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搜尋
自律
共找到
510
筆 文章
-
-
2022-02-06 養生.人生智慧
醫病容易醫人難!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健康操之在己
編按: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近期出版新書《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記錄了多年行醫生涯中的戲劇性故事。想活下來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其中的悲歡離合,有如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生活很難盡如人意,但不妨豁達地笑看一切。「醫病容易,醫人很難。疾病處理有指引可循,但處理人的問題沒有。」被問起行醫36年來的體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有感而發地說。身為耳鼻喉科醫師的陳光超,是國內專攻頭頸手術的名醫。不同於基層診所多處理較單純的感冒、過敏,前往醫學中心就診的病人更為多元。醫師在診治時,也走入病人的人生。其間的愛恨情仇,猶如現實版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光怪陸離的人生插曲 終有日能一笑置之陳光超笑說,年輕時的自己,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他37歲就在振興醫院當上主任,帶領當時仍在草創階段的耳鼻喉科業務起飛。其後,他投入電子耳醫療,獲得國際醫界關注,不少病人甚至跨海來台向他求診。「當年的我,只能說是不可一世。碰到不順,還會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呢?」行醫久了,看盡悲歡離合,才知道命運不總是盡如人意。陳光超記得,有位食道癌病人手術不到半年,癌症就局部復發,病情逐漸惡化至末期階段。儘管醫師解釋開刀已無助益,病人卻仍堅持積極治療。原來,她先生有外遇,婚外情對象還在她住院期間「進駐」家中。「她什麼刀都要開,為的就是要爭一口氣。」病人一再要求,陳光超只好幫她拿掉影響外觀的淋巴結。兩個月後,她仍舊離開了人世。想活下去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陳光超有位下咽癌的病人,手術治療非常成功。病人的太太和女兒不喜反怒地說:「我們恨你!」一問之下才知道,病人是家暴慣犯,還時常醉倒街頭。家人、鄰居都視他為麻煩人物。出院後,病人復原狀況良好,也曾一度戒酒、找到工作。但後來在朋友的勸誘下,他又開始喝酒,最後躺在酒箱上過世。有時候,連醫師自身都會面臨生死威脅。陳光超的病人中,有位具黑道背景、曾潑人硫酸的「硫酸哥」,每隔一陣子就會要求他開立聽力損失診斷書,以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有次,他因為聽力檢查的結果不符合身心障礙標準,竟手持酒瓶闖入診間,威脅要毆打醫護人員。時至今日,只要申請證明的時間一到,「硫酸哥」仍會出現在陳光超的診間。現場的驚心動魄,他如今說來雲淡風輕。碰到了,就當作是生命歷練。當下折磨你的人事,總有一天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談。「我謝謝那些光怪陸離的事,學會用幽默豁達的態度看待。人生,何必為難自己呢?」父親接連罹患膽囊癌、心肌梗塞、大腸癌 面對才可能看見希望父親在78歲時確診癌症,是陳光超行醫生涯中難忘的一段插曲。陳爸爸和他一樣,當了一輩子的外科醫師。起初,爸爸腹部疼痛,以為只是膽囊炎。雖然要動手術治療,但不算嚴重的大病。沒想到一開刀,卻發現爸爸的膽囊已經發黑、沾黏,看起來就像壞掉的釋迦,有可能是膽囊癌。因為膽囊癌相當罕見,3位病理科醫師對初步的切片結果有不同的判讀。兩位認為是惡性腫瘤,一位認為是良性。醫師看法不一,而高齡者動大手術,又有一定的機率會發生術後併發症,怎麼辦?陳光超堅持,不論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一定要開刀。「我賭輸了,爸爸會白挨一刀沒錯;但萬一是惡性卻沒開刀,他一條命就去了。」幸好手術後,父親的復原狀況良好。進一步的病理切片也顯示,腫瘤是惡性,當初開刀的決定是正確的。陳光超笑說,開刀後不到半年,父親就飛到愛琴海度假。躺在海灘上時,肚皮上大大的M型刀疤相當引人注目。不過,「大家都很尊敬他,覺得他很勇敢面對。」後來,父親又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84歲時檢查發現大腸癌,也都用同樣的態度積極接受治療。「我知道我爸是愛玩的人,一天到晚想出國。病倒在台灣,他會受不了。」陳光超笑說。他不諱言,在醫院看多了病人飽受久病之苦,家人也被沉重的照顧責任拖垮。倘若疾病已無康復的可能,他不會讓家人在失能、不健康的狀態下延續生命。但是,病人還有希望治癒時,該做什麼治療就去做。人要有懂得放手的豁達,也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例如,多年前有位年輕患者,事業有成,經醫院高層引介至他的門診。雖然長了惡性腫瘤,但動手術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完全切除。然而,病人拒絕手術,寧願到花蓮接受自然療法,最後還是走了。陳光超語重心長地說,治療當然有壓力,但千萬不要逃避。「很多病人開了刀就會好;但他們不治療,最後拖到來不及。」命運順逆很難掌控 但健康可操之在己與不願面對疾病的患者相反,診間裡還有另一種焦慮的病人:有人明明沒長腫瘤,卻常覺得喉嚨卡卡;有人持續頭暈,但所有腦部檢查、前庭功能都顯示一切正常;有人只是外耳輕微發癢,也要求醫師開藥才能安心。陳光超坦言,有時在病人的堅持下,醫師只好硬是說出一個病名,「但這是我最討厭的撒謊。」他指出,這些不適多半無法靠吃藥、動手術解決,反而和心理問題、生活型態不健康更有關係。尤其是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副交感神經功能低落。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耳鳴、暈眩等壓力症狀都會出現。吃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根除問題。健康吃、多運動雖是老生常談,卻也是沒有副作用的最佳解方。陳光超熱愛跑步,即使醫院工作繁忙,他也會在下班後到運動公園跑上幾公里。當專欄寫不出來、演講苦無靈感,或者生活遇到難關時,跑步可以讓大腦的思緒暢通。沉重的壓力,也隨著汗水釋放。他深信,年齡變大,不代表要衰弱地活。「有人50幾歲就坐輪椅,有人80幾歲還能跑步。」命運的順逆難以掌握,但健康與否卻很大程度操之在己。這是一位醫師在看盡悲喜後,最想分享的智慧。原文:醫病容易醫人難!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 :不要為難自己,健康操之在己
-
2022-02-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出遊上公廁 洗手不可馬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打亂許多家庭的春節旅遊計畫,不是暫緩就是縮短行程。若短程出遊該如何防疫?塞車時如何因應?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說,避免旅遊引起群聚感染,出遊的人會大幅減少,到熱門旅遊景點必須自律,遵守人流、車流的控管及防疫措施,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自我防護。面對疫情嚴峻,柳朋馳認為,長程旅遊應該取消,建議大家春節期間應盡量留在家裡,不可肆無忌憚的出遊、到處亂走,減少出門感染的風險;即便待在家中,也要確實做好防疫,若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可進行快篩或就醫篩檢釐清是否染疫,再對症治療。很多人擔心開車出遊塞車時,有內急怎麼辦?柳朋馳提醒,行前可備妥尿布、寶特瓶等因應。值得注意的是,出外使用的公廁最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務必在如廁後要洗淨雙手,避免感染。部落客「豆豆媽」吳霈蓁表示,全家出遊時一定要帶水壺,口渴時優先喝水,以免水喝不夠,引起泌尿道感染或便祕。要遠離染疫風險,最好選擇戶外景點踏青,必備75%清潔專用酒精、濕紙巾、口罩等防疫用品。年節聚餐不掃興又要保持體態,營養師夏子雯強調,高熱量食物最好淺嘗即可,特別是「勾芡、炸皮、肥肉、雞皮、湯品、含糖飲料、酒」等七個體態大敵要少吃;飲食以熟食為主,避免生食,以免罹患腸胃炎。
-
2022-01-29 養生.運動健身
簡文仁教4招「虎年如意操」,讓你防疫健康過好年!訓練肌肉、紓解壓力,小空間也能做
新年快樂!新冠肺炎干擾了我們的生活作息,運動雖然變得不方便,但卻顯得更重要。虎年將至,就算是打了疫苗也要自己的身體產生殺手細胞抗體,利用運動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是虎年更該重視的健康之道。特別設計虎年如意操共四招,希望大家能身體挺拔、肌肉有力、手腳靈活、紓解壓力,有機會就動個一、兩招。春節九天連假正處防疫期間,請多在家中做運動,就算被隔離,也可以方便室內小空間動一動,祝福大家都能做好防疫過好年。一、虎踞深山 大王萬事安動作:雙手伸直按住地面或突出物,抬頭身體挺拔一腳向旁伸出,伸展腰背及下肢,換邊也做。作用:手腳及軀幹的用力伸展,做肌力訓練使身體挺拔。二、虎爪前探 大家鳥獸散動作:雙手掌用力向前張開,五指抓起再繞指繞腕往兩旁散開。作用:手指指力握力訓練,是能靈活上肢的運動。三、虎口大吼 嚇到全身抖動作:張口大吼,再放鬆全身抖動。作用:大吼可以紓壓並強化呼吸,全身抖動放鬆全身,並律動調節自律神經。四、虎躍向前 防疫過好年動作:雙腳一前一後向上跳躍,若不方便跳躍起來,身體可以上下起伏,雙手呈虎爪向前伸出,收回抱胸再比讚。作用:跳躍是有氧運動,強化腿力及反應,不跳起只是起伏也可以訓練腿力及律動,同時伸展強化上肢。
-
2022-01-27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過年大吃大喝,身材走樣?「超自律身材計畫」學起來,在家就能燃燒卡路里
長期久坐、吃太多,身材越走樣?減肥吃錯變更胖?維持健康體態一點都不難📢教你7招,控制熱量|提高身體燃脂|鍛練核心肌!快跟著元氣網一起做好身材管理,輕鬆瘦身又補鈣。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超自律身材管理計畫飯菜熱量很高嗎?補鈣瘦身怎麼吃?維持健康體態一點都不難,搭配健身、優雅的瑜伽伸展,你也可以做好身材管理,成為超自律又有自信的靚仔與靚女。【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拉筋伸展緊繃肌肉,練核心甩肥肚肉)。✅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培養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大提升)。✅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 (超營養食材推薦!低卡低GI,補鐵又補鈣)。★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適合運動初學者的「核心運動: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督導 盧玠民⏰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用有趣的橡皮筋魔術訓練手眼協調: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常見便當配菜哪個熱量高?大家常覺得最沒誠意的菜色是三色豆,但它們含有紅蘿蔔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可以守護黏膜健康,澱粉類的青豆仁也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跟精緻澱粉替換著吃,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玉米,也是3C族及辦公族必備的營養之一。👉《點此看全文》這些食物吃多恐致高血壓!2地雷配菜少碰為妙⏰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居家運動,簡易瑜伽伸展操:運動專家/健身會館館長 林蕎茵👉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運動 與家人談天⏰ 18:00-19:00 【閱讀】食在美好櫛瓜低卡低糖高纖維 補鈣瘦身好食材櫛瓜富含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營養素,有助於皮膚和眼睛黏膜修復保養。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藥學博士楊玲玲說,櫛瓜的礦物質如鉀、鈣、鐵、銅、錳、鎂、磷等含量也很高,尤其鉀含量豐富,能幫助人體將多餘的鹽分排除,還可消水腫、預防高血壓;鐵質有改善貧血的作用,很適合貧血的女性食用;容易骨質疏鬆的人,可多吃櫛瓜補充鈣質。👉《點此看全文》為什麼櫛瓜被喻為世上最健康的食物之一?⏰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洗臉或洗澡的泡泡越多越乾淨? 皮膚科醫師帶您破解3個NG迷思「曾遇過民眾使用水晶肥皂洗全身,導致皮膚受損、紅腫、過敏的情形而就醫。」由於水晶肥皂屬於洗衣皂,其產品標示已說明僅供洗滌衣物用,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用於清潔皮膚。👉《點此看全文》清潔方式錯誤反而傷肌膚!一起來破解皮膚清潔NG迷思⏰ 20:00-21:00 【閱讀】一夜好眠睡覺躺平會背痛,側躺就沒事?醫教4招有助改善腰痛在日常相當常見,原因也相當多,其中有一種腰痛,是患者躺平時會痛,改成側躺後便不會,相當擾人睡眠。平躺時會痛,但側躺就不會,這種情況常見2大原因而起,包括骨盆過度前傾以及椎旁肌疼痛。👉《點此看全文》睡覺時腰痛該怎麼辦?原來是這「2原因」,這樣做有效破解⏰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9歲癲癇發作,長期與之共處 因家人而變勇敢,發現自己能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編者按】醫病平台一直希望用一週三篇相同主題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有時候無法完全吻合相同主題,以致無法即時刊登,對作者很抱歉。本週謹以照顧者與病人的文章,讓大家了解機構與病人在不同狀況下的遭遇,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我今年30歲,這麼多年以來,與癲癇的因緣我學習到很多,想把收穫寫出來分享,也再次感謝一直以來幫助我的醫師。疾病之始 我第一次癲癇發作是在九歲的暑假,跟媽媽去美國遊玩的時候,假期的一天晚上我沒有預警的癲癇大發作,在這之前我們對疾病真實發生時的狀況一無所知,沒有專業的知識遑論緊急處理的經驗,可想而知的是我媽媽嚇壞了,反倒是我懵懵懂懂醒來時覺得人怎麼在醫院且頭痛欲裂。當天晚上做了一堆檢查,檢查結果因為醫生說的是英語及年紀小,幾乎甚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花了約20萬台幣的醫療費用。 回到台灣開始接受專業的治療,從發現患有癲癇,學會正視癲癇、進而了解癲癇的醫學知識,也面對社會對於癲癇的未知,或許曾經猶疑,然而終將找到自己與癲癇相伴的長遠默契,很謝謝我的醫生讓我了解癲癇,回首來時路、我居然成為一個能寫出來分享勇氣的人。準時吃藥、詳實紀錄 或許很難想像,對於我的癲癇病況病史,從小到大媽媽早已累績滿滿鉅細靡遺的筆記,更是如此教導我: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然必須比別人更負責了解自己。我們判斷不會有醫生準確,所以我們不必妄自揣測;不過我們詳實的記錄或許會在醫師問診時,提供更細微的細節使之不被漏掉。不管是癲癇發作時的時間,或前幾天的生活作息,亦或是藥物帶來的改變(我不會想成是副作用,因為我不是醫生)。 因為這些想法及行動,所以我獲得的資訊是確實的。我從每天記錄吃藥時間,到發展出自律性的吃藥。忘記吃藥的機率極低,更從不對醫生隱瞞,而是尋求該怎麼應對。我想我對自己越誠實,越對癲癇的病情診斷醫治而有幫助。我並非祈求或一味的希望癲癇更除,而是找到一個與醫生治療有默契的平衡點。正向的我 上大學時,從台北搬到台中念書,家人擔心我住外面很危險,雖然我內心不以為意,甚至直接對家人說:「我們是很多人住一起,不是一個人。」不過靜下心來,好像覺得我應該怎麼正式且正確地介紹癲癇,我請了我的醫生,他幫我寫封給室友的信,讓我能邏輯清楚的講給室友聽。 鼓起勇起對初次見面的大學室友說:「我有癲癇,請幫我留意我的狀況。」對我來說再自然也不過了,不是因為我輕忽這件事,相反的,我比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我選擇很平和地說出正確的事實,我不擔心新室友不理解,我只審視我沒有更正確的傳達癲癇的知識。父母擔心 好友關心 醫師用心 因為癲癇,應該要找到世界上的善意,觀察其他人如何面對不了解的事物、學習如何應對,癲癇會遭到誤解,可是不能是病人自己誤解。有時候想一想,父母親擔心的不只是身體健康,而是身心健康:朋友好奇的不是癲癇的發作,而是如何體貼有癲癇的我們:醫生努力的不只是治療,而是理解及陪伴我們。心念一轉有癲癇這疾病一點也不可怕。因為家人,我變得勇敢 家人給你無比的愛,我媽媽每天比我還擔心及重視癲癇患者必須遵守的原則,我必須設法讓家人不擔心。 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不理解的人:誇張誤解、恐懼型的過度關心、語言中軟釘子的拒絕、或被大驚小怪的宣告、亦或被同學揶揄,族繁不及備載,我因為心中存在一個愛我的人撐起的保護傘,因此面對這些外在壓力我都微笑帶過。成長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少選擇:我沒有參加國中畢業旅行,我沒有隨意地住在朋友家夜不歸宿,或許少了一些當下的玩樂機會,但卻不應該選擇少掉健康。這些選擇及應對我從不說,也不必說,因為我從不讓這些問題真正困擾我,學會勇敢能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這很重要,也是我過得快樂的原因,分享這樣的種子給同樣癲癇的病友。認識同樣癲癇的病人,我學會了該怎麼面對社會的眼光 曾有個機會是在10歲時參加夏令營,參與者有癲癇病友、照顧病友的家人、專業治療的醫師及救國團的大哥哥大姊姊們。 在癲癇疾病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透過夏令營活動以輕鬆的角度彼此閒聊嬉鬧。尤其能讓因為癲癇而影響家庭生活的照顧者們好好享受出遊的樂趣,一個優質的自然環境場域,快樂的時光在寬敞建築裡發生。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同樣患有癲癇的朋友,我們除了癲癇發作程度不同以及患病病因不同外,沒有甚麼不一樣。 對於我而言,印象最清晰的不是玩樂,而是醫生寵愛的眼神以及帶團康大哥哥大姊姊溫暖的笑容。我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在2001年,班上有一位身心障礙的同學,他早上在資源班學習,下午則和普通班同學一起上課,然而他因為與多數人不同、同學不太跟他玩,只在偶而發出奇怪聲響時被大家注意。有一天他突然口吐白沫的倒下,即刻間:少數同學跑去找老師,多數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愣住了,不過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是我碰到別人癲癇大發作,立即做了最基本的照顧。這是我夏令營以外第一次碰到身邊的人發作。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時,總覺得其實幸運的是我,我發現自己能夠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我不害怕癲癇發作,我也不會因為旁人不了解癲癇、看到時驚慌失措,而產生不舒服情緒,我學會很鎮定的移除發作時周遭危險物品,避免癲癇發作者受到傷害,且在他身邊守護紀錄時間及症狀。長大了,能在工作中回饋照顧我的醫院,我覺得無比榮幸 我是一個喜歡植物,也樂於分享的人,慢慢地因為興趣發展成職業,終於有一天,我找到一個機會能夠回饋,回饋在成長過程中那麼多的貴人以及那麼多的愛。一直以來醫院就像我的家,有次回診時注意到一面空白的牆,我堅定地告訴我自己,這是我的機會,並不是賺錢的機會而是回饋的機會,後來我打造了全台第一座以蕨類為主題的垂直綠化工程。 我沒有特別告訴客戶或業主我是癲癇病患,我不覺得我需要告訴他們;我不怕別人問我,我認可我自己的專業;我正視我的疾病,我不以癲癇為特例或訴求改變我的工作,尤其是我知道有不少病患在面對癲癇與工作之間的掙扎,我很幸運,我審視我自己所擁有的專業,默默地做我能改變醫療環境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綠化工程的工作總是找機會把目標放在各個醫療環境裡,做過醫院的庭園維護、醫美陽台、健檢中心、醫院頂樓花園以及醫院托老中心的園藝治療。我很開心有一天我有能力貢獻自己,儘管微小,但若能讓下一個來看病的人有那一抹放鬆的微笑,我就心滿意足了。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 我跟我家人說,我從來不覺得我得到的是癲癇,我是得到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我不太喝可樂、少喝咖啡;我不太熬夜、夜唱及夜遊;我不太玩雲霄飛車、那些讓自己筋疲力盡的活動,當然、我是說我「不太做」不是說我沒有做過,只是如同我每次告訴我自己的,一般人三天三夜不睡覺徹夜狂歡也會引發癲癇,我比他們更敏感,我了解自己,所以我如果筋疲力盡,我一定要有比一般人想像中更紮實的睡眠品質以及更完整的休息。我想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
-
2022-01-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症候群上身 醫師傳授謝絕聚會最佳擋箭牌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部分民眾出現「春節症候群」,精神科醫師建議,本來百害無一利的Covid-19疫情這時候派上用場,民眾若無法面對春節社交,不妨用Omircron當擋箭牌以避開聚會,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去年5月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社區感染,很多民眾因擔心染疫,心理壓力上升,又在家防疫時日久,家人相處時間變長容易引發摩擦,一段時間自我隔離改變社交模式,使得生活失序,還有人擔心染疫,動不動就自我頻繁快篩,都讓憂鬱症和焦慮症等精神官能症人數增加。去年9月過後疫情緩和,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症狀改善許多,但部分病人因春節將屆產生「春節症候群」,再度出現心裡不舒服、吃不下、睡不著、恐慌、鬱悶或焦慮等身心不適症狀。陳羿行說,春節症候群常見於過年親友聚會聯誼,被親友逼問不想回答的問題,包括單身者被追問何時結婚,已婚者被問何時生小孩、買房子,被比較工作薪資和職務,對一般人而言,春節症候群的不舒服的情緒持續幾天後,隨著年假結束而消失,精神官能症患者或心理層面比較脆弱的人恐會持續很久。近日Covid-19變異株Omicron在台傳播開來,精神官能症患者和內心較脆弱或有憂鬱、焦慮症的人,開始有緊張、煩躁、失眠、悲傷、作息混亂、體重下降、肩頸緊繃、頭痛、心悸等自律神經異常等病症,如果加上春節症候群,病情雪上加霜,壓力非一般人能理解。陳羿行說,家人和親友若出現「春節症候群」,應給予精神支持,如果紓解不了,建議求助專業醫師,今年比較特別的是病人仍無法平常心面對春節親友聚會,可以拿疫情當藉口婉拒參加,避開造成心理壓力的場合也是另類處理情緒的方法。
-
2022-01-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傳播鏈可能來自短程航班 落地採檢將擴及短程客
桃機又有防疫人員、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桃機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昨天表示,兩案可能來自短程航班確診者,應該考慮除了長程航班外,再擴大落地檢驗範圍。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十六日後的入境人數減少,可能從南亞、東南亞航班先行,但也要協調整體航班時間,讓動線順暢,預計兩天後實施。機場工作人員分析,目前長程航班安排桃機北側候機室採檢,只有一處實驗室分析採檢結果,如果短程航班要加入落地採檢作業,必須討論採檢人力、檢驗器材、班機停靠位置、候機室、旅客動線、是否新增實驗室;桃機公司表示,已著手討論相關事宜,盡力做好各種運作規畫,接獲通知會立即配合指揮中心指示辦理。王必勝昨在臉書貼文指出,在機場深喉唾液檢體收集區及發燒篩檢站工作的檢疫人員,Omicron基因定序結果為「菲律賓株」,與原先清潔工的傳播鏈不同,推測在收集入境旅客唾液檢體時遭汙染而感染的機會大,應是另一條獨立的鏈。防疫計程車隊司機,前面四次PCR檢驗陰性,本月十六日定期檢驗為陽性,判斷為剛感染發病;經查,該司機於十四日載過澳大利亞入境的廿多歲女性,兩人序列是否相關?要等定序結果。王必勝說,兩案都是透過單位例行篩檢發現,顯示例行篩檢有其重要性。尤其兩案很可能都是另外單獨的傳播鏈,不能只鎖定原傳播鏈的高風險單位,且案源很可能都來自短程航班的確診者,所以即便長程航班落地檢驗已在一周內攔下二二九個確診,仍有漏網者,因此應該考慮再擴大落地檢驗範圍。桃機排班計程車自律委員會表示,昨天確診的司機屬於防疫車隊,沒載運一般旅客,因每三天須做一次PCR篩檢,在昨天定期採檢陽性確診,已安排住院;目前司機載客全程穿戴防護衣、手套、N95口罩及護目鏡,車上裝設隔離簾,載客結束後一定確實消毒。資深排班司機透露,疫情兩年了,大家都戰戰兢兢,載到確診旅客時心裡也有點忐忑,大家都怕被通知確診。Omicron變異株潛伏期短,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建議將入境檢疫天數下修為五天;陳時中說,縮短檢疫時間是未來方向,但要考量醫療量能承受能力、潛伏期資料、民眾感受及抗疫決心等科學證據,才能擬定相關計畫。
-
2022-0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冷頻尿正不正常?醫教1招自我檢測:3情形當心泌尿道出問題
每到冬天氣溫下降,不少人會出現頻繁跑廁所的現象,在家裡還好,如果剛好在工作或會議中卻尿意頻頻,難免會造成一些困擾。實際詢問上班族「冬季頻尿」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工作思緒容易被中斷」之外,最尷尬的是,每當主管、同事主動關切,一句「你還好嗎?吃壞肚子了嗎?」都不知該如何回答…究竟冬季頻尿是天氣影響還是泌尿道真的出問題,泌尿科醫師教你這幾招簡單判斷。氣溫驟降易頻尿 靠排尿日記紀錄身體狀況第一點必須要知道,就是「天冷真的會利尿」,又稱冷利尿(Cold diuresis)現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旻鑫表示其因可分為二:(一)氣溫低會使肢端血管收縮,導致血多回流至軀幹,也代表流經腎臟血液量增加,使腎臟過濾尿的過程加快。同時,靜脈回流量提升也會促進心臟分泌心房排鈉鈦,又稱「利尿素」,減少腎臟對於鈉離子與水分的再吸收作用,進而加速人體排尿。(二)人體自律神經遇冷活化,使膀胱逼尿肌收縮,導致膀胱較無法儲存尿液。楊旻鑫醫師指出,臨床上一日排尿次數逾八次即可說有頻尿現象,但仍需綜觀個人每日飲水量及排尿量而定,因此對於有頻尿現象的民眾而言,簡單紀錄包含飲水量與排尿量之排尿日記,當出現問題需就醫時,能更有助於醫師掌握病人身體狀況。出現「這三種」情形 儘速就醫檢查究竟冬季頻尿正不正常?除了注意排尿次數之外,楊旻鑫醫師提醒,若出現「急尿」,即一有尿意就憋不住;或排尿時有疼痛感,甚至「血尿」情形,就需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進一步檢查。可能引發頻尿的疾病很多,以女性而言,最常見即為泌尿道感染、膀胱過動症;男性則多為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發炎,除尿意頻繁之外也常合併解尿困難,如尿不出來、尿不乾淨等;而孩童、青少年出現頻尿現象,家長就得多留意,有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憋久了會生病 陷入尿意更頻繁的惡性循環 頻尿還好解決,但不少人一旦開始專注於工作,尤其是辦公室族群,常因想等工作告一段落再起身,或擔心他人眼光而刻意憋尿,其實都會對泌尿道造成累積性損傷。楊旻鑫醫師說明,長期憋尿可能使膀胱肌肉無法放鬆,進而導致解尿困難,也有機率演變成慢性膀胱疼痛症候群 ,又稱「間質性膀胱炎」,患者膀胱過度敏感,只要一產生尿就容易感到不適甚至下腹疼痛,且尿意時常來的又急又快,嚴重影響生活。養成正確習慣 「喝對時間」也能減少頻尿排尿要順暢,養成正確飲水習慣也很重要,楊旻鑫醫師表示,正常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自身體重(kg)乘以30 c.c.-50c.c.,但心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即不適用此試算方式,應諮詢主治醫師。針對冬季頻尿族群,楊旻鑫醫師也提供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盡量避免咖啡、茶飲、酒精等利尿飲品。(2)晚餐不喝湯、晚餐後少喝水,減少夜尿情形發生,以免影響睡眠而造成其他健康問題。(3)注意保暖,減緩冷利尿現象發生。(4)隨時注意相關症狀,及早治療,若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可至醫院就診尋求醫師協助,適時使用藥物改善。(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尿液出現「這3色」危險了! 專家揭「尿液顏色」代表健康狀況:尿透明別再喝水
-
2022-01-07 新聞.杏林.診間
掙扎於不可放棄救治的醫學教育,翻遍法條只為解除病患家屬痛苦!謝景祥不忘初衷、推動善終
「當我在台北榮總實習時,有一天晚上病房值班,有4個肝硬化老榮民、同時食道靜脈大量出血。」嘉義市陽明醫院院長謝景祥回憶道,當時他們的狀況無論採取任何醫療行為,都註定死亡。那時候我滿腔熱血,一直努力為他們做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可惜最後仍然是徒勞無功。這是謝景祥思考病人自主權利的起點,經過30餘年後,他參與催生《病人自主權利法》,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專法,完整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國家,確保病人善終的意願,在意識昏迷、無法清楚表達時,仍獲法律保護,並得以貫徹,堪稱台灣醫療史的重要里程碑。出生於1958年的謝景祥,雖然提早2年入學,但在彰化高中畢業後,即應屆考進陽明醫學院(現已併入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其實,在大學聯考第一天,他發燒至38.9℃,導致數學成績不如預期,與第一志願台大醫學系失之交臂;經過思索,他決定不重考,成為陽明醫學院第一屆學生。「下鄉」後決定留在嘉義市陽明醫學院首任院長韓偉,是位虔誠的基督徒,視學生如親,亦如父親般嚴謹,但事事以身作則,學生無不心服口服,對他又敬又愛。謝景祥說,創院初期,全體醫學系學生一律住校,一絲不苟的韓偉,不僅要求學生的學業,也很在乎學生的言行、生活習慣,「耳濡目染下,我也學會如何自律,並對未來的從醫生涯,充滿使命感。」因為雙手頗為靈巧,且在手指靈活度、手眼協調程度測試,一直名列全系前1%,因此在選擇科別時,謝景祥選擇了需要精密技巧的骨科。退伍後,他回到先前實習的台北榮總任職,還曾獲台北榮總指派,前往美國哈佛大學,學習人工關節技術;謝景祥感謝地說:「這段經歷除了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認真注意先進國家的醫學觀念、趨勢。」早年,陽明醫學院醫學系只招收公費生,規定畢業生都得「下鄉」,不能一直留在台北榮總,一定得前往榮總在各縣市的分院歷練。謝景祥選擇離老家較近的嘉義榮民醫院(現為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簡稱嘉榮),沒想到,他就此留在嘉義市,還創辦了陽明醫院。嘉義榮總位於嘉義市南境,鄰近台一線。但謝景祥初到嘉義榮總任職時,卻驚訝地發現,發生在台一線的車禍,傷者、家屬都指定送至距離較遠的林綜合醫院,而非近在咫尺的嘉義榮總,後來才發現,「先前,榮民醫院體系的醫師有許多由非正科的軍醫轉任,醫學知識、技術較為落後。」隨著陽明醫學院畢業生陸續進駐各科,嘉義榮總業績、名聲快速提升,謝景祥更躍居嘉義地區業務量最大的骨科醫師;因此,他決定留在嘉義市發展,即使台北榮總徵召他回任,他也不為所動。謝景祥微笑地說,「留在嘉義市,我會成為當地骨科第一把交椅,但回到台北市,就只是眾多骨科醫師的其中一人,當然選擇前者。」事業發展順利,不忘從醫初衷因為醫術精良,並擁有眾多忠實病友,謝景祥著手創業,承租30床的良友醫院並改名為陽明醫院,以陽明為名,乃紀念自己的醫學生涯,起自陽明醫學院。而在7年後,更是在醫界前輩的建議下,從法院拍下了已歇業的林綜合醫院。「當時,林綜合醫院已是第八拍,在房地產市場,根本乏人問津;由於是醫院用地,連建商也興趣缺缺。幸得如此,我得以以較實惠的價格購得。」謝景祥坦承,擁有300個床位的林綜合醫院,對先前只有經營30多床位醫院經歷的他,是規模龐大的事業體,「標下林綜合醫院,其實不在當時我的職涯規劃內。」創辦陽明醫院後,謝景祥以骨科為骨幹,逐漸發展、充實其他科別;「因為到骨科求診的病友,大多是年長者」,陽明醫院逐步增設同樣以銀髮族為主要客群的心臟科、腎臟科。目前,陽明醫院共有21科,已從骨科專門醫院茁壯為中型的綜合醫院;謝景祥迄今仍堅持,「先找到好的醫師,再開設專科」,絕不為擴張而擴張。事業發展順利,但謝景祥始終未曾忘懷從醫初衷。發生在陽明醫院呼吸照護病房(Respiratory Care Ward,RCW)的一件事,讓他回想起實習醫師備受衝擊的那一晚,與持續多年的疑惑,就此加入推動制定《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行列。在陽明醫院創立初期,在政府的政策鼓勵下,增設呼吸照顧病房,安置病重但未病危,且長期需要呼吸器治療的病患。不過,若干待在呼吸照顧病房的病患,已是植物人,有些更已臥病多年,倚賴呼吸器延續生命,實生不如死,更衍生諸多家庭、社會問題。翻遍法條解除病患家屬痛苦數年前,一位呼吸照顧病房病患的家屬,因父親已成植物人2年,請求主治醫師關閉呼吸器,讓父親脫離痛苦。然而,縱使家屬再三保證,此提議乃是全家人深思熟慮後的共同決定,絕不會事後反悔、興訟,但主治醫師仍擔心沾惹官非,遲遲不肯同意。最後病人家屬找到謝景祥院長求助。「我曾幫這位病患換過人工關節,印象仍相當深刻。」謝景祥嚴肅地說,他可以體會家屬的感受,但此舉違背了他奉行多年的醫學信仰。「每位醫學生都不斷被教育,就算僅有一絲絲生機,也不可放棄救治。」「老師從來沒教過我,什麼人不要救。」內心正反意見交戰許久後,思及「如果我是那位躺在床上的病患,也不希望身上插滿各種管子」,決定應允家屬的提議。謝景祥翻遍相關法律條文,終於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找到適用的條文,「此條文規範相當嚴謹,必須病患的配偶、父母、子女全數同意,醫師才能關閉病患的維生設備」,且病患並須是「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最後,謝景祥商請該病患的配偶、四名子女簽署同意書,這些家屬即該病患的遺產繼承人,並與律師再三確認,在法律上已毫無疏漏,「因為有資格告醫師的家屬,都已在同意書上簽名」,「在配偶、四名子女的共同見證下,由我關閉呼吸器,由主治醫師拔管,讓病患善終!」(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1-03 該看哪科.中醫
醫病天地/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治療改善
秋冬日照短、天氣涼,身心疾病好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亮宇指出,最近許多患者主訴頭痛、心悸、身體痠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最後確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但患者常害怕被貼上標籤,其實中醫這方面早有經驗,呼籲勿延誤治療時機。陳亮宇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症狀包含頭痛、胸悶、心悸、腸胃不適,有些人還會失眠、焦慮或容易緊張,現代女性因角色與壓力多元,較容易罹患。最近有1名約35歲女性上班族,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疫後重返科技業,忙碌的工作讓她突然適應困難、壓力大,深受頭痛、身體痠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困擾,最後確診自律神經失調。經建議服用中藥搭配針灸,並培養運動習慣,多曬太陽,三餐定時吃,清淡飲食,不要吃太多,持續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陳亮宇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可靠中醫治療改善,通常建議持續治療1至2個月,研究發現腸道的菌叢和功能會影響腦部神經和內分泌,服用中藥讓腸胃功能穩定,情緒也會比較穩定。陳亮宇說,許多民眾發現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第一時間想找西醫身心科治療,卻又害怕被貼上標籤,其實中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早有經驗,「肝心脾肺腎」對應了5種情緒「怒喜思悲恐」,中醫能依據情緒失調對應出身體哪裡不平衡,對症下藥調整。
-
2021-12-29 該看哪科.中醫
防冬季最可怕的敵人 中醫:按壓3穴位+喝養生茶
「心血管疾病」是冬季最可怕的敵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欽中提醒,冬季養生應該著重「精氣內聚」,以滋養臟腑。建議飲食原則,可挑選滋陰補陽兼補腎食材,如芝麻、黑豆、蔥、蒜、木耳等天然食材;運動可選擇太極拳、氣功等。《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足見心在五臟六腑之中的重要性。心是生命的主宅者,統領著各個臟器,讓它們互相協調,一同完成這種複雜的生理活動,共同維持人體的生命運轉。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臟及血管的疾病,又稱循環系統疾病,常見原因是動脈粥狀硬化導致血管引發血流不順,進而造成心臟及周邊血管病變,像是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心肌梗塞等疾病。每年冬季都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這種變化多端的天氣容易使人體內環境失去平衡,人體適應能力差,抵抗力下降,尤其老年人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疾病等症狀,又易誘發心肌梗塞。許堯欽指出,避免心臓疾病上身,應先做好預防。建議每天可按壓勞宮穴、內關穴、心俞穴5到10分鐘,若出現胸悶或心悸時可立即按壓,能達到寧心安神、強心舒緩緊張等功效。也可搭配飲用「丹參養心茶」,具有緩和動脈硬化與缺氧等功效;或喝「山楂清肝茶」,有安神兼具減肥效果;還有「天麻杜仲茶」,具有護腦保腎功效。平常也可多吃點溫養的食物,如天然蔬果類,包含南瓜、桂圓等,其他食材如芝麻、黑豆、黑木耳、紅棗、百合、茶葉等。穿著應注意保暖,尤其老年人須留意頭部、頸部、背部及四肢關節等地方,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適量的運動。養心三茶飲丹參養心茶材料:丹參10克、三七10克、玉竹10克、山楂5克作法:加適量水1000cc同煮,當茶飲用。適應症:高血脂症、高血壓、心絞痛或冠狀動脈心臟病山楂清肝茶材料:菊花5克、山楂10克、草決明10克、枸杞5克作法:加適量水1000cc同煮,當茶飲用。適應症:高血壓、焦慮症、自律神經失調天麻杜仲茶材料:天麻10克、杜仲15克、丹參10克、何首烏10克作法:加適量水1000cc同煮,當茶飲用。適應症:高血壓性動脈硬化、曾有腦中風病史、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好、腎臟病變
-
2021-12-26 養生.運動健身
跳繩不只增肌減脂,還能預防骨鬆、按摩內臟!醫師教你正確跳繩不傷膝蓋
天氣太冷太熱、下雨或空汙⋯⋯不適合出門運動的時候,跳繩莫過於 CP 值最高的居家運動,不僅能在短時間內能達到最大熱量消耗,而且器材方便攜帶和收納,取得容易,不花大錢也能幫助減重。跳繩還有哪些隱藏版的好處呢?常見的跳繩迷思和真相又是什麼?最後別忘了看跳繩小叮嚀,避開運動傷害才能享受跳繩的滿滿好處。跳繩好處多:增肌、減脂,還能預防骨鬆!其實跳繩除了能幫助減肥,還有以下六大好處,對全身都有益:甩肉減肥:跳繩一跳就能運動到全身,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快速跳繩30分鐘所消耗的熱量,比游泳、騎腳踏車和大多數球類運動來得更多。強化心肺和肌力:跳繩可強化心肺功能,且因為跳躍動作主要運用大腿肌肉的等長收縮、離心、向心這三種作用力訓練肌肉產生力量,可以訓練不同肌肉群在同時間的肌力與收縮速度。預防骨質疏鬆:身體在彈跳時會產生「抗衡阻力」(也是所謂「負重」),而跳繩、爬山、慢跑等「高強度負重」運動有助於建立和維持骨密度。根據衛福部《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從事地面反作用力達體重兩倍以上的運動,如反覆跳、跳繩、踏步、踏階運動等等,可改善停經前/後婦女腰椎及股骨頸的骨密度。但若本身已有骨質疏鬆或其他骨折風險,建議先諮詢醫師。按摩內臟,緩解便秘:跳繩過程中上下震盪會按摩到內臟,刺激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帶走身體多餘廢物。減重名醫呂紹達指出,彈跳時可盡量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有助加強腸胃蠕動,緩解便秘。訓練平衡感:跳繩利用手甩繩、腳跳起相互配合完成動作,運用到四肢與全身,可以訓練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即自律神經)的控制能力,並增進不同肌肉的統合協調作用。幫助長高:專長兒童及青春期生長評估的兒科醫師陳奕成表示,跳繩確實可以幫助長高,不過持之以恆的適量運動也很重要。物理治療師徐芳生建議臨床發展正常、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可以採行「動作協調技巧+心肺有氧+核心穩定」的運動組合,例如游泳、跳繩、花式跳繩、瑜珈球和球類活動,幫助刺激生長板。跳繩傷膝蓋?跳繩會讓小腿變粗嗎?醫師破解迷思但你可能聽過:跳繩容易傷膝蓋,還會長蘿蔔腿?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解釋,跳繩不會造成前述現象,若跳完後腿部感到不適應該是跳錯、暖身不夠,或運動後沒拉筋導致。周立偉指出,跳繩為原地跳躍的垂直力量,且雙腿併跳時承受的反作用力相較跑步低,且跳繩能鍛鍊下肢肌肉,「只要擁有強健肌肉,就不容易傷膝蓋」。而大眾之所以認為跳繩會養出蘿蔔腿,是因為跳繩主要使用小腿肌肉,所以運動後肌肉會充血腫脹,造成腿粗的錯覺,但只要透過拉筋及充分按摩,就可以舒緩小腿緊繃感。減重名醫呂紹達曾分享,繩子長短好控制、易握,且能準確調整做操力道和距離,尤其在跳繩過後可直接拉伸肌肉,使線條變長變纖細,所以跳繩也是很好的伸展工具喔。跳繩怎麼跳才對?必知跳繩技巧醫師建議,可穿著吸震緩衝性佳的運動鞋,跳繩時利用前腳掌輕輕彈跳,著地時膝蓋微彎,就能減輕膝關節的負擔。若中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力量不足,及體重過重、膝蓋有舊傷的人,則比較不適合跳繩。另外,跳繩前應充分暖身,沒有做暖身運動的話一開始心臟調節跟不上跳繩速度,容易覺得喘不過氣,這時除了把速度逐漸放慢,可同時用嘴巴和鼻子呼吸,將雙腳微蹲、上半身前傾,雙手扶住膝蓋,以利調節呼吸。最後,在開始運動之前需要先學會掌握跳繩三大重點,包括繩長、握把姿勢和站姿。呂紹達對跳繩運動的步驟提醒如下:1. 眼睛視線向前。2. 預備動作時兩手握住跳繩手把,上臂要輕夾腋下。3. 兩手握把高度要一致,由外向內握住。4. 手持握把時,大拇指和食指不要互扣或交疊,要緊拉繩子使前臂高於手肘。5. 膝蓋打直不彎曲。6. 將繩子中線踩在腳底前端1/3處,並拉直繩子。看完這篇,你就可以重拾小時候體育課玩過的跳繩,讓它成為最好的健身夥伴和瘦身的好工具吧!資料來源:《謠言終結站》跳繩傷膝、小腿變粗? 醫︰錯誤觀念臺中榮總醫訊 - 骨質疏鬆症的運動各類運動消耗熱量表運動30分鐘消耗的熱量(大卡) 《1週跳3天,2週瘦1圈!驚人的燃脂跳繩減肥操:1個動作,腰腹臀腿全瘦到,跳出瘦子體質,從此不復胖!》延伸閱讀: 「心理諮商」有用嗎?在做什麼?心理師公開:諮商前,你該了解的「11大問題」
-
2021-12-15 養生.聰明飲食
劉德華10年不吃飯、Ella三餐都吃飯,哪個好? 別再汙名化白飯,你該知道的白飯4大好處
香港電影導演王晶就透露「四大天王」劉德華,為了維持身材,不僅以吃素多年,竟然10年沒碰過米飯,「劉德華那種日子不是人過的!」減肥、如何瘦得健康都是許多人的人生課題之一。不吃白飯,是一般人最常想到減肥的方式之一,香港電影導演王晶就透露「四大天王」劉德華,為了維持身材,不僅以吃素多年,竟然10年沒碰過米飯,「劉德華那種日子不是人過的!」王晶也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律是藝人的必修課之一,因為要保證上鏡絕對好看。不光是演員,其他的演藝人也都是有在堅持自律去維持最佳身體狀態的。」而近年來盛行低醣、低碳飲食,吃白飯好像較沒營養又容易胖,使得白飯變成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但是,白飯真的是減肥大忌嗎?白飯其實是無辜的?不吃反而身體出問題很多人會認為,減肥就要減少精緻澱粉的食用量,因此減少吃白飯的量。但事實上同份量的糙米雖然比白飯保留更完整的營養素,但白飯仍保留大部分的營養。中華民國自律神經失調症協會理事長郭育祥在他的診所官網為文指出,「雖然經過2~3道的加工程序,但白米的本質並沒有被改變,就好比將高麗菜的外葉剝除,食用裡面的嫩心一樣,仍然是純粹簡單的天然食材。營養不僅尤在,更是去蕪存菁,取其精華。」郭育祥也表示,以白飯當作主食更可以增加飽足感,飯後不想再亂吃,以及可以維持血糖穩定,不容易突然感到飢餓等可以幫助減肥的優點。另外,營養師倪曼婷在臉書表示,碳水化合物是構成熱量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本來就是熱量主要來源,的確可以透過減醣減重沒錯,但要是減少蛋白質或油脂攝取也一樣會體重減輕。她也曾遇到執行生酮飲食的個案,因為持續三個月不吃白飯(再加上每餐約500克重的魚/肉類+幾顆雞蛋),雖瘦了10公斤以上,但後來卻出現高血脂、頭暈、暈眩、情緒不佳等不適反應。除此之外,倪曼婷也指出,有遇過不吃碳水化合物,導致經期大亂且不斷落髮的例子。而且有許多人不吃或少吃米飯,改吃麵包、麵條等精緻澱粉,但這些較好吸收的醣類進入體內會使血糖快速增加,促使胰島素分泌將血糖快速降低,轉變成脂肪,使人更容易胖。減重醫師公開2招白飯吃法減重醫師蕭捷健與營養師劉家芸在YouTube頻道《跟著吃貨找醫師》中指出,大家看到白飯就像看到鬼一樣,白飯沒那麼可怕,也因為身體需要澱粉燃燒脂肪,如果長期不吃澱粉,會使得身體很快進入停滯狀態。蕭捷健也表示,自己會吃白飯,尤其是「運動前一餐」一定會吃白飯。其實吃東西會變胖取決於升糖指數(GI值),如果食物GI值越高,吸收速度越快速,而攝取高GI食物也易造成血糖、胰島素上升,而胰島素上升會加強身體吸收熱量!若還想降低白飯升糖指數,蕭捷健表示兩招可以有效降低:1.放冷:因為冷卻後的白飯會變成「抗性澱粉」,促使消化吸收速率變慢。2.加入白醋:也會降低升糖指數。另外,也可加入粗糧雜豆,提升整體飽足感,營養價值高。營養師王為國說,身體需要從食物獲得能量才能運作,我們需要從飲食攝取醣類、脂質、蛋白質等3大營養素。一般建議攝取醣類熱量占總熱量五至六成,蛋白質占一成五到兩成,脂肪占兩成五到三成五,以維持身體正常生理機能。延伸閱讀:減肥還在不吃「白飯」?難怪你又累又發胖!營養師公開「澱粉、蛋白質、脂肪」黃金比例Ella陳嘉樺也是吃白飯減肥!原本Ella也是以吃沙拉、雞胸肉等方式減肥,但卻發現造成手腳容易冰冷,水腫狀況嚴重。看了中醫後才知道,因為身體太寒,造成體內濕氣重,反而代謝不好,因此中醫建議她吃白飯去濕氣。而Ella靠吃白飯,竟也瘦下3公斤!她的「三餐白飯減肥法」訣竅是:1.三餐都以白飯為主食2.搭配蔬菜和肉類3.晚餐在5點半前吃完(減少晚餐飯量)4.只戒掉手搖飲和甜食5.水果屬涼也在下午4點前吃除了助減肥,白飯還有什麼好處?哪些人更該吃?除了減肥必吃外,其實白飯還有很多好處。中醫師李琪表示,白飯好吸收、好消化,又能維持腸胃的正常運作,因此多吃白飯對健康很有幫助!而白飯的好處為:好消化、不會上火,是因為它的特性是味甘、性微涼,具有補益脾胃、益氣生津的效果。1.好消化:「補益脾胃」的特性,能夠增加腸胃的活動力,加上白米已去除所有的外殼和胚芽,非常好吸收。2.不會上火:它「益氣生津」的特性,能夠幫助補充水分,增加糞便的濕潤度;而「微涼」的特性能夠降低腸道熱度、消除火氣,使排便順暢,減少上火機率。另外,中醫師李琪也指出,有以下狀況的人吃白飯更可以緩解不適:1.胃炎、胃潰瘍2.胃食道逆流3.便祕4.腹瀉5.長期疲倦6.長痘痘、濕疹、皮膚過敏延伸閱讀:別再誤會「白飯」了,其實便秘、胃食道逆流的人更該吃!中醫師點名:9大身體問題,吃白飯可穩定症狀若不想吃白飯,又該如何吃?營養師劉家芸在YouTube頻道《跟著吃貨找醫師》推薦,若是不想吃白飯,可以選擇玉米、南瓜、地瓜、蓮子等「原型食物」,這些都屬於好澱粉,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營養吃趙函穎在其著作《營養師的減醣生活提案》中指出,若是你是愛吃澱粉的「白飯控、麵食控」,不妨選擇跟飯、麵很像的減醣替代澱粉食材,如花椰菜飯、豆腐飯、櫛瓜麵、蒟蒻麵等。其實花椰菜飯,就是把白花椰菜切碎取代白飯。因為白花椰菜的顏色和煮熟後的口感與白飯很像,膳食纖維量是白飯的2倍,含醣量卻只有白飯的6%,能增加飽足感,並解決排便不順,很適合想瘦身,或控制血糖的人吃。延伸閱讀:吃白飯易胖、營養又低?不要再誤會白米飯了,不吃飯改吃這些「精緻澱粉」才糟糕10多年來堅持不喝牛奶!85歲台灣糖尿病之父:牛奶喝越多,乳癌、心血管疾病比率越高
-
2021-1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台灣現蹤 專家籲:必要時縮短第三劑間隔
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出現三名為Omicron病例,分別來自史瓦帝尼、英國及美國,且都曾接種過兩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國內感染科專家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警示,Omicron每天以「五個國家」速度擴增,無論從哪一國入境的確診旅客,都要預設可能是Omicron,尤其施打兩劑AZ者防範Omicron幾乎無效,必要時應再縮短第三劑施打時間。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教授暨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表示,根據WHO資料顯示,Omicron以每天增加「五個國家」速度擴散,已逾六十三個國家現蹤,且歐洲國家也發現,從南非以外入境的旅客也確診Omicron,顯示Omicron不僅在南非,或許已在歐洲存在一段時間,又帶到其他國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Omicron已在英國造成社區感染,美國確診個案也增加,現在無法只針對某些國家,必須預設「每個國家都有Omicron」。英國近日最新發布,分析數百例施打兩劑AZ者的血清,對於Omicron的免疫生成性研究,發現施打兩劑AZ產生的中和抗體,對Omicron幾乎無效。邱政洵表示,該份英國研究雖為初步數據,但是一個警訊,尤其台灣較多民眾施打兩劑AZ,Omicron很有可能逃脫疫苗的保護,因此國內開始推行施打第三劑,民眾只要第二劑滿五個月,即可施打第三劑莫德納半劑量。他表示,過去研究顯示,兩劑AZ產生免疫反應較其他廠牌疫苗弱,若邊境壓力擴大、越來越多Omicron,中央有必要考慮縮短隔三個月施打第三劑,不用堅持等五個月。我國目前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等六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陳宜君表示,指揮中心可重新思考邊境管制是否需調整,尤其接下來春節返國潮,先前開放春節專案,除了住滿十四天外,亦可選擇「7+7」或「10+4」專案,她呼籲,不論在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居家檢疫,檢疫民眾與家人都要自律,確實遵守防疫規定,避免僥倖心態產生防疫破口。陳宜君強調,Omicron看似傳播力高,但目前資料不齊全,重症、住院比例沒增加,因此各國也持續關注。除了施打疫苗外,包括戴口罩、手部衛生等防疫作為仍不可鬆懈,避免讓病毒有機會逃脫,或影響到無法打疫苗的民眾,如長者或12歲以下孩童、嬰幼兒健康。
-
2021-12-08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 醫師教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12種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
近年來,許多人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壓力過大,使得交感神經長期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導致「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失眠情況。失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適當睡眠與休息是人體最重要的修復機制,長期睡眠不足,將引起其他慢性或是精神疾病的導火線,所以失眠問題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發現有失眠、睡不好的症狀,就得積極解決。一般人都以為失眠是神經、壓力或是疾病造成的結果,而在眾多原因中,身體內的營養元素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現在營養補充品廣泛使用於醫療,分子矯正精神醫學(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遵循「菲佛定律」:「對於每一種對患者有益的藥物,都有一種天然物質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營養學領域中,希望能夠透過食物和天然的營養素,針對在臨床醫師診斷過後,確認不需要藥物治療的亞健康族群,或者是需要額外補充缺乏營養的族群,像是長期喝酒、年長、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輔助藥物治療,進而減少藥物使用量,或是藥物使用時間長度。透過支持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可以提供合成睡眠激素的原料,來放鬆情緒、紓緩肌肉緊繃、改善神經修復、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支持內分泌正常抗壓調節能力,進而幫助縮短入睡時間、加深睡眠品質,改善早晨精神體力。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充足的營養攝取對睡眠很重要,如果缺乏關鍵營養素,如胺基酸、鈣、鎂和維生素B群、抗氧化維生素、植化素等等,都會與睡眠問題有關。透過功能醫學檢測,可以評估每個人失眠的根本原因和缺乏的細胞營養素,才能夠針對個人情況,設計適合的飲食和營養補充計劃,真正達到改善體質和營養狀態的目標。【延伸閱讀: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營養充足就好睡,睡一個好覺!俗話說:「缺什麼,就補什麼。」某些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從外界獲取,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哪些營養素,可以讓我們睡一個好覺!◆ 色胺酸色胺酸(Tryptophan)為二十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之一,同時也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因此須從食物中攝取,例如小米、牛奶、豆類等食物,就富含色胺酸,因此也被視為「天然安眠藥」,也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Serotonin)經常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百分之九十的血清素會在腸道黏膜中產生,刺激腸道運動,少量則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成,與人的情緒、睡眠、壓力和食慾調節有關。血清素若充足,就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並且紓緩神經活動引發睡意,透過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交互作用,增強情緒平衡,同時也有放鬆、助眠及抗憂鬱的作用,另外也能調節飽足感及痛覺。色胺酸能促使腦神經細胞分泌5– 羥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在維生素B6的催化下合成血清素,再經由甲基化和維生素D的調控,在夜間合成褪黑激素。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營養素都會參與,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鋅、鎂等等營養素,都是可以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褪黑激素的輔酶。「睡前就喝一杯牛奶吧!」到了晚上,因為過度亢奮而不能入眠的人,這個時候可以喝下一杯溫牛奶,也有助於睡眠喔!◆ B群維生素B1、B2、B6一起作用,可以在大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B群是我們最常缺乏的維生素之一,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失眠。除此之外,維生素B6還能維持神經健康和情緒穩定,消除過度焦慮;維生素B3(菸鹼酸)可以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而維生素B12則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幫助睡眠。另外,葉酸是色胺酸轉為血清素過程中,甲基化反應的必要營養素。◆ 茶胺酸一提到茶,就會聯想到「咖啡因」,從而認為是提神的營養素。其實,茶胺酸是茶葉中特有的胺基酸,存在於紅茶、綠茶、抹茶中,可促進神經釋放多巴胺和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能助眠、減緩焦慮,被稱為是「放鬆胺基酸」。研究顯示,補充茶胺酸能增加大腦的α 波的活性,而α 波是促進放鬆的腦電波。在茶類中,以綠茶的茶胺酸含量最高。不過綠茶中也含有咖啡因,因此過量喝綠茶也可能干擾夜間的睡眠品質!若有睡眠困擾,或本身對於咖啡飲敏感者,建議傍晚過後勿喝綠茶或其他茶類,或者選擇含有茶胺酸的綠茶萃取營養補充品。◆ γ–氨基丁酸(γ–GABA)腦部自行產生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也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特別是在發酵食物中,能改善睡眠,調節自律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減緩緊張、減少壓力、提高表現力。此外還能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使骨骼肌肉的增強、提高免疫力,對高血壓有緩解作用。然而,飲食攝取的GABA,無法穿透過血腦障壁,所以如果需要外源性補充要選擇有特殊專利的GABA原料使用。◆ 聖約翰草聖約翰草,又叫「貫葉金絲桃」,在歐洲使用歷史悠久的草藥,主要用來調節情緒障礙,像是焦慮、憂鬱、更年期或季節性情緒失調,同時也能夠提高夜間褪黑激素,調整晝夜節律,改善睡眠。◆ γ–榖維素γ–穀維素主要存在胚芽、糙米的米糠中。研究發現,飲食攝取或是外源性補充可以提升副交感活性,改善睡眠品質、更年期的情緒不穩,以及幫助放鬆,適合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 西番蓮對抗失眠與頭痛效果極佳的「天然鎮定劑」,含有豐富的類黃酮與生物鹼,用於紓緩壓力、改善失眠、鎮定神經。研究指出,食用西番蓮萃取物能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理時鐘,並改善生理機能。◆ 洋甘菊有多篇研究證實,洋甘菊對於多種健康有益,從抗發炎到傷口癒合、預防糖尿病,以及對感冒、心血管都有益處。洋甘菊含有多樣的萜類及黃酮類物質,尤其是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與大腦中的特定受體結合,有助於抗焦慮、助眠。◆ 鎂鎂是天然的鎮靜劑,補充鎂能幫助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對於獲得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鎂能協助調節褪黑激素以及GABA受體,因而改善睡眠品質。發表於︽醫學科學研究期刊︾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發現,睡眠障礙、失眠的老年人連續八週補充五百毫克的鎂後,睡眠時數及效率、血液褪黑激素濃度、入睡時間等,都有明顯改善。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建議挑選胺基酸螯合鎂,吸收率較高,也不易造成腹瀉。◆ 鈣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鈣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子,還是體內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也和肌肉放鬆、情緒穩定有關。就睡眠角度來看,鈣是幫助褪黑激素生成的重要元素。所以,補充足量的鈣質,有益於骨骼肌肉、精神情緒及睡眠健康。◆ 纈草作為一種溫和的鎮定藥物,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用於改善失眠、神經緊張,以及頭痛等症狀,它是歐美國家最常用的天然藥草助眠劑之一。纈草會增加體內的γ–氨基丁酸(GABA),當GABA含量提高時,可以幫助入睡,可與其他草藥,如啤酒花、聖約翰草、西番蓮及檸檬香蜂草搭配使用,有加乘效果。◆ 番紅花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且稀有的香料,七十萬朵花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番紅花萃取物。傳統上番紅花用於鎮靜、紓壓、改善睡眠,目前有多項實驗顯示,番紅花中的番紅花素及番紅花醛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此外,番紅花含有多種營養素,像是類胡蘿蔔素(包含番紅花酸、番紅花素、番紅花苦素、番紅花醛),以及鐵、鈣、鎂、鋅、銅、維生素B2及精胺酸等,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降低壓力荷爾蒙,及調節體內血清素活性。以上這些營養素的缺乏都可能造成失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壓力、旅行,或工作計劃、心理健康障礙等,不同的失眠需要不同的營養素幫忙。我們該如何按照生活步調的變化和自覺症狀,來選擇營養素呢?以下是幾個大方向,供各位讀者的參考:◆ 壓力型失眠擔憂會使大腦在夜間活動非常活躍,從而難以入睡,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還會導致腎上腺功能失衡,加重失眠的症狀,因此需要補充平衡腎上腺功能的營養素。此時,可藉由紅景天、南非醉茄、刺五加等營養素,幫忙調節腎上腺,並搭配紓壓助眠的營養素,如茶胺酸、GABA、西番蓮,一起使用,方能緩解壓力失眠。◆ 時差失序型失眠因為輪班、工作時間不固定,或是出差,導致的時差失序問題,也會擾亂生理時鐘,造成失眠。此種狀況則需要補充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的原料,例如色胺酸、聖約翰草、維生素B群、鋅、鎂,幫助在體內轉換成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被打亂的生理時鐘。◆ 緊張焦慮型失眠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引起的失眠,要先從放鬆開始做起,可以補充能鎮定安神的茶胺酸、調節副交感神經活性的γ–榖維素,以及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GABA。改善壞情緒,帶來好心情的的十大食物快樂營養素包含色胺酸、酪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和Omega-3 脂肪酸,攝取快樂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讓人精神振奮、放鬆、緩解壓力。以下,同步彙整讓人心情變得愉悅的十大快樂食物:一、香蕉:香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鎂,色胺酸能轉化為血清素,是人體的快樂激素,幫助緩解壞情緒,讓人不易緊張焦慮。此外,香蕉中的鎂可穩定情緒、放鬆肌肉。二、富含Omega-3 食物: Omega-3 脂肪酸是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增加血清素分泌量,改善憂鬱,擁有好心情。常見富含Omega-3 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核桃等。三、蛋: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富含多種胺基酸,例如色胺酸、酪胺酸以及卵磷脂。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能夠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酪胺酸則是多巴胺的原料,讓人變得更專注;卵磷脂則能對抗壓力、增進認知功能,強化神經傳導功能。四、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色胺酸,能夠安定神經、增加血清素分泌,情緒穩定。五、全穀類:可以延緩血糖上升,使血糖維持平穩,保持情緒穩定,同時全榖類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穩定神經、減少焦慮、憂鬱。全榖類食物包含糙米、燕麥、小米、薏仁等。六、南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6和鐵,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維生素B6有助放鬆情緒、緩解焦慮和不安;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可以改善貧血、維持血糖的穩定,保護心血管健康。七、深綠蔬菜: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缺乏葉酸將導致血清素合成降低,引發憂鬱及精神疾病。例如菠菜、花椰菜、青江菜、蘆筍、韭菜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尤其是菠菜。此外,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鎂,可以讓人放鬆神經、心情舒暢。八、芭樂:當壓力大時,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大量消耗維生素C,由於維生素C參與腎上腺素的合成,又稱為「減壓營養素」,也是強效抗氧化劑。所以平時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對抗壓力的好食物。九、黑巧克力:可可含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高,可以幫助大腦釋放腦內啡,提高血清素。研究顯示,黑巧克力能預防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甚至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產生愉悅感。十、葵瓜子:葵瓜子含有豐富的鎂、色胺酸,以及所有堅果中最高含量的維生素E,具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腦細胞;鎂有助於放鬆、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能紓緩焦慮,同時也能幫助血清素的合成,幫助我們有好心情。除了以上的飲食與營養素調理之外,還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總體來說,當身體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自然就會發出警訊,失眠可能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身體狀況,檢查是否缺乏哪些微量元素,才能及時進行補充。不過要注意的是,維生素不能一次性攝入過多,過猶不及,可經由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2-05 名人.林靜芸
超過65歲也能保有年輕大腦 名醫曝一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根據109年12月體育署的資料,台灣規律運動人口只約33%,也就是說台灣大部分的人沒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尤其忙著賺錢生活的年輕人。小莉就是典型沒運動的病人。她37歲,被公司派到大陸,抛夫棄子工作了三年。期間她月經變亂,該來的時候不來,來了就停不住。接著發生心悸、失眠、腸躁、憂鬱、蕁蔴疹、肥胖等等困擾。小莉不得不請求調回台灣。她遍尋名醫,得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最大的痛苦是晚上睡不著,早上爬不起來。這天她覺得鏡中的自己面容憔悴而來找我,我問了病史,經過小莉同意,替她作了臉部拉提的微整,並要求她日行一萬步,以及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六個月後小莉回診,看起來氣色很好,她說剛開始運動很痛苦,習慣之後就上癮了,她現在認為運動比吃飯重要。她睡眠變好了,月經正常,其他的症狀也改善了。我的門診有很多類似的病人,都是來要美容的。有的血糖高,有的血壓高,有的失眠,或是皮膚過敏。我除了作整形,也會勸病人運動。但得到的回答多是「沒時間」、「很累」,接下來會說「等退休才能運動」。運動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好處,如果說運動能治百病也不誇張。運動已知能維護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的功能,幫助睡眠,提高免疫,降低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最近的研究顯示運動還能免於失智。一般人對於體育優秀的學生保送升學(體保生)常懷著質疑的眼光,其實生理學的角度,體保生的頭腦是有天分的。我們身上肌肉共約600條,每條都有運動神經,大腦經由脊髓傳達指令,使肌纖維活動。大腦-脊髓-運動神經-肌纖維,稱為行動單位,人類每一個動作需要數個行動單位合作才能完成。年輕人行動單位敏捷,年長者運動神經變鈍,肌肉可能衰弱或死亡。不運動的老人肌肉萎縮,走路較慢,無法爬樓梯,容易跌倒,可能失智,甚至無法獨立生活,需要長照。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包爾教授的研究,發現80歲的世界級職業選手,肌肉的數量比同齡不運動者多了30%,肌力大了25%。為了瞭解一般人規律運動是否也有相同的效果,他找了一群30歲開始規律運動的老人(都年過65歲),研究他們的肌肉與大腦影像,發現他們的肌肉比同齡不作運動的人年輕,而且更驚人的是比30歲的人還年輕。30歲就開始規律運動的長者,擁有年輕的肌肉以及運動神經,他們顯然也擁有年輕的大腦。腦影像顯示,不同區域的神經迴路傳輸靈敏,數個神經迴路能夠同步亮燈,包括主管記憶與思考的海馬迴。相反的沒有運動習慣的老人,肌肉較少,肌力較小,大腦神經迴路會塞車,不同區域協調不佳,甚至無法同步。大腦的神經傳輸、尤其海馬迴區域,決定一個人的專注、決策及執行力。沒有規律運動的長者,失智及需要長照的風險較大。運動除了鍛鍊肌肉,還能強健大腦。所以愈年輕養成運動習慣愈好。
-
2021-12-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台3-5%的人因天氣感到憂鬱! 常按「5穴位」紓解壓力、安神定志
小雪時節 心情保持平和不躁動 冬季萬物生機減少,易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在這段時間情緒惡化。特別是在小雪節氣後,氣溫繼續下降,此時心情易受影響,變得情緒低落或感覺煩躁。 因為日照時間變短,體內血清素含量不足,容易讓人感覺到沮喪和情緒低落。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至5%的人,會因為天氣感到憂鬱。從中醫角度來說,抑鬱發生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所致,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因此冬天在精神上就該順應「冬藏」特性,心情上盡量保持平和、不躁動生氣,讓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治醫師瞿瑞瑩建議可以按壓太衝、合谷、內關、百會、耳神門等穴位,達到紓解壓力、身心平靜的功效,讓身體能順應冬季時節,安神定志、精神內守以養五臟。 1.太衝穴:腳的大拇趾和第2趾縫間,往上1個拇指寬處,有助於疏理肝氣、清熱明目。 2.合谷穴:手的大拇指和第2指縫間,虎口凹窩處,有助於和胃通腸、疏風止痛。 3.內關穴:手腕橫紋中間往上3指寬處,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心悸、心慌。 4.百會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有助於安神定志、調整自律神經。 5.耳神門穴:於耳朵三角窩內尖端處,有助於鎮靜安神、改善焦慮失眠。 加強保暖 預防中風和心肌梗塞 小雪之後,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瞿瑞瑩提醒,有氣喘病史的民眾與小孩也要多留意季節變化,避免毛料等過敏材質,嚴重氣喘者也要記得隨身攜帶相關藥品。 衣著上著重保暖透氣、不要太緊,建議可採洋蔥式穿法,內層透氣排汗、中層保暖舒適、外層防風防水,或可搭配帽子、圍巾、手套加強保暖。室內如需使用暖爐、暖氣,建議時間不要過長,也可以在室內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潤,避免身體水分流失、造成皮膚乾癢。 因為冬天比較不容易流汗,天氣如果太過寒冷也建議家中長輩可以不用天天洗澡,簡單梳洗即可;建議太陽下山前先洗澡,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水溫避免過燙、洗後塗抹乳液,減少冬季皮膚癢的發生。 冬天因為天氣冷、溫差大容易使血管收縮,是心肌梗塞和中風的好發季節,提醒心血管疾病和三高患者要注意保暖、控制三高、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經,適合冬天服用,建議可多吃黑豆、黑木耳、海帶等黑色食物;且黑豆種皮含花青素,有助於保護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硬化;黑木耳和海帶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增加排便,對腸胃蠕動差的民眾相當適合,並且減少糖分和油脂吸收,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當憂鬱症患者告訴你想輕生,該怎麼辦? 4句話千萬不要脫口而出 ·心悸、胃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醫揭「7高危險群」小心變憂鬱症
-
2021-11-2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頭暈胸悶、喘不過氣...別只想到心臟病! 恐慌症發作7症狀:你中幾個?
「最近喉嚨常常不舒服還會覺得喘,該不會是確診了?」、「我都沒有出門,可是常常胸悶要大口呼吸,是不是該去快篩?」雖然疫情逐漸趨緩,但仍是許多民眾的對話開場白,經常覺得自己「怪怪的」,可是就醫後醫生都說一切正常,那這些不適感都是從何而來呢?頭暈胸悶、過度換氣 恐是恐慌症上身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表示,許多民眾因長時間待在家中無法外出,且大量接收有關疫情的負面新聞,導致長期處在封閉空間和緊繃的情緒裡,內外夾攻下漸漸產生頭暈胸悶、過度換氣的情況,就醫後才發覺恐慌症已經悄悄找上門。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常見病徵如:突然發生的心悸、呼吸困難、喘不過氣、胸悶、頭暈、感覺異常等,發作時病人常感覺極不舒服、彷彿快死掉,很多人會因此至醫院求診,但反覆就醫檢查卻又找不到身體有何異狀,造成心理更大的壓力,對於病人來說是極大的痛苦;所幸恐慌症並非無藥可治,不論是透過藥物還是認知行為治療,只要配合療程與定期追蹤,病情都能日見好轉。焦慮相關病史 內心承擔壓力大陳奕安分享,一名黃小姐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各種不特定身體不適,隨著身上的不舒服越來越嚴重,謹慎的她立即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經醫生分析報告後確定和疫苗副作用無關,檢查也並無異常,不過本身就有焦慮症病史的她,內心並未感到緩解,還是覺得身體百般不適。上述情形對原先就有焦慮相關病史的人,在防疫期間過得相當忐忑,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在施打疫苗後處於緊張時,對於身體症狀的敏感度會更高,也更容易出現焦慮症狀,這是在疫情中時常發生的。防疫新生活 3妙招度過心理艱難防疫新生活已是常態,心理狀況的產生無孔不入,為此,陳奕安提供三項生活小秒招,以助撐過這段非常時期:第一:在家不妨做些有氧運動、規律作息,除了調節情緒,也可以幫助夜晚睡眠。第二:避免收看疫情新聞過久,一天可分配30分鐘更新資訊就好,同時要多留意消息來源正確性。第三:善用心理諮商的管道,若有心理衛生相關的疑慮,可多諮詢減輕心理的負擔。延伸閱讀: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心悸、失眠、暴躁易怒是更年期? 當心自律神經失控的5警訊 
-
2021-11-28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10個減脂有氧挑戰 訓練心肺跟爆發力
想訓練心肺及爆發力,誰說一定要到健身房?只要夠自律,在家也能鍛鍊,準備一起爆汗燃脂吧!影片中教你10個動作居家有氧運動的動作,每個動作30~40秒,中間休息10~20秒,做的次數與秒數依個人肌力情況而定,把這10個動作串接著做,保證心力持續飆升喔!快跟著Nuli App動一動,在家也能減脂成功!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越動越年輕!Nuli App YT:點我看Nuli App FB:點我看Nuli App官網:點我看延伸閱讀10分鐘深蹲大全 瘦腿練出蜜桃臀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1-25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治療】巧克藥師:服用西藥多留意 中西藥地雷搭配禁忌多
日常服用西藥時,可能與我們吃的食物、或常見中藥材產生交互作用,不僅可能會造成藥性減弱、過量,甚至是藥物中毒,嚴重時恐危及生命!且一次服用兩種以上的藥物,就有可能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延伸閱讀: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亂吃綜合維他命 小心更傷腎!【減少藥物吸收】西藥:抗生素中主要抗菌的成分四環黴素 (Tetracyclines)和奎諾酮類抗生素(Quinolones),會與金屬離子鈣、鎂、鋁、鐵結合,產生藥動學交互作用而形成難溶性的螯合物,減少吸收,等於藥物沒有功效。因此,應與下列中藥錯開服藥時間:*中藥:石膏、牡蠣、龍骨、海螵蛸、石決明、滑石、代赭石。*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的失眠、心神不寧的的「龍骨牡蠣湯」,富含碳酸鈣,若與抗生素同時一起服用,會導致中西藥都失去療效。【增加出血風險】西藥:抗凝血劑 (Anticoagulant)與抗血栓藥(Antiplatelet)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口服抗凝血劑來「通血路」,以免血栓阻塞血管。當與活血化瘀類的中藥併用時,就會增加內出血風險。*活血化瘀中藥:當歸、丹參、紅花、山楂、三七、益母草、赤芍、丹皮、川芎、桃仁、人參、柴胡。*用在預防與治療心絞痛的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因此正在服用Warfarin類抗凝血藥物的急性期中風患者與心肌梗塞等疾病患者,應避免同時服用丹參中藥材,以防止出血反應發生。【增加低血糖風險】四神湯裡的芡實、茯苓和山藥,都有降血糖功效,糖尿病患應避免同時吃降血糖藥與四神湯,因為併服時可能會增強降血糖的效用,造成低血糖昏倒甚至休克情況。【增強呼吸抑制】西藥:嗎啡、止咳劑類,如可待因(Codeine)、右美沙芬(Dextromethophan)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咳嗽中樞的抑制作用,若併用中藥的鎮咳藥可能會加重呼吸抑制甚至死亡。*中藥鎮咳劑:枇杷葉、苦杏仁、桃仁、白果(前四者皆含有氰苷)、川貝、前胡、桔梗、桑白皮、半夏、罌粟殼、白果。【增強橫紋肌溶解】西藥:史達汀降膽固醇藥(Statins)、Fibrate類降三酸甘油脂藥,與紅麴中藥處方藥-壽美降脂(LipoCol Forte)產生藥動學代謝交互作用,使得降血脂藥物在血中濃度上升,而加重肌肉痠痛的副作用,嚴重將導致橫紋肌溶解,甚至急性腎衰竭的危險。【增強類固醇副作用】甘草中含有甘草酸,與抗發炎藥物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作用相近,併服等於加重類固醇的效果,也同樣增強副作用。且皮質類固醇會降低人體內的鉀,而甘草也會降低鉀的量,若同時服用,則可能會讓身體內的鉀過低,引發多重疾病,須多加注意。 參考資料:1.UpToDate Lexi-Interact™ Online2.Fish DN (2001). "Fluoroquinolone Adverse Effects and Drug Interactions". Pharmacotherapy. 21 (10 Suppl): 253S–272S. doi:10.1592/phco.21.16.253S.33993. PMID 11642691. S2CID 296174553.Herb-drug interac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Drugs. 2005; 65(9):1239-82. 4.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 and herbal medicines: the risk of drug interaction.Int J Cardiol. 2005; 98(1):1-14. 5.中西藥交互作用查詢 - 衛生福利部服務網站 6.中西藥交互作用資訊網 本文經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1-2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午餐其實是銅!權威醫:調整三餐比例就能讓自律神經穩定
自律神經的最佳比例是早餐4:午餐2:晚餐4除了三餐定時,還要注意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也就是三餐的比重。光是調整三餐的比例,就能維持理想的體重與體型,也能讓自律神經保持穩定,提升每天的效率。最佳比例為「早餐4:午餐2:晚餐4」,如果很難辦得到的話,可改成「早餐4:午餐3:晚餐3」,或是「早餐3:午餐3:晚餐4」。早餐是最重要的一餐,務必要吃得豐富。吃早餐可促進休眠的腸道蠕動,讓副交感神經變得活躍,血液循環也會跟著變好,體溫自然就跟著上來。早餐可吃得飽一點,午餐則簡單吃就好。很多人都不吃早餐,等到午餐才餵飽肚子,但這樣沒有任何好處。早餐就是這麼重要,請為自己保留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吃早餐,讓自己多一分悠哉,自律神經才會跟著穩定。此外,只有早餐的時候可以盡情地補充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糖分會變胖,但在早餐攝取的話就能代謝,所以攝取稍微過量的糖分也沒關係。一天中最後一餐的晚餐,則可吃一些美食。晚餐的重點在於攝取的時間。吃什麼都可以,但盡可能在晚上九點前吃完。如果被工作延誤用餐時間,可試著將晚餐的比例調整為「2」。三餐的比例為早餐4:午餐2:晚餐4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午餐可吃得簡單一點。如果晚餐的時間被迫延後,可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絕對不能跳過早餐,用午餐彌補。從穩定自律神經的層面來看,無法用午餐補充沒吃早餐的損失。建議大家早點起床,讓自己悠哉地享受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如果晚餐來不及在晚上9點前吃完的話……將比例調整成早餐4:午餐2:晚餐2,以及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吃完就得趕快睡覺,建議乾脆不要吃晚餐。如果肚子實在餓得受不了,可喝一些湯或熱茶暖胃,讓胃安靜下來。※ 本文摘自《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作者:小林弘幸 譯者:許郁文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4
-
2021-11-2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休息也無法消除疲勞?名醫:自律神經開始失調了
自律神經開始失調的年齡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不只是壓力與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年齡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十幾二十歲的時候,副交感神經比較活躍,所以稍微操勞一點或是熬夜,只要睡個一晚,就能消除疲勞,但就我們診所的資料顯示,男性自三十多歲起,副交感神經便會突然失去活力,交感神經則一路占據優勢,前面也提過,在這種狀態下,血液循環會變糟,全身的機能也會衰退。大部分的男性在過了三十五歲之後,神經與肌肉會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體力與肌耐力也會明顯衰退。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男性運動選手也都在這個年紀退休。副交感神經的衰退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影響一事,已得到了醫學上的證實。女性則是會在四十多歲之後,身心開始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一般認為,泡完澡頭昏、眼花、心悸、煩躁……等這些更年期特有的症狀,都是因為荷爾蒙在這個年紀失調的緣故。集中力、判斷力下滑,再怎麼休息也無法消除疲勞,都屬於上了年紀變得明顯的症狀,而這些症狀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隨著年紀變大,自律神經一定會逐漸失調,所以最好未雨綢繆,早思對策。男性自30多歲開始,女性自40多歲開始,自律神經功能下滑目前已知的是,隨著年紀增長,交感神經不會明顯衰退,反倒是副交感神經的機能會急速下滑,而且男女出現這類症狀的年紀也不一樣,男性約莫是從30多歲之後出現,女性則是從40多歲開始。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見得相同,但大多都是從這個年紀開始出現血液循環變差、肌肉和大腦變得遲鈍等現象,也很容易變得疲勞。年輕的時候,副交感神經十分活潑男性自30多歲開始,女性自40多歲開始男女到了這個年紀之後,副交感神經會急速衰退,此時若像年輕的時候一樣熬夜,隔天就會一整天都覺得很疲勞。10多歲~20多歲年輕人之所以能如此快恢復,全因副交感神經十分活躍,就算自律神經稍微失調,副交感神經也會立刻予以恢復。※ 本文摘自《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自律神經超圖解:身體怪怪的,都是因為它?學會與最不受控的人體系統和平共處》作者:小林弘幸 譯者:許郁文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4
-
2021-11-21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心浮氣躁,已經是現代人普遍的身心狀態。無論是一時氣憤、心急、擔心,在現代人腦海發達的記憶和聯想作用下,透過身心的壓力反應系統,一方面轉出大量的壓力荷爾蒙流遍全身,同時也發動交感神經「打或逃」的應變機制。這時候,人會不自覺加快呼吸,但因為肌肉緊繃,呼吸自然變淺。有些朋友還會張嘴呼吸,就好像希望得到更多氧氣。緊急、壓力或激烈運動,我們會透過張嘴呼吸來輔助鼻呼吸的不足。過敏、鼻竇發炎、鼻中膈彎曲而鼻塞的人群愈來愈多,也長期依賴嘴呼吸。更別說現代社會強調表達,而我們一開口說話就是用嘴呼吸,甚至睡著了還是用嘴巴呼吸。我們可以自己檢查一下:如果睡覺會打呼,或早上起床總是口乾舌燥,也就說明自己已經養成張嘴呼吸的習慣了。有些朋友以為嘴巴呼吸一次帶入更多氧氣比較有效率,其實,人體血液含氧量本來就接近飽和,增加呼吸次數或張口呼吸並不會提血氧濃度,卻會排出過多二氧化碳而移動原本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平衡,也讓身體無法有效運用氧氣。此外,光是張嘴呼吸,身體就會進入備戰狀態:氣管緊縮、呼吸又淺又快,心臟跳更快,血管會收縮,想送更多血液到全身肌肉,而分流到消化道和重大器官(大腦、肝臟、腎臟等等)的血液也就減少了。一般成年人每天呼吸次數超過2萬次,如果這2萬次都是用嘴呼吸,會為身體帶來多大壓力?對現代人而言,找回鼻呼吸習慣可說是首要的養生方法,而且隨時可以操作。我會建議身邊的朋友,隨時提醒自己回到鼻呼吸:將舌頭輕輕頂住上顎門牙後方,將上下嘴唇貼合,專注用鼻子輕輕細細地吸氣、慢慢地呼氣。體會氣流經過鼻腔逐漸變得溫暖而潮濕,進入我們的身體,帶來生命的氣息。透過鼻子呼吸,不光把進入的空氣加溫加濕,而鼻腔與鼻竇還會產生一氧化氮與氣流一起進入呼吸道。一氧化氮除了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也幫助提高血管壁的氧氣交換效率。鼻塞的朋友怎麼練習呢?首先,改掉用力呼吸的習慣。用力且強烈的呼吸不光帶不進更多氧氣,還會強化肌肉的緊繃、觸發更多吸不到氣的恐懼感。這本身就是一種多餘的費力。即使有鼻塞、鼻竇炎或鼻中膈異常,都不妨試試。哪怕只是短短五分鐘的練習,想到就做,最後都可以將原本的鼻呼吸習慣找回來。如果有完全塞住的情況,可以退一步用嘴輔助,但記得嘴巴不要完全張開,只是借用唇齒間的縫隙讓氣流輕輕進出。只要輕輕柔柔地呼吸,讓呼吸細而長,建立氣管放鬆的良性循環,自然能回到本來的鼻呼吸。我也會請夜裡有打呼困擾的朋友採用睡眠專用的膠帶,逐漸適應鼻呼吸。他們只要練習,都會感受到自己一天的狀態完全不同,再也不會一早就口乾舌燥,感冒、呼吸道感染的次數也降低許多,就連鼻炎情況都得到改善。鼻呼吸不光適用一般人,運動領域的專家也注意到鼻呼吸的重要,而為從事短跑、長跑訓練的運動員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透過鼻呼吸,可以修正失衡的代謝、自律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是現代人隨時可以採用的自我療癒。而我們透過鼻呼吸將呼吸的速度放慢下來,變得深長,自然氣定神閒,回到身心靈的均衡與和諧。
-
2021-11-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後身體不適逾兩周 醫師:可能非副作用而是這原因
國內全力拚疫苗普及率,呼籲民眾接種疫苗,不過有些民眾在接種前後卻因過度擔心副作用而讓身體出現狀況,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就指出,近來許多民眾因害怕副作用出現憂慮,甚至引發吃不下、睡不著等狀況,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擔心,但若因此影響生活,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新冠疫苗接種逐漸在國內普及,施打期間也持續有些不良反應案例,讓許多即將接種或接種過後的民眾相當擔心、越想越多,甚至因這類心裡因素讓身體真的出現狀況。台北慈濟醫院指出,有位個性開朗的35歲葉小姐,在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且持續兩週都未緩解,讓她趕緊就醫,並接受一系列心臟與胸腔檢查,結果都沒有明顯問題,但她仍覺得是疫苗導致身體出現狀況,甚至憂心會是嚴重後遺症。台北慈濟醫院表示,葉小姐後來還因此產生壓力,引發情緒低落、吃不下及睡不著,後來被介紹到院內身心醫學科診治;陳文建診斷,葉小姐的症狀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應該是她過度擔心疫苗副作用所致,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心理與生理又互相影響,在經診斷並開立藥物調整心情,經過三周後,葉小姐心情明顯放鬆,身體的不適也得到緩解。陳文建表示,近來門診增加許多這類「對疫苗副作用感到憂慮的患者」,且他們大多是在接種後對身體的小變化變得敏感,或因不適感遲未緩解而越來越擔心,常見於本身是焦慮體質或性格屬易操煩、緊張者。陳文建說明,新冠肺炎疫苗為近兩年新型疫苗,副作用會因各廠牌及人體體質而異,民眾會擔心也是正常,但若未適時排解不安,嚴重者可能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出現吃不下、睡不著,那時就要小心同時有身心疾患,可能演變為恐慌症和憂鬱症,當民眾出現像葉小姐般的症狀,就可嘗試情緒調整或用放鬆藥物緩解憂鬱、焦慮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必要時亦可輔以心理諮商治療。陳文建提醒,維持正常作息,培養運動、聽音樂、腹式呼吸等放鬆習慣,是舒緩身心的不二法門,若已察覺疫情、疫苗的新聞資訊使自己感到焦慮,除確認為可信資訊或與信任的醫師討論外,也可適度減少相關資訊的過度接觸,以免增加心理負擔。
-
2021-11-14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警訊/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巴金森病(又稱巴金森氏症)平均好發年齡為60歲,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大腦基底核中的黑質細胞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稱為多巴胺,多巴胺的正常分泌與否將影響動作順暢程度,包括手腳不自主的抖動、四肢僵硬、行動遲緩和平衡障礙等動作障礙。此外,巴金森病病友也常有焦慮、憂鬱等問題,多半出現在病程早期或晚期階段,但容易被視為心情不佳、老年憂鬱,而相關症狀也易與老化、阿茲海默症混淆,為此耗費多年時間,遊走其他科別門診,耽誤治療。巴金森病病友及家屬常出現情緒障礙或照顧壓力,下列三個摘自「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FB社團」成員的案例顯現無疑。案例一:父親由於肢體僵硬難以行走,容易跌倒,即使想勸父親多做運動、寫字看書,但父親只想坐在沙發看電視,什麼都不想做,不知道怎麼與父親溝通。(張小姐)案例二:母親半夜睡覺時總是會一直發出「啊啊……」的叫喊聲,問她為什麼叫呢?母親說她是因為睡不著,然而母親半夜的叫喊聲會干擾鄰居作息,請問該怎麼做才能幫助母親。(羅小姐)案例三:父親自從得到巴金森病後,母親就一直陪伴在身邊照顧,長期以來母親承受生病父親的負面、憂鬱情緒,很擔心母親的心理狀況。(陳小姐)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減少,引發憂鬱、焦慮。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說,巴金森病廣義分為三型,包括原發型,病因為基因、老化及不明原因引起退化性腦疾病,其中包括年輕型及家族型,占比約七成屬最大宗;次發型為腦中風等腦血管問題、水腦症,或長期暴露殺蟲劑、重金屬環境等;非典型是罹患路易氏體失智症、脊髓小腦萎縮症、多系統退化症等,這類病友藥物治療效果不好。受到上述因素影響,在腦神經細胞老化過程,代謝退化性蛋白-路易氏體慢慢沉積在腦部等處,在巴金森病病友真正發病前十至二十年,路易氏體逐漸沉積在腦幹,造成正腎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減少,引發不自知的憂鬱、焦慮或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一旦路易氏體沉積至大腦皮質,即正式發病出現單側肢體僵硬、動作慢、手抖等巴金森病的運動症狀。憂鬱高峰期,多發生在剛確診及疾病後期。蔡睿蘋說,巴金森病病友可能出現不自知的憂鬱症前驅症狀,但憂鬱高峰期仍多發生在剛確診及動作功能變差的疾病後期,此疾病發展階段中,五成病友患有輕度憂鬱症,好發族群為女性、年輕型病友及有憂鬱症家族史等。巴金森病治療依不同致病原因給予治療,蔡睿蘋說,如多巴胺分泌不足,就用補充多巴胺藥物來治療。當病友出現憂鬱症狀時,則給予不影響巴金森病治療的抗憂鬱藥物為主。讓巴金森病病友不開心的三句話用對溝通技巧 才能舒緩憂鬱與巴金森病病友相處,溝通方式很重要,蔡睿蘋表示,溝通順利能幫助舒緩病友的憂鬱情緒 。以下是徵詢「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FB社團」成員後,整理出病友聽了最容易感到不開心的三句話。×不要總是面無表情扳著一張臉。○適當溝通技巧病友因腦部多巴胺分泌異常,容易導致臉部肌肉僵硬,沒有情緒反應,此時應讓病友按時服藥,可鼓勵病友練習做「臉部微笑操」,減緩臉部肌肉緊張讓說話放鬆。臉部微笑操:嘴角往上揚做微笑動作,將上揚動作做到最大,維持五秒,放鬆後回到原表情。×整天看起來悶悶不樂,你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一點。○適當溝通技巧病友容易有憂鬱表現,對生活沒有動機、興趣,此時除藥物控制病情外,應讓病友尋求心理支持及正面思考,或藉由病友團體的力量,多與人接觸互動。巴金森病症狀不可逆,長期對於照顧者的身心也造成壓力,除了尋求社會長照資源及喘息照顧協助,也可以透過心理諮商輔導或治療舒緩壓力。×吃飯變慢、連筷子和湯匙都拿不穩,如果不想吃飯就不要吃。○適當溝通技巧病友因手抖症狀,無法拿穩餐具吃飯,一旦步入中晚期病程,肌肉活動力變差,造成吞嚥困難,家人可以準備方便進食的輔具和軟爛好吞嚥的食物,讓吃飯更順利。此外,「陪伴用餐」也相當重要,不要把病友當作小孩子責備,應保持基本尊重,讓長輩心情愉悅、增加食欲。若罹患巴金森病,想要了解更多與巴金森病和平共存的資訊,包括罹病後如何復健、日常照護與飲食推薦等,歡迎加入「幸福巴士」巴金森FB社團
-
2021-11-1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倦怠沒食慾、吃少卻易胖? 中醫「補捨體流」各有食補良方
健康是現代人非常關心的問題,有時即使沒生什麼大病,也還是會有疲勞、失眠等等的問題纏身。最近日本就有中醫師,以中醫的角度分析,該怎麼靠飲食改善身體狀況。根據日本媒體「日刊SPA!」報導,開設「藥石花房 幸福藥局」的中醫院長幸井俊高認為,靠著維持身體健康,讓體內環境達成平衡,是讓自然恢復力增加的不二法門,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器官退化,更需要多加留意。因此在中醫裡,認為平常時吃東西與生活習慣就非常重要,基本概念與西醫「頭痛醫頭」的有所區別。幸井指出,中醫把人分為「補捨流調」四大體質。身體內的必要營養不夠為「補」、體內容易積留過多養分為「捨」、身體循環能力差為「流」、自律神經和內分泌容易失調等為「調」。幸井分析這四種不同的體質,容易出現以下症狀,並且可以透過攝取什麼飲食改善:「補」症狀:食慾不振、吃得少卻容易胖等等適合食物:蕃薯、番茄、豆腐、波菜、豬肉、深色蔬菜「捨」症狀:倦怠感、身體腫脹、便秘、想吐等等適合食物:蘿蔔、豆芽菜、牛蒡、海藻類、瓜類、夏季蔬菜「流」症狀:心情憂鬱、頭有刺痛感等等適合食物:洋蔥、小白菜、蚵仔、青魚類、香氣良好的蔬菜、海藻類「調」症狀:體質冷、頻尿、容易淺眠等等。適合食物:黑豆、山藥、花椰菜、核桃、栗子、鮭魚、蝦、雞肉
-
2021-11-08 養生.運動天地
每天運動打卡+自主健康餐 3個月吃飽飽瘦20公斤
你常常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簡單瘦身,自己卻總是失敗嗎?8年來,鄒小麗跟你一樣,用盡所有方法都失敗,去年因疫情居家辦公,開啟每天運動打卡、自煮健康餐,3個月內瘦下20 公斤!「方法你我都知道,你願不願意去做而已!」鄒小麗接受全台最大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採訪,分享她3個月內如何用自律改變人生的歷程。自己騙自己鄒小麗是馬來西亞人,從不覺得自己是個胖子,過去她總是安慰自己,是因為胸部比較大,所以看起來比較豐腴。長久騙自己的結果,就是從18歲那一年起,體重逐年增加,一路來到72公斤。她曾經試過很多方法,也總想靠着减肥藥來减肥,即便有一次吃了减肥藥不斷冒冷汗,心臟痛到受不了,她仍然想倚靠外力瘦身,繼續找更厲害的減肥藥、不斷嘗試節食瘦身,公斤數一直起起伏伏,但也都不上不下的維持在70多公斤。在减肥的道路上,她奮戰了8年多,但也總是找了一堆的藉口,拖了又拖,2020年體重來到最高峰的78公斤。有時候翻着以前的照片,看着自己以前的身材,真的很難受。許久不見的朋友會開玩笑問她「怎麼又胖了?」讓她更沮喪痛苦。不能出門就開始運動吧去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制令,關閉學校、不能外出。鄒小麗是幼兒園老師,行動管制令實施一個半月後,她醒悟了,不想再繼續騙自己,不想再半途而废,每一次减肥只會說說而已,每一次卻都以失敗告终,決定找回她的健康和苗條的身材。她開始了第一天的運動打卡,找網路Tabata和HIIT影片跟著做。因為平常不怎麼運動的關係,體力真的很差,只堅持了15分鐘,就上氣不接下氣。但是隨著一天天接着下去,運動時間慢慢的增加,至今已经可以做到1個小時以上了。如果遇到生理期,第1天和第2天她會先休息,第3天開始找經期運動來做。她也開始了健康餐飲食,去小红書看了很多很多的减脂餐跟著做,讓减肥餐有越來越多變化。她一樣會吃澱粉、麵食來維持一天的飽足感,也採取清蒸或者減糖減油方式來料理。繼續堅持不放棄為了讓自己减肥不孤單,她邀請老公和她一起减肥大作戰。短短3個月内,靠着規律的生活飲食和健身運動,她整整的瘦了20公斤,體脂肪35.1%减到了28.3%,内臟脂肪從10级掉到了5级,肥胖度從47.4掉到了16.2。如今,馬來西亞已經解除行動管制令,很多朋友以為她的减脂餐是在外面購買的。但因為幼兒園老師每天必須早起,她索性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做健康餐。雖然有時候很想放弃,但想到「都堅持那麼久了,為什麼要放棄呢?」每天的運動打卡,她也依然每天持續不放棄。她告訴自己,為了自己的人生瘦一回吧!努力過後,你會發現這世界真的很不一樣!你的努力不會辜負你回首一年多來堅持「運動打卡+健康飲食」,鄒小麗認為,减肥時流的汗水,没有人會看見,但只要夠努力,將來一定有人會發現蛻變後亮眼奪目的你。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心,减肥這件事没有你想像中的困難。透過「有肌勵」,她想鼓勵更多人,美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自律真的可以改變人生!如果在减肥中的你,想放棄時,想想當初為了什麼努力,相信自己可以的!你的努力,是不會辜負你的!延伸閱讀8分鐘Tabata有氧消脂操腹肌速成班!3分鐘虐腹訓練 一天兩次超有感!「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0-23 養生.人生智慧
60歲考研究所、長期運動顧體態!美聲歌后潘越雲:享受孤獨,好好面對人生
帶著標誌性的微捲波浪黑長髮、民俗風印花長洋裝、配上黑色煙燻妝,潘越雲一拿起麥克風,儘管是詮釋抒情老歌《The Way We Were》,但一開口強大氣場,立刻滿溢全室;下台後,訪談時的舉手投足,又流洩出優雅女人味。潘越雲用時間釀成的美,迷人多變,這是她自律多年的成果,她說:「就算我今天沒當歌手,我還是會好好打扮自己、維持自己,不會放縱。」簡單吃 番茄配蛋就是一餐數十年來,潘越雲始終維持不錯的體態,問她是否嘗試過現在正流行的168斷食?潘越雲微笑說,自己吃東西本來就不會暴飲暴食,「我從以前就只吃早午餐跟晚餐,中間不吃消夜跟零嘴,其他16小時都在忙工作、睡覺,其實就是168了。」很多女藝人都有專屬瘦身菜單,潘越雲說她沒把心思花在菜單上,基本上就是冰箱有什麼就煮什麼。不過她說自己確實偏好簡單吃,例如番茄切片放鍋裡煎後撒鹽,再煎顆蛋,就可以是一餐。顧體態 學西班牙舞當運動潘越雲飲食簡單之外也注重運動,之前固定會到北市東區健身房做重訓,不過家住淡水的她覺得交通太花時間,這兩年改跟一位老師學西班牙舞,她說:「我覺得學西班牙舞,會讓你很挺、不會駝背,對提升姿態與氣質滿有幫助的。」樂享受孤獨 勤於整理人生不只吃得簡單,潘越雲生活也很樸實。不愛應酬的她,大多在家做喜歡的事。她說:「我是一個很享受孤獨的人,因為多數時刻還是要跟工作夥伴、家人、小孩相處,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一旦有獨處機會當然要把握。」潘越雲說,她一個人在家時,除了聽音樂、看書,更喜歡動手整理家裡環境,例如種種花草、照顧貓狗等,尤其來到60歲後,她說:「走到這個門檻,我覺得更該好好面對人生,所以我很認真整理過去的東西,等於是在整理我的人生。」潘越雲說,自己是很重視居家生活的人,經過這樣邊收拾邊跟過去打招呼,重新整理後心情都會特別好,充滿能量迎向未來!」鑽研音樂 重拾書本回校園對生活很有想法的潘越雲,對音樂自我要求更高。女兒離家讀大學後,她重拾書本回校園,就讀台師大流行音樂產學應用碩士在職專班,只是已是歌后等級的她,為何還想回學校進修?潘越雲表情認真地說,從沒覺得音樂有學完的一天,她說心中對歌手的標準是要看懂五線譜:「讀五線譜能看懂節奏拍子,知道從哪裡下歌,就不容易唱錯。否則若是跟弦樂團、管樂團等合作演出,看不懂譜唱錯了,樂團不會停下來等你,也顯得歌手不專業。」而潘越雲在音樂上的鑽研,不只於國語、台語歌,對經典西洋歌曲也很有研究。她說:「我國中放學後每天都在家播黑膠唱片,或聽陶曉清及余光主持的廣播西洋音樂頻道,這些歌都是我日後當歌手的養分。」這次受邀到《BACK TO 70'S西洋金曲演唱會》獻唱,潘越雲將詮釋多首經典西洋金曲,要讓歌迷聽見不斷進化的自己。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10-23 養生.聰明飲食
醫學之父命名!七蔬菜煮出「希波克拉底湯」 減肥又降血壓
想要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攝取大量,且種類豐富的蔬果,是相當有幫助的一件事。日本最近就有醫師,分享使用七種蔬菜熬出來的特製湯頭,就擁有健康且減肥的功效。根據日本媒體「介護ポストセブン」報導,日本醫學博士石黑榮紀指出,使用馬鈴薯、番茄、洋蔥、西洋芹、大蔥、大蒜、洋香菜七種蔬菜混合,所煮出來的「希波克拉底湯」非常營養健康,推薦大家可以如法炮製。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臘的名醫,有「醫學之父」之稱。石黑表示,他自己每天喝「希波克拉底湯」,結果從原本血壓160mmHg,下降到100mmHg。體重也從78減少16公斤之多,到現在都還維持在62公斤。石黑分析,西洋芹具有可以調整自律神經的成分,馬鈴薯則有豐富的維他命C,大蔥蔥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蔥綠則有維他命A和β-胡蘿蔔素等等,都是非常營養的食材。全放在一起食用可以調節體內環境,對腸胃也沒什麼負擔,更有降低癌症的風險,特別適合高齡者食用。「希波克拉底湯」食譜如下:食材:馬鈴薯 2顆(約300-400公克)番茄 3-4顆(約200-300公克)洋蔥 1顆(約200公克)西洋芹 2-3根(約60公克)大蔥 1根(約60公克)大蒜 4-5片將食材切好放入鍋子內,並倒入淹蓋三分之二的水開大火煮。沸騰之後轉小火熬煮兩個小時,不放任何調味料,就完成了「希波克拉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