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阿斯匹靈
共找到
98
筆 文章
-
-
2022-11-19 醫療.消化系統
75歲老婦解黑便掛急診!醫照胃鏡驚見「血糊」潰瘍,竟是吃花生導致
消化性潰瘍好發於容易緊張的成年人、更年期婦女身上,天氣寒冷時更是發作的高峰期。日前有一名75歲老婦因解黑便掛急診,經過醫師照胃鏡檢查,發現她胃裡都是「血糊」,追問後發現是吃花生導致!平日裡吃東西維持生活機能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但吃東西的飲食習慣也要注意,有些食物會對腸胃有傷害,需避免吃太多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對此,醫師提醒吃東西時應該避免的飲食習慣,及點出可能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吃硬花生導致胃出血潰瘍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健康2.0》中透露,有一名75歲老婦因解黑便掛急診,出血量相當大,情況危急。替病人照胃鏡時看到裡面都是「血糊」也因此找不到出血點,但如果找不到出血點就必須請外科醫師開刀,以老婦的高齡年紀不太建議。隨後醫師發現老婦的胃有一個潰瘍,僅0.5公分卻一直滲血,但病患卻完全沒感覺,才沒有察覺腸胃狀況。醫師追問病患平時吃了什麼,她說自己僅是吃了一碗麵線搭配近20顆較硬的炒花生,沒想到會因此造成潰瘍出血。錢醫師提醒,有時候小傷口的潰瘍就可能造成出血(患部剛好有血管時),不要以為要大的傷口才會造成傷害。年紀大的長輩在吃堅果類或較硬的食物時,建議多咀嚼幾下,以免刮傷腸胃,造成腸胃的負擔。每天喝可樂導致胃有5個潰瘍而有另一名40歲男性患者,因為肚子悶痛前往醫院就診,照胃鏡後發現病況比想像中的還嚴重,胃部有4、5個潰瘍,且有出血情況。經錢醫師詢問,病患並沒有吃慢性病藥物,飲食習慣也不常喝茶、咖啡或吃辣等。再進一步追問,發現患者非常喜歡喝可樂,近2個月幾乎每天一罐。對此醫師分析,可樂PH值2.3比檸檬還酸(檸檬汁PH值約3.8、酸梅汁約3.2),長期飲用恐因此造成胃潰瘍,所以喝碳酸飲料也要注意適量。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錢醫師提醒,胃炎反覆發作要小心導致胃潰瘍,胃有個自我保護機制,但當刺激愈來愈強導致胃來不及自我修護時,會產生慢性發炎,就形成「潰瘍」。他點出可能造成胃潰瘍的4種原因:1.心情:經常出現憂鬱、焦慮情緒者,容易有胃潰瘍。2.幽門桿菌:有細菌感染、慢性發炎,也會導致胃潰瘍。3.藥物:阿斯匹靈、類固醇等,都可能會使胃黏膜減少。4.飲食:飲食習慣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刺激性食物易導致胃潰瘍。心情、幽門桿菌、藥物、飲食,這些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胃潰瘍的發生,民眾請不要忽視身體的警訊,需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
2022-09-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9394 境外+234 死亡+40 仍10縣市增破千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3萬96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9394例本土個案及23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2036例,減少4.9%,較上周六多3800例,增加10.7%。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9394例本土病例,為1萬8077例男性、2萬130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583例),台中市(5,019例),台北市(4,603例),桃園市(4,360例),高雄市(3,131例),台南市(2,284例),彰化縣(1,776例),新竹縣(1,084例),屏東縣(1,038例),宜蘭縣(1,026例),新竹市(958例),雲林縣(871例),苗栗縣(866例),基隆市(788例),南投縣(754例),花蓮縣(712例),嘉義縣(566例),嘉義市(362例),台東縣(327例),金門縣(138例),澎湖縣(131例),連江縣(17例)。針對過去連四天破四萬,今日病例數降到四萬以下,莊人祥認為,上周因中秋連假效應,會有2個原因影響病例數,連假期間診所、醫院並無營運,確診者過節期間,可能人在外縣市而不方便通報,因此本周一病例數達到2萬多例較低點,但周二、周三、周四後面幾天個案較多。莊人祥指出,此外連假期間因為南北交流個案增加,雖屬於短期增加,但也讓每日新增病例數稍稍增加,不過相較過去每周四、周五、周六的病例數都在平均值,最近幾周的周四、周五、周六病例數都有下降趨勢,看起來與之前不同,是否代表疫情趨緩,仍要在評估。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8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15日至9月14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6日至9月1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3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0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30例),美國及印尼(各5例),德國(4例),荷蘭、泰國及日本(各3例),菲律賓、英國及土耳其(各2例),奧地利、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17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8日至9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111,84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173,339例排除),其中5,930,927例確診,分別為31,959例境外移入,5,898,91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10,50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49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15例、台北市1,180例、台中市1,059例、高雄市982例、桃園市804例、臺南市802例、彰化縣616例、屏東縣421例、雲林縣328例、南投縣305例、苗栗縣266例、嘉義縣248例、基隆市227例、宜蘭縣217例、花蓮縣182例、嘉義市169例、新竹縣168例、台東縣147例、新竹市108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中重症+175例!8歲女童MIS-C高燒40度休克 急住加護病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75例中重症個案,136例中症、39例重症,以及40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一名特殊兒童重症為MIS-C個案,一度發燒到40度且休克,緊急收治加護病房,經過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目前已出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這名8歲女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先前未曾通報確診,8月29日起出現發燒40度、喉嚨痛,8月31日到急診就醫,檢查有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凝血功能異常,醫師懷疑MIS-C,引發休克,收治加護病房。心臟超音波顯示,右側冠狀動脈擴大,PCR陰性,但N抗體陽性,符合MIS-C診斷,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9月6日已出院。
-
2022-09-11 醫療.心臟血管
心律不整恐猝死 5大症狀別輕忽
國內65歲以上人口逐年增加,愈來愈多年長者常覺得心臟亂跳,是心律不整嗎?元氣講座「心律不整恐致命」,邀專家探討心律不整的症狀與危險性,提醒民眾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正常人處於平靜狀態下,理想心跳為每分鐘50至90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賀立婷說,若心臟跳太快、跳太慢或不規則跳動,即是心律不整。而心律不整依不同病因,治療方式也不同。心律過快時,根據病因不同,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也可能會使用電擊治療、電燒、冷凍治療或是植入去顫器治療等;但當心跳過慢時,只能植入心律調節器治療。賀立婷提醒心律調節器選擇應注意三大重點:是否為核磁共振檢查相容、是否有居家監控功能、是否有自動調控心跳速度的功能,如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65歲以上心房顫動盛行率達5%,中風機率高五倍。心律不整五大症狀為胸悶、胸痛、頭暈、心悸、呼吸急促,有的人甚至沒有症狀。而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倦怠、全身無力、心臟衰竭等,病人看診應向醫師清楚說明不適症狀。一般常見心律不整原因分為三類。賀立婷說,第一、心臟的心房或心室突然早期收縮,常覺得心跳多一拍或少一拍,但此為良性病情,不一定要吃藥治療;第二、心房顫動為心臟不規則跳動,出現持續性心律不整,此為年長者最需要注意的病因;第三、病竇症候群或房室傳導阻斷,易造成心跳過慢,嚴重時會頭暈、暈倒。其中,心房顫動是最常見持續性心律不整原因,經統計,心房顫動盛行率約為總人口的1%,65歲以上長者盛行率則高達5%,約每20人就有1人,症狀為頭暈、心臟亂跳或跳很快、容易喘,但也可能沒有症狀。而心房顫動易形成血栓、血塊,患者中風風險是正常心律者的五倍,且每六個中風病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建議若出現心臟亂跳應速就醫。用藥預防血栓,心跳過慢須植入心律調節器。心律不整依不同病因,治療方式也不同。賀立婷說,最重要的治療藥物是預防中風的抗凝血劑,或是使用針對心跳過快,可以緩解症狀的藥物,而阿斯匹靈、保栓通等抗血小板藥物都是無效的;非藥物治療方面,心律過快時,可考慮使用電擊治療、電燒或冷凍治療,但當心跳過慢時,則需植入心律調節器。賀立婷說,心臟跳太慢引起的心律不整,原因是心臟退化導致放電速度及傳導電流變慢,症狀有胸悶、胸痛、心悸等,但目前無藥物治療,患者須植入心律調節器。挑選心律調節器,須注意三大重點。心律調節器選擇應注意三大重點。賀立婷說,第一、調節器與核磁共振檢查相容,如此在進行核磁共振前,可以事先調整調節器,以放心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第二、有居家監控功能,隨著科技進步,調節器應可利用家中的接收器,將心律資訊傳到雲端資料庫方便醫師參考;第三、有自動調控心跳速度的功能,如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因心跳會隨著身體動作、心情而變化,但過往的節律器僅針對上半身的活動來調整心跳速率,而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不僅可感受身體的活動,亦可感受心跳收縮能力,針對活動、身心壓力等進行調節心跳,尤其是針對心理性的變化,不論是生氣或傷心,智能速率心律調節器都可以偵測到變化,並依此調整心律的輸出快慢。民眾擔心植入心律調節器後,通過機場安檢門或商店防竊門會不會引起聲響?賀立婷說,調節器金屬外殼可能會引起探測器聲響,建議以正常步伐通過,不要停留,而於機場安檢時,可主動提出裝置心律調節器證明。因調節器產生微弱的電流訊號,僅刺激心臟,平時不會有任何感覺,但若出現不停打嗝等特殊症狀,仍應盡速回診。心室心律不整恐猝死,需立即進行CPR、使用AED。此外,若是心室心律不整恐引起猝死。賀立婷說,猝死為突然的心跳停止,血液無法運送到腦部,而由症狀發生到失去意識死亡,時間在1小時內,發生原因高達九成是心肌梗塞、心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室心律不整所致,另有少部分則是基因因素。因此,一旦發現旁人出現暈倒等疑似猝死情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CPR)及使用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把握黃金急救5分鐘,避免腦部缺氧。若未及時處理,患者於5分鐘內就會腦部缺氧而受損,10分鐘就可能導致患者腦死。若已發生過猝死的病患,康復後可能需要植入去顫器,以預防下次猝死的發生。如何診斷心律不整?若要診斷心律不整,可採用心電圖檢查,而偶發型心律不整可由24小時心電圖監測。賀立婷建議,平時民眾可以用手指指腹測量脈搏是否規律跳動,目前也有許多智慧型手表等3C電子裝置,可以監測心跳、心電圖等,當發現心跳出現忽快、忽慢情形,應速就醫診斷及治療。
-
2022-09-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2萬3931例!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
本土疫情連續六天破三萬後略降,今天國內新增2萬3931例本土個案、172例境外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31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略降研判是假日效應,但與上周一相比確診數增加18.7%。另從趨勢圖可看到疫情已經連續三周增加,明顯進入下一波流行中,提醒最方便的預防方式是打疫苗。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18例男性、1萬2807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9例),台北市(3,016例),桃園市(2,884例),台中市(2,528例),高雄市(1,862例),台南市(1,400例),彰化縣(994例),新竹縣(856例),新竹市(619例),屏東縣(611例),苗栗縣(610例),雲林縣(494例),宜蘭縣(493例),花蓮縣(460例),基隆市(433例),南投縣(327例),嘉義縣(323例),嘉義市(218例),台東縣(204例),澎湖縣(124例),金門縣(122例),連江縣(24例)。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今日新增1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6例),印尼及香港(各3例),日本及泰國(各2例),中國、土耳其、韓國、新加坡、德國、菲律賓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5日至9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6萬7059例確診,分別為2萬9076例境外移入,543萬79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0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46例、台北市1,130例、台中市1,014例、高雄市945例、台南市777例、桃園市764例、彰化縣592例、屏東縣411例、雲林縣319例、南投縣297例、苗栗縣244例、嘉義縣236例、基隆市222例、宜蘭縣20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6例、新竹縣158例、台東縣143例、新竹市100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01 40歲女快篩陽未就醫 病發二日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1例、中重症101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快篩陽性後未就醫,隔天在家被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當天送醫即不治,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4488例、死亡92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腸炎,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28日在家快篩陽性,但未視訊診療。隔天,8月29日在家被家人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急救,仍因病況惡化過世,死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中重症包括68例中症、33例重症。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為一歲男嬰,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3日確診。8月27日起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8月30日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發炎指數及血栓指數皆升高,診斷疑似MIS-C,於8月31日住院。住院後經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給予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治療後病況好轉,於9月2日出院。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01例,29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MIS-C增至126例、1例心肌炎、3例共病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新冠本土疫情升溫,但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佔比持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上周新增50例,全國占比為37.9%。另新增一例BA.4本土病例,為重複感染個案;目前BA.4本土個案累計四例、BA.5236例。羅一鈞表示,新增的變異株本土個案,為50例BA.5及1例BA.4。其中BA.5個案占上周所有已定序之132例的37.9%,為24名男性、2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35例、中部8例、南部5例、東部2例,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5日至8月26日。另1例BA.4本土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於8月23日確診,為本土首例重複感染BA.4個案。個案於6月27日第一次確診,8月22日出現發燒、喉嚨和肌肉痛,隔天快篩陽性,經過PCR檢驗陽性、Ct值為19.3,後續定序出BA.4,為首例重複感染的BA.4個案。羅一鈞表示,疫情以來截至9月3日重複感染個案共9833例,自七月修改定義以來則有4414例,比例仍低。曾染新冠肺炎者在BA.5疫情中仍會有重複感染情況發生,但確診過的人感染BA.5的機率比未曾感染過者低八成,風險比沒確診過的人低。另外,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BA.4、32株BA.5,個案分別為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8月11日至8月27日。其中檢出BA.4個案自越南(1例);BA.5個案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6例),印尼、新加坡、英國、泰國、韓國及菲律賓(各2例),瑞典、匈牙利、愛爾蘭、馬來西亞、瑞士、印度、荷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網紅醫稱BA.5潛伏期僅兩天 羅一鈞打臉:無正式統計受新冠肺炎變異株BA.5影響,本土疫情再起。網紅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BA.5潛伏期天數大幅減少,縮短為兩天,更容易加速病毒傳播。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醫師的文章沒有引述資料來源,且潛伏期的縮短天數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是否真的縮短為兩天仍有待觀察。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相關資料是七月中旬有日本報導觀察資料認為潛伏期從2.8天縮短為2.4天,但沒有實際的正式統計。而BA.5在國際已流行一陣,觀察潛伏期仍是三天左右,並沒有比BA.1或BA.2短,因此指揮中心不會只參考小規模的地方數據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羅一鈞也表示,四到六月曾感染過新冠者產生的保護力正陸續衰退,重複感染新變異株的機會也提高,感染後仍可能再度出現症狀,也可能出現中重症,但這主要還是和個案本身是否有慢性病或高風險因子有關。而重複感染病症與初次感染類似,也是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耳鼻喉症狀為主,因此提醒民眾儘速採實體或視訊就醫確診,讓醫師可根據風險高低開立症狀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針對下周中秋節北市宣布禁戶外烤肉,羅一鈞也表示,指揮中心沒有針對特定場所要求不可以辦聚會烤肉等活動,但如果要在公共場域營業場所烤肉聚會,就要符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環境清消等相關規定。至於各縣市是否能妥善管理和執行,或允許特定場所是否開放相關聚會,則尊重地方裁量。指揮官王必勝則提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免疫不全者和幼兒還是建議不要參加這類活動,避免感染。張上淳:BA.1雙價疫苗對抗BA.5 中和效價高1.68倍先前媒體人趙少康抨擊指揮中心,Omicron BA.5疫情正流行,但食藥署只通過BA.1的次世代疫苗EU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說明,美國等多國在BA.4、BA.5疫情流行期間,即使沒有雙價疫苗,施打過3劑疫苗的18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都相當不錯。趙少康日前批指揮中心不買BA.5的雙價疫苗,王必勝該打屁股,質疑:「難道是指揮中心已經買了對抗BA.1的疫苗,硬逼我們打?」張上淳回應,對莫德納疫苗的採購合約,有任何新疫苗開發台灣隨時可以採購,開發過程、新資訊指揮中心、食藥署都保持密切溝通。張上淳表示,食藥署上周五依照廠商送交的內容進行EUA審查,內容包括製造過程、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完整齊備資料後,專家審查後認定符合國內EUA相關推定,因此通過審核;但臨床試驗資料仍在初期,受試人數三、四百人規模,主要還是看施打追加劑後,滿28天的中和抗體效價變化,對照原始株的單價疫苗比較。「雙價疫苗比原型株疫苗接種者,中和抗體效價高出1.68倍。」張上淳說明,受試者如果不曾感染過新冠,雙價抗體效價為776、原型株458,高出了1.69倍。因為是初期臨床試驗資料,受試者人數關係,也無法直接推算能夠產生多少保護力。不過,從外國整體疫情推斷,張上淳指出,美國BA.4、BA.5疫情流行期間,沒有雙價疫苗,但對於有打過3、4劑的18歲以上民眾,完成3劑原始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效果,4個月內保護效果有49%,4個月以上有34%;若打第4劑,50歲以上成年人,2個月內預防BA.4、BA.5重症住院效果有60%,2至4個月有56%,是相當不錯的。張上淳強調,對於免疫不全的病人,施打3、4劑疫苗,預防住院保護效果分別為31%、41%,換句話說,專家和各國都認為,對於目前的流行狀況即使沒有雙價疫苗,還是鼓勵施打3、4劑,以預防重症死亡。張上淳也推估,即使雙價疫苗只有BA.1和原始病毒,對於台灣BA.4、BA.5疫情流行下,在防範住院、重症、死亡上還是有很好的效果。
-
2022-09-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全世界有數百萬人在吃 降低膽固醇的史他汀其實有副作用?
這是醫療方式最新、最值得注意的改變,過去所謂的健康是以個人感受為依據,如今整個社會時移世變,我們的醫療保健取決於我們在統計曲線上的位置。以我個人為例,我覺得身體很好,但我的數字不合格。當數字不合格,未來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會比別人高。根據推測,只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風險就會降低。從這個角度,聽起來還算合理。那麼那封制式信件為什麼會惹惱我?因為我不願意自己的健康抉擇跟我的感受分道揚鑣。提供醫療保健意見的應該是我的醫生,而不是電腦。我是舊時代思維,想要被當成個別人類看待,而不是一組數據點。決定要不要吃史他汀之前,我需要先弄清楚這個藥對自己有沒有幫助,而我真正的風險有多高。於是我做了像我這種有科學家精神的人會做的事:坐到電腦桌前。我有疑問,也覺得網路能給我答案。史他汀對我有幫助,那麼幫助有多大?有幾個小風險,具體有多少個?我對自己的心臟疾病風險應該有多大程度的擔憂?於是我做了一個簡單的風險效益分析,一邊是好處,一邊是壞處。效益與副作用,聽起來一點也不難。可是我對史他汀的了解越深入,事情就越複雜。降低膽固醇是它的效益,對吧?不盡然。真正的效益,也就是所有人追求的是預防心臟疾病,那才是目標。很多醫生相信史他汀有這種功效,製造史他汀的製藥公司也是。在很多情況下也確實如此,尤其對那些膽固醇極高,又有心臟病史的人而言。對於高風險心臟病患,史他汀的救命功效毫無疑問。可是對於像我這樣中度風險、膽固醇升高(卻又不到警鈴大作的程度)、幾乎沒有個人或家族病史的人,它的效益就沒有那麼明顯。在研究過程中,我很快找到基斯的油脂假說,以及膳食脂肪導致高膽固醇與心臟病疾病的觀念。由於從小耳濡目染,我毫不猶豫地接納這個假說,我以為這樣的概念早在一九八○到九○年代就證實了。可是,我閱讀越多油脂理論相關資料後,對它的質疑就越多。首先,坊間五花八門的低脂飲食對人們健康的好處不如預期。沒錯,很多人發現低脂飲食確實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只是在減少油脂的同時,很多美國人增加糖和穀物的攝取,造成糖尿病比率升高。糖尿病是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素,一般來說,吃的糖越多,心血管疾病機率越高。因此在真實世界裡,光是看心臟疾病的發生率,很難分析低脂飲食的效果。還有另一件讓人想不通的事:美國的心臟病發生率在一九五○年代達到高峰,一九六○年代初期開始下滑,那是在史他汀出現前數十年。很大原因是跟吸菸率降低有關,而吸菸是心臟疾病的另一個主要風險因素。史他汀出現後,這個比率持續下降。不過,改變人們對油脂的觀念和增加各種新藥,對這個下降趨勢並沒有太大影響。很多專家研究膽固醇、史他汀和心臟病之間的關係時,也同樣覺得困惑。在研究過程中,他們發現自己找到的資料紛亂駁雜,叫人困惑不解、出乎意料又充滿矛盾。史他汀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研究的藥物。經過幾十年的密集研究,數百萬人吃掉數不清的降膽固醇藥物,我們總該弄清楚飲食和藥物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心臟疾病的影響,可是那種關係依然混沌不明,而且有越來越多文獻對過度簡化的答案提出質疑。以二○一六年一項研究為例,研究人員以三萬一千多名服用史他汀的患者為對象,追蹤他們的低密度膽固醇(眾所周知的「壞膽固醇」)的濃度與心臟疾病發生率,發現降低超高的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確實能預防心臟病,但效果有限。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把低密度膽固醇降到最低(每分升七十毫克,是很多史他汀的目標),預防心臟疾病的效果並沒有比數值維持在七十到一百之間來得好。事實上,只要數值低於九十,對預防心臟病發作似乎就沒有成效。低膽固醇未必比較好,這是對油脂假說的打擊。二○一六年的另一份報告,分析十九項研究後做出總結指出,證據顯示較低的低密度膽固醇似乎無法有效降低六十歲以上人口的整體死亡率(也就是各種原因的死亡)。更糟的是,當低密度膽固醇降低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卻會上升。甚至有證據暗示,血液中總膽固醇濃度高一點,似乎有助於預防癌症。研究人員總結說:「以老年人的低密度膽固醇來說,總量高的人壽命跟總量低的人一樣長或更長。這麼一來,我們的分析似乎提供質疑膽固醇假說的理由。」不過,近期一項針對四十項研究所做的系統性文獻回顧的結論卻表示,儘管膳食膽固醇可能會升高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但是它「跟冠狀動脈疾病之間,並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關聯」。那麼史他汀呢?正如預期,很多研究證實它們有效,其他研究卻發現它們的功效極其微小,或根本不存在。正如二○一五年一份針對主要史他汀研究所做文獻回顧的結論:「仔細檢視最新的史他汀隨機臨床試驗……結果顯然跟過去數十年來的說法相反,史他汀在心血管疾病的初級與次級預防方面,並沒有顯著功效。」有同樣多的研究聲稱,史他汀確實能降低很多中度風險患者的心臟疾病發生率。這樣的科學拉鋸戰持續不歇,不過這很正常,科學終究只是對數據有效性的一連串爭辯,科學家永遠對彼此的研究存疑。正該如此,因為只有透過審慎的評論、持續的論證和反覆的研究,可靠的論據才會出現。鑑於史他汀研究的現況,我想表達的重點是:一般來說,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極高時,心臟問題的風險就會比較高。膽固醇是風險因素,卻是複雜的風險因素,有非常多限制條件,效果有時候也充滿爭議。而且它只是很多因素之中的一項,其他還有抽菸、家族史、飲食和運動,各自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史他汀最適合血中膽固醇極高的人,尤其是有高膽固醇家族史的人,這些人正是史他汀類藥物最初核可使用的對象。不過對於像我這種中度或低度風險、膽固醇稍微升高的人而言,服用史他汀的效益有待商榷。然而,如果你看到史他汀的廣告,並不會知道這些事。比方說,幾年前刊登在雜誌上的立普妥(一款暢銷的史他汀)廣告,寫出這樣的大膽文案:「立普妥讓心臟病發生率降低三六%。」聽起來肯定很不錯,只是根據我讀到許多有關史他汀效益的資料,那句廣告詞似乎不太對勁。於是我順著那個號往下看。那個符號帶我到廣告最底下一些字體小得多的說明:「意思是在大規模臨床實驗中,服用糖錠或安慰劑的受試者心臟病發作比率是三%,而服用立普妥的受試者是二%。」稍微琢磨一番,你就會知道那則廣告背後的真正意思是:找兩百名有心臟病風險的人,隨機分為兩組,每組一百人,其中一組每天服用史他汀,另一組吃安慰劑(看起來像藥錠卻不是藥,也沒有任何功效)。接下來追蹤後續,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是半年或幾年,就看研究如何設定),再清點兩組各自有多少人心臟出問題。結果發現,吃安慰劑的對照組有三個人罹患心臟病,史他汀組則只有兩人。史他汀有效果!它顯然幫助一名受試者預防心臟病。不過,你要怎麼向大眾傳達這樣的訊息?你不能用我剛才那段話直白地說出來,因為這樣的解釋太冗長,說服力好像也不夠。你必須濃縮成更簡潔、更有力的話語。於是你用某種角度檢視那些數字。製藥公司喜歡強調所謂的「相對風險」,因為它能讓效益顯得更大。在這個例子裡,對照組發病的有三人,史他汀組有兩人。如果你只看發生心臟病的人數,那麼降低的比率是三分之一,從三個人減少為兩個。心臟病發作比率降低三三%!廣告詞寫手大筆一揮。這個數字沒錯,卻有誤導之嫌。相對風險只看發生心臟病的少數人,忽略實驗中的其他所有人。別忘了,兩組受試者不管有沒有服用史他汀,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得心臟病。對那些人而言,吃不吃史他汀沒有差別。如果你看的是整組受試者,而不是得心臟病的少數,那麼一百個人之中只有一個人因為服用史他汀避免心臟病,這是「絕對風險」的降低,在這個例子裡就是一%。但是標題如果說「降低一%的心臟病發生率」,聽起來不怎麼吸引人,卻也是事實。撰寫藥物廣告的人之所以能拿高薪,靠得就是操弄相對風險,忽視絕對風險。哪一種才對,相對或絕對?兩個都對,問題在於你想強調什麼。醫生通常都會列入考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絕對風險只降低一%,人數多的時候,就可能預防成千上萬例毀滅性的健康問題,只是那也代表有數百萬人在服用對他們沒有一點效益的藥物。我對油脂假說的信心產生動搖後,就想進一步了解自己罹患心臟病的真正風險,於是又鑽進另一個兔子洞。事實證明,心臟病風險的預測,絕對稱不上是精確的科學。由於膽固醇的數據顯然不如過去想像中那麼容易預測,醫生如今審慎地轉移焦點,選擇考量其他風險因素。以下是心臟病的幾個主要風險:◆ 高血壓◆ 抽菸習慣◆ 糖尿病◆ 高膽固醇◆ 年齡◆ 家族或個人心臟病史醫生探詢病人的病史,再衡量上述風險因素,就能夠套入公式,猜測病人未來得心臟疾病的機率。你可以在網路上自行評估,有不少網站可以讓人輸入相關數字,計算出未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不過姑且聽之,不必盡信,如果你使用不同網站的心臟風險計算器,就會發現它們採用的風險因素未必相同,計算出來的結果也有差異。比較重要的應該是,你的醫生根據粗略風險觀點做出的建議。只是這方面的情況也有點改變。如今的醫生比十年前更容易開出史他汀處方,因為他們覺得越來越多病人適合吃這種藥物,原因如下:二○一三年,美國心臟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兩個舉足輕重的機構共同推出一組頗具新聞價值的史他汀處方指引。這套全新指引大幅降低建議使用史他汀的門檻,從未來心臟病發生率二○%降到大約七.五%。這個改變讓使用史他汀的潛在患者人數大幅增加,突然之間,數百萬未罹患心臟病的中度風險族群都收到服藥建議。我的制式信件也是這麼來的。從那時候起爭議不斷,研究人員在醫學期刊、網誌和媒體對二○一三年的指引表達贊同或反對,反覆爭論各種議題,比如風險預測的正確性,以及哪些史他汀研究最有價值。有些醫生認為這套指引珍貴如黃金,也有人則認為它們比無用更糟糕,科學界至今尚未產生壓倒性的共識。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曾經心臟病發作,就會自動被歸類為高風險族群,那麼史他汀可以有效降低第二次發病的機率,這叫做次級預防。在這種情況下,服用史他汀毫無疑義。但我不屬於那一類,我沒有心臟病史,所以屬於所謂的「初級預防對象」,重點在於防患未然。對於史他汀,初級預防才是行動目標。新的處方指引強調對更廣大的中度風險族群用藥,對製藥公司股東是好消息,對病人卻是好壞參半。因為任何藥物開立越多,承受副作用的人就越多。史他汀相較於大多數藥物算是相當安全,卻還是有副作用。所有的藥都有副作用,包括我們每天攝取的咖啡因,或家中藥櫃裡的常備藥阿斯匹靈,或成千上萬的處方藥之中的任何一種。藥物的必然規則是,它的好處必定附帶著某些壞處(但願輕微得多)。史他汀最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肌肉疼痛與無力◆ 糖尿病◆ 記憶喪失與認知問題罕見卻嚴重得多的副作用則包括:◆ 橫紋肌溶解症(嚴重的肌肉損壞,可能導致腎衰竭)◆ 肝臟損傷◆ 帕金森氏症◆ 失智症◆ 癌症副作用的風險通常會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服用較高劑量史他汀的患者,通常副作用較多。只要藥物能發揮預期效用,大多數醫生都會盡可能地降低劑量。對於史他汀的常見副作用,醫界也爭議不斷,爭議的重點在於這些副作用發生率有多高,又有多嚴重。※ 本文摘自《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食藥史:從快樂草到數位藥丸,塑造人類歷史與當代醫療的藥物事典》作者:湯瑪斯.海格譯者:陳錦慧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8/04
-
2022-09-03 醫療.血液.淋巴
80歲嬤被讚氣色好 檢查發現罹患「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80歲的黃太太過去常被稱讚「氣色很好」,但因容易疲倦、經常暈眩到站不起身、且皮膚過敏,4年前到醫院抽血檢查發現數據異常,確診為骨髓增生性腫瘤當中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恐有更高罹患中風、心肌梗塞機率,所幸後續透過藥物治療改善症狀,如今還能照常活動。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志丞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疾病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骨髓造血不受控制異常增生,除了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還包括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MF)等。陳志丞表示,台灣缺乏完整資料統計,若根據我國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骨髓增生性腫瘤病患從2015年一年新增264例,到2019年一年新增559人,五年間成長一倍,推算骨髓纖維化粗發生率為每十萬人2.37人。陳志丞說,骨髓增生性腫瘤症狀除了容易疲倦、夜間盜汗、搔癢、發燒、體重減輕、耳鳴、頭痛、失眠,患者還可能伴隨有脾臟腫大,有些人會有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且因為血液太濃稠,患者可能因血液循環障礙,出現頭暈、視力模糊、手麻腳麻等症狀。由於此病不常見,症狀也不具特異性,文獻顯示西方國家此類疾病患者,從出現症狀到就醫確診竟要2年時間,且超過6成患者是因為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才確診。這疾病若沒有控制、定期追蹤,除有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還可能發展成續發性骨髓纖維化與急性血癌。以黃太太罹患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為例,臨床上將患者依血栓發生風險區分為高危險族群(年齡超過60歲或曾經有血管栓塞病史)與低危險族群。低危險族群一般採取放血治療,可降低併發症發生機會,也可能讓患者同時服用阿斯匹靈,減少血小板凝集,也可減少栓塞機會。針對高危險族群,除了放血之外,通常會合併口服化療藥物或者是干擾素治療。不過,新型長效型干擾素所費不貲,加上需要長時間的使用,病人自費負擔大。台灣健保署針對部分極高危險、對傳統治療效果不好的族群已提供健保給付,未來有機會改變治療狀況與疾病面貌。黃太太起初採放血治療,但太過頻繁抽血導致體力下降,無法正常生活,但又擔心拉長放血時間,可能使血液太過濃稠,增加中風風險,當時女兒查遍網路資料,還一度要帶媽媽去歐洲打針,後來才知這藥是台灣之光,不用到歐洲打,至今使用該藥已2年時間,大幅減少暈眩問題。骨髓增生性腫瘤關懷協會日前正式成立,理事長侯信安指出,將提供衛教資訊,讓病友獲得醫療新知、生活照護、醫療資源等,同時協助病患轉介,努力改善患者的治療狀況,也期許政府支持下,有更多好的藥物可以健保使用與新穎的臨床試驗能在台灣執行。
-
2022-08-31 醫療.腦部.神經
高溫流汗暗藏心血管危機 醫提醒高血脂族群脫水恐致中風
夏日高溫來襲,現在出門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已成為常態,坊間止汗、消暑的妙招更是五花八門。然而「流汗」除了會使身體黏膩不適,其實也可能暗藏心血管危機。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林浚仁醫師表示,多數民眾都知道天氣冷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鮮少人知道曾有研究指出,高溫同樣也可能釀成中風危害。 高血脂病人脫水恐致中風 長輩或有心血管病史者要多補水 光只有天氣冷或熱,不會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溫度的極端變化才是關鍵,花蓮慈濟神經內科羅彥宇主任笑稱,「否則赤道國家跟南北極應該最多人中風」。從生理學角度來看,氣溫驟升或驟降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或血壓變高,誘發心血管疾病。此外,夏天容易流汗、體內水分變少,脫水的情況下容易使血液變得濃稠,若本身合併高血脂等風險因素就會導致血管堵塞,增加中風發生的機率,「如果血管本身狀態好,理論上輕微脫水不會造成什麼問題,但當脫水發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缺血性中風風險就會提高」。 林浚仁醫師也提醒,天氣熱對65歲以上老人家影響更大,家中長輩在高溫環境要多補充水分,原先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更應嚴防中暑,並管理中風風險。 70歲男疑脫水致暫時性腦缺血 醫:出現中風前兆應儘速就醫 林浚仁醫師分享先前曾遇過一名70歲男性高血脂病人,他長期有頸動脈狹窄問題,某個夏日午後到田裡種菜,結果回家就發現左手拿東西會掉,吃飯還摔破碗,半個小時後又恢復正常。「應該是他身體脫水,人體水分過度流失、腦血管血流變濃稠,誘發了暫時性缺血。雖然後續症狀有復原,但暫時性腦缺血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的前兆之一,最好能當成一次腦中風發作來謹慎看待。」林浚仁醫師建議,一旦發生類似事件,應主動告知醫師,確認是否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 目前阿斯匹靈是臨床最常用來預防中風的抗血小板藥物,不過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腸胃道出血副作用,若在治療期間感到消化道不適,胃脹不舒服,可與醫師討論視情況更換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其他治療選擇。 高血脂患者應從源頭避免中風 低密度膽固醇值越低越好 羅彥宇主任表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年齡越高發生中風的機會就越高;另一種則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脂、抽菸、肥胖等,其中低密度膽固醇就是高血脂中被認為是影響腦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若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就應該積極用藥控制,才能從源頭避免心肌梗塞或中風發生。 曾有研究指出低密度膽固醇每降低1%,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可降低1-1.5%,羅彥宇醫師指出,如果民眾以口服藥治療遲遲無法達到目標數值,或是對副作用不耐受,可與醫師討論能否改用降膽固醇針劑治療,「其實針劑算近年很大的突破,之前遇過幾個血管狀況非常差的病人,合併使用口服藥和降膽固醇針劑後,成功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到16mg/dL左右,若民眾經濟能力許可,建議可將數值盡量降低,對心血管和腦血管的保護力更好」。 《延伸閱讀》 .台商喝酒應酬竟半身癱瘓!輕忽心血管風險釀二次中風 .猝死4大風險你中了嗎?揪出心房顫動是遠離威脅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7-17 醫療.眼部
為什麼有些人常會有「紅眼」的狀況?眼睛佈滿血絲怎麼辦?醫:伴隨6症狀快就醫!
有時候,眼睛會突然沒來由的佈滿血絲,外觀通常看起來會有點嚇人,但這樣的狀況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消失,這在臨床上叫做「結膜下微血管出血」。一般來說並不需要過度擔心,但如果伴隨一些症狀的話,就必須正視「紅眼」所發出的警訊。 為什麼有些人常會有「紅眼」的狀況? 血管收縮彈性不好的人,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接觸忽冷忽熱的空氣,眼睛血管就容易破裂,造成「眼結膜下出血」。 常見造成紅眼的原因 以下幾種原因都可能造成眼睛出血:1.自發性,沒有明確原因 有時候只是突然用力拿東西、打噴嚏、咳嗽、嘔吐,甚至只是生氣吵架,眼白就突然整片出血,這是結膜下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2.揉眼睛 3到5月忽冷忽熱,同時也是過敏的高峰期,當眼睛很癢的時候,就忍不住揉眼睛。不少民眾就是因為揉眼睛,導致結膜下微血管出血。3.戴隱形眼鏡 尤其是戴軟式隱形眼鏡。軟式隱形眼鏡的直徑比黑眼珠大,隱形眼鏡的邊緣容易摩擦到結膜下的微血管。偏偏軟式隱形眼鏡也是過敏原之一,如果眼睛癢揉的話,眼白更容易出血。 4.出血性結膜炎 由病毒感染造成,具有傳染性。 5.頭部或眼睛外傷。 6.近期接受眼部手術治療。 7.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 8.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血液科疾病等。眼紅伴隨6症狀要注意!當眼白突然爬滿血絲,先不要緊張,大部份的結膜下微血管出血患者,尤其是自發性原因的,並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影響視力,大約一、兩周的時間,紅色血塊會慢慢吸收,消失不見。但如果同時出現以下6項警訊,就需要趕快就診。 1.合併眼睛疼痛 2.出現視力模糊 3.眼睛分泌物增加 4.反覆發生結膜下出血,例如一兩個月發生一次,連續好幾次 5.合併身體其他處容易瘀青 6.明確外傷史 最後,如果是自發性的結膜下微血管出血,並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出血就會慢慢改善;而如果是非自發性的出血,則需要找出潛在出血的原因,甚至需要內科醫師協助檢查,才能從根本治療。 來源:鐘佩禎醫師 粉專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新冠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後快篩陰性,一般就認為自己可以恢復以往正常上班上課、自由進出公共場所的生活,但快篩陰性就等於已恢復健康了嗎?要如何殺死體內殘存的病毒並自我修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提醒,其實快篩陰性後,真正的問題才剛剛開始。以下是陳潮宗解答: Q1、解隔後快篩陰,病毒對身體就沒有影響了? 答: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已打過3劑疫苗者約99%會順利康復,但仍有1%的病人可能得到重症,甚至有死亡的風險;若未打疫苗者,約10%可能轉為中重症,2%具死亡風險,且可能會留下長新冠後遺症,對身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快篩陰性是否就等於已恢復健康?其實不是的,真正的問題才剛開始。快篩陰性只是證明病毒濃度已下降到不會傳染給他人的程度,但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仍可能持續留下併發症及後遺症。新冠肺炎的併發症如:咽喉痛、一說話就咳嗽不止等;後遺症如:腦霧、心悸、神經系統影響等。 Q2、快篩陰後,清冠一號需要繼續吃嗎? 答:使用清冠一號治療新冠肺炎,對於一般輕症民眾都具顯著效果,但其實快篩陰性後,就不建議再繼續使用清冠一號。 這是因為清冠一號有退燒、紓解肌肉痛、治療關節痛的作用,類似西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的作用;既然已經退燒了,且肌肉關節也不再酸痛,後續只要使用清熱解毒的輔助藥方,將病毒在體內的濃度快速降到最低。「清熱解毒湯」包含:金銀花、倒地蜈蚣、黃連、黃柏等中藥,都是用來殺病毒、降低削弱病毒毒性的最佳藥物。 此外,新冠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咳嗽、喉嚨癢、一說話就咳個不停,是由於病毒從呼吸道侵入,對黏膜組織造成的傷害最大,需要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才會痊癒;建議可利用五味中藥:連翹、甘草、菊花、蒲公英、黃芩等,來繼續殺病毒,臨床實證上仍具有很強抗病毒的作用。 新冠病毒與體內的免疫系統作戰,會消耗很多人體身體的能量及水分津液,為了預防產生併發症及後遺症,此時應補充水分多的水果,例如水梨、西瓜、柑橘等,也可用運動飲料以1:1兌水飲用,亦是補充體內水分既方便又快速的方法;且須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避免讓病毒滯留體內、傷害健康,充足的睡眠、少說話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Q3、病毒仍會殘存體內28天,如何改善發炎反應、呼吸症狀? 答:新冠肺炎對人體的傷害,在確診者快篩陰性之後,仍會持續影響至少1個月,所以在快篩陰的28天以內,仍屬病毒的高峰期,約需1個月後體內病毒量才會逐漸降低;且在這段期間,人體肺功能是處於持續受損的狀態。 該如何修復呢?可用「聖肺愈喘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衰退現象。此藥方近年多用於治療氣喘疾病,但亦對肺功能衰退、走路容易氣喘吁吁、或患過敏性呼吸道疾病者有良好的療效。 「聖肺愈喘湯」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陳皮、麻黃、桂枝、柴胡、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生薑、桑枝、大棗等13味藥組成。其中的人蔘鬚、白朮、甘草、紅棗、陳皮,有培元固本、理氣養肺、補腎氣、開胸利膈的作用;麻黃、柴胡、桂枝、荊芥、防風、生薑、桑枝、黃芩則可宣肺平喘、清熱化痰,全方可達到養陰補氣及解除風鬱的效果。 此外臨床上也證實,其藥方具有幫助呼吸順暢的功能,同時也藉由降低發炎細胞激素、提升抗發炎細胞激素,來達到降低肺臟發炎的效果,對於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有穩定療效。【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172.html】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81例、171人病歿 新增4歲女童腦炎亡
國內新增281例中重症個案、171例死亡。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先前公布的腦炎四歲女童,因住院中發現合併腎及腦幹等多重器官功能異常,且持續惡化,於6月17日出現突發性肺出血,不幸過世。目前兒童死亡個案累計19例,其中因腦炎死亡有6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4歲至90多歲,158人具慢性病史、111人未接種滿三劑、90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3410例,死亡4798例死亡。其中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先前公布的腦炎四歲女童,無慢性病史。6月14日因發燒、抽搐至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頭部電腦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診斷為腦炎。6月15日住加護病房使用降腦壓藥、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抗癲癇藥物等藥物治療,住院中發現合併肝腎及腦幹等多重器官功能異常,並持續惡化。6月17日有突發性肺出血 ,當天不幸過世。另有一例19歲男性,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5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月30日採檢、31日確診。6月1日出現因頭痛、抽搐、咳血、吐血到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腦內出血及腦壓高,立即安排手術併使用瑞德西韋治療。6月3日完成手術,但在術後一周出現嚴重敗血症,血液培養出綠膿桿菌,雖然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仍持續惡化,於6月17日死亡;主要死因爲自發性腦出血,因此列為與新冠肺炎共病。中重症個案包括150例中症、13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九歲男童。個案5月19日確診新冠肺炎,當時出現發燒,合併鼻塞、頭痛等症狀,於家中採居家照護至解隔離。但6月15日有出現高燒至40.5度,伴隨頭痛、輕微咳嗽、頸部腫痛,6月16日出現結膜炎,由家人帶往診所求診,服用退燒藥後仍持續發燒。6月17日出現嘔吐、食慾、活力下降,6月18日到急診,檢查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心臟酵素、凝血功能異常,懷疑為MIS-C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所幸病況改善,6月21日轉到一般病房。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6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3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9例,其中6例為腦炎。
-
2022-06-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不當使用藥物 也會損聽力
「最近耳朵怪怪的,聽人家說話都不像以前那樣清楚,究竟怎麼了?」病人主訴出現聽力障礙。最常見是因年紀增長引起,有些患者則因內在疾病傷害如腦膜炎、中耳炎、肺炎、水痘等造成,或外部刺激損傷如頭部外傷、噪音刺激、精神壓力等所致,而藥物不當使用也是聽力異常的風險因子之一。在臨床上,如果醫師開立使用胺基醣苷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可能會引起耳毒性風險增加。此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多種革蘭氏陽性、陰性菌、立克次氏體及巨型濾過性病毒感染症,像治療皮膚、尿路、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Gentamicin,以及常用於結核病後線治療的抗生素Amikacin、Streptomycin、Kanamycin皆屬之。引起聽力障礙的風險,因為胺基醣苷類抗生素引起耳毒性的機轉之一,與人體內粒線體蛋白質合成受到干擾有關。數篇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具粒線體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此類藥品時,可能會增加耳毒性風險,因此民眾就醫時應主動告知自身疾病史,包含是否具粒線體基因突變,或是否具耳聾家族史,以提供醫療人員作為藥物選擇的參考。除了胺基醣苷類抗生素,可能引發耳毒性的其他藥物,包含阿斯匹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化療藥物、利尿劑、奎寧類藥物,若於使用這些藥物期間出現任何耳朵不適的症狀,例如聽力發生變化、耳鳴、聽力下降、平衡失調等問題,應盡速尋求醫療協助,若有用藥疑慮,也請諮詢醫療人員,切勿於諮詢前就任意自行停藥,以免影響藥物療效,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
2022-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口服藥Paxlovid禁忌多 清冠一號能否並用醫師解答
COVID-19口服藥開立速度加快,尤其輝瑞口服藥的藥物交互作用多,民眾用藥問題百百種,像是能不能和清冠一號並用、可否同時吃普拿疼、忘了吃藥需要補吃,醫師一次解答。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高風險族群染疫後若及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可望降低重症、死亡風險。目前國內共有2款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是輝瑞的「倍拉維」(Paxlovid)以及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隨口服藥開立速度加快,各種用藥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日前舉辦「高風險病人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與處置」研討會,邀專家解答。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表示,根據3期臨床試驗結果,輝瑞口服藥約可減少90%死亡及住院風險,也能用於孕婦,但藥物交互作用多,肝腎功能太差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莫納皮拉韋雖然只能減少30%重症死亡風險,但幾乎沒有藥物交互作用,肝腎功能不全、管灌患者也能用藥。輝瑞口服藥為何和這麼多藥品有交互作用,與這款藥品的作用機轉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盛望徽解釋,輝瑞口服藥是一種複方治療的口服藥物,簡單來說就是每次要吞2種藥,其中一顆藥能夠讓病毒進入細胞後,無法有效複製;另一顆藥則可減緩藥物代謝,延長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但必須在發病5天內使用才有效。盛望徽說,正因很多慢性病用藥如抗心律不整藥物、三高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是經由同樣的機轉代謝,一旦合併使用,恐使讓其他藥品濃度過高,造成不良反應。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指出,輝瑞口服藥臨床試驗報告顯示,約有6%患者出現味覺異常、感受到苦味的副作用,腹瀉3%、高血壓1%、肌肉痠痛1%,但國內患者的副作用則以腹瀉、疲倦、頭暈、高血壓為主。他解釋,輝瑞口服藥確實可能導致輕微腹瀉,但國內觀察,腹瀉狀況較明顯的患者大多都合併使用清冠一號;高血壓症狀則是因許多患者擔心藥物交互作用,擅自把原本使用的高血壓藥通通停掉所致;至於疲倦、頭暈,則可能是染疫後引發的症狀,無法完全判定是否和用藥有關。輝瑞口服藥究竟能不能和清冠一號並用,是民眾詢問度最高的問題之一。答案是「不適合」,楊家瑞說,清冠一號當中有含有黃芩成分,會抑制肝臟、腸道中的酵素代謝,導致輝瑞口服藥的部分藥品濃度過高,而輝瑞口服藥也會使清冠一號藥品濃度再加成,除了增加不良反應風險,民眾也可能也因清冠一號藥性較寒而出現比較嚴重的腹瀉症狀,中藥當中的「普濟消毒飲」、「定喘湯」也不適合並用。他說,普拿疼、止咳化痰藥等症狀緩解藥物可以和輝瑞口服藥並用,但部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用藥,可能和輝瑞口服藥產生交互作用,可以透過調整劑量、調整用藥時間來避免,但務必先和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原有疾病,甚至可能出現反彈症狀,反而更不舒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曾裝過心臟血管支架或最近曾心肌梗塞的患者,大多都會使用阿斯匹靈,楊家瑞指出,阿斯匹靈和輝瑞口服藥並無交互作用,如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則建議和專科醫師討論。另外,萬一忘了吃藥該怎麼辦。楊家瑞建議,超過原本用藥時間的8小時內都可立刻補吃,超過8時則等到下一個用藥時間再吃,但切記就算少吃一次,每次還是吃原本的劑量即可,千萬不要一次吃雙倍的份量。楊家瑞也提醒,具生育能力的女性使用莫納皮拉韋時,建議服用期間、服用最後1劑4天內要避孕,男性則建議在服用最後1劑之後的3個月內,都要做好避孕。
-
2022-05-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民眾認為消炎止痛藥一定會傷胃,但其實不全然是這樣的,消炎止痛藥通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單純的解熱鎮痛劑,最廣為人知的成分就是乙醯胺酚,就如同電視廣告標榜:「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這類解熱鎮痛劑只有單純的止痛和退燒效果,並沒有消炎作用,適用於急性頭痛或肌肉酸痛的患者,不過,也不能大量使用,否則會傷害肝臟和腎臟的健康。長期服用,引起腸胃道副作用外,也會傷腎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第二類藥物則是醫師最常開立的,包括阿斯匹靈在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這類藥品除了有解熱鎮痛的效果之外,還能夠消炎。因此,除了用在頭痛、急性筋骨酸痛或生理痛之外,也可以用在痛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及類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治療,但長期服用下來,仍會引起腸胃道的副作用,也會傷腎。忘了吃消炎止痛藥怎麼辦?柳朋馳指出,至於飯後忘了吃消炎止痛藥,如果是在距離下次吃藥時間一半以內,比較靠近忘記吃的時間點時,可以在想起來的時候立即補吃,並且搭配較多的開水或食物,來減少藥物對腸胃道的刺激,通常是不需要再加吃胃藥的。但如果想起來的時間,已經接近下一次的吃藥時間,就等下一次的吃藥時間到了再吃。延伸閱讀: 。買不到普拿疼怎辦? 藥師曝「2種成分」也行:皆具止痛、退燒效果 。服用普拿疼退燒、舒緩頭痛? 多數人用錯時機了!小心致命
-
2022-04-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要選消炎or不消炎? 醫揭「個別作用」:吃錯沒效還傷肝腎
電視廣告中的止痛藥有的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強調「有消炎才有效」,到底要不要「消炎」呢? 止痛藥選擇消炎與否 取決自身狀況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表示,要視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要不要「消炎」,因為不同類的止痛藥,副作用就不同,舉例來說,一名65歲曾姓男子因頭痛吃了含消炎成分的止痛藥,竟讓他原本不好的腎臟更差了,搞到差點洗腎,換了止痛藥才好轉。 常見止痛藥分3類 鴉片類屬處方用藥黃耀宣指出, 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鴉片類止痛藥 (opioid analgesics),其中,鴉片類止痛藥是醫師處方用藥,嚴格控管,另2類可在藥局買到。(推薦閱讀:止痛藥治百病痛? 9種情況吃了也無效) 非消炎止痛藥 過量恐急性肝衰竭黃耀宣說明,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它從肝臟代謝,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推薦閱讀:打疫苗先服止痛藥恐讓肝臟白受傷! 藥師揭「服用時機、最大劑量」) 含有消炎成分 副作用影響腎臟至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 (asprin)、布洛芬 (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影響到腎臟。 (推薦閱讀:經常吃止痛藥恐成偏頭痛發作幫兇! 醫公開「舒緩頭痛秘訣」) 適度服用止痛藥 避免副作用上身國人習慣自行到藥房買止痛藥,或是吃外國製的止痛藥,不先徵詢醫師或藥師,以致常吃出問題,甚至演變到洗腎的地步。黃耀宣強調,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藥。(推薦閱讀:藥太大顆剝半or磨成粉? 藥師提出警告)延伸閱讀: ·服用普拿疼小心肝毒性! 藥師揭「 止痛藥劑量上限」:別拿生命開玩笑 ·藥拆封可以放多久? 藥師揭「常見7類藥品」各別保存期限 
-
2022-04-07 該看哪科.兒科
非典型川崎氏症難辨別 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
1名9個月大女童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經超過3天,身上還出現紅疹,雖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日前轉介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檢查,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目前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的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他說,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5天以上,並伴隨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除了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外,其餘5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4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陳劍韜說,最近發現有不少像這名女童的非典型的川崎氏症患者,在疾病初期卻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的條件,必須經由抽血檢驗數據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診。在兒童疾病中,很多病都會有發燒合併紅疹的現象,例如腸病毒、玫瑰疹、其他病毒疹,有的病則會有發燒與結膜炎的現象,例如腺病毒,有一些則是發燒合併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如猩紅熱,因此在診斷上必須提高警覺,仔細鑑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陳劍韜說,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10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
-
2022-03-29 癌症.大腸直腸癌
為什麼沒症狀也要做大腸癌篩檢?醫曝篩檢與診斷的區別
新聞報導:「大腸癌蟬聯14年癌王!醫曝六症狀,這七種人要小心」、「大腸癌成新癌王!五大類食物是元兇,增4倍罹癌風險」大腸癌很顯然是個重要的議題,攻佔各大媒體篇幅。任何有關癌症的一切,包括流行病學、高風險群、症狀、診斷、治療,都在這幾年成了討論的焦點。關於大腸癌,最有效的防治,例如避免吃油炸類食物、多運動…等涉及生活習慣,往往不如想像中容易。此外,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不經會問:「沒有什麼症狀,卻可能罹患大腸癌!那該做什麼,才能讓自己安心?」「篩檢」便是不容忽視的第一步!為什麼沒症狀也要做篩檢?什麼病都可以篩檢嗎?首先,我們得先分清楚兩個名詞,「篩檢」與「診斷」。篩檢是在「沒有症狀」的個體當中,透過特殊的方式找出有特定疾病的人,診斷則是在已經有症狀的個體身上,利用各種方式找出病因。而判斷一個疾病是否需要篩檢,「沒有症狀」時的「病情嚴重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接下來會把疾病大致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始輕終輕」,第二種是「始輕終重」,第三種是「始重終重」。第一種疾病,「始輕終輕」,沒有症狀的時候不嚴重,但就算出現了症狀,還是不嚴重,顯而易見的,這類疾病並沒有篩檢的必要。但第二種疾病,「始輕終重」,沒有症狀的時候是不太嚴重,但疾病本身會在體內偷偷發展,等到症狀出現,往往已經過一陣子、變嚴重、病情相對不樂觀,這樣的疾病就有篩檢的必要。因為如果在「沒有症狀」、「不太嚴重」的時候就抓到,不僅後續治療便宜許多,死亡率也降低許多。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大腸癌,若得到四期大腸癌,包含反覆急診、反覆住院、工作損失、以及高價的標靶藥物,每年的額外花費可能高達一期大腸癌的五至六倍,至於存活率,一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1%,然而進展到四期,五年存活率僅剩下15%。(參考資訊1、2)不過,還有一些更兇惡的疾病,也就是第三類疾病,「始重終重」,例如胰臟癌。只要有了這個疾病,無論一期還四期,病情一律不樂觀。這樣的疾病就也沒有篩檢的必要,尤其在許多特定的狀況下,「做檢查」本身也會增加病人的痛苦,自然而然,針對這些疾病做的篩檢就不會成為主流。許多疾病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就會建議篩檢,得要符合至少兩個條件。首先,這個疾病產生的後果夠嚴重,再來是一旦發現,現有的科學能有好的處置方法。就像我們平時會去汽車保養場檢查輪胎一樣,一方面是知道輪胎在雨天打滑的後果將有多嚴重,另一方面是如果真的發現輪胎磨平,也能立即更換。大腸癌篩檢工具有哪些? 優缺點各是什麼?目前台灣對於大腸癌的篩檢工具分為兩類,糞便類以及結構類。糞便類是針對病人糞便,比如觀察糞便潛血、血紅蛋白等,間接推測篩檢者的大腸內是否有息肉、腫瘤組織等可能造成輕微出血的原因;結構類則是用各種方法,包含以前的灌鋇劑(台語俗稱灌石膏)、或是現在的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直接觀察大腸的結構,試圖找尋病灶。糞便類的優點是方便、不具侵入性,缺點則是敏感度較低,畢竟真的長大腸息肉或癌症的人不見得會出血,或是出血的量太少,也不一定能被機器監測到。結構類則相反,優點是敏感度高,有長大腸息肉或腫瘤會直接可見,但缺點就是具侵入性,做檢查時相對不舒服。另外事前要吃清腸藥,手術過程中也有穿腸的風險。糞便潛血檢查分成哪幾種?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可以篩檢出大腸癌的潛在患者?糞便潛血檢查,顧名思義就是檢查糞便裡面有沒有潛在的、不該出現的血,大致又分成兩種方式,化學法以及免疫法。化學法糞便潛血檢查(guaiac-base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的原理是把一種名為guaiac的酵素,抹在試紙上面與檢體接觸,如果檢體當中有血液,紅血球內的其餘酵素就會與guaiac進行氧化還原反應,改變試紙的顏色。但這個方法的缺點是,「紅血球內的其餘酵素」並不只會出現在紅血球裡面,儘管是糞便當中並沒有血液的正常人,也可能因為剛吃完含其他動物血液、鐵、高維生素C、抗凝血劑,如豬鴨血、菠菜、葡萄、阿斯匹靈的食物或藥物,而含有「能與guaiac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酵素,進而產生偽陽性,所謂「檢查結果說你的糞便裡面有血液,但其實沒有」的狀況。(參考資料)幸虧台灣目前多數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免疫法,偵測的目標從「紅血球內的其餘酵素」變成「只出現在人類紅血球表面的一種蛋白質」,偽陽性的比率相較化學法就大大降低,畢竟一個人攝取再怎麼多其他動物的血液,也不會突然跑出原本沒有的蛋白質。如此一來,當一個人做檢測的結果為陽性,我們就有比較高的信心認為,這個人的糞便裡真的有「人類的紅血球」,就可以進一步執行大腸鏡檢,確認是否有影像上的證據發現諸如潰瘍、發炎、息肉、腫瘤等病灶。關於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癌,該以什麼態度面對?最常見的迷思是,篩檢只要做一次就好。實際上,身體的狀況不停的在變化的,很有可能換了一個環境、換了一種生活習慣,經過時間慢慢累積,就有了不同的病徵。做一次檢查沒看出異常,絕對不代表未來不會有異常。根據瑞士起司理論,每片瑞士起司都有一些小孔洞,只有一片的話,照下去很容易透光,但如果把很多片疊在一起,光線就透不過了。糞便類的檢查如果定期做、做許多次,儘管敏感度相對低,但每一次都「剛好」沒檢查到的機率,就會小很多,如果真的都沒有異常的話,大致上就能放心。這也是政府積極宣導大腸癌篩檢的原因,除了要大家都來做,還要穩定的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當然,真的想要避免得到癌症,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抽煙、運動量少、體重過重、三高、愛吃燒肉的人,大腸癌的風險就是高出許多。(參考資料)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目前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的民眾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年齡符合資格,別忘了去醫院檢查唷!【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盧柏文醫師】大腸癌躍十大癌症之首!了解糞便潛血檢查的重要性】
-
2022-03-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日本製比較好、有消炎才有效?頭痛吃錯止痛藥差點洗腎!止痛藥3大類型這樣挑
國人愛吃止痛藥,卻常搞不清如何挑選,不管頭痛、關節痛、經痛都吃一樣的藥,反而吃出問題!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表示,有些止痛藥廣告強調「不含消炎成分」,有的則主訴「有消炎才有效」,其實要不要「消炎」要視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最好能先徵詢醫師或藥師建議。 黃耀宣指出,不同類的止痛藥,有不同的副作用,舉例來說,一名65歲曾姓男子因頭痛吃了含消炎成分的止痛藥,竟讓他原本不好的腎臟更差了,搞到差點洗腎,換了止痛藥才好轉。 這位病患因持續性頭痛,吃了女兒從日本買回來的日本製止痛藥,本以為日本藥比較好,應該不會有副作用,沒想到斷斷續續吃了1個月後,腎功能大幅滑落。經更換別類止痛藥之後,曾男的腎絲球過濾率才慢慢回到原有數值。 黃耀宣說,常見的止痛藥可分為乙醯胺酚、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鴉片類止痛藥3大類,除了鴉片類止痛藥是醫師處方用藥,有嚴格控管,另2類則可在藥局買到。 一、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是非消炎止痛藥,經由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阻斷疼痛傳導,緩解發燒頭痛,如普拿疼、斯斯,通常強調「不含消炎成分」。 它從肝臟代謝,有嚴重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在美國含乙醯胺酚止痛藥服用過量,已經成為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 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含有消炎成分,大多具有消炎、鎮痛、退燒等藥效,如阿斯匹靈 (asprin)、布洛芬 (ibuprofen)等,從肝、腎代謝,容易出現腸胃、肝及腎方面的副作用,主要是影響到腎臟。 三、鴉片類止痛藥 (opioid analgesics) 以這起個案的曾男為例,他吃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影響到腎臟,所以馬上請他停掉日本製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另開乙醯胺酚的止痛藥,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回到27%,才擺脫洗腎危機。 黃耀宣強調,上述的3大類止痛藥,除了鴉片類止痛藥能止痛之外,另2類止痛藥也都有止痛效果,一般人只要不過量,服用後通常不會有大的副作用,很快就從身體代謝掉。但若有肝腎及腸胃疾病者最好由醫師開藥,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藥。●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明明是他的錯為什麼不直說?踢貓效應:我不能跟著生氣,否則他對我發火,我又找誰發火呢.生活緊湊忙碌、壓力難釋放?善用腹式呼吸放鬆,李偉文:路可以趕,但是心不能急.35歲後飄出大嬸味?拒絕鬆弛蠟黃肌!白雁教3分鐘疏肝活血,調理健康好膚質
-
2022-03-21 新聞.健康知識+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藥物傳輸要讓基因編輯在臨床上發揮效用,得面臨許多艱困挑戰,其中有一項跟基因編輯的基礎技術幾乎沒有關係。過去基因療法在發展上也曾受到這件事情的阻礙,那就是藥物傳輸的問題。我們很習慣吞藥丸或喝液體藥物,從藥罐裡倒出一顆藥丸,就可以吃藥了。問題是,這只適合阿斯匹靈、抗生素,或者是抗組織胺等傳統的小分子藥物。像基因編輯試劑這種分子結構大而複雜的製劑,就沒辦法用這種方式處理,因為它們無法通過胃裡面的高度酸性環境。想要讓某種大而複雜的分子分布在人體各處,一般來說會採取血液注射的方式。血液是人體的運輸網絡,負責運送營養物質、氣體和毒素到它們該去的地方。任何打進血液裡的物質,在運輸過程初期,都會來到人體的大型解毒器官——肝臟。解毒是肝臟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任何奇怪的外來物質傷害人體組織前,將它們分解完畢。問題在於,對肝臟來說,基因編輯試劑就是奇怪的外來物質,於是肝臟開始幹活,分解這些外來入侵者。到頭來,抵達最終目標組織的試劑劑量過低,無法產生任何效用。這麼說來,針對韓特氏症進行的試驗,會採取比較舊的基因編輯技術也並不奇怪,因為它鎖定的目標是肝臟,試劑到了肝臟就抵達終點。事實上,就這個例子而言,肝細胞會吸收外來物質的特性絕對是個優點。如果科學家能製造出正確的藥物傳輸包裝,正常發揮功能的肝細胞其實有助於解開包裝,方便基因編輯試劑釋出。這麼一來,試劑很有可能直接進入肝細胞的細胞核,開始進行DNA編輯。如果一切順利,肝臟本身就能產生病人缺乏的蛋白質,把蛋白質釋放到血液裡,蛋白質就能隨著血液前往目標組織,然後開始工作。針對鐮型血球貧血症和地中海貧血症進行的試驗,也解決了藥物傳輸的問題,不過所用方法不同。基因編輯試劑被直接送進病人的細胞裡,但這細胞所在地點是實驗室,而不是病人體內。一旦編輯成功,再像輸血一樣把編輯過的細胞送回病人體內。儘管我們認為人體所有組織都是相連並且整合在一起的,尤其又有血液系統居中聯繫,但事情總有例外。這些稱為豁免部位的人體區域,就像是獨立於偉大聯邦實體之外的地方。其實,許多人對這種現象很熟悉,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知道這件事而已。我們都曉得,進行腎、肝、心、肺,以及其他大部分器官移植時,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捐贈者和受贈者的配對相符程度愈高愈好。其實,所謂的「配對程度高」,意思就是試著找到免疫系統辨識標籤盡可能相似的捐贈者和受贈者,這麼做可以降低風險,盡量讓時時處於警戒狀態的免疫防禦系統不要排斥移植器官。即使配對程度很高,通常,受贈者餘生中都得服用藥物來抑制想要發揮保護作用的免疫系統。但說到角膜移植,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角膜是我們眼球前面透明的部分,角膜移植時,不用進行捐贈者和受贈者的配對程序,受贈者也無須服用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這是因為我們的眼晴其實躲開了免疫系統,是所謂的豁免部位。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演化過程中,這種方法可以預防眼睛產生危險的發炎反應,因為眼睛要是發炎,那是有可能失明的。因為不必擔心免疫系統攻擊進入眼睛的外來物質,所以眼睛成為基因編輯可利用的首選器官。我們可以把試劑直接注入眼睛的適當部位,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在眼睛裡的試劑不會被過度免疫反應清除掉。我們還知道,基因編輯的試劑不會離開眼睛,因此,不用擔心試劑進入錯誤組織,或者在別的地方展開編輯程序。以人體細胞和動物模型進行的實驗,早已說明基因編輯在眼睛細胞裡是可以發揮作用的。理論上來說,我們應該有可能利用這項技術來穩定,甚至逆轉各種形式的失明狀態,包括基因突變引起的色素沉著性視網膜炎,甚或是跟年齡有關,會影響一般大眾的眼疾,如黃斑部病變。※ 本文摘自《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作者:奈莎‧卡雷 譯者:陸維濃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2/01/24
-
2022-02-16 該看哪科.中醫
元宵節湯圓吃太多打嗝不停、肚子好脹,中醫師傳授5招消一肚子氣
「嗝~ 嗝~嗝~」跟朋友聚餐之後,因為吃飽喝足而不斷打嗝、噁氣,肚子也圓滾滾的,有時候用空心手掌去拍拍肚子,還會有低沉「咚、咚、咚」的聲音,肚子脹氣的難受經驗,一定很多人都曾經發生過,當發生脹氣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1.薄荷油塗抹腹部按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認為,薄荷性辛、涼,微甘、無毒,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暑化濁、辟穢氣、清頭目等功效,其中含有的揮發油成分包括薄荷醇、薄荷酮、異薄荷酮等,提煉成薄荷油或是薄荷精油使用,具有調節與鎮定作用,對於舒緩頭痛、充血、疲勞、發燒、消化不良、肌肉痛、胃腸不適、脹氣等症狀,有一定的助益,還能夠抑制胃腸平滑肌的收縮,緩解胃腸抽筋症狀。另外,薄荷油對於止癢、消炎、止痛等,也有一定的效果。若沒有薄荷油也沒關係,居家常備藥物中的白花油、小護士軟膏(俗稱面速利達母)等,也都含有薄荷成分,塗抹於腹部按摩,同樣有改善脹氣的效果。不過陳潮宗提醒,白花油、小護士軟膏等藥油、藥膏中多添加了如樟腦、水楊酸等其他成分,在使用上比單純薄荷油要更加謹慎。陳潮宗指出,尤其是發育尚未完全的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這些綜合成分的外用藥膏時,要注意樟腦可能加重蠶豆症症狀;而薄荷加上水楊酸若使用過量,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痙攣等中樞神經中毒的危險;對阿斯匹靈過敏的人,對水楊酸也有相當程度的敏感現象,因此,幼童使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2.消脹氣運動蹲下後用手環抱彎曲的雙腿,將大腿貼近肚子,可加強腸胃道消化作用,有助改善腹脹、腹痛症狀。 3.打嗝排氣多走動,加速胃腸蠕動、保持彈性,透過打嗝或噯氣將空氣排出體外;切忌催吐,否則恐造成胃食道逆流。 4.中醫藥膳茶飲薄荷、柑橘類的茶飲有助消化,改善脹氣。 ‧山楂陳皮白菜豆腐湯(3~4人份)材料:陳皮4錢、穀芽2.5錢、麥芽2.5錢、山楂3錢、白菜1把、香菇8朵、豆腐2塊、生薑5片。作法:中藥材全部洗淨,白菜切段,香菇去蒂泡發;鍋中加入2000c.c.清水和藥材,大火滾沸改成小火滾30分鐘後放入香菇再滾15分鐘;放入白菜、豆腐、適量鹽、香油後,煮熟後關火。功效:消除積食、緩解胃脹、噯氣、理氣健脾。 ‧桂花陳皮消積飲材料:陳皮2錢、桂花1錢、茯苓2錢。作法:所有藥材放入8 0 0 c . c . 水中,小火燉煮至顏色呈深褐色、水分收乾至剩下600c.c.時關火;依個人口味添加適量紅糖調味後,即可飲用。功效:陳皮具消肉積、桂花助理氣、健脾去濕,兩樣藥材加在一起製成茶飲能改善脹氣狀況。5.穴道按摩陳潮宗說明,藉由按摩穴位達到消除脹氣的症狀。‧中脘穴:胃的正上方,肚臍上4寸(食指、中指、無名指3指併攏,橫放肚臍上側,向上折量2次)。‧天樞穴:肚臍左右兩側旁開2寸(食指、中指、無名指3橫指寬)的距離。‧關元穴:肚臍正下方3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4指幅寬)。 預防脹氣10招1.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要「呷飯配話(台語,邊吃飯邊說話的意思)」。2.不要張大嘴巴咬食,應斯文地閉著口咀嚼食物,以免吞進過多的空氣。3.減少吃口香糖的頻率。4.有氣的碳酸飲料,如汽水、可樂、啤酒等應減少飲用。5.避免高油脂、高糖分飲食;增加水分、膳食纖維等營養攝取,促進腸胃蠕動。6.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7.適度運動可減少脹氣發生機率。8.保持心情愉快,適度紓解壓力。9.食用助消脹氣的食物,例如陳皮、山楂、酵素、益生菌等(處方類藥材需經醫師評估後再食用,不宜自行服用)。10.容易脹氣的人應減少某些食物攝取,包括洋蔥、蔥、蒜、麻辣、咖啡;豆類、牛奶及其製品、地瓜、馬鈴薯、玉米、芋頭;糯米、韭菜、油炸物、肥肉等;桑葚、葡萄、蘋果、櫻桃等,因容易發生胃液逆流症狀;冰飲、冰品、瓜果類等。 延伸閱讀: 。元宵吃湯圓小心脹氣、肥胖上身! 營養師點名「4族群」一餐別超過2顆 。便秘、脹氣、眼睛癢恐是免疫力下降警訊! 營養師認證「3類食物」吃出超強抵抗力
-
2021-11-30 該看哪科.婦科
腎移植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 36歲女順利自然生產
36歲張姓女子3年前發現排尿減少及水腫,就醫診斷為不明原因腎功能異常,一年內竟快速進展到腎衰竭,需要定期洗腎。直到2019年到台大醫院接受丈夫的腎臟移植成功。之後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腎功能穩定;今年4月,張發現懷孕,雖然期待新生命到來,卻擔心自己接受腎臟移植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是否適合繼續懷孕,於是於妊娠10周到新竹台大分院婦產科就診。新竹台大分院移植團隊召集人蔡孟昆教授指出,產檢時,透過超音波看見3公分大的胎兒在張女的肚子裡拳打腳踢,健康狀況良好。另一方面,產檢醫師也檢視目前張服用的抗排斥藥物已是適合懷孕的用藥。張終於放下心中大石,繼續由腎臟移植團隊及婦產部林明緯醫師照護。新竹台大分院婦產部林明緯醫師說,孕期過程,張女在新竹台大分院接受完整的產科照護,羊膜穿刺、羊水基因晶片分析、高層次胎兒超音波等產前篩檢,皆顯示胎兒發育良好。妊娠34周,11月23日凌晨張女發現大量羊水滲漏及下腹悶痛,在家人陪同下趕至新竹台大急診。當下血壓上升、蛋白尿等子癲前症狀況。由於早期破水合併子癲前症,與醫師討論後張決定自然生產,所幸於當日早上8點順利娩出2550公克男嬰,新生兒哭聲宏亮,但由於早產早期破水,因此讓新生兒住院施打抗生素。產後張血壓迅速恢復正常,新生兒在小兒科團隊的照護下也於一周後順利出院。林明緯說明,腎臟移植的孕婦屬於高危險妊娠,好發子癲前症及早產情形,因此建議有此狀況的孕婦需至有完善移植和婦幼醫療團隊的醫療院所進行產檢。張女於妊娠14周起開始服用阿斯匹靈進行子癲前症預防,孕期過程也密切監控血壓及蛋白尿等狀況。雖然張提早於34周分娩,但在新竹台大醫療團隊的努力之下,母子均安,有驚無險度過孕期波折。林明緯解釋,服用抗排斥藥並非不能懷孕,但是需於懷孕前先調整對胎兒相對安全的藥物。此外,孕期會造成免疫系統不穩定,因此懷孕前建議先諮詢移植團隊是否適合懷孕,然後待藥物調整至胎兒安全的種類後再行懷孕。而且孕期需要定期監測是否有器官排斥的現象,並且調整免疫抑制藥物。這方面有賴於腎臟移植團隊與產科團隊的密切溝通與配合。為提升大新竹地區婦、兒科醫療照護品質,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將於今年12月底正式開幕啟用婦幼醫學中心,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及建置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並網羅堅強的醫師陣容,屆時將提供更完善的婦幼醫療服務。
-
2021-11-06 養生.聰明飲食
薑母鴨、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藥膳進補」須注意,三高患者別亂吃!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很多人會入冬進補,最常吃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補品,開業藥師林宸汝提醒,三高患者可別亂補,進補的食材多與三高藥物產生「加成」作用,反而不利疾病控制。三高患者可別亂補三高患者並非不可進補,但要小心補,林宸汝建議,服用西藥與吃補品要間隔一小時,否則嚴重者可能導致出血、昏厥,不利於原本三高控制。吃補前該注意這些事林宸汝表示,藥膳補品多由中藥材配置而成,但藥膳也是中藥,還可能因為口味需求或食用人數的多寡,提高藥膳的濃度。台灣三高患者多,高血壓或曾做過心導管手術的患者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如喝到含「當歸」補品,當歸含有類香豆素,會抑制血小板活性,同樣具有抗凝血效果,兩者效果加成,會增加血管出血機率。如果正在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或是降血壓藥、利尿劑,會促進體內鉀離子的排泄,若又吃到含有「甘草」的藥膳補品,兩者加成,則會產生低血鉀情況。白芍也是四物湯常見藥材,其餘像山楂、陳皮、五味子等也會酸化尿液,若同時服用降血壓藥物,兩者加成會降低血壓,反而會嚴重低血壓而暈厥送醫。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吃藥膳並不是毫無禁忌,糖尿病患者如果吃到含有人參、鹿茸補品,會瞬間提高血糖,不利血糖控制;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如果又吃到含有丹參、紅花的藥膳,血管則容易出血。衛福部統計,國內約36%的民眾中西藥合併使用。黃金舜提醒,中西藥合併使用具有風險,藥膳也是,呼籲三高患者,冬令進補必須注意,建議多詢問藥師,該如何調整服藥及進補時機。
-
2021-11-06 養生.聰明飲食
四物、薑母鴨並非人人可吃 藥師點名三高患者風險最高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入冬進補幾乎是台灣人的習俗,最常吃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補品,開業藥師林宸汝表示,三高患者切記別亂補,冬令進補的食材,多與三高藥物產生「加成」作用,反而不利疾病控制。三高患者不是不能補,但得小心補,一般建議中西藥要間隔一小時使用,服用西藥與吃補品,也建議要間隔一小時。否則嚴重者可能導致出血、昏厥,且不利原本三高控制。林宸汝表示,藥膳補品多由中藥材配置而成,很多民眾會誤以為補品跟中藥無關,一周喝三次,把補品當一般湯品喝。她強調,藥膳也是中藥,還可能因為口味的需求,或是食用人數的多寡,提高藥膳的濃度。林宸汝表示,台灣三高患者愈來愈多,高血壓或是曾做過心導管手術的患者,可能會定期服用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如果喝到含有「當歸」的補品,當歸含有類香豆素,會抑制血小板活性,同樣也具有抗凝血的效果,兩者效果加成,會增加血管出血機率。如果正在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如地高辛,或是其餘的降血壓或是利尿劑,會促進體內鉀離子的排泄。此時又吃到含有「甘草」的藥膳補品,兩者加成,則會產生低血鉀的情況。白芍也是在四物湯最常見,其餘像是山楂、陳皮、五味子等也會酸化尿液,如果同時服用降血壓藥物,如利血平,兩者加成會降低血壓效果,反而會嚴重低血壓而暈厥送醫。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吃藥膳並不是毫無禁忌,糖尿病患者如果吃到含有人蔘、鹿茸,會瞬間提高血糖,不利血糖控制。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如果又吃到含有丹參、紅花的藥膳,血管則容易出血。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約有36%的民眾中西藥合併使用。他提醒,中西藥合併使用具有風險,藥膳也是。呼籲三高患者,冬令進補必須要注意,也建議多詢問藥師,該如何調整服藥及進補時機。
-
2021-10-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藥物治療/雙重抗血小板藥物 降低至少兩成心血管事件風險
心肌梗塞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血管氣球擴張支架置放術或血管繞道手術以維持心臟血流通暢,但置放支架後必須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醫師建議,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雙抗藥物)比起單一抗血小板藥物,能降低至少20%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患者應遵從醫囑配合服用藥物,讓好處極大化。置放支架後,需使用阿斯匹靈及抗血小板藥物。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林宗憲表示,曾有一名40歲男性,因胸悶、冒冷汗,被懷孕的太太送來急診,醫師立即安排心導管手術置放血管支架,並使用阿斯匹靈及第二種抗血小板藥物(雙抗藥物),避免血管與支架阻塞。患者最後撿回一命,但在出院後一周,卻吐出咖啡色嘔吐物,有胃出血情形,經回診調整為較弱效的抗血小板藥物後,出血問題才獲得緩解。林宗憲說,上述病例顯示,當發生心肌梗塞時,一定要先給予雙抗藥物,因為藥物出血的副作用低於5%以下,但用藥卻能降低20%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好處大過於風險,這也顯示不同時期使用不同藥物的重要性,跟健保的大數據不謀而合。根據健保大數據顯示,心肌梗塞患者常用三大類藥物包括阿斯匹靈、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其中,在急診和住院時,使用抗血小板藥的人最多,但在長期門診追蹤時,抗血小板藥物就少於阿斯匹靈;而使用抗凝血劑者,在門診只有少數人使用。急性期須積極治療,會使用強效抗血小板藥物。林宗憲說,這是因為急診及住院主要是病況處於急性期,要積極治療。他解釋,之前研究顯示抗凝血藥物也可改善心肌梗塞患者的預後,但抗凝血藥物必須定期抽血檢驗藥物濃度,病情不穩定者一周至一個月驗血一次,較穩定的患者則是一至三個月驗血一次,才能避免濃度過高的出血風險,因藥物使用上較不方便出血風險高,現今臨床普遍使用阿斯匹靈加上抗血小板藥物(雙抗藥物)來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雙抗藥物利用雙重機轉達到預防血栓生成,效果比單一使用阿斯匹靈有效。林宗憲表示,目前台灣可使用的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有三種,如無出血等禁忌症,急性期的心肌梗塞患者可先使用較強效的抗血小板藥物,國內外治療指引建議都是雙抗藥物使用一年。由於抗血小板藥物的效果沒有年齡上的區別,但相對於長者,年輕患者的出血風險較小,通常可採較積極治療,這也是為什麼上述病例會優先選擇強效治療的原因,最後因他出現副作用,才改為較弱效的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藥物出血副作用,需隨時間調整用藥。為了避免心肌梗塞再發生,林宗憲提醒,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服用雙抗藥物,此外應多注意是否有皮膚淤青出血、牙齦出血、鼻腔或腸胃道出血、解黑便等症狀,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回診,讓醫師評估調整藥物,才能讓用藥好處大於風險。而除了藥物之外,更重要的是戒菸並妥善控制三高,養成少油少鹽飲食,多運動,才能守護身體健康。
-
2021-10-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喝椰子水退燒 3族群不宜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燒,自曝喝椰子水解燒。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這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按時服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
2021-10-2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明邁入打疫苗高峰期 中醫師:三大族群忌喝椰子水退燒
莫德納、BNT疫苗相繼來台,民眾積極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明起第12輪疫苗接種為注射高峰期,施打對象廣泛開放。藝人徐若瑄日前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出現發燒,她自曝喝椰子水解燒,近日為注射高峰期,打疫苗喝椰子水再度引發熱議。中醫師表示,喝椰子水有助退燒,但包括腹瀉患者、月經來潮女性及手腳容易冰冷的三大族群切忌飲用。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椰子水屬涼性、滋陰的飲品,有助解暑、清熱,尤其接種疫苗後要多補充水分,椰子水含有鉀等電解質,可以緩解口乾舌燥,甚至可緩解輕微發燒,但有些民眾打完疫苗後出現腹瀉症狀,此時喝椰子水會使症狀惡化;其次,若女性剛好月經來潮,此時喝椰子水恐打亂經期,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不適合喝。吳明珠指出,有些民眾可能不適合喝椰子水,可改吃水梨、蓮霧、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何況現在天氣轉涼,可以改用冬瓜排骨湯、苦瓜鳳梨雞湯等取代椰子水,均可以達到緩解打疫苗後出現的不適症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椰子水、青草茶、決明子茶、菊花茶、苦瓜等,在中醫方面屬清涼、退火的飲品或食材,確實具消炎作用,只是緩解效果可能不如西藥,因西藥經化學純化,治療效果較強;舉例來說,具有消炎、止痛療效的西藥阿斯匹靈,當初研發時,即是從白柳樹樹皮萃取出水楊酸製成。康宏銘說,椰子水等天然食材的消炎效果,雖不如西藥,但若僅是輕微發燒,又想藉天然食物緩解不適,建議打完疫苗後1至3天,可以每天適量喝椰子水約300至600c.c.,有助緩解發燒,但不宜飲用過量,口渴時再多喝白開水即可。康宏銘說,民眾打完疫苗,恐引發疲倦、施打部位腫脹或疼痛、發燒、關節痛等副作用,此時應多休息、避免激烈運動、切忌泡湯,以降低心臟負荷,若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預防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且仍須維持勤洗手、戴口罩,遠離病毒感染。
-
2021-10-1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每天吃阿斯匹靈防心臟病?美專家小組推翻一般認知:60歲以上長者恐現致命出血風險
美國醫學界多年來建議,中年以上民眾日服低劑量阿斯匹靈,來以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最新研究發現,日服阿斯匹靈好處恐不抵風險;美國預防醫學專案小組(USPSTF)12日建議60歲以上長者,不要為了預防首次心臟病或中風,在沒有醫師指示下,自行日服阿斯匹靈,因為此舉並無好處。這項用藥新建議恐影響全國數百萬人;美國預防醫學專案小組(USPSTF)專家曾建文(Chien-Wen Tseng,音譯)說,沒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人,無須因到了特定年紀就開始服用阿斯匹靈。但這項建議不適用於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且日服阿斯匹靈的人,另外就算無這兩項病史但已開始服用阿斯匹靈者,也勿貿然停用,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心臟病是美國人的頭號殺手,每年約65萬9000人死於心臟病;中風則是第五大死因,每年奪走15萬條人命。出血風險 對老年人尤致命曾建文說:「全美每年約120萬人首次心臟病發或中風,此事需慎重以對。」根據該小組12日公布的建議草案,最新科學證據發現,40到59歲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日服81到100毫克阿斯匹靈,對預防心臟病或中風的「淨效益」(好處減去壞處)非常小,最好和醫師商量後再決定是否服用。阿斯匹靈能稀釋血液濃度,防止硬塊在血管內生成,預防心臟或腦部血管堵塞;但曾建文說,阿斯匹靈一大風險是造成大出血,這對老年人尤其致命;因此,小組不建議60歲以上長者為了預防心臟病或中風而每天服用阿斯匹靈。應有醫囑 別逕自到藥房買曾建文表示,本建議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開始和醫師討論,不要逕自到藥房買阿斯匹靈。這項建議草案接受公評至11月8日,這是該小組2016年建議服用少量阿斯匹靈以預防直腸癌以來,首度大幅更改用藥建議;USPSTF有關心血管疾病的建議若定案,內容將與美國心臟醫學院(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2019年更新的指南相符。對於有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人而言,日服阿司匹靈仍有效益,但好處比預期更少。服用阿司匹靈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建議源自1980和1990年代的實驗;AHA會長洛伊德-瓊斯(Donald Lloyd-Jones)解釋:「當時我們不太注重或不太會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所以阿司匹靈有更多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空間。」近年來民眾越來越能管控風險因子,也強調健康生活;新研究顯示,把服用阿司匹靈當作主要預防策略的效益有限。
-
2021-09-3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天氣熱戴口罩老是長痘痘?中醫:這樣用黃連消腫痘特有感
青春痘是許多人心裡的痛,有些人可能從小就作為戰「痘」勇者不斷找尋各式秘方,也有人因為生活壓力大、作息改變而突然冒腫痘,特別是自從新冠肺炎爆發後,戴口罩成為民眾的防疫新生活習慣,許多人不禁哀號:「痘痘更加猖獗了怎麼辦?!」PTT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使用「黃連消腫痘」的心得,說自己使用黃連後,痘痘只要兩、三天就會消除,讓許多愛美人士心癢癢,紛紛跑來中醫診所詢問,究竟黃連是不是戰「痘」仙丹呢?黃連確實可以消痘痘,但是卻要看體質夏天天氣炎熱,許多人愛喝冷飲、吃炸物或吃辣,卻沒想到反而引來痘痘大軍......我們都知道黃連是出名的清熱解毒中藥材,這種飲食所帶來的上火青春痘,是否能用黃連來消炎?其實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先判斷你的體質是否合適!以黃連的清熱退火功效來說,中醫建議實火型發炎的痘痘患者,才可以用黃連來消除痘痘;但如果體質是虛火型發炎,則千萬不要用黃連,以免讓痘痘更加嚴重!什麼實火痘、虛火痘?長痘痘還有差治療病症講求找出原因、對症下藥,青春痘的引起原因有許多種,當然應對方式也不同。實火以西醫的角度來說,就是急性發炎,而與之相反的則是虛火(慢性發炎),而想要確認自己的體質和長痘原因,你可以參考以下幾個症狀來分辨:實火痘(急性發炎): 通常是因體質燥熱或飲食油膩辛辣,而出現眼睛紅腫、眼屎增多、怕熱口乾、喜歡喝冷飲、舌紅、舌苔黃,平時容易流鼻血、牙齦腫痛、有口臭、尿少色黃、便秘。虛火痘(慢性發炎): 通常是因營養失衡、壓力大熬夜失眠或免疫力失調,而導致雙眼乾澀、眼睛容易疲憊、看不清、舌紅但舌苔少,平常有可能伴隨耳鳴、痘痘反覆發作、潮熱盜汗、手腳心熱、容易感到疲倦。只有實火痘適合用黃連清熱退火,常見處方是黃連解毒湯、黃連膠囊、黃連膏等等;反之虛火則不適合,因為黃連本身屬於寒性藥材,若用在虛火體質上,會使人陰虛加深、燥熱更甚,導致青春痘更加嚴重。黃連消痘痘的原理是什麼?對身體會有害嗎?黃連味苦、性寒,屬於「清熱藥」,科學研究證明黃連含多種生物鹼,能有效抵抗細菌,尤其適合用來治療細菌型皮膚病,幫助腫痘消炎舒緩。(更多黃連可治療的疾病,可參考這篇文章:黃連不只清熱解毒,竟然還是中藥界的「阿斯匹靈」!)不過,正由於黃連本身屬於寒性藥材,因此若身體虛寒,陰虛津傷者都不建議服用,尤其以下這3種人更要特別留意:1. 孕婦、哺乳期間、嬰幼兒慎用。2. 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如環孢黴素(Cyclosporine)、降血糖、降血壓藥物。3. 對黃連成分或是其他草藥過敏此外,許多女孩子月經前後荷爾蒙變化也特別容易長痘痘,針對月經期間的女性,中醫建議是最好不要自行使用黃連,因為此時使用黃連有可能會造成月經排出不順、經痛的現象!而黃連本身也不適合久服或過量服用,容易傷脾胃。那要怎麼確認黃連的用量?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就醫由中醫師進行診治,千萬不要自己當鍵盤醫師,以免耽誤病情喔!
-
2021-09-0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曬傷怎麼辦?除了發紅脫皮、出現水泡,還有可能會有「這症狀」 藥師教你曬傷後該如何處理與預防
炎熱的夏天,走出戶外彷彿隨時會被烤焦一樣,而這個時節最可怕的,莫過於出門忘記做防曬,或是忘記補擦防曬乳,結果過度曝曬導致曬傷,有時候甚至讓人沒辦法躺著睡覺,一碰到曬傷處就痛,該怎麼辦呢?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表示夏天天氣炎熱,一定要做好防曬,若不慎曬傷,除了冰敷以外,也能搭配一些藥物,幫助緩解曬傷不適。 曬傷有那些症狀?張益誌藥師說明一般大家最了解的,大概就是曬傷處的皮膚會發紅、疼痛,若更嚴重時則可能會出現水泡的狀況。其實曬傷後也會出現輕微疼痛與發燒的情況,而通常曬傷的症狀不會馬上出現,會在曝曬至曬傷後的四小時開始慢慢出現,曬傷後的疼痛感在六小時後至兩天內最為明顯、強烈,而大概要3-5天後才會逐漸恢復。曬傷該怎麼處理?而若不慎曬傷後,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曬傷的皮膚再度曝曬或受到刺激,張益誌藥師解釋曬傷的位置可以透過冰敷、塗抹含有蘆薈或燕麥膠的產品舒緩,也可將蘆薈膠等先冰鎮過,讓皮膚在塗抹的當下比較舒服,也可塗抹低劑量類固醇(0.5-1%)的軟膏,來幫助減緩灼熱感和腫脹感。如果曬傷的比較嚴重,已經出現水泡,則不要刺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通常也可以搭配一些口服乙醯胺酚、阿斯匹靈等非類固醇的止痛藥,來幫助舒緩曬傷後的皮膚疼痛、頭痛,以及發燒的狀況。如果曬傷面積過大,已經出現噁心、嘔吐、高燒等症狀,則一定要趕快就醫。在戶外如何做好防曬?張益誌藥師提醒,夏季天氣非常炎熱,出門一定要做好防曬,除了防曬乳需頻繁補塗之外,最好也能搭配薄長袖、帽子等,盡量減少皮膚被直接曝曬的機會,同時在太陽最烈的上午10點至下午四點間,盡量避免外出曝曬。即使做足了防曬工作,也建議盡量不要長時間曝曬,畢竟高溫的狀況下,除了曬傷,也可能會有中暑、脫水等狀況,記得多補充水分,不要讓自己處於過度曝曬的危險當中喔!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張益誌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26 該看哪科.該看哪科
經痛怎麼辦?它比四物湯更厲害!中醫師推薦這種「當歸」藥膳
根據調查,女性有經痛的機率在50%以上,使「大姨媽」的止痛也不意外的成為女人之間的共鳴,尤其炎熱夏天將至,冰涼的食物或冷飲是許多女孩子無法抗拒的「毒藥」,總想著先吃了再說,等到經痛真正發生時卻後悔莫及。由此不論是網路資訊或口耳相傳,許多女人們的止痛經驗談,從止痛藥、熱敷到吃巧克力等等諸多秘方來緩解疼痛,但巧克力含糖量不少,漂亮的妳要是因此發胖可就麻煩了,不如讓中醫來告訴妳新的替代選擇:婦科聖藥—「當歸」。且慢!看到答案是當歸先別跳出去啊!當歸不僅是出名的可調經止痛的中藥材,而且做成藥膳又美味(例如當歸鴨、當歸麵線、四物湯等等),還可以消除月經的水腫喔!比四物湯調經更周全,還可消除水腫—「當歸芍藥散」當歸是中藥材,但也經常用於美食藥膳中,例如當歸鴨、當歸麵線、當歸羊肉、藥燉排骨、當歸四神湯等等,裡面都離不開當歸的甜味,而當歸本身具調經止痛、活血化瘀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所以從古代就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女性婦科的調理與治療。除了平時可吃當歸藥膳來補補身子,中醫也有專門配伍的處方來調理經痛、月經不順,例如最著名的四物湯,相信你肯定聽說過「四物湯的補血神效」,但今天我們要為你介紹的是比四物湯更厲害的「當歸芍藥散」。當歸芍藥散是什麼?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澤瀉、白朮組成此處方被譽為「婦科聖藥」,凡是肝鬱血虛、脾虛濕困,以致肝脾不和、氣血失調而發生的腹部疼痛,或是先兆流產、痛經等婦科疾病都可廣泛應用。當歸芍藥散比起知名的四物湯,在調經方面表現更周全,因為四物湯中含有熟地黃,容易對於月經期間易脹氣、腹瀉的女性造成負擔,而當歸芍藥散去除滋膩的熟地黃,換成健脾的茯苓、白朮,更適合腸胃功能不佳、脾胃氣虛的人。此外許多女性月經期間容易水腫,感覺就像變胖了一樣,當歸芍藥散內含茯苓跟澤瀉能調節水分的代謝,因此使用這個處方還能一併消除水腫、減肥。醫師特別囑咐:吃當歸前得留意,這2類人不宜食用由於現代藥理發現當歸成分可能刺激乳腺癌細胞生長,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以下2類人並不適合使用當歸:1.乳腺癌的患者請避免服用。2.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可邁丁或肝素等等,若與當歸混用,可能會造成出血。此外當歸雖然屬於性質較溫和的藥材,但若服用後出現皮膚起疹子、發紅、瘙癢,或食慾不振、胃部不適等症狀,可能是藥物副作用,還是要先停止用藥並盡快就醫。除了上述情況,其他女性在月經期間適量攝取當歸藥膳,能夠舒緩經期的不適、補充身體所需元氣,但若想要徹底調理身子,讓你月經變順暢、經痛不再來,建議還是諮詢中醫為你量身訂製治療方案比較好唷!(更多當歸所組成的中藥處方和說明,可參考此篇文章:當歸補血調經功效多,醫生卻爆:2類人吃了會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