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焦點.用藥停看聽
搜尋
處方藥
共找到
224
筆 文章
-
-
2022-08-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薑黃補充劑其實身體難吸收?專家:不存在支持使用維他命補充劑的科學
Medicine Net(醫藥網)今天(2022-8-2)發表Dietary Supplements: Are You Throwing Money Away?(膳食補充劑:你是在把錢扔掉嗎?)。作者是Dennis Thompson。我把它翻譯如下:一項新的 HealthDay/Harris 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對膳食補充劑深信不疑。每4 人中有近 3 人每天服用某種補充劑,但許多人錯誤地相信這些補充劑的有效性,因為事實上它們並不能幫助人們活得更久或更健康,猶他大學營養學研究生和本科生研究主任 Thunder Jalili 說。他指出:「圍繞著補充劑有很多聲稱有效的營銷,這是因為人們想要相信並且想要找到有用的產品,所以營銷就是迎合人們的需求。」更糟糕的是,人們還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對補充劑行業進行了嚴格的監督,但事實並非如此。HealthDay/Harris 民意調查發現,大約一半的美國成年人 (49%) 錯誤地認為大多數可供購買的膳食補充劑已被美國FDA宣佈為安全有效。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人知道這些補充劑未經 FDA 事先審查就進入了市場。此外,民意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人錯誤地認為政府不允許在美國銷售具有潛在危險的補充劑。Jalili 說:「事實上,補充劑根本不受監管。FDA沒有法律授權或人員或資源來真正密切關注所有事情,他們也沒有很好的執行機制。」Jalili 告訴 HealthDay Now:「他們可能會發現不安全的成分或補充劑,他們可以發送信件並聯繫製造商說,我們希望你撤出這些成分,或者我們希望你召回這些補充劑。但歸根究底,很多公司都沒有這樣做,也沒有真正的具體執法來讓他們這樣做。」儘管如此,民意調查發現,大約十分之九的服用補充劑的人相信他們服用的補充劑對他們是安全的,其中大約一半的人非常同意。事實上,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 (56%) 認為補充劑比處方藥更安全。哈里斯民意調查的副總裁Kathy Steinberg說:「儘管過去幾年 FDA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公眾關注,但鑑於新冠疫情,消費者似乎對該機構在如何審查補充劑的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存在誤解」調查發現,成年人最常服用的三種補充劑是綜合維他命(35%)、維他命 D(31%)和維他命 C(26%)。但Jalili說,根本不存在支持它們使用的科學。Jalili說:「在過去 20 到 25 年左右的時間裡,科學家已經進行了許多大規模的綜合維他命試驗。他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單獨或組合補充維他命 E、維他命 A、維他命 C ,我們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死亡風險,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風險。這些研究在這一點上可能招募了數百萬人,而他們基本上發現這些維他命根本就沒有真正起作用。 不僅如此,在某些人群中,它們實際上增加了傷害風險並增加了死亡率。」Jalili 補充說,其他吹捧多種維他命益處的研究是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中完成的,這並不反映現實生活。「假設在一半的補充劑裡面有一些數據表明它們做了一些事情,但問題是這些數據中的絕大多數是從細胞培養或動物模型實驗得到的。它們的表現是與複雜的人類不同。因此,這就更搞不清哪些可能有效,哪些可能無效。」Jalili 說,維他命 A(4% 的 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 E(15%)已被確定是對人體有害,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建議不要使用它們。甚至最近,上週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維他命 D 補充劑對改善骨骼健康和防止骨折沒有任何作用。試驗發現,被隨機分配每天服用大量維他命 D 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與服用安慰劑的人大致相同。食物是維他命的最佳來源Jalili 說,人們從食物中獲取營養要好得多。他用薑黃作為例子。薑黃是一種具有抗炎特性的營養素,可作為補充劑使用。當薑黃作為藥丸服用時,身體很難處理它。「我們可能會服用 500 毫克或 1,000 毫克的薑黃,但幾乎不會吸收任何東西。但是當我們把薑黃用在印度咖哩中,煮熟和燉煮,它就有機會變得更有生物利用度。然後我們吃咖哩,咖哩裡面還有其他東西,其他營養物質,很多東西在一起這實際上是一個更好的組合。」民意調查發現,儘管人們普遍相信補充劑,但公眾也意識到它們的潛在危害和缺點。民意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知道補充劑會與處方藥產生負面影響。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服用過多的某些維他命可能對健康有害,61% 的人同意服用更多的補充劑不一定會改善他們的健康。調查發現,超過五分之四的成年人同意與他們的醫生討論補充劑使用情況很重要。但你的醫生可能不是關於補充劑的最佳信息來源。Jalili 說:「醫學院不需要專門的營養培訓。總體而言,許多醫生都接受過某種基本的營養培訓,但並不是真正的高級培訓。所以,你的醫生是否是一個很好的營養訊息來源,是取決於那個人。如果那個人真的是對營養感興趣並且花時間進行自我教育,那麼他們是可以成為營養建議的重要來源。」原文:膳食補充劑:你是在把錢扔掉嗎?最新民調
-
2022-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選BNT或莫德納? 莊人祥:相信指揮中心是一種選擇
指揮中心昨宣布,BNT幼兒疫苗取得我國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EUA),可供六個月至四歲兒童接種,建議施打三劑;但疫苗到貨時間未定且ACIP尚未討論疫苗接種事宜。由於小小孩目前已可接種幼兒莫德納疫苗,有醫師建議家長不要等BNT,以免開學群聚,因此家長們對於疫苗該如何選擇多有疑慮。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僅表示,「相信指揮中心也是一種選擇」,並未給予正面回應。指揮官王必勝昨在疫情記者會表示,已簽妥BNT幼兒疫苗採購合約,請廠商安排出貨,共採購190萬劑BNT幼兒疫苗。但目前幼兒BNT疫苗尚未到貨。王必勝也提醒,目前BNT還沒到貨,民眾有莫德納疫苗可選擇,兩劑間格4周;BNT則要打三劑,一、二劑間隔3周,後面間隔8周,要11周時間,提供給民眾參考。台北榮總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表示,幼兒BNT疫苗每一劑量為三微克,幼兒莫德納疫苗則為25微克,從學理看,劑量與抗體量為正相關,但副作用也可能強一些。若要快速獲得保護力,就選莫德納疫苗,但副作用可能比較強;BNT則因劑量低,保護力生成較慢,但副作用可能較小,家長可自行決定疫苗廠牌。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六個月到四歲幼兒共9萬4704人接種疫苗,占該年齡層12.0%。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第二劑85.9%、追加劑第一劑71.4%、追加劑第二劑7.4%。另外,年輕女性罹患長新冠容易喘,獲醫師開立威爾而有改善。對此治療方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就胸腔專科依照病歷開立威爾剛讓血管擴張的方式指揮中心予以尊重,但要提醒民眾這是處方藥,不要自行購買,以免有藥物交互作用。
-
2022-08-01 養生.保健食品瘋
並非完全沒風險 權威期刊揭專家對褪黑激素補充劑的疑慮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大前天(2022-7-27)發表一篇醫療新聞Climbing Melatonin Use for Insomnia Raises Safety Concerns(為治療失眠而持續上升的褪黑激素使用引發安全擔憂)。重點如下:從 2007 年到 2012 年,4 至 17 歲兒童和青少年使用褪黑激素增加了 7 倍,而從 2012年到 2021 年,又增加了5.3倍。也就是說,在這14年期間褪黑激素的使用增加了將近40倍。美國CDC在2022-6-3發布Pediatric Melatonin Ingestions — United States, 2012–2021(兒童褪黑激素攝入——美國,2012-2021),指出在 2012-2021 年期間,兒童攝入褪黑激素的年度數量增加了 530%,而大約 1.6% 或 4555 次攝入產生了嚴重後果。 2 名 2 歲以下的兒童在家中死亡,5 名需要機械呼吸。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 27795 名兒童中,4097 人需要住院,287 人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成人使用褪黑激素也持續上升,從1999-2000 年周期中的0.4%增加到 2017-2018 年周期中的 2.1%。褪黑激素的銷售在短短三年裡增長一倍多,從 2017 年的 3.39 億美元,到 2020 年的 8.21 億美元。可以預期的是,褪黑激素的銷售將持續增長,原因是人口老化而面臨的更大睡眠問題風險,以及越來越忙碌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焦慮和睡眠障礙。褪黑激素在大多數國家只能通過處方獲得,但在美國卻是可以任意購買,而且市售產品的成分和製造幾乎不受任何監管。一些研究對這些非處方藥產品的質量控制和含量提出了擔憂。例如,一項對加拿大安大略省銷售的非處方褪黑激素補充劑的研究發現,褪黑激素的含量比標籤所顯示的含量高出將近五倍,並且在不同批次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在測試的 31 種產品中有 8 種含有血清素,這是一種褪黑激素分解的產物,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數據還顯示,更多成年人使用大於 5 毫克的劑量,這使血清褪黑激素水平遠遠超過典型的夜間峰值濃度。在 2005-2006 年 NHANES 調查之前,沒有參與者報告每天服用超過 5 毫克,但到 2018 年,大約八分之一的褪黑激素使用者這樣做了。我們大腦松果體所釋放的褪黑激素是以picogram(皮克)來衡量的(1皮克等於一百萬分之一毫克),而用於治療晝夜節律紊亂的劑量(約半毫克),也是遠低於許多市售產品的劑量。(插圖裡的產品都是10毫克)褪黑激素補充劑通常是安全,但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疲勞、頭暈、嘔吐、以及白天嗜睡。小型研究還記錄了潛在的更嚴重後果,包括同時服用褪黑激素和抗高血壓藥物的患者的葡萄糖耐量降低以及血壓和心率增加。我們對褪黑激素的長期安全性知之甚少。例如,最近的一項分析得出結論,需要根據褪黑激素如何影響其他激素和動物性行為的研究來評估褪黑激素對青春期的影響。哈佛大學神經科教授Judith Owen醫生說,希望 CDC 的報告能促使臨床醫生和父母不再給小孩服用褪黑激素。許多產品是以水果口味或作為軟糖或咀嚼片出售,並且缺乏兒童防護包裝。她指出,做父母的人將褪黑激素稱作「糖果」或「維他命」來讓他們的孩子服用,可能是在傳遞錯誤信息。她補充說:「就像任何助眠藥一樣,褪黑激素充其量也只不過就是一種繃帶,它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是行為問題。」註:我四年前發表褪黑激素奇蹟療法,批評一本在台灣發行,鼓勵大家吃褪黑激素的書。今天這篇文章的插圖也顯示,保健品公司只顧圖利,為了吸引民眾消費而製作出像糖果一樣水果口味的褪黑激素產品(而且是超高劑量)。原文:褪黑激素的濫用
-
2022-07-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後遺症很多?黃英和當一般感冒保養:「不用再把確診者當妖魔鬼怪」
衛福部嘉義醫院內科主任黃英和算是院內較早確診的醫護人員,在五月間妻子先染疫,他居家隔離期間也感到喉嚨卡卡的,一篩檢即是陽性,幸好症狀輕微,還提前被召回照顧專責病房。他打趣稱,「即便都是醫護,多少會保持距離」,經歷過這一次染疫,他更認同新冠肺炎最終要朝一般傳染疾病處理,「不用再把確診者當成妖魔鬼怪」。症狀輕微 用一般感冒保養黃英和的妻子5月11日出現症狀確診,他因此「3+4」居家隔離,起初快篩陰性,但第三天(5月14日)準備隔一天要回去上班,卻突然覺得喉嚨不適,做PCR篩檢果然陽性,症狀很輕微,有點咳嗽、流鼻水,就像一般感冒,由於沒有小孩,夫妻兩人跟一隻貓在家居隔,狀況相對單純。黃英和染疫後的活動力、體力沒有太大影響,服用清冠一號外,就用一般感冒的保養方式,多喝水、睡眠時間稍微拉長等緩解症狀。他笑說,飲食其實沒刻意控制,「還是會叫外送」,不過不吃太重口味食物,症狀維持四、五天,比較像時間較長的流感。醫護多數家人感染 他提前返院顧專責病房由於黃英和的症狀沒有很不舒服,確診後他依然居家辦公、處理行政事務,確診第六天快篩陰性,當時因醫院醫療量能緊繃,他因此被召回上班,照顧確診者專責病房,但不接觸一般的病人,他也沒忘記確診隔離身分,在院內隨時口罩戴緊緊。黃英和是這波本土疫情大爆發,院內比較早染疫者,接獲不少同事的關心,但要回醫院上班時,感覺到同事多少會保持距離。不過,醫院防疫措施嚴謹,醫護人員基本口罩、清消不會少,若染疫大多不在院內,反而多數是因家人先染疫,無法不接觸而被感染。死亡率低 應調降高規格防護台灣五、六月確診人數激增,不時傳出醫療量能不足,黃英和有感,目前病人到急診等相關就醫,只要驗到陽性,就必須到專責病房,像有一位18歲年輕人出車禍,需要開刀,結果採檢陽性,便要用高規格隔離病房進行處置,此情況導致中、小型醫院原本能處理的疾病患者,只好送往更大型的醫院看病,相對地壓縮更嚴重病患的治療量能。黃英和說,今年初全世界有一波Omicron感染,傳染性非常強,很難有效防護,後來死亡率降至0.2%,國內一開始每天確診破萬例,民眾不免都有恐慌心態,但現在政府準備的清冠一號、Paxlovid等處方藥充足,建議該思考新冠肺炎朝向一般疾病處理。黃英和指出,廣泛的社區、機構感染進到專責病房,如果一直用高規格去照顧病患,壓縮其他疾病量能外,醫護必須長時間穿著全身防護裝,壓力實在不小,指揮中心現持續慢慢放寬管制,此方向是正確的,應視疫情的變化來拿捏時間。對於確診者的後遺症傳言甚多,黃英和認為,其實比例很低,他痊癒後並沒有特殊後遺症,周遭確診的友人康復情況也不錯,大家別太在意,反而建議疫苗要趕快施打,增強整體防護力。醫師小檔案/黃英和現職:衛福部嘉義醫院內科主任確診時間:5月14日如何感染:妻子先染疫,居隔期間轉陽性症狀:咳嗽、流鼻水等治療:服用清冠一號給確診者一句話:不要太擔心後遺症,還沒確診的人快去打疫苗,全民整體的防護力很重要
-
2022-07-07 焦點.健康知識+
疫苗接種都跟陰謀有關?醫師:反疫苗的歷史幾乎和疫苗史一樣久遠
▌疫苗爭議歷久不衰我兒子七歲時,想做一項學校作業:為開發中國家的兒童募捐,讓他們可接種小兒麻痺疫苗。兒子認為一劑疫苗只要一美元真是棒極了,而且理想情況下,他應該能輕鬆募集足夠的錢,來保護近五百名兒童。此外,他也覺得免疫接種後,孩童指尖會染成紫色,十分美妙(這是在偏鄉唯一可行的記錄方式)。所有這些都是簡單的算術,複雜的部分在於向他解釋:他好意想幫助地球另一端有需要的群體加強免疫,但在他自己所處的國家,整個群體卻四分五裂!我該如何向他說明,這個看似可救人命的作業其實是個棘手難題,可能會冒犯他學校裡百分之二十的成員,而這項計畫也許會因為可能觸犯他人而遭擱置?我試圖講明,但兒子不明白,我也不明白。拒絕接種疫苗並非新鮮事,不是源於Google、好萊塢或推特推文。拒絕注射疫苗的歷史,幾乎和疫苗史一樣久遠。疫苗先驅金納醫師當時試圖說服牧場拓荒者接受少量牛痘病毒,以保護他們免受更致命的天花侵害,金納可說是面臨了重重困難。雖是出於保護目的,但牧場拓荒者害怕即便接觸極少量,也會引發這種可怕疾病,他們的恐懼理所當然。1855年,美國麻薩諸塞州開始規定學童接種疫苗。英格蘭更加強硬,1853年已頒布了〈接種疫苗法〉:除非醫學上判定健康狀況不適合,否則所有嬰兒都必須強制接種天花疫苗,因此也首度開啟了疫苗接種的醫療豁免,而針對〈接種疫苗法〉的反對聲浪也形成最早的反疫苗運動,比社群媒體、甚或是疫苗與自閉症相關的假說,早了一百五十年之久。1898年,〈接種疫苗法〉新增了一條「良心拒絕者」條款,形成了法律漏洞,讓人可選擇拒絕接種疫苗。等於在一百多年前,「個人信仰豁免權」就已經誕生,遠早於美國國內關於新世代坐享特權和果汁吧的熱議爭論。十九世紀的英國,光是在良心拒絕者條款制定的第一年,就有近二十萬拒絕疫苗的良心豁免案例,核准通過。美國社會學家葛拉斯納(Barry Glassner)在1999年的重要著作《恐懼的文化》中,提及1982年一部名為《DPT:疫苗輪盤》的電視節目,此專題節目播出後,全美出現恐慌。該節目涉及令人心痛的傳聞,主要關於有些兒童接種DPT疫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後,嚴重殘障或甚至死亡。毋庸置疑,節目播出後,其他媒體隨即大肆報導,引發社會大眾恐慌。醫師和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了大型長期研究結果、超過一百萬名兒童的抽樣調查資料、以及1949年DPT疫苗問世以來的數據,結果顯示:疫苗出現之前,每年有二十六萬五千名兒童因百日咳病倒,七千五百人死亡。儘管如此,對疫苗的恐懼早已蔓延開來,而且早在YouTube出現前,就已傳遍大街小巷。接著,出現了一個縮寫同為DPT(Dissatisfied Parents Together,不滿家長群組)的強大團體,領導人是費雪(Barbara Loe Fisher)。費雪聲稱她的兒子因DPT疫苗而出現急性神經系統破壞。媒體大肆宣傳,兩年之內,多家DPT疫苗製造廠退出市場,疫苗旋即出現短缺。美國並非特例。十多年前,日本的疫苗恐慌導致DPT疫苗禁用,結果百日咳病例增加了十倍,百日咳相關死亡人數也上升三倍。即便在英國可使用疫苗,當時的社會恐慌也導致預防接種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及後來幾年的百日咳病例激增了十萬例。為了消弭社會大眾的歇斯底里、避免無止盡的訴訟、抑制傳聞軼事成為頭條新聞並引起普遍恐慌,美國國會補助成立了「疫苗受害補償制度」(VICP),為那些認為自己小孩因疫苗接種受到相關傷害的父母提供補償。由於不追究接種過失,此舉還可防止全美國(甚至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使法院免於審理一堆沒完沒了、因疫苗相關不良反應而引起的訴訟。但是,就算拿出世上所有資料數據、製藥公司的法律保障、以及關於疫苗安全性和功效的所有證據,也無法動搖熟諳媒體和陷入文化焦慮的反疫苗人士,對疫苗的憂心忡忡。▌從來不缺陰謀論對某些拒絕接種疫苗的人來說,主要關乎「控制」:出於為人父母的本能,我很清楚對我和家人最好的選擇是什麼;若我認為適合或時機正確,我們便會選擇接種(或不接種)疫苗。席爾斯(Bob Sears)博士在我辦公室不遠處的高速公路旁執業,他一直是「另類疫苗接種時間表」的支持者。全國各地都有家長把「席爾斯博士的時間表」奉為圭臬。這些家長的孩子並未按照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和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的時間表,接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A型或B型肝炎疫苗的保護。席爾斯博士甚至聲稱:「我提出的時間表並無任何研究根據,從未有人使用過我的時間表進行大規模的兒童研究,確定它是否安全或有任何益處。」事實上,2010年和2013年的研究顯示,依循衛生機關建議時間表接種疫苗的兒童,與採延後接種方法的兒童相比,發育結果毫無差異。對有些人來說,疫苗接種關乎陰謀論:製藥公司、醫療團體和政府試圖控制我們;有些人則是無知:這些病哪有那麼嚴重?或者,若世上已不存在這些疾病,我們何須注射疫苗?而許多人則是源於對化學物質和所謂毒素的錯誤看法:太早接種過多疫苗會傷害嬰兒身體健康。還有,難道製藥公司、科學家、企業和醫師不是為了錢嗎?最後一個問題如今已成為疫苗爭論的重點。我可以直接代表醫師發言:施打疫苗在財務上只剛好達到收支平衡,通常甚至會有輕微的財務損失,試想診所得購買疫苗、針筒和針頭、支付護理人員薪水和診所租金,疫苗費用實際的利潤空間並不大,不管您信或不信,疫苗接種可謂純健康照護的最後遺跡,單純是為了預防疾病。我不認識任何樂見麻疹或腮腺炎病例的醫師,疫苗接種絕對是我們職業中為數不多的非生財工具,現下流行的肉毒桿菌注射當然就另當別論了。疫苗在經過認可確定可安全用於人體前,必須經過各式各樣的醫學測試。典型的疫苗公開問世前,在安全性和功效上得經過長達十五年的嚴謹研究,時程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的非處方藥物和處方藥物,而且肯定比任何順勢療法產品更加周延。順勢療法產品在您家附近的天然食品店上架前,通常未經過食品藥物管理局及任何外部機構的研究或評估。儘管如此,仍有許多人認為食品藥物管理局並未對公眾公正公開,而且認為政府隱藏了危險或別有居心的動機。廣為流傳的疫苗陰謀論認為,食品藥物管理局、大型藥廠、甚或兒科醫師,共謀利用疫苗牟取豐厚利潤,經常為了賺錢而在安全性檢驗上放水或抄近路。這點絕非事實。疫苗生產管理的利潤是藥品中最低的。過去幾年,為了平息社會大眾的擔憂,美國醫學研究所(現稱為美國國家醫學院)負責進一步的審核工作,確保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核的所有研究資料都對外公開,而美國國家學術院(NASEM)健康與醫學部門每年也會發布這些資訊。※ 本文摘自《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誇大不實的醫療迷思:醫師教您如何分辨虛與實》作者:妮娜‧夏皮羅 , 克莉絲汀‧羅伯格 譯者:張嘉倫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2/03/31
-
2022-07-04 焦點.用藥停看聽
康護寧、益納、愈安3藥品未過安定性試驗 食藥署令下架回收
食藥署今日上午公布3款藥品回收資訊,包括「康護寧消炎殺菌漱口液劑」以及「益納軟膏」、「愈安軟膏」。3款藥品皆為廠商主動通報,因此食藥署也要求廠商限期完成回收作業。食藥署公布由倍斯特醫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康護寧消炎殺菌漱口液劑Comfflam-C Anti-inflammatory Antiseptic Solution」因廠商自主通報批號【2110051】、【2110061】、【2110071】於長期安定性試驗第6個月時發現不純物項目超出規格。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康護寧消炎殺菌漱口液劑」此次3批號不純物總量超出0.1%上限,目前3個批號銷售量統計為1500瓶,屬自費處方藥品,無健保用量,詳細情形需等業者調查。洪國登也說明,由信隆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益納軟膏 ENA OINTMENT」批號【7040301】、【7050301】、【7120301】;以及「愈安軟膏 IAN OINTMENT」批號【7180601】、【7070121】的回收,都是廠商在進行安定性試驗時發現主成分含量測定結果未符合原核准規格。其中「益納軟膏」部分檢體偏低、部份檢體偏高,情況較為特殊,因此「擴大回收」到3個批號,共計900多瓶;「愈安軟膏」則有1,600瓶,軟膏品質不穩定,預防性擴大回收。食藥署針對以上三款藥品啟動回收,並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要求「康護寧消炎殺菌漱口液劑」在111年7月23日前完成回收;「益納軟膏」111年7月21日前完成回收;「愈安軟膏」於111年7月22日前完成回收,同時皆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
-
2022-06-29 焦點.元氣新聞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降血脂常用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處方藥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共242例通報。食藥署今天公告,部分將限縮使用對象,並要求限期加註警語。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接受媒體聯訪表示,fibrate類與statin類成分藥品為降血脂普遍用藥物,年用量各約6000多萬、4.8億顆。潘香櫻說,經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後,發現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因此修訂藥品中文仿單的禁忌症與警語;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接獲2件疑似用藥導致胰臟炎,以及240件肝臟不良反應通報,沒有死亡個案。潘香櫻說,含choline fenofibrate及fenofibrate成分藥品除加刊肝功能不良及胰臟炎風險等相關警語,禁忌症增列「膽結石」、「嚴重肝功能不良(包括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肝功能異常)」等項,即這兩類型病患禁止使用。至於statin類藥品,潘香櫻表示,建議應於包括用藥前、出現肝損傷臨床症狀時、提高劑量、更換藥品品項或臨床醫師認為需要時等狀況下,加強肝功能監測。潘香櫻說,已要求含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藥品的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2年2月28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食藥署提醒民眾,該等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或發生不尋常的疲倦、虛弱、食慾不振、上腹疼痛、皮膚或眼白變黃等症狀,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8歲確診女吃類清冠竟心悶、下肢水腫 解隔趕緊就醫
網路流傳新冠肺炎中醫處方藥清冠一號的配方,嘉義縣28歲女子確診沒獲開立抗病毒藥物,請家人到中藥店買「類」清冠一號藥方服用,不料幾天後漸漸發現心下處悶痛、下肢水腫、大便不成形等,解隔後到就醫,才發現體質屬脾腎陽虛,不適合服用大劑量清冠一號。中榮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說明,清冠一號含黃芩,主成分會抑制肝臟代謝酶等酵素,若慢性病患者有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和抗凝血劑,可能會增加藥物作用的時間。而清冠一號跟輝瑞抗病毒西藥(Paxlovid)可能會有互相加成,抑制病毒蛋白酶複製的功能,但功用加倍不一定有好處,可能會有未知負面作用,如同坊間中藥行自行配製的「類清冠」,組成一樣卻未必適應個人體質及病症,水藥藥性強烈,亦有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不可不慎。院方表示,這名28歲女子因上班時和新冠肺炎確診者接觸,居家快篩陽性,再經PCR檢測確定感染,看診後領取症狀治療藥物,但她自覺沒有吃到抗病毒藥,就請家人自行至中藥店購買「類」清冠一號藥方。她日服3包100毫升的水藥,前3天頭痛、喉嚨痛、發燒和鼻腔症狀有改善,但仍腰酸背痛,她繼續高劑量服用,漸漸發現心下處悶痛、下肢水腫且大便不成形越發嚴重,食慾不振,儘管上呼吸道問題改善,仍病懨懨。她解隔後到中榮灣橋分院中醫科就診,發現自己的體質屬脾腎陽虛,不適合服用大劑量清冠一號藥材,加上水藥劑型作用效果更快更強,醫師替她開立回陽建脾固腎的藥方,終於逐漸康復,也沒後遺症。唐佑任也說,清冠一號並非保健或預防性藥品,沒有新冠相關症狀的人不需要吃,且不是所有人體質都適合服用,因該藥方相對苦寒,用台語來說就是「偏涼」,如果本身出現畏寒、怕冷的症狀,或腸胃道比較敏感容易拉肚子,就不適合服用,否則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出現倦怠無力感、腹瀉或是下肢水腫症狀,切勿跟風或盲目服用清冠一號。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突破4千人染疫死亡 90歲以上致死率高達5.89%
Omicron疫情延燒,今年1月1日至6月16日國內累計310萬7297例本土病例,中重症1萬1938例,指揮中心每周進行各年齡層分析,包括感染率及致死率,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至今累計4015例死亡案例,全年齡致死率為0.13%,死亡以高齡者居多,90多歲年齡層致死率5.89%。最新年齡層分析,70歲年齡層中總確診13萬8471例、中重症2667例、死亡879例,該年齡層致死率0.63%;80歲年齡層,總確診6萬1318例、中重症3676例、死亡1359例,致死率2.22%;90多歲年齡層,總確診1萬5615例,中重症2105例,死亡919例,致死率5.89%。國內醫療量能,羅一鈞表示,6月16日指揮中心發文給北部醫療院所,包括台北區及北區,針對先前要求500床規模醫院需加開專責病床數到20%,現在可以降低到15%,已無需這麼多,空出病床可以有效運用,收治其他病人。抗病毒口服藥使用,羅一鈞表示,每天總使用量約8至9千份左右,並沒有因為確診數下降而看到領藥量減少,目前藥物領用率還不錯。今天全台各區空床數率都超過3成,與個案數下降,多個區脫離高峰、離開高原期的趨勢一致。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修正「清冠一號動態表」中最新用藥指引,此外更明確寫出,清冠一號不只確診者可以公費取得,其餘民眾也能自費購買。羅一鈞回應,清冠一號仍屬於醫師處方藥物,若符合公費開立條例,會由健保代收代付,並以「嚴重特殊傳染病特別預算」支應,如果醫師認為有必要也可自費開立。
-
2022-06-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腎友確診日記二/腹膜透析者確診,通報1922釐清3問題 教你怎拿隔離通知書、視訊看診拿莫納皮拉韋
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破萬例已超過一個月了。腹膜透析腎友雖然不必經常出入醫院,但由於疾病影響,免疫力較低,染疫及重症風險也比較高,因此需要加強疫苗接種。但目前的疫苗對於防止Omicron感染的效果比較差,主要在降低住院重症風險,因此就算腎友疫苗打好打滿,還是有確診的可能。這一陣子,相信許多腎友也都多少有著擔心可能染疫的不安情緒,因此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特別邀請一位熱心的確診腎友分享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註】作者確診日為5/14,相關資訊以最新公佈政策為準哦!延伸閱讀:腎友確診日記/剛打完第四劑…喉嚨不適竟確診!腹膜透析腎友確診,告訴你怎麼隔離怎麼視訊拿藥--------------------------------------------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三5/15(日)大約凌晨2:00引流不順被機器警示音叫醒,又因為前日非常早就寢,大半夜精神甚好…就順便看一下健保快易通。可能當時所在城市的檢驗量能充足,約莫12小時就看到⚠PCR檢測陽性⚠好的,感覺又更睡不著了。根據手上找到的資料,想到一些不太確定的問題,索性就拿起桌上的紙筆先條列式寫下來。心裡盤算著:不知道大半夜,1922好不好打?反正也睡不著,不如就來試試看到底有多難打。索性就一邊繼續用電腦爬文找答案,一邊電話撥1922掛在旁邊等接聽。等待時間共計15分鐘。比心理預期還快就有人接聽。釐清了幾個問題:1️⃣ 腹膜透析患者,現行防疫措施,會有強制集中檢疫的處置嗎?☎️1922答:目前若情況不危急、症狀沒有轉趨嚴重的趨勢(呼吸衰竭或衰竭、臉、指甲、耳朵及嘴唇的顏色不正常且皮膚濕冷或急性意識改變),居隔條件允許下,應該就地居家照護即可。2️⃣ 確認確診者7+7與接觸者適用3+4,個別的第0日認定。☎️1922答:以我的案例來計算:以【確診者PCR 採檢日】為起始日第0天,隔離起訖為5/15(日)-5/21(六)24:00。若是3+4對象:在沒有轉為確診的前提下,都是以【與確診者最後一次接觸】為起始日第0天起算。舉例來說,我5/13(五)從台北南下前,有跟太太一起出門,該日返家若未與同住雙親碰面,反而在5/14(六)開門與雙親接觸,則太太的居隔起迄為5/14(六)-5/16(一)、雙親的居隔起迄為5/15(日)-5/17(二)。3️⃣ 若真的有轉中重症的趨勢,要如何有效求助。☎️1922答:除了自行撥打119之外,還可以聯絡地方衛生局,協助安排後送,但後送的準則與作業細項,必須按隔離所屬地方政府的規定與安排,1922客服強調,以上回答只能以中央現行辦法做方向性的說明。重點的問題問完,還順便請教了如何用健保快易通內連結到法傳通報系統。天亮後按照自己的接觸史回報親密接觸者,當時的法傳系統,應該是自行回報的親密接觸者【身分證字號】與【最後接觸日】,作為3+4起訖時間依據,按實際情況填寫後,逐一告知通報對象他們必須配合3+4的起迄時間。✅總結起來,趕在快篩陽當天火速前往PCR,是很非常正確的決定。由於PCR結果在5/15(日)出爐,自己的7+7和太太的3+4都是,是以較早的日程起算,特別是太太3+4部分,只有隔離第3天耽誤到一個上班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身體症狀部分,體溫在這天已經穩定低於37度,雖然喉嚨沒有惡化到非常不適的程度,但咳嗽頻率顯著提高,過程中也都有較不易咳出的痰,以我的病程來說,上述兩項症狀最明顯且難纏。由於預先安排的視訊門診在週一下午,所以手邊剛好只有普拿疼可以針對咽喉痛控制,其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吃飯休息。5/16(一)【電子隔離通知書】一早就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發送系統簡訊連結,系統預設開啟密碼是確診者身分證後六碼。雖然基於個資保護聲明,頁面說明該連結3日後會失效,如果有下載或是列印需求,要在收到訊息的3日內完成,但我後來有試過,連結到六月都還沒有失效。******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四5/16(一) 續【新冠視訊門診】這也是確診隔離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剛好就用電子隔離通知書向公司人事正式告假。接著就是腹膜透析和新冠兩個門診分別在上午與下午,一整天就在一連串安排視訊看診的準備跟聯繫,後續與醫師視訊看診,以及聯絡領藥的細節中度過。🩺新冠門診醫生最後開了三種藥給我,除了針對顯著症狀的止咳與化痰藥物外,最後一樣就是適用於透析患者的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當時抗病毒藥物確實只能在醫院領取,且因為這類型藥物都是緊急授權,所以領藥還得先簽署【病人治療同意書】,加上抗病毒藥物在【發病五日內】投藥較為有效。因此不可能等解隔離才自己去領取,剛好同住家人次日即可外出,便委由家人攜帶所需證件依領藥編號到醫院指定地點領藥。⚠️【定位飄移】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類似的新聞,明明都沒有外出,卻收到離開居隔位置的警告簡訊。在傍晚第一次收到,但就跟它內文呈現一般,除了單方面的恐嚇之外,好像也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晚上就接到陌生來電,是所在隔離地分局派出所的員警,簡單說明就是國家機器透過警政系統,來看看我有沒有好好待在隔離位置。在這裡必須向基層員警致敬,由於我隔離位置在四樓,本來員警只需要我開窗戶跟他揮揮手,證明我在家就好。但無奈我房間隔著公區域的樓梯才能開窗,員警居然二話不說直接爬上四樓到我房門前確認。試想每天都幾千、幾萬個人在確診,定位亂跑的人一定也不是少數,去看確診者在不在家,還要實際面對確診者,以上絕非警察原有的工作內容,更不用說在這過程中必須承擔的高風險。但話說回來,我隔離期間也曾經有過和我家同樣路段門牌號碼的外縣市員警,打電話來確認我人在哪裡、這地址沒有四樓之類的問題。這明顯是法傳系統或是跟警政、戶政系統勾稽時,部分地址資料不完整所致。但至少向兩個打來確認所在位置的單位說明解釋後,我個隔離七天裡,還是收到超25封的警告簡訊,雖然後面也都沒有警察再來確認,但不免還是會讓人感到困擾。5/17(二)💊【莫納皮拉韋】在家人的協助下拿到前一日門診的處方藥,止咳化痰藥是針對個人症狀,重點還是在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一人份藥物直接給一整罐40顆,每一人份的療程,參考疾管署的說明,每次服用800毫克(每顆膠囊200毫克,服用4顆),每日2次、連續服用5天,期間不能自行停藥,避免病毒清除率受影響。⚠️由於國內現在常用兩款抗病毒藥物都只有緊急授權,所以醫生開藥前頗為謹慎,一方面有告知Molnupiravir臨床經驗有限,使用後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先前使用時未曾通報的嚴重與非預期的不良事件外,同時也會確定患者自身的用藥意願,而不是領來放家裡當平安符的。(待續…)【延伸資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參考護師公會全聯會製作的懶人包:fb.com/7730624490344198(本文內容由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粉絲專頁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2-06-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腎友確診日記/剛打完第四劑…喉嚨不適竟確診!腹膜透析腎友確診,告訴你怎麼隔離怎麼視訊拿藥
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破萬例已超過一個月了。腹膜透析腎友雖然不必經常出入醫院,但由於疾病影響,免疫力較低,染疫及重症風險也比較高,因此需要加強疫苗接種。但目前的疫苗對於防止Omicron感染的效果比較差,主要在降低住院重症風險,因此就算腎友疫苗打好打滿,還是有確診的可能。這一陣子,相信許多腎友也都多少有著擔心可能染疫的不安情緒,因此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特別邀請一位熱心的確診腎友分享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註】作者確診日為5/14,相關資訊以最新公佈政策為準哦!--------------------------------------------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一前言:寫在個人7+7的最後一天,雖然國內疫情的近期發展已進入高原期,可能相較於10天前,許多中央地方不同調跟快速滾動修正,加上各種自主應變的資訊混亂,目前事發先後順序與隔離限制,應該大眾普遍認知清楚許多。但有鑑於腎友遇到需要考量的困難點,還是與一般民眾有所差距,本文以【腹膜透析患者】的確診歷程作為經驗分享,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們參考。5/13(五)腹膜回診醫院安排第四劑注射門診,加上周末預定至台南出差,週五中午抵達高雄,並於下午安排第四劑疫苗注射。結束後返家休息,晚上晚餐後開始略有畏寒、疲勞感,推測與疫苗作用有關,提早上機休息。5/14(六)09:00起床時尚未結束療程,但除了疫苗導致的身體微熱與注射部位輕微腫痛外,發現吞嚥口水喉嚨有奇怪的感覺,雖不至於腫痛,但就是覺得有明顯不正常,馬上確認疫苗的注射須知,同時綜合網路上可找到的資訊判斷,喉嚨不適可能與打疫苗無直接關係。當下還沒與機器分離,因此開始盤算到底要不要自行快篩確認。客觀條件:1.我自己一人住在自家四樓,父母住在三樓,目前也都沒與同住家人接觸。若真有萬一,家人也許在沒有被影響的狀況下,可以支援。2.有獨立的衛浴,萬一不幸確診,應該可以因應隔離。3.立刻檢查藥水庫存。→若可居家照護:使用機器庫存,安全→若不可居家照護,須集中檢疫或住院:手洗庫存,愛多尼爾略為不足,但利用2.5%,足以應變到透析主護上班日。4.這趟出來本來就是要連續9天差旅,換洗衣物、日常用藥、傷口護理的材料都有備足。5.工作安排:非常不安也完全未知,但若不篩,整天都用不安的心情在工作。但由於喉嚨的狀況,各方客觀資訊都顯示跟疫苗關係不大,若直接跨出門,首當其衝會是雙親。綜合考量下,決定執行快篩。10:30 快篩陽性馬上衝去把房門鎖上,避免雙親直接進房。由於在此之前,身邊沒有親友走過確診、隔離甚至是進入匡列的程序,完全不知道隔離天數怎麼算、領藥怎麼辦、哪天可以復工回去上班、移動能不能搭高鐵、洗腎者會不會強制移送去集中檢疫所隔離、還有腹膜透析門診剛好在下個星期怎麼辦…100個問題瞬間噴出,慌張了有一會兒。******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二這個時間點在假日,所以我沒辦法向透析主護尋求建議與協助,完全要靠自己應變。所以先想到同住雙親最少會經歷3+4,決定先跟家母聯繫。剛好正在外購物中的家母,在我簡短說明後,也隨即意識到會被關家裡3-7天,馬上把缺乏的物資一次購足後匆匆返家。再來,不確定感染來源,但前一天跟週五上午與太太確實有超過15分鐘無口罩的接觸,所以也聯繫在台北的太太,確定沒有症狀或不適後,立即做至少要3+4的準備,並且進行快篩(所幸為陰性)。接著聯繫工作主管,說明快篩陽性,下週外務差勤都必須應變。人事主管也希望透過隔離通知書來定義隔離的起迄時間。所以看起來,我必須先自行取得確診的事實,按現行規定(如有更新規定則以指揮中心公告為準),有【PCR確診】及【快篩陽+視訊門診透過醫生判斷後確診】,以上兩個途徑,會正式進入CDC隔離程序,也才會接到法傳系統要求填寫回報接觸者、以及後續的隔離通知書,告知隔離起訖日期、相關規定。本來以為可以用「快篩陽+視訊門診」的方式確診進而拿到隔離通知,甚至拿到處方藥。但無奈我用了政府狂推的「健康益友app」,實在找不到週六有營業且在我住處附近的診所,所以決定改尋求「PCR」這條路。接著開始找所在地高雄的車來速篩檢站資料,並且致電1999確認免預約,就把自己快篩陽的卡閘收進透明塑膠袋中,交代家人把和樓梯相通的門關好後,就自行驅車前往車來速。13:10抵達高雄車來速,由於正在下大雨,並沒有等太久,前後不到10分鐘就完成採檢返家休息。回到家之後,把家用車內部盡可能全面的酒精消毒後,關回房間裡才開始比較冷靜思考接下來的事情安排。當下具體症狀開始有些咳嗽,鼻水的症狀產生,額溫都在36.8-37.0徘徊。●居家生活部分:先交代家人,在門口打一張【小桌子】,餐點跟必需品都在這邊遞交。避免食器傳遞造成感染,盛裝餐點以【免洗餐盤、碗】為主,我在房間內清洗完畢後分類收納,解隔再處理。餐點以能吃飽為前提,【盡量不留廚餘跟剩菜】,若有,集中放【小袋子密封】暫時放在對外窗台。家裡沒有囤瓶裝水的習慣,所以飲用水準備一個【廣口水瓶】,有需要添加時,再電話通知家人拿水壺上來,直接【無接觸】倒入瓶中。由於房間空間充足,有把握垃圾不外出,替換衣物也都先集中收納在房內。●醫療需求部分:【新冠門診】推測除了症狀緩解用藥之外,洗腎患者可能會預先投放防重症藥物。但稍早爬文發現,腎臟功能不全的確診者會建議預先投放的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似乎不會是一般診所、藥局可以取得,所以我就決定以醫院視訊門診優先考量。剛好發現自己腹膜所屬院區在下周第一個上班日下午,還有可預約時段,馬上就掛好視訊門診。【腹膜透析門診】原訂在5/16(一)上午,由於去年三級警戒時,已嘗試使用視訊門診,所以就把自己的掛號改成視訊門診,並準備週一一早就跟主護先電話說明。關於新冠視訊門診部分,陸續爬文發現,門診時都會要求出示健保卡與陽性卡閘,心裡一驚想說下午驗PCR時已經在車來速丟棄,正當想再戳一劑之前,想到PCR陽性的通知,應該也可以作為確診依據,就決定靜待PCR結果。一個半天各種資訊的消化與應變及執行後,轉眼間已經接近傍晚,感覺在PCR結果出爐以前,已經沒有其他非現在做不可的事情,於是就快速盥洗,接上機器後把晚餐吃完,早早就寢休息了。(待續…)【延伸資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參考護師公會全聯會製作的懶人包:fb.com/7730624490344198(本文內容由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粉絲專頁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2-06-06 名人.精華區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
2021年初,持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車用晶片產能嚴重不足,許多知名國際汽車大廠陸續面臨減產或停工的困境,不僅影響產業成長及員工生計,甚至還減緩各國經濟復甦力道,美國當然也深受其害。美國拜登總統深感事態嚴重,2月24日簽署了美國供應鏈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America’s Supply Chains),要求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狄斯(BRIAN DEESE)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針對美國當前所遭遇的供應鏈問題,展開為期一百天的審查與檢討。2021年6月,他們就向拜登總統提出一份「建構彈性供應鏈,振興美國製造及促進廣泛成長」(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AND FOSTERING BROAD-BASED GROWTH)的250頁檢討報告,直指美國在四個關鍵領域出現嚴重漏洞,亟待補強。這四個關鍵領域分別是半導體製造和先進封測、高容量電動車電池、稀土等關鍵礦物和材料、藥品和活性藥物成分(APIs)。這份報告強調,更安全和更有彈性的供應鏈,對美國的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而加強美國關鍵產品的製造能力,招聘和培訓專業人力在國內生產關鍵產品,透過投資研發來減少供應鏈的脆弱性,並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合作加強集體供應鏈彈性,則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必要條件。就藥品和活性藥物成分這項而言,報告揭示藥品供應鏈是複雜的,全球性的,並且容易受到干擾的。保持藥品供應鏈安全、穩健且富有彈性,對於國家安全和美國經濟繁榮相當重要。一個強大而穩定的藥品供應鏈,至少具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能夠為美國市場製造高品質的產品;二是建立藥品多樣化的供應鏈,例如透過不同國家地區的製造商來增加供應管道;三是確保充分且有餘裕的供應鏈,比如每個產品及其前驅物都要有多個製造商,以確保供應無虞。換句話說,一個快速敏捷而足夠靈活的供應鏈,必須能隨時根據供需而改變數量和產品。然而,藥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彈性,受到市場因素的高度影響,導致美國近年來越來越依賴外國生產藥品、活性藥物成分及其關鍵起始材料(KSMs)。龐大的跨國供應鏈以及複雜的生產和分銷模式,都可能因為關鍵步驟的斷鏈,增加藥品短缺及中斷供應等嚴重後果的風險。過去 30 年來,過了專利期保護的學名藥市場(generic pharmaceutical market),占美國處方藥的90%,但受限於勞動力短缺,以及環境和職業規範等因素,製造成本逐年攀升,美國國內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競爭力,只好整併給越來越多的外包廠商,進而將其生產線移到勞動力和製造成本較低的國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面對此一事實,這份報告認為未來戰略有三,一是提高國內產能和加強國際合作,既可強化美國自己的供應鏈,也能增加美國合作夥伴供應鏈的彈性。若要提高美國藥品和原料藥的產能,必須要有針對性投資和財政激勵措施的混合組合,再加上更大的供應鏈透明度和更好的數據蒐集,才能研發出新的製造技術,進而達成目標。第二個戰略是建構應急能力,因為就算強化美國國內的生產量能,還是會發生一些無法預期的事;此外,與國際盟友建構新的供應鏈,往往要多年時間才見成果,可能緩不濟急,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危機出現時,能夠確保關鍵藥品不會短缺的應急能力。第三個戰略則是加強國際合作和夥伴關係。增加國內生產量能只是重振美國藥品供應鏈的一環,隨著競爭國家日益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必須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合作,開發安全、有彈性但不至於過度依賴的供應鏈,如此才能確保藥品和原料藥供應鏈的穩定與彈性,而這也將提供台灣生技製藥產業壯大發展的一個難得機會。更多台灣生醫創新學會文章:https://tibia.org.tw/
-
2022-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藥藥效較溫和?藥師:清冠一號有副作用 最好由醫師開立
自從2019年底發生COVID-19以來,全球皆受到疫情影響。台灣今年4月Omicron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數已破100萬例。為有效治療疾病、緩解症狀,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出「臺灣清冠一號」,用於治療無症狀與輕症者,隨著疫情增溫,各醫療院所的清冠一號供不應求,甚至不少未確診民眾購買作為防疫茶使用、囤積清冠一號。坊間也有宣稱療效等同清冠一號的產品,經查證卻發現內含不法添加物質,非但無法達到治療效果,還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清冠一號是由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所組成。根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指出,清冠一號具有多靶點的作用機轉,可以阻止病毒入侵細胞、在細胞內複製並可調控發炎反應,減少肺部的破壞,降低肺纖維化的發展。 由於清冠一號屬於醫師處方藥,患者應於確診後經由醫師看診,依患者病況與體質開立處方後使用。雖然許多民眾認為中藥比較天然,藥效較為溫和,然而清冠一號並非毫無副作用。由於藥性偏寒,部分確診患者在服用後可能會發生腹瀉、脹氣、腹痛等情形,因此更不適合未確診者在沒有醫師的指示下,囤貨作為防疫茶預防使用。因應疫情持續延燒,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共同設計「公費清冠一號動態查詢表」,供民眾上網查詢1391家中醫院所的清冠一號庫存量;衛福部也將增加授權的藥廠,提升產能供應確診者需求。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同時建議,中醫師可依患者臨床表現及備用的中藥品質進行劑量調整,依患者服用結果與中醫師討論後修正劑量。面對漫漫無期的疫情,民眾仍需小心謹慎,若因確診而有使用清冠一號的需求,建議須經由醫師看診評估後,根據個人病況與體質開立適當的用藥作為治療。若無醫師處方,切勿擅自到中藥房抓藥、私自取得清冠一號作為預防使用,或是購買來路不明藥品。更不要提早囤積不需要的藥品,將藥品保留給真正需要的病患使用。
-
2022-05-30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到底該不該吃藥?確診者服新冠抗病毒藥最擔心的幾個問題
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雖然早已達到人數上限5千人,但隨著確診者愈來愈多,社群裡的群友們依舊熱絡交流。有越來越多人關心如何取得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以及服用抗病毒藥物等相關問題。《元氣網》為大家整理社群內常見疑問。群友常見問題之一為取得口服抗病毒藥物需要符合什麼資格?事實上,兩款藥物皆為處方藥,需符合重症危險因子條件資格,且由醫師判定開立,不是每位確診者都能取得。再者,兩款藥物皆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應交由醫師給予最適當的建議。另一項群友常見問題,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後的實際感受。有服用抗病毒藥物的群友表示,自身在患病第二天因身體不適而打119送醫,在服用抗病毒藥物後,呼吸就恢復正常不再那麼喘,發燒和血氧的狀況也都有明顯好轉。【延伸閱讀】>>清冠一號還是口服抗病毒藥?確診者該用哪種藥緩解症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曾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應在發病五天內給藥,最好72小時內就給,符合65歲以上或高風險慢性病者都應盡早給藥,才能降低死亡率。在使用口服抗病毒藥後,會不會有副作用也是群友常見問題。有群友表示,自身皮膚有變黃的跡象。另外也有群友反映,服用抗病毒藥會讓嘴巴產生苦味,像含著苦瓜汁一樣,分泌的口水都是苦的,必須狂喝水或漱口才能恢復原有的味覺。群友的經驗也和日前一名染疫醫師服藥經驗雷同。高雄一名開業醫師分享自身確診經驗,因年逾65歲符合開立Paxlovid抗病毒藥物資格,他立即投藥,結果發現有輕微腹瀉、嘔吐症狀,味覺也麻麻苦苦,但無其他染疫後的嚴重不適症狀。【延伸閱讀】>>如果沒有重症相關危險因子 醫師會開立哪些藥?此外,也有群友發問有沒有確診孕婦服有抗病毒藥的經驗。實務上,懷孕婦女是否可適用Paxlovid,目前無臨床試驗資料可參考。歐美藥物管理機關與各醫學會指引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做出的建議並不一致,須個別考量用藥益處與未知風險。為提供臨床醫師裁量空間,專家會議決議將懷孕納入適用Paxlovid的重症風險因子,若臨床醫師評估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並獲同意後可使用。莫納皮拉韋則因藥物安全性考量,目前仍不建議孕婦使用。
-
2022-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後遺症嗎?中醫觀點:5成患者會出現這種病
自2019年爆發新冠疫情至今已進入第四年,從一開始的武漢病毒株到最新變異病毒株Omicron成為全球主流,病毒株不斷變身,傳染力更強,但在疫苗施打與自然免疫力普遍增強、治療藥物與照護方式進步下,重症與死亡率已明顯降低;無症狀及輕症患者增多。不過,隨之而來的疑問是:染疫後可能出現的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嗎?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有必要接受治療或追蹤觀察嗎?染疫後,long COVID是現代醫學的挑戰根據世界醫學權威雜誌《刺胳針》(LANCET)曾於2021年8月28日報導指出,long COVID是現代醫學的頭號挑戰。而於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所公佈的臨床定義,long COVID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且通常會在染疫後三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這些症狀中,又以極度疲倦、胸悶、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最為常見,但個人的症狀與嚴重程度會和個人疾病史有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副教授就提醒,若染疫後三個月出現有稍微喘的現象,可以找中西醫治療,但也無須過度緊張、不用急著擠到急診求診,中醫或西醫(胸腔內科、心臟科、或家醫科等)都會依照病情的輕重程度,給予最適宜的治療。中醫觀點:染疫後對健康的影響程度不一中醫將流行性傳染疾病稱為「外感時疫」,陳麒方說,隨著新冠疫情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流行與轉變,會有不同的病理特性。「若依據毒性強弱與人體正氣(免疫)反應,一旦染疫無論是從輕症到中、重症,會有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現。」通常,輕症會出現疲憊、低熱(稍微發燒);中症會有咽喉乾痛、鼻塞、流鼻涕、喘促其他下呼吸道症狀;重症則是呼吸衰竭甚至到嚴重感染的敗血症症狀。他進一步解釋,Omicron病毒株因為多數狀況發生在上呼吸道,所以醫學上稱為輕症,但這波輕症會很不舒服,有時會伴有腸胃道症狀。等到轉變成下呼吸道感染時就變成肺炎,「中症若出現喘的症狀,會需要戴氧氣罩,現行治療為施打瑞德西韋;若演變到呼吸衰竭需要插管的重症,即需由醫院專責照顧。」至於染疫後無症狀者,從目前國際上的研究顯示,染疫卻無症狀者(意指身上存有病毒者)中,約有一半的人會出現long COVID,也就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後遺症,如有明顯的肺活量變差、易喘、肺部組織輕微纖維化、心臟瓣膜損傷等等,因此,所有除了任何可能的症狀治療外,也需要密切追蹤觀察,以預防後遺症的產生。陳麒方表示,從今本《內經》生理模型上來看,女性約莫21至42歲、男性約莫24至48歲,這群人因為正氣(免疫力較好)旺,若沒有慢性病,即使是染疫若無症狀,事實上是可以不用特別治療的,「但是除了這族群之外的染疫者,若染疫當下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再過約兩、三個月左右,出現有疲憊、喘等症狀時,就要特別注意了。」 清冠一號如何用才正確?目前國內對於新冠染疫後的治療,除了政府採購的兩種口服藥物(輝瑞的 Paxlovid 、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與針劑藥物(瑞德西韋)外,還有國內自行研發的清冠一號,是目前討論度最高的四種藥物。大家或許都知道前三種藥物是屬於處方藥,必須經過醫師診斷後才可使用,唯獨對中藥清冠一號的服用方式存有疑慮,甚至坊間還有不少民眾以團購清冠當作預防保養使用的族群。對此,陳麒方慎重澄清:「清冠一號並非預防保健使用。」他指出,中醫診療是「生了病的人」、西醫是處理「人所生的病」,兩者鎖定的目標不同,臨床模式也不大一樣。「在國內目前衛生福利部所公告的輕症確診,於中醫診斷發病當下是屬於熱性病體質的人,是可以使用當作參考藥品(衛部中字第1111860617號函說明清冠一號非預防藥)。」在臨床門診治療上,無論是大人、小孩,處方劑量、品項也會有所不同,實在不能輕率自行服用。其實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是從《傷寒論》、《千金方》、《溫疫論》所記載的古方來化解疫毒,針對疾病證候(Syndromes)來對症下藥,可使用的藥方很多,還包括柴胡解毒湯、敗毒散、銀翹散、麻杏石甘湯、麥門冬湯、白虎湯或青龍湯系列等都有可能。對於清冠一號的使用時機,陳麒方說,一般必須等到醫師看診確認後再使用最好,不過臨床上有遇過特殊情況,像是有個病友在快篩陽性、在等待預約PCR檢測前,就先由中醫師介入視訊看診,「在中醫師及時給予適合當下證候的處方後,隔天PCR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他解釋,中醫可以在發病前針對體質給予保健用藥,尤其在症狀還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下,是有機會在第一時間給予治療並紓緩不適症狀的。染疫後的保健之道在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染病人數超過五億,在未知染疫後可能對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之際,仍應該小心保護自己不受感染;倘若不幸染疫,也要尋找合格的醫療院所開立適合的處方。陳麒方建議,從中醫觀點看養生,要謹守少食、多喝水、多運動、少憂慮、睡好、適度放鬆等。「病毒不可怕,過度的恐懼反而糟糕。」他提醒,網路流傳常喝清冠或某些飲品可以提升抵抗力,但從學理來說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否則若偏性太過(太寒或太熱),喝了容易腹瀉反而讓氣更虛弱、自身免疫變差,病毒更容易找上門。若民眾擔心疫情嚴重不想出門,也可以透過視訊遠距醫療的方式,請醫師幫忙判斷適合用什麼藥物,簡單又方便。此外,平日則要注重清潔,選擇合適的醫療模式,切勿亂服保健品,反而阻礙身體氣血運行,勞財又傷身,就不是你我所樂見的了!延伸閱讀: 。買不到清冠一號沒關係!亞東醫院中醫師教你對5症狀來下藥,有效縮短病程 。兒童染疫恐留後遺症! 美兒科協會列「長新冠11症狀」:注意力不集中、疲倦都在內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李眉蓁確診出關願分享剩餘清冠一號 陳其邁:這不是養生茶
國民黨議員李眉蓁確診後出關今天到議會出席總質詢,她提到,要把沒吃完的清冠一號留給之後有需要的確診長輩服用,陳其邁在議會答詢說,清冠一號是處方藥用藥由醫生開立,不能直接轉給親友用。陳其邁下午在防疫會議記者會再度回應此事,強調「清冠一號不是養生茶,不能這樣做」,打臉李眉蓁。陳其邁表示,這不可以,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要由醫師開立處方才能用,「這不是養生茶!」對於陳其邁的說法,李眉蓁說,她在確診3天後才拿到清冠一號,當時症狀已有緩解,因此藥沒用完。她今天質詢點出此事,是想反映確診者可能很多人最痛苦的前3天還拿不到有效的藥,才會說,擔心家人確診若遇到類似情處境,她就能把手邊的清冠一號給家人服用,她想反映的是,對確診者給藥流程處置偏慢的問題,請市長正視這件事。台灣基進鳳山區市議員參選人李雨蓁也在臉書說,李眉蓁今天總質詢開頭還說要把自己的清冠一號留著分享給親朋好友,被陳其邁市長以醫生專業打臉,清冠一號為處方藥,必須經過醫生開藥才可使用,李眉蓁竟在議會殿堂公然宣傳違法醫療行為。
-
2022-05-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前列腺疾病」。一位深愛丈夫的妻子寫出病人罹患前列腺疾病的痛苦以及手術前後的諸多憂心與經驗,一位泌尿科主治醫師與一位資深護理師應邀以醫學上的看法回應。透過這種醫病雙方分享病人與家屬所感受到的病痛,以及醫療團隊對疾病的知識與看法,希望可以使雙方跨過醫病之間的籓籬,達到更上一層樓的醫病關係,這正是「醫病平台」所追求的目標。在此我們特別感謝這位關愛夫婿的女士寫出這麽感人的文章,以及一位不願具名的醫學中心泌尿部主任的用心安排,使本週「醫病平台」得以提供美好的醫病溝通。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有更多的病人或家屬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聲,幫忙醫療團隊了解病家的需求,而能提供更有品質的服務。年過六十的先生,近年來飽受排尿不順的困擾,讓他坐立不安,生活不便,不敢搭長途車出遠門,因為怕途中如廁不便,為自己及家人帶來麻煩。看他個子高高、頭好壯壯,對於就醫這件事,卻非常忌諱與卻步,他心裡其實充滿著一些未知的恐懼,就是因為從未經歷過,對醫療內容的不了解,才造就了他裹足不前,一直拖延的原因。前年開始,他的小便狀況就層出不窮,晚上更沒辦法一覺到天明,只要有尿意,他就無法入睡,但每次尿量卻很少,一個晚上要起床上廁所好幾次,中斷睡眠讓他每天精神都呈現不佳的狀態,他去看醫生,跟醫生訴說病情時都避重就輕,所以醫生也只針對他自述的病情開慢性處方藥品讓他服用,但效果卻越來越有限。最嚴重的是去年我們家族旅行,當回程開上高速公路,原本預劃一小時就能從宜蘭抵達台北大伯家,卻因為塞車而延誤了兩小時,那時先生尿急無法忍耐,神情焦急又難耐,塞在車陣裡動彈不得的我們也幫不上忙,還好是小姑開車,車上都是我們自家人,又剛好有個保特瓶,就靈機一動,提瓶上陣,讓他自解「人生之最急」,才解除警報。那次慘痛的經驗之後,我們就很少安排遠行的旅程,因為老公上廁所是很大的問題,惟有待在家中,才能免受這種無以預計狀況的困擾。但是近半年來即使他都在家,也不能擺脫頻尿與尿急之苦,犬其每天晚上,起床如廁的次數越來越多次,睡眠品質低下,有時候還站了老半天,小便只是滴滴答答的,還尿不出來,對於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我和家人苦口婆心的規勸之下,他終於下定決心去面對問題,去解決他的心腹大患—攝護腺肥大手術的問題。他向這幾年一直幫他開處方簽的醫生表明他的身體症狀,不過為他看診的這位醫生表明他沒有專精這個科別的手術,所以他將老公轉介給學有專精的醫生看診。重新轉介給另一位專精於攝護腺肥大手術醫生時,老公說因為不熟悉,所以他的心裡很忐忑,後來前往這位醫生的門診看診之後,醫生給他的感覺是:「醫術專業,講解清楚,態度和善,是值得把身體交給他的醫生。」所以後來醫生幫他安排的各項檢查,他都遵從醫囑,依時接受診察,老公跟醫生說:「我的解尿問題很嚴重,是否可以施行攝護腺肥大手術刮除手術?」,醫生回以:「不是每一個攝護腺肥大的人,都必須要接受手術,我們先做一些檢查,等到檢查報告出來,我們觀察肥大的狀況,再來決定要不要進行刮除手術。」今年2月中,老公經由抽血、驗尿、照X光各項檢查,大部分檢查都正常,惟有攝護腺PSA數值為6.4,比起四年前驗出的數字2.7,增加了許多,而且數值在4以上的人,醫生就會安排病患做一次切片手術,以釐清內含細胞良性或惡性,做為要進行何種手術之依據。一聽到「切片」這兩個字,我和家人都驚心動魄、恐懼不已,因為十多年前媽媽罹乳癌時,就是在切片中得知是惡性細胞,所以那天聽到老公轉述醫生的決議,我好像有種「走到人生盡頭,將無依無靠」的感覺出現,我還在我們家人的賴群組裡跟老公說:「那我們怎麼辦?」那天的我,心情跌落到谷底,雖然在上班,卻心不在焉,心裡的負面情緒不斷地在升高,不好的念頭一直在我腦海裡盤旋不去,直到下班回家,老公跟我說:「某某學長罹攝護腺癌,他跟我說這個病就把它當作是慢性病,存活率是很高的,所以不用太恐懼,況且我也還不一定是惡性的啊!」聽到他轉述學長的現身說法及案例說明,我一顆不安的心,才慢慢回復平靜,當天晚上才能安穩入睡,一覺到天明。 之後,老公依時做了切片檢查,我們全家還陪同他前往醫院,以實際的行動支持他,陪伴他,讓他心裡有支持的力量,面對任何事情不恐懼。不過切片過後,在等待他下回門診看報告的兩週的時間裡,我的心裡很煎熬,深怕驗出來的是不好的東西。還好老天爺厚愛,回診時聽到醫生跟他說他的組織切片都是良性的,我們才又有重生的感覺出現。檢查的結果是良性的,我們家人才放下不安的情緒,我跟老公說:「你就勇敢地去接受人生迎面而來的試煉,勇於面對它,而且要信任醫生,當你把身體交給這位醫生時,你要相信他會把你的病症做有效及安全的處理,然後凡事就會依你所想,美好的結果就會呈現在眼前。」聽了我的話之後的他真的就像提槍上陣的勇士,不管多麼艱難,他都有信心會去完成它,配合醫生治療,打倒長期以來危害身體的障礙物。醫生端視先生的切片檢查結果後,跟先生講解病情及未來手術的流程,並給了一個手術日期,請護理師列印一些術前需知給先生,就決定了後續的相關作業,譬如說術前前三天要和陪病者去醫院做新冠病毒的PCR檢驗,手術日期要報到及自費的事項等等,讓老公和家人都清楚明瞭,並依照這些程序去做該做的事。老公準備接受手術的那段時間,因為疫情尚嚴峻,醫院規定只能一人陪病,所以大兒子就自告奮勇請假入院陪病,當他們的PCR檢驗通知是陰性,我們就把要住院的物品整理好,送他們到醫院迎接挑戰。手術當天,我們一家四口都請假在手術室外待命,看著護理人員推著躺在病床上的先生進入手術室,我跟老公說:「相信醫生,順利平安。」接著就是長時間的等待,我們只能在家屬等候區從電視螢幕看到一連串的名字並寫著「等待中、手術中及恢復室」,什麼事也無法做,一直到老公的名字出現在恢復室那個區塊,我才放下心來。當護理人員推著完成手術的老公出現,我們都感動不已,感謝老天與醫生。根據住院三天就出院的老公口述,他說:「人還是不要生病,因為當你躺在手術台上無法動彈,身體任人宰割及完成手術身上掛著尿袋什麼事都無法做的時刻,你就會發現健康是無價的。我真的很感恩我的主治醫師,如果不是他的仔細縝密及精湛的醫術治療,我的病症困擾沒有那麼快解除,出院後的我雖然晚上睡覺還是會起來上廁所,但那種無比順暢感與之前的尿尿障礙,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了,我非常感謝陳醫師,也感謝你們這段期間的支持與照顧,以後我會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要再讓你們擔心了。」「不避戰,不怕面對挑戰,因為戰勝危害身體的因子後,換來的就是開展無礙的人生」,這是我從老公的言談之間,體會到「預防勝於治療,有病就儘速接受治療」的道理,現在看到他的生活恢復正常,不再受尿尿障礙之苦,我們也開心不已,幸福無比。
-
2022-05-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 國外卻是稀鬆平常的保健品?
《端傳媒》記者王小姐2022-5-16寄來臉書簡訊:【因近期收到許多讀者關心「清冠一號」的討論,我也看過您針對清冠一號提出質疑所撰的文章《為什麼唯獨台灣買不到》,因此想請教您更多相關的想法。以下爲我們簡要列出的訪綱:1.您曾在文章質疑中醫藥研究所發表的論文中關於治癒的問題,可以再多請教您這部分的想法?2.清冠一號在台灣為處方藥,需要醫師開立,同時卻銷往國外。請您再多談談這部分?台灣有其他的藥物是這麼做的嗎?3.您如何看待政府推廣這款藥物?4.由於目前供藥不足,確診數又高,民眾有恐慌心態,找藥房配藥,或有醫療院所以自費方式販售,對此,您的看法是?(註:我已接受採訪,所以就不在這裡重複回答這些提問)】我是在一年前的今天(2021-5-19)發表清冠一號:世界熱銷,唯獨台灣買不到,關鍵在於模糊隱晦,所以,在答應接受採訪之前,有必要看看有沒有新的資料。結果,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是在台灣外交部的網站看到新資料。這份新資料是2022-4-25發表在外交部網站的A TCM Prescription for Covid: Taiwan’s NRICM101,而它的中文版是中藥抗疫藥方:台灣清冠一號。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清冠一號是全球率先合法行銷50多個國家的中藥製劑。清冠一號先在海外販售,並且從海外紅回台灣的原因,是因為2020年初台灣防疫做得好,疫情不嚴重,在國內派不上用場。與西藥相比,清冠一號價格平易,兼具多靶點治療之功效,提供全球抗疫更安心的解方。2021年年底變種病毒Delta、Omicron肆虐時,還有海外台灣人在群組廣為傳播,連Amazon電商也可以買到。2.清冠一號能在歐美拿到銷售許可,歸功於所長蘇奕彰一開始就刪掉國外法規禁止的藥材,像麻黃與細辛,讓清冠一號得以打入全球抗疫藥物市場;反觀中國的「清肺排毒湯」含有麻黃,因此只能私下流通。蘇奕彰說:「起初我很猶豫要不要拿掉石膏,因為石膏治療發炎性的病人,從臨床與基礎研究均已確認對敗血病患很有效,但因為屬礦物類,影響到品質控制,最後決定刪去。」3.為了提高外國人對中藥的接受程度,順天堂把清冠一號做成即溶包,並且加強薄荷清涼的香味與口感,或是建議服用時加入蜂蜜,希望達到良藥可口的目的。但對染疫的患者來說,最重要不是好吃,而是有效。以順天堂為例,截至2022年1月底已經行銷至55個國家,賣出十萬盒,華人佔六成,連友邦國家史瓦帝尼國王也是清冠一號的受惠者。從這幾三點就可看出:1.為了達到行銷國外的目的,清冠一號的藥方是被修改過的。也就是說,行銷比療效更重要。2.清冠一號在台灣是嚴格管控的處方藥,但在國外卻只是稀鬆平常的保健飲料。更讓人吃驚的是,儘管是以保健飲料行銷,卻又違法聲稱有效。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清冠一號具有療效。不管有效沒效,我在一年前發表的文章裡就有說,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柯富揚叫民眾不可以到藥房、網路、其他通路取藥,以免誤服不當藥物而受害。那,請問,海外台灣僑民,甚至史瓦帝尼國王,就不會誤服不當藥物而受害嗎?原文:清冠一號:國內嚴管,國外強推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近期台灣本土新冠病毒疫情持續高燒,由台灣中醫團隊與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研製出的「清冠一號(NRICM101)」頻繁登上新聞版面,究竟清冠一號是什麼呢?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以下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來告訴你吧!清冠一號是什麼?相信大家近期對「清冠一號」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它是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指出,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無症狀帶原者與初發作症狀者。按照法規規定,清冠一號是屬於中醫師的「處方用藥」,供確診者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症狀,需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及評估才可以使用,且由於處方裡的十幾味藥材中,有幾味是沒有列在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的,所以清冠一號在台灣沒辦法被認定為「食品」,而是「中醫師處方藥」,因此民眾不能自行抓藥煎服,而且如果有中藥行自行販售清冠一號的處方給民眾也是會有違法問題的喔!藥品?食品?差在哪裡?前面提到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屬於「藥品」而非「食品」,這兩者差在哪裡呢?其實無論是用途、還是給予使用的族群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喔!【藥品】「藥品」分為處方藥品、指示藥品、成藥,共有三種等級。就像電視節目會有分級一樣,藥品也有依據它的管制程度作分級。1.處方藥品:「限制級」藥品。只有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民眾再拿著處方箋去藥局才能拿到的藥,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藥局是不能販賣處方藥的。例如:血糖藥、血壓藥。2.指示藥品:「輔導級」藥品。可以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輔導一般民眾使用,購買時也不需要處方箋。例如:止痛藥、胃藥。3.成藥:「普遍級」藥品。人人都可以購買使用。例如:綠油精、萬金油。依照「藥事法」管理規定,藥品是針對症狀或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具有醫療功效,須要在產品包裝上標示藥品許可證字號,例如:「衛署(部)藥製字第○○○○○○號」等,且開發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臨床案例和數據去證實藥物的療效,再經過重重審查才能取得藥證並上市,通常在台灣一顆新的藥品從研發、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到審核通過、生產製造及上市至少需要耗費5~10年的時間。雖然耗時但是更能確保藥品的品質及成效。另外,藥品通常會有一些副作用,所以通常不適合大量使用或作為保健目的的長期使用。【食品】我們最常聽到的「保健食品」其實是歸類在一般食品的喔!例如:葉黃素、膠原蛋白、益生菌、膳食纖維等,它不是藥品,不能宣稱療效、也不是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但可以補充每日的營養缺失或機能性成分以幫助調整體質,且較沒有副作用和毒性,所以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長期食用對人體幾乎是沒有危害的。而能夠做成「食品」的原料其實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法規規定,每一個出產的食品,廠商都必須確認過裡面的成分是可以使用的食品原料才能合法。食品原料可分為:一般傳統食材、可供食品使用原料、非傳統性食品原料、可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食品添加物及其他,若製成品中有成分是不在上述表列中的原料,就不可以稱為「食品」。所以「清冠一號」無法稱為食品,就是因為裡面所含的部分藥材不在上述的食品原料範圍裡喔!「冠清一號」的假消息!看完前面的介紹,大家應該有比較清楚「藥品」和「食品」的差別了吧!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裡,科技的方便同時有可能也導致錯誤資訊的傳遞更為頻繁。像「清冠一號」就有「冠清一號」的「假藥品」出現,在政府還沒有開放清冠一號使用前,就有許多流傳在網路、訊息間的「假消息」,惡意將名稱改為「冠清一號」,並隨意拼湊網路及新聞的內容,假傳處方及販售地點,告知民眾可至中藥行自行抓藥煎服,每日服用就有「預防新冠病毒及日常保養」的功效。衛福部見狀也趕緊公布此假的處方跟國內中醫團隊所研發的「清冠一號」根本不同,且假藥品內所含的「生石灰」,具強烈腐蝕性,不屬於中藥;而「生附子」則為毒劇藥,若誤食將嚴重影響健康。而且真正的處方藥「清冠一號」是必須在中醫師的處方下才能使用的「藥品」,目的在治療疾病而非日常保養及預防,所以並沒有日常服用就能強身體健的功能喔!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應該對於食品及藥品的差異有更多的了解!有購買需求時一定要看清楚是「食品」還是「藥品」,而若真的有身體上的不適,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協助,不要擅自購買藥品及保健食品而延誤就醫。而在這疫情緊繃的時期,大眾的恐慌造成假消息的傳播更加氾濫,唯有當個具有辨別能力的閱聽人,多方查證消息來源、不隨意相信與傳播來路不明的訊息及文章,才能保持安穩的心度過這次疫情!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5-20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雖然早已達到人數上限5千人,但確診者愈來愈多,這些日子裡,社群裡的群友們依舊熱絡交流。在每天數不盡的聊天訊息裡,喉嚨症狀方面的相關討論最多,《元氣網》也整理關於輕症確診喉嚨不適該如何緩解,在確診者、醫師、護理師…等眾多建議中都提到,「多喝水」是最必須及有效的方式。輕症確診有哪些症狀,之前整理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確診過來人提到的居家照護感染者,最常見十大症狀有:1.喉嚨痛、乾癢2.咳嗽、有痰、聲音沙啞3.頭痛、肌肉痠痛4.鼻塞、流鼻水5.腹瀉、腹痛6.發燒7.心悸、胸悶8.皮膚紅疹、蕁麻疹9.會喘、呼吸困難10.心情鬱悶【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而在這些日子裡,社群裡的群友們依舊熱絡交流,在每天數不盡的聊天訊息裡,我們試著搜尋一些關鍵字找出大家最關心的重點,關於症狀的部份,輕症確診者在喉嚨方面的相關討論最多,其次為發燒,再者就是咳嗽與痰的問題了。(以下數字為關鍵字搜尋數:以5/17、5/18的群友討論內容為計算標的).喉嚨:1000.喉嚨痛:463.發燒:797.痰:581.咳嗽:587.鼻塞:235.頭痛:218.喘:216.胸悶:200.拉肚子:158.腹瀉:63.流鼻水:80魏崢分享:多喝水、吃滑潤食物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是Omicron輕症確診者,喉嚨疼得連喝水都不能。他分享身經驗指出,要有足夠水份才能化痰,或是吃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例如木瓜牛奶、豆花,喉嚨嚴重發炎者使用Celebrex、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延伸閱讀】>>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群友分享:喝水、吃冰、枇朳膏社群裡最被推薦的自療方法就是多喝水,有確診者大推說,對應喉嚨痛一定要「多喝水,一定要喝很大量,我後來痛到喝不了水很後悔」。有些人則苦於嘴破,過來人建議多吃維他命B或C,也可用蜂膠。也有病友分享說,吃冰對喉嚨痛有緩解奇效。至於咳嗽解方,中西化痰藥都有人推薦,也有人說傳統中藥枇朳膏有用,「一天三次, 也比較舒暢」。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也指出,喉嚨痛到無法吞嚥或有口腔潰瘍,可用鼻噴劑局部止痛、緩解喉嚨不適,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不過居家常備用來舒緩喉嚨痛的枇杷膏,則要注意避免泡給周歲內的寶寶飲用。營養師飲食建議咳嗽或喉嚨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補充維生素A跟D來強化黏膜健康,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鮭魚等都是很適合的食物選擇。❶維生素A:強化黏膜健康,幫助提升免疫功能。食物選擇: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芒果奶昔、番茄炒蛋、番茄濃湯、南瓜濃湯、百香果優格、香瓜、紅肉李、地瓜。❷維生素D:提供連接呼吸道細胞間緊密相連區域的營養,保護呼吸道。食物選擇:鮭魚、蛋黃、乾香菇、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建議可在窗邊曬太陽補充。喉嚨痛8大緩解良方此外,外媒《healthline》也針對常見的喉嚨痛症狀做解析,指出喉嚨痛可能是COVID-19的早期症狀,在30歲以下的人中更常見。報導最後也提出以下幾個緩解的方法:1.多喝水以保持水分。2.溫熱的茶湯,如肉湯或蜂蜜茶,可能有助於緩解喉嚨刺激和疼痛。3.嘗試用鹽水漱口,以幫助減輕喉嚨痛。4.吃潤喉糖或硬糖:通過刺激唾液分泌來幫助保持喉嚨濕潤。5.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中的水分。6.熱水淋浴也可能有助於緩解喉嚨發炎。7.多休息:幫助身體的免疫系統抵抗感染。8.考慮使用非處方藥來緩解疼痛。參考資料:.《healthline》: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ore-throat-coronavirus.《prevention》: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a20500381/sore-throat-remedies/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清冠一號非必備 7面向從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
這幾星期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全台,「清冠一號」成了大家閒話家常的關鍵字,許多人誤以為吃了能夠預防染疫、提高免疫力,因此到處詢問哪邊可以購買、哪邊看診後醫師可以開立‧‧‧這邊來告訴大家真相是: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需由中醫師診斷臨床症狀後開立,做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所使用;再者,清冠一號藥性偏寒涼,健康的人吃了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上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還有可能降低自身免疫力,因此也不是用來預防使用。接下來教大家七大方式來提升抵抗力,這些適合每一個人,不管是健康的你、輕微感冒的你、或是確診的你,一開始可以每天挑選至少三個類別去嘗試,慢慢地變成習慣後,可以再增加去實踐!那當然在疫情期間,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一、保健食品:1.Vitamin C2.接骨木莓3.牛樟芝二、中藥茶飲:這邊提供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可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注意事項: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三、飲食:1.盡可能每天均衡飲食,攝取此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選擇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3.減少使用含糖分的調味料,如海鮮醬、蠔油、茄汁等4.減少食用油炸類、炭烤類餐食四、穴道按摩:按摩此三穴道可調理脾胃、補氣注陽、扶正祛邪,增加抵抗力1.足三里:膝蓋外側下方3吋位置2.關元穴:肚臍下方3吋位置3.湧泉穴:腳底板前1/3處五、生活習慣:1.每天至少補充2000c.c.水分2.保持充足睡眠(7-9小時)六、運動: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達到一星期至少三次,可選擇有氧與肌力間隔,舉例來說星期一(有氧)、三(肌力)、五(有氧)運動。1.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條繩2.肌力訓練:深蹲、棒式七、放鬆身心:1.泡澡、泡腳2.冥想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感染Omicron輕症,喉嚨疼得連喝水都不能。魏崢心中所念仍是病患,簡訊中分享個人三大經驗,要有足夠水份才能化痰,或是吃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例如木瓜牛奶、豆花,退燒止痛首用Depyritin,喉嚨嚴重發炎者使用Celebrex、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其中Depyritin得百立寧是退燒止痛藥物、Celebrex希樂葆屬於非固醇類抗發炎劑、Brown mixture則是常見的甘草止咳水。其中處方藥仍要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民眾不應自行使用。簡訊中提及,「因為omicron病毒非常容易傳染,最近員工很多染疫,我也不例外,雖然多是輕症,但有時候也非常不舒服。生病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三大重點是:1. 水分供應充足,2. 藥物使用無虞,3. 充分的營養補充。」簡訊中說明,以上三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就有些困難了。這次感染比較特殊的症狀是喉嚨發炎,痛到連喝水都不行,在此提供一些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1. 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木瓜牛奶(少糖)、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不要太鹹)、白煮蛋蛋白、橄欖油或苦茶油等。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2. 藥物: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本院名稱depyritin),每天不要超過五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因此對喉嚨嚴重發炎者,celebrex 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每天不要超過兩顆。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若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是有呼吸困難的情形,請馬上來掛急診。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地渡過這次的疫情。」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比較營養?【以下內容出自2014-09-23元氣周報】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塊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2歲確診男童不停轉院不治 羅一鈞:將檢討加速轉院
基隆市2歲林姓確診男童13日晚上高燒42.4度,問了五家醫院都難收治,最後轉送榮總仍不治死亡。不過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醫院急診強調並沒有等待而延誤或沒治療的情況,將了解細節是否可加速或是多掌握轉院資訊,將再與衛生局和醫院討論。該名兩歲幼童5月12日PCR採檢陽性,13日晚間高燒不退。家人帶他前往基隆醫院求診,希望安排住院,因部基沒有兒科加護病房,無法收治,詢問基隆長庚醫院,因男童屬重症個案,建議送往台北醫學中心救治。衛生局協助調度病床,台北內湖三總、台大、馬偕都沒有病房,最後聯絡到台北榮總可收治,但送北榮後仍告不治。指揮中心被問及此事,花了許多時間說明。羅一鈞表示,該名男童接觸過非家人照顧者確診,5月12日下午家屬帶到部立基隆醫院急診,在家已經快篩陽,有鼻塞、流鼻水、喉嚨痛,體溫36.5度、血氧都正常。羅一鈞說,PCR採檢後開立處方藥回家休息,隔天收到陽性通知。5月13日該名男童發燒、抽蓄、活動力不佳,晚間再次由家人通知119送到基隆醫院急診,檢傷時間為7時43分,發現體溫最高42.4度、呼吸快脈搏過速,安排小兒感染專科醫師到急診會診,懷疑病毒性腦炎,安排轉院。羅一鈞說,聯繫基隆衛生局協助詢問可收治兒童重症的醫院,包括基隆長庚、三總、台大、馬偕都是因為床位少或沒有病床,因而轉到北榮。約晚上11時56分安排救護車和特別護理師到北榮,中間一直給予點滴、抗生素、抗抽蓄等藥物治療,凌晨2時轉至北榮,進行後續處置和救治,但不幸在8時許過世。死因初步為新冠感染合併腦炎和多重器官衰竭,尚未通報審查,完成病歷摘要收集和死亡診斷書審查後將列入每天死亡個案。羅一鈞表示,說出時序是要說明整個安排,確實基隆市衛生局很努力用自己的專責醫院轉診平台一家一家問,衛福部醫事司REMOC有區域轉診調度平台,但細節是否可加速或是多掌握一些轉院資訊會在跟衛生局和醫院討論。兒科重症網絡仍在運作中,台北區有六張兒童專責ICU病床,當時確實在這名小孩轉院成功的醫院中,會檢討未來轉院是否還有可以加速的地方。羅一鈞也表示,醫事司都有每天掌握專責病床數量,兒童網絡裡面專責病房有221張空床,北部各大醫院都有2位數以上空床,除了住在兒童專責病床也可使用用混和型專責病床,家人一起確診就爸媽小孩一起住專責病室。全國有3089張混合專責病床,專責加護病房北部還有6空床、369混合空床。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本文撰寫日期為2022/5/15,近期政策變動快速,請以官方資訊為準。本週快70歲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爸媽染疫,我自己幫跑確診-視訊看診-藥局領公費藥輝瑞口服藥&清冠一號後,覺得流程的確有複雜……因此寫文章整理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尤其,65歲以上、失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屬於高風險病人,輕症階段就可以申請「公費」輝瑞口服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需要在發病後五天內服藥,這個還有好多符合資格的人不知道啊!家人有高風險因子的真的建議預先了解,以免像我碰到後一團混亂。年近七十、有中風病史的爸爸跟媽媽本週 COVID-19 快篩 / PCR陽性,在兩天內幫他們分別拿了居家照護的中西藥,把經驗整理下來,寫得趕,若有文句資訊誤差請見諒。感染 COVID-19 後若症狀尚不嚴重,多數人都是居家照護,但即使打過三劑疫苗,居家照護不表示你只能在家量體溫/血氧、吃感冒症狀藥、變嚴重了再送醫。COVID-19 陽性居家照護階段,衛福部有提供兩款口服藥物(Paxlovid西藥;清冠一號中藥),這兩款藥都是給輕症患者,「預防」變成中重症 ── 也因此,當知道是陽性後,尤其是長輩或高風險族群(ex.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雖然輕症在家,目標應該要是盡速取得並服用這兩款藥物。尤其,依 TFDA 用藥說明 Paxlovid 只適用「發病5天內」的病人;美國 CDC 建議也是5天內但要盡快(as soon as possible and must begin within 5 days of when your symptoms start)── 因此症狀出現後,就是跟時間賽跑,盡快快篩、確定陽性後盡快取得藥物。綜合比較兩款藥物,都是處方藥,都要經過看診拿到醫師處方箋才能取得:可以看出來,較嚴格的是西藥 Paxlovid ,一定要符合 14 類風險 + 確診才能拿;清冠一號相對寬,需要確診但沒有明文的 14 類風險限制。以我跟家人的考量,因為療效的學術證據前者較多,因此我們的想法是:符合 14 類風險,就請盡快申請 Paxlovid;不符合14類風險,再申請清冠一號。以我家為例,爸爸 68 歲且中風過符合 14 類身分服 Paxlovid,媽媽未滿 65 歲不符 14 類服中藥。以下分享取得 Paxlovid 藥物的步驟:●【STEP 1:確認是否符合限制(是否有可領 Paxlovid 的14類風險因子)】●【STEP 2:取得確診身分】●【STEP 3:預約視訊看診】●【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BONUS說明:若無法取得 Paxlovid,申請清冠一號的方式;以及,若無法取得 Paxlovid、清冠一號,坊間常稱的自費「清冠一號水藥」是什麼?】【STEP 1:確認是否符合14類限制】請看《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二、適用條件」, 12 歲以上、體重 40kg 以上、發病五天內,且必須符合 14 類條件之一:最常符合的應該是年齡,只要65歲以上就符合資格了!另外有關孕婦,依領用方案P10因目前沒有孕婦臨床資料,必須是醫師判斷效益>風險、病人同意,才可服用 Paxlovid。【STEP 2:取得確診身分】因為Paxlovid需在發病五天內服用,盡快取得確診身分是非常重要的。請留意,自己做完快篩陽性並不算確診,依目前官方規定,以下兩種方式才算確診:●方式一:去做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可以從疾管署地圖找社區篩檢站預約PCR)●方式二:如果你已經快篩陽,而且你本來就是(A)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正在3+4天的居家隔離/自主防疫 或(B)入境7天內居家檢疫中 ── 只有這兩種情況才不用PCR,可透過視訊看診,拿陽性快篩給醫師遠端確認,取得確診身分。(註:病人不會視訊看診的話,可由家人去實體診所幫確認確診)也因此,如果你是家中第一個快篩到陽性的人,一定還是要出門做 PCR 確診。後續你的親密接觸者則可以只做快篩陽性,透過視訊看診取得確診身分。幫爸爸預約 PCR 時發現小秘訣:很多醫院社區篩檢站可線上預約,即使你現在看到額滿,可以試試重新整理、過段時間再看,通常又會釋出名額,我就是這樣在下午幫爸爸預約到隔天早上 PCR;診所則通常要電話預約,須留意有些診所雖在疾管署地圖上但可能還沒提供服務。做完 PCR 後就是焦心等待,十小時後,在健康存摺確認爸爸的確是 PCR 陽性。好,馬上進入下一關預約視訊看診!【實用分享 - 用自己的健康存摺查家人 PCR 資料】強烈建議大家提早幫家人申請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爸爸中風失語症溝通沒那麼方便,且染疫需要休息,我無法一直問老爸有沒有收到PCR陽性簡訊……幸好!我先前有申請看爸爸的健康存摺的權限,用我自己的健康存摺帳號就可以看到爸爸的篩檢資料結果。(申請家人健康存摺權限的方法)【STEP 3:預約視訊看診】雖然取得確診身分,但 Paxlovid 是處方藥,要經過醫生看診;但已確診不能出門,因此目前多是視訊看診,讓醫師遠端幫你開處方箋。健保署官網、衛福部健康益友APP可搜尋視訊看診院所預約,醫院的視訊看診通常很滿,找診所較快,找到可視訊看診的診所後,可以打電話去預約、或臉書/ line 訊息預約。不過……誠實跟大家說,我這次不是照上面流程做。為了確保更快看診跟取得藥物,我是反向先找有 Paxlovid 的藥局,再從藥局詢問視訊看診的診所資訊 ── 我個人覺得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做法。即使你視訊看診完、醫生開了處方箋給你,依據領用方案並不是所有藥局都有 Paxlovid,只能到被歸類為「核心藥局」的藥局領藥。一個縣市目前可能僅有1-2家核心藥局(以2022.5.12自己實測,新北全中永和區有1家、台北大安文山區則沒有)。也就是說,可以視訊看診的診所相對很多,但可以領 Paxlovid 的藥局很少,有些醫師可能因為附近無核心藥局可搭配領藥而降低開 Paxlovid 的意願。因此我實際上是這樣找視訊看診的診所:●先找核心藥局!藥師全聯會的這個網頁可以搜尋你家附近的藥局是不是核心藥局,找到最近的核心藥局後,打電話確認有 Paxlovid 庫存。然後禮貌地請教藥局「附近哪家診所有視訊診療」── 藥局有在發 Paxlovid 的話,會知道處方箋從哪家診所開出來的,因此問藥局哪家診所有在視訊開 Paxlovid 其實最快。(提醒:目前核心藥局電話大多被打爆中,請大家是真的確診要申請口服藥再致電,純諮詢問資訊請不要撥打,減輕藥師負擔)●再聯繫診所預約視訊看診!鎖定看診診所後,就可以打電話/臉書聯繫該診所預約。多數診所現在都是 line 視訊看診,少數用健康益友APP(也算是幸好,我爸失語症、我媽全盲,用 line 還可以、要學一個新 APP 而且他們隔離我還不能從旁協助,是不可能任務……)。要留意看診時病人本人要準備健保卡,醫師會截圖留存。蠻幸運的,我從核心藥局問到的診所在我電話聯繫後一小時內就可以安排視訊看診。這邊要留意,目前診所 line 視訊大多沒法三方通話,因此需要教會爸媽自己加診所 line 跟接受視訊功能。還有很重要的,要提醒爸媽記得告知醫師自己有確診,請教醫師是否符合 Paxlovid 開藥條件 ── 否則視訊完醫師以為你只是有症狀想拿症狀藥,就白忙一場了。【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看完診了!確診且符合 14 類情形,醫師評估後就會開 Paxlovid 處方箋。這邊要留意處方箋分兩種,會影響到領藥方式。●用健康益友 APP 看診,醫生可以給「電子處方箋」!家人可以直接拿電子處方箋去核心藥局領藥。或是藥局願意的話可送藥到府。●用 line 或其他方式看診,醫生只能給「紙本處方箋」!這時會變成,家人先去跟確診者拿健保卡 → 拿健保卡去視訊的診所實體領紙本處方箋 → 再去核心藥局領藥。我想多數人目前都是走這個方式,我們家也是。在開處方箋、拿藥階段,醫師 / 藥師會確認病人的目前用藥跟 Paxlovid 有沒有交互作用,也會提醒用藥注意事項,例如目前 Paxlovid 是專案EUA使用,因此若服藥有不良反應死亡或嚴重疾病等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藥師會提醒的事情在 Paxlovid 中文說明書、病人治療須知上都有,希望多了解用藥風險的話可自行詳看。大地結束!從爸爸週一有症狀、週二快篩陽性、安排週三上午PCR、當晚知道確診、安排週四上午視訊看診、週四下午我跟先生跑腿去領處方箋 & 去核心藥局拿藥 ── 幸運而順利的讓屬於高風險的爸爸在發病後第 4 天開始服用 Paxlovid。【BONUS說明:清冠一號】那怎麼取得中藥清冠一號呢?先認識一下,依據中藥許可證系統(藥品名稱輸入清冠一號)可以看到清冠一號是「濃縮顆粒」。要取得這個公費的顆粒中藥,流程類似上述 STEP 2~4:取得確診身分後,到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可視訊看診的中醫診所清單,先聯繫確認現在有清冠一號庫存再預約視訊,之後就是 line 看診、領藥,差別是中醫診所可直接給藥,不需要像西藥是再找核心藥局。詳細流程可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介紹。不過……近期全台清冠一號缺貨,也因此開始出現「清冠一號水藥」,就是中醫拿清冠一號的公開配方以同比例藥材去煎煮的中藥,因此是「藥水」的形式,不是顆粒。須說明,依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自行聲稱是「清冠一號水藥」是違反商標法的,可能比較合適的理解是「這是中醫聲稱用清冠一號相同配方煮出來,不能稱做是清冠一號的中藥藥水」。(說是聲稱並不是不信任中醫診所,而是診所自行調製,不像清冠一號濃縮顆粒是 GMP 中藥廠生產製造)若能理解其性質,且願意自費,一樣可透過視訊看診後自費取得。以我媽媽的例子,她63歲,還沒65歲無法領用 Paxlovid,但因年紀也算大,還是希望可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聯絡了幾家中醫診所都缺清冠一號,且當時快篩陽視訊確診還沒上路,考量盲人媽媽也沒法自行去社區篩PCR,無法取得確診身分下,我們最後選擇中醫診所視訊看診自費不能叫做清冠一號水藥的中藥。五天份共$1200,自費價位給大家參考。最後也提醒,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說 Paxlovid、清冠一號不必同時服用;我幫爸爸拿藥時,該核心藥局的藥師則建議若有服用清冠一號,需間隔24小時再改成服用 Paxlovid(不過我不確定依據,若有文獻歡迎提供)。小結心得:如文章一開始所說,從症狀開始就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要趕上 Paxlovid 五天大限,有症狀要盡快快篩,看到快篩陽性後要盡快完成上面 4 步驟拿藥。然而預約 PCR 、等篩檢結果、預約視訊看診、找到核心藥局……也都需要時間。我們另外也花了許久跟病人(我爸媽)溝通。在爸媽分別有視覺跟語言障礙的情況下,我跟先生查好資訊後,要再額外口述 / 摘要重點出來給爸媽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溝通他們的用藥看診意願,畢竟他們才是病人本尊。然而時間壓力下溝通沒法仔細,病人本人心情也可能焦慮讓溝通難度變高,因此非常建議大家若還沒感染,先多跟家人了解本文的選項,模擬若染疫要找的核心藥局 / 中醫診所,決策上可省很多時間,也別忘了快設定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節省幫家人查 PCR 、查過往用藥疫苗資訊的時間(有些約診前會要求提供)!OS1:雖然爸媽都打過三劑疫苗,但年紀大還是希望盡力降低風險,既然政府提供輕症居家照護的藥物,也符合資格,當然要努力爭取。目前爸媽都仍在居家隔離中,症狀有減緩,希望他們早日康復。OS2:找藥過程中,感謝有做視訊診療的朋友 P F Lee、某有開 Paxlovid 藥局的藥師提供資訊,銘感五內。▼ 延伸閱讀:Pfizer ── 症狀三天內服 Paxlovid 降低 89% 住院與死亡風險;五天內服藥降低 88% 住院與死亡風險(能盡早用藥當然更好!)(本文轉載自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原文網址:【COVID-19】居家照護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48hr經驗分享))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清冠一號」有助緩解症狀,是許多染疫者最想拿到的藥品,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裡,大家對清冠一也有許多疑問,「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以下整理民眾常見疑問:【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Q: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A:「台灣清冠一號」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兩年多前最初研發階段是水煎藥,臨床使用治療效果不錯,因此研發技術轉移授權八家藥廠產製,劑型為濃縮粉劑,經衛福部核准公告,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任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確診後愈早服用效果愈好。PCR陽性確診後,經中醫師診斷開立處方才能公費使用,目前除大型醫院設有中醫門診,全台有一千多家中醫診所可執行視訊診療(http://www.twtm.tw/new.php?cat=1&id=2692)並開立處方。部分醫療院所的中醫門診尚未取得地方衛生局核准,確診者經診療開立處方後,必須自費領取清冠一號,目前自費每天約為300元,五日1500元。Q:清冠一號要吃多久?吃一包還是二包?A: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最近修正清冠一號臨床治療參考指引,確診個案用藥從十天縮短至五天,且前三天藥物須用足劑量,並建議使用對象為65歲以上,具共病、未完成接種兩劑疫苗者、12歲以下兒童。同時規範藥物劑量,依各家賦形劑不同,如順天堂藥廠產品為一天劑量20公克,其他七家藥廠產品為一天30公克。不論是一天吃三或四次,一次吃一包或二包,依照醫囑服用即可。用藥後若病毒檢測仍是陽性且臨床症狀明顯,可再追加一個療程,若病況已緩解,可改用健保科學中藥調理。Q:公費清冠一號供不應求,自己去藥房抓藥可以嗎?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清冠一號主要成分有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樓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共十種中藥材。A: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陳潮宗表示,若自行根據清冠一號配方抓藥熬煮的水煎藥,因配方中有八種中藥材並非藥食兩用,且未經中醫師診斷調劑,服用則有安全的疑慮。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說,患者真的有服藥需求時,可以與中醫師視訊診療,經辨證論治依病情給予和清冠一號相同中藥成分的水煎劑,以緩解不適症狀。【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Q:兒童適合吃清冠一號嗎?A:參與清冠一號研發的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三總兩年多前開始中西醫合作使用清冠一號水煎藥治療首例確診患者,一年前使用清冠一號粉劑,至今陸續治療近300名確診患者,近半年治療Omicron患者也近200人,最小2歲、最年長90多歲,也有孕婦,使用上未見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兒童使用劑量須依體重調整,一般40公斤以上使用大人劑量,20公斤則劑量減半。Q:確診者服用西藥,是否也可服用清冠一號?A:黃怡嘉表示,過去中西醫治療英國變異株重症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合併清冠一號水藥治療,但此波Omicron確診患者採用的是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口服抗病毒藥物,因共同使用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否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不建議併用。部分患者服用清冠一號後出現輕微腹瀉症狀,黃怡嘉和蔡嘉一指出,清冠一號的藥性微涼,建議腸胃較寒的患者,可以搭配薑茶服用,可以溫暖腸胃,有助症狀緩解。Q:清冠一號可以用來預防強身嗎?沒有染疫的人也可以喝嗎?A:陳潮宗提醒,清冠一號是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處方藥,非確診者不可做為預防保健的用藥。建議擔心染疫的民眾,可以飲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防疫茶配方中藥材: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捏破)、甘草二錢。作法:備妥藥材後在鍋中加水2,000~3,000cc,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即可當茶飲用。黃怡嘉說,此款防疫茶不分年齡都可以飲用,但防疫茶是用來提升免疫力,因此,提醒B肝患者(若飲用易引發猛暴性肝)、風濕免疫疾病患者(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會導致免疫力亢進而疾病惡化,皆不宜飲用。
-
2022-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確診人數屢創新高,衛服部核准中醫師開立處方藥「清冠一號」治療患者,不少民眾抱著「沒病喝可強身」心態,大量購買飲用;光田醫院中醫師王敦正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寒冷,並非人人都適合飲用。國內新冠確診人數爆增,許多民眾到醫院,都要求醫生開清冠一號,甚至沒有確診的民眾,也詢問能否用清冠一號來增強抵抗力。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敦正認為,清冠一號的藥性較寒涼,未必人人都適合,若本身體質也屬寒涼的人,反而容易拉肚子,因此建議民眾,無論確診與否,先找中醫諮詢,再決定用藥方針。王敦正指出,清冠一號是由黃芩、魚腥草、北板藍根、栝蔞實、荊芥、薄荷、桑葉、厚朴、炙甘草及防風等10種中藥材所組成,它能減少病毒入侵的數量、阻止病毒的增生、減低免疫不良反應的機率。王敦正建議,光田醫院中醫部所研發的「抗疫淨冠方」,也跟清冠一號一樣含有黃芩、魚腥草等中藥成分,能減少病毒增生,民眾也可以多參考;若民眾有高風險染疫的可能,「光田防疫茶」含有魚腥草與桑葉等,有抵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民眾可用來防疫保健。但若是體質比較虛弱的,也可以考慮以感冒專方改良、藥性較溫和的「光田元氣茶」,大人小孩皆適合,同樣能增強免疫力。王敦正強調,現在因為疫情,很多人不敢到醫院,不過各大醫院都陸續推視訊或電話門診,就算無法出門,也能以視訊或電話方式線上就醫,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
2022-05-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新冠病毒入侵…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AI揪心房顫動護心腦
無論在何種狀況之下,總感覺心臟常處於「小鹿亂撞」的情況,恐怕是「心房顫動」的症狀。國際心臟內科權威、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是造成中風的風險之一,常等到中風後才發現過去原來有心房顫動的情形。近年台中榮總與嘉義縣政府聯手,透過AI設備篩檢2.5萬名長輩,篩出的近500人中有多達三分之一從來都不曉得自己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 很難自我察覺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的一種,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一,隨年齡愈大發生率愈高,但它最可怕的是患者很難自我察覺。因此,三年前台北及台中榮總即開始配合國健署,選定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針對65歲以上長者展開心房顫動的篩檢,其中包含嘉義縣衛生局。陳適安提到,中榮於嘉義縣篩檢2.5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有417人顯示異常,而這些異常的民眾中,有三分之一不曉得自己患有心房顫動,如果沒有即時就醫,再次表現可能就會直接發生中風。他也說,透過篩檢即時給予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能幫助降低日後發生中風的機率,因此篩檢對於早期察覺心房顫動以及預防中風,存在著很大的意義。穿戴裝置 協助揪病灶近年篩檢碰上疫情,也因此推進醫療端在遠距醫療及AI設備協助的研究,陳適安表示,心房顫動的監測可以透過具有快捷性與便利性的穿戴裝置,一旦患者被監測到有心房顫動,為避免中風的發生,透過國內積極推動的遠距醫療,都能馬上給予治療指引,特別是醫療資源不足的偏鄉,遠距可以給予最大量能的協助。他也說,目前中榮在中區相關榮家及分院設置5G傳輸線,將病患生理數據及影像遠端即時傳輸至台中榮總醫療中心,協助縮短民眾到院就醫的時間與距離。陳適安提醒,心房顫動的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到六倍,若曾經有心臟不適的長輩,可以考慮透過穿戴式裝置,或主動詢問醫院是否有提供智慧型的監測服務,即時揪出自己是否為心房顫動的患者,避免後續心房顫動可能引發中風。一旦中風,自身可能需面臨因失能造成長期臥床、衝擊家庭經濟等狀況。新冠病患 合併心律不整陳適安表示,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從不少國家的案例看得到,有一定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合併有心律不整。主要是新冠病毒透過ACE2受體入侵人體,而ACE2受體不僅遍及在肺部,也分布於心臟、血管。日本曾發表一篇研究,就證實新冠患者與心律不整之間的關係。陳適安團隊引用其內容,提供給國內醫界參考。他表示,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有部分會與抗心律不整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目的除了提醒以外,也希望醫界在用藥上能格外注意。專家小叮嚀疫情改變健康生活,建議民眾可以多於日常了解並善加使用穿戴式裝置,隨時監測自身與家人的各項身體數值,當出現異樣時也應立即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有醫療需求或使用慢性處方藥的患者也應保持定時用藥、規律回診的習慣,不要因為新冠病毒而讓中風有機可乘。
-
2022-05-12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保健食品的使用方式,一般在包裝上都會註明要天天吃,但所有的學者專家們都認同,最好的營養素是來自於天然食物,甚至有專家認為,人類根本不需要額外補充保健食品。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每日服用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對於想要補充營養素的民眾來說,「有需要時再吃」是最折衷的辦法,並不需要天天依照指示劑量服用,如果今天體力較虛弱或飲食不均衡,這個時候補充保健食品,或許是身體的及時雨;但假如平常就已經飲食正常,還天天吃保健食品,反而可能攝取過多營養素,造成身體負擔。但是,如果使用保健食品的目的在於「治療」,則應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每日服用,才有療效與維持性。一般會想要透過吃保健食品做為治療的人,不外乎就是期待包裝上所標榜的效果;但買保健食品回家後,可別以為吃個1、2天,就可以像服用處方藥一樣「藥到病除,立即見效」。連續服用至少3個月以上,才看的出效果柳朋馳說明,因為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想看到效果,千萬不能性急,它是需要循序漸進的,透過固定的補充,慢慢在體內累積到一定的劑量,才能達到功效,因此,三天打魚、五天曬網的補充方式,是吃不出效果的。若是強調治療性的保健食品,通常要達到所標榜的效果,必須依照包裝上的使用方式,「定時定量」連續至少3個月以上的時間才看的出來,不過,部分特殊營養品有特別的使用方式則不在此限。另外,要提醒民眾注意的是,許多保健食品一旦開封,最好要在半年內食用完畢,否則會影響品質與效能,變質的保健食品吃下肚,壞處恐怕比好處還多。延伸閱讀: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壓力大小心是維生素B群害的! 「NG飲食吃法」恐狂耗體內B群
-
2022-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臺灣清冠一號」大熱門 高市衛生局提醒:這是處方藥
疫情升溫,衛福部提供的中醫處方藥「臺灣清冠一號」成大熱門,許多民眾四處詢問哪裡買得到?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這帖藥須由中醫開立處方,居家照護者可轉介中醫師視訊診療,再評估是否用藥。「臺灣清冠一號」是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後朴、甘草所組成,具抗病毒、增加呼吸道防護、祛除病理產物等功效。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日前提醒,「清冠一號」的成份其實也可由其他科學中藥調配而成,但這個處方較為苦寒,一般人服用容易造成腹瀉、手腳冰冷、體溫過低甚至免疫力下降的狀況。疫情爆發後,清冠一號因搶手傳出缺貨,高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目前清冠一號在高雄各通路有一定配送量,會依中央配賦規定辦理。衛生局長黃志中也說,清冠一號屬於中藥處方用藥,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市民無法自行購買,因此居家照護者要使用清冠一號,一定要經由居家照護轉介中醫師評估後再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