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血液透析
共找到
209
筆 文章
-
-
2021-12-2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冬季是腎臟病旺季 醫籲患者飲食注意3重點
一名60歲婦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也知道自已腎功能不太好,日前被家人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發現是因糖尿病腎病變引起的尿毒症、肺水腫,經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才返家休養。醫師說,冬季是腎臟病旺季,除了心肺疾病易發作,腎病患者也要特別注意。長安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楊雅斐說,婦人送醫前已有多日腳水腫現象,但因為沒有特別不舒服而不在意;直到最近天氣變冷,和家人吃完大餐後,回家開始就有喘不過氣來的情況,後來睡覺時竟然一躺下就不舒服,需要坐起來才會舒服些。楊雅斐說,腎病患者水分和電解質的自我調整能力較一般人不足,天氣冷較少流汗,在大啖美食之後常因水分、鹽及鉀離子的的累積,造成腎臟負擔而需要就醫。另經研究證實,冬季慢性腎臟病病患的病情較容易惡化、住院或進入透析。適逢跨年連假,楊雅斐提醒,腎臟保健預防勝於治療,慢性腎病患者宜注意以下3點飲食注意事項,避免年節時腎臟罷工。分別是:1.適量水分攝取 : 應依照醫師建議控制水分攝取,以免過多出現肺水腫、過少則容易造成結石或使腎功能減退。2.注意鹽分及鉀離子攝取 : 即飲食清淡,不建議使用低鈉鹽 ; 吃火鍋時吃料不喝湯,食材以天然的最好,以免增加腎臟代謝的負擔。3.避免暴飲暴食 : 定時定量為佳,以維持血糖及血壓穩定。楊雅斐呼籲,糖尿病患和高血壓病患應定期做尿蛋白篩檢和腎功能檢查,早期診斷、及早治療,減少糖尿病腎病變發生的機會。
-
2021-12-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基礎、基礎加強、追加劑怎麼分? QA一次看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於12月2日起開放接種第二劑滿五個月者,即日起可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並自今天起,新冠肺炎疫苗第二、三劑開放全面混打,但第三劑間隔仍維持五個月,並無縮短。一般民眾知道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第二劑、第三劑,不過後來出現新名詞如基礎劑、追加劑、基礎加強劑,反而感到迷惑。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QA,希望幫助讀者清楚了解相關資訊,以便自我評估、規畫。●什麼是基礎劑?答:即指第一劑和第二劑,都已完整接種。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建議,符合COVID-19疫苗接種對象與間隔之民眾,應盡速完成基礎劑接種。●什麼是追加劑?答:即指一般族群的第三劑,針對已完成基礎劑新冠肺炎疫苗之一般民眾,因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逐漸消退,因此在多接種一劑提升保護力。ACIP專家建議,已完成基礎劑接種且滿5個月之民眾,應接種追加劑。第3劑追加劑以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及高端疫苗(滿20歲以上)全劑量為主,第3劑間隔維持為5個月。●什麼是基礎加強劑?答:基礎加強劑是給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這族群若只接種2劑基礎加強疫苗,無法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力,因此基礎加強劑接種全劑量可達到較佳的效果,完成基礎加強劑後滿5個月可再打追加劑。基礎加強劑僅需與2劑基礎劑間隔28天。目前只開放接種接種全劑量的莫德納、BNT或高端。不建議接種AZ疫苗,因研究顯示AZ疫苗可能無法達到基礎加強劑效果。●誰需接種基礎加強劑?答:要檢視民眾的診斷證明書和病史,如果平常就在某家醫院診斷治療,可直接於該院所接種,或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書進行加強劑接種,但因這群民眾不完全是第九類對象,因此人數較難估計。疫苗諮詢小組建議八大類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應盡快接種第三劑基礎加強劑,與第二劑接種僅須間隔28天,不建議接種AZ疫苗,除非經醫師評估後建議施打。由於第三劑屬於加強劑,因此滿五個月後仍可再施打追加劑。八大類族群包含一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癌症患者、器官或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或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血液透析患者、HIV陽性患者、正在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六個月內接受化學或放射性治療,及其他經醫生評估免疫不全或低下者,因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不足,屬於高風險族群。●追加劑該如何選擇疫苗?答:可自由選擇廠牌。ACIP委員檢視國內5項混打試驗,發現混打不同廠牌疫苗安全性並無特別顧慮,且可引起相當的免疫增強作用,達到基礎劑的抗體高度。現存疫苗中,抗體最高是mRNA疫苗,有95%保護效果,其次是次單位疫苗,再者是AZ疫苗;混打時抗體濃度也有這樣的傾向。但第三劑以後抗體濃度衝高,廠牌差異變小。不過抗體刺激的強烈順序是,混打第二劑mRNA疫苗,抗體會大於或等於兩劑同廠牌,其次是次單位疫苗,再來是腺病毒疫苗。●我符合打追加劑,要怎麼預約?答:指揮中心預估明年2月後,才會出現第三劑接種潮。1922疫苗預約接種平台將「暫時」關閉,近期不會規畫第19輪疫苗接種,有意施打疫苗者,回歸醫療院所,指揮中心將加速建置「疫苗地圖」協助民眾找尋。
-
2021-1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接種平台暫關 加速建疫苗地圖
國內一劑疫苗接種率達七成九,二劑達六成六,第三劑施打未達一成。目前施打需求大幅下降,疫情指揮中心預估明年二月後,才會出現第三劑接種潮。已啟用十八輪的疫苗預約接種平台將「暫時」謝幕,近期不會規畫第十九輪疫苗接種,有意施打疫苗者,將回歸醫療院所,指揮中心將加速建置「疫苗地圖」協助民眾找尋。指揮中心拚催打,但近期新冠肺炎疫苗打氣仍無法衝高,前天單日接種量約六點一萬劑,是單日最高卅五萬劑紀錄的近六分之一。指揮官陳時中呼籲,符合資格者應盡速施打疫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已偵測到十六例境外移入個案感染Omicron。根據南非以及英國的初步研究,Omicron住院率儘管遠低於Delta,但台灣還是要防範大量住院的情形。陳時中表示,昨新增十三例境外移入,有十例屬於突破性感染,顯示疫苗效率會因應變異株下降,疫苗諮詢小組建議八大類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應盡快接種第三劑「加強劑」疫苗,與最後一劑接種僅須間隔廿八天,不建議接種AZ疫苗,除非經醫師評估後建議施打。由於第三劑屬於「加強劑」,因此滿五個月後仍可再施打追加劑。八大類族群包含一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癌症患者、器官或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或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血液透析患者、HIV陽性患者、正在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六個月內接受化學或放射性治療,及其他經醫生評估免疫不全或低下者,因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不足,屬於高風險族群。
-
2021-1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8類免疫不全、低下對象 應打第3劑全劑量加強劑
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癌症、器官移植、洗腎以及免疫力不全或低下等8類對象,應於第2劑COVID-19疫苗間隔28天後,施打全劑量的基礎加強劑,以獲得較佳保護效果。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專員邱南昌今天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建議12歲以上、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的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對象,應接種第3劑基礎加強劑。這8類人包括目前正進行或1年內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或幹細胞移植患者、中度或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血液透析患者、HIV陽性患者、目前正使用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過去6個月內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者,以及其他經醫師評估因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者。邱南昌說,上述族群免疫功能較差,接種疫苗後可能無法產生好的保護力或無法持續較久,專家會議有討論決議應予以基礎加強劑。邱南昌說,免疫不全與低下者接種第3劑加強劑,與一般人間隔5個月後接種第3劑追加劑,2者意義不同,一般人追加第3劑是打半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而免疫不全與低下者的加強劑則是須打全劑量,才有較好效果。至於第3劑加強劑要接種何種疫苗,邱南昌表示,目前來看,各種疫苗都能讓免疫力大為提升,建議接種莫德納、輝瑞BNT(Pfizer-BioNTech)與高端疫苗,但若之前接種其他廠牌有嚴重不良反應,醫師評估也可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
-
2021-12-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 醫提醒洗腎廔管阻塞3警訊
50多歲的黃太太已有20多年的血液透析經驗,長期使用人工血管洗腎,由於自身免疫力不好,人工血管經常出現感染而移除,後來只能仰賴長期性雙腔導管。「因為經常發生阻塞、狹窄、感染等問題,讓患者相當困擾。」聯新國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翁世憲醫師表示,「如果狀況許可時,一般會建議使用自體廔管。經過門診血管超音波詳細檢查,我們在她的上臂內側找到一條狀況較好的靜脈血管,能夠進行自體動靜脈廔管手術。但是那條血管位置較深,需做階段性手術,先做第一次廔管吻合手術,等廔管成熟後再進行血管轉位術,將動靜脈廔管移至較表淺的位置,方便透析使用。」做完第一次手術後,自體廔管逐漸成熟,但是在進行血管轉位術之前,黃太太臉部發生異常浮腫的情況,翁世憲醫師回憶,檢查起來是因為先前的雙腔導管,導致中央靜脈嚴重狹窄,而讓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進而造成臉部浮腫。「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利用血管介入手術,擴張中央靜脈,並放置血管支架,」翁世憲醫師說,「術後,臉部浮腫的情況便漸漸消失,後續也順利完成血管轉位術,如今已經可以使用自體廔管洗腎。」洗腎血管通路比一比常見的血液透析通路分為三種:自體廔管、人工血管與雙腔導管。醫師會依據患者血管品質以及身體狀態,選擇適合的血管通路進行血液透析。雙腔靜脈導管分為暫時性及長期性,患者進行緊急透析時植入暫時性雙腔導管,由頸部或鼠蹊部進入,部分導管留置在體外,需格外留意導管感染的可能性。翁世憲醫師指出,等待動靜脈廔管成熟期間或無法做廔管的患者便得使用長期性雙腔導管,但不建議長期置放,長期性雙腔導管可能會導致中央靜脈狹窄或阻塞,以至於影響血流。「若患者的動靜脈品質允許,會建議優先考慮自體廔管或人工血管。」翁世憲醫師解釋,由自體動、靜脈吻合的自體廔管,雖然需要花較久時間才能使血管成熟,但手術後的血管較不易阻塞,且使用年限比較久。若患者較年輕,自身血管品質較佳,會建議優先選擇自體廔管進行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在裝置二至四周後就能使用,但較容易形成血塊並阻塞,且人工血管是人工植入物,感染的風險較高。翁世憲醫師說,人工血管的使用年限較短,需反覆手術。若患者較為年長,訓練血管成熟的機會不大的情況下,無法進行自體廔管手術,才會考慮人工血管。洗腎廔管狹窄或阻塞,這些症狀是警訊!翁世憲醫師說,做完洗腎廔管後,平時要注意幾個重點。用手觸摸時,震顫感消失:正常動靜脈廔管的血流較強,輕輕觸摸時,會有震顫感,當震顫感消失,代表血流受阻。用聽診器聽時,呼呼聲消失:正常動靜脈廔管,使用聽診器可聽到「呼呼」的血流聲,若聲音消失,表示血管可能狹窄或是阻塞。兩側手臂不對稱腫大:當靜脈狹窄,血液就會塞車,堵在肢體近心端處,而造成肢體或臉部腫脹,甚至不易止血。 無法下針:動靜脈廔管若阻塞或狹窄造成血塊堆積,會讓醫護人員較難打針、或下針無回血。血液透析時流速變慢:通過血液透析的數據可以觀察患者的血流速度是否異常。靜脈壓力升高:流回心臟的靜脈血流受阻,便會導致靜脈壓力上升、不易止血。翁世憲醫師提醒,「如果傷口持續滲血,或出現紅、腫、熱、痛等狀況,請立刻就醫!」及早治療,搶通洗腎廔管! 當洗腎廔管阻塞或狹窄時,一般會優先以血管腔室血栓清除術及氣球擴張術治療,翁世憲醫師接著說,若洗腎廔管的阻塞、狹窄情況過於嚴重,才會考慮開刀處理。「醫師會先清除血管腔室內的血栓,然後將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利用氣球擴張將其血管撐開,讓狹窄的血管恢復正常管徑以恢復血流順暢。」翁世憲醫師補充,「若在做完數次氣球擴張術後,洗腎廔管仍反覆發生狹窄,便可以考慮在血管狹窄處置放血管支架、塗藥氣球或補強手術,延長再次狹窄的時間。」桃園地區血液透析中心的整合照護模式「洗腎廔管對患者非常重要,最怕的就是突然塞住。」翁世憲醫師說,「在桃園地區,聯新國際醫院跟大部分血液透析中心都有合作,即使不是在同一間醫院就診,腎友的洗腎廔管若臨時塞住,無法及時返回原醫院處理,其他血液透析中心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治療,將血管打通。」建議腎友平時要定期至心臟血管外科門診追蹤,用超音波來檢查洗腎廔管的狀況,若發現血管狹窄,便能提前安排治療,使用導管氣球擴張,來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有助減少臨時阻塞的狀況發生。「若是有突發狀況,腎友也能透過血管個管師、用LINE聯繫。」翁世憲醫師說,「我們盡量在第一時間解決腎友的問題,避免影響到後續血液透析的排程。」貼心小提醒做完洗腎廔管手術後,腎友要好好照顧,翁世憲醫師叮嚀,請務必戒菸、禁止提重物、不要穿戴緊身衣物或飾品、睡覺時請勿壓迫手臂、記得常做握球練習促使自體廔管成熟。建議要定期回診追蹤,確保洗腎廔管的暢通!原文:
-
2021-11-2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慢性腎病」知多少? 藥師詳解導致腎臟功能異常的多種原因與用藥須知!
「急性腎衰竭及慢性腎病」在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之「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中,已蟬聯多年冠軍;自2016年起,每年全臺約有7-8%的醫療費用是使用在腎臟相關疾病上,可見腎臟相關疾病是臺灣目前需要被重視,且大眾都應該重新瞭解的疾病。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在後腰兩側肋骨下方各一個,長約10-12公分,重約150公克,約為拳頭大小。每個腎臟約由一百萬個腎元所組成,每個腎元由腎絲球及腎小管構成;腎元每天過濾流經腎臟的血液約160-190公升,其中大部分會回收體內,僅約1-2公升會形成尿液和毒素、代謝廢物一起排出體外。腎臟的功能還包含維持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分泌腎素來調節血壓、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還能將維生素D3活化為具生理功能的維生素D以維持骨質密度。導致腎臟功能異常的原因有哪些呢?常見因素包括當控制不佳時會傷害腎臟細胞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和其他如慢性尿路阻塞或泌尿道感染、自體免疫或遺傳性疾病造成的腎病變和腎炎、藥物使用不當等等。許多罹患慢性疾病的病人當腎臟出現問題時,總以為是長期吃藥造成,因而自行停藥或拒絕就醫,但其實血壓、血糖或尿酸控制不佳才是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的主因,所以配合醫囑確實服用慢性病治療藥物,控制好病情,才是防止腎功能持續變差的不二法門。當腎臟功能指數異常超過三個月而無法恢復正常時,就可能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之後會出現血尿、尿液有濃厚泡沫(可能為蛋白尿造成)和水腫等警訊,隨著腎功能逐漸惡化,高血壓、貧血、代謝性酸血症、高血磷與高血鉀等併發症便可能接連出現,此時腎臟產生不可逆的永久病變,嚴重時甚至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當慢性腎臟病併發症發生時,醫師可能會開立藥品來控制病情。慢性腎臟病處方的藥品類別說明◎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s)或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s):可治療高血壓或改善蛋白尿。◎末梢循環治療藥品(如Dipyridamole/所雷帝糖衣錠、Pentoxifylline/血利持續性糖衣錠):具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利尿劑(如Furosemide/來喜妥錠):促進排出多餘水分和鹽類,以消除水腫。◎重碳酸鈉:能鹼化血液,緩解腎臟因無法排除含氮廢物和酸性物質造成的代謝性酸血症。◎磷酸鹽結合藥品:可減少磷在腸胃道的吸收,常用藥品為含鈣製劑(如碳酸鈣、醋酸鈣)、含鋁製劑(如氫氧化鋁),另外亦有非鈣鋁結合劑如Lanthanum Carbonate/福斯利諾咀嚼錠、Sevelamer Carbonate/磷減樂懸液用粉劑;此類藥品可與食物併服,降磷效果更佳。◎貧血用藥:靜脈/皮下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或口服補充鐵劑。◎低血鈣用藥:補充鈣片和Calcitriol/活維D軟膠囊,其中鈣片和食物併服吸收效果更好。慢性腎臟病人需要留意的藥品類別慢性腎臟病人的用藥選擇與劑量調整需要謹慎小心,常見需要特別注意的藥品類別如下:◎非類固醇類消炎藥(NSAIDs):具有抗發炎、解熱鎮痛效果,其作用機轉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來抑制發炎反應,但同時會讓腎臟血管收縮,造成腎臟內部血流減少而影響腎臟功能。本院常見品項有Celecoxib/希樂葆膠囊、Diclofenac/克他服寧糖衣錠、Mefenamic acid/博疏痛膜衣錠等等。◎抗生素:大多需經由腎臟代謝排除,當腎功能不佳時會增加藥物在體內的蓄積,此類藥品需由醫療人員依腎功能及臨床症狀來調整劑量或給藥間隔,並監測有無不良反應發生。◎顯影劑:可能會減少腎臟血液灌流或直接損傷腎小管,臨床上可在檢查前適當補充輸液或使用高劑量N-acetylcysteine來降低風險。◎口服降血糖藥物:須依藥品代謝排除特性和腎功能評估劑量和可用性;其中雙胍類藥物(如Metformin/得利糖錠)在嚴重腎功能不全時會蓄積體內而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風險。◎中草藥偏方: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臟毒性及潛在致癌風險,衛福部已於2003年公告禁用含馬兜鈴酸之馬兜鈴、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天仙藤等五種中藥材及其製劑。提醒民眾切勿購買或使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產品,以免誤食農藥、重金屬或其他有害成分而傷害身體。腎臟相關疾病是目前臺灣健保花費最大宗的疾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隨時注意身體變化,才能及早發現腎功能異常並進一步接受評估和治療;而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定期回診、確實遵照醫囑規律服藥外,平時應維持正常作息、不抽菸與酗酒、規律運動、適量喝水不憋尿,飲食上注意蛋白質攝取,並避免過量食用鹽份;看診、使用藥物或進行檢查前,將自身疾病與用藥情況主動告知醫師、藥師或其他醫療人員。平時多注意、病時多謹慎,才能有效減緩腎臟疾病的進展,讓我們能與它和平共處。參考文獻: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協商參考指標要覽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台灣腎臟醫學會
-
2021-11-19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消除工程(五)/洗腎室協防 衛教更容易
透析患者頻繁接觸透析機具,屬C肝高風險族群,研究顯示,患者透析愈久、輸血愈多,感染機率也會提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指出,血液透析患者每周三次進出透析室,腹膜透析患者則為每月一次,助攻C肝篩檢、衛教宣導較一般大眾容易,要召回患者進行治療「不是困難」。黃尚志說,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全台十一萬八千位透析患者,HCV抗體篩檢率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三,其中HCV RNA檢測陽性,並接受DAA治療之患者,超過九十二%,共超過五千人。而透析患者接受健保口服C肝新藥的治療成功比例,二○二○年高達九十九點一%;二○一七年至二○二○年之平均治療成功比例,亦高達九成九。黃尚志呼籲,應積極降低透析室之C肝發生率,除讓透析患者不必因合併C肝而加重病情,亦可減少透析空間使用限制,並提升透析患者對於透析單位之信任。延伸閱讀:C肝消除工程(一)/專家疾呼:C肝應納第五癌篩檢C肝消除工程(二)/打疫苗送快篩 有效提高受檢率C肝消除工程(三)/治療不限科別 診所加入戰線C肝消除工程(四)/避免回診頻繁 醫籲批次篩檢
-
2021-10-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陳玉祥:偏鄉醫病也醫人 希望教室助貧童
行醫40年的陳玉祥,自小被父親叮囑「家裡就是因為沒錢,弟弟妹妹才死掉,你以後要當醫師救人,且不要收窮人的錢」,一路認真踏實成為台大醫師後,12年前決定提前退休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台東偏鄉落腳。盡管已70歲,身上還裝有7根支架,陳玉祥仍滿懷豪情壯志:「我要在後山一直行醫,到不會動才停止。」在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院長期間,陳玉祥與團隊合作帶領東基通過評鑑,成為花東地區唯一的地區教學醫院。因為期許自己「哪裏有需要就往哪裡去」,他在醫療本業之外,成立「希望教室」,讓偏鄉窮孩子也能夠安心讀書。手足無錢就醫病死 矢志行醫陳玉祥對貧困深有體會。他六歲時,妹妹因腦膜炎無錢就醫去世;八歲時,弟弟生病也因為無力醫治而去世。父母深受打擊,陳玉祥立志認真讀書、行醫救人,順利考上台大醫學系。陳玉祥認為父親囑咐他「幫助窮人」,是指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地區。在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任主治醫師時,曾組織服務隊去偏鄉義診,但覺得不能真正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只有真正定居在偏鄉,才有可能從根本上緩解匱乏的醫療資源。」他說。父囑幫助窮人 轉進台東服務2009年,陳玉祥與同為台大醫師的太太曾芬郁討論,獲得同意後,他提早從台大醫院退休,隻身前往偏鄉中最破舊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待就到現在。「台東民情純樸,病人不會質疑醫師,並且常抱持感恩之心,非常尊重醫師的判斷,和都市醫院很不同。」陳玉祥說,在這樣的環境下,醫師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他因此更「樂在台東」。剛接任東基院長的2016年,陳玉祥碰上尼伯特颱風強襲台東,東基受創嚴重。陳玉祥跑上跑下,勘查各樓層受損情形,決定優先搶救血液透析室,讓病人可以正常洗腎;再整理一間手術室處理緊急病患,2樓則開闢另個區域處理輕傷病患。東基一邊院內救災一邊救人,醫院人手不足,醫護紛紛主動歸隊,讓他十分感動,確信來到東基是正確的選擇。不讓病患奔波 壯大東基陣容陳玉祥有很多癌症病人,台東的醫療設施無法滿足完整的癌症治療,必須轉診到外縣市的大醫院,陳玉祥不忍心病人舟車勞頓又多花錢,心裡知道唯有改善醫療環境,才能改善病患的治療。接任東基院長一職帶來改善的契機。陳玉祥和團隊想方設法,增添先進醫療設備,四處尋訪人才、說服他們下鄉行醫。去年東基已有25個科別、58位醫師,台大醫院也與東基簽訂醫療合作;還有他專長內分泌的太座,去年加入東基;專長小兒重症的兒子今年也到了台東。心臟裝7支架 不忘攬醫師下鄉2015年陳玉祥回台北住家附近打網球,卻突發心肌梗塞全身發黑倒下,引發敗血性休克,緊急送往三軍總醫院搶救,再轉往台大,在加護病房昏迷一周後,從鬼門關前奇蹟般醒來,後續在心臟裝了7根支架。即使在台大醫院復健時,陳玉祥還不忘問醫師有沒有興趣到東基服務,見一個問一個。「我甦醒時的第一個念頭是,上帝不讓我走,表示我要更拚命地做。」陳玉祥說。返回東基後他堅持不減診,依舊每周門診五次,還把手機號碼告訴病人,「不能讓病人找不到我。」「不只是醫病人,而是醫人。」陳玉祥說,自己和朋友在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自掏腰包租教室、買桌椅、買教材、支付老師微薄的津貼,讓想念書的孩子可以晚餐後過來,在安靜的環境裡免費學習英數國文。九年多來花費200萬元,很多孩子因而課業進步,考上理想學校。他強調,如果要脫離貧困,孩子必須成長,跳出階級複製,期盼以「希望教室」陪伴孩子尋找人生方向。求盡一己力,為謀眾人事。陳玉祥說:「我能撿回這條命,就當作資源回收能用就用,在這裡可以幫到這麼多人就是我的使命。」東基大家庭支撐他堅持到現在,而自己責任未了,「每天早上睜開眼睛都會感謝上帝讓我有新的一天。我要照顧鄉親、守護後山,不能浪費時間。」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陳玉祥小檔案年齡:70歲出生地:基隆現職:台東基督教醫院顧問、耳鼻喉科醫師學歷:台大醫學系、日本四國愛媛大學博士經歷與事蹟:●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副教授●台東基督教醫院擔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尼伯特颱風坐鎮醫院,領導團隊緊急應變得宜●帶領東基團隊成為花東地區唯一地區教學醫院
-
2021-10-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末期腎臟病患 提前植管 方便居家洗腎
● 疫情導致服藥中斷腎友增,加速進入洗腎時間● 末期腎臟病患者超前部署,提前建置洗腎管路● 臨床新技術經皮植管傷口小五十歲阿宏(化名)是第四期慢性腎臟病患,靠定期服藥、控制飲食,防堵腎功能再耗損。今年碰上疫情大爆發,藥吃完不敢就醫,某天全身無力緊急送醫,經診斷是高血鉀症,緊急洗腎救命,但腎功能已走進第五期,必須洗腎。慢性患者 可採視訊診療「有不少慢性腎臟病友於疫情期間不敢就醫,導致腎功能惡化。」新竹國泰醫院內科主任暨腎臟科主任林鈺琳表示,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四、五期被列為末期腎臟病前期,與踏進洗腎或換腎治療僅一線之隔,若未嚴守飲食及服藥規則,腎功能隨時可能歸零。林鈺琳指出,誰也沒辦法確定下一波疫情什麼時候會到,避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染疫」與「回診」之間做選擇,現在可透過視訊診療改善。腎功能變化可快、可慢,末期慢性腎臟病患隨時可能因為腎功能快速衰退,必須洗腎或換腎。台灣腎臟病醫學會建議,被診斷為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若半年內可能要進入到洗腎治療,會考慮提前建立洗腎管路,這項觀念也適合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於疫情期間「超前部署」。洗腎管路 需要時間養成末期腎臟病治療方式分為兩種,洗腎與換腎。洗腎又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透過機器將血液引流到體外,移除體內多餘水分與毒素,每周需到洗腎室洗三次,每次四小時;腹膜透析是透過腹膜搭配藥水過濾毒素,可在家自行操作,但須每天執行。換腎比洗腎好處多,但最大的問題是等不到可移植的腎臟。林鈺琳表示,無論是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都需要建置洗腎管路,血液透析需手術建立自體血管或人工血管,血管養成至少要等六周,有些患者血管狀況不佳甚至要等三個月。植管新技術 門診半小時完成腹膜透析則是在腹部畫開小傷口以植入灌引流管路,復元時間約一到兩周,近年臨床有新的經皮植管技術,傷口僅兩公分,不需要擔心時間排程,門診約30分鐘可以完成,患者恢復時間也大幅縮短。林鈺琳表示,有些腎友不願在進入洗腎前建置管路,但疫情若再次爆發,醫院的醫療量能降載,洗腎管路建置手術恐因此延宕,最終延誤治療,反而更威脅生命。他說,洗腎方式因人而異,只要不嚴重影響生活都是最好的選擇。疫情期間,許多長輩冒著染疫風險,每周仍至洗腎室進行血液透析,令人擔心,其實若身體狀況允許,腹腔沒有嚴重沾黏,且可以自行在家灌液,末期腎臟病患者在選擇未來的洗腎方式時,可以將腹膜透析作為考量。
-
2021-10-13 新聞.元氣新聞
新竹老農巡田水竟然中毒 心率驟降意識不清差點喪命
新竹縣日前一名70歲老農,照往常一樣到田裡巡田水,沒想到當天返家吃完晚餐後,竟然突然胸悶、喘不過氣,隨後意識不清,送醫檢查心跳更是降到每分鐘僅42下,醫師當下就研判是農藥中毒,立刻給予解毒劑才讓老農撿回一命。竹北市東元醫院的急診科醫師謝政勳就說,這名許姓老農(70歲)送醫時,有呼吸困難並伴隨因潮濕引發的濕囉音,就像是肺中吹泡泡一樣,泡泡不斷破裂的聲音,雖然老農已經意識不清,但經檢查了解他白天有下田,才懷疑是農藥中毒,立刻解毒及支持性療法一周後才平安脫離險境。謝政勳說明,老農疑似因噴灑農藥時防護裝備不足,才會導致有機磷農藥中毒;有機磷廣泛被用於農業殺蟲使用,例如常見的美文松、達馬松、大滅松、毒絲本、亞素靈、全滅寧、撲滅松等,都是屬於有機磷農藥。除了吞農藥導致中毒,也有可能是在噴灑農藥時吸入,當因不慎吸入有機磷導致中毒時,有機磷會結合人體內的乙醯膽鹼酶,使中毒者處於嚴重的乙醯膽鹼毒性症候群。輕度中毒時,可能出現頭昏、頭痛、噁心、嘔吐、多汗、無力等症狀;中度中毒時,開始出現流涎、腹痛、腹瀉、肌肉抽搐、大量出汗、語言障礙、意識不清;如果攝入大量造成重度中毒,恐立即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脈搏微細,導致心臟衰竭及肺水腫而死亡。東元醫院表示,新竹地區因農田腹地廣泛,每年都有農藥中毒的個案,臨床救治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必要時進行洗胃及插管治療,也可搭配其他輔助療法像是活性碳給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醫師也建議,如果身邊有人出現疑似農藥中毒時,當下除了讓現場通風、打119,如果中毒者沒有呼吸及心跳盡速實施CPR,而且不可催吐,催吐反而可能因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風險,同時送醫時可將農藥瓶罐包裝於密封袋中一起帶到醫院提供醫療人員鑑識。
-
2021-10-06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國內最低體重器捐/1歲娃遺愛捐雙腎 兩女童不再洗腎
台北榮總團隊昨日發表完成一名年僅1歲3個月、9.8公斤的幼兒器捐雙腎移植手術,共有20名醫護投入歷時18小時馬拉松手術,創下國內最低體重的大愛器捐,並將兩顆腎臟分別植入的新紀錄。小小的生命來不及長大,但卻讓4歲李小妹妹及9歲許小妹妹脫離終身洗腎的痛苦,在完成手術一年後,昨天活蹦亂跳地公開亮相。很難想像這兩位小妹妹去年還在生死拚搏,李小妹妹出生後第3天,因自發性胃破裂導致敗血性休克,引發急性腎臟衰竭需終身洗腎,是國內年紀最小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個案;許小妹妹則因先天性心臟病術後引發急性腎臟衰竭,導致慢性腎臟病,接受腹膜透析長達3年。北榮一般兒科主任張瑞文表示,兩名病童因長期洗腎,僅能維持基本生理代謝,發育嚴重遲滯,腎臟移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等腎、植腎」又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北榮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說,年幼的大愛腎臟捐贈者極為稀少,且摘取與植入的手術極為困難,移植後的併發症遠高於成人族群,成功率極低;而幼童身形較小,身體血量或血壓無法充足供應成人捐贈的腎臟。孩子器官移植實屬不易,北榮去年一知悉有年紀小的捐贈者時,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與器官移植團隊擬定完善的手術治療計畫,隨即兵分兩路,摘取腎臟、術前準備,分別為李小妹、許小妹進行手術,共耗費20人、18小時。術後3周後,許小妹妹順利出院,但李小妹妹因經常輸血,誘發免疫系統產生極高的抗體,是移植後急性排斥的高風險族群,北榮醫療團隊採取各種治療方法,歷經12次的血漿置換與抗排斥藥物多管齊下,終於在術後1個月,成功脫離透析治療。移植一年後持續追蹤,原本5.8公分的捐贈腎臟,隨著兩位受贈者一起成長,目前已長成10.5公分與8公分,兩名妹妹也「暴風式抽高」、快樂長大,現在只需固定回診吃藥,與正常孩子沒有不同。
-
2021-10-0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創國內紀錄 1歲童大愛遺人間 兩萌妹植入成功免洗腎
移植雖在國內發展許久,發生在孩子身上卻很特別。台北榮總團隊今天公布,完成一名年僅1歲3個月、9.8公斤的幼兒器捐雙腎移植手術,共有20名醫護投入歷時18小時馬拉松手術,創下國內最低體重的大愛器捐,並將兩顆腎臟分別植入的新紀錄。小小的生命來不及長大,不過讓另外兩名孩子免於終身洗腎的痛苦,受贈者4歲李小妹妹,以及9歲許小妹妹,在完成手術一年後,活蹦亂跳地在今天的記者會亮相。很難想像這兩位小妹妹去年還在生死拚搏,李小妹妹出生後第3天,即因自發性胃破裂導致敗血性休克,引發急性腎臟衰竭需終身洗腎,是國內年紀最小接受長期血液透析治療個案;而許小妹妹則因先天性心臟病術後引發急性腎臟衰竭,導致慢性腎臟病,接受腹膜透析長達3年。一般兒科主任張瑞文表示,腹膜透析雖然是兒童慢性腎臟衰竭首選治療方法,但有些病童會因多次腹部手術病史或反覆腹膜發炎感染,導致腹膜透析效果不佳,甚至無法使用,而需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而病童體重太輕及洗腎管路建立困難,使得血液透析治療對於嬰幼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再加上,兩名病童因長期洗腎,僅能維持基本生理代謝,導致發育嚴重遲滯,腎臟移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等腎、植腎」又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兒童外科主任蔡昕霖說,年幼的大愛腎臟捐贈者極為稀少,且摘取與植入的手術極為困難,移植後的併發症遠高於成人族群,成功率極低;而幼童身形較小,身體血量或血壓無法充足供應成人捐贈的腎臟。台灣現行的器官分配原則,以北榮這個案例而言,孩子的兩顆腎臟捐贈,以往有99%是捐贈給一個大人使用。2005年至2021年,捐贈腎臟者中,年齡小於6歲只有15位,共捐出30顆腎臟,僅4位小於12歲的病童接受移植,其餘幾乎都植入成人患者原因在於台灣器官捐贈制度以「登記制」。蔡昕霖指出,沒有按年齡為切點,小孩子被迫跟大人一起等器官,臨床還會遇到,「60歲捐贈器官給4歲孩童」的狀況,但孩子最好植入年齡相近的腎臟,因為它會隨著受贈兒童成長發育有較好的適應,而達到較佳的長期腎功能。他建議,我國可以參考,美國「Share-35」的作法,顧名思義即是,若遇上35歲以下的捐贈者,優先給小於18歲的捐贈者做移植手術,以增加兒童、青少年的移植意願。孩子器官移植實屬不易,所以北榮去年一悉知有年紀小的捐贈者時,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與器官移植團隊擬定完善的手術治療計畫,隨即兵分兩路,蔡昕霖、移植外科鍾孟軒醫師摘取腎臟,張瑞文則做術前準備,李小妹、許小妹分別進行手術,共耗費20人、18小時。皇天不負苦心人,術後3個星期許小妹妹順利出院;但李小妹妹因經常輸血,誘發免疫系統產生極高的抗體,是移植後急性排斥的高風險族群。北榮醫療團隊用盡所有治療方法,歷經12次的血漿置換與抗排斥藥物多管齊下,終於在術後1個月,成功脫離透析治療。移植一年後持續追蹤,原本5.8公分的捐贈腎臟,隨著兩位受贈者一起成長,目前已長成10.5公分與8公分,而兩名妹妹也「暴風式抽高」、快樂長大,現在只需固定回診吃藥,與正常孩子沒有不同。
-
2021-09-2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沒高血壓病史、腹痛卻差點喪命 醫揭易被忽略的腹主動脈瘤
1名87歲老先生本身沒有高血壓病史,定期因為攝護腺肥大在泌尿科看診,平常生活尚能自理。在最近幾天因為肚子悶痛,懷疑是便秘的問題,自行去藥房買了軟便藥來吃,但是效果不佳,後續開始冒冷汗,之後被發現全身無力,昏倒在地。送往急診時發現病患已叫不醒,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1個8公分大的腹主動脈瘤病發後腹腔破裂出去的血塊,血壓偏低,輸注生理食鹽水勉強達到100毫米汞柱收縮壓。主動脈支架手術 術後照顧尤其關鍵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孟霖說明,針對老先生的情況,心臟血管外科會診後,隨即緊急施以主動脈支架手術。首先先用血管腔內氣球將主動脈堵住,減少血液不斷流入後腹腔,維持血壓,之後再根據病患的主動脈瘤解剖構造,置放適當尺寸的主動脈支架,最後以顯影劑確定沒有滲漏出去的情形,才算完成手術。術後住進心血管中心加護病房。李孟霖表示,別以為手術成功就結束了,術後的照顧更是重要。首先,大量血液流入後腹腔造成腹內壓上升,雖然已經及時以氣球堵住主動脈減少出血,但是術中總共仍然有約3,500c.c.的輸血量,腹內壓一開始超過20毫米汞柱。值得慶幸的是病患隔天意識逐漸恢復,但是可能因為術前的休克現象及術後腹內壓高造成的壓迫現象,一度腎臟衰竭,需要使用血液透析裝置輔助腎臟排尿功能,所幸在2天後腎臟逐漸恢復自己排尿的功能,順利脫離洗腎裝置,而腹內壓也逐漸下降到10毫米汞柱左右。病患腸胃蠕動能力也恢復,可以恢復經腸道飲食,肺部的氣體交換功能也沒有受損。在手術1周後開始逐步脫離呼吸器,可望拔管轉出加護病房。容易被忽略的急重症 腹主動脈瘤手術和術後感染風險高腹主動脈瘤是常被忽略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在後腹腔,在主動脈瘤長大的時候往往不會伴隨明顯的症狀,病患常因此不自知。等到大到一定程度發生破裂產生腹痛時,已經算是相當危急的狀況,此時如果不緊急處理,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而就算進行緊急手術,在這樣休克的情況下,死亡率也將近5成,手術風險相當高。而手術後的照顧,又因為腹內壓過高的關係,有時候必須施以減壓手術或管路引流,來減少腹內壓避免各臟器的壞死,而這種疾病的照護和病患的復原本就需要較長的時間,然而在加護病房長期照顧過程中,因為病患本身的年紀及免疫力的問題,時間一久又容易發生各式感染狀況,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敗血症併發休克,而有致命的風險。心血管、三高及抽菸病史者應定期追蹤 以提早搶占先機治療因此,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或是有三高及抽菸病史的長輩,李孟霖建議,應進行腹部超音波或是腹部電腦斷層的篩檢,若是發現有腹主動脈瘤時,需要定期追蹤,對於血壓的控制必須更為嚴謹,膽固醇的控制也要更加注意,希望能在早期發現時利用各式藥物的控制減慢主動脈瘤增大的速度。若是有菸癮的患者,也強烈建議戒菸。而當直徑超過5公分時,因為發生主動脈瘤破裂的機會開始快速上升,此時建議早期施以支架手術,因為在這種時機(非休克狀況下)進行手術的風險相對較小,同時能夠減少日後發生破裂死亡的風險,以期改善病患生命品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有這「2條件」小心主動脈剝離! 醫警告:10個走著進來,10個躺著出去 ·你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嗎? 醫揭「奪命過程」:完全無預兆
-
2021-09-1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衰竭=喪失腎臟功能要洗腎?專科醫曝「1情況」不需要
急性腎衰竭引發原因又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其中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則是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而腎後性則多由泌尿道阻塞引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並非所有急性腎衰竭都需緊急透析治療,若未危及生命或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則可先了解病因,除非已經影響生命,就需考慮短期透析,避免其他器官惡化。腹膜透析治療急性腎衰竭 患者術後脫離洗腎命運一名76歲老翁,因脊椎感染造成膿瘍導致食慾不振,後續因敗血性休克被送往急診,到院時發現血液中尿素氮、肌酐酸飆高,確診為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且恐出現危及生命的代謝性酸中毒,因此緊急接受腹膜透析矯正治療,所幸治療後四天已脫離洗腎,一週後也成功拔除腹膜透析導管。急性腎衰竭及早確診 有機會恢復腎功能當時老翁的家屬聽聞是腎衰竭,一度擔憂父親是否會喪失腎臟功能,需終身透析。林軒任主任說明,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不同,急性腎衰竭若能及早診斷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就有機會能回復或脫離透析,尤其在過去緊急透析治療上,都以血液透析為主,主要因短期血液透析的導管為雙腔靜脈導管,置放快速且能立即使用,但若患者進入長期透析,需要放希克氏管及動靜脈廔管,必須再進行透析導管置放手術。出現急性腎衰竭 把握黃金治療期避免造成遺憾但目前已能藉由床邊腹膜透析植管方式,不僅僅需局部麻醉且能快速置放腹膜透析導管,即使患者日後需長期透析,也不須另外置放導管,原有導管即可終身使用,若患者腎臟功能恢復也能直接拔除。林軒任醫師提醒,一旦出現急性腎衰竭時,務必要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千萬別拒絕洗腎,改採以偏方治療,以免造成終身得洗腎遺憾。
-
2021-08-2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捐腎2歲女 台大完成首例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6月6日,但7月9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手術和細心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10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陳小妹的媽媽昨日在台大醫院記者會中哽咽地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欲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4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接受後續手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5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3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10公分,移植後占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多團隊合作,原訂3月移植,後來發生感染,5月面臨疫情爆發,延至7月初才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蔡宜蓉說,現在陳小妹體重發育進步很多,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愛捐腎兩歲幼女重生 台大醫院完成高難度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六月六日,但七月九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精湛的手術和細心的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參與手術的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十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台大醫院今舉辦線上記者會,慶祝陳小妹重獲新生,她的母親本來沒有要發言,被問到心情僅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一開口就哽咽落淚。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慾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短短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四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努力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以接受後續手術治療。見證勇敢的媽媽和陳小妹平安健康的出院,大家都非常高興。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便請移植團隊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去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五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三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十公分,移植後佔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去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要多團隊合作,原訂三月移植,但後來發生感染,等到五月卻面臨疫情爆發,好不容易才有機會在七月初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也是疫情下親情的展現。蔡宜蓉表示,現在陳小妹飲食控制不需那麼嚴格,體重發育進步很多,現在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 緊急腹膜透析救他一命
一名76歲男性因脊椎感染造成膿瘍,整天食慾不振,後因敗血性休克被送往急診,當時血中氧氣不足、血壓下降,且尿不出來,抽血檢查發現血液中尿素氮、肌酐酸飆高,研判為急性腎衰竭,經醫師為他緊急腹膜透析治療4天後,身體各項數值才大幅改善,並在一周後拔除腹膜透析導管,救回一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患者因脊椎旁膿瘍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到院時收縮壓僅90毫米汞柱、尿素氮70、肌酐酸9.97,且血中動脈氣體分析7.07,研判為敗血症引起急性腎衰竭,出現危害生命的代謝性酸中毒,因此立即透過緊急腹膜透析矯正治療,搶救治療黃金時間。他說,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原因,按照結構可以分為腎前性、腎性,及腎後性。腎前性包括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壓、腹瀉,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脫水、心臟衰竭等;腎性包含腎毒性藥物、腎絲球腎炎等;腎後性大多由於泌尿道阻塞引起,例如急性尿滯留、結石、腫瘤造成阻塞,或攝護腺肥大等原因。家屬乍聽「腎衰竭」相當害怕,擔心父親是否因此喪失腎臟功能,需要終身透析。他說,急性腎衰竭與慢性腎衰竭有些不同,急性腎衰竭只要於早期診斷出病因,並快速解決,腎臟功能有機會回復或脫離透析。例如患者是由於敗血症引起,敗血症控制後,腎臟功能就會好轉。再者,並非所有急性腎衰竭都需要緊急透析,若急性腎衰竭沒有危害生命或造成其他器官衰竭,可以先治療原始病因;但若急性腎衰竭影響生命,甚至引發呼吸衰竭、肺水腫,或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就要考慮短期透析,避免其他器官進一步惡化。緊急透析治療以往都以血液透析為主,這是由於短期血液透析的導管為雙腔靜脈導管,置放快速且能立即使用,但若患者進入長期透析,需要放希克氏管及動靜脈廔管,必須再進行透析導管置放手術。透過床邊腹膜透析植管方式,能夠局部麻醉且快速置放腹膜透析導管,日後若患者需要長期透析,也毋需另外置放導管,原有導管即可終身使用,如患者腎臟功能回復而脫離洗腎,也可直接拔除。此外,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保存較多殘餘腎功能,也較不會影響急重症患者的血壓,急性腎衰竭的患者往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緊急腹膜透析治療能在不影響患者血壓之下,幫助患者清除毒素。林軒任提醒,當發生急性腎衰竭時,務必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千萬病急亂投醫,只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都能免於留下終身遺憾。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腎友接種疫苗不可多喝水 以免引發肺水腫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有些人出現身體不舒服反應,醫師提醒多喝水,多休息,均衡飲食;不過腎友接種完疫苗後,不可多喝水,避免水份攝取過多引發肺水腫。國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重,民眾搶打疫苗,高風險族群之一的洗腎患者被建議宜接種疫苗,但近日傳出多例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其中洗腎患者名列其中,讓許多腎友們想打疫苗又害怕副作用。花蓮慈濟醫院表示,5、6日上午為近150名腎臟病友施打疫苗,腎友接種前,須先經由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再接種疫苗。洗腎4年的邱先生表示,其實他出門前家人都勸說不要接種,他看了新聞報導也很擔心,直到門診時由內科部主任徐邦治為他詳細解釋,並透過電話跟他妻子分析後,家人才放心讓他接種疫苗,「給主任看了4年,很相信他,醫師說可以打疫苗就沒有問題了」。花蓮慈濟醫院血液透析中心組長林欣穎提醒,腎友接種完疫苗後,不可多喝水,避免水份攝取過多引發肺水腫,並且要注意體溫變化,若有發燒超過攝氏38.5度以上,才能服用解熱鎮痛藥。
-
2021-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ID-19照護研討會/專家強調 病情穩定慢性病患也可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接種疫苗亂象叢生,不僅出現搶打或緩打問題,更多人關切注射疫苗的副作用?可以混打嗎?面對Delta病毒來襲,打疫苗有效嗎?癌症病人或洗腎病人可以打疫苗嗎?日前台中榮總舉辦「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專家強調,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低的,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也可接種疫苗。「COVID-19照護研討會」影音連結在這場線上研討會中,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以「有打有保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為題,對於疫苗的種類、效果、副作用等進行詳盡說明,分析比較AZ、莫德納、輝瑞、嬌生、Novavax、高端、聯亞、滅活等疫苗的副作用、禁忌症及使用方法。陳伯彥說,打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例如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率是每百萬分之11,台灣大約是百萬分之1。施打前的問診很重要,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反應者,都要特別注意及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較常發生;血栓在國內發生率約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並不算高。很多人打不到新冠疫苗,改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指出,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建議長者宜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若是染疫對於後續自我保護能提供保障。得了新冠肺炎後,有抗體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許碧珊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台灣建議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才施打。面對主要流行的Delta變種病毒,陳伯彥指出,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由於Delta病毒傳染力變強、毒性變強,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現有的預防、治療都打折扣,死亡率也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是安全的。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建議在治療後三周,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周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但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洗腎患者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每周進行三次血液透析,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相當重要。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此外,中風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許碧珊強調,如果處在急性中風狀況下,不適合施打,但如果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服用阿斯匹林等藥物者,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
-
2021-07-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疫苗篇:疫苗對Delta變種有效嗎?血栓如何發現?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疫苗篇」詳細問答。Q: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擔心的?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第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第二個是栓塞(血栓)。栓塞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的比例比較高。傳統的包括Novavax、高端、聯亞,都是屬於蛋白,所以副作用非常少。接種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者,常會出現注射處疼痛的現象,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疫苗打到肌肉裡面,肌肉、淋巴、淋巴結都會受影響。所以疼痛感可能第一次沒什麼感覺,第二次反應通常會特別強。所以第一次沒有感覺的人,要特別注意第二次接種後的副作用。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接受莫德納疫苗施打者,發燒的比例比接種AZ者少很多。Q: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的疫苗不良監測稱為V-Safe,台灣則有V-Watch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監測機制,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都有填表,並以此為據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幾個問題,包括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的機率是每百萬分之11,那國內大約是百萬分之1,目前台灣有5例,其中3例是AZ,2例是莫德納。其中有一個個案,打了AZ後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劑換打莫德納,過敏反應依然發生。所以問診中的重點是,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者,都要特別注意,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身上較長看見,國內有2例。至於血栓,在國內的發生率約為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高,跟美國施打嬌生疫苗者的比例不相上下。Q:打完疫苗後能不能捐血?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基本上目前在美國紅十字會,或是全球紅十字會,針對捐血的相關規丟,mRNA疫苗或是AZ疫苗都沒有特別限制。國內的規定,則是接受mRNA疫苗接種者可以捐血;接受AZ疫苗接種者則謹慎一點,觀察14天後再去捐血。不過要提醒民眾,疫苗施打後,常會出現發燒不適的症狀,在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捐血會比較合適。此外,捐血後,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會受到影響。Q: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若要施打,間隔為何?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有些大型研究中,例如美國近期發表、針對5千餘萬65歲以上長者的觀察性研究,可以看到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然而並不是說高齡長者就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預防肺炎鏈球菌,在長者染疫後的後續自我照護中,能提供保障。不過針對流感疫苗,除了上述的大型研究結果外,流感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還是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Q:感染新冠肺炎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需間隔多久?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得了新冠肺炎後,抗體仍持續多久,仍有待研究。有人認為可以持續8個月,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子的抗體效果,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的確有觀察到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又再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因此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國內目前的建議是,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目前輝瑞、AZ疫苗染疫後再打一劑,可以看到保護力明顯上升。特別是mRNA疫苗,染疫康復者再打一劑的保護效力,與接種兩劑者相當。Q:關於疫苗混打的效果及建議?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確實有國家,包括英國、西班牙、德國和加拿大,都做過相關研究;美國也有研究觀察,但不是以AZ疫苗,而是嬌生疫苗為主。我們知道初步的結果是,打了AZ或輝瑞疫苗,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一定比較高。但是不是等於保護力,仍有疑問,因為抗體衰退得相當快。此外,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一定比第一劑來得嚴重,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國家都允許民眾混打疫苗,然而國內在6/20的專家會議後決議,因為疫苗廠商的指引並不建議混打,若是出了問題,權責難以劃分。除此之外,混打疫苗在行政處置上,也會造成很多困擾,這也要納入考慮。目前國內專家小組(ACIP)是建議不要混打,除非有通報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不論輕微或嚴重,只要有通報,第二劑就可以混打。Q:Delta變種有何不同?目前的疫苗保護力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疫苗高度關注病毒(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VOC)有四個定義:第一,傳染力變強;第二,毒性變強;第三,病毒發生突變,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第四,現有的預防方式、治療方式都打折扣。目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四種,為了避免污名化而使用希臘字母進行命名。Delta變異株因為抗原決定位發生改變,使其穿透力變高,因此傳染力變強、毒性也變強,死亡率也有所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第一劑的效果一定比較差,降幅達10%左右。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雖然效果下降,但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就差一點,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Q: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會引起血栓?何時發生?如何發現?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新冠肺炎疫苗之所以會引起血栓,是因為棘蛋白誘發了一些抗體,這些抗體使血小板凝集在一起,消耗了血小板,並在凝集的過程中,於比較不常見的地方產生血栓,包括腦部、腹部,且因為消耗了血小板,血小板低下,進而導致出血等問題。事實上,血栓發生得機率極低,約為十萬分之1~2,跟買樂透中獎的機率差不多,不用特別擔心。此外,產生血栓並不是AZ疫苗的專利,mRNA疫苗也有發生血栓的個案情形。不論如何,接種疫苗後產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情形,比起說是給民眾恐慌,不如說是讓醫療團隊有警覺心。舉例而言,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生血小板低下,那我們就應該去思考,是不是因為疫苗造成的血栓所導致。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Q:癌症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從事任何醫療行為,都必須以不傷身體為前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事實上是相當安全的。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打?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必須要有血球,且必須要有好的血球才有辦法產生有效的抗體。因此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需在治療後三週,血液的生成才會恢復正常,此時即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週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有病友好奇,化學治療會不會使抗體濃度降低?由於全球接種疫苗的癌症患者比例仍較小,因此仍無相關證據。有些血液的惡性腫瘤、骨髓移植,或是打單株抗體的患者,的確這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漿細胞、B細胞受損嚴重,因此未必會產生好的抗體。美國血液病學會、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是,對於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應在手術完成後三個月,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英國的研究發現,一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論接種輝瑞或AZ疫苗,最終產生中和抗體的機率僅有一半。因此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Q:洗腎患者能否接種疫苗?抗體會不會被洗掉?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因此患者本身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患者每週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約需3~4小時,且期間需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未施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其染疫風險為一般人的5~20倍左右。此外,感染後患者因肺炎重症而死的機率,是6~32%。因此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起一般患者,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死亡多風險,高出10~400倍。所以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且即使患者未來感染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因體內已有保護抗體,可以減少嚴重程度,有些患者也能痊癒。台中榮總於6/15~16,為院內450個洗腎患者施打疫苗,發現大部分患者並無嚴重副作用、不良反應產生,僅有倦怠症狀。大約有50%有局部疼痛紅腫現象,僅30~40%的患者有發燒,有20%有腸胃道症狀,10%以下患者有呼吸道症狀。此外,血液透析並不會把抗體洗掉。因為透析的瓣膜是人工腎臟中的瓣膜,它非常小,只有中小分子的毒素會被洗掉。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是球蛋白,是大蛋白、好東西,在透析的過程中會被留下,以保護洗腎患者。面對新生變種病毒,仍建議洗腎患者施打疫苗後,需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新冠肺炎。Q:如何防範兒童感染變種病毒?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針對兒童較少染疫,有許多理論,包括受體較少,以及因為冠狀感染期程短,而產生的交叉保護效果。兒童年紀小,所以接觸外界較少,因此染疫機率較低。不過因為病毒一直在變,仍不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都屬於抵抗力發育階段,抗體器官組織都不成熟,感染併發症較多,因此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仍要小心提防。之所以18歲以上才能打疫苗,是因為所有的藥物、疫苗,都是18歲以上才能使用,所以目前只有做18歲或20歲以上,是成年的定義的問題。輝瑞最早做到12歲,甚至往下,學理上認為效果、安全性相當,不過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能斷言。因此例如高端、聯亞研發的過程中,都被要求要先做青少年,再往下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沒有資料情況下,無法給予建議。至於孕婦的部分,婦產科還是建議施打mRNA疫苗,不打AZ,因為孕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但是疾管署沒有特別註明說打哪一種疫苗,因為目前疫苗供貨仍然不足,沒辦法讓民眾自由選擇。Q:中風患者、癲癇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如果處在急性中風,或是癲癇控制不良的狀況下,是不適合施打的。疫苗完成幾種後,大部分人會有發燒、不適的症狀,這些不適的狀況,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預指,並不是說疫苗本身會導致腦部損傷,或造成癲癇發生。基本上如果控制良好的、或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Q: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能否施打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此類個案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用藥,目前仍建議這些病患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染疫,症狀會更為嚴重,造成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反而是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的族群。但如果有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仍須先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濃度後,再行接種。此外,如果過去有因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狀,就不建議選AZ,應選莫德納。Q: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藥物的患者,是否能接種疫苗?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是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Q:接受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美國血液病學會、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停止接受細胞瘤療法的三個月後,再接種疫苗會比較好。其餘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其反應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此族群患者染疫後併發症發生率、死亡率會升高,因此需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即便施打疫苗後,因其免疫受到抑制,還是必須做好個人及周遭防護,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真正保護癌症患者。
-
2021-07-01 醫療.心臟血管
鉀離子過高症狀有哪些?如何處理?這些高鉀食物需限制
心血管疾病是一個廣義的術語,用於描述多種疾病,包含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然而,心血管疾病與生活息息相關,像是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缺乏運動和肥胖,都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常見因素。此外,血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也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鉀會攝取過量嗎?高血鉀是什麼?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郭志東醫師說明,鉀離子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負責支持健康的神經、細胞和肌肉功能。健康的血液中,鉀水平為每升3.5至5.0毫當量(mEq),保持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支持心臟的電氣傳導功能正常,也能讓身體中各種肌肉正常運作,包含控制心跳和呼吸的肌肉。建議民眾每天應攝取約4700毫克的鉀,它存在於許多食物中,包含水果、蔬菜、肉類、麵包、魚和乳製品。 正常人的腎臟會過濾從飲食或其他方式,如藥物攝取過多的鉀離子,一般會通過尿液排出身體,當身體出現病變無法排出鉀離子時,則會導致血液中鉀含量過高,也就是「高血鉀症」發生,若沒有妥善治療,會進一步造成心律不整,嚴重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增加死亡風險。 高血鉀症狀有哪些?鉀含量過低也有危險? 郭志東醫師指出,高血鉀症常見症狀包含,噁心想吐、肌肉無力、手腳麻木或刺痛、腹瀉、腹部絞痛、昏倒、不規則心跳等,雖然高血鉀有許多不良影響,但如果血中鉀離子過低也會有很多不良後果,低血鉀水平可能會導致心臟血管硬化,造成中風、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有可能產生心律不整。 郭志東醫師表示,保持血液鉀水平在健康範圍,是避免心臟相關併發症的關鍵,目前治療方式包含低鉀飲食、利尿劑、鉀結合劑或使用一些能結合腸內過量鉀離子的藥物,並在大便時將其排出。不過,血鉀治療後依然過高,進而影響心跳或節律時,則需使用血液透析過濾血液中過量的鉀離子。 避免血鉀影響健康 從飲食開始調整 郭志東醫師提醒,如果有高血鉀症風險,建議與醫師或營養師詳細討論,從日常飲食開始調整,避免或限制高鉀食物,包含酪梨、番茄、土豆、蘆筍、菠菜、柳橙、奇異果、哈密瓜、香蕉、乾果類等,此外,許多調味料含有大量鉀離子,應盡量避免使用;服用任何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前,應先諮詢醫師。 尤其心臟、腎臟衰竭患者,或正在服用ACE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劑的患者,得到高血鉀症風險更大,郭志東醫師呼籲,已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應與醫師詳細討論飲食,定期監測血中鉀離子濃度,適時調整相關藥物,才是避免血鉀影響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腎不好不能吃香蕉?醫師點名傷腎地雷:止痛藥、不明中草藥保健品少碰 .鍾尚分醫師:糖尿病患為何多洗腎?亂吃偏方不吃藥更危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25 醫療.泌尿腎臟
醫師解析「腎絲球過濾率(GFR)」幫助慢腎病友了解腎功能狀況!
醫師,我上次去檢查,結果腎功能指數有一個什麼過濾率的只有58分,說是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是不是很嚴重阿,我需要洗腎嗎?踏進腎臟科門診,大家心裡最擔心的,大概就是自己腎功能如何?是否會需要接受洗腎治療? 腎功能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GFR)?廣義來說,腎臟的功能是指人體內腎臟透過排除尿液與內分泌調節,達成體內水分、酸鹼、與電解質平衡的狀況。臨床上,可以用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來代表腎功能的好壞;簡單來說,腎絲球過濾率越低越不好。正常年輕人腎絲球過濾率大約是100分,隨著年紀增長腎功能會有逐年退化現象,但通常60分以上仍可以視為正常,若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分,就可稱為腎功能不全,如果腎功能不全的情況持續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延伸閱讀】腎臟發炎如何從急性變慢性?一表看懂當腎功能太差時,會因為無法正常維持體內水分、酸鹼、與電解質衡定,而導致水腫、代謝性酸中毒、血鉀濃度過高、與尿毒症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症的產生與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有關,通常腎功能越差時,越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當腎功能不全的狀況輕微時,可以先用藥物控制與緩解併發症;但當腎功能不全嚴重時,如果連諸多藥物都無法適當控制併發症與症狀時,就需要考慮腎臟替代療法也就是俗稱的洗腎與換腎。洗腎(或稱為透析)包含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換腎即為腎臟移植,因為腎臟移植需要有器官捐贈普及率較低,本文以介紹透析治療。回到一開始的案例,如果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指數)只有58分,是否需要接受洗腎治療?我們前面提到,「嚴重腎功能不良」而且有「藥物無法控制併發症」時才需要考慮透析治療。腎絲球過濾率58分是否算是嚴重腎功能不良呢?可以依腎絲球過濾率把腎功能概分為四種情況:●正常(腎絲球過濾率>60分)●輕微不良(腎絲球過濾率45-60分)●中度不良(腎絲球過濾率15-45分)●嚴重不良(腎絲球過濾率<15分)通常只有當腎絲球過濾率<15分時才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根據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腎臟醫學會所發行的台灣腎病年報,在台灣進行首次透析治療時,平均腎功能大約是5分左右。因此,如果腎絲球過濾率58分,是屬於輕微腎功能不良,不需要考慮透析治療。另外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符合嚴重腎功能不良的病患都一定需要接受透析治療,通常需要合併有「藥物無法控制併發症」時才需要開始透析治療;因此,有些病患即使腎絲球過濾率已經低於5分,如果相關併發症可以藥物妥善控制,不一定需要馬上開始透析治療;反過來說,如果病患有明顯藥物無法適當控制的併發症,即使腎絲球過濾率還在5分以上,也有可能需要馬上開始透析治療以免有生命危險。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AZ疫苗27猝死 王明鉅指臨床試驗缺這項安全性數據
全國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記者會上呼籲,疫苗可預防重症死亡,慢性病人都應該盡快接種疫苗,別在未釐清因果關係下,就卻步不打。本報統計截至昨晚已有27例,尚無法證實死因與疫苗有關。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在臉書表示,他害怕也擔心,鼓勵有多重慢性病的80歲以上長者都去打疫苗,會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王明鉅昨天在臉書發表「驚嚇的一天」一文,他透露他昨天收到曾經共事的護理師簡訊,對方的婆婆是打疫苗後48名猝死者之一,令他大吃一驚。因為他沒想到之中竟然有他朋友的親人。該名護理師的81歲婆婆是洗腎二年多的病人,由於年輕時罹患糖尿病,長年下來腎臟功能衰竭,因此衍生了高血壓。另外她婆婆的心跳比較慢,也裝上節律器。雖然有糖尿病與衍生的高血壓與腎衰竭的併發症,但老人家平常的健康狀況還可以,每次去家附近的診所進行血液透析,雖然每次洗腎之後會覺得比較累,但生活都能自理,也獨自洗腎然後自行回家。護理師的婆婆昨天也和平時相同,昨天上午6時一個人搭洗腎專車到洗腎中心洗腎,就在洗腎診所接種疫苗與洗腎治療。據她同住護理師的公公說,婆婆昨天上午11時20分回家後還有說有笑。11:30分用餐,11時40分吃半碗粥後坐到沙發上,沒幾分鐘就啊一聲倒下。該名護理師的公公立刻打119,當然也打電話給家人。護理師接到電話是上午11時50分,中午12時5分護理師到了公婆家,脈搏已經量不到了,在現場的救護人員也問要不要急救。一家人當然無比驚嚇,她公公眼看著結婚60年的老伴就在自己面前猝死倒下,實在太嚇人了。王明鉅說,該名護理師問他,打疫苗前要作什麼評估,有沒有注意到什麼風險,洗腎的病人適合打嗎?他回答,為了保護洗腎的病人,希望能先打,「我承認,我對於她的問題我實在無法回答」。王明鉅表示,他也查了AZ疫苗的臨床試驗資料,確信AZ疫苗的臨床試驗數據中,並沒有80歲以上的華人,而且有不同的慢性疾病的病人,例如洗腎加上糖尿病與高血壓,在打了AZ疫苗之後的安全性數據。他說,高齡長者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的致死率高達20%以上的確很高。但是全體的高齡長者在自己的與社會的層層限制與保護之下,他們也會做好各種保護自己的動作,會減少出門,少去購物,更會自己努力多洗手。因此他們沒打疫苗所面對的感染新冠病毒再因而死亡的整體死亡風險大約是0.0172%。他表示,為了避免這個0.0172%的死亡風險,以及避免萬一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的20%以上的更高致死率,我們鼓勵高齡長者早一點去打疫苗。我們也鼓勵許多洗腎病人也去打疫苗。「只是打疫苗同樣也是個有風險的醫療行為」,他說,而從17萬名75歲以上的高齡長者打了疫苗之後有11人猝死的風險來看,這個風險並不比0.0172%不打疫苗染疫而死亡的風險低非常多。王明鉅說,到底80歲以上的長者被家人被醫療人員鼓勵去打AZ疫苗之後,發生猝死的風險有多高?有不同慢性疾病的老人家,有沒有哪些人因為很安全所以該去打,有些因為不安全所以不該去打?打疫苗的天氣太熱會不會造成脫水而引發其他的問題?「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王明鉅表示,這些在打了疫苗之後24小時,甚至更短時間裡就死亡的病人,真的全部可以用自然死亡來說明嗎?這個疫苗對於80歲以上的長者,對於腎臟衰竭正在洗腎的病人,對於有心臟病、高血壓的高齡長者所造成的死亡風險有多高?這些有誰可以回答呢?疫苗公司的臨床試驗數據,真的提供了這些安全性的資料了嗎?「台灣的洗腎病人,可是有超過9萬人!」他說,希望高齡者、洗腎的病人早一點打到疫苗,是希望早一點保護他們免於新冠病毒的可能侵害。這個立意絕對良好。但對於這些在家人與醫療人員的鼓勵之下,願意接受家人與醫療人員的建議而去打疫苗的老人家,「作為醫療人員的我,現在也同樣擔心著疫苗本身帶來的風險」。王明鉅表示,看著之前的護理師同事給他的簡訊,「我真的害怕,害怕著我其實並不真的明確地知道對這些高齡長者打疫苗的風險。害怕著我也真的不知道,要求常常也有著一種甚至更多種慢性病知的他們,去打AZ疫苗真的是利大於弊嗎?我害怕也擔心著,鼓勵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都去打疫苗,會不會愛之適足以害之?」他說,高齡長者不打疫苗有染疫死亡的風險。高齡長者打疫苗也有目前看到的風險。打疫苗或不打疫苗,都有風險。無論打或不打疫苗,都是一種風險的選擇。到底要不要打疫苗,真的只能由承擔風險的人,自己來決定。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圍堵長照機構淪陷 指揮中心:機構需遵守六大原則
雙北確診人數不斷仍不斷飆升,近二日,雙北各自發生一起長照機構群聚事件,至少已有60多人確診,7人死亡,全台約有30家機構,傳出確診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應長照機構群聚事件,昨已發文給全台住宿型機構等,即起需符合六大要件,收住新住民需持有三日內陰性證明,入住後需獨自住在隔離空間或單人房達14天等,防堵群聚事件再度爆發。莊人祥表示,昨已發文給全台住宿型機構,收到公文起,需立即調整機構內的措施,盼立即跟上新政策。新措施的有六大內容,第一是要求住宿長照機構,盡量減少住民外出,有就醫需求者,改採視訊或是由醫療院所人員直接進入機構診療。第二是,原則上不建議收住社區內的新住民,若有收住的必要,申請入住的新住民,必須要自費做PCR,需持有入住前三天的陰性證明,而入住後,需住在機構內的隔離空間或單人房達14天,直到沒症狀才能再進入到一般房室中。第三於醫院治療住院,出院直接轉入或返回機構者,出院前2天必須執行PCR採檢,必須採檢陰性才能出院,而直接返回或是轉入機構者毋須再隔離。第四是機構內有需要定期到醫院血液透析或曾赴急診的住民,機構需分區照顧。第五是機構必須要落實住民跟工作人員每天體溫量測與健康監測,有問題要立刻通報就醫。第六是機構若有必要收住新入住住民,原則上禁止人員陪同,原先有固定陪同者,以一人為限。莊人祥表示,昨天才發函到各住宿型機構,但公文轉下去相信還是會有幾天的落差,希望機構可以立即配合新政策,但相信還是會有一些時間差。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雲端醫療腹膜透析 在家很安心
運用雲端科技管理腎臟病透析治療已是大勢所趨,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起展開「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患者可利用睡覺時間以機器自動洗腎,相關數值將同步上傳醫院端,護理人員可掌握患者洗腎狀況,當較不理想時可進行分析、判斷原因,進而聯繫患者處理或回診,期望將生病造成的工作與生活不便降到最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說明,林口長庚共有一七八位腹膜透析患者參與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雖然還需要更多成果來了解雲端科技對腹膜透析治療的幫助,但計畫執行一年多來已累積許多數據及良好經驗。計畫參與者田先生為食品公司負責人,五十五歲已必須洗腎,去年開始搭配雲端醫療管理系統。田先生表示:「雲端醫療管理平台有助醫護人員掌握我每天的洗腎數據與現況,宛若醫護人員就在家中,感到十分安心。」雖然腹膜透析搭配雲端技術能為患者帶來良好照護,但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必須經過多方評估。田亞中指出醫療成本、患者自主性和居家智慧醫療趨勢等都是主要的考量因素,其中「醫病共享決策」(Share Decision Making, SDM)環節更至關重要。田亞中指出,每家醫院有各自版本的醫病共享決策評估量表,在「工作影響」評估可能稍有不同,患者可積極與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自己治療方式。●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tWbeIO
-
2021-05-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腎友治療也要工作 盼友善環境
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近四十萬人,一旦進入末期腎衰竭就只能選擇透析或腎臟移植治療,其中洗腎人數已高達九萬二千人。儘管醫界認為最理想治療方式為腎臟移植,但仍有超過七千人在等待換腎,緩不濟急。因此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替代療法仍是末期腎衰竭的主要治療選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明,採取血液透析的腎友一周至少要到醫院三次,每次須耗時四小時,不過好處是可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若選擇腹膜透析,時間則較有彈性,並可視情況在工作地點進行治療,且體內毒素每天慢慢排除,對身體的負擔較小。若是老人家採腹膜透析治療,可透過照顧者或家人從旁協助。我國腎友九成採取血液透析治療,黃尚志說明,可能因血液透析由專業醫療人員執行較令人安心、可執行的醫療院所眾多,前往治療較為方便等。然而根據本次調查顯示,採取腹膜透析的腎友相較採取血液透析的腎友有更高的就業比例;且在透析後收入及工時縮短的影響也相對較少。腹膜透析治療又分為全自動腹膜透析(APD)及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CAPD),前者腎友可利用晚上睡眠時間進行治療,後者則為利用白天空檔進行,一日需換液四到五次,每次廿至卅分鐘。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蕭志忠指出,採取全自動腹膜透析的腎友,白天的空檔得以安心工作;然採取連續性可攜帶式腹膜透析的腎友則可能須在上班期間進行換液。蕭志忠表示,執行腹膜透析換液的空間其實很簡單,只要乾淨、方便操作小房間或角落即可,經治療後,腎友的職場表現和一般人無異,盼社會大眾以支持與鼓勵態度,給腎友更加友善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3dVVDn3
-
2021-05-11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要如何洗得乾淨?醫師教掌握3原則
● 洗腎品質要足夠透析,兼顧治療時間及血液流速● 注意透析用水的管路材質與清潔● 使用RO逆滲透水,透析品質提升全台洗腎人口去年突破9.2萬人,透過定期透析延長壽命,只是不少腎友常會擔憂洗腎洗出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台灣基層透析協會常務理事、安慎診所院長鄭集鴻指出,國內洗腎人口平均年齡為66歲,多半是考慮醫療院所的品牌和與住家之間的距離,對品質資訊的蒐集相對弱勢,因此提醒腎友掌握幾大原則,以維持透析生活品質。洗腎時間要足夠鄭集鴻表示,台灣洗腎發展超過30年,可選擇的醫療院所遠勝於各國,透析品質講求足夠透析,須兼顧治療時間及血液流速。一般而言,腎友每周要洗三次、每次四小時是洗腎的最低要求,取代腎臟功能維持在及格邊緣。但常有腎友因為躺不住而要求提早拔針,鄭集鴻強調,如果洗腎時間不足,可能會導致毒素清除率不足、鈣磷失衡、貧血等問題,每次洗腎脫水速度過快易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有血壓下降的問題,導致洗腎中產生不適的機率大增。相對的,若延長洗腎時間,則可減少以上問題的相關風險,不妨和醫師討論是否適當的延長洗腎時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洗腎策略。除了足夠的洗腎時間,足夠的出血量也是關鍵,選擇適當的針頭尺寸配合瘻管的血液流速,以維持洗腎效率。足量透析才洗得乾淨洗腎洗得乾淨,首要就是能夠足量透析,洗得乾淨與否分為主動與被動因素。根據鄭集鴻的臨床觀察,主動因素包括像是腎友工作太忙而導致洗腎時間不足最常見,若洗腎時間不足而導致尿毒素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引發高血鉀、不寧腿等併發症,導致臨床治療處理會更為棘手。被動因素則取決於醫療院所的耗材與機器。鄭集鴻表示,以透析治療所使用的水及管路為例,所有透析治療都是使用RO逆滲透水,多數的醫療院所都是使用一道RO機器,可過濾90%水中的雜質;但有些要求更高透析品質的醫療院所會使用兩道RO機器,讓過濾效率達到99%純水,降低水中雜質,可讓透析品質提升。其中,RO逆滲透水的管路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多數院所使用PVC(聚氯乙烯)管線,因PVC管表面粗糙容易導致細菌孳生,所以必須定期使用漂白水消毒;現在有的院所會使用另一種特殊材質的PEX管路,以高於攝氏90度的高溫熱水天天清洗,提升管路消毒效果,進而增加透析品質。依情況選擇人工腎臟除了透析用水的水質與管路材質、消毒等之外,人工腎臟的選擇也很重要,隨著科技進步,透過高效能的人工腎臟,可以讓洗腎洗得更乾淨,提供腎友更佳的透析品質。鄭集鴻說,過去血液透析尚未問世時,末期腎臟疾病的患者只有走向末路一途,但有效的洗腎是除了換腎外的重要延長生命的方式,台灣也因為健保協助與支持,讓數萬名腎友能透過洗腎得以延命。呼籲腎友除了要遵從醫囑規律洗腎,洗乾淨達到足量透析之外,也可以多了解醫療院所所使用的耗材與機器等相關細節,掌握這幾項洗腎原則提升腎友的透析品質,邁向腎利人生。如何知道透析足夠?什麼是足量透析?根據台灣血液透析診療指引,成人及小孩須使用正規尿素動力模式測定後給予透析劑量,最近文獻顯示需達以下目標:Kt/V(血液透析效率)至少1.2 以上或URR(尿素降低率)達65%以上。良好的透析更需同時注意以下條件:1.留意體重增加幅度,兩次洗腎之間,體重增加不超過乾體重的5%。2.人工腎臟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出現抗原抗體反應,較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可降低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機會。3.有些人工腎臟僅能清除小分子毒素,部分高效能人工腎臟可清除中大分子毒素,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副作用發生率。4.攝取足夠蛋白質及熱量等。
-
2021-05-11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在家洗腎+雲端醫療 腎友留職場
台灣透析治療(俗稱洗腎)人口超過九萬人,有一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黃金勞動年齡層,且根據最新腎友就業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腎友認為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響應世界腎臟日,三大腎友團體、及學界代表齊聚,借鏡國際間居家透析優先的治療政策、及林口長庚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階段性成果,探討不同透析治療對就業的影響,幫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鞏固台灣黃金勞動力。腎友是重要勞動力 但四成被減薪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分析,台灣透析患者在二○○八至二○一二年的存活率近五成五,優於歐洲、加拿大等國,然我國過半洗腎人口介於卅到六十四歲的黃金就業年齡層。黃尚志說明,社會普遍忽略腎友其實也是重要勞動力。如何輔助腎友維持就業競爭力,儼然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為了解腎友就業狀況及透析治療後對工作的影響,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社團法人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社團法人桃園市腎友協會等三大腎友團體針對卅歲至六十四歲全台洗腎人口進行「二○二一年度全台透析病友就業意願調查」。結果顯示,七成腎友憂洗腎影響其就業競爭力、六成腎友因洗腎而感到經濟壓力、四成腎友面臨降薪,當中降幅高達二萬元的人不在少數。洗腎影響工作時間 只好離開職場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從大學時期便因病洗腎,曾經歷求職階段,格外體會腎友工作權得來不易。她不諱言常有腎友在面試時,遇到雇主提出:「會不會工作到一半體力就不行了?」等問題;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田亞中也分享,的確有腎友反映遭雇主質疑無法承擔工作。除了擔心體力下滑外,問卷也顯示「工作時間受影響」是透析患者因洗腎而離開職場的主因之一。洗腎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我國透析治療人口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比例約九比一,前者需每周至醫療院所至少三次,雖時間限制較多,但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讓部分腎友感到更安心;後者則可視疾病狀況安排時間在家自行操作,治療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較能維持正常生活步調。香港腹膜透析優先 就業率六成六觀諸國外經驗,採腹膜透析優先政策的香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腹膜透析比率達七成三,創近六成六的高就業率。而越南政府今年三月發布最新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與管理指南,建議末期患者優先進行居家透析治療,以對抗疫情與維持工作。雲端醫療腹膜分析 更能自我照護除國外案例,台灣也有居家透析治療的良好經驗。田亞中分享,林口長庚醫院一年多前開始推動「雲端醫療腹膜透析計畫」,透過居家透析結合雲端管理,不只協助醫護人員有效掌握腎友居家透析各項生理數值,增進醫病關係;居家透析也有效維持腎友自我照護能力,使透析治療對腎友的影響降到最低,幫助腎友維持良好的生活及工作狀態。田亞中建議,腎友在選擇透析治療方式前,積極參與醫病共享決策,將工作型態、就業意願等列入評估。吳鴻來積極鼓勵腎友,職場中仍有許多友善的雇主對罹患腎病的職員給予理解與彈性,勉勵即將或是已進入洗腎的年輕腎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工作!」且雲端科技進步,黃尚志表示,經適當的治療後,腎友也能獨立自主,甚至繼續發揮專長回饋社會。盼大眾提升對透析治療執行方式的認識,並共創友善腎友的工作環境。●想知道更多透析資訊,請點選:https://bit.ly/2RYLlcZ【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突然腳好腫當心!醫: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
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醫師,我本來以為生產完後,腳腫就會消退,但是我的腳卻越來越腫。」三十多歲的年輕婦人指著明顯腫脹的左腿抱怨著。出現單側腳腫時,往往要考慮到深部靜脈栓塞,所以醫師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柏偉醫師回憶,「經由血管攝影發現她骨盆腔裡的髂靜脈已被血栓完全阻塞,所以我們利用導管介入將血管打通。這患者的狀況較特殊,她的髂靜脈先天上被隔壁的髂動脈壓迫,然後又加上懷孕,所以使得靜脈血流受阻,漸漸形成血栓而完全阻塞。」利用導管打通血管後,靜脈血液終於可以順利回流,患者的左腳便漸漸消腫。陳柏偉醫師說,倘若反覆出現靜脈栓塞,就得考慮置放髂靜脈支架,抵抗外在壓迫讓血管保持暢通。深部靜脈栓塞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陳柏偉醫師指出,在正常狀態下,血管中不應該出現血栓,如果發現血栓就必須積極尋找原因,例如凝血功能有問題、使用某些藥物而讓血液較容易凝固、血管中有放置管路、血管遭到壓迫、或是因為長時間臥床而缺乏活動等。深部靜脈栓塞可以分成急性與慢性,陳柏偉醫師解釋,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最常見的症狀是單側腳腫,如果深部靜脈栓塞很厲害,下肢血液完全無法回流,將導致脹痛、肢體發紫,若不及時搶救,恐怕會演變成腔室症候群,而需要截肢的狀況。慢性靜脈栓塞臨床上不容易辨別,患者的腳可能沒有很腫,但是肢體末端出現色素沉積,顏色變得比較深,甚至會形成一些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深部靜脈栓塞還可能導致另一個相當致命併發症,即「肺動脈栓塞」,因為深部靜脈的血栓可能隨著血液流回右心房、右心室,再被送入肺動脈,肺動脈被血栓阻塞時,血液便無法進行氣體交換,使身體缺氧。患者會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是臨床上重要的急症之一。「懷疑深部靜脈栓塞時,一般會安排靜脈血管超音波檢查」,陳柏偉醫師說明,「通常在血管超音波下,動脈血管壓不扁,靜脈血管壓的扁。所以若超音波發現靜脈血管壓不扁的時候,代表靜脈壓力過高,靜脈回流有問題。」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醫師會評估靜脈栓塞的位置與嚴重度,然後擬定治療計畫,陳柏偉醫師提醒,「當然也得找出形成血栓的原因,有些患者是因為腳腫來就醫,結果在詳細檢查後發現是癌症、血液疾病、或紅斑性狼瘡等問題。解決深部靜脈栓塞的同時,也要針對原因治療,以降低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會。」積極治療,打通靜脈栓塞陳柏偉醫師說明,出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需要使用抗凝血劑,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較嚴重的患者得住院使用針劑抗凝血劑。若狀況更嚴重,便需要血管介入治療,「我們會進行血管攝影,確定血栓的狀況,然後放置『溶栓導管』。」陳柏偉醫師說,「醫師可以經由大腿或小腿的靜脈放入導管延伸到肚子的大靜脈,讓溶栓導管位置涵蓋血栓,然後經由溶栓導管釋放溶栓藥物。在滴注半天到一天後,大多就能發揮血栓溶解的效果。」血管介入治療除了可以放置溶栓導管,還可能會搭配氣球擴張或放置靜脈支架,以提升治療成效,降低日後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率。「如果患者肚子內的髂靜脈有狹窄或纖維化,可以考慮放入特製的靜脈支架。」陳柏偉醫師說,「由於靜脈管徑較大、血壓較低,容易遭到壓迫,所以可以使用支撐力較足夠的靜脈支架,以維持靜脈暢通。」血管介入,處理洗腎廔管近年來血管介入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處理深部靜脈栓塞、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也可以處理動靜脈廔管的問題。洗腎廔管是將動脈與靜脈接在一起,以進行血液透析。「因為患者每周需要三次血液透析,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相當重要。」陳柏偉醫師解釋,「洗腎廔管一般會比靜脈表淺一點,所以只要把手輕輕擺在上面,就可以感覺到血流一陣陣通過的感覺。患者可以自行觸摸,如果感覺血流變弱、消失,就要趕快回診讓醫師檢查。」醫師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血流、以及血管是否有阻塞,爾後可以進行血管攝影,了解血管阻塞的狀況。「如果洗腎廔管狹窄,可以進行導管氣球擴張,恢復暢通。」陳柏偉醫師說,「如果較晚就醫,血管裡已經有血栓形成,所需要的術式有可能會比較複雜。」陳柏偉醫師提醒,洗腎患者記得每天評估洗腎廔管,可以用手觸摸,評估血流快速通過的感覺是否變弱、消失;可以用眼睛看,看看手臂是否出現不對稱腫大,這些都是血管狹窄使血流受阻的徵象。 另外,洗腎廔管若出現紅腫、疼痛、流血不止等狀況,請盡快回診,及早治療才有機會保存洗腎廔管的功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