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老人
共找到
2504
筆 文章
-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11猝死 王明鉅分析死亡風險籲關鍵48小時要看著
各縣市開放長者施打疫苗,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累計最新已11死,不少民眾擔憂,該不該讓家中長輩打疫苗。台大醫院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也在臉書表示驚訝,「天啊,這是真的嗎?」疫苗開打2天,6月15日接種AZ疫苗的人數是14萬3742人,這兩天裡面竟然就有11名施打了疫苗的長者往生。看到這許多八旬以上的長者,為了保護自己而去打疫苗,但卻有了這樣的結果。「我不知道別人的看法如何,但我承認我真的被嚇到了」。王明鉅表示,這些案例到底和疫苗是否相關,必須進一步的調查。也許這一切純粹只是機率,純屬巧合。也許這些案例和接種疫苗者身體就有多重慢性病相關。也許調查之後的結果,每一個死亡案例都和疫苗無關。「但我們在明確地知道結論之前,我們真的不要也無須採取任何小心一點、更謹慎一點的措施,就這樣一路把剩下的數十萬劑AZ疫苗全部打光嗎?我不敢想太多,只能希望在我們醫院打的老人家都平安」。他並分析風險,他說,全國80歲以上的長者到5月底的人口數有86萬1160人。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到今天為止的數據有148人死於Covid-19。假設他們全部都沒打疫苗,在這個80歲以上的年齡層,由於感染Covid-19造成的死亡率是0.0172%。王明鉅表示,截至6月16日下午1時30分,根據疾管署的疫苗日報統計,全國75歲以上打過疫苗的人數是9萬7543人,到昨天傍晚為止其中死亡者年齡超過80歲的有9人。就算把9萬7543人全部都當作年齡超過80歲以上。這些超過80歲打疫苗9萬7543人中有9人死亡。死亡率是0.0092%。王明鉅說,就算把這些打了疫苗的人數因為時間差所以再加倍,因此在施打疫苗80歲以上如果有近20萬位長者中,死亡率是0.0046%。從以上的這些數字來看,80歲以上的長者,不打疫苗得到新冠肺炎的死亡率0.0172%。對比起來,打疫苗的死亡率從0.0046%到0.0092%。他說,對80歲以上的老人家來說,打疫苗的死亡風險,比起沒打疫苗感染Covid 19的死亡風險算不算高?對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來說,打疫苗算不算是一種特殊的風險?而且沒打疫苗染疫的死亡率可是這一個多月以來加總的結果,而打疫苗的死亡率,卻是開打疫苗才36小時內的結果。這樣的風險算不算高?這個就得由大家自己判斷了。網友留言發問「很掙扎,到底要不要鼓勵長輩現在去注射疫苗?」,王明鉅說,真的很掙扎,也許還是去打,但打完之後的48小時內一定要好好的陪在身邊密切看著。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2021-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高全因老年人?王任賢批陳建仁「專長是誤導」
台灣社區感染疫情爆發,造成全台破萬人確診、四百多例死亡,致死率百分之三點八,高於全球百分之二點一。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認為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原因,是因為多是中、老年人染疫,且五十歲以上確診比例高。專家認為,直接解釋死因是年長原因不夠精準,真正原因是「確診母數不正確」,先前台灣不願普篩,「就是他說偽陰、偽陽性,讓大家不敢篩」。台灣四月二十日出現英國變種病毒株確診病例後,陳建仁說,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聚集、獅子會員聚集、宜蘭遊樂園聚集,到萬華茶藝館聚集,確診數不斷飆升。此發病日流行曲線看,從最早美洲確診五六百人,至今每週一二百人,是全民共同防疫成果,持續作為就可將確診病例數降至百人以下。陳建仁說,四月十九日前,致死率百分之一,確診病例多是境外移入青、壯年人,在新一波流行中,多是本土感染的中、老年人,五十歲以上確診病例百分之五十五,高出全球致死率,要比較不同國家致死率,需比較年齡別或年齡標準化致死率,才能排除不同國家確診病例之年齡分佈影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並不能以染疫都是中老年人,來解釋為何致死率高,「所有國家都是老年人染疫必較多,我相信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都一樣,但台灣數字呈現這麼高,是因為篩檢量不夠,導致母數不夠大」,他舉例愛滋病剛盛行時,所有染疫者必死,現在卻能與人類共存,「原因就是篩檢試劑出來,廣泛篩檢治療,如今才變成輕症」。此外,致死率是顯示一個國家的醫療質量指標,王任賢表示,台灣致死率這麼高,一定引發國際討論,所以陳建仁趕緊寫臉書,「歸咎源頭就在他身上,之前說篩檢會偽陰、偽陽,所以大家不篩檢」,批評陳建仁「公衛專家專門算數,他這方式算出來不好看,就換個方式算,誤導就是專長」。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認為,前副總統用時間點區分看年輕、長者致死率差異,或許想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安定人心。他認為,現在講致死率太早,不能說只感染老人,是因長者症狀較嚴重,起初醫院量能緊繃,輕症、無症狀的年輕人尚未篩檢等因素。隨著擴大篩檢站,分母慢慢回歸矯正,預期未來兩週出現轉折點,穩定後才能反映台灣真實醫療水準。李建璋表示,除了年紀與漏診因素,各國分析若要改善死亡率、致死率,避免讓少數醫院過度擁擠,否則治療效果會越差,美國過去也曾出現此情況,經過調整後,加上醫療標準化,不僅改善醫療品質,死亡率也下降。他表示,新北有些醫院採輕重分流,一些負責輕症、一些負責重症,醫療量能仍可能過度負擔,他認為在重度級醫院間、都有一定治療水平下,醫院平均分配病人,是比較好的作為。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2例打完AZ返家死亡 通報再增80歲翁接種隔日喪命
疫苗大規模接種開打第二日,昨日台中市傳出2起老人接種AZ疫苗後死亡,其中一例90歲蔡姓婦人昨晚10時不治,另一例為94歲林姓老翁今早被家人發現無生命跡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台中2例案件發生不久尚未通報,但目前有一例個案通報不良反應事件,為一名80歲男性於接種後第二日死亡,本身患有慢性病史,若有詳細資訊會在發布。莊人祥指出,該名已知的疫苗接種後疑似不良反應的個案,是一名80幾歲男性,本身有糖尿尿病高血壓冠心症,於今年1月曾因心肌梗塞住院,可自行走路。昨日他自行去社區關懷站接種疫苗,6月14日下午接種,直到隔日15日下午,發現個案無呼吸心跳。他表示,目前家屬有通知衛生所行政相驗,目前已經轉通知地檢署會進行司法相驗,預定今天法醫會到家司法相驗,若有告知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另外對於台中傳出2例接種AZ後死亡案件尚未獲通報,如果接到會盡快報告。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90歲老婦人打疫苗猝死 家屬悲:無三高怎會如此?
台中市發生2名老人家昨打完新冠肺炎AZ疫苗後先後猝死,住南屯區的90歲婦人,家屬向區長表示,他的母親平時身體不錯,甚至沒有三高等慢性病,打了疫苗卻發生這種事「也許是運氣比較不好!」家人希望外界暫時不要打擾,靜等衛生單位查明死因。老人戶籍在南區,但與兒子住南屯區,南區區長陳佩玉稍早前往慰問時,家屬不解,老人家甚至沒有三高及慢性病,不料打了疫苗卻發生憾事。老人昨應是上午10點打完疫苗,晚間8點57分出現狀況,家人打119求救,送醫晚上10點07分不治。家屬指出,老人家昨晚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症狀,緊急送醫後,晚上10點院方宣告不治。死者沒有慢性病史,衛生局還須釐清死因。里長游月珠則表示,老人患阿茲海默症,可能不舒服也說不太清楚,發燒即送醫仍不治,讓家人悲痛。台中市消防局昨晚8點57分就接到南屯民眾電話求救,指90歲母親昨到崇倫國中接種AZ疫苗後,回家出現意識模糊、發燒,消防局派遣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患者已經OHCA,經AED電擊急救,一度恢復生命跡象,轉送往大慶中山醫院繼續急救,但昨晚8點0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企業定期篩檢重點何在? 國外經驗:醫療、運輸、食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正式宣布社區廣篩三策略,包括社區篩檢站、企業快篩、居家快篩,並宣布宣布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幫助居家自採及企業快篩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第一線進行快速完成PCR檢驗。不過,指揮中心並未說明上述三大策略適用的時機和對象。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今表示,警戒降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公衛學者古玫生則以英國及加拿大為例,指出企業快篩有透過政府或第三方等多種模式,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都有大規模定期篩檢。古玫生表示,英國自營組織有訂定機構職場檢測守則,自營機構雇主要求無症狀員工每周至少兩次快篩,在家自行操作用,半小時內有結果,陽性者需自我隔離。不過也發現懷民眾操作快篩的準確性低於醫護人員或實驗室科學家,差異達兩成。英國的企業檢測有三個選項。古玫生表示,首先是跟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合作的,雇主自行設置現場篩檢程序,上網註冊、登記、追蹤,即可得到免費的檢測試劑。第二種選項是與第三方提供廠商合作,雇主與私營機構合作訂定檢測守則,如果通過合格認證,可從政府取得免費檢測試劑。第三種是社區篩檢,如果公司規模小於50人,就透過地方當局的檢測站進行檢測。至於加拿大所使用的兩種試劑(Sona和Binax),都是15分鐘內有結果,都宣稱敏感度及特異度有九成。加拿大的雇主要求員工每周至少篩兩次,由政府提供試劑。200人以上的公司、有比較多密切接觸者的公司,都可以從政府得到免費快速檢測,企業也可以自行上網登記,與第三方合作設置篩檢程序。古玫生表示,國外已有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主要結構分為三部分,值得參考。第一部分為體溫檢測和篩檢,員工進入公司前都要量體溫,體溫檢測站間隔兩公尺,體溫超過38度就要自我隔離並檢測。除非2次PCR陰性(中間間隔一天)或連續十天沒有相關症狀,才能回去上班。第二部分是填寫問卷,回報兩週內是否有相關症狀。第三部分則是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產業,或是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工作,屬於高危險族群,實施大規模定期監測。無論有無症狀,高危險群都要持續每周兩次PCR並搭配血清抗體檢測,如果持續陰性且無症狀,就可以上班。PCR陽性者要等症狀發生七天後,或無症狀三天後,加上PCR陰性,才能恢復上班。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兩周後降至2級?陳秀熙:前提是長者1周內全面接種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已滿月,全國三級警戒本周六就要滿月,庶民經濟一片慘澹,許多人都在期待疫情受控後可以開始降級,促進復甦。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指出,警戒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醫護人員接種達七成、口罩及社交距離落實九成,已經達成,但老人全面接種及四大篩檢政策,還要加油。若未來一周能達成四項前提,可望在兩周後降級。陳秀熙今分析,台灣已將近連續14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陳秀熙表示,如果未來一周可完成所有長照機構和家戶長者的疫苗接種,同時推動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秀熙表示,台灣5月15日到6月15日的本土疫情,致死率達到3.7%是因為有高齡、到院前死亡、猝死等因素,醫療能量調整效率後,高致死率會慢慢改善,這一兩周應能逐漸降低,落實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NPI)加上檢測,6月12日至15日落實度已達92%,Rt值降到0.46。「NPI、檢測、疫苗三者之間,要在疫情中間找到平衡點」,陳秀熙強調,如此可讓防疫措施可以逐漸適應出不影響庶民經濟的模式。陳秀熙表示,6月1日至13日,近這兩周連續維持Rt值小於一,台灣各縣市Rt值在6月13日至15日都降到安全範圍、NPI落實度也高,顯示雖然還有小型群聚感染,但疫情已經控制下來,可望在NPI措施的逐漸轉化下復甦經濟。至於疫苗,醫護打疫苗是關鍵措施之一。陳秀熙表示,根據模擬,醫護施打率達70%,可降低一半的感染和死亡,如果打到九成,醫護接觸者的感染和死亡可減少六成。陳秀熙指出,一周內警戒要降到二級,有四個前提,其中兩個已經達到了,但還有兩個還要繼續努力。以達成的第一個前提是,台灣醫護人員疫苗施打率已經超過七成,可降低醫院感染率及家戶感染可能產生的超級傳播者。第二個以達成的前提是,口罩加上社交距離落實度維持九成以上,相較於國外經驗,台灣民眾對於戴口罩的配合度特別好,降低小群聚的效果也很顯著。還沒達到的兩項,首先是長期照護相關機構及家戶老人要全面接種疫苗,以及推動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家戶這四大篩檢政策。陳秀熙表示,英國株的特性就是隱性傳播、持續造成小群聚,如果能透過篩檢策略快速找出小群聚,可降低社區流行再發生的危險。陳秀熙表示,疫苗施打再怎麼快也需要一兩周,所以三級降到二級的中間,需要一個2.5級的緩衝,也是讓當防疫措施逐漸放鬆時,有至少一到兩周的觀察期,可以確定相關措施是否仍能維持不爆發小群聚。根據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各國經驗,搭配公衛措施,疫苗施打率也要達到兩成至五成,疫情才能真正明顯持續受控。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2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 衛生局:協助受害救濟
台中市昨起85歲以上老人優先接種日本AZ疫苗,驚傳2名老人在接種第一劑AZ疫苗後死亡案件。台中市衛生局說明,為釐清死亡原因與疫苗相關性,衛生局將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協助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如確定因預防接種致死,最高將給付600萬元救濟金。台中市消防局說,昨晚受理南屯區一名90歲老婦人緊急救護案,民眾報案表示老婦人昨天至崇倫國中施打AZ疫苗後,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經消防局派遣中港消防分隊救護車前往救護,到場後回報患者沒有呼吸心跳,經AED電擊一次後送往大慶中山醫院急救,老婦人在昨晚10時7分在大慶中山醫院宣告不治。台中市消防局在今天清晨7時8分獲報,西區一名年94歲老翁昨天到忠信國小施打AZ疫苗第一劑後,今天早上發現已無生命跡象,消防隊獲報到場後,發現老翁已明顯死亡,家屬拒絕送醫後,救護人員依規定通知警方報請檢察官相驗,釐清死因。台中市衛生局說,南屯區90歲阿嬤有阿茲海默症病史,近年都在醫學中心就診追蹤,近三個月先後因泌尿道感染及胸椎骨折就醫住院,昨天上午接種AZ疫苗後,出現發燒、口渴,補充水分後失去意識,晚間送急診,抽血檢驗初步顯示心肌有極度缺氧的狀況,搶救無效。個案有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為陰性,急診醫師已向陪同就醫的家人說明;西區94歲阿公有阿茲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昨天上午接種返家,今早家人發現已無生命跡象。
-
2021-06-16 名人.黃軒
高危險族群是你?醫揭患新冠易重症的慢性病排行
COVID-19潛在疾病的排行榜我們都已經知道,慢性疾病是嚴重COVID-19的助燃器,也是COVID-19死亡推助器。A.得COVID-19後「重症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果和完全沒有慢性疾病患者比較,最容易「發生重病」的排名是:1.心臟病,【4.18倍】風險(95%信賴區間,2.87-6.09)2.慢性肺病,【3.83倍】風險(95%信賴區間,2.15-6.80)3.高血壓,【2.84倍】風險(95%信賴區間,2.22-3.63)4.糖尿病,【2.61倍】風險(95%信賴區間,1.93-3.52)B.得COVID-19後「易死亡」的慢性疾病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發現,那些已經死亡者,達【96%】都至少有一種慢性疾病。美國分折自己國家的COVID19 病人中:1.有【26.7%】至少有一種潛慢性疾病。2.【12%】的COVID-19病人,有二種的慢性疾病。美國研究也發現,他們的資料已經不是65歲以上老人為主要族群,53.4%染疫者都是在【18-59歲】潛在疾病者。a.中國研究「易死亡」的慢性疾病排名:1.心臟病(13.2%)2.糖尿病(9.2%)3.高血壓(8.4%)4.慢性肺病(8.0%)5.癌症(7.6%)b.美國硏究「死亡者」的慢性疾病排名:1.高血壓(50%)2.糖尿病(35%)3.心臟病(31%)4.失智症(27%)5.腎臟病(18%)C.為什麼潛在疾病(慢性疾病)被列為高危險?所謂慢性病是指有心血管疾病,有肺臟疾病,有慢性腎臟疾病,或有免疫疾病及癌症等,這些都屬於慢性病,這些人在身體的構造上已經有問題,當面對COVID-19【感染發炎】的時候,身體的調適能力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的快,容易有併發症的狀況發生。D.平常要好好控制慢性疾病 原本潛在疾病,平常就是要控制穏定才能避免風險。平常控制好,你的血糖、血壓……你的風險才能降低。「好的健康起始於『平常』,否則面對就是『無常』。」資料來源: 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of Chronic Conditions Affecting Risk for Complications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United StatesWe estimated that 45.4% of US adult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complications from coronavirus disease becaus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es, respiratory disease, hypertension, or cancer. Rates increased by age, from 19.8% for persons 18-29 years of age to 80.7% for persons >80 years of age,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among COVID-19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ha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ince December 2019.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a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Ovid MEDLINE, EMBASE, CDC, and NIH databases to April 25, 2020.※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地爆施打疫苗亂象…排隊接種 累死長者
端午連假結束首日,全國同步施打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AZ疫苗,北市採網路預約制,出現不少混亂,桃園有老翁排隊等候施打疫苗時身體不適送醫不治。死亡病例降到個位數國內昨天新增本土確診案例一三二例,連續三日確診數降到兩百例以下,死亡八例也是廿天來首度跌至個位數;疫情趨緩,防疫警戒是否降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隨時變化,不排除任何可能。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五月十一日至今,確診個案一萬一千七百廿二人,包含境外移入個案,已有六一八八人解除隔離,比率超過五成。從疾病採檢或發病日來看,緩坡下降,朝好的方向走,但不能放鬆,要持續注意。陳時中表示,各縣市廣設疫苗接種站,估計速度快一點,因此決定提早於十七日起發送第二批疫苗,除依各縣市七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發送,也考量疫情風險程度,北市、新北等高風險縣市增配一成,桃園、台中、基隆、苗栗及彰化等中高風險縣市增配百分之五,預計配送卅八萬五八○○劑,連同台東、屏東及外島撥補的九千劑,總計有卅九萬四八○○劑。柯被嗆別讓老人罰站昨天疫苗大規模施打首日,許多縣市出現大排長龍等狀況;台北市許多長輩在烈日下拄著枴杖、坐著輪椅排隊等候進場打疫苗,抱怨聲不斷,台北市長柯文哲還被家屬嗆「市長,不要讓老人家在外面罰站。」高雄市長陳其邁巡視施打時,一度為動線混亂責備官員,南投縣長林明溱為電話預約困難道歉,仍向中央喊話開放地方買疫苗。一名婦人說,看到排隊人龍,難道不是防疫破口嗎?還有老翁未預約,直接持施打通知單至國小接種站遭拒絕,與維持秩序警方起衝突,氣得破口大罵。有人一等三、四小時桃園許多長者擔心「打不到」提早到場排隊,有學校的接種站隊伍綿延近六百公尺,有人一等三、四小時,還有九十一歲長者等候期間身體不適送醫不治,另位長者當場休克,送院恢復意識,還有位婦人打完疫苗後吃東西,意外噎死。昨天新增一三二例本土病例,六十二例男性、七十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八十多歲,發病日介於六月一日至六月十四日。 五月十一日爆發本土疫情以來,至六月十五日,累積一萬一九三四名本土確診個案,造成四四八人死亡。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肺炎鏈球菌掀搶打潮 兩周內不能打新冠
新冠肺炎疫苗多數人打不到,傳出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重症,坊間出現「搶打潮」;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兩種疫苗不同領域、不同機制,民眾不必跟風。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提醒,如果打了肺炎鏈球菌,兩周內不能打新冠疫苗。台灣疫苗荒,大多數民眾無法預知何時能打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南部許多醫院診所都出現搶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風潮,高雄市六龜衛生所上周有10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平常半年庫存量,但一周就被民眾自費打完;義大醫院最近施打數也是去年同期20倍以上。台南市診所醫師張金石表示,大約兩周前,就有許多民眾詢問要打自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且多不是老人家,而是中壯年。診所庫存都打完,叫不到新的疫苗,廠商說可能近期才會到貨。另一間診所也表示,現在根本叫不到貨。中市一家診所表示,肺炎鏈球菌疫苗一送達就搶空,還有60多人預約。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透露,有診所短期內就把存量500劑全打完,亞東醫院施打量也倍增。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翁資閔表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只能降低重症與續發感染的機會。周慶明指出,民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減緩病毒侵入身體後細菌感染可能,但並不能預防病毒。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輩打AZ疫苗別過度擔心 醫師:副作用比年輕人低
日本提供124萬劑AZ疫苗,各縣市開放長者今天開始接種。因國內AZ施打屢傳不良反應,有些長者擔心,若出現副作用身體無法承受。對此,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紀鑫就說,疫苗接種年紀愈大、注射副作用愈低,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因此鼓勵接種疫苗。談及AZ副作用,紀鑫說,一般接種AZ疫苗,有10%的民眾會有發燒情況、注射部位紅腫占20%。不過,年紀越大注射副作用越低,以馬偕醫院施打經驗為例,打完前一兩天會有重感冒的狀況,可能產生疲倦、倦怠,民眾會因不舒服導致脾氣變得比較差,或者渾身不對勁大概一兩天左右時間,但這會慢慢恢復。紀鑫叮嚀,長者在打完疫苗後,建議多喝水、多休息,有發燒疼痛的狀況可以吞止痛藥舒緩不適,不要進行太激烈運動;注射部位紅腫大概4、5天就會好轉。另外,家中長輩或許有失智、失能狀況,若打疫苗出現副作用,或許不易表達。紀鑫說,接種前一兩天可以定期量體溫,看有無發燒情形,觀察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的情形。研究顯示,年長者染疫重症率、死亡率都高,因此疫苗接種很重要。紀鑫表示,以英國而言,老人接種率高,打過疫苗者,有近80%的人不會變重症;國內建議,75歲以上、慢性病皆須接種,且老年人接種的效果,好處大於年輕人。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嘉縣85歲長者施打疫苗首日 有清晨4點就來排隊
嘉義縣今天開放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在縣內四處場所設立接種站,民雄國中接種站上百人擠爆現場,甚至有民眾擔心打不到疫苗,清晨四點便來排隊,在衛生局人員的引導下,人潮才逐漸紓緩,縣長翁章梁也指示注射疫苗每一項細節必須確實到位,為日後大型接種計畫做準備。嘉義縣政府獲中央配發1萬9千劑疫苗,原擬分放近萬劑疫苗給85歲以上長輩施打,後經調查原本有8885位老人家登記接種,但臨時有戶籍在他縣市,但住在嘉義縣的長輩也登記要打,以及本來不想打,臨時又決定要打的老勢大,經調整後約有9100位老人家列為第這波的施打對象。縣府也設立民雄國中、新港國中、水上國小和大林國小接種站,上午9點開打前,站前便湧入上百民眾,有民眾擔心打不到疫苗,另外也有民眾不熟悉流程,分別在工作人員安排和引導下,亂中有序,接種過程約半小時便施打完成。衛生局指出,此次接種疫苗採日本「宇美町」式施打法,接種站事先設置好座椅,由醫護坐著旋轉滑輪椅迅速替民眾施打,一旁還有工作人員用台車推著針筒、酒精及疫苗補充,加快接種速度及安全性,採分齡、分流、分批方式接種,減少群聚風險。縣長翁章梁今天上午到會場視察時指出,這一波大型接種計畫可以為日後一般民眾接種預作準備,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很到位,接下來疫苗貨源供應會越來越穩定,越早達到群體免疫目標,就能早日遠離疫情。疫苗接種站明後天分別在永慶高中、鹿草國小、中埔國中、朴子國中、布袋國小和東石國小開站,其餘鄉鎮衛生所也同步提供服務,由衛生所通知長輩接種,每天施打時間上午9至12時,下午1至4時。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不到新冠肺炎疫苗改搶肺炎鏈球菌疫苗 診所一劑難求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不足,網路上傳出國外研究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降低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3成,造成民眾搶打鏈球菌疫苗,即使有專家出面表示,不建議注射鏈球菌做為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但坊間仍然一劑難求。台南市診所醫師張金石表示,大約兩周前就有許多人詢問要打自費鏈球菌疫苗,而且大多不是老人,而是中壯年,主要是擔心自己沒有新冠肺炎疫苗可打,擔心染疫後併發重症,而希望先打鏈球菌疫苗,庫存的疫苗都打完,但現在叫不到新的疫苗,廠商說可能近期才會到貨。另一間診所則表示,約一個月前就有不少民眾詢問鏈球菌疫苗,但根本叫不到貨。台南市衛生局則表示,每年都有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但都是在10月配合流感疫苗一起打,現在早就沒有公費鏈球菌疫苗。網路上傳出美國柏克萊大學(正確應該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顯示,發現有接種過 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比沒有接種過PCV13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人,不論是新冠肺炎的確診、住院,還是死亡,都降低3成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之前在媒體發文表示,經他搜尋這篇文章,文章傳達的訊息是「肺炎鏈球菌與新冠病毒在呼吸道中似乎有相互作用」。但是從頭到尾,完全沒有建議民眾需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預防新冠肺炎。他表示,另一個意大利的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則顯示,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或流感疫苗,與新冠肺炎住院、重症、或死亡,都沒有關聯性。也有醫師在媒體呼籲,民眾搶打鏈球菌疫苗,造成市面上的疫苗被打光,將排擠到真正需要的人。
-
2021-06-15 新聞.長期照護
批評長輩是防疫破口...老人受虐恐成「屋內事」
今天是「世界老人虐待警醒日」,台灣防暴聯盟指出,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家暴通報案中,高達8千多件為「直系血姻親卑親屬虐待尊親屬」,意即晚輩對長輩施虐,若再加上獨立統計的老人保護案件通報,數量更不只8千多。聯盟認為,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家庭成員衝突增加、社會充滿高壓惶恐氛圍,老人受虐事件極可能成為「屋內事」,成為防疫下被掩蓋的傷口,提醒民眾簡單3步驟,對家中及社區中的老人家多一點關心、少一點責怪。台灣防暴聯盟表示,老人虐待事件通常不只存在單一類型,根據警政人員2017年研究,有超過21.7%的案件存在著兩種以上的暴力形式,衛福部老人保護概況統計資料則將老人保護類型分為:疏忽、遺棄、身體虐待、精神虐待、財產侵占/搾取與無人撫養,其中,又以無人撫養作為最常見的受虐類型。由於近來疫情緊張,防暴聯盟指出,社會中充斥著批評老人為疫情破口、嘲笑老一輩不會使用掃描軟體等情事,不但加深世代隔閡,也加劇年齡歧視,這些累積已久的歧視,恐將進一步成為滋生暴力的溫床,因此呼籲民眾,歧視、對立往往來自於對彼此生活經驗的不理解,防疫期間,社會更需要的是少一些責怪、多一點關心。台灣防暴聯盟說,高齡社會加速到來,加上台灣傳統社會「法不入家門」陋習,導致受虐老人對外求助意願不高,或喪失向外求援的能力,因此聯盟從2018年陸續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輔導培力團隊,藉由關懷訪視、電話問安挖掘社區中隱藏的老人虐待事件,相信唯有透過「改善公眾態度」,才能從最根本杜絕暴力的發生。為此,防暴聯盟分享3步驟,邀民眾在恐懼蔓延的社會氛圍中一起守護高齡長者,從自身對身旁長者的友善開始做起:第1步:多與家中長者談天。疫情期間,透過電話、視訊等方式,簡單3分鐘的問候,都是關心的開始。第2步:隨時問候與關心社區長者。即使減少外出,我們多一份關心、留意鄰居長輩動向,若有發覺任何警急情況,都可以是救援的第一線。第3步:認識家中附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疫情結束後,請留意家中附近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並了解社區互助理念,鼓勵讓家中長者走出家門,放心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安老;疫情期間,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依舊持續提供電話問安等遠距服務,減少疫情與距離帶來的衝擊。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直擊接種亂象!「好心疼老人家」 民眾怒批零超前部署
日本提供124萬劑AZ疫苗接種的第一天,高溫突破30度,許多長者拄著枴杖、坐著輪椅到指定接種站準備打疫苗。記者今早直擊,不少民眾反映這波接種亂象,包含線上預約操作難、動線不適合老人、失智長者接種遇挑戰,及難以拉開社交距離等,直批政府超前部屬「根本就是零」。為配合AZ擴大接種,台北市衛生局採線上預約制,6月13日早上8點開放報名,即便市府在12日公布,疫苗接種預約系統操作說明影片,仍讓家中沒有年輕人的長輩直呼「霧煞煞」。像是帶著高齡姐姐來接種疫苗的黃小姐說,自己根本不懂線上預約,是請年輕人協助,8點一到預約就排到38號去了;擔心很多獨居老人不會使用3C,恐無法順利接種。住在大安區的林小姐則說,家中有一位高齡的失智症母親,因行動不便想求助1966,始終打不進去,媽媽因為智能退化,不願配合戴口罩、情緒焦躁不安,前往接種路程更是挑戰重重。她忍不住告訴記者,「我好心疼這些老人家。」看著他們大部分坐輪椅、拄枴杖又頂著豔陽,行走不時有高低差,排隊等待動輒數十分鐘,就連上廁所也是個問題,或許很多老人忘記可以包尿片,沿路還有許多老人陪老人的民眾,實在辛苦。林小姐直言,政府在施打疫苗「超前部署是零」,流程不確切外,匆忙到沒有配套,詢問里長也是一問三不知,建議應該請鄰里去造冊出來,老人家就近前往住家附近診所施打即可;自己很慶幸還有弟弟跟印傭陪同,每家會有各自的困難,很希望失智者能有到府接種服務。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女性民眾更是激動反映,「看到大排長龍的景象,難道沒有防疫破口嗎?」大家的社交距離都好近,1.5公尺根本沒拉開,現在無症狀患者好多,無疑是讓大家陷入染疫風險。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通知單沒寫幾點 台北榮總大批長者早到艷陽曝曬等接種
台北市今天開放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第一天,北投區永欣里長潘萬生指出,他一早就在榮總醫院裡協助,看到不少長輩天剛亮6點多就跑來排隊,而醫院8點才開始報到、8點半施打。經了解發現,部分長者並非網路預約,而是接到衛生局的通知單因不確定時間,又怕打不到,所以早早就在醫院等候。潘萬生表示,儘管多數長者都有家人協助網路預約,但真的沒辦法的長輩也只能靠衛生局的通知單安排施打時段,「但通知到的時段僅說上午、中午、下午,長輩怎麼會知道到底是幾點,所以有人6點就來了」;現場也有許多非該時段但跑來排隊的長者,醫院及里長也只能請他們先在一旁休息等待,不要擠在人潮中群聚。一名帶著家人前往施打疫苗的雷姓小姐表示,施打地點在室內,雖然知道老人家聚集在室內,可能會群聚風險,但只能按照規定走;今天太陽大、天氣炎熱,老人家在外面排隊辛苦,建議最好安排在大型室內空間,讓老人家可以在室內等待,減少在外面曬太陽的時間。潘萬生說,榮總為了疫苗施打已經忙了好幾天,剛開始總會有比較混亂的時候,可以理解醫院的立場,也希望民眾可以多點同理心,目前現場看到的亂象,如未依照規定前往排隊的長者,已勸導回家或是在一旁休息等待;避免長者長時間曝曬,也協調醫院加裝遮陽棚及緊急協調更多椅子讓長輩坐著等。另外,因安排長輩在室內施打,所以醫院也有控管室內人數,施打完畢的長者需在現場觀察15分鐘後無礙才可離開,避免大批長者湧進室內造成群聚風險。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疫苗接種分流佳 學校快打站由老師帶位攙扶老人
台中疫苗一至六類今天開打,位在大里區塗城國小的快打站上午專為85歲以上老人服務。因市府分流得宜,上午來接種的長者秩序井然。校方也派出老師親自服務,一路從協助感應實聯制QRcode、長者不會寫的幫忙填資料,到攙扶他們就位接種和施打後的休息,服務十分到位,讓許多家屬都稱讚「做得好」。大里區長鄭正忠上午連續看了草湖和塗城兩國小,放心的說,「秩序良好、應該不會有人抱怨」。塗城國小怕老人家坐不穩,還特別設了「博愛區」並放上大桌子,四周再環繞擺上桌子,讓老人家等待時坐著可以倚靠著,不會跌倒,並注意間隔距離。校長劉淑秋說,多半的長者都是由家人陪著來,有家屬還牽了狗來,老師則請家人們在區外等候,由老師攙扶著長者進入區內等候和就定位,接受「宇美町式」疫苗接種。她說,先前曾打過警消第一線人員,那時一上午就打了500多位,今天因為是老人家,一整天僅接種3百位,無論各方面都更容易應付得來。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診所狀況多 有一早沒疫苗、不能預約也惹議
全台今天啟動85歲以上民眾疫苗注射,由於是第一次,各地狀況有點混亂,台南市中西區青年路上一家診所,因一早領不到疫苗,原本排隊的民眾只好失望而歸,另外因為注射疫苗診所前都擠了不少人,也有人質疑「這不是也是群聚嗎」,擔心老人家因此染疫。「不是開放預約嗎?診所為何都不給預約?」有老人家的家人抱怨,民眾表示,衛生所發放的注射通知裡寫著「採線上預約」,而且附上各家診所電話,但照著電話打去,診所卻都不讓民眾預約。台南市診所醫師張金石表示,最主要是用電話預約,難以在電話裡確定到底合不合於注射資格,擔心萬一接受預約,到現場又不能打,會產生糾紛,所以未開放預約。但是之前里長都有通知里內合於資格者,在固定的時間裡來診所打,自己的診所就分配到4個里,盡量讓里民分流,避免太多人擠到診所,但可能因為大家都想打,一早還是有民眾未按之前的安排,直接跑到診所。台南市今天在各衛生所及社區107家診所,同步開打疫苗,對象是85歲以上及75歲以上原住民、重大傷病者,其中診所部分,在12日衛生局召集開會,之後發放每間診所10瓶疫苗,可以打100多人,但沒到現場的診所就沒領到。青年路上一間診所,今天一早8點多門口就擠滿了排隊想打疫苗的民眾,但因診所內沒有疫苗,派去衛生所領疫苗的人,又遲遲沒領到,擔心大家等太久,只好讓民眾先回家,後來到9點多才領到疫苗,只好再重新通知民眾來打。一名診所醫師表示,不敢接受民眾預約打疫苗,最主要是不知道有沒有疫苗可打,像是今天診所原本預估有58人要來打,衛生所卻只能給5瓶,最多也只能打55人,剩下3人沒得打,不知該如何向民眾說明。台南市衛生局則表示,最主要是一瓶疫苗能打10到11人,如果人太少就浪費疫苗,必須請診所集合10人以上才能領取疫苗。而針對不少診所外都擠滿人,衛生局表示,都有請診所盡量安排注射民眾分流,民眾如果有聚集在診所前等候施打的情況,只要依據室外的規定,就是口罩戴好、保持社交距離,預備接種疫苗不算是社交群聚。
-
2021-06-15 養生.人生智慧
別勸臨終者「放下」!關懷師陳怡如向臨終病人學到的3件事
編按:安寧病房、癌症病房、安寧療護的體制下,關懷師的角色是陪伴臨終病人得到心靈的安適,也提供家屬哀傷撫慰。全人關懷師陳怡如與《50+》分享,人在生命末期時有哪些擔憂?而她從臨終病人們身上學到的生命最後一課,又是什麼?遲早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面對臨終和死亡的議題,人生最後的旅程又該如何圓滿?「如果生命只剩不到一年,你最想要做的事是什麼?」在一場關於靈性關懷的分享會,全人關懷師陳怡如在談笑之間和民眾談論死亡。現場有人舉手說要和吵架的家人和好,有人則想要一路玩到掛,陳怡如回答他們:「那不用等到最後一年,現在就可以去做啊!我們要隨時看到生命的終點,才不會有來不及的遺憾。」關懷師陪伴臨終病人安頓心靈 也關照家屬哀傷「關懷師」這名詞似乎很陌生,卻可能在每個人生命最後時刻出現。出沒安寧病房探訪臨終病人與家屬、或到社區協助病家的陳怡如,這樣形容關懷師:「我們有時像是病人的心靈導師,給予靈性上的撫慰與關心,但不會教病人應該怎麼做;有時則是一個求知慾旺盛的學生,渴望去認識、了解病人,讓病人教你生命是怎麼一回事?面對死亡有什麼樣的心情?有時只是個陪伴者,和臨終者併肩同行、互相扶持走完人生最後的一哩路。」喜歡與人建立深刻的關係,初出社會擔任護理師時,陳怡如選擇到安寧病房服務。「當時我常無法了解病人的真正需求。例如病人抱怨睡不好,請醫師開安眠藥後狀況還是一樣,後來才知道,病人是靈性的議題,因為隔壁病床一星期換了3個人,病人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會輪到自己要被送走而感到不安。」想更全面理解、協助病人得到身心靈的安適,陳怡如遠赴英國念緩和醫療,回國後在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擔任全人關懷師,除了醫院,她也走入社區幫助重症病人的靈性關懷和家屬的哀傷撫慰。碰觸死亡議題,這份工作應該很高壓吧?陳怡如卻笑說不會,「因為臨終病人的情緒和內心很真實,他們沒有力氣與時間戴上面具客套與偽裝,讓我得以看見並學習到每個人獨特的樣貌與生命故事。」別勸臨終者「放下」 讓他來教你生命最後一課臨終病人不只是要面對死亡這個大難題,還有更多複雜的靈性需求,需要透過關懷師的協助,重新找到生命最後的安適。像是臨終者常會面對「心事無人知」的孤單感,心中常吶喊:「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或者面對家屬的關心反而暴怒:「你又不是我,怎麼可能懂我的感受!」這些都是因為人生意義、價值觀和希望因為面臨死亡,受到劇烈的動搖的情緒反應。然而,家屬或親友常勸病人說「要放下」,但聽在臨終者的耳裡反而更沉重、更生氣,「跟病人說要加油或是要放下,其實不太能同理他的心情,或間接表達了彷彿他的『放不下』和『罣礙』都是不對的。」不妨直接表示:「其實我不懂,但我很想了解……」讓他來教你生命的最後一課。身為關懷師,陳怡如會像個偵探一樣抽絲剝繭,面對病人放不下的執著,她會試著去找到原因,例如:「放不下孩子,是擔心經濟問題?還是煩惱孩子結婚時,沒有人可以牽著他的手走進禮堂?又或是希望孩子悲傷難過時,有一個母性的角色可以陪伴他?」釐清後,再進一步協助病人處理懸在心上的『放不下』。重新找到意義感 你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除了不被理解的孤單,臨終病人也容易覺得自己沒有用、拖累家人,或認為現在就只是在等死。如何去幫助他們找到意義感也很重要。陳怡如提及曾照顧的一位主婦,生病後無法再操持家務,先生則是工作、家庭和醫院三頭燒,小孩下課後又要到醫院照顧她,便自認是家裡的累贅。陳怡如沒有直接跟這位母親說她的重要性,要她往好處想;反而讓女兒了解媽媽的沮喪後,協助女兒回饋給生病的母親:女兒說自己其實很喜歡來醫院陪媽媽,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因為以前在家時媽媽都忙著家務,現在可以坐在床邊聊天談心,好像回到小時候說床邊故事的感覺。「對孩子來說,母親的角色不見得是要為家庭做些什麼,母親的臨在是更重要的。孩子現在更珍惜和母親一起分享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時光,病人也重新找回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末期不是等待 試著找出當下的希望有時遇到久病纏身或癌症轉移復發,病人可能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而陷入絕望。關懷師就像是陪伴者,在他覺得受夠了、走不下去的時候,陪在他身邊,讓他看到生命的豐碩,與死亡前的一絲曙光。像是探詢病人有沒有什麼事是原本期待痊癒後想做的?有哪些過去一直想做還沒做的事?「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就是工作賺錢,這時反而是最好的時機,幫助他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或藉由生命回顧來肯定自我價值,找出當下的希望。」像陳怡如關懷的病友Q-May直腸癌轉移到肝、骨頭,在意識到生命有限下,她列出每一年想做的事情,「她5年內完成的心願,比別人20、30年做的事還要多!」家人如何開口談死?一起痛哭面對,比分別哭泣好怎麼開口談死亡,也是病人與家屬經常遇到的課題。「家人明知道病人狀況不好,但就是無法對病人說出口;病人看到家人不提,也不知從何開口,只好雙方都故作堅強又假裝沒事。但避免談論死亡,就沒有機會可以好好告別。」陳怡如認為,寧可抱在一起痛哭,總比各自在病房內外哭泣好。不過直接談,還是要有技巧。「談論死亡,不是愉快的經驗,但可把它變成較輕鬆的生活對話。」她舉例,多數老人家不喜歡談死亡,不妨聊聊彼此喜歡唱什麼歌,有沒有哪首歌是和另一半以前常會一起唱的,或是想要唱給對方聽的,要不要選幾首歌,離開時在告別式可以播放?又或是跟病人聊聊自己參加過很感人的告別式,裡面有哪些巧思和設計等等,讓談論死亡溫馨又不彆扭。一個人臨終 有賴其他人給予陪伴與尊嚴無論已婚未婚、有無子嗣,任何人都可能面臨「一個人死去」的情境。一個人臨終,關懷師如何維持他們心的安適?陳怡如曾照顧過一位奶奶,先生已過世十幾年了也沒有小孩,原本是個性獨立堅強的女強人,因為罹癌失智有時會變得很依賴和撒嬌,「當生命快到終點時,奶奶也顯得更加恐慌不安、需要人陪,常緊緊握著我的手不放。」「獨身的人因為沒有期待家人陪伴,所以你給予的所有關心與陪伴,對他都是一份天降的驚喜和禮物,會很珍惜和感激。」陳怡如也表示,獨身的人因為長期靠自己,會較有主見,如何維持他們的尊嚴,和讓他們盡可能掌控自己生命、醫療的主導權等,也很重要。「就像平時很可愛的奶奶,遇到換藥和洗澡時就會像變了人似地極力反抗,甚至會咬人。這時不能硬碰硬,換個方式用奶奶最喜歡的布丁、果凍哄她讓她轉移注意力,再一邊換藥,也能為她保留尊嚴。」從死亡看見生命的意義!向臨終病人學到的3件事陳怡如常認為,病人是她的鏡子,讓她看見自己的不足。「我也會有刻板印象啊,像以前認為高知識份子就一定有很多龜毛的醫療要求,或是有錢人就會頤指氣使,但每個人的個性都必須深入理解,千萬不要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評斷一個人的好壞。」把自己當成學生,從臨終病人身上學到生命的意義,也讓她更加認識自己。她學到第一件事就是名利都是虛幻,只有關係才是真實的。她回憶,當護理師時有次上大夜班,有位曾是大老闆的男病人請她協助上廁所,「當我幫他擦屁股時,他沮喪哭訴,自己有權有勢,孩子不是教授、就是醫生,可是當他需要有人幫忙時,還要麻煩一位不認識的女孩,讓他覺得很丟臉、很孤單無助。」相反的,陳怡如也照顧過一位主婦老奶奶,病榻前總是有兒孫陪伴,女兒還休假半年從國外飛回台灣陪她。「情感的連結,是錢跟權力都買不來的。讓我很年輕時就知道要放下無謂的追求,把重要的關係放在第一位。」第二件學到事是:道愛、道謝、道歉、道別都要及時。台灣人平均壽命80.9歲,很多人會覺得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活,陳怡如卻說,千萬不要這麼想!「在安寧病房有愈來愈多是40、50歲、甚至30幾歲的人,疾病和意外何時會來不知道,所以想過什麼生活、做什麼事不要等,要隨時有離開的準備。」她自己每隔一段時間也會自我反省:「如果我現在就走了,我會有什麼遺憾?如果還有,就趕快去做。」「先生都說我是卡片王,因為我常寫卡片給想要感謝的人。有病人離開了,我也會寫一篇與他有關的文章,或是寫一首詩作為紀念。有時和很熟的閨蜜說謝謝,還會被嫌棄:『幹嘛那麼見外!』,我就會笑說:『拜託!道謝、道愛、道歉、道別都要及時。』」最後一件事是,死亡讓她看見生命的豐盛。總是點亮他人生命的火光,陪伴尋找生命的意義,向來樂觀的陳怡如前年也經歷過低潮。「一個多月內走了4個病人,因為交流很深,就像朋友一樣,那時就覺得快撐不住了,一直質問上蒼:『為何生命的本質那麼痛苦』,那段時間過得非常沒有生命力,工作完回到家就好像回到自己的棺材裡面躺著,一動也不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陳怡如接納了自己也會有陰暗面,「我體悟到人其實不用像太陽一直發光,反而要像月亮,接受自己也是有陰晴圓缺,這才自然、也才像是生命,有四季更替,有開始、有結束。因為有生命各個階段不同的模樣與故事,才能成就生命的豐盛。」在接觸臨終病人的經驗,讓她看見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我很感謝我所照顧過、陪伴過的每一位病人和家屬,因為他們用生命教導了我要如何活。」或許所謂圓滿,就是不管何時告別,都能沒有遺憾地揮手轉身吧。原文:臨終者教我生命最重要的事!關懷師陳怡如:意外隨時會來,想做什麼不要等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辛苦長輩 接種點要爬樓梯 奔波2小時
長者施打疫苗上路,北市有里長抱怨接種點設在三樓,長輩爬不上樓怎麼辦?桃園不少臥床或行動不便者想打疫苗,希望市府到宅施打;台東有縣民住池上卻被分配到台東市打,來回要車程兩小時,收到接種通知當場傻眼。台北市內湖區湖濱里接種點在康寧國小三樓,里長納悶「怎麼在樓上?不知道施打的對象都是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嗎?怎爬得了樓梯?」里長說,只能先請爬不了的長輩先預約診所,也會向區公所反映,看能不能改到一樓接種。文山區里民抱怨,萬芳高中有個大斜坡,老人家爬坡施打有點辛苦;萬華區有里長說,未就地規畫接種場所,到台大或和平醫院接種要搭公車,增加風險。北投區湖山里長李秋霞指出,山上約九十多位長者,多被安排到榮總或振興醫院,若無子女載送怎麼去?針對種種施打不便,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每個場地負責人已在檢查,針對不在一樓的空間會將無障礙需求安排妥當,今天早上九點開打時會有最好動線。桃園市里長、里幹事送達接種通知單,初估八、九成長者願意接種,但不少人反映高齡臥床、百歲人瑞恐因行動不便被迫放棄,希望市府安排「到府施打」服務。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瓶疫苗十西西,很難到府施打一人,加上高齡臥床長者有病在身,適不適合施打需要醫師評估,再採取專案評估處理。台東池上一名長者女兒線上預約,收到簡訊發現接種地點在台東市,光往返就要二小時,衛生所卻說「可搭計程車去台東打」。副縣長王志輝說,疫苗還有調控空間,當事人可選當地衛生所或到台東市施打。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慢性病長輩能否打AZ?衛福部醫師:應衡量3要素
明起開放75歲以上長輩施打AZ疫苗,不少長輩有心臟病、癌症、中風等慢性病,甚至曾有血栓病史,擔心接種後血栓風險,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表示,血栓成因不同,不見得會因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而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再做整體判斷。沈政男在臉書貼文指出,AZ疫苗引發的血栓稱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這是極少數人因為疫苗注射,對自己的血小板產生抗體,導致血液凝集,形成血栓,此時也會合併血小板減少,因為被用來形成血栓。但TTS和深部靜脈血栓、冠狀動脈血栓、腦血管血栓或肺部血栓等其他血栓的成因並不一樣,而是一種特殊體質反應,因此,有這些疾病的老人家不會因為接種AZ疫苗而更容易發生血栓。不過,沈也提醒,AZ疫苗的嚴重副作用就是血栓,發生率約10萬分之1,死亡率約50萬分之1,因此在英國,施打前會講得很清楚;至於接種與否應衡量「染疫機率」、「染疫後的死亡率」、「血栓發生率與死亡率」3要素,再做整體判斷。而以台灣長輩來說,目前染疫機率比起4周前已大幅減少,因國內疫情已獲初步控制,但老人家一旦染疫,看每天新增死亡人數就能了解,老人家死亡率偏高。沈說,要是對台灣防疫沒信心,覺得老人家染疫機率高,考量染疫後死亡率高,那趕快接種AZ疫苗是合理選擇,即使有慢性病,接種也是理性決定;反之,評估染疫率不高,那也可以等下一批莫德納,不一定要急著在這時候接種AZ疫苗。此外,接種時也會有醫師評估,若醫師肯蓋章,就是評估可以打,否則醫師也不敢蓋章,但他也提醒,這僅是他「一般性質建議,不能做為個別醫療指示」;因此民眾是否適合接種仍建議尋求家庭醫師、專業醫療問診最為準確。
-
2021-06-14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疫苗搶無 改肺鏈疫苗搶到缺貨
染疫死亡病例有九成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許多人等不到疫苗,紛聽從醫師建議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劑要價三千多元被搶到缺貨,如今恐要等上一、兩周才會到貨。七十五歲老人排在第六類施打疫苗,但粥少僧多,很多縣市從八十五歲以上先打,年輕長者不知道何時才輪得到。洪先生說,女兒告知十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無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可減低確診發生嚴重併發症機會,詢問好多家診所都缺貨,好不容易才預約到。林小姐說,她每年和家人到診所自費打流感疫苗,醫護都會建議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流感疫苗加肺炎鏈球菌疫苗,一人要四千多元,全家都打就破萬元,實在花不下手。最近已跟診所預約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疫苗到了就去打。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宜璋說,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細菌性肺炎併發症,即使施打後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轉為重症比率會大為下降。近三周,診所天天接到十幾通電話想預約肺炎鏈球菌疫苗,只不過各診所都缺貨,再進貨也頂多搶到三十至五十劑,民眾可能要再等上一到兩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一項發表在《傳染病學報》囊括五十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研究指出,打十三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比未施打者有一定保護作用,來不及打新冠疫苗,直接打十三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有幫助。【記者鄭媁/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邀集衛福部等部會首長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就醫療物資、疫苗配發施打、端午節首日車流管制及移工防疫措施聽取各部會簡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床足、藥夠丶不漏接(確診病患)」,即使疫情較嚴重的雙北地區空床數仍有一千三百多床。
-
2021-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死率創新高、長者打不到疫苗 台大醫歸納保命3建議
今天是疫情自5月16日首度單日新增小於兩百例,但死亡人數仍日增26例,致死率再創高峰,達到3.7%。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分析,案例數受控、死亡持續發生,這是目前台灣疫情兩大趨勢。長者苦等不到疫苗應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點建議,加上最近新引進的單株抗體藥物,也有助減少重症及死亡。李建璋指出,致死率持續上升,沒有到頂轉折向下的跡象,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首先,致死率的分母「確診人數」因檢測量不足而低估了,若能努力找出更多無症狀或輕症年輕人,致死率可望下降。再者是確診者年齡偏高。李建璋表示,65歲以下染疫死亡率低於2%,但80歲以上染疫死亡率就高達15%到20%。全球平均5%死亡來自70歲以上老人,台灣死者有8%超過70歲,高於全球;不過,有些國家70歲長者佔比更高,致死率卻低於台灣。疫苗有限之下,全台灣有許多長者都還排不到,該如何保命?李建璋提出三建議,第一,長者及其同住家人都要遵守防疫基本功,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第二,長者為了防疫雖然應該盡量不要出門,但慢性病必要的回診和領藥仍要照常,可多利用遠距視訊或電話問診。因為根據國外經驗,疫情後期的死亡將會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慢性病患,因疫情期間隱忍不就醫,導致病情惡化死亡。第三是救護車送醫時接受緊急醫療網的平均收治,不要堅持只能送到知名大醫院。李建璋表示,根據美國統計,越擁擠的醫院越不利於死亡率,相較於在佔床率僅五成的加護病房,同樣嚴重度的病人在佔床率高達七成五的加護病房,死亡率可以增加將近兩倍。希望病人能理解,平均調控收治量能,更有利於挽救性命。另外,中央近期引進的單株抗體療法,適用於長者及輕中症,也可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臥病無法外出... 北市府將造冊安排醫護「到宅施打」
台北市今早8時開放8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預約接種疫苗,面對長者如何預約、系統無顯示剩餘人數、日期時間,北市所有里長一早幾乎忙翻,文山區華興里長陳峙穎指出,部分預約醫院及施打地點分開,恐造成民眾誤會,另外,臥床、行動不便者如何前往接種也是問題。北市衛生局表示,針對長照2.0服務失能等級7、8級者,市府將造冊安排醫護到宅施打。陳峙穎表示,預約系統僅顯示醫院或合約診所,但部分施打地點不在醫院內,像是在萬芳醫院預約的民眾,其實是要去萬芳高中施打疫苗,但系統沒註明,老人家根本搞不清楚,且萬芳高中有一個大斜坡,老人家要先爬上大斜坡才能打疫苗,真的有點辛苦;另,臥床、行動不便長者如何打疫苗也是問題之一。衛生局回應,此次疫苗接種考量過去北市住宿長照機構有住民群聚的疫情發生,在中央第一批疫苗分配數有限下,以分配2500劑疫苗提供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者接種。針對在家臥床無法外出,長照2.0服務失能等級7、8級,有接種疫苗需求的75歲以上長者,照顧者可於上班時間的早上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止,撥打長照專線1966,衛生局將會進行造冊,並視中央後續疫苗到貨狀況,安排醫護人員到宅施打。衛生局表示,若設籍北市的85歲以上失能長者,經家人協助即可外出,建議可至北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進行預約登記,登記後即可依預約日期及時間,就近至北市合約醫療院所進行接種。另外,台北市長柯文哲昨也在臉書向長輩說抱歉,表示雖中央宣布所有75歲以上長者都可接種,但北市75歲以上長者有19萬人,但現階段只能先安排8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民長者,以及前三類尚未接種的醫事人員、長照機構、洗腎中心等對象施打。柯文哲提醒,今早8時即可上網預約,若預約成功者,一定要記得確認接種地點,「例如預約到萬芳醫院的,是要到萬芳高中施打;台北長庚醫院是到附近的民生國小;三軍總醫院在台北網球中心」,會這樣安排是為了有較大的場地,減少傳染危險,也祝大家都能預約成功。
-
2021-06-13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腸道菌如果沒被餵飽 會吃我們的腸壁
我的外婆牙齒沒啥問題,但是不喜歡吃粗或硬的食物。家裡負責煮飯的人得花很多時間揀菜、挑掉老葉、粗莖,還是經常挨罵。原因不外是米飯沒有熟透,蔬菜不夠嫩等等。外婆挑剔到吃橘子,剝皮之後還須去掉瓤瓣上的纖維薄膜。我跟著外婆長大,喜歡外婆家的餐食,受她影響以為纖維不是好東西。沒想到回家跟母親同住之後,狀況完全相反。母親以節儉為原則,炒青菜當然整把下鍋。她喜歡有嚼勁,米飯總煮得粒粒分明,讓我每餐都吃得很痛苦。母親還常煮食牛蒡、芹菜、蒟蒻等等外婆完全不碰的食物。我一直以為母親是為了省錢,最近看了新陳代謝雜誌的文章,發現一代勝過一代,母親的作法才正確。故事必須從腸道菌說起;腸道菌已知對人類健康影響很大,最新資料顯示人類細胞約有15兆,身上微菌叢也大約是這個數目,基因組是人類的30倍,其中腸道菌佔大部分。腸道菌研究近年非常熱門,還進階到糞便移植。糞便藥丸在許多試驗中被嘗試用於治療肥胖、糖尿病、關節炎、癌症等等與慢性發炎相關的疾病。人類與腸道菌有密切共存關係。有些腸道菌能幫忙消化,例如萵苣及洋蔥的木葡聚醣須靠腸道菌消化。有些腸道菌則以人類無法消化的纖維作食物,可以釋出短鏈脂肪酸,調整免疫及抑制腫瘤生長,也能穩定腸黏膜。腸道菌已知能產生吲哚(Indole)等化學物,抑制發炎以及維持腸道壁完整,避免食物中的毒物、細菌直接進入血流,此類化學物在許多百歲人瑞身上含量較高,科學家推測與長壽有關。人類的腸道菌在出生之後三年的變化最大,之後相對穩定。我們平均有30%相同的菌種,菌種圖譜大致由核心菌種加上不同比率的歧異菌種,構成個人的特殊圖譜。中年(40歲左右)時,如果一個人健康的變老,細菌圖譜快速變異;反之不健康的人,菌種穩定或是慢速變化。也就是說人活愈久,腸道菌差異愈大,每個人的獨特性愈高。變化愈大的人健康愈好,壽命愈長,維他命D愈高,低密度膽固醇較低而且三酸甘油脂也較低,較少服藥。形諸於外,有很好的健康,走路較快,而且活力較好。健康的老人細菌圖譜變異較大,科學家的解釋是某些菌種,例如類細菌在健康老人的腸道變少,原因可能是類細菌的食物是人類無法消化的食物纖維。如果纖維不夠,類細菌會吃掉維持腸壁穩定的黏液。人類年輕時腸壁較厚,黏液較多,能夠容忍類細菌。年紀變大,腸壁變薄,黏液變少,類細菌如果維持原來的數目,會造成傷害。因而細菌圖譜差異愈大的人,表示腸道菌種適應老化的組織,身體愈健康,活力愈好。腸黏液是保護層,科學家呼籲為了確保腸道菌不吃腸黏液,重要的是供給足夠的高纖維飲食,包括穀類、豆類、堅果、種子、水果及蔬菜。由此項研究看來,飲食不僅餵飽肚子,還能改變腸道菌的成份。想要健康變老應該多吃不同種類的飲食纖維。
-
2021-06-13 養生.聰明飲食
宅在家缺日曬?骨質拉警報!8種食物補強維生素D
防疫宅在家,缺乏活動與陽光曝曬,影響骨骼健康。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有效利用不可或缺的元素;國外也有研究認為,缺乏維生素D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相關。維生素D可以透過人體自行合成,只要一天曝曬在陽光下10~15分鐘,身體即可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3。在缺乏陽光曝曬下,除了靠維他命等營養品補充,也可透過飲食獲得部分維生素D。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食物。吃了很多高鈣食物,為什麼還需要維生素D?即使攝取再多高鈣食物,缺乏維生素D的協助,也無法讓鈣質為身體所利用。維生素D除了可預防骨質疏鬆,也對肌肉生成有幫助,骨骼與肌肉兩者相輔相成,對預防老人跌倒相當重要。維生素D該吃多少?有鑒於國人嚴重缺乏維生素D,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的國人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DRIs),已將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提高:足夠攝取量是10微克(400IU),上限攝取量是50微克(2000IU),51歲以上足夠攝取量則應提高至15微克(600IU)。維生素D什麼時候吃?維生素D屬脂溶性維生素,如果補充營養品,建議和每天其中一餐搭配服用,吸收率會比空腹吃好。也可和含豐富脂肪的食物一起食用。維生素D2和D3有什麼不一樣?維生素D分為D2和D3兩種形式,人體經由日曬吸收而轉化利用的屬於D3。來自動物體內如鮭魚、沙丁魚的維生素D也屬於D3。至於D2來源則是植物,如日曬過的乾燥香菇、蘑菇,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2,乾燥香菇又比蘑菇多一點。兩種維生素都能促進鈣質吸收,只是D3的利用率較佳。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鮭魚鮪魚(罐頭也可)沙丁魚(罐頭也可)鯖魚蛋黃牛肉乳製品蘑菇乾香菇資料來源/Health.com、美國預防雜誌、衛福部國健署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六月疫苗 比五月天門票難搶
剛度過難熬的五月天,六月卻可能開啟「疫苗之亂」。全台一百五十萬長者從後天開始施打疫苗,分配不均、標準不一、配套不明,甚至有縣市喊出先預約「先打先贏」,原本打疫苗號稱「老人優先」,現在快變成「老人憂鬱」,很多老人家還要請年輕人上網預約,全家總動員,網友戲稱,六月疫苗比五月天演唱會門票還搶手。依據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五月天門票是金字塔頂端的自我實現需求,搶不到不會死人,疫苗卻是最迫切需要的生理、安全需求,搶不到可能就會面臨死亡威脅。套句網友笑話,搶不到疫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可能變成刻在骨灰罈的名字」。許多縣市從今天開始預約登記施打,可以預期今年是一個很難過的端午連假,不僅親人無法返鄉,長輩還要為了疫苗忐忑。相較於高雄「超前部署」,不僅安排妥當,帳面上也拿到較豐厚的疫苗分配,雙北可是兩樣情,台北市長柯文哲大酸,疫苗資訊不透明是「政治內線交易」,新北市長侯友宜則稱如何分配疫苗,他也很想知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固然可以指責雙北市長不用功、裝糊塗,但雙北首長是主要執行者,如果連市長都不清楚細節或充滿疑惑,要如何讓七十五歲以上老人家搞得懂?高雄市反駁稱,疫苗分配是簡單的數學,但外界質疑高雄實拿九點○一萬劑,指揮中心稱其中要扣掉一點○一萬劑是給國軍專案使用;台北實拿五點八萬劑,指揮中心卻說,別忘了還要再加上一點二萬劑是給中央防疫人員,這種數學能力其實並不簡單。六月的關鍵字將是疫苗,攸關生死的疫苗分配,每個人都會斤斤計較,求生是本能,打疫苗沒有錯,不必標籤獵巫彰顯清高,檢討疫苗政策是希望更透明便民;全島一命,不該以疫苗區分你我,病毒才是共同的敵人。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雲林發配2萬4千劑AZ疫苗 15日起全面施打老人
日本捐贈的AZ疫苗完成檢驗封緘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配送50多萬劑給全國各縣市政府。雲林縣獲發配2萬4000劑,今天運抵,縣府制訂施打計畫,將按照中央開放類別與標準開始進行施打。中央今天配發的疫苗,主要是要供應75歲以上的人施打,雲林縣發配2萬4000劑今天運抵入庫,雲林衛生局表示,目前雲林第一到三類的民眾,尚未施打完畢,將會在最新一批當中優先接種,之後才接種75歲以上老人,會由村里幹事通知資格符合的民眾,依通知單前往接種。衛生局說明,新發配的AZ疫苗,6月15日將發送至醫療院所,預計開打1-5類及部分6類(85歲以上),其他類別亦將按照中央開放類別與標準進行施打。衛生局說,目前主要事前準備工作,是對各類人員進行造冊、配發疫苗、安排快打站人力等人力整備,目前按照原訂施打期程與各地縣市政府一致,主要採取主動通知可接種者依照時間前來注射,可避免民眾搶預約的混亂,並依預定時程完成施打數量。