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藝術
共找到
595
筆 文章
-
-
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三級警戒 實踐等多所大專宣布全面遠距教學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雙北市升至第三級疫情警戒,實踐大學、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華梵大學等多校也緊急宣布全面改採遠距或線上教學。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增加,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6月8日前疫情警戒提升到第2級,教育部發函各級學校,100人以上大班授課,應立即改善環境或調整授課方式,採分班上課或遠距教學。昨天已有多所大專宣布防疫措施升級,如台灣大學自5月17日起所有課程改為遠距教學,並實施校園門禁;台灣師範大學自5月17日至學期末,所有課程改為遠距教學,校慶活動延期辦理,政治大學同樣自5月17日至學期末,全面課程實施遠距教學,校園謝絕訪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行政院記者會中宣布,昨天國內新增180例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雙北市即日起至5月28日提升至第三級疫情警戒。部分雙北市大專今天也緊急宣布防疫升級措施。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校方表示,全校自5月17日起實施遠距教學至5月30日,若疫情仍持續,將考慮再延長,校內美食街店家提供基本餐飲服務,但會鼓勵師生打包帶走食用;實踐大學也宣布,自5月15日至5月30日全面實施線上彈性教學/學習,實施期間依疫情發展狀況滾動修正。台北藝術大學提到,即日起至5月28日實體課程即刻全面暫停,改為線上授課或錄影教學,不適合遠距教學的課程,請師生研議延後補課或調整課程內容;另外,如華梵大學、宏國德霖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亞東技術學院、中國科技大學等校也都宣布全面改採遠距教學。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本土疫情急遽升溫 潘孟安:提升為準三級警戒
本土疫情急遽升溫,雙北市提升到第三級警戒,屏東縣政府今天中午緊急召開應變會議,縣長潘孟安說,屏東縣除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外,縣境內也提前部署,提升為準三級警戒,嚴陣以對,包含縣立圖書館及社福等公有館舍、社區關懷據點、原鄉文健站暫停開放,一切以防疫為優先。潘孟安說,屏東縣配合全國防疫因應措施,休閒娛樂場所應關閉、停止進香團及遶境活動、宗教場所落實實聯制、國中小學校園停止對外開放、社團停止交接活動等外,防疫全面提升。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介壽圖書館、鄉鎮市圖書館、原住民文化會館、勝利星村公有館舍、屏東演武場、屏東戲曲故事館、恆春民謠館及社福相關等公有館舍,今天下午4時起關閉;屏東演藝廳、屏東藝術館、勝利星村、縣民公園日落劇場等活動暫停辦理;社區關懷據點、原鄉文健站暫停服務;社區大學、樂齡大學、勞動大學等終身學習場所暫停辦理;萬丹游泳池、委外經營東新國中游泳池,今天起休館消毒,等疫情趨緩後再行開放;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一番賞」服務台關閉、社區小旅行停辦。由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城鄉處等組成聯合稽查小組,加強稽查八大行業;墾丁大街、夜市等人潮容易聚集之處,即日起加強人車分流管制及勸導餐飲外帶、梅花座,並要求商圈商家配合防疫措施;公園、共融遊樂場等開放空間,加強派員宣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並設立告示牌。潘孟安說,目前縣府盤點補足防疫物資,包括口罩、防護衣等,連日來也要求33鄉鎮市加強消毒作業,環保局每3周一次消毒公共場域提升為每周一次,若有確診者軌跡立即消毒,防疫旅館及居家檢疫垃圾均由環保局委託合格業者清運,更希望縣境的中央部會所屬機關單位配合升級防疫措施,從中央至地方全面落實防疫。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文化局暫停各項自辦藝文活動 周一休館日加強清消
高雄市文化局表示,在疫情趨緩前將停止舉辦相關藝文活動,今、明兩天周末配合市府進行「阻斷傳播鏈,防止病毒進入高雄」全市總清消,並利用周一休館日進行大規模消毒。近期停辦或延期的活動包括:高雄獎頒獎典禮、LIVE WAREHOUSE「海之鬧VOL.1布拉瑞揚舞團之夜」、台灣鳳梨工廠「消失的旗尾線搖滾音樂劇」、高雄市電影館「長短腳 X momo mini電影院」、大東戶外舞台藝文演出、大東講堂、高市圖城市講堂、第十四屆阿公店溪文學獎頒獎典禮、駁二勇市集及大義市集等。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因應疫情趨於嚴峻,文化局已主動聯繫相關展演團隊,協助更換檔期,並隨時於官網、社群媒體上,更新活動停辦或延期相關訊息,也提供各種線上藝文通路資源,例如:高美館「精選典藏」、高市圖「臺灣雲端書庫@高雄」等,讓讓大家在疫情嚴峻在家期間能持續親近藝術。高雄市文化局轄下各藝文館舍,除嚴格落實實聯制、量測體溫、消毒、人流管制、動線規畫,及加強日常環境清潔消毒等防疫措施外。本週末起配合市府進行「阻斷傳播鏈,防止病毒進入高雄」全市總清消,並利用周一休館日進行大規模消毒。工作人員定期在室內外舉牌宣導巡視,提醒所有民眾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文化局配合高市府防疫會議的加嚴措施,全面盤點轄下場館所有活動,統計至6月8日前,含民間及文化局自辦活動延期或停辦共134項,活動變更一覽表可至文化局官網「最新消息」專區查詢https://www.khcc.gov.tw。
-
2021-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 高雄市文化局6月8日前暫停或延辦藝文活動
高雄市政府宣布「防疫加嚴六大措施」,高雄市文化局據此在6月8日前將停止或延辦134項相關藝文活動,並利用周一休館日進行各場館消毒。高雄市文化局表示,近期將停辦或延期的活動包括高雄獎頒獎典禮、LIVE WAREHOUSE「海之鬧VOL.1布拉瑞揚舞團之夜」、台灣鳳梨工廠「消失的旗尾線搖滾音樂劇」、高雄市電影館「長短腳 X momo mini電影院」、大東戶外舞台藝文演出、大東講堂、高市圖城市講堂、第14屆阿公店溪文學獎頒獎典禮、駁二勇市集及大義市集等活動。文化局長王文翠說,民眾可透過官網、社群媒體了解相關訊息,文化局也會提供高美館「精選典藏」、高市圖「臺灣雲端書庫@高雄」等線上藝文通路資源,讓大家在疫情期間仍能親近藝術。
-
2021-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市府防疫加嚴 今再宣布第二波220項活動調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起至6月8日宣布疫情警戒提升為「第二級」,台中市政府因應防疫升級,停辦或延期室內100人以上、室外500人集會活動,將42項活動延期、取消或改為線上舉辦,今再宣布第二波220項活動配合防疫變更,兩日累計262項活動因疫情調整,降低群聚感染可能性,守護市民安全。各局處活動延期或取消包括:衛生局5月14日「母乳哺育研習會」預估參加人數200人,因應防疫升級活動取消;法制局5月24、25日「110年度調解委員業務觀摩學習活動」、社會局5月19日「東勢母親節銀髮族歡唱聯誼」、都市發展局5月14日「樂居金獎大隱社區、惠宇上晴社區得獎社區參訪活動」、文化局6月6日「110年大墩盃學生書法比賽頒獎典禮」。延期辦理的有地政局5月12日「2021慈善園遊會記者會」、5月22日「2021慈善園遊會」、6月7日「淺談品質管理活動」;建設局5月13日「西屯區市政路延伸(安和路至環中路)開闢工程」第二次公聽會;環保局5月14日「2021城市論壇富市台中,永續新浪潮—環境˙美學˙新生活」、5月15日「氣候變遷調適、減緩及能源教育培力工作坊」;市府客委會6月5日「客家文化沙龍講座」延期至7月3日辦理。社會局5月24日「大安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開幕式延期;衛生局6月24至25日「110年全國保健會議」、6月25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事人員繼續教育訓練」、7月9日「109年愛鄰守護特殊貢獻暨績優里隊表揚活動」、文化局 6月5日「大肚萬興宮 百年宮廟風華」、6月12日「梧棲大庄浩天宮 百年宮廟風華」、6月19日「豐原田心公園 傳統藝術巡演活動」延期辦理。觀光旅遊局5月15日「豐原公老坪登山步道啟用典禮」、6月4日「烏日環河自行車道鐵馬遊活動」另擇期舉辦;社會局5月24日「大安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開幕式延期;衛生局6月24至25日「110年全國保健會議」、6月25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事人員繼續教育訓練」、7月9日「109年愛鄰守護特殊貢獻暨績優里隊表揚活動」、文化局 6月5日「大肚萬興宮 百年宮廟風華」、6月12日「梧棲大庄浩天宮 百年宮廟風華」、6月19日「豐原田心公園 傳統藝術巡演活動」延期辦理。勞工局5月14日「面對鏡頭求職術講座」、「瑞士商弗克司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參訪及徵才活動」、5月20至21日「台中市110年模範勞工參訪團」、5月21日「2021牛轉薪機 幸福就業」、「大屯區廠商聯合徵才」、5月21日、5月29日「110年促進青年就業技能職場新秀選拔記者會」、5月22日「2021畢業就業夢想起飛廠商聯合徵才活動」、5月22至23日「young!好樣市集」、5月28日「110年犇向幸福 雇主座談會活動」、6月5日「2021『非你莫暑』廠商聯合徵才活動」、「2021『FUN薪一夏 職暑於你』暑期工讀聯合徵才活動」、6月7日「110年度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暨相關法規說明會」延期辦理。經發局5月14日「台中行動支付動元年啟動記者會」、5月16日「和平區雙崎部落假日市集啟動儀式」、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6月11日「110年度台中市數位轉型創新力輔導計畫數位轉型課程、5月21日「110年度後疫情時代國際情勢暨全球貿易拓銷座談會」、5月24日「大甲路修竣工典禮」、5月26日、6月3日「青創夢想家產業業師交流課程課程」、6月10日、6月30日、7月28日「青創夢想家產業業師交流媒合會」延期;5月13日「110年度台中市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宣導說明會」改為線上直播辦理。都發局5月15、5月29日、6月5日、6月26日「台中樂居學堂」延期辦理;5月22日「繪圖比賽入圍作品櫥窗展示暨分享會」及5月29日「寓見幸福線上導讀活動」,改以錄製線上解說影片方式或延期辦理;由市府指導、台中工商投資發展策進會主辦的5月25日「第20屆台中市金手獎選拔諮詢說明會」,活動改線上說明會辦理。運動局5月16日及5月23日 「迷你網球推廣活動」、5月22日至23日「台灣盃滑步車競賽」、5月28日「袋棍球室內研習」、6月5日至6日「110年全國總統盃水球錦標賽」活動取消;5月15日「台中市黎光槌球協會110年黎光盃槌球錦標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梧棲區羽球社區聯誼賽」、「110年台中市大甲區體育會「理事長」盃土風舞觀摩賽活動」活動延期。5月16日「110年台中市大甲區體育會「理事長」盃太極拳觀摩活動」、「110年度台中市煌冠盃運動舞蹈全國公開賽暨中華舞蹈總會國手選拔賽」、5月21日「台中市大雅區體育會推廣體育活動大會暨21週年慶」、5月22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台中市南屯區運動i台灣舞藝嘉年華會」、5月23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第1天:台灣盃國際移民足球賽中部資格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台中市太平區體育會110年運動i台灣滑輪溜冰暨親子趣味嘉年華活動」、「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運動逗陣來,健康自然來』春季觀摩」,活動延期。5月29日「110年台中市議長盃元極舞錦標賽」、「2021全國武聖菁英跆拳道錦標賽」、「110年全國舞藝展演」、「2021矽品公益淨山健行」、5月30日「第三屆智積盃校際圍棋賽」、6月5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台中市清水區110年體育嘉年華會暨推展休閒運動觀摩賽」、6月6日「2021 高美濕地海風路跑」、「110年市長盃西洋棋錦標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大里區籃球社區聯誼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龍井區籃球社區聯誼賽」,活動延期。6月12日「2021永達公益活動台中親親寶貝運動會」、5月22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南屯區羽球社區聯誼賽」、5月23日「110年台中市外埔區體育會活力盃趣味瑜珈闖關活動」、5月30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太平區籃球社區聯誼賽」、6月5日「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潭子區籃球社區聯誼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西屯區籃球社區聯誼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110年台中市南屯區籃球社區聯誼賽」、「110年運動i台灣計畫-台中市大肚區體育會110年運動i台灣-親子幼兒體能啟發闖關嘉年華」,活動延期。110年台中市政府「巡迴運動指導團」、「企鵝i運動-小腦萎縮症病友運動增能專案」、6月1日至8月31日「瑪利亞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游泳(樂活)活動」、5月15日、16日、22日、23日「110年度台中市市長盃足球錦標賽」國小公開組、5月21至23日 「110年全國小學游泳錦標賽」、5月22至23日「中華民國大專院校109學年度啦啦隊錦標賽」、5月29至30日「110年台中市議長盃跆拳道錦標賽」、5月28日至30日「110年台中市長盃游泳錦標賽」、6月2日「3X3.EXE PREMIER 2021聯盟賽開季記者會」、6月5至6日「3X3.EXE PREMIER 2021聯盟賽開幕賽」,活動延期。民政局5月26日「台中市110年第1場次國籍及法令研討研習會」、5-6月間於南屯區、東區、太平區、龍井區、清水區、大雅區、北區、西區戶所「新住民生活輔導班」、6月3、4、8、9日分八梯次「台中市110年戶政人員環境教育訓練」及7月1日「台中市110年戶政日表揚活動」、6月25日及7月2日分2梯次「台中市110年替代役備役役男演訓召集」,均延期辦理。各戶政事務所部分太平戶所5月15日「人口政策宣導活動」、后里戶所5月16日「人口政策好孕到宣導活動」及南屯戶所6月5日「銀向陽光-樂活一夏」人口政策宣導活動,取消辦理;另豐原戶所5月15日「人口政策宣導活動」及南區戶所5月27日「志工聯繫會報暨教育訓練」,延期辦理。各區公所部分,中區公所5月14日及5月17日「110年度社區營造人才培訓課程」改為線上授課;5月29至30日「中區八里聯合守望相助隊自強活動」取消;東區公所5月14日「東區里長聯誼會~母親節聯誼餐敘」、5月15至16日「台中市東區110年度里鄰長文康活動」及「東信里里鄰長文康活動」、5月17日至18日「富仁里里鄰長文康活動」、5月19日「友善職場講座-從性別相處 談身心平衡健康」及5月22至23日「合作里里鄰長文康活動」,延期辦理。西區公所6月5日「110年第一梯次台中樂居學堂」延期辦理;南區公所5月27日「台中市南區役男抽籤作業」及5月25日「台中市南區社造點暨文化志工觀摩見學參訪活動」,延期辦理;北區公所5月17日「中正里租用活動中心揭牌儀式」、「賴村里租用活動中心揭牌儀式」及「賴福里租用活動中心揭牌儀式」、6月4日「上半年擴大區務會報」,均延期辦理。西屯公所6月6日「110年端午節粽葉飄香」,活動取消;另5月15日至16日「廣福社區發展協會績優社區觀摩參訪活動」、5月16日至17日「何成里里鄰長文康活動」、5月23日「龍潭社區發展協會績優社區觀摩參訪活動」、5月23日至25日「逢甲里里鄰長文康活動」、5月23日至24日「何南里里鄰長文康活動」及6月5日「福中里里民一日遊」,延期辦理。南屯公所5月14日至16日「三和里守望自強活動蘭嶼三日遊」、5月15日「第8屆第1次文山社區發展協會會員大會暨理事、監事會議」、5月29日「110年第二梯次台中樂居學堂」、5月29日至30日「同心里鄰長文康活動」、5月30日「向心社區發展協會端午粽香情」、5月30日至31日「寶山里環保觀摩」、6月4日至5日「田心里鄰長文康活動」、6月16日至19日「大興里守望相助自強活動」、6月17日至19日「春安里環保觀摩」、6月20日至21日「新生里鄰長文康活動」及6月22日至24日「大業里守望自強活動」,均延期辦理。北屯公所5月16日至17日「台中市北屯區110年里鄰長文康活動(第1梯)」僅6月4日至5日「台中市北屯區110年里鄰長文康活動(第2梯)」,延期辦理;豐原公所5月17日至18日、5月31日至6月1日及6月3日至4日分梯次「110年里鄰長訓練暨文康活動」、5月22日「110年豐原區葫蘆墩圳咖啡音樂會暨民政業務宣導活動」及6月5日「客家粽香歡慶端午聯誼活動」,延期辦理。大里公所5月14日「公室運動與疼痛預防-穴道按摩及紓壓體驗研習活動」、5月23日「動員全區里鄰長登革熱防治宣導」及6月1日至3日「110年台中市大里區里長環境保護教育觀摩及學習活動」,延期辦理;太平公所5月30日、6月6日、6月20日及6月27日4場次「110年度環保志工增能教育訓練暨業務聯繫會報」及6月1日至2日、6月9日至10日、6月16至17日3梯次「台中市太平區里鄰長文康聯誼活動」,均延期辦理。清水公所5月22日「110年度環保志工基礎、特殊教育訓練」及5月26日至5月28日「台中市清水區110年度社區工作幹部參訪暨節約用電宣導活動」,延期辦理;沙鹿公所5月22日「110年沙鹿區環保志工基礎訓練暨特殊訓練」及5月30日「沙鹿區體育會舉辦沙鹿區區長盃足球錦標賽」視疫情狀況取消或延期。大甲公所5月26日「災害防救會報」及「役男抽籤」、6月1日至2日「大甲區社區發展協會及長壽俱樂部幹部教育訓練觀摩研習活動」、6月2日「災害防救業務現地訪評」、6月3日「強迫入學委員會議」、6月8日「文昌祠暨民政志工聯誼」及6月11日「守望相助執行會報」,延期辦理。東勢公所5月14日「110年度東勢區各社區成長教室幹部區外教育研習觀摩活動」、5月20日、25日「110年台中市東勢區環保志工增能教育訓練暨業務聯繫會報」、5月27日至28日「110年度東勢區各社區長壽俱樂部幹部區外教育研習觀摩活動」及6月4日「110年度東勢區志願服務工作團隊區外教育研習觀摩活動」,延期辦理。梧棲公所5月23日「永安社區成長教室參訪績優社區觀摩交流暨推廣節約用電及天然氣節能減碳宣導活動」、5月29日「下寮社區績優社區觀摩暨節約用電、天然氣節能減碳宣導活動」、5月30日至31日「永安社區長壽俱樂部績優社區觀摩交流暨推廣節約用電及天然氣節能減碳宣導活動和關懷弱勢送溫情」,均取消辦理;5月15日至16日「大村社區成長教室績優社區觀摩暨生態體驗節約用電、天然氣節約節能宣導活動」、5月16日至17日「大庄社區長壽俱樂部績優社區觀摩暨節約用電天然氣節約節能減碳宣導活動」、5月17日至18日「福德社區長壽俱樂部社區發展觀摩活動」、5月18日至19日「興農社區長壽俱樂部文化觀摩暨支持電源開發、天然氣節能減碳宣導活動」、5月23日至24日「南簡社區關懷據點觀摩活動」、6月5日「110年端午佳節粽子飄香送溫情人文關懷活動」及6月26日「中和社區績優社區觀摩暨推廣節約用電宣導活動」,均延期辦理大肚公所5月22日「110年台中市大肚區小學田徑選拔賽」及「韌性社區環境堪查與教育訓練」、6月11日「110年度文山回饋地區蔗廍里辦理里民端午節包肉粽活動」,延期辦理;大雅公所5月19日「台中市大雅區110年上半年度擴大區務會議」、5月21日「推廣體育活動大會暨21週年慶」、5月22日至23日「大雅區調解委員會考察」及5月28日「110年度大雅區民政志工教育訓練」,均期辦理;后里公所5月13日至14日「110年里鄰長環境教育暨文康活動,延期辦理。霧峰公所5月20日「110年度第2次登革熱防治會議」取消、另5月21日「台中市霧峰區公所110年度民政志工觀摩參訪活動」、5月27日「110年強化機關安全暨公務機密維護具體作法簡介專案廉政法紀宣導講習」、及5月30日「2021阿罩霧音樂季-天籟藝起來歌唱比賽,均延期辦理;新社公所5月13日至14日「里鄰長文康活動」,延期辦理。潭子公所5月27日至28日「110年台中市潭子區區長盃國小田徑錦標賽」、6月6日「東寶里-端午佳節慶端午暨病媒蚊防治宣導」及「嘉仁里-110年度慶祝端午節活動」、6月12日「大富里-歡樂慶端午,粽香飄滿園」,均延期辦理;大安公所5月26日至27日「110年度里鄰長文康活動」、6月6日至7日「110年度社區幹部研習訓練暨走動式績優社區觀摩活動」、6月22日「110年度長青學苑校外教學」及6月23日「110年度長青學苑校外教學」,均延期辦理。
-
2021-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因應防疫升級!衛武營部分節目暫停售票 鐘樓怪人延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即日起至6月8日,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遵照指揮中心及文化部防疫因應作法,協助表團和觀眾處理相關事宜。部分節目暫停售票或取消,高雄場次已完售的經典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確定延期。5月19日至23日在衛武營演出的經典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票房早就完售。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今天公告,原訂從5月19日起至23日於高雄衛武營歌劇院、5月28日至6月6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演出確認延期。目前所有演出團員皆已完成14天隔離、7天自主健康管理,準備演出前的各項工作,也非常期待可以在台灣與觀眾見面,很遺憾遇到目前狀況。聯合數位文創正與兩個場館、劇團協調後續的演出日期調整。為保障觀眾的權益,目前售票已全面暫停,將再另行公告延期資訊與退換票務辦法。衛武營總監簡文彬表示,全力協助主辦單位安排其他適合的檔期。衛武營表示,即日起暫停售票的主辦節目,包括:5月21日陳建騏《一人之海》音樂會;5月21日衛武營小時光王榆鈞《河岸散記》;5月29日、30日明華園戲劇總團《海賊之王—鄭芝龍傳奇》;6月5日、6日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消的節目與活動,分別是:5月18日、19日、24日、25日與6月1日、2日的「衛武營藝企學」;5月24日、30日與6月5日、6日大眼睛/大耳朵場館體驗;5月28日、29日「樹洞耳機電影院」然後我們跳了舞;5月29日、30日13th 新人新視野;6月8日「衛武營 x 信義學堂」我在劇場爆肝的日子:黑衣人的日常。對於演出節目受到影響部分,衛武營會協助表演團隊處理觀眾退換票、演出節目可售席次安排,以及座位調整、節目異動的處理。相關節目與活動後續辦理情形,隨時於官網、社群媒體等公布最新資訊與因應措施。
-
2021-05-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藝文場館防疫升級 文化部:退換票免手續費補償票房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文化部今宣布即日起至6月8日加強藝文場館防疫措施,包括室外500人以上、室內100人以上原則停辦,若座位能採梅花座、配戴口罩、實聯制等得提報防疫計畫報請核准;若觀眾申請退換票可免手續費,針對表演團隊票房損失,文化部將另訂辦法補償。文化部表示,即日起藝文場館及藝文活動防疫升級,原則上室外500人以上、室內100人以上停辦,若能採固定座位且為梅花座等保持適當距離方式、實聯制、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得提報防疫計畫報請地方主管機構核准後實施。文化部強調,藝文活動一律應嚴格遵守座位採梅花座、全程佩戴口罩、實聯制、量體溫、消毒、人流管制及動線規定等防疫措施。針對已經售出票券的藝文展演活動,觀眾可洽原售票單位申請退換票,免手續費;表演團隊票房損失部分,文化部後續將另訂辦法提供適度補償。有關文化部主辦及所屬機關、場館主辦的室外500人以上、室內100人以上活動皆延期或直接取消,包括「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5/13延期)、「民間劇場重塑計畫」(5/12-23節目延期)、「台灣戲曲藝術節系列活動」(5/14-30節目取消)、「北管潮-臺灣重金屬派對」(5/15-16延期)、「布魯克納第八–簡文彬與國臺交」(5/15-16取消)、「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社區營造博覽會」(5/22、5/29、6/11延期)、「金穗獎頒獎典禮」(6/5延期)。文化部說,各場館及表演團隊各項活動辦理情形,文化部及各附屬機關(構)、館所將隨時於官網、社群媒體等公布最新資訊。
-
2021-05-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填」不進屬於主流社會的表格 女同性戀的醫院填表格經驗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尊重多元性別」。一位遠在溫哥華的安寧病房志工描述一位癌末病人到臨終仍無法得到父親接受他是男同志的悲劇;一位醫學院退休教授敘述一位婦產科醫師如何展現醫師對女同志性活動的理解與知識,提供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最後一位專攻藝術領域的女同志分享她的故事,說出非常感人的一句話,「幸而身在人權立國的臺灣,同性婚姻專法讓我和伴侶終於能在配偶欄裡,真誠地填上彼此的姓名,成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No man is an Iland, intire of itselfe; every man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e…… 沒有人是孤島,獨而存在,每一個人都是大陸板塊的片層,整體的一部分英國詩人John Donne(1572-1631)從小我就怕填醫院的表格,因為常常覺得自己「填」不進這個屬於主流社會的表格,尤其是跟性/別相關的欄位。那個男/女一分為二,有或沒有的二元思維、分類界線,在我內心深處、在周圍環境裡都讓我進退失守、無法立足。還不明白自己是喜歡女生的小時候,都由母親幫我填表格。但我記得讀童話故事時,在那個幻想國度裡,我自在認同的,總是那個有能力解救別人的英雄、王子,而不是等著被拯救的公主或是可憐的小女孩。後來,我開始問自己:「喜歡女生的我應該填女性那一欄嗎?」因為,男、女異性相吸,這是大部分人以為的天經地義。「喜歡女生的我真的可以填女性那一欄嗎?」因為在生活裡,我雖愛打扮卻也常穿上褲裝、平底跑鞋,像個男生冒險運動去。我,不夠高大卻也不怎麼嬌小,聲音不低沈卻也不嬌嗔,手腳長滿密毛甚至有小鬍鬚,青春期之後常需要刮掉嘴上汗毛的我,喜歡女生的我,到底是男是女?我實在無法篤定地去填那一個性別欄,也開始理解並體會,雙性、跨性別的朋友,他們要面對的迷惑與困難一定比我更多。那麼,什麼是男?什麼是女?有睪丸、陰莖是男,陰蒂、陰唇是女?男性是強壯堅毅的,女性則是溫柔細膩的。但所謂的「陽剛」與「陰柔」要怎麼客觀定義?身高?體重?還是體脂率?坐相?站姿?還是說話的語氣?於是你可能被叫娘娘腔,或者妳被叫男人婆,在學校裡被霸凌,在工作場域裡頭被排擠,如果有社會性別的欄位我們到底可以填哪裡?成年後,更要面對「是、否 發生過性行為?」的大哉問。到底要勾哪一項呢?我想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說他跟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沒有發生性行為,所以發生性行為(sexual behavior)的意思是,陰莖插入陰道的性交(sexual intercourse)才算嗎?那,摩擦外陰部一定不算。親吻陰部算口交嗎?可是,手指放入陰道的指交呢?如果這樣叫做性行為,又要如何在勾選了「是,發生過性行為」之後,在一個對同志不夠友善的社會氛圍中,可以不出櫃又說明我不用避孕呢?而在同性婚姻專法通過之前,不論經歷什麼山盟海誓、天長地久還是物換星移、時移事往,像我這樣的人要怎麼勾選婚姻狀態?未婚、已婚、還是離婚?還記得填寫緊急聯絡人時,我最親愛的伴侶在關係欄裡也曾經只是朋友,我們不知道彼此可以有什麼的權利義務,更不知道這樣的「朋友關係」,在親人與社會的壓力下能夠維持多久。病房裡,親屬的看法永遠比我們卑微的意見重要,因為我們在關係欄裡只能是朋友⋯⋯曾經,我們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可以是彼此的要保人與保險受益人,也無法收養彼此的小孩。這些個單純的「男/女」、「是」與「否」的表格欄位與刻板印象思考,曾像是一束令人生畏的強勁海流,讓我汪洋漂浮,無法泅泳上岸,離岸在社會人群的外海如同孤島。如果,你/妳也曾因為成績差被剝奪教育機會;因體型過胖或過瘦被嘲笑;因膚色、口音而被多數族群排擠;因出身單親家庭或孤身無依而被看輕;因疾病或是意外受傷而遭受異樣眼光,你/妳應該會理解,人生有許多問題不能只用表格來回答,也無法用簡答來說明。因為所有的人生故事,都是許多申論題的組成,也許千言萬語,更也許是說不出口的默默無語。也許,你/妳就會理解,像我這樣成為孤島的悲傷與哀戚。為了工作效率,表格當然是必須,但是隨著民主時代與多元社會的進展,表格的設計也應該更人性化。甚至,我們腦海中原始設定的許多表格,也該隨之友善變動了。幸而身在人權立國的臺灣,同性婚姻專法讓我和伴侶終於能在配偶欄裡,真誠地填上彼此的姓名,成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雖然,目前還有許多人不贊同我們這樣的關係,也仍然有許多的表格設計,沒有將LGBTQ+(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queer or questioning)的身體經驗與處境放入思考。但是,我仍然信仰著愛,還有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相信所有的誤解與刻板印象都會慢慢被改善。表格不再這麼冰冷僵化,漸漸充滿溫暖流動的情感與包容。終於,我就不會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了。
-
2021-05-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女同志病人一定沒有過插入式性行為? 面對多元性別病患,該如何落實性別友善的醫療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尊重多元性別」。一位遠在溫哥華的安寧病房志工描述一位癌末病人到臨終仍無法得到父親接受他是男同志的悲劇;一位醫學院退休教授敘述一位婦產科醫師如何展現醫師對女同志性活動的理解與知識,提供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最後一位專攻藝術領域的女同志分享她的故事,說出非常感人的一句話,「幸而身在人權立國的臺灣,同性婚姻專法讓我和伴侶終於能在配偶欄裡,真誠地填上彼此的姓名,成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台灣大多女性提及要去看婦產科,多少會猶疑不前。那麼對女同志而言,婦產科更是門檻比較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心理困難。台灣同志運動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宣傳與教育,2019年立法院通過同志可以依照專法結婚。經過多年的多元性別教育以及同婚法律的頒佈,醫界成員在臨床上也有很多新的認知與作法。這裡我以女同志到婦產科就診的醫病互動為例。下面是一段,我個人參與腳本的討論,以及出現在影片最後做評論的醫學系教學影片大致內容,就是要說明「性別友善」的醫療門診,一般人都以為醫生要有和藹可親的態度,這叫「性別友善」。其實這還不夠。請看下面的討論。筱玲35歲,來自恆春,離鄉背井至大都市任職外商公司企劃。她與她的女伴安瑜同居。一天,晚餐後,筱玲提出月經來,時間很久,都差不多二週了,還是會繼續小小點點地出血,而且這不是頭一回,之前也有過二次,覺得很奇怪,但又不喜歡看醫師。經過安瑜的規勸與建議,二人相約有空的時間,去掛一位女醫師的診。在診間中筱鈴告訴醫師:「這陣子的月經都來很久,大概拖上兩個禮拜左右。大概有過三次了,不過也不是每個月都這樣。這幾年這樣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有時候經痛會痛到四、五天,如果受不了我就會吃止痛藥。」醫師進一步問:「那是怎麼樣一個出血狀況呢?」在旁陪伴的安瑜此時插話:「醫生,她最近有時候起床,床單會有血。」這時,醫師應該猜得出來安瑜與筱鈴是非常親密的朋友了,可能是同志伴侶。醫師:「好,那接下來我會問一些比較隱私的問題,然後也可能會需要做內診。那朋友要繼續陪你嗎?」醫師仔細說明內診要檢查外陰部,陰道和骨盆腔。筱鈴聽完後,想了想,就請女伴到外面去等候。醫師要與病人討論病人的隱私議題(特別是性生活的部分),一般會問這樣的問題。有時讓病人自己決定要不要讓陪診的親友繼續陪伴,有時醫師會意識到陪伴的家長或長輩可能不適合留下,故也會建議離開診間(例如,年輕未婚女性的性經驗)。安瑜離開後,醫師問筱鈴:「請問一下,你是否有過性行為,那最近性行為有沒有出血的問題,或者是像激烈運動或腹部用力的時候有沒有出血的情形?」筱鈴認為自己的性行為,與出血無關。因為……欲言又止。醫師看出她的遲疑。進一步說明:「沒有關係,因為這些問題主要是讓我們了解不正常出血的原因,要做後續的診斷。」遲疑的筱鈴想了想,才緩緩說出:「喔,因為我跟我的伴侶不會有插入式的性行為,所以我覺得應該跟出血無關。」醫師:「喔!所以剛才那位是你的伴侶?」筱鈴「嗯」了一下。醫師的猜測是正確的。接下來,醫師展現了她對女同志性活動的理解與知識,這是很重要的,可以讓醫師對病徵做進一步的理解。醫師:「OK,那我還是要想請問一下,就是說那你有沒有曾經有過插入式的性行為?其實兩根以上的手指頭或者是情趣用品都算。」筱鈴搖頭否定。醫師:「如果你之前沒有這種插入式性行為的話,因為處女膜還在,所以我們就先安排腹部超音波,你覺得這樣如何呢?」沒有插入式性行為,就以腹部超音波來檢查。這樣可以讓這位病人有一種身體經驗被尊重的感覺。檢查報告出來了,發現筱鈴右邊卵巢有一個大概6公分左右的腫瘤,看起來應該像是子宮內膜異位瘤,那這應該是造成異常出血跟經痛的主要原因。醫師建議手術治療,然後,後續還會有六個月的藥物治療。可是筱鈴的家人都在外地無法過來照顧。此時,安瑜提出問題:「一定要家人陪伴嗎?我陪她可以嗎?」醫師:「你們兩個都是成年人,原則上只要妳(筱鈴)簽字同意,然後妳(安瑜)當見證人就可以了。不過因為開刀是大事,所以還是讓家人知道一下,特別是父母。」在這個大約四分鐘的教學影片中,我們看到幾個重要的性別友善面相。一、醫師需要對同志的性行為有一些理解與知識。在問診的時候,對女同志的性行為並沒有刻板印象。譬如說,女同志病人即使目前的性伴侶是女性,不要假設她一定沒有過插入式性行為,也不要假設她從來沒有過這男性伴侶,甚至是沒有生過小孩,或者是沒有罹患過性病。即使都沒有,還應該理解她與女伴有沒有手指插入或者是使用情趣用品造成的傷口。醫師越認識同志,問診會越加仔細,有助於病徵的認定。二、成年人手術同意書與麻醉同意書簽署。法律上的關係人可以是病人的同居人,不分性別的伴侶或者是摯友,不一定是需要有血緣關係或者是婚姻關。若是與生命攸關的大手術,過去醫界有習慣傾向請有血緣關係的家人簽字。其實法律上,前述關係人都是可以簽字的。如今,同婚通過,遇到大手術,醫界會不會有所改變,接受同居伴侶簽署?三、腳本沒有提及的「病人稱呼」,參與影片製作的婦產科醫師最後還特別指出:「不同的性取向,我們應該要平等的看待,運用他們所用的語言來稱呼他們。如果不確定要如何稱呼這一段關係的話,那你可以直接詢問病人,看她喜歡用什麼樣的描述,來形容她跟伴侶之間的關係。」真是好溫馨的提醒啊!我要指出,「性別友善的醫療」這幾個字,除了上述尊重多元性別的作法外,醫護人員最好還要有關於同志的性行為或次文化的足夠知識。這樣才是有深度、有厚度的性別友善門診。
-
2021-05-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癌末男同志臨終仍得不到父認同 父親:叫他去死吧!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尊重多元性別」。一位遠在溫哥華的安寧病房志工描述一位癌末病人到臨終仍無法得到父親接受他是男同志的悲劇;一位醫學院退休教授敘述一位婦產科醫師如何展現醫師對女同志性活動的理解與知識,提供性別友善的醫療環境;最後一位專攻藝術領域的女同志分享她的故事,說出非常感人的一句話,「幸而身在人權立國的臺灣,同性婚姻專法讓我和伴侶終於能在配偶欄裡,真誠地填上彼此的姓名,成為社會整體的一部分。」300病房的艾倫是白血病末期患者。才三十出頭的年紀,雖然已被病魔摧殘得面無血色、瘦骨嶙峋,卻不難看得出他原來端正的五官;加上他謙和有禮的態度、頗有教養的談吐,讓人心存好感,也為他的病況感到不忍。除了他的母親凱西之外,最常來陪他的是一位叫比爾的中年人。比爾大約四十多歲吧?一頭微捲的金髮,修飾整齊的鬍鬚,配上金絲邊眼鏡,顯得文質彬彬,氣質不凡,也討人喜歡。比爾每次一來,艾倫就好像特別開心似的。兩個人又摟又抱,甚至親嘴,狀至親熱。我猜想他們應該是互為伴侶的同志;後來,果然由護理師口中得到證實。對於同志,我見怪不怪,將他們與一般人等同視之,雖然有很多保守人士認為他們是「違反自然」或「不依聖經生活的罪人」,甚至有些基督教會成立訓練營,企圖改變他們的性向,終究還是紛紛宣告失敗。近年來,人權主義抬頭,而且據醫學及心理學家的研究:性向並非個人後天的選擇,而是天生使然,人們才逐漸對於同志有較多的了解與包容,因此,很多同志紛紛「出櫃」,每年由同志為主體的「彩虹遊行」(Pride Parade)更儼然已經逐漸成為被大眾所接受的大型活動,而包括聯合教會、聖公會等許多比較開明的基督教會,甚至也准許同志擔任聖職,但是,偶爾還會有「衛道人士」因為看不慣手牽手的男士,而對他們動粗的報導。可見,距離將同志完全視為平等的時日,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艾倫的情形越來越差,他所剩的日子顯然不多;他雖說已經完全接受他即將不久於人世的事實,但是經常愁容滿面,就連精神好的時候,也常默默無語,失神地望著窗外,像是有著極重的心事似的;有時甚至連比爾也無法逗他開心。根據資料,艾倫爸爸還在,我卻從沒見過他。不過,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因為我值班時間都在早上;也許他爸爸需要上班,只能下班後才來,因此,我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有一天,我經過300病房時,探頭望進去,因為時間尚早,裡面靜悄悄地;只見艾倫的餐盤原封未動,而他躺在床上,枯槁無神的臉沮喪地望著窗外的空中花園發呆。我隨他望去,只見窗外的天空是灰雲密布,一片晦澀,顯得有些詭異;一反這些日子來經常看到的蔚藍長空,點綴著偶爾輕快地飄過的朵朵白雲。我敲敲房門,艾倫看到我,勉強擠出一抹笑容,招呼我進去。幾句客套、不著邊際的寒暄過後,艾倫重重嘆了一口氣。我順勢問他怎麼不吃早餐,是否不舒服;他搖搖頭,苦笑了一下,跟著又是一聲長嘆,眼睛疲倦地閉了起來。我旁敲側擊著:「媽咪好嗎?比爾呢?」艾倫雙眼也沒睜開,就只輕輕點頭答說:「他們都很好。一會兒就會來的。」對於他的家庭,我所知有限,因此,也只能問到這裡,沒有再繼續下去;卻也感到詞窮而不知如何接下去。就在兩人沉默一陣之後,艾倫突然張大眼睛,勉強提起精神地問我說:「你對同志的看法如何?」我沒有料到他會問這個,不過,也據實回答說:「我沒有特別的看法。只覺得他們只是性向不同而已,與常人沒什麼分別。」他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接著又問我的宗教信仰。我說:「現在是佛教,不過以前是天主教。」「那你改變信仰,和對同志的看法有關嗎?」他的問題起初讓我不解,後來想到天主教和一些保守基督教會對同志一直大加韃伐,而佛教卻主張眾生平等。我明白了他為何有此一問。我就簡單解釋了我離開天主教會的原因,並特別說明它與同志論題無關;緊接著問他這問題的緣由。艾倫聽我這麼說,又是重重一聲嘆息,然後似乎要說什麼,卻欲言又止。這時,凱西進入房門,向我打了招呼之後,就找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艾倫用他羸弱的聲音,很輕、卻又有些迫不及待似地問她道:「有消息嗎,媽咪?」凱西看了我一眼,沒說話。我知道他們大概有事情討論,外人不便在場,於是站了起來準備出去,哪知艾倫急急說:「不!不!請你留下來。」聽他這麼說,我重新坐了下來,心中卻充滿狐疑。艾倫先幽幽地開口:「媽咪,爹地怎麼說?」聲音中有著無盡的盼望。凱西小聲答說:「還是一樣的老頑固!」說著也是一聲長嘆,同時臉上充滿氣憤與無奈。我頓時有些明白了過來;兩人繼續的談話果然證實了我的猜測。艾倫的父親是基督教某極端保守教派的信徒,當然完全無法接受兒子是同志的事實,且早已不與他往來。現在,艾倫命在旦夕,急著想得到父親的諒解和祝福,也期盼他來和自己見最後一面,但是他的老爸卻固執己見,讓艾倫想要在離開人世之前與父親和解的夢,眼看著就要被粉碎,他也勢必要帶著心中的缺憾上路。想起來,真令人心酸,也為艾倫爸爸的絕情搖頭嘆息。那天下午,我依照凱西給我的電話號碼,聯絡到了艾倫的父親。才做了自我介紹,對方就冷冷地說:「你若是為艾倫求情而來的,我怕你會浪費時間的。」我試著不動氣地說:「不管你對同性戀的看法如何,現在的問題是艾倫情況不好,大概再拖不了很久;而他又非常期待得到你的諒解,以便可以了無牽掛地離開……」我話沒說完,咆哮聲從電話那端轟了過來:「不根據上帝的話生活的人,活該下地獄。是不是我的兒子都改變不了我的想法!」我再試著:「聖經上……」話才出口,立刻被打斷:「請你別費心思跟我談聖經。聖經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上帝的旨意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其他的都是罪人,而違背祂教誨的罪人當然都該下地獄!」說得斬釘截鐵。我仍然耐著性子:「雖說聖經裡的話是神的啟示,它到底是人寫的。而且……」他還是沒讓我講完:「而且怎麼樣?!罪人就是罪人!」我幾乎可以「看到」他在電話另一頭暴怒的模樣。這麼沒禮貌的人!若不是我還心存僥倖,希望事情有迴轉的餘地,我早就掛了他的電話了。為了艾倫,我的耐性好到連我自己也吃驚:「況且,根據研究,同性戀者的性向並不是他們後天的選擇或追求,而是先天就有的。所以責任也不該在他們身上!」 這句話說完,話筒寂靜了一陣子,顯然他在想著如何駁斥我所說的。不一會,他的答案來了,而且聲音更大:「這都是惡靈在做工!只有狗屁不通的三流學者才會有這種結論的。聖經上白紙黑字,錯不了的。該死的,都下地獄去吧!」連粗話都出來了。我知道希望渺茫,只好另尋攻擊點,而且孤注一擲:「你沒有權利咀咒你自己的兒子的。你要談聖經,我們就談聖經吧!新約裡有個故事,想你也知道:有個罪婦被一堆人圍住,他們拿著石頭準備砸死她。耶穌就向他們說:『你們之中哪一位捫心自問從沒犯過罪的,就請丟第一個石頭吧!』說完之後,那些人拿著石塊的手頓時停在半空中;不一會兒,個個低下頭,悄悄地散開了。神是仁慈的,同志與否都是祂的子女;祂也絕不願意在祂的團體裡,有人如此散播憎恨的訊息的。」說完,我本來想馬上掛電話,好奇心卻驅使我想聽聽他的反應如何。停了很久,我以為事有轉機,正暗暗欣喜時,他努力壓低聲音、卻不難聽出他被激怒的話語,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卻加重語氣、字音清晰地傳了過來,就像一把利刃,一刀一刀地刺在我心上:「你仔細聽著,不管你怎麼說,我就是不要這個違背上帝旨意的罪人。我也不會去見他的。你叫他去死吧!」哇,這麼絕情、不講理的父親,還自認是一生散布博愛與平安的耶穌的門徒!我為自己任務失敗而沮喪,可是我更為正在步向死亡的艾倫卻得不到父親的關愛而心痛!我把壞消息帶到300病房時,艾倫已經昏迷;眼睛緊閉,眉頭緊皺,嘴裡卻不停地念著:「爹地!爹地!」凱西和比爾各坐在病床的兩側,神色凝重、哀傷地每人各握著艾倫的一隻手。凱西更是不停地拭淚,而且強忍著不哭出聲來。看來,時間到了。我俯身在艾倫耳邊輕輕地說:「抱歉!艾倫,你的爹地不會來了。不過,沒關係,我們都佩服你遵循你的召叫,而勇敢、努力地過了美好的人生。媽咪和比爾都深愛著你,他們都希望你平安、自在地走,不要有牽念,更不要有怨恨。對爹地也是如此,他有他的執著,你就由他去吧!你現在要去的地方將沒有仇恨,沒有痛苦,只有愛和包容。你先去,媽咪和比爾將來也會去和你團聚的。」艾倫應該聽得到吧?只見他不再念著「爹地」,神情變得非常鎮靜,本來深鎖著的雙眉也逐漸展了開來;我們都知道他釋然了。我在他額頭親了一下、並向凱西與比爾致意過後,就悄悄退出病房,讓他們和艾倫靜靜地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走出300病房,我心情無法平靜,只得走到空中花園找了張椅子坐下來。初秋的溫哥華雖有暖陽,空氣中卻已充滿有些逼人的涼意。我冷不防連著打了幾個冷顫,是因為偏低的氣溫?還是那些高舉衛道旗幟,卻處處散佈著仇恨種子的虛偽面孔使然?(本文所述發生於新冠疫情爆發前)
-
2021-04-30 性愛.愛情診療室
《寂寞拍賣師》、《雲端情人》…5 部「單身主題」電影,探尋孤獨與愛的本質
單身有時就是一種選擇,也許是順其自然,也許是寧缺勿濫,也許是還在期盼真愛的降臨。一個人也能好好享受單身的生活,以下推薦五部電影,獻給偶爾在愛與孤寂中迷惘的你。《寂寞拍賣師》「人的情感就像藝術品,是可以被偽造的;然而,就算是贗品,也總會有那麼一些真實的元素隱藏其中。」“Human emotions are like work of art. They can be forged, however,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authentic concealed in every forgery.”佛吉爾是一位在藝術界享譽盛名的拍賣師,但他的生活卻十分孤僻神秘。直到有一天,一位名為克蕾兒的女屋主委托佛吉爾為屋中的古董家具估價。這位足不出戶的女主人觸發了他沉寂已久的好奇,且他在偷偷一睹克蕾兒的真面目後,便被她的美貌震懾,他從未悸動過的心弦一觸即發。佛吉爾對愛情的渴望塵封了畢生,但這次卻不惜犧牲他原本最寶貴的隱私,只是這個他有生以來用「最高價」獲得的愛情,真如他所有收藏品般完美無瑕嗎?「跟女人一起生活是什麼感覺?」「就像參加拍賣會,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出的價是否最高。」愛情與藝術收藏的本質是相似的,不論是藝術拍賣會或是愛情的戰場,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的競標者,而也只有你自己能夠定義他們真正的價值。收藏家們之所以會鍥而不捨的競標與爭取高價的藝術品,或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件藝術品的價值遠超於他的價格,然而 再珍貴的收藏,也比不上悄然來臨的愛情 ,如同深陷愛情之中的佛吉爾,就算付出再多代價,仍然願意等待自己心中所認為真正的愛。「一旦對一個人有了興趣,無法自拔的信念會讓你相信她就是美麗的。」有人說當我們走進愛情時,很難看清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而也許到頭來最重要的不是真假,而是自己相信什麼。佛吉爾封閉了一生的感情,在遇到了克蕾兒之後瞬間被觸發,他以為他遇到了完美的她,卻沒想到自己只是一步步掉入早已佈局好的陷阱,賠上了真心,也賠上了一直以來最寶貴的收藏,最終又回到了一個人的狀態。 真正的寂寞或許不是身邊沒有人,而是一種沒有人真正在乎你的感覺 ,也許佛吉爾最終所感受到的孤寂,就是這樣的境界吧。《單身動物園》「在沒感覺的時候假裝有,比起在有感覺的時候假裝沒有,更難。」“I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etend that you do have feelings when you don’t, than to pretend you don’t have feelings when you do.”在未來的反烏托邦社會中,單身不只會受到歧視,甚至是被禁止的。不管你是因為喪偶還是被劈腿,只要你沒有伴侶,就會被強制送到一間飯店裡,並且限制你在 45 天之內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否則就會被變成一隻你指定的動物,流放到森林中。木訥的男主角並不擅長討女生歡心,即使使出渾身解數,卻仍處處碰壁,萬念俱灰的他逃進了森林中,在這裡,他遇到了跟自己一樣的失敗者,卻也讓他遇到了真愛。「他並沒有痛哭,而且他也並不認為大部份的人了解到自己不再被愛時的第一件事是哭泣。」男主角因為妻子外遇,而回歸了單身者的身分,被送到了飯店重新尋找另一半,然而他並沒有哭。當你了解到自己不再被愛時,你會是什麼反應?曾經熟悉的關懷將不再屬於自己,令人安心的雙臂也不再為自己敞開,我想我還是會哭泣吧。可能有人仍然會對愛情懷抱希望,期待著某一天能夠遇見彼此相知相惜的另一半,但也可能有人再也不相信愛情,選擇一個人生活。「你可以一輩子當個孤寂的人,直到你衰老死亡為止。這並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你會願意變成動物被流放,還是接受一個強求而來的陪伴?在電影中,人們為了找到能夠與自己匹配的對象,費盡心思刻意製造與對方的共通點,佯裝出彼此就是命中註定的天生一對。這些「共通點」似乎是我們在尋找另一半時相當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不是都喜歡看棒球,是不是都喜歡某個歌手,是不是都崇尚自由喜歡旅行,還是都喜歡窩在家看影集,有時候我們或許該想一想,自己喜歡的是這個人,還是那些與你相似的特質?現實生活中,即使你一直單身也不會變成動物,但會受到各種社會眼光的歧視,於是,很多人最後就將就選擇一個還行的對象了。但這到底是愛, 還是只是順應社會的眼光? 單身其實並不可怕,那只是一種選擇,真正可怕的是你無法過著忠於自己的人生 。《單身啪啪啪》「別因為不想自己一個人,就隨便擁抱另一個人。」“Don’t throw yourself into the arms of someone just because you can’t stand being alone.”由達珂塔.強生飾演的女主角愛麗絲在穩定交往的關係中感到迷失,為了重新認識自己,與從學生時代就交往的男友提出了暫時分開的要求,但在恢復單身之後,卻怎麼樣也找不到「自己」。電影故事圍繞著在紐約大都會中徘徊的四個單身女子,他們為了找到真愛不停地尋尋覓覓,雖然置身於紐約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卻仍然有顆寂寞的心。在這個愛情瞬息萬變、充滿不同可能的現代,該如何詮釋愛情的樣貌?而「如何單身?」也成了人人共同必修的課題。「不論是一週或一輩子,妳都該珍惜單身的時間,因為那可能是妳僅有與自己獨處的時間。當你開始不被誰牽著鼻子走,真正學會單身時,愛情就來了。」單身的原因有很多,也許是你剛結束一段戀情,正飄忽不定,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許是你的標準很高,因此找不到那位你心中的 the one;也許是因為你享受單身生活,不想被任何人制約、牽絆;也許你是個不婚主義者,只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至於愛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我太迷戀於想要沉浸在戀愛之中的念頭,以至於我就像完全失去了自我。我忘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我的自我也跟著消失在其中。」從英文片名《How To Be Single》可以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想教我們單身的時候該如何自處。從已經習慣的兩人世界,突然變成孤單的一個人生活,一開始或許會很不習慣,也很容易在遇到一點看似是愛情的存在時,便讓自己沉淪於其中,但單身也有單身的美好,你能夠過著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想旅行就去旅行,想吃美食就去吃美食,能夠一邊充實自己一邊期待愛情,也能夠真切自在地與自己相處,享受一個人的美好。 能夠發自內心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雲端情人》「人的心不像紙箱一樣,會逐漸被填滿,如果你的愛更多,心的容量也會因此增大,好承接滿溢的愛。」“The heart is not like a box that gets filled up.It expands in size for more new love.”男主角席奧多是一個心思複雜、情感細膩的男子,在結束了一段愛情長跑後,因為心碎而逐漸將自己封閉且越來越孤獨。在某天使用了一套全新的智慧軟體後,席奧多被軟體中的智能虛擬助手莎曼珊深深吸引,她敏銳、聰明、又幽默風趣,且對所有事物都抱持著純粹的熱情與好奇心,她為席奧多的生命注入了新的可能,並重新體會了愛情中初戀般的純淨美好。然而,莎曼珊終究是虛擬的,面對沒有真實形體的情人,這樣的感情該如何繼續?「我愛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我很慶幸能夠陪在你身邊,透過你的雙眼看世界。」如果是你,當你愛上一個沒有形體的他,你會怎麼做?你感受不到他的眼神、親吻,與撫觸,你無法在他溫暖的臂彎中醒來,你難過的時候他沒辦法給你擁抱,你只能聽著他的聲音,想像著他的溫柔。你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感受不到彼此溫度的愛情,能夠長久嗎?甚至可能會認為,這樣,還算是愛嗎?席奧多與莎曼珊的愛情就是如此,他們的世界是一個宇宙,靠著想像力無邊的馳騁著,描繪著彼此的生活與渴望一起經歷的種種,即使有時候會感到寂寞,但這些一起擁有的點滴必然都是最美好,他們依然可以視對方為最完美的,並依賴著、愛著對方。 或許關於愛的疑問,正確解答從來都不存在 。「我會永遠愛妳,不只因為我們一起成長,更因為是妳讓我成為現在的我。我希望妳知道,妳永遠都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對此我很感激。」愛情不僅僅是相愛的兩個人彼此相望,而是要一起望向同一個方向 。我們都在一段段離開的愛情中,學會如何愛一個人,而 愛情的美好就在於它改變了生命,帶給我們成長 ,然而席奧多說:「這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兩個人一起成長,卻要朝著相同的方向。」愛,除了彼此的心靈交流之外,能否互相成就、共築未來,才是關係裡最重要的課題。《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有時候為愛失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a balanced life.”由茱莉亞.羅勃茲所飾演的莉茲,表面看似幸福,有著成功的寫作事業、英俊瀟灑的丈夫,但實際上莉茲卻對於自己的生活很不滿意。一直希望丈夫能夠更了解她,卻在幾次溝通失敗之後,讓自己的婚姻以離婚收場。「我曾對生命有熱情,但它消失了。」(“I used to have this appetite for my life and it is just gone.”) 對於生活逐漸失去樂趣的莉茲決定拋下一切,讓自己去環遊世界,希望能夠借由環境的轉變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找回享受人生的悸動。「我們都希望一切能夠維持現狀,只因為我們害怕改變、害怕事情會崩解至無可挽救的地步,於是我們屈服,妥協的與痛苦一起生活著。」改變之所以讓人害怕,是因為我們對於未知感到恐懼,想要結束一段感情,卻又害怕一個人的孤寂;想要辭去工作,卻也擔心找不到更能發揮長才的地方。我們害怕平靜的生活被摧毀,害怕沒有力氣承載另一個陌生的開始,但其實有時候,改變是為了迎向更好。也許跨出改變的第一步很困難,但在第二步、第三步之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而且 每一次做出改變的勇敢,都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最近我感到寂寞時,我會想:那就寂寞吧!人生就這麼一次,瞭解寂寞、學著與寂寞共處。」學著與寂寞共處的同時,也是在學著與自己相處,女主角莉茲曾說自己從 15 歲開始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星期,而她在旅行中,重新展開對自我靈魂的追尋。透過電影,你會發現,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很怡然自得, 學會與自己相處,重新定義自己的存在,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詞 。※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寂寞拍賣師》、《單身動物園》、《雲端情人》⋯⋯5 部「單身主題」電影,探尋孤獨與愛的本質
-
2021-04-30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就在本周四 2021全台最大輔具長照展
全台規模最大的輔具及長期照護專業平台ATLife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將在下周四(5/6)至周日(5/9)於南港展覽館盛大展出,開幕典禮當天並將舉辦「台灣智慧樂齡照護創新科技產業大聯盟」成立儀式,集結22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超過550個攤位,共同展示超過2000款輔具及長期照護智能新品,精準呈現台灣輔具及長期照護完整產業鏈。專業論壇研討會 促進跨域新交流今年的專業論壇研討會主題多元、集結不同產業新知,促進跨領域交流。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一系列的「台日高齡照護需求座談」,開啟台日雙方照護科技新視野、科技部補助工程科技推展中心「精準健康跨域交流與媒合會」,推動健康科技應用、跨域共創美好老後生活。社團法人台灣輔具產業發展協會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的「長照輔具服務營運計畫書訓練課程」,期望推動國內長照輔具租賃服務的商業模式。此外還有台灣長期照顧物理治療學會「長照復能輔具應用論壇-讓物理治療陪您看見”能”」,透過專業人員提供運動和照顧技巧指導,減輕家庭照顧者的照護負擔。豐富的論壇內容希望透過跨領域互動,推廣輔具及長期照護產業的全面性樣貌,讓民眾深入了解輔具及長期照護的世界,為家人及自己實現居家自立生活的目標。ALL ART 藝術分享會 翻轉銀髮新生活2021 ATLife全新企畫 ALL ART藝術分享會,命名取自ART、LOVE、LIFE的字首,即以藝術與愛之名重新詮釋活潑的生命,開啟精采人生新篇章。一系列的藝術分享體驗活動,特別邀請到小光點畫廊、財團法人向上文教基金會|台中市銀髮生活達人江阿本老師、張蓴楨老師、王訓鋒老師、盧凡思先生|美感輔導長、宋淑雯音樂治療師、蔡佳芸音樂律動老師規劃藝術分享體驗活動,從音樂的美妙旋律、繪畫的豐富色彩與手作的趣味技法,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藝術的美與力量。此活動為免費報名參加,展前於ATLife官方網站報名,名額有限。每年都獲得盛大迴響的「12大樂齡長照需求」導覽手冊,今年仍在現場免費限量贈送,透過12大日常生活問題統整,彙集參展廠商產品精華,幫助參觀者找尋最適合產品。ATLife七大重點專區、三大特色主題館,重點集結輔具產業鏈資源,提供給使用者、照護者擁有最多元選擇的採購、體驗平台,除了協助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之外,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一個結合衛教新知、選購產品指南及政府補助資源的全方位交流平台。現在免費預約登記,在5月4日前完成預登參觀資格,即可抽超棒好禮iPad第八代。👉🏻立即登錄:https://www.chanchao.com.tw/entryApply.asp?id=ATLIFE2021 👉🏻參觀登錄及更多展覽資訊請至:www.chanchao.com.tw/ATLife/
-
2021-04-27 新聞.活動快訊
台灣頭痛學會繪畫比賽/偏頭痛患者 少喝含咖啡因飲料
偏頭痛患者最忌諱接觸哪一種食物?答案是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陳韋達表示,偏頭痛患者應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止痛藥及安眠藥,少喝咖啡及茶飲,以免大腦敏感度持續失衡,頭痛症狀更惡化。 據統計,全國偏頭痛患者達150萬人,陳韋達指出,偏頭痛發作時,除了頭痛頭痛欲裂,還伴隨著惡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不少病友無法上班上課,必須請假臥床。 飲食上,陳韋達建議,偏頭痛患者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少吃香腸、臘肉、味精,少喝紅酒。平常可以多吃富含微量元素鎂的深綠色蔬菜、堅果、蛋黃。 許多研究顯示,偏頭痛患者深具藝術天分,歷史上許多知名畫家如莫內、梵谷、畢卡索等都有偏頭痛。為提升國人對偏頭痛的正確認知,台灣頭痛學會舉辦繪畫比賽。 此比賽分為國小、國中、高中、大專/社會等四組。首獎獎金大專/社會組1萬元、學生組8000元。自5月10日起受理收件,6月20日截止。
-
2021-04-27 養生.聰明飲食
捕魚是什麼人發明的?最為人忽視的食物取得方法
在人類歷史上,捕魚扮演了重要卻為人忽視的角色。打獵、採集植物和捕魚是人類取得食物的古老方法,而三者之中,只有捕魚在大約一萬兩千年前農業發展、存糧增加後,仍然維持重要地位。在現今的世界,無論何地,採集野生植物都已不再具有經濟影響力。打獵之所以還存在,主要是因為象牙的非法盜獵和傳統藥材貿易,次要則是為了在北美洲控制野生動物的數量。然而,捕魚不僅留存下來,更擴大規模,為法老提供配給糧食、為北歐水手提供補給,並為今天數百萬計的我們提供食物。可是漁人和他們的社群卻幾乎隱身幕後。他們將捕魚的知識放在心底,其社群也鮮少誕生強大的君主或神聖統治者。因為他們默默無聞地生活和死去,書寫他們的歷史意謂著要引用大範圍的秘傳和專門資料。許多歷史都隨著當時親身經歷的人們一同消逝。這個問題在捕魚之人身上尤其嚴重。在代代口傳知識的輔助下,他們的過去才得以被呈現。其中許多知識來自海上難熬的時光。丹麥藝術家麥可・安徹在一八七〇年代末畫下丹麥北部斯卡恩的漁民,當時漁夫仍仰賴帆船在北海工作。有幅畫描繪了兩名漁夫倚靠著一艘船,迎風凝望,背景是陸地。海洋的意義蝕刻在他們臉上:滿臉鬍子、飽經風霜、堅毅且不屈。漁民是從一個無法控制的險惡世界獲取生計,而且海洋絲毫不關心他們的苦樂。這本歷史書試圖闡明,這些漁人如何催生出我們的現代世界。最早的捕魚活動源自於機會主義這項基本的人類特質。謹慎觀察,再加上把握時機,促使我們的先祖在大約兩百萬年前開始捉魚。要將受困的鯰魚從非洲淺池中抓起需要靈巧的雙手,也必須小心翼翼追捕,以免在水面上留下倒影。其秘訣在於知道要在何時留意何處,這與採集蜂蜜、撿食獅子吃剩的獸屍,以及追捕小羚羊所運用的技巧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這些鯰魚位在淺水中,使這幾乎稱不上是捕魚,反而比較像是伺機打獵,以此形式維持了數萬年之久。同樣的觀察方法可以適用於捕捉軟體動物,儘管牠們遠比魚類更容易捕捉。蚌蛤、笠貝、牡蠣和蛾螺密集地群聚在小範圍內,捕捉時的變數在於容易靠近與否,以及水流或潮汐。一如魚類,牠們也是補充性的食物,通常不是最受歡迎的食物來源。以狩獵採集者的角度觀之,貝介類是可預期的食物,也是種在變動生活中帶給人安全感的資源。人們會在其他食物短缺時造訪軟體動物棲息地,尤其是在冬末和春天之際。無論獵場範圍是大是小,伺機捕魚和採集軟體動物成為每年踏遍獵場的覓食之旅中不可或缺的行程。游至近岸的正鰹在四萬年前就是東帝汶人的獵物。尼安德塔人與生活在離現代最近一次冰河期的獵人都會在需求或機會出現時,捕捉魚類和軟體動物。到了一萬五千年前,在法國西南部的韋澤爾河(Vézère River)河畔等地生活的人們會在春季和秋季鮭魚洄游時捕獵。此外,還有藝術家在馴鹿鹿角和洞穴岩壁上雕刻魚類的圖案。沒有人「發明」捕魚。所有人都知道,魚就在那裡,供人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捕捉。人類過去捕魚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就算已能大量捕撈,也沒有伴隨令人震驚的技術革新。無論是在陸地上打獵,或是在淺水對付魚類,人們都經常使用帶有木頭倒刺或叉角的魚矛。由尖銳的叉角、骨頭和木頭製成的原始雙刺釣鉤以及日後的魚鉤也是理想的獵鳥工具。用來捕捉小型獵物的網子和陷阱在水裡也能奏效。不過,即使有專門的魚鉤和較大的網子,捕魚的工具在歷史進程中驚人地保持一成不變。漁夫的觀察技巧是最主要的手段,而且向來如此。根據我們今日熟知的觀念,一萬五千年前,自然發生的全球暖化使最後一次冰河時期劃下尾聲後,捕魚才變得重要,尤其是在距今(Before Present,簡稱BP)約六千年之後,海平面高度終於穩定的時期。攀升的溫度、退縮的冰層和升高的海平面改變了北方的自然環境。人們遷居至海岸、河岸、湖濱與潟湖。此時,捕魚成為生計的核心,對於居住在新生海岸線旁的族群尤其如此,因為那裡棲息著大量的淺水魚類和軟體動物。有史以來,人類生存的動力首次發生了變化。許多社群開始長住久居在同樣的地點,若非永久定居,也會在一年中在同個地方住上好幾個月。隨著地方人口增加,領地的劃分變得更加精確。來自軟體動物的棲地與漁場的漁獲耗竭。海洋資源的爭奪有時會導致暴力衝突,譬如加州南部的楚馬仕人及斯堪地那維亞的艾德布勒人。在這些區域等地,仰賴軟體動物、植物糧食和豐沛漁場維生的社會發展得更加複雜。重要的氏族領袖成為權威人士,並透過受人尊崇的先祖,進而與超自然世界建立特殊連結。這些人和法老或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領袖那樣的神聖統治者不同。他們的權力仰仗個人魅力和經驗,以及追隨者的忠誠度,總是變化無常。人類歷史上從未有捕魚社會發展成有城市和常規軍隊的文明。他們沒有這樣的發展途徑。他們的領袖享受特權與財富,並且分配豐富財產,如過剩的食物,以及像是飾品等能為其帶來聲望的外來物品。但這些領袖永遠無法成為君王,因為漁場的資源基礎變幻莫測。漁夫總是處於前工業化文明的邊緣。多數捕魚的歷史皆與變動有關,不僅是關於捕魚行為本身的動力,還有捕魚社群與仰賴他們的其他群眾之間的互動。捕魚是發展造船的主要誘因,造船這項技術又促進了人類的貿易、遷徙與探險。四萬五千年前,人們在東南亞外海乘船捕魚,而一萬五千年後,太平洋西南部的俾斯麥群島上的人們也這麼做。到了西元一二〇〇年,隨著獨木舟航行至社會群島、復活節島及夏威夷,太平洋島嶼上的生計開始仰賴專業的領航和潟湖捕魚技術。日本北部繩紋時代的捕魚社群高度依賴鮭魚洄游,以及冒險出海至千島群島的洶湧海域,最遠甚至來到東北亞的堪察加半島。繩紋時代的漁民所捕捉的物種,幾乎和第一批美洲人在阿拉斯加海岸定居時的漁獲如出一轍。在遙遠的北方,大約一萬一千年前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兩地的白令陸橋上,人類仰賴機動性與高度發展的機會主義心理,使捕魚和獵捕海洋中的哺乳類動物成為擴展生存策略的方式。旨在為家庭和村莊提供更多食物的自給性漁業是一回事,但捕撈大量的漁獲當作商品販賣又是另一回事。在古代世界,漁獲豐收不足為奇,但即使有部分漁獲會被用以和其他或近或遠的社群交易,捕獲的魚大多僅供自用。在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區,掌控鮭魚洄游是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主要來源,在繩紋人的聚落可能也是如此。多瑙河上的漁夫在鱘魚來到淺水域產卵時可以大大豐收。各式各樣的自給性漁業都必須仰賴有效的保存技術,諸如乾燥、鹽漬或煙燻,這些技巧獵人已經使用了數十萬年之久。就算是有組織的季節性豐收,地方的自給性漁業在本質上也不同於為供應配給糧食給興建吉薩金字塔的古埃及人,而進行的大規模漁撈。此種規模的捕魚需要大批抄寫員和負責不同事項的官員,來記錄用大型圍網工作的全職漁夫所承攬的漁獲。那些漁獲由數千人去除內臟、清洗乾淨、剖開攤平並乾燥保存,作為提供給在前工業化的經濟體的勞工的配給口糧,帶來了許多好處。這樣的魚製品重量很輕,容易放在籃中攜帶,也能長時間保存。當魚成為配給食物,漁業的規模就改變了。隨著非農夫的人口增長,城市市集出現,再加上提供軍隊和水手營養豐富的食物配給的需求增加,把魚當作配給口糧是合情合理的結果。水產養殖也不是任何人發明出來的。當對魚的需求迅速增長,導致地方水域遭過度捕撈,人們擁有的應對方案相當有限。其一是用長釣線和其他設備,以強化漁撈;其二是尋找更多遠方的漁場;其三是轉為水產養殖,也就是養魚。第三個方案對擔憂漁獲減少的人們來說是合乎常理的策略,也是一種取得較大型的魚的方式。早在西元前三五〇〇年,中國人便馴養了赤棕鯉。富有的羅馬人樂於在鋪張的宴會上展示他們養殖的炫富魚。此外,中世紀歐洲的修道院之所以開始養殖魚類,有部分是因為基督教教義規定,虔誠信徒要增加不吃肉的守齋日的天數。魚曾被視為異教的符號,象徵死亡,後來則變成了一道適合用來代表基督及其在十字架上的苦難的餐飯。長達兩千年來,星期五都是天主教徒有義務禁食肉類的日子,懺悔的信仰者在這天會改吃穀類、蔬菜和魚。到了十三世紀,信徒在一年中近半數的日子都不吃肉。對於海魚永不滿足的需求,尤其是鯡魚和鱈魚,創造出鹽漬鯡魚和鱈魚的國際貿易,範圍從挪威的卑爾根與波羅的海國家遍及歐洲各地。十五世紀,北海漁夫開始在冰島南部外海捕撈鱈魚。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博特在一四九七年航行至紐芬蘭島後,北美洲外海和離岸沙洲的鱈魚漁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不尋常的是,捕撈鱈魚的技術基本上直到十八世紀皆與中世紀無異。十九世紀的新技術將漁撈轉變成工業化的產業。漁獲量減少促使長釣線和更大型的流刺網出現,以及第一批摧毀海床的底拖網誕生。隨後蒸氣引擎、汽油動力接連問世,最後則是柴油,讓拖網船可以前往比過去都更深的海域,並引發我們今日面臨的漁業危機。漁業危機最終與現今規模更大的海洋和氣候災難合而為一。這個問題對文明構成貨真價實的生存威脅,已經是數量多到可以塞得下好幾座圖書館的書籍所著墨的主題,我沒有資格也並不想再添一本。然而我深信,我們需要歷史性的觀點,以了解人類最後一個從大自然取得的主要食物來源。當魚不再扮演這樣的角色,我們將與自身長遠歷史一刀兩斷。※ 本文摘自《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作者:布萊恩‧費根譯者:黃楷君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31《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4-27 癌症.抗癌新知
我們可以戰勝癌症嗎?癌症治療到底該往何處去
該往何處去?穆克吉的《萬病之王》內容豐富詳盡,是一部關於癌症的真實傳記。長篇論述起於一個問題:癌症有可能終結嗎?這個疾病有可能從我們的身體和社會根除嗎?這個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癌症正昂首闊步加速前進,即將超越心臟病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正如穆克吉的解釋:「事實上,在某些國家,受癌症影響的人口比例無法阻擋地從四分之一爬升到三分之一,再到二分之一,因此,癌症的確成為不可避免的新常態。」二○一四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份報告,警告癌症「海嘯」即將來臨,宣布每年會有一千四百萬人確診癌症,預計這個數字到二○二五年將增加為一千九百萬人,二○三○年會增加到二千二百萬人,二○三五年將增加到二千四百萬人。我們可以戰勝癌症嗎?穆克吉的結論是嚴峻的,他把這個病形塑為某種無情的東西,硬生生織入我們生命的結構。癌症縫入我們自己的基因組中……只要我們能擺脫人生必經的生理過程—衰老、再生、復原、繁殖,只要我們能甩得掉,我們就可以擺脫癌症……尚不清楚有無可區分惡性和正常生長的干預措施。他說,戰勝癌症「就是戰勝我們自身的必然性—戰勝我們自己的基因組。」就像當今大多數癌症研究者,穆克吉相信,癌症是純粹的基因性—基因隨機突變,這種事在我們的DNA中不可避免會發生,它已和我們生命脈絡緊緊交纏,無法解開。這樣的詮釋,引領我們直奔必定逃不掉的死胡同。但他的結論是基於描述癌症特性的科學詮釋。如果,問題的最核心是這個疾病真是由DNA突變所引發驅動,那癌症就只能扮演這個不可避免的角色。問題答案取決於這隻野獸的天性,這是一齣還未揭開的科學偵探故事。對於癌症的基礎生物學來說,現在是奇怪的時刻。癌症基因體圖譜計畫公認是我們最終歸宿—條條道路都通向它。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從未有如此精良的癌症觀察工具。在過去,想拼湊複雜懸疑的謀殺案,科學家還要用雜音嘎拉響的老式收音機,它本來就不適合長時間收聽,只能短時間打開,讓你稍微知道一下故事。而時至今日,至少在基因突變方面,科學家可以有高解析度的儀器,從頭到尾觀察這個故事。結果顯示癌症是一種如《聖經》般複雜的疾病,讓很多人都裹足不前,迫使癌症的傑出研究者沃格斯坦用一種尚待發現的東西,所謂無常的「暗物質」,填補理解的空白—這是「我們還不清楚」的優雅說法。同時間,朝向代謝理論的證據現身,在新的亮光照射下,這些證據將可行性的極限推得遠遠,超出瓦爾堡的單一觀察。我將華生的故事作為本書的共同線索有很多原因,部分是因為他發現了DNA,這個分子被視為癌症的中心;還有部分原因是他在癌症研究界的指標地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對癌症研究方向應往何處去的思考:從基因學轉向代謝和ROS療法。我希望我能夠採訪他,或至少要感謝他,但是我的嘗試沒有得到回應。我不知道他會對3BP 說些什麼?他對事情的解釋是否和佩德森和高英熙不同?但從他的文章可清楚看出,他認識到該分子的巨大潛力。大多數科學家都堅信,癌症在幾十年前就確定是一種基因病。這個觀點在現在看來是在一維的,它忽略了從二維或三維的相交維度觀察癌症的證據。一些科學家逐漸意識到癌症可能是一種代謝疾病,不是因為有人去說服他們,要他們特立獨行,而是因為科學引領了他們來到這裡。走到這裡,癌症單純由關鍵基因突變引起的說法越來越難以維持,不一致處太多也太明顯。今天,沒有任何研究人員可以自信滿滿地說,某某癌症只是因為某個單一突變或任何突變組合造成的;也沒有任何研究人員可以指著一系列功能失調的細胞系統,拍胸保證說這一定是突變造成的。癌症被認為是趨向混亂宇宙的某種可預見的表現形式—這個宇宙朝向失序而不是秩序。即使癌症起源也許肇始於混亂,但這個病本身絕對無關於混亂;所以只是偶然。然而,癌症做到的事需要大量的協同工作才能完成,要一次一次完美無暇地走完細胞週期的複雜功能;為了轉成用發酵產生能量,代表細胞必須有序地徹底改變酶促特性;為了要引出新血管來餵飽不斷長大的細胞團塊,需要進行一系列非常複雜的運作。癌症是一種有序的疾病,每一步都是如此,一定是從某個地方去指揮協調的。兩派科學家明顯感覺不同,比起擁護癌症代謝理論的科學家,支持癌症體細胞突變理論的科學家點滴在心。基因陣營遭到擊退,就像走到盡頭,無法否認光環退散了—「我們該往哪裡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支持癌症代謝理論的科學家,就如賽弗瑞、佩德森、迪亞戈斯提諾、高英熙和其他科學家,他們難掩興奮。他們的實驗室像矽谷新創公司一樣冒出來,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當我向大多數科學家詢問基因理論前後矛盾的地方時,科學家通常會古怪地看我一眼,然後說:「嗯,癌症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大多數人仍然對癌症體細胞突變理論深信不疑,大多沒有意識到干擾這個理論的難解矛盾。當瓦穆斯和畢夏普觀察勞斯肉瘤病毒,發現裡面含有我們某基因的輕微變形版時,似乎找到一個關鍵。病毒真的會捕獲單個基因,然後把惡毒分身直接重新插入DNA,從而引發這個複雜到不行的疾病?僅是從單個激酶蛋白中刪除幾個胺基酸就會生出一種病,不但會長出新血管供應養分,還會發生明顯的生化轉變,變成以葡萄糖代謝?這個概念似乎不太可能。勞斯不相信癌症體細胞突變理論,而且是強烈反對。但是當瓦穆斯和畢夏普秀出這個以他名字命名的病毒犯了叛國罪,藉以證明體細胞突變理論不容辯駁時,勞斯就變得像個傻瓜。勞斯在談到癌症玩的花招時說:「大自然有一種諷刺的幽默感。」他錯了嗎?當證明勞斯病毒的病理集中在粒線體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是什麼在改變細胞:是勞斯病毒src 基因單一、變異的蛋白質產物,還是一通從嚴重受損粒線體打到海量信號中心的求救電話,刺激出協同反應,表現出癌細胞的複雜操作?一個是單個突變,可能是同一種疾病中成千成萬的突變之一;另一個是不管組織類型為何,都會活躍在每個癌細胞中的程序,就像在正子造影中看到的。如果時間能證明癌症代謝理論比以前所想的更重要,或許是因為積沙成塔,或許是因為我們一直拚命追逐的「大爆炸」出現。也許那天到了,就會如勞斯講的,大自然又再騙了我們一次。無論它來自上帝、大自然、進化論,或出自塑造我們生存世界的任何造物主,我們必須承認,在疾病領域,癌症是祂的傑作。這個病是天才棋王巴比.費雪(Bobby Fischer),是一代軍神巴頓將軍,是神童莫扎特,是逃脫大師胡迪尼,是愛因斯坦。它用理解誘使我們,但多理解只會讓我們更退縮,這太可怕了;甚至我敢說,這太美了。癌症是病理學的藝術極致,就算神探福爾摩斯都會尊重他無法抓到的犯罪主腦。我們有沒有可能誤解了癌症的真實特性?如果是這樣,大自然就該負責。祂騙我們,機關算盡地騙我們,憑藉精妙的欺騙手段,用一個理論蓋上另一個理論,精心地變裝,以致這兩個理論看起來很像。祂將某些疾病歸為整齊的一類,清楚展示疾病潛在的機制供我們查看,但不包含癌症,它不屬這類。癌症包含欺瞞、使絆、詭計和誤導,癌症是所有難題中的難題。歷史上多的是高人能人答錯大議題的例子,儘管他們都依循證據並且根據當時的知識得出結論。縱觀歷史,偉大的科學家一直都是這種情況的受害者。勞斯認為癌症不是由DNA突變引起的斷言似乎是完全錯誤的,但他如果活得夠久,就可能看到自己得到平反。理論起,理論落。理論因時而聚、隨勢流變;它們是會變形的實體,就像我們也各從不同角度看待大自然。在它們穿越時空迴圈到此一遊時,它們踮起腳尖舞動轉圈,轉到一面讓某人看來傻,轉到另一面就讓人成了英雄。所有優秀的科學家都必須同意,時機、環境、運氣在職涯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歷史將對他們的成就下定論。如果華生和克里克在闡明DNA結構時稍微磨蹭一下,他們的諾貝爾獎可能就被美國科學家鮑林搶走了(鮑林也在實驗室建立了模型,幾乎就快確定DNA的結構)。如果鮑林再快一點,今天沒人會知道華生和克里克的名字。賽弗瑞也承認:「十年後,說不定有些科學家就會證明我完全錯了。」關於這點他是對的,科學的連續性不會替個人的自我留一點餘地。這不是一種理論與另一種理論間的僵持。大自然沒有義務將癌症僅限於基因疾病或代謝疾病,更可能是癌症的細胞體突變理論和代謝理論相互交織在一起—變成一種穿越兩邊的拼接怪物。大自然沒有必要使答案簡單,由於代謝理論是從灰燼中重生的,它與體細胞突變理論重疊後看起來就類似一種設定調整。這些理論並不存在鮮明對比,而是有點色差。它們躲在彼此身後,互相掩護,就像頑皮的孩子開心地一起玩遊戲。※ 本文摘自《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作者:崔維斯・克里斯托弗森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8《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書封。圖/奇光出版提供
-
2021-04-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同理是可以跟別人一起體會別人的不幸! 一位醫學生對醫學人文教育的觀察與體悟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習醫者的心聲」。一位醫學生聽完醫界前輩以「落實醫學人文教育於醫院實習」的演講後,感受到提升醫學生對病人痛苦之敏感度的重要,而抒發其個人所見。另一位醫學生在參加醫學人文個案討論後,對癌症末期病人不願放棄任何希望有更深入的體會。最後這位住院醫師在一場病情複雜的個案討論後,寫出「人性的價值與尊嚴可以於疾病之外重新受到發現與重視」。這三篇文章希望能讓社會大眾瞭解,因為我們容許年輕的習醫者參與病人的照護,他們才有機會在步入醫學科技治療「疾病」之前,能對「病人」的感受有更深入的了解,台灣才會有更多的良醫。身為初進醫院的大五見習生,在連結基礎醫學與臨床所見的拉扯之間,憶起四年來在醫學院的迷惘,披上白袍,推開白色巨塔的門扉,未知的迷霧逐漸散去,始見為何而學。數周前,一位醫界前輩來我實習的醫院進行全院性演講,筆者感受到前輩對後輩滿滿的期望。在醫界耕耘了數十載,希望能提升醫學生後輩們對人文關懷的敏感度。前輩在演講上提到一個醫學人文教育上的譬喻,發人深省:醫學人文教育之於醫學生像是一種疫苗,在大一大二施打一劑(授課);在大五大六再打一劑(床邊教學),同學在日後的行醫才會「有感」。演講後的回饋時間,有幸和在座師長與講者分享自己四年來對醫學人文教育的一點微薄的看法。首先,筆者認同前輩以美國後醫(大學讀畢始能進入醫學院)與台灣高中生畢業即進入醫學院做比較。醫學人文在台灣年輕世代的推動難有起色,因為高中甫畢業的學生,一直到畢業,不過18到24歲的年紀。在人生剛起步的階段,就要對生命有成熟的體悟與感觸,殊為一件不容易的事,更多的是大學入學面試,或私下時被問到「為什麼想當醫生」時,千篇一律的回答親人生病的啟發,或者無言以對的學生。台灣的學生在職涯探索這塊做得比較弱,因為一路升學上只要考試考好就好,這是非常可惜的。我們起步得早、略顯稚氣,倒也無妨。《Think Again》一書作者Adam Grant在最末章提到,若過早鎖定人生目標,很有可能進入一種「tunnel vision」的盲點,忽略了人生還有其他豐富的可能性。筆者認為,在大學期間,多花點時間探索,奔走山林或深潛大海,或和不同領域的朋友交流,抑或徜徉書海,都有助於提升生命的深度和廣度,也進而提升對生命感觸的敏銳度。再者,筆者認為數位大環境下的影響,閱讀風氣不盛是一大致命傷。如果說對於所學提不起勁、對病人麻木、社會的冷漠氛圍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病。但諷刺的是,我們往往會在遭逢重大事故時,有了一番領悟,像是一段感情的痛心分手,或自己經歷瀕死經驗,或至親摯友離世的打擊。對此,筆者有個生動的比喻:醫學上遇到急性的自體免疫疾病,我們會給予「pulse therapy」,即高劑量的類固醇,以壓下過多的發炎反應。類比來說,這種會改變一個人的重大事故,很像突然來的一劑高劑量的藥,讓我們有一段時間對很多事都「有感」;但時間可能會沖淡感情、遺忘傷痛;對於「麻木」的慢性疾病,日常還是要投以「maintenance dose」,筆者認為這個維持的劑量,就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廣泛而深入的閱讀,可以加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敏感度。舉醫學人文書籍為例,國內有黃崑巖醫師的《醫師不是天使》,黃勝雄醫師的《回台灣買靈魂》;國外則有阿圖.葛文德醫師的《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保羅.卡拉提尼醫師的《當呼吸化為空氣》等等。作者畢生經驗的故事,凝煉成文字,將他們的感動分享給在世的人們,是非常值得讓人感恩的事情。最後,是醫療的極限。當醫師問我們,對於末期病人,我們能幫上什麼忙?是的,絕症的病人,醫療上的極限限制了我們對病人生命的延長,但病痛、醫療之外,我們能否幫得上的忙?聽了很多故事,病人在生命的終末,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希望能延長生命,而是是否有未了的心願,心願能否圓滿?也許是和數十年前鬧翻不相往來的兒子的重聚、也許是擔憂尚幼的兒女的成長與教育、也許是擔心自己撒手後年邁母親的照顧。這半年多來的學習,讓我覺得醫生是個很紳士、暖男的職業(因筆者是男性,角色互換換作是女性的同義詞亦可),這種貼心,好像照顧女朋友一般,天冷時幫她多加一件外套、出門時先拉開門讓她出去、月事來時替她煮湯、泡熱牛奶等等。當這種貼心,推廣到身邊的所有人時,我們會覺得他是個很溫暖的人。替病人設身處地想得越多,越顯得周到,舉凡查房時是否側耳專心傾聽、接觸病人前是否洗手、身體檢查時是否留意簾子拉上、聽診前金屬頭是冰冷的可以用手搓熱再貼上病人的肚皮。加上嚴謹而縝密的臨床推理,不遺漏丁點線索,結合紮實的醫學知識與待人接物的良善,替病人解決病痛。我想,良醫者,多出於此。會後,小兒風濕免疫科的歐醫師同我稍稍討論了一番。他略有感慨的說,其實自己和病人的互動與其中的感動自己有,但該怎麼教學生、讓他們更「有感」,把這個感動傳給同學。他也認為實行上困難而未知。歐醫師舉例說,是不是可以透過藝術或音樂等等,陶冶學生的性情?歐醫師表示,自己從前就讀公立國中,以前那個年代,班上有60個學生,有10人上大學就不錯了。其他的很多都是農工階級、家境比較不好,需要為生活三餐煩惱,而無暇顧及讀書。他覺得,現在部分醫學生是一路私校升上來,生活優渥,即便是就讀公立高中,也往往是明星學校,同儕的家境通常不會太差。能看見的世界和身旁同儕的階級較高,就看不太到民間疾苦,也就難培養同理的情懷。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提到:「同理(Compassion),是可以跟別人一起體會別人的不幸,而且也可以同他感受其他的感覺:歡樂、悲傷、焦慮、痛苦,於是這種同情,指的是情感上最高的想像力,也就是以心靈去感應感情的藝術。在感覺的等級而言,這種感覺是至高無上的。」我想,誠如與會後這位前輩醫師對我的提醒,筆者原本說道:「同理心不是被教導的(taught),而是被激發的(provoked)」前輩卻道:「激發好像是一開始沒有,要被挖掘出來,我覺得更應該是揭開(uncover),把學生原本有的、但不自覺的,掀開而已。」
-
2021-04-24 養生.人生智慧
21歲當老師,竟讓學生考試時翻書填答 吳珊儒:沒資源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分數而是邁向終點的機會
我常對我的學生說,若要問我在國外念書學到什麼,我會說第一認識自己,第二就是負責任。開拓眼界、增廣見聞、甚至習得新語言、拓展人脈……這些不一定是年輕時就必須即時擁有的能力。14歲出國的鍛鍊,其實是開始學習為自己做出選擇,並附上百分之百的代價。因為真正塑造我們成人的是自我價值、自我認知,以及責無旁貸的勇氣。若不趁年輕認識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那要如何精準地選出答案,又要我們如何甘心樂意地承受後果呢?成為國中英文老師那年我21歲,校長說:「妳最年輕,那就把最皮的班交給妳嘍!」於是為期一年,我負責三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班級:幾乎是資優班的七年四班、最聽話特別挺我的七年七班,和最調皮失控的七年十一班。那年代的孩子雖然物資充沛、資訊爆炸,但大多數都還是懵懂無知幼稚天真。我很愛與學生說話,他們也很常問東問西,和他們生活像重新走過國中的日常,我也就這般慢慢地記起這片土地的味道。七年十一班,是我教的第一堂英文課。一整間鬧烘烘的教室、隨時想衝去球場的少男們、嘰嘰喳喳靦腆的少女們……反而讓人特別注意有位安靜的李品麒。他坐在面對講台左邊第二排第三個位置,多半時間都盯著桌子的邊邊看。我常注意到他上課時會自己用左右手表演戰鬥機互撞,喉頭甚至還發出模擬起飛的聲音。他英文成績頗差,總是吊車尾。有次,我刻意點名要他起立回答:「獅子的英文怎麼拼?」他左顧右盼漲紅了臉,終於看到前排同學偷偷用手比了L給他看,他掙扎半天,擠出一句「……應該是C……」,大夥兒當然笑壞了,他又氣又惱,緊咬著下唇鬱悶地低頭坐下。「老師,妳不要期待我會變厲害,我真的都不會。」他回我。「你沒試過,怎麼知道你不會?」「老師,我家沒錢補習。像江語智跟徐立軒他們補習班都教到下學期了。我阿嬤說叫我上課時就『惦惦賣共威』。」「那除了英文,你國數自社哪一科強?」「都不強……」「不可能! 每個人都一定會有他厲害的地方啊! 像老師會英文,可是我數學超級爛啊!」他透過黑框眼鏡瞅瞅我,乾淨利落的短髮冒出汗滴,說道:「老師……我只會打球。」「好!那從今以後你就負責把球打好! 你體育課要名列前茅,這是你擅長的事!」「那我國英數自社可以不管嗎?」果然是天真的小國一。「當然不是!老師管不了英文以外的科目,但明天要小考……你記得帶課本來就行。」下課後我特別跑去他身邊,想問他為什麼英文都跟不上。隔天,考試時間進入最後倒數十分鐘,我決定鋌而走險,挑戰僵化的教育體系來刺激學生。「孩子們,現在剩下十分鐘要交卷,上次考全班最後五名的舉手!」武明皓、徐博岑等人萬般不甘願地舉起手。「請把英文課本拿出來開始找答案,找到答案就抄到考卷上。抄多少算多少,答對統統給分!」活潑的武明皓向徐博岑竊笑後,快速抽出課本,目光如炬地查找起來。此時,一臉疑惑的李品麒溫吞地跟著拿出課本,看看身邊詫異的同學,再看向我。「剩下九分鐘,抄多少算多少,桶——桶——給——分。」我再次強調並用眼神鼓勵他快速行動。這時班上名列前茅的江語智跟徐立軒開始哇哇叫發出不平之聲。「齁!老師,為什麼?我也要拿課本抄!」「對啊! 老~師~那我們幹嘛複習啊?」我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下場,不疾不徐地說:「好呀,你們只要保證下次月考是全班倒數五名就可以拿課本出來抄。不然月考成績就直接倒扣。」「怎麼可能啊,老師!他們很爛欸……」身材微微圓胖的江語智,話很多,家境優渥,精力旺盛,對於班上稍微弱勢的同學皆嗤之以鼻。「所以啊,你考卷發下去二十分鐘就寫完了,我看!」剩下五分鐘,我實在懶得跟他抬槓,便把他的考卷抽走開始批閱。果然,再次全對,他又考滿分。我把分數亮給他看,「你有差這十分鐘翻課本嗎?」他得意地環顧全班,立馬忘記剛剛囉哩叭唆的訴求。剩最後兩分鐘,我用眼角餘光觀察發現班上同學幾乎都寫完了,有的在檢查,有的甚至趴在桌上玩橡皮擦。李品麒、武明皓、徐博岑和其他兩人火速地翻找答案,像在尋找國家寶藏。我心裡不禁一股暖和,原來他們需要的從來不是勝利,而是邁向終點的機會。下課鐘聲響起,考卷收回來後,我三步併作兩步向導師辦公室跑去。在草綠色辦公桌前迅速批改,然後獲得可貴的五十七、八十三、四十五、八十一、六十一,五張紅色成績。我好興奮!我好開心!英文不是他們擅長或喜歡的科目,從他們只要碰到英文課,就是一副擺爛放空的態度,放棄作答每次都交白卷,到現在至少有三人及格,其中還有兩人衝上八十幾分,我有多高興呀!那是我第一次在教學上碰到The Eureka Moment!第一次了解身為老師的真正職責不是管束教導,而是幫助學生邁向成功,一個老師真正的快樂不在於可以給學生多少分,而存在於學生贏得了多少分之中。自從我固定准許最後五名小考時拿課本出來抄答案後,在限定時間內增加他們的競爭力,也讓他們的腎上腺素穩定大腦記憶路徑。班上的成績單開始起了奇特而微妙的變化,倒數五名的人選開始調動。起初是五名內的轉換,接著竟然開始有新名字進入五名內,原有吊車尾的幾位向更高名次挪動。徐博岑跟李品麒這兩位最讓我驚訝,他們一路向前衝。到了學期末,李品麒竟然已經在中段班十五、十六名的位置。他對英文產生了不可言喻的情愫,雖然還是怯生生地面對,卻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可以征服。進演藝圈後,我時常想到教學相長的日子,想到他天真傻氣的模樣,想到他每過一個長假就成熟許多的臉龐,我突然覺得國中時那個念書總是亦步亦趨的我,也被療癒了。不需要是最好的,不需要總是因為跟不上進度而自暴自棄,只需要每次都盡力而為,誠懇地為自己負責任就夠了。那最後五名的進化對我來說才是教育的真諦。書籍介紹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作者:吳姍儒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0/02/07作者簡介:吳姍儒 Sandy Wu 1990年出生於炙熱的八月台北。十四歲隻身赴美求學,二十一歲以兩年半完成華盛頓大學綜合藝術系學業,畢業後返台後擔任國中英文老師。2013年開始播報Yahoo!娛樂新聞。2016年接下「小明星大跟班」主持棒,同年創下台灣電視史上最年輕得主記錄,與父親獲得第51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三年後,2019年再次以「一呼百應」獲得第54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肯定,成為出道僅六年即二度提名並獲獎之新生代主持人,慧黠聰穎的主持功力有目共睹。 一路上憑藉對寫作與文字的熱愛不斷自習,反覆咀嚼生命中所見所聞所感,在社群媒體上累積大量文字與閱眾,進而成為多面向的深度新生代女作家。延伸閱讀: 老伴啊...牽手一輩子,總有一個人要先走
-
2021-04-17 活動.精彩回顧
輔具大展/七大專區 三大主題館 ATLife輔具長照全面到位
台灣輔具及長期照護產業鏈的指標性展會平台「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將在5月6日至9日於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盛大展出,今年集結22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超過550個攤位,共同展示超過2,000款輔具及長期照護產品,其中涵蓋智能型輔具技術、高科技居家照護系統等最新產業趨勢,透過現場專業復建復能人才指導,精準呈現台灣輔具及長期照護完整產業鏈。ATLife 2021針對國人最需要的輔具及長期照護需求,規畫七大重點專區,分別為智慧照顧專區、護具義肢矯具專區、溝通零距離專區、居家好幫手專區、行天下專區、運動復健與樂活專區及專業服務及政府專區,還有三大特色主題館,醫療器材公會全聯會、行無礙福祉館、樂齡照護科技館,匯集台灣樂齡長照國家隊指標性大廠,讓世界看見台灣輔具智能研發新樞紐的堅強實力。輔具長照產業鍊有亮點其中,應用大數據智能輔具-智慧照護專區的「谷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愛復健」智慧照護服務系統,讓個案能夠在家中完成康復訓練,在康復之路上做需求者最堅強的後盾。生活解決方案領導者-「強生醫療儀器」在居家好幫手專區,特別展示出榮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WI-BO Sentida 5多功能電動床,機能型專利護欄設計,是極致安全性與舒適性最完美的結合。而溝通零距離專區的「宇康生科股份有限公司」,帶來國際原創AiSpeak Portal人工智慧溝通輔具,提供智能音節辨識系統,使用者能透過簡單語音指令進行互動,讓人際溝通零阻礙。近年來話題十足的運動復健與樂活專區,由體感科技和復健醫學先驅「龍骨王股份有限公司」,帶來國內首創HappyGoGo Plus系統,無須穿戴式裝置,即可進行多人競賽,幫助傳統運動器材轉型走向智能化,帶動智慧潮流趨勢。規模最大的行天下專區,MIT台灣之光「康揚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國內首創的iBuddy自動駕駛輪椅,主動偵測系統提升攜帶便利性與安全性,結合人工智慧讓輪椅成為一種時尚而有趣的存在。護具義肢矯具專區的「德林義肢康復輔具」帶來3D智慧成型與適配輔具速製服務平台整合,運用3D科技精準掃描,加上列印技術運動,帶來最貼近使用者需求、顛覆訂製輔具的工藝技術。而專業服務及政府專區,則有專業人員分享最新智慧照護觀念運用,讓參觀者更認識未來樂齡新趨勢。七大重點專區、三大特色主題館完整展示輔具新科技的整合,涵蓋全方位生活,貼近民眾需求,精準解決長期照護問題,而展期系列活動-ALL ART 藝術分享會和產業論壇,帶領民眾暢快玩藝術、吸收輔具專業新知,不僅讓民眾一展解決所有日常生活大小問題,更能顛覆民眾對輔具長照舊思維,獲得新觀念。ATLife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現在免費預約登記,在5月4日前完成預登參觀資格,即可抽超棒好禮iPad第八代。👉🏻立即登錄:https://www.chanchao.com.tw/entryApply.asp?id=ATLIFE2021 👉🏻參觀登錄及更多展覽資訊請至:www.chanchao.com.tw/ATLife/
-
2021-04-12 新聞.元氣新聞
躲過死劫餘悸猶存 紅鼻子醫師「撐竿跳」助病童
太魯閣列車出軌事件發生後,湧入各界善款與協助,其中,有一名11歲男童腿部骨折,送至花蓮門諾醫院,雖受到驚嚇、情緒些許低落,但經醫師與家長評估後,並未罹患創傷後症候群,除執行基本治療行為,更邀請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開立「微笑處方」,陪伴喜愛運動的男童玩「撐竿跳」,緩解男童生、心理的病痛及壓力,家長與醫療團隊也樂見此景,是兒童友善醫療的一大美事。何謂紅鼻子醫生(小丑醫生)?紅鼻子醫生是一群富有舞台經驗,且受過基本衛教、疾病認識、醫病倫理、兒童與青少年發展心理學等專業訓練的演員,還要去醫院實習觀察,利用有趣的遊戲、音樂及肢體表演等,讓醫院裡的孩童、家屬、醫護團隊及高齡長者紓解緊張焦慮的情緒,藉由歡笑,緩解身體與心理上的病痛及壓力,過程中並不會干預醫療行為。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秘書長陳慧潔表示,一名參加田徑隊的11歲男童在歷經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件後,腿部骨折,術後心情低落,碰巧協會的小丑醫師每個月都會去花蓮門諾醫院兒童病房服務,經院方與家長協調,小丑醫師特別至家庭病房,為病童開立「微笑處方」;得知病童喜愛運動,小丑醫師特別準備「撐竿跳」遊戲,降低男童身處醫院的緊張感及壓力,更有力量面對病痛。陳慧潔舉例,罹患癌症、罕見疾病或常生病住院的孩童常常覺得自己喪失「話語權」,生病後都要遵從醫護人員的指示,要按時吃藥、有時不可以外出或是不能吃某些食物,孩童即使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仍要「乖乖聽話」照做,這時,小丑醫師的陪伴能讓病童能做回自己,恢復信心。紅鼻子醫師是夥伴:給病童「話語權」不同於音樂、藝術治療,陳慧潔表示,小丑醫師不是治療師,而是以「夥伴」的角色,陪伴病童做他們想做的事、玩想玩的遊戲,有時候小朋友還會對小丑醫師說「你很吵,我不想跟你玩,你出去」,其實也讓病童重新找回話語權,即使不是直接治療身上的病痛,但每週、每月10到15分鐘的定期陪伴,能將病房打造成病童自己的異想世界。陳慧潔進一步說明,小丑醫師每次的表演會依據病童狀況量身打造,且與病童遊玩的遊戲項目眾多,有為了讓病童乖乖吃藥的吃藥遊戲,或是魔術秀、畫畫比賽,不只對病童有助益,甚至對家長、醫療團隊都有幫助。紅鼻子醫師友善醫療 對家長、醫療團隊也有助益陳慧潔表示,之前有病童已經失去意識,但家長請小丑醫師在拔掉呼吸器之前,再陪病童玩一會兒,「這對家長也是很大的安慰」;之前有3歲女童做脊椎注射,需要2至3名醫護人員壓著,但因為小丑醫師在亦旁協助轉移病童注意力,能舒緩病童情緒與疼痛感,增進治療品質,減輕醫護人員的照護負擔。
-
2021-04-11 新聞.元氣新聞
亞洲第一本醫院「多多書」 醫師:助罕病兒遠離憂鬱
台灣兒童友善醫療進入新的里程碑,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飛行船文化公司和台灣首位波隆納插畫獎得主孫心瑜,共同創作亞洲第一本醫院主題《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讓孩童與家長以輕鬆、有趣的方式,了解醫院內部與治療相關事宜,未來進入醫院前因有上述「心理準備」,可減少未來治療時的不安,並呼應罕病兒治療過程,促進正向思考。「多多書」發源於德國,是指「沒有文字卻充滿豐富情節的圖畫書」,讓孩子與家人可以在圖像間,自由發展自己的閱讀習慣。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飛行船文化公司和台灣首位波隆納插畫獎得主孫心瑜今舉行《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新書發表會,該書是亞洲第1本醫院主題多多書,讓兒童友善醫療進入新的里程碑。台大醫院小兒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兒童友善醫療專案計畫召集人呂立指出,一般孩童沒有接觸醫院的經驗,來醫院看診、治療時因陌生感常常會情緒不安、害怕,家長與孩童共同閱讀醫院主題的多多書,能認識醫院內部,讓孩童未來到醫院看診有「心理準備」,不再感到害怕。呂立說,許多罕病兒童壽命有限,因為疾病因素,常常會跟其他小朋友有些許「不一樣」,因此常常出現「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做不到」的想法,甚至有罕病兒因此罹患憂鬱症,醫院多多書不只有醫院內部樣貌,也有實際治療過程,罕病兒童閱讀時會有共鳴,能讓他們了解「治療,是促進健康的儀式,而不是恐怖的名詞」,藉此用愉快的心情治療,達成健康。台大醫院兒童友善醫療不只多多書,呂立表示,醫院目前從空間、表達性藝術治療(如藝術、音樂)、兒童醫療輔導及兒童安寧等方向著手,可以陪伴患病孩童並正向思考,協助家庭了解就醫過程,也會透過引導、陪伴的方式,帶領在安寧病房的兒童「正向」走過生命最後一段時光。
-
2021-04-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廚房裡的銅樂會
學習插花的那段時間,也學習認識各式各樣的花器,陶器的厚重古樸,玻璃的明亮隨興,金屬的穩重大器,即使是同一批花材,換了容器就會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銅器插花,花莖不易腐臭,觀賞期更耐久。但我也發現,用銅器插花,花材相對的比較不容易枯萎,尤其是菊花、康乃馨之類更是明顯。這類花朵在一般花器中,花莖容易腐臭,每天都需要換水洗莖。如果使用銅質花器,花材特別耐久,水也不會發臭。曾經有一小支插在銅瓶裡的星點木,在沒有換水的情況下長出了鬚根,當其他的花材先後凋零,它不但毫無倦容,還長出新芽,始終單獨卻完好的存在著,直到被我移種到花盆裡,擺在戶外吸收日月精華,如今已成茂密的盆栽。從插花的經驗裡,我開始注意銅器,也開始收集銅器,然後就迷上了銅器。幾年下來,廚房裡累積了不少銅器,除了青銅、黃銅、咖啡銅、玫瑰金銅的花瓶之外,炒鍋、燉鍋、煎鍋、燒炭火鍋、關東煮鍋、茶壺、水壺、沙拉缽、糖果缽、茶罐子等等,都是我拜物的對象。有次在美國波特蘭的二手店,還曾搜到一座小銅鑼,音量適中,可當作開飯前銅鑼聲。廚房裡用的、看的大大小小都是銅器,我常懷疑當廚房燈熄滅,家人沉睡之後,它們會不會在那裡開銅樂會。驚見銅製麵團攪拌機,宛如藝術品。有一次在國外的精品廚具店,看到一座銅製的麵團攪拌機,閃爍著既古典又雅緻的柔光,讓我一眼就愛上。揪心掙扎是要不顧代價和麻煩扛回台灣呢,還是當作記憶收藏就好。看出我的不同人格正在拔河的老店員上前關心,我趁機請教她,這座跟藝術品一樣的攪拌機使用後要怎麼保養?資深店員氣定神閒的回答,猶如醍醐灌頂,她說:「任何一個空間都需要一支定海神針,親愛的,廚房物件的功能不是只有使用。」雖然我最後還是服從理性腦的分析,沒有被感性腦說服,但直到現在,我還常常想著,該把它擺放在廚房裡的哪個位置?(因為寫這篇文章,我特地上網查看那座雍容華貴的銅身攪拌機是否還在,赫然發現,現在的標價,要比當時還要高出許多。原來,廚房設備也有保值和投資的效益啊!)讓我猶豫沒有衝動買下銅身攪拌機的最大原因,是銅製廚具保養確實不容易,尤其不能送進洗碗機清洗,必須小心手洗。銅器即使不用都會變色,一旦使用更容易留下斑斑點點,用菜瓜布刷洗會留下刮痕,一般的洗劑對銅器上的斑點更是束手無策。銅器清洗保養不易,但變色也是一種美。除了添購銅器專用的清潔保養品之外,最簡易的方法是把銅器浸泡在加了鹽和醋的水中,泡半個小時之後再用海綿刷洗。但我覺得,銅器的美也正因為它會隨著使用者一起,回應歲月賦予的豐富,和廚房裡難免的點點滴滴。現在,我反而不會急著洗洗刷刷,想方設法去掉銅身上的變色和不完美。有些時刻,我彷彿覺得自己終於知道,老店員的氣定神閒,和那根定海神針正擺放在廚房的某個角落。
-
2021-03-31 癌症.抗癌新知
2021癌症高峰論壇/客製化網站 守護癌後身心靈
照顧癌友身心靈,5% Design Action創辦人楊振甫認為數位科技可以幫忙,國健署和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在高醫附設中和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和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試辦台灣癌症資源網,預計今年六、七月上路,透過一站式服務,整合資源,讓癌友在身心靈與經濟、照護等,都能受到照顧。過去醫療服務強調提供服務的對象是人,但個管師、護理師非常忙碌,導入數位工具後,可讓「人」再加上「系統」,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提供一站式、客製化服務。楊振甫強調,好的數位工具,必須讓社經地位低、知識水平不高的人也會使用。台灣癌症資源網整合院內、院外、社區,讓癌友出院後回歸社區生活。網站以過去數據為參考,依照癌友年齡、治療階段和癌別,提供客製化資訊、預後、未來建議等。例如年輕女性罹患乳癌,需要考慮是否保有生育能力、假髮跟輔具哪裡借、有哪些補助及病友團體提供支持等。楊振甫表示,過去這些資訊散落各處,透過數位工具整合,就如隨身秘書,讓患者提高心理安適感,不再慌不擇路,希望有更多醫院加入。台灣癌症資源網2.0版預計第三季上線,將加上文化部提供音樂、藝術輔助療法、芳療等。癌症希望基金會發展「希望護照」App,下載後可提供患者紀錄用藥、檢查、診療等,讓個管師和醫師精準掌握,家中成員也能透過App得知患者治療進度,提供支持力量,銜接從醫院回社區的最後一哩路。
-
2021-03-27 養生.抗老養生
想回春,只要開始都不晚!《小李飛刀》衛子雲5個凍齡秘訣,75歲竟像40歲壯年人
70~80年代走紅全台的藝人衛子雲,今年已經75歲了,長年練功的他,看起來居然像是個40歲的中壯年人!他笑道:「我的體力大約25歲,打完一套拳都不會喘氣,很多年輕人比不過我!」 衛子雲14歲就考進香港邵氏公司,18歲來台拍電影,28歲以電視劇《保鑣》走紅。因從小練習武術,他飾演的配角「青山客」李文揚,靠著矯健的身手,儘管直到第3集才出現,卻迷倒電視機前所有觀眾。 後來,他主演《小李飛刀》,靠著李尋歡一角,轟動全台。談起當年走紅程度,他瞇著眼笑道:「影迷的信堆得像一座山,一走出來就是被人群包圍。」 視力1.2沒老花,寒流照穿T恤+外套 身為超級大明星,他卻親切隨和、完全沒架子。直到現在,每天都開開心心生活。練功加上心情愉悅,在他的身上和臉上,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我的視力1.2,沒有老花,針還可以穿得過去;臉上雖然有皺紋,但還是很凍齡。」 「我平常就不太生病,也穿得少,寒流來頂多是T恤加一件外套。」在飲食上,他很節制,並執行「少量多餐」,「早上起來喝2杯溫的白開水,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他強調:「多吃蒸的、煮的、滷的,少吃煎的、烤的、炸的;油炸的食物會讓火氣旺,肝火一旺,肝心脾肺腎的問題就出來了。」 從小愛看武俠小說,一心想當大俠 衛子雲出生在香港,從小就很愛看武俠小說,「我想當裡面的大俠。」後來,邵氏電影公司招考演員,他心想:「演大俠的機會來了。」他成為南國影業演員訓練班第六期學員,以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 喜歡武功的他,常和朋友練習各種拳法,精通刀、劍、棍、戟。18~19歲時,恰好有個機緣來台拍武打電影《請看中國人》,那時候李小龍很紅,「我練舞蹈腰腿很好,導演知道我能打,和龍君兒演男女主角。」電影賣座不錯,卻沒有紅。 其後,拍了幾部戲,直到1974年演出電視劇《保鑣》才一名成名,「我會武功,一出場,接飛鑣的氣勢和架勢就不一樣。」1995年左右,台灣流行台語戲,不會說閩南語的他,演出機會減少,才慢慢將重心移到喜愛的武術和有氧氣功。 一位來自大陸的老師,曾送他一本極為珍貴的古書《達摩易筋經》,裡面講「天、地、人」,分成「天門功」、「地門功」、「人門功」。他說明,現代人隨著年紀漸長,出現慢性病,「但是他們都有運動啊!像是跑步、打球,為什麼身體還是不好,就是因為筋絡、筋脈沒有帶動到;筋脈通,身體才會好。」 自豪身手矯健,年輕人追不上 為推廣這套功法,他花費幾年時間將功法簡化,20多年前推出「有氧氣功」,以賣書和DVD教學帶為主,「我的很多學生都是企業家、名人、藝術家。」 「我希望大家都能練習,它是以放鬆為鍛練的基礎,『鬆』氣血才通,並打通到末稍;很多人不會放鬆,長久累積就會身體酸痛。」每天運動、練功,衛子雲看起來還像個年輕人,他自豪道,「我很矯健、走路有風,都是學生在後面追著我。」 身為名人,很多人從小看著他的電影、電視劇長大,「當他們看到現在的我,75歲了,還和以前一樣年輕,就會很有動力,想要運動,我可以激勵大家,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他笑道:「我是大家精神上的指標,讓大家知道運動、練功的好處。」 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 「很多人50歲,看起來就很老,體力也很差,人要付出才會得到。」他強調:「每個人都想要回春,任何時間都不會晚,最怕你不下定決心,畢竟懶惰是人的天性,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 現在,衛子雲一方面積極推動有氧氣功,另一方面籌拍校園武打電影《武術奇蹟》,他希望很快就能讓大家看到這部電影。因為體能好,已逾七旬的衛子雲,還像年輕時般,努力逐夢。 衛子雲5個養生之道:1、每天早上起床做數百下伏地挺身、仰卧起坐和跳繩。2、天天練有氧氣功、增強免疫力。3、平常不刻意穿多、寒流來頂多T恤加外套。4、飲食「少量多餐」,早上起床喝2杯溫開水。5、多吃蒸、煮、滷,少吃煎、烤、炸,主食是雞肉,蕃茄炒蛋必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中年後肌肉下降、體脂肪持續增加!把握4原則,增肌減脂並行、讓你慢老超有活力.桌球CP婚變》坐月子被江宏傑笑臉圓爆哭...福原愛:每一次爆哭的過程,我學會了說出心事.「黃豆」會致乳癌?研究證實:愛吃這2種飲食才真的玩命
-
2021-03-2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移工、治療室裡的笑顏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外籍看護」。一位社工學者在安寧病房看到病人過世時,照顧病人多年的外籍看護真情流露的落淚,使她忍不住寫出這篇「家庭看護工的悲傷情緒何處投遞」;接著醫病平台的共同發起人寫出他們夫婦對外籍看護的感激與懷念;也很榮幸邀請到對這議題關心多年的學者就其專業與我們分享國內(台北市)與國外(以色列)對「國際移工」的研究與政策。我們也在此呼籲國人尊重善待這些遠道來幫忙照顧我們家人的無名英雄。2016年的夏天,我們發起建構一個醫病之間和諧的平台時,筆者曾提到長照,與來自東南亞的移工,給予我們的幫助:「即使我們的長照制度實施了,但若抽離了這些辛勞、甚至犧牲青春的赤道天使,醫病雙方和社會都將承受巨大的壓力,一些病家也可能就會崩解」。然而,等到我們在第二位印尼看護妮蘭要回國,新的越南移工未到之前的這段近兩個月空窗期,我才真正領受到:抽離了這些南洋小天使,我們是何等的失恃與無助,或許也是我平時太過依賴她們了。內人因多囊性器官感染須定時注射抗生素,醫師為她裝設人工血管(Port-A),以免除每次打針的痛苦,而居家的醫療照顧,就都交給了這些靈巧的南洋女孩。我後悔當初在醫院,護理師嚴格訓練她們如何打針時,自己沒仔細旁聽學習,以致沒有了她們就手足無措。在我一時找不到短期護理時,最後只能親自「下海」,請妮蘭在回國之前,每天教我打針,內人也同時從旁督導。妮蘭難得當起小老師,教我比當初教她的護理師還嚴格得多。妮蘭回國之後,我獨當一面,這才知道當家庭護理比我指揮歌劇難得多,我只要一棒在手,整個管絃樂團、演唱家、合唱團和舞者,以及舞台藝術人員都會跟著動起來,現在要做到「無菌注射」,得謹慎消毒、觀看針管是否暢通回血,還有控制點滴的速度……整個程序馬虎不得。但內人一直安慰我不用太緊張。妮蘭走後第一個週三,我們在醫院的內科治療室,為我內人換Port A 的角針。護理師為了消毒皮膚,要我幫忙把內人的右邊胸衣拉低一點,我很快地照做了。但這位機警的護理師突然略有所思的抬頭問我:「您是她的什麼人嗎?」我說:「26歲時我是她的朋友,28歲後我是她的先生,80歲之後我是她的先生,也是朋友!」內人和治療室的一些人都笑開來,護理師就瞬間把角針蚻入Port A的入口,內人竟忘了刺痛!這些前後遠道來幫助我們的移工,年紀都很輕。六年前,第一次跨進我們家的印尼女孩,叫做溫達,她小小的個子,相對於我內人較大的身材,有點不太搭配,她看出我的顧慮,就說:「我會做事,我有力量。」溫達的機謹和自信,讓我們印象深刻。早先在白色恐怖晚期,兒女與我們分住台美日三地。三年前,內人提議一起到東京作個家庭聚會。我們把內人的注射劑和針筒隨身帶,航空的櫃臺小姐細問沙林食鹽水和藥劑,我也詳加說明,這時溫達二話不說,就把臺大開的病歷證明書亮出來,很快就過關。在東京次日,我們一起去鎌倉看大佛,氣溫乍降,天正飄著細雨,溫達下車就馬上到記念品店,買了一件透明雨衣給內人穿上,但沒買到手套,她回過頭想了想,就去買了一雙中型的襪子,給內人充當手套保暖。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用英文和那日本店員溝通的,而我雖知道德文的手套叫做手鞋(Handschuhe),卻沒能想到溫達這麼能變通!這麼聰明的女孩,在來我們家之前,她去過三個地方當幫傭,新店一家沒讓她吃飽,移到板橋環境也很糟糕,到了九份還差點被老雇主嗑藥的兒子破門性侵。有一天,她在彰化當漁工的叔叔遇海難身亡了。她和妹妹去太平間看了叔叔被冰凍的身體,回來後仍覺得自己很冷和恐懼。那晚,內人就叫溫達睡在她身邊直到到天亮。這一切,才讓我深深體認到:一個國家的政府若無法確保自己國民的福祉與安危時,是多麼的嚴重。溫達九年來辛苦工作,積蓄下了一些錢,足以讓她資助大弟弟讀書,去進修英文,最後考上一艘義大利郵輪的服務生,收入很好。弟弟上船工作時,她從台灣買了一雙新皮鞋給他風光上任。然後,她又在她父母附近買了一塊地,準備和愛人結婚。她有空就自己用筆紙規畫著房子隔間的佈局,我們看到一個女孩,正一針一線地在編織著自己未來的幸福。 溫達離台前,我和內人陪她到前敦南的誠品,買了一些裁縫的工具書籍和東西方服裝歷史圖像,作為餞別禮物。她說她愛好編織,但沒錢上服裝設計學校,這些工具書她說看就可以自學,受益很大。溫達回印尼之後,結了婚,也在她自己的住家成立了一個服飾設計工作室,她自創品牌作網購行銷。幾個月後,她寄來給內人一個手提袋成品,色調造形都十分精美。第二次她傳來了一個更是令人驚喜的影像,一個大眼睛的可愛女嬰 ! 但我端詳之餘,卻有種淡淡的愁感,想到印尼政府如果不能提升國民的生活水準,那麼二十幾年後,這女嬰是否又得像她母親一樣,離家背井到國外去做移工當幫傭……我們的第二位移工妮蘭也是來自印尼,她沒溫達那般靈巧,但後來居家護理照顧也做得很好,她的先生也在南方澳當漁工,新婚六個月就分別來台工作,每當她先生漁船回港或進基隆港避颱風,我們就讓她去會她先生,經常是過一個晚上才回來。妮蘭未作滿三年,就決定和她先生一起回印尼。如前所述:臨行前兩週,她每天盯著我,教會了我如何為內人的人工血管作無菌注射。現在來幫我們的,是一位年近三十的女孩,她的越南名字不好念,我們就叫她做蘇姍。醫院問我們須不須要教她學作居家護理工作,結果她一看我操作就會了,因為她曾在老人院工作三年,天天都在協助護理師作打針的工作。但蘇姍個性沉靜,經常壓低著聲音在看手機,有鄰居叫我們須限定她用手機的時間,但我們不覺得她會因此影響到正務工作。後來我們知道蘇姍大都是用手機在和家裡的兩個女兒通話,大的八歲,小的才五歲,越南是她的丈夫和婆婆在帶孩子。我內人對蘇姍的處境特別「有感」,這並非僅是同為女性和母親。因早年二二八的事故,父母赴日不能回台,她十幾歲就得在基隆照顧幼小的弟妹;嫁給我之後,又因我被白色恐怖掃到颱風尾,只好把小孩又送到日本我岳父母家。內人對一個母親遠離自己幼小的子女,有著切身的感受。於是內人就直接和蘇姍一起在手機上,看她女兒的起居,一起欣賞那五歲老么的唱歌。蘇姍減輕了用手機的心理壓力,也開朗了好多。但當那小女孩一直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時,確實令人聽了心酸。內人只好安慰蘇姍說:「現在的人有手機視訊可以對話好多了,四十幾年前,我們連通個電話,不但又貴又困難。」台灣的少子與人口老化的現象,形成長照,醫療與移工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存在著聘僱之間的現實條件,其間還存在著文化與人性的沖擊,那不是僅賴法律、制度與經濟條件就得以解決。最後,我們可能須以更大的諒解、體恤與互愛,才能共渡這跨國互助的嚴肅考驗,才能共建此世紀人間的和諧與幸福。
-
2021-03-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創造力有助解決問題!保持「創意腦」的 5 個生活習慣,還有驚人紓壓效果
創造力是很重要的特質,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產出別出心裁的工作結果,同時也能幫助我們紓解壓力,讓身心靈保持正向的狀態。即使我們沒有藝術家般的專業和天賦,也可以成為具有創造力的人,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後天練習的。美國臨床社工師 Laurel Healy 建議透過以下方式培養「創意腦」,在這過程中你也可以進入到「心流」(Flow)狀態,在全心的專注下獲得心靈上的平靜和成就感,讓疲憊的心靈獲得充電。1. 繪畫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繪畫對於紓發情緒、培養抗壓性、增強記憶力是有所幫助的,藝術治療師 Megan Carleton 曾透過讓他們繪畫的方式治療過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疾病的病人,這項活動對他們的病情是有所改善的。因此如果你本來就是繪畫的愛好者,維持這項興趣活動對你的大腦很有幫助。2. 唱歌或演奏樂器唱歌能幫助增加體內催產素的濃度,讓我們感到幸福,如果你沒那麼愛唱歌,聽聽音樂或自行用樂器演奏音樂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3. 跳舞研究顯示跳舞能降低焦慮程度,也能預防老人痴呆,令人驚訝的是,這項效果是其他運動比較沒有的。無論是在家隨歌起舞,還是報名有氧舞蹈、zumba 等課程,適時盡情扭動身體對你的大腦也非常有幫助。4. 玩樂其實人類具有玩樂的天性,這是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他人與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玩遊戲對大腦有長期的幫助,尤其是需要與他人互動的遊戲,心理教育專家 Jennifer A. Perry 表示,說故事、互動遊戲等玩樂活動,能訓練兒童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培養出自信,對大人的認知能力也很有益處。5. 親近大自然近期有個名稱為「野外中的創意」(Creativity in the wild)的研究顯示,親近大自然對於我們的創造力是有所幫助的,研究受試者到山中健行四天,期間不得使用科技產品,結束後請他們進行一項問題解決作業,結果發現他們的作業表現進步了 50%!因此當你卡關在一個問題上,或是在工作上沒什麼靈感時,讓大自然帶給你創意的力量吧!在華人社會過度注重學術教育的環境下,很多人忽略了創意活動的重要性,認為那些只不過微不足道的閒暇活動,但這些活動對於我們的創造能力、認知能力和壓力紓解是有極大的幫助的,無論你夠不夠專業、做得夠不夠好都無所謂,投入創意類活動對你的生活各方面都會有所益處的。參考資料:1.《VerywellMind》:How Creativity Positively Impacts Your Health2.《Greater Good》:Ten Habits of Highly Creative Peopl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心理專家建議】親近大自然、繪畫、跳舞⋯⋯保持「創意腦」的 5 個生活習慣,還有驚人紓壓效果
-
2021-03-1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延緩退化 音樂會也是藥方
高齡化社會引發的失智、孤獨憂鬱等疾病,需要整個社會一起面對。除了台博館加入「社會處方箋」,國家交響樂團NSO也在前年與醫院合作「音樂會處方箋」,透過醫師開立藥方,邀失智症、憂鬱症等患者及照顧家屬進入音樂廳聆賞音樂會。專家提醒,台灣需更多日照中心,幫助長輩白天有事做、晚上不失眠,家屬也能安心上班。NSO執行長郭玟岑說,醫院開立處方箋後,患者和照顧者、醫護人員憑處方箋購買音樂會票券,和一般聽眾一起欣賞音樂會,席位不會特別區隔。兩年來已收到上百張「音樂會處方箋」,患者聽完音樂會後填評量、回診,NSO也會做問卷。郭玟岑發現音樂治療效果絕佳,希望未來能夠跟更多醫療照護機構合作。紐約表演藝術殿堂林肯中心曾為失智者舉辦免費爵士音樂會,國父紀念館也舉辦過「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與台大醫院、憂鬱症防治協會合作。規畫該音樂會的梁永斐現為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說:「藝術治療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趨勢」,國美館正規畫與中國醫藥大學洽談藝術治療活動,審慎評估加入「博物館處方箋」行列。振興醫院銀光學院主任袁瑋說,「社會處方箋」目的是幫助長輩社會參與,有助延緩退化、改善情緒困擾、增加活動量。「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帶他去參觀。」
-
2021-03-15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社交處方箋 台博館將出參考書幫忙治失智
到醫院看病,醫生開的治療處方是「參觀博物館」?你沒看錯,國立台灣博物館(台博館)前年起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合辦「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醫院對失智患者開出的處方箋之一便是「上台博館」。台博館最近公告「博物館處方箋實務手冊」,免費提供下載,預計半年後蒐集完各方建議修正後,將出版台灣首份「博物館處方箋」參考書。台博館教育推廣組長黃星達說,該手冊歸納「博物館處方箋」的實踐原則、國外案例討論;以及台博館推動的經驗,包括文物展示標準、活動範例與準則等,盼讓更多博物館成為治療失智、憂鬱等疾病的重要場所。人口高齡化與醫療費用上漲的雙重壓力,英、美、紐、加等國開始推動非醫療性的治療方式。英國衛生部二○一八年率先提出「社會處方箋」,醫生針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開出藝術治療或音樂治療等處方。以台博館與北市聯醫合作的處方箋為例,醫師須先前往台博館完成參觀體驗,之後依個案需求開立處方箋,一人一張,處方內容包括參觀台博館或參加館內相關活動。患者與照顧者持處方箋至台博館服務窗口換門票、書面參觀指引,完成治療後必須回診,帶著博物館參觀紀錄與醫生討論。黃星達表示,台博館目前約有超過七十位志工與導覽人員受過失智症培訓課程,輪流在不同時段提供服務。黃星達說,「社會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也可譯為「社交處方箋」,因為社交、社會互動被認為是減少孤獨感、避免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關鍵原因。研究顯示,高齡者多參與藝文活動,能刺激認知功能、強化身心健康,減輕照顧者壓力。博物館非正式診療空間,可讓患者感到與他人與社會的連結,也能讓患者不會因疾病被隔離,是藝術治療的絕佳場所。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長華任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時,曾與華山基金會合作,邀長者運用博物館典藏的懷舊藏品重溫童年記憶,藉此活化腦力。王長華說,參觀博物館對獨居長者是珍貴的社交經驗;博物館成為社會處方箋,證明「博物館是為了社會而存在,不是為了典藏而存在」。
-
2021-03-11 養生.運動天地
為了健康長跑,跑著跑著竟跑回青春!罹癌教授領悟:運動不能是加班,身心才能同時獲得釋放
曾經擔任台大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台大創創中心主任的郭瑞祥,從 2011 年人生中第一場馬拉松開始,到今年 2021 年 1 月 1 號剛完成了他的人生中第 100 場馬拉松!現在看起來總是神采奕奕的郭瑞祥教授,其實曾在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我們都是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我們都是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才知道我們最珍惜的是什麼⋯⋯。 我感謝上帝,在我四十歲時給我小小警告。甚至我會說,這四公分的腫瘤,其實是一件禮物。我學會要懂得煞車,不要衝過頭,不要忽略最重要的家人,不要不重視自己的健康。」郭瑞祥教授在《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書中寫到這段令人深感共鳴。而在郭瑞祥去年出的新書《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也提到,「我喜歡長跑。一開始練跑,是為了健康,後來也發現,跟一群好友練跑,竟可以跑著跑著,跑回青春。」《VidaOrange 生活報橘》特別專訪郭瑞祥教授,聽他一針見血地聊到許多有關「運動人生」與「工作人生」的精闢分析,分享給可能一樣常常太勉強自己的你,一起在人生中「好好配速」。《VidaOrange 生活報橘》策略長沈貝怡(以下簡稱沈):我們很常設定了一個運動目標後,一不小心就太勉強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以下簡稱郭): 你就是要把「運動」當作是一個專案,既然他是一個案子,是需要時間的,你就必須要放掉一些其他的活動,運動不能成為附帶性的餘興節目,你讓自己工作搞到晚上七點鐘已經累到講不出話來,這時候你再去運動,那遲早你就垮掉了。假如說你計畫今晚七點要運動,工作到六點就要開始休息;如果是早上運動也是一樣,你前一天就是要早睡啊!所以如果你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其實基本上是建議不要運動,那是一種 Educational Process,你會慢慢自己去控制調整時間作息來配合運動,那個運動才是健康的運動。所以運動不能是你原本生活都不變,而多加上去的,它一定要花掉你的時間,你不能把它當成是另外一個工作項目,不能像是加班。沈:這代表必須要把工作的一些標準降低?郭: 不能說是降低工作的標準。其實我們工作上有兩個方式不要降低標準,比較重要的第一個是「你會開始選擇重要的工作」,有一些很不重要的其實就放掉。第二個就是「你動作要快」,你的工作效率反而要增加,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一樣的,你憑什麼可以在專業上跟別人一樣,然後你還有時間運動? 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能夠運動的人都不會是弱者,很多 professional people 他可以把事情做好,還可以運動,代表那種高度的「自律」。沈:曾聽老師聊到「痛苦學」,老師可以多談一些嗎?郭:「運動」跟「工作」有一些是一樣的,所謂的「痛苦學」也可以講成「挑戰學」,也就是說,它的本質不是「痛苦」,它的本質是「挑戰一些過去你覺得你不一定可以承擔,但是你又有一點小小慾望想要去挑戰,所以在自己跟旁人的鼓勵下,你去做一些過去不敢嘗試,你覺得有困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是挑戰,本身可能是「心智上」的困難,或者是「體力上」的困難,但是因為你的決心,你知道如果不去做你會遺憾,所以你去嘗試。在這過程中,你當然經歷了一個過去在舒適區內沒有感受過的所謂的「辛苦」,可是因為這件事情你認為是有意義的,最後你完成了,這個痛苦、這個挑戰,對你來說就是一個釋放,你突然覺得你有一種成就感,所以你就會津津樂道,在那個痛苦當中,你是怎麼走過。「運動」是一種釋放的方式我覺得人的本質,尤其是專業的人士,他其實在工作上本來就有這種接受挑戰的天性,但是人不能天天都在工作上去承受單一個方面的挑戰,所以他有的時候會轉化,在體能運動方面,他也做類似的事。 但是這跟工作還是略有不同的,這是一種身體上的挑戰,身體上的挑戰跟心智上的挑戰不太一樣,身體的鍛鍊,身心其實是互相影響的,你在那個痛苦當中, 你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肉,克服自己的痛苦,然後到最後,你能夠休息,能夠泡湯、能夠跟別人暢談剛剛的過程,所以你的身體在痛苦,結果你的心智是釋放的,那這就是一種「讓人放鬆的方式」。所以我們在工作上很辛苦的時候,其實「運動」是一種釋放的方式。 你必須不同的運動方式都有,第一個,你有「個人的運動」,那種釋放可能是你在為一個目標強化肌肉,你會有一些初步的成就感。 第二個是「跟別人一起運動」,跟別人一起流汗,那是一種團隊的參與感,那個感覺就更好。偶爾,你需要一個三個月、半年「跟一群人的運動」,可能是去參與一個有儀式感的活動,可能是台北馬拉松,或是一個單車環島,那代表的是更多的體驗。我們人就是需要這種不同程度的運動才會有趣啦,因為我們不是職業選手嘛(笑)。《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我幾年前也去挑戰過台北富邦馬拉松的半馬,我當時不太懂「配速」,一開始跟著前面的人衝,最後幾公里跑得很辛苦,後來雖然勉強自己跑完全程,腳也受傷了好幾天,所以想請跑馬經驗豐富的老師特別分享一下有關「配速」這件事。郭: 這裡其實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配速」,一個是「方向」。「方向」比「速度」重要,「方向」的意思其實比較像是「目標」,就是說「你究竟在追求什麼?」或者「這場比賽對你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是你「一定要在這場比賽盡全力」,還是「這場比賽只是一個愉悅的跑步」?我們有的時候會分不清楚目標,所以我們就亂衝。快跟慢之間,其實是要你慢慢去體會的一個藝術性,有些是要快,有些是要慢。 比賽富邦馬的時候,你跟著前面的人衝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那是人家的速度,又不是你的速度,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平常經由訓練目前的能力在哪裡,你跟著人家的速度,可是你的能力跟不上,那你當然就爆掉了。所以又回到了, 平常你就要知道你的能力在哪裡,平常要做一些不同的速度訓練,讓你自己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速度是在哪裡 ,所以在還沒比賽前,你都已經要設定好,今天的目標速度是多少。在工作時也是一樣,時間永遠不夠,所以你要去分重要跟不重要,或有些事情交給別人做,有些事情自己做,否則就爆掉了、累垮了。很多人在工作上有盲點,在跑步時更有盲點,工作上主要的盲點應該是「貪求過多」,就是目標設得太高,但是積極向上的人,本來就會目標設得比較高。方向是目標,速度是方法。決定何時快,何時慢,這種快慢之間是一種方向目標設定。如果決定要快,就要有方法,要有執行力,要培養專業能力。所以跑步比你想像中的科學,不是亂跑的。※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人生第 100 場馬拉松完賽】專訪台大教授郭瑞祥:「運動不能是加班,身心才能同時獲得釋放。」
-
2021-03-09 科別.精神.身心
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正常和發瘋其實差遠了
精采的特異人士:關於天才與瘋子不久前,因為克勞斯.金斯基(Klaus Kinski)曾在精神病院待過幾天,人們便試圖找出這名古怪的演員到底有什麼精神問題,有人還對他做出推測性的診斷。臉皮薄的人可能在人生的任何時刻,以精神病院的圍牆來保護自己細薄的臉皮,不過非凡的藝術家不會採取這樣的作為。精神病院不該受到誤導,讓那些不尋常或古怪的人因診斷而變得僵化。所有人都曾或多或少在死亡的深淵邊緣,從事花俏的體操表演,而通常一般人不會察覺得太仔細。雖然這不代表我們應該直接認定這群人是大近視眼,但也不能將總是盯著這道深淵、看來與眾不同的人視為瘋子。偉大的尼采空前絕後地探討了關於存在的界限,為此作詩,也因此承受苦痛;某些基督徒喜歡將思考視為是「瘋狂」的出發點,這中間實在看不出理智決定的跡象。尼采沒有瘋,只有晚年因梅毒細菌而受腦炎所苦,這偶爾讓他腦袋糊里糊塗;然而他偉大的思想實驗一點也不瘋狂,這反而是痛苦的無神論者,所能發表出最具邏輯性的論述。這些想法不像某些人所希望的,是尼采發瘋的原因,摧毀他腦袋的是小小的細菌。「想太多會讓人發瘋」是定期聚會的那群嫉妒他人又小心眼的哲學家創造出來的迷思。精神病學並不這麼認為,所以它無法化解複雜或危險的想法。某些想法是對的,多數想法是錯的,只有極少數的想法是瘋狂的。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過很難得地,這一次他們說錯了。表現傑出的人雖然不正常,但離發瘋還差得遠;相反地,為了成就大事,他們的腦袋必須相當清楚才行。雖然瘋子偶爾也能創造出精采的作品,但通常是在病症不嚴重的情況下。有時精神病患的藝術作品會被大力吹捧—海德堡的普林茨霍恩博物館(Sammlung Prinzhorn)便具此慧眼,但精神疾病並非這些作品具有藝術性的原因。就算精神疾病或許讓患者直接觸碰生存的底線,罹患精神病的藝術家往往並非因病擁有藝術創作的能力,而是即便在患病之情況下,仍然得以繼續創作。如果精神病患確實能創作出偉大的藝術作品,那他們應該和正常人獲得同等關注,因此精神病患的藝術展覽也很重要。然而我們必須小心所有如同溺愛小孩般的話語。「一位發瘋病患的塗鴉會被視為藝術的原因,僅只因為對心胸狹窄的欣賞者來說,這跟畢卡索的某些作品一樣令人難以理解。」這個想法對當代藝術並沒有多大意義,也是對精神病患的不敬。精神病患就跟其他人一樣,值得接受我們誠實的意見。相反地,人們試著揭露知名藝術家的精神疾病,而如同先前所說,該藝術作品的評價不會因此而產生多大變化,但這往往是過度正常或愚蠢正常人的嫉妒反應。他們喜歡將所有不像他們一樣毫無靈性的人視為是瘋子。達利(Salvador Dali)創造出迷人的構圖;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裝扮奇特,而安迪沃荷(Andy Warhol)則是行為古怪—這些人都有不正常的地方,但這不代表他們瘋了。一名異於常人的人是否瘋了,這個問題到底有多重要?一個人是否健康,跟社會的傳統大有關係。看來現今人們的接受度不若以往,我們很快便傾向於將與眾不同的人視為病患,然而精神病院不該讓這件事情發生。在閱讀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中世紀之秋》(Herfsttij der Middeleeuwen)一書時,讀者沉浸於十五世紀迷人的豐富多采之中,裡頭有異於傳統的君王、引人注目的侍臣和生氣勃勃的人民。上流社會的滑稽弄臣、鄉下的蠢蛋或其他怪里怪氣的老粗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模式得以被容納。雖然包容度高,但也非常脆弱—如果君主或某個權貴突然哪根筋不對勁,所有的人都要遭殃。※ 本文摘自《你瘋了》。《你瘋了》作者:曼弗烈.呂茲 譯者:廖家絨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30《你瘋了》書封。圖/臉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