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酪梨
共找到
335
筆 文章
-
-
2022-03-04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餐餐水煮、吃油會胖?營養師:選對5種油讓你健康瘦!
我們可能常聽到減肥就是要少油少鹽,餐餐都只吃水煮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人體缺乏脂肪不只對減肥沒有幫助,還會讓身體更不健康!讓營養師「孫語霙」告訴你5種好油,減脂更輕鬆!孫語霙說明,好的油脂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讓飽足感更好,特定的脂肪酸就像是身體的清道夫,除了可以降低血脂肪、預防心血管疾病、讓頭腦思緒更靈活,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對於減肥或是健康都很有幫助。營養師跟大家介紹了5種好的油脂,分別是堅果、橄欖油、苦茶油、酪梨以及魚油,影片中也有教大家簡單挑選堅果的方式,才不會不小心吃到熱量炸彈,詳細內容快打開影片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增肌的飲食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得美味又健康!原始影片營養師愛碎念 YT孫語霙營養師 FB延伸閱讀斷食為什麼不會瘦? 八大變胖原因別再踩雷!喝了不怕胖!減醣也可以喝的五色拿鐵「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少吃澱粉、甜食血糖還是高? 營養師曝「低GI飲食陷阱」:很多糖尿病人都吃錯了
不少人抱怨:「我已經少吃澱粉類的食物,為什麼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其實,血糖的高低,可能跟所吃進的食物GI值高低有關係! 高GI值食物 血糖上升速度較快GI值,中文稱為「升糖指數」,指的是當人體吃進食物後,造成血糖上升速度的快慢數值,若吃進高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較快;相反的,攝取低GI值的食物,血糖上升速度則較慢。(推薦閱讀: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想要控制血糖指數,第一步就是做好飲食管理,尤其糖尿病患的飲食原則應堅持「低GI飲食」,因為低GI食物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較慢,餐後血糖上升的幅度自然相對較少,就能達到控制血糖的功效,進而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推薦閱讀:糖尿病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 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挑選低GI食物 6守則跟著做但該如何選擇低GI食物?相同熱量的食物,會因為食物的種類、烹調方式、來源及含纖維量的不同,導致GI值的不同嗎?張斯蘭說明,健康且正確的低GI飲食,還是有幾個配合要件,以下列出6項原則做參考:1、盡量攝取食物原本的樣貌:愈精緻的食物,GI值則愈高,高GI的食物(GI值≧ 70),像是太白粉、糕餅、餅乾、烘焙類、白飯、白麵包、白麵條等,餐後會使血糖迅速飆升,建議避免食用,應攝取而未加工過且盡量愈是原始的食物,GI值才會愈低。(推薦閱讀: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2、纖維量愈高,GI值愈低:因為纖維質有助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蔬菜類纖維質較高,所以GI值普遍較低,特別注意的是,除了馬鈴薯的GI值較高外,其餘的蔬菜多半都是纖維含量愈高,GI值就愈低。(推薦閱讀:不甜的水果不會影響血糖可以多吃? 含糖量其實沒差!這些無糖食物也是陷阱)3、總熱量不應過高:雖然攝取低GI值的食物可以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但攝取的總熱量若過高,仍然無法達到控制血糖的要求,正確做法應該是選擇低GI食物的同時,也配合總熱量的攝取,才是達到控制血糖的正確做法。(推薦閱讀:低GI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 4、適當分配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攝取量:一般而言,人體每日正確的熱量分配應該是醣類不超過60%、脂肪不超過30%,蛋白質約為15%。老年人或腎臟功能不佳的病患,對於每日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視病情而定。5、選擇品質好的油脂:油脂好壞對於糖尿病患可是相當重要的,應少攝取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固態油脂食物,正確做法應是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且避免攝取油炸、油膩的食物,否則可能會使糖尿病患病情惡化,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會。 6、選擇食物質量並重:最常吃的主食不外乎是米飯、麵條等,雖然這些食物是供應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但因米飯、麵條的GI值高,讓許多糖尿病患不敢吃;其實,只要能配合一些低GI的食物一起進食,配合更恰當的烹調方法,就可改變血糖吸收的速度。(推薦閱讀: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特別注意的是,雖然蛋白質及脂肪這兩類食物,均會影響碳水化合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速率(含量愈高,GI值愈低),但若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應遵循營養師的建議,切忌盲目亂吃;而攝取過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攝取蛋白質及脂肪這兩類飲食,應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美CDC公布「10種食物」控血糖、防糖尿病! 蛋、酪梨、魚類都上榜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
2022-02-20 養生.運動健身
重訓新手該注意哪些?專家揭基礎重訓的重要觀念
重訓基礎菜單多數的初學者總是迫不急待想跳到進階版的訓練,其實,新手若是想獲得最佳的重訓效果,能夠有一套規劃良好的訓練菜單非常重要。一份設計良好的訓練菜單需包含下面列舉的基本元素:重視暖身:我在初接觸重訓時老是想跳過暖身。暖身很重要,做好暖身可以讓身體有所準備,安全地完成當天的訓練。堅持六十分鐘的訓練:每回合的訓練,從暖身、訓練到伸展操,林林總總加起來約一個鐘頭的時間。練太多或練太少都不恰當。複合項目做開頭:以時間和效果的觀點來看,複合項目可以為我們帶來最大的效益。像是深蹲、硬舉、划船和臥推等,這些複合項目都需要用到多項肌群,強度最高,我們需要趁著一剛開始體力最佳時完成。不連續兩天訓練同一部位的肌群:對於初學者而言,一週三天全身訓練是最理想的選擇,身體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時間,你也不會有連續幾天訓練到同一塊肌群的問題。讓我們不厭其煩的再次重申,肌肉和肌力都不是在健身房練的,是練完之後給予身體足夠的修復,肌肉和肌力才會生成。漸進式訓練:這是進步的關鍵因素!肌肉需要不斷地受到挑戰,如果老是重複相同的重量、相同的次數,肌肉要從哪獲得變強壯的動力呢?伸展放鬆是必備:在訓練之後,要好好利用身體還在很溫暖的狀態做伸展,靜態拉伸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韌度。主要肌群以下是我們要訓練的重點肌群,我們先初步認識,之後會做更詳細的介紹。腹肌與核心:人們一提到練腹肌,通常都會先想到仰臥起坐。這個項目的效果雖然不錯,但卻還有更能有效鍛鍊中段核心的運動項目,比方棒式。手臂與肩膀:說到訓練這個部位,健身者總是著重在二頭肌,然而上臂也包括三頭肌,這是讓手臂更加壯碩的關鍵。人們有時會用「三角肌」來統稱肩膀的肌肉,三角肌其實是由三個肌束所組成,分別是前三角肌、中三角肌和後三角肌。背部:我們可以利用下拉和划船來訓練背部肌群。胸肌:臥推可以說是胸肌訓練的榜首項目,而我們可以看到其效果的確是不辱榜首之名。腿與臀肌:人想要走動就需要用到大腿,不管是起身抱小孩、出門慢跑或開車,即使是站著不動,都得要大腿來平衡身體。因此,若能加強腿部與臀肌的力量,對日常生活會有很大的效益。重訓與有氧運動這兩項運動的比重取決於個人的需求,如果你當下的目標是減脂,那重訓搭配有氧可以效果加乘。把正式的有氧運動加到日常的訓練菜單中,像是使用跑步機、橢圓機、飛輪等健身器材,一次跑足二十∼三十分鐘,或是步行健走等。拜現代科技所賜,運動記錄變得容易好上手,建議大家可以使用手機或是運動手錶上的應用程式來做追蹤。若是你的目標是「增肌」,那麼有氧運動就不是必要項目。練重訓就能得到有氧運動對心血管健康的效益了。重訓與營養均衡的飲食,攝取大量的蔬果與補充足夠的水分絕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在開始練重訓時,你要加強均衡營養的攝取,而不要只在卡路里上斤斤計較。蛋白質可以說是建構與維持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我建議每餐至少要攝取一份蛋白質。可以的話,要盡量選擇瘦肉和低脂乳製品。另外,脂質的攝取也不容忽視,我們要選擇身體所需的優質脂肪,像是鮭魚、綠葉蔬菜和堅果中的omega-3才能發揮良好的作用。儘可能邀免高脂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有一段時間,人們視碳水化合物為洪水猛獸,然而我們不能否定優質碳水對健康至關重要。另外,蔬果也是飲食中的必備要素,它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成份和維生素。要讓重訓獲得最大效果,訓練前後的餐點影響很大,需要在訓練前後的三十∼九十分鐘之間進食。我建議餐點要含有蛋白質、碳水和脂質。可以利用右表項目來製作健康的餐點,像是二湯匙的花生醬加香蕉,再來一杯低脂牛奶,就是一份完整的餐點。或一杯低脂希臘優格加莓果和三十公克的堅果;也可將蛋、綠葉蔬菜和九十公克的雞肉一起煮,便營養滿分。再發揮一點創意,做一道鮪魚酪梨蓋飯,這些都是涵蓋三大營養素的美味佳肴,能給你滿滿的能量。趕著上健身房的話,也可以先吃水果和一把堅果,快速提高身體的能量。另外,最重要的是隨時補充水分。※ 本文摘自《初學者基礎重訓指南》。《初學者基礎重訓指南》作者:凱爾.亨特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9/30
-
2022-02-08 養生.聰明飲食
蛋、酪梨、魚類都上榜!美CDC建議吃10種食物控制血糖防糖尿病
你知道嗎?想預防糖尿病,飲食其實非常重要,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糖尿病主要目標為控制血糖以及預防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慎選食物。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數據指出,有大約1億的美國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其他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等問題,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非常重要,以下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1.富含優良脂肪的魚類:包括鮭魚、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魚類,都含有omega-3脂肪酸、DHA和EPA,可減少發炎並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有益於心臟健康,研究指出吃富含優良脂肪的魚有助於調節血糖。2.酪梨:研究顯示這種熱帶水果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不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還有穩定血糖的功效。在沙拉或三明治上,放上美味的酪梨片是不錯的選擇。3.核桃:堅果是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優良來源,有助於穩定血糖。2018年發表的1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4小時內吃過核桃的參與者,與沒有吃堅果的人相比,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少了一半。生吃或將核桃烤過後再吃,都是完美的隨身零食。4.蘋果醋:醋是一種古老的滋補品,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的說法,蘋果醋對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或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反應,有顯著作用。建議將蘋果醋當作沙拉醬或作為滋補品來食用,也可以在吃早餐30分鐘前喝1到2湯匙用水稀釋過的蘋果醋。5.肉桂:發表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護理期刊》上的1項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肉桂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三酸甘油酯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總膽固醇皆同時降低。由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甚至更多,因此這些指數的下降,對第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在日常飲食之中,也能在希臘優格、早餐燕麥或冰沙上撒上肉桂。6.綠色蔬菜:綠色蔬菜的熱量較低,容易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因此對於血糖數值不會造成顯著的影響。菠菜、羽衣甘藍和其他綠色蔬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許多醣尿病患者往往缺乏維生素C,建議適量補充綠色蔬菜。7.蛋:2019年的1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等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全天的血糖控制。最近的研究推翻了吃雞蛋會導致心臟病的舊假設,新的研究表明,每周吃6到12個雞蛋的飲食模式,並不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8.奇亞籽:根據Healthline的報導指出,奇亞籽是糖尿病患者的絕佳食物,因為它們的纖維含量非常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極低,可以透過奇亞籽中的黏性纖維,減緩食物通過腸道時的消化速度,來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9.豆類:價格平實、營養豐富且超級健康的豆類,可以幫助預防和控制糖尿病。豆類的升糖指數很低,這使它們成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選擇。臨床也證明豆類可以改善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空腹血糖和心血管危險等因素。10.希臘優格:一項針對超過10萬名參與者的所進行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飲用6至8盎司的希臘優格,能夠使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8%。(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愛吃麵包、土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 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
2022-02-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身體脫水 可用調味料自製電解質水
一般人在劇烈運動、洗熱水澡或者是做過桑拿浴之後都會大量出汗,感覺心跳加快、有頭暈疲軟的現象。另外,在拉肚子或者是嘔吐不止時,也會感到身體虛弱酸軟無力,這些可能都是因為體液流失而造成的。許多人認為,補充體液就是大量喝水,其實體液中除了水分之外還有大量電解質,脫水時光是補充水分是不夠的。顧名思義,電解質就是帶有電荷的物質,身體的功能都要靠電解質裡小小的電流來運行。比如說,控制心跳節律、肌肉收縮,還有神經細胞訊息傳遞的過程。脫水之後,人的器官功能也都停擺;嚴重時可能喪命。根據生理科學家分析,身體中所需要的電解質如鈉、鉀、鈣,鎂、氯化物和磷酸鹽,都存在於天然的食物和飲料中。最普通而常見的就是牛奶,含有豐富的鈉、鉀和鈣。另外如橘子汁、番茄汁、葡萄汁等都含有豐富的鉀、鈉和鎂;椰子汁更含有低糖和高量電解質。在養生保健上,日常食物中最好加入菠菜、酪梨、羽衣甘藍和香蕉,來保持體液中電解質的平衡。根據生理科學會報的建議,生病脫水時,可利用手邊的調味料自製適量的電解質水。比如,用一升的開水或是礦泉水,加入六小茶匙糖,還有半小茶匙鹽,溶解攪勻之後就可以飲用。這樣的話,即使是因為拉肚子或者嘔吐的人,也能夠在不傷害腸胃的情況下,達到補充體液的目的。
-
2022-02-06 新聞.健康知識+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不管應酬還是和朋友狂歡,放縱飲酒過後,常要付出宿醉的代價。坊間流傳很多宿醉療法,專家表示多是迷思。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宿醉?酒精對胃黏膜來說,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刺激物,在飲酒經過一夜之後,胃部會有空洞、噁心感。另一方面的問題出在大腦,酒精會觸發大腦中負責檢測血液中毒物的特定區域,該區域會引起噁心、嘔吐的反應,以幫助身體清除毒素。宿醉也被認為是酒類飲品中,一種被稱為同屬物(congeners)的化合物引起,它是在製酒發酵過程中的副產物。當你喝酒的時候,就是在強迫身體同時代謝酒精和同屬物,這也是宿醉產生的原因。同屬物的理論有助解釋,為什麼威士忌這類深色酒品,比清透的酒類帶來更可怕的宿醉。一項研究指出,波本威士忌是同屬物含量最高的酒品,伏特加則幾乎沒有。要避免宿醉,或讓身體盡快從宿醉中醒來,專家提供以下幾個方式:喝酒前先吃點東西食物可以緩解酒精對胃壁的刺激。在飲酒前或飲酒中進食,都可以透過減緩胃排空的速度,幫助身體漸次處理酒精。這可以改變酒精吸收到腸胃道的速度,並使酉每系統有時間分解酒精。遵循1:1原則在喝酒前喝大量非酒精飲品,也有助預防宿醉。建議在每杯酒之間穿插一杯開水。上床睡覺前,可喝一點電解質飲料,幫助身體保持更多水分。補充電解質雖然白開水是補充水分、避免酒後脫水的最佳飲品,但飲用含電解質或含鹽的飲料,是治療宿醉頭痛的有效方法。運動飲料、番茄汁或大骨湯都是好選擇。吃一頓豐盛早餐吃一頓豐盛早餐,有助穩定血糖,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從食物中吸收的能量,將被肝臟利用,讓辛苦加班處理酒精的身體得到能量。早餐應選擇優質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例如雞蛋、酪梨吐司、一大碗燕麥和新鮮水果。小睡一下喝了幾杯酒後,看似沉沉昏睡過去,實際上的睡眠品質比平常差很多。雖然缺乏睡眠並不會導致宿醉,但會使症狀惡化。小睡一下可以減緩宿醉的不適。喝酒前別吃這些食物巧克力、番茄空腹喝酒會刺激腸胃,導致胃酸逆流。巧克力、番茄可能造成刺激,使胃酸逆流更嚴重。咖啡咖啡因的提神作用,或許可以讓你感覺不那麼醉或睏倦,但可能因而導致喝更多的酒,最後爛醉。高鹽食物喝酒前吃高鹽分的食物,會發生水腫問題。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 免疫權威醫師教你怎麼吃防癌、防糖尿病
食品金字塔內的食物,皆具有防癌功效大蒜位於計畫性食品金字塔頂端的食材,氣味成分異蒜胺酸具有抗氧化及解毒作用。紅蘿蔔紅蘿蔔的色素成分β-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力,是維持皮膚與黏膜健康的最佳幫手。洋蔥含有抗氧化成分異蒜胺酸與異硫氰酸酯,並富含寡醣,可促進腸內益菌生長。高麗菜富含異硫氰酸酯,具有超強防癌效果。高麗菜煮成湯之後,體積會變小,反而可以吃更多。生薑生薑可以溫暖身體,幫助維持最適體溫,活化免疫細胞。番茄番茄的紅色來自茄紅素,這是一種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和油脂一起攝取可以提升吸收率。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為了達到這一點,飲食習慣相當重要。下圖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癌症如今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疾病,曾有統計指出,兩人之中就有一人罹癌,列入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的食材,都是具有防癌功效的食物。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含有「植化素」(植物化學成分)。植化素是多酚與類胡蘿蔔素的總稱,是植物性食物擁有的機能性成分,超強抗氧化力可以抑制在體內作亂的活性氧。另一項關鍵是「食物纖維」。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可以完全排出體內的老廢物質,重整腸內細菌的平衡,讓好菌居於優勢,提升免疫力。此外,食物纖維也有助於避免血糖值和膽固醇上升。食物纖維分成不溶性和水溶性,煮成湯後可充分攝取水溶性食物纖維,毫不浪費。腸道健康後,也能改善糖尿病及肥胖納豆除了食物纖維之外,也富含納豆激酶等淨化血液的健康成分。海藻含有大量的褐藻醣膠與海藻酸等水溶性食物纖維,同時也富含各種礦物質。山藥特點是含有澱粉酶,具滋養強壯之效。特有的黏液成分也有助於抑制糖分吸收。菇類所有菇類都富含食物纖維,含有大量β- 葡聚糖等,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健康成分。秋葵帶有黏液的食材也富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秋葵含有大量β- 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酪梨除了食物纖維,還富含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風險的葉酸,及抗氧化成分維他命E。食物纖維有助於增加維持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當腸內細菌分解發酵食物纖維,就會生成短鏈脂肪酸。這項物質不只能促進腸內細菌增生,修復腸黏膜,還能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阻止脂肪進入細胞。總而言之,短鏈脂肪酸可發揮預防肥胖的效果,還可生成腸泌素,促進胰島素分泌,有效預防糖尿病。也就是說,只要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就能產生上述好處。※ 本文摘自《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作者:藤田紘一郎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1-28 癌症.飲食與癌症
才剛聽到罹癌,沒多久就走了!?沉默的器官,預防肝癌肝發炎8大飲食生活重點
肝是沉默的器官,卻是身體內重要的解毒和營養代謝的器官,因此肝臟在體內的重要性是無可取代的,我們平常就建議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中來做好肝的保養。護肝營養素1、維生素B群:每天記得攝取1碗綠色蔬菜,例如地瓜葉、花椰菜、青江菜等食物,因為維生素B群有助於加強肝臟在代謝毒素、三大營養素和酒精的功能。2、維生素C:每天選擇高維生素的水果,芭樂、奇異果、小番茄等,有助於肝臟的修復,減少發炎,維持體內抗氧化能力。3、優質蛋白質:足夠的蛋白質,蛋、奶、魚、豆類等,有助於肝臟的健康,但是要注意過量的蛋白質,反而易造成肝臟的傷害。4、穀胱甘肽:在肝臟解毒酵素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將脂溶性有毒物質排出體外,食物中可以挑選蘆筍、酪梨、菠菜、葡萄柚、番茄等。護肝注意事項1、預防脂肪肝:高油、高糖飲食習慣都會造成脂肪肝,而脂肪肝也是肝癌三部曲的前身,所以控制體重與規律運動可以有效預防。2、戒酒:過多的酒精在體內形成三酸甘油脂,囤積在肝臟,對肝臟造成慢性發炎的傷害,尤其是肝發炎的病人建議戒酒。3、不要亂服藥物:來路不明的藥物,容易造成肝臟毒害,建議不要自己隨便亂買成藥使用。4、不要吃發霉的食物:尤其是堅果類的花生、穀物類等,因為貯存環境不當,會產生毒害肝臟的黃麴毒素,所以建議要冷藏,而過期或是發霉食物也不要再食用。
-
2022-01-25 養生.聰明飲食
納豆傳腦出血住院開刀!營養師:5大營養素+4生活習慣,預防心腦中風
【2022/01/25編按】藝人納豆24日傳出腦出血住院開刀治療的消息,目前最新進展,他的經紀人在納豆臉書回覆指出,已跟納豆媽媽確認過,「豆哥人沒事!」營養師劉怡里在臉書撰文提醒大家,天冷時節好發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平時補充5大營養素加上4個生活好習慣,可遠離心腦血管疾病。每當天冷或是季節轉換的時節,常常會聽到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尤其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總是脫離不了腦血管疾病的問題。而肥胖、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病人正是腦中風 的高危險群,尤其與動脈粥狀硬化和高血壓更息息相關。除了要避開一些飲食中的壞習慣🤔,可以試看看在均衡飲食下,再提醒自己是否有特別攝取到下面文章中建議的護腦護心營養素。預防心腦中風從攝取這5大營養素做起:1、膳食纖維:多攝取高纖食物,有助於降低血脂與控制血糖,尤其是可以著重多選擇水溶性膳食纖維高的食物,例如:蘋果、水梨、燕麥、洋蔥、豆類製品。📣小技巧:三餐中有一餐可以改吃全穀根莖類(糙米、燕麥、地瓜等)來增加纖維量。2、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容易造成中風的《飽和脂肪酸》,有助於 血清膽固醇、LDL-C(壞的膽固醇)降低,所以烹調用油上,建議不要使用動物性油脂例如牛油、豬油,可以改用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芥花油、酪梨、堅果等等。📣小技巧: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3、維生素C: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食材可以選擇芭樂、柑橘、草莓、奇異果、甜椒、野苦瓜。📣小技巧:每天兩份水果中,選一份高維生素C的水果。4、高鉀食材:過多的鈉會使血壓升高,而一般外食的族群難免飲食較重鹹,易有高血壓的風險,所以可以選擇一些高鉀的食材幫助鈉的代謝,例如:莧菜、菠菜、空心菜、菇類、香蕉、小番茄等。📣小技巧:少喝一碗湯,多攝取高鉀綠色蔬菜。5、植化素:彩虹蔬果裡面的豐富植化素,例如番茄中的茄紅素、紫洋蔥中的花青素、柑橘中的生物類黃酮等等,都有助於心腦血管健康。📣小技巧:每天攝取2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和2種不同種類的水果。【延伸閱讀:血壓飆高立刻吞降血壓藥?搶救腦中風 別誤信3大迷思】4個生活習慣遠離心腦血管疾病1、建議戒菸🚬。2、減少飲酒的習慣,就算是飲用紅酒🍷,一旦過量,過多的酒精會造成體內三酸甘油脂過高,血壓上升,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3、規律性的運動🏃♀️:有助於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心腦血管疾病。4、良好睡眠可以穩定血壓並降低體內壓力荷爾蒙。如果將上述的建議都納入生活中,還是提醒大家要定期健康檢查,隨時掌握自己的血管健康喔!【延伸閱讀:腦中風復發機率高勿輕忽,做好「次級預防」遠離二次中風威脅】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除了超過發煙點是大忌 專家:煎煮炒炸都用同瓶油容易變質
去年疫情期間,許多平時不下廚的人,開始在家烹飪煮食,最重要的柴米油鹽不可少,其中油品的選擇,尤其需要費心。專家提醒,從煎、煮、炒、炸、冷盤沙拉、烘焙,習慣「一罐油用到底」的人要留意,每種油品特性不同、適用的烹調方式不一,一罐油用到底容易變質,產生醛、酮、酸等氧化物質,吃進體內很傷身。● 植物油的製作方式中華食品安全協會理事黃乃芸指出,一般食用植物油的抽取方法有兩種:1.壓榨法「壓榨油」就是用壓榨法,將原料經過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以及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適用於油脂含量高(超過50%以上)的原料,如:橄欖、芝麻、花生等。2.萃取法「萃取油」是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經蒸煮加熱後,以熱溶劑進行萃取,溶出油脂,再透過加熱過程,使溶劑揮發並去除。而在「加工助劑衛生標準」中,明確規範用於萃取食用油的溶劑種類及殘留量。適用於含油量不高的大豆、葵花子等原料。● 常見植物油的特性植物油的營養元素,主要含維生素E、維生素K,與血液、生殖系統功能關係密切。不含膽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不能被人體吸收,可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植物油中所含脂肪酸可以分為四類: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不穩定,易變質。如亞麻仁油、紫蘇籽油、奇亞籽油、印加果油等。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不穩定,易變質。如大豆油、葵花油、玄米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芝麻油、玄米油、花生油、沙拉油等。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穩定,較不易氧化變質。如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花生油、芥花籽油、果仁等。飽和脂肪酸穩定,較不易氧化變質。如椰子油、棕櫚油。● 用油前,先懂發煙點是什麼?黃乃芸指出,發煙點又稱冒煙點,是介於熔點與沸點間的溫度。油脂加熱後會起煙,只要達到發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產生醛、酮、酸等氧化物質,不利健康。她說,每一種油的化學式結構不同,對熱的安定性不一,耐受的溫度不同。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發煙點」。一般壓榨且未經精製處理的油脂發煙點較低,約170℃~200℃,較不適合高溫烹調及油炸,如:麻油、花生油、橄欖油。但使用溶劑萃取的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芥花油、葡萄籽油或棕櫚油等,均需經過精製製程,包括脫酸、脫色及脫臭等方式,移除油品中的游離脂肪酸、色素、氧化物及揮發性物質等雜質,以達到無味無臭且外觀澄清的目的,因此精煉過的油脂發煙點在200℃以上。植物油與烹調方式涼拌、低溫烹調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欖油水炒、炒菜加水悶鍋(100℃)沙拉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葵花油、玄米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芝麻油、玄米油中火加熱(160℃)的炒煮烹調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苦)茶油、酪梨油、芥花籽油。190℃高溫的煎、炸或大火炒烹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椰子油和棕櫚油、苦茶油如何判斷油溫?將一根筷子插到油鍋裡● 筷子底下看到油冒泡泡→約100-130度● 氣泡往上→約150度● 氣泡冒出表面→約180度給主婦的廚房備油建議為避免劣油危害,應根據不同烹調方式選擇油品。中華食品安全協會建議,廚房裡應該準備兩種油,分別為「涼拌油」和「煎煮炒炸油」,可以依照左列的表格選擇適合自己烹調的油,切記勿使用「萬用油」,一瓶用到底。每一種油都有其適合的烹調溫度,應依家中不同烹調方式去選用不同的油。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只吃菜不吃油?營養師:內臟沒保護 便祕更嚴重
有些注重養生的人,因怕胖或吃到不良油品,乾脆滴油不沾,所有食物都用汆燙。亞東醫院營養師吳宛真指出,油脂為六大類食物之一,不吃油脂除了會有皮膚疾病外,也會造成腸胃蠕動不順暢。她建議,三餐還是需要攝取油脂,且建議家中不要使用單一種油類,應準備多種油脂,才不會因為高溫烹調而產生反式脂肪。Omega-3、6、9 各有優勢,均衡攝取別偏廢。吳宛真表示,油脂是人體必須營養素,其中Omega-3和Omega-6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1公克油脂可以提供9大卡熱量,油脂的功能包含增加食物風味及口感,油脂感高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足感。油脂中的Omega-3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會影響其結構、硬度,也會影響中樞神經和視網膜的結構。Omega-6通常被認為容易造成身體發炎,但與幫助凝血、維持皮膚調節免疫系統有相關性。吳宛真說,在門診時,有些油脂攝取量過低的人,皮膚容易有濕疹等狀況。Omega-9是則可以抗氧化、降低膽固醇,攝取足夠的量有助於維持心腦血管健康,也可穩定情緒。只吃菜不吃油,內臟沒保護,便祕更嚴重。有些人為了防便祕,攝取大量青菜,但如果油脂攝取不足、加上喝水量不多,反而會讓便祕的狀況更嚴重。吳宛真說,適當攝取脂肪除了促進腸胃蠕動,也有保護內臟的功能,太瘦的人一旦遭受撞擊,內臟受到的傷害也會比較大。吳宛真表示,每種油都含有飽和或是不飽和脂肪酸,差別在於比例高低,重點在於需要均衡攝取各種油脂。例如,豬油是民眾常攝取到的油脂種類之一,因結構穩定,不容易被氧化破壞是其好處,但攝取過多就會增加膽固醇,對身體造成負擔。Omega-3較少攝取,可多吃鮭魚、鯖魚等。民眾常常覺得植物油比較健康,但植物油其實也含飽和脂肪酸,只是量比較少。她舉例,把Omega-6含量高的油類如大豆油、葵花油等拿來高溫烹調,就會變成反式脂肪酸,對身體造成危害。吳宛真建議,家中應該要多準備不同種類的油,並了解各種油類的發煙點,來決定料理方式。含有Omega-9最多的橄欖油發煙點低,適合涼拌,不適合煎炸;而酪梨油的發煙點比較高,就適合用在高溫烹調上,不會因高溫加熱產生反式脂肪酸。吳宛真指出,如果經常外食,就容易從肉類攝取較多油脂,這也是多數人攝取油脂主要來源。而一般人最少攝取到的是Omega-3,主要來源為亞麻子油、印加果油及魚油等,可藉由食用鮭魚、鯖魚等含有好油脂的魚肉獲得。參考地中海飲食模式,就可均衡攝取好油。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油脂攝取的最佳比例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1:1.5:0.8」其中又建議Omega-3和Omega-6最理想比例是1:1。吳宛真認為,一般人在用餐上,很難抓到食用油脂的精確標準,並不容易計算,她建議,民眾在Omega-3和9的攝取量比較少,可以參考地中海式飲食模式,減少吃肉的次數,在每周飲食比例中,增加食用魚肉的次數到2至3次,取代原本的肉類攝取量,就可以攝取到較均衡的脂肪酸。另外,市面上也有販售魚油商品,吳宛真說,食用人工補充劑是否比直接吃天然食物更有效,還是存疑,飲食習慣是長期的,藉由長期培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真正對健康有利。烹調兩大重點1.不要等冒煙才開始炒菜要知道油溫是否適中,可以一根竹筷插在油中試試,當筷子周圍開始出現小泡沫時,即為煎、炸或炒的最適當溫度。2.食材清洗完盡量瀝乾因為水分不但會使油鍋起泡、飛濺,同時也會促進水解反應,加速水解性酸敗。健康吃油法1.水油炒先放水,使用中、小火,等到水稍微滾了,再放油。這種做法為「水油煎法、炒法」。若直接用油熱鍋,溫度會直逼200℃至300℃,油質會變化並冒煙。2.水煮法使用滾水汆燙菜,將菜撈起,再拌油和調味。
-
2022-01-2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腹脹、腹痛...你多久沒大便? 專家認證「便祕救急法」:跟著做超順暢
根據國外研究數據,便祕盛行率高達15%。便祕,同時是年輕世代很常發生的胃腸科疾病。國內20至50歲年齡層有高達25%飽受排便不順之苦。但排除以上年齡層的便祕人口也不少。通常年紀愈大,狀況愈嚴重,65歲以上有便祕困擾的人占4成。至於,小學生也有3成有便祕的問題,其中又以女生的比例較高(4成)。生理機能運作正常時,一旦食物被送進胃部,就會刺激大腸(結腸)蠕動,進而將便便推向直腸,如此一來就會產生便意。不過,當下的便便都是前1至2餐的殘渣,因為食物從吃下去到排出體外、期間的消化吸收過程至少需要10小時。造成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便祕的原因可能是久坐、膳食纖維不足、水喝太少、過度節食、藥物或疾病等。改善便祕從日常做起1.排便習慣每天固定上廁所的時間,有便意時不要刻意忍耐,使用坐式馬桶時腳下踩小凳子有助於腹部施力等,都有助於改善排便不順的困擾。此外,現代人很多喜歡邊滑手機邊如廁,以為這樣是放鬆,卻可能讓身體以為「坐在馬桶上並不是為了便便」,要是身體習慣這樣的模式,要「順便」就更困難了。2.腹部按摩按摩腹部有助於刺激腸道。不妨利用睡前、早上起床前的短短幾分鐘,平躺於床上,膝蓋微彎,進行腹部按摩,從腹部右下方,以順時針方向、肚臍為中心,往左下方進行。記得要斟酌手部力道、下壓到一定深度(約3至5公分)才有效果喔。 3.運動習慣有氧運動多半能夠活動全身、幫助新陳代謝,像是快走、跑步、慢跑等都是很不錯、容易入門款。核心肌力訓練則有助於練習運用肌肉,有助於解便時正確用力,有些腹部訓練的動作,如仰臥起坐、空中腳踏車等,由於針對下腹做訓練,也能達到按摩腹部的效果。 4.充足水分與油脂充足水分攝取,水,指的是白開水。每日飲水量至少為體重X 30(如50公斤一天至少要喝到1500ml)。試著在早上起床30分鐘內、還沒吃早餐前,空腹時飲水300至500ml的水,有助誘發結腸反射,進而讓大腸產生劇烈蠕動。油脂有助於便便的推送,適量油才能維持身體機能,堅果、酪梨、橄欖油、玄米油等,都是很好的油脂選擇。 5.膳食纖維每天吃足2份水果,有助於改善便祕,鳳梨、火龍果、櫻桃、香蕉(要吃熟的香蕉,不熟香蕉會加重便祕)、梨子、葡萄等都富含膳食纖維。蔬菜類則有韭菜、青花菜、菠菜、白菜、筍、木耳。另外,也可多攝取優質的五穀根莖類,如糙米、地瓜、南瓜等。 大便卡卡救急篇便便一直留在肚子裡,累積多了腹脹腹痛、感覺很差。若是偶爾發生,可以嘗試一些救急的方法,例如適量攝取咖啡因、優酪乳、鮮奶等。另外,也有遇過病人是喝油(30至40ml)或早餐店冰奶茶來改善。如果上述都無法改善,可以在專業指示下使用瀉藥與浣腸劑,但不建議經常性使用,以避免括約肌失去動力,降低排便意願。(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便祕、缺鈣還有遺傳都會讓小腹微凸! 營養師揭「3個飲食自救法」:吃很重要
-
2022-01-20 養生.抗老養生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在做
發炎是一切大腦病變的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2004年2月號《時代雜誌(TIME)》封面以「發炎」(inflammation)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為題之後開始,大多數疾病都會探討與發炎的關聯。紅、腫、熱、痛是急性發炎基本反應,但是慢性發炎如同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腦部疾病也是如此。還記得之前提過腦部裡頭有膠細胞,膠細胞又細分成星狀細胞、寡樹突細胞、微膠細胞、室管膜細胞;其中的微膠細胞類似白血球巨噬細胞,其功能是保護腦組織,但是如果微膠細胞或是星狀細胞啟動了特殊發炎反應,可能會產生無聲的神經發炎(neuroinflammation)反應,如果沒有及時修復讓發炎持續發生,反覆持續釋放的發炎激素是會造成大腦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舉例來說,一旦發生腦中風或是腦外傷,包圍在血腦屏障BBB的星狀神經細胞會發炎破損,導致保護大腦的血腦屏障發生通透性改變,最後造成腦漏(leaky brain);同時微膠細胞會啟動發炎反應,釋放大量發炎激素,如此雙面夾攻,神經發炎的連鎖反應就此展開。剛剛提到的是腦內直接的中風或外傷導致的發炎,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但是腦外的因素會影響到腦內發炎嗎?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當身體遭受到感染、毒素汙染、自體免疫攻擊等因素時,這些狀況也會造成體內大量的發炎激素以及過量自由基反應,然後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穿越血管、血腦屏障BBB、迷走神經,甚至是室周區域(circumventricular organs,是大腦內部一塊具有豐富血管但缺乏完整血腦屏障的結構),同樣可以啟動微膠細胞的發炎反應,最後慢慢破壞腦神經系統。所以這個血腦屏障BBB非常重要,如果任何原因導致了BBB破損,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研究發現,肥胖、運動不足、空汙、壓力、失眠、腸道菌相失衡、荷爾蒙及內分泌失調,甚至是電磁波等,都會導致BBB滲透性改變,進而引起神經發炎。2016年英國腦神經影像專家維瑞爾•卡索拉羅(Valeria Calsolaro)在《阿茲海默失智期刊(Alzheimers Dement)》發表了阿茲海默症患者腦神經發炎的證據,他認為以病理解剖及神經影像科技的發現,類澱粉沉積尚不足以解釋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破壞,其實神經發炎才是主要的原因。2017年義大利分子生物及轉譯中心學者維倫提納•沙維(Valentina Salvi)在《神經老化前線雜誌(Front Aging Neurosci)》提出更詳細的解釋:當微膠細胞以及星狀細胞還處於非戰時,此時稱之為M0時期,當啟動發炎機制之後,會進入所謂的priming階段(也稱為M1階段),這priming可以做為啟動、初始或是促發來解釋。當這些微膠細胞進入M1階段,會進行發炎反應以殺菌或是清除異己,但是也開啟了組織破壞和神經發炎的骨牌效應,如果有足夠的抗發炎營養素支持,微膠細胞會進入M2時期,此時反而呈現抗發炎以及組織平衡修復狀態,是有益於大腦的。不過如果進入M1時期太久或是沒有注意到生活型態以及營養積極介入,則搞破壞的M1階段會邁入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之中。一位50歲的張先生,他在政府單位擔任重要職位,因為表現良好,已經升任單位最高主管。不過因為某次開會時發現前一天的會議事項一片空白,怎麼想都想不到而嚇到了;在太太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已經有認知功能障礙。當時他嚇的一時無法接受,因為自己的母親正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所以知道這疾病對於一個人甚至是家庭衝擊非常大。他太太陪同來找我的時候,我發現他有抽菸習慣,雖然一天半包,但也有30年菸史了;身體微胖的他,不只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血症,卻沒有規律服藥。應酬多,運動少,加上睡眠品質不好,這些都可能是導致大腦持續發炎,最後造成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記得在和他分析說明原因之後,他說我跟他解釋的太詳細了,要是能早點認識我,也許就能避開大腦發炎退化。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出一本有關大腦保養的書籍來教育大眾。保護大腦的第一步以下請各位參考一下,生活中是否有促進大腦發炎的不良生活或是飲食型態,請立刻改善:1.吸菸:吸菸所產生的自由基以及發炎物質太多了,裡頭的焦油以及上千種化學致癌物質不但會致癌,也傷害大腦。2014年的一篇研究發現吸菸會造成大腦氧化壓力激增,促進類澱粉沉積並啟動大腦的發炎反應,這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機會。2.糖及精緻碳水化合物:包括任何添加糖的飲料、可樂、蛋糕、甜點、糖果或是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麵粉、白麵條、白土司、甚至是白米飯等,都會增加血糖波動。這結果有二個,一個是過多的糖本身就是會促進發炎,產生糖化終端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AGEs)增加;第二,過多的糖會造成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這也會促進血管發炎,增加失智風險。美國布朗大學神經病理學家蘇珊娜•德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在2008年《糖尿病科學科技期刊(J diabetes sci technol)》發表一篇文章:在比較健康者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後發現,健康者腦內的胰島素平均含量高了4倍,同時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也高了10倍,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愈多就愈能正常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蘇珊娜‧德拉蒙特等人提出阿茲海默症可以稱為「第三型糖尿病」的理論。2020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神經科學家艾納貝利•錢伯斯(Annabelle Chambers)等在《歐洲神經病裡雜誌(Europathol Exp Neurol)》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發現這種AGEs會在神經細胞、星狀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中表現出來,雖然不確定是失智症的單獨風險因子,但的確會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內的類澱粉沉積以及神經老化。3.麩質過敏:過敏是身體對於過敏原的一種反應,近年來小麥麩質(gluten)在過敏疾病的探討已經眾所皆知。麩質是一種廣泛存在麥製品或澱粉加工品的蛋白質,也是俗稱的麵筋;是由麥膠蛋白(gliadins)和麥穀蛋白(glutenins)組成。我在治療所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時,一定會檢查急性或是慢性過敏原,這裡頭當然包括麩質。許多國外醫師也都強調無麩質(gluten-free)飲食對於控制發炎性疾病、大腦疾病、憂鬱等都有顯著好處。(編按:麩質存在在部分種類的麵包中。)2021年的重量級期刊《細胞(Cell)》有一篇重要論文,是以色列柴姆巴(Chaim Sheba)醫療中心學者阿隆•樂訥(Aaron Lerner)所發表,主題非常特殊:「食物即醫藥:麩質在神經退化疾病的角色」("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Gluten and Potential Role in Neurodegeneration),其中提到小麥製品裡的蛋白質,也就是麩質,可能會造成腸道菌相失衡 (dysbiosis);因此增加腸黏膜通透性,引起特殊交叉抗體反應,甚至是自體抗體的出現,攻擊了大腦中類似麩質的蛋白結構,而引起大腦退化疾病。4.酒精:酒精熱量高,每公克可產生7大卡,喝多了,肝臟容易發炎,會形成脂肪肝,令腹部肥胖不容易消除。過量的酒精也會傷腦,2017年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部醫師在《精神科雜誌(Psychosomatics)》發表一篇統合研究,從文獻中發現酗酒引起的失智盛行率,雖然每個國家數字不同,但是酒精引起早發型失智症達到10%、而晚發型失智症因酒精引起的比例約只有1.28%。不過也有研究顯示「適量」喝酒對於心血管有好處,問題在於何謂適量?我比較喜歡用美國標準杯的算法,不同的酒精濃度(alcohol by volume, ABV)有不同的標準,先看何謂「一標準杯」?酒精度為5%(ABV)的普通啤酒,一標準杯是指12盎司(360毫升);酒精度為12%(ABV)的葡萄酒,一標準杯是指5盎司(150毫升);酒精度為40%(ABV)的烈酒,一標準杯是指1.5盎司(45毫升)。對男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2標準杯,每周不超過14標準杯;對女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1標準杯,每周不超過7標準杯。但是如果一個人喝酒後臉容易紅,可能是解酒ALDH2基因有變異,那就更要少喝了,因為這種體質酒喝多了容易有咽喉食道癌的可能。5.不良飲食習慣:包括攝取過多的omega-6脂肪酸以及過少的omega-3脂肪酸,這會導致發炎;尤其是充滿油脂的大腦,失衡的脂肪酸會造成大腦發炎。另外高溫油炸類食物要少吃,因為油經過高溫處理後極不穩定,容易酸敗形成壞油,一樣會造成大腦發炎。也不要忘了反式脂肪,這是一種「反噬健康」的脂肪,這種植物氫化油惡名昭彰,會造成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失智風險。在許多的甜點、烘焙、糕餅裡頭加的酥油就是一種反式脂肪,雖然富含脂香,但是對心血管以及大腦真的不好。喜歡吃煙燻燒烤食物也要注意,食物在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 、異環胺 (HCA) 、或是丙烯醯酸 (AA) 等致癌又促老的物質,不但會讓身體發炎嚴重,也與肥胖、大腦發炎脫不了關係。6.促進發炎的生活習慣:包括睡眠不足、久坐不運動、長期以耳朵直接接聽手機等。長期熬夜會造成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這些都會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且不利於大腦在夜間清除大腦廢棄物質,當然就會增加失智風險及憂鬱傾向。久坐不動的3C族或是電視沙發族,不但熱量消耗降低、血管易發炎,全身容易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造成大腦損傷。因此要打造抗發炎的體質,對於維持健康、保護心血管以及大腦、降低癌症發生等都有其效果。基本上,平日必須要做到不吸菸(二手菸以及三手菸也是)、節制飲酒、多喝水、多吃原型少加工的食物、少吃精緻澱粉及糖、並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適度運動、不熬夜以及舒緩壓力,請記得盡量每日都做到這些好習慣。各式蔬菜因為具有足夠纖維以及各種五顏六色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不但對腸道友好,對大腦也是有間接好處;但高糖分水果以及果汁必須要有總量管制。我曾經遇過連續多年一天吃6種以上過甜水果,結果反而造成糖尿病、冠狀動脈阻塞以及洗腎的案例。另外多吃好油,包括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中小型深海魚、亞麻仁籽油、海藻、堅果。煮菜烹飪盡量用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的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或是玄米油等;另外黑咖啡以及綠茶對於保護大腦也有效果喔!書籍介紹書名: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祕密:活化大腦一點都不難,六堂課養出健康好腦作者:劉博仁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作者簡介/劉博仁相信疾病的治療不應只有一種方法,透過初步的醫食同源核心概念,加上進階的功能營養醫學調理,並將精準醫療檢測納入驗證,才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則。現職台中市科博特功能醫學診所(Captain Clinic)院長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門診中心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延伸閱讀: 陳文茜8年來接連住院,去年又罹肺腺癌!一張「重大傷病卡」讓她悟出:人生最後的結局原來是...
-
2022-01-16 養生.人生智慧
只要用對方法就可延緩老化 名醫張金堅創咖啡健康學養生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39期文/吳佩芬 攝影/鐘君賢73歲的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仍然寶刀未老,一星期仍然保持看門診且開兩到三台刀,刀法還是「嚇嚇叫」。他說,「歲數大了,在器官上會輸給年輕人,人不要不服老,服老的心情要有,但也要有抗老的心態,只要用對方法,就可延緩老化。」從幾十年前開始,張金堅展開他獨創的「抗老撇步」,透過走路運動、喝咖啡、清淡飲食、專業、從事公益活動獲得成就感,還有經常保持愉悅的心情。從1972年開始,張金堅行醫迄今已有47年了,在他的年輕年代,外科是大科,很多醫學系畢業生都很想進入外科工作,張金堅也選擇了和他外向個性比較相符的外科,外科醫師個性都比較爽直、判斷力強、行動力強,但也比較容易衝撞。在台大醫院完成住院醫師、總醫師訓練之後,張金堅就到鄭州路的台北市立中興醫院擔任外科主治醫師,不久,被當時的台北市立中興醫院院長、前總統蔣中正御醫熊丸拔擢為一般外科主任;一年後,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博士班剛成立,張金堅為了強化專業,也考進了台大醫學院臨床研究所博士班。受恩師陳楷模影響,成為乳癌權威張金堅會成為國內專致於乳癌的醫師,和他就讀博士班時的指導教授陳楷模有很大的淵源。陳楷模專精於小腸的大量切除及乳癌,張金堅回憶道,「陳楷模教授個性比較兇悍、嚴厲,外號雷公,在他底下,一定要戰戰兢兢,不能打迷糊仗,但是,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博士班畢業之後,張金堅帶著太太、一雙年幼兒女前往沙烏地阿拉伯行醫,一年多後返台,直接進入台大醫院擔任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在當時擔任台大醫院外科主任陳楷模的麾下,順利的從講師升等為副教授、教授,之後,還躍升為外科部副主任、主任。張金堅表示,當時求診的乳癌病人因為發現時都比較晚,乳房外表已經糜爛、腫瘤很大,甚至已經轉移了。因為沒有所謂的多科團隊,當時的化療又簡陋,放射線治療也不像現今的定位準確,在幫病人進行放射線治療時,經常會把病人的皮膚電得爛爛的,化療用藥也沒有標準治療流程,開刀就把病人的整個乳房連同腋下的淋巴腺全部拿掉。很多女病人因為罹病,老公外遇,跑走了,拖著生病的軀體照顧年幼的小孩及公婆;張金堅深覺女性乳癌病人真的很辛苦,也感受到以醫師為主的權威醫療環境,以及傳統乳癌治療的弊病和無奈。成立乳房醫學會,跨科整合照顧當醫療慢慢進步,乳癌可以選擇整個切除、部分切除的手術方式,乳癌的化療藥物也日新月異,張金堅深感,「乳癌照顧一直都是以醫師為主,缺少所謂的病理科、放射科、腫瘤科、腫瘤內科、藥師、心理師等,也沒有重建,這是個不完整的醫療團隊,對於相對弱勢的病人比較吃虧。」因此,張金堅決定要成立乳房醫學會,希望乳癌治療能多科整合照顧。另外,在病人照顧方面,雖說陳楷模教授早在張金堅擔任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之前,已成立真善美乳癌病友俱樂部,但畢竟成員只局限在台大醫院治療的乳癌病友。因此,張金堅決定要擴及服務到全國的乳癌病友,於是在1996年成立乳癌防治基金會,是個跨醫院的全國性乳癌病友團體,也是全國第一個。乳癌防治基金會成立22年,已落實全民乳癌篩檢衛教,關心罹病者的醫療及身心靈健康,並鼓勵國內學者進行乳癌的本土性研究,除了頒獎給國內傑出乳癌研究人員,每年定期舉辦大型病友會,邀請專家演講,同時讓病友們唱歌、跳舞同歡,並分享彼此的罹病經驗,鼓勵新診斷乳癌病友。基金會也因此獲得國家品質標章及特優基金會的獎項,以及張金堅個人的癌症終身成就獎。醫技雖進步,別忘醫病平等在很早年就投入乳癌診斷、診療的張金堅,對於21世紀的基因體醫學、精準醫療、分子醫學的時代,他認同,乳癌已經慢性病化,但是,他更關注在醫病平等的理念上。他說,我們以一位慢性病人的方式對待乳癌病人,持續關心治療後的10年、20年後續追蹤,稱為「存活者的議題」,比如說用藥的慢性副作用,用藥後的智力是否變差,用了哪些藥物會對於神經末梢有損害,罹病後是否和社會脫離等,即所謂醫病共享的政策,疾病治療不是醫師講了算,還要和病人共同討論。賢內助協助下,遵循一輕、二淡、三少、四慢原則退而不休的張金堅,在關心病人健康之餘,也很在意自己的健康。身為外科醫師的他,邁入70歲之後,還能持刀平穩,開刀手不抖,維持良好的平衡感,和有開刀的體能,都要歸功於賢內助的協助,張金堅沒有肆意揮霍年輕健康的本錢,這些都是經年累月好好管理自身健康的成果。在飲食上,張金堅著重吃得不要太豐盛,一輕、二淡、三少、四慢是基本原則。張金堅坦承,「前面三項,我都有達成,四慢是因為我是外科醫師,個性急,還在努力當中。」◆一輕,不要加工品、鹽漬品,多吃蔬果,要原味的食材,少農藥、有機的食材,要洗乾淨,清楚食材履歷,當季的食材、均衡的飲食。◆二淡,不要重口味,不要高溫烹煮食材,不要添加太多鹽,不要太油,不要太甜,不要太辣,不要太多的佐料,不要過量的燒烤,不要太多的烹調,烹調簡單,盡量少外食,三餐多在家食用。◆三少,不要吃太飽,7分飽。 ◆四慢,要細嚼慢嚥。重視早餐內容,開啟一天的活力三餐飲食的調養,張金堅很重視早餐。早餐部分,張金堅的米飯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爾偶太太會煮點稀飯吃,通常會準備小塊麵包,配點洋蔥、胡蘿蔔、堅果如核桃、杏仁,然後配點秋葵、酪梨、地瓜葉等蔬果。他說,秋葵5~6條,肚子就飽了;燙點地瓜葉,沾一點點醬油膏,就很美味了;另外,還來點荷包蛋,補充蛋白質。中餐的話,因為要開刀、看診,就吃醫院的便當,飯只吃1/10的份量,主食的魚肉、雞肉和豬排等,只吃一半而已,青菜的部分就會吃完。晚餐則會豐盛一點,太太會煎煮新鮮魚,清湯中放點排骨、白蘿蔔,還會準備地瓜葉、菠菜、高麗菜等,盡量不要高溫炒,以汆燙、水炒方式居多。假如晚上有應酬吃大餐,隔天就會自動減量,大約減少一半的份量,應酬時,吃少量就好。照顧植物,讓步調變緩慢、心情愉悅運動方面,因為上了年紀,盡量選擇比較溫和的運動。張金堅一星期游泳一次,一次一個小時。平常會和太太結伴到鄰近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繞園散步,可以走到7千步,加上平日看病人、上下樓梯、巡房等,加起來應該有1萬步。還好,有篇研究發現,日行7千步已經足夠了,會爬樓梯、但不下樓梯,因為要保護膝蓋的健康。對於老人很重要的情緒管理,張金堅會選擇快樂的嗜好來做,他的快樂嗜好就是園藝和咖啡。他表示,盡量不動怒、不能急躁,並靠著喝咖啡、關照植物,讓自己的步調變慢,咖啡香氣、在一片綠茵中吸收植物釋出的氧氣,心情就會很舒適。張金堅個是早起的鳥兒,但他也樂在其中,在夏天早上5點、冬天早上6點起床,喝200~300c.c.的白開水後,就會到頂樓整理花園,才下樓吃早餐,除了出國不在家之外,拔草、澆水、搬移植物盆栽,他天天報到,樂此不疲。他的口號是:「園藝活動也是一種運動,也是心性的培養。」他看著植物一天一天地長大,花盛開,心情愉悅,就如同醫療人員細心照顧病人,病人就活得好,沒有好好照顧就會凋謝。化身咖啡達人,自創咖啡養生法張金堅愛上咖啡,是在台中澄清醫院擔任院長期間,在台中、台北往返的高鐵上聞到咖啡香,就起心動念想喝咖啡。他過去喝咖啡都會肚子痛、胸悶,30、40年沒有碰咖啡的張金堅,這次一喝就上癮了,覺得神清氣爽。講起咖啡,張金堅的出發點仍是和健康有關的研究,特別是咖啡豆內含的高抗氧化物綠原酸、咖啡醇、雙萜類、咖啡豆醇等,對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牙周病、癌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都有助益,也有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延長壽命。他也走遍了國內外咖啡莊園,還與蔡崇煌醫師及梁捨烘焙專家分別著作了二本咖啡專書,真是一位咖啡癡迷。由於過度烘焙會破壞咖啡豆內的抗氧化物,所以,張金堅偏好喝淺焙咖啡,他說,生豆內含的綠原酸占9.6%,重烘焙就剩下4.8%,因此,利用輕烘焙,綠原酸等抗氧化物較不容易喪失。但是,即使是重烘焙,咖啡飲品中還是存在著這些抗氧化物成分,所以,也不反對喝重烘焙咖啡。重烘焙有炭燒焦香味、巧克力的微苦澀感;淺焙有果酸、有水果香,國人比較偏愛炭燒口味,對於果酸的接受度較低。現在,張金堅每天喝3杯黑咖啡,他不主張加糖、奶精,糖不宜攝取過量,奶精則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建議可以加適量的鮮奶取代。咖啡不是神丹妙藥,仍有飲用禁忌喜歡喝熱咖啡的張金堅說,喝咖啡不能過熱,咖啡在夏天沖泡時的溫度,最好是92~93℃,冬天時可以升到94℃,等到咖啡沖泡好、倒入容器內的溫度85℃是最香醇的。品嚐咖啡的時候,則差不多60℃左右不燙口,才是最適宜的溫度,喝太熱的咖啡,會傷害食道黏膜組織,增加食道癌的發生率。當然,咖啡也不是神丹妙藥,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懷孕初期、小孩、胃酸過多、腹瀉腸胃不適者,都要避免喝咖啡。在喝咖啡的同時,需要補鈣、維生素D、多運動、多曬太陽,而且由於咖啡利尿,最好搭配一杯白開水,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擁有滿滿正能量最後,張金堅表示,「我現在還在開刀,我覺得專業還要持續保持,工作是一種快樂,也有成就感的滿足」。張金堅的身體硬朗,講話嗓門大而有力、很清楚,不像老人孱弱無力的聲音。即使70歲高齡,擔任一家生技公司顧問的他,在每2個月的業務會議上,還被要求喊口號;他說:「就叫我來帶頭喊,好像聲音亮,生意就興旺,其他人都喊得不夠響亮,我一喊,聲音宏亮,士氣高昂,氣氛就起來了。」70歲的張金堅仍然擁有滿滿的愉快、樂觀、快樂能量。延伸閱讀: 。臺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 卸下白袍實踐公衛理想 。振興醫院院長魏崢 國內開心手術第一人 邏輯正確,決定手術成敗
-
2022-01-14 養生.聰明飲食
年菜滿滿肥胖地雷?多吃勾芡、動物油、高鈉零食、酒 ,當心過年後發福胖一圈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但大魚大肉的菜色,潛藏著「肥胖」地雷,聯青診所營養師李珮誼指出,年菜最常見的料理方式,如勾芡、動物油油炸、高鈉零食、酒類都有著滿滿的熱量,只要不小心沒節制,體重與健康都可能隨時亮起紅燈,建議可以調整烹調方式,避開年後脂肪堆積。地雷一:勾芡過年圍爐桌上常客,糖醋黃魚、佛跳牆、滷白菜等,李珮誼表示,為了讓這些料理的湯,可以增加黏稠度,大多會使用太白粉、玉米粉、樹薯粉等澱粉加水芶欠,熱量地雷就是這些澱粉,為避免把多餘的熱量吃進去,建議吃的時候,可以瀝掉多餘湯汁,甚至避免當湯喝。這些料理若自行烹調,可以將勾芡的太白粉改為「洋車前子粉」,它是一種殼纖維粉含有膳食纖維,加入料理之中可使湯變得濃稠,喝下肚時不但可減少澱粉攝取,還能增加纖維,避免吃進過多的熱量。地雷二:動物油李珮誼說,年菜為增加香氣,多會選擇用豬油、雞油烹調,如長年菜等,建議以吃菜為主或更改用油。年節烹煮時可盡量使用酪梨油、苦茶油等Omega-9這類好油,並且多以清蒸、涼拌取代油炸、油煎。地雷三:過年零嘴過年也常常會在家中打開零嘴吃,像是年節必吃的烏魚子,許多為了吃起來方便做成一口吃的小包裝,單吃時鈉含量較高,建議可以跟清爽蘋果、水梨、小黃瓜做搭配。地雷四:滷蹄膀、滷豬腳另外,常見的滷蹄膀、滷豬腳也容易有鈉超標的問題,留意每道料理的烹調方式,不要全部都用滷的,若圍爐、拜拜非得要吃豬腳,也可以考慮改買用烤的德國豬腳。地雷五:酒李珮誼表示,年節聚餐會喝酒活絡氣氛,但酒熱量很高,喝多了容易造成腹部脂肪堆積。建議改喝紅茶、綠茶、洛神花茶、果醋飲等。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1-07 養生.健康瘦身
不用完全戒澱粉也能有效減重!健身教練教你如何執行「碳循環飲食法」
有些人在減重的時候,因為擔心吃澱粉會影響到減重的成效,會試著去除飲食中的米飯、麵包等碳水化合物,但其實這樣做不僅會讓營養不均衡,同時也非常難維持下去。而受到不少健身愛好者喜愛的「碳循環飲食法」(Carb Cycling Diet),就是一種不需要完全戒除澱粉,甚至可以在特定的時間享受大量澱粉的飲食法,只要搭配適量的運動,並限制一日所攝取的總熱量,或許可以讓減重的效果變得更好。什麼是「碳循環飲食法」?「碳循環飲食法」是一種依照每天的運動量高低,來決定碳水化合物攝取多寡的飲食方法。考量到每個人每天的運動量不同,每天所需要攝取的熱量和營養素比例也不盡相同,因此,「碳循環飲食法」將一週七天分為高碳日和低碳日,實行者可以根據每天的消耗熱量調整一日三餐的碳水化合物份量,不需要完全戒除澱粉,也能達到瘦身的效果。如何執行「碳循環飲食法」?1.制定高碳日、低碳日本身也經常在增肌減脂期實行「碳循環飲食法」的健身教練Peeta葛格,在他的YouTube影片中建議剛開始執行「碳循環飲食法」的人,可以先根據每週的運動量制定高碳日以及低碳日,像是練腿部等大肌群的日子,就可以設定為高碳日,而練小肌群或是休息不運動的那一天,則可以安排為低碳日。在進行高碳日的時候,建議將碳水化合物的量提升至每日攝取總熱量的60%,而輪到低碳日或是休息日的時候,則可以將每日吃進的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至總攝取熱量的10%,並透過補充蛋白質、脂肪的量來達到每日基礎代謝所需的總熱量。2.確保攝取足夠的營養素、熱量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大約有40%左右的熱量是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地瓜等,但因為在低碳日的時候,碳水化合物所佔的熱量會降低到10%左右,若沒有提高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很容易導致總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長期下來會影響減重成效。因此,營養師Alan Aragon建議,在進行「碳循環飲食法」時也別忘記攝取足夠的熱量,他建議每天大約要攝取體重(公斤)約2.2倍的蛋白質量(公克),剩餘的熱量則可以補充堅果、酪梨等健康油脂,這樣不僅能提升飽足感,也可以讓你在低碳日時更加有精神。「碳循環飲食法」有什麼好處?由於「碳循環飲食法」屬於「高碳飲食」(High Carb Diet)和「低碳飲食」(Low Carb Diet)結合的飲食方法,外媒《Medical News Today》指出,長期執行「碳循環飲食法」的人能夠同時獲得實行「高碳飲食」和「低碳飲食」所帶來的好處。1.更容易堅持根據外媒《Healthline》報導指出,更有彈性地調節每日運動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取的「碳循環飲食法」,不僅讓身體每天都能攝取到均衡的營養素,也因為這種飲食方式並沒有嚴格限制不能吃澱粉,相較於其他「低碳飲食法」(Low Carb Diet)更容易堅持下去,比較不容易產生因為抑制食慾過久而導致慾望反噬的問題。2.有效減輕體重美國德州大學曾做過一份研究,指出「碳循環飲食法」能夠達到減輕體重的效果,營養師Alan Aragon表示這是因為在運動量大的高碳日當中,身體會擁有足夠的葡萄糖當作燃料,能更有力量地完成更多的訓練、消耗更多的熱量,長期下來可以使體重減輕的效果變得更好。3.提升燃脂效率國際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曾刊登一份研究,指出實行低碳、高蛋白飲食法的人,能夠更有效地降低體脂肪,這可能是因為在低碳日時,人們吃進的蛋白質量較高,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提高新陳代謝,並提升整體燃脂的效率。參考來源:1.《Healthline》:What is Carb Cycling and How Does it Work?2.《Men’s Health》:How to Do Carb Cycling for Weight Loss, According to a Dietitia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健身教練也在實行的「碳循環飲食法」:不用戒除澱粉,也能有效減輕體重
-
2021-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用模具就能做!生酮藍莓司康
口感外酥內軟的司康,是許多人最愛的小點心,但驚人的熱量,常讓人吃完有滿滿罪惡感。「美麗烘焙Baker's Playground」 Millie教你製作生酮版本的藍莓司康,讓你放心嚐美食又能窈窕瘦!司康(Scone)口感介於蛋糕與麵包之間,是英國的傳統午茶小點,口感外酥內軟,很多人喜歡,但小小一個,其實是熱量炸彈!平常1顆司康,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和12g的精緻糖,是減肥者的大忌。要製作生酮版本的藍莓司康,準備的材料有杏仁粉、椰子粉、赤蘚藻糖、鹽、泡打粉、蔬菜油、杏仁奶、香草精、雞蛋、藍莓,也可以更換成自己習慣的代糖以及莓果食材,當早餐和下午茶都很方便。一般司康會做成圓的、如果沒有圓形模子也沒關係,切成三角形就好,親子一起做也很適合!詳細做法,快點開影片跟著學!完整影片:點這裡美麗烘焙YT:點這裡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甜點零負擔!生酮飲食也能吃?帶你做好吃不胖的抹茶起司蛋糕!超夯的「酪梨減醣餐」 1分鐘上手的甩肉聖品「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想靠葡萄糖胺顧膝蓋?不~把握2招有效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痠痛無力,走路卡卡….通常會想到靠補充葡萄糖胺來改善關節不適。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分享2招有效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OA),並有助於減緩疾病的進展。一、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第一招-保持健康體重如果剛被診斷出患有骨關節炎,通常會採取很多措施來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但如果體重處於不健康範圍,所做的一切措施,不過是杯水車薪。減重對於改善骨關節炎有明顯功效的原因:1. 體重決定多少重量壓在關節上健康人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時,關節要承擔體重約一倍半的重量;如果處於上坡,關節則要承擔體重約2~3倍的重量。當患有關節炎時,關節常會因為結構改變,而導致受力不均加重關節的壓力。研究發現,每公斤體重會帶給患關節炎的膝蓋帶來四倍的壓力,因此每減輕5公斤,可使關節少承受20公斤的額外壓力。2. 身體脂肪越多,慢性發炎越嚴重過重也會以另一種方式造成關節問題,過多的脂肪(尤其是所謂中廣處的腰腹脂肪)會產生化學物質,在全身引起輕度炎症,不僅會加重膝關節炎,也可能會使手和肩部出現關節炎問題。3. 體重越重,關節軟骨耗損越嚴重體重越重,關節軟骨的耗損越嚴重,因此減肥有助於保護覆蓋於骨骼末端的組織(軟骨),並減緩骨關節炎惡化的速度,體重減輕的越多,骨關節炎進展的速度就越慢。二、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第二招-地中海飲食骨關節炎患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是-“是否有特殊的關節炎飲食”?雖然目前對於關節炎沒有具奇效的飲食,但許多食物可以幫助對抗炎症反應並改善關節疼痛和其他症狀。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具有抗炎和抗病的效果,並具有下列功效:降低血壓、預防慢性病(例如:癌症、中風)、有益心臟健康、減重。地中海飲食組成:1. 魚美國心臟協會和營養與飲食學會建議每週兩次食用85~115公克的魚,而關節炎專家建議越多越好。最佳來源:鮭魚、鮪魚、扇貝…等。不敢吃魚可以服用補充劑,研究結果表示每天服用600~1,000毫克魚油可緩解關節僵硬、壓痛、疼痛和腫脹。2. 堅果和種子每天吃約43公克的堅果,最佳來源:核桃、松子、開心果和杏仁。3. 水果和蔬菜每天的目標是九份或更多份水果和蔬菜,最佳來源:藍莓、櫻桃、菠菜、花椰菜。4. 橄欖油每天2~3湯匙,最佳來源:建議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因為經過較少的精煉和加工,保留了較多的營養;或是可以選擇酪梨油、紅花油,皆發現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而核桃油的omega-3s則是橄欖油的10倍。5. 豆類大約一杯,每週兩次(或更多),最佳來源:小紅豆、紅腰豆和斑豆。6. 全穀類每天總共吃170公克的穀物,其中至少三樣應該來自全穀物,最佳來源:全麥麵粉、燕麥片、碾碎乾小麥、糙米和藜麥。7. 茄科蔬菜茄子、大番茄、紅甜椒和馬鈴薯等茄科蔬菜是抗病強者,可以最少的卡路里提供最大的營養。6招預防關節炎---https://bit.ly/3EavdZf
-
2021-12-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簡單4招消滅壞的膽固醇!助防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腎衰竭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都相當重要,其中如何消滅與高血脂關係密切的「膽固醇」受到相當高的關注,對此國泰醫院心臟內科張釗監醫師指出關鍵,並提供建議針對關鍵進行改善! 膽固醇有好有壞,不是越低越好! 張釗監醫師首先釐清,民眾平常所討論的、想降下的膽固醇,從醫學觀點來看指得是「低密度膽固醇」,膽固醇可分為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三種,低密度膽固醇就是所謂的「壞的膽固醇」,其密度低、體積小,容易滲入血管壁內於血管堆積、造成阻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之一。高密度膽固醇則是「好的膽固醇」,密度高、體積較大,是所謂的血管清道夫,有助清除壞的膽固醇,幫助維持血管健康。因此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而是要降得對。 壞的膽固醇影響廣泛,不只有中風、心肌梗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肥胖者易有高血脂、壞膽固醇較高的問題,但其實瘦的人也可能會,醫師認為其最主要的關鍵風險不在體態胖瘦,胖往往只是附帶的影響,除了體態更要注意家族遺傳、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代謝疾病等,瘦的人也要注意。 另外,民眾對於高血脂、壞的膽固醇一事,較常聯想到的疾病就是中風、心肌梗塞,但其實影響的不僅有如此。醫師表示,壞的膽固醇長年堆積,堵住心血管就成了心肌梗塞,堵住腦血管容易形成中風,而同樣是腦血管阻塞、腦部血流受阻,失智症的風險自然也會上升,也就是所謂的「血管性失智症」。而若是塞住腎臟血管,就容易引起腎衰竭,下肢血管阻塞就容易形成間歇性跛行,正如民眾常聽到的血栓相似,壞的膽固醇堵在哪裡,身體就壞在哪裡。 簡單4招消滅壞膽固醇,讓身體、血管保持健康! 張釗監醫師表示,要消滅壞的膽固醇可從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著手。飲食方面,許多民眾認為蛋不能多吃,容易形成膽固醇,但其實這類食物性膽固醇,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大,合理範圍一天吃1~2顆蛋是沒問題的,真正影響的是讓體內生成壞膽固醇的「壞油」,如油炸等垃圾食物,以及過多的動物性油脂,特別是紅肉。因此建議,平時應多攝取蔬果,盡量避免油炸類食物,肉類以白肉為主,並攝取「好油」,地中海飲食綜合上述,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在運動方面,張釗監醫師表示,運動可有助於好的膽固醇增加,血管清道夫增加,自然更有助清除壞的膽固醇。建議民眾平時可視身體耐受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單車、跳繩、開合跳等,若不想這麼累,快走、競走也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可以進行無氧運動,如簡單的舉啞鈴、仰臥起坐等,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交替進行,更有幫助。 生活習慣上,除了多喝水有助促進血液循環,也建議抽菸、酗酒能避免則避免,兩者皆是各種常見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種生活習慣調整,也都間接影響著身體機能,日久便可發現身體日漸健康,血管健康也能保持或恢復。 《延伸閱讀》 .酪梨高油脂卻能降膽固醇?營養師:還有利保護心血管、降血糖、防癌 .高血脂不是胖的人才會有!醫教4點觀察,防範中風、心肌梗塞。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09 養生.聰明飲食
保護身體遠離老化 專家推薦要一起吃的維生素王牌
什麼是抗氧化維生素?保護身體不受老化或癌症傷害在之前被稱為返老還童維生素、抗老維生素的「維生素E」的章節中也有提到,「抗氧化維生素」是指「能夠抑制活性氧作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維生素A、E、C。不過,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素並不僅限於維生素類,在多酚類和礦物質類中也有。究竟什麼是「抗氧化力」呢?雖然在前面章節也已經提過了,但因為這對於有精神並常保年輕的生活下去,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在這裡再快速重複一次。「抗氧化力」就是去抑制「活性氧」,首先必須要知道什麼是「活性氧」。「活性氧」是具有很強氧化力的物質,會造成臟器及皮膚的老化、降低免疫力,引起癌症、動脈硬化及慢性病等。而會產生活性氧的原因,包括抽菸及壓力、長時間照射紫外線、持續過度運動、攝取過多脂肪、過度飲酒……等。勉強過度減重也是其中之一,現代社會中有數不清的可能因素。人類身體是透過酵素來抑制活性氧的,這些酵素雖然是在體內製成,但隨著年齡增長,這些酵素的量也會逐漸減少,此時能夠發揮效用的抗氧化維生素,就是能夠抑制酵素無法處理完畢的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之一。這些抗氧化物質,除了維生素之外還有許多種類,有些能夠直接抑制活性氧產生,有些會抑制活性氧的氧化力,還有些能夠修復活性氧所造成的傷害等,以不盡相同的作用方式,共同為我們的身體努力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非常長,女性為八十七.○五歲、男性為八十.七九歲(二〇一六年七月日本厚生勞働省公布)。雖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長壽國,但其實腰腿健壯、頭腦靈活、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障礙的「健康壽命」,才是最重要的。為了能夠健康而長壽,要盡可能防止老化,因此必須快樂地度過每一天,並提高抗氧化力才行。只要避免不規律的生活與暴飲暴食,飲食營養均衡,身體和心情都會變得輕快許多。提高抗氧化力的食品組合例如,同時攝取南瓜所含的維生素E和小松菜所含的維生素C,就能使抗氧化力持續較長時間。什麼是維生素王牌?一起攝取就能提升抗氧化力以抗氧化力強而著稱的維生素,包括屬於脂溶性維生素的維生素A與E,以及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的維生素C。原來如此,這三種維生素就合稱為「維生素ACE =維生素王牌」!它們也是鎮上有名的美人三人組。雖然分別都具有很強的防止老化、促進美肌能力,但和單獨表現相比,如果能一起相互配合,就能獲得加乘效果。維生素C能夠協助維生素E順利去除活性氧,三者同時攝取,美肌效果也會加倍喔!維生素A含量特別多的食物包括菠菜、埃及野麻嬰、南瓜、胡蘿蔔等黃綠色蔬菜及動物性食品;含有最多維生素C的是蔬菜及柑橘類;而含有最多維生素E的則是酪梨、魚卵、堅果類和橄欖油。希望大家能了解脂溶性與水溶性的性質,再進行適當的料理以達到良好吸收效果,同時攝取到這三種維生素。什麼是黃綠色蔬菜?在日本厚生勞働省的基準中,原則上是定義為每100g的可食部分含有胡蘿蔔素600μg以上的蔬菜。不過即使不滿600μg,像是番茄及青椒等部分蔬菜,以攝取量及攝取頻率而言也被視為是黃綠色蔬菜。在黃綠色蔬菜(植物性食品)中,維生素A是以β-胡蘿蔔素的形式存在,並會視需要轉換成維生素A。※ 本文摘自《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世界第一好懂!營養素全書》作者:牧野直子(監修)譯者:蔣君莉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21
-
2021-12-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降低壞膽固醇 從三餐開始
「林醫師妳覺得我該打疫苗嗎?」患者張女士好不容易預約到注射新冠疫苗,卻因為看到媒體報導「知名作家的岳母,注射新冠疫苗幾天後過世」的訊息,而心生恐懼。「那位作家岳母有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的健康問題,我也有相同的困擾啊。」張女士說出心中最大的隱憂。血脂無法像血壓和血糖可在家隨時測量,即使超標也沒有任何症狀,可說是「傷心」隱形殺手。控制低密度膽固醇,除了藥物,飲食也有助於改善,尤其在初級預防表現上,每日飲食更是關鍵。低卡鯖魚優格花壽司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鯖魚,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最佳主角,使用水煮魚罐頭是因取得方便。用希臘式優格取代美乃滋更健康。包覆在花壽司上的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亦有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助益。食材(4人份):鯖魚優格:水煮鯖魚罐頭230克(瀝乾水分且捏碎)、無糖希臘式優格100克、海帶芽5克(開水泡軟並切碎)、鹽與黑胡椒、綜合義大利香料壽司飯:糙米2杯(先浸泡半小時)、水2杯(水量比一般少5至10%)、壽司醋70毫升其他材料:無調味堅果50克、胡蘿蔔150克(切條狀煮熟)、雞蛋3顆(做成玉子燒並成切長條狀)、秋葵8根、蘆筍8支(氽燙煮熟)、海苔片8張作法:1. 鯖魚優格做法:將揑碎的鯖魚加入優格、鹽、黑胡椒粒及義大利香料,再充分攪拌即完成。2. 壽司米飯作法:煮好的飯趁熱倒入2/3的壽司醋,拌一拌再加入剩餘的壽司醋調整味道。3. 花壽司作法:竹簾上先置放一張海苔,並鬆鬆的鋪上壽司米飯,前面留1公分。4. 另一片海苔依其食材寬度裁剪成5~6公分不等。將以上食材各別包起來,相互堆疊成花狀,最後利用簾子捲緊即完成。綜合海鮮佐酪梨莎莎醬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最營養的水果一酪梨,含有超過20種以上的營養成分,尤其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加上最後淋上橄欖油,都是降低膽固醇最佳助力。食材(3人份):綜合海鮮(干貝、蝦子、魷魚圈)300克、杏鮑菇2朵(剖半切)、玉米筍4支、酪梨1粒、小番茄20粒、紫洋蔥半粒(以上皆切丁)、萵苣適量、香菜1把切末、調味料:檸檬汁1.5大匙、橄欖油2小匙、鹽與黑胡椒適量、醬油1/2小匙作法:1. 莎莎醬:將切好的酪梨、小番茄、紫洋蔥及香菜放入碗裡,先放入檸檬汁。接著加入鹽、黑胡椒及醬油混合好,最後淋上橄欖油,再稍微拌一拌就完成。2. 將綜合海鮮、杏鮑菇及玉米筍等食材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接著橫紋鑄鐵鍋開小火,鍋表層塗上一些橄欖油並放入以上食材,煎到有紋路後翻面。3. 將萵苣先鋪底,再將酪梨莎莎醬及作法2煎熟的食材擺盤。多彩水果粉圓&高纖燕麥豆漿利用藍莓、草莓、柑橘及奇異果等食材,與糯米粉揉合成可愛丸子。這些水果的共同特質,就是含有強力抗氧化劑,有益血管健康,進而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燕麥含有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豆漿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蛋白及黃豆纖維可穩定血糖、降低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食材(4人份):草莓丸子:草莓50克、糯米粉60克藍莓丸子:藍莓50克、糯米粉60克奇異果丸子:奇異果50克、糯米粉60克柑橘丸子:柑橘10克、糯米粉60克無糖高纖燕麥豆漿1000cc、砂糖適量作法:1. 草莓丸子做法:將草莓打碎並和糯米粉混合,搓成棒狀後切段,再捏成球形。(其他丸子作法相同。)2. 鍋中燒水,待滾水後放入作法1的丸子,浮出水面煮熟後取出。3. 碗中放入無糖高纖燕麥豆漿,再加入煮熟丸子即可享用。
-
2021-12-03 寵物.照顧指南
人類手中的美味食物,恐為寵物的「催命符」!
許多寵物主人,都有與寵物「分享美食」的習慣,你一口、寵物一口,親密無間,但….你知道除了巧克力以外,這些東西,將可能不知不覺傷害家中寵物的健康。這些食物好好吃,但恐要了寵物的命!許多食物,有助於人體健康,所以很多人也會熱心地分享給家中寵物一起吃,但….下列營養食物,對你身體好,但卻可能威脅寵物健康。1. 酒精飲料或含酒精的食品(例如:燒酒雞)2. 酪梨,對狗貓有輕度毒性,但對鳥類、兔子、馬和反芻動物(如牛、山羊和綿羊)可能有劇毒,甚至致命3. 咖啡因(存在於許多飲料中,例如咖啡、茶、蘇打水和能量飲料)4. 巧克力(含有咖啡因與甲基黃嘌呤Methylxanthine,恐造成心律不整、影響中樞神經)5. 脂肪類食物(攝取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或是飼料,會造成肥胖、消化障礙或是脂肪痢)6. 蒜、洋蔥、青蔥、薑(含有硫化物,動物無法代謝恐造成溶血性貧血)7. 葡萄、葡萄乾、楊桃、香蕉、櫻桃(腸胃不適、下痢、嘔吐,嚴重有生命危險)8. 藥物(勿自行給寵物食用人用的止痛退燒藥,普拿疼對貓咪是致命的)9. 鹽(影響寵物腎臟健康)10. 煙製品,包括電子煙及其補充品11. 木糖醇(一種甜味劑,常用於一些無糖口香糖、無糖糖果、止咳糖漿、漱口水和牙膏等產品中)12. 酵母食品,如:生麵包麵團這些不能吃,但寵物會自己找來吃!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許多寵物會自己找一堆有的沒的來吃或啃咬,就像預防家中小孩遠離危險物品一樣,這些東西妥善收藏很重要。例如:衣物柔軟劑、洗衣精、殺蟲劑、植物肥料、除草劑、液體擴香、樟腦丸、油漆、有機溶劑、毒鼠餌、各種家用清潔劑(包括漂白劑和馬桶清潔劑)…等。喜歡在家中種植各類盆栽的寵物主人,人類接觸後會知道洗手,但寵物可不會,或是因為好奇啃咬試試口感,都會造成寵物的健康危害,例如:杏仁、杏、櫻桃、油桃、桃、李樹、灌木、蘆薈、菊花、萱草、常春藤、百合、芙蓉、風信子和鬱金香(尤其是球莖)、繡球花、水仙、夾竹桃科植物(例如:長春花、多肉植物象牙宮)、杜鵑花、紅豆杉….等植物,都要注意遠離寵物,以保安全。參考資料來源:U.S. FDA
-
2021-11-23 養生.健康瘦身
靠生酮飲食減肥原理是什麼?營養師推薦一日生酮菜單
生酮飲食是最近減重圈的新寵兒,在社群媒體上有許多人分享自己的生酮飲食餐盤以及減重歷程的before & after照片,看到成功瘦身的案例,讓高舉著減肥旗子的同伴們也想跟風嘗試生酮飲食。但其實再仔細爬文,就會發現很多網友也分享自己執行生酮飲食造成的缺點,包含:因為與一般飲食習慣有很大的差異,難以持續;生酮飲食需要攝取的優質脂肪太貴,還沒瘦身成功就先讓荷包瘦了等等。看完正反兩面的論述,你可能心裡搖擺不定,到底我該不該用生酮飲食減重呢?那麼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找到答案!生酮飲食的原理運作!開始生酮飲食前的注意事項生酮飲食的原理是讓身體模擬「飢餓狀態」!透過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拉高脂肪的比例,讓原本習慣將醣類作為能量來源的身體,轉為燃燒脂肪,產生「酮體」。那麼生酮飲食和一般建議的飲食最具體的差別在哪呢?用能量來源比例的比較來告訴你,就非常清楚啦!一般建議飲食碳水化合物(醣類):55%蛋白質:15%脂肪:30%生酮飲食碳水化合物(醣類):5%蛋白質:15%脂肪:80%可以看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將原本由碳水化合物攝取到的主要能量來源改為脂肪,就是所謂的生酮飲食了。營養師推薦生酮飲食菜單開始用生酮飲食減肥之前,先提醒大家,在執行生酮飲食減肥需要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必要時可以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了解自己適不適合生酮飲食,並且注意各類食物的種類及能量分配,持之以恆才能看到成效。以下就介紹給大家生酮飲食的飲食指南和營養師推薦菜單吧!生酮飲食指南你已經了解生酮飲食的主要能量來源是脂肪,所以在生酮飲食中可以以這些作為主攝取:肉類:例如肥肉、連皮雞肉、高脂魚類等蛋奶類:以乳糖含量低的牛油或硬芝士等蔬菜(除根莖類):可以選擇綠葉蔬菜或瓜類水果:酪梨、橄欖,或是糖分較低的莓果優質油類:例如橄欖油、椰子油地雷則是高澱粉及高糖分種類的食物,如以下5類食物高精緻澱粉:米飯、麵食、米粉、勾芡羹湯等豆類:豆腐、豆皮等豆製品可以少量攝取水果:高GI的水果盡量少攝取,但如藍莓、芭樂等可以少量攝取全榖雜糧類:地瓜、南瓜、馬鈴薯等含糖食物:甜食、果汁、餅乾等不管用什麼方式減肥都不能多吃!生酮飲食菜單推薦菜單如果看完上面的飲食建議後,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吃怎麼辦?沒關係,這裡有一份推薦菜單,如果以1天攝取2,000大卡為例,你可以參考以下的菜單:早餐:拿鐵(牛奶要避免選低脂)+蔬菜培根炒蛋午餐:炒蔬菜+煎豬排1份+蛋+蘿蔔排骨湯晚餐:煎鮭魚+青菜炒羊肉+炒花椰菜生酮飲食好處多,但可能產生這些副作用雖然生酮飲食可以幫助減重,但可能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一開始由熟悉的飲食轉變為生酮飲食,可能會增加飢餓感、疲憊和焦慮,甚至會有便祕腹瀉、抽筋、頭昏眼花等情況產生。對於健康方面,可能會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是造成體中血脂肪、膽固醇濃度或是尿酸濃度升高等,女性長期執行生酮飲食則可能停經。另外最重要的,生酮飲食對於經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例如特定優質油類價格可能較高、肉類也比穀類貴等等。所以說,想要跟風執行生酮飲食減肥前,需要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荷包狀況,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啊!生酮飲食中一定要了解的防彈咖啡,有那些族群不適合飲用呢?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生酮飲食前建立正確觀念!本篇原理&副作用1次Get!
-
2021-11-23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COSTCO食物太罪惡?營養師告訴你減脂也能輕鬆吃!
想到美式大賣場的食物,浮現腦海的都是披薩、熱狗、可樂這些熱量炸彈,逛街時想吃點東西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帥氣營養師「Ricky」告訴你5個的COSTCO減脂也能輕鬆吃的美食!好市多的熟食通常都只有標記原物料,常常會害怕攝取了過多熱量,「Ricky」在影片中教大家平常就能挑選的3個方法,分別是以原型食物為主、蛋白質含量較高、油脂含量較低的。根據上述的3個條件,推薦的5款食物有韓式蕎麥麵、豪華海鮮大盛丼、煙燻鮭魚捲、炭烤雞肉沙拉、烤雞腿,這些都是不錯的減脂選擇,但也有要注意的地方喔,快看看影片詳細內容吧!營養師Ricky曾擔任過科技公司營養顧問、身房營養講師、節目營養專家,出過2本教大家減糖減脂的書,現在也有線上平台,教大家如何吃外食也能有效減低體脂。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完整影片:點這看!Ricky官網:點這看!LINE:@cd8013IG:chang_ricky_life FB:營養師Ricky 延伸閱讀超夯的「酪梨減醣餐」 1分鐘上手的甩肉聖品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1-18 養生.運動天地
別讓貪嘴毀了你的運動成果!輕鬆做6道低醣日式小菜
嘴饞又不想變胖?不能出國又想吃異國料理?愛分享食譜、便當菜色的「批批在日本幹嘛」,教你6道在家輕鬆做的日式料理,全都改用低醣方式製作,享用異國美食不怕熱量纏身,快跟著影片步驟學起來!這6道日式經典小菜,分別是:無限高麗菜、鹽味海苔酪梨、大阪燒風雞蛋捲、洋蔥醬花椰、豆皮披薩、柚香煎豆腐,全都是日本人尋常的食物,透過換用低醣食材、自製醬汁方式,減少熱量攝取。為什麼低醣很重要?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會過度攝取醣分,不少人從小嗜醣更達近乎成癮的地步。只要管控好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醣分攝取量,例如減少每天食用的飯、麵、根莖類等份量,但可大量攝取蔬菜、肉類、魚類、豆腐等,不用挨餓就能達到減重目的。為了達到瘦身目的,可以設定一整天的醣分攝取量在60公克以下;但如果只是要維持健康,可用男性一天120公克以下、女性一天110公克以下為攝取標準。影片來源:批批在日本幹嘛,原始影片看這裡延伸閱讀一週懶人減肥餐|這樣吃快速又簡單訓練走路「推進力」 走起路來更省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1-14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前期」快幫血糖踩剎車 醫師公認降血糖最佳飲食方式
當抽血報告上的血糖超出標準值,醫師告訴你已進入「糖尿病前期」,別不當一回事。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其相關併發症更影響健康甚鉅。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高於標準值,但還不足以成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它是一個警訊,代表你可能在未來幾年,有高達50%的機率罹患糖尿病,但透過生活飲食的改變,還有機會扭轉,避免加入糖友一族。今天(11/14)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醫師與營養師建議,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預防或逆轉糖尿病。三到六小時進食一次大巴爾的摩醫學中心糖尿病和營養中心醫學博士Rebecca Denison說,起床一到兩小時內吃早餐,每三到六小時吃點心或正餐,維持血糖恆定。注意餐盤食物分配不含澱粉的蔬菜應該要占餐盤的一半,另一半則是蛋白質和全食物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如糙米、藜麥、豆類、小米等穀物。這類複合碳水化合物比白米、麵包和義大利麵等加工碳水化合物含有更多纖維和營養素,纖維有助維持血糖穩定。早餐吃得好 晚餐要吃少西方俗諺說:「早餐吃得像國王,中午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雖然在睡前吃100-150大卡的小點心是允許的,但請確保晚餐要在睡前四小時吃完。「有證據顯示,愈晚進食,身體需要分泌更多胰島素調節血糖,愈可能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風險。」《前驅糖尿病飲食計畫》的作者Wright說。分散碳水化合物攝取時間晚餐除了份量較少,最好也限制白飯、義大利麵等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建議吃「全食物」碳水化合物、並分配在三餐攝取,能減少胰島素持續分泌的負擔,減少血糖驟降。降低血糖的最佳食物非澱粉類蔬菜份量至少要佔餐盤一半以上,「對有糖尿病風險的人來說,大大提高蔬菜攝取量非常重要。」《前驅糖尿病飲食計畫》的作者Wright說,吃大量蔬菜會讓人有飽足感,進而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綠葉蔬菜所有非澱粉類蔬菜都很好,其中綠葉蔬菜效果更強大。在針對六項研究的回顧中,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食用1.35份(約2/3杯煮熟蔬菜)綠葉蔬菜,與吃0.2份的人相比,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14%。全穀類吃全穀物已被證實可讓餐後血糖緩慢上升,降低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全穀物中的纖維會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從而減少對胰島素的需求。全穀物還含有抗氧化劑和多種營養素,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瘦肉蛋白(Lean protein)蛋白質可以幫助長時間維持飽腹感,它還會減緩消化速度,讓餐後血糖緩升和緩降,不會大起大落。可選擇魚或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家禽和瘦牛肉。健康脂肪Wright說,和碳水化合物一樣,脂肪的選擇與兩個問題有關:質量和數量。不飽和脂肪能改善胰島素阻抗,選擇堅果、種子、橄欖油、酪梨等來源,但要注意份量,因為脂肪的熱量很高。膳食中適量的脂肪也有助於增加飽腹感。豆類發表在《臨床營養(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花四年時間,追踪超過3,000名沒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成年人飲食。他們發現,豆類攝取量最高的人——尤其是小扁豆——患糖尿病的風險最低。每天用豆類代替半份雞蛋、麵包、米飯或馬鈴薯,也與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有關。包括扁豆在內的豆類,都富含纖維,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全水果(Whole fruit)適量吃包含纖維的完整水果,對糖尿病前期是有利的,但千萬不要喝沒有纖維的果汁。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11-1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吃素不能增肌減脂? 醫師破解三大迷思!
健身的人,多靠吃蛋白質來增肌,不少素食者擔心,吃素蛋白質會攝取不夠、吃不到特定的胺基酸?也有人擔心植物性蛋白質吸收狀況比較差?「好邱醫師」邱顯名破解三大迷思,教吃素的人吃對東西,成功增肌減脂!吃素蛋白質會攝取不夠嗎?以數據看來,肉食者一天的蛋白質總攝取量比全素者多,但每個人一天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只要0.8克/公斤體重,所以全素者的蛋白質總量對於人體已經足夠。此外,吃素的人的確會有比較難長肌肉、胺基酸攝取、植物性蛋白質比較難吸收的問題,但其實可以透過不同種類的植物性蛋白來補足!至於素食者該如何攝取足量蛋白質呢?好邱醫師影片中,有更詳細的解說!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常識?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增肌減脂,我們陪你!好邱夫妻FB:點我看好邱夫妻YT:點我看延伸閱讀超夯的「酪梨減醣餐」 1分鐘上手的甩肉聖品脂肪為何越來越多?宋晏仁醫師教你出動升糖素分解
-
2021-11-12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超夯的「酪梨減醣餐」 1分鐘上手的甩肉聖品
想減肥的你,還在思考早餐、下午茶怎麼吃?今天教你做一道超簡單的酪梨番茄蛋吐司,快速解決你空虛的肚子,兼具健康美味!酪梨是超強減肥聖品,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A、C、E,及豐富的礦物質,有促進消化、改善心血管及降膽固醇的功效,今天用1分鐘的時間,教你製作酪梨番茄蛋吐司,製作過程簡單,吃起來清爽零負擔,配上濃濃的番茄及洋蔥香,讓整體風味更上一層樓!準備食材:酪梨一顆、番茄一顆、洋蔥半顆、雞蛋兩顆、吐司、黑胡椒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飲食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飽零負擔! 延伸閱讀用豆腐代替飯 1分鐘學會豬肉豆腐丼1分鐘番茄雞肉球 吃肉肉長肌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2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吃素預防大腸癌 營養師:你還需要吃一項關鍵食物
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首位,每年新增患者達1萬多人,包括前立委朱高正、藝人豬哥亮等人均因大腸癌病逝。臨床發現,許多民眾為預防大腸癌吃素不吃肉,看在營養師眼裡,若要預防大腸癌,除吃素外,最好再多吃魚類,因魚類油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防癌更有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組長劉怡里說,依美國一項發表於JAMA內科醫學期刊研究,針對7.7萬吃素的基督復安息日會教友進行長達7年多的追蹤,其中有380例直腸癌及110例結腸癌的確診病例,分析發現,吃全素食者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達22%,但如果吃素外再配合吃魚,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可高達43%。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有4大關鍵,包括飲食、定期篩檢、良好排便習慣、家族史。首先,飲食應少吃香腸、火腿、臘肉、熱狗等紅肉加工品,這些肉品含亞硝酸鹽,在高溫、酸性環境時,容易形成亞硝胺,此為大腸癌致病因子,因此應多吃魚類,其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來源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細胞。此外,劉怡里指出,蔬果富含植化素,具有修復細胞,減少體內自由基,可避免細胞膜變化、基因突變等誘發癌症,建議每天3蔬2果,選擇顏色多及當季、當令的蔬果,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包括芭樂、柑橘類、奇異果、柚子、草莓等。劉怡里說,預防大腸癌還需要良好排便習慣,平時應多吃高纖食物,如地瓜葉、綠花椰菜及菇類等,另每天3餐應有1餐採用地瓜、南瓜等全穀根莖取代白飯,並多吃糙米、薏仁,同時也可以攝取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等好的油脂幫助潤腸,多喝水幫助排便。劉怡里說,如有便秘情形,有害物質易停留在腸道,造成腸黏膜產生病變,當出現糞便形狀改變,一直有想要排便的感覺,應盡速就醫。最後需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若早期診斷,早期治癒效果佳,有家族史民眾更需多注意。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目前大腸癌檢查與治療已進步很多,但仍有民眾擔心大腸鏡檢查會不舒服,或確診後對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大腸癌篩檢率長期未明顯提升,門診中還是會收治晚期患者,提醒50至74歲民眾應多利用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