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長庚醫院
共找到
1273
筆 文章
-
-
2021-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農群聚主婦憂「蔬果染疫」 專家:怕人要勝過怕蔬果
北農爆發群聚事件,讓不少主婦們憂心,確診者分裝的蔬果會沾有新冠病毒,以致坊間謠傳,吃芒果、香蕉前要先幫水果噴酒精。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北農群聚擴大最怕的應該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不該是「蔬果傳播」,他強調透過物質傳播病毒案例非常少見,加上蔬果都是放在通風且溫度較高的地點販售,病毒即使沾染存活下來的機率極低。邱政洵表示,疫情於全球爆發至今,唯一有食品傳染證據的就是「冷鏈食品」,去年年中武漢新發地市場於市場內的切割海鮮沾板上,檢驗到新冠病毒,後續也在鮭魚包裝上檢驗到病毒,各國針對來自中國的冷鏈包裝食品,採檢新冠病毒部分呈現陽性。不過實際因為接觸到冷鏈食品而染疫的人,幾乎是沒有的。依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在空氣中存活3小時,隨時間地點,在沒有生命的材質上也可能存活,在銅的材質上可以存活4小時、紙板存活24小時、不鏽鋼存活72小時,但48小時後病毒會大量下降、塑膠表面可以存活72小時,72小時後病毒會大量減少。邱政洵表示,冷鏈食品主要是塑膠包裝,重點是運送過程處於潮濕且極低溫的環境,會讓病毒存活下來的時間比較久,增加冷鏈運送人員接觸後染疫的可能,只是依照國外的經驗,就算真的可以傳播,也只是極少的機率。邱政洵表示,北農處理的蔬果,並非是極低溫冷鏈,且運送的蔬果最後上架處,溫度高也通風,就算蔬果都用塑膠袋裝起來,風險也遠低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傳播。有人建議不要用鼻子聞水果,這些都沒有必要,如果新冠病毒能有效地透過物質傳播,全世界的疫情恐怕會更加嚴重,無一處是新冠淨土。國人採買蔬果時與其擔心蔬果帶有新冠病毒,不如擔心採購時是否人潮壅擠,是否保持社交距離,又或是自身是否有維持手部清潔等。邱政洵表示,別因為北農群聚不敢採買蔬果或是不敢碰蔬果,外出返家一定要先洗完手,料理前後以及吃飯前後都要落實手部清潔,蔬果徹底清洗、生鮮肉品煮熟再吃,既可以避免接觸到病毒,也能降低食物中毒、腸病毒等事件發生。至於芒果與香蕉,他說,別朝水果噴酒精了吧,芒果就是用清水洗乾淨、香蕉怕髒就擦一下,把皮播開,手洗乾淨就可以安心吃了。
-
2021-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市疫苗增3死 1人是洗腎患者才52歲
桃園市接種疫苗後猝死今上午增3例,均在龜山及中壢地區,其中1男1女為高齡長者,另有1男是52歲洗腎患者,18日在洗腎中心接種疫苗,今晨突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後家屬放棄治療。龜山區黃姓男子(52歲)18日在洗腎中心接種疫苗,今天上午6時18分許突因不明原因失去呼吸心跳,送往林口長庚醫院急救,後經家屬簽署DNR同意書放棄急救。龜山區施姓男子(93歲)17日在大崗國中接種,今天上午9時50分許在家失去呼吸心跳,家屬放棄急救,未送醫。中壢區朱詹姓女子(89歲)15日於大崙國小接種疫苗,今上午8時20分許在家失去呼吸心跳,送往天晟醫院急救,仍宣告不治。中壢區另有邱姓男子(85歲)急救中,19日於大崙國小接種疫苗,20日曾臉色發白並昏倒,今天上午6時許失去呼吸心跳,送往天晟醫院,目前仍在急救中。據指出,今日還有2件不良反應,桃園區吳男(81歲)有糖尿病,17日接種,昨天出現腹痛症狀,意識清醒;龜山區王男(91歲)15日接種,今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喘等症狀,均送聖保祿醫院診治。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打完新冠疫苗後可以揉嗎?施打前後你該注意的事
政府正在推動新冠疫苗施打計畫,網路出現各種版本的「打疫苗時的注意事項」、「打疫苗前或後要做的事」,坊間也流傳各種跟打疫苗相關的傳言。到底打新冠疫苗前後該吃、該做、該注意什麼?查核中心彙整這些疑惑,採訪多位專家學者,為大家解惑。協助解答的專家,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與COVID-19門診醫師張皓翔,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俊良、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生鄭鈞文、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醫師郭志熙、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等。另外,也特別感謝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協助檢索研究文獻。飲食篇Q1.打疫苗前可以喝酒嗎?醫師並不鼓勵民眾飲酒。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齊嘉鈺指出,有部分研究指出,過度飲酒會造成免疫力下降,但打疫苗前喝多少酒會干擾免疫功能,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只是本來健康的生活就不鼓勵過度飲酒。邱南昌和何美鄉均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喝酒。不過,醫師一般都不鼓勵民眾喝酒。Q2.打疫苗前後,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後補充維生素有助免疫。邱南昌指出,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Q3.打疫苗前後要吃保肝產品嗎?疫苗跟肝臟代謝無關,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中,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和陳俊良。張皓翔指出,打新冠疫苗是刺激身體產生免疫反應,與肝臟的代謝沒有關係,所以沒有必要吃保肝產品。陳俊良說明,沒有證據顯示施打疫苗會損傷肝功能,而中醫觀點的「肝」包含自律神經系統,這跟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亦不建議民眾自行服用中藥。Q4.打疫苗前必須禁吃澱粉,才能降低身體發炎指數?沒有這個禁忌。在第1013號查核報告,查核中心採訪張皓翔指出,無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是其它疫苗,都沒有「不能吃澱粉」的禁忌。Q5.聽說喝醋,可以預防打疫苗之後可能產生的血栓?這個說法沒有科學證據。施打疫苗後的凝血反應,其原理與一般血栓不同,是「特殊免疫反應」而造成的血栓,目前尚未有預防方法,若不幸發生,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傳言說的「喝醋」能預防打疫苗後的血栓,並不正確。作息篇Q1.打疫苗前該吃飽還是空腹?按照日常的生活習慣就好。邱南昌指出,沒有證據證明空腹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民眾要施打疫苗前,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可以依照一般的生活習慣,但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Q2.打疫苗前可以劇烈運動嗎?接受醫療行為前,不建議劇烈運動。邱南昌指出,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打疫苗前不能劇烈運動,但是醫師並不鼓勵這樣做。因為打疫苗屬於醫療行為,在醫療行為之前都不建議民眾做太劇烈的運動,以免到時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舒服,會無法分辨是因為劇烈運動還是疫苗導致。Q3.打疫苗後,是否需要多喝水、充足睡眠?打完疫苗,要保持健康生活與均衡飲食。在第1019號查核報告中,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師鄭鈞文指出,「多喝水」、「充足睡眠」的建議,是希望民眾能維持最佳的身體狀態,有助維持最佳的免疫反應。常見施打疫苗的副作用中,如體溫高、發燒,而多喝水有助緩解高燒症狀。從這個角度來說,會建議民眾打完疫苗可以多喝水。何美鄉則指出,吃飯、喝溫水、正常睡眠都是維持健康狀態的方式,在健康身體狀態下,應能減緩疼痛、疲倦這類不良反應的風險。Q4.打疫苗後可以揉打針處嗎?不要揉打針處。邱南昌指出,不建議民眾揉預防接種的打針處,因為去揉打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用藥篇Q1.我擔心打完疫苗會發燒,我要「提早」吃消炎藥、退燒藥嗎?不建議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或消炎藥。齊嘉鈺指出,關於消炎、退燒藥這類「鎮熱解痛」的藥物是否影響免疫反應,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不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接種後出現的不適症狀,以免藥物干擾免疫反應,導致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下降。Q2.我擔心打疫苗後會出現過敏症狀,打疫苗前,需要預防性服用過敏藥嗎?不建議預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以免掩蓋過敏症狀,延誤就醫。齊嘉鈺指出,目前只有很少數的研究提到,舒緩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和免疫系統的調節有關,所以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是否會影響抗體產生,臨床的證據一樣很少。齊嘉鈺指出,美國CDC針對「抗組織胺藥物」,不建議在接種疫苗之前使用來預防過敏反應。主要原因是,如果有些人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但預防性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掩蓋過敏反應的症狀,造成延誤診斷與治療的風險。何美鄉也補充,過敏、發燒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不建議先服用藥物預防。Q3.打完疫苗後發燒,如果吃消炎藥、退燒藥,是否會降低疫苗的保護力?打完疫苗若發燒、肌肉疼痛等不適,可吃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齊嘉鈺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打完新冠疫苗,民眾若有局部或全身不舒服的症狀,例如疼痛、輕微發燒,都可以使用解熱鎮痛的藥物來緩解症狀。齊嘉鈺補充,在莫德納、輝瑞、AZ疫苗的臨床試驗中,都是容許受試者在接種後有不舒服的症狀,諮詢醫師後可以使用NSAID的藥物。最後的保護力分析上,沒有特別提到這些藥物會干擾保護力。Q4:過去有「心血管疾病」、服用「高血壓藥」、「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的民眾,可以打AZ疫苗嗎?可以打AZ疫苗。鄭鈞文表示,疫苗引起的血栓和「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藥物」機轉並不相同,平常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都可以施打AZ疫苗。另外,過去曾經中風過、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也能放心施打。有三高的民眾若感染新冠病毒,變成重症的風險高,更應儘速施打。郭志熙表示,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並沒有被列為施打禁忌對象。且這類民眾因為屬於高危險感染者,建議還是要盡量接種疫苗,以防新冠病毒對身體造成的危害。Q5:臨床上,服用哪些藥物的民眾,須暫緩停用藥物,才能施打AZ疫苗?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要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正在服用避孕藥或賀爾蒙治療的民眾,要請醫師評估。鄭鈞文說,指揮中心建議,有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會讓免疫反應變弱,如果施打疫苗,可能反而減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有在服用這類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如要施打AZ疫苗,應該要跟主治醫生討論,把吃藥和打疫苗的時間錯開。鄭鈞文說,各國研究中並未發現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治療,與疫苗接種後的血栓風險有關,陸續都取消這項接種禁忌。如果民眾不確定自己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對疫苗造成影響,應請醫生評估。Q6:哪類人打AZ疫苗後,可能會產生「凝血、血小板低下造成的血栓」?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需注意。蘇彥伯和鄭鈞文皆指出,過去曾有「肝素引起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患者,應盡量免接種「滅活減毒」、「腺病毒」的疫苗,例如AZ、嬌生疫苗,改接種mRNA、次單位蛋白疫苗。其他常見問題篇Q1.懷孕婦女可以打疫苗嗎?若無特殊禁忌症,孕婦也能打新冠疫苗。齊嘉鈺指出,在疫苗實驗中,基於安全性和倫理的考量,受試者都沒有涵蓋小孩和孕婦,因此疫苗對孕婦和孩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法從臨床試驗得到結果。不過,目前美國CDC和WHO的建議是,孕婦如果感染到新冠,變成重症的機會也很高,若沒有特殊禁忌症,可以先打疫苗來得到保護。Q2.打完疫苗,哪些狀況要特別留意?打完疫苗,要在接種處所停留觀察30分鐘;後續要持續留意是否有嚴重過敏休克、劇烈頭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等,都要儘速就醫。齊嘉鈺指出,一般會希望民眾在身體健康的狀況下接種疫苗,不要在有急性疾病的時候接種疫苗,例如正在發高燒、急性感染期間,就不建議打疫苗,因為打疫苗後可能會加重發燒的症狀,讓身體更不舒服。齊嘉鈺也建議,由於新冠疫苗是新的疫苗,各國都還在追蹤它可能的副作用,目前知道某些人會對疫苗成份過敏,因此接種疫苗後30分鐘要注意有沒有急性過敏反應,或是後續追蹤是否有血栓的症狀。參考資料【錯誤】網傳「去打新冠肺炎疫苗前,要吃飽再去,並建議先喝250CC溫水,可避免不良反應」?【錯誤】網傳「打新冠疫苗前兩三天,禁止攝取所有的澱粉,讓身體發炎指數下降,每3個小時吃一顆維他命C,所有保肝的產品都要吃」?【事實釐清】網傳「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建議:不要預防性的服用普拿疼或是NSAID之類的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CDC〈Interim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Currently Author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小喵出任務】施打新冠疫苗心慌慌 查小喵幫你問專家,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801)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臥病無法外出... 北市府將造冊安排醫護「到宅施打」
台北市今早8時開放8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預約接種疫苗,面對長者如何預約、系統無顯示剩餘人數、日期時間,北市所有里長一早幾乎忙翻,文山區華興里長陳峙穎指出,部分預約醫院及施打地點分開,恐造成民眾誤會,另外,臥床、行動不便者如何前往接種也是問題。北市衛生局表示,針對長照2.0服務失能等級7、8級者,市府將造冊安排醫護到宅施打。陳峙穎表示,預約系統僅顯示醫院或合約診所,但部分施打地點不在醫院內,像是在萬芳醫院預約的民眾,其實是要去萬芳高中施打疫苗,但系統沒註明,老人家根本搞不清楚,且萬芳高中有一個大斜坡,老人家要先爬上大斜坡才能打疫苗,真的有點辛苦;另,臥床、行動不便長者如何打疫苗也是問題之一。衛生局回應,此次疫苗接種考量過去北市住宿長照機構有住民群聚的疫情發生,在中央第一批疫苗分配數有限下,以分配2500劑疫苗提供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者接種。針對在家臥床無法外出,長照2.0服務失能等級7、8級,有接種疫苗需求的75歲以上長者,照顧者可於上班時間的早上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止,撥打長照專線1966,衛生局將會進行造冊,並視中央後續疫苗到貨狀況,安排醫護人員到宅施打。衛生局表示,若設籍北市的85歲以上失能長者,經家人協助即可外出,建議可至北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進行預約登記,登記後即可依預約日期及時間,就近至北市合約醫療院所進行接種。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昨也在臉書向長輩說抱歉,表示雖中央宣布所有75歲以上長者都可接種,但北市75歲以上長者有19萬人,但現階段只能先安排8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民長者,以及前三類尚未接種的醫事人員、長照機構、洗腎中心等對象施打。柯文哲提醒,今早8時即可上網預約,若預約成功者,一定要記得確認接種地點,「例如預約到萬芳醫院的,是要到萬芳高中施打;台北長庚醫院是到附近的民生國小;三軍總醫院在台北網球中心」,會這樣安排是為了有較大的場地,減少傳染危險,也祝大家都能預約成功。
-
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輩群組瘋傳打疫苗前吃止痛藥 專家這麼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75歲以上施打公費新冠肺炎疫苗,由各縣市規畫,不少民眾擔心接種疫苗後會產生嚴重不適感,近日長輩群組瘋傳打疫苗前或之後吃止痛藥。不過,醫師呼籲,仍建議當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會比較好。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很多民眾「先吃再打」,很可能會影響到疫苗接種後的抗體產生,不過目前臨床上並未針對新冠疫苗做類似的臨床試驗,僅能用過往的經驗推估。沈采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2015年時建議施打疫苗前不建議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會影響到免疫力,建議接種後,若出現不適症狀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比較好;過去曾有研究團隊針對B肝疫苗進行臨床試驗,接種前後有使用解熱鎮痛藥物,是否會影響到疫苗產生的抗體,後來證實是有影響。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以他個人的經驗,接種後出現症狀後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即可,不需要預先投藥。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就針對這情形指出,沒必要時不吃,抗發炎消炎藥物會減少發炎反應,但影響疫苗抗體方面,並無實證資料。過去有醫生建議打疫苗之前不要吃普拿疼,避免影響抗體產生。張上淳說,有需要仍可以吃普拿疼,但還沒開始打之前,也沒有服用普拿疼這樣的建議。至於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疫苗專家看法表示,有必要才吃退燒普拿疼,沒必要不要吃,「理論上抗發炎藥物當然有可能減少發炎反應,但對疫苗效果有無影響,沒有實證資料,有必要仍須遵照醫師指示使用。」
-
2021-06-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端午連假返鄉潮湧國道 專家憂無症狀隱形缺氧恐大增
台灣本土疫情尚未停歇,近期死亡率飆升至2.7%,更出現許多死後確診、隱形缺氧。今起3天端午連假,昨晚開始國道湧車潮、塞爆各地匝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勸導無效,埋下疫情將連環爆、隱形缺氧暴增隱憂。專家建議,要避免隱形缺氧,民眾可購買品質較佳血氧機監測,也可參考去年英國推「虛擬病房」,透過遠端監測患者心跳、血壓,適時給予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衛福部12日舉辦「COVID-19 Clinical Rounds:新冠病毒重症個案個案臨床處置」線上課程,由衛生福利部石次長崇良、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主持,邀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長高國晉、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古世基,針對隱形缺氧、藥物治療、氧氣治療主題講解。高國晉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中,40%的人發病5至7天後出現喘、呼吸急促,14%的人病況惡化,5%會進展到用呼吸器、或引發敗血症。此外,若血氧飽和度低於90%(氧氣分壓低於60mmHg),病情可能在數天內急轉直下。高國晉提及,英國去年提出「虛擬病房」研究計畫,輕症患者在家隔離,搭配血氧儀監測其血氧濃度,病況惡化才即時送院。該計畫要求患者可用手機app、網站或紙筆,每天測量血氧3次並記錄,當血氧下降到93%或94%應通知醫師,若低於92%的結果,應該立即叫救護車,在1小時內到院治療。研究發現,透過遠端監測,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住院時間也縮短。目前已知國內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至少1天要回報2次血氧監測。高國晉說,台灣現在很多病人潛藏在社區,尚未被找出,即便重症醫師守在一線,病人沒送醫等於英雄無用武之地,要避免死亡後確診再發生,建議應廣篩。也可參照英國做法,在檢疫所、檢疫旅館監測血氧,若數值迅速降低,應儘速送醫。他提醒,市售血氧機標準好壞差很多,建議選擇品質較佳。長者若周邊循環差較難測量血氧,他建議可戴著血氧機走路,觀察自己症狀和平時是否有變化、或不舒服情況。石崇良表示,目前台灣已有1萬多人確診,民眾很關注在重症治療上面,高流量鼻管治療機這3天陸續到貨,周二會有進口抗體治療藥物會陸續到位。
-
2021-06-09 新聞.元氣新聞
阿茲海默新藥估年底來台送審 要價不菲
阿茲海默症新藥「Aducanumab」即將在美上市,消息一出,許多失智症家屬紛紛詢問台灣何時引進?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新藥僅適用輕度認知障礙及極早期失智患者;長庚醫院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新藥有助延緩退化,但「三動」,互動、運動、腦動仍是防治失智不可或缺。「Aducanumab」每月靜脈注射一針,每三個月須接受腦部磁振造影(MRI)追蹤,密切觀察用藥後腦部是否產生變化、藥物作用及安全性。預計年底,藥廠將送件衛福部進行審核。徐文俊表示,Aducanumab是一種單株抗體,可清除大腦內的類澱粉蛋白,減少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有助減緩退化。王培寧指出,用藥前必須確定患者腦內類澱粉蛋白質沉積達一定的量,用藥同時,原本使用的失智症藥物仍可以繼續使用,但需每三個月接受MRI追蹤,至少連續治療十二個月才會看到減緩病程的效果;目前臨床實驗顯示,副作用包括大腦輕微水腫、發炎、微出血反應等。王培寧說,新藥要價不菲,是未來必須克服的問題之一。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普拿疼熱銷 醫師籲:接種疫苗前別預防投藥、有症狀再吃
新冠疫苗自3月11日起至6月6日已有68萬多人次接種,不少人擔心接種疫苗後會產生嚴重不適感,多備妥解熱鎮痛劑,社區藥局的普拿疼賣到快缺貨,粗估銷量比以往增加2到3倍,外傳有增加抵抗力效果的維他命C,同樣銷售長紅。不過,許多民眾是在接種疫苗前就先服用止痛藥,醫師呼籲,仍建議當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會比較好。開業藥師沈采穎表示,社區感染後,疫苗打氣飆升,許多民眾擔心接種疫苗後,又無法請假,只好尋求「自救」方法,採買止痛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可是很多民眾都是「先吃再打」,她表示,很可能會影響到疫苗接種後的抗體產生,不過目前臨床上並未針對新冠疫苗做類似的臨床試驗,僅能用過往的經驗做一推估。沈采穎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在2015年時建議施打疫苗前不建議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會影響到免疫力,建議接種後,若出現不適症狀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比較好;過去曾有研究團隊針對B肝疫苗進行臨床試驗,接種前後有使用解熱鎮痛藥物,是否會影響到疫苗產生的抗體,後來證實是有影響。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過去肺炎鏈球菌疫苗進行十價的臨床試驗時,針對接種肺炎鏈球菌的小朋友,在接種後服用解熱鎮痛藥物是否對疫苗抗體的產生有所影響,做一研究。該試驗分為兩組,一組為接種後連續服用三劑解熱鎮痛藥物,一組為接種後完全沒有服用,結果連續服用三劑解熱鎮痛藥物組,發燒等不適症狀明顯低於另外一組,但沒有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組,測體內抗體效價則顯著高於另一組。黃玉成表示,這是過去的試驗結果,新冠疫苗目前並未做類似的試驗,不過以他個人的經驗,接種後出現症狀後再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即可,不需要預先投藥。他自己也是出現症狀後,馬上服用改善不適症狀。
-
2021-06-0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走路隱隱作痛,膝關節可能已「蛀洞」!醫教日常保養膝關節4方法
65歲的宋太太,半年前跌倒後走路和爬樓梯時,右側膝關節總是隱隱作痛,使用玻尿酸和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等保守療法,都未見改善,每天走路痛不欲生,症狀嚴重到日常生活都需要拐杖輔助。 後來到嘉義長庚醫院骨科求診,發現是罹患「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也就是俗稱的膝關節蛀洞,經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路,3天後出院,終於擺脫膝蓋疼痛與杵拐杖走路的黑暗人生。 嘉義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黃贊文表示,膝關節骨壞死的發生率不像髖關節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那麼高,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發生原因有可能是服用類固醇或酗酒導致,也有原因不明的,被稱為「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 65歲以上發生率近1成 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發生率,女性、男性比率約3:1,主要發生的位置是膝關節股骨內髁,50歲以上的發生率約3.4%,65歲以上就升高到9.4%。 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在早期X光檢查可能看不出有明顯變化,常需要核磁共振或核醫骨頭掃描檢查才能確認,不過隨著病情進展,在後期X光可看到明顯的關節軟骨下的空洞(蛀洞) ,晚期X光會出現空洞塌陷合併關節炎等情況。 在早期X光上未看到空洞時,醫師會建議改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姿勢,減少蹲、跪、上下樓梯和負重,來減輕關節的壓力和負擔,並透過強化大腿肌肉力量,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改善症狀。 保養膝關節的4個方法 1、改善日常生活、工作姿勢2、減少蹲、跪、上下樓梯3、減少負重4、強化大腿肌肉力量 出現明顯空洞就須手術 但在X光出現明顯空洞時,就須考慮核心減壓手術、骨軟骨移植手術或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手術等方式,進入到晚期,X光看到關節軟骨下的空洞塌陷合併關節炎,則可採取部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自發性膝關節骨壞死的治療與病程息息相關,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建議若發生膝關節嚴重疼痛,且經過保守治療仍無明顯改善時,應再做進一步評估,才不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張忠謀要她少出門!對抗武漢肺炎除勤洗手、戴口罩 張淑芬還有這一招.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做人最要緊姿態好看!女人我們應該去喜歡什麼東西,經營什麼婚姻,過什麼樣的生活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應盡速對移工快篩 斷傳播鏈
國內三家電子廠京元、超豐、智邦爆發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宣布將啟動「全台移工總體檢」,但專家直呼太慢了,等到策略出爐再執行體檢,疫情不知道已經傳到哪裡去了,呼籲各縣市政府及早布局,盡速對轄內移工篩檢並監測,斬斷傳播鏈。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啟動二大移工管理原則,即起禁止轉換新雇主、同一雇主不同廠區不能派工;勞動部則近期將針對聘雇移工五百人以上企業與百人以上移工宿舍進行查訪。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表示,不僅要做查訪追蹤足跡,應立即掌握移工行蹤並啟動快篩。陳秀熙分析,自京元電子爆發多人感染又有移工群聚時,顯示病毒已經傳播出去,移工間已存有多條隱形傳播鏈,現在僅能靠仲介公司、企業合作,盡早追出移工足跡、擴大快篩才能及早阻斷傳播鏈。但他也坦言:「移工足跡真的很難掌握」,各縣市政府應立刻調查轄內移工,列冊監測健康狀況,定時篩檢。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全台有數十萬名移工,若全數啟動快篩後續恐會面臨到安置問題,建議先針對桃竹苗地區擴大移工匡列與採檢。他提醒,移工群聚最大的問題仍是「住宿」,他們大多住在大通鋪,通風不好、環境不佳,立即協助改善住宿也是工作重點。黃玉成表示,移工們雖在不同工廠上班,但若來自同個國家,私下都會聚會,建議移工近十四天暫停聚會與外出等,等待疫情趨緩,才能確保阻斷移工之間的傳播。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現在沒辦法超前部署,只能亡羊補牢,台灣並未記取其他國家教訓,篩檢量能又不足,因此萬華當時爆發群聚時,無法及時輕重症分流,現在苗栗也可能發生這樣的狀況,加上移工居住密集,現在只能盡量隔離處理,準備好醫療量能備戰。
-
2021-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血栓 男子自費70萬保命
AZ疫苗在國內累計接種超過六十二萬人次,國內首例接種AZ疫苗後併發血栓不良反應事件,患者為卅多歲男子,自費七十多萬元打免疫蛋白才保住性命。林口長庚昨天證實此事,目前已經出院。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允諾,會替當事人爭取最大權益。據了解,該男子除健保給付,親友苦籌措七十多萬元,自費施打免疫蛋白,狀況才緩解;林口長庚醫院昨天證實有此案,男子恢復情況良好,五月廿七日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本月一日出院。林口長庚表示會全力協助他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補助,桃園市衛生局說,病患已填寫藥害救濟申請文件,後續會向醫院調病歷,連同申請書一起送衛福部審查。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患者可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但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已先請健保署墊付這筆費用,未來再代位求償,希望個案勿因經濟形成就醫障礙,「一定全力協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也說,新增三例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其中又有一例疑似AZ特殊血栓,患者為廿多歲女性,接種後兩天出現相關症狀,仍在釐清、持續追蹤中。截至六月三日,累計接種不良反應共八八○○例,其中較嚴重者七十一例。
-
2021-06-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疫苗引血栓苦籌70萬保命 陳時中允諾:全力協助
林口長庚醫院證實,一名30多歲男性打了AZ疫苗後不適引起血栓,之後更籌措70多萬元打免疫蛋白才保住性命。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相關疫苗傷害提出申請會來受理,但會有一段時間,已告知健保署,還是考慮能夠先付這一筆費用,之後付費單位再跟藥害代位求償,希望這段時間安心養病,不要因此出現就醫障礙,「我們全力協助。」指揮中心2日公布,我國首例因接種AZ疫苗後,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案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曾出現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於三日後逐漸緩解;後遭爆料該案到林口長庚醫院花了70多萬元,打免疫蛋白才保住性命,而家人為了湊那70萬元,把家當都賣光光。林口長庚指出,該名病患是在其他地方接種AZ疫苗,5月22日中午自覺身體不適,自行到醫院急診就診,急診人員第一時間發現病患是施打疫苗後有血栓症狀,就隨即通報並組醫療團隊搶救。因為急診人員即早發現,加上醫療團努力,病患治療後恢復良好,27日即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本月1日出院,後續仍有持續追蹤。
-
2021-06-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0多歲男打AZ血栓首例親友籌70萬自費保命 林口長庚證實
有網友在PTT (批踢踢實業坊)爆料,指身邊有人打AZ疫苗引起血栓,到林口長庚醫院花了70多萬元打免疫蛋白才保住性命,結果文章引發議論,甚至遭人質疑造假,最後PO出診斷證明書止住質疑聲浪;林口長庚今天證實確有病患是打疫苗引起血栓,除了健保給付項目,另有自費款項70萬餘元,但該病患不是在長庚打疫苗,病例也是前2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個案,並非有新增案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6月2日的記者會中指出,我國首例因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案例;案為30多歲男性,於5月1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曾出現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於三日後逐漸緩解。有網友在PTT八卦板上發文表示「這是我朋友的親弟弟」,表示在治療過程中,友人弟弟一度病危,便「自費花了70萬打免疫球蛋白」,現在才保住一命。他更補充道,雖然新聞上僅有清描淡寫的提到血栓反應個案的病情逐漸好轉,但沒人知道他家人為了湊那70萬元,把家當都賣光光,就連PS4都賣了。林口長庚指出,該名病患是在其他地方接種AZ疫苗,5月22日中午自覺身體不適,自行到醫院急診就診,急診人員第一時間發現病患是施打疫苗後有血栓症狀,就隨即通報並組醫療團隊搶救。因為急診人員即早發現,加上醫療團努力,病患治療後恢復良好,27日即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本月1日出院,後續仍有持續追蹤。林口長庚表示,該病患除了健保給付項目,另有自費款項70萬餘元。由於病患有反映自身經濟狀況,院方也全力協助其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補助;桃園市衛生局表示,該病患昨天已填寫藥害救濟申請文件,後續會向醫院調病歷,連同申請書一起送衛福部審查。
-
2021-06-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譚敦慈教浴室清理 保持乾燥別掛毛巾
居家防疫期間,家裡的環境清消不可馬虎,尤其浴室是家中最容易孳生細菌、長霉的地方,更需徹底清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元氣網」傳授「浴室清潔作法」,強調浴室一定要保持乾燥,建議不要在浴室掛毛巾、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要打開窗戶通風,也可在浴室門口放置除濕機進行除濕。家中的浴室是容易潮濕發霉的地方,譚敦慈表示,常見許多人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洗臉、洗澡的毛巾掛在浴室裡面,其實那些濕的毛巾掛在裡面,很容易長菌。在譚敦慈家的浴室裡,是沒有掛任何毛巾的,只會掛一條擦手巾,但每天會換掉擦手巾清洗。她說,她家的人都是用完毛巾後就直接丟到洗衣籃裡,再拿去清洗,因為不在浴室掛毛巾,所以浴室就會保持乾燥。譚敦慈提醒,浴室平時要打開窗戶通風,更要記得如廁後沖馬桶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這樣水花才不會四濺,浴室比較乾淨,也不會有異味。在夏天時,可能會缺水或有颱風會停水,譚敦慈指出,若儲存飲用水,一定要蓋上蓋子;若是清潔的用水,也不要直接舀水沖馬桶,這樣非常不衛生,水很容易噴出來,建議應先把馬桶蓋蓋起來,然後再把水加在水箱裡面。此外,保持浴室乾燥方法,譚敦慈認為,除了開窗通風外,可以在洗完澡後用電風扇或抽風機來吹乾地面通風,也可以像她家一樣,在浴室門口放置一台除濕機進行除濕,隨時保持乾燥,避免黴菌孳生。
-
2021-06-0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擔心疫情不回診比例增3倍 腦中風患者竟二度中風
新冠肺炎期間,很多慢性病患擔心染疫不敢回診,高雄長庚醫院神經部腦血管科主任林宏昇就發現,未回診比例比之前多出2到3倍,還有患者因此二度中風,他提醒,腦中風患者的免疫力差、較易感染,雖不可輕忽新冠肺炎威脅,但仍應按時回診服藥,才能守護健康。林宏昇表示,門診中有時掛號後未回診的比率約10%,但新冠肺炎期間則可能超過20~30%。其中有名60多歲患者原本去年7月就應回診,卻拖到年底才回診。患者告訴他,因疫情影響不敢回診且未服藥,有天突然出現單側肢體無力、言語不清,送醫發現二度中風,住院2周才出院。林宏昇強調,中風患者多半有慢性疾病或肥胖,原本就屬新冠肺炎高危險群,再加上吞嚥困難,易引發肺部感染問題,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很容易引發重症。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年紀大、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跟腦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更容易因病情嚴重,住進加護病房。另一項數據分析則指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有15.4%是心血管疾病患者、10.8%是腦血管疾病患者。此外,中風患者服藥控制相當重要,尤其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服用抗血栓藥物,以減少缺血事件再發生。但少數患者服藥後出現胃腸道出血或血便、黑便等問題,可能因此停藥,但林宏昇提醒,有這類問題應回診,找出為何出血,例如本身有胃潰瘍,則針對潰瘍問題治療,也可以考慮是否更換不同種類的抗血栓藥物。患者也應控制體重、戒菸,並在醫師評估下,可考慮接受新冠疫苗注射,以產生抗體保護。MAT-TW-2100718-1.0-06/2021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外食回家會帶病毒給家人嗎?食衣住行如何防疫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防範。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感染科醫師的張峰義表示,除了戴好口罩,「手部消毒」是圍堵疫情的關鍵,應從生活中落實。張峰義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務必要有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但吃飯時必須拿下口罩,增加染疫可能性,故不論居家或是在外,都不要與他人一起用餐,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進出各式場所、觸摸任何物品,都要「消毒手部」,並避免觸摸眼、口、鼻。消毒需要注意什麼?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指出,如今社區感染人數多,公共區域如果有病毒,很難避免觸摸到,因此需要勤洗手,但出外時為方便隨時消毒,可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返家時再採濕洗手。環境清消部分,她提醒,酒精在小面積區域消毒效果佳,但要避開火源,小心居家安全。如果酒精不夠用,大面積區域可使用漂白水,但切記使用時要保護呼吸道,並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施信如呼籲,目前疫情嚴峻,但民眾切莫緊張,平常避開疫情熱區、不要去人潮擁擠處,盡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防疫措施,就能降低染疫風險。食/買外食回家,會不會帶病毒給家人?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採分流上班,外出上班時,可以自備餐盒,兼顧健康與安全。用餐時間避開人潮尖峰時間,吃飯時不要分心說話、分享食物,牢記飯前飯後都要洗手。若是買外食回家,會不會不小心帶病毒給家人?施信如指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1至2分鐘,可藉高溫破壞病毒結構,瓦解病毒的蛋白質、殺死病毒,也就不再具有感染力,降低用餐染疫的風險,吃得更安心。● 外出自備餐盒● 用餐不分食不說話● 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食物加熱消滅病毒衣/回家後衣服沒馬上洗,病毒會傳播嗎?在外奔波一整天,衣物是防止身體受病毒侵襲的功臣之一,返家後,務必馬上換掉外出衣物,避免病毒殘留。施信如指出,洗衣服經過洗、烘、曬等過程,完成後,衣物病毒量低。理想上,建議每日清潔外出衣物,但她也補充,如果沒有時間洗衣服,衣物靜置一至二日,「病毒其實也差不多死光了。」● 返家立刻換衣服● 每日清洗最佳● 沒空洗可靜置一至二日住/住宅密集處開窗通風,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嗎?返家後摘掉口罩、更衣,先洗手消毒,完成後才可接觸家庭成員。家中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外出常用的物品,如手機、鑰匙,定時消毒家中桌椅、扶手、開關等,吃飯記得要「公筷母匙」,環境保持通風。至於病毒是否可能因開窗而飄入?施信如表示,病毒藉由空氣飄入的機率太小,但容易殘存物體表面,建議注意電梯、按鈕等處。新冠病毒可透過懸浮微粒氣溶膠在密閉室內傳播,但只有小比例會逸散在戶外空氣中,暴露量必須視風向、風量、戶外溫濕度,以及陽光等狀況而定。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而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空調有否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很難有定論。雖然病毒飄入附近住宅的機率不大,但仍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檢疫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病毒排氣過濾設備。● 回家先洗手、定時清潔消毒● 環境保持通風行/自行開車就可以放心不被感染嗎?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處。她並補充,車子停在外面時,車內溫度可達60度,將口罩靜置在車內擋風玻璃下方3小時,也有消毒作用,若不是長期配戴,可以每2日替換1次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務必時時消毒● 開車者準備毛巾隨時消毒● 車停外面曬太陽有消毒作用
-
2021-05-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醫護實習生沒疫苗可打 家長批根本「去送死」
國內疫情嚴峻,本報接獲醫學系學生家長投訴,孩子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今年即將要去台北榮總實習,但疫情嚴重的狀況下,校方及院方決定讓實習日期照常(6月1日起),且未給予疫苗,根本是讓學生「去送死」。陽明交大表示,尊重實習醫院考量,院方也未將實習生安排在高風險科別,若實習單位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就有疫苗施打資格,但若沒有,仍須依指揮中心規定;教育部也徵詢各醫學系意見,認為實習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仍應到院實習。該名家長表示,有聽聞其他醫院延後實習日期,如長庚醫院就延至7月1日,且會發疫苗給學生施用;台大醫院實習日期也多有延後,甚至藥學系學生也已暫停實習。他批評,北榮既不給疫苗防護,又不延後實習日期,各單位又互推責任,讓實習生擔任醫護人員去送死。家長說,近日主動聯繫各單位,教育部高教司卻稱疫苗施打與否為衛福部權責,罔顧各醫學院校實習生在醫院實習風險;另詢問衛福部,卻又說是醫院的問題,醫院又回推給學校。他批評,各單位是在互相踢皮球,「我們現在是無政府了嗎?」。不過,家長也強調,為了不影響畢業及考照,他並不反對實習照常,但實習生必須先接種疫苗,給足武器才能上前線。他也提到,若將實習生定位為 「學生」,學生並無執照,無法做任何醫療處置,是否考量將延期實習;如定位為「醫師」,也應比照正規醫護人員待遇,給予疫苗。陽明交大則表示,若實習醫院評估認為實習可照常進行,學校則尊重醫院考量。另外,院方也未將實習生安排在在急診室,或是高風險前線的科別。陽明交大表示,醫學院實習是課程的一部分,學生需要準時畢業,若停止實習,將影響學生畢業或國考的時間。近期也有與實習醫院討論,若醫院因疫封院,就會改以線上操作替代,不影響實習時程,學生準時畢業,才能讓國家醫療人力獲得補充。至於家長主張實習生應施打疫苗後再上前線,陽明交大表示,若實習單位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確實就可有施打資格,但若沒有,就要依指揮中心排定的接種順序。教育部則說,徵詢各醫學系,實習醫學生即將成為正式醫師,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仍應到院實習(於照顧病人中學習)。若有院內感染疑慮,應彈性調整實習地點或實習方式,其餘實習醫院若已進行院區安全篩檢,仍可正常進行臨床實習。教育部表示,醫院應給予足夠的個人防護物資,並給予足夠指導,不得安排到風險單位實習(例如:收治確診病人的單位、急診室、室內室外篩檢站等)若實習場所發生群聚感染,因而暫停教學,教育部表示,實習學生(含醫學生)應暫停前往發生群聚感染單位實習,改至其他實習場域或以虛擬、其他方式代替實體課程。另外,實習學生或實習指導老師應自主健康管理,或依衛福部規定進行通報與檢疫隔離。榮總有將實習生納入員工施打疫苗,但仍有分高、低風險順位。實習生並非在第一線照顧高風險病患,施打順位比較後面。
-
2021-05-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民間防疫物資愛心一波波 醫護:熱騰騰葱油餅最暖心
因為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要延到6月14日,醫院、警察、消防單位等要持續堅持下去,從昨天起基隆很多扶輪社、民間單位、議員、宮廟等捐贈防疫物資給醫院、警政、消防等單位,有防護衣、酒精、面罩等,醫護人員說,還有炒麵,最暖心的是還有熱騰騰的葱油餅。副議長林沛祥與基隆扶輪社昨天捐贈基隆長庚醫院、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各400件隔離衣。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提供前線防疫及醫護人員所需要的資源,林沛祥說,希望透過捐贈隔離衣的行動,來力挺基隆第一線醫療防疫人員。市議員張秉鈞也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辛勞,23日協同愛心店家捐贈百份蔥抓餅,昨天再次協同廟宇捐贈百份炒麵,同時個人捐贈暖心物資,讓抗疫的醫護英雄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張秉鈞表示,感謝玉勅奉天宮理事長陳冠希響應,捐贈百份炒麵給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他也響應捐贈1000個醫療口罩及兩箱元氣什錦堅果飲。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秘書李玲美表示,感謝大家提供暖心的物資及口罩,讓醫護人員感受到溫暖。另外,立委蔡適應與扶輪社友昨天也捐贈1000件隔離防護衣、30桶75%酒精給基隆市消防局,支援第一線消防救護人員基隆市中區扶輪社呂政隆社長表示,前一陣子疫情爆發時,媒體報導多件個案在未誠實告知下,讓消防救護人員曝露在感染風險中,扶輪社友和蔡適應立委便號召募集物資,捐贈基隆市消防局。謝清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立委謝國樑、基隆市青溪總會總會長張耿輝、基隆市青溪婦女協會理事長陳秋雲等,昨天也捐贈百套防疫物資,包含100件拋棄式隔離衣、100支環保多功能守護面罩,給基隆市警察局、基隆市消防局等單位。環保多功能守護面罩,此面罩為R2R(回收再回收) 鏡框+兩片護目膠片可置換清洗輕薄好攜帶、組裝快速且方便。市議員鄭文婷表示,她在路上也看過警察值勤的時候,有民眾會向警察借用警察配備自用的筆枝使用,相信很多警察與郵務都會不吝於出借筆枝給民眾使用,然而如此一來就會增加人與人的接觸,在這個疫情肆虐的當口,也會讓警察與郵務陷入染疫的風險。有鑑於此,她捐助1000枝的防疫筆,希望能夠將這些筆枝分送給轄區的第一分局、南榮、忠二及延平所同仁,以及愛三路郵局投遞股、快捷股使用。
-
2021-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過敏感冒症狀與確診易混淆 專家揭不同之處
新冠肺炎確診症狀繁多,像是喉嚨癢、咳嗽、打噴嚏、頭痛和發燒都是可能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前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主治醫師徐嘉賢分享,過敏、一般感冒或新冠疫情的分別。他並提醒,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病患「接觸史、足跡」與確診者重疊,否則千萬別有想去「篩檢看看」的想法。過敏患者在疫情期間,常常會流鼻水、鼻塞或過敏咳、甚至氣喘,以上症狀容易跟感冒甚至是新冠肺炎混淆。針對過敏、感冒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徐嘉賢醫師日前在臉書表示,以過敏而言,時間比較固定、症狀不太會改變、沒有發燒,沒有味覺改變,但是長期鼻子過敏、鼻竇炎,也會同樣有嗅覺喪失或嗅覺異常;而氣喘不只會喘,有的人還會咳嗽,甚至有些咳嗽還會有痰音。至於一般感冒,徐嘉賢說,症狀大多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例如剛開始有打噴嚏、隔天流鼻水、隔天開始喉嚨痛等等,也可能會有發燒情形。徐嘉賢指出,新冠肺炎症狀千變萬化,很像一般的感冒,甚至是無症狀感染。而「味覺和嗅覺異常」雖然並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症狀,其他普通的感冒病毒也會發生,但是新冠肺炎的比例特別高,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是在染疫初期,病毒還沒有進入肺部之前的徵兆。他表示,上述病症唯一能夠確定的方法就是做篩檢,但奉勸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接觸史、足跡和確診者重疊」,千萬別湊熱鬧篩檢看看,因為在篩檢站、急診、大醫院,染疫風險或許更高。
-
2021-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周出現5例死亡個案 專家:確診數上升、死亡數提高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過去短短一周竟出現5例死亡案例,外界憂心英國變種病毒株在台死亡率恐大幅提高,對此,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確診人數提高,死亡人數也會上升,過去一周確診數達1000多例,死亡人數5例,死亡率為0.5%,小於新冠肺炎一般的死亡率 2%,尚在合理區間,並未有「在台死亡率提升」一說。英國變種病毒株有傳播力強的特性,施信如指出,目前未見到各變種病毒株「病毒毒性」提高的國際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提及,變種病毒的「傳播力」、「對疫苗保護力的影響」。過去一周,共出現5例死亡個案,分別為案1522、2095、2683、3097、3553,為6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男性,均是60歲以上長者。施信如表示,年齡是危險因子,長者年紀大、免疫力較差,比年輕族群更易染疫,重症、死亡比率也較高。然這些長者們發病至死亡的病程甚短,她解釋,上述個案中,有的Ct值僅19,顯示病毒複製速度快,大量病毒迅速侵襲長者身體,長者抵抗力差,無法像年輕人一樣有較佳免疫力,故難以抵禦病毒,發病至死亡間隔時間短。「長者常常有症狀,但覺得只是輕微不適,輕忽下,可能導致病況急劇下降,錯失黃金治療期。」施信如提醒,年長的確診者務必留意自身身體情況,若有些微不適,均要對外反映;政府關懷機制需多留意長者、有慢性病史者有無輕微症狀,以及早評估身體狀態,降低重症、死亡個案的發生風險。對於一般民眾,她建議,年輕的確診者常常症狀輕微、無症狀,不知自己已經染疫,此時不要親自去探望長者,可以電話、視訊代換,掌握長者身體狀況,同時減少長者染疫的風險。
-
2021-05-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台籠疫情風暴 醫院籲「別送物資」保護好自己最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台已有7家醫院護理人員或行政人員確診,今台大醫院也宣布院內的工程部同仁確診,採檢有10人感染。國人見到醫護為了守護國人健康,持續送物資至各家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呼籲「別再送了」,最好的愛心就是好好的保護自己,送物資會增加暴露於風險之中,此時此刻最好的方式仍是「待在家中」、「戴好口罩」,保持健康,才是對醫護人員最好的方式。疫情連環爆,雙北升級為第三級後,不少醫院守不住病毒傳播,紛紛宣布淪陷,為了幫助醫院挺過這段艱難時刻,不少民眾表達想要捐物資,幫幫醫護人員,讓他們能在這段時間內,能吃飽喝足。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說,各家醫院都已經宣布醫療降載,避免醫護暴露在更多的風險之中,他知道民眾都愛心滿滿,但是送物資在現在這個時刻中,恐是增加風險的作為,林口長庚不會再收任何民眾送的物資,也呼籲民眾好好待在家中,最好的愛心就是好好的保護自己。北部某區域醫院人員說,民眾捐來的物資都是有統一窗口處理物資,疫情尚未升溫時,通常請相關單位到統一定點領取,但此次疫情持續延燒,醫院服務降載,分組辦公,人力減少,同時也要求各單位避免不必要的交流,尤其第一線單位業務吃緊,還要撥出人力領取、分配物資,更為吃力。該名醫院人員表示,疫情從去年到現在,感受到許多民眾對醫療人員的支持,但此波疫情仍看不到盡頭,請民眾暫緩捐贈物資,一起在家,保護自己就是守護醫療人員。
-
2021-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保全醫療能量 高雄長庚明起暫緩非急迫性住院、手術
因應國內疫情升溫,配合中央防疫規定,高雄長庚醫院今下午發出公告,明天起暫緩非急迫性住院、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服務,院方表示,因滾動式防疫政策,無法事先逐一通知,盼病人、民眾配合與諒解。高雄長庚醫院公告指出,為保全醫療能量,以因應疫情發展需要,院方明天暫緩非急迫性住院、手術(門診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服務。高雄長庚醫院考量國內疫情嚴峻,隔離專責醫院醫療能量嚴重影響,在衛生局審慎考量下,以收治確診醫院及專責病房相關人員優先接種,暫停民眾接種,原有預約COVID-19疫苗施打特別門診明天起停診。院方表示,由於滾動式防疫政策,無法事先逐一通知,敬請病人、民眾配合與諒解,後續可憑預約紀錄來電改期,將隨時視衛福部疾管署政策調整,若有開放訊息,將同步在官網公告。
-
2021-05-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雙北仍正常上班上課 專家憂破口
雙北昨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為期兩周,至五月廿八日,但仍可正常上班、上課,其他縣市持續二級警戒,行政院、指揮中心呼籲大眾減少非必要移動。台北共同生活圈涵蓋區域大,卻維持上班上課,專家坦言,相信這是權衡之下的決定,但恐有防疫破口。台灣本土病例突激增一百八十例,有些人主張直接「封城」防堵疫情。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坦言,大台北生活圈重疊,恐有防疫破口。但呂俊毅也說,封城等同全面停擺,影響非常大,也要考慮疫情熱區居民憂心染疫而到外地,移動過程中不慎傳播病毒。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建議,指揮中心應呼籲民眾沒有必要的跨區活動盡量減少。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也表示,除基本的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外,更重要的是持續提供疫苗,願意接種者趕緊去施打。隨著全台灣醫療體系壓力愈來愈大,民眾恐紛紛赴醫院進行篩檢,呂俊毅期盼,大家需主動了解疫情危險性,減少批評或猜忌,也許現行防疫制度不夠完善,但可滾動式調整。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雲端醫療腹膜透析 在家很安心
運用雲端科技管理腎臟病透析治療已是大勢所趨,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起展開「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患者可利用睡覺時間以機器自動洗腎,相關數值將同步上傳醫院端,護理人員可掌握患者洗腎狀況,當較不理想時可進行分析、判斷原因,進而聯繫患者處理或回診,期望將生病造成的工作與生活不便降到最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說明,林口長庚共有一七八位腹膜透析患者參與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雖然還需要更多成果來了解雲端科技對腹膜透析治療的幫助,但計畫執行一年多來已累積許多數據及良好經驗。計畫參與者田先生為食品公司負責人,五十五歲已必須洗腎,去年開始搭配雲端醫療管理系統。田先生表示:「雲端醫療管理平台有助醫護人員掌握我每天的洗腎數據與現況,宛若醫護人員就在家中,感到十分安心。」雖然腹膜透析搭配雲端技術能為患者帶來良好照護,但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必須經過多方評估。田亞中指出醫療成本、患者自主性和居家智慧醫療趨勢等都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其中「醫病共享決策」(Share Decision Making, SDM)環節更至關重要。田亞中指出,每家醫院有各自版本的醫病共享決策評估量表,在「工作影響」評估可能稍有不同,患者可積極與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自己治療方式。●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tWbeIO
-
2021-05-11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在家洗腎+雲端醫療 腎友留職場
台灣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人口超過九萬人,有一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黃金勞動年齡層,且根據最新腎友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腎友認為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響應世界腎臟日,三大腎友團體、及學界代表齊聚,借鏡國際間居家透析優先的治療政策、及林口長庚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階段性成果,探討不同透析治療對就業的影響,幫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鞏固台灣黃金勞動力。腎友是重要勞動力 但四成被減薪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分析,台灣透析患者在二○○八至二○一二年的存活率近五成五,優於歐洲、加拿大等國,然我國過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的黃金就業年齡層。黃尚志說明,社會普遍忽略腎友其實也是重要勞動力。如何輔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儼然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解腎友就業狀況及透析治療後對工作的影響,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社團法人桃園市腎友協會等三大腎友團體針對卅歲至六十四歲全台洗腎人口進行「二○二一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七成腎友憂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六成腎友因洗腎而感到經濟壓力、四成腎友面臨降薪,當中降幅高達二萬元的人不在少數。洗腎影響工作時間 只好離開職場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從大學時期便因病洗腎,曾經歷求職階段,格外體會腎友工作權得來不易。她不諱言常有腎友在面試時,遇到雇主提出:「會不會工作到一半體力就不行了?」等問題;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也分享,的確有腎友反映遭雇主質疑無法承擔工作。除了擔心體力下滑外,問卷也顯示「工作時間受影響」是透析患者因洗腎而離開職場的主因之一。洗腎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九比一,前者需每周至醫療院所至少三次,雖時間限制較多,但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讓部分腎友感到更安心;後者則可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在家自行操作,治療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較能維持正常生活步調。香港腹膜透析優先 就業率六成六觀諸國外經驗,採腹膜透析優先政策的香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腹膜透析比率達七成三,創近六成六的高就業率。而越南政府今年三月發布最新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與管理指南,建議末期患者優先進行居家透析治療,以對抗疫情與維持工作。雲端醫療腹膜分析 更能自我照護除國外案例,台灣也有居家透析治療的良好經驗。田亞中分享,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多前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透過居家透析結合雲端管理,不只協助醫護人員有效掌握腎友居家透析各項生理數值,增進醫病關係;居家透析也有效維持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降到最低,幫助腎友維持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狀態。田亞中建議,腎友在選擇透析治療方式前,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將工作型態、就業意願等列入評估。吳鴻來積極鼓勵腎友,職場中仍有許多友善的雇主對罹患腎病的職員給予理解與彈性,勉勵即將或是已進入洗腎的年輕腎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工作!」且雲端科技進步,黃尚志表示,經適當的治療後,腎友也能獨立自主,甚至繼續發揮專長回饋社會。盼大眾提升對透析治療執行方式的認識,並共創友善腎友的工作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2RYLlcZ【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10 新聞.元氣新聞
阿扁躺病床變電線人 陳致中透露父親症狀
前總統陳水扁今天上午在臉書PO出一張近況照片,他著醫院服裝躺在病床上,上半身纏繞著線路、醫療儀器,他寫到「這樣的檢查已經N次,只要還能呼吸,活著就有希望」。陳水扁也發文自嘲「阿扁不是天線寶寶,卻是一夜的電線人」,他也解釋,自己不是電擊急救,不是小針美容或遭綁票凌虐,而是睡眠呼吸的檢查,「對扁而言,這樣的檢查已經第N次」。陳水扁兒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表示,父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宿疾,過去曾在北榮、中榮各動過一次手術,曾經是重度程度,手術後有進步成中重度,睡眠狀況略有改善,但每年要再檢查一次,這次檢查是上周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在醫院住了一晚,檢查報告還沒出爐。陳致中提到,父親除了呼吸中止症困擾,還有腦神經病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類巴金森氏症症候群、漏尿及手抖等症狀,隨時掛著尿袋。父親及母親吳淑珍身旁各有一位看護照料。陳水扁近期的重心是主持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談勵志人生故事等,陳致中說,父親很用心準備,這也是一種情境式治療,有益身心健康。
-
2021-05-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今起軍人、65歲以上長者擴大接種 各醫院預約人數爆滿
華航、諾富特事件愈演愈烈,現有31人確診,7起家庭群聚,專家紛紛呼籲加速疫苗接種,提升群體保護力,今起,指揮中心自開放第7、8類接種對象,軍人、65歲上長者等均可開始施打,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李映樺表示,目前每一診約40至60人,今天加上現場掛號,院外人士已有61人接種;台北長庚醫院今日新冠疫苗接種門診共70多人預約,其中4人是65歲以上長者,其中27位為65歲以上長者,將於下午開始接種;目前台大每日提供100至120位公費疫苗名額,已接近額滿,現場人工掛號者中,近半數都是長者。台大醫院表示,台大每日公費疫苗接種名額約100人至120人,每日自費名額有200人到240人,醫院每日共提供350人接種,除網路掛號外,另提供現場人工掛號。此外,針對當日到院看診的65歲以上長者,院方也會詢問有無接種疫苗的需求,若有,會另外安排施打,台大醫院表示,今日掛號已接近額滿,現場掛號者中有近半都是65歲以上長者;從網路掛號上來看,目前台大醫院公費疫苗門診預約到5月17日都已全部額滿。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新光醫院一日施打6瓶AZ疫苗,每日公費疫苗接種名額共60人,上周因華航、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自5月3日起,每日公費疫苗接種均預約額滿。洪子仁指出,之前公費門診平均有20人預約,如今打氣直接上升3倍,未來1、2周的門診也已預約額滿,除可能與近日華航機師衍生案件相關,今日擴大開放之第7、8類對象中,軍人有服從性高的特質,長者人口基數多,且根據國外研究,65歲以上長者接種AZ疫苗後產生副作用比例較其他年齡層低,自然提升接種人數。未來一周後若打氣仍居高不下,新光醫院擬配合指揮中心,視情況評估是否加開門診。李映樺表示,目前針對公費疫苗接種榮總開2個診次,分別給員工和院外人士接種,每一診約40至60人,前幾周院外人士大約都30至50人接種,但今天加上現場掛號,院外人士已有61人接種,其中27位為65歲以上長者;下午的診次,也會因應長者接種將院外人士的診次加開至80人,並視情況調整到員工診次接種。台北長庚醫院表示,今日新冠疫苗接種門診共70多人預約,其中4人是65歲以上長者,將於今日下午開始接種。馬偕醫院則表示,平日新冠疫苗門診,每診掛號人數50人,自今5月10起至5月24日皆已全數額滿,疫苗施打十分踴躍。內湖三軍總醫院的公費新冠疫苗門診,自今起至5月14日本周五,上午診與下午診皆全數額滿。北醫附醫表示,不論公、自費疫苗門診都是下午才開始接種,各一個診次,因此目前無法預估65歲以上長者接種的情形。
-
2021-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模擬機成破口? 專家建議:應召回重採
華航、諾富特群聚再增確診病例,昨天公布的染疫機師(案1183)因模擬飛行訓練與曾赴酒吧機師(案1153)近距離接觸。但這名機師因4月24日接受機師專案採檢時結果為陰性,加上和赴酒吧機師的接觸時間與疫調時間僅差一小時,而未被列為接觸者。對此,專家建議,教官會帶許多學員,需要特別予以關注;且教官、學員有時空交疊性,最好召回相關人員再次採檢。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華航、諾富群聚案,感染人數眾多,且整個傳播的初步感染源是哪幾個到現在仍不明,,因此要去抓每一個人的匡列時間點很困難。之前專案採檢就算採檢陰性,不代表就沒有染疫,如果太早採檢,尚未發病檢驗陰性;太晚採檢也已過傳染期,核酸檢測轉為陰性。但邱政洵說,至少指揮中心專案採檢時除了檢驗核酸外,也檢驗抗體的動作是對的。不過邱政洵說,因為發病時間難掌握在同一個時間點,不能讓發病者「一個蹦一個」再去匡列,首先應用一個大框將所有人都先匡住,再針對個案動線、疫調找出高風險族群。就算不能對大框裡的對象做頻繁篩檢,至少也要針對高風險族群頻繁採檢。尤其有些人之前採檢陰性後又被派飛,如不能延長居家檢疫期間,也應在居家檢疫加上自主健康管理後,於第14天或第21天再採檢,才能更確定沒有感染。而昨天公布染疫的機師教官在5月2至4日自我健康監測期間,連續三天參加模擬機訓練,在狹小的駕駛艙裡塞進10人左右。但指揮中心卻說,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可正常上班,而模擬飛行訓練是上班的一環,個案全程配戴口罩,並無違規問題。邱政洵說,還是要考量整個機隊運作還有整體工作,但考量教官面對許多學員,加上模擬駕駛艙密閉、狹小,這些族群本身就要予以關注;而這些人就算之前專案採檢陰性,也建議重新召回採檢。相信指揮中心會有審慎的考量。
-
2021-05-0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膽結石多在檢查才發現!醫指16個風險族群多留意
文/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 錢政弘醫師 很多人是做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出現?通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先將可能的原因整理出來,讓大家回憶看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這些NG行為,以免石頭越長越大。 除了年紀大和女性這兩個危險因子之外,以下族群要特別留意,得到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常常腹痛的話,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高油脂飲食有近80%的膽結石是膽固醇結石,石頭是黃色的,主要的成分是「膽固醇」,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油和脂肪,會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形成結石。所以結石是油脂食物吃太多,不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是得腎結石。 缺乏運動、日常活動量少的人我最常遇的職業是會計,他們必須長時間做著辦公,整天下來缺乏活動會使得腸胃蠕動變差,膽囊也跟著不收縮。另外運動會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是膽酸的前驅物,膽酸合成增加可以減少膽固醇結石形成。運動還會誘發身體釋放神經賀爾蒙,促使膽囊收縮排空膽汁。有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5小時,就會增加結石發生的機率,所以坐太久的朋友,要找時間站起來動一動! 三餐不定時的人長時間禁食(沒吃東西,兩餐隔太久),沒有食物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就無法啟動「膽囊收縮素」分泌,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會促使小腸分泌膽囊收縮素,通知膽囊排出膽汁,這樣才能消化食物!如果太久沒有吃東西,膽汁淤積在膽囊內,結石會容易形成。所以工作太忙碌,三餐不定時的人,例如銷售員,警消,媒體從業人員,醫護⋯等,自己要找時間吃東西喔! 懷孕、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最近我才遇到一位37歲的媽媽,沒有三高,身材也標準,但是膽結石已經有三公分,他是生完雙胞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統計起來,懷孕會增加膽結石的機率,因為雌激素會減少膽鹽的分泌,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黃體素則會造成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懷孕的時候,大約有30 %的孕婦有膽沙,2%有膽結石。在生產完之後,60%-70%的膽沙會消失,20%-30%的膽結石會消失。懷孕時或生產完後,常常上腹痛要小心是膽結石出現了! 體重迅速下降特別在減重手術後會發生,這是因為卡路里攝取減少促使膽汁淤積,脂肪的溶解也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所以瘦太快的時候,也要小心膽結石出現。 肥胖肥胖的人膽固醇合成的量較多,分泌至膽汁中的量也多。特別肥胖的女性,得到膽結石的機率可以高達七倍,而且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男性的話機率就小一點。 糖尿病和有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血中胰島素上升會促使肝臟接收膽固醇,進一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另外會減少膽酸的分泌。 血脂肪異常多數的研究發現血脂肪異常跟膽結石有關,例如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非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不過還是會看到有些人血脂肪都正常,但仍然有膽結石。 肝硬化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色素結石(石頭是黑色的),有15%有膽固醇結石。因為肝臟代謝異常的關係,膽汁中的膽色素增加,膽酸分泌減少,膽囊的蠕動變差造成。 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紅血球溶血會導致膽色素增加,膽色素增加會形成色素結石。 膽道發炎在膽道中有細菌感染容易造成色素結石形成(顏色是棕色的)。十二指腸有憩室也容易有色素結石產生。 發炎性腸炎克隆氏症患者,常合併小腸末端病灶,影響膽酸的吸收,得到膽結石會高兩到三倍。 脊椎損傷機率高兩倍,原因不明,可能跟膽囊收縮調控有關。 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同時有膽結石的比率較高,有多1.5倍。兩者也許沒有直接因果關係,我想應該是跟少活動和飲食有關。 使用特定藥物特定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全靜脈營養注等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率。 膽結石家族史有些家族不只一位成員有膽結石,可能跟家族的飲食習慣有關,或是遺傳性肝臟酵素缺損,使膽酸合成不足所致。 《延伸閱讀》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防範胰臟發炎,別吃太油、喝太多酒,醫:3大族群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