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搜尋
長庚醫院
共找到
1273
筆 文章
-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膝蓋2度受傷 骨科醫師自療
口述╱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我是一位骨科醫師,三年前赴瑞士日內瓦進修一年,學習新的肩關節手術,喜愛運動的我,當然也會趁機體驗台灣較少從事的「滑雪」運動,甚至挑戰難度高的滑道,沒想到卻摔傷了,造成右膝關節扭傷,膝蓋腫脹疼痛,只能勉強行走。冰敷一至二周 再肌肉訓練「膝蓋受傷的情形,就和教科書上寫的一模一樣。」因為我的專長在骨科運動醫學,判斷應該是單純輕微的「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受傷,決定先冰敷患處10至15分鐘,休息後再冰敷,持續冰敷一至二周,並盡量伸直腿部,以減少疼痛發炎,傷勢會慢慢好轉,傷後兩個月即開始肌肉訓練,盡量每天慢跑,對受傷的肌腱進行物理性刺激,期望可增強肌腱韌帶癒合,約莫半年恢復如常。一年半後,也是棒球運動員的我,恢復了周末不定期打棒球運動,未料,一次運動完返家,驚覺膝蓋再次腫脹不適,判斷可能是方才跪地接球防守所致,同樣的地方再度受傷,我仍舊採行冰敷、休息的保守治療,起初傷勢是每二、三天就腫脹不舒服,一年後疼痛頻率降低,現在大約每兩周才會出現不適,每個月至多還可以慢跑200公里,但更高功能的活動,比如籃球,功能就會稍微受限。內側副韌帶受傷 要戴護膝一般人如果膝蓋受傷發炎腫痛時,建議應盡速冰敷消腫止痛,尋求專業運動醫學醫師確診。若是單純內側副韌帶受傷,就要配戴膝關節保護架固定患部約六周至三個月,勿做粗重的工作,也不要從事劇烈的運動,待傷勢比較好了,可展開肌肉訓練,也就是股四頭肌、後腿肌及內收肌的訓練,以強化膝蓋穩定度,每天訓練半小時至一小時,大部分三個月可逐漸復原。為自己人生負責 好好復健我既是醫師也是病人,角色不同,心境也不一樣。有兩次受傷經驗,我更能了解患者受傷當下有多痛,以及病人患病的心路歷程,更能體會復健之路的痛苦。目前我的膝蓋恢復狀況愈來愈好,但已非從前,即便偶爾不舒服,我也不會多想,「可以生活便足矣,選擇跟疼痛共存,磨練心志。」人都是有惰性的,許多病人會中斷肌肉訓練,但我會讓他們知道,「我跟你們一樣」,分享我是怎麼堅持每日鍛鍊、克服懶惰,鼓勵患者「如果要當自己人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課題」,讓他們更有動力好好復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醫學辭典:內側副韌帶受傷內側副韌帶位於膝蓋內側,連結大腿骨和脛骨,伸直腿時它會保持關節穩定並防膝關節向兩側移動。這條韌帶很堅固,但當腿受到側面撞擊,例如滑雪、打橄欖球、踢足球時被摔倒,就可能韌帶扭傷或完全斷裂。邱致皓小檔案現職:●林口長庚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桃園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骨科醫學會幹事●長庚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年齡:42歲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長庚大學醫工博士專長:●肩膝關節鏡手術●肌腱韌帶修補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膝關節外傷經歷: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研究醫師、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秘書長興趣:棒球、籃球、慢跑、游泳
-
2021-08-0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李洋聖筊動作超軟Q 醫師也直呼難度高、別亂學
台灣羽球男雙「麟洋配」奪金,贏球「聖筊」動作引發熱議,尤其李洋以跪姿背部貼地的動作,令網友直呼超軟Q。醫師提醒,這動作難度相當高,呼籲平時沒運動的民眾千萬別硬做。台灣羽球男雙搭檔李洋、王齊麟從小組賽一路過關斬將,摘下金牌,每場賽事獲得勝利時,兩人總會一正、一反跪在地上歡呼慶祝,有如「一正一反」的聖筊,讓粉絲們笑稱贏球秘密原來在於神明保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洋在贏球當下,瞬間跪地、後背貼地的動作其實難度相當高,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監事許宏志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李洋在贏球當下,以跪坐的姿勢、背部快速往後彎,做出類似下腰的動作,難度頗高,除了要有一定的柔軟度,也代表李洋的大腿、背部肌肉和核心肌群真的相當夠力。許宏志說,做這個動作時,大腿是主要支撐的穩定力量,羽球選手因比賽過程中隨時要加速、減速、轉彎,腿部一定特別有力,而背部往後彎的動作,身體同時要放鬆也要支撐,並靠著核心肌群維持住,缺一不可。近來許多民眾頻頻模仿聖筊動作,但許宏志提醒,民眾平時如果沒有運動習慣,萬一肌肉力量不足,在缺乏肌肉保護的狀況下,當心變成骨頭、關節在出力支撐,很可能閃到腰、傷到脊椎,呼籲平時沒在運動的民眾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
2021-07-30 新聞.元氣新聞
舉世震撼的「最長七分鐘」蘇麗文憶08年奧運受傷征戰 只想奪牌送父親抗癌
編按:全台瘋奧運,江宏傑與師妹木木(林葦妮)周二晚間10點直播的「傑木現場」,邀請「跆拳道女戰神」蘇麗文與羽球國手白馭珀暢談昔日比賽甘苦談,蘇麗文談起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不倒真相。談及這段往事,蘇麗文說,當時不父親當時得知父親罹患癌症末期,一度想放棄比賽資格,但父女倆約定都要奮鬥到最後一刻。2008年北京奧運競技場中,中華隊跆拳道國手蘇麗文身負重傷,還屢仆屢起、勇敢迎戰的畫面,讓人記憶猶新,即便左腳前十字韌帶斷裂、外側副韌帶撕裂、第四趾骨折,她仍心懸為國爭光之念而奮戰,長庚復健科林瀛洲醫師時任蘇麗文的隊醫,且聽他分享那「最長的七分鐘,蘇麗文以運動家精神感動全場。」這段舉世震憾畫面背後的故事。林瀛洲說,「蘇麗文在2008年北京奧運在第一回合對決韓國選手時,不幸十字韌帶斷裂,當時我是她的奧運隊醫,深知她非常希望能在奧運締造佳績,為國爭光,因此,我們都不曾有放棄比賽的念頭,雖然當時在首場時就受傷,但她仍是負傷上陣,勇往直前,希望敗部復活拿到奧運銅牌,當時外界的關切超乎我們想像,也深自承受負傷出賽,傷勢加重的壓力,戰與不戰,深感糾結。」 「在北京,我們已提前規劃治療計畫,經過多方討論與詳細評估,醫院高層也很重視,我們成立跨專科的專案小組:包括骨科、復健科、放射診斷科的醫師,希望回台後藉由縝密的手術和術前、術後的復健,能讓蘇麗文早日重回運動場,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痊癒後重返人生榮耀戰場。在2012年,傷後痊癒的蘇麗文參加奧運選拔賽得到第三名,雖然無法代表台灣征戰奧運,但其實她那時的運動能力和她實力的巔峰時期已相差不遠,那時她已擔任教練,同時又是選手,能全心參與訓練的時間不多,這樣的成績已算不錯,她的運動功能已恢復九成以上。蘇麗文說,「賽後復出主要目的是幫助新手增加打贏的動機,因為跆拳道會理事長發現他們成長停滯,他出面邀請我參賽以刺激新手成長,那時我雖恢復到九成,但我仍然猶豫很久,心想選手若沒有旗鼓相當,實力相襯的對手挑戰,失去切磋戰技、突破現況的競爭力也很可惜。我是很願意協助後輩新秀成長,我去參與奧運選拔賽,主要是想幫助選手成長,但不幸的是比賽練習時,遇到被男生陪練員攻擊到肋骨,骨膜發炎,連呼吸、震動都會痛,無法克盡全力,因為受傷並沒有很積極地打敗對手,運動場上不進則退。 」「我也曾和林醫師認真討論過,他也不希望我繼續再打跆拳道了,因為我雖痊癒百分之九十,不到百分之一百;但是倘若再度受傷,十字韌帶仍有斷裂的可能。」因此,蘇麗文從跆拳道場上的選手及教練身分徹底退隱江湖,另闢人生戰場。舉世震撼的七分鐘還記得2008年京奧那讓人印象深刻的七分鐘嗎?蘇麗文與克羅埃西亞選手的銅牌爭奪戰場上,身受重傷她已無法用左腳站立,只能用右腳單腳支撐身體的重量,一拐一拐的以受傷的左腳進攻。比賽過程中,她的疼痛已達極限,林瀛洲也考慮讓她不要再比,林瀛洲就和她說,「若妳輸了兩分,我們就棄權。」她甫上場,受傷的左腳使盡全力,就踢到對方的頭,先馳得點,以兩分領先,她咬牙忍痛,堅持要奮戰到底,腳傷疼痛已達極限,她一路負傷攻守,直到4比4打成平手後,再一路踼到延長驟死賽。那時,裁判已不忍心再看下去,只要對方一出腳,裁判就判她得分,雖然最後以4比5落敗,蘇麗文只拿到奧運第4名,但她奮戰不懈的精神已感動全世界。教練背她下場時,大會工作人員都哭了!記者眼眶泛紅,語帶哽咽的說,「看到蘇麗文這樣的運動家精神,在大家心中,她已經是得到金牌了!全場都是『蘇麗文!加油!』的聲浪。」蘇麗文那場憾動人心的戰役不僅是要為國爭光和證明自己,更是為了得鼻咽癌的父親,因為他們曾相約要一同奮戰。即使蘇麗文最後還是沒有如願奪牌,但她奮戰不懈的精神,仍舊雖敗猶榮。密室內被國手踢飛的經驗「第一場輸掉韓國受傷時,我們盡力治療讓她傷勢穩定,可繼續上場比賽。上場比賽前,我們要模擬何種動作可做、何者不能做,這是機密,完全不能讓對手知道。因此,我和她提早回去熱身場地,那裡有個治療房間,把門關起來,我就拿著練習的防護墊護身,告訴她何種動作能做、何種不能。她出擊的力道很大,我曾看到她當場把人擊昏,她每一回合踢我,我這麼大的一個人就往後飛,她一踢,我就往後飛,哈哈!她踢得很開心,因為以前都是我欺負她,哈哈!現在她終於可以欺負我了!這是挺獨特的經驗。」 林瀛洲從2001年起,擔任北京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代表團隊隊醫,扮演「金牌推手」長達十七年,之後杜哈、廣州、仁川三屆亞運及北京、里約奧運等,無役不與!他曾說,「隊醫與選手並肩作戰,很享受榮辱與共的革命情感!」隊醫長期悉心治療、照顧運動員,對選手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及個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了互信互諒的默契,若遇到突發狀況,才能幫上忙。「從我1999年,十多年前在左營國手訓練中心認識蘇麗文,到她2008年擔任奧運國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她所想的莫非是在奧運賽事中締造佳績,奧運四年一次,她不見得有機會再參加下次奧運。因此,在那當下,我們兩人都沒有想過要放棄比賽,我心裡想的是如何讓她上場比賽圓夢,也希望她能全身而退,能安全比完賽,回台灣好好治療。非常了解對方,雖然外面有很多電話打進來,心裡閃過的念頭,有關她的病情她沒問,我也沒主動講,她放心把腳交給我,我們心照不宣的並肩作戰。」林瀛洲說。蘇麗文的現身說法回想林瀛洲和蘇麗文的淵源可從17年前談起,那時蘇麗文18歲,在左營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擔任跆拳道培練員,「那時長庚復健科主任帶著林醫師來左訓中心。陪練員專門陪正選選手練習,但所有福利都放在正選選手身上,陪練員的福利很少,若受傷也得等正選選手先醫治,才輪到陪練員,陪練員很難看得到醫師。 」「但是,那時林醫師主動醫治我的腳,讓我第一次感到被重視,後來訓練日有進步,成為正選選手後,身上常有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那時也會給高雄及嘉義、台北非長庚體系的醫師看病,其他醫師都會勸說好好休息,暫停練習,但是,那不是我想聽到的答案。林醫師了解且知道選手心理,知道選手其實都希望持續訓練,不敢稍有懈怠,因為休息就很像退休,就會很快被超越,他知道選手需要甚麼。除了醫治之外,他還會教運動員如何復健,如何讓運動傷害不影響訓練或比賽,他教我們照顧自己的身體,不管事身體或心靈總是對症下藥,我覺得這是很棒的事情。 」蘇麗文面帶微笑地說著。「林醫師總會說,『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來練,一邊養傷一邊練習。』這是林醫師和運動員的默契,他理解運動員即使是受傷,仍需持續訓練,因著瞭解,讓我們感情越來越好,從醫病關係進展到朋友。我向來自我訓練嚴格,因練習跆拳道所受到的傷,應該是國家代表隊裡最多的,那時每周都會等他南下到左訓中心來為我治療。」憶及往事,蘇麗文眼神中散發出和煦,不同以往擔任選手時的剛猛。當你第一位病人此時,蘇麗文水汪汪的杏眼中散發出頑皮的眼神,「我總是會先打打電話問他要喝甚麼飲料。然後等他風塵僕僕到了之後,當他第一個病人。因為需要他治療的選手太多了,很多選手都需要他。」而林瀛洲總是給予醫療專業的建議。「杜哈亞運時,我的腳踝疲勞性骨折,腳踝一碰到地板就痛,高雄及嘉義的醫師照了很多次X光和超音波,他看了所有醫師的檢查報告後,要防護員減少我傷口周圍的貼紮(機能貼布),教導防護員要撐住哪一部位,所以我常說我的成績不是因為我一人創造的,而是很多人創造出來的。」蘇麗文語帶感恩地說。不只是醫師和病人 還是朋友「當我那時因疲勞性骨折,有些人說我因讀研究所、因比賽需要而減重,受到當所有人抨擊時,他是唯一相信我可以拿到金牌,也跳出來為我講話的人;果然,我在杜哈亞運也得到我跆拳道史上唯一的一面金牌。2008年京奧之役,很多人勸阻當時傷重的我,不要再比了;長官問他,他眼眶泛淚,因為我的膝蓋腫大,抽出來的血不是組織液,他知道我不願放棄,我那時一次又一次回到賽場上,把受傷的腳全部交給他。在休息室時,他說,現在你來試試看,他拿靶要我試踢,我就用這隻斷的腳踢,我一踢,他就飛出去,他驚訝的說,『你的腳不是斷了嗎?怎麼還這麼有力?』在那時抉擇戰或不戰,壓力最大時,他力挺並支持我,很多教練都叫我不要打了 !他始終站在我這邊,我們彼此心照不宣,默契十足。」蘇麗文回想這段,印象仍是清晰如昨。就像伯樂和千里馬,人生旅途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知遇之恩。有一次蘇麗文腳背骨折,即使拖著石膏腳,但還是勤練不輟,勤練到石膏都碎掉,醫師只好幫他又重打,高雄醫師很生氣又無可奈何,只好用夾板、用塑膠板固定。蘇麗文笑著說,「林醫師看了看就說:『他們不夠了解妳!』他就避開我受傷的腳,要我練習沒受傷的部位,結果他開的課表我練都練不完,根本沒時間再去練我受傷的腳,哈哈!林醫師就知道我的個性。當別的醫師要我受傷的腳不要練,我就越會去練,他就以疏導來分散我的注意力,因為他深知我是不隨意休息的人,因為休息就會被超越。」拉我一把的長庚醫療團隊「2008北京奧運回國後,受到長庚非常、非常大的幫助,那時長庚負擔我全額醫療費用,這些都是林醫師向長庚幫我申請的。他曾問我是否想復出。想復出,是因為我覺得我應該還有能力幫助台灣跆拳道界的新人,但我若參賽,會佔了國際賽的名額,因此毅然決然決定徹底休息,給新人機會。我在人生轉折點時,會和他討論,因為我仍想回饋國家、社會,他就會勉勵我說,『你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呀!』面臨生涯規劃選擇的關鍵時,我也會請教他的看法,他也會給我良心建議。」蘇麗文忘情地說,「我多年觀察林瀛洲醫師,他是以不改初衷的心態,照顧每一個選手,不因自身權力變大或因為資深,就改變對別人的態度,他和十七年前我所見到的林醫師一樣,不會因為我後來小有名氣就邀功。我總會找低調的他合照,把他推向鎂光燈前,因為林醫師很帥,又是很貼心的暖男,我們在賽前集訓時,他總會拿起單眼相機幫選手拍美美的照片,以彌補我們在比賽時,不得不以猙獰醜爆的相片在媒體曝光時的遺憾。」「林醫師不僅在醫療上給予運動員協助,在精神上也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他熱愛運動,他對每個選手都很公平且用心,不管選手的成就及程度,他總是一視同仁,他對很努力、很認真、很有運動家精神及很有禮貌的選手都很支持。他曾擔任過多次國際賽隨隊醫師,他總是貼心觀察場次和比賽。還記得我們亞運熱身時,看到他在訓練區為我們拍照,開朗的笑意灑滿一臉,陽光燦爛,豪情依舊,至今仍令人難忘。」「不得不談到一個插曲,有次比賽,他低聲和我說,『你下一場的對手在瞪你。』我大吃一驚,直說:『誰?是真的假的?好,我上場要打她。』他就在旁邊拍照。結果比賽時,我一時力道過大,將對手擊昏。於是看到林醫師想要跳過比他還高的欄杆,想衝進賽場救那位選手,因為他覺得是他造成的。」「然後,他事後還和我說:『怎麼力道這麼大?把人擊昏?』他常自掏腰包奉獻出不屬於國家隊和工作的時間,給假日還跑去找他治療的我,他完全不會因為利益,而選擇是否要照顧或醫治你。甚至我已退休過氣,他始終如一,不因為我成功後才接近我,也從不邀功。他總是默默地承受與付出,對他有種相知相惜的感覺,因為我們個性都很像,當我們低落時,我們不氣餒;我們成功時,我們不驕傲。」蘇麗文娓娓道來他對林醫師的觀感。擔不擔心別人會誤會?蘇麗文俏皮地露出漫畫般喜感的笑臉說,「完全不會,因為林醫師當我是男生,我也當他是兄弟。」柔化了當年跆拳道場上銳利猙獰的眼光,遠去了英姿颯爽來酣戰的俐落身影,不再平時勤練如戰時,不再枕戈待旦,等待出賽日的戰鼓爭鳴,眼前飛揚著蘇麗文神采奕奕的面孔,只是不再是她風馳電擊的出擊畫面,而是她娓娓道來的述說。就像武俠小說裡肝膽相照的俠客間的情感,革命情感從來不是複雜曖昧的關係。蘇麗文篤定溫和地說,「林醫師的太太很漂亮,我們常一起吃飯、運動,無論是爬山、騎車還是跑步,有時一邀,會連他一家人都一起來,他的爸媽和姪子我都見過,我們就像是朋友一樣,有好康的就會倒相報。林醫師從來不給人家含糊的感覺,他總是很明確、坦蕩。所有選手中,我應該和他互動最好的,哈!我有時會大膽要求去他家玩,和他家人打成一片。就像很多選手被粉絲景仰、愛慕、崇拜,選手若沒有明確表態與否,就很容易產生誤解。林醫師始終表現出醫師的專業度,工作時,他相當理性、認真且果斷; 私底下,我們無話不談,談生活見聞,關心彼此的成長。」蘇麗文語帶感恩的說,「2008京奧之役後,林口長庚骨科徐郭堯醫師幫我開完刀,查房時和我說我可以下床走走,我心想應該沒有像我這麼快開完刀就下床走動的病人吧!更何況我還受傷兩次。當時我雖然超懷疑的,但還是下床走過去再走回到床,徐醫師就說:『我就知道你不是一般人。』哈哈!他都不曉得害我超痛的。很有趣!這代表我手術的恢復是很棒的,徐醫師也很有自信且滿意,才敢要我下來走。我閒暇時仍從事自由搏擊的運動,我腳還是可以踢、瞬間移動、跑步、跳躍,行動能力大部分都恢復,這感覺很棒。很感恩當年長庚醫療團隊動用很多資源來醫治我,無論是高壓氧治療及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協助及資源,只讓我安心養病,長庚的護理師很親切,讓人懷念。」「當時在北京,蘇麗文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甚至有媒體還說她假受傷,前十字韌帶根本沒斷… 在北京,醫療團隊就已提前評估回台灣治療模式,也成立跨科專案小組。媒體從大陸一路狂追至台灣,於是我們為了保護她,把她藏起來,在桃園長庚五樓開了一間特別病房,讓她安心療傷不被外界打擾。蘇麗文回台後的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由徐郭堯醫師主刀,蘇麗文傷的是她的攻擊主力左腳,取她右腳腿後肌的自體肌腱重建。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治療,透過團隊的手術及復健後來恢復地相當好,讓蘇麗文能重返運動場,她現在雖已退休,但仍舊關心跆拳道界。」林瀛洲說。2017年仲夏的世大運,在藍天白雲下,目送採訪結束的蘇麗文漫步走回桃園巨蛋體育館,心中驀然升起漲潮般的希望和祝福,倘若台灣的所有醫病關係能夠像蘇麗文和林瀛洲一樣,那應該是醫師也是病人的福祉。選手背後的醫療後盾讓選手無後顧之憂的相關醫療及照顧,是榮耀背後的關鍵!「金牌,不是一個人,背後支撐的絕對是一個團隊。」高雄長庚運動醫學周文毅醫師下了一個貼切的註解。Taipei 2017 Universiade - 世大運閉幕在即,閉幕並非結束,為了挑戰自己,選手們繼續努力奮戰,但他們並不孤單,來自他們背後的支持,則是協助選手締造歷史的無名英雄,說選手的成功雖不完全是醫療團隊造成的,但卻是強而有力的後盾。2014年成軍的長庚運動醫學整合照護計畫,在這一次的世大運,由長庚醫院派6位醫師與8位防護師隨隊,幫助中華隊選手,與選手們並肩作戰,榮辱與共。過去陪伴運動員征戰國際大小賽事的長庚運動醫學團隊是如何成軍呢?周文毅說,「主要是因為長庚醫療體系王瑞慧董事長很支持,看到了許多媒體的報導,她發現台灣的運動員雖然政府有支持,但需要幫助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能只有在選手發光、發熱時去接近他、消費他,而應該在基礎上務實協助。因此在2014年結合長庚體系有興趣的醫師,組織起來並建立制度,有別於企業暫助金錢的想法;而是給予貼切的幫忙,不是只有費用贊助,而是為選手聘請貼身防護員,不僅照顧選手的傷勢治療,甚至協助選手訓練。訓練的目的是在減少傷勢,不僅讓選手無後顧之憂,也讓照護選手的防護員,也同樣能在生活上有所保障,也能無後顧之憂地跟著選手四處征戰,因為一個金牌絕不是一個人,背後絕對是一個團隊;即便是個人項目,背後也是一個團隊。」長庚醫療體系自2014年推動「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公益計畫,結合公益贊助、整合性醫療、正確防護、即時關懷、健康管理、教育研討六大元素,至今已近四年,贊助金額累計超過新台幣1億元。從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2015年韓國光州世大運、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及2017年台北世大運,本院都全程參與運動員的醫療和防護工作。運動防護師協助運動員共計七千多個工作日,近三年連續榮獲體育署頒贈體育推手獎—贊助類金質獎肯定。另外,今年台北市政府也委託長庚醫院負責世大運選手村之醫療中心,照護賽會1.2萬名選手及代表團之健康。此外,每年也舉辦運動專項傷害防護研討會,提供防護員與教練提升專業能力的研習課程,透過專業精湛且運動傷害醫療經驗豐富的醫師解說,使學員吸收實用有效的醫療新知。這項計畫將長期永續的持續下去,長庚期盼能透過這樣的計畫拋磚引玉,推動更多民間企業贊助國內體育風氣,進而在台灣民眾之間推廣運動醫學的重要性,讓民眾也建立運動防護正確的知識與保養習慣。
-
2021-07-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阿扁今打第二劑AZ 直呼感謝日本政府
前總統陳水扁5月13日打了第一劑AZ疫苗,今天到高雄長庚接種第二劑,他說,當時護理師要他先深呼吸,來不及深呼吸就打完了。第一劑無不良反應,第二劑感覺更舒服,感謝政府、高長醫護人員,尤其感謝日本政府和人民!蔡英文總統表態說完成疫苗意願登記,且選擇接種國產高端疫苗。她還強調,安全、有效、合法,符合科學標準的疫苗,才會提供給大家接種,「我也會去接種,請大家放心」。現任總統選擇高端疫苗,前總統陳水扁則已經打完兩劑AZ疫苗。今年5月間本土疫情拉警報,也催出一股打疫苗熱,陳水扁5月13日打了第一劑AZ疫苗,他當時說,縱使打完後有小小不適,比起COVlD-19危害更大,顯得微不足道。71歲阿扁長期在高雄長庚醫院檢查健康,他說,主治醫師陳順勝教授告訴他,打疫苗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可以增加台灣群體免疫力,如今打完兩劑疫苗,能預防重症及死亡率,讓他更安心。阿扁近期發文不時圍繞著健康話題,他5月間曾PO出一張近況照片,他著醫院服裝躺在病床上,上半身纏繞著線路、醫療儀器,他寫到「這樣的檢查已經N次,只要還能呼吸,活著就有希望」。扁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說,父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宿疾,過去曾在北榮、中榮各動過一次手術,曾經是重度情況,手術後有進步成中重度,睡眠狀況略有改善,每年要定期檢查,更要慎防失智等問題。陳致中提到,父親除了呼吸中止症困擾,還有腦神經病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類巴金森氏症症候群、漏尿及手抖等症狀,隨時掛著尿袋。父親及母親吳淑珍身旁各有一位看護照料。
-
2021-07-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幼孫哭問「為什麼不理他」 確診插管嬤曾怕回不了家
家庭群聚感染,最害怕的是同住家人被迫分離,各自抵抗病毒。一名67歲的確診阿嬤需插管治療,過度害怕病情而情緒變得低落,治療過程中與家人視訊通話,也曾透露害怕回不了家,過度不舒服時無法常通話,年幼的孫子因不懂哭鬧,問「阿嬤為什麼不理他」,讓一旁的護理人員忍不住落淚。林口長庚醫院專責病房護理師曾翠虹今天分享疫情下的病房故事,今年6月長庚收治一名確診阿嬤,她的同住家人包含兒子、媳婦都染疫,與家人分隔讓阿嬤心情受到打擊。阿嬤到醫院治療後呼吸變喘,醫師準備進行插管治療。曾翠虹說:「阿嬤知道她要插氣管後,就一直沉默不語、情緒低落,我們可以感受到害怕、無助。」整個人失魂不語,只是一直緊握著自己的手機。在一旁的曾翠虹協助阿嬤和二女兒連繫,只見她難過的跟女兒說,「好害怕自己回不了家。」為了讓阿嬤與家屬放心,醫護人員在進行插管前,也利用手機視訊聯絡家人,阿嬤和孩子一起聽取醫師建議,大大減少不安感。阿嬤接受插管治療後起初的狀況不是很好,曾翠虹因而主動建議,請家人開設群組,固定每天晚上8點半一起聯合視訊,給予她鼓勵。有幾次阿嬤身體過於不舒服,沒醒來視訊,讓家人都很擔心,年幼的孫子更是不理解,一直哭著問:「阿嬤為什麼不理我。」這讓一旁的曾翠虹也忍不住眼淚,但她打起精神告訴阿嬤的家人,鼓勵與關心阿嬤都收得到。經過醫療團隊的盡力照護,和家人不斷的視訊鼓勵,阿嬤的病情終於逐漸好轉,7月17日最後一次篩檢呈現陰性,近日可望脫離紅區病房。曾翠虹說,看到阿嬤病情的轉變,自己心情也跟著上下起伏,好轉後自然也很高興。她表示,自己也是別人的女兒,將心比心,在照護病人時,「我們除了照顧確診病人,也要讓他們的家人安心才是。」
-
2021-07-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有限 混打莫德納、BNT時程未定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同意開放AZ疫苗混打mRNA疫苗,ACIP委員、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專家給予意見為「只要指揮中心行政上沒有問題就開放混打。」黃玉成表示,之前英國牛津大學在「刺胳針」(LANCET)發表一項研究,將疫苗接種者分為四組,研究發現中和血清抗體效價最高的為「BNT+BNT」,數據為一萬四○八○;其次為「AZ+BNT」,數據一萬二九○六;接著是「BNT+AZ」、數據七一三三;「AZ+AZ」最差、數據為一三九二。黃玉成說,基於國際研究結果,專家認為可以開放混打,且第二劑混打為mRNA疫苗(包括BNT、莫德納),但若第二劑要混打高端疫苗就得等待本土數據。由於目前莫德納疫苗劑量有限,BNT疫苗尚未到貨,專家會議因此建議指揮中心,若能解決行政、預約上的問題就可開放混打,「而非一定要執行」。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目前台大、部桃正進行「AZ+莫德納」混打臨床實驗,長庚也正將進行著手相關計畫,預計一周內可通過院內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同意後就會呈報疾管署。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要求衛福部公開混打理由及專家學者名單,以便釐清混打風險發生時,指揮中心、食藥署及ACIP委員相關責任。她強調不反對混打,但支持依據科學謹慎推動混打。針對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建議十二至十七歲可打莫德納疫苗,我國是否跟進?邱政洵表示,食藥署必須先同意莫德納疫苗適應症擴大到青少年,ACIP才會討論醫院如何施打及疫苗接種排序。
-
2021-07-25 醫療.自體免疫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別聽到類固醇就怕
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經常使用的藥物之一,但一提及「類固醇」,患者都想到它的嚴重副作用,水牛肩、月亮臉等。甚至有些患者在擦完類固醇藥膏後,以為病灶「痊癒」就沒有繼續保養皮膚,讓病灶反覆發炎,誤認為是「類固醇戒斷」症狀,實際上,這是停藥復發情形,並非上癮後戒斷現象。外用藥膏依指示使用,不會有水牛肩、月亮臉。類固醇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又愛又怕,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患者使用的類固醇劑型可以分外用及口服,即使醫師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民眾也常誤以為會造成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其實,這通常是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外用藥膏只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不用擔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由於外用類固醇藥效快,塗抹時很少有刺激感,在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就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的保養。停藥後仍要進行後續保養,病情惡化並非「戒斷」惹禍。黃毓惠認為,這是最聰明的外用類固醇使用方式,在病灶改善後就可以先暫時停用類固醇。但因為皮膚看似好了,但實際上皮膚下仍在發炎,因此後續的保養,維持療效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會以為皮膚表面好了就無需後續保養,這反而造成病灶時好時壞。這種情形是外用類固醇停藥後的復發,但部份患者認為是類固醇上癮後的戒斷現象。黃毓惠特別澄清,醫學上並無此說法,患者會認為症狀反覆復發,都是類固醇惹的禍,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長期發炎,無法治癒,但能靠治療及保養,將病情控制穩定。長期使用藥膏,可能使皮膚變薄,應薄薄塗抹在病灶。遵照醫囑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不用太擔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但長期使用仍可能有皮膚變薄及萎縮情形,因此,使用時需要注意,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至於何時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藥物?黃毓惠表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確實會有水牛肩、月亮臉及免疫力下降問題,因此,在嚴重復發時會給予口服藥一至兩周,並不會長期使用,患者可以安心。尤其在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上市後,長期口服類固醇已不在醫師的常規處方上。黃毓惠說,她有幾位高中時期就休學的患者,經由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相對穩定後,以同等學歷參加大學推甄,讓自己的學習生涯在中斷幾年後再次前進。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治癒,需長期治療追蹤、保養。黃毓惠在臨床上也發現,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時好時壞,病人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處方,例如不吃某些食物、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病情就能控制,有些患者因此未持續就醫。不過,黃毓惠提醒,除了控制誘發因子外,長期的治療追蹤、保養,才是控制病情穩定最好的方式。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 Association)」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希望可以提升病友、病友家屬以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期望透過此病友協會的力量提供病友正確的醫療以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現在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外用類固醇藥膏注意1. 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2. 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保養。
-
2021-07-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莫德納副作用很強嗎?只打一劑保護力有多少?新冠疫苗關鍵十問專家解惑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工作如火如荼,但隨著疫苗覆蓋率愈來愈高,施打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事件、對疫苗品質有疑慮的相關報導,也引發民眾的焦慮,不少人明明想「靠近」疫苗,卻又擔心。臺大醫院在6月22日舉行記者會,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新冠肺炎是新興傳染病,相關資訊多且龐雜,也因混亂而導致民眾恐慌焦慮。台大醫院成立科學防疫小組,針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與知識建立,並設立肺炎知識專區,為民眾解答關於疫苗的眾多問題。查小喵出任務,彙整民眾面對新冠疫苗最焦慮緊張的十大問題,運用6月22日台大醫院記者會內容、台大醫院「知識就是力量」共筆資料、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6月29日記者會資料、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記者會7月1日舉辦的記者會資料及疾管署新冠疫苗Q&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的回應,幫大家解惑,期盼大家認識疫苗不緊張。【疫苗的接種時程】Q.1 如果僅接種1劑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達到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輝瑞第一針效果有 52%、莫德納為 69.5%。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有7%受試者忘了打第二針,這些人持續追蹤下去,發現他打完第一針14天之內,保護效果就達到50%,過了14天達到92%。嬌生疫苗只要打一針,保護力為 66%,AZ 一針的效果則是76 %。如果只打一針,mRNA疫苗不見得比AZ優。 國際實際使用經驗,黃立民說,在以色列觀察發現, 只打一針輝瑞的防護力是54%, 跟臨床試驗差不多。在蘇格蘭,只打一針輝瑞防護力為91%、AZ為88%。在南韓,只打一針輝瑞是 89% ,只打一劑AZ是86%。黃立民說,只打一針的效果好壞,決定於當時的環境。如果大環境才剛開始施打疫苗,大家都不打,防疫不好,疫苗效果就不是那麼好。但如果打一針時,疫苗都已經普遍打了,被感染機會本來就降低了。但mRNA疫苗的第二針一定要打,這是非常重要的。Q.2 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和第二劑要間隔多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根據免疫學原理,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若免疫系統記得這一針,那之後不管隔多久補第二針,保護效果都可以持續。但如果免疫系統忘記第一針,那就必須重新來過。目前政府規定,AZ疫苗第一和第二劑間隔至少8週以上,莫德納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天。黃立民說,根據AZ疫苗的臨床試驗結果,兩劑間隔小於6週、間隔6到8週、間隔9到11週跟間隔大於12週,其保護效果分別是55%、59%、63%和81%,亦即間隔12週保護力最高,間隔到16週效果仍非常好。Q.3 新冠疫苗是否可以混打?混打是不是有方向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並不建議疫苗混打,除非接種第一劑時發生症狀並通報不良反應,且經醫師評估不適合再接種同樣或類似成分疫苗,可接種另一廠牌疫苗。建議依原第一劑接種廠牌的建議間隔,按時完成第二劑接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6月22日疫情記者會表示,確實從國際資料可知,先打AZ後再打輝瑞BNT疫苗,防護效果更好、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副作用比例比較高。但指揮中心專家仍不建議混打的原因是,目前的國際資料,都是AZ打完打輝瑞,並不是台灣現在有的莫德納疫苗。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嚴謹的科學會希望有其他的資料來佐證。黃立民說,目前很多歐洲國家已建議混打。根據最近一個西班牙做的研究,追蹤 663人, 第一針打AZ的人,第二針中1/3的人不打、 2/3 打輝瑞BNT疫苗,觀察抗體變化。 結果第二針 打輝瑞疫苗者,抗體的幾何平均值從71跳到7700,增加100倍, S蛋白的抗體從98跳到3600, 中和抗體的陽性率從34%跳到100%。因此,第一針打AZ、第二針打BNT,混打效果非常好。但當然副作用增加,發燒會增加一點 。目前已經有些國家建議可以混打,但需注意方向性,第一針打AZ、第二針可以打mRNA,但如果第一針打mRNA,那第二劑也建議打mRNA。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簡稱為SMC)6月28日公布的資料顯示,針對目前台灣有社區群聚的英國變種病毒株(Alpha)和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輝瑞/BNT疫苗應對Alpha株,若完整接種2劑保護力為92%,在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就有8成保護力、接種兩劑達到95%;在死亡的保護效果,70歲以上接種單劑就有85%。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的保護力是79%,對住院的保護效果則接種單劑也有94%。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SMC6月29日舉辦的記者會表示,如果去看疫苗保護力,在病毒學上中和抗體的效價越高,可能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越強。不過必須認知到,事實上無法比較出哪個疫苗比較好,因為除了中和抗體效價外,還有其他免疫系統的強化因素需要考慮。雖然從AZ疫苗的效價來看,對變種病毒保護力會下降一些。不過在變種病毒中,大家擔心的印度變種株Delta,其實對疫苗保護力影響較小,反而是研究顯示,巴西與南非變種保護力較為明顯下降。黃立民說,南非株的1484K是很早的突變點,已經知道突變對疫苗中和抗體效果變差,可是很多病毒並沒有逃脫疫苗的掌握,如果疫苗可以打到很高的抗體,還是可以對抗病毒。因此英國的接種策略是盡快讓大家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接種疫苗也可以讓重症降低。因此目前遇到變種病毒的策略,就是讓抗體提高,另一個就是做新的疫苗,但後者需要時間。Q.5 台灣的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能解封?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7月1日媒體工作坊中表示,疫苗覆蓋和解封問題沒這麼簡單,因為打疫苗並非百分之百防護效果,可能10%~30%的人還是會感染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風險,但沒辦法絕對阻絕呼吸道黏膜帶有病毒的狀況,意即所謂的無症狀感染。 英國研究發現,接種AZ疫苗對有症狀感染保護效果有72%,但對無症狀保護效果幾乎沒有。打疫苗後若接觸病毒,可能不會發病確診,但可能短時間身體會帶病毒,還是可以傳播給其他人,因此在疫情還沒結束之前,還是要持續戴口罩。黃立民指出,根據國外經驗,當社區疫苗覆蓋率到三、四成,就會有感,會開始覺得病毒傳播變慢、個案出來速度變慢。可以合理、審慎樂觀估計,打到三到四成,台灣疫情會比較好控制。【疫苗的不良事件】Q.6 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很強嗎?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莫德納疫苗的第二劑副作用比例高,且比AZ疫苗高。台灣目前的狀況,莫德納還沒開始接種第二劑,因此臨床上是不是副作用比較高,目前還沒有資料。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大於38度(15.5%)。另在接種後不良反應方面,常見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為接種部位搔癢及罕見不良反應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根據SMC在6月29日發佈的「施打mRNA新冠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病例研究」專家意見指出,有研究找出2017年至2021年的二到四月間有的急性心肌炎的病患,再找出過去二十年內所有可能與疫苗相關的心肌炎病患。研究發現其中四位在接種疫苗後,五天內有急性心肌炎,三位是23到36歲的男性,一位是70歲女性。四位都有施打兩劑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其中兩人打莫德納疫苗,兩人打輝瑞疫苗),都有嚴重的胸痛症狀和心肌受傷的現象,但住院接受治療後均在二到四天內出院。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加護病房副主任巫龍昇解讀上述研究指出,以這麼少的樣本其實只有關聯性,很難推估出疫苗和心肌炎之間的病理機轉與危險因子。臨床上不論是否與疫苗有關,心肌炎本來就有可能發生,此研究中提到目前無法證實心肌炎與疫苗的相關性,此結論也與美國CDC相同。巫龍昇指出,這不是第一篇有關疫苗施打後出現心肌炎的案例報告,美國CDC目前確認的案例是393位,但美國施打mRNA新冠疫苗的人約有一億七千萬人,換算之下與心肌炎事件有關的僅約百萬分之23,實屬少見,希望民眾不要太過恐慌。Q.7 年長者打AZ是不是比較安全?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如果擔心施打疫苗後死亡的問題,其實AZ相對反而安全。Q.8 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傳出許多猝死案,與疫苗有因果關係嗎?李秉穎表示,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之後發生死亡的死亡率,是不是有高於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必須要以科學研究來釐清。比對健保資料庫,各年齡、性別,接種疫苗後死亡與沒接種疫苗後死亡,兩者相比並沒有超過背景值,表示死亡是與疫苗沒有因果關係,沒打疫苗的人也因為年長者有各種疾病會發生死亡。此外,專家也以不同疾病別進行監測,發現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觀察值也都沒有超過期望值,因此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打了AZ疫苗對年長者會有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李秉穎也說,跟國際比較,不分年齡接種疫苗後死亡率在英國是百萬分之20.9,台灣是百萬分之19.6,並沒有高於其他國家;如果只看75歲以上死亡率, 台灣是百萬分之87,韓國是百萬分之146,台灣的死亡率也沒高於其他國家。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的死亡個案,類似的狀況在其他國家剛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時也有出現,如美國、韓國。張皓翔說,這些通報個案會透過科學方法,釐清死亡是否與疫苗有關,包括檢視特定族群接種疫苗後死亡率有沒有超出背景值,如果有接種疫苗者死亡率與沒接種者並無明顯超出,那死亡應該與疫苗沒有關連。相關的個案會以解剖來釐清死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6月29日記者會說明,目前累計240例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的死亡個案,年齡為41至101歲間,其中186人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完成解剖44人,其中33例與慢性病相關,其他死因分別為1人為吸入食物窒息,2人死於頸椎骨折,1例嗆噎窒息、1例顱內出血死亡,2例疑因肺炎病逝及2例泌尿感染死亡。Q.9 新冠疫苗中,重組蛋白疫苗是否比mRNA疫苗及腺病毒載體疫苗差?李秉穎說,只看安全性的話,美國重組蛋白的Novavax疫苗公布的資料沒有特別嚴重不良反應,台灣的高端、聯亞的重組蛋白疫苗本身的不良反應,初步資料看來,發燒的發生率不高。mRNA疫苗立即型過敏發生率比較高 ,可能有罕見心肌炎、心胞膜炎問題; 腺病毒載體疫苗立即過敏反應也比較高,可能會發生罕見血栓。因此以安全性來看,重組蛋白疫苗不亞於其他疫苗,有效性方面,還不是很清楚。但Novavax根據最新三期臨床試驗報告,保護力達89.7%跟mRNA蠻類似。 Q.10 血栓副作用如何監測?張皓翔說,接種AZ疫苗後可能發生極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問題,會發生在腦部、腹腔、下肢,在皮膚表現則會紅點、紅疹。因此建議施打AZ疫苗的民眾要注意血栓相關症狀,若有疑慮,隨時跟醫師聯繫、討論。根據指揮中心疫苗介紹,AZ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接種疫苗後28天內,若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要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 (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新冠疫苗關鍵十問 專家共筆來解惑,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1-07-22 癌症.飲食與癌症
「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癌友飲食5迷思
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許多癌友對飲食存有迷思,營養不良、免疫力不佳持續發炎,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患者,僅剩不到1成。基隆長庚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說,其中最常見誤以為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但其實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為了維持免疫力,人體需要大量生成白血球紅血球,蛋白質量也需要高一點。「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癌友營養迷思之一是「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但林奕岑說,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一樣,所以只補充單一營養是不夠的,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癌友飲食5迷思 1. 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2. 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應採「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重點。3. 低醣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減少醣類攝取只會餓到正常細胞,造成體力不足無法繼續治療。4. 被親友勸服選擇超低醣類攝取的生酮飲食低醣類高脂肪會造成癌友食慾降低,不例癌症患者於營養素的充分攝取。5. 只要是Omega-3都可以抗發炎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含有兩種營養素EPA和DHA,各自功能不同。
-
2021-07-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最熱節氣!中醫:大暑可多吃2水果降火氣、防中暑
今天是24節氣中的大暑。中醫師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若是在外要提防中暑,也可以依照體質吃對水果降火,若屬燥熱體質,吃西瓜清熱效果最佳,若為氣虛過敏體質,可選擇木瓜等平性水果。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大暑是夏季六個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雖因颱風時節而帶來雨水,但因為天氣仍酷熱,民眾出門在外若來不及降溫,使體溫超過40度,可能會出現中暑、頭暈等;而夏季人體皮膚毛孔擴張、排汗量大,應多補充水分,建議每日最低應喝至少1200毫升以上開水。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陳俊良指出,若是燥熱體質,夏季容易出現便秘、口乾舌燥、失眠、嘴破、冒痘等症狀,此時不妨吃些涼性水果,如西瓜、鳳梨、芒果、椰子等,其中西瓜堪稱「天然白虎湯」,清暑熱將火效果最好。容易腹瀉者則選擇木瓜、芭樂與蘋果等平性水果。另外,若已有輕微中暑的人,也因脾胃較為虛弱,不宜大量吃寒涼食物,反而會使寒濕內滯,脾胃運作無力,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須當慎食。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可混打莫德納、BNT或國產疫苗?指揮中心曝審查時程
國內疫苗施打關心何時才有新疫苗進口,國人何時才能混打的AZ以外的其他廠牌,包含莫德納、BNT疫苗甚至國產疫苗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要先很感謝慈濟要捐贈的BNT疫苗已經完成初步簽約,但實際疫苗抵台時程無法掌握,等到確定後會做出恰當安排。至於目前台大醫院及長庚醫院都屬實施「AZ+莫德納」等混打試驗,呼聲高的還有AZ混打BNT疫苗或國產疫苗等計劃。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混打模式在疫苗小組討論時要看有無國際及國內的時程資料,其中「AZ混打BNT」確實有國際資料,國內不用重複做相關實驗,但當初沒有AZ+莫德納的報告,有專家建議在等待國際報告之外,國內自己也可以做實驗。至於國產疫苗的混打,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強調,會希望有做這樣的實證資料,看看國產疫苗是否可以跟其他廠牌疫苗混打,張上淳表示,要有好的實證資料,才能給國人施打較為安全。至於國產疫苗目前的審查進度高端審查紀錄,其中也會涉及到國內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的審查狀況,陳時中表示,「聯亞也還沒審,影響公平性的資料會暫緩公告在相關資料的公告。」相關審查有些不公平的地方,有些公布時間沒到,有些內容比較敏感,會將部分資料會在另一家審查完畢後公告,一定會在兩周後公告。至於眾所期待的BNT疫苗混打是否能在抵台後宣布通過混打,張上淳表示,AZ+BNT疫苗是否會提早執行,國外實證資料中有兩百件個案已足夠交由小組報告討論,加上BNT何時抵台也是變數,到底是AZ+莫德納先通過小組討論,還是AZ+BNT先通過很難說。
-
2021-07-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據比AZ漂亮? 陳培哲、何美鄉:意義不大
高端疫苗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食藥署公布該疫苗和AZ疫苗中和抗體的比較數據為三.四倍,數據漂亮。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則說,「這是沒有用的數字,不具有任何參考價值,連看都不想看。」因為抗體效價並不等於實際施打的保護力,效價數據很高,並不代表具有可靠的保護力。食藥署六月十日公布EUA審查標準,國產疫苗須和AZ疫苗進行中和抗體的「不劣性」比較試驗。昨天食藥署雖未公布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但高端疫苗組與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GMTR的百分之九十五信賴區間下限為三.四倍,遠大於標準要求○.六七倍。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當初訂出這個標準,就是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國產疫苗受試者抗體,須達到注射AZ疫苗者的三分之二水準,昨天公布的數據則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施打高端疫苗者抗體濃度達到AZ疫苗這一組的三倍。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標準單位計算莫德納疫苗的中和抗體約一千三百,AZ疫苗則因接種國家地區不同,數據也有所不同,但長庚實驗結果約一百三十,而高端第一期數據為四百,與這食藥署昨天公布的三數相差無幾。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高端疫苗和AZ疫苗中和抗體的比較數據為三.四倍,僅代表高端通過食藥署自行制訂的特有標準,高端可以開始專案製造疫苗,至於科學上,則意義不大。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話說得更重,他說,此數據毫無意義。對於高端通過EUA,陳培哲重申,「政府的決定,還是要看台灣人民是否同意而且接受。」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臉書貼文說,「高端EUA過了,意料之中。」沒有公布AZ的中和抗體濃度,不過若是AZ的三點四倍,這不差呀,只是回頭推算聯亞,好像有點危險呀。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年可望開放2劑混打! 專家曝BNT抵台前有機會達共識
國內民眾目前多以第一劑接種AZ疫苗為主,期盼未來疫苗混打能夠開放莫徳納及BNT疫苗。由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日前已有針對混打事宜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也表示,台大醫院跟長庚醫院也都著手進行「AZ+莫德納」的混打實驗,最快也要三個月後才知道結果,並提供給國內施打政策作為參考。張上淳表示,台大醫院已著手進行混打實驗,國外也有AZ混BNT疫苗的資料出爐,專家小組也有看到「AZ+BNT」效果比「AZ+AZ」好,至於是否等同「AZ+莫德納」會更好,仍需要研究評估。至於瑞典有小規模實驗約80多名受試者施打「AZ+莫德納」,其中有50多名表現比「AZ+AZ」好,諮詢小組會議會再針對此報告在召開討稐混打事宜。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表示,目前專家小組會議上周開會有針對混打進行意見討論,大致內容是因國際混打數據多為「AZ+BNT」,而無「AZ+莫德納」等資料,目前無法在國內開放施打。但是這周瑞典又出了新報告,後續也會在BNT疫苗抵台前,考量混打BNT的可能性。其中會內也有討論到BNT疫苗抵台是否憂先保留12歲至18歲民眾接種,之後才留給混打。他表示,他認為現再因BNT施打在12歲至18歲族群的數據來源不夠扎實,不應該為了力拚全人口都要施打到,就往18歲族群以下施打,還需要考量更多血栓等副作用,認為BNT若進來,現階段不應保留給年輕族群,另外包含民眾認為安全的莫徳納或AZ,也應該考量其風險,再來討論混打可能。另一委員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目前長庚醫院也已經進行「AZ+AZ」、「莫徳納+莫徳納」等臨床實驗,另外還有「AZ+莫徳納」等混打實驗,會先交由倫理委員會通過後,在交由衛福部審查,每一組收200名左右受試者進行實驗,最快也要三個月後結果才會出爐,並同台大醫院的混打報告一同交由決策小組參考。針對未來國人連三周都將施打AZ疫苗,還有專家認為,不該再苦苦等候莫徳納或BNT,只要先打AZ疫苗,未來間隔十周期滿後,仍有機會第二劑混打到BNT。對此,顏慕庸指出,「只要有疫苗可打就不要挑,無混是AZ、BNT或莫徳納,免於重症的死亡率都差不多,但病毒變異快速,未來很難說,能打就先打。專家小組也會參考國內及國外數據,提供決策建議,加快疫苗接種,若順利預計今年底前國人仍有開放混打。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試驗結果得等3個月 若過EUA不排除加做國產混打試驗
混打呼聲愈來愈高,加上國際研究的加持,不少專業人士、民眾紛紛喊出「我要混打」的口號。台大醫院近期也受到指揮中心委託,啟動AZ+莫德納混打臨床試驗,長庚醫院也跟進,但臨床試驗計畫現在還在院內的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核中,預計收200名受試者,預計最快3個月內完成臨床試驗;礙於全球疫苗分配不均,未來混打將成趨勢,長庚指出未來也不排除會加做AZ+國產疫苗的混打試驗,但前提是國產疫苗已通過國內的EUA審核,才有機會進行試驗。國際已有不少研究顯示AZ+BNT混打,免疫反應極佳。新英格蘭雜誌於7月15日刊登一篇瑞典的研究,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相較於二劑都是AZ疫苗,混打組的棘蛋白抗體濃度比AA組(AZ+AZ)高出20多倍,中和抗體濃度也高出10倍,但副作用增加三成。由於國內尚未有BNT疫苗到貨,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儼然是開放國內混打的強心針,不過指揮中心仍認為應先進行研究,再評估是否混打。台大醫院召募200名混打臨床試驗受試,2小時內就多達600人報名,最後得抽籤決定。長庚醫院也同步要進行200人的混打臨床試驗研究,不過計畫還在院內審核中,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應該快審過了」,審核通過後還是需要送交食藥署審查,才能啟動混打臨床試驗。邱政洵表示,長庚醫院早在疫苗開打後,就開始做疫苗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國內目前可以接種的疫苗,雖然是通過我國食藥署EUA,但是這些疫苗都是在國外進行臨床試驗,多數沒有台灣的受試者,依照經驗,無論是疫苗或是藥物,不同人種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疫苗開打後,院內就啟動AZ+AZ、莫德納+莫德納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釐清副作用、抗體的產生等。後來混打呼聲愈來愈高,長庚醫院從原本的免疫性與安全性試驗,增加第三組「AZ+莫德納」混打試驗,一開始AZ+AZ組預計收400人、莫德納+莫德納200人,因混打試驗的加入,將原本AZ+AZ組的其中200人的名額,移到第三組。邱政洵說,由於AZ+莫德納沒有經過原藥廠臨床試驗,此舉算是「超適應症」,所以計畫的審核相對複雜,要先經過院內的IRB再送交食藥署審核。邱政洵表示,混打勢必是未來的趨勢,畢竟全球的疫苗分配不均,台灣疫苗分配量也是如此,混打的臨床試驗是一定要做的,未來如果國產疫苗通過國內的緊急授權,也不排除會做AZ+國產的混打臨床試驗,他強調,一定要是上市的疫苗才可能做類似混打的臨床試驗。
-
2021-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前後能運動嗎?手臂不適能做什麼運動舒緩?專家給建議
運動是許多人平常的習慣,而現階段愈來愈多民眾都陸續排進打疫苗的順位了,到底打疫苗前後是否都不能做運動呢?日前《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就在臉書PO文,台灣復建醫學會及台灣運動醫學會的專家群(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康禾復健科診所陳渝仁;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林口長庚醫院復建科住院醫師歐陽良俊)建議,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也針對有運動習慣及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提出一些指引。.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打疫苗前可以維持原有的運動習慣,但不建議增加強度;打完疫苗,建議調降運動強度和頻率,等到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再開始訓練運動。因為打了疫苗系統會活化產生抗體,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增加不適感。.沒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打疫苗前可以嘗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改善免疫力。標準:可一邊跑步一邊聊天40-50%的心率儲備(HRR).緩解手臂不適感的運動許多人在打完疫苗後,會出現「新冠手臂」等諸多症狀,例如紅、腫、熱、痛、硬塊,通常會在三周內消退,建議可以用濕毛巾冷敷和適度的手臂運動,以緩解手臂的不適感。而如果在接種後48小時內肩膀疼痛、活動度下降等較嚴重狀況,就建議到復建科門診就醫。打完疫苗可以做的運動示範如果上述幾種你做起來很容易,可再加拿個啞鈴或水瓶。如果有困難,那就試做「擦桌子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規律運動疫苗保護力更好《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醒,以上所有運動都以不加劇疼痛為前提。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有規律有氧運動的長者,一周3次、一次60分鐘,持續10個月,疫苗保護力更好。
-
2021-07-16 醫聲.疫苗世代
HPV疫苗/HPV也會引發口咽癌 醫:男女都應打疫苗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人人嚴陣以待,但別忘記生活中有些病毒的威脅也不容小覷。以癌症為例,約5%癌症與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相關,除了眾所皆知的子宮頸癌,研究發現HPV也是引發口咽癌的元凶之一。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暨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許多人都知道HPV為誘發子宮頸癌的主因,但愈來愈多研究證實,HPV還會引發菜花、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肛門癌。去年年底美國一項臨床研究顯示,HPV與菸、酒並列為歐美地區口咽癌的三大危險因子,如果排除檳榔、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形態,感染HPV就成為罹患口咽癌的最大風險。周宏學指出,在台灣應該也是如此,檳榔為國人口腔癌的主要致癌因子,而感染HPV則名列第四,隨著性行為開放頻繁,致癌風險恐將逐年上升。「男性接種HPV,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周宏學說,HPV為子宮頸癌主要致癌因子,女性應該盡可能接種HPV疫苗,有效預防感染病毒。為了疼惜另一半,並降低自身罹癌風險,男生也應接種疫苗。周宏學強調,HPV侵襲不分男女,醫界建議,男女均應施打HPV疫苗,依照仿單規定,9到45歲為適合施打HPV疫苗的年齡。此外,新手媽媽生產後,則是很好的接種時機。研究發現,女性分娩時,子宮頸內部的黏膜上皮層變薄,抗感染能力減弱,容易增加HPV感染的機率。歐洲婦癌與陰道鏡學會研究證實,婦女產後感染HPV的整體風險,較未曾生育婦女還要高。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郭董BNT實證效價優! 台大在拚全球首份AZ+M實證
台灣目前取得之新冠疫苗包括AZ、莫德納、BNT為主,由於到貨時機難以預先掌握,社會大眾逐漸建立「有什麼就打什麼」的心理準備,能增加接種彈性的「混打」策略也受到高度關注。專家指出,歐洲混打不少,但尚無「AZ+莫德納」的實證發表,如果永齡台積電採購的BNT疫苗進來,「AZ+BNT」混打的機會就高了,因為實證較多。另據了解,台大醫院進行中的「AZ+莫德納」臨床試驗收案以院內員工為主,招募相當順利,可望領先發表、貢獻於防疫科學。消息人士透露,台大醫院「AZ+莫德納」混打試驗主要受試對象有一部分是醫院員工,主要是護理師,因為比較易於招收,醫院內部第一劑打過AZ的人很多,不少人希望有機會混打莫德納,受試者踴躍程度還不錯。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混打是新領域,實證還不是很清楚,現在還沒有「AZ+莫德納」的臨床試驗,國外有研究單位在進行,但還沒發表,台大醫院現在也開始做,很期待能夠看到國內外的研究陸續發表成果。如果成果佳,以後面對到疫苗到貨不確定性、數量落差等供應不順利時,有更多好的策略可以因應。黃玉成表示,早期有些國家也是因為先打過AZ之後卻沒有疫苗,或是擔心血栓副作用,所以接著打其他疫苗試試看。像德國和西班牙,實務上就混打很多,但還沒有據此發表實證。英國有AZ和BNT混打的臨床試驗,發現「BNT+BNT」的抗體校價最高,「AZ+BNT」居次但與「BNT+BNT」差距不大,第三名是「BNT+AZ」,第四名是「AZ+AZ」。不過此試驗只有抗體校價數據,還沒有預防感染或症狀的保護力資料。黃玉成表示,現在莫德納搶很兇、排很長,如果這時開放混打,會搶得更兇,也許會導致第二劑打不到等更多問題。如果永齡和台積電捐贈的BNT進來之後,再開放混打,可行性可能較高。他也提醒,AZ是全世界打最多的疫苗,很多國家都建議60歲以上打AZ,因為相較於年輕人,長者接種AZ幾乎沒有安全性的問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次試驗是台大醫院內科、感染科等單位負責進行,他不宜說明試驗內容,但可以解說混打的原理。疫苗要打兩劑,是為了刺激免疫系統兩次,將抗體衝高,所以可以兩次都給強的刺激、或是先弱在強,但如果先強再弱,效果就不夠好。黃立民表示,現在許多國家都混打,是因為對於AZ的血栓副作用以疑慮,就算機率很低也不願意接受,所以他預期未來歐美先進國家接種AZ的比例會越來越少,但兩劑都打mRNA疫苗或混打mRNA疫苗的比例會上升。另外,黃立民說,各大藥廠都為了因應病毒變異而持續開發的次世代疫苗,更改mRNA疫苗的設計相對比較容易,所以mRNA平台的新冠疫苗研發是未來趨勢,台灣也要往這個方向加緊腳步、趕快跟上才行。
-
2021-07-15 新聞.元氣新聞
前總統阿扁身體微恙 出現缺氧狀況今檢查
71歲前總統陳水扁上次健康檢查發現有腦波缺氧情況,今天上午到高雄長庚進一步檢查,血氧儀SPO2最低降到90%,醫療團隊主治醫師陳勝順憂心阿扁白天也會有缺氧情況,要持續留意。扁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說,父親是上一次檢查發現白天會有缺氧情況,有先服藥改善,今天追加檢查,擔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必須進一步治療,要如何處置較合適,就交由醫生專業判斷。陳水扁去年從高雄搬到台南,仍定期回高雄長庚醫院做檢查。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優先保留給學生 專家:未施打難以開學
輝瑞BNT疫苗是目前唯一可以供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的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於記者會宣布,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委員、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天說,學生沒施打難以開學,弱勢家庭資源有限,無法實地到學校上課,可以提前思考這項議題。台積電、永齡基金會已與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約購買德製BNT疫苗,BNT是目前唯一青少年可接種的疫苗廠牌。9月將迎來開學,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11日舉行臨時會議,由黃玉成以臨時動議,提出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BNT疫苗議題。黃玉成今天說,國際上BNT在12歲以上已拿到適應症、緊急授權使用,至於12歲以下兒童接種正在臨床實驗,還沒看到結果,在ACIP會議上提出來請大家思考,而學生面臨上學問題,需考量弱勢家庭學習,有些孩子資源比較少、又無法實地到學校,少了團體生活也不是很好,沒有接種疫苗開學有困難。BNT到貨時間尚未明朗,黃玉成說,學生優先施打方面,在疫苗還沒進來前,就會開會討論,只能說有通過機率,現在就是拋出來想一想。至於青少年接種BNT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黃玉成說,以初步緊急授權追蹤狀況還好,與成人狀況相似;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說,國外發現,有些青少年會產生心肌炎的狀況,但症狀大都輕微可以自行康復,疫苗原則上越多人打越好,若日後開放青少年接種,家長可以放心帶孩子去施打。
-
2021-07-12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伴一生 生物製劑改善生活品質
很多人都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小孩子的疾病,事實上,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成為終生疾病,並演變為中重度。國內約有上萬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搔癢、紅疹幾乎佈滿全身,粗糙的肌膚成了一種抹不掉的印記。針對中重度患者,透過照光療法、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可以大幅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二十幾歲的小陳,全身紅疹、肌膚粗糙,歷經了各式各樣的治療,包括照光療法、口服免疫抑制劑,但是效果都不好,前陣子申請到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這個新藥終於讓他可以好好睡一覺。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涵琪疼惜的說,你很難想像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的生活,「因為皮膚癢而抓搔一整夜難以入眠,一早枕頭床單往往會有血跡,也常因皮膚破皮而感染,一塊塊的紅色皮疹時好時壞,不但影響患者生理也嚴重影響社交,久而久之讓異位性皮膚炎孩子們畏懼人群且沒有自信,這一位小陳也是如此。」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是伴隨病患一輩子的疾病,在治療的選擇傳統上有紫外線照光、口服免疫抑制劑,療效大約5成;口服免疫抑制劑,因為是抑制免疫T細胞,會產生免疫力下降的副作用,需要定期追蹤白血球及肝腎功能,曾涵琪說,「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白血球的下降可能是緩慢逐步的,更需要小心時常抽血檢查。」而讓小陳穩定控制病情的生物製劑,是一種IgG4人類單株抗體的藥物。曾涵琪解釋,藥物具有專一性,可以與細胞激素的接受器結合,使得造成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發炎因子無法作用,抑制第二型免疫反應發炎訊息傳遞,進而達到治療效果,不但治療發炎性皮膚病灶亦可治療癢感,安全性高,患者不需頻繁抽血。曾涵琪指出,生物製劑每兩周打一針,經過二到四周治療後,不論是搔癢感或是病灶嚴重度均有顯著改善,平均四個月後紅色皮疹會開始消退,大約半年到一年後粗糙的肌膚也能改善,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不過多數可在治療後達到緩解。目前生物製劑被核准可以使用在十二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健保有條件給付在十八歲以上的病人身上。實際上要申請健保給付,得經過不少關卡,必需先經照光治療三個月及兩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三個月無效,而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二十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若申請通過,一年可為患者省下數十萬元。近來有新一代口服JAK抑制劑新藥,目前有一種在台灣及歐盟有取得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證,未來陸續會有數種藥物核准上市,曾涵琪說,JAK是一種傳遞發炎訊息的酵素,在免疫發炎反應的下游,在許多免疫疾病上都有使用,也適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由於抑制發炎物質的管道與生物製劑不同,藥效相當快速,約治療2-4週能改善症狀,在癢感與發炎病灶上都有很好效果。不過因副作用稍多,需留意感染風險,使用前及使用中需定期抽血。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日新月異,對眾多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找適合的皮膚科醫師做專一而完整的治療,改善皮膚也改善生活品質。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 莫德納可以 AZ暫緩14天
我國自7月1日起擴大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至第八類對象,累計接種 251萬8860 人次。但也些民眾可能因剛打完疫苗而對捐血有些遲疑,血液基金會業務處處長洪英聖表示,若是接種AZ等腺病毒疫苗,需要暫緩14天才能捐血;但如果接種的是莫德納等mRNA疫苗則沒有限制,接種完就能捐血。依據血液基金會的統計,目前全國A、B、O和AB型都偏低,約在五到六天的庫存量;而台北捐血中心則只有四到五天的庫存。洪英聖表示,三級警戒疫情以來,捐血量減少,且因為害怕人群多的地方會群聚,許多單位也沒有辦捐血活動,對於血液庫存都有影響。他說,雖然現在捐血的人有回歸近七、八成,但隨著疫情趨緩,各醫院的常規手術也逐步恢復,因此用血量回到疫情前的八、九成,因此血液庫存量仍然不夠。但打完疫苗後究竟能不能捐血?洪英聖表示,由於目前接種疫苗者主要都是高齡者,因此還沒有因為疫苗因素影響捐血,但預期往下開放到年輕族群時,恐會影響捐血意願。以台北中心資料來看,6月12日至7月5日,共有2768人打完AZ疫苗想要捐血而不能捐,14天之後陸續有些人有再來捐。血液基金會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建議,接種AZ疫苗後須等14天才能捐血,但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可以馬上捐血。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雖然各國對於腺病毒是否為活性病毒有所歧異,如美國就認為不會再複製認定為一般疫苗。但因為在一些動物試驗中,仍看到在其他器官上發現病毒,因此國內專家有些擔心,認為接種後等兩個禮拜比較保險。至於mRNA疫苗因為採用的只是蛋白質片段,不會複製、繁殖,因此認為接種後即可捐血。但黃玉成說,由於這些都是新的疫苗,目前仍在搜集更多的科學證據,之後還有可能滾動調整相關規定。
-
2021-07-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疫情再起 專家促多管齊下加快布局疫苗
國際新冠肺炎疫苗大缺貨,國內洽購疫苗又姍姍來遲,為避免強勢病毒變異株釀起二波疫情,仍須超前部署次世代疫苗及第三劑疫苗。日前專家指出,國內疫苗布局依賴國外捐贈,疫苗量遠遠不足,要加快促成民間買疫苗「不要再擋」,同時國際上莫德納也完成二代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台灣國產疫苗也得同步邁進。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第三劑疫苗的背後思維,是相信「追加一劑」免疫抗體效果更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表示,政府已追加編列二二四點五億元預算,要採購兩千五百萬劑「第三劑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已有不少國家提出未來每年都要施打新冠疫苗的可能性,台灣確實需要提前布局,無論是第二代疫苗或是大量採購第三劑疫苗,又或是推出國產疫苗等,應該多管齊下。黃玉成表示,莫德納疫苗已完成二代疫苗二期試驗,也進行二合一疫苗臨床試驗,第一代疫苗加上第二代,類似小兒麻痺疫苗推出三合一疫苗的型態。莫德納第二代疫苗主要針對南非株,目前世界主流仍以英國株、Delta株為主,採購第二代疫苗須超前部署,也可能採購後發現與預估情形不同,需要國人全力支持。黃玉成說,在採購國際疫苗方面,能夠妥善布局到打滿三劑,大概都只有經濟強國,台灣難度頗高。他認為,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台灣目前已有兩家國產疫苗完成二期臨床並申請EUA,雖然採取免疫橋接取代三期仍有爭議,但這是國際趨勢;採購國際疫苗不應間斷,但政府對推動國產疫苗也應加把勁。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Delta變異株迫在眉睫,打第三劑疫苗可應付,但打滿兩劑也有效果,重點是「要快」,除了一類醫護及八類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盡快打完後,剩下疫苗依照各縣市人口配發下去,不應像先前數量少時慢慢打。王任賢建議開放民間買疫苗,比照台積電、鴻海或慈濟,加速爭取國際疫苗。至於國產疫苗,王任賢認為,國產疫苗近期難取得EUA,但應繼續執行計畫,或許還是可能用得上。
-
2021-07-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副作用比例較流感疫苗高 新冠疫苗4廠牌副作用比較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0期文/郭岳潭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為了降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接種疫苗效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宣布已編列40億元經費,6月7日起,符合公費資格者免費接種新冠疫苗,也就是指全民都可免費接種新冠疫苗,只是接種順位早晚的差別。根據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的疫苗資訊,自藥廠採購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COVAX配送的AZ疫苗,再加上日本無償提供124萬劑AZ疫苗,以及美國提供250萬劑疫苗,還有緊急授權使用的2家國產疫苗,預計8月底將有1000萬劑疫苗到位,屆時將啟動大型接種計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目前新冠疫苗根據製成使用技術,主要分為mRNA、腺病毒載體、重組棘蛋白、減毒等,透過將新冠病毒的特殊蛋白質片段注射至人體內,誘使免疫系統產生可長時間抵擋病毒入侵的抗體。目前的新冠疫苗大多需要接種2劑,只有嬌生疫苗例外,通常第1劑疫苗可以激發免疫力,但其強度可能未理想,抗體持續時間也可能較短,是為免疫系統打下地基;第2劑疫苗,則能夠強化免疫反應,讓抗體持續時間更長,依照標準時程打完2劑疫苗,才會有完善的保護。黃玉成表示,如果是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應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另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患,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國際認證4種新冠疫苗❶AZ疫苗AZ疫苗為腺病毒載體疫苗,根據臨床試驗資料分析顯示,接種間隔12星期且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可達81%、降低重症風險100%。目前建議2劑間隔至少8星期,而間隔10~12星期,疫苗接種效果更佳。黃玉成指出,根據AZ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常見的副作用及頻率,前3大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54.2%、疲倦53.1%、頭痛52.6%,再依序為肌肉痛44%、畏寒31.9%、關節痛26.4%、發燒超過38度7.9%。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硬塊、嘔吐,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有淋巴結腫大、食慾下降、頭暈、腹痛,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黃玉成提醒,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若是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癲癇,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任何一種症狀,應盡速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及早釐清病因,並給予適當臨床處置。日前國內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該名30多歲男子,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7天後出現持續性頭痛、腹痛,急診就醫發現是施打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一度發出病危通知,經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才保住性命。黃玉成指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為接種AZ疫苗後,非常罕見的併發症,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他提醒,對於AZ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❷莫德納疫苗莫德納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約為94.1%,依國際指引及衛福部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黃玉成指出,根據莫德納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超過38度15.5%。其他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為接種部位搔癢,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以及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的罕見副作用,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黃玉成表示,莫德納疫苗沒有特別的禁忌症,如果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疫苗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則不建議接種。❸輝瑞疫苗輝瑞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7天後保護力約為95%、降低重症風險達95%。根據輝瑞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84.1%、疲倦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畏寒31.9%、關節痛23.6%、發燒超過38度14.2%。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種部位腫脹、泛紅、噁心,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不常見的副作用,有淋巴結腫大、不適,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以及任一側臉部麻痺的罕見副作用,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黃玉成強調,對於輝瑞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應避免接種,而未預期的嚴重不良反應非常罕見,通常發生在接種輝瑞疫苗後數分鐘至1小時內,包括:呼吸困難、臉部及咽喉腫脹、心跳加速、全身紅疹、暈眩及身體虛弱等症狀。❹嬌生疫苗嬌生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1劑接種,保護力約為57~72%、降低重症風險達86%。根據嬌生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括:注射部位疼痛49%、頭痛、疲勞、肌肉疼痛38%、發燒超過38度0.3%。黃玉成表示,根據美國FDA報告顯示,與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相比,嬌生疫苗的副作用較為輕微且和緩,且無個案在臨床試驗中出現過敏反應;只有極少數個案,可能出現極罕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分之5,在全球接種嬌生疫苗的700萬人中,僅有8例,接種新冠疫苗整體益處仍大於風險。新冠疫苗副作用,適當休息數天可復原黃玉成說明,接種新冠疫苗後,應在現場觀察至少30分鐘,等待無不適再離開,新冠疫苗副作用的比例較流感疫苗高,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千萬不可按揉、可適度冰敷;而接種疫苗後產生的發燒反應,通常約48小時可緩解。另外,其他可能症狀,例如: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及發熱,通常症狀輕微,適當休息即可於數天內自行復原。黃玉成也提醒,新冠疫苗接種後,需要2星期後才能產生免疫力,且接種2劑才算完成接種,雖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仍需做好勤手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才能避免因暴露病毒而受到感染。黃玉成補充,目前國內已通報多例疑似新冠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事實上,不良事件並不等於副作用,不良事件是指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另外,根據衛福部建議,目前新冠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且新冠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最好間隔至少14天。10大類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22日在疫情例行記者會宣布,自7月1日起,開放第一至第八類接種對象「自由選擇」疫苗廠牌,包括AZ疫苗或莫德納疫苗,6月25日公布,疫苗殘劑供未開放類別候補登記;若已完成第一劑疫苗,可依建議接種第二劑時間,以同廠牌完成接種。根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開專家會議,目前公費接種順位:第1類:醫療院所執業醫事人員。 第2類:中央及地力政府防疫人員。例如:海關、警察、消防員、海巡。 第3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例如:國際航空機組員、港埠第一線作業人員。 第4類:因特殊情形必須出國者。 第5類:機構及社福照護照顧者與受照顧者、洗腎患者。例如:長照機構住民、照護者及其服務對象。 第6類:75歲以上長者、孕婦。 第7類:維持國家安全運作及社會機能正常之必要人員。例如:軍人、憲兵、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教職員、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基桃計程車司機、外送員……等。 第8類:65~74歲長者。 第9類: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第10類:50~64歲以上成人。延伸閱讀: 。莫德納疫苗大規模開打,這些是『正常』可能會發生的皮膚反應,不用太緊張 。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猝死頻傳,我該打嗎? 陳亮恭建議4類人先暫緩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
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組三大急症急診團隊 把握搶救黃金期健保資料庫統計,林口長庚急診人次107年為16萬559人次、108年16萬7,964人次、109年13萬1,218人次,近三年都是醫學中心最高。林口長庚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是桃竹苗各醫院的轉診主力醫院,床位數也比其他醫院多,長庚醫院是第一個建立急診專科醫師制度、也是設置急診最久的醫院。台北長庚副院長黃集仁表示,林口長庚、台北長庚、基隆長庚等總計有70多位急診醫師,團隊還細分次專科,包含急診內科、急診小兒科、外傷科、急診放射科、呼吸治療等,同時有超過200多名急診護理團隊。為了增加患者存活率,特別針對急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重大外傷患者,個別組成團隊。羅祥雲表示,急性腦中風團隊由急診、神經科、放射科、神經外科組成,在中風病人的黃金時間內,提供正確診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由急診、心臟內外科組成,進行心導管或繞道手術。重大外傷由急診外傷科主導,結合各外科次專科救治重大外傷病人。羅祥雲表示,林口長庚每天的來診量龐大,第一關就會在檢傷分類時分流,再依照不同科別於不同的區域做照護,達到最有效的醫療處置。急診獎勵金No.1中國附醫/一級檢傷件數最多 拯救生命也降低殘疾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109年全國急診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最多6,282件、急診獎勵金最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說,醫院核心價值以病人為中心,急診部努力目標為給予急重症病患「又快有好」的高品質照護,期能成為全台急診標竿。中國附醫急診部有36名急診專科主治醫師,每天24小時全時段皆有5名以上專科主治醫師,帶領數十位醫護團隊,主治醫師除具急救與急診專業能力,還具備院前救護、重症照護、急性毒物、野外醫學、災難醫學等專業。急診急救團隊有各領域醫療團隊做為後盾。例如,外傷科及各專科外傷領域專家組成的外傷團隊,24小時緊急手術搶救人命;心血管團隊經驗豐富、操作流程快速,全天候「救心」;腦中風團隊提供溶血栓及取血栓之「救腦」急救。此外,還擁有各式重症照護後援專業團隊,讓重症病人得到最及時優良的醫療照護。陳維恭說明,中國附醫急診部持續引進急救新知識與技術,拯救生命,也降低病人殘疾機會、縮短病程。他說,一級檢傷能有最多的數量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責任,急診部會持續為提供更優質之急診醫療努力不懈。全國急診人次No.1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近台大 磁吸效應收案量大根據健保署109年資料統計,北市聯合醫院急診就醫人次位居全國第一,總計155,960人次。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急診科主任郭鐘太分析,以和平院區來說,因地緣關係,加上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急診收案量自然大。郭鐘太指出,和平醫院位於台北中正、萬華地區中間,以及雙北交界,鄰近台大醫院具磁吸效應,若台大急診壅塞,病患就會改到和平醫院就診。他表示,很多人對於急診有錯誤既定印象,「急診就是要快,等這麼久,哪叫急診。」他說明,急診的「急」並非心急如焚,而是「急救」。他認同前輩說的:「急診的重點不在急,而是慢。」把所有事情慢下來,把危險事情處理好,這才是急診最重要的事情。郭鐘太表示,急診也曾遇到特殊個案,一位年約三、四十歲的遊民就診,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曾經留學國外,英文能力很好,但因家中不認同他的性別傾向,他寧願露宿街頭也不願回家,平時會做翻譯和導遊工作。郭鐘太說,收治病患同時也啟發自我思考,這位遊民讓他認知到,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選擇,萬華地區的遊民不見得是因做錯事或品行差,「他們只是選擇自己最自在的生活方式。」區域一級檢傷No.1嘉義長庚醫院/雲嘉南後送醫院 專研地區性特殊疾病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嘉義長庚醫院是區域醫院急診第一級檢傷件數最多,共3,611件。嘉義長庚是雲嘉地區第一家評定的重度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林稜傑說,作為雲嘉地區後送醫院,肩負本區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後送支援之責,服務民眾主要來自雲林、嘉義及台南,這個地區人口老化較其他縣市明顯,急重症醫療需求較多,加上長庚為轉診嘉義網絡後送醫院,因此急重症病患比率自然高。林稜傑表示,對急重症病患除處置能力外,時效也很重要,特別是跟時間賽跑的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等,設立專屬快速治療通道非常重要,這幾年搶救許多寶貴生命,幫助患者以最佳狀態回到家庭社會。嘉義長庚針對地區性特殊疾病研究,例如沿海地區特有壞死性筋膜炎、海洋弧菌感染,以及老人易發生的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研究成果應用在臨床上,提升治療成效。未來急診將朝向建構院前院後疾病照護團隊,主要為腦中風、壞死筋膜炎、外傷急救,並進行民眾教育,結合研究計畫,建立壞死性筋膜炎診斷即時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落實優化照護品質目標。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最大變數!從Delta變異株看疫情發展的必然
1.認識Delta:第四個希臘字母,大寫Δ,小寫δ,數學的「變數」,COVID-19印度變異株代號。2.基因科技進展,讓人類有史以來,首度能在面臨全球大疫情時刻,立即快速地掌握敵軍布局,即COVID-19病毒的奸巧基因變異。3.不若SARS般「勢不兩立」、「你死我活」,搞狠角色而提早退埸。兩年來,新冠病毒完全照著達爾文演化論的劇本演出「你進我退」「適者生存」從α、β、γ到δ,δ始終是最受關注中的國際巨星,更成為全球疫情的最大變數。以下說明Delta變異株的幾個必然:4.Fastest:傳播力(R0)更強,先前估計δ的傳染力比α高出6成,最新醫學期刊估計是高出4成(針對疫苗覆蓋率高的地區),台灣疫苗覆蓋率超級低,δ侵入台灣的傳染率絕對比α高出6成以上。5.Fittest:適應力更強,新冠原始株侵犯肺泡,深入全身內在ACE2器官,病人無聲無息無初期症狀的SARS化,病毒也因而無從喘息,但δ出現後,病毒作戰方式從下呼吸道退至上呼吸道,患者症狀從肺炎到重感冒,症狀更明顯,但更不嚴重,住院率更高,住院天數更少,負壓隔離病房需求更少,死亡率也降低。6.Forever:流感化,和平共處,沒完沒了,主流化(全球疫苗覆蓋率最高的以色列這一波主力就是δ,英美澳中的新波段主角也是δ);年輕化,到處趴趴走的年輕人感染力高,也幫著δ增強其傳播力道。7.現有疫苗仍有對抗δ的保護力:兩劑疫苗>曾經染疫+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幾個不以為然:8.台灣守得了這一波就檔得了δ 波?我不以為然!以目前的疫苗覆蓋率而言,短期內台灣就會爆發以δ為主的另一波疫情,以年輕人為主,但死亡率不會比先前嚴重。9.高雄,台南檔住北漂回流人群,就可堅壁清野的在疫情中明哲保身?我不以為然!δ會以身作則,教育這些地方首長什麼叫全島一命,全民抗疫!10.面對δ,你我怎麼做:敦促疫苗取得、接種疫苗,積極自我防衛,Double mask(外層布口罩+內層醫用口罩),全家定期篩檢以防止家庭內感染。大家學學δ的智慧,面對變局: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自然能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阻Delta變異株侵台 醫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Delta變異株正式入侵社區!屏東群聚事件為國內首起Delta變異株群聚,傳染力、住院率遠高於英國變異株,專家憂心,前一陣子好不容易紓解的醫療能量,可能再面臨嚴峻挑戰,呼籲盡速啟動入境普篩,積極阻止Delta大規模擴散,同時爭取時間,提升國內兩劑疫苗的接種率。目前國內疫苗覆蓋率僅百分之七點九,若Delta株從屏東擴散至全台,輕症、無症狀患者恐會大量增加,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量能勢必要增加,需住院人數也會提升,醫療量能一旦癱瘓,國內防疫就會崩盤,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一定要加強防範,避免Delta株出現多點爆發,否則疫情將會一發不可收拾。邱政洵表示,原本準備解封的英國,都因Delta株重新封城,日韓也受其影響,且國外大多的國家第一劑疫苗接種都已達到五到六成,台灣現在疫苗接種覆蓋率還不到一成,「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台灣必須要盡全力爭取時間,國內疫苗接種策略也應該調整為盡速打滿「二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指揮中心應落實入境普篩,這是防堵境外疫情的重要作為,目前雖有期滿採檢,但不建議「一次就夠」,應該至少要採檢兩次,確保變異株不要進入社區。雖然目前所有人入境都不得返家檢疫,防疫旅館是否能落實防疫作為,也得關注,不要再出現先前諾富特飯店的疏漏。對Delta株疫情,邱政洵坦言「很擔心」,現在的氛圍如同去年十一、十二月,國外開始流行英國變異株,台灣當時因疫情控制穩健,疏忽邊境防治。從今天起,所有入境者皆要在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檢疫十四天,但邱政洵提醒,對國籍航空機組員也不能放鬆,邊境管制應要一致。邱政洵表示,國內疫苗接種策略也應該調整為盡速打滿「二劑」疫苗,特別是第一線醫護,其餘措施則是入境普篩,社區也應加設篩檢站,提高篩檢量能、醫療準備。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株「很可怕」 專家:快推普篩,爭取接種疫苗時間
國內首起Delta株屏東群聚事件,12人染疫,其中6人病毒定序為Delta變異株。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Delta變異株的傳染力強,面對來勢洶洶的Delta變異株,他也感到相當害怕。邱政洵表示,原本準備解封的英國,都因Delta株重新封城,日韓也受其影響,且國外大多的國家第一劑疫苗接種都已達到5到6成,台灣現在疫苗接種覆蓋率還不到一成,「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台灣必須要盡全力爭取時間,入境廣篩、社區設置篩檢站,爭取疫苗接種覆蓋率,積極阻止Delta大規模擴散。對於Delta株疫情,邱政洵表示「很擔心」,現在的氛圍如同去年11、12月,國外開始流行英國變異株,台灣當時因疫情控制穩健,疏忽邊境防治。明天起,國內雖然要開始啟動自「重點高風險國家」或「非重點高風險國家」返國者,都需要在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執行居家檢疫14天。但是機組員的部分,卻只針對飛「重點高風險國家」航班的機組員要求到防疫旅館或符合規定的公司宿舍進行居家檢疫14天,期滿進行PCR檢測,其餘機組員則維持3+11的檢疫措施。邱政洵表示,不能只針對飛重點高風險國家的機組員,進行較嚴格的檢疫採檢方式,其餘都放掉,機組員應該全部都要檢疫14天,期滿採檢,現在台灣邊境「真的不能放」。邱政洵表示,台灣現在處於被英國變異株重擊,尚未復原的狀態,現在Delta株又出現,當兩種變異株在台灣橫行,後果「真的不敢想」。現在不少醫院持續有群聚事件發生,不管是國軍醫院、恩主公或是雙北市場,對於醫療量能是非常龐大的負擔,他直言,只要醫院垮了,就不用談防疫了。邱政洵說,現階段沒見到政府啟動「最積極的防疫方式」,從現在的作為來看,全台陷入Delta株疫情的機率仍舊非常大,台灣一定要窮盡所有力氣去爭取時間,爭取疫苗接種覆蓋率的時間。台灣現在的疫苗接種策略也應該盡快打滿第二劑,原本希望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十到十二周,現在應該要回到八到十周就要接種第二劑,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僅打一劑的保護力不足以對付Delta株,特別是醫護人員應該要盡量打滿第二劑。邱政洵說,其餘的措施則是「普篩」,入境普篩、境內也得普篩,愈早抓出病人,愈能快速阻斷傳播鏈,他說,現在台灣還有一點時間,此次Delta群聚並非是發生在人口密集的雙北,而是人口相對不密集的屏東,指揮中心真的還有一點時間可以做準備。他也說,全台民眾千萬別以為Delta株只是屏東的事,Delta進入社區後,就是全台灣的事,所有人都一定要盡可能降低與人的接觸,避免群聚,落實個人衛生,能夠打疫苗的就盡速去打疫苗。
-
2021-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8旬翁接種後不適 住院3天過世
桃園市長者接種疫苗後過世再添一例,8旬翁17日打疫苗,20日身體不適送醫,後家屬放棄急救並帶回,他24日在家過世,成為桃市接種疫苗後過世第25例。龜山區陳姓老翁(87歲)17日在桃園長庚分院接種AZ疫苗後返家休養,20日晚間7時許在兒子家進用晚餐後身體不適,送林口長庚醫院救治。陳翁狀況持續惡化、無起色,家屬於23日決定簽署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DNR),放棄急救,並將他帶回住家送最後一程,於24日上午8時許離世,成為桃園第25例。家屬質疑死因,報請桃園地檢署相驗。中壢區的張鄭姓女子(78歲)是接種後死亡第24例,19日在龍岡國中接種AZ疫苗,昨天下午15時許在家中被看護發現眼睛上翻、呼喚無反應,隨後家屬撥打119,婦人被送往桃園醫院急救後宣告不治。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孕婦打新冠疫苗 周產期醫學會5大問題解析
自昨天起,開放全台孕婦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並有AZ及莫德納二種疫苗品牌可以選擇,不過,長者開始接種疫苗後,不斷傳出接種後死亡案件,也令孕婦格外憂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整理五大問題,提供孕婦接種新冠疫苗時參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孕婦屬於脆弱族群,面對疫情建議應接種疫苗,學會特別成立「懷孕與COVID-19」工作小組,隨時將最新國際的研究與發展,分享給國人。Q:孕婦打新冠疫苗會造成胎兒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嗎?A: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指出,無論是BNT、莫德納或AZ疫苗,並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這些疫苗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孕婦可以安心接種。施景中指出,雖然國外專科醫學會並沒有建議將孕婦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也沒有建議應全面對孕婦進行施打疫苗,但一致強調,孕婦如果有染疫的風險時,不需要因為擔心疫苗可能對胎兒或孕婦本身引起不良副作用或併發症,而不願接種疫苗。Q:新冠疫苗製成方式不同,孕婦該選擇哪一種?A: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指出,相對於以腺病毒為載體製成的疫苗,如AZ、嬌生疫苗。國外已有3萬5000多例女性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疫苗,如BNT、莫德納,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比較完整,因此建議孕婦如有意願接種新冠疫苗時,仍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Q:新冠疫苗在任何懷孕週期皆可接種嗎?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指出,懷孕任何期間,甚至是產後哺乳的女性都可以接種。不過,多數的醫師仍建議孕婦延緩至第二孕期,也就是滿13週後再施打疫苗,避免與懷孕前三個月常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有不當的聯想,造成困擾,這也是英國和德國醫學會建議施打的時期。Q:曾對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病史,或罹患風濕免疫疾病須例行住院的孕婦可以接種嗎?A:不建議接種。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指出,若正在發燒、罹患急重症治療中、或是有明顯感冒症狀的孕婦,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施打疫苗後的反應發生混淆。在懷孕期間如果有使用阿斯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的人,並不需要停藥或更改劑量。Q:孕婦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A: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指出,依照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在接種完疫苗後會有疲倦感、肌肉酸痛或頭痛的現象,少部分的人可能還會有噁心、嘔吐、發燒、甚至是畏寒的表現。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多半輕微,可以藉由休息、補充水分、或是服用普拿疼來改善,在48小時內就會緩解。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莊雅淳指出,國外有報告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免疫血小板低下症的案例,發生時間大多介於接種疫苗後5到28天。因此,工作小組的醫師專家們提醒,如果接種疫苗後持續高燒、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改變、嚴重腹痛、呼吸困難、四肢浮現紫斑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尋求協助。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後,如果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是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該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