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臨床試驗
共找到
1527
筆 文章
-
-
2021-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默沙東新冠口服藥 有望成開發中國家救星
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的實驗性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搶先同業傳出好消息,使這款藥物尚未問世就備受期待,預料進入市場後能在開發中國家抗疫路上發揮關鍵作用,並成為全球疫情更加可控的轉捩點。彭博資訊報導,國際藥品採購機制(Unitaid)總幹事Philippe Duneton表示,已經與默沙東和非專利藥製造商洽談,希望確保中、低收入國家將能取得首批「molnupiravir」口服藥,最快下周可敲定協議。他說,這幾個月來一直在等待新冠口服藥問世,「這種療法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現在我們需要齊心讓它在較貧窮國家發揮更大效用。」默沙東與合作夥伴Ridgeback在1日宣布,共同開發的「molnupiravir」在臨床試驗中表現極佳,能有效將染疫患者的重症住院或病故風險降低一半,這意味著新冠療法可能將有類似克流感一樣方便的口服藥。由於低收入國家遲遲無法取得充足的新冠疫苗,其疫苗施打率遠遠落後於先進強國。新冠疫苗問世迄今九個月來,全球還有55多個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不到10%,超過24國的接種率甚至連2%也不到。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十批65.6萬劑AZ疫苗今下午抵台了 效期至明年1月31日
我國自購約65.6萬劑AZ疫苗下午運抵台灣,由華航班機CI-834以客機載貨方式運送,班機從泰國曼谷起飛,約在下午3時多運抵桃園機場,班機落地後滑行停靠在A8機坪,由地勤人員將放置於貨艙的溫控櫃卸下,由海關人員完成機邊驗放的通關作業,在完成消毒作業後,經拖車送往貨物碼頭裝入冷鏈貨車,載往指定冷儲物流中心存放。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預計採購1000萬劑AZ疫苗,截至目前總計到貨約502萬劑。這次提供的疫苗為每瓶10人份的多劑型包裝,需存放於2-8℃的環境,效期至明年1月31日,依臨床試驗每人需施打2劑。抵台的自購AZ疫苗分別為,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7月15日56萬劑、7月27日58.2萬劑、8月12日52.4萬劑、8月27日26.5萬劑、8月31日59.5萬劑、9月10日45.8萬劑、9月17日64萬劑,及本次提供第十批65.6萬疫苗。
-
2021-09-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剩百萬「開放接種」 覆蓋率超過6成可望降級
國內今日有54萬劑BNT疫苗與65.6萬劑AZ疫苗抵台,至於莫德納疫苗方面,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未來莫德納疫苗會陸續到貨,也有機會施打。另外國內的高端疫苗,也會持續開放接種,部分診和部立醫院也都能施打,只要20歲以上都可接種高端疫苗。至於國內疫苗施打情況,昨天單日打了較多近32萬劑疫苗,國人覆蓋率達55.71%、劑次人口65.84。未來是否有機會降級,陳時中表示,希望覆蓋率比六成更高,才有機會降級。高端疫苗採免疫橋接方式獲國際認證的可能性也備受國人關注。陳時中指出,國際組織訂定出來的免疫橋接方法,與國內規模和抗體和不劣性試驗都非常相像,國外也有進行臨床試驗,如一切順利,獲得國際認證可能性就高,會抱以高度期待。至於高端疫苗封緘檢驗已完成170萬,第一批打了72.4萬劑,第二批有4萬劑,目前仍剩餘超過百萬劑疫苗。
-
2021-09-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周玉蔻怨當「高端寶寶」被歧視 陳時中:妻兒都打高端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主持人周玉蔻抱怨,反對黨一路打壓國產疫苗,去年要政府挹注資源,今年卻是不斷把國產疫苗政治化,她說,自己是「高端寶寶」現在卻飽受訕笑、歧視。陳時中表示,國內對於國產疫苗確實是「政治凌駕專業」,不過他也透露,自己的太太跟二兒子都是打高端,太太僅有些許副作用,其餘都沒有太多症狀。周玉蔻表示,去年反對黨要求政府支持國產疫苗研發,臨床試驗還要求要從3000人減少為2000人,如今卻反而說臨床試驗不足,又說政府太過支持國產疫苗。她質疑,食藥署為藥品疫苗研發的主管單位,被政治性攻擊也沒有拿出科學證據維護,並質疑食藥署根本有內鬼,協助打壓國產疫苗。陳時中表示,絕對沒有內鬼,也沒有食藥署協助打壓國產疫苗的事情。以高端而言,審查過程是科學化的數據,這是衛福部對國產疫苗最大的維護,現在很多言論都不用科學說話,反而是用很多形容詞,他相信「時間會證明一切」。陳時中表示,以現在的國際形勢,高端疫苗受到國際的肯定,機會是愈來愈高。因為相關國際的藥物法規機構、協會,對於免疫橋接建議,跟台灣緊急授權的方式都很像,不管規模或是中和抗體的比較,都跟台灣類似,高端作法跟國際認可方式也高。陳時中表示,他太太、二兒子都是打高端疫苗,大兒子跟他一樣施打AZ疫苗。太太施打後,他記得當天晚上肚子好像有一點怪怪的,二兒子則是沒有副作用;至於高端未來是否要開放打第三劑,陳時中表示,還言之過早。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增9接種疫苗後死亡 施打BNT會催經?指揮中心:沒聽過
國內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新增89例,其中有43例屬於非嚴重事件,其中9例死亡,37例為疑似嚴重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針對死亡案例中,有7人施打AZ疫苗,年齡為56歲至92歲之間,1人施打莫德納,年齡為68歲,一人施打高端,年齡為53歲。針對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莊人祥表示,該案為53歲男性,曾於8月23日施打高端疫苗,本身有腎結石、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接種後9月3日因為心臟不舒服到醫院就診,其心臟功能變差、雙腳嚴重水腫,之後無法下床,並於9月23日死亡。另外還有民眾傳出施打BNT疫苗後,生理期提早來,疑有催經作用。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個案施打疫苗後各項生理變化都有傳出,但在臨床試驗沒有聽說有摧經效果,後續在接種新冠疫苗各種廠牌中,也沒有特別聽過這種狀況。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施打超複雜 須經15關卡
BNT疫苗被稱為史上「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多達十五道注意事項,需要先稀釋才能施打,為目前唯一可能稀釋錯誤的新冠疫苗,包括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均出現過接種未稀釋原液的烏龍事件。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近期新冠疫苗接種品牌眾多,且流感疫苗即將開打,容易導致前線醫護「錯亂」,建議某團隊小組固定施打某廠牌疫苗,避免再出錯。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在立法院被問及是否對恩主公醫院懲處,他表示,「當然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除對恩主公醫院作出停打一周懲處,也要求醫院落實人員精進訓練與施打疫苗SOP演練,如改善不夠,就延長停打時間,若無改善,最重可中止疫苗施打合約處分,同時通知各醫療院所強化接種流程確認機制,徹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新北衛生局前晚緊急與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及多位專家學者討論相關應變作為,也派員到恩主公醫院調查事件發生經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說,BNT疫苗施打程序複雜,共十五道手續,被喻為最複雜的疫苗,其中最易發生的錯誤有二,一為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二則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引發免疫過激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免疫休克。日本兵庫縣尼崎市今年六月爆發同樣錯打事件,六名養老院員工接種BNT疫苗原液,事發後,兵庫縣密切觀察六人一周時間,確認健康無虞,才接種第二劑。南韓八月有十人接種BNT疫苗原液,部分人出現發燒頭痛等輕微症狀。新加坡國家眼科中心今年二月因接種流程出錯,一名工作人員被注射五倍劑量,所幸後續身體狀況良好。美國安全醫療作業協會(ISMP)曾提及四起BNT疫苗稀釋錯誤事件,均屬劑量過量,部分接種者出現類流感症狀,住院觀察。BNT藥廠在疫苗臨床試驗期間,曾幫受試者注射高達一百微克劑量,遠高於推薦劑量卅微克,部分出現輕度至中度、短暫的局部反應和類流感症狀,並無嚴重不良反應。美國疾控中心建議,若未稀釋導致劑量過高,應告知接受者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第二劑仍可如期接種。施文儀建議,大型醫院最好安排固定團隊接種特定品牌疫苗,針對小型診所,則安排某些診所專責某些疫苗,可讓流程更純熟,也能避免轉換廠牌時的失誤機率。此外,接種前,醫護人員應該遵守「三讀五對」,三讀為拿藥、給藥、歸藥時須確認,五對則是核對患者姓名、藥物、服藥時間、給藥劑量與給藥途徑是否正確。團隊間須彼此確認、互相監督對方的動作。
-
2021-09-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5人打5倍劑量BNT憂心肌炎?心臟專家:72小時內注意過敏反應
國內第九輪BNT疫苗開放成人施打,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負責的永福接種站因作業疏失,將未經稀釋過的BNT疫苗原液施打在25位民眾身上,等於1人施打6人份劑量。接種BNT等mRNA疫苗可能引發心肌炎等副作用,憂心超打劑量增加心肌炎機率,對此,心臟專家表示,這25位民眾後續須密切追蹤,須留意48至72小時內,是否發生過敏反應或疫苗急性症狀,也須幾周時間觀察是否併發心肌炎。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施打新冠疫苗原理,是要誘發身體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對抗新冠病毒。不管是AZ、莫德納、BNT或高端等不同廠牌,包括腺病毒載體或是mRNA、次蛋白疫苗等,第一劑疫苗是要「建立身體免疫記憶」,引發免疫機制,不過施打第一劑時身體不熟悉,引發免疫反應有限,到施打第二劑時就會喚醒身體記憶,製造更高抗體對付病毒,不管什麼廠牌疫苗,都要打好打滿。對於恩主公誤幫民眾「打太滿」,侯嘉殷認為,超過劑量施打,醫師要觀察民眾是否有延遲過敏反應,通常疫苗或新藥上市前,都會經過動物實驗,會有疫苗劑量安全範圍,多半不會用最高劑量作為仿單建議施打劑量,要看回去看BNT上市前,所提報的安全劑量報告中,看臨床試驗中最高劑量為多少,因此不代表現在打了5倍超過劑量,就會引發過敏反應。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施打疫苗發生急性症狀,通常在48至72小時內產生免疫反應症狀,後期產生心臟不舒服、胸痛或喘、呼吸痛等症狀,就要擔心是否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等併發症,若比較厲害的心肌炎,會造成心臟功能損傷,會出現疲勞、容易喘等現象,大部分疫苗引起的心肌炎屬於局限性,大多會自行恢復,但後續需要密切觀察。侯嘉殷表示,打疫苗引發急性過敏反應,通常在施打後12至24小時發作,這要排除暈針、施打部位疼痛、發燒或全身酸痛等常見施打疫苗症狀。對於這25位特殊個案,後續門診須定期抽血追蹤、觀察期抗體數據。莫德納、BNT等疫苗在年輕族群容易引發心肌炎,且施打第二劑更容易出現,侯嘉殷表示,產生心肌炎與疫苗劑量高低是否有關係,目前沒有證據實證,不代表打劑量高就容易心肌炎,且疫苗產生抗體是對抗病毒,不是攻擊自己的器官組織,不過後續要特別追蹤,定期驗是否有發炎指數。侯嘉殷強調,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高的統計,依照不同國家有不同數據,且歐洲數據與亞洲數據也不一定相同。他舉例,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西方人需要更高劑量,相對亞洲族群不用這麼高劑量,就可以達到效果,代表不同族群、遺傳背景,藥物反應也有不同。
-
2021-09-28 癌症.頭頸癌
三成口咽癌染HPV病毒 台大長庚名醫:男性要打HPV疫苗
一名中年男性覺得嘴巴不舒服,一開始以為是牙痛,拔牙後還是痛。後來又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又做了神經阻斷術,卻仍腫痛難消,轉診耳鼻喉科醫師才發現原來是HPV感染導致的扁桃腺癌,一種比較少見的頭頸癌。收治這名個案的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提醒,HPV病毒不只引起子宮頸癌,還會引起不易診斷的口咽癌等頭頸癌,新增確診人數在多國都已超越子宮頸癌。基於公衛預防考量,全球已有43國家或地區實施男女共同施打HPV疫苗的計畫。台灣也跟上美國,今年九月將HPV疫苗適應症納入預防HPV病毒引起頭頸癌,而且9到45歲男性也適用。婁培人表示,口咽癌與HPV感染關係密切,英國在2015年、美國2020年個案數都已經超越子宮頸癌,丹麥今年新增病例數也預計將超越。在台灣,義守大學研究發現,本土HPV相關頭頸癌從1995年起快速成長,40至50歲成長最快。長庚醫院分析541位口咽癌病人發現有28.4%感染HPV,以感染第16型佔八成為最大宗。婁培人表示,HPV感染盛行率最高的年齡在20到25歲、50多歲這兩段,感染到產生癌的潛伏期可長達10年到30年,應及早預防,因為「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不會有。」男性感染HPV又比女性更不利,因為六、七成女性可以針對所感染的HPV病毒產生抗體,但男性僅一成有抗體,容易持續感染,男性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91.3%,女性則是84.6%。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周宏學表示,雖然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很低,但是打疫苗抗體是自然感染的幾十倍以上,而且HPV疫苗是利用病毒的外殼做的,算是「空包彈」,可讓身體免疫系統學習辨識、抵禦後來接觸的病毒,但不會造成感染,而且多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還能一次對抗多種型別的HPV病毒。婁培人表示,2018年美國頭頸部外科醫學會做了聲明,強烈建議兩性都要接種HPV疫苗。2019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在他擔任理事長時,也發表了觀點聲明,基於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同樣建議兩性都應接種。去年美國FDA通過9至45歲的兩性都可打九價HPV疫苗,用於對抗頭頸癌產生,台灣今年九月也跟進,成為全世界第二個通過的國家。婁培人表示,不論男旅,九價HPV疫苗都要接種三次,追加劑藥間隔兩個月、六個月,臨床試驗顯示疫苗安全性高,沒有嚴重不良反應。HPV疫苗與其他疫苗應間隔二至四周,最好在沒有性行為的時候施打,美國建議12歲,台灣是13歲,但若已有性行為還是可以接種,增加身體對於各種型別HPV病毒的防禦力。
-
2021-09-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 4大注意事項不可不知
各縣市中秋節後展開BNT校園接種作業,陸續傳出學生接種後不適的零星個案,大多學生在休息後已無大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首例BNT不良事件通報,一名13歲男學生9月23日接種後出現皮疹及嘔吐。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有哪些注意事項,聯合新聞網整理如下:●接種後該注意什麼:‧接種後以坐姿休息15至30分鐘。‧接種後的副作用症狀於數天後消失。‧若持續有不適症狀,務必立即就醫。●常見反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監測顯示,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發燒反應: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依據BNT162b2疫苗臨床試驗,發燒比率平均約24.2%,第二劑較第一劑比率高(依據美國CDC V-safe資料12-15歲第一劑約10%,第二劑約30%)。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心肌炎及心包膜炎:依據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資料,接種BNT162b2疫苗後,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周至4周間),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以及年輕男性,但評估後BNT162b2疫苗用於年輕族群的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接種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端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3-aXlTBq4ggn5Hg2dveHBg )。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COVID-19疫苗校園接種作業」、「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臉書粉絲專頁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大混打實驗沒有莫德納+BNT? 陳時中:未來會有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今於臉書號召參與「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當中包含四組成員,包括「AZ–莫德納」、「AZ–輝瑞」、「高端–輝瑞」、「高端–高端」。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此計畫為指揮中心委託醫院進行EUA疫苗監測計畫,觀察後續免疫持續性以及不良反應。由李秉穎計畫主持的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自台灣於3月22日疫苗開打後就開始收案,資格為年滿20歲以上,符合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及接種條件者,以及自身希望了解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及免疫力者,即可參加。李秉穎說,各組各收約100人,總計收400人左右,AZ疫苗開打最早,因此AZ組目前都已經收案完成,高端的兩組都尚未收滿,加入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會在接種第二劑前、後,各抽一次血,後續滿6個月、12個月、18個月,會再各抽一次血,了解抗體的消長。整體計畫為兩年,將一路監測疫苗混打者,建立專屬於國內的抗體消長資料。外界關心,為何沒有莫德納混打輝瑞BNT的實驗組合?陳時中說,BNT疫苗近期剛開始施打,恐怕這些還沒開始,未來會列在計畫中。昨指揮中心說,在中國或國外施打一劑疫苗的民眾,只要滿四周,回台後可以混打台灣現有疫苗,但國內施打莫德納的民眾,想混打BNT卻要等本土試驗後才可以?陳時中回應說,基本上國外打過一劑,指揮中心會盡量協助他們打第二劑。至於國人如何混打,指揮中心會跟專家討論,是否可重新選擇疫苗,月底跟專家確認現有資料完整,再安排施打。日前立院預算報告,衛福部推估明年6月確診案例將破3萬,有醫師認為不到六個月就會超過3萬?陳時中說,3.8萬人是估算,疫情怎麼走也無法估得準,這是用來編列預算、整備的依據,要跟病毒共處,就是要打疫苗、戴口罩、手洗乾淨、維持社交距離,現在我們也要準備新穎藥物,醫療照護會更完善。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李秉穎號召! 收符合3資格、400人檢驗接種疫苗後抗體
網紅四叉貓劉宇接種第一劑高端疫苗後,自行檢測抗體,得到「有產生抗體但數值極低」的結果,引發不少「高端族」朝聖跟著檢測,一度引發爭議。當時批評四叉貓,打完一劑驗抗體沒意義的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今於臉書號召參與「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他表示,該臨床試驗與四叉貓一點關係都沒有,早在疫苗開打後就已經啟動,現在剩高端組尚未收滿,其餘AZ組都已進行後續監測。由李秉穎計畫主持的疫苗接種後抗體濃度臨床試驗,自台灣於3月22日疫苗開打後就開始收案。主要收四組成員,包含「AZ–莫德納」、「AZ–輝瑞」、「高端–輝瑞」、「高端–高端」。資格為年滿20歲以上,符合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及接種條件者,以及自身希望了解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及免疫力者,即可參加。李秉穎表示,各組各收約100人,總計收400人左右,AZ疫苗開打最早,因此AZ組目前都已經收案完成,高端的兩組都尚未收滿,加入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會在接種第二劑前、後,各抽一次血,後續滿6個月、12個月、18個月,會再各抽一次血,瞭解抗體的消長。「這計畫很久了!才不是為了四叉貓才做的」,李秉穎表示,各國都有在做類似的研究,由於這是受到疾管署委託的臨床試驗計劃,各組收案完成後,一有初步結果就會提供給疾管署,但整體計畫為兩年,將一路監測疫苗混打者,建立專屬於國內的抗體消長資料。
-
2021-09-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益仁:高端疫苗免疫橋接做再多 都沒保護數據
高端疫苗宣布將以免疫橋接進行歐盟EMA三期臨床試驗,爭取歐盟藥證。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以科學上來說,不論在多少國家做免疫橋接,都沒有辦法提供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力數據,就算拿到認證也不會是完整藥證,等到大流行過去,緊急授權(EUA)被取消,就無法繼續使用。高端疫苗公告,已獲得歐盟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正面回應,准以免疫橋接比對方式進行第三期試驗。高端董事會決議規畫多國多中心方式,預計目標收四千人以下,明年第一季完成試驗,儘快取得歐盟藥證。針對高端疫苗將以免疫橋接爭取歐盟藥證。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於立法院表示,整體方向跟我國做免疫橋接的方向一樣,規模、項目也趨於一致。高端疫苗得到歐盟EMA認證可能性相對高,「應該明年初有可能」。但蘇益仁認為,若高端和通過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且同樣使用次單位蛋白的疫苗進行免疫橋接比較,例如諾瓦瓦克斯,還有一些學理根據,但和使用腺病毒的AZ、mRNA等疫苗比較,沒有意義。昨天是校園開打BNT疫苗第二天,也是第八輪AZ疫苗施打截止日,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涵蓋率達百分之五十點一六,超過總人口一半,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五十七點九五劑。立陶宛宣布贈台廿三萬六千劑AZ疫苗,預計十月抵台。美國總統拜登廿二日舉行全球新冠疫情峰會,前副總統陳建仁線上表示,若國內疫苗供給充足,也願與國際分享疫苗。下周起,AZ、莫德納、BNT、高端等四種新冠疫苗同時施打,又遇上流感疫苗,五種疫苗齊發,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各部會謹慎因應,同場地、同時段,避免施打兩種以上疫苗。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打一劑BNT後先觀望! 成人「滿六周」可先打第二劑
國內開放12-17歲於校園接種BNT疫苗,第九輪、第十輪也開放成人可接種第一劑BNT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國內規畫成人於至少六周後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對於青少年族群則要看第一劑施打完後,心肌炎狀況評估是否要進行第二劑施打,但目前國內無論對成人或青少年,暫定有施打第二劑的規畫。有專家指出,國外已經第一劑BNT疫苗或其他疫苗的人,因不符合預約對象,兩劑施打的時間可能拉比較長,為避免隔太久失效,建議可以先在平台進行疫苗登記。對此,莊人祥指出,建議這一類民眾要將國外疫苗接種證明備齊,並至當地衛生所登記,國內的接種資料庫才會有相關接種名單,第二劑也會根據他先前施打的種類安排接種。至於未來第二劑是否有機會開放莫德納、BNT疫苗混打,也會根據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後,如果效果良好也會開放混打。莊人祥也表示,目前還有部分不在校、不在學的學生,未來會到意願平台進行預約接種,對於在國外打過一劑BNT者,未來想打第二劑也可於屆時一同施打,但前提仍需要醫師進行評估。另外輝瑞積極研發兒童接種的疫苗適用年齡已經下探6個月大,有學者建議全年齡接種是重點,莊人祥表示,其實不只BNT疫苗在往兒童疫苗方向做臨床試驗,莫徳納也有類似做法,目前也是可以打到12歲以上族群,但國內多以第二劑接種為主,已針對莫德納有購買3500萬劑是明年和後年的施打,BNT疫苗也在洽詢中。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爭取歐盟認證 陳時中:明年初有可能
國產高端疫苗宣布將以免疫橋接進行歐盟EMA三期臨床試驗,爭取歐盟認證。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於立法院接受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質詢時表示,不管是國際認證管理機構的聯盟或合作管理的聯盟,整體方向跟我國做免疫橋接的方向一樣,規模、項目也趨於一致。他也認為,高端疫苗得到歐盟EMA認證的可能性相對高,「應該明年初有可能」。王婉諭追問陳時中,高端疫苗是否有可能在明年初得到國際認證,並被認為是可施打的疫苗,接種後可進入其他國家?陳時中則回應,「我們期待有這樣的進展」。另對於我國第二劑疫苗施打間隔近12周,是因為疫苗量不足,還是有參考國際資料認證有效,陳時中說,加拿大建議可到16周,在各國疫苗取得EUA後,我國也有做相關研究,針對持續性、不良反應做觀察,間隔施打的時間是綜合疫苗數量、國際資料等進行考量。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將赴歐盟3期免疫橋接 專家:沒法提供保護力數據
在日前宣布至巴拉圭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後,高端疫苗昨天再公告,將以免疫橋接方式在歐盟進行臨床三期試驗,與歐盟已上市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較,以期盡速取得歐盟藥證。不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表示,這都不是正統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取得的頂多是EUA而非完整藥證。蘇益仁表示,以科學上來說不論在多少國家做免疫橋接,都沒有辦法提供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力數據,就算拿到認證也不會是完整藥證,等到大流行過去EUA被取消,就沒辦法繼續使用。他指出,如果高端疫苗和通過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且同樣使用次單位蛋白的疫苗進行免疫橋接比較,例如諾瓦瓦克斯(Novavax)還有一些學理根據,但和其他機轉如使用腺病毒的AZ疫苗、mRNA等疫苗比較,則沒有意義。而對於外界指出,當市面上已有核准的疫苗,若還使用安慰劑進行地前臨床試驗,有道德疑慮,因此可使用「免疫橋接」替代。蘇益仁則表示,若已有核准的疫苗,則第三期臨床試驗應該將安慰劑改為AZ或是其他疫苗,進行「不劣性比較」,而不是使用免疫橋接看抗體。但他也直指,若用其他疫苗取代安慰劑組,藥廠所需的成本較大,新疫苗的效果也要更好,因此試驗較難進行,也是許多藥廠卻步的原因。對於美國將於11月推出入境新政,蘇益仁也說,以科學角度來說高端疫苗要獲得認證並不樂觀。他說,連類似機轉的諾瓦瓦克斯目前都尚未取得美國藥證,台灣的高端疫苗也僅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加上其他國家完成二期的疫苗何其多,「除非有政治考量」,否則高端疫苗難列入名單中。至於高端將如何在歐盟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以及相關收案人數、試驗期程等,截至目前均未獲回應。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新冠疫苗 赴歐三期臨床試驗
高端疫苗昨(22)日公告,董事會決議執行新冠肺炎疫苗歐盟EMA三期臨床試驗。高端公告指出,公司經兩個多月來與歐盟藥政單位EMA進行科學諮詢後,已取得歐盟EMA正面回應,董事會昨日決議將依歐盟EMA科學諮詢建議之原則執行第三期人體試驗,以免疫橋接方式與歐盟已上市之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較,以期盡速取得歐盟藥證。高端公告強調,公司目前於巴拉圭執行之臨床試驗,為另一獨立之免疫橋椄第三期臨床試驗,其目的為取得當地臨床資料以進入中南美洲市場。高端疫苗自國內二期臨床試驗以「免疫橋接」方式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許可(EUA)後,公司繼續在海外爭取採「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但相關做法引發國內專家正反兩極化的評價。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宣布將以免疫橋接進行歐盟EMA三期臨床試驗 爭取歐盟認證
在日前宣布至巴拉圭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後,高端疫苗今天再公告,將以免疫橋接方式與歐盟已上市之新冠肺炎疫苗進行比較,以期盡速取得歐盟藥證。高端表示,經兩個多月來與歐盟藥政單位EMA進行科學諮詢後,已取得歐盟EMA正面回應,董事會決議,將依歐盟EMA科學諮詢建議之原則執行第三期人體試驗,並將持續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及臨床驗證,以取得國際認證,布局全球市場。高端也說,目前於巴拉圭執行之臨床試驗,則是另一獨立之免疫橋椄第三期臨床試驗,其目的為取得當地臨床資料以進入中南美洲市場。
-
2021-0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新冠兼流感 長庚大學證實正研發「二合一」疫苗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外國正在研發二合一疫苗,希望能夠同時預防新冠肺炎及流感,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今天也證實,正在研究如何將新冠肺炎及流感疫苗結合,希望用1年時間研發,讓追加劑疫苗可同時對抗新冠與流感。藥廠莫德納和Novavax日前宣布,正在研發二合一疫苗,作為新冠肺炎的追加針、同時具備流感疫苗的作用。施信如表示,目前學校也在著手研究新的疫苗,以同時對抗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至於疫苗要以減毒、噴劑還是mRNA等方式製作,都是研究的方向。施信如表示,研發二合一疫苗可能需耗時1年,問世後還要臨床試驗等過程,所以最快也要明年過後。施信如指出,新冠肺炎未來可能流感化,因此新一代疫苗希望能達到二合一效果。不過,施信如也指出,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非常不同,具體效力還是得看研究數據的結果,複合式疫苗效果好不好、副作用會不會太高,這些都仍有待科學來證明,現在的研究還在非常早期的設計跟驗證階段,儘管學界做研究的速度可能不如國外的疫苗廠快,但學界若研發出創新技術,未來也會跟產業界合作。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端疫苗可能獲得美方認可嗎?專家看法分歧
高端疫苗可能獲得美方認可嗎?國內專家看法不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難度相當高,美國不會拿國家安全開玩笑。」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高端是美國國衛院的授權疫苗,或許還有些希望。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說,「即便非第一時間取得認可,但早晚會有機會取得認證。」截至九月十七日,我國已有一二一點二萬人打過二劑AZ疫苗、卅六點六萬人打過二劑莫德納疫苗,如果美國只承認通過WHO認證的疫苗,這一百五十多萬人符合赴美資格;BNT疫苗開打之後,如到貨順暢,則符合資格人數將陸續增多。蘇益仁指出,美國先認證莫德納、BNT與嬌生等三款疫苗,接下來應會認可英國AZ疫苗,與中國的科興、國藥等疫苗,至於高端疫苗僅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到了國外,就必須面臨殘酷考驗,不過,高端屬於美國國衛院的授權疫苗,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還有些希望。黃立民表示,許多人認為高端疫苗系出美國,應有機會獲得美方認可,但美國連保護力超過九成的自家Novavax疫苗都嚴格以對,迄今尚未核准使用執照,怎可能通融高端,「不會拿國家安全來開玩笑。」北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高端疫苗是否獲國際認可,主要觀察重點為通過認證,值得關注的是因高端屬免疫橋接疫苗,未來若免疫橋接技術獲更多國家認可,就比較順利。黃玉成表示,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試驗,在哥倫比亞也即將展開相關臨床試驗,若有完整研究報告,取得國際認證的可能性又更高,「高端自己要多多努力」。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高端疫苗無法入境美國?想獲認證還差一步
美國白宮宣布十一月起境外旅客要入境美國須完整接種莫德納、BNT或嬌生疫苗等三款疫苗才能入境,他國疫苗或WHO認證疫苗是否有望列入獲准名單中,引起國人關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台灣疫苗推動協會黃玉成表示,目前包含歐盟在內已有多國認可免疫橋接疫苗,高端疫苗未來取得認證的可能性高,相對樂觀,表示「即便非第一時間取得認可,但早晚會有機會取得認證。」北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未來高端疫苗是否有機會得到國際認可,仍然要看高端是否有申請認證等規劃,且值得關注的是因高端屬免疫橋接疫苗,未來若免疫橋接技術獲更多國家認可,在國際認證及通行上也會是關注的重點。黃玉成認為,美方目前只列出美製的三款疫苗,未來是否會納入WHO認可的AZ疫苗、中國國藥等,端視美方政府的政策考量,但台灣本身非WHO會員國,高端疫苗是否取得WHO認可就不符資格,但包含歐盟、英國、加拿大、瑞士、澳洲、新加玻等國家,都認可免疫橋接技術的疫苗,高端也能根據他國規定進行申請。無論是高端疫苗獲WHO贊助,可至哥倫比亞進行臨床試驗,還是AIT處長也表示願協助台美雙方的疫苗認證,高端疫苗是否能得到國際認可都備受關注。他表示,「對於高端疫苗早晚會取得認證,相當樂觀,但未必第一時間就會得到認可。」強調高端也要自己「多努力」。其中原因之一,包含目前高端是按國內食藥署所制定的免疫橋接規範,由政府找來兩百位國人施打AZ後的免疫原性結果作對照組,用以取得EUA認證,並非全是高端自行進行的免疫橋接臨床實驗,因此在申請時,其免疫生成性未必能通過認可。黃玉成表示,目前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實驗,在哥倫比亞未來也有相關的臨床實驗,若能完整收集到數據後,取得國際認證的可能性又更高。
-
2021-09-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BNT擬申請5至11歲適應症 黃立民:先拿門票
輝瑞和BioNTech公司昨天表示,5至11歲的兒童接種其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計劃申請使用授權以儘快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為此年齡層兒童施打疫苗。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樂觀其成」,先拿到適應症的核准,未來在施打政策上就能有更彈性的應用。輝瑞和BNT表示,BNT疫苗在2/3期臨床試驗中,5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與之前16至25歲受試者所觀察到的結果相吻合,對這兩個年齡層的安全性則大致相當,因此將像美國FDA和其他監管機關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對此,國內有醫師在臉書分享,認為這麼小的兒童重症率極低,卻需要額外承受心肌炎的風險,「完全不需要接種疫苗」。不過,黃立民則表示,新冠肺炎最後會像流感一樣,走向全民接種的情況,因此年齡往下延伸是必然的。他說,就算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比較多輕症,但是感染後也會傳染給別人,造成疫情擴散,且大量感染後,終究還是會出現重症;而疫苗除了預防重症,也能降低感染機率。黃立民進一步表示,站在一般疾病的立場,能預防最好,加上這年齡層的心肌炎發生機率和承受的風險,也還沒有更多的數據支持。若能先核准此年齡層適應症,等於是「先拿到一張門票」,等未來有更多兒童感染新冠肺炎以及打疫苗後承受心肌炎風險的數據,就能再行評估是否開放公費施打,不用擔心沒有疫苗可用。
-
2021-09-20 名人.精華區
楊志新/給付癌症次世代定序 加速醫療產業升級
健保署年初邀請癌症專家舉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專家會議」,討論攸關癌症診療的新一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模式。癌症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模式,關鍵時機進行NGS檢測,有助醫師幫助癌友規畫治療計畫,在全球癌症新藥的研究版圖上,也能避免台灣的競爭力流失危機。過去癌症治療不外乎放療、手術、化療,乳癌和攝護腺癌還可使用荷爾蒙治療。西元二千年起,癌細胞強勢生長的特性被破解,有的善於利用能源,有的促進血管新生,有的逃避免疫攻擊,醫界於是發展出各種標靶療法,攻擊癌細胞特有的生長能力,達到療效。確定基因突變 更能精準治肺癌最早的成功案例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淋巴癌抗體治療,再來就是肺癌。在台灣參與及主導的大型臨床試驗一再證實,東亞不抽菸肺腺癌病人中,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標靶藥物治療,抗癌效果明顯優於化療。肺癌是精準醫療最好的例子,過去百年來,肺癌在顯微鏡下被認為是同一個疾病,但從基因來看,有EGFR突變病人使用的標靶藥物,與ALK基因突變的病人完全不同,肺癌已知的關鍵基因突變已有十來種,確定癌細胞分子主要基因的突變再開始治療,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是癌症生物學上觀念的重大突破。不過,同一基因突變在不同癌症,扮演角色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同一個KRas基因突變點發生在肺癌,控制了整個細胞的生長,但在大腸癌卻可能只是輔助角色,所以使用同樣的標靶藥物,效果卻不同。找出不同癌症的關鍵基因突變,才能找到治療方法,但基因檢驗昂貴,什麼癌該找哪些基因,用什麼方法最符合成本效益,是接下來的難題。次世代基因分析 快速對症下藥如果一次驗一個基因,檢體組織很快就不夠,而每次大約一萬元,找十個基因就要十萬元,相當不敷成本。更不用說病人需要趕快治療,而不是一直在等檢驗結果。所以,一次檢驗多個重要基因的次世代基因分析相當重要。以前基因檢驗不普遍,為了找到病人參與臨床試驗,由藥廠負責檢驗。現在藥廠認為這是醫療體系應提供的資訊,試驗單位必須自己找出適合的病人。而臨床試驗缺乏納入條件的資訊,就不容易找到適合的病人了,藥廠於是相對不願意來台新藥試驗,國人得到免費新藥的機會就變少了。目前接受NGS檢測得自費十幾萬元,對很多患者來說是很大的負擔,更何況接受基因檢查,也未必就有標靶藥物可用,這讓許多患者不敢花錢,最後能付錢檢測的多是較無經濟壓力的人,他們成為最有機會使用實驗新藥的一群;經濟弱勢患者往往無法負擔基因檢測,參加試驗的機會更少了,造成另一種社會不公平。需NGS檢測之癌症 健保應補助國內基因檢測普及率低於日、韓,NGS在日、韓有健保給付,但民眾必須部分負擔30%至50%。針對一定要用到基因檢測的癌症,例如肺癌,健保應編列預算補助經濟困難者,也可考慮透過部分負擔設計,讓更多人有機會檢測,進而獲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檢查和治療。
-
2021-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FDA駁全美接種第3劑如何影響台灣?蘇益仁分析3啟示
美國食藥署專家小組於9月17日駁回輝瑞BNT新冠疫苗「全美接種第三劑」的申請,僅同意65歲以上和高風險群接種,外界預期這將牽動全球疫苗供需及接種策略。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分析這項決策,台灣可以從三個角度看。首先是新冠疫苗兩劑接種率超過一定門檻之後,每年接種策略會趨近流感疫苗;再者是各國擬定追加劑的策略,都會思考兼顧國家資源和必要性;最後,是國產疫苗的發展將持續面臨困境。蘇益仁表示,針對新興傳染病,都要先打完兩劑,再來討論是不是要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打在誰的身上。人們每年都會受到流感威脅,每人平均五到六年就會感染一次,所以大眾體內都有抗體。過去留下的抗體與後來的流感病毒變異株雖不完全符合,但也有大約三、四成保護力,所以要針對高危險族群去每年接種追加劑,這就是目前流感疫苗接種策略的邏輯。「美國專家這次的建議,與我們(台灣)現在看待流感的思維是一樣的」,蘇益仁說,美國絕對有能力滿足全美人口打第三劑,美國專家應是思考到目前全球疫苗資源仍不足,因此做出兼顧「必要性」的決定。以美國的國力和財力,往年流感疫苗數量都以全人口百分百接種的劑量去規劃,但因為有大約三成美國人不打疫苗,所以每年頂多打到七成。在其他資源不如美國的國家,如台灣,公費流感疫苗就規劃只給高危險群。蘇益仁表示,美國現在處理的「追加劑」策略,就是台灣明年會遇到的問題,即以流感疫苗的規劃邏輯,去思考新冠肺炎疫苗追加劑的對象和時程;不過,前提是台灣必須在明年2月讓兩劑覆蓋率達到八成,才有資格討論這些問題。蘇益仁分析,包括莫德納、輝瑞、嬌生等大廠,2022年總廠產量可能有200億劑這麼多,是否真能賣得完?就要看市場的需求。以色列、美國、新加坡、韓國等越來越多國家二劑接種率超過八成,疫苗需求會下降,價格會重新調整,接種策略也會開始接近「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哪些人打,這些問題都會浮現,各大藥廠都要繼續遊說政府、增加市場。全球疫苗市場持續變化,台灣國產疫苗怎麼辦?蘇益仁說,「這也是國產疫苗遇到的困境」,因為明年、後年的疫苗,各國今年都訂好了,台灣國產疫苗可能在明年6月才能做完第三期臨床試驗,「到時候要賣給誰?」台灣要挺國產疫苗,疫苗採購也必須遵守WTO法規,一定要公開招標,不能獨厚國產,未來台灣的新冠疫苗可能也會像流感疫苗一樣,依據廠牌不同,而有公費、自費之分。
-
2021-09-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叉貓檢驗惹議 周三將討論自費驗抗體指引
打新冠疫苗後,到底能不能自費做抗體檢測?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周三(廿二日)將舉行應變會議,針對抗體檢驗後續討論相關指引,讓民眾、醫療院所有所依循。專家呼籲中央建立檢驗抗體標準,並以抗體數值為基礎,未來做追加第三劑考量依據。陳時中表示,民眾自己檢驗抗體,很難當作施打第三劑疫苗的參考,指揮中心已和專家討論抗體監測與實驗計畫,作為第三劑施打的考量依據,周三會與醫療應變組開會,擬訂定抗體檢驗相關指引。陳時中說,訂定檢驗抗體指引,是讓民眾及醫療院所有所依循,也提醒民眾注意,檢驗陽性可能是因接種疫苗,也可能是染疫後呈現陽性,須經專業解讀。網紅「四叉貓」自費於禾馨診所驗疫苗抗體,禾馨診所可能因未經衛生局同意核准而遭開罰。陳時中說,只要是合格的檢測,指揮中心都不會反對,但執行面回歸地方衛生局,目前公費檢驗抗體僅開放十二家醫療院所可執行。國產高端疫苗尚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即使總統蔡英文帶頭施打,至今保護力仍未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表示,並未開放一般民眾自費檢驗,醫療院所要申請檢驗費用,需經衛生局核可。
-
2021-09-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莫德納+高端?AZ+BNT?正確混打疫苗需靠科學證據
為了行銷全民畏懼的高端疫苗,政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提醒指揮中心,這是科學的研究計畫,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在欠缺合理實驗與驗證有效混打結果前,怎可妄下全球先進國家都不敢做的決定⋯莫德納混打高端?!這錯誤正如同「高端解盲前」不能宣佈「購買高端疫苗」一樣~須知「政治不能凌駕科學!」所有新冠疫苗都是「同標的⋯針對棘蛋白」製造,在學理上評估混打是可行,這只是一種推測,而這樣的推測尚須嚴謹的科學實際測試,以及實際臨床實證evidence base,才能對外公開。敢問政府:您的科學證據在哪?您的研究背書目的在哪?中央政府難道只剩下一張江湖術士的嘴嗎?新冠疫苗接種過程,一定要經過兩次注射。研究數據顯示,BNT、莫德納的mRNA疫苗施打第一劑後抗體掉得快,所以間隔施打第二劑的時間大都落在4週,最多6週;而施打AZ的腺病毒載體的疫苗,它抗體掉得速度較慢,第二劑施打時機是8至12週後;至於高端疫苗接種後,抗體掉的速度更快,因此它最需要接種第二劑,甚至第三劑!所以,科學家與醫界專家才會不斷強調:為何高端沒有完成科學的三期臨床試驗?!回到是否接種「第三劑疫苗」的問題,面對傳播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歐美等先進國家都已採取接種第三劑的政策,這也是未來全球的趨勢,當然,臺灣一大堆人連第二劑,甚至第二劑都還沒打,也只能祈求老天爺保佑!但第二劑到第三劑施打應間隔的時間多久呢?目前科學實證還不完整,需要時間驗證,目前大多研究數據均建議半年左右施打第三劑疫苗較為妥適,且第三劑疫苗還需要更多醫學實證!正確混打疫苗指的是讓國人儘快施打有效的二劑疫苗(特別針對老年人口),目前先退場第一劑疫苗施打對象是年輕族群,因為年輕人施打疫苗的副作用可能大於自然感染,而中老年人沒有完成兩劑接種得病,容易重症致死,所以長者需要提前完成兩劑施打,才能保命。以官方釋出的訊息顯示,AZ及BNT到貨量尚可,有鑑於權威的科學驗證以及多數專家(包括ACIP委員)均建議必須正確混打AZ+BNT,筆者建請時中部長務必要照顧可憐的基層百姓,中老年的生命需靠有科學驗證的混打AZ+BNT來保護,切莫反其道、偏好護航高端的試驗,放任臺灣高死亡率持續殘害國人!
-
2021-09-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75歲莫德納2劑明起接種 蔡炳坤:北市5萬多人僅配4萬劑
新一批108萬劑的莫德納疫苗,最快明天深夜運抵台灣。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赴議會施政報告,北市議員陳重文詢問台北市目前多少莫德納孤兒?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目前台北市還有44萬多人還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蔡炳坤也證實,中央今已通知配發北市,先前庫存的4萬劑莫德納疫苗,北市75歲以上、間隔滿十周等打第二劑莫德納的長者有5萬多人,將先給設籍北市的3萬7千多名長者造冊施打。對於莫德納孤兒多?柯文哲說,中央的疫苗政策亂七八糟,沒有規畫,就是人家送多少就打多少。陳重文問柯文哲,民眾打完第一劑莫德納後,多久該打第二劑?柯說,依照莫德納的仿單是說隔四周,議員問,陳時中防疫記者會卻說16周?會不會太晚?會不會沒效?柯說,「因為他沒有疫苗,也沒有辦法。」柯文哲說,隔到十周有沒有效?他其實也不曉得,因一般要做臨床試驗才知道,隔多久保護力才會最好。還是要看研究,拖到十周,他也不曉得。議員問,中央這樣的政策是否草菅人命?柯說,「這個叫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沒有疫苗,也沒有辦法」,柯說,「我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台灣買不到疫苗。」蔡炳坤表示,台北市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的65歲長者有26萬5千多人,打莫德納第一劑的總數則有52萬多人,已有8萬3千多人接種到第二劑,預計還有44萬4千695人,還沒有打第二劑莫德納。被問到還這麼多莫德納孤兒怎辦?柯傻笑「這疫苗也不在我手上,我也沒有辦法。」陳重文也說,現在許多地方的年長著,都在罵柯文哲怎麼沒有第二劑莫達納疫苗,議員說,長者罵柯文哲是不是罵錯人,應該罵陳時中,柯文哲急忙回說,「跟我無關。」蔡炳坤表示,即將抵台的108萬劑疫苗,中央還沒有規畫配發,不過中央會先將30萬庫存先發給地方,預計將先釋放29萬1千多劑,北市府被通知可以先拿到4萬劑。由於北市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的長者包括設籍、未設籍約5萬多人,但中央只給4萬,北市會先針對設籍北市,約3萬7千多名長者造冊施打,會透過手機通知。議員也問柯文哲,6月26日曾有新聞說,莫德納疫苗有274萬劑來,但分配到各縣市卻僅有153萬多劑,中央扣120萬劑不發?蔡炳坤說,他們沒有全部發,有一些留在手上。柯文哲說,疫苗政策亂七八糟,沒規畫,人家送多少,就打多少。 至於北市府配發下來的疫苗,現在全部都公布在衛生局網站,公開透明,每天都有紀錄。
-
2021-09-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被批推混打「促銷高端」 陳時中:批評不合理
國內開始進行混打高端等臨床實驗,遭質疑為第二劑疫苗解套。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在臉書批評,要部長死這條心,三百萬莫德納鐵粉不會接受高端,不要想推銷高端疫苗。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批評不合理,要更理性一點會更好。」強調國內的混打實驗,並非是指揮中心要求,而是民間基於科學證據的自主性探索與研究,後續會提供數據了解,並尊重大家選擇。至於台大醫院進行「莫德納混打高端」等實驗,目前已經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通過,要送指揮中心審查,另外也需要莫德納公司批准。陳時中指出,有使用莫德納作為研究工作者,都需要總公司同意和核准,指揮中心僅負責做接洽窗口。但國人對於高端尚未取得第三期臨床試驗,就即將開放混打有疑慮。他指出,高端沒有進行三期有通過EUA審查,安全性不會有問題,做第三期是確定施打效果,但在安全上已得到專家統計認可,混打實驗也是大家所希望,未來將以研究方式謹慎進行,也會思考對於將來疫苗的使用更有彈性。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明日起開放75歲以上長者 打第二劑莫德納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在行政院會中證實,明將有政府自行採購的108萬劑莫德納和64萬劑的AZ疫苗抵達台灣。指揮中心表示,9月17日起開放7月9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且間隔滿10周以上的之75歲以上長者,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並依各縣市政府造冊通知施打。陳時中表示,自購的AZ疫苗64萬劑多,明天下午抵達,這是第九批,共437萬劑到貨,效期到2022年1月31日。第七批莫德納疫苗108萬劑,預計明天晚上到貨,總共258萬劑到貨,效期約到11月中,「等確定再跟大家報告」。陳時中表示,今年7月9日前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75歲以上,即1946年12月31日前出生長者,將陸續自9月17日起間隔滿10周,人數預估約29萬1000人,指揮中心將於9月17日配送所需疫苗,由地方政府衛生局視現有疫苗庫存及後續供應之疫苗規劃接種作業,並指定合約醫院或接種點提供接種服務。後續將視疫苗到貨情形,依年齡層逐續向下開放民眾接種第二劑疫苗。指揮中心呼籲,依國外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監測資料顯示,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後,不良反應發生機率及嚴重度較第一劑高,民眾於完成接種後,建議於接種處或附近至少留觀15分鐘,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建議留觀至少30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接種mRNA 疫苗後如出現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不過陳時中表示,9月17日不適用明天到貨的108萬劑莫德納疫苗,目前剩餘量加上庫存量約30萬劑,先提供75歲以上長者接種。108萬劑明天抵台後等檢驗封緘完,則繼續往下開放給其他民眾第二劑接種。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否認「混打高端」為二劑解套 李秉穎:可望降低心肌炎風險
國內醫學中心針對高端疫苗進行混打實驗收案,其中臺大醫院將混打「莫德納、高端」,長庚醫院則混打「AZ+高端」等實驗,被外界質疑是為第二劑疫苗缺貨解套。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澄清,「不是因為現在打不到二劑疫苗,才要做高端混打。」他強調,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未必是等不到AZ或莫德納。而是只要是作為授權疫苗,本來就會進行不同組合的混打研究。李秉穎今日上午接受周玉蔻《新聞放鞭炮》訪問指出,目前國外研究有「AZ+BNT」、「AZ+莫德納」及BNT混打研究,但是高端疫苗僅在台灣才有,後續也要透過免疫橋接方式與打二劑AZ或二劑高端者相比效果如何,如果各組至少收案一百人,包含抽血、抗體檢測,至少要三個月。他直指,不管BNT、莫德納或高端疫苗,都是讓S蛋白活性穩定,混打在理論上可行,後續也要進行實際驗證,甚至莫德納和高端更是同樣身為同一實驗室技轉,來自「同一個爸爸」的雙胞胎兄弟,可行性高。用安全性作為考量,若「莫德納+高端」、「莫德納+BNT」這兩項混打數據其抗體效果差不多,會傾向選擇「莫德納+高端」,避免在mRNA疫苗施打上有心肌炎疑慮,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反應。而外界指稱「混打高端」是為了因應找不到二劑而解套,他認為,並非是因當前找不到第二劑疫苗,才下此決定進行混打,好比當初國內進行AZ混打莫德納實驗,也並非等不到疫苗抵台,而是只要作為研究單位,針對國內各項已授權疫苗進行混打實驗,往後一旦疫苗缺貨,才能彼此補缺口。「世界疫苗物資就是缺貨,未來貨源不足,當然會希望國產疫苗能銜接,否則仰賴國外疫苗就只能受制國外。」至於未來高端獲WHO組織支援,要在哥倫比亞接受為期15個月的臨床試驗。 他表示,「國內很少贊助疫苗廠進行實驗,但WHO的贊助,對台灣而言是很好的事情。」新冠疫苗是全世界的事情,所以不會排除於台灣以外的疫苗。不只如此,因同一時間其他DNA疫苗也會在哥倫比亞進行三期,等同於是在跟國外疫苗競賽,應該要幫高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