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醫療.中醫
搜尋
藥物過敏
共找到
109
筆 文章
-
-
2024-05-31 焦點.健康知識+
精油類防蚊液比較天然安全?藥師教你挑對防蚊液 使用注意3件事
隨著氣溫升高,蚊蟲也越來越活躍,許多小朋友的身體都被叮成「紅豆冰」,讓爸媽心疼不以,如何挑選適合自己小朋友的防蚊液,讓小朋友在夏天也能愉快的戶外活動,是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話題,小花藥師花逸修 以自身在藥局工作的經驗,分享3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防蚊液的,挑選建議與使用注意事項。不能和大人共用!小朋友防蚊液挑哪種?三個年齡段要注意!小朋友的防蚊液,不可以跟大人用同一瓶!如何安全的幫小朋友使用防蚊液?小花藥師花逸修 指出可以以三個年齡來做分界,分別是2個月以下的嬰兒、2個月~2歲、2歲以上。.2個月以下幼兒僅建議用物理性防蚊防蚊液的常見的成分像是 DEET(敵避) 與 Picaridin(派卡瑞丁),不能給2個月以下小朋友使用,因此,建議不要使用任何防蚊液,也包括防蚊貼片。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建議用物理性防蚊,例如蚊帳或長袖。.2個月以上,可以使用低濃度的DEET:敵避很安全,是疾管署核可的防蚊成分,挑選低濃度大約10~30%的即可。.2歲以上,可以開始使用Picaridin:Picaridin是比較新的成分,是目前防蚊效果最持久的,也比較不會有刺鼻的氣味。使用防蚊液注意3件事1.先擦防曬再擦防蚊液在戶外防曬也很重要,因此如果同時有防曬需求,小花藥師花逸修建議先擦防曬,乾了之後(大約間隔10~15分鐘)再擦防蚊液,如果防曬乳含有防蚊液成分,就要特別注意不要同時使用喔!2.防蚊液需適時補噴如果因為活動流汗,汗水會稀釋防蚊液的成分,因此液流汗之後,也需要補充防蚊液,才能有效的防蚊。3.精油類防蚊液並沒有比較天然安全另外要特別注意,許多家長認為精油類別的防蚊液天然更安全,這其實是錯誤的迷思。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美國CDC)不建議3歲以下小朋友使用尤加利精油或檸檬桉油,因為過去曾發生癲癇的案例,此外精油很快就會揮發,防蚊效果比 DEET 與 Picaridin還低,若沒有特殊藥物過敏或限制,建議可以選擇 DEET 與 Picaridin 即可。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4-0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體質怎麼打疫苗?我是過敏體質嗎?搞懂過敏發作怎麼辦、皮膚過敏、鼻子過敏到底是什麼!
一到冬天或是季節交換時,身為「過敏人」就會開始大發作。無論是鼻子過敏、皮膚過敏、藥物過敏都讓人非常不舒服又煩惱。而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開打,現在又多了一條「疫苗過敏」要注意,到底過敏人該怎麼辦?過敏體質該怎麼注意生活中的處處地雷呢?什麼樣的體質才叫過敏體質?如果討論「過敏」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對某些物質過度敏感,因此「有過敏體質」,代表這個人容易對不同、而且常見的物質「過度敏感」。不同的物質包含塵蟎、灰塵、花粉,還有食物如海鮮、雞蛋、蠶豆,或是藥物如抗生素等,種類非常多元。每個人都可能對幾種,甚至幾十種以上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如果是常見物質,就可能會影響到生活。其實過敏體質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雖然過敏讓人很不舒服,但其實是免疫系統保護身體的機制,避免我們受到外來物的傷害。如果並非干擾到生活的過敏反應,通常只要避開特定過敏原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治療。有些人會習慣性打噴嚏,但不一定是過敏在各種不同過敏反應中,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性鼻炎,特徵是會一直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連眼睛周圍都紅腫癢。但有些人會習慣性打噴嚏,卻不是過敏性鼻炎,而是「溫差反應」,讓鼻腔短時間內過冷或過熱。比如頻繁進出冷氣房、暖氣房,或是風直接吹到鼻子、冰水喝太快等,都是因為身體接觸到的溫差太大,才引發打噴嚏的反應。我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過敏體質?判斷一:接觸到特定物質時會變得更嚴重發作時接觸到的物質,如果再次接觸,又會引發同樣反應。例如吸到塵蟎而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再次接觸到塵蟎又有同樣反應,很可能對塵蟎過敏。或是吃了某種食物/藥物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內出現皮膚疹子等過敏症狀,下次又接觸到時,又有同樣反應。判斷二:沒有接觸特定物質時不會發作在沒有接觸到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前,不會產生過敏反應。比如對塵蟎過敏,家裡打掃乾淨後就不再流鼻水、打噴嚏了。判斷三:症狀多元一想到過敏,可能就會想到打噴嚏、搔癢等,但其實過敏通常不會只有一種症狀,例如過敏性鼻炎除了打噴嚏之外,還可能流鼻水、眼睛癢、頭痛;皮膚過敏除了搔癢之外,也可能起紅疹。有過敏體質可以打疫苗嗎?前面已經介紹過,通常過敏是對「特定物質」過敏,所以只要不是對疫苗成份過敏,基本上都可以施打。但如果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對疫苗成份過敏,可以先檢視自己是不是「高風險過敏者」。高風險過敏者是指有過敏體質,而且情況嚴重的人:1. 曾經對藥物或疫苗有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2. 多種藥物過敏。3. 合併多種過敏疾病(有兩種以上過敏疾病如藥物過敏、昆蟲叮咬過敏、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4. 有肥大細胞疾病。如果是高風險族群,在接種mRNA疫苗後,的確也有過敏性休克的風險,建議在打疫苗前,詳細告知過敏史,並諮詢醫師施打疫苗的意見;如果真的要施打,同時也在醫護人員監控下施打疫苗、觀察30分鐘,確認平安。過敏發作怎麼辦?過敏發作的時候,做什麼都不舒服,該怎麼辦?過敏性鼻炎怎麼辦:熱敷鼻子、眼周,或用洗鼻器清洗鼻子,平躺讓自己休息一下。皮膚過敏怎麼辦:冰敷、輕拍。(延伸閱讀:皮膚紅疹、發癢...孩子「急性過敏」怎麼辦?兒科醫師:快用家裡一定有的●●藥膏救急)食物/藥物過敏怎麼辦:輕微症狀先停止吃該食物/藥物,並註記起來。如果嚴重過敏,請立即就醫。有過敏的人該注意這些!我該做過敏原檢測嗎?如果是症狀輕微的人,「親自試一試」就是最好用的方法;但如果症狀嚴重,還是建議就醫。(延伸閱讀:花了萬元做過敏檢測,還是沒有用》過敏科醫生:不用花大錢,最好的方法是...)食療法/益生菌有用嗎?食物中也有一些會促進發炎的物質,例如加工食品、油炸物、醃漬食品等,就不建議過敏人吃。這些食物雖然不會「誘發」過敏,卻可能讓過敏症狀更嚴重。因此對於慢性過敏的人來說,如果多攝取能夠「抗發炎」的食物營養,的確能幫助減輕過敏症狀。而益生菌的效果則因人而異,目前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會比較有效果。(延伸閱讀:9成以上的過敏患者,腸道都充滿毒素!她花3週戒「麵包、麵條」,過敏竟好轉了)吃藥要吃一輩子嗎?大部分輕微過敏的患者,藥物都是用來「減輕不舒服」,比如抗組織胺等,不一定要每天持續吃,只要發作時使用就好。但如果是慢性過敏的患者,例如氣喘,藥物就是「控制症狀」用,因為慢性過敏的過敏反應會在身體裡不斷持續,一停藥就可能讓症狀反彈、甚至造成器官損傷,按時服藥非常重要。參考資料:衛福部衛教資料:過敏是什麼?「高風險過敏族群在施打BNT疫苗的過敏研究」專家意見過敏、貧血與飲食不當 增加罹患過動症風險!中研院發現過動症與身體疾病及生活型態有關責任編輯:盧映慈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親友「心肌梗塞」送醫前,你能做什麼?「開窗、溫開水、熱巧克力...」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4方法爭取黃金時間 長期讓血糖像雲霄飛車會短命!日本管理營養師:早餐沒食慾,不妨試試這兩種食物
-
2024-03-06 焦點.用藥停看聽
張宇老婆吃藥後「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服藥出現「2症狀」,小心藥物過敏要人命
歌手張宇曾在臉書透露,太太蕭十一郎(蕭慧文)因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緊急送醫,過程就像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藝人邵雨薇也曾公布,自己因為亂吃止痛藥而導致藥物過敏,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就全身腫脹、呼吸不順。「藥物過敏」是指身體免疫系統對某些藥物所產生的防禦或攻擊反應,不論是口服、塗抹或注射,都可能產生未預期的反應。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發癢、胸口悶脹、心悸、呼吸困難,以及疲倦、噁心、黃疸、發燒等。藥物過敏跟藥物副作用並不同,拿到藥袋時,上面都會註解可以預期的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則無法預測,症狀也因人而異。認識藥物過敏前兆 掌握六字訣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藥物過敏呢?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如果在用藥後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就應該攜帶藥袋或用藥紀錄回診就醫,讓專業醫護評估診斷。千萬不要忽略這些警訊,嚴重的話可能在短時間內血壓急遽下降或呼吸道堵塞,造成休克死亡。疹:皮膚起紅疹、搔癢或水泡、破皮破:口腔或黏膜潰瘍痛:喉嚨疼痛似感冒症狀紅:眼睛紅腫、灼熱腫:眼睛發腫、嘴唇腫痛燒:持續或間歇性發燒藥物過敏多久會好?應立即馬上停藥萬一發生了藥物過敏該怎麼辦?有些人一吃藥就全身皮膚發癢,還會冒出紅色疹子,這些過敏症狀是身體的白血球大量釋出組織胺的反應。一般來說,輕微的藥物過敏在停藥後一至二天就會自行緩解,不需再額外的藥物治療。如果身體不適難耐,也可請醫師視情況給予抗組織胺之類的抗過敏藥。另外,若是過敏症狀大面積發生,例如全身發癢、長水泡、出現紅色斑塊,則要注意是罕見的「史蒂芬強生症」,一定要進行有效治療,避免傷口潰爛發,甚至有感染風險。什麼藥容易過敏?止痛藥、抗生素別亂吃任何藥物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所以民眾就診或健康檢查時,一定會被詢問「是否曾有藥物過敏史?」「對哪些藥物過敏?」藥物過敏的發生頻率並不低,常引起過敏的藥物有哪些呢?根據統計,以抗生素、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放射線顯影劑等,較容易有過敏反應。若真的不幸遇到藥物過敏,該如何處理?可掌握以下原則:1.依身體症狀判斷是否該去急診,如果已經呼吸不順,千萬別猶豫。2.找出藥袋上的資訊,打電話詢問就診的醫師或藥師。3.更換使用的藥物或開立抗組織胺劑來緩解。三大預防藥物過敏方法藥物過敏反應無法預測,那可以預防吃到會讓自己過敏的藥嗎?第一,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對藥物過敏的特定基因,再預測相關藥物可能產生的效果,這種方法能找出高風險族群。第二,「告知過敏史」,跟醫師討論過去的過敏情況,包括自身的食物過敏、皮膚過敏等病史,請醫生在開藥前評估。第三,「自我紀錄」避免同類型的藥物過敏情況再次發生,尤其是自行到藥局購買藥品。上醫院看病不再掛錯科藥物過敏最常反映在皮膚問題,民眾可能第一時間跑皮膚科;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喉嚨腫脹、呼吸困難等嚴重的過敏症狀,第一時間是馬上送急診,即時進行血液常規檢查。若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懷疑是藥物過敏者,建議可至過敏免疫風濕科、家醫科、皮膚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曾經發生藥物過敏的人,務必牢記會導致自己過敏的藥物,並填寫在藥物過敏紀錄卡、健保卡上。至住家鄰近的藥局購買成藥時,也要先向藥師諮詢,保障用藥安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慎防小怒獅甦醒 我有禦敵3守則
過敏症狀好比體內隱藏著憨睡小怒獅,只要它不甦醒過來,就可以相安無事;偏偏我的身上住了好幾頭過敏小怒獅,有藥物過敏、皮膚過敏、鼻子過敏、眼睛過敏等,由鼻子領銜作亂,其他跟著一呼百應,讓我應接不暇。「久病成良醫」,在對抗怒獅的跌宕中,終於理出禦敵教戰3守則:1.找出過敏原:問診時告知醫師,標記在診病單上,以防壓制了一頭怒獅,引發另一頭怒獅甦醒。以前感冒看診,醫師每次開出含有磺胺類成藥,服下後,掌心、腳底腫痛發癢,抓到破皮流血,受盡折磨,才找出多重藥物過敏。2.增強免疫力:當身體狀況不佳時,呼吸系統容易受到病菌感染,一旦察覺有異,過敏細胞先甦醒,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一一報到,這時抵抗力差則兵敗如山倒,來不及禦敵,只能靠藥物殲滅它。預防勝於治療,我因此養成運動習慣,增強自身免疫力,只要城牆築得夠堅固,過敏細胞自會知難而退。3.保持居家環境清潔:塵蟎、灰塵都是過敏原,喜歡躲藏在毛毯、寢具和衣物中,肉眼難覓,是誘發氣喘、鼻過敏的元凶,我會利用陽光露臉時,把衣櫥裡的衣物搬到戶外曝曬,得以有效消毒。此外,口罩盡量不離身,清晨起床、出外運動、打掃環境,最好戴上口罩,以免刺激鼻腔引發過敏。
-
2024-02-16 醫療.皮膚
GPP放大鏡/皮膚9成潰爛 類天皰瘡、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家庭關係陷危機
「我希望兒孫圍繞在身邊聊天,可以不是一種奢侈。」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60歲陳大姐,一年前皮膚冒出大片水泡,皮膚劇癢合併傷口劇痛難忍,確診為類天皰瘡。使用類固醇後導致血糖上升,造成失眠、情緒暴躁。與家人產生嚴重衝突後,甚至一度放棄治療。直到惡化到全身超過9成大面積破皮緊急送醫,進入燒燙傷加護病房治療。除類天皰瘡,還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等皮膚重症患者,常因疾病影響家庭和睦,不只身體承受巨大折磨、心靈上也無法獲得支持…類天疱瘡勿信偏方 傷口感染恐致命高雄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魏楷哲表示,類天皰瘡是一種自體免疫水泡病,病程易有復發可能。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居多,臥床或患有如腦神經疾病、中風等多重慢性病的族群,另有服用特定藥物(如:糖尿病治療的DPP-4抑制劑、利尿劑)也可能增加罹病的機會。典型症狀包括皮膚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與紅色斑塊;會出現類似蕁麻疹樣的浮腫紅疹,合併皮膚搔癢,水泡可能會破裂形成傷口,嚴重發作時會引起大面積傷口與疼痛,可能導致傷口感染,甚至死亡。另外,類天皰瘡的治療藥物(例如: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免疫抑制劑)雖然能有效治療疾病,但也可能會增加其他身體疾病的風險(例如: 高血糖、高血壓、骨質疏鬆)以及降低免疫力,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只要治療設定好目標,多數的類天皰瘡症狀可獲得緩解。」魏楷哲說,類天疱瘡常使病患與家屬在治療上費盡心力,甚至會因為擔心治療的副作用或不願長期治療而自行停藥或尋求偏方、非傳統治療,如服用號稱能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中草藥等,反而可能惡化疾病,長久下來不只增添家庭經濟壓力,也可能因照護分工等問題重創家庭關係。他也分享,陳大姐在加護病房處理好急性症狀後,透過調整類固醇劑量搭配生物製劑使用,並和新陳代謝科醫師共同改變糖尿病用藥後,類天疱瘡和血糖皆獲得控制,順利回歸家庭。GPP痛不欲生 家庭關係同樣受傷同樣屬少見重症自體發炎性皮膚病,發作後有致命風險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皮膚會出現膿疱伴隨癢感、斑塊,常被誤以為是藥物過敏;嚴重急性發作時,強烈疼痛的膿疱會合併全身發炎反應,如高燒;皮膚破損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導致敗血症、心肺功能衰竭或造成體內水分、營養及電解質流失,甚至急性腎衰竭。60歲的林大哥出身特種部隊,10年前確診GPP,每年都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5-6次,只要稍微運動或曬太陽就會發作,皮膚出現刺痛膿疱後破皮潰爛。身經百戰的他,每次換藥都仍痛到大聲尖叫。家人無法理解,更難接受「鐵漢父親」形象的轉變,林大哥也因此變得整日緊張不敢運動或流汗,整日將自己關在房間或躺在床上,生怕任何動作又引起疾病復發。因此體重暴增到110公斤,肥胖、糖尿病、心衰竭等慢性病隨之而來。經過適當的診斷與溝通後,林大哥了解疾病並採用生物製劑治療,膿疱症狀獲得緩解,也開始願意下床走動運動。隨著疾病逐漸穩定,疾病雖然偶而會復發,但是住院頻率減少至1-2年一次,也逐漸修復與家人間的關係。皮膚重症治療控制 首重正常作息GPP沒有單一診斷標準,魏楷哲說,GPP診斷仰賴病患的臨床表現並輔以病理切片。隨著醫療不斷地進步,近年也已發現GPP其中一個關鍵致病機轉介白素IL-36,並且發展出相對應的生物治療製劑,研究顯示相關治療能快速消除急性期發作的膿疱,幫助病人回歸生活正軌。許多自體發炎性或自體免疫皮膚病不僅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甚至可以導致死亡。魏楷哲呼籲,病患及家屬應主動認識了解疾病知識,也須體認到許多皮膚病可能是一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般,應長期治療與追蹤,勿聽信坊間療法或偏方,且隨著醫藥發展愈趨進步,就算是無法治癒的疾病一樣可以妥善控制,目標是回歸健康、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家庭關係經營。「其實,正常生活、飲食且穩定治療,就已經是重要且第一步的保養策略了」📌還有哪些皮膚重症疾病?點這裡看更多📌GPP放大鏡系列專欄,深入了解看更多▶渾身痛癢 升遷被喊停…慢性蕁麻疹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 留意身心危機▶滿身潰爛…天疱瘡、全身性膿疱性乾癬 被迫放棄退休旅遊夢▶皮膚流膿飄異味 皮膚重症疾病斬斷愛情夢📢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4-01-29 醫療.心臟血管
國光客運司機國道昏迷不治!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救護車來之前可以做什麼處理
【2024/01/29編註】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光客運司機黃福能,昨晚(28日)從台北載客回台中途中身體不適,仍忍痛苦開到路肩後昏迷;乘客還為他做CPR,可惜送醫後仍不治。國光客運台中站長鄭秀菊說,黃能福疑心肌梗塞,為了確保乘客安全「已用盡最後一分力氣」,黃福能是位優良的司機,身體健康也一向良好,看不出有何異樣,沒想到會有此意外。近日天氣冷,心腦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例大增,而如果遇到身邊的人心肌梗塞突然發作,我們該如何處理呢?【記者江慧珺/報導】Q如何確認患者是心肌梗塞發作?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美國統計,跨年與耶誕節是猝死的高峰,台灣雖無正式統計,但每到跨年至春節期間,心肌梗塞發生率都較夏天倍數成長。「出現這些症狀,一定要當心肌梗塞來處理。」高偉峰說,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就是胸悶與壓迫緊縮感,猶如大石壓胸,沉重壓迫感常讓患者喘不過氣來;上腹痛也被美國心臟學會列為典型症狀,因吃完東西後血流到腸胃,心臟血流相對較少,心肌梗塞容易發作。不少40歲以上民眾吃完尾牙聚餐後腸胃道不適就醫,才發現是心肌梗塞。新光醫院內科部主任徐國基指出,若是右冠狀動脈阻塞,造成下壁心肌梗塞缺氧,易刺激神經胃腸道作用,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徐國基說,心肌梗塞引起的上腹痛與胃潰瘍疼痛不同,前者輕壓肚子,痛感不會增加,也非飢餓造成腹痛,或合併惡心想吐情況;若運動時會胸悶,休息後好轉,就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Q心肌梗塞有哪些非典型症狀?A高偉峰也說,部分心肌梗塞症狀會從胸部、左手到下巴不適悶痛。此外,年長女性或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現胸前灼熱感等非典型症狀。徐國基表示,秋冬氣溫低,交感神經作用旺盛,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阻塞。雖然心肌梗塞好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臨床上曾有20多歲民眾抽菸,導致心肌梗塞案例。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建議,男性年齡45歲、女性55歲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有家族病史或抽菸,6項危險因子符合2項,就屬高危險群。建議在劇烈運動前要做心肺功能檢測與運動心電圖,運動時感覺悶喘或累的時候,別以為是自己體力不好忍一下就過去,一定要馬上休息,必要時要緊急送醫,以免憾事發生。Q心肌梗塞發生時,要叫救護車還是把握時間自行送醫?A王宗道說,心血管疾病症狀不明顯,血管堵塞程度沒有到70%以上,幾乎沒有症狀,即便堵塞程度達到90%,可能也只是在運動中容易喘、感覺體力不好而已。因此,在馬拉松或長時間運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案例很常見。若出現胸悶、上腹痛等症狀,懷疑突發心肌梗塞,高偉峰建議,最好先坐下或躺下休息,盡量不要走路或拿重物,以免增加心臟氧氣消耗,並且盡快就醫。高偉峰說,臨床統計逾半數心肌梗塞患者到院前已停止心跳,因此建議,有相關症狀最好第一時間直接打119坐救護車就醫。台灣救護車上通常有電擊器與熟悉CPR的救護人員,可即時搶救患者,切勿乘坐自家車甚至自行開車。Q叫救護車之後,可以做什麼處理?A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這類患者平時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服用硝化甘油 有禁忌先前燒肉粽歌王郭金發心肌梗塞猝逝,讓不少高齡長輩心驚驚,希望備有俗稱舌下錠的「硝化甘油」急救。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哲明說,硝化甘油只針對穩定型心絞痛急救,且屬於冠狀動脈血管擴張劑,會造成全身血壓下降,若是右心室梗塞或服用威而鋼,更是禁忌症。高偉峰也提醒,硝化甘油會使血壓降低,最好坐著或躺著服用以免突然昏厥,而本身血壓低的患者不建議使用。硝化甘油正確使用方式,是將含片或噴劑放在舌下,每隔3到5分鐘用1次,連續3次若症狀仍未改善就要就醫。●意識不清 可進行心臟按壓此外若是患者心肌梗塞達到意識不清、沒有呼吸脈搏的程度,可遵循「叫叫C」原則,即呼叫患者若沒有反應,馬上叫119急救,並進行胸部心臟按壓,可讓患者預後較佳。
-
2024-01-23 焦點.健康知識+
寒流懶人包/最強寒流來襲,這些地方可能降雪!低溫保暖8重點,務必「藏」好4部位!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今天(22日)上午發布低溫特報,各地天氣都會非常寒冷,各地愈晚愈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元氣網》整理寒流來襲懶人包,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好保暖。而如果想趁此波最強寒流賞雪,中部高山如太平山、合歡山等降雪機率高;北部地區則以高度1079公尺的大屯山機率高一點,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寒流什麼時候來?影響時間:1月22日(一)至24日(三)。依據中央氣象署預估此波寒流最冷時間點落於1月23日(二)晚間至1月24日(三)清晨。可能降雪區域的最佳賞雪時間在22日晚上10時至23日早上10時之間。低溫區域橙色燈號(非常寒冷)●新北市、基隆市、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臺中市、彰化縣、宜蘭縣、花蓮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黃色燈號(寒冷)●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註】黃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橙色燈號:平地最低氣溫攝氏6度以下或平地最低氣溫攝氏10度以下且連續24小時平地氣溫攝氏12度以下紅色燈號:平地連續24小時氣溫攝氏6度以下降雪預估根據氣象署表示,由於中層水氣條件較好,今晚起至周二,北部、宜蘭1000至1500公尺以上山區,及周二中南部、花東2500至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降雪機率,並有路面結冰、霧淞發生的機率,山區活動務必留意安全。至於陽明山有無可能降雪?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表示,由於陽明山高度600多公尺,如果水氣充足、溫度更低一點的話,陽明山可能會有冰霰機率,「雪的話可遇不可求」。大屯山的高度1079公尺左右,降雪或冰霰機率相對陽明山高一點。可能降雪地區●中部高山:太平山、拉拉山、合歡山、雪霸公園等地,降雪機率高●北部高山:七星山、大屯山(1079米)也有降雪機率;陽明山公園(607米)海拔不夠高,可期待固態降水(雨夾雪、冰霰、霧淞)。●南橫3000公尺高山;台東段埡口海拔逾2700公尺,高雄段檜谷海拔約2400公尺。【注意】下雪區域將依中央氣象署宣布下雪時同時啟動交通管制機制,限制車輛附掛雪鏈通行,台20線南橫公路路段如結冰嚴重的話,不排除實施預警性封閉。上山前應提前確認天氣與路況,備妥保暖衣物,隨車攜帶雪鏈因應。低溫對健康危害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三大關鍵指標氣溫驟降好發猝死,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分析,天冷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肌梗塞、腦中風,這些患者具有三大關鍵指標:1.患者本身心血管、腦血管已不好,可能有硬化、斑塊、阻塞而不自知,或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但可能沒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2.冬天天冷、氣溫低,此為「導火線」造成血管收縮、血壓飆升、心跳變快。3.若心腦血管已有斑塊,斑塊不慎破裂、剝落,引發血栓堵注血管,將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意外。因此,避免天冷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當血管健康時,幾乎不會出現心肌梗塞,機率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低」。如果第一點做好,就不須害怕第二、第三點。而如果不知道自己血管好不好的人,天冷時還是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頭頸部一定要多注意,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尤其是65歲以上年長者、三高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是高風險族群。【延伸閱讀】不幸發生腦中風時,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搶黃金治療時間寒流猝死防範●好發時間:清晨●室內2好發地點:客廳、浴室●高危險族群:三高患者、中風、心腦疾病者、心衰竭、放置心臟支架、65歲以上或獨居長者、家中沒有保暖工具的人。●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呼吸急促、心悸●引發結果:中風、心肌梗塞、猝死。●三方面著手防範1.首先應維持血管的健康2.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運動3.有三高問題應定期回診、按時服藥低溫保暖重點保暖「藏」好4部位身體保暖,最重要是把4個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藏好」包緊,身體就會暖和,包括毛帽、口罩、耳罩、圍巾等都可以使用。保暖NG行為1.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容易引起火災。2.電暖器應使用專用插座,也別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3.電毯、暖爐、暖暖包、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燙傷。4.泡澡機、泡腳機泡太久,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5.喝酒暖身,反而會讓身體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更危險。低溫保健8要點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節制飲酒,並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突然的激烈運動等。4.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5.避免加重身體壓力:上述高危險群,需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例如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6.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戒菸、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酗酒。7.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症狀立即就醫: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1)搶時間,(2)打119正確就醫。當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且,一旦懷疑是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急性發作,應該打119,由專業救護人員提供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25 醫療.心臟血管
天冷溫差大!暖氣別開超過27度 室外起雞皮疙瘩、全身發抖為失溫2大警訊
冬意濃,近日天氣明顯轉冷,進出室內外或是暖氣房時,要多留意自身保暖措施,避免溫差過大導致健康危害,嚴重甚至有猝死風險。醫師指出,天冷會入睡困難,建議可在睡前半小時開暖氣,並定時1至2小時關閉,以防起床後冷暖溫度變化,血管無法順利收縮。尤其「典型」、「非典型」等10類人更得注意保暖。19日起全台天冷,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說,天冷開暖氣,室內溫度以24℃最佳,若到27℃、28℃則太高,進出暖氣房時,如果溫差超過10℃以上,恐人體無法快速適應外界溫度,容易導致心血管、腦血管事件發生。冬天保暖首重溫度「緩升、緩降」冬天最重要就是保持溫度「緩升、緩降」,避免溫差大讓身體吃不消。柳朋馳建議,保暖措施最好採取「漸進式」,若睡前太冷會影響入睡,可提前開半小時暖氣提升室內溫度,但入睡後人在被窩裡溫度會上升,暖氣即可設置1至2小時定時關機,減少睡眠時人體的水分散失,影響調節溫度的機能;若家中無暖氣,可多加衣服、暖暖包、喝溫開水等,都是增加體內微循環的好選擇。柳朋馳指出,三高病患是罹患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族群,血管舒張過程反應較差,因此更要注意溫差不要過大,「保持恆溫」相當重要,不僅要採洋蔥式穿搭,運動時要小心,建議慢慢暖身、慢慢減少衣物,若寒流來時,則選擇室內運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說,因天冷而猝死的個案,通常看似健康,且在你我日常生活周遭,有5類典型、5類非典型易猝死的高危險族群,大家得多加留意,並照顧好身邊的親友。典型易猝死5大危險族群 1.長者2.三高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3.愛抽菸4.愛喝酒5.肥胖非典型(隱藏式)易猝死5大危險族群1.暴飲暴食者2.缺乏運動者3.酒或飯後泡澡、酒醉者4.情緒起伏大者5.感冒未癒者預防連日低溫,國健署長吳昭君提醒,保暖工作務必做好,起床要遵守「 慢、熱、起、穿、行」原則,避免心血管疾病或中風急性發作。使用保暖產品應注意「不能長時間使用」、「不直接接觸皮膚使用」2原則,一旦有異狀應盡速就醫。避免低溫猝死保暖8大要點吳昭軍表示,除了長者、三高患者及嬰幼兒外,早出晚歸或是輪值大夜班的民眾,也要注意「戶外」溫差,造成血壓突然升高,促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室內」溫差也不可輕忽,門窗不完全緊閉,須適度通風。國健署提供「低溫保健」8大要點:1.環境在室內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等環境,長者容易跌到的地方,燈光需要明亮,地上不堆放雜物,避免增加行走的障礙,若加上天冷末梢血液循環慢,注意頭暈或心臟不適等現象,除了保暖之外,適度的通風也很重要。2.保暖只要有起床的動作,謹記「慢、熱、起、穿、行」5字訣,晚上睡前,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得之處,不管是何時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或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起身後先坐在床邊,添加衣物保暖,再慢慢地下床,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並補充溫開水,以暖和身體。3.飲食天冷選擇食補或藥補的湯品或鍋類,若含有酒精成分,更要注意身體體溫及外在環境溫度的差異;喝湯時,湯品的溫度不超過攝氏65度,否則易造成食道的傷害。4.泡湯飯前、酒後不可泡湯,建議至少間隔2小時,且水溫勿超過攝氏40度,也不宜單獨泡湯。5.運動運動前要充分熱身,有抽菸、酗酒、肥胖或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可選擇在室內的簡單運動,若要出門運動,建議結伴運動,相互有照應。6.按時服藥與情緒穩定控制病情定期量測及記錄血糖、血壓等數據,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及維持情緒的穩定。7.攜帶健保卡及緊急用藥外出要隨身帶著健保卡,並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等訊息;如醫師有開立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8.有異狀立即就醫身體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惡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不適症狀,或出現腦中風的任一徵兆,無法準確執行「微笑、舉手、說你好」,不要自行開車,應立刻撥打119,並記下發作時間,3小時內迅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起雞皮疙瘩、全身發抖是失溫兩大警訊連日低溫,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患者比平常多1至3成,其中不乏三、四十歲年輕族群,且幾乎都是老菸槍,醫師提醒,抽菸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對較高,如果水分喝得少,又遇上寒冬,將提高心血管急重症風險,建議做好保暖,室外活動時,若突有「皮膚起雞皮疙瘩」、「全身發抖」等身體失溫兩大警訊,立即提高警覺。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表示,最近天氣變化劇烈,早晚溫差極大,急診多了不少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個案,以60歲以上老年人居多,但也收治多名三、四十歲年輕個案,推測與抽菸習慣有關,這幾名年輕男性患者自述,從高中、大學就開始抽菸,出社會工作後,因同儕因素而繼續抽菸。黃建龍指出,正常的血管內皮細胞可以維持血管擴張跟血流暢通,不至於發生凝固反應,但香菸中的尼古丁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讓血管內膜失去保護血管作用,血液流動時容易產生血栓;此外,尼古丁含有上百種化學物質,提高血液黏稠度,且冬天水喝得少,血液更為黏稠,提醒民眾適時補充水分,不過,腎功能不好或心臟功能不好者則不能喝太多水,以免水腫。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在室外活動時,若突然出現「皮膚起雞皮疙瘩」、「全身發抖」等兩大症狀,就是身體失溫警訊,必須立刻添加衣物,盡速躲到室內或車內,因為室內溫度比戶外溫度高出攝氏3至5度,車內應打開暖氣,讓身體回溫,藉此降低心肌梗塞、中風或猝死等危機。林謂文強調,寒流或冷氣團來襲時,最好禦寒方式為「洋蔥式穿衣法」,長者可穿發熱衣,一般民眾則可穿著透氣排汗的貼身衣物,在外出服搭配毛衣或背心,最後是羽絨外套;另多重視頸部、手部等部位保暖,高齡、三高、心腦疾病等患者可以使用圍巾、手套;再者,進出人潮擁擠場所應佩戴口罩,除可以避免病毒、細菌感染,也有保暖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5 醫聲.醫聲要聞
「這些人」麻醉要小心 提升術後舒適感又能保一命/麻醉安全4
「還好及早發現這名病患的心臟有問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表示,醫界有句話「外科治病,麻醉保命」,這句話貼切呈現麻醉醫師的重要性,尤其高風險病人及手術,更需要跨團隊、跨領域的合作。曾有一名70多歲婦人接受切除卵巢囊腫手術,雖外觀看似健康,但麻醉醫師細心問診、聽診發現,她有嚴重心臟病,屬於麻醉高風險族群,但本人卻不知道事情嚴重性,麻醉科醫師便趕緊聯絡婦產科醫師暫停手術,等病患治療心臟病後再執行手術,成功化險為夷。高風險族群需要鎮靜麻醉檢查時也得特別小心。陳坤堡之前遇過一名60多歲有心臟病史的洗腎患者,因腸胃道出血住院檢查,需做小腸鏡檢查,但擔心患者在鎮靜麻醉過程中發生問題,最後在醫療團隊的合作下,順利檢查完並找到出血點,並予以治療。肥胖、中風、睡眠呼吸中止症、心臟病、腎臟病、肺部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癲癇與其他神經性疾病、銀髮族等,都是麻醉高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而術後容易噁心、嘔吐的族群也要小心,因為噁心嘔吐非常困擾醫師及病人。(延伸閱讀:🎧|老婦麻醉前透露兒子、姪子不明原因猝死 竟意外保一命?麻醉權威:一定要先告知醫師「這三史」)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分析,「女性」、「五十歲以下」、「不抽菸」、「容易暈船、暈車」與「曾有麻醉後噁心、嘔吐經驗」等族群,往往更容易產生術後噁心、嘔吐、頭暈與喉嚨痛症狀,就可以先給予預防性止吐藥。至於像「年長」、「男性」與「罹患冠心病」族群,則易產生術後譫妄、認知功能降低等困擾,在麻醉過程也會特別監控腦波變化。(延伸閱讀:🎧|麻醉後粉領族噁心嘔吐、老男人譫妄?北榮醫透露精準麻醉3武器緩解副作用)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指出,高品質手術麻醉的精髓在「精準麻醉」、「不動」、「不痛」、「不顫抖」與「不噁心、嘔吐」,民眾術前應與麻醉醫師多溝通,尤其是麻醉過程中發生的大小事及疾病史、藥物過敏史都應該主動告知,手術才會更安全、更舒適。(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2-05 醫聲.醫聲要聞
坊間麻醉師無醫師資格!7成民眾手術不知誰幫自己麻醉/麻醉安全1
日前傳出新北市一名74歲婦人赴醫美診所進行拉皮手術,疑似打完麻醉後失去意識送醫不治,因此引發大眾對麻醉議題的關注、討論。依據衛福部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21年年報統計資訊,醫院自主通報麻醉事件就有91件,診所病安通報數少而未細分,且若無自主通報,恐怕隱藏不少問題。日前有份調查也發現,無論在診所或大醫院,有七成民眾接受手術時不知道施行麻醉者是誰,而有些坊間診所聲稱配置「麻醉師」,其實並非麻醉專科醫師,無形中導致病人陷入危險。據推估,台灣每年約有150萬例全身麻醉手術,但截至去年底,麻醉專科醫師領證人數1538人,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指出,「少數診所考量到成本,私下讓麻醉護理師執行麻醉醫療業務,坊間常稱作麻醉師」。麻醉科醫師可執行所有麻醉醫療行為,而麻醉護理師僅能在麻醉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輔助行為,民眾多不清楚兩者區別。麻醉醫師、監測儀器、藥物缺一不可日前台灣麻醉醫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和合作夥伴台灣東洋藥品公司,共同舉辦「Wake up!麻醉沒那麼簡單」論壇。在場專家呼籲,麻醉牽涉到「術後是否醒過來」的生死議題,以及「術後多久恢復、舒適度」的品質問題,須仰賴麻醉專科醫師專業、監測儀器即時監控,以及藥物精準作用,才能有效提升整體麻醉安全,提醒民眾也要多關注麻醉安全議題。余黃平表示,大至手術開刀,小至醫美、健檢都會使用到麻醉,台灣麻醉死亡風險已降低到十萬分之一,與其他先進國家接近,偶爾會聽到的麻醉意外,除了病人本身病況、藥物過敏等原因外,也與執行麻醉者非麻醉專科醫師有關。(延伸閱讀:🎧|手術前禁食原因?麻醉醫師告訴你開刀前如何評估準備!)「麻醉醫師是開刀病人的守護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陳坤堡表示,民眾接受麻醉前,應積極主動參與麻醉諮詢,確認麻醉執行者身份。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科主任丁乾坤則認為,每個人的體質及病況都不同,不可能套用一樣的麻醉公式,必須個人化處理進行精準麻醉,藥物、監測及醫療團隊缺一不可,才能降低麻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特管法、品質認證增加麻醉安全台灣醫美診所林立,為確保醫美手術安全,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李中月表示,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第27條規定,全身麻醉及八大高風險美容醫學手術須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輕、中度鎮靜手術則可由手術醫師以外、其他受麻醉鎮靜相關訓練的醫師執行。此外,為了減少麻醉事件的發生,衛福部持續將提升手術安全列為醫院維護病人安全、醫療品質的重要目標,醫策會則自2019年起推動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確保醫美診所的手術、麻醉施行者合乎法規,具有完善的緊急後送機制等等。李中月說,目前制度採取鼓勵性質,民眾可以了解是否具有認證標章,手術、治療品質較有保障,「這是人命關天!只要有出狀況,一定會究責,以行政法、刑法等論處」。(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1-16 醫療.皮膚
「這些病」真的要命!8個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 專家帶你一次看
皮膚病能有多嚴重?曾有一位患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女生,因為屬於罕見的乾癬類型,惡化時會出現化膿紅腫加上膿疱,同時合併高燒等全身性症狀。也因誘發因子包括壓力、疲累,從小到大她每逢考試前就會惡化,小考小惡化,大考大惡化,尤其在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前,更是嚴重大爆發,全身佈滿傷口,劇痛難忍且有感染風險,需要立刻住院,不僅影響考試準備,甚至還可能為生涯發展帶來巨大影響。多數人都有過皮膚紅腫癢痛的經驗,但往往覺得皮膚問題只是小事,但有些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非常嚴重,或是不痛不癢的沉默殺手,若未及時適當治療,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可能出現敗血症、心肺器官衰竭等併發症,有致命風險。台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蔡呈芳表示,皮膚重症疾病具有兩個特徵:1.致命:發病時可能危及生命。2.難纏:長期為病人的生活品質帶來嚴重影響。【殺手級皮膚重症x檔案目錄】📕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1.天疱瘡2.類天疱瘡 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4.蕁麻疹 5.化膿性汗腺炎📘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6.黑色素瘤 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8.皮膚血管肉瘤 👨⚕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 📕第一類|痛不欲生 奪命重症殺手群首先從重大疾病分類來說,常見的皮膚重症包括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患者會全身破皮長水泡,或因疾病或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出現免疫缺陷,甚至因感染而死亡。➢皮膚重症殺手1【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天皰瘡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嚴重性表皮內水皰疾病,主要是由於體內淋巴細胞失調,不正常的過度活躍,產生出不正常的自體免疫抗體,破壞皮膚粘膜的正常結構,造成皮膚、粘膜發炎破損,使得患者皮膚輕輕一碰就破皮、起水泡,甚至潰瘍,嚴重的全身性天疱瘡不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達75%,而天皰瘡也可能合併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癬。常見症狀:反覆性的口腔潰瘍、鼻粘膜潰瘍、皮膚水泡、潰瘍,大部分病人以粘膜、皮膚症狀為主,少數可影響全身皮膚影響,產生類似嚴重燙傷的情況。當心族群:好發於 50~60歲中年人,男女間無發生率差別🔗更多病友的心路歷程故事,點這裡看更多➢皮膚重症殺手2【類天皰瘡】小檔案:疾病簡介:「類天疱瘡」也是「水疱病」的一種,發生率比天皰瘡更高,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常合併有中樞神經疾病或中風、服用特定藥物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風險高2倍,病人會因出疹、搔癢、水疱、大面積破皮痛苦不堪,可能引發嚴重感染而致死,需住院和門診長期追蹤。常見症狀:水泡是類天皰瘡的主要症狀,大多出現在身體經常彎曲的地方。早期症狀是紅疹和搔癢,無論是胯下、腋下、關節等皮膚皺褶部位或其他部位,都有可能出現。有些患者也會以手腳的出血性水泡來表現當心族群:・失智、中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等年長者・精神疾病:躁狂抑鬱症・多重慢性病臥床長者・40至50歲的神經性腫瘤(如腦癌)者・部分藥物 (如糖尿病藥物;利尿劑)除天皰瘡與類天皰瘡等水疱病外,蔡呈芳醫師說,如上述考生個案,乾癬患者會有20%屬於嚴重型乾癬,需要接受照光、吃藥或光線治療,另外如上述考生罹患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嚴重的乾癬類型,它與常見的乾癬不同,會為病人帶來生命危險。➢皮膚重症殺手3【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小檔案:疾病簡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罕見的嗜中性白血球增多皮膚疾病,急性發作時會使病人全身皮膚反覆出現化膿、潰爛並長出無菌膿疱,只要輕碰一下就痛如刀割,有如被燙傷般的燒灼感,還會導致全身發炎,忽然發冷或高燒等其他併發症,有的病人可能幾天後逐漸恢復,但也有人須忍耐劇烈疼痛長達兩個月。過去醫界對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治療大多只能讓化膿的皮膚乾掉,整體症狀往往容易持續一陣子,直到近年醫藥界發現了IL-36為全身型膿疱性的關鍵致病機轉,隨著藥物的進展,目前已有相對應的生物製劑問市,用藥後兩天左右皮膚會變乾,全身發炎也可有機會一周內獲得大幅改善,幫助患者提升生活品質。常見症狀: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合併局部斑塊型乾癬或只有單純膿疱皮疹,進展到全身長滿膿疱、發燒、發炎、脫水等,嚴重恐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到休克。有些重症更會傷害體內器官,引發肺部與肝膽的發炎和水腫,導致心肺衰竭,病人也會因為免疫力下降而增加感染風險,有時發炎加上未及時治療,便引發細菌感染甚至造成敗血症。當心族群:・40-59歲的成人或孩童・精神壓力・不當用藥・感染・懷孕・地圖舌・反覆性皮膚膿疱藥物過敏疹🔗延伸閱讀看更多>>>GPP到底是什麼?🔔專家小叮嚀:此外,值得留意的是,由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比較罕見,一般人認識較有限,容易與藥物引起的藥疹「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疱症(AGEP)」混淆。蔡呈芳提醒,民眾如果常常因為用藥而出現皮膚過敏,或是皮膚症狀持續超過15天,或是不管用任何藥物都會過敏化膿時,就要懷疑自己不是單純的藥物過敏,而可能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他解釋,因為用藥或施打疫苗,可能引起免疫活化而導致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發作,之前全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期間,就曾有民眾施打後疑似發生嚴重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身體發炎,全身膿疱脫皮上了新聞。📗第二類|痛癢難耐 糾纏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分享,還有些雖不一定會致命,但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重症皮膚病,例如慢性蕁麻疹與化膿性汗腺炎等,癢到影響作息,像是不定時炸彈,或是身體流湯流膿,有可能導致感染,加上長期下來留在皮膚外觀的疤痕也常使病人無法正常作息,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皮膚重症殺手4【蕁麻疹】小檔案:疾病簡介:蕁麻疹是皮膚過敏的一種,特徵為皮膚上出現一塊塊紅腫的膨疹,大小形狀不規則;疹塊出現後,伴隨明顯劇烈的發癢感,但之後完全不留痕跡。如果發作時間短於六星期,稱為急性蕁麻疹,若長於六星期則為慢性。常見症狀:皮膚充血、皮膚發紅、局部水腫、皮疹、團塊、皮膚發炎、皮膚搔癢、膨疹、組織液滲透、紅斑、紅腫、全身不適、腹痛、腹瀉、頭痛、高燒、畏寒、乏力、血壓下降、關節痛好發族群:・過敏體質者。・基因中或家族裡有蕁麻疹病史的人。・感染特殊病毒或細菌,例如肝炎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蛔蟲等的人。・壓力過大的人。・風溼病患者。➢皮膚重症殺手5【化膿性汗腺炎】小檔案:疾病簡介: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擾人的疾病,皮膚中的頂漿腺(汗腺中的一種,產生體味的主要腺體)存在位置的反覆發炎所引起,初期症狀與青春痘十分類似,最大的差別只在於化膿性汗腺炎不會形成真正粉刺,且往往會融合成瘻管。化膿性汗腺炎初期只是冒出豆子大小般、具有疼痛感的皮膚腫塊,之後影響的皮膚區域逐漸擴大,病灶中也會排出惡臭的膿液,皮膚上甚至會出現疤痕與各種底下相連小管,嚴重的病人甚至會流膿流血、沾染衣物,需要隨時墊著厚重棉片,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品質。常見症狀:病灶通常出現在腋下、乳房下方的皮膚皺褶、臀部、肛門、會陰與鼠蹊等等難以啟齒的位置,會降低病人的就醫意願。一旦病灶面積擴大,沒有好好照護就可能引發蜂窩組織炎,甚至是敗血症。好發族群:・體重過重・有抽菸習慣・飲食習慣攝取過多油脂與糖分・貼身衣物穿得過緊,導致皮膚一直摩擦。・國外好發於年輕女性,尤其在18~29歲間,50歲以後罹病機率明顯下降,但國內嚴重患者男性較多📘第三類|不痛不癢 沉默重症殺手群蔡呈芳也補充,不易診斷也是皮膚重症疾病具有的特徵之一。有些惡性腫瘤,初期像是良性疾病,發現症狀時往往太晚。也因為感覺起來不大會痛癢,病人便以為「好像」不嚴重,但在醫生眼中,卻可能已是皮膚的重症疾病,如惡性黑色素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血管肉瘤等。➢皮膚重症殺手6【惡性黑色素瘤】小檔案:疾病簡介:黑色素瘤是一種主要出現在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是皮膚癌中罕見的一種,但惡性程度高,是皮膚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較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但也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包括臉部及黏膜,通常以墨黑色或色澤不均的斑塊出現,也可能是凸起潰瘍的腫塊。常見症狀:黑色素細胞癌可產生在身體任何部位,大多產生在女性的下肢,男性的身上,東方人好發在指甲或掌蹠。好發族群:・5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日曬➢皮膚重症殺手7【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是先侵犯皮膚,之後經過多年散佈至淋巴結及其它器官的淋巴瘤。小孩、長者都有可能發生,分為不同亞型,不同類型表現不相同,大多屬低惡性度,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濕疹或是乾癬或圓秃來治療,經過多年才診斷出來。僅10%淋巴瘤患者病情才進展惡化。但嚴重時也可能轉移到其他淋巴結、器官、血液等。好發族群很廣泛。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大多表現於大腿、臀部、手掌、腳掌等部位,出現乾燥脫皮、不太癢的疹子。有些患者則被蚊蟲叮咬會發現久久不癒,或是皮膚出現一片片白白的病灶,也常常被當作濕疹。皮膚T細胞淋巴瘤分為四期:・第一期:以皮膚病灶為主,根據表皮侵犯面積程度區分・第二期:皮膚病灶腫瘤成凸起狀,或淋巴結腫大・第三期:全身皮膚都被侵犯,進展到紅皮症的狀態或出現血球異常・第四期:連臟器都受侵犯。好發族群:男性中比女性常見,在老年患者中更常見,平均診斷年齡為 55 歲,可能與遺傳或環境汙染因素有關➢皮膚重症殺手8【皮膚血管肉瘤】小檔案:疾病簡介:皮膚性皮膚血管肉瘤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頭頸部的惡性腫瘤,初期往往不痛不癢,之後經過幾個月後等到皮膚浮腫後才被診斷,進展極為緩慢,容易被當作瘀血或是過敏水腫來治療,之後才快速進展惡化,可轉移到淋巴結、內臟器官。常見症狀:症狀相當多樣性,可以是呈現瘀青、單一或是多發紅色丘疹或突起,或是反覆眼皮浮腫。四肢及軀幹脂或病灶也可能出現,表面皮膚初期都是完整,不痛不癢,但以可以因為搔抓破皮出血。好發族群:・老年族群・局部淋巴水腫・局部放射線治療・基因異常👨⚕醫師這樣說|隨時求助皮膚科 GPP不須犧牲生育規畫皮膚重症疾病除為病人帶來身體症狀與生活品質衝擊外,也會影響人生重要規畫,蔡呈芳表示,以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舉例,因成因與基因有關,有經驗的醫師會為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七成病人會檢出基因異常。醫界推測台灣2%的人口帶有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遺傳基因,但真正發病者遠比帶有突變基因者少得多,台灣的病例不到500人。他認為,這代表很多人帶有突變的染色體,若壓力、感冒、疫苗等外界刺激夠強,便有可能發病 。蔡呈芳分享,部分患者擔心可能會遺傳,或是因為用藥不敢結婚和生產。多年前他曾收治一位新婚的女性患者,雖然非常喜歡小孩,但因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反覆發作和治療,不敢懷孕,後來只能選擇領養小孩。他表示,可以在母體受孕時經由絨毛穿刺做染色體檢查,了解胎兒是不是真的遺傳到此疾病。蔡呈芳呼籲,有任何皮膚疾病一直存在,不論有無症狀,都要尋求專業的診斷、找對醫師、正確用藥,維持正常的生活品質,以免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拖得更久,甚至導致感染造成生命危險。📢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
-
2023-11-14 焦點.杏林.診間
耐心解決多重藥物過敏 家醫科醫師簡維崧就像病患老朋友
簡維崧醫師是泰安鄉泰雅族人,有張俊秀的明星臉,心地善良,早期任職婦產科,後來開家醫科診所。他看診時態度溫文儒雅,知無不言,有時還拿著人體內臟模型,幫助病人了解,深受病患的信任與愛戴。我們全家人看病,第一個就找他,因為就像找老朋友一樣,很有安全感,相信他能給予最佳的治療處置;若是他的設備不足,也會建議我們找教學醫院,不致病急亂投醫。老公高血壓、痛風,長期在他的監控與關注下,健康沒有大礙;久居國外的兒子、媳婦、孫女回國,也找他看診,都能獲得滿意的醫治。至於有多重藥物過敏的我,經常患尿道炎,也常感冒,鬧肚子,許多藥都會造成我身體過敏,而且奇怪的是,以前服的藥沒事,下次看診開同樣的藥卻有事。例如前不久,我爬宜蘭九寮溪歸來,尿道炎又來報到,服了他開的藥,整個下午噴嚏連連,止不住的鼻涕氾濫,連夜趕去換藥,醫師一再確認藥名,都是以前服過沒問題的藥。我在他臉上看到那種認真取捨的態度,想在四顆藥丸裡找出真正的元凶,可是每一顆好像都在說:「不是我唷!」最後憑著他對我的了解與專業,換了一顆藥丸就沒事了。耽誤了他許多寶貴時間,卻不酌收任何費用,更讓我肅然起敬,良醫就像益友,簡維崧醫師,生命中有您真好。
-
2023-11-10 醫聲.Podcast
🎧|老婦麻醉前透露兒子、姪子不明原因猝死 竟意外保一命?麻醉權威:一定要先告知醫師「這三史」
有時檢查、手術會用到麻醉,但你知道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只有慢性病患及老人,年輕人容易罹患的甲狀腺亢進、睡眠呼吸中止症也是嗎?麻醉前,又要告知醫師哪「三史」,才能保障安全?麻醉安全和舒適只能二擇一嗎?就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陳坤堡醫師一一解答。🎧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麻醉雖可幫助病患度過開刀、檢查後的不適,但仍潛藏一定的風險,小則噁心、嘔吐、頭暈,大至藥物過敏、呼吸抑制、休克、死亡,因此陳坤堡表示,麻醉首重安全,此時有賴麻醉醫師術中隨時監控病患的心跳、血壓、呼吸、排尿量、輸液量等,才能及時應對緊急狀況,若再加上麻醉術前諮詢,更可提早做準備。術前告知「三史」 麻醉安全多一層保障陳坤堡表示,麻醉前須讓麻醉醫師知道病患「三史」,一是疾病史,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相關的用藥狀況;二是麻醉史,像是病患以前麻醉時,是否發生過休克、困難插管等意外;三是過敏史,比如病患對什麼抗生素或藥物過敏、嚴重程度如何等等。此外,他也鼓勵病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所有疑慮都告訴麻醉科醫師,像是曾經有位60歲阿嬤麻醉諮詢時,突然淚崩提到兒子、姪子先後不知為何在睡夢中、路上突然猝死,讓陳坤堡提高警覺心,懷疑是心臟方面有問題,因此找心臟科醫師討論後,再制定適合的麻醉方案。年輕人易得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亢進 麻醉需特別處理接著麻醉醫師會檢查呼吸道通暢與否,避免困難插管,或增加病患缺氧風險,而睡眠呼吸中止症便是其中要特別注意的疾病;當睡眠時上呼吸道發生反覆的塌陷,導致氣流無法通過,血中的氧氣濃度因而下降,出現頭痛、嗜睡、高血壓、打呼等症狀,重者則會造成慢性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猝死。若病患病況嚴重、肥胖,或舌根肌肉疲乏失去支撐力,整個舌頭往後墜,可能壓迫或堵塞上呼吸道時,麻醉醫師會先給予病患足夠的氧氣,再施打麻醉藥,或插管建立呼吸道,確保病患呼吸順利,術後病患清醒,恢復正常呼吸功能,就可拔管,「如果病患看似醒來,意識卻混亂不清,就會再給予鎮定劑,延長觀察時間。」陳坤堡也分享20幾年前其他醫師經手的個案,表示曾有位做頸部血管瘤手術、麻醉卻困難插管的病患,麻醉誘導後幾經嘗試終於插好呼吸管,手術後麻醉醫師判斷病患清醒、狀況不錯,又觀察了一兩個小時才拔管,半小時後病患卻突然喘起來,呼吸管又難再放回去的憾事。除了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亢進是另一個年輕人容易得的疾病,接受麻醉同樣要小心。陳坤堡回憶,有位患有甲狀腺亢進的年輕孕婦常服藥一陣子後,覺得症狀好轉便自行停藥,等到再出現心跳加快、血壓飆高、心律不整等症狀,才去看醫生,但不久又自行停藥,如此反反覆覆。孕婦臨盆時,病況十分嚴重,不得不開刀,縱使請新陳代謝科醫師給藥也無法控制,因此麻醉科醫師與婦產科醫師、家屬、孕婦討論後,選擇使用對血壓、心跳影響較小的方式與藥物進行麻醉,術後再與新陳代謝科共同照顧。為加強住院醫師應對諸如此棘手個案的經驗,台灣麻醉醫學會要求接受專科醫師考試前,需先通過擬真情境考試,熟悉未來可能遇到的情境,包含場景、病況、手術團隊等,「當處理不好時,老師會給反饋,事後也會有檢討。」陳坤堡說,透過訓練醫師、術前完整麻醉諮詢、術中隨時監測生命徵象、術後追蹤病況,能讓病患接受麻醉手術更有保障。陳坤堡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學歷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博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台灣麻醉醫學會
-
2023-09-15 醫聲.Podcast
🎧|吃藥發生嚴重副作用怎麼辦?原來藥害救濟管藥物不管疫苗 「這6種情況」也不行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可不只是一句廣告用語,它實際上是表示身體出現過敏警訊。有患者吃藥後產生延遲性過敏反應,眼睛癢看眼科,喉嘴痛看耳鼻喉科,皮膚癢看皮膚科,最後發現是因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但錯過第一時間的診治,引發嚴重的皮膚過敏症狀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危及生命。🎧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藥害救濟申請兩千餘件 6成是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依1999年累計至今成功申請藥害救濟的個案有2,318例,其中814例都是嚴重皮膚症狀,藥物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長吳宛倫指出,6成救濟都是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包括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藥物疹合併嗜伊紅血症及全身症狀(DRESS),藥害救濟給付案的可疑藥品常見的有降尿酸藥、抗癲癇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抗生素等。為了提醒民眾注意藥物過敏反應,基金會也整理出六大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口腔粘膜潰爛、皮膚紅疹搔癢、水泡、眼睛癢紅腫灼熱。吳宛倫指出,雖然藥物都是有足夠的安全性才會上市,但也沒有一個藥物百分之百的安全或沒有風險,過敏反應可以發生服藥後的二到三天,或二到三個月,就有個案過敏症狀發生在不同部位,服藥又過了一段時間,看遍了很多科別後仍找不出原因,導致嚴重皮膚症狀,危及生命。7成民眾忽略延遲性過敏 申請救濟得因藥導致住院才行吳宛倫會這麼提醒,是基金會曾經調查,7成民眾誤認為藥物過敏立刻發生,忽略了延遲性藥物過敏的可能,另外,調查中有3成的人認為只有老幼及過敏體質者才會發生過敏反應,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尤其過去沒有使用過的藥物要特別警覺。但也並非一發生過敏反應就可以申請救濟,藥害救濟的制度屬於人道救濟,也不是過失賠償,因此需排除人為過失,申請的要件必需是正當合法使用藥物,醫師依適應症給予處方,但因個人體質或病情差異或藥品特性,造成使用者死亡、障礙或達到住院的程度才可以申請救濟,救濟的最高金額為300萬。申請救濟個案會由衛福部的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審理,視個案情況與使用藥品產生不良反應的關聯程度給予不同的救濟金額,這20多年來,基金會累計至今的救濟總金額超過5億7千多萬。6種狀況不能申請 出國買藥、臨床試驗藥物都名列其中吳宛倫也提醒民眾,若申請藥害的狀況有人需要負責,就不能提出申請,以下是常見無法申請狀況:1.沒有依照醫囑使用:未按時服藥,產生問題;或自己生病吃家人的藥,會歸因於個人問題2.適應症外的使用:沒有依照藥物的適應症使用,例如,沒有尿酸問題卻吃了治療尿酸的藥物;但也有例外情形,如有些癌症新藥會有適應症外使用情形,若是十大先進國家都是如此用法或列為治療指引,仍可以申請救濟。3.藥廠出產有瑕疪藥:有些藥物上市後出現問題下架或回收,不在救濟之列4.試驗用藥:為實驗性質目的,表示仍在收集相關用藥資訊5.急救用藥:在用藥的考量上是以救命為第一優先,為急迫性用藥6.海外購買的藥物:因各國藥品管理規範、分級不同,即使該藥在台灣領有藥證,但仍無法確保成分及品質完全相同,若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狀況,則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由於疫情解封後帶來出國潮,民眾常會購買當地的藥物,諮詢專線也很多民眾關心相關問題,吳宛倫表示,國外藥物不會有中文包裝,在不知正確用法用量及禁忌症的情形下,使用上有很大風險,即使在國外買跟台灣「一模一樣」的藥物,甚至該藥也在台灣領有藥證,但國外的法規與台灣不同,都不能等同是台灣的藥品,自然無法提出救濟申請。諮詢專線被打爆 藥害、疫苗受害主責不同別搞混至於民眾該如何避免產生嚴重的藥物反應,目前基金會已把幾種易過敏的藥物列出,民眾在領藥時,要詳細看藥袋上的警語標示,若發生問題,要帶著藥袋或藥物明細前往原看診醫師,詳述過敏反應。另外,曾經發生過敏的藥物也必須記得,並提醒醫師加註在雲端藥歷上,避免再度發生過敏反應,民眾也可以攜帶過敏卡,就醫時拿給醫師參考。民眾想了解更多資訊可電洽藥害救濟專線:02-2358-4097。在疫情期間,藥害救濟專線被打爆了,很大部份是接種疫苗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吳宛倫提醒,這屬於預防接種受害救濟,主管機關為地方衛生局,因此,民眾可以打1922連絡地方政府。吳宛倫小檔案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現職: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企劃宣導組組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周佩怡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藥害救濟基金會
-
2023-09-07 醫聲.醫聲要聞
手術前評估為什麼重要?麻醉醫師:輕忽恐致命!
一般民眾對於開刀麻醉最怕發生什麼事?就是手術麻醉過程發生併發症,除了手術本身的併發症外,麻醉的重要性更不可忽略,輕的有例如噁心嘔吐的副作用,嚴重的當然包括醒不過來,因此如何降低病人手術麻醉的風險,麻醉前評估佔有重要的角色,現在很多大醫院都有開設麻醉前評估門診,民眾可以好好利用,有問題提前跟麻醉科醫師討論。日前一名40歲女病患計畫要進行泌尿科手術,在麻醉前評估門診進行評估時,被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部主任陳坤堡發現心跳很快且有心雜音,懷疑是嚴重的甲狀腺亢進,立即連絡泌尿科醫師延後手術的安排,不然手術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甲狀腺風暴,危及病人生命。(延伸閱讀:什麼是甲狀腺亢進)陳坤堡說,這名個案是去年10月要進行手術,手術前幾天到麻醉前評估門診進行麻醉前評估,問診時病人說平常沒有身體的疾病,沒有服用藥物。但是聽診時發現病人心跳很快且有心雜音,問她平常有沒有感覺心跳很快、有無疲累感、走路會不會喘,病人都覺得還好。同時發現她脖子前面比較腫大,判斷可能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為了安全起見,陳坤堡醫師通知泌尿科醫師必須先停止手術的安排,轉去看心臟內科及新陳代謝科。過幾天,陳醫師主動追蹤病人的看診並細看檢查報告,發現甲狀腺指數高得嚇人,一驚之下,打電話催促病人,「妳要趕快吃藥控制甲狀腺功能,再不控制,亢進太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心臟衰竭,怕要搭救護車來急診了。」患者事後仔細回想,發現自己真的比較怕熱,走路確實會有點喘,但都將這些症狀合理化,錯失了事先發現的機會。陳坤堡說,由於患者甲狀腺指數太高而且沒有控制,手術與麻醉都會增加壓力,甲狀腺經過這道壓力關卡,有可能會造成甲狀腺風暴,會危險性命,延後手術反而是救了病人一命。同樣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陳坤堡遇到另一名個案就相當棘手,是一名懷孕要進行剖腹產的患者,孕婦自己知道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問題,但是不願意規則的服藥,因此控制的很差,雖然甲狀腺指數很高,但刀不得不開,手術後3天患者就發生了甲狀腺風暴的問題,讓治療的難度增加許多。因此麻醉前評估是很重要的,陳坤堡指出,術前會有一般性的抽血檢查,照X光、心電圖,也會詢問是否有疾病史、麻醉史,食物或藥物過敏史,民眾得仔細回想,自己是否曾經在麻醉時出現嚴重不適的反應,像是有沒有很難醒過來,有沒有曾經被告知說麻醉時有低血壓、休克或是困難插管的情形,術後恢復期有無嚴重噁心嘔吐,這些基本資訊可以幫助麻醉科醫師快速掌握您的狀況。另外,麻醉前評估還有一項重要的檢查就是確認呼吸道是否順暢,麻醉科醫師會請患者把嘴巴打開做評估,陳坤堡說,這小小的動作,我們就能觀察患者是否容易插管,如果嘴巴張不大,可能會造成插管的困難,也可以評估麻醉睡著後會不會造成呼吸阻塞,而影響呼吸道通暢。另外,民眾若有呼吸中止症也必需告知醫師,讓專業醫師判斷麻醉的處置。(延伸閱讀: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延伸閱讀:🎧|麻醉後粉領族噁心嘔吐、老男人譫妄?北榮醫透露精準麻醉3武器緩解副作用
-
2023-09-05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節應景必吃!服用「7類藥物」先別吃柚子,時間錯開也無法完全避免交互作用
.「當季好食」專題:https://healthudn.pse.is/568g9u.水果身世大考驗,送你最夯2024水果月曆:https://healthudn.pse.is/597afe中秋佳節將至,柚子是不可或缺的應景水果。不過,醫師及營養師提醒,柚子不可吃太多,只能淺嚐,尤其有服用抗凝血劑、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安眠藥、癲癇藥、免疫抑制劑等7種藥物的人,務必要小心「柚」與「藥」的交互作用。柚子是「三高」水果,飲食上需控制食用量營養師劉怡里指出,柚子是高膳食纖維、高鉀、高維生素C的「三高」水果,可幫助腸胃道蠕動、改善便祕,並具降膽固醇及血壓作用,很適合烤肉後食用,可以去除食物的油膩、助代謝。不過,柚子含水量高,又是高鉀水果,一不小心就易吃過量,劉怡里提醒,一定要控制食用量,一次最多吃半顆4至5瓣即可,建議與親友一起食用,但腎臟功能受損的病人不宜食用,小孩、容易腹瀉的人不要吃太多。柚子與抗凝血藥物交互作用 可能產生胃潰瘍安南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醫師許秉毅說,曾遇過一位75歲老先生,中秋假期時在家裡解黑便後昏倒,被送醫急診,檢查發現是胃潰瘍出血,且血液難以凝固,原來他有「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問題,平常吃抗凝血劑來預防心臟血栓形成,因此急診發生胃潰瘍出血時,血液不好凝固而大出血,引發缺血性昏厥。經檢查發現,患者吃了太多柚子,與抗凝血劑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胃潰瘍出血不止。許秉毅表示,柚子裡含有「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個成分會不可逆地抑制肝臟中的代謝酵素CYP450 3A4,使這個代謝酵素無法排掉體內吃下的許多藥物,導致這些原本該由CYP450 3A4代謝的藥物的血中濃度升高,引起藥物副作用。常見7大類藥物易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1. 抗凝血藥物:如Warfarin(Cofarin ,可化凝)、Rivaroxaban(Xarelto,拜瑞妥)、Dabigatran(Pradaxa,普栓達)【副作用】增加出血風險。2. 降血脂藥物:如Atorvastatin(Lipitor,立普妥)、Rosuvastatin (Crestor,冠脂妥)、Simvastatin(Vytorin,維妥力)【副作用】可能增加肌肉痛、深色尿、肝毒性風險。3. 降血壓藥:如Nifedipine (Adalat OROS,冠達悅歐樂)、Amlodipine(Norvasc,脈優)【副作用】導致血壓過低,週邊水腫,心跳加快。4. 心律不整藥物:如Amiodarone(Cordarone,臟得樂)、Dronedarone(Multaq,脈泰克)【副作用】心臟毒性。5. 鎮靜安眠藥物:如Diazepam(Dupin,樂平;煩靜)、Trazodone (Mesyrel,美舒鬱)、 Quetiapine(Seroquel,思樂康)【副作用】容易發生暈眩、嗜睡。6. 抗癲癇藥物:如Carbamazepine(Tegretol,癲通)【副作用】增加藥物過敏風險。7. 免疫抑制劑:如 Cyclosporin (Sandimmun Neoral,新體睦)、Tacrolimus (Prograf,普樂可復)【副作用】增加噁心、頭 痛、麻痺、抽筋、腎毒性等不良反應。》看更多藥物百科許秉毅提醒,平時服用這些藥物的人,柚子切勿吃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柚子」抑制藥物代謝作用可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把「吃柚子」與「服藥」的時間錯開,也無法完全避免柚子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
2023-07-2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出國買藥吃出問題,可要求賠償嗎?申請「藥物救濟」必要4條件
隨著暑假來臨,許多家庭都有安排出國旅遊的計畫,在放鬆遊玩的同時,也會為親友挑選伴手禮,其中也會有人特別攜帶藥品回國。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若使用無我國藥品許可證之藥品而發生藥害,將無法申請藥害救濟,千萬別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之藥品,如有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日前,李先生因關節腫脹被診斷為痛風,依照醫囑按時服藥治療,數日後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原以為是小感冒不以為意,仍按照計畫出國旅行。之後皮膚竟開始出現水泡破皮等症狀,於國外就診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嚴重的藥物過敏。所幸經住院治療後,李先生已恢復健康,回台後申請「藥害救濟」,經審議後獲得給付。藥害救濟是什麼? 「藥害救濟」是衛生署為使民眾在正當使用合法藥物卻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而導致死亡、障礙或是嚴重疾病時,能獲得救濟的服務。 為了保障民眾的用藥權益,台灣於2000年通過《藥害救濟法》,凡依據醫藥專業人員之指示或藥品標示使用,領有台灣主管機關核發許可證之合法藥品(不包含中藥),卻發生藥品不良反應,造成死亡、障礙或嚴重疾病(住院、延長住院且需作處置以防止永久性傷害),可依相關規定申請救濟,即使發生藥害時不在國內治療,也可申請藥害救濟。藥害救濟的限制 然而,若購買國外之止咳藥、感冒藥、眼藥水及止痛藥等藥品,因各國藥品管理規範、分級不同,民眾可能不清楚正確用法、用量、適應症、禁忌症與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外,因為這些藥品並未領有衛生福利部核發之藥品許可證,若服用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狀況,則無法受到台灣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藥害救濟申請4重點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若想申請藥害救濟,應注意以下4重點:.知有藥害時起3年內提出申請。 .確實完整填寫藥害救濟申請書,並依死亡、障礙、嚴重疾病(住院、延長住院且需作處置以防止永久性傷害)申請類別,檢附資料。 .將填好的申請書正本,連同檢附資料影本,郵寄至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若有申請資料準備等相關問題,可撥打藥害救濟諮詢專線(02)2358-4097詢問 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千萬別服用他人贈送或來路不明之藥品,如有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或以正當管道取得領有台灣藥品許可證之合法藥品,並遵從醫師或藥師、藥劑生的指示用藥,以保障用藥安全及權益。【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098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6 醫療.耳鼻喉
又痛又暈!偏頭痛又眩暈該怎麼辦?認識偏頭痛性眩暈症:留意眩暈方向
在眩暈門診中,大約有半數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80%,其實是罹患了前庭性偏頭痛 (vestibular migraine),也就是偏頭痛性眩暈症(migrainous vertigo)。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眩暈症,意即眩暈症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暈的困境。那麼,偏頭痛為何會引起眩暈症?・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偏頭痛準備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前庭神經核功能失調,無法調控(抑制)同側前庭神經,大量內耳前庭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會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前庭神經麻痺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前庭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前庭神經,也就是前庭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前庭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前庭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前庭覺輸入不對稱,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發作會早於頭痛。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會向沒有頭痛的另一側旋轉。・內耳水腫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半規管,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橢圓囊及球囊內耳石斑,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帶有平衡感知器的纖毛,或者,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也因比重相對較重而扭曲,引發大量前庭訊號,傳入腦幹,患者感到眩暈,通常眩暈會跟頭痛一起發作。最後,某半側頭痛時,患者自覺身體也向該側旋轉。讀者若同時罹患眩暈及頭痛,就醫前,請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眩暈的旋轉方向。就醫時,詳細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偏頭痛性眩暈症,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眩暈,類似偏頭痛性眩暈症,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盲目服用止暈及止痛藥。是否會引起梅尼爾氏症/病?梅尼爾症病不等於梅尼爾氏症,前者只是後者的一個病因。若偏頭痛發作時,不僅引發眩暈,若連耳蝸神經核或腦幹內聽覺神經路徑都受到影響,就會同時出現聽障或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症(migraine with Meniere's syndrome)」。若內耳水腫時,耳蝸內柯蒂氏器上的聽毛,跟蓋膜間發生位移,產生聽覺訊號,患者感到耳鳴,稱之為「偏頭痛性梅尼爾氏病(migraine with Meniere's disease)」。《延伸閱讀》 .又暈眩又頭痛?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 .常眩暈可能血栓、中風警訊?醫指共同風險,盡早超音波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0 醫療.耳鼻喉
偏頭痛又耳鳴?8種人常見!醫籲早檢查,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在耳鳴門診中,大約有1/3患者苦於偏頭痛,其中半數,其實是罹患了偏頭痛性耳鳴 (migrainous tinnitus),又稱之為耳蝸性偏頭痛 (cochlear migraine)。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性體質,因為偏頭痛,衍生耳鳴,意即耳鳴是偏頭痛所引起的,造成又痛又「嘰」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圖解說明:偏頭痛性近端聽神經麻痺(左圖)與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右圖)引起耳鳴的機轉。) 認識偏頭痛性耳鳴可能的原因 ・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 偏頭痛剛發作時,電位波動起自腦幹,向上通過位於橋腦及延腦交界處時,使耳蝸神經核功能失調,或是向上通過橋腦時,使聽覺神經路徑功能失調,包括上橄欖核、外側蹄系、下丘核…等。無法調控(抑制)兩側聽神經所上傳之聽覺訊息,大量訊息向上傳進大腦,患者雖可聽見目標聲響,卻還會聽到吵雜的「旁音」,出現聽覺過敏,通常早於頭痛發作,患者會聽見無特定方向且無特定音量的嗡嗡嗡,儼然「腦鳴」。 ・週邊性聽覺功能失調 近端聽神經麻痺 若是腦幹電位波動並未通過耳蝸神經核,而是通過近端聽神經,也就是聽神經剛進入腦幹,尚未到達腹側耳蝸神經核之段落,使該處麻痺,該側內耳聽覺無法有效地輸入腦幹,兩側聽覺輸入不對稱,腦幹聽覺神經路徑啟動代償機制,開放背側耳蝸神經核把體內的聲響傳入,患者聽見虛幻的聲響。聽障及耳鳴通常會早於頭痛發作,很像「耳中風」。 內耳水腫 偏頭痛發作時,血液中出現大量的降血鈣素相關基因胜肽激素(CGRP),目的在於擴張腦血管,若經由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及迷路動脈進入內耳,內耳血流大增,動脈管壁擴張,血管通透性大增,大量水分進入膜性迷路,內耳水腫,內淋巴液比重變輕,柯蒂氏器上的蓋膜比重相對較重,向下壓迫聽毛,與聽毛間出現剪力位移,聽毛細胞啟動聽覺訊息,經由聽神經傳入腦幹,患者聽見聲響,一旦有正常聲波傳入,聽毛擺動延遲,患者還會聽見陣陣迴音。 (圖解說明:偏頭痛性內耳水腫引起耳鳴的機轉。膜性耳蝸充血腫脹,血管紋分泌出含有大量水分的內淋巴液,使內淋巴液比重變低,扭曲柯蒂氏器,產生聽覺訊號,產生耳鳴。) 8種人應當心偏頭痛性耳鳴!留意順序、部位、型態 偏頭痛性耳鳴,因疾病起自偏頭痛,宜先找出偏頭痛之誘因,考慮是否為上呼吸道感染、睡眠週期改變、腦缺血、肩頸痠痛、顳顎關節痛、中耳炎、食物中毒、藥物過敏…所致,加以治療或預防。若是中樞性聽覺功能失調或是近端聽神經麻痺,會建議使用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腦鳴」;若是內耳水腫所致,會建議使用副腎皮質素、血管壁調節劑或乙型受器調節劑,可以緩解耳蝸動脈擴張及搏動,降低內耳血流量,減輕水腫。 讀者若同時罹患耳鳴及頭痛,就醫前,最好先留意自身病症的發作順序、疼痛部位以及耳鳴型態方位,於就醫時,詳實地告知醫師,可做為診斷疾病時的參考。由於腦幹中風也會出現頭痛及耳鳴,類似偏頭痛性耳鳴,有類似病症者,宜先正確就醫,莫妄想與之「和平共存」。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又暈眩又頭痛怎麼辦?醫指3種人易出現,改善不能只吃藥!.頭痛、頭暈別吃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變更嚴重 醫指常見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4 醫療.中醫
不是只有少吃過敏食物!中醫教如何注意飲食才可有效預防過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也會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嗎?又或者吃特定食物時會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呢?這些都是過敏的症狀之一。要怎麼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中醫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應請醫師確定體質後,再吃補藥。最近台北知名拉麵店宣布將推出夢幻食材新口味「大王具足蟲拉麵」,熟客表示味道與香味有點像龍蝦與螃蟹。我的門診中,也有身體容易過敏的病人,問我能不能去吃這個造型特殊,有點像宮崎駿經典動畫《風之谷》劇中「王蟲」的拉麵?其實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國家,海鮮多又美味,不過由於海鮮水產類食品通常含有容易讓人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酸(經過細菌和酵素反應後可以產生組織胺),以及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尤其是甲殼類海鮮含量更高,如果本身就容易對蝦蟹等甲殼類過敏者,吃海鮮前我都叮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過敏的體質,吃的時候會不會出現: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非常小心,可能是食物過敏。這些食物會引起食物過敏 食用時必須注意國內成年男性10大慢性食物過敏分別為蛋黃、花生、蛋白、腰果、蜂蜜、黃豆、牛奶、小麥、葡萄、鰻魚;成年女性則為蛋白、蜂蜜、花生、腰果、蛋黃、黃豆、牛奶、小麥、奇異果及鳳梨;兒童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為小麥、鰻魚、蛋黃、鱈魚、黃豆、綠豆、蛋白、花生、大蒜及葡萄柚。食物過敏可分為「急性食物過敏」與「慢性食物過敏」2種,吃完東西嘴唇突然腫起來或身體起紅疹,大約持續30分鐘左右就會慢慢恢復正常,這類屬於「急性食物過敏」;另外一種「慢性食物過敏」則是進食後2~3天後才開始逐漸出現症狀。食物過敏則通常通常以皮膚發癢、眼睛發癢、關節疼痛為主。其中堅果過敏的排行,以花生第1、杏仁果第2、芝麻第3、腰果第4,而加工方式不同,嚴重度也會不一樣,例如高溫烘烤或油炸過,又淋上糖漿的,所造成的過敏最嚴重!另外,堅果的過敏不見得只會出現皮膚癢的症狀,也常常合併某處關節僵硬、甚至疼痛。普遍都認為堅果是最健康的、而起司含有大量鈣質,應該也很健康,其實天底下沒有一項東西是一定好或不好的,只能說適合不適合。而且就算適合,吃多了也不好。誰比較容易慢性食物過敏?慢性食物過敏往往對食物敏感的反應,偏向是全身性的症狀,例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濕疹,甚至是關節疼痛、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但是也因為這些症狀,讓人沒聯想到是不是與前幾天某種食物有關連,久而久之,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就會成為反覆發作的主要原因。如果是經常腸胃道消化不良,尤其是吃完東西容易脹氣、便祕或拉肚子的人,會比較容易有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藥物也會過敏! 開藥時應主動與醫師說明除了食物過敏之外,藥物過敏、也蠻常見的,常見類型有兩類:1、立即藥物過敏型:吃藥幾小時內就會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疹、眼睛或嘴唇水腫、頭暈、呼吸不順、腹痛,停藥一般就會自行改善。2、延遲藥物過敏型:一般在2∼10天後才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斑、發燒、眼睛灼熱、吞嚥不適,比較嚴重的有皮膚發生疼痛性紅疹水疱,甚至全身大面積皮膚剝落,嘴巴和眼睛的黏膜潰瘍。吃什麼中藥也會產生過敏? 體質太虛也會引起不適應反應西藥藥物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是抗生素和退燒止痛消炎藥,通常是較嚴重的延遲型過敏。中藥藥物過敏比較常見於富含蛋白質藥材,如蜈蚣、殭蠶等,可能產生輕微的立即型過敏。不過有些人吃一包中藥就明顯感到某些不舒服,其實並不是過敏,而是體質太虛,藥性只要偏寒一點或偏熱一點就立刻不適應。中醫常見調整過敏方向 依照體質分為3種中醫調整過敏體質、常以改善體質為方向,常見下列3種證型:1、肺虛血熱型:常見症狀:吃燒烤、海鮮、油炸等熱性食物,加上自己本身如果體質偏熱時,更容易過敏,常見除了過敏症狀之外,還有口乾,苔薄黃,脈象細數,中藥治療方法:消風散為主方,並根據症狀酌加桑葉、菊花、蟬衣,如果是下肢較為嚴重的,則酌加車前子、蒼朮、黃柏等藥,如果兼見便秘者,則酌加大黃等藥。2、腎虛型:常見症狀:過敏常反覆發作,只要腰酸、疲倦、月經後,即使平常不會過敏的食物、也變成容易過敏,中藥治療方法:地黃飲子為主方,如兼有嚴重血虛,可酌加四物湯,如肝火甚、口苦、口乾,則酌加龍膽泄肝湯。3、脾虛型:常見症狀:容易腹瀉、食慾不佳,這種過敏類型最常見於小朋友,中藥治療方法:參苓白朮散為主方,如果有點過敏鼻炎、容易感冒或者氣喘,可酌加黃耆、黨參、防風等中草藥。平時如何用食補保養 改善過敏體質?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吃補藥,是國人常用的方式,不過阿利博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建議先請醫師看過體質後再吃補藥。我提供常用的三個保養方給容易過敏的朋友,也先請您的中醫師診斷一下您的體質:1、肺虛血熱的過敏體質:粉光元氣茶材料:粉光蔘10公克、桂花1公克、菊花1公克、枸杞10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2、腎虛型的過敏體質:粉光蔘豬心湯材料:粉光蔘30公克、黃耆10公克、紅棗10顆、豬心1個、水8碗做法:1.將豬心洗淨,整個不用切,加入中藥及水,放入電鍋燉煮約1小時。2.等豬心熟了,取出豬心切片,再放入湯中一起吃。3、脾虛型的過敏體質:植萃博士茶材料:南非博士葉5公克、人參鬚10公克、茴香0.5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開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按摩這4個穴道 可以減緩過敏不適這4個穴道:曲池穴、內關穴、血海穴、與三陰交,一天做2到3次,每個穴位按壓1至2分鐘,對於減緩搔癢不適、有不錯效果。平時飲食該如何注意 才可以有效預防過敏阿利博士不建議只少吃會過敏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影響營養均衡,不妨多建立下列飲食概念:1、中藥勿自行服用,畢竟中藥也是屬於藥物的一樣,自己開方保養自己的健康、總是冒險2、茶葉、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要適量3、少吃含有食品添加物的加工食品4、肉類可以放心食用,但海鮮則要適量5、夏天多吃西瓜與梨子最安全,蔬菜水果、盡量選用當令食物。台灣夏天時雨時熱,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過敏情形增加,如果此時遇到特別食物或者特定中西藥物,可能過敏現象會更容易發作。阿利博士建議:如果自己的體質是屬於容易過敏,建議少吃一些中醫所謂的「發物」後,常見發物如:甲殼類海鮮、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當然如果真的很想吃,也建議先少量試試看會不會過敏。如果皮膚過敏發作時,可以局部冰敷降低癢的感覺,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並且避免到悶熱場所。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好,或同時誘發氣喘,以及嚴重過敏引起呼吸道腫脹,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刻就醫治療,畢竟過敏的症狀是可輕也可嚴重的。延伸閱讀▶為什麼肚子老是在痛?網友熱議慢性腹瀉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各國仍有流行病盛行!怎麼針對體質補身體、提升免疫力?▶孩童過敏、腸道菌相失衡 恐提高過動症機率2~3倍!營養師建議的整腸飲食調理法(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5 焦點.健康知識+
掛急診要等多久?急診不是馬上能看!「5級檢傷分類」最久等超過2小時
很多人看急診的經驗不是很愉快,總覺得明明掛的是「急診」,怎麼等那麼久?但偏偏有時候,我們在假日鄰近診所沒有開業的時候,自己或家人突然出現嚴重的症狀,例如高燒、嚴重腹痛,或是長輩擔心心臟病發,不得不去大醫院掛急診。但到了急診室才發現,這裡不舒服的人很多,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時候還會發現,那個人明明比我晚來,怎麼醫師先幫他看診呢?事實上,急診不是門診,本來就不是「先到先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廖哲偉指出,病人抵達急診後,急診的資深護理人員會先做「檢傷分類」,而是由急診資深護理人員依每個患者的病情,使用標準方式快速評估並將病人分級,建立患者的優先就診順序,以即時搶救重症患者的生命。急診檢傷分類廖哲偉指出,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是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急診醫學會、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參考國外減傷分類架構並配合國內醫療環境而制定,共分為五級,說明如下:第一級:復甦急救患者症狀包括:‧心跳、呼吸停止,肢體及嘴唇發青、發紫‧體溫>41℃或<32℃‧無意識、意識混亂,如:對疼痛刺激無反應、只能呻吟或說單一字句、只有疼痛刺激才會睜眼‧持續抽搐且無意識第二級:危級患者症狀包括:‧急性意識狀態改變(語言與動作遲滯,但尚可溝通)‧持續胸悶、胸痛且冒冷汗‧低血糖(<40mg/dl)‧大量血便、黑便、嘔血‧外傷造成之大量出血,頭頸軀幹骨盆部位血流不止‧槍傷,頭、頸、軀幹鈍傷、穿刺傷,開放性傷口疑似骨折‧高處墜落、車禍(乘客被拋出車外)、頭部撞擊後曾失去意識‧突發性視覺改變‧免疫功能不全且發燒‧會陰部穿刺傷與大量出血,生殖器腫脹變形‧外傷或接觸化學物質後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化學物質濺入眼睛‧疑似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螫傷,咬傷導致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第三級:緊急患者症狀包括:‧走動時明顯有呼吸急促‧經期逾期且腹痛‧無法控制的腹瀉或嘔吐‧外傷後肢體腫脹變形疑似骨折/脫臼‧咖啡色嘔吐物或黑便‧高血壓(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且沒有任何症狀‧抽搐後意識已恢復‧廣泛性紅疹/水泡‧毒氣或其他氣體吸入,無呼吸窘迫徵象‧急產(宮縮>2分鐘)第四級:次緊急患者症狀包括:‧局部蜂窩性組織炎‧解尿疼痛但沒有發燒‧陰道點狀出血‧急性咳嗽但沒有發燒‧發燒但無其他不適‧反覆性疼痛或暈眩‧持續性打嗝‧厭食/缺乏食慾,生命徵象正常第五級:非緊急患者症狀包括:‧習慣性便祕‧慢性腹水,欲抽腹水‧肢體水腫,生命徵象正常,無其他不適‧慢性噁心、嘔吐或打嗝‧直腸內有異物但生命徵象正常‧關節腫‧輕微擦傷,瘀青,軟組織受傷‧螫傷或咬傷,但無發燒或疼痛不適‧陰道分泌物,生命徵象正常且無其他不適‧過敏、鼻塞‧慢性失眠‧輕微腹瀉,無脫水現象急診要等多久?經過醫護人員的檢傷分類後,患者會被分為5個等級,並優先為情況最危急的人治療。因此不同等級的患者等待治療的時間都不一樣。說明如下:第一級「復甦急救」:須立即急救第二級「危急」:可能等10分鐘第三級「緊急」:可能等30分鐘第四級「次緊急」:可能等60分鐘第五級「非緊急」:可能等120分鐘所以說,如果你在急診等很久,可能是在檢傷分類中屬於第四、五級,較不緊急的患者。畢竟醫療資源有限,醫護人員必須盡力搶救每個生命。下次遇到急診等很久的狀況,建議耐心一點,多體諒醫護人員吧!延伸閱讀: 不吃肉=清淡?吃素=健康?營養師揭吃素5地雷:你以為的蛋白質其實是「澱粉」 鳳梨竟是絕佳的「養肝水果」!營養師傳授護肝8法:促進解毒,修復受傷的肝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8 醫療.皮膚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難診斷 滿身膿疱感染惡化恐致命
「手指甲的下緣冒出了許多膿疱,整片脫落的指甲難以重新長出來,即使復原也會變形,抓取東西變得很困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陳俊賓表示,這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患者出現的症狀。此疾病較為少見,多數人會誤以為是單純乾癬或濕疹發作。一位正在接受治療的20多歲女性病患,初期是斑塊型的乾癬,後來因為工作壓力等因素,病情控制不穩,最後急性發作而就醫,才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陳俊賓提醒,若急性發作伴隨發燒、膿疱破皮等狀況時,恐有感染、敗血症、器官衰竭,甚至致死風險,千萬不可輕忽,必須立即就醫治療。初期難鑑別 患者女性居多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初期症狀,可能會以斑塊型乾癬合併膿疱或單純膿疱來表現。陳俊賓說,臨床上患者嚴重急性發作時,病程會來得又急又猛,加上發燒、發冷等看似感染的病症,病發期間服用藥物,也容易誤判為嚴重藥物過敏的急性廣泛性發疹性膿疱症(AGEP),診斷上需要花些時間釐清。陳俊賓說,這項疾病的致病機轉,包括基因、後天環境誘發(如感染、藥物)等因素都有關聯性。新近研究發現,部分患者的IL-36RN基因出現突變、介白素IL-36異常活化,是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免疫異常的重要關鍵,這與導致乾癬的介白素IL-17、IL-23等異常類似卻又不同。患者以女性居多,好發年齡從20多歲到60多歲長者都有。症狀影響全身 輕忽恐致死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從局部斑塊型乾癬或單純膿疱皮疹,進展到全身長滿膿疱、發燒、發炎、脫水等,嚴重恐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到休克,特別是年長患者的發病進展可能更加快速。陳俊賓指出,此疾病因為全身皮膚都有機會長出膿疱,若在腳底板、背部及指甲下緣,平常生活作息都會受影響。大多數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可能會反覆急性發作,急性期死亡率為3到5%。以往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治療,多為類固醇、A酸、環孢靈素、滅殺除炎錠等四種藥物,陳俊賓說,如果患者有肝腎功能異常,藥物選擇要更注意,即便近年乾癬用的生物製劑上市,但難對該疾病有專一性和快速控制病情,治療仍有侷限。新藥助緩解 應發展病友團針對難治型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患者的治療,陳俊賓表示,近期有了針對介白素IL-36調控的生物製劑新藥,能夠精準緩解急性期症狀,經臨床試驗和實際恩慈治療經驗應證,確實可穩定病情,讓患者治療有新契機。不過,患者面對這樣充滿問號的疾病,內心的不安可想而知,陳俊賓說,他會盡量提供緊急聯絡窗口給予病友,必要時提出狀況問題,更鼓勵病友心情保持樂觀,建議組成病友團體彼此分經驗,還能讓大眾正視這項疾病,提高警覺心及病識感。【GPP治療最新資訊】>>>衛福部健保署已於2024年7月起,將新藥納入暫時性給付【GPP病友抗病故事慢慢說】>>>錯把膿疱當濕疹?當心恐致失能的罕見皮膚病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策展頁新上線📢GPP是什麼?我會遇見GPP嗎?遇見GPP會怎麼樣?我想對GPP病友說...👉最完整的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大公開別忘了在網頁中的加油站留下一些分享或鼓勵的話!【加入臉書社團】👉 GPP情報站[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慢病好日子創建專屬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的空間,是資訊站也是一個安全私密的討論區。📌提供GPP病友關於全身型膿疱性乾癬診斷,治療用藥及生活保養的完整資訊。📌最即時地分享新治療發展訊息,包含管理疾病、減少復發等趨勢時事。更希望病友面對身上的紅斑痕跡、脫皮,加上總是無預警復發的劇痛與高燒,還有再也不想回想的感染致命壓力時,不再感到孤單。(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遊日買藥注意,這款感冒藥可能驗出毒品反應!藥師分析最夯代購藥品成分及風險
各國國境開放,今年起台灣人又開始大舉赴日旅遊,玩樂之餘也特別喜歡買日本的藥妝及藥品。不過有藥師提醒,某些藥品成分具成癮性,如大正感冒藥,可能讓你尿液檢測呈陽性,且若服用在國外自行購買的藥品發生過敏或其他副作用,是不能申請藥害救濟的,購買前一定要特別注意。台人遊日愛買藥 EVE、表飛鳴、感冒藥超夯國人去日本玩特別愛買藥品,最夯的像是EVE止痛錠、日本魚油、Wakamoto、表飛鳴、太田胃散,感冒藥系列以前大家很愛新露露感冒藥、黃金A微粒感冒藥,現在還有大正百保能感冒藥。不過其實購買成藥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其中的成分,尤其有些藥品在日本買可能是日本版的,跟在台灣藥局看到的不見得相同,千萬不要亂買亂吃。日版大正感冒藥有成癮性小花藥師在其部落格《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提醒大家,以上述那些大家在日本常買的藥品來看,太田胃散跟Wakamoto、表飛鳴系列與台版的差異不大。但如果是大正系列感冒藥,許多人覺得日本版的大正比較有效,這是因為它添加了「Dihydrocodeine」這個強效的鎮咳成分,而這種成分在台灣並未核准添加使用於綜合感冒藥中,並且在服用上也有其他需注意的事項。日版大正感冒藥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有成癮性,且有呼吸抑制的風險,未滿12歲兒童以及哺乳孕婦不可使用。2.毒品尿液檢測可能呈現陽性,當兵或職業軍人要小心使用。3.無法申請藥害救濟。EVE止痛錠 藍底金字的最強另外還有超搶手的EVE止痛錠,聽說最近日本某些藥妝店還缺貨。EVE止痛錠含有異布洛芬(ibuprofen)成分,而其實止痛藥台灣藥局也非常多,你很容易就可以買到布洛芬一顆 400mg 的盒裝止痛藥 (指示用藥),但就是有許多人覺得EVE比較有效,特別是藍盒的!根據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台中博智診所院長陳炳錕醫師撰文分析EVE的使用,分析EVE的布洛芬劑量如下:常見4種EVE,每「兩顆」EVE 的劑量:EVE QUICK DX (藍底金字): 200mgEVE QUICK (藍底銀字): 150mgEVE A EX (白底藍字金邊): 200mgEVE A (白底藍字): 150mgEVE裡不只有止痛藥的成分,還有另外兩個成分:Anhydrous Caffeine - 80 mgAllylisopropylacetylurea - 60 mg兩種藍盒子的還另外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陳炳錕說明,Anhydrous Caffeine就是咖啡因,有加強止痛藥的效果,普拿疼加強錠也有,80mg 劑量大概是一般 1 杯大杯咖啡的量。Allylisopropylacetylurea則是一種鎮定劑,不是非常強,有解除焦慮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止痛藥的效果,但其他國家目前沒有繼續用的原因,是因為後來有些人出現了血小板低下,全身性紫斑出血的副作用,所以就停用了。而藍底金字的EVE QUICK DX則加了 Magnesium Oxide - 100 mg,除了有點胃藥的效果,也是速效錠,有止痛藥本身、鎮定劑,咖啡因強化效果,速效崩解,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吃 EVE 比其他止痛藥有效的原因。EVE購買服用注意事項1.Allylisopropylacetylurea成分有血小板低下風險。可能出現胃腸出血及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等風險。2.EVE 有鎮定作用,吃藥後應避免開車或操作危險機械。3.別給 15 歲以下的孩子吃。4.懷孕的頭痛患者注意,單純的 ibuprofen 在懷孕 12 週前仍可服用,但是有鎮定劑的 EVE 是不能吃的,計畫懷孕的準媽媽也要小心。5.如遇藥物過敏或副作用,國外自行購買不能申請藥害補助。6.帶太多藥物回國違法,網路買賣更不允許。日本成藥沒有比較厲害 對症下藥才重要出國購買成藥真的有風險,雖然價格可能較便宜,但因為藥品無標示中文,在看不懂使用方法,不清楚正確用量、用途、禁忌與副作用等情況下服用是有危險性的。也仍有不少人認為日本藥品特別好,不過白袍藥師Drugs曾出書《藥師心內話》破迷思,指出坊間常用成藥的成分種類就那幾樣而已,沒什麼特殊之處,日本藥也不例外,根據症狀買對藥就會「很有效」。大家出國旅遊還是盡情玩、放縱吃美食,成藥就盡量不要買了。【資料來源】.小花藥師|社區藥局筆記:藥師教你攻略日本藥妝5大熱銷商品.台灣頭痛學會《頭痛電子報 第175期》.赴日買藥當伴手禮 含鴉片成分恐成癮.網推日本必買藥品比較有效?藥師告訴你實情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為什麼身體會出現過敏反應?其實跟免疫系統太過激進有關
你一生之中最喜歡的食物是螃蟹,是這些在海底爬行、看起來很滑稽的巨型蜘蛛,具有奇怪的口感而且非常美味。在注意飲食和節食一段時間的幾個月後,今天是你和朋友一起放縱的夜晚。有酒,還有很多的螃蟹。但是在咬了第一口螃蟹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身體開始感覺有點怪,有一點不舒服。你覺得很熱並開始出汗,耳朵、臉和手感覺有點怪。突然間你發現呼吸變得困難,讓你有點驚慌失措。起身後,你不得不立即坐下,因為你覺得頭暈目眩。這時候朋友問你是否還好。接著,你在一輛急速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中醒來,手臂上有一根針將化學物質一滴滴地注入你的身體,平息了幾乎殺死你的過敏反應。你突然意識到—再也不能吃螃蟹了。過敏代表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正如在本書中多次看到的,免疫系統接受的是非常嚴謹的控制。如果它反應得不夠強烈,即便是很小的感染都可能快速演變成致命的疾病,並且殺死你。但如果反應很劇烈,那麼就會造成比任何感染都更大的傷害—與任何病原體相比,免疫系統可以讓你的生存面臨更大的危險。想想伊波拉,即使是這種非常噁心可怕的疾病,也需要六天左右才能殺死你。免疫系統卻有能力在大約十五分鐘之內殺死你。患有過敏症(allergies)的人都體驗過防禦網絡黑暗面的經歷。當免疫系統失去自我鎮靜的能力時,會變得致命。每天有數千人死於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免疫系統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過敏代表免疫系統對於可能不是那麼危險的東西產生了過度的反應。這代表調動免疫部隊並準備戰鬥,儘管沒有真正的威脅存在。在西方,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患有某種形式的過敏症—最常見的是即發性過敏(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意思是在接觸後的幾分鐘內會很快就觸發症狀產生。這有點像是在客廳裡找到一隻蟲子,然後召喚軍隊以核武消滅你居住的城市。這當然解決了蟲子的問題,但也許沒必要把你的房子變成一堆會發光的瓦礫。在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即發性過敏反應有花粉症(hay fever)、哮喘(asthma)和食物過敏,嚴重程度各不相同。基本上,你有可能對任何東西都產生過敏反應。有些人對乳膠過敏,既不能戴乳膠手套,也不能穿全身乳膠裝(如果這是他們的喜好,這還真是一場悲劇)。其他有些是對某些昆蟲的叮咬過敏,從蜜蜂到蝨子都是。還有很多種食物過敏,當然你也可以對任何種類的藥物過敏。讓免疫系統做出這些反應的是抗原,一些無害物質的分子。在過敏的情況下,抗原被稱為過敏原(allergens),儘管它們在功能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小段的蛋白質,像是來自蟹肉。只要是被後天免疫細胞和抗體識別,並且能引起過敏的物質都是過敏原。免疫系統為什麼會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呢?嗯,它並沒有。它不會有目的地進行思考或做任何事情,而是有些機制嚴重失調。在這種情況下,引發即發性過敏反應的東西源自於血液。在這裡整個免疫系統最煩人的部分—IgE 抗體,發揮了作用。你可以感謝IgE 抗體帶來許多與過敏相關的痛苦。生產IgE 的特化B 細胞並不常駐留在淋巴結中,反而是常駐在皮膚、肺和腸道中。在這些地方,IgE 抗體可以造成最大的傷害—它們原本要對付突破防禦牆的敵人,但此時卻是針對你。IgE 抗體在你遭受過敏反應時,實際上有什麼作用呢?過敏反應是由兩個步驟所產生過敏永遠是以兩個步驟產生的—首先,需要遇到新的致命敵人。接著,必須和它們再次相遇。舉例來說,你吃了螃蟹或花生之類的食物,或者被一隻蜜蜂螫到。第一次發生時,一切都還好。過敏原注入了你的系統,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受體當中能與過敏原結合的B 細胞被活化了。它們開始製造針對過敏原(像是蟹肉蛋白)的IgE 抗體,但現在一切都很平靜,什麼也沒發生。可以將這一步想像成準備好炸彈。現在,在接觸蟹肉後,大量能夠附著到蟹肉過敏原上的IgE 抗體在你的系統中存在。但IgE 抗體本身不會造成問題,因為它們的壽命不是特別長,在幾天後就會溶解。它們需要來自皮膚、肺和腸道中特別容易接受IgE 抗體的特殊細胞—肥大細胞──的幫助,才會成為問題。之前談論發炎時,我們曾短暫接觸過肥大細胞。翻新一下記憶,肥大細胞是大而臃腫的怪物,是攜帶著充滿極強化學物質的小炸彈,像是組織胺,會導致快速且大面積的發炎。科學家仍在爭論肥大細胞的工作—一些人認為它對於早期的免疫防禦相當重要,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次要的角色。但可以肯定的是,肥大細胞可以成為發炎的超級充電器。不幸的是,在過敏反應的情況下,它對於自己的工作過度熱情。肥大細胞具有受體,可以連結並附著在IgE 抗體的屁股。因此,如果你在第一次接觸過敏原後產生IgE,肥大細胞就會像一塊大磁鐵一樣往釘子猛撲過去。所以可以把一個有「充電和武裝」功能的肥大細胞想像成一個大磁鐵,上面覆蓋著成千上萬的小刺。當過敏原經過時,肥大細胞上的IgE 抗體極輕易地就可以連結到它們。更糟糕的是,肥大細胞上的IgE 可以穩定存在數週甚至數個月,因為與肥大細胞連結可以保護它們免於衰敗。因此,在你初次接觸過敏原時,皮膚、肺部或腸道中早已準備好這些很快就可以被活化的炸彈。隨著時間過去,什麼也沒有發生。直到你終於再吃了一堆蟹肉,讓你的系統中充滿過敏原,使得被IgE覆蓋的肥大細胞能夠連結到它們。現在武裝的過敏炸彈在體內爆炸。過敏反應像是個慢性事件武裝的肥大細胞會進行去顆粒化動作,這是形容它們會吐出所有化學物質的一個美好說法。這些化學物質是發炎的超級充電器,尤其是組織胺。這會導致過敏反應期間你體驗到的所有極度不愉快的事。它告訴血液要收縮血管,讓液體流入組織,導致發紅、發熱和腫脹、瘙癢和一般的不適感。如果這種情況同時發生在身體許多的部位,會導致危險的血壓下降,而這是足以致命的。組織胺還可以刺激生產和分泌黏液的細胞加強表現,讓呼吸系統產生額外和不必要的鼻涕和黏液。但最危險的是,組織胺會導致肺部平滑肌收縮,讓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呼吸。你並不是無法吸入空氣,而是肺裡的空氣被困住,使得再次將氣體排出變得很困難。所有黏膜製造的多餘黏液對這種情況完全沒有幫助。因為肺裡有很多肥大細胞,在該地發生過敏反應很快就會變得危險,因為多餘的液體和黏液會填滿肺部,讓呼吸變得越發困難。最壞的情況可能是過敏性休克,它會在幾分鐘內致人於死。過敏反應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在前面幾段當中給了肥大細胞一個惡名,但這有點不公平。因為它不會獨自造成這所有的混亂。肥大細胞有個同樣有害的哥兒們。一旦肥大細胞被活化並去顆粒,同時也會釋放細胞激素,要求另一個特殊細胞—嗜鹼性球(Basophil),去增強過敏反應。嗜鹼性球在血液中巡邏著身體,直到被召喚為止。它們也有連結IgE 抗體的受體,可在初次接觸抗原後進行充電。嗜鹼性球像是第二波的恐怖浪潮。一旦肥大細胞引起第一波的過敏反應,它們需要補充破壞性組織胺炸彈,但會暫時缺貨。而嗜鹼性球填補了這中間的空檔,確保過敏反應不會太快停止。它們也可能為自己感到自豪,認為自己正在做重要的事,無辜地向身體放火。於此同時,你正在抓撓著皮膚或排空發炎的腸道。這兩種細胞負責引起即發性的過敏反應。不幸的是,這還沒有結束。許多哮喘患者悲痛地知道,一些過敏反應更像是個慢性事件,而不是一次性的。讓我們認識第三種(很幸運地,這也是最後一種)將過敏反應視為好主意的細胞!嗜酸性球(Eosinophil)確保過敏反應的症狀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它們只有少數存在於身體內,多數是在骨髓裡,遠離一切熱鬧的行動。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球釋放的細胞激素會活化它們,但它們需要一點時間慢慢地增生和選殖自己,然後才姍姍來遲地抵達派對現場,然後不幸地在那裡重複著之前犯過的錯誤,引起發炎和痛苦。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問—為什麼自己的免疫細胞會這樣做?事實是,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與某些過敏原或其他物質接觸時會產生大量的IgE 抗體。但是,雖然不確定為什麼有些人受到的影響比其他人嚴重,我們卻認為我們知道IgE 抗體最初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它們是免疫系統的超級武器,用於對付對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來說太大而無法吞噬的大型寄生蟲。尤其是最可怕的寄生蟲—寄生蠕蟲(Parasitic worms),一個數百萬年來人類不得不應付的威脅。讓我們學習關於IgE 抗體的真正目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它們平反惡名。※ 本文摘自《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免疫:認識你的免疫系統,45個打造身體堡壘的必備知識》作者:菲利普.德特默 譯者:周序諦出版社:鷹出版出版日期:2023/02/01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痛風愛找中老年男患者 用這藥代表尿酸未控制好
「風吹過就痛!」痛風是一種關節發炎疾病,雖不會致命,但發作彷彿要人命,嚴重還可能喪失活動能力。痛風好發於中年以上、男性族群,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更是民眾不可輕忽的慢性疾病。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深入剖析民眾痛風就醫情況,帶您了解痛風發生原因、如何提前預防,避免疾病上身。健保署統計,就醫診斷為痛風的人數,108年有95萬394人,109年為96萬2,643人,110年上升到97萬9,803人。進一步分析就醫率,自108年至110年,就醫率從每十萬人4,026.56人、4,085.71人,一路上升到4,191.61人。過去三年雖然碰上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就醫意願,但根據健保署就醫資料統計,痛風民眾就醫情況仍逐年增加,並未減少。台灣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高達75%為男性。健保署長石崇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民加強防疫作為,大幅減少呼吸道疾病發生,因呼吸道疾病就醫的情況也下降。但痛風屬於慢性疾病,仍有一定就醫需求,經過通盤考量後,健保署110年底也將遠距照護費用納入健保給付,慢性病人在家透過視訊看診,讓疾病獲得良好照護,因此疫情期間痛風就醫情形未減少。每年近100萬人因痛風就醫,全台約2,300萬人口,平均每23人就有1人痛風。以性別區分,痛風患者高達75%為男性。石崇良表示,痛風人數不算少,值得關注的是,七成痛風患者皆為40歲以上,尤其以60歲族群占比最高近24%,是中年族群以上、尤其男性民眾不可輕忽的慢性疾病之一。痛風症狀有哪些?.急性關節炎.腳大姆指關節(或其它關節)紅腫及灼熱劇烈疼痛.多個關節發炎.關節僵直.關節變形.腎臟或軟組織內結石》看更多痛風相關資訊痛風者多就近治療,醫學中心可處理病情較複雜者。石崇良指出,痛風發作原因與基因遺傳有關,也受到生活型態影響。造成痛風的主要危險因子為高尿酸血症,因普林代謝異常,導致尿酸長期堆積、難以排泄,尿酸結晶沉積於關節上形成痛風石,出現急性關節炎、甚至尿路結石,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關節變形,嚴重者更可能引發心血管、腎臟病變。石崇良說,痛風患者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例如健康飲食、多喝水、適當運動等,已穩定服藥者不隨意停藥,都能大幅減少痛風發作。痛風患者大多就近至醫療院所回診追蹤,像基層診所、地區醫院或區域醫院,不一定要到醫學中心,不過分析就醫資料,有7%的痛風患者是來自醫學中心診斷,可能屬於頑固型痛風、病情複雜或衍生其他併發症,需合併多科別處理。40%用秋水仙素,代表尿酸未控制好,易急性發作。痛風治療用藥主要分兩大類,包括急性發作使用的秋水仙素(Colchicine),及控制降尿酸藥物。石崇良分析,痛風患者中有40%使用秋水仙素,代表民眾「容易急性發作」,進一步可解釋為「尿酸沒有控制好」。他提醒,平時需控制尿酸值不宜過高,但無論尿酸值高低,血中尿酸濃度只要急遽變化,例如大吃大喝、劇烈運動、不當減肥等,還是有可能引起痛風。》看更多秋水仙素相關資訊健保已給付基因檢測,避免特定藥物引發過敏。其中一款降尿酸藥物異嘌呤醇(Allopurinol),容易使亞洲人發生過敏反應,嚴重恐引發史帝芬強森氏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出現全身脫皮等症狀。石崇良表示,近年精準醫療進步,診斷痛風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對該款藥物過敏,健保署去年6月納入健保給付,新診斷痛風的民眾不必再「試藥過敏才換藥」。》看更多異嘌呤醇相關資訊痛風發作多有徵兆提早就醫 避免跑急診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今年預計分兩階段上路,第一階段調整急診、藥費,最快4月實施,而檢驗、檢查部分負擔仍待討論。石崇良表示,部分負擔與醫療支出「基本上是同步增減」,推部分負擔主要鼓勵民眾正確就醫,抑制浪費,也希望醫師協助病人從前端預防,包括定期衛教、檢視用藥,醫師、病人各自有責任控制疾病,維持健康,健保的角色應該是「最後一道安全網」。以痛風疾病而言,石崇良表示,痛風患者雖然大多於半夜發作,影響部位多以腳趾、手指等關節為主,有時痛到得跑急診,但其實痛風發作前多半有徵兆,建議民眾可預先警覺,赴診所就醫治療。健保署除了推行部分負擔,也力推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家庭醫師定期提供痛風患者衛教建議,搭配生活習慣、正確飲食概念,有助於痛風患者控制疾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5 醫療.牙科
牙痛不藥來!盤點「牙醫常開的止痛藥、消炎藥」,治療前後做好2件事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常毫不忌口又熬夜,再加上平日忽略牙齒保健的狀況下,這時牙痛就可能找上門。坊間常常聽到民眾去買所謂「消炎藥」來緩解不舒服,或者將牙醫師開的藥統稱為「消炎藥」,但「消炎藥」其實是很籠統的稱呼。當牙痛來襲,民眾通常可至藥局購買的藥品為消炎止痛藥;而牙醫師除了開立消炎止痛藥外,也會視情況給予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可藉由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來緩解發炎反應,跟俗稱「消炎藥」用來緩解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的消炎止痛藥不同。因此,當口腔遇到有害刺激,體內抵禦外來物的白血球誘發發炎反應而造成牙齒痛牙齦腫時,就需要同時使用止痛藥及抗生素。以下將就這兩類藥物為大家簡單介紹。止痛藥適度的止痛藥物可以減輕疼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一般牙科常見口服止痛藥物可分為以下二種:* 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用於止痛、退燒,但不具有抗發炎的效果,為一般市售普拿疼的成分,取得比較方便容易。>>相較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用於一些特殊族群如孕婦,使用上相對安全。>>應留意對肝臟功能的影響,切勿服用過量,亦不可併服酒精飲料。 *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除了可用於止痛、退燒外,還具有一般大眾認知「消炎藥」的抗發炎效果,本院常見品項有Diclofenac、Mefenamic acid...等。>>相較乙醯胺酚過敏比率較高為其劣勢;病人最常反映的為腸胃相關副作用。>>建議腎功能受損者避免使用;此外,因有增加心血管栓塞事件的風險,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14天內禁止使用此類藥品。抗生素抗生素是另一個大家看完牙科常領到的藥品。牙齒痛牙齦腫的情形多半是因為口腔受到細菌侵犯,故可藉由抗生素抑菌殺菌的作用,加速清除這些外來物,改善發炎造成的不舒服,以下為牙科常用的抗生素治療介紹。* 盤尼西林類 (Penicillin)>> 牙科第一線用藥,最常見的是Amoxicillin,通常每日服用三次到四次,是相對安全的一類藥品,廣泛使用於孕婦族群。>> Amoxicillin也用於特定族群,如:先前有做過心臟瓣膜置換或修復手術的病人,牙科侵入性手術治療前的預防性用藥,病人應於術前一小時服用2g的Amoxicillin方可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 頭孢素類 (Cephalosporin)>>當病人對盤尼西林類的藥品有過敏的情況,可評估改用頭孢素類的藥物,但仍應注意少部分病人可能會有交叉過敏的狀況。>>Cephalexin為較常使用的藥品,每日服用四次,常見皮膚或腸胃道相關副作用。 * 巨環內酯類>>若對於盤尼西林類藥物的過敏屬於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暈眩乃至休克,血管性水腫或是蕁麻疹,建議也避免頭孢素類藥物,改使用這類巨環內酯類藥物。>>這類藥品有Erythromycin、Azithromycin,在牙科較常開立的是前者。>>Azithromycin吃法比較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第一天吃兩顆共500mg,後四天改吃一顆(250mg),共計五天療程;亦可連續3天每天服用500mg。 * 硝基甲嘧唑乙醇 (Metronidazole)>>頑固型感染、壞死性潰瘍性牙齦炎的病人,疑似是牙周囊袋深部的厭氧菌引起,因此,可以選用治療厭氧菌感染的Metronidazole。>>有些報告指出Metronidazole會通過胎盤而到胎兒體內,建議懷孕前三個月應該避免服用。 * 四環黴素類 (Tetracycline)>>為早期牙科用藥。有影響牙齒、骨骼發育的副作用,有些案例顯示在幼年時服用而導致牙齒永久變色,呈現深灰或深藍色。禁止用於懷孕、哺乳婦女及8歲以下牙齒還在發育的孩童。>>避免與制酸劑、牛奶、鐵劑一起吃,以免影響吸收。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以上簡單介紹牙科常見用藥及其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理解自己的藥品。當我們牙齒出現問題需要看牙醫時,務必謹記以下二點:* 告知疾病史及用藥史>>在做牙科侵入性治療前,應告知醫師自己的過往病史如:心臟相關病史、有無做過人工關節置換...等。>>用藥史也會影響後續之治療計畫,如:1. 抗凝血藥物: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除應告知牙醫師外也應諮詢原處方醫師,由牙科醫師評估手術出血風險及原醫師評估病人本身的栓塞風險,制定治療計畫。2. 一些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如:福善美、骨力強...等,因有引起顎骨壞死的副作用,在進行牙科治療前需要經醫師評估其風險。>>懷孕及藥物過敏史者,對藥物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不隨意停藥若醫師開立了抗生素,應按時服用並吃完整個療程。按時服用可以讓抗生素在體內有個理想、穩定的濃度,吃完整個療程也比較能確保沒有殘存的細菌突變而產生抗藥性的問題。醫師提醒,完整告知醫師您的狀況,由醫師評估予以適當的治療,並遵照醫師、藥師指示服用藥物,後續做好日常保健,是改善牙痛的不二法門。
-
2023-02-23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丸磨成粉,輕鬆又方便?小心易釀3大傷害
小孩餵藥,有時很麻煩。許多大人為求方便,要求診所醫師或護理師把藥丸磨粉,專業藥師王明媛提醒,這種做法易導致3大傷害,還是少做為妙。如果家有小朋友,特別是還不會說話、還聽不懂人話的嬰幼兒,多數就會了解餵藥是一件多困難的任務,因此不少大人會請診所醫師或護理師把藥磨粉。台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發言人王明媛提醒,這樣的做法很容易造成「藥物劑量拿捏不準」、「不同藥物交叉污染」與「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3大傷害,原應用來治病的藥物反而對小孩健康造成傷害。藥物磨成粉,問題一大堆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有一篇研究顯示,兒科病患出現用藥疏失、錯誤的比率比成年病患多3倍之多。王明媛指出,在藥物磨成粉的過程中,藥物劑量有時很難拿捏精準,當藥物劑量出現誤差,藥效就可能受影響。「一般診所、診所門前藥局,在藥物磨成粉後,通常沒時間清理機器…」王明媛直言,多數診所醫師、護理師沒時間一直清理磨粉機器,其他藥物粉末就容易殘留在機器上,日積月累下,小孩可能無意間吃到多種、其他藥物,一旦出現藥物過敏,很難找到真正過敏原,若誤吃抗生素,也會增加抗藥性風險。此外,當藥丸磨成粉末,小孩吃藥時容易嗆到,並產生吸入性肺炎,反增加病痛之苦。藥丸磨粉易釀3大傷害1.藥物劑量拿捏不準2.不同藥物交叉污染3.吸入性肺炎風險增加藥粉偷加入配方奶,小孩可能提早厭奶如果餵小孩吃藥,不適合將藥丸磨成藥粉,那該怎麼做?如果小孩可聽從指令,可將藥丸放在舌下,喝水後,透過水的浮力,加上舌頭輕捲,藥丸就會順著水流進入食道。若小孩還聽不懂指令,也無法說話溝通,建議以藥水、糖漿為主,採「原瓶、原漿、原液」原則,藥物各自獨立,較不會產生劑量不精準、藥物交互汙染等問題。對於還在喝奶的小小孩,有些大人會將藥粉偷偷摻在配方奶,希望小孩喝奶時順便吃藥。王明媛特別提醒家長、照顧小孩的阿公、阿嬤,「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藥粉加進配方奶後,藥效可能受干擾,而且當藥物進入配方奶,配方奶的味道就會很奇怪,小孩一吃,馬上察覺不對勁,或感覺被騙,下次再喝配方奶,就會有警戒心,對大人也會不信任,有時喝奶意願會大幅減少,提早進入厭奶期。觀念要正確,才不會弄巧成拙在藥物保存方面,王明媛叮嚀,不是所有藥物都適合放冰箱冷藏,除了有些抗生素、退燒塞劑適合放冰箱,多數藥物不需放冰箱保存,特別是藥粉,如果放冰箱,在冷熱、水氣影響下,容易受潮、變質,只要放陰涼、乾燥之處即可,不需放冰箱保存。王明媛也提醒,當醫師開抗生素藥物,一般抗生素療程為3到5天,必須用藥一個療程才能停藥,才不會引起抗生素抗藥性,並不是症狀一改善就可自行停藥。不要亂吃別人的藥,以免吃錯藥就不妙當小孩生病、需要吃藥,大人也千萬不要因為親朋好友、鄰居「吃好道相報」或熱情推薦、贈藥,便隨意使用別人家藥物,每個小孩的成長、病情、免疫情況都不一樣,這樣做,對小孩的傷害可能更劇烈。值得注意的是,大人一發現小孩用藥後48小時內皮膚出現紅疹,或眼睛、嘴唇發紅、發腫,代表可能產生藥物過敏,此時務必馬上停藥,家長事後也要記得哪些藥物易引發小孩過敏。期待家長、大人多留意小孩用藥安全,避免一連串錯誤、疏忽,造成不可預期的傷害。正確用藥4觀念1.盡量不要要求將藥丸磨成粉末。2.除了有些抗生素、退燒塞劑之外,多數藥物不需放冰箱保存。3.不要亂吃別人的藥。4.用藥後48小時內皮膚、眼睛、嘴唇發紅、發腫,可能就是藥物過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5 醫療.心臟血管
親二姨證實劉文正沒死!心肌梗塞通常快又急,發生了該如何處理
各大媒體昨日(15日)都大肆報導,70年代巨星劉文正已於去年11月12日心肌梗塞病逝美國。關於死訊外界一直眾說紛紜,不過根據《世界日報》16日的最新獨家報導,定居在明尼蘇達州的劉文正親二姨李庚濟(Lily Lee Levin)15日透過好友張美琪向《世界日報》表示,劉文正的死訊是假消息,「劉文正沒有死,他已經打電話給我報平安了。」李庚濟說,劉文正15日回撥電話給她說,已經很多年沒有跟他的經紀人聯繫。而這麼多年來,一直有人用盡辦法想請他復出,而且他的死訊也傳過多次,但劉文正隱退心意已決,絕對不會以任何形式現身或說明。【詳細新聞】獨家/二姨:劉文正沒死 他打電話給我報平安溫差大比低溫更可怕 心肌梗塞明顯增加不管劉文正心肌梗塞病逝的消息是真是假,冬天本來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高峰季,近來各大醫院都有不少心肌梗塞的病患。醫師提醒,相較於持續性低溫,人體較有足夠時間適應溫度,反而是忽冷忽熱的天氣引發心肌梗塞猝死的風險會更明顯增加。《聯合報》報導,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10年前曾有研究者為找出心肌梗塞發作前原因,訪問曾患心肌梗塞的患者,發現患者1個月前,出現太累、容易喘、消化不良等症狀,但這類症狀相當不典型,讓人難以預防。「平時要做好水土保持!」洪惠風說,像是罹患三高民眾,平時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膽固醇,以及規律運動、戒菸、控制體重、不要過累或情緒起伏大。若平時有在規律運動則有2個好處,第一是血管較不容易阻塞,第二是運動耐受度變差,且胸口悶、痛或喘,恐是心肌梗塞風險增加,應盡快就醫檢查。疑似發生心肌梗塞,應如何處理?心血管疾病權威名醫王宗道提醒,攝氏26度到28度是對心血管最友善的氣溫,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提高阻塞機率,加上冬天還有血壓升高、水喝得少、飲食可能較重鹹油膩等不利因素,只要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就要趕快叫救護車。心肌梗塞的救治分秒必爭,台灣心機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說明,謹記「心痛、喘、冒冷汗,快叫救護車」這個口訣,當身旁的人突然倒下去,馬上叫救護車。如果能正確急救,也可以幫他撿回一命。(CPR教學影片)急救處理流程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叫救護車→等待時先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上了救護車由醫護接手CPR,持續心臟按摩→抵達醫院洪惠風表示,心肌梗塞發作時,若能把握時間盡快送醫,將血管打通,才能降低死亡風險,臨床上建議12小時內需就醫,但建議發生當下立刻就醫,「房子失火就要趕快滅」,否則拖越久器官受損恐越嚴重;若伴隨嚴重心律不整,當下可能就會奪命。此外,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肌梗塞高危險群,建議這類患者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並應隨身攜帶醫師開給緊急備用藥品,以供緊急送醫的醫師快速接手處置。心肌梗塞典型病徵 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心肌梗塞是由於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45歲以上男性、停經女性、有三高、抽菸、壓力大、缺乏運動,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延伸閱讀】疾病百科/心肌梗塞去年心肌梗塞帶走不少知名人物,最震撼的莫過於台灣浩鼎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博士,他在去年底12/29上午九點都還和台灣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事情;沒想到,半小時後就傳出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東海大學法學院院長、現任南山人壽獨立董事卓俊雄,則是在12/25日上午在高鐵上疑因天冷引發心肌梗塞辭世,享年55歲。【資料來源】.心肌梗塞發作 自行送醫還是叫119?.館長媽、張念慈、卓俊雄猝逝…心肌梗塞症狀一表掌握 醫教如何急救.一代巨星劉文正心肌梗塞過世 醫:6成男性發作前無症狀
-
2023-01-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過年醫藥箱也要大掃除!藥師告訴你該準備哪些藥,又該如何保存
年關將近,除了家裡打掃一番,也是時候好好整理家裡的醫藥箱囉!藥品種類繁多,該怎麼準備,又該怎麼保存?這邊藥師給您一些小撇步,讓您準備藥品不煩惱。一般居家或是出門旅遊時,該準備甚麼藥呢?建議您可以依照下列藥品類別準備,以應付不時之需:1.止痛退燒藥:發燒、頭痛、經痛或是筋骨痠痛,是常見的問題,可以視需求購買口服藥、貼布、藥膏來幫助舒緩疼痛的狀況。2.腸胃藥:腸胃藥依症狀可區分為脹氣、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腸胃痙攣、便秘或拉肚子等等,依照症狀選擇適合的藥品,才可以有效達到舒緩的作用。3.感冒藥:緩解鼻塞鼻水、咳嗽有痰、過敏等不適症狀。大部分的綜合感冒藥已含解熱鎮痛成分,不須再額外服用;此類藥品通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須從事高專注度工作者(如開車、操作器械)須注意使用。4.鎮暈藥:若搭乘交通工具容易產生暈眩症狀,可準備鎮暈藥,建議於搭乘交通工具前三十分鐘至一小時服用,才有足夠的時間發揮作用。5.皮膚用藥:如防蚊液、止癢藥、防曬乳、燙傷軟膏、生理食鹽水、傷口敷料等。準備藥品時,應告知藥師家庭成員及各自的藥物過敏史、現在用藥,來挑選適合的藥品,特別是兒童用藥,應於使用前向醫師藥師確認兒童年齡、體重、藥物過敏等資訊以求最佳的藥效與安全性。建議保留藥袋、藥品外包裝和藥品說明書(仿單),以幫助了解藥品的適應症、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但若病情在使用藥物後無法獲得控制,請盡速回診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並告知已使用過的藥品。藥品保存應秉持三大原則避光、避濕、避熱是藥品保存三大原則,除非有特別註記,如某些賀爾蒙製劑、胰島素、生物製劑須冷藏於攝氏二至八度,其他藥品只要保存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即可,建議選擇高處可上鎖的抽屜或櫃子,讓家中的孩童不易取得,避免誤食的危險;不建議存放藥品的地點如冰箱、浴室、廚房、陽台等處,雖然冰箱既避光也避熱,但在開關冰箱的同時會造成冰箱內的溼度上升,反而不利於藥品的保存。年前藥品大掃除,依照藥物品項來區分趁著一年一度的大掃除打開醫藥箱,若是還未開封使用的藥物,檢查其是否還在有效期限內,若是藥物已有變色、受潮、異味等異常情形,請勿再使用;已開封使用的藥品,則依照藥物品項來區分:1.裸錠分裝的藥品:藥瓶打開後請將棉花,乾燥劑取出,因此時的棉花及乾燥劑可能會吸取大氣中的水分導致藥瓶內部潮濕,增加藥品變質、發霉的風險;建議以分裝日期或開封日期的六個月內為保存期限(若是原包裝保存期限低於六個月,以原包裝保存期限為主),若是藥品有變色、潮化、發霉則不建議使用。2.口服藥水:一般的藥水可於開封日期後一個月內使用,但有些小朋友的抗生素藥水在泡開後需要置於冰箱冷藏二至八度保存,請依照醫護人員指示或藥品仿單註記保存,另外,抗生素請照醫師藥師指示服用完畢,不要囤積或濫用,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3.眼藥水、眼藥膏:眼用製劑建議於開封後一個月內使用完畢。4.外用藥膏、乳劑:建議於開封日起六個月內使用完畢,若是變稀、變乾硬、變色發臭則不建議使用。5.栓劑、塞劑:請保持其完整包裝保存,可保存至其有效期限,若無特別標示的話是不需要冷藏的,應置於無陽光直射的陰涼處,避免其軟化。國境解封 ,過年出國藥注意隨著疫情趨緩,國境解封,對於出國已經迫不及待的朋友們,可要睜大眼睛注意各個國家的旅遊須知。除了確認是否要求新冠疫苗施打至第二或第三劑,部分國家會要求旅客施打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小兒麻痺疫苗或是傷寒疫苗,並需出示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出發前應詳閱外交部-世界各國因應 COVID-19疫情相關措施一覽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及當地主管機關確認最新規定;即使旅遊目的地國家未要求,若是目的地處於疾病流行高風險區,也建議施打疫苗來獲得抵抗力,才可以安心出門,健康回家。若是有上述的需求,可以至本院的旅遊醫學門診來諮詢相關疫苗的施打及相關證明的開立。出門旅遊時,除了上述的疫苗外,亦建議根據行程內容及個人需求攜帶藥品,例如有登山計畫者可準備預防高山症的藥品;若需攜帶慢性病用藥或急救藥品,建議隨身攜帶原主治醫師所開立診斷書正本、藥袋或藥歷,並於出發前確認藥量是否足夠;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酒精棉片及針頭也要確認是否充足,搭乘飛機時,請勿託運胰島素,可置於隨身行李,避免行李艙的溫度過低造成胰島素變性或是行李延誤無法第一時間取得藥品的情況。藥師提醒您,出遊時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祝您安心出門、健康回家、開心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