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1 該看哪科.兒科
搜尋
血液透析
共找到
209
筆 文章
-
-
2021-04-1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洗腎患者「不寧腿」麻癢症狀 延展性血液透析術助改善
一名42歲的職業婦女為洗腎病患,長期受「不寧腿症候群」影響,夜晚腿部出現痠、麻、癢的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必須依賴安眠藥才能入睡,白天的精神、體力差,甚至有憂鬱的傾向,工作和家庭照顧都受到影響,經醫師建議,接受「延展性血液透析術(HDx)」,治療2周後,婦人已不必再服用安眠藥即可入睡,漸漸找回正常生活作息。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年報統計,2019年台灣洗腎病人高達8.2萬人,其中又有2到3成的患者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東元綜合醫院腎臟科主任林青陽指出,「不寧腿症候群」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不寧腿較為常見,與大腦調節多巴胺異常有關;次發性的不寧腿則是由糖尿病、懷孕或缺鐵性貧血等原因引起。而讓腎臟病友痛苦難耐的,是會感覺「腳癢癢麻麻的」、「很像腿裡面有東西在爬」,讓人忍不住踢動、不自主抖腳,尤其夜晚入眠時症狀更明顯,讓人不得安寧,長期下來睡眠不足、情緒不穩,進而引發憂鬱、焦慮等症狀,是許多洗腎病人的夢靨;臨床目前多採用藥物等治療方式,但效果仍不盡理想。為了讓病友找回一夜好眠,東元綜合醫院引進新式「延展性血液透析術(HDx)」,臨床研究發現能移除血液中「大的中分子尿毒素」,使病人不寧腿的嚴重程度下降一半之多。腎臟科血液透析室主任鄭玉堂說,腎臟科團隊將HDx透析術改善病人的治療指標,延伸於醫學研究,研究對象是針對洗腎3個月以上的嚴重不寧腿病人,每周接受3次HDx透析術,經過12周治療後,發現病人的嚴重度由嚴重改善至中度;推論新HDx透析術可有效移除血液中大的中分子尿毒素,降低不寧腿的嚴重程度,使病人整體生活品質顯著改善,連焦慮與憂鬱表現都有正向成效。
-
2021-04-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北榮智慧AI即時預判心衰竭 9萬名洗腎病友福音
台灣每年洗腎人口高達9萬多名,洗腎密度全球第一,為減少洗腎過程心衰竭風險,北榮與電腦軟體公司共同開發「 AI即時血液透析」預判系統,可即時回報洗腎病友的心衰竭風險,準確率高達90%,還能立即抓出病友最適乾體重,誤差率大幅降低80%,洗腎品質效率提升之外,還能減少住院機會與死亡風險。北榮內科部主任唐德成表示,台灣洗腎病人一半為糖尿病患者,其他像是高血壓、心室肥大等共病,都會造成洗腎過程的併發症風險,病友平均一個月要洗腎13次,一次4小時,以往乾體重預測多從0.2%-0.3%逐漸微調,常常得耗時2至3個月,或等到病人抽筋、掉血壓才介入也「通常太遲」,臨床上,每年洗腎國人約有五成是因心衰竭而死亡,洗腎前兩、三個月死亡的機率往往最高,才會想開發此一模組先做預判。北榮腎臟科主治醫師歐朔明表示,兩年前,北榮就曾針對透析病人四小時的洗腎過程可能增加的負擔以無紙化作業先輸入電腦,但護理人員還是得花上半小時手抄病人的病理參數,這套與賽仕(SAS)開發的偵測系統,係用健保資料庫當基底,即時接受病友高達200組生理數值,以「心衰竭+乾體重」兩大模型進行回饋,還可透過即時監控讓護理人員巡視時間從平均30分鐘明顯縮短至3分鐘,可有多餘心力照護病患透析併發症與即時處置。所謂乾體重,是指洗腎病人身上沒有蓄積水份,沒有四肢水腫及肺水腫,且平常血壓正常時的體重,也就是醫師幫洗腎患者所設定的「最適當」的洗腎後體重。唐德成說,以往經驗療法,乾體重誤差平均可達200公克,現在透過這套系統,誤差可降低到只有40g,錯誤率下降了80%,病友洗腎效率品質得以大幅提升,一名73歲的腎友原本心臟就不太好,去年洗腎回到家常不到一周就喘吁吁得住院,每次調整乾體重就花了一、兩周,對病人家人負擔都非常大,這位病友透過AI模組找到每次乾體重最適數字後,今年就沒有再住院了。這套系統開發完成後,將透過技轉取得醫材進入臨床實驗後送食藥署,預計2、3年後正式導入應用,未來會再加上影像識別,降低洗腎可能引發的肺積水風險,更希望供給其他醫院或透析院所共享資源。
-
2021-03-26 新聞.元氣新聞
桃竹苗診所找C肝病人有一套 病人邊洗腎邊做超音波
台灣每年有1萬3000多人死於肝病,其實只要完成健保給付的口服新藥療程,C肝治癒率高達98%。行政院目標在2025年積極治癒80%C肝病人,但沒篩檢或沒治療的病人散落全國,越來越難找,全國整體收案人數都是負成長,但桃竹苗診所卻逆勢成長近三成。桃園診所協會今協同健保署共同召開記者會,公開他們找出病人的秘訣,提供全國各區診所經驗學習。2020年C肝根除計畫的全國整體收案人數比2019年減少兩成,從4萬5800人減少到3萬6158人,反觀北區桃竹苗的診所,收案人數卻從753人增加到958人,人數占全國診所收案量的將近四分之一,逆勢成長達27.2%。桃竹苗診所的三大成功關鍵在於個管師積極的召回病人、雙主治醫師的平行轉診、腸胃科醫師親至洗腎室做檢查,C肝治好了,長期精神體力不濟都改善了,病人和家屬都很驚喜。桃園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家醫科醫師姜博文表示,不同科別的診所之間存在競合關係,如果「平轉」病人到其他科別診所,會擔心病人流失或破壞醫病信任。但桃園診所協會有50多家診所分屬於於幾個醫療群,平常就有緊密聯繫、信任互動都很好,有信任基礎下,當其他科診所發現有C肝病人,就會願意轉給腸胃科診所處理。姜博文表示,平行轉診的過程是讓病人擁有雙主治醫師,流程是先由個管師通知病人,病人回來聽元主治醫師說明情況,為他聯絡好腸胃科診所的醫師,病人可以無縫接軌去治療,治療完再回到原來的診所,由醫師照顧原先的疾病。診所怎麼知道該通知誰呢?姜博文表示,透過國健署去年9月底實施的擴大成人健檢,45歲以上成年人一生有一次機會做B肝和C肝篩檢,姜博文讀取健保卡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人共1864人,從中發現33人C肝抗體篩檢陽性,這時候就要靠個管師發揮召回病人的功力,找病人回來做C肝確診的病毒檢驗、說服病人接受治療。C肝診所根除計畫主持人、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有些洗腎診所的病人也有C肝,他們每週穩定報到三次,已經沒有動力自行到腸胃科治療。所以「病人不動,醫生動」,腸胃科醫師經報備支援,親自拿著超音波儀器,讓病人一邊洗腎一邊接受超音波檢查。去年9月到今年2月間,在14間洗腎診所找到35個C肝病人,還找到兩個肝癌,一個六公分、一個四公分。桃園診所協會理事、德禾血液透析診所院長蔡坤宏表示,洗腎病人心理上比較弱勢,即便年紀沒有很大,只有五、六十歲,行動力也不錯,但是心理會比較消極、不願意去治療。治療之後,病人確實感受到社會醫療資源的主動關懷、覺得自己不是那麼孤單,治療後體力變好,也更願意參與各項社會活動。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口服C肝用藥可以達到治癒程度,減少病情惡化後更高昂的醫療支出,健保署的立場就是要盡力支持診所發揮基層醫療的功能。衛福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主任蒲若芳表示,C肝病人已經沒有像之前那麼好找,北區診所的經驗令人看到台灣的新奇蹟,向世界見證了「我們台灣決定要做到,就一定會做到,而且可以找到好的方法去做。」
-
2021-03-08 科別.泌尿腎臟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常有許多患者拿著健康檢查報告到腎臟科門診,一臉緊張地問:「我的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有紅字,小便有尿蛋白,是不是快洗腎(透析)了?為何我會有腎臟病?我的腎功能是如何?腎臟病有藥治療嗎?吃藥不是對腎臟不好嗎?可以吃中藥嗎?可以針灸嗎?腎臟病治療有用嗎?」洗腎高危險群 年長者及糖尿病要注意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90,000人。但到底誰容易變成洗腎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朝富指出,主要還是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根據2019腎臟病年報,平均進入透析年齡接近67歲,而糖尿病約佔45%。除了高年齡、高血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腎絲球腎炎疾病併蛋白尿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多囊腎、腎臟病家族史、使用中草藥、非類固醇止痛藥、痛風、尿路結石、腫瘤、紅斑性狼瘡等。評估腎臟功能 無症狀尚未需要洗腎張朝富表示,腎臟功能評估有許多方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抽血測血液中肌酸酐(Creatinine, Cr)濃度,然後依據公式推估腎功能過濾率。正常年輕人無腎臟病應該要超過90ml/min,但是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一期腎臟病;若腎功能過濾率下降到60-89 ml/min同時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二期或稱為輕度慢性腎臟病;而過濾率降到30-59 ml/min就是第三期或稱為中度慢性腎臟病,當過濾率15-29 ml/min就是第四期或稱為重度慢性腎臟病,盪第五期就是過濾率小於15ml/min,這時腎臟功能已經衰竭,通常血液中肌酸酐會超過6-8mg/dl,但是只要沒有症狀其實都還不需要洗腎。尿毒症出現 需要靠洗腎解除不過,一旦尿毒症出現,就是發生疲倦、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癢、呼吸困難、貧血等,使用藥物都無法緩解時,就需要靠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接受腎臟移植才能解除尿毒症。張朝富提及,門診常有患者健檢報告腎功能過濾率只有每分鐘六十多毫升,如果沒有蛋白尿,影像也沒有異常,其實不算第二期腎臟病,如果是年長者洗腎機率應該很低。但是如果是很年輕患者,雖然不算腎臟病,但是與同年齡比起來如果腎功能差很多,則建議要定期追蹤。尿蛋白呈陽性 需進一步檢查每日排出量有許多患者健檢報告呈現尿蛋白陽性跑來腎臟科門診,這時就要進一步檢查尿蛋白的每日排出量,以確認是否超過正常值(每日< 150 mg)。因為健檢篩檢尿蛋白是檢查一次尿液中蛋白質的濃度是否過高,由於健檢長時間禁止飲水時尿液濃度會上升,測定尿蛋白濃度就常會篩檢出假陽性,所以若篩檢呈現陽性,就需要進一步安排定量的尿蛋白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真的異常。腎臟功能吃藥 擅自停藥風險高腎臟病患常合併許多疾病,因此會使用多種藥物,最常有的疑問就是,腎臟功能已經不好,吃這麼多藥物會不會更傷腎臟?張朝富說,如果沒病的人吃了血壓藥、血糖、高血脂藥物,確實會有很大副作用,但若經過醫師診斷,不吃藥反而會讓三高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衰退更快,所以有問題一定要請教專科醫師,不要自己隨便停藥。腎臟病服用中藥 須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另外,有許多腎臟科醫師都禁止病患使用中藥,甚至某些大牌醫師會告知病患如果吃中藥就不要再來看他,主要是因中藥不傷身體的錯誤印象,讓很多國人會亂吃中藥補身。其實,這些年中藥治療腎臟病的臨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認某些中藥確實會延緩腎功能衰退,因此建議如果使用這類內服藥物,一定要經過合格且有經驗的中醫師診療,且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及電解質變化。張朝富提醒,如確認有慢性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腎臟專科追蹤,千萬不要有僥倖或逃避心理。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已經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甚至逆轉改善部分腎功能。延伸閱讀: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
2021-03-07 新聞.健康知識+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門診有位媽媽扶著疼痛難耐、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阿嬤說:「郭主任,長皮蛇後再打疫苗有沒有用?我現在打有沒有用?」七大疫苗 建立成人保護力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郭紋翠主任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問世,讓接種疫苗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疫苗的施打應由專業醫師針對個別健康與年齡等狀況,提供應施打的項目和接種時間點。郭醫師提出以下七種成人應接種的疫苗 ,並建議只有自己備足完整的抵抗力才能預防疾病、遠離各類傳染病。一、50歲以上:◎流感疫苗:每年打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及未滿65歲高風險群(如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只要一劑,終身受用。◎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得過水痘或皮蛇,建議都要打一劑。二、20歲到50歲:◎流感疫苗:慢性病患,每年打一劑。◎A型肝炎疫苗:高危險群(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經移植肝臟病人、男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藥物成癮者),或是職業易暴露(如醫療人員)、工作需往來流行地區者,建議接種2劑。◎B型肝炎疫苗: 未曾接種B 型肝炎疫苗者,應依「0-1-6個月」之時程接種3劑。若為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之工作者等),則應追加1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對於未曾接種、接種史不清楚者或檢驗未具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者,應接種2劑,且間隔至少4週。◎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於沒有性經驗且未曾感染過的女性接種效益最高,因此9到14歲或無性經驗者,可諮詢醫師視情況施打。目前HPV疫苗有三種(2價、4價、9價),其中2價疫苗可供15歲以上女性施打、4價及9價疫苗適合15-45歲女性,但這三種疫苗不建議交替施打。(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打針後要揉才不會有瘀青、硬塊? 不一定!這2種狀況只會愈揉愈糟糕 ·打完針後,頭昏暈針怎麼辦? 別緊張!專家教正確3處理方式
-
2021-03-06 癌症.抗癌新知
腳麻、背痛竟是腎癌轉移!專家建議打擊癌細胞有效方法
60歲的許先生,因右下背痛、右腿痠麻至骨科就診。經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右側薦骨有一顆超過6公分的腫瘤,本以為是骨癌,切片證實為腎細胞癌晚期合併遠端轉移,腎臟也有一顆約2公分腫瘤,確診為腎細胞癌第四期。面對晴天霹靂的消息,許先生仍相信醫師會幫忙治癒。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因患者使用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經溝通調整用藥,合併使用免疫療法控制癌細胞擴散。 經過1年半治療,腎臟的惡性腫瘤縮小許多,再配合手術切除萎縮的薦骨腫瘤,目前順利康復出院,病情控制良好。但他仍提醒患者,需定期回診追蹤,以避免癌症復發。腎臟常見的惡性腫瘤 初期無症狀蕭子玄表示,腎細胞癌為腎臟實質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腎細胞癌初期通常無任何症狀,大多是因為其他疾病,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腎細胞癌臨床症狀相當多變,當出現血尿、腹部腫塊、腰痠背痛、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時,代表腫瘤期別較晚。他特別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症狀千萬不可大意。晚期腎細胞癌治療 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目前,腎細胞癌發生原因尚未確定,通常與吸菸、肥胖、藥物濫用、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或接受過腎臟移植者、染色體異常,和環境及職業因素有關。腎細胞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為晚期且合併遠端轉移,則建議以標靶藥物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士芃則表示,免疫療法可搭配標靶療法治療癌症,藉由可辨識癌細胞並活化自體免疫細胞的特性,幫助病患徹底消滅癌細胞。為預防癌症發生或降低癌症傷害,兩位醫師提醒,除了實踐健康生活型態外,也應定期接受癌症篩檢,以便在癌症早期,就能揪出病灶,爭取最佳治療時機。 諮詢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蕭子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葉士芃
-
2021-03-04 科別.泌尿腎臟
健檢查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 醫師:逾4公分才需追蹤
一名45歲婦人健檢發現右腎有一顆2公分腫瘤,令她相當擔心,腎臟科進一步檢查是「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所幸目前並不會影響腎臟功能,只要定期回診追蹤腫瘤大小即可,這才讓婦人鬆了一口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指出,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腎臟腫瘤,這種腫瘤主要是由血管上皮組織、肌肉組織、脂肪組織組成而命名,一般群眾發生率約0.5%到2%,多數患者並無臨床症狀,發生年齡大約是40至50歲左右,其中約有7成患者為中年女性。另外有小部分的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會合併一些罕見疾病發生,約有75%到85%結節性硬化症的病患及50%到60%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的病患,會出現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然而這兩種疾病臨床上較為罕見,大部分的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多為偶發性發生。他說,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臨床上大多無明顯症狀,也不會影響腎臟功能,但在少部分(腫瘤大於4公分以上)還是可能合併後腹腔出血,導致反覆後腰疼痛,血尿,甚至腫瘤或血腫壓迫正常腎臟組織,而造成腎功能異常等嚴重併發症,並可能危及性命,不可不慎。林崇智說,腎臟血管脂肪瘤臨床上診斷主要是經由包括腎臟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影像及腹部核磁共振等影像學的檢查發現,特點是包含明顯脂肪組織的腎臟腫瘤即可確診,少部分脂肪組織不明顯的腫瘤則須經由經皮腎臟切片做組織學的確定診斷。臨床上,小於4公分的腎臟血管脂肪瘤大多不需處理,只需要定期做影像學的追蹤即可,4公分以上則需較密集的追蹤。若是腫瘤變大,速度每年直徑增加大於0.5公分,就需要評估進一步治療,例如手術切除腎臟血管脂肪瘤,或透過腎動脈血管栓塞術治療,以預防腫瘤破裂出血造成腹腔感染。另外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充的婦女,則須注意可能造成腎臟血管脂肪瘤變大及增加腹內出血併發症的風險。林崇智提醒,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屬於良性腫瘤,並不會危害生命或引起併發症,但是仍建議定期做腎臟超音波,追蹤大小和生長速度即可,民眾大可放心。
-
2021-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她吃木耳竟噁心、嘔吐中毒了!3招安全食用木耳
前不久,張女士在家剛吃過飯,隨即出現噁心、嘔吐、拉肚子、全身無力等症狀。家人把她送到醫院,經檢查發現,張女士的肝、腎、心臟等多個重要臟器均已嚴重受損,病情兇險。在被轉到我院後,張女士很快陷入病危狀態。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對其中毒食品樣本的檢測結果顯示,張女士是因為誤食了泡發多日的有毒木耳,也就是米酵菌酸中毒而致病。張女士的經歷不禁讓很多人嚇出了一身冷汗。木耳泡久了真會有毒嗎?實際上,乾木耳本身並無毒素。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時間發泡過程產生米酵菌酸的概率非常低;但如果長時間浸泡,加上外部環境不乾淨,就有可能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生成米酵菌酸,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沒洗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這些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就會變成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而且米酵菌酸耐熱,一般的烹調方法並不能破壞其毒性。米酵菌酸的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為半天至1天。當前,米酵菌酸中毒在醫學上一直沒有特效藥,中毒後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等急救措施,或者借助血液透析方法稀釋毒素。怎樣食用木耳才安全?第一,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每次用冷水泡1小時~2小時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過4個小時。第二,不提倡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因為椰毒假單胞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產毒溫度為26℃。長時間泡發,再加上露天的高溫環境,很容易釀成毒性強大的米酵菌酸。第三,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黏液時,要立即丟棄。
-
2021-02-04 癌症.乳癌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乳癌長期穩坐台灣女性癌症之首,早期診斷比例雖增加,但復發轉移的存活率從九成大降至三成。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有重大發現,找到乳癌細胞從腫瘤鬆脫、經血液轉移肺臟的關鍵蛋白質DSG2,並領先全球確立癌細胞DSG2含量並不維持在高點,而是會動態變化。這項發現為開發乳癌新療法立下基礎,今年1月登上國際期刊《美國國家科學月刊》。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雯華表示,過去已知靠近微血管的腫瘤邊緣,可能會有一些堆疊的癌細胞團簇進入血液循環,這種「循環腫瘤細胞群簇(CTC)」就相當於腫瘤幹細胞,隨血流跑到其他器官,再穿出微血管壁,在其他器官定錨增生,完成癌細胞轉移。但過去不知道,為何有些單顆癌細胞也能從緊緊堆疊的癌細胞脫離、進入血液,單槍匹馬在循環中存活,直到抵達其他適合生存的器官。原來答案就在蛋白質DSG2。黃雯華表示,分析164個台灣乳癌病理切片發現,癌細胞有DSG2的患者存活率明顯較低、復發率較高,且不限於乳癌種類,國外研究也證實同樣發現。DSG2是與表皮細胞接合有關的常見蛋白質,促使細胞互相黏附,在正常細胞含量偏低,在腫瘤細胞卻會有高低變化。黃雯華及博士後研究員張博皓透過小鼠實驗發現,有DSG2的乳癌細胞會在原位形成較大腫瘤,也會產生較多循環腫瘤細胞群簇(CTC)。在腫瘤中的厭氧區,厭氧關鍵調節蛋白(HIF-1α)會抑制乳癌細胞的DSG2,導致癌細胞彼此間的黏附力下降,單顆癌細胞就可以脫離、進入血管。當這顆乳癌細胞來到氧氣充沛的血液中,DSG2又會慢慢高起來,這能夠幫助乳癌細胞在循環系統中存活,等到抵達適合的器官,例如乳癌轉移最常見的肺臟,也更容易附著和增生。沒有SDG2的循環腫瘤細胞群簇(CTC)則可能傾向轉移到比較厭氧的組織。黃雯華表示,除了乳癌,子宮頸癌、頭頸癌、肺癌的預後也與DSG2相關,可能成為未來癌症研究關注的新焦點。DSG2可用於進行癌細胞的生物標記,也能用於開發針對DSG2的小分子抗體藥物,讓藥物結合DSG2高表現的癌細胞,進而殺死癌細胞。或許未來也可以利用類似血液透析的方式,將DSG2高表現的癌細胞從血液中移除,以阻斷一部分的癌轉移。
-
2021-01-27 科別.泌尿腎臟
車禍傷及胰臟致糖尿病洗腎 血液透析讓她重拾夢想
● 洗腎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常見洗腎併發症:皮膚搔癢、毛囊炎、手抖、不寧腿28年前一場車禍讓立志當舞蹈家的女孩,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她失去了胰臟及脾臟,注定要跟糖尿病一輩子為伍,四年前她出現糖尿病併發症,一年前拒絕父親捐贈腎臟,決定好好洗腎,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讓我的人生可以回到正常軌道上。」不想讓父挨刀 開啟洗腎人生這是48歲陳小姐的故事,從大學時代至今,都知道糖尿病併發症會找上門,採訪當天她才因視網膜病變接受雷射治療。「會洗腎其實是我太輕忽了,2年前解尿就有大量泡泡,當時不以為意,回門診追蹤時,醫師看了抽血報告,就直接轉診到腎臟科。」陳小姐這才發現自己瀕臨要洗腎的邊緣,開始認真地執行飲食控制,但一年後還是逃不掉洗腎命運。「當時真的覺得人生是黑白,父親提議要捐腎,讓我覺得自己很不孝,不想讓父親挨這一刀,選擇從台北回到故鄉花蓮開啟洗腎人生,但沒幾個月皮膚開始搔癢、長膿瘡,手不停抖動,血壓控制不了,洗完腎隔天走路還會喘。」洗腎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清除「大的中分子」 效果較好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去除體內廢物,這些廢物稱為尿毒素,一般分為三種,包括「小分子」、「傳統中分子」及「大的中分子」,新一代的血液透析治療術對於「大的中分子」有較好的清除效果。陳小姐上網找尋相關資料,並詢問資深護理師,覺得可以採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但花蓮目前沒有醫療院所提供該治療術,所以她再度回到台北,也開啟了花蓮、台北雙邊洗腎的特殊情況。陳小姐到新北江生診所接受治療,腎臟專科醫師李柏葒指出,「陳小姐是位非常認真積極的病人,很少遇到病人會主動諮詢,她在接受治療後,也覺得毛囊炎狀況改善。」減緩不寧腿、皮膚搔癢併發症陳小姐感受很深,「了解治療技術對病人真的很重要,現在頭上長的膿瘡慢慢減少,以前常出現的貧血,得不定期的輸血打鐵劑,也不敢吃得太營養,怕蛋白質導致尿毒素累積太多,現在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她鼓勵腎友們多學習新知識,自己的健康自己要多留意。目前李柏葒的病人還有兩位年輕患者也是使用這種治療術,「年輕人對新知的吸收較高,也因可減少不寧腿或皮膚搔癢等併發症,因為這些症狀透過藥物控制不好,非常困擾患者的生活品質。」什麼都有了 樂觀看待每一天樂觀的陳小姐始終認為天無絕人之路,一路走來遇到關卡時,總有天使會出現。兩個月前她接獲台北榮總器官移植的通知,但她自認糖尿病併發症已多年,全身血管可能壞光了,就把移植順位讓給更需要的人。她大學生病後也被迫離開舞蹈系,但畢業後還是持續自己的夢想,當了舞蹈老師,洗腎後顧及體力,現在轉為銀髮族的體適能老師。「原以為人生什麼都沒有,但現在我最好命,什麼都有了。」陳小姐樂天知命看待每一天。
-
2021-01-06 科別.泌尿腎臟
90歲洗腎患者疲累等不適症狀 大林慈濟中西醫聯手改善
讓洗腎病患困擾的疲累、皮膚癢、食慾不振與抽筋等症狀,透過中、西醫攜手治療能有效改善。90歲李爺爺每周接受3次洗腎,從開始洗腎後出現很多不舒服症狀,經規則服藥與正確飲食維持腎臟功能,再由中醫調養重拾好胃口與改善疲累感,現在能開心地與老友出遊。嘉縣大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任蔡任弼說,李爺爺因血壓控制不良造成慢性腎臟病,以藥物加強血壓控制,並請他務必按時間吃藥與遵循低鹽、低鉀、低蛋白的飲食衛教,可藉由血壓良好的控制,延緩腎臟功能的衰退。蔡任弼表示,患者按時做血液透析,且透析量能達到標準,理論上不會有什麼不舒服,但有些患者有較大分子清除不佳結果,長期累積會造成搔癢、抽筋、骨頭疼痛、虛弱的症狀,甚至胃口不佳,造成肌少症而衍生許多後遺症,不妨借助中醫適度介入調養來改善症狀。針對病人洗腎後的疲累感會特別明顯,出現抽筋、皮膚癢、睡眠不佳、骨頭酸痛等問題。中醫部醫師阮膺旭指出,疲累感與脾胃有關係,脾胃好、吸收好,精神自然會好,洗腎的過程比較不會出現洗腎後的疲累。阮膺旭說,皮膚癢是因為血不足、營養不夠,以致較無法產生滋潤效果。以李爺爺疲累與皮膚癢等情況,可開立養氣補血的藥材,讓食慾變好,吸收也比較好。在居家護理由家屬幫病人按壓穴道,改善體質。如手肘上的曲池穴,和手腕上的合谷穴,可以有止癢、調整脾胃功能。「吃中藥會傷腎?」阮膺旭說,這個觀念已經被現在很多研究所推翻。研究發現,固定服用中藥除能改善腎功能,對腎臟也有保護作用,一般建議腎臟功能不好的病人能夠搭配中藥來配合西醫的治療,可以對腎臟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蔡任弼說,一般人聽到洗腎就覺得末期,比較不可逆,就會聽地下電台或聽親朋好友介紹去吃來路不明藥物,導致腎臟功能持續損傷,對身體造成許多副作用。建議找合格中醫師配合西醫治療,中西合併,減少洗腎出現不適症狀。
-
2020-12-28 醫療.泌尿腎臟
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 腎臟科醫師教你日常保養重點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醫師表示,飲食控管對腎臟病患來說非常重要,有些患者確診慢性腎臟病,聽完醫師衛教後,發現飲食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一來擔心亂吃會讓疾病惡化至洗腎階段,二來可能也不好意思一直問醫師,所以乾脆「少吃少錯」開始厭食。但患者若未能能攝取足夠營養與熱量,恐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日益消瘦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醒患者洗腎前與洗腎後營養攝取原則不同,應及時與醫師討論,但基本上可把握五大營養指標,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傷腎原因多,你不可不慎方昱偉主任說,很多種原因會傷害腎臟,其中以糖尿病最為常見,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超過一半的慢性腎臟病都是糖尿病患者;其次是高血壓,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也會導致腎臟功能退化;接下來是藥物所造成的間質性腎病變、腎絲球腎炎、痛風,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果有尿路阻塞、尿道逆流、反覆感染等問題,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此外,代謝症候群也是很普遍的問題,後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風險較高,故代謝症候群也列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方昱偉主任解釋,因為腎臟功能還能滿足生理需求,故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進展,可能開始出現「蛋白尿」,很多患者會抱怨說小便的時候泡泡變多了。當腎絲球過濾率愈來愈差時,可能影響血壓或有水腫的情形,到了較後期,患者尿量逐漸變少,且有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因為尿毒指數愈來愈高,患者會感到倦怠、精神不濟。方昱偉主任分析,慢性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第一期、第二期慢性腎臟病尚有60%以上的腎臟功能,第三期、第四期的腎臟功能愈來愈差,第五期慢性腎臟病已小於15%腎臟功能,通常已進入洗腎階段。臨床上會評估患者的電解質平衡、尿毒症狀,來決定開始洗腎的時間點。方昱偉主任說,在台灣多數患者在進入透析治療時的腎絲球過濾率大概僅剩3到4 ml/min/1.73m2,已會出現無法用藥物治療的尿毒症狀。學會正確飲食,愛護腎臟延緩病程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目標,正確、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方昱偉主任指出,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來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在腎臟病早期,腎絲球過濾率開始出現變化時,主要是針對危險因子來做控制,鹽分、糖分都需適量控管。腎臟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但是對於第三、四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過多的蛋白會轉換成所謂的尿毒,增加腎臟負擔,所以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公克蛋白質。方昱偉主任提醒,一旦開始洗腎,營養補充的方向就需要調整,蛋白質從減量改為增量補充,因為胺基酸是較小的分子,無論是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透析過程除了清除尿毒、多餘電解質,也會使體內胺基酸流失。如果沒有適當補充蛋白質,身體會長期處於營養的負平衡,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肌少症,衍生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洗腎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營養不足恐導致惡性循環 及時正確補充營養很重要方昱偉主任提到,腎臟功能差的患者本身食慾通常不太好,在聽過飲食衛教後,常會抱怨:「這個也限,那個也限,我究竟能吃什麼?」由於擔心腎功能繼續變差會演變成洗腎,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食物,再加上病程影響心情,許多患者反而開始厭食。「若沒有充足營養,會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方昱偉主任說,「因為營養失衡讓患者漸漸消瘦,消瘦之後精神、食慾又會變差,使患者消瘦的情形更為嚴重。除此之外,心血管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在慢性腎臟病和洗腎患者中,最常致死的原因其實就是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會使患者變得虛弱,感染風險增加,亦可能讓腎臟功能出現惡化。方昱偉主任建議,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最好經過專業營養師的評估,計算每天蛋白質、油脂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及熱量的比例。當蛋白質攝取量降低時,要適度提升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量,以獲得充足熱量。如果想要使用營養補充品,也請務必跟醫師、營養師討論,確認配方是否合適。大原則是蛋白質攝取量需依照洗腎與否來調整,且鈉、鉀、磷、以及其他電解質的攝取量要適當,並根據抽血檢驗的數據做搭配。適度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糖尿病的患者,要留意營養補充品的升糖指數,避免血糖大幅波動。隨著時代持續進步,若患者平時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補充足夠營養,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建議可選用具醫學實證、醫師口碑推薦且具五大營養指標原則之慢性腎臟病或洗腎患者質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針對一些營養狀態、食慾都很差的患者,還可考慮於洗腎中補充營養,方昱偉醫師分享,「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在短時間補充營養後,患者的食慾就恢復了!如果患者可正確補充營養,便能打破前面提到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護腎貼心小提醒方昱偉主任呼籲,若腎功能不好,容易影響生活品質,大家要盡量避免各種傷害腎臟的因素,好好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若發現解尿時泡泡變多,務必提高警覺,若症狀持續為改善應及早就診檢查。日常生活中維持規律運動、攝取均衡營養,不要抽菸、不亂吃藥,保護腎臟要及時!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日常保養重點,腎臟醫師詳解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12-22 醫聲.罕見疾病
爭取罕藥/【罕病法20年】林炫沛:難道他不重要嗎?生命要怎麼衡量價值?
「我賭上我的專業」馬偕紀念醫院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說。那一天,突然接獲一名昏迷的二歲病童,孩子從清醒到命在旦夕才短短幾小時,媽媽腿軟跪在加護病房外,林炫沛高度懷疑孩子是罕見疾病高血氨症,立即調動所有資源,宛如醫療版的搶救雷恩大兵,並且甘犯違規,開立被管控的昂貴罕藥高血氨症藥物,拯救一條小小的生命。二十年前,罹患嚴重先天代謝疾病高血氨症生命垂危的蕭仁豪,他的故事轟動全國,成為全台灣第一個正式注射酵素補充藥劑的罕病孩子。而在背後不斷為醫療努力的便是林炫沛,他目前是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也在2019年獲得第29屆醫療奉獻獎。不知是巧合嗎?正值罕病法二十年,林炫沛又接獲了一名危急的高血氨症的病童。這名二歲的病童,如同感冒般出現對周圍沒有興趣、疲累、沒有精神、意識欠清、奇怪的動作與行為表現,一下子便陷入了昏迷,馬偕資深小兒神經醫師排除神經系統病變後,當機立斷,安排孩子住進加護病房,並緊急聯繫林炫沛,「可能是罕病病童。」林炫沛一聽描述,拉著小兒腎臟科醫師跑向加護病房,林炫沛邊走邊交代啟動藥物、急救照護系統,才半天,孩子已經是完全完全昏迷、無尿、脫水、血管塌陷,阿摩尼亞刺激呼吸中樞,導致孩子呼吸異常,還好血液還沒有變酸,但是正在快速惡化中,必需立即洗腎(血液透析),並進行特殊治療。為了取得尿液進行檢驗,林炫沛教護理人員使用土法煉鋼的方法,將20CC的無菌蒸餾水打到孩子膀胱中,蒐集可能殘存在膀胱壁上的一點點尿液。罕病法實施後,罕病病患取得罕藥有了正規管道,健保也予以給付,點亮了罕病家庭生存下去的希望之火。然而,罕藥昂貴是不爭的事實,確實需要制度把關,因此在沒有確診之前,醫師無法開立罕藥,林炫沛為了取得藥物,他即時以專業判斷說服藥師,為這位重症小病患,解鎖罕藥專用管制,順利取得高血氨症藥物,同時給予注射與鼻胃管給予的口服用藥。林炫沛說,罕病法讓病患有機會使用藥物治療,也不再因為藥物昂貴而傾家蕩產,或是放棄治療。林炫沛為罕病兒衝鋒陷陣,回頭一看,卻發現背後很寂寞,這一條路太艱辛、太多難關要克服,新一代的醫師很少人願意投入。林炫沛說,罕病幾乎不太可能絕跡,這是人類生命傳承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自然樣貌。然而,他說,「你有注意到嗎?台灣很少看見唇顎裂兒童了,他們消失了,這背後代表著什麼意義?」他呼籲,異常不代表劣勢或是沒用,罕病帶給我們的是對生命的同理、接納與尊重,雖然這個不幸只降臨在少數人身上,卻是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的風險。
-
2020-12-14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前後大不同!醫師教你慢性腎臟病應該怎麼吃才對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長庚醫院腎臟科陳永昌教授提到,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之外,若能攝取到足夠豐富的營養,可讓患者更有體力。建議患者攝取營養時可把握五大指標,包含低電解質、低磷鈉鉀、適量蛋白、低GI,若能添加Omgea-3也會更好。隨著時代持續進步,市面上已有多款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可供病患選擇,若患者無法從日常飲食獲取夠營養來源,或是擔心蛋白質攝取過量而無所適從,可考慮搭配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有助增加患者體力,且使用方便性高。挑選時建議可選用經醫學實證、食藥署核准且多位醫師推薦的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鼓勵患者可主動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讓自己能更有體力面對腎病。洗腎前、洗腎後,營養方針不一樣對慢性腎病變的患者而言,洗腎前或洗腎後要採取的飲食策略並不同,而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攝取量。「吃進蛋白質後,身體會產生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長庚醫院腎臟科陳永昌教授解釋:「因此對於腎功能不好,但還未到洗腎程度的患者來說,應限制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才不會讓腎臟負擔太大。」 然而,當患者開始接受洗腎後,身體產生的含氮廢物可藉由洗腎排出體外。甚至洗腎的過程還會促使更多的蛋白質流失。因此,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不僅不需要限制蛋白質飲食,還需比一般人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在一般成年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約1公克,慢性腎臟病患的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約0.6-0.8公克;洗腎患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約1.2公克。用減法哲學保養腎臟 護腎尚安心「要保養腎臟,飲食上確實需要減法哲學,」陳永昌教授傳授心法:「先減掉各種太鹹的東西,減掉草藥和止痛藥,並減掉各種沾醬佐料。如果目前體重過重,肉類攝取就從四隻腳動物減成吃兩隻腳的。」陳永昌教授表示,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在慢性腎病變的初期,建議三至六個月回診追蹤,檢查腎功能與電解質,並讓醫師評估營養狀態。進展到第三期、第四期後,三個月以內就需要回診一次。到了腎病變第五期時,則每個月都得回診監測腎功能。回診時腎臟科醫師會幫忙注意營養、貧血、腎功能、電解質等,但不一定每次都會開藥,陳永昌教授說,「我們會讓患者理解,其實醫師不多開藥,是為了他好。」營養不足是腎臟大敵 營養補充不可少!陳永昌教授分享,隨著衛教觀念普及,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都被告知要採取低蛋白飲食,也決定認真地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不過在看到各種複雜的蛋白質計算方式後,腎友們可能會想:「既然蛋白質吃太多不好,那乾脆不要吃好了,這樣就不用計算的頭昏腦脹,腎臟也完全沒有負擔吧。」陳永昌教授提醒,蛋白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尤其是一些「必需胺基酸」,身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透過飲食才能攝取到。因此當蛋白質限制過頭,或食量太少時,患者每天吃的熱量與蛋白質都不夠,將會導致一連串問題。陳永昌教授指出,「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白蛋白下降、抵抗力變差、貧血等。這些問題對腎臟而言皆是大大扣分。」一旦患者抵抗力變差,會更容易感染生病、感染。甚至加速腎臟病的病程。蛋白質熱量耗損恐增死亡率據統計,約有一半的慢性腎病變患者會面臨「蛋白質熱量耗損」問題,患者容易感到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陳永昌教授說明,蛋白質熱量耗損牽涉複雜的生理變化,會間接或直接改變蛋白質代謝和熱量平衡。無論腎友們本身是不敢吃,或因為厭食而不想吃,當吃進的熱量和蛋白質過低,身體就會開始消耗原本體內的東西,靠著分解肌肉蛋白來獲取足夠胺基酸。如此一來,腎友們不只是肌肉和脂肪會減少,而且體內分解肌肉蛋白產生的含氮廢物,依舊會造成腎臟的負擔。陳永昌教授提醒,腎友們需特別留意,不能為了低蛋白飲食而完全不敢吃蛋白質,否則當攝取的蛋白質與熱量過低,恐會帶來反效果。蛋白質熱量耗損會影響生活品質,使住院率、死亡率上升,蛋白質熱量耗損是慢性腎臟病患之重要預後指標。 盲目亂補最傷腎! 營養補充把握五大指標既然吃多了不對,吃少也不行,腎病患者常陷入兩難:「到底要吃什麼?怎麼吃?才能保護腎臟,延緩進入洗腎的時間?」至於看到患者日益消瘦、虛弱的家屬常反射性地想起補品、燉湯,或去買朋友、鄰居推薦的藥材,想替患者補身體。「真的不要吃那些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瓶瓶罐罐啊!」陳永昌教授呼籲,可選擇有商譽、經醫學實證且醫師推薦的慢性腎臟患專用營養補充品,品質還是比較有保證。畢竟,街坊鄰居介紹的食品、補品、藥材,往往並不是腎臟專用營養品,可能含有過量電解質,甚至含有重金屬或傷害腎臟的成分。如果腎病變患者食慾真的不好,或不知道該怎麼補充營養,可以適量使用慢性腎臟病患專用營養補充品來填補營養缺口,並遵守五大指標來增加體力,包含低磷鈉鉀、低電解質、低GI、適當蛋白、添加Omge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蛋白質,低升糖指數(低GI)可盡量減少患者血糖波動,同時符合低磷、低鈉、低鉀等低電解質的需求,品質、安全比較有保障。且臨床試驗證實,以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補充熱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居家生活保護腎臟之道陳永昌教授補充,隨著季節變化,腎友們一定要注意兩件事,「夏天怕脫水,冬天怕感染。」慢性腎病變患者在夏天,如果流汗比較多,體液流失後身體呈脫水狀態,容易影響腎功能。在冬天,患者很容易感冒,甚至感染流行性感冒、演變成肺炎,一旦有感染,腎功能就會兵敗如山倒。陳永昌教授回憶,「曾經遇過幫忙照顧孫兒女的長輩們,被幼稚園的小孩傳染感冒後,腎功能就急速變差。」也提醒腎友們務必關心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狀況,有需要的話,便要規則服藥物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問題,以延緩腎功能惡化。參考資料1. 2015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國家衛生研究院原文:
-
2020-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避免腎衰退而洗腎?專家教你14個養腎、固腎方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3期文∕郭岳潭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200萬慢性腎臟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國人洗腎人口已突破7萬人大關;但自知患有慢性腎臟病的比例,卻僅有3.5%。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指出,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國人洗腎成長率平均每年約有5~6%,洗腎發生率及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導致腎衰竭的原因許多疾病常會引起腎衰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急性腎衰竭,以及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當造成腎臟細胞損傷,無法有效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分時,就會導致腎功能衰竭的症狀,例如:肺水腫、呼吸喘、噁心、嘔吐、食慾差、皮膚癢、過度疲憊、嗜睡等,每個人的症狀表現可能不同。趙順榮強調,當腎功能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就可能必須洗腎,利用血液透析機器及人工腎臟,將血液經由血液透析機器過濾血液中的廢物以及多餘的水分,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12招西醫養腎1.控制血糖高血糖會損害血管,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導致腎絲球肥大及增生,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危險因子;糖尿病也會增加患心臟病及腎衰竭的風險,糖尿病引起腎病變,已成為末期腎衰竭重要病因。早期糖尿病的介入治療,可大幅減少及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惡化,建議控制血糖在安全範圍內,餐前血糖控制在90~130mg/dl,糖化血色素<7.0%,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危險。若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建議藉由運動、飲食、藥物等三方面來著手,採用對糖尿病及腎臟有益的飲食,並遵從醫囑服用糖尿病藥物,有助減緩慢性腎臟疾病的進程。2.控制血壓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腎臟病惡化密切相關,血壓較高會導致腎功能衰退速度加快,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而通常高血壓腎病變已是末期腎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正常腎臟可倚賴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以及抗尿鈉因子等荷爾蒙,維持血壓恆定,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的腎功能惡化,高血壓也會隨著腎功能衰退而逐漸增加,而高血壓也早已被證實為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理想的血壓應維持在130/80mmHg範圍內,有助於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以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如果是高血壓病患,建議每天定期測量血壓,且勿擅自或隨意停止服用降血壓藥,因為高低起伏的血壓會加速破壞腎臟的血管,一定要由醫師決定是否可以停藥或減藥。3.控制血脂高血脂及異常血脂與慢性腎臟病相關,高血脂會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行,且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而血脂異常是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血管硬化的主因,而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高血脂症。根據研究發現,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偏高,以及高密度膽固醇偏低,腎功能下降風險較大,且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比值越高,腎功能下降速度也越快;相對來說,較高的高密度膽固醇會減少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理想血脂範圍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60mg/dl;若是高血脂症患者,控制目標為總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15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55mg/dl、女性≧6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 mg/dl。4.控制尿酸高尿酸會直接傷害腎臟內的腎絲球及腎間質,造成腎功能下降,且高尿酸血症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病的發生與病情惡化,而進入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的階段。由於血中尿酸大部分是由腎臟排出,一旦尿酸升高,在腎臟的濃度也會升高,容易產生尿酸結晶沉澱在泌尿道及腎臟,就會造成尿路阻塞,進而傷害腎臟的功能,理想的尿酸範圍為男性3.0~7.0mg/dl、女性2.5~6.5mg/dl。如果是高尿酸血症病患,降尿酸藥物治療的目標為血中尿酸長期控制在小於6.0 mg/dL;已有痛風結石患者,則應將血中尿酸值控制在5.0mg/dL以下。5.預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也是腎臟功能惡化的獨立危險因子,罹患慢性腎臟病會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相當容易被忽略,也因此喪失治療的最好時機。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慢性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週邊血管疾病及中風等,而出現心血管疾病,也更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末期腎衰竭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30倍。6.預防感染疾病 泌尿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都會影響腎功能。飲水過少、長時間憋尿,都容易把病菌帶入尿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等泌尿道感染,即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腎衰竭,也會加速傷害腎功能。 感染流行性感冒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當喉部、扁桃腺等受到鏈球菌感染時,也容易引起腎臟發炎,造成腎功能受損,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7.保持健康體重肥胖會造成腎臟血流增加、腎絲球超過濾,以及腎絲球高壓,加速慢性腎臟病的進展。一項為期10年的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越高,腎絲球濾過率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下降,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越高,即使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代謝症候群與慢性腎臟病發展有密切關係,擁有的代謝症候群因子越多,發生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越高。肥胖會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的發生率,與增加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如果BMI≧24,或是男性腰圍大>90公分或女性腰圍>80公分,則會建議適當飲食控制及減重,因為減重會使血壓下降,也會降低蛋白尿,有益於慢性腎臟病的控制。8.定期運動定期運動有助保持健康體重,以及減輕壓力、焦慮,可以降低血壓,對腎臟有益,也是幫助控制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有效方法。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5天,中等至激烈程度的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跑步機等,每天累積達30分鐘以上,運動後心跳達到130下左右,能夠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尤佳。對於老年人、體重過重、心臟疾病患者,或是平常缺乏運動的人,建議開始運動前,可以先到醫療院所接受醫師或專業人員評估及運動測試,才能選擇最安全又有效的運動方式。9.限制飲酒過量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也會造成肥胖,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長期酗酒更可能導致全身肌肉大量收縮,造成肌肉損傷,釋出大量的肌球蛋白至血液中,嚴重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當肌球蛋白在腎小管沉積形成結晶,進而阻塞腎小管,最終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的情況。每日的酒精攝取量應限制為20~40克,可以降低慢性腎臟病惡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避免吸菸吸菸是重要的慢性腎臟病危險因子,與較嚴重的蛋白尿及腎衰竭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男性增加2.4倍、女性增加2.9倍;也有研究發現,每天抽一包菸者比不抽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4倍,戒菸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高3倍。吸菸會活化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破壞血管內膜細胞,增加腎臟血管阻力,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加速腎功能惡化造成腎衰竭;且香菸含有多種重金屬物質,產生腎毒性的氧化壓力,導致腎臟血管收縮,就會造成腎臟損傷,戒菸可以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1.限制鹽鈉攝取量腎臟是負責調節血壓,以及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飲食中的鹽分由腎臟排出體外,如果攝取過量的鹽分,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下來約是6克的鹽。除了控制鹽分的攝取外,日常飲食中也要減少食用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包、吐司、麥片、餅乾、零食、果凍、布丁、肉乾、火腿、香腸、臘肉、起司、泡菜、蔬果汁、罐頭食品。另外,番茄醬、沙拉醬等醬料,以及湯品也要注意。12.避免自行使用藥物避免未經醫師或藥師指示自行使用止痛藥、抗生素或來路不明的藥物,濫用藥物可能會導致腎臟損害,尤其使用大劑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會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量,從而損害腎臟,長期服用的結果,有可能會造成下肢水腫、腎臟急性衰竭。在大多數情況下,NSAID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會引起慢性腎臟病;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使用NSAID,就可能加速病程進展,造成腎臟功能惡化得更快。另外,研究已證實,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會造成慢性腎臟病,並加速慢性腎臟病惡化為末期腎衰竭,來路不明的中草藥仍未知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所以也不可以隨意使用。2招中醫固腎中醫師吳宛容指出,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腎臟與冬季相應,此時補養腎氣最為適宜。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保養腎臟,不讓陽氣外泄,西醫則認為,冬天天氣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進而減少腎臟的血流量,而且感冒病毒更容易感染腎臟,因此,冬天也要做好保暖。1.護足保腎吳宛容表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千萬不要將雙腳正對冷氣或電風扇,怕冷的人最好穿著襪子睡覺,以免受寒。建議每晚睡覺前,按揉腳掌正中凹陷的「湧泉穴」,有引火下行助眠、引氣血歸腎的作用,是護足保腎的重要方式。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之處。方法: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於足心湧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效果:可以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2.通便護腎中醫認為,「腎司二便」,腎主管大小便的排出。吳宛容表示,一旦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悶脹,也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乏,噁心嘔吐;而腎氣虧虛,也會引起排便無力或大便稀溏,伴有腰酸膝軟,頭昏耳鳴。因此,保持大便暢通,也是護腎的法寶。 腎俞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2指寬處。方法:把雙掌摩擦至熱後,將掌心貼於腎俞穴,如此反覆3~5分鐘;或是直接用手指慢慢按揉腎俞穴,直到出現酸脹感,且腰部微微發熱。效果:按揉腎俞穴對治療腰膝酸軟及大便難解,都有不錯的效果。延伸閱讀: 全面守護腎功能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0-11-08 科別.泌尿腎臟
血糖、血壓控制不佳,小心影響腎功能! 身體4症狀都是在告誡你注意
34歲王姓大學助理教授,三年前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卻未定期追蹤,直到近日發現下肢水腫、倦怠、食慾下降等症狀,甚至下課後開車停紅燈也能「秒睡」,赴醫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腎衰竭合併代謝症候群及睡眠呼吸中止症,雖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但腎功能已受損,如今只能懊悔忽視身體警訊。糖尿病、高血壓造成腎臟病變 5至8年會進入透析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表示,因患者合併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若經由傳統透過全身麻醉置放管路恐有風險,在手術麻醉過後無法脫離呼吸器,因此給予在腹部局部麻醉,病患於清醒狀態下置放管路,並配合其生活型態,採腹膜透析治療。根據統計,一般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程,在疾病發生造成腎臟的病變,通常約5至8年才會進入末期腎臟病而需要透析。林崇智指出,王先生雖無不良習慣亦無抽菸,但除了未規則控制血糖血壓問題外,同時因合併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加速腎功能惡化,才會年紀輕輕造成腎功能受損,並於短時間內進入透析治療,延續生命及維持生活品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與心血管、代謝疾病息息相關林崇智提醒,高血糖、高血壓若長期未妥善控制,會對腎臟造成極大傷害,加速進入透析治療階段。此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許多疾病互為因果關係,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除了致使腎臟病惡化、影響患者健康,更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腎臟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若年輕的家人有上述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宅在家等狀況,應時常關心他們的健康,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多喝、多吃、多尿但沒變瘦,就不是糖尿病? 錯!醫師完整解析 全台約508萬人罹患高血壓! 十大死因3種跟它有關,這些人最好天天都要量血壓
-
2020-11-04 癌症.其他癌症
健康男子突洗腎 醫查出他罹患發性骨髓瘤第二期
一名69歲男性身體硬朗鮮少生病,去年11月卻突然講話語無倫次且全身無力,並出現急性末期腎衰竭和血肌酸酐指數過高症狀,雖接受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改善自言自語的情況,卻仍然四肢無力、癱瘓在床,後來到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治,血液腫瘤科主任林增熙發現他的抽血檢驗報告顯示血紅素指數僅5 gm/dl,是正常數值的3分之1,且有骨質疏鬆現象,進一步安排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二期。林增熙為患者緊急施打標靶藥物,患者從原本臥床接近失能的狀態,進步到可以自行緩慢行走;2月初腎功能指數已恢復8成,並經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後,終於不需再洗腎,只需固定回診追蹤即可。患者家人慶幸當初沒有放棄找尋病因,才能免於終身洗腎。林增熙說,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癌症之一,主要是在骨髓內的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突變癌化後所造成的癌症,會跑到全身任一器官;一般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大多介於60~70歲。一旦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大約有4成會表現在腎臟功能衰弱,其中3分之1的病人如果不治療,恐怕惡化至終生洗腎;所幸患者在兩個月內及早發現,腎臟功能回復的可行性大增。他說,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會出現貧血、背痛、骨折、血鈣過高、容易產生病毒、細菌感染及腎衰竭等多樣性症狀,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診斷不易;甚至有些患者曾接連看過骨科、復健科、腎臟科、家醫科等門診,才轉介至血液腫瘤科,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出現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社會大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其實只要早期發現,盡快接受標靶治療,不只可以逃過終身洗腎一劫,更能省下後續洗腎的大筆支出。目前健保已經通過給付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種標靶藥物治療,大多治療3個月後,有超過3分之2的病人可以達到極佳的反應,能同時提升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
2020-11-02 科別.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累到等紅燈秒睡?確診慢性腎衰竭
台中有名34歲男子3年前檢查出糖尿病、高血壓,不以為意,近日發現自己下肢水腫、倦怠、食慾下降,連開車停紅燈也能「秒睡」,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腎衰竭合併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雖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但腎功能已受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說,患者沒有運動習慣,體型略胖;最近每天開車停等紅燈會不小心睡著,在家不講話也在沙發上秒睡,起初以為自己工作忙碌太累,直到伴隨下肢水腫,才驚覺事不單純。患者坦承3年前就發現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體重也過重,但認為年紀尚輕應無大礙,未定期回診拿藥。經檢查發現,患者的腎臟已失去功能,才造成嚴重水腫、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確診為慢性腎衰竭,必須立即進入透析治療才能繼續正常生活。另合併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呼吸道阻塞症狀,須轉診至耳鼻喉科安排接受手術及正壓呼吸器治療。林崇智說,據統計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的病程,通常約5至8年才進入末期腎臟病需透析;這名男子生活很「宅」,雖無不良習慣、也未抽菸,但沒有注意控制血糖、血壓問題,又合併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才加速腎功能惡化。他提醒高血糖、高血壓須妥善控制,否則對腎臟造成極大傷害;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許多疾病互為因果關係,包括心血管、肥胖等代謝性疾病,也會致使腎臟病惡化。
-
2020-10-29 名人.毛琪瑛
【直播回顧】慢病好日子-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
【慢病好日子系列直播 第一集】主題:腎友不要怕運動,專家撇步大公開!時間:11/12(四)晚上8點直播邀請:毛琪瑛醫師/中華民國復健醫學會理事Jimmy/洗腎人生的健身. Jimmy粉絲團👉看影片回顧直播慢病好日子 看腎友怎麼運動慢性腎臟病是台灣國病,不僅列名健保十大燒錢疾病,腎友也必須長期透析治療,部落客jimmy的洗腎歷程近10年,但他熱愛健身,翻轉腎友形象,復健科醫學會理事、醫師毛琪瑛也鼓勵腎友積極動起來,打造慢病好日子不難。毛琪瑛指出,腎友因長期洗腎導致體能不佳,肌肉流失,身心受挫。台灣約九成的腎友需長時間至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每次花三到四小時,一周三次,常見體力下降,下肢的穩定度較差,有不少年長的腎友還有肌少症,或合併糖尿病,因此更排斥運動,惡性循環。她說,無論是腎臟病或合併糖尿病,病患都必須長期與疾病搏鬥,因此適度用復健運動輔助,可以幫助病友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延緩疾病退化,逐步回復穩定的生活品質。毛琪瑛說,腎友復健運動原則是依照自己的洗腎時間和體能做調配。舉一周需洗腎三次的血液透析病患為例,洗腎那幾天身體可能較虛弱,可以採用躺著做的運動;不洗腎的日子則可視體能狀態,加強運動強度,採用扶椅子或站立的動作招式。她笑笑說,若像jimmy這種體態極佳的腎友,運動的困難度自然可以更進階。想知道jimmy如何征服健身房,以運動平衡生活嗎?有哪些適度的復健運動可以幫助腎友克服併發症,讓自己容光煥發享受慢病好日子?28日晚間8點,毛琪瑛醫師與jimmy將同框在慢病好日子直播活動傳授撇步,一起創造好日子。慢病好日子電子報有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歡迎免費訂閱●本站保留調整各電子報出刊頻率之權利。●訂戶除收到您所訂閱之電子報外,系統將定期或不定期額外寄送「聯合電子報訂戶專刊」至您的電子信箱。●其它事項請參閱聯合報的「隱私權聲明」👉隱私權聲明連結
-
2020-10-27 科別.泌尿腎臟
34歲胖男停紅燈秒睡 延求醫致腎功能受損
一名34歲男性3年前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卻未定期追蹤,直到近日發現下肢水腫、倦怠、食慾下降等症狀,甚至下班後開車停紅燈也能「秒睡」,赴醫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腎衰竭合併代謝症候群及睡眠呼吸中止症,雖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但腎功能已受損,如今只能懊悔忽視身體警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指出,患者身材矮胖,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每天開車上班,卻常常在等紅燈時睡著,有時在家裡只要不講話,也會在沙發上秒睡,他起初以為是工作忙碌,加上開車太累造成,直到伴隨下肢水腫,才驚覺事不單純,立刻赴醫檢查。經詢問病史發現,患者3年前就發現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同時體重過重,無適當控制,且以為年紀輕應無大礙,沒有定期回診追蹤拿藥,直到腎臟失去功能,造成嚴重水腫、食慾不振、全身倦怠等症狀,確診為慢性腎衰竭,必須立即進入透析治療,才能繼續正常生活。但因患者合併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若經由傳統透過全身麻醉置放管路恐有風險,在手術麻醉過後無法脫離呼吸器,因此給予在腹部局部麻醉,病患於清醒狀態下置放管路,並配合其生活型態,採腹膜透析治療,讓他維持工作不致中斷。開始透析後,患者水腫、尿毒症改善,再轉診至耳鼻喉科,安排接受手術及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後,才大幅改善睡眠品質。林崇智說,根據統計,一般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程,在疾病發生造成腎臟的病變,通常約5至8年才會進入末期腎臟病而需要透析,而這名男子為宅男,工作單純,無不良習慣亦無抽菸,但除了未規則控制血糖血壓問題外,同時因合併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加速腎功能惡化,才會年紀輕輕造成腎功能受損。他提醒,高血糖、高血壓若長期未妥善控制,會對腎臟造成極大傷害,加速進入透析治療階段,此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許多疾病互為因果關係,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除了致使腎臟病惡化、影響患者健康,更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另外,腎臟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若年輕的家人有上述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宅在家等狀況,應時常關心他們的健康,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0-10-23 新聞.生命智慧
人生一定會碰到的7種「臨終急救法」:葉克膜、氣切、CPR…你該知道可以怎麼選
編按:如果走到人生終點,你想怎麼告別身邊的人,和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終點,自己來寫!醫療科技的進步,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生存」機會。但是,「活著」≠「好活」。過多的醫療行為,只是延續生命,並未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我們都會老,但是又該如何「安老」?由《好活與安老》作者蔡宏斌醫師告訴大家。最後的尊嚴—臨終急救與處理臺灣高齡醫療時代來臨,「如何好好告別」已成為現今每個人都不可避談的事,無論是身邊摯友親人,還是自己遭遇,當生命無預警來到最終回,你會想要如何寫下生命結局呢?在媒體新聞中,或電影、電視劇中,常會看到昏迷很久的病人身上插滿各式各樣粗細不一的管子,獨自躺在加護病房的畫面。依照古典醫學的定義,「心臟跳動」就代表人還活著。但是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依靠機器運轉雖然能使心臟持續跳動,但這樣躺著,真的算是「活著」嗎?根據加護病房的資料統計,一個依照自然病程,5至7天便會自然死亡的病人,若已呈現多重器官衰竭,使用維生醫療延長30天生命,則相對的會失去救助其他六條生命的機會。換個角度想,如果躺在病床上的人換成自己或是親人,你會願意嗎?臨終急救的種類當因重大意外或是重病,導致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或生命徵象消失時,你會接受哪些臨終急救?我們常聽報導,「某某人因葉克膜關係,撿回一命……」,甚至「有家屬哭求醫院,找『葉醫師』救自己的家人一命……」,大家似乎耳熟能詳,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葉克膜」是什麼、何時使用,又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們先來談談,所謂的「臨終急救」,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種類:一、心肺復甦術(CPR)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心肺復甦術」,是指對臨終末期病人所做的標準急救程序。雖然在心肺復甦術的搶救下,有15%的病人得以存活;但根據證據顯示,心肺復甦術無法讓多數重症末期病人的身體功能恢復到先前的水準,且若是患有多重病症,或是無法自理行動的病人,存活率更低於2%。此外,「成功的」心肺復甦術可能造成包括:肋骨骨折、胸部電擊灼傷、腦部受損、身體機能退化、無法恢復意識、必須依賴維生機器度日等等可能的後果。二、維生醫療意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可能包含:1. 氣切(氣管切開術): 將氣管在頸部的位置切開一個洞,可以流通外界空氣,也可避免意識昏迷者的口腔分泌物嗆入肺部,同時做為長期抽痰使用。2. 透析治療(洗腎): 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兩種,在血液透析中,病人全身的血液必須流經一台機器,「洗淨」血中雜質,再將乾淨的血送回病人體內。透析的過程有時會讓病人感覺不適甚或精疲力竭,也常會伴隨有噁心、盜汗、頭暈、心跳加速、昏厥等現象。3. 呼吸器: 當病人無法自行呼吸時用來協助呼吸的機器,連接機器的軟管會從嘴巴置入直通氣管,利用機器將空氣打進肺部。對於可能會拔掉管子的病人,通常需要綁住雙手,或是注射鎮靜劑,避免因意外拔管而造成危險。4. 人工營養與流體餵養: 以一根能裝載流質食物的塑膠管,經由鼻腔直接插入胃或腸子。但對於末期的病人來說,太多的營養可能造成病人不適,且若對身體功能逐漸停擺的病患強迫灌水(靜脈輸液),累積的水分反而會讓病人感到不適。5. 抗生素: 末期病患常會反覆發生經常性肺炎,此時便會使用抗生素治療。藥物雖然可能暫時有效,但無法根治持續惡化的基本問題。6. 血液製品輸注(輸血) :當病人血紅素過低、血小板低下,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礙時,分別給予濃縮紅血球、血小板,或是新鮮冷凍血漿與凝血因子的輸注治療,可能延長病人數天時間 ,但若其病因無法治癒,會繼續出血或身體出現瘀青及血斑。過度輸血有可能發生肺水腫或是輸血過敏反應。7. 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葉克膜是一台取代或輔助心肺功能,使身體器官能得到充足的氧氣與血液灌流的機器,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形成血栓或出血,感染時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而機械性幫浦運轉也可能引起溶血症狀,肢體末端也會因動脈插管造成的缺血而需要截肢,其他還會造成心肌的傷害或肺水腫等。葉克膜僅可以維持病人的心肺功能,但不能治病,生命末期病人使用葉克膜僅是延長死亡的過程,病人仍會死於原本罹患的疾病,或因葉克膜導致的併發症。在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如果使用葉克膜超過14天,病人的臨床問題仍無法改善時,醫療團隊就應該與病人家屬討論未來的治療計畫,避免最後成為對病人無益的治療。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所提到的維生醫療,是指對臨終病人的無益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中所提的維持生命治療,是對病人有益的醫療並不相同,雖然在醫療技術上同樣可以使用這七種方法,但是仍要依照病人的自主意願、醫病共同決策與臨床實際情況來做妥善處置。書籍介紹好活與安老:從病人自主權到安寧緩和,「全人善終」完全指南作者:蔡宏斌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0/02/26作者簡介/蔡宏斌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現職台大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醫院整合醫學會理事、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發起人、荒野保護協會永久會員。長期關注醫護過勞與健康不平等議題,用心守護重症病人的健康, 陪伴家屬走出生命的幽谷。曾出版《好命到終老》系列書籍,主編《生命末期腎臟病人安寧緩和醫療評估指引》,經營《用心守護》臉書專頁,於2017年榮獲公共健康數位傳播獎。用心守護-蔡宏斌臉書粉絲團:www.facebook.com/ntuhhint (粉絲人數14萬)延伸閱讀: 老舊枕頭捨不得丟,都是在養黴菌!譚敦慈: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應該要換新的
-
2020-10-22 科別.泌尿腎臟
大愛捐贈腎臟難等…年輕末期腎病男子 靠父捐腎成功移植
30多歲楊姓男子是家庭經濟支柱,多年前因末期腎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他到長庚醫院登記希望接受大愛捐贈腎臟移植,但一直未等到配對適合的腎臟。後來楊父想捐1顆腎臟給兒子,經過一系列檢查評估通過審核,順利完成移植,術後定期回門診追蹤,復原狀況良好。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顯示,全台目前有7800多位末期腎病患者登記等候大愛捐贈的腎臟,以1年不到200例患者完成移植手術推算,所有末期腎病患完成移植將要約40年時間。目前有不少患者等待超過10年以上,仍未等到合適的腎臟供移植。基隆長庚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劉冠麟表示,楊姓患者從事服務業,工作時間雖較有彈性,但也會為了透析與工作時間衝突感到困擾。楊父看在眼裡,以為愛莫能助,但有天陪兒子到醫院,得知有腎友接受家屬捐贈腎臟,表示也想捐腎給兒子。劉冠麟說,法律規定捐腎者須年滿20歲、自願捐贈,且為末期腎病患者5親等內血親或配偶,接著安排移植協調師訪談衛教,讓捐腎者及末期腎病患者了解移植及術後長期照護情形。醫師評估捐腎移植手術,首要考量感染與惡性腫瘤,因腎臟移植後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會增加感染與惡性腫瘤嚴重度,因此未治癒的感染及未完全切除或治癒的惡性腫瘤,皆屬腎臟移植的禁忌症。劉冠麟表示,一般來說低復發機率惡性腫瘤經完全切除或治癒,追蹤2年以上未曾復發;高復發機率惡性腫瘤,經追蹤5年以上未曾復發,才可進行腎臟移植手術。下一步是免疫方面的評估,包括雙方的血型是否相容,HLA組織型態的符合程度,T及B淋巴球交叉試驗檢測雙方是否會發生排斥反應。在精神科門診評估精神、心理狀況,社服人員訪談評估家庭及社會支持狀況後,最終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去年成功完成親屬捐贈腎臟摘取及移植手術。劉冠麟說,目前親屬捐贈腎臟摘取手術皆採腹腔鏡進行,術後約5日出院,腎臟移植手術後約2星期出院。腎臟移植患者需長期門診及藥物治療,捐腎者也建議定期追蹤,確保健康狀況維持良好。
-
2020-10-03 科別.泌尿腎臟
每一次的大愛捐贈 都是生命火花的傳遞
相信在台灣生活的您我,或多或少都曾聽說過,台灣有非常多的病友,為腎臟病所苦。根據健保署公布的資料,每年健保花費533億元照顧腎臟病友。在慢性腎臟病當中,最為嚴重的末期腎藏病人,往往仰賴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靠定期洗腎維繫生命每日操作腹膜透析、或是每週三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已成為超過9萬2千名腎友的日常生活。對於腎友來說,最大的願望,莫過於擺脫日復一日的透析治療。腎臟移植的發展,無疑是透析腎友的福音一旦接受腎臟移植後從透析脫離,再次看到身體又能夠產生小便排泄毒素水份,對於長年透析無尿的腎友,真是莫大的感動!要知道,雖然依賴透析治療能夠維持生命,俗話說的好「天然的尚好」,人工的腎臟替代療法,僅僅能取代部份天然腎臟的功能,但是對於腎臟其他的生理功能調控,依然是天差地遠!因此,所有等待移植的腎友,無不引領期待重生,接到電話通知移植的那一天到來。目前於2020年8月在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等候中的腎友高達7,806人,但是,本年度有幸獲得大愛移植的腎友僅113人,有幸接受移植的腎友往往等候數年、甚至十幾年之久,足見移植機會之彌足珍貴。每一次的大愛捐贈,都是生命火花的傳遞因此,移植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無不懷著對捐贈者至高的敬意,戰戰兢兢的完成捐贈手術,協助達成捐贈者與家屬的大愛心願。在捐贈手術前,移植團隊以莊嚴的態度向家屬的大愛致意,為捐贈者的奉獻默禱。在捐贈手術的尾聲,正如同其他任何外科手術一般,醫師依循人體解剖構造,一層一層加以縫合,力求大愛捐贈者的尊嚴。在大愛移植的機緣之外,另一個接受腎臟移植機會,來自於親屬捐贈。目前台灣的規範下,腎友的配偶或是五等親以內的親屬,都有機會進行親屬腎臟移植。醫師會進行謹慎的評估,確認捐贈者身體狀況一切正常,並且經過多團隊會議與倫理委員會的共識,在不影響捐贈者健康的前提之下,方能進行移植。由於藥物的進步,過去被視為移植障礙的ABO血型不相合,經過充份的前導準備治療,同樣有機會進行捐贈。在歷經了移植手術後,捐贈者皆能恢復良好,而受贈者也都能成功脫離透析!人的兩顆腎臟位於後腰部,而移植腎的新家,會是在右下腹部或左下腹部,自體的腎臟通常並不特別摘除。移植的過程對移植腎來說十分辛苦,在植入受贈者體內後,有時需要一些復元的時間。由於一顆腎臟需負擔原先兩顆腎臟的工作,移植腎會在三到六個月的時間逐漸加倍努力工作,相對的受贈者也需要少油少鹽蛋白質適量,減輕移植腎的工作負擔。為協助身體接納移植腎,受贈者需定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定期依照醫囑準時服藥,配合規律回診至為重要!此外,移植過後雖脫離洗腎,但仍需密切照顧身體狀況,包括血壓、血糖、膽固醇、尿酸等等,也都需要配合醫療照顧。移植團隊與腎友攜手努力,讓移植腎的功能長長久久。頂尖醫療技術發展的時代在尖端醫療日漸進步的當代,維生醫療的發展,許多時候讓善終的願望,變的十分困難。隨著安寧照護的觀念普及,適時放手減輕病人的痛苦,成為重要的課題。器官移植的奉獻,將最珍貴的親人化為大愛捐贈,讓親人在受贈者的新生生命中持續發光,確實是至高的人性光輝。本院的腎臟移植團隊,由衷的感謝讓我們有機會,協助完成捐贈者的大愛心願,造福更多的家庭。
-
2020-09-27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病發作都有這些徵兆! 冒冷汗、強忍胸悶痛,再拖恐沒命
一名近70歲婦人,居住在南投信義鄉,近期常感覺胸口悶痛,不適感持續3個月,近兩日覺得胸口特別疼痛,絞痛到難以承受,他的先生趕緊驅車前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診,經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隨即安排心導管手術,過程順利,保住生命。 心血管疾病常居十大死因之中 拖延恐至生命危險因為人口結構老化,飲食習慣與生活模式改變,心臟血管疾病是台灣最主要的慢性疾病,每年公布的全國十大死因心臟血管疾病也總是榜上有名。心臟科黃祺耀醫師表示,患者是急性左主冠狀動脈狹窄,左主冠狀動脈為心臟最主要供應血液的位置,當發生狹窄的情況,隨時可能發生猝死,相當危急,風險也較高,再拖延恐造成生命威脅。 控制慢性病+規律作息遠離心臟病 出現胸悶、喘快就醫心臟疾病發作總是來得快又急,往往一個瞬間,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國軍台中總醫院心臟科賴昭宏主任(支援南投醫院)提醒,民眾應穩定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適當安排有氧運動,注意均衡飲食,正常生活作息,戒除抽菸等危險因子,預防心肌梗塞再次發生。此外,胸悶、胸口緊繃、重物壓迫感、心悸、氣促等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不容小覷,應盡早就醫安排相關檢查;而民眾如果出現胸痛或胸悶合併喘、冒冷汗等症狀時,應趕緊就醫,不要逞強忍痛,把握住黃金救援時間,守住寶貴生命。 醫療資源再生級 縮短偏鄉就醫時間為改善當地醫療資源,南投醫院與各層級的醫療院所合作,今年醫療再升級,於八月成立心導管中心,藉由新型數位平板血管攝影機,提供急性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慢性周邊血管疾病及洗腎患者血液透析婁管等心臟血管相關手術,減少民眾需為了就醫而在外地奔波,把握住黃金治療時間。 (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心臟病發作不僅會胸悶 2非典型症狀更要注意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現在起要常吃
-
2020-09-12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全民健保的支出逐年增加,根據健保署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光這一項疾病,就耗用約533億元。台灣目前有約9.2萬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中透析(俗稱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此外,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發生率和盛性率在國際中也是前三名,腎臟病已經是新一代國病,但若對腎臟病有誤解,反而會加重疾病進展速度。良好血糖控制 可降低慢性腎臟病進展根據台灣資料顯示,近幾年,新的洗腎病人中,超過一半為糖尿病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吳岳霖主治醫師說,這幾年實證醫學已經清楚指出,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大幅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進而減少洗腎機會。最重要的是,隨著時代進步,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多樣,副作用也少,千萬不要擔心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腎臟傷害,臨床上反而是忌諱就醫後,腎臟病進展到一發不可收拾地步。5指標自我評估 罹患腎臟病風險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無腎臟病?吳岳霖表示,最簡單辦法就是抽血和驗尿,但是有個簡單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可以在家裡自我評估:泡:有泡泡尿,尤其是這些泡沫持續不消失水:腳有水腫,用手壓下去之後會凹陷,不會馬上回彈高:血壓變高貧:貧血,臉色蒼白或是容易頭暈倦:體力差,特別容易感覺累 當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吳岳霖強調,不要驚慌而不敢就醫,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醫護團隊和謹守飲食藥物原則,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尿有泡泡是腎臟病? 別緊張!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
2020-09-09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保衛站/腹膜透析2.0 雲端監控協助
國內洗腎人口多,愈來愈多人接受在家自行腹膜透析,免除到醫療院所洗腎不自由的困擾,而新一代腹膜透析更結合雲端,將資料回傳醫護人員,提供即時監控與協助,讓在家透析更安全。台灣因為有健保,洗腎人口相當多,根據健保署的統計,去年全台洗腎已突破9萬2000人。台南郭綜合醫院透析中心主任林孟德醫師說,過去病患多數都是到醫療院所裡接受血液透析,但現在不少選擇在家接受腹膜透析,前者一周3次,後者是每天1-4次,腹膜透析因為每天進行,比較符合生理模式,與血液透析相比,患者血液生化值較穩定,飲食限制也較少,對心血管負面影響也較小。林孟德表示,但是因為腹膜透析在家進行,患者必須要有醫療自主照顧能力,透析過程發生換液不順或透析機有警示,須能自主處置,並有良好遵從性,否則若沒有適當換液,不僅影響透析清除率,甚至可能產生腹膜炎。而新一代的腹膜透析機,結合雲端醫療管理平台,將透析的資料,無線自動上傳到平台,讓醫護人員可以協助監控,即時掌握病患在家透析的狀況,一旦發生問題,醫護人員也可以在遠端透過電話等,給予適當的協助,患者不一定要回到醫院排除問題,也降低因透析不當發生併發症的機會,增加病患在家透析的信心。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男肺炎鬼門關走一遭 康復又回醫院找醫師做這件事
今年40多歲的阿勝(化名),雖然長期洗腎,但病情控制良好,活動力佳,也從不認為自己需要打疫苗防肺炎,不料今年初感染肺炎,健康狀況兵敗如山倒,一度命危,經醫療團隊搶救、鬼門關走一遭,阿勝康復後,餘悸猶存,到診所自掏腰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根據腹膜透析腎友協會調查,約6成透析病友未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有2成3的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有無施打過,僅17%腎友有定期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台約有9萬名洗腎病患,平均每5名死亡洗腎者就有1人是因感染性疾病,但多數病友卻缺乏積極預防感染的意識。台灣透析患者數逐年攀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說明,洗腎患者長期以透析方式濾出血液中代謝的廢物,透析治療後容易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在免疫力機能低落的情況下,易成為感染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根據統計,在美國,更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洗腎患者曾感染肺炎。肺炎對洗腎患者而言是致命殺手,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說,過去有研究發現,慢性腎病患者若罹患肺炎,半年後死亡率是無感染肺炎的腎友五倍,五年後死亡率則是無感染肺炎的慢性腎病患者2.1倍。疾管署建議慢性腎病變病友均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且透析病患在開始接受透析前,也需要做疫苗接種狀態評估,建議流感等疫苗等,但衛福部目前對肺炎鏈球菌疫苗僅公費補助75歲以上長者施打,林裕峯建議,有腎臟相關疾病者,含腎衰竭、腎臟移植者、腎臟疾病自費接種。林裕峯提醒,血液透析腎友每周需三次進醫院血液透析,可主動詢問護理師;再者是腹膜透析病友,每個月回診一次,可主動請醫師進行評估;另外,腎友首次開始接受透析治療前,會進行疫苗接種評估,腎友可把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三時機。對腎友而言,降低肺炎感染風險方法,除定期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外,黃尚志表示,腎友需留意提升自身防護,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也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衛生保健及防護措施。
-
2020-09-02 新聞.科普好健康
洗腎人生不黑白!新一代血液透析 改善「不寧腿症狀 」
「啊~你洗腰子,一世人就沒去啊。」這是傳統對洗腎病人的印象,覺得一旦洗腎,人生就此黑白。50歲的黃先生已經洗腎3年,現在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不只能出國自助旅行,還改善了洗腎常出現的不寧腿症狀,睡眠不再被干擾,黃先生說:「洗腎病人心理調適很重要,我們還是可以工作,也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三高腎友 安排國內外旅遊黃先生有三高問題,六、七年前被檢查出腎絲球硬化,「當時心情很糟,但也覺得總有一天會洗腎,就開始把工作時間調整成更彈性的狀況,因此,三年前開始洗腎時,僅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就讓自己恢復正常生活。」現在他洗腎的時間可以排在白天,去年還安排去捷克自助旅行16天,今年下半年計畫要環島。腿不斷抖動 影響睡眠雖然生活已經盡量不受洗腎影響,但洗腎的副作用還是困擾著黃先生,「可能我在國外洗得不夠徹底,毒素無法清除,開始出現不寧腿症狀,腳會不斷抖動,我搭高鐵南北出差,幾乎坐不住,晚上睡覺時也躺不住,頻繁起床;臉上更是出現了粉刺、毛囊炎。」經由汐止田安診所院長陳孟浩幫黃先生改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治療約兩周後,臉部毛囊炎、皮膚搔癢,還有不寧腿的症狀改善很多。黃先生說,洗完後身體變得很輕鬆,尤其不會因為腿部不斷地抖動而影響睡眠品質。洗腎病人發生不寧腿症狀的比率約兩成左右,它是一種運動感覺神經症狀的慢性疾病,可能是因體內大中分子的毒物累積造成。這些毒素長期沉積體內,包括皮膚、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臟血管系統等都會受影響。天天跳舞 看不出她洗腎康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馬紹銘指出,台灣洗腎品質已經不錯,但傳統洗腎技術的極限大約可以過濾掉大中分子的比率約70%,現在有了新一代的人工腎臟,透過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大約可以再提高15%,而大中分子的毒素清除率變高後,期能減少慢性腎衰竭的併發症如心血管併發症。馬紹銘指出,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使用一般HD機器就行,腎友無需等待特定床位進行治療,較為方便。陳孟浩也提及,目前除了可以使用新一代血液透析治療術的方式之外,透析的水質也是愈乾淨愈好,才能維持洗腎患者的品質,有位女性患者天天去跳舞,也沒人知道她是洗腎病人。台灣存活率約60% 世界第二馬紹銘強調,台灣洗腎病人平均5年存活率約60%,在全世界排名第二,第一名是日本,美國則不到50%。隨著糖尿病人口增加產生併發症,需要洗腎的病人年齡愈來愈大,但醫療發展不只讓患者活著就好,而是看不出「我是洗腎病人」,減少併發症,提升腎友的生活品質,不只增加自我肯定,甚至能回饋社會,貢獻生產力。
-
2020-08-29 新聞.科普好健康
洗腎患者的福音!「門診植管」僅需半小時且不必住院,腹膜透析更方便
苗栗70歲吳奶奶因末期腎臟病必須洗腎,卻因同時併有低血壓和心臟衰竭,台糖診所院長莊世雅建議她使用腹膜透析,簡稱「腹透」,血液透析恐使血壓起伏過大,身體不堪負擔。但腹透導管必須到醫院手術植入,需全身麻醉且通常須住院一周,吳奶奶行走不便,子女也無法放下工作陪同,全家為此苦惱許久。幸好,亞大醫院近年發展「門診植管」,利用特殊器械搭配超音波影像,讓選擇腹透的腎友在門診就能完成植管。於是,台糖診所與亞大醫院攜手合作,共同替吳奶奶完成門診植管,治療兩年來管路暢通、病況穩定,子女也相當放心。傳統植管 須住院一周 一般來說,正式啟動腹透治療前,必須植入引流用的軟式導管,讓透析液經導管灌入腹腔一段時間後,再把於體內透析後的廢液經導管排出體外。而這根導管,台灣過去習慣由外科醫師動手術放置。亞大醫院內科部部長周哲毅說,傳統開刀植管必需一層層從腹部下切,需要全身麻醉,全程耗一小時。但腹腔灌液後的水壓很大,傷口縫合得再好,肚皮仍會滲水,至少要住院一周並等腹部修復好,才能灌入足量的透析液。儘管腎友也可以選用腹腔鏡植管,速度快、傷口小,但周哲毅說,腹腔鏡手術仍屬於「鑿洞」,除了需要全身麻醉,也是要住院三天等腹部修復。門診植管 疼痛感較小 門診植管像在腹部「鑽孔」,用器械於腹部撐開如導管大小的孔徑後,再快速植管,腹部肌肉自動縮回、包好導管。因疼痛感較小,可局部麻醉,最快半小時完成,也不必等傷口癒合,當天即可透析。雖然門診植管技術早在1980年代的美國即有發展,但直到2017年,才在周哲毅帶頭下正式引進台灣。周哲毅說,該院有30名腎友在門診植管結束後,當天即可返家自我照護,有助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和醫療健保負擔。但腎友仍需每天回醫院做自我居家照護訓練,持續一周;不適應者仍可選擇住院兩到三天,慢慢接受訓練與適應。周哲毅致力推廣門診植管,截至今年七月底,亞大醫院已累積261例門診植管。其中有二成案例為跨院合作,苗栗台糖診所即為亞大醫院技術扶植重點診所,至今完成七例。高雄長庚醫院、新竹國泰醫院與署立基隆醫院也曾赴亞大醫院取經,目前均有提供門診植管服務。適用低血壓、血管不通「以前植管要轉診到大醫院開刀住院,路程遠,對病人是折磨。」莊世雅認為,診所引進門診植管技術,即時又不必等,可快速改善腎友病情,特別適合血管通路不佳、低血壓或麻醉高風險等族群。過去,雖然選居家腹透以年輕人居多,但莊世雅認為,腎友多為高齡共病者、行動不便、且抵抗力差,腹透不必像血透一樣頻繁地往醫療院所跑,在新冠疫情期間能降低到院及交通往返的感染風險,更能提供「居家治療」優勢。周哲毅補充,目前新型腹膜透析還能透過雲端醫療管理,讓照護團隊遠距了解腎友狀況,醫療專業人員更能依據腎友狀況,安排優先次序進行家訪,提升治療品質。【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