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親自前往基隆視察,拋出基隆卅六萬人「類普篩」防堵疫情。專家表示,「類普篩」就是「普篩」,藉此找出潛在確診病例,採取隔離措施,防堵疫情,且可以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推估自然感染率,但如今利用「類普篩」控制疫情,可能已經慢了,效果可能有限。
「基隆普篩應針對高風險地區內,所有民眾都要進行篩檢,不要挑選。」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類普篩就是普篩,由此可以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並最好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此才可找出所有感染者控制疫情,同時也可推估基隆地區的自然感染率,但若感染者人數多,要如何居家隔離,需要後續的配套措施。
蘇益仁說,基隆類累普篩與去年五月雙北疫情大爆發時,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出設立快篩站篩檢方式不同,快篩站無法了解當地真實感染情形。蘇益仁曾建議柯文哲萬華地區應進行普篩,但當時萬華地區每天快篩出五十名確診患者,依柯文哲推估,如果進行普篩,每天確診患者恐高達五百人,到時將找不到防疫旅館加以隔離,只能快篩多少算多少。
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類普篩就是普篩,兩者差別可能是篩檢範圍大小有所不同,如今基隆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想要介入控制疫情,利用普篩是必要及正確的手段,以找出潛在確診病例,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不再傳染給下一個人。但Omicron變異株傳播快速,目前「疫情已擴散出去,覆水難收」,如今要利用「類普篩」控制疫情、阻斷傳播鏈,已經有點慢了,效果也有限。
基隆類普篩是以居家快篩試劑採檢病毒為主,與疫情初期彰化縣萬人血清篩檢抗體不同。黃立民說,兩者意義不同,篩檢病毒是反應目前的情形,檢驗血清抗體是反應過去感染情形為歷史考古。
黃立民說,現在指揮中心態度,應是容忍確認個案數少、小規模的疫情,但對感染人數多、大規模的疫情,還是會介入處理,接下來Omicron疫情能否控制,須觀察三大指標,首先是疫情有無進入安養機構或長照中心,以及清明連假、宗教遶境後病例數有無激增,但感覺接下來疫情都不會太好,確診個案會陸續增加,何時趨緩還有待觀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