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血清抗體檢測
共找到
54
筆 文章
-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籲新冠肺炎盡速降4級 「管制人民是共產黨做的事」
指揮中心昨宣布啟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針對今年1到6月全台捐血中心樣本,抽樣3萬6千份,釐清Omicron於社區的隱形傳播鏈。專家認為可了解台灣真實染疫情況,另人民防疫意識高,已自發「與病毒共存」模式,中央無需堅持「專制防疫」,應將新冠肺炎降到第四級。前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從2年前早已呼籲政府應定期執行血清抗體檢測,可了解前段時間感染哪株病毒,國內今年Omicron疫情累積超過300萬例確診數,預估黑數可能高達4倍、1200萬人確診,近一半的台灣人或許已確診,這都要透過具代表性的血清調查來揭曉。疫情2年多以來台灣欠缺血清檢測整體性資料,施文儀預估,北部疫情最先發展,雙北可能潛藏黑數最多,而南部病例數會較接近真實數據,中部目前還在爆發,但總歸各縣市總體確診數,會與縣市政府防疫態度有極大關係。施文儀指出,產生黑數的原因,包括PCR等待時間過久,降低民眾意願,且感染新冠肺炎有許多輕症、無症狀,此類確診者沒有任何醫療需求,即便知道自己無症狀感染,也不會平白無故跑去確診。縣市政府因疲於防疫,針對確診者進行居家關懷度下降時,也可能曾加黑數產生。施文儀表示,居家照護期間從起初提供關懷箱,變成關懷包,後來剩關懷電話,最後連一通電話都沒有,民眾用視訊門診看診還要收200元,倒不如自行到藥局買退燒藥。「確診沒有任何好處,還要被限制行動。」施文儀指出,台灣人民抗疫2年多,已練就正確防疫觀念,當發現自己感染時,雖然不去「確診」也會管好自己,不傳給朋友或家人,自動自發「與病毒共存」,中央毋須列過多規定、還堅持專制防疫,「管制人民是共產黨做的事」。台灣先前自然感染率少,在Omicron高傳播力下加速感染,到一定程度則會降溫。施文儀說,須保護高危險群長者及孩童青少年,中央應避免做太多「無效防疫」,像他4月中早喊話要評估快篩陽視同確診、5月初呼籲新冠降到第四類傳染病,前者拖1個月才做,後者至今沒看到。施文儀舉例當時H1N1大流行時期,台灣從圍堵政策一下改為與病毒共存,當時很多臨床專家持反對意見,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已做出建議,時任防疫指揮官葉金川以科學證據決定「說轉就轉」,或許在臨床專家眼中擔心政策改變會多死2人,但若政策不轉型可能會死2千多人。施文儀說,台灣防疫戰略要用科學分析,像確診者14天後可以解除隔離,若前提相同,為何確診死者要盡速火化?指揮中心在拿捏與放鬆防疫政策上,除了臨床專家外,應該多聽取公衛專家意見,避免決策眼光偏向單一領域,否則後疫情時代檢討時,僅有短暫成效難見長遠成果。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血清檢測排除老小 專家憂成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啟動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釐清Omicron於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但專家指出,此調查排除長者及兒童青少年,成效堪慮。成功大學研究自然感染、中症住院後一個月兒童,體內中和抗體僅有五分之一,「無敵星星」恐失效,籲指揮中心先讓孩童檢測抗體,過低可提前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回應將再了解數據。血清抗體檢測有利掌握社區感染,因應國內去年五、六月Alpha及Delta疫情,指揮中心去年八月底啟動捐血人血清調查,今年再次重啟調查,針對今年一至六月全國捐血中心的血清存檔樣本,依照各縣市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預計抽樣三萬六千件檢體。捐血民眾抽樣機率約百分之三到四,並以抗核蛋白N抗體作為檢測抽樣目標。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目的,除了解疾病盛行率外,最重要目的在於提供政策上的參考,但使用血庫樣本收案最大問題,是排除掉十七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二大族群屬於最脆弱族群。蘇益仁表示,調查應檢測二種抗體,接種疫苗後產生的S抗體以及自然感染的N抗體,才能協助訂定未來疫苗追加劑要打在哪一個族群上,且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應以不同地區進行全人口收案,否則「花那麼多錢卻沒有意義」。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最重要任務是「救老小」,像理解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及長者感染重症、死亡等,調查應了解真實感染人數,才能在BA.4、BA.5疫情侵台前,調整防疫對策。羅一鈞表示,研究計畫為保護個資,檢驗結果不會個別通知捐血人,也不會回頭追蹤及疫調,檔案會按程序銷毀、去辨識,保護隱私及個資。若捐血人不希望被抽樣,可於六月卅日前致電一九二二退出計畫。
-
2022-06-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來了 專家指接種前可以先做這件事
次世代疫苗來了。莫德納宣布研發完成可以同時預防Alpha及Omicron的雙價疫苗,並產生更高的中和抗體。國內專家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研發成功,重要的是可以預防Omicron重症及死亡,但更期待次世代蛋白疫苗,讓打mRNA疫苗過敏、不適應族群受惠,建議往後接種追加劑前可先檢測血清抗體,減少施打疫苗後副作用風險。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莫德納雙價疫苗可以同時預防Alpha及Omicron變異株,對於預防新冠病毒的廣效性佳,所謂的廣效性是指於實驗室研發疫苗時,經過選擇混合哪些病毒株,可以讓人體產生最高的中和抗體,目前多以Alpha、Beta、Delta及Omicron進行混合研究。施信如表示,現有疫苗對預防新冠病毒武漢原始株的效果最好,但隨著Alpha、Delta變異株出現,保護效果遞減,而對Omicron的保護力降到更低,對於預防感染務必要有針對預防Omicron的疫苗,因此雙價疫苗可作為追加劑。施信如說,莫德納雙價疫苗於預防Omicron,應是針對BA.1亞型變異株提供保護力,因此令人質疑於BA.4、BA.5亞型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因就臨床發現,感染過BA.1亞型變異株後,還是會感染BA.4或BA.5亞型變異株,這還需要進一步了解莫德納相關研究數據,但雙價疫苗一定比現有疫苗預防Omicron的效果更好。但施信如說,雙價疫苗是否有必要每年施打,或僅針對長者等高危險群施打,這都還需要依各國的情形不同,再進一步討論,但若是針對Omicron感染情形還不嚴重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可能就十分需要。施信如也期待研發出蛋白次單位疫苗的次世代疫苗與兒童疫苗,讓打mRNA疫苗過敏等不適應的族群及兒童受惠。施信如說,往後接種追加劑前,可以透過更精準醫學先檢測血清抗體,了解體內抗體的高低,如果抗體高時。可以先暫緩接種疫苗,等到往後抗體低時再接種追加劑,不僅提升保護力,也降低接種疫苗後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長庚大學目前正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共同進行「新興感染症研究網」萬人血清中和抗體國際研究計畫,免費為民眾檢驗,目前已收案3000人,不論是接種疫苗或自然感染民眾,經檢測後可以了解中和抗體反應,民眾可以進行預約檢測。往後雙價疫苗上路後,政府也可以先為民眾進行血清抗體檢測,找出適合接種的人。
-
2022-06-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何時恢復至原來水準? 李秉穎曝關鍵社區染疫比例
國內新冠疫情居高不下,指揮中心昨公布今年3月至5月各縣市累積感染百分比,全國平均為9%,指揮官陳時中昨指出,當染疫率超過10%後,疫情就會往下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新突變病毒在社區流行,約要20至30%的人被感染後,一波疫情才會降至原來水準,但疫情流行期會出現許多黑數,很多人感染後不確診或確診後沒有通報,因此現在的數字僅是通報數,實際感染的人數應更多。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時說,他不清楚10%後疫情會往下降,這數字是如何估計,疫情是否下降,應是從全國角度來看,因各縣市累積感染百分比有高、有低,但也僅相差幾周,因此疫情是否下降,很難用感染百分比作為指標。李秉穎說,南非曾研究,經過三波流行後,經過血清抗體檢驗,全國約有四分之三的人曾經染疫,換算成每一波為感染人口比例約是20至30%,當時的通報數字絕對沒有這麼多。李秉穎表示,當染疫率超過10%後,疫情就會往下降,可能是指揮中心依據其他國家經驗的一個預估值,當染疫率超過10%後為到達一個頂點,疫情下降後,另有10%的人染疫,也是達到一波感染約20%群體免疫的類似事情。至於,疫情期間黑數占比與各國防疫政策不同有關,如台灣嚴格防疫、精準疫調時,黑數就會比較少,但當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後,民眾可能不通報,黑數比例更高,這須依靠進行血清抗體調查,應有很多學術單位都想做做看。
-
2022-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擴散快速 專家:此時「類普篩」有點慢了
基隆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推出基隆卅六萬人「類普篩」,以期防堵疫情。多位專家都說,類普篩就是普篩。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兩者差別可能是篩檢範圍大小有所不同,此時以普篩來控制疫情,手段正確,但Omicron變異株傳播快速,「病毒擴散出去,覆水難收」,想藉此阻斷傳播鏈,已有點慢,效果有限。「基隆普篩應針對高風險地區內,所有民眾都要進行篩檢,不要挑選。」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類普篩就是普篩,藉此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應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此才可找出所有感染者,控制疫情,同時也可推估基隆地區的自然感染率,但若感染者人多,如何居家隔離,則需後續配套措施。黃立民表示,現在指揮中心處理原則應為「容忍確認個案數少、小規模的疫情」,但對「感染人數多、大規模的疫情」則積極介入處理;這一波Omicron疫情能否控制,需觀察兩大指標,首先疫情是否進入安養機構或長照中心,第二為清明連假、宗教遶境後病例數有無激增。黃立民預估,接下來國內疫情都不會太好,確診個案將陸續增加,何時才能趨緩,還有待觀察。過去兩年,眾多專家建議普篩,但指揮中心總是以各種理由駁斥,這次卻主動宣布「類普篩」,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表示,指揮中心如今確實較願接納各方意見,例如,機場落地採檢,以及一人一戶居家檢疫。詹長權表示,Omicron傳播力是原始武漢株的三倍,精準疫調、匡列採檢,難以即時應變,必須打破既有框架,指揮中心在基隆執行「類普篩」,全市居民快篩,積極處理是正確的方法,建議至少一周內篩檢二到三次,比較保險。詹長權表示,東西方國家都有過大規模篩檢,西方國家採取鼓勵方式,中國則是封城、強制篩檢,事實上,限制活動是減少傳播的有效方法,但在台灣不可能強制執行,建議指揮中心篩檢要在一天內有結果,減少跨縣市活動,效果才會好。
-
2022-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推類普篩阻斷Omicron 專家:疫情擴散如覆水難收
基隆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親自前往基隆視察,拋出基隆卅六萬人「類普篩」防堵疫情。專家表示,「類普篩」就是「普篩」,藉此找出潛在確診病例,採取隔離措施,防堵疫情,且可以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推估自然感染率,但如今利用「類普篩」控制疫情,可能已經慢了,效果可能有限。「基隆普篩應針對高風險地區內,所有民眾都要進行篩檢,不要挑選。」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類普篩就是普篩,由此可以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並最好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此才可找出所有感染者控制疫情,同時也可推估基隆地區的自然感染率,但若感染者人數多,要如何居家隔離,需要後續的配套措施。蘇益仁說,基隆類累普篩與去年五月雙北疫情大爆發時,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設立快篩站篩檢方式不同,快篩站無法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蘇益仁曾建議柯文哲萬華地區應進行普篩,但當時萬華地區每天快篩出五十名確診患者,依柯文哲推估,如果進行普篩,每天確診患者恐高達五百人,到時將找不到防疫旅館加以隔離,只能快篩多少算多少。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類普篩就是普篩,兩者差別可能是篩檢範圍大小有所不同,如今基隆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想要介入控制疫情,利用普篩是必要及正確的手段,以找出潛在確診病例,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不再傳染給下一個人。但Omicron變異株傳播快速,目前「疫情已擴散出去,覆水難收」,如今要利用「類普篩」控制疫情、阻斷傳播鏈,已經有點慢了,效果也有限。基隆類普篩是以居家快篩試劑採檢病毒為主,與疫情初期彰化縣萬人血清篩檢抗體不同。黃立民說,兩者意義不同,篩檢病毒是反應目前的情形,檢驗血清抗體是反應過去感染情形為歷史考古。黃立民說,現在指揮中心態度,應是容忍確認個案數少、小規模的疫情,但對感染人數多、大規模的疫情,還是會介入處理,接下來Omicron疫情能否控制,須觀察三大指標,首先是疫情有無進入安養機構或長照中心,以及清明連假、宗教遶境後病例數有無激增,但感覺接下來疫情都不會太好,確診個案會陸續增加,何時趨緩還有待觀察。
-
2022-03-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雄疫情升溫? 旅行團疑已傳三波 籲返家有症狀應快篩
高雄自助餐店員確診個案,延伸旅行團增4人確診,確診個案分布高雄、台南、新北等縣市,包含60歲、70歲長者染疫。莊人祥表示,不排除有其他更早確診感染源,後續要持續進行血清抗體檢驗,該傳播鏈至少有二至三波感染可能。莊人祥表示,目前旅行團成員中36人中有4人確診,其中2人為高雄自助餐店家人,皆打過二劑AZ疫苗苗;2人為其他團員,屬於60歲以上族群,皆在一月中旬皆完成第三劑疫苗,確診個案已至醫院治療為輕症及無症狀。已知該旅遊團曾在2月20日在2月22日出團,自助餐店家人案20861參與旅遊團後,在2月24日發病,時間較其它個案早,另1人發病日為2月28日,其餘2成員屬無症狀個案,推測4位成員在旅遊期間有共同暴露的感染源。莊人祥表示,研判國內在1至2月社區有短暫的本土疫情爆發,少數個案沒有被監測出來,同車人員即便採檢陰性,還會進一步進行血清抗體檢測,除了看是否有更早感染源頭,目前傳播鏈待釐清。高雄自助餐個案延伸旅行團個案,全案累計5人確診。若找到可能感染源頭,第一波可能傳染給旅行團成員,第二波從單一成員傳染給同車人員,第三波則透過成員返家後傳染給家人。如自助餐店源返家後,一家四口又跟兩友人曾在二二八連假出遊,僅兩名友人陰性,其抗體檢測也仍待釐清。對於國內旅遊團多為年長者出團,是否規定旅行團出發跟回來一律自主快篩,莊人祥表示,目前社區感染非屬於廣泛流行情況,僅呼籲有症狀不應出團,回來後有相關症狀則應就醫或快篩。
-
2022-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提升防疫等級?陳時中:有必要則不排除針對桃園升3級
國內爆發桃園機場染疫事件,累計14人確診、2人快篩陽性待複驗。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要提升防疫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針對整體疫情研判,有必要則不排除針對桃園升為三級警戒,他強調「會審時度勢,做出判斷」。至於有專家表示,桃機需要全面驗血清抗體檢測。陳時中則表示,會針對傳染力者即時找出,即時匡列相關人士。外界很多建議,我們會審時度勢做出最好對策。媒體問,農曆春節快到,若國內是否升為三級警戒,將衝擊民生經濟會很大衝擊,有中南部縣市不想陪全國一起三級警戒,是否會交由地方決策自己加強二級警戒措施。陳時中表示,升降級與否是中央權責,已有宣布大原則,會讓地方政府有彈性,若有更嚴格規定可向中央報備。他指出,「這次比去年5月大環境好一些。」陳時中說,國人疫苗第一劑覆蓋率達80.22%,二劑70.70% ,加上醫院量能整備也提前準備,民眾警覺心也夠,呼籲民眾不必要群聚盡量避免,口罩要戴好,除非有疫情大變化,否則不會做更動。
-
2021-10-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權威期刊最新研究:新冠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前天(2021-10-21)發表The Flawed Science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SARS-CoV-2 Immunity(新冠病毒免疫的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這個標題裡的「抗體檢測」指的是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試劑盒,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講,這種試劑盒非但對控制疫情無助,反而會增加困擾。事實上最近常聽到的「抗體在6個月後會消失,需要打加強針」,更是會讓民眾誤以為「抗體水平的高低」就是等於「保護力的高低」。要知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病原(病毒、細菌、黴菌、原蟲)是多不勝數。如果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地維持高水平抗體來對付所有這些病原,那我們的血液不就要變成一股膠著的濃漿?不管是被感染,或是打了疫苗,我們的身體除了會產生抗體之外,還會訓練出一批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當我們再次被同一病原感染時,這些細胞就會快速增生。增生後的記憶B細胞會分化成具有產生抗體能力的漿細胞,而增生後的記憶T細胞則是有些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有些會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從而減少病毒的繁殖)。也就是說,儘管我們在被感染或打疫苗之後,抗體的水平是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降低,但是,一旦我們再次被感染,這些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還是有能力來對抗病原。所以,「抗體水平的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的高低」。就新冠病毒而言,頂尖的科學期刊Science在2021-2-5有發表一篇研究論文Immunological memory to SARS-CoV-2 assessed for up to 8 months after infection(感染後長達 8 個月的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評估)。它的結論裡有說:「血液抗體水平不能預測 T 細胞記憶。 因此,對新冠病毒抗體的簡單血清學檢測並不能反映免疫記憶的豐富性和持久性。」JAMA新發表的這篇文章也能幫助讀者對新冠免疫有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把它的一些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在新冠疫情的初期,有些專家認為,用抗體測試來檢測人們是否已被感染,會有助於緩解封城的措施。 這是因為,那些有抗體的人可能至少暫時不會再被感染,而這樣他們就能夠重新進入社會,不會將自己或他人置於危險之中。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基於擁有抗體的免疫護照的概念並沒成功。這是因為,抗體測試的準確性未經證實,使結果存疑。更根本的是,「有抗體就有保護力」這種相關性是未知的。到底是哪些特異性抗體可以防止再次感染?它們的水平是需要多高?它們能提供多長時間的可靠防禦?隨著抗體檢測對個別患者的有用性變得不那麼明確,以及病毒篩檢(例如核酸篩檢)的擴大,公眾對抗體檢測的追捧逐漸減弱。但對一些人來說,新冠疫苗的到來重新喚起了他們對抗體檢測的興趣。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檢測可以揭示疫苗是否有效,或者指引是否需要注射加強針。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曾一再表示,不鼓勵將抗體測試作為自己動手做(DIY)的免疫檢查。該機構在 5 月 19 日的通訊中表示,目前獲授權的新冠抗體測試結果不應在任何時候用於評估一個人的免疫水平或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尤其是在接種疫苗之後。請看Antibody Testing Is Not Currently Recommended to Assess Immunity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目前不建議用抗體測試來評估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力)。然而,許多人沒有聽從這些建議。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有好多醫生定期為病患做新冠抗體檢測。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 Epitome Risk Solutions 還聲稱其售價 170 美元的的新冠抗體檢測能正確識別具有100% 特異性的抗體的數量,而這樣你就可以在接種疫苗或感染後24到48 小時內,知道您的免疫系統是否仍在保護您免受感染。梅約(梅友)診所傳染病血清學實驗室主任 Elitza Theel 博士證實了此一令人擔憂的趨勢。 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進行教育,但我知道有些人接受測試只是為了看看他們是否對疫苗有『反應』或是否有『免疫力』。」原文:《抗體水平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高低》
-
2021-10-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央開放自費驗抗體 北市訂收費標準一次1000元
網紅「四叉貓」接種高端疫苗後,到北市禾馨診所自費檢驗抗體,引發討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做出指引,目前執行公費抗體檢驗的機構,將可以協助一般民眾自費檢驗,價格由地方自訂費用。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上午在台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透露,北市費用約1000元,委員會議員則進一步要求北市聯醫收費,應比私立醫療診所低。禾馨醫療旗下診所日前在中央開放前便提供網紅「四叉貓」自費驗COVID-19抗體服務,遭北市開罰5萬元,之後中央針對相關抗體的檢驗,後續做出指引,讓國人依循,同意公費驗抗體的醫療機構可以做,不訂上限或統一價格,由地方自訂。北市議會警政衛生委員會上午審議議員提案,請市府開放仁愛醫院供民眾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游淑慧指出,衛福部已經同意仁愛醫院可做,對於其他醫院是否也申請?黃世傑說,北市目前已經有十多家醫院申請,也包括禾馨醫療旗下數家診所已經送件。議員許淑華追問,衛生局何時可以審核通過?開放時程?黃世傑表示,剩下只是程序,約一周後就會通過。衛生局指出,聯醫的部分,收費標準已經送審,本周五即可核定。游淑慧說,自費篩檢疫苗抗體,是否可以便宜一些,聯醫是公立醫院,收費應該低一點。
-
2021-10-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內湖某幼兒園確診教師提前解隔 18日可復課
台北市內湖區某幼兒園一名老師11日確診COVID-19,導致80人居家隔離、2班停課。北市府今天表示,因中央研判個案屬舊案,與接觸者皆可解除隔離,幼兒園可在18日復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新增1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北本土個案(案16411),為40多歲女性、北市內湖區幼兒園老師,9日就醫採檢、11日確診,由抗體檢測結果評估屬於舊案。台北市衛生局當時連同教職員、學生及家屬共匡列80人居家隔離,並要求曾與確診者接觸的2個班級停課14天,原定23日復課。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今天在台北市防疫因應記者會上表示,由於這名個案在11日及14日的採檢結果都是陰性,依據血清抗體檢測結果研判是較為早期的感染,且接觸者128人的採檢也都是陰性,因此接獲疾管署通知,個案與接觸者都可解除隔離。台北市政府表示,案16411在台北市的80名接觸者已在今天全數解隔,原定停課14天的兩個班級也可在18日復課。
-
2021-10-11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到底要不要驗?先弄懂何謂血清抗體檢測
最近四叉貓抗體檢測事件弄得沸沸揚揚,到底要不要進行抗體檢測,抗體檢測的原理如何?其檢測之規範如何?也是大家亟需知道而且關心的議題,美國疾病管制局在今年9月21日也草擬一份指引與規範,謹此本人收集一些文獻資料,將一些與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有關訊息稍作整理,與讀者分享: (一)血清抗體檢測之種類根據美CDC公佈之血清抗體檢測大約分成兩大類,其一叫做結合抗體檢測,另一大類叫做中和抗體檢測,第一大類結合抗體檢測又分為二部分:(1)結合抗體快篩試劑:它是利用簡單之側流測定方式(lateral flow test method),不需額外專門或昂貴設備,約10-15分鐘(小於30分鐘)就可以知道結果,抗體快篩能夠找到已被感染的病患或已接受疫苗施打的民眾,此檢測只要利用指間針刺滴血即可測試,非常簡單快速。(2)結合抗體-實驗室檢測:是利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或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CIA)來檢測抗體,可以分別檢測IgG,IgM或二者合併,可偵測對抗棘蛋白(S)、核鞘蛋白(N)或二者合併之抗體,此需要由檢驗室專業人員在實驗室利用特殊儀器進行,費時要數小時之久。至於第二大類中和抗體檢測:此檢測法是利用類似ELISA的方法進行測試,了解血清中是否有中和抗體可以阻止病毒中棘蛋白(S)之受體結合區域與細胞之ACE-2受體結合。此方法需要數小時至數天,比較費時。 (二)全球新冠肺炎之抗體檢查概況到目前為止,英國曾對17歲以上健康捐血者隨機抽選250份樣本(在此期間英國疫苗之覆蓋率第一劑89%,第二劑82%),利用抗體快篩檢測,結果發現所有抗體陽性的受檢者,其中81%是疫苗產生的,另外19%是由自然感染產生的。至於美國,從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針對16歲以上捐血者,每月隨機抽選2,000位血液採樣,結果發現在2020年12月14日施打前,抗體陽性率由3.5%增至11.5%而已,而後開始施打疫苗則抗體陽性率激增至83.3%,其中的76%是因疫苗而得到抗體,足見疫苗施打的重要性。另外在此項研究中發現有一非常重要的現象,就是血清抗體陽性率隨著年齡、地區及種族有不同的陽性率而有所不同,老年及亞洲族群有較低自然感染陽性率,而施打疫苗後陽性率變為最高,足見疫苗施打對老年及亞洲族群特別有效。(三)疫苗保護原理從全球疫情及疫苗施打的狀況,充分顯示疫苗雖然無法百分之百的防止感染,但只要施打疫苗,可以刺激體內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其抗體反應可分IgG及IgM,其作用可使抗體與病毒結合,防止病毒進入人體細胞,加上疫苗亦可啟動細胞性免疫,亦會產生毒殺性T細胞、記憶性 T細胞及B細胞。所以疫苗施打,無可諱言,是防疫抗疫最重要的一環。(四)如何區分是自然感染或施打疫苗的抗體反應因為疫苗是針對病毒表面S蛋白製造的,所以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只有針對S棘蛋白產生的抗體,如果是自然感染的產生的抗體,因新冠病毒本身之表面除了S蛋白還有N蛋白(核鞘蛋白),所以會同時產生對抗S及N蛋白的抗體。一般而言,只要有抗S棘蛋白的抗體就具有免疫保護力。(五)抗體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重要性此次萬華社區新冠肺炎確診者較多,台北市政府即將進行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服務計劃,其服務計劃,主要有下列四大重要性:(i).了解過去實際感染情形,可以知道其盛行率如何?(ii).可以協助疫情追蹤調查,阻斷可能的感染源(iii).可以了解感染後免疫如何變化?何時變化?整個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可以充分掌握(iv).有助了解疫苗的保護力如何?所以此項服務計劃,有其重要性。結語有關新冠肺炎之血清抗體檢測,可用來回溯了解過去的疫情,可以用可能感染的人做為檢測對象,來了解血清中抗體是否陽性,如果抗體陽性表示已產生抗體而具有保護力,而且也有助於了解疫苗施打後產生抗體保護力的情況,對於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的調查可以提供寶貴的資料,對將來的防疫政策可供參考,希望此項計劃能夠順利成功。
-
2021-10-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啟動血清抗體研究 5000捐血人10月18日前可退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為防堵 COVID-19病毒Delta變異株入侵社區,指揮中心已於今年8月23日啟動防堵Delta變異株的COVID-19加強監測方案,並將由疾病管制署進行捐血人血清抗體陽性盛行率研究調查計畫,以作為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與評估捐輸血者之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該研究是捐血人來的,包含從4月25日至7月3日全台捐血過的人,不希望在計畫中,要退出本次計畫,捐血人知道何時曾捐血,所以請在10月18日前致電1922,留下相關資料,包含血袋號碼或姓名身分證生日,會把他從母體去除掉。媒體詢問,血清抗體驗出陽性是否進行治療?陳時中說,這項計畫與個案無關,是社區監測計畫,血清陽性代表以前染疫過,不會說檢查就回推個案,是要了解社區過去染疫情形。陳時中說,捐血人血清抗體研究調查計畫將列入常態監測的一環,有結果出來當然會跟大家報告。指揮中心說明,為瞭解今年5月份本土疫情上升之際,社區中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的抗體陽性比例之地理分布與趨勢變化,與評估捐輸血者之風險,前述計畫將針對今年4月25日至7月3日全台各捐血中心之血清存檔樣本(每袋血均須留存此樣本,作為血液安全追溯調查之用)隨機抽樣共5000件,檢測SARS-CoV-2病毒抗核蛋白及棘蛋白抗體,該時段有捐血的民眾被抽到的機率約為1-2%。該計畫不僅是作為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亦為國際上普遍使用於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之方式。該計畫為保護捐血人個資,血液基金會於抽樣後,僅提供匿名資料與血清存檔樣本給疾病管制署進行後續檢驗與資料統計分析。抽樣檔案將由血液基金會按程序銷毀,故無論是血液基金會或疾病管制署均無法辨識或回溯特定捐血人檢體檢測結果,亦無法將抗體檢測結果通知特定捐血人。指揮中心指出,加入或退出此計畫與否並不影響捐血人現有任何權益,亦不會被特別註記。該研究經疾病管制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採用選擇退出(opt out)的方式,以確保受試者的自主權。若有曾於該段時間捐血之捐血人欲退出本計畫,請於10月18日前致電1922並請留下相關資料(血袋號碼,或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後續由血液基金會於檢體抽樣前排除。
-
2021-09-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萬華血清抗體調查 挨批慢半拍
指揮中心宣布要針對台北市萬華區展開五千人血清學抗體調查。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台灣早就應該針對熱區居民及高風險職業族群執行血清抗體常態監測,「不能等到車壞了,才開始維修,而是平時就應做好定期保養」。美國去年七月起系統執行全國血清抗體調查,全國六十六區每月交兩千份樣本,累積蒐集一四四萬多份捐血樣本;英國今年初也展開疫苗監測計畫,其中就包括全國血清抗體調查,全國各區每周繳交二五○份樣本,英國政府會定期公開最新的監測報告。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由學術單位針對萬華區展開血清學抗體調查。北醫家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表示,五月中旬爆發社區疫情的萬華區,大約有十八萬人口,其中兩千人確診者;但是因經費有限,計畫抽樣五千人,有五百名確診者和四千五百名的接觸者或居民。王森德說,此計畫研究目的為了解萬華實際盛行率、傳播途徑、及早阻斷可能的感染源,了解傳播途徑,調整未來防疫作為。參與計畫的確診者或居民,也可藉此獲得自身免疫反應、疫苗的保護力等重要健康資訊。但是與歐美國家相較,台灣血清抗體調查慢半拍。李建璋說,歐美各國願意投入經費,常態監測社區居民血清抗體,目的在於主動偵測、及早撲滅疫情,以免疫情爆發耗費更鉅額社會成本。李建璋說,以社區為中心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屬於積極的「主動監測」,如果發現自然感染陽性率上升,就知道該區已出現病毒傳播,也可了解疫苗接種對群體帶來的保護力。李建璋表示,歐美國家知道這個錢值得花,可節省更多社會成本。台灣並未出現全國大流行,但建議針對雙北和桃園等熱區,以及高風險職業族群(如機組員、醫護人員),建立常態性的血清抗體監測計畫。
-
2021-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萬華血清抗體檢測 學者:確認保護力和職場安全
北醫與北市府合作,針對萬華社區進行5000人血清抗體檢測。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藉由抗體檢測確認民眾的免疫保護力後,可讓工作場域更安全,有助於經濟復甦。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邀請台大公衛校友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王森德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上線直播,分析疫情現況。陳秀熙指出,近期全球疫情略趨緩,完整接種2劑疫苗比率以歐洲59.53%最高,其次是北美洲55.18%、南美洲47.92%、亞洲37.06%、大洋洲30.56%、非洲4.75%。為進一步瞭解民眾的免疫保護力,不少國家進行COVID-19血清抗體檢測。陳秀熙提到,從英國和美國的調查可發現,因自然感染而產生的抗體,會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因施打疫苗而產生的抗體則會維持穩定,較不受年齡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和台北市政府合作,針對萬華社區進行COVID-19免疫保護力檢測。王森德提到,依照計畫內容隨機抽樣20歲以上民眾共5000人,針對血清抗體進行檢測,一方面能瞭解COVID-19盛行率,阻斷可能的感染源,也可知道感染後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瞭解施打疫苗的保護力,具保護力後就可放寬工作與活動限制。王森德指出,採檢血液後進行檢測,如果陽性代表具有免疫保護力,陰性代表不具免疫保護力;如進一步分析,同時出現N抗體和S抗體者,代表曾經自然感染而產生保護力,如果只出現S抗體卻沒有N抗體,就代表是疫苗產生的保護力。陳秀熙表示,透過抗原快篩檢測可找出隱性感染者並阻止社區流行產生,抗體檢測則可確認已感染或施打疫苗後的民眾是否具保護力,有助於創造安心工作場域、促進經濟復甦,在未來仍須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實施這種計畫更具重要性。
-
2021-09-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助長者抗體陽性率增14倍!英美百萬血清調查揭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10月5日起將有條件開放部分休閒娛樂場所,更進一步邁向解封,不過台灣的兩劑疫苗覆蓋率目前還只有9%。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和美國長期定期進行血清抗體調查,百萬人口規模的研究結果已證實,自然感染的抗體陽性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但疫苗接種可弭平年齡間的差異,長者接種疫苗的陽性率是自然感染的8到14倍,而且更持久。不過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許多高覆蓋率國家經驗已證實,即便超過七成人口都完整接種,也無法達成族群免疫,還是可能持續發生很多個案。因此即便要「與病毒共存」,疫苗、檢測、公衛防疫措施這三方面都要努力,不可偏廢。台大公衛博士林庭瑀表示,核蛋白(N)抗體檢測代表自然感染,棘蛋白(S)抗體檢測則代表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種。兩劑覆蓋率高達82.%的英國根據此學理基礎,,針對全國各區17歲以上健康捐血者隨機取樣,每區都抽250份樣本,以羅氏試劑去測,結果發現從過去到現在,英國人口的抗體陽性大約有18.9%來自,如果加上疫苗接種,抗體陽性率則高達97.8%,推估大約有八成人口的抗體都是透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分析各年齡層的抗體陽性率則發現,自然感染的年輕人抗體陽性率大約是28%,但60歲或70歲以上長者就分別只有13%和8%。所幸在加上接種疫苗之後,所有年齡層的抗體陽性率都達到95%以上,連最高齡的70歲以上族群都有99%的陽性率,是僅靠自然感染的14倍。兩劑接種率達67%的美國也有類似的發現。林庭瑀指出,美國從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每個月都做血清抗體研究,廣泛搜集50州16歲以上捐血樣本,全國66個研究區塊,每區每月都要搜集2000個血液樣本,共蒐集到144萬3519份樣本。結果顯示美國自然感染的抗體陽性率大約是20%,加上疫苗感染可達到83.3%,大約有76%人口是因為接種疫苗而獲得抗體。美國研究更細緻探討不同區域、不同年齡、不同種族的抗體陽性率差異。可看到疫苗接種率較低的中西部南部的州別,自然感染抗體陽性率高於接種率較高的西部、東北部;但若加上疫苗接種之陽性率,結果則相反。自然感染抗體陽性率低而且隨年齡遞減,16到29歲、30到40歲的自然感染抗體陽性率分別只有27%、21%,50到64歲還有19%,但65歲以上就驟降到11.7%。若能接種疫苗,原本抗體陽性率較低的65歲以上長者竟然後來居上,陽性率提高到92.2%,是只有自然感染的8倍。其他年齡層的陽性率也高達76%到85%;原本自然感染抗體陽性率最低的亞洲人也有同樣的現象,接種後陽性率從17%提高到91%。相較於英美,台灣血清抗體調查執行得較晚、規模也小得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僅打算針對萬華區展開血清學抗體調查。北醫家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表示,五月中爆發社區疫情的萬華有18萬人口,將近2000位確診者。目前計畫利用流行病學方法抽樣5000人,包括500位確診者,加上4500位接觸者或鄰近居民,做服務型的血清學調查研究。王森德表示,希望有助了解萬華地區實際的盛行率,更了解傳播途徑,貢獻於未來防疫作為的調整,更有效阻斷可能的感染源。參與計劃的確診者或居民,也可以藉此獲得自身免疫反應、疫苗的保護力等重要健康資訊。
-
2021-09-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未來去哪自費驗抗體?117家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公布
網紅帶頭公開接種疫苗後抗體檢驗數據,社會大眾才發現,原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沒開放自費驗抗體,但指揮中心也順應民意,預定本周三開會討論相關指引,包括收費標準、檢驗方法、檢驗單位應詳細說明的內容等。疾管署官網17日也更新「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待檢驗指引訂好、正式開放可自費檢驗之後,也會以這117家院所開始做為主要檢驗單位。莊人祥表示,之前說國內只有12家指定醫療院所可驗抗體,是指因應機組員按規定每三個月需自費檢測抗體(由公司出錢),有12家指定院所專門負責機組員的檢驗。莊人祥表示,其實全國各縣市共有117家院所都是可驗抗體的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只是一直沒有開放自費檢驗,僅限於「公費」。例如進行疫調時,地方衛生單位如評估有需要驗抗體,就會就近送到這些醫院或檢驗所。這117家血清抗體檢驗機構包括基隆2家醫院、北市15家院所、新北市15家院所、桃園市12家院所、新竹縣市6家院所、苗栗縣1家院所、台中市12家醫院、彰化縣6家醫院、南投縣3家醫院、雲林縣3家醫院、嘉義縣市7家院所、台南市10家院所、高雄市15家院所、屏東縣4家醫院、宜蘭縣2家醫院、花蓮縣2家醫院、台東縣2家醫院。全國血清抗體檢測指定檢驗機構名單將不定時更新於疾管署官網: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yuNKM3fnmrjMFbnP4yzesg
-
2021-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北境外移入2採陰才解隔離? 專家支持、建議加驗抗體
新北市長侯友宜前天在新北防疫記者會宣布,轄內醫院收治的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在基因定序還沒有出來之前,都視同Delta病毒,須二採陰才能出院;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建議中央應統一規定。北醫胸腔內科部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認同,台灣禁不起大規模Delta疫情,目前每天境外移入個案僅個位數,醫療量能允許下,將現行標準嚴格化應該是可行、應該要做的,是「必要之惡」。等待解隔離期間並非什麼都不做,建議應加驗血清抗體,讓隔離有所憑據,也能促進治療的發展。根據現行規定,確診住院或確診Delta者,要滿足三項條件使得解除隔離,包括症狀緩解且退燒一天以上、發病滿十天、間隔24小時兩次PCR陰性或Ct值30以上。侯友宜提出之建議,差別在於不接受連續兩次Ct值30以上,只接受必須兩次PCR陰性,可能引發的爭議在於病程後期PCR結果常時陰時陽,導致隔離時間延長,最久可能長達數個月。周百謙表示,目前台灣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口不到5%,禁不起任何Delta病毒進入社區引發疫情。美國研究發現,Ct值25以下才是危險數值,若達到30至35以上,病毒就無法有效複製,但這只是大數據,還是有5%的機會逸散進社區,因為小區域採檢沒病毒,不代表全身沒病毒,可能與部分人免疫生成偏差有關。目前每天境外移入只有個位數,加上醫療量能不受限,國內疫情並不嚴峻,為了避免國外疫情進入台灣,現行措施的嚴格化應該是可行而且應該要做的。若改標準導致很多人都被關一兩個月還驗得到陽性,怎麼辦?周百謙表示,有效隔離和治療,可以加速陽轉陰的過程。金巴黎舞廳個案那樣關近三個月,並不是常態,這種情況比較容易發生在因為有吃抗排斥藥、影響免疫功能的疾病,導致免疫生成不佳。新冠病毒在流感化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抗原性不足,出現病毒「冬眠」或「平衡」情況,這會有臨床風險,當人體微環境因壓力、睡眠等因素改變,病毒有可能再起。「找出始終無法產生足夠抗體的人,研究如何治療能幫助他產生足量抗體、清除病毒,是隔離治療期間的重要任務。」周百謙說,隔離期間應驗血清抗體,確認其免疫生成。一般康復者血清中和抗體的濃度可比打過AZ疫苗還高,痊癒後三到六個月內不打疫苗也沒有立即風險;但若在感染後七到14天都還沒有產生IgG、IgM抗體,代表免疫生成不佳。應嘗試找出原因,並嘗試透過藥物、疫苗、戴口罩等措施,讓最後的少量病毒儘速清除,病人也能清楚知道自己為何隔離較久。「住院並非是無『藥』可施、讓病人苦等,」周百謙表示,不戴口罩可能增加病毒的殘存率,住院期間在溫溼度恆定的隔離病房並戴好口罩,這有助於拉高呼吸道的溫度和濕度,不利於病毒存活,加上病人在病房可以好好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接受藥物治療,二採陰不見得要關這麼久。
-
2021-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如何得知是否感染新冠肺炎?一次看懂病毒核酸、抗原快篩和血清抗體檢測
新冠病毒與人體的互動新冠病毒是冠狀病毒的一種,表面上有一根根突起、像皇冠一般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病毒經由飛沫或接觸到達人體後,會利用棘蛋白上一個稱作「受體結合區(receptor binding domain)」的構造,抓住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棘蛋白與ACE2受體結合後,病毒就可以進入細胞。病毒感染人體細胞後,將人體內的細胞當作工廠,大量製造自己的核酸基因與蛋白,之後組裝成完整的病毒顆粒。人體細胞被裂解後,大量的病毒顆粒就會被釋放出來,感染下一個人體細胞。巡邏中的免疫細胞發現外來的病毒抗原後,便會啟動一系列的免疫反應。B細胞在遇到抗原後1至2個星期,就會產生可以與這些外來抗原結合的專一性抗體,這些抗體也會進入血液中循環。有些抗體專門對抗病毒內部的核殼蛋白(nucleocapsid),有些抗體專門對抗病毒表面的棘蛋白。雖然抗體可以與病毒結合,但並不是所有的抗體都可以阻止病毒感染人體細胞。如果抗體無法阻止病毒感染人體細胞,這些抗體就不是保護性抗體;如果抗體可以藉由黏附住病毒、中和掉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這類的抗體就稱為「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中和抗體是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科學家認為,病毒棘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是中和抗體最主要針對的目標。如果病毒棘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黏附了許多抗體,就無法與人體細胞的ACE2受體結合,也就無法造成感染。另一方面,部分的B細胞會轉化為記憶細胞,記住外來抗原的形狀,下次若遇到相同的抗原,就可以馬上製造大量相同的抗體。新冠疫苗的原理,就是讓人體免疫系統在遭遇真正的新冠病毒前,就先以疫苗中的棘蛋白抗原作為練兵假想敵,預先產生記憶細胞,一旦真正遇到新冠病毒時,就能很快動員免疫兵團、產生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包圍病毒,阻斷進一步的感染。如何得知是否被感染?瞭解了病毒與人體的互動,就可以研發診斷試劑,尋找人體是否有被病毒感染的證據。在急性感染期,病毒大量複製核酸、製造蛋白抗原,因此我們可以檢測呼吸道檢體是否存在病毒核酸或病毒蛋白抗原;在此期間,病毒也保有複製的能力,因此我們也可以利用體外細胞培養皿,培養活病毒。不過,因為新冠病毒具高度危險性,需要在高安全等級的第3級實驗室操作,所以「病毒培養」並不是診斷新冠肺炎的常規檢測方法。在發病幾天後,我們也可以檢驗血清中是否存在可以與新冠病毒抗原結合的專一性抗體。最後,如果要評估感染新冠肺炎或接種疫苗後是否產生了保護性中和抗體,就要以血清中和抗體試驗判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抗原快篩與血清抗體檢測方法首先介紹病毒核酸檢測法;病毒PCR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標準方法,精確度與敏感度極高。PCR的原理是利用可以辨識病毒特定基因的專一性引子,捉住檢體中的病毒核酸序列,接著經過多次的DNA複製循環,將PCR引子捕捉到的目標基因不斷地放大。病毒內部的核殼蛋白與RNA聚合酶基因都是PCR檢測常用的目標基因。每經過一個DNA複製循環,DNA的量會倍增為二倍。當複製出的DNA量達到儀器可偵測的檢驗閥值時,當時的PCR循環次數就叫做「循環閾值」(英文稱為Cycle of Threshold,簡稱就是我們常聽到的Ct值)。換句話說,每放大DNA二倍,就是一個Ct值;Ct值20代表檢體中的病毒基因需要經過20次的DNA放大循環才能被偵測到。因此,Ct值與原始檢體所含的病毒量成反比。Ct值越小,表示只要幾個循環就可以偵測到病毒核酸,代表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是高的,傳染力也比較高;Ct值越大,表示需要更多的循環才能偵測到病毒核酸,代表病毒量是低的,傳染力也比較低。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病毒量較低,隨著病毒積極複製,病毒量逐漸上升,這時的Ct值通常會落在十幾或二十出頭,傳染力較強;幾天後抗體出現,病毒量逐漸下降,疾病也逐漸緩解。這裡特別要提出的是,PCR除了可以偵測活病毒,PCR也抓得到病毒死後殘留的核酸片段。不過,只有活病毒才有傳染力,死病毒並沒有複製能力,因此沒有傳染力。疾病管制署分析國內的資料發現,可培養出活病毒的檢體大部分都是來自個案發病後十天內所取得的檢體;另外,Ct值在27、28以上幾乎無法分離出活病毒,傳染力已大幅降低。因此,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將檢測Ct值大於30,作為確診患者解除隔離的條件之一。抗原檢測新冠病毒抗原快篩原理與常用的流感快篩試劑相同。檢體中若含有新冠病毒的核殼蛋白或棘蛋白抗原,就會被試劑中的專一性抗體捕捉,呈現陽性反應。抗原快篩操作方便,過程通常只需要十幾分鐘,因此常用在疫情流行區的大量篩檢,有助於快速找出潛在的感染者。不過抗原快篩的缺點是無法放大病毒蛋白抗原的訊號,檢驗敏感度比病毒PCR核酸檢測法稍微低一些。在感染初期,可能因為病毒蛋白抗原量仍偏低而產生偽陰性的結果。此外,如果快篩試劑專一性不高,也有可能與非新冠病毒的其它蛋白交互反應而出現偽陽性的結果。因此若遇快篩結果為陽性,或是高度懷疑新冠肺炎但抗原快篩為陰性者,都需要進一步以病毒PCR核酸檢測法確認檢驗結果。血清抗體檢測血清抗體檢測主要偵測的是血清中是否存在可以與試劑中合成的新冠病毒核殼蛋白或棘蛋白專一性結合的IgM與IgG抗體。不過,血清抗體通常在感染後1至2個星期才會出現,因此不適合作為剛發病時的診斷工具。IgM是人體接觸病毒抗原時最早出現的抗體,IgG通常會晚幾天出現。IgM與IgG二者都可維持一段時間,不過IgM會消失的比較快,IgG維持的時間則比較久。所以如果抗體檢測結果只出現IgM陽性,但IgG為陰性,表示患者正處在感染初期;如果IgM與IgG都為陽性,表示在感染中期;如果只出現IgG陽性,但IgM為陰性,表示在感染的後期,或是已經感染一段時間了。所以我們可以依據血清抗體的檢測結果,判斷個案是否曾經感染或是多久前感染,是疫情調查、追溯感染源的有利工具。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以合成的病毒抗原捕捉到的血清抗體,不一定是保護性抗體。如果要瞭解感染新冠肺炎或施打疫苗後是否產生了保護性抗體,就需要進行「血清中和抗體試驗」。傳統的「血清中和抗體試驗」是將個案血清與新冠病毒二者混合,之後將血清與病毒的混合液加入細胞培養皿與細胞共同培養,觀察個案血清是否可以中和掉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如果細胞存活,代表血清已經產生具有保護力的中和抗體;相反的,如果細胞死亡,代表血清並未產生中和抗體。不過血清中和抗體試驗需要用到活的新冠病毒,因此要在第3級實驗室操作,執行上有相當的困難度。因此,科學家想出了用危險性低的「假病毒」取代真病毒的替代方法。「假病毒」的做法是將危險性低的水泡性口炎病毒或慢病毒的表面蛋白置換成新冠病毒的棘蛋白,形成表面是新冠病毒棘蛋白,但本體是低風險的「假病毒(pseudovirus)」。假病毒危險性比較低,因此可以在一般的第2級實驗室操作,加快中和抗體試驗的速度。假病毒血清中和抗體試驗,也是目前常用來評估接種疫苗後是否產生保護性中和抗體的實驗室方法。不過,疫苗保護力的評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真實世界所觀察到的保護力數據。總結1.病毒PCR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急性感染期的標準診斷方法。Ct值越低,代表病毒量越高,傳染力也越高;Ct值越高,代表病毒量越低,傳染力也越低。2.病毒抗原快篩檢測快速、方便操作,不過要小心偽陰性與偽陽性的可能。3.血清抗體檢測可作為發病幾天後的輔助診斷方法,或是用來追溯感染源。4.血清中和抗體試驗是常用來評估新冠肺炎感染或施打疫苗後是否產生保護性中和抗體的實驗室方法。(本文轉載自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新冠肺炎檢測方法介紹—病毒核酸、抗原快篩和血清抗體檢測,原文網址:https://enews.nhri.org.tw/health/5946/)
-
2021-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錯失良機!公衛專家詹長權:中央若採彰化去年「精準篩檢」模式 早就解封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高於全球平均,立委蔡壁如曝「陳時中不願意告訴國人的真相」,關鍵原因在台灣「有症狀才篩檢」,錯失早期診斷治療機會。公衛專家詹長權昨表示,如今驗證彰化去年的「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彰化當時擴大匡列PCR並做血清篩檢,卻遭中央指違法要開罰,「很多人問我台灣何時解封?」如果都依一年前「彰化模式」做,早就解封了。蔡壁如說,在沒有普篩的情況下,「少篩、少確診」伴隨而來的是「高死亡率」,根本的原因就是台灣的篩檢量太少,確診個案被低估。詹長權表示,現在做篩檢、PCR人數都不夠,彰化縣只要一人確診PCR至少做二百人,擴大匡列篩檢,但雙北縣市一人確診PCR才做幾十人,台積電三人確診PCR只做二百人,也不夠,漏掉篩檢可能染疫的人太多,如何解封?詹長權分析指出,目前台灣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是「有症狀,再篩檢」,彰化去年十八人確診 ,擴大匡列確診者的接觸者包括住家及職場,以PCR找到一些確診者,為找出傳染鏈,擴大匡列一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在社區找出一名長期住美國台籍少年無症狀確診者,降低社區擴散染疫的風險,當時的精準篩檢「彰化模式」是台灣典範,如今也採取精準防疫控制疫情的「高雄模式」也值得關注,找出無症狀確診者。不過,彰化縣去年單純的學術研究,卻讓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與台大公衛學院被指揮中心移送調查,中央官員還放話開罰,詹長權日前便指出,中央的作為讓台灣的科技防疫停頓,地方的防疫也變得消極被動。事實上,歐美國家與日本陸續都進行血清抗體調查,如今檢視,台灣在疫苗、篩檢甚至研究上都未把握準備良機。詹長權說,如果現在解封,大家還是會怕怕,因為一定還有許多漏掉未被篩檢出來的確診者。葉彥伯是傳染病專家,受訪時僅低調表示,「現在防疫優先,不適合說什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不同時空背景和環境而有不同的採檢策略,現在因為疫情加上有高傳染力的Delta病毒株,針對所有入境旅客都篩檢三次,包括兩次PCR採檢及一次居家快篩。【相關閱讀】‧ 精準篩檢才是專業!專家洗刷彰化冤屈 「台灣浪費整整1年部署良機」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外打疫苗指揮中心不認 30外籍機師感嘆像「孤兒」
我國正鬧疫苗荒,不少人選擇去國外打疫苗,連機師也一樣。根據統計,目前約有30名國籍航空的外籍機師,趁休假回家時在家鄉打疫苗,且以美國居多。不過按照台灣檢疫規定,即使已在國外打完兩劑,仍形同未打,不適用12日起的鬆綁,讓這些機師相當無奈,感嘆猶如「孤兒」。根據指揮中心最新規定,12日起調整曾入境第三地機組員返台後檢疫措施,機組員尚未接種疫苗或接種一劑未滿兩周者,返台後將採「5+9」,也就是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接種一劑者仍維持「3+11」,唯完整接種兩劑滿兩周且抗體檢測陽性者,可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加上第七天PCR檢測;7月1日執行加嚴版本,未施打疫苗或第一劑未滿兩周,檢疫天數將為「7+7」。根據本報掌握,國籍航空機組員首批已施打第2劑疫苗的在6月7日,按照推算,兩周後也就是21日滿14天,隔天22日就可以做血清抗體檢測,只要陽性以後長程航班派飛回來只要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每3個月定期做抗體檢測即可。反觀國籍航空中約有30名外籍機師,感嘆自己是「孤兒」,即便已經在國外施打疫苗,仍需要隔離。據悉,長榮約有19人,幾乎都是在美國打,以打輝瑞和莫德納最多,少部分打AZ;華航則有外籍機師打了俄羅斯疫苗。就有國籍機師幫忙喊冤,希望這些已施打疫苗的外籍機師,可以比照國內對機組員施打疫苗的規定。對此,民航局表示,確實先前有統計國外施打過疫苗的機師給指揮中心,約莫30人,不過民航局沒有持任何立場,國外打疫苗要如何證明和採證,以及是否打了就可以比照國內規定,都交由指揮中心專業判斷決定。華航表示,已將機師在國外施打疫苗資料提報民航局,將依民航局及指揮中心指示辦理。長榮則尚無回應。面對終於不用隔離,有機師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昨天晚上整晚沒睡,百感交集,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在腦袋輪播,「3+11」變「7+7」又變「5+9」,還有歷經紐籍機師案,以及被批評「3+11」是破口,彷彿都是昨天才發生的事。該機師說,疫情這一年多對機師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每次回來都關七天,甚至有人因為連續派飛20幾天才回的了家,真的很苦悶,也受到鄰居歧視,為避免家人困擾都住在公司宿舍,想到之後就可以回家,小朋友也很開心。
-
2021-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體檢測呈陽性 世衛調查團2人遭中國大陸拒絕入境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疫情溯源調查小組中,有兩人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體檢測呈陽性而遭中國拒絕入境。華爾街日報引述熟悉內情的消息來源報導說,這兩人在新加坡過境時的血清抗體檢測呈陽性,因而遭中國官員攔下不得登機前往位於華中的武漢。被詢及這篇報導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相關流行病預防控制措施會獲嚴格執行」。
-
2021-01-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輸出越南病例接觸者皆陰性 莊人祥:當地陽性機率較大
針對近日傳出的台灣輸出越南病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輸出越南個案在台期間接觸者總共九人,接觸者包括其丈夫及弟弟,接觸者病毒核酸檢驗、血清抗體檢測都是陰性,「目前覺得當地為陽性機率較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並沒有真的鎖國過,只有縮減可以來台的人數,「我們去年經濟成長率大概2.6、2.58」,經濟沒受什麼影響,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紐約時報」報導,全球因疫情失去大量人命、失業者暴增、經濟遭受重創時,台灣處境有如電視影集「陰陽魔界」中的平行時空。台灣民眾維持正常生活,婚禮照常舉行,民眾湧入球場看職棒、欣賞演奏會、在夜市趴趴走,報導形容正常到「令人毛骨悚然」。陳時中認為,可能翻譯有點怪異,強調自己沒講到普篩,但有講到嚴管邊境,對疫苗也要注意。「國外立場有時候是羨慕的毛骨悚然」。未來防疫會維持這樣的基調,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我們騙人較少,在社區管理反而是比較容易的。」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血清抗體調查違倫理審查將裁處 彰縣衛生局長:未收到公文
衛福部調查彰化縣衛生局與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合作執行的萬人抗體,確定彰化縣衛生局及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可罰10萬到100萬元,對此,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還未收到相關公文,等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衛生福利部醫事司證實,衛福部專案調查委員會已完成調查並作出建議,認為彰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均違反人體研究法,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IRB(研究倫理審查)審查,依法可由事業主管機關處該機構10萬以上、100以下罰鍰,醫事司兩周後就會公佈衛生局之裁處結果,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則是由教育部去開罰。早在萬人抗體血清檢測期中報告公布前後,各界開始關切這項計畫事前有沒有無通過IRB,但彰化縣府過去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進行配合進行,計畫所用的試劑也是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的試劑來進行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若彰化衛生局真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會提出行政訴願。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5大高風險族群,今年8月27日公佈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但輿論仍沸沸揚揚,可能又因衛福部這次的裁罰動作,讓風波一時難平息。
-
2020-08-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體研究倫理惹議 台大公衛院長鄭守夏發公開信說明
台大公共衛生學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前副院長陳秀熙,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血清抗體調查,研究倫理引發高度爭議,現任院長鄭守夏承受極大壓力,昨夜寫信給全校師生說明多項事實。鄭守夏指出,目前此案之研究倫理爭議已經受到衛生福利部、科技部、台大校總區誠信辦公室(學術倫理委員會)、台大醫院等多方,都已展開調查並已要求提供資料,台大公衛學院都將將全力配合,學院主管也決定將舉辦專家座談會,釐清「政府機關(委託)執行公務」與「學術研究」兩者之間的界線,提出明確的規範與準則。●以下為鄭守夏「致全院師生的一封信」全文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有鑒於近日吵得沸沸揚揚的「彰化血清抗體調查」一事,許多媒體報導對我們臺大公衛學院多所責難,讓全體師生承受不少委屈,做為新任院長,我有責任將我所知道的事情,向各位做一個說明。背景說明首先,我們學院在前任詹長權院長剛上任(2017/08)後不久,召集三位副院長以及許多位院內老師,共同撰寫與申請一個大型的深耕研究中心計畫,後來獲得教育部與科技部的五年補助(2018-2022),也就是「群體健康研究中心」計畫(PHRC),並代表學院與彰化縣政府簽訂一個「合作協議書」(MOU)。「群體健康研究中心」計畫(PHRC)共包含8個子計畫,各有一位子計畫主持人,另外還有一個「總計畫」,該總計畫是由詹長權教授負責,後來的血清抗體檢驗試劑就是由總計畫報支;與彰化縣衛生局相關的合作,幾乎都是由前副院長陳秀熙教授團隊執行,陳老師的團隊幾乎每星期都到彰化縣衛生局參與相關研究活動,原先是以「彰化萬人健檢」為主,之後才加上各個子計畫在彰化進行的相關研究活動。在2020年初爆發COVID-19疫情,根據報載,彰化縣政府與我們學院,在6/11舉辦了COVID-19的萬人血清抗體調查的啟動記者會,應該是利用彰化衛生局原有的萬人健檢相關的平台為基礎,開始進行四類高風險族群的血清抗體調查,並且在八月初預告將在8/25舉辦期中成果報告記者會,後來喊停又改為8/27召開。這個血清調查計畫是由詹長權與陳秀熙兩位教授負責,所召開的記者會都沒有(也不需要)經過學院同意,照理講都不能代表公衛學院,(就跟支不支持入境全篩的爭辯一樣)。不過,由於他們兩位身兼行政主管多時,而且MOU也是我們學院跟彰化縣政府簽的,也因此「臺大公衛」也經常成為新聞標題。關於IRB在8/27由詹老師主持的記者會中,我代表學院應邀出席,但在記者會過程中,我都沒被邀請發言。關於IRB相關議題,詹老師說明他有取得臺大校總區的研究倫理審查的免審證明,但被質疑通過日期是8/11,而且該IRB是針對次集資料分析的計畫審查通過;對於抽血的部分,詹老師則說明那是衛生局的服務項目,因為是執行公務得免除IRB。至於「血清抗體調查」的抽血行為,到底是衛生局執行公務,或是執行合作的研究,很多學者與醫師都認為是研究,所以應該要取得臺大醫院的IRB證明才合理。臺大做為最高學府,我個人認為所有師生都應該以嚴謹的態度與高標準來自我要求。在8/25,學院收到衛生福利部來函,指出彰化縣衛生局說明該血清調查計畫是由臺大主持,該局為配合單位,因此要求我們提供與「彰化血清抗體調查」相關計畫書與IRB資料,這部分已經由詹老師提供並函覆,就是那一份次級資料分析在8/11核准的證明。後來,在8/28學院收到科技部來函,要求提供是否有變更計畫進行血清抗體調查與相關IRB的說明,我也已經請詹老師協助辦理中。同時,臺大誠信辦公室(學術倫理委員會)在8/28的會議上也做成決議,請校總區與台大醫院兩個研究倫理委員會著手調查本案,本院自當全力配合。此外,經過學院主管們的討論,我們決定將舉辦一場專家座談會/研討會,希望可以釐清「政府機關(委託)執行公務」與「學術研究」兩者之間的界線,提出明確的規範與準則,讓學界與政府的合作案完全符合研究倫理的要求,並提供各界參考。回顧與前瞻固然彰化血清抗體調查的結果,對臺灣防疫政策具有參考價值,但是在整個新聞事件中,臺大公衛已經成為被指責的對象,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受到一些不堪的羞辱,甚至我們學系的同學在彰化地區進行防疫新生活的問卷調查,表明我們是臺大公衛的學生要做問卷時,竟然有同學當場受到民眾的鄙視與指責,除了為他們抱屈與不捨,我們這些當老師的可以做些什麼呢?既然事件已經發生,傷害已經造成,我們只能勇敢面對。我們在9月初即將迎來這一屆的公衛新生,在學校進行研究倫理調查的這段時間,請老師與同學們鼓起勇氣,主動跟你所接觸到的同學說明此事,說明你自己主持或參與的研究都有遵守倫理規範,說明我們的研究對臺灣與國際社會是有幫助的,讓同學瞭解臺大公衛是一個值得我們在這裡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如果你們被家人或朋友問及此事,也請大家不卑不亢,誠實說明事件過程以及學院求真改善的態度。最後,如果老師或同學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跟我分享,讓我們一起迎接挑戰、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鄭守夏 敬上2020.08.29夜
-
2020-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公布喊停 蘇貞昌:不要有人來亂套
台大公衛與彰化縣府合作「萬人血清抗體檢驗計畫」,原訂今天對外公布,後來卻臨時喊停,喊卡原因受外界關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到高雄宣布50億元前鎮漁港改造計畫時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當指揮官,一定要全國同步,不要有任何個人來亂了套,這樣對人民最好。彰化縣政府委台大公衛學院進行血清抗體檢測,台大公衛卻在公布前夕宣布喊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到高雄,接受媒體聯訪時,蘇先向身旁甫上任的高雄市長陳其邁表達謝意。蘇貞昌說,台灣防疫做得好,受全世界誇讚,這點要特別感謝陳其邁,因為他當行政院副院長時,以公衛背景、醫師專業,及早發現問題,行政院、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整個團隊能夠讓全國同步做出最好的防疫成績,也經過實證證明台灣防疫做得好。蘇說,陳時中擔任防疫指揮官,全國都同步,希望一定要繼續全國同步,大家不要有任何個人來亂了套,這樣對人民最好,對安全最好,對防疫最好。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政風查彰化進入第二階段 莊人祥:還需5天調查後說明
日前彰化公布自美返台的10多歲少年確診個案,引起軒然大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政風處查彰化進入第二階段,還需約5天調查時間,後續將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指揮中心今上午召開臨時記者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目前政風處調查彰化衛生局的進度,他說已完成第一階段調查,主要是針對民眾、醫院在接到要去採檢的一些反應與過程進行調查,這過程已在報告裡,中央將針對通報系統上是否有些要修正部分納入考量,指揮官陳時中將會擇日公布調查結果。至於第二階段,莊人祥說則針對衛生局還要進行執行方面的調查,預計還需要5天時間才會有結果出爐。另外,至於上海市衛健委今天上午通報,23日通過口岸聯防聯控機制,報告5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1例為台灣居民,在台灣生活,8月15日自台灣出發,當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事。莊人祥表示,已跟陸方聯繫上,但目前還沒接獲中方通知詳細個資,指揮中心初步了解,個案在15日到19日連續採了5天,前後2天都是陰性,只有中間1天檢測出陽性,需陸方進一步更多資料才能釐清。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報告 喊卡
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計畫,原定明天上午發表期中報告,連日來引發正反兩方激烈論辯,台大公衛學院昨晚突然喊卡,取消發表會。前院長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僅說,受到行政作業影響,細節不便多說,實際公布時間也未定;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說,突然接獲通知取消,原因「一無所知」,但尊重台大公衛學院決定。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為感染高風險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情形、社區感染程度,原定廿五日公布三千人初步結果。這項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經費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支付,彰化縣政府表示,只是提供協助,雖然縣府已完成期中報告的準備,但仍尊重台大公衛學院取消的決定。縣長王惠美說,「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尊重台大公衛團隊專業評估,一起守護縣民的健康」。此項萬人血清檢測預定九月中旬完成,但日前媒體搶先發布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且其中有人產生中和抗體,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醫界部分人士質疑報告的代表性。此外,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少年,意外發現為確診個案,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處調查,預定今天公布政風調查結果,而這幾天總統、副總統到行政院長出面力挺陳時中,壓力接踵而來,葉彥伯壓力沉重,日前回應此事時還一度哽咽。由於對立氛圍濃厚,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暫緩發表,但王惠美本月廿一日接受本報採訪表示,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且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不料,台大公衛學院昨傍晚卻致電彰化縣衛生局,取消廿五日發表會。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表示,他也一頭霧水,不敢多想。一名不願具名的公衛學者表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有其學術價值,學者均希望聚焦在學術討論,不希望被從政治角度檢視;但在這風頭上太多政治力量介入,公布勢必模糊焦點,可能是台大公衛為彰化縣衛生局相關爭議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