可能會做一堆的所謂的「進一步檢測」,花了更多時間和費用在身體檢查上。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E 從食物攝取更有效!4種食物含量最多
想要抗氧化、延緩老化、提升免疫力、促進生殖系統健康,維生素E絕對不能少。不過,補充維生素E(維他命E)不一定要吃保健品,研究發現,從食物攝取天然維生素E,比起吃營養補充品更安全、更有效。所有人都需要維生素E,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維生素E攝取不足,特別是熟齡女性。主要原因是飲食精緻化、堅持清淡少油的飲食、吃太少堅果類的原型食物,進而無法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到足量的維生素E。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維生素E攝取量上限為400IU,若要攝取保健品,建議每次服用200-400IU為佳,一天最多不超過1000IU,也不建議長期過量補充,過量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腦中風、惡心、腹瀉、腸絞痛、疲勞等副作用。維生素E 4大功效1.幫助生育:維生素E又稱為生育醇,能防止黃體素氧化,有不孕、習慣性流產女性可補充。2.抗老化:維生素E具有強大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肌膚老化,對於術後或外傷患者的傷口,也有修復、避免留疤等作用。3.增強免疫力:維生素E有助提高T淋巴細胞的功能,幫助提高免疫力。4.有益心血管健康:維生素E有抗凝血作用,能預防血小板凝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對血管健康有益。4種食物含量最多1.油脂類:小麥胚芽油、芝麻油、茶油、橄欖油等油品,都富含維生素E,一湯匙可提供20毫克維生素E。2.堅果種子類:杏仁、榛果、巴西堅果、花生、南瓜籽、開心果、核桃、栗子、腰果、奇亞籽、亞麻籽等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建議每天吃一小把即可,且挑選無調味、低溫烘焙的堅果。3.酪梨:富含維生素E與C,維生素C可以還原氧化的維生素E,以維持循環抗氧化保護功能,是絕佳的抗氧化食物,建議一天最多吃半顆酪梨,即具有保護作用。4.綠色蔬菜:青花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茼蒿、韭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E,煮熟八分滿碗的量,約含4毫克維生素E,建議可同時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加成抗氧化作用。服用維他命E注意事項1.飯後吃:維生素E是脂溶性維生素,應飯後補充,或與酪梨、堅果、橄欖油等健康油脂一起吃,幫助維生素E吸收2.與維生素C食物一起吃:維生素C可以還原氧化的維生素E,兩者一起吃,抗氧化作用可增加數倍3.避免與抗凝血劑併服:維生素E有抗凝血作用,不宜與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併用,以免造成出血4.避免與鐵劑併服:維生素E和口服鐵補充劑併用,會使鐵劑和維生素E效用降低5.避免單次高劑量補充:每次服用200-400IU為佳,一天可補充到800IU,建議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E是最佳方法
-
2024-0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改善三高的常見健康食品有哪些?這些健康食品的優缺點有哪些?
在電視上廣告中,常會宣稱「產品可以降三高」、「某某營養素可以降血糖」、「三高患者應該要多吃哪些保健食品」等狀況,但這樣的說法對嗎?保健食品真的可以降三高嗎?這樣宣稱正確嗎?首先,我們要有個重要觀念:健康食品、營養機能食品等,它的本質都是食品,大多沒有經過人體實驗,無法達到藥物的治療效果,所以不要想著吃保健食品或是攝取營養素就達到療效。保健食品充其量也就是輔助的效果,主要治療疾病的還是藥物。其次,健康食品是專有名詞,不是每一個營養補充品都可以稱為保健食品。根據自1999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以來,「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許可,才可以稱為「健康食品」。依健康食品管理法的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具該功效,但不具有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的醫療效能。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健康食品具有療效,這觀念大錯特錯!三高相關的健康食品有哪些?根據「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中,整出的調解血脂的健康食品高達205種,調節血糖僅有26種,輔助調節血壓僅有3種。上面統計資料包含證號過期的產品。透過這些整理資料,可以發現目前通過的健康食品,主要是以調解血脂為常見大宗,其次就是調節血糖。 1.紅麴:健康食品有很多紅麴相關的產品,這是因為天然紅麴中含有紅麴菌素(Monacolin K),這是一種HMG-CoA還原酵素的抑制劑,具有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效果。不過紅麴被認證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的效果並非經過實驗得知,根據食藥署的註解,其功效是由學理得知,並非由實驗確認,且不同產品間可能存有差異性。此外,國內紅麴健康食品也有一種經由動物實驗證明,具有輔助降空腹血糖的效果。根據台灣的「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為達保健效果,紅麴菌素的每日攝取量,應至少達到4.8毫克,一日劑量以15毫克為限。國外其他研究指出紅麴當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具有降血壓、抗氧化和抗發炎的作用,這部分仍有待更多研究認證。最後要提醒的是: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如果品質控制不佳有可能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研究指出,過量橘黴素在動物實驗中會提高肝、腎的損傷風險。根據「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第5條規定,食品中橘黴素應符合:●紅麴色素 0.2ppm 以下●原料用紅麴米 5ppm 以下●使用紅麴原料製成之食品 2ppm 以下。紅麴類健康食品使用的警語:●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者,請勿食用。●是否適用在膽固醇的控制,應先徵詢醫師。 ●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與降血脂藥(尤其是statin類和fibrate類藥物)、葡萄柚合併使用,恐會造成肝、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2.魚油:魚油富含Omega-3,由以DHA和EPA組成,食藥署審查魚油可能有助於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原因並不是出於實驗證明,而是透過學理得知。而魚油中的Omega-3雖是由DHA和EPA組成,但這兩種成分的功效並不完全相同:●EPA:學名為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具有降血脂、抗憂鬱和抗發炎。●DHA:學名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具有保護眼睛和增強記憶力。根據2018年的日本研究,想要降低三酸甘油酯,不管是補充DHA及EPA都有效,如果是降膽固醇方面,補充六周後比較,比起DHA,EPA更能有效降低血膽固醇。(相關研究來源)國外研究也指出,魚油具有降血壓、減低血液凝固、維持好心情等作用,這些部分仍有待進一步確認。一般人攝取魚油,安全劑量應為EPA和DHA加總,且每天應不超過2克,如果需要攝取更多魚油,需有臨床醫師的診治下進行。魚油健康食品使用警語:●服用抗凝血劑者,例如:阿斯匹靈等凝血功能不全者。●嬰幼兒、孕婦或糖尿病患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3.β-聚葡萄糖(β-glucan)簡單歸納就是:調節血脂功能,不易形成體脂肪功能。(1)調節血脂功效:●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 ●有助於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有助於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2)不易形成體脂肪功效:動物實驗驗證。 β-聚葡萄醣也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難以消化,可以延緩醣類吸收的作用,具有穩定血糖的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4.幾丁聚醣(chitosan)幾丁聚糖也就是俗稱的「甲殼素」、「甲殼質」、「幾丁質」等,過去是從蝦、蟹殼萃取出物質,隨著食品科學進步,已有業者也能從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食藥署目前已公告「由蝦、蟹殼及黑麴菌絲體所製取的食品原料幾丁聚糖(Chitosan)之使用限制及其標示」,2019年7月起,產品外包裝必須要加註警語,未依規定標示,將依法開罰最高3百萬元。由黑麴菌絲體中取得甲殼素的產品,專家認為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公告內容也規定,這類產品的赭麴毒素A不得超過1ppb(10億分之1),正常萃取是不會超過該標準,民眾也無須擔心。幾丁聚醣調節血脂功能,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幾丁聚醣使用上需要注意的警語:●糖尿病病人請遵循專業醫事人員建議食用。 ●兒童、患有腸胃道疾病或腸胃道功能較差者,請勿食用。或食用前先洽詢醫師或營養師意見。 ●不建議孕婦、授乳者及嬰幼兒食用。●建議對蝦蟹過敏者避免食用。(尤其是從蝦蟹製成的產生需要注意)●其他各產品各自的相關警語。 5.洛神花萃取物洛神花當中的類黃酮素、多酚酸、花青素,食藥署審核通過的原因是:在動物實驗中具有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可降低血清中GOT、GPT值。目前研究指出洛神花具有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氧化的反應,能降低體內血脂濃度的效果。同時具有保護血管受傷、保護肝臟的作用。但是真實的原因 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 ,如果要使用相關健康食品,仍需詢問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6.甘蔗原素(Sugar Cane Policosanol)這是一種從甘蔗表皮的白色蠟質,及甘蔗葉提煉出來的混合物,食藥署已經審核其具有調節血脂功能,主要在以下5層面中,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助於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TC)含量。 ●有助於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有助於延緩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有助於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甘蔗原素使用警語:●孕婦,哺乳婦女和十二歲以下之兒童不宜食用。●食用甘蔗原素建議還是先偵詢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7.兒茶素(Catechin)兒茶素又稱作茶單寧或兒茶酚,是一種多酚類化合物,可溶於水,主要存在於茶葉當中,尤其是綠茶當中較為常見。食藥署目前同意具有調節血脂功能,經動物實驗結果:兒茶素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國外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研究中指出,在運動前1小時飲用綠茶,更能有助於體內增加約17%熱量燃燒,對於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8.難消化性麥芽糊精(Resistant Maltodextrin)難消化性麥芽糊精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成分,具有低熱量、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穩定血糖作用。如果對於膳食纖維較敏感的人,吃多了可能腹脹、拉肚子。目前食藥署有審定其經由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值、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9.植物固醇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植物固醇主要富含於植物性奶油(magarine)、植物油、堅果類優格(優酪乳)、柳橙汁、五穀雜糧等食物中,反而在一般的蔬菜水果反而較為罕見。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降低血中總膽固醇。10.大蒜素(Allicin)新鮮大蒜含有的是蒜氨酸(Alliin),必須將大蒜壓碎或切開後,當中的蒜氨酸酶(Alliinase)的酵素才釋放出來,交互作用才形成大蒜素。食藥署認證經人體研究結果:●有助於延緩低密度脂蛋白之氧化。 ●有助於降低血清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如果有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最好與醫師或營養史討論,因為攝取大蒜素類健康食品有可能會加強藥效,引發副作用。三高健康食品中降血脂類是大宗 醫師建議應該這樣看待健康食品洪惠風指出,市售不少保健食品標榜可以降血脂,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有時個人體質不同,生成效果也有差異。他也提醒,相較健保給付的降血脂藥物每月約300元,保健食品的價格卻遠超越藥價,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另外,如果有服用三高藥物的病患,使用相關健康食品前一定要跟醫師與營養師討論過,因為藥物與相關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增強相關藥效,反而造成潛在危險。參考資料:元氣網: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元氣網:甲殼素沒警語 7月起最高罰300萬
-
2024-01-02 醫療.消化系統
粘曉菁/逆轉脂肪肝,如何避免走上肝癌?醫師分享「增肌減脂」菜單改善
脂肪肝與代謝性問題是全球普遍現象,主要跟「多吃少動」有關,尤其手搖飲跟酒精都是含糖飲料,是造成孩童及成人脂肪肝的原因之一。逆轉脂肪肝可避免日後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風險,「消脂保肝」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及養成規律運動做起。脂肪肝病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日後肝癌機率最近陽明交通大學與中研院、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分析健保資料庫,追蹤脂肪肝病人10年發現,脂肪肝病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5成肝癌罹患率,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阿斯匹靈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老藥,不少人會服用阿斯匹靈來保護心臟,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風險。但仍有其藥物副作用,如腸胃道出血等,能否長期使用需要醫師專業評估與處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美國民眾B、C肝帶原風險極低、僅1%左右,每年罹患肝癌風險卻逐年增加約9%,探究原因是肥胖及脂肪肝啟動身體發炎機制,進而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肝病防治除了避免感染B、C型肝炎,還要從預防及逆轉脂肪肝做起。如何預防和逆轉脂肪肝?手搖杯是孩童的含糖快樂飲,酒精是成人的含糖快樂飲,脂肪肝及三高慢性病引起的身體發炎、代謝性問題等,都會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病。消脂保肝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多動」,尤其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只要運動量足夠,身體肌肉也會增加。建議長輩如果想鍛鍊核心肌群,平時不妨練習邊快走、邊縮小腹,或養成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原則,設定手錶或手機鬧鈴隨時提醒紀錄,養成運動習慣、日積月累,逆轉脂肪肝不是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預防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含維他命K的這些食物不可多吃!必知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
有許多三高患者、有中風高風險因子者,平日都有在吃抗凝血劑。不過服用抗凝血劑有許多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在飲食上也有一些禁忌。元氣網以下整理關於抗凝血劑的認識及服用上需注意的重點。抗凝血劑的作用在防止血液凝固,用來治療及預防血管栓塞、預防中風,臨床上用途很廣,例如: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心房顫動等。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維祥曾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目前口服抗凝血劑的選擇有傳統口服抗凝血劑以及新型抗凝血劑兩種,傳統的抗凝血劑為常見的warfarin(歐服寧)、Coumadin(可邁丁);新型抗凝血劑則包括有pradaxa(普拴達)、xarelto(拜瑞妥)、eliquis(艾必克凝)、lixiana(里先安)。抗凝血劑怎麼吃?依照醫師指示,定時定量服用,抗凝血劑一般一天服用一次。為確定抗凝血劑的功效,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患者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返院抽血檢驗(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以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抗凝血劑常見副作用?如果使用過量,可能引起出血不止。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則可能引起中風。1.出血現象(例如:嘔吐出血或類似咖啡渣的棕色物質、血便或黑便、血尿、紅色或暗棕色尿、突然出現瘀傷、牙齦出血、經血過多、從未發生過的頭痛、腹痛或背痛)2.倦怠、發熱、發冷、喉嚨痛、嘴痛、皮疹及搔癢等。服用抗凝血劑的飲食禁忌抗凝血劑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1.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抗凝血劑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動物肝臟等,每日應定量平均攝取,不宜過多,建議每日可攝取約 3~5份,每份菜量約掌心大小。2.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抗凝血劑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輔酶Q10、高劑量維生素C、含維生素K的營養劑或維他命及葡萄糖胺等,都須經醫師同意才可吃。3.抗凝血劑會與許多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因而增加或減低抗凝血效果,所以請不要自行服用任何其他藥物(尤其是阿斯匹靈,抗生素、中藥等)。4.抗凝血劑的藥效會受酒精影響,請儘量少喝酒精性飲料。5.茶類,如烏龍茶、綠茶、紅茶等,須經醫師同意才可食用。服用抗凝血劑其他注意事項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接受任何侵入性檢查治療前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副作用及徵狀服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流鼻血、牙齦出血不止)、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6.懷孕須告知醫師懷孕時服用抗凝血劑有導致胎兒畸形的風險,計劃懷孕前或餵哺母乳,一定要告知醫師。【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衛福部南投醫院衛教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衛教資料.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6 焦點.健康知識+
我有服用慢性病用藥,麻醉前禁食是否也不能吃藥?麻醉必知關鍵問題,5狀況不適合
Q1:為什麼在檢查麻醉前都必須要禁食空腹? A:從結構上來說,我們的口腔到咽喉之後,分成兩條路:一是讓食物走,經過食道通往胃;另一邊讓空氣走,從氣管通到肺。進食和呼吸的通路在咽喉以上是相同的,咽喉以下才分開。當進食的時候,口腔和咽喉會有一系列的吞嚥動作,讓食物正確地進入咽喉下方的食道,而不是跑去氣管;若食物不小心走錯方向跑到氣管去,便會引發身體保護性的咳嗽反射,這個反射相當強烈,能迫使我們將東西排出。相信你我都有這種嗆到、咳嗽的經驗。 在接受麻醉的時候,不僅意識改變逐漸睡去,保護性的反射也一樣會被抑制而消失,此時若有異物跑到氣管,我們無法把它咳出,將使呼吸道暴露在很大的危險之中。這時候若胃裡又有食物,很可能會因嘔吐或逆流跑到咽喉,再進入氣管之中,跑到肺部,造成致命性的併發症「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 吸入性肺炎的嚴重程度與吸入異物的量及其酸鹼程度息息相關。吸入異物的量愈多、愈酸,造成的發炎愈嚴重。胃液就是種極酸的物質,因吸入胃液而造成的肺炎是相當嚴重且危險的狀況,據統計,吸入性肺炎的死亡率將近30%,不容輕忽。 禁食空腹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在麻醉前有充分的時間讓胃把食物都消化、排空,避免嘔吐,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一般而言,成人胃排空需要8小時,也因此病患會被告知在手術前一晚12點後要禁食,隔天早上才能順利進行麻醉。 事實上,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的狀況不只麻醉,有許多會改變意識的病況,如中風、癲癇痙攣、腦部病變等等情況,都存在著相同的危險。此外,如孕婦、肥胖者、有腹水的病患等,因其腹部壓力大,更容易擠壓胃部造成嘔吐,這些族群的風險更高,必須要更加注意禁食的狀況。 在麻醉前如果不小心吃了東西,一定要誠實告知醫護人員,千萬不要冒著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此舉得不償失! Q2:我有服用慢性疾病用藥,麻醉前禁食空腹時,是否也不能吃藥?A:台灣的就醫環境相當便利,民眾的疾病和不適都能獲得適切的診治。對於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都需要與醫師配合,規律服用藥物並回診,才能穩定控制病況,這除了醫護人員的照護以外,病人的配合度以及服藥的順從性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 配合醫囑規則服用藥物,能讓藥物治療濃度穩定有效,對於疾病的控制才有幫助。若您有慢性疾病用藥,請您手術前繼續服用不要中斷。空腹的時段裡雖然水也不能喝,但配藥吞食的水一般不會特別限制。配藥服用的水請小口就好,不可以喝一大杯喔! 如上所述,雖說藥要繼續吃,但凡事總有例外,有兩類的藥物是必須要停用的:降血糖藥以及抗凝血劑。由於空腹已經一段時間沒有進食,若又服用降血糖藥(或施打胰島素),有可能把血糖降得太低,人會疲累,思緒無法集中,冒冷汗,視力模糊,甚至失去意識昏迷,造成腦神經傷害,相當危險。而抗凝血劑會讓血液凝集功能受阻,容易造成手術傷口處出血量的增加、止血困難,若是半身麻醉則可能導致壓迫神經的血腫出現,所以一般在手術麻醉前會建議停用。不過,抗凝血劑的停用與否還牽涉許多醫療專業考量,要斟酌服用這些藥物的病因,權衡出血的風險,調整麻醉的方式,有些人甚至還服用多種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合併保栓通),每個人的狀況無法一概而論,需要通盤考量綜合判斷。 Q3:麻醉前禁食空腹期間可以抽菸嗎?A:不說您可能沒注意到,抽菸對於麻醉的影響真的很大! 抽菸對於身體造成的危害,是持續累積的結果。抽菸會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卻同時降低呼吸道的排痰能力,呼吸道阻力的增加以及肺泡的塌陷,這些狀況都將造成後續慢性的咳嗽以及肺部感染的問題。抽菸也會讓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反應劇烈,當受到刺激的時候,無論是分泌物或者全身麻醉必須要進行的插管處置,都可能導致喉頭痙攣、支氣管痙攣的風險增加。此外,抽菸會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影響血紅素攜氧的能力,干擾體內氧氣供應,進而容易造成缺氧。這在一般狀況下或許不痛不癢,但若是在有缺血性心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人身上,影響可能就很嚴重,會促成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等的問題出現。 除了上述提到的呼吸道以及心血管方面的狀況,其實抽菸對於全身許多系統都有影響,也增加了罹癌的風險。抽菸也會影響微血管循環,讓手術之後的傷口癒合不易,造成感染。 因此,手術麻醉前空腹的時段,是不可以抽菸的。 其實,不論是否要接受手術麻醉,為了您的健康著想,都該儘早戒菸! Q4:請問有呼吸道感染的狀況,譬如得過新冠肺炎,適合做無痛腸胃鏡嗎?A: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已經三年,最大的影響就是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就現在流行的病毒株而言,除了少數高風險族群仍可能演變成重症以外,大多數人感染後症狀都相對輕微,一般會以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鼻塞,流鼻涕)、全身性症狀(發燒,疲倦,全身無力,味嗅覺異常)以及腸胃道症狀(腹痛,腹瀉)為主。若非得力於家用快篩試劑的幫忙,光從症狀來看,有時很難區分究竟是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或者是新冠肺炎。 若要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將進行全身麻醉,而身體在麻醉的狀態下,呼吸功能會受到顯著的影響:在藥物的作用之下,呼吸潮氣量變小,氣體交換的效率逐漸變低;肌肉放鬆,橫膈往頭側位移,造成功能性殘氣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減少,呼吸道肌肉張力下降也易造成肺擴張不全,肺泡塌陷,進一步影響血液氧氣的交換。麻醉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道容易阻塞,排痰功能也下降,痰液的蓄積較容易造成後續出現發炎及感染。 整體來說,麻醉對呼吸功能的影響很大,可能造成的缺氧以及肺炎等問題都是麻醉醫師高度重視的狀況。也因此有呼吸道感染狀況的民眾,進行麻醉的風險相對升高;若非有緊急的醫療需求,都建議必須等到病況穩定後再進行麻醉處置。 其實比起新冠肺炎,臨床上更常遇到一般感冒的狀況。相同的,若非有緊急醫療需求,必須將麻醉檢查時間延後,一般而言有下列狀況就不適合麻醉:5狀況不適合麻醉1. 發燒超過38°C2. 明顯咳嗽3. 分泌物量多且濃稠:如鼻涕量多,咳嗽有濃黃痰4. 呼吸音異常5. 疲勞倦怠沒有胃口等全身性症狀 一般會建議在症狀緩減之後的1〜2週再安排麻醉檢查或手術,以避免呼吸道併發症的出現。【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103期(2023-07-18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6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比小說更精采的病歷
「寫病歷很簡單。」學生們一副「聽過一百遍了啦」的表情。「跟八卦雜誌學!」我看了離我最近住院醫師的名牌,然後曖昧地看著他。「標題:已婚帥醫昨晚偷吃嫩模。」「哈哈哈。」引起大家興趣了。「這是主訴,點出最主要的議題,重點說完,再剖析故事,我的病歷分成四段,第一段是形容這個病人,做什麼工作,生活習慣如何?抽菸?喝酒?運動?幾隻狗?幾個老婆?幾個小孩?這些背景可以讓我們了解這個人,全人醫療,才能知道如何更細緻幫助病人。」年輕醫師有的抄筆記,有的靜靜聽講,有的在發呆。「舉例來說,11歲男孩,一頭亂髮,額頭上有個閃電疤痕,住在樓梯下的儲物空間……」「哈利波特!」「是的,像小說一樣,第一段就要讓讀的人腦中浮現病人的模樣,融入他的世界。」我看著這個被當成寫作題材的可憐住院醫師,邊胡謅我的病歷:「26歲男性,中等身材,溫文儒雅,書卷氣極濃,戴方型黑框眼鏡,是新光醫院第一年住院醫師,已婚,有一個兩歲小孩。」「我沒有結婚……」目標不安地在座位上扭動了一下。「對不起啦,純屬虛構。」「哈哈哈,老師沒問題的。」「可是……大一開始,他在夜店盛名在外,與明星名模緋聞不斷。」大家都笑了起來。「是真的,全都是真的。」這位醫師也大笑配合演出。「抱歉抱歉,洩漏你的祕密。」「老師你怎麼知道的?」「第二段的病歷,要敘述過往的病史,幾歲開始高血壓?幾歲開始糖尿病?怎麼治療?控制如何?住院幾次?讓讀者認識這個人過去的歷史,知道他生活中有哪些跟這次疾病相關的遠因。」我拉回寫病歷。「第三段呢,就是這次的主要狀況,什麼時候開始胸痛?位置?程度?銳利痛?刺痛?還是悶痛壓迫?合併症狀?像我們這位醫師昨晚在夜店,被發現跟XX歲A嫩模,當眾擁抱攬舌。」我加油添醋,希望學生永遠不忘。「第四段,是show off時段,要秀出自己知識有多淵博,鑒別診斷有多厲害。」「比如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的原因有胃炎、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胃癌、Mallory Weiss、藥物、結核、血管異常增生…第四段寫他平常不會胃痛,暗示沒有潰瘍的癥兆;沒有喝酒或黃疸肝病的病史,暗示不像肝硬化的食道靜脈曲張;沒有嘔吐,代表不是Mallory Weiss;沒有體重減輕,沒有淋巴結,代表沒有支持胃癌的證據;沒有發燒,體重減輕,就沒有結核的積極證據。但……」我停了一下。「他放過支架長期吃阿斯匹靈,膝蓋退化性關節炎最近服用NSAID止痛藥,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藥物引起的胃炎或潰瘍!」「是的,當然這些可以寫在第三段,但最重要的是那些陰性Negative的問句,顯現了你的視野,你的想法、鑒別診斷,表達出你是不是不考慮其他可能思慮短淺的醫師。」我看了一下學生。「這是內科的基本訓練,急救時就不能如此,必須膝跳反應;快思、慢想,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模式,二者都很重要。」這樣寫出的病歷,是真實的,是理性的,卻帶著感情,往往比小說更精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4 醫療.腦部.神經
頭痛只能吃止痛藥嗎?喝咖啡止頭痛不能超過幾杯?找出原因對症治療,做好預防更重要
不少人都有頭痛的經驗,有些人的頭痛是悶悶的,但有些人則是頭痛欲裂,有些人的頭痛到後來則是變成慢性頭痛,動不動就開始隱隱作痛,十分困擾,所幸大部分的疼痛跟壓力、睡眠、工作及作息不良有關,但仍有少部分的頭痛可能是腦腫瘤或是血管異常的症狀表現,若未及時處理,恐會危及生命,看似同樣的頭痛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同的問題,不可掉以輕心。頭痛分原發性和次發性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表示,頭痛是一個症狀,由於大腦沒有疼痛感知神經,對疼痛並沒有直接的感覺,會感覺到頭部疼痛,主要是因為大腦週邊的腦膜、骨膜、腦血管、肌肉及神經受到刺激所引起,而不是由腦組織本身所發出疼痛知覺。頭痛的分類,依國際頭痛協會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找不出原因的「原發性頭痛」及找得出原因的「次發性頭痛」,治療方式還是以止痛藥為主。對付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常用的阿斯匹靈及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例如普拿疼)都能有效地消除症狀。至於次發性頭痛,則一定要檢查找出原因對症治療,但次發性頭痛在急性期時,仍要先給止痛藥予以緩解。 如何預防、降低頭痛頻率頭痛會是一個循環,如果不去中斷,就不會終止。所以對一些頭痛,只是服用止痛藥,還是不夠的,還要做到預防頭痛,即降低頭痛的頻率,因此預防性的概念及藥物的使用,在慢性頭痛的治療上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所以,有慢性頭痛還是要就醫,很多人對慢性頭痛不以為意,但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慢性頭痛病患腦中多有白質變化,顯然長期頭痛對腦部是會有傷害的。充足睡眠、規律運動、保暖:充足的睡眠,對頭痛的預防也有很大的幫助。另外,規律的運動對改善頭痛也有用,因為運動會維持穩定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還有當天氣候變化時,要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可以戴帽子或圍巾避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收縮引發頭痛。比較會被忽略的是睡姿,姿勢不良會造成頸肩或是頭部肌肉一直處於一個緊繃的狀態,引發頭部疼痛,就要注意枕頭高度及床墊舒適性。有人頭痛時習慣喝咖啡降低頭痛,咖啡中的咖啡因確實可以止頭痛,但要適量,一天以不超過3杯為限,如果是義式濃縮咖啡,就以其小杯3杯為限,一般咖啡則以容量150~200c.c.。一旦喝過量,易有戒斷性成癮的問題。延伸閱讀:.怎樣的痛算偏頭痛?常見4種食物恐引發偏頭痛.頭痛別吃這些!醫認證「4類地雷食物」,起司、橘子、蛋糕都上榜.怎麼區別頭痛和偏頭痛?快速檢測3症狀:不治療恐痛上4小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0 醫療.婦產科
和家馨子宮肌瘤,每兩周一次大失血如「活死人」!經血量多可能是這5種疾病 子宮肌瘤危險7因子
淡出演藝圈的藝人和家馨近日復出,透露自己因子宮肌瘤導致月經大量出血,血紅素嚴重不足,甚至整天只能躺在床上,沒力氣做任何事,何豪傑形容愛妻的狀況有如「活死人」。和家馨4年前就被診斷出子宮肌瘤,當時醫生就建議她摘除子宮,但和家馨和老公何豪傑都覺得先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後來和家馨的月事每兩周就來一次,一次就持續7天、出血量又大,導致貧血,最後還是忍痛決定摘除子宮。女性月經周期及經血量,一向是身體狀況的重要指標,來跟不來都困擾。量大可能子宮長了什麼肌瘤,量少又是其他不同問題。而這幾乎要陪伴女生大半輩子的事物,卻有許多人對它有很多迷思,如經血量愈來愈少是沒有排乾淨嗎?還有人擔心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元氣網》帶你認識你一生的「好朋友」。正常月經指標周期:平均28天一次,21天至35天內都算正常。持續時間:約3~5天。超過7天為過多。經血量:約35至50cc,10到80cc都算正常。衛生棉使用量:每天約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事實上,經血變化會受到很多環境因素影響,如有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靈,血流量就會比較多;服用凝血劑,經血量就會變少。只要經過檢查子宮內膜厚度夠,經血量只有一到兩次有出現變化,其實不用太過緊張。相對於經血量,其實經期變化更需要被注意,女性的月經周期大約是28天,每個人的周期不盡相同,若是原本的經期是28天來一次,突然變成26天來一次,就得持續追蹤幾個月,若一直都是則可能為卵巢早衰的徵兆。經血量多,可能是什麼疾病?女性生理期的時候出血量到底要多少才合理?正常女性生理期經血量平均約33cc,但會愈來愈少,如果經期流血天數超過7天,或每月生理期流量大於80cc,就應懷疑有經血過多的問題。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每次周期使用超過20片衛生棉,就算是經血量過多。而導致經血量過多,最常見的可能疾病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瘜肉等。長期經血過多又會導致貧血問題出現。以和家馨罹患的子宮肌瘤而言,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曾受訪指出,女生2、30歲時肌瘤可能沒那麼盛行,但隨著月經週期次數增加,發生頻率會漸增,肌瘤也慢慢長大,因此4、50歲後的女性,大概一半以上都有肌瘤。子宮肌瘤好發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項:7因素容易罹患子宮肌瘤.個人體質.遺傳.環境因素:如環境荷爾蒙.不良飲食習慣:嗜吃油炸、燒烤食物。吃過期食品。.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肥胖.抽菸》疾病百科/子宮肌瘤經血量愈來愈少代表沒有排乾淨?月經來潮每次經血量約在30到90c.c.之間,大約每天用3到4片衛生棉,每片約8分滿狀態,經血量少不代表沒有流乾淨,每次經期都一定會把剝落的經血排完。月經若是規則來潮,經血僅有幾次有出現變化,飲食上不需要忌口;若是經血量大,需要額外補氣;經血量少則需要增加血液循環的食補,若是自己調理都沒辦法解決,就得盡速就醫。經血量少主要五原因第一:月經來潮前有熬夜、吃油炸、生活作息紊亂等,經血量就可能不足。第二:年紀漸增,卵巢功能衰退。第三:有巧克力囊腫或是經血逆流的症狀。第四:服用藥物,例如避孕藥。第五:過度運動所致。經血量愈來愈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女性平均在50歲前後進入更年期,根據統計,初經年齡平均為12歲,停經年齡為50歲。但並非沒有月經才算更年期,通常沒有月經一年以上為停經。更年期前,月經周期與經期會變得不規則,從有正常的月經過度到完全停經,大約會出現在45歲到55歲之間,可長可短,有人拖上好幾年才真正結束。月經不規則可能的情況是,有時候量多,有時量少,因此不一定量變少就是要進入更年期,反而也可能變得比較多。還有人的月經周期拉長到兩個月,也有可能突然一整年不來,後來又恢復;也有人一、兩個月不正常之後,又恢復正常,這些都是更年期可能出現的現象。【資訊來源】.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張仲鈺《聯合報》受訪資料.中山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世明《聯合報》受訪資料.開業中醫師張家蓓《聯合晚報》受訪資料.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健康照護網
-
2023-07-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助新陳代謝、降低三酸甘油酯!但營養師警告3族群不能吃
康寧醫院營養師師陳詩婷說,EPA在人體扮演的腳色,主要與幫助新陳代謝、降低三酸甘油酯、抗血栓有關,能降低心律不整、猝死發生率、血壓及粥狀動脈硬化等;而DHA則與腦部神經發展、保護眼睛抵抗光線、提升專注力有關。近年來,科學研究也發現,攝取ω-3脂肪酸與心情好壞也有關係。但有些人不適合吃魚油, 一定要特別注意。3族群不適合吃魚油1.魚蝦過敏者不建議食用魚油,建議可改用植物來源的亞麻仁仔油或是堅果類。2.凝血功能異常者有在接受抗凝血治療者,或有凝血異常者須特別小心食用,因魚油會造成血液不易凝固的問題。針對凝血功能不全、有服用阿斯匹靈藥物、或是近期要開刀、懷孕30週以上的人,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補充魚油。3.有服用血壓藥者因為魚油會降低血壓,與降血壓藥一起服用,可能會有加乘效果,這類族群也應先跟醫師討論。延伸閱讀:.魚油和葉黃素對延緩眼睛老化、改善乾眼症有效嗎?教授這麼說.你吃的大部分魚油其實被浪費掉?新研究:新型態的DHA才有效.鈣和魚油能一起吃?補充保健食品學問大,專家破解迷思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9 醫療.泌尿腎臟
急性腎臟病和慢性腎臟病哪個危害大?出現3跡象恐腎功能下降
【本文重點】台灣每8人中有1人患有腎臟病,而洗腎人數逐年增加。腎臟病大多是後天導致,尤其是外食族、糖尿病患者和高齡者更需要注意。腎臟病患者分布在各科別中,需要不同科別的醫生共同關注及早治療。腎臟容易受到三高、尿酸、藥物等因素的傷害,對腎功能已不佳的患者尤其危險。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不適合腎臟病患使用,中藥的使用需慎重。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控制對於腎臟疾病也非常重要。急性腎病的恢復機率較高,而慢性腎病常因就醫延遲而難以挽回。高齡長者需要特別注意腎臟健康,須避免因為省錢而不開冷氣及不足的水分攝取導致急性腎病。各科別醫生應加強對腎功能異常的警覺,以提早治療腎臟病。--by ChatGPT台灣每8人就有1人罹患腎臟病,且根據「台灣腎病年報」,國內洗腎人數逐年上升。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張瑞廷表示,多數腎臟病是後天導致,尤其外食族、糖尿病患及高齡長者更須注意。他也指出,腎臟病潛在患者散佈在醫院各科別中,須要跨科別醫師共同留意揪出患者及早治療。腎臟很脆弱,三高、尿酸、藥物都有傷腎疑慮。張瑞廷指出,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毒、排水,並平衡身體電解質。他表示,人類攝入飲食、營養物質後,水溶性的廢物排除即由腎臟負責,固體廢物則是靠大便排出。若腎功能不好時,將會導致腎衰竭,造成尿毒累積,患者出現水腫、酸鹼不平衡,以及酸中毒等現象。腎臟是相當脆弱的器官,張瑞廷表示,影響腎功能的因素非常多,除了血壓、血糖、血脂,還包括尿酸以及水分;部分止痛藥物、中藥草,以及廣播電台販賣的來路不明藥品,都有傷腎的疑慮,「有些成分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並無影響,但對於腎功能已經不佳的患者,可能讓其病情惡化。」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不適合腎臟病患服用。他舉例,民眾有止痛需求時常服用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如:阿斯匹靈、布洛芬等,就有傷腎疑慮,且年紀越大的患者越不適合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雖然止痛效果明顯,但並不適合腎臟病人使用,患者在任何科別就醫時,都須提醒醫師,要求開立其他成分的止痛藥。針對中藥的使用,張瑞廷則表示,中藥一帖藥物中就含有許多成分,很難斷定哪一類中藥一定不適合腎臟病患者服用。他指出,許多中藥成分有效且無害,但部分中藥因來源不明,可能存在管控問題,門診若遇到有服用中藥習慣的患者,會定期追蹤腎功能,並進行尿液檢查。先天遺傳腎病占比不大,八成五為後天生活習慣造成。張瑞廷說,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會導致微小血管病變,尤其糖尿病會讓血管變得狹窄、沒有彈性,腎臟是由血管組成的器官,受血管病變影響甚深,會導致腎絲球過濾率降低,毒素囤積體內造成尿毒症。至於腎臟病的發生是否與遺傳有關?張瑞廷表示,腎臟疾病中的多囊性腎病變確實與遺傳相關,好發年紀較輕,通常初次診斷是在30至40歲之間,且家族史的影響甚鉅,若媽媽罹病,孩子應盡快就醫。不過他也說,遺傳導致的腎臟疾病目前屬小眾,後天生活習慣造成的腎臟病仍占多數,比率達八成五。張瑞廷說,腎臟病的好發族群包括外食族、糖尿病患、高齡長者及有使用成藥習慣者。他指出,洗腎患者中約半數是糖尿病導致,「糖尿病人一定要注意腎病發生。」張瑞廷呼籲糖尿病患者主動到腎臟科確認腎臟功能情況,若出現異狀才能及早治療。急性腎病恢復機率高,慢性腎病常因延遲就醫而難挽回。腎臟病又可分為急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兩大類別。張瑞廷指出,急性腎臟病的發生原因包括服用傷腎藥物、嚴重脫水等,病情雖然來得兇猛,但是恢復機率也高;反觀慢性腎臟病,是日積月累、溫水煮青蛙式的慢慢損傷腎臟功能,且患者在初期常不願就醫治療,容易惡化。此外,他提醒高齡長者需要特別注意,有些老人家住在頂樓,天氣炎熱時卻為了省錢不願開冷氣,也沒有飲用足夠水分時,就可能造成急性腎臟病,且若急性腎臟病反覆發生,形同成為「慢性腎臟病候選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也會提高。「腎臟病的評估要往前延伸,才能真正對病人有利。」張瑞廷說,潛在腎臟病患者分布在不同科別,希望各科別醫師都能提高對患者腎功能異常的警覺性,讓藥物治療往前延伸,就能延緩惡化。若患者罹病多年卻因為擔心洗腎等原因而不願就醫,或本身並無病識感,進入腎病治療時可能為時已晚,只能盡量延緩惡化。腎病跡象自我評估疑似腎臟病患者可透過簡單方式判斷,以下三項可能是腎臟病跡象,應盡速至腎臟科就醫:1.小腿腹按下卻不回彈2.時常貧血疲倦3.出現泡泡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8 醫聲.Podcast
🎧|媽咪,您辛苦了!孕媽咪靠「五招」 才能閃躲子癲症襲擊
每到母親節,就會讓人想起母親的辛苦付出,事實上,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孕媽咪已開始為孩子「負重前行」,只求小孩出生歲月靜好,只是懷孕、生產,終究有風險,特別是子癲癇症,更讓許多醫師憂心,並常提醒孕婦留意、小心。「我看過一位孕媽咪當場在診間失去意識…」談到子癲前症、子癲症的可怕之處,台北長庚紀念醫院產科主任、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感觸很深。他說,這位孕媽咪正苦惱於噁心、嘔吐等不舒服症狀,沒想到看診到一半,這位孕媽咪突然抽筋、失去意識,舌頭也吐了出來,為了擔心咬到舌頭,蕭醫師馬上用壓舌板壓住孕媽咪舌頭,然後馬上送去急診,進行插管治療,並緊急剖腹,讓孩子提早出生,這樣才能挽救媽咪生命,千鈞一髮的畫面,令蕭勝文醫師記憶深刻。🎧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蕭勝文醫師指出,現在懷孕女性的年齡呈現M型化趨勢,高齡孕婦日漸普遍,隨著年齡增加,血管彈性會變差,懷孕出現高血壓、生產前後血管栓塞、深層靜脈曲張的機率就會上升,也容易產生姙娠糖尿病,而子癲前症也是常見情況,對母親、胎兒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衛福部孕產婦死亡率資訊,近五年來,孕產婦死亡率比過去高升,在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為10萬分之16,代表每十萬活產嬰兒中,有16位新生小寶寶出生不久就失去了母親,這數字創下23年新高,在2021、2022年,孕產婦死亡率則在萬分之14、13間起伏。「目前台灣孕產婦死亡原因,第一名是產後大出血,第二名是羊水栓塞,第三名就是子癲!」蕭勝文醫師分析,在孕產婦死亡原因中,子癲症、子癲前症是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發現,因此母胎醫學會一直努力推廣子癲前症篩檢的重要性,目前子癲前症篩檢也已納入常規檢查。子癲前症很可怕,母胎生命受威脅「子癲前症」中,「癲」這個字就是指癲癇,也就是抽搐、抽筋,在抽筋、癲癇尚未出現前,稱為子癲前症,這是懷孕引起,出現於懷孕20週之後,病患會血壓上升,有時會噁心、嘔吐、頭很痛,或喘不過氣、小便明顯變少,也可能全身水腫或下肢水腫,一星期內,體重可能增加2、3公斤,持續惡化,一出現抽筋、癲前,便演變成子癲症,情況更危及、更致命。子癲前症危險的地方在於,這種疾病會造成胎死腹中、胎盤早期剝離,有的媽咪生產前血壓太高,因而出現出血性腦中風,影響肝、腎功能,也有人因為眼壓太高,引發視網膜剝離,這時候,眼睛就會視力模糊、看不到,由此可知,子癲前症的影響遍及全身,放任不管,後果不堪設想。盡早預防、治療,才能避免悲劇「子癲前症、子癲症是懷孕引起,所以一出現危急症狀,就要立刻把小朋友生出來,通常是緊急剖腹…」蕭勝文醫師指出,為了避免走到這一步,「早期篩檢」、「規律量測血壓」、「飲食少油、少鹽」、「規律運動」就非常重要,另外,一發現「有子癲前症警訊,必須規律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降血壓藥」,當五個環節都照顧到,就能減少子癲前症、子癲症傷害。對於子癲前症的篩檢,國際一項多國、多中心研究顯示,由於亞洲女性比歐美女性瘦小,胎盤也相對較小,因此篩檢子癲前症的平台基準需要校正,若與歐美一樣,很容易產生誤差。蕭勝文醫師研究發現,篩檢子癲前症時,除了傳統生化指數,若將媽媽體內特定「微核醣核酸」(miRNA)也納入觀察指標,搭配身高、體重等數據,便可建立一套新評估標準,且從第一孕期即可預測疾病風險高低,子癲前症的防治就能及早進行。蕭勝文醫師再次提醒,子癲前症的篩檢很重要,當孕媽咪發現血壓居高不下,一定要盡快用藥控制,才能有效保護母胎健康。蕭勝文小檔案現職: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台北長庚婦產部教授級主治醫師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胎兒醫學博士經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滾宬瑋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4-12 醫聲.領袖開講
突破外交困境!台灣藥師國家隊爭取主辦2023亞洲藥學年會
「藥師確實是防疫國家隊裡不可或缺的夥伴!」總統蔡英文曾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交接典禮上公開表揚,而傑出的防疫表現也成為國際典範,讓藥師公會全聯會成功爭取到2023年亞洲藥學年會的主辦權,向他國分享寶貴經驗。幕後功臣之一的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坦言,「因為台灣整個國家關係,我們的邦交國不多。」因此就任以來,就一直尋求外交突破,最後在新締結姊妹會的印尼、韓國藥師會幫助下,成功取得年會主辦權。亞洲藥學會成立於1964年,是一個以藥事交流的非營利組織,成員共有24個國家藥師團體,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藥學專業團體;即將在今年10月舉辦的年會,則是第四次由台灣主辦。「年會可以來台灣舉辦,跟疫情也有很大的關係。」他指出,各國都很好奇台灣藥師在公共衛生、防疫的工作,包含如何施行口罩及快篩實名制等,「講到這段有很多心酸,實名制若沒有藥師團體協助,我想台灣防疫不可能這麼成功。」🎧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疫情加重藥師業務 全台藥局不減反增1千家黃金舜說,當時藥局晚上十點打烊後,藥師需分裝180片口罩至凌晨一、兩點,隔天早上九點開業後,又要面對上百人的排隊人潮,並承接民眾第一時間的情緒,藥師被打、罰跪、藥局被車撞的情形層出不窮,「我那時不斷呼籲,藥師是無償協助政府發放口罩,應該要好好謝謝,而非情緒控管不好,讓藥師服務變成恐懼。」另一方面,實名制也曾引起基層藥局反彈,但黃金舜認為,透過健保卡的系統,能有效控管口罩或快篩的發放數量,加上民眾為了避免感染,改在藥局領取處方箋藥物,藥師能藉機指導民眾基本的防疫措施與用藥安全,如消炎藥阿斯匹靈與抗凝血藥互相衝突,或乙醯氨酚、布洛芬兩種不同成份的止痛藥不可混合吃,以防劑量過高傷害肝腎功能。買防疫物品、拿藥時,藥師與民眾互動良好,「民眾看見藥局藥師的專業及熱情服務,會送些小禮物給藥師,或是順便買簡單的醫療用品。」黃金舜補充,藥局業績和收到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數量增加,連帶提升藥局數量,「從去年到今年,全台藥局增加了1千家。」藥師送藥到府因疫情普及 服務至今逾20萬戶 此外,送藥到府亦在疫情期間於都市區普及,「那時確診者不可擅自外出,如為北漂青年,將無法拿藥。」黃金舜回憶,送藥到府在罹患慢性病長者居多的偏鄉推行已久,一旦患者逾期未取藥,藥師會主動致電詢問,若患者行動不便,藥師也會親自送藥,關心服藥情形。疫情爆發後,藥師公會全聯會盤點全台健保藥局的量能,協助送藥到府至今已超過20萬戶。至於民眾提議是否改由外送員送藥,黃金舜認為不妥,因送藥是調劑的一環,過程牽涉溫度控管、安全衛生及送達與否,因此仍必須由藥師親自執行,「我們掛在門口要拍照,之後打電戶給染疫者確定裡頭的藥品、劑量、服用方式才可以離開。」如此一來,民眾安心,藥師也充分展現專業。
-
2023-03-14 醫療.眼部
起床後「眼白出血」是眼中風前兆嗎?醫揭真實原因竟跟「這問題」有關
63歲的張伯伯,早上起床被家人發現右眼的眼白竟紅了一大半,家人非常擔心是不是眼中風前兆,急忙跑到醫院就醫。醫師問診後才發現,張伯伯因為最近有便秘的困擾,這幾天上廁所用力過度,才導致眼球微血管破裂。但為什麼眼白會突然變紅呢?跟眼中風有關嗎?以下眼科醫師親自解答。萬芳醫院眼科醫師江明璇表示,常聽到的眼中風,是位於眼球後半部的視網膜上的血管阻塞,造成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跟結膜變成一片紅紅的較無關聯性。而張伯伯因過度用力而導致的眼白變紅狀況,則是稱為「結膜下出血」。結膜下出血不會造成視力損傷 江明璇說明,眼睛外觀中俗稱的眼白,白色部分是來自於下層的「鞏膜」,另外還有一層半透明的「結膜」覆蓋在鞏膜表面,結膜下方有許多細小的微血管。而當微血管無法承受壓力導致破裂時,少量的血就會流到結膜與鞏膜間的空間,隨著時間漸漸匯集成一大片。 結膜下出血雖然外觀看起來有點嚇人,但大多數人不會有症狀,也不會造成視力減退或嚴重損傷,且常常都是周遭的家人朋友發現的;少部份的人因為出血量稍多,形成較大的血腫向外凸,眨眼時就會有輕微異物感,或是轉動眼球時的不適感,而出血的位置因為是在結膜下方而非表面,也不需擔心血會流出來。結膜下出血的2大原因 江明璇解釋,常見的結膜下出血,發生原因大致上分為外力和內出力所造成:外力如揉眼睛、創傷撞到眼睛,內出力像是用力咳嗽、打噴嚏、擤鼻涕、用力排便、提重物等等較強烈的動作。由於憋氣用力的動作,都可能導致腹壓增加,而情緒波動導致的血壓突然升高,也可能是微血管出血的原因之一。 她也補充,由於結膜下的微血管較脆弱,而容易破裂出血,且出血量小,所以約2~3天後才會累積成紅紅一片。因此在臨床問診時,醫師會請病人回想近期是否有憋氣用力的動作,以建議病人避免,達到預防再次結膜下出血的情形。結膜下出血治療與照護建議 結膜下出血通常不需眼藥水治療,視出血量約1~2週,這些血就會自行被吸收復原,不會留下其他後遺症,而年紀較長、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的病人,則需要更久的時間才會完全吸收,期間也同時要避免讓身體過度使力。 江明璇建議,在發現自己結膜下出血的前3天,可利用冷敷加速讓血管收縮,達止血效果之後就可改成熱敷,有助於凝固的血塊吸收。而平日裡均衡飲食、水份補充和規律運動,有便秘的問題也可請醫師開立軟便劑;平時養成不揉眼睛的好習慣,就可以避免結膜下出血不時找上門。【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085.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好?術前該停用嗎?關於保健食品的8個關鍵問答
台灣很多人在吃保健食品,而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什麼時間吃效果最好?不要以為有吃就好,吃錯時間可能等同於白吃。還有另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就是沒頭沒腦的吃,也不知它有沒有什麼效益!其實這樣還不如別吃。《元氣網》以下整理吃保健食品最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吃之前不妨多看多問,再決定要不要吃!Q1:保健食品何時吃?A:要看你吃的是哪種保健食品!針對大眾常吃的幾種,營養師李其昀在臉書粉團「零距離營養師 David李其昀」發文建議如下:飯前吃益生菌:建議空腹吃,比較不會因為其他食物的水分(例如:酵素),而影響到益生菌本身的活性。膠原蛋白:膠原蛋白是小分子的蛋白質食物,從胃開始會被分解,如果空腹吃膠原蛋白,在胃部分解成胺基酸的效果會比較好。飯後吃或隨餐吃葉黃素:屬脂溶性營養素,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最好,而且葉黃素的保健品通常都會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因此在飯後吃效果比較好。魚油:魚油的脂肪酸是屬於脂質營養素的一種,跟含有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吸收效果會變好,所以適合飯後或是隨餐一起吃,才能達到最好的吸收。酵素:酵素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因此在飯後食用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想想看如果肚子空空沒有食物,那酵素要對誰作用?Q2:B群不要晚上吃,以免影響睡眠?A:《好健康雜誌》第40期訪問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乃嘉指出,目前並沒有文獻佐證什麼時間補充維他命B群最好,事實上B群有安定神經的作用,對於某些容易緊張、神經不穩定引起睡眠問題的人,反而有安定神經的助眠作用;但是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如果吃了B群會影響睡眠者,就避免睡前吃,所以其實維他命B群什麼時候吃都可以。Q3:保健食品不是藥,吃多無妨?A: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資訊,有些維生素攝取過量,可能傷害身體微調系統。.維生素C過量:可能引起噁心、腹瀉;提高腎結石風險…等。.維生素D過量:嘔吐、便祕、消化性潰瘍、胰臟炎等。也可能造成鈣質累積,形成高血鈣。.維生素A、D、K過量:身體排不掉,不斷持續累積,容易中毒。.葉酸過量:可能引起失眠、過敏,以及鋅的減少和腸胃疾病。.維他命B6過量:可能引起走路不穩、四肢感覺麻痺或感覺異常。Q4:薑黃、紅麴可以降血脂?A: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壞膽固醇」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Q5:輔酶Q10有十大功效?A:網傳吃輔酶Q10的效用包括治療癌症、降三高、改善早期帕金森氏症…等多項,但「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林慶順教授撰文指出,一一去查核每項功效的研究結果,多半是沒效用:不然就是研究太有限,無法得出任何結論。Q6:如正在吃其他藥物,保健食品是否錯開時間吃即可?A:如您因某疾病或症狀正在吃西藥或中藥,想再補充保健食品,一定要先問過醫師或藥師,不要以為只要錯開吃都可以。開業藥師沈采穎曾受訪指出,中藥、營養品與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絕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常見藥物與保健食品交互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吃阿斯匹靈,又同時吃銀杏或魚油,可能抑制血小板凝固,導致內臟出血風險。.銀杏與利尿劑併用,恐造成血壓忽高忽低。.紅麴與降血脂藥並用恐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合併急性腎衰竭。Q7:手術前能不能吃保健食品?A: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淑英曾於《國泰醫訊》撰文指出,若對活性成分的其他效用或可能造成的影響並非有十足把握,如凝血功能、與麻醉/手術期間用藥的交互作用等,為謹慎起見,建議手術前2-3周開始暫停使用。.建議停用:可能影響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保健品,如銀杏、深海魚油、納豆、紅景天外,蜂膠、亞麻籽、綠茶、海藻/褐藻、薑黃、木瓜酵素、維他命E/C,以及中草藥單方萃取純化產品,如大蒜精、刺五加、西洋參、人參、當歸、丹參、紅花等,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手術,舉凡血管、神經、眼外科相關者,不能掉以輕心。.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無關乎凝血但術前最好停用的還有麻黃(保健用途如減肥),基於對心血管、血壓的影響,術前至少須停用24小時。Q8:Q2:老人家需要吃保健食品嗎?A: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郭郁文藥師衛教專欄指出,由於年長者會有一些身體機能狀態的改變,如身體脂肪比例增加,使脂溶性類的補充品亦在身體內堆積;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補充過多的營養品無法代謝、排除。另,慢性病患者因醫療評估需要處方藥品的控制,補充保健食品也可能會有交互影響的風險,也要留意。【資料來源】.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健康食品吃越多越好是迷思!維生素C、D多吃卻傷身.美研究紅麴魚油6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不明顯!醫籲別埋頭苦吃,做1件事評估能否長期吃.什麼情況才會缺乏?何時吃最好?營養師解答你對維他命B群的疑問.不是隔一段時間吃就沒事 吃西藥又吃保健品很危險.保健品術前要停吃嗎? 專業藥師這樣建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藥劑部衛教專欄
-
2023-01-01 醫療.消化系統
「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哪些人是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要當心 中醫教2穴位助養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常三餐不正常,導致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越發嚴重。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嚴重還可能引起腸胃病變,甚至演變成癌症。元氣網整理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腸胃問題,帶您了解自身腸胃健康狀況,也教您按摩穴道,來緩解腸胃問題引起的不適感。◎胃脹氣你是否常常飯後肚子脹脹,感覺腸道內有氣體或壓力,但這股氣卻又無法排出導致腸胃不舒服、甚至還會胃痛?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脹氣」!常見導致胃脹氣的原因1.飲食習慣不佳:愛吃高油膩食物、進食的速度太快導致消化不良。2.易致脹氣食物:豆類、高澱粉食物、奶類、碳酸氣泡類飲料、酒精、人工甜味劑。3.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長期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容易因胃腸道正常菌種過少,而失去發揮正常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使得食物醱酵產生氣體。4.排氣功能不足:胃腸道有多餘氣體時,會刺激腸胃道蠕動,藉由人體不斷打嗝或放屁來排出體外。排氣量太少,氣體太多就會脹氣。當這樣的功能,因為疾病(如:糖尿病)、年齡老化或某些藥物等等因素而下降不足時,會造成胃脹氣。5.其他疾病因素:當有胃腸道病變、胰臟炎、腸阻塞和肝腫瘤等疾病。9飲食法改善脹氣問題1.避免容易脹氣食物2.乳糖不耐症改喝優酪乳3.改善便秘,規律排便4.定時吃好菌5.盡量少鹽少油6.細嚼慢嚥少說話7.少久坐多運動,飯後走走8.以水代酒9.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提醒,如果您有長期脹氣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胃潰瘍有些人會把胃食道逆流跟胃潰瘍混為一談,但實際上胃潰瘍是胃的粘膜發生潰瘍,胃食道逆流則是胃液往食道的方向逆流造成刺激或發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正常情況下,胃黏膜細胞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可產生新細胞,影響胃黏膜細胞受損的原因包括胃幽門桿菌感染、胃酸過多、藥物刺激、吸菸、飲食習慣不良以及心理壓力等。胃潰瘍的症狀多數胃潰瘍沒有明顯症狀,部分患者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大多數是悶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嚴重度與潰瘍的大小有部分相關,愈大、愈深的潰瘍,症狀比較嚴重,部分潰瘍很嚴重卻沒有很明顯症狀,常見年紀大、有糖尿病病史或服用消炎止痛藥的患者。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哪些人是高危險群?‧家族病史:胃潰瘍病史。‧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食物選擇:常食用高油脂、刺激性食物,空腹食用高油脂或刺激性食物。‧飲酒過量:長期飲酒、吸菸、吃檳榔。‧藥物使用: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類固醇等。‧精神壓力:過度憂慮、焦慮緊張等。‧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會破壞胃粘膜表皮細胞,易導致胃發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9方法助改善預防1.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2.檢查有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3.未經醫師診斷,應忌用可誘發或加重潰瘍,甚至引起併發症的藥物。如:阿斯匹靈或消炎止痛藥等。4.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睡前2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5.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充足。6.禁酒、戒菸、不吃檳榔。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8.多運動,維持標準體重。9.減輕壓力,保持樂觀態度。提醒,輕微的胃潰瘍,在經過醫師診斷後,可透過藥物治療或日常生活習慣改善,來緩解症狀。但如果出現「吐出血或排出黑色瀝青狀的糞便、貧血症狀、急劇腹痛、反覆嘔、體重不明原因減輕」等胃潰瘍的嚴重症狀,就需要立即就醫檢查。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 ◎胃食道逆流台灣人每4個人中有一個人患有胃食道逆流,早成原因多數是壓力大、情緒緊繃、作息跟三餐不正常,導致很常發生心灼熱、喉嚨異物感。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很多,分為典型症狀跟非典型症狀。‧典型症狀:心灼熱、火燒心,在胃部有稍灼熱感、感受到酸逆流,導致有食物、胃液逆流到口腔,但沒有反胃或嘔吐。‧非典型症狀:胸口疼痛、咳嗽、氣喘、喉嚨沙啞、喉嚨痛、嚥下疼痛、困難等,需要經由專業的醫師以及相關檢查(胃鏡、上消化道攝影),判別是否是胃食道逆流症。 哪些人是高危險群?‧45~60歲的人‧肥胖者‧消化性潰瘍患者‧懷孕的婦女‧長期酗酒者‧精神緊繃、工作壓力大11方法助改善預防1.避免暴飲暴食,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2.餐後不宜立刻趴睡或平躺,避免胃部的食物逆流至食道。3.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4.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5.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6.禁酒及戒煙。7.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胃酸分泌過多。8.睡覺時可把頭部位置墊高,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9.體重過重者宜減輕體重,並養成運動習慣,幫忙消化。10.消化性潰瘍患者,應定期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11.女性應避免穿過緊的衣物,增加腹部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症的患者建議可以從改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配合適當的藥品治療,改善生活品質以及減少可能的其他併發症。中醫教你穴位按摩 養胃改善不適感中醫師彭溫雅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常見原因包括壓力大、情緒緊繃,也與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常吃消夜有關,這些都會導致消化機能變差,延緩胃排空的速度,分泌過多的胃酸。她建議,不論什麼類型的胃食道逆流,都可以透過早晚穴位按摩的方式保養。睡前按|內關穴內關穴在手腕下方三指、前臂正中的位置,按這個穴位對於改善肝氣鬱結、消化不良、壓力的效果都很好。建議在晚上睡前洗個澡,全身暖和之後,平躺於床上,身體肢體都不要彎曲,以免經絡受阻,效果打折。躺好之後,搭配吸氣四秒、吐氣四秒的腹式呼吸,同時以按住四秒、放開四秒的節奏,兩手各按3分鐘。因為人體血液循環全身一圈是20秒,以四秒為一個單位的呼吸和按壓穴位,也符合身體的節奏。彭溫雅表示,按此穴位可改善壓力下自律神經過度亢奮的問題,按完之後全身會很放鬆,也有助於改善入睡困難的問題。如果白天不小心多吃了,或是胃食道逆流正在發作,也可以馬上按,這個穴位感受度很強。早晨按|中脘穴第二個推薦穴位是距離肚臍四指位置的中脘穴,剛好就是胃的位置。這裡不能用按的,要用「振腹」的手法拍,手指併攏如同半杯狀,以空杯的位置去拍,大約每三秒,以不輕不重的力道拍一下中脘穴,一共拍100下,大約是5分鐘的時間。建議在早上剛起來空腹時拍,趁著陰氣未散、陽氣未動的時間,效果最好,趁刷牙洗臉的時間就能順便完成。最後,提醒有輕微腸胃問題的民眾,可以先了解您的症狀是屬於胃脹氣、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其它胃疾,當中的哪一種,找到原因後從平日作息及飲食習慣加以改善。但若是有長期胃部疾病問題都無法根治,請務必看醫師診斷出致脹氣原因,才是根本之道,以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惡化引起腸胃病變。看更多>>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參考資料:‧胃脹氣怎麼辦?除了打嗝和放屁,10招讓你解決肚子脹氣困擾‧胃潰瘍會轉變成胃癌嗎?醫師教你胃潰瘍5大緩解方式‧元氣網疾病百科:胃潰瘍‧每4人就有1人中!胃食道逆流分4型 中醫教早晚按2穴道緩解‧元氣網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
-
2022-12-30 醫療.腦部.神經
經常頭痛怎麼辦?從位置、特徵、時間不同,判斷是哪種頭痛 按壓三穴道助緩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頭痛的經驗,造成頭痛的原因形形色色,不過依據頭痛的位置、特徵、時間的不同,導致頭痛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元氣網整理導致頭痛的不同原因,讓您可以對症下藥。也教您按三穴道緩解頭痛的不適感。頭痛分兩類:原發性頭痛、續發性頭痛根據國際頭痛協會的最新頭痛分類標準,把頭痛分成主要兩大類,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亦即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第一類是「原發性頭痛」,也就是沒有其他致病因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與其他三叉自律神經頭痛。‧第二類是「續發性頭痛」,續發於其他疾病造成的頭痛,如頭部及頸部外傷的頭痛、顱部或頸部血管疾患的頭痛、非血管顱內疾患的頭痛、物質或物質戒斷的頭痛、頭顱顏面等結構的頭痛和及精神疾病的頭痛等。一般而言,原發性頭痛是慢性與反復發作的頭痛,病人會較熟悉頭痛發作;續發性頭痛則常是以前沒有頭痛,而現在開始頭痛,或新發生的頭痛特徵與之前的頭痛不一樣。◎原發性頭痛(非疾病)1.偏頭痛 - 常見單邊陣陣抽痛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復發生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四至十二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半邊頭痛,像抽痛或脹痛,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痛的厲害常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此外,走動、上下樓梯或頭晃動都會加劇頭痛。另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病人,在頭痛發生的前後會經歷到預兆,如複視、盲斑、閃爍亮點、半邊麻感或無力麻痺等。預兆通常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頭痛也常在預兆開始後一個小時內發生。有預兆的偏頭痛,以前稱為典型偏頭痛或複雜性偏頭痛。紅酒、乳酪、起司恐誘發偏頭痛:治療偏頭痛可分為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主任陳龍解釋,非藥物治療方面,要避免攝取紅酒、乳酪、起司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嚴重度、發作頻率;藥物治療則分為疾病發作時的治療與預防治療,疾病發作的藥物通常投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抗焦慮、抗憂鬱、止吐藥、血清素等;預防藥物則包含,鈣離子阻斷劑、抗憂鬱、抗癲癇藥物等,來預防偏頭痛發作。2.緊縮型頭痛- 常見後頸部開始 緊縮型頭痛是一般成人最常見的頭痛,頭痛的特徵是緊繃、壓迫的感覺,通常位在頭的兩側,如前額、頭頂及後腦,就像孫悟空的金箍緊緊壓迫著頭,程度輕至中度,不會嘔吐,也不會因活動或頭晃動加劇頭痛。緊縮型頭痛與肌肉緊繃無法放鬆有關,病人常會有肌肉筋膜疼痛的問題,在頭部、頸部與肩膀可找到有壓痛點,因此也稱之為肌肉收縮性頭痛。可能因工作環境、心情及職業的關係,而導致頭痛的產生。根據頭痛發生的頻率,如果頭痛次數不多,每個月不超過15次是屬於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但是如果每個月頭痛次數超過15次、每次痛超過4個小時,連續6個月以上,就稱為慢性緊縮型頭痛。分為陣發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一般的陣發性緊縮型頭痛予以熱敷及按摩或給予阿斯匹靈、普拿疼即可止痛。若是單純的由姿勢不良引起,則改變姿勢或做伸展運動也可幫忙解決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慢性緊縮型頭痛需考慮因生活不規律,或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可尋求醫生的幫助,或藉由心理治療,使病人能夠充份瞭解自己,自我調適,防止心理上的問題轉變成生理的障礙。切忌自行服用止痛藥,以免長期成癮或導致藥物依賴性的頭痛。3.叢發性頭痛 - 常見從眼窩開始相較於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極為罕見,但是其頭痛特徵十分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叢發性頭痛都只發生在一邊的眼窩周圍、後面或太陽穴附近,每次頭痛15分鐘到180分鐘,發作頻率從每兩天一次到一天8次不等,頭痛發作時十分劇烈,病人坐立不安,疼痛的感覺像刀割或撕裂般劇烈,並且還會有同側眼球充血、眼皮浮腫下垂、流淚、鼻塞、流鼻水與半邊臉的流汗等特殊的症狀。又因頭痛的發作非常規律,一天中就固定在某時段,一年就發生在固定季節,固定的幾個禮拜,好像是簇擁著「叢」集「發」作,故稱為叢發性頭痛。通常這種頭痛好發於青中年男性,有時會因喝酒、服用血管擴張藥物而引發。◎續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因病而起的續發性頭痛,又稱次發性頭痛,不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問題可大可小,許多疾病民眾也耳熟能詳。例如青光眼,常見痛於眼窩或顳側。鼻竇炎隨位置不同,可能出現於眼窩、山根、額頭、頭頂等。中耳炎痛在耳朵附近、太陽穴或顳側。而牙痛若是前方的牙齒,常見牽引到眼睛下方或鼻翼,若痛在後方牙齒,則較容易牽引到太陽穴。當然,也可能和腦部疾病有關,如腦膜炎、腦瘤等,其疼痛位置則會因發病位置而有所不同。這些都需治療根本原因,而非單單止住症狀。提醒民眾,雖然前述的原發性頭痛,可約略從位置、症狀等初步判斷,但續發性頭痛各處皆有可能發生,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先檢查排除病理原因為佳。壓力疲勞頭痛 按三穴道緩解:百會穴、風池穴、合谷穴除了肌肉群影響,頭痛還有很多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鍾貴馨說,一般大多是因過於疲勞、工作壓力大、失眠所造成,應適時解壓、養成運動習慣,保有睡眠充足,避免吹冷風。鍾貴馨說,一般疲勞、工作壓力、失眠所造成的反覆頭痛,還是有些減緩的方法。在中醫上,穴道按摩可有效減緩頭痛,可用手指在穴位環形按揉或垂直按壓10分鐘,達到緩解頭痛之效。常見能緩解頭痛的穴位有百會穴、風池穴及合谷穴。熟知這三大治頭痛的穴位,在頭痛時,趕緊按壓或環形按揉,就能盡快舒緩身體不適。如果想要再找尋小穴位,他建議就診,以免誤判穴位。‧百會穴:位在頭頂正中心,兩耳交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百會穴位是全身氣之匯集處,頭痛時按壓此穴,能有效解緩疼痛。‧風池穴:位在耳後頭枕骨下,髮際附近的凹陷處。‧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中點處。教你看病時如何說病況1.必說: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2.症狀敘述‧位置:如太陽穴、鼻樑等。‧疼痛分數(1到10分)是幾分。‧疼痛方式:如悶痛、爆炸痛等。‧一天痛多久;如幾小時、幾分鐘。‧頭痛時間:如早上、下午、晚上。‧伴隨症狀:如頭昏、嘔吐。‧其他感覺:如閃光、幻影。參考資料:‧按揉三大穴位 有效緩解頭痛‧頭痛觀念篇/原發性頭痛 沒有致病因‧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